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松柏塱

指数 松柏塱

松柏塱(Tsung Pak Long),位於香港新界上水西部泛濫平原的淡水濕地,是一條香港圍頭與客家雜居的圍村,具體位置爲大頭嶺、青山公路、塱原和石上河之間。松柏塱村由黃、劉、陳、李、鄺及簡姓六個宗族約於20世紀初期建立,村前建有五間這五姓族人的祠堂。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村。著名前練馬師簡炳墀為松柏塱原居民,並獲選為松柏塱村村長。由於松柏塱一開始便是雜姓村落,其內部也分爲不同姓氏的聚居群落,當中最著名的便是客家圍。自粉嶺公路建成後,松柏塱被分隔成南北兩部分,由行人天橋連接,松柏塱村主體位於粉嶺公路北面,公路南面亦有少量村屋,高爾夫景園和愛園別墅也屬松柏塱範圍內。.

20 关系: 博文學校 (上水)塱原上水九龍巴士76K線北區 (香港)石上河簡炳墀EU超時任務鎖羅盆青山公路香港已結束學校列表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圍村香港鄉村列表許愛周鄉村學校 (香港)金錢 (香港)新界五大氏族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博文學校 (上水)

博文學校(Bok Man School 或 Pok Man School)創辦於1919年,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松柏塱村,由鄉村私塾改建成一所中文教學全日制政府資助男女鄉村小學,現已停辦。 學校校舍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 松柏塱和博文學校 (上水) · 查看更多 »

塱原

塱原(Long Valley)是香港新界北部的一片淡水濕地,位於上水的燕崗、松柏朗及河上鄉一帶,即上水市中心的西北方,佔地25公頃,石上河與雙魚河分別於東西兩側包圍塱原並交匯,該片濕地是除了米埔之外的候鳥主要停留之地。2000年代九廣鐵路計劃興建落馬洲支線經過該地,引起了對該處生態影響的關注。.

新!!: 松柏塱和塱原 · 查看更多 »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新!!: 松柏塱和上水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76K線

九龍巴士76K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上水(清河邨)及元朗(朗屏邨)。.

新!!: 松柏塱和九龍巴士76K線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新!!: 松柏塱和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石上河

石上河(Shek Sheung River)是香港新界北區梧桐河的支流,目前可見河道分為兩段,上流一段起源自林村郊野公園和和合石等多條溪道,流經丙崗、清河邨、雞嶺村和吳屋村,下流河段起自大頭嶺村以北,在松柏塱一帶匯合金錢村和粉嶺高爾夫球場一帶的河道和渠道後,繼續與港鐵東鐵綫平行向北延伸,流經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上水屠房和塱原濕地,最後在虎地坳與上水屠房附近的三角區中與梧桐河和雙魚河匯合。因上水新市鎮的發展,由彩蒲苑以北(即今天的寶石湖路與彩園路路口)至吳屋村以東(即今天的維翰路花園)之間的石上河中游河段在1980年代早期被改建爲暗渠。 石上河另有一英文名“River Sutlej”,與跨越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薩特萊傑河(Sutlej River)名字相同。英屬香港政府於20世紀初控制新界後曾派遣一名印度籍測量師測繪新界北部的河流,基於無法考證的原因,該測量師沒有採用河流原有的中文名稱進行記錄,而是選擇使用印度多條主要河流的名稱及其主支流關係爲他所記錄的河流重新命名,例如印度的薩特萊傑河爲印度河的支流,故此作爲主流的梧桐河以印度河英文名稱(Indus)命名,而梧桐河的支流石上河則獲分配薩特萊傑河之名。不過香港政府一般不使用此翻譯,故此英文名並不爲大多人所知道。.

新!!: 松柏塱和石上河 · 查看更多 »

簡炳墀

簡炳墀(Brian Kan,),人稱「食力簡」,為香港賽馬會著名華人練馬師,曾五度成為香港冠軍練馬師。此外,簡炳墀在1960年代曾為香港輔警,編號A455。2003年,從練25年後退休,並轉往澳門任練馬師(直到2011/12年澳門馬季為止)。簡炳墀生於香港上水松柏塱村,是新界原居民,1988-2003年(第19-22屆)間任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現任新界鄉議局永遠顧問,又曾組織與新界鄉議局對立的新界原居民議會,亦曾參選立法會議員,但落選,後來曾表態要求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下台及支持梁國雄參選立法會等。.

新!!: 松柏塱和簡炳墀 · 查看更多 »

EU超時任務

《EU超時任務》(Over Run Over),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穿越警匪電視劇,由王浩信、朱千雪及袁偉豪領銜主演,並由單立文、苟芸慧、譚凱琪、朱晨麗及劉佩玥聯合主演,監製林志華。《EU超時任務》中的「超時」代表穿越時空,是無綫電視繼《張保仔》後,再以女警穿越時空為題材的電視劇。 此劇為2016無綫節目巡禮之一、2016香港國際影視展12部推介劇集之一。.

新!!: 松柏塱和EU超時任務 · 查看更多 »

鎖羅盆

鎖羅盆(通鎖羅盤,英文:So Lo Pun,客家話讀音: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近荔枝窩,昔日又名鎖腦盤。由於位處偏僻及山路繁多,昔日只有在北區執勤的警察才懂入村。由於政府近年在附近豎立指示牌,進入鎖羅盤方便了。目前它是一個行山愛好者所愛到的地方http://www.hiking.com.hk/discus/messages/2192/5303.html?1103342252。而在鎖羅盤中,有一個名為鎖羅盆堤壩的地方。.

新!!: 松柏塱和鎖羅盆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松柏塱和青山公路 · 查看更多 »

香港已結束學校列表

以下為香港已經停止辦學的學校列表:.

新!!: 松柏塱和香港已結束學校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451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另有33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484幢。.

新!!: 松柏塱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Grade 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一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政府於2008年確立制度,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162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另有8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170幢。 此列表不包括已列為法定古蹟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新!!: 松柏塱和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圍村

香港的圍村多設在新界,主要分為兩大類: 「本地圍」與「客家圍」。「本地圍」是指本地人村落(即围头人),而「客家圍」是指客家人村落。明朝時沿海寇患頻繁,居民為求自保,於房屋周圍建矮石牆,用以抗盜,當時粉嶺龍躍頭的老圍便是香港最早的圍村。清朝初年,厲行「遷海令」以絕接濟在台灣反清的鄭成功,沿海空虛而淪為寇穴,康熙八年(1669年)復界後,本地人獲准遷回舊地,而在这时期,客家人也开始从大陆山区迁入香港,他们进入原属围头原居民之地定居,围头与客家双方由于语言、风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之土地的分配利益,因而双方产生土客械斗,土的一方指围头人,而客的一方指客家人。围头人与客家人都各自建造围村,以作为双方械斗之用。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围头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牆基採用大麻石鞏固,而牆身用青磚砌成,四邊的胸牆開有槍孔。圍內建築整齊,有明顯的中軸線,神廳設於末端。門外挖掘護城壕溝,圍門是連環鐵門或木條橫柵門。 乾隆嘉慶期間,客家居民遷居新界日多,多在本地人毗鄰建立新村定居,由於語言、風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以土地分配利益,因而双方产生土客械斗,遂客家人就仿原居地山区圍龍屋型制,建造「圍屋」,聚族而居,用以械斗防衛。 「客家圍」形制是主要由多間房屋組成的圍屋群,房屋牆身特厚而窗戶特小,部分橫屋的牆壁組成圍村的牆壁,圍屋四角設有炮樓(又名圍斗或瞭望台)。.

新!!: 松柏塱和香港圍村 · 查看更多 »

香港鄉村列表

以下是香港鄉村列表:.

新!!: 松柏塱和香港鄉村列表 · 查看更多 »

許愛周

許愛周 (Hui Oi Chow,),字國仁,是已故船王之一,在廣東省吳川縣坡頭(今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博立村出生,於法屬殖民地廣州灣(今湛江)長大。小學畢業後,隨父經商,創立「福泰號」,專營花生油等糧油雜貨。 在吳川、赤坎、霞山、硇洲等地再開設「仁和號」、「廣宏泰」、「天元號」等店號。在香港開設有「廣宏泰」,從事外國貨進口業務,貨品包括花生油、煤油、水產等,成為當年的富商。 在1920年代,許愛周開始發展地產,在赤坎填海獲得土地。1930年代,發展酒店業及工商住宅物業,又獲利。之後,更成「立順昌航業公司」,發展中國沿海及內河運輸,與當時的外商比高低。在中日戰爭時期,由於法國、日本的外交關係,令許愛周以廣州灣為基地的航運業務更盛。及後他合夥經營的大安航業公司、太平航業公司、泰豐航業公司及廣利航業公司等,大舉購置輪船,商船遠至東南亞等地,名世人稱為「航運界巨子」。1949年,在香港成立「仁興礦務公司」。1952年,在香港註冊有「順昌航業有限公司」。1957年興友人合資創立中建企業有限公司,購入位於皇后大道中的香港大酒店原址,建成中建大廈。及後又建有中環附近的亞細亞行,成為香港著名地產發展商之一。 1966年許愛周逝世,安葬於上水松柏塱的愛園別墅。次子許士芬捐資香港大學,立許愛周科學館紀念其父許愛周。.

新!!: 松柏塱和許愛周 · 查看更多 »

鄉村學校 (香港)

香港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泛指位於新界或離島等偏遠鄉村提供教育服務予鄰近鄉村子弟的學校。教育局沒有將學校特別註冊為「鄉村學校」。大多數村校在1950年代初建成,當時新界鄉郊地方交通不便,小學教育亦未普及,不少村童失學,村校使到適齡學童獲得基礎教育的機會。大部分村校由民間開辦,村民籌募經費及捐地用以建校,供給村內適齡兒童就讀;而小部分則由商會、同鄉會、宗教團體及個人形式辦學。 村校的設施水平遠低於近年落成的學校校舍,很多只有數個課室,早年有部分採取複式教學,安排兩個或以上級別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校建築多為設有空地的平房,校舍與大自然接近,師生人數較少,相對市區學校關係也密切得多。 直至1997年全港共有103間鄉村學校,到了2010年有83間已經停辦,當中有40間因按照「統整使用率低的小學 」政策(統整政策)而停辦。直到2014/15學年,仍然有20間村校繼續營運。.

新!!: 松柏塱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金錢 (香港)

金錢(Kam Tsin,亦作Kam Chien),又稱金錢村(Kam Tsin Village,亦作Kam Tsin Tsuen),位於新界北區,是上水侯氏的聚居地之一,圍村結構完整緊湊,並有風水塘在東面。「金錢」之名,據說是因村後山崗狀似蝴蝶,而建村之地地形亦甚渾圓,有若金錢,堪輿學稱之爲「蝴蝶玩金錢」,故得其名。 金錢具體位置爲上水松柏朗以西,燕崗村、青山公路古洞段和粉嶺公路南面,雙魚河以東,與古洞隔河相望。金錢村是金錢的中心,其東面和南面則爲粉嶺哥爾夫球場、行政長官粉嶺別墅及滙豐粉嶺別墅,而金錢村的西南方的牛地亦爲金錢侯氏所有,金錢村村民每年都會聯同燕崗村村民一起到牛地祭祀廷任公,不過牛地大部分土地已被售予私人發展商建有御林皇府和匯駿山莊等低密度豪宅區。.

新!!: 松柏塱和金錢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或新界五大族或新界五大家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 他們都在宋明期間,即清朝以前移居現時香港的新界,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期間五族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和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五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The Five Great Clans)。·.

新!!: 松柏塱和新界五大氏族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香港政府諮詢中的發展計劃之一,內容為將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的農地劃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作為住宅和商業發展,合共佔地787公頃;扣除綠化帶後,實質發展土地達到320-330公頃。新發展區於建成後,可以提供59,900個住宅單位(約6成單位為公共屋邨,佔住宅用地25%),為172,300人提供居所。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預期於2017年啟動,於2022年讓第一批人口遷入居住,並於2031年完成所有工程。.

新!!: 松柏塱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松柏塱客家圍松柏塱村松柏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