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譚廷襄

指数 譚廷襄

譚廷襄(),字竹厓,浙江山陰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歷官直隸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咸豐六年(1856年)出為陝西巡撫。咸豐七年(1857年)署直隸總督。咸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攻佔大沽砲臺,進軍天津。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因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參劾,譚廷襄被革職遣戍軍臺。咸豐九年(1859年)以三品頂戴署陝西巡撫。時值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款議未定,恭亲王奕訢、文祥等奏請咸豐皇帝西巡,遭譚廷襄與陝甘總督樂斌上疏反對。咸豐十一年(1861年)授山東巡撫。山東諸郡縣群盜蜂起,捻軍自安徽入山東,幅軍、長槍會、白蓮教等同時反清。僧格林沁大軍駐山東督剿,譚廷襄率兵出省協助,並督各郡縣團練防剿。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東河道總督。同治三年(1864年)入為刑部左侍郎,歷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戶部左侍郎等職。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撫曾國荃疏劾湖廣總督官文貪庸驕蹇,官文罷職,令廷襄署湖廣總督。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遷左都御史。再遷刑部尚書,兼署吏部。同治九年(1870年)卒,贈太子少保,諡端恪。.

目录

  1. 19 关系: 大沽口炮台大沽口战役官文山東巡撫程澤霈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第二次鸦片战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绍兴市直隸總督閻敬銘鄭敦謹陝西巡撫清史稿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清朝刑部尚書列表湖广总督曾望顏1857年丰宁县动乱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原为中国明清时期北方海防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是三次大沽口战役的主战场。该遗址目前位於中國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炮台路。目前,大沽口炮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为大沽口炮台博物馆和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为“津門十景”之一。.

查看 譚廷襄和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战役

大沽口战役为清军和英法联军在大沽口附近发生的战役。前后共发生三次战斗,最终以大沽炮台被攻陷,清军失败而终结。.

查看 譚廷襄和大沽口战役

官文

官文(v,),清朝官员,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出身军人世家,官至,直隸總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 最初是殿前蓝翎侍卫,後任荊州將軍,杨霈被撤职,調湖廣總督,任內領導八旗綠營,與湘軍共同平定太平天國。 官文不谙政事,诸事决於家奴,时人称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即妾大、门丁大、庖人(厨子)大。初期頗掣肘排擠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后封二等侯,僅次於一等侯曾國藩。曾國藩批評他「才具平庸」,但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對他極力籠絡,收官文之小妾為義妹。從此政事概由胡出,官文唯唯諾諾而已。 1866年十一月因勦捻軍無功遭左宗棠、曾國荃共同上疏彈劾摘去湖廣總督職,晚清朝廷此次政爭也被視為漢人督撫開始掌握實權,滿人勢力消退分水嶺。1867年召还京,代理直隶总督。1871年病死。谥文恭。著作《蕩平髮逆附記》。.

查看 譚廷襄和官文

山東巡撫

山東巡撫,明清時代山東軍政官員。.

查看 譚廷襄和山東巡撫

程澤霈

程澤霈(),字聲之,號玉雲,行三,道光丁酉年十月初三日(1837年10月31日)生。四川省重慶府綦江縣思里德盛場人,民籍,增生《同治七年戊辰科會試同年齒錄》。.

查看 譚廷襄和程澤霈

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一次大沽口之戰發生於1858年5月20日,是繼廣州淪陷後緊接而來的戰事,清軍奮戰約2小時便敗亡。這起戰事的結果促成了《天津條約》的簽訂,更導致咸豐帝決心修建大沽砲台,和後來第二次發生的衝突。.

查看 譚廷襄和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次鴉片戰爭(Second Opium War;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與法國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戰爭;又被英国人称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咸豐時期。.

查看 譚廷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a),簡稱總理衙門,是清朝後期自強運動中所設立的外交事務衙門機構。在晚清的外交事務以及推動現代化事務上發揮了作用。.

查看 譚廷襄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查看 譚廷襄和绍兴市

直隸總督

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9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的軍民政務,总督署驻直隶省保定府城(今保定市莲池区)。而由於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直隸總督例兼兵部右尚書右都御史,可直接上奏皇帝。.

查看 譚廷襄和直隸總督

閻敬銘

閻敬銘(),字丹初,陝西朝邑縣(今大荔縣)人,晚清大臣,理財有道,有「救時宰相」之稱。.

查看 譚廷襄和閻敬銘

鄭敦謹

鄭敦謹(),字小山,湖南長沙人,晚清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譚廷襄和鄭敦謹

陝西巡撫

陝西巡撫,全稱巡撫陝西地方贊理軍務,為明朝和清朝負責陝西地區的巡撫職位。.

查看 譚廷襄和陝西巡撫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譚廷襄和清史稿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旨在列出清朝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是都察院最高长官,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相当于中华民国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職位。.

查看 譚廷襄和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清朝刑部尚書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刑部尚书:.

查看 譚廷襄和清朝刑部尚書列表

湖广总督

湖廣總督(v),又稱两湖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因湖北、湖南兩省在明朝時同屬湖廣省,因此通稱為湖廣總督。.

查看 譚廷襄和湖广总督

曾望顏

曾望顏(),字瞻孔,廣東香山(今中山)人。生於澳門望廈。晚清官員,工書善畫。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江西道監察御史、江南道監察御史、給事中、光祿寺少卿、順天府尹。二十年,授福建布政使。二十三年,戶部銀庫虧空事發,曾望顏曾任查庫御史,未能察覺虧空,奪官賠償。旋授主事。咸豐三年(1853年),以五品京堂候補。五年,補通政司參議。六年,復授順天府尹,擢陝西巡撫。遣兵擊退太平軍。 九年(1859年),署四川總督。滇匪藍朝柱、李永和作亂,與敘州土匪勾結大肆侵擾。曾望顏遣兵進攻,斬賊目李祖資等。十年,遣提督孔廣順等攻大巖尖山賊寨,獲匪首王帶周。滇匪攻犍為,由箭板場竄至河口,紮筏渡河,被四川提督皁陞督兵水陸夾擊下敗退。曾望顏又遣四川總兵占泰等阻截賊軍渡河犯嘉定。賊軍佔據觀音場,清軍從黃閣寺進攻,在羅城鋪打敗賊軍。賊竄踞貢井、天池寺等地,紮營數十,曾望顏飭令占泰等剿賊。黔匪李志高等佔據長阡壩各寨。曾望顏遣兵攻燬長阡壩。總兵虎嵩林自程家場進攻貢井,又遣兵攻濯水賊,擒匪首賀世愚等。清軍各路雖有斬獲,但滇匪勢日熾,藍朝柱擾青神、卭州,李永和攻嘉定,省城戒嚴。咸豐帝下詔斥曾望顏不能制賊,下部議處。 給事中李培祜疏劾曾望顏任性妄為,濫保浮銷,縱子干預。帝命陝甘總督樂斌偕署陝西巡撫譚廷襄查明。樂斌、譚廷襄覆奏曾望顏雖無贓私,但屬吏多粗率謬誤,不能約束子弟、僕人。部議褫職,命暫留署任。復為知府翁祖烈所訐,經成都將軍崇實查明,辭復連子曾捷魁及其僕,乃命解任,仍留四川。十一年,回籍。同治元年(1862年),召回京師,以四品京堂候補。五年,補內閣侍讀學士。九年,卒。.

查看 譚廷襄和曾望顏

1857年丰宁县动乱

1857年丰宁县动乱1857年闰五月在直隶省热河道丰宁县大阁儿地方的一次动乱。 1857年闰五月,在直隶省热河道热河丰甯县所属大阁儿地方,一二千名暴徒焚毁衙署,抢掠铺户、居民。热河道政府带兵前往查拿。西淩阿派总管特克慎等带兵四百名往多伦诺尔地方堵截。咸丰帝怀疑有地方官激变,命令英隆查明根由据实具奏,并指示“一鼓歼捦,毋致蔓延为患。”巡检盛祖培等率兵击毙匪首刘幅汰等。余匪四散。此外滦平县宝山寺地方又有矿匪与民人互斗。咸丰帝命令谭廷襄查明此股滦平县匪徒是否即系丰甯县匪徒,并认真剿办,迅速扑灭,毋任蔓延。 .

查看 譚廷襄和1857年丰宁县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