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7 关系: 力榮堂書室,域多利軍營,城門水塘,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半島酒店,南固臺,同益棧,合一堂香港堂,吉慶圍,大埔瞭望台,大廟灣,大潭水塘,威菲路軍營,娛苑,寶覺小學,屯子圍陶氏宗祠,崇謙堂村,中山公園,中山公園 (屯門),中國銀行大廈 (香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中華電力總辦事處,下城門水塘,下禾坑村,九龍西二號炮台,广州骑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些利街,些利街清真寺,彭氏宗祠 (粉嶺圍),何東花園,佛堂門天后古廟,律政中心,地方政府大樓,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教堂,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喃嘸山,善述書室,傅瑞憲,元朗墟,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前准將官邸,前皇家空軍基地,皇后碼頭,皇都戲院,玫瑰堂 (香港),玄天上帝,玄關二帝廟,灣仔北帝廟,灣仔歷史文物徑,... 扩展索引 (87 更多) »
力榮堂書室
力榮堂書室,簡稱力榮堂,又名大書房,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水頭村,是新界五大氏族錦田鄧氏鄧履元之後人興建的書室,為族中子弟辦學之用。書室於1994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年5月17日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
域多利軍營
域多利軍營(Victoria Barracks),又稱域多利兵房,是香港昔日駐港英軍一個主要軍營,位於香港島金鐘,約於紅棉路、堅尼地道及金鐘道交界一帶,鄰接當時的威靈頓軍營及美利軍營。現址為香港公園的一部分,軍營內的部份建築物得以保留,舊三軍司令官邸被列為法定古蹟(今茶具文物館),另外數座建築物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Shing Mun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個水塘,位於荃灣區城門谷一帶,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為區別下城門水塘,城門水塘又稱為上城門水塘。亦因如此,廣義上,城門水塘是指上城門水塘及下城門水塘;而狹義上,城門水塘則是上城門水塘的真正名稱。由於落成年是當年英皇佐治五世登基25年,上城門水塘亦被名為銀禧水塘。由於整個城門水塘群剛好處於新界東與西的分界線上,上城門水塘被劃屬界線以西(屬荃灣區),下水塘則劃入界線以東(屬沙田區),所以,從廣義而言,城門水塘地既處新界西,亦處新界東。而貫穿兩地者便是1990年通車、同樣以該地地名「城門」命名的城門隧道,其共兩組隧道之間均以高架橋連接,並正正在下城門水塘和城門峽上方跨過。.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Tsung Tsin Mission of Hong Kong Kau Yan Church,又名香港救恩堂)是香港中西區西營盤的一座基督教教堂,位於西邊街與高街交界,西區社區中心的南面。 如今的堂址屬哥德復興式設計,於1932年重建,並在199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其後於2011年9月2日獲確認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半島酒店
香港半島酒店(英文:The Peninsula Hong Kong),為2019DSE retaker歐智遠()的旗艦酒店,亦是集團首間命名為「半島」的酒店,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酒店,也是全球最著名及最豪華的 酒店之一,為一家甲級高價酒店。基於其極為珍貴的歷史及建築價值,酒店建築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審為一級歷史建築。.
南固臺
南固臺(Nam Koo Terrace),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灣仔船街55號的一所古宅,其外牆以紅磚建成,糅合中西建築風格,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有傳大宅在香港日佔時期被作為囚禁慰安婦的地方。現時已經荒廢,鬧鬼,故被稱為「鬼屋」。.
同益棧
同益棧是香港現存唯一的清代客棧,位於新界元朗元朗舊墟利益街20號A及21號,其建築年份已不可考,但相信建於英國接管新界的1899年前,已有超過110年歷史。建築別具特色,見證時代變遷,現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1699年,鄧氏鄧文蔚建立元朗舊墟,為新界西北地區的居民提供銷售農作物及日常生活必須品的場地,此後數百年來元朗舊墟車水馬龍,商業活動繁盛,墟內聚集了不少商店、客棧、民居和廟宇,同益棧是專門招待在墟日期間來自各鄉的商旅的旅館。1899年英國接管新界之前,區內名為太平公局的抗英組織成員亦曾居於此。同一街道的另一幢建築物,是晉源押,建於1910年,距今已有99年歷史,是全港第一間的押店,同益棧及晉源押是舊墟內兩所最具歷史價值的商業建築。1915年元朗新墟成立,舊墟逐漸衰落,同益棧變成了住宅用途至今。 同益棧樓高兩層,以青磚建成,並以堅固花崗岩為基石。外形古色古香,石牆上雕刻了雀鳥圖案,正門上的大招牌雕上同益棧三字。.
合一堂香港堂
合一堂香港堂,全稱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香港堂,是香港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的總堂,位於香港島半山區般咸道2號,建於1926年,現已被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吉慶圍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圍村,位於元朗區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泥圍合稱「錦田六圍」。.
大埔瞭望台
大埔瞭望台(Tai Po Lookout)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滘瞭望里11號,約於1900年代初興建,現時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大廟灣
大廟灣(英文意譯Joss House Bay,或音譯Tai Miu Wan /)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新界東西貢區清水灣半島的南部,東至佛堂角和佛堂門,西至觀仔和鐵篸洲。海灣的東南方有東龍洲,北面的岸上有稱為「大廟」的佛堂門天后古廟,大廟灣亦因此得名。 大廟建於南宋理宗年間,現已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大廟後有大廟灣刻石,為香港法定古蹟。刻石刻於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記載了當時官富場鹽官嚴益彰到南北佛堂遊覽,以及大廟的歷史。大廟灣或者佛堂洲可能还有古碑, 大廟前有一空地,並有大廟灣碼頭,為一公眾碼頭。碼頭末端設有香港天文台的大廟灣潮汐站。 Category:清水灣半島.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南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水務署,2009年9月初版。.
威菲路軍營
威菲路軍營(Whitfield Barracks,俗稱摩囉兵房),是香港九龍尖沙咀昔日的一個英軍軍營,現時原址已成為九龍公園。其中數座營房保留至今,均被評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至2009年12月再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娛苑
娛苑位於香港的新界之元朗的橫州之東頭圍鄉公所旁邊,毗鄰朗屏邨。它是蔡寶田先生在1927年建造的英國式大宅,原來是半別墅半農園的地方,50年代前曾經開放給公眾作遊園地,現在已經關閉。.
寶覺小學
寶覺小學(Po Kok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一所小學,位於香港島跑馬地山光道11號近聚文街交界,其校舍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屯子圍陶氏宗祠
陶氏宗祠又名五柳堂,位於香港新界屯門藍地屯子圍與新慶村之間,是屯門陶氏宗族於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建立的第一所宗祠。於1995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確認評級。.
崇謙堂村
崇謙堂村原地名松冚塘,位於新界粉嶺,1903年由退休的客籍巴色差會傳教士凌啟蓮牧師創立,是一個客家基督徒社區,是罕有有教堂無祠堂的新界圍村。.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的公園,主要分布在臺灣、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布於中國移民聚居地的中山公園通常由華僑捐建,亦有於當地政府與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
中山公園 (屯門)
中山公園,又稱屯門中山公園、龍門路中山公園,位於香港屯門區蝴蝶灣以北,面對龍門路,鄰近蝴蝶邨及兆山苑。相傳此地是孫中山當年與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公園內的青山紅樓屬於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建築物風格,為一級歷史建築。公園尚有孫中山的銅像及紀念碑,還曾經有6株桄榔樹,由黃興及孫中山所種植,目前均已經枯萎,只是餘下紀念碑文。香港民國派人士每年都會在這裡慶祝元旦日和雙十國慶,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且高唱國歌。 目前中山公園暫時關閉,進行裝修。.
中國銀行大廈 (香港)
中國銀行大廈(Bank of China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2A號,現在是中銀香港中區分行的所在地。大廈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簡稱半山電梯),是連接港島中環商業區與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於1993年10月11日啟用,全長超過800米,創下全球最長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系統的紀錄。.
中華電力總辦事處
中華電力總辦事處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亞皆老街139-147號,建於1940年,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的總部大樓。大樓兩翼中央建有鐘樓,成為該建築主要特色,2009年,大樓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11年9月,中電申請建議以保育連發展模式重建,保留鐘樓建築,並設立兩間博物館,一間以電力為主題,另一間回顧香港歷史。.
下城門水塘
下城門水塘(Lower Shing Mun Reservoir)位於香港新界針山以南,處於城門水塘下游的一段俗稱城門峽的峽谷地帶。它始建於1961年,1964年竣工,於1965年開始供水,為香港後期興建的中型水塘,容水量429萬9,000立方米,是船灣淡水湖供水計劃一部份,亦是郊野公園範圍以外的少數水塘之一。.
下禾坑村
下禾坑 (字面上的意思是“禾坑下面”,禾坑意為“米穀”): 是一个村庄,位于香港北区沙头角禾坑。.
九龍西二號炮台
九龍西二號炮台(Kowloon West II Battery),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個已廢置的炮台,現已改建為遊樂場,改稱歷奇樂園。炮台位於尖沙咀九龍公園內的香港文物探知館附近,原址為官涌炮台。炮台在1997年經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並在2009年12月18日獲得確認。.
广州骑楼
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广州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骑楼,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广州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代表。.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位於香港島金鐘正義道9號,為亞洲協會香港分會活化保護的建築群,用作舉辦不同的展覽及學術活動,推動亞洲藝術文化和引進新進藝術家、文化界人士的作品。中心於2012年2月9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中心內設古蹟域多利軍營軍火庫 (Explosives Magazine of the Victoria Barracks;現稱:香港賽馬會復修軍火庫,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Former Explosives Magazine《中心指南》,亞洲協會香港分會,2012年4月),位於香港島金鐘正義道9號。軍火庫庫附屬於域多利軍營,四座建築物在1843年至1930年代落成,作為研製與儲存炸藥之用。駐港英軍於1979年遷出軍營後,舊軍火庫遂成為政府工作間及倉庫,其後被亞洲協會香港分會活化保護,於2012年改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新會址。 軍火庫上層平台的三個爆炸品貯存庫,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下層平台的GG樓則列為二級歷史建築,香港古物古蹟辨事處。.
些利街
些利街(Shelley Street),是一條香港島中西區由中環蘇豪區引伸至半山住宅區的行人街道,全段皆為上山樓梯,與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平行。現時的些利街也是外來遊客常到的觀光點之一。.
些利街清真寺
些利街清真寺,又稱回教清真禮拜總堂,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區些利街30號,些利街和摩羅廟街的交界。該寺為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反映香港殖民地時代穆斯林的歷史,也象徵了香港宗教文化的多元性,歷史價值甚高。現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教徒住所則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彭氏宗祠 (粉嶺圍)
彭氏宗祠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粉嶺圍北便村,是新界五大家族彭氏的家族祠堂,每年的二月初二,彭氏族人都會在宗祠內舉行春祭盛典,拜祭歷代祖先。自1979年開始,彭氏宗祠內的部分地方改建成為粉嶺幼稚園,為村內的年幼子弟提供學前教育,至近年粉嶺幼稚園才關閉。.
何東花園
何東花園(Ho Tung Garden;別稱曉覺園),位於香港歌賦山山頂道75號,是一座建於1927年的中式大宅及私人花園,由香港著名富商何東爵士為平妻張靜容購入改建,設計融入中西建築特色,屬於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張靜容、其子何世禮、孫兒何鴻毅曾先後居住大宅,現時業主為何東孫女何勉君。 何東花園是香港僅存與何東有直接關連的大宅,加上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後何勉君堅持拆卸重建,香港特區政府曾一度把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但限期屆滿後仍未達共識,政府為免負擔巨額訴訟及賠償,最終經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2012年12月決定放棄將何東花園列為法定古蹟,與業主商討最大程度保留部分建築物。不過最終保育失敗,2014年12月大宅已拆,由重慶富商張松橋以51億元購入,獲批建2幢3層高的分層住宅大樓。.
佛堂門天后古廟
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主奉天后媽祖,是香港最著名和最古老的天后廟,也是廣東沿岸現存最古老的天后廟,,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並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 古廟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以南的大廟灣地堂咀,鄰近佛堂門及布袋澳。該廟屬於三開間單進設計,大殿供奉天后娘娘,右偏殿則有一座銅鐘及龍床。 由於廟宇三面環山,而且那些山區都是郊野公園範圍,所以如要循陸路進入,必須在大廟坳一帶的大坳門路經過一條不明顯的行山徑前往。然而該廟大部份信眾都是清水灣布袋澳一帶的村民,他們自己都會有船隻前往,並可在廟宇對出的碼頭停泊,所以一直以來,該廟對外的陸路交通都一些未有進行完善的開發。直至清水灣鄉村俱樂部落成後才稍作改善。.
律政中心
律政中心(Justice Place),舊稱中區政府合署(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位於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包括東座、中座及西座,於1954年至1959年間落成,曾經是香港殖民地時期布政司署、行政局及立法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行政會議的所在地及主要辦公大樓,故此建築群被視為香港政治及權力的象徵,建築群在2012年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隨着政府總部遷往添馬艦,建築群重新復修為律政司的辦公場所,另部分西座樓面將作國際法律、仲裁及調解等非政府組織的辦公室,並於2015年7月起改為現名。.
地方政府大樓
地方政府的辦公廳舍,通常依其政府體制而被稱為「市政廳」(City Hall)或「镇政廳」(Town Hall),是市政府或镇政府的行政總部駐地,偶爾也是市議會或镇議會的所在地。 在歐洲與北美洲國家,政府大樓的前綴(「市」或「鎮」)一般取決於該地的法律地位和管轄面積大小,與該地的行政分級關係不大。市政廳通常置於大城市的市區之內,镇政廳則置於城镇的城區當中。.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教堂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教堂,又名聖心教堂(英文:Sacred Heart Chapel, Hong Kong),是香港一所歷史悠久的教堂,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管理,位於香港島半山堅道36號,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St.,簡稱SMCC)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162號,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於1900年創辦,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女子中學。學校屬於第一組別中學,以英語為官方教學語言,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學校的直屬小學為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天神嘉諾撒學校。 聖瑪利的學生稱為「聖瑪利人」(St.
喃嘸山
喃嘸山,又名嘉頓山和水庫山、煙墩山,高90.6米,是香港深水埗區的一座小山丘。西面山腰靠近大埔道,北面為澤安邨,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前有一座飛機訊號燈塔,有行車徑方便維修員上山。嘉頓山之名來自山下附近的嘉頓麵包廠房,現為附近居民的晨運徑。遊人步行15分鐘登上山頂,便能夠俯瞰深水埗和石硤尾的公共屋邨和舊式唐樓,並眺望昂船洲大橋,是欣賞及拍攝夕陽和西九龍夜景的熱門地點。市面上的地圖只顯示了晨運徑的路徑,並沒有顯示此山的名字,其原因可能是「嘉頓山」只是居民約定俗成的稱呼,而非政府正式確認的地名。 美荷樓青年旅舍(石硤尾邨41座舊址,1954年建成,一級歷史建築)及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SCAD,北九龍裁判署舊址,二級歷史建築)後均有晨運徑可以到達嘉頓山,短短十數分鐘就可登頂。 1980至90年代有多部電影及電視在嘉頓山拍攝,例如電影《喋血街頭》、《一本漫畫闖天涯》、TVB劇集《男兒本色》、《怒火街頭》、《怒火街頭2》、香港電台電視劇《性本善》等。在電影《喋血街頭》、《一本漫畫闖天涯》中可見已拆卸的行車徑和飛機訊號燈塔舊貌。 2017年3月,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出興建觀景台及升降機,希望讓居民及遊客欣賞深水埗日夜美景。結果被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有關建議畫蛇添足,並無考慮到實際需要,認為山野景點化,只會帶來破壞。.
善述書室
善述書室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新屋村內,是龍躍頭鄧族祀奉祖先的家祠,亦作教育族中子弟之用,單以清代科舉,龍躍頭曾出三名貢生,十一名例貢生及一名武舉人。善述書室乃私人物業,並不開放給公眾參觀。書室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傅瑞憲
傅瑞憲,GC,MC連勳扣,JP(John Alexander Fraser,),英國殖民地官員,1919年加入香港政府任官學生(即政務官),曾經署任律政司兼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到1941年出任首任防衛司及行政局官守議員,惟同年12月香港淪陷後,他旋被日方拘禁於赤柱拘留營。淪陷期間,傅瑞憲在營內秘密從事情報活動,結果在1943年6月遭日方揭發,同年10月29日被處決,終年47歲。由於他被日方拷問時堅拒供出同伴,而且一力承擔罪名,英廷以他勇氣可嘉,因此在二戰結束後於1946年向他追贈最高民事榮譽喬治十字勳章。 在加入港府以前,傅瑞憲曾在一戰參與歐洲戰事,1916年因功獲得軍功十字勳章,翌年再獲附加勳扣。在港府擔任北約理民官的時候,他於1928年負責重新安置城門谷約855名村民,以便港府在該處修築城門水塘;另為紀念港督金文泰爵士兩訪屯門青山禪院,他與19名華人紳商還在1929年倡建香海名山牌樓,牌樓復於2010年獲政府獨立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傅瑞憲在助理律政司任內於1933年購入作自住的大埔瞭望台,後來也在2009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元朗墟
元朗墟(Yuen Long Hui;1960年前寫作Un Long Hui)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墟市,分為元朗舊墟(Yuen Long Kau Hui)及元朗新墟(Yuen Long San Hui)。元朗舊墟位於元朗市中心東北邊緣,現在是十八鄉其中一個村落。元朗新墟即是現時的元朗墟,是現時的元朗市中心的心臟地帶,為現在元朗最繁盛的地方。.
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
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所在地原本為舊英童學校,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區堅尼地道28號。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建築群,即主樓連僕人宿舍及人力車停泊處,於2009年12月18日正式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在2009年12月18日以前,該建築被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前准將官邸
前准將官邸(Ex-Commodore's House),又稱前海軍司令官邸,是香港一座歷史建築物,位於香港島中環寶雲道5號,鄰近馬己仙峽道,現時是「母親的抉擇」的辦公大樓,並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前皇家空軍基地
前皇家空軍基地是香港於英治時期駐港英軍的空軍基地,位於九龍啟德機場東側,近觀塘道兩旁一帶。現時僅存位於觀塘道以西九龍灣及觀塘道以東平山的建築群。.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英文:Queen's Pier,)是香港一座可以供予小型船隻泊岸上落客的公眾碼頭,現時存有的建築物興建於1953年面對維多利亞港,香港海事結構編號為HP092。碼頭的運作於2007年4月26日起被中環9號碼頭取代;皇后碼頭本身亦於2008年2月從原址上被拆卸(連其底部樁柱也一併計算在內,則為2008年3月)。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評估報告中指出,皇后碼頭為香港唯一用於舉行儀式的公眾碼頭,於英國殖民地時期一直見證著維多利亞港海岸的變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急速發展,從現代建築主義形式興建而成的皇后碼頭,連同與香港大會堂以及愛丁堡廣場所組成的建築群,至今仍然保留著香港1950年代的實用主義型建築特色 。皇后碼頭後來因為中環填海計劃而需要被拆卸,保育人士以拆卸皇后碼頭會破壞香港文化的承傳、集體回憶和公共空間等理由反對。雖然香港政府其後讓步,答允拆卸後會將其重置,但是部份人士始終要求政府不要拆卸,並且必須於原來地址保留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的組件現時被香港政府安全儲存,有待《中環填海計劃》竣工後,再決定是否於原址重新設置,抑或在中環碼頭之內重新興建。 大部分組件存放於大嶼山狗蝨灣 政府爆炸倉庫 內。.
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全名皇都戲院大廈(State Theatre Building),是香港島東區北角英皇道的一座舊單幢式大廈,佔地逾35,000方呎,於1959年落成,基座曾設一家戲院。大廈前身為1952年建成的璇宮戲院。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George.W.
玫瑰堂 (香港)
玫瑰堂(Rosary Church,又稱九龍玫瑰堂、尖沙咀玫瑰堂),是香港一座天主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25號,建立於1901年,現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玄關二帝廟
二帝廟或稱關帝廟,位於香港新界元朗舊墟長盛街的盡頭,建成年份已不可考,估計建於18世紀,廟內供奉玄天上帝及關帝,屬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二帝廟為二合院式設計,一般廟宇門口的牌扁都是橫放的,而「二帝廟」那豎直的形式,只有皇帝御賜的才可有。此外,供壇與跪墊中間,放置一個小石鼎供善信敬酒之用。二帝廟內有很多有價值文物,包括由佛山隆盛爐鑄造,上刻「康熙甲午年」(1714年)的銅鐘及重二百八十斤,上刻「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聚寶爐,從銘文可見只有蔡、王等姓捐獻,錦田鄧氏並無捐獻,可見西邊圍是由鄧氏以外雜姓開拓及居住,現時則林姓居多,二帝廟由西邊圍管理。.
灣仔北帝廟
灣仔北帝廟(Wan Chai Pak Tai Temple),又稱灣仔北帝古廟或者灣仔玉虛宮,是位於香港港島灣仔隆安街的一所北帝廟,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是灣仔北帝廟的全盛時期,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北帝誕」,坊眾演劇誌慶,堪稱萬人空巷。.
灣仔歷史文物徑
灣仔歷史文物徑是位於香港灣仔區的兩條分別以建築主題及生活氣息為主題的文物徑所構成的文物徑,此文物徑由發展局於2008年初成立的灣仔活化舊區專責委員會所構思,並於2009年9月27日開幕,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及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召集人吳錦津主持開幕儀式。.
灣仔洪聖廟
灣仔洪聖廟是香港一座洪聖廟,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現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洪聖廟面對大王東街及大王西街,大王即洪聖大王。1971年華人廟宇委員會以「授權管理廟宇」條件將灣仔洪聖廟交由東華三院管理。灣仔洪聖廟是提供每年驚蟄打小人活動的廟宇之一。.
砵典乍街
砵典乍街(通稱砵甸乍街;英文:Pottinger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街道,位於香港島中環,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街道連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諾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於頗為陡直,故用石塊舖蓋路面,設計成一塊凹下一塊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兩旁瀉走,因此人們習慣稱之為石板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將此街命名為砵典乍街以紀念第一任香港總督砵甸乍。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砵典乍街曾經設有防空隧道(Air-Raid Precaution Tunnels),現時已經廢置。 Pottinger Street in 1890.jpg|約1890年代的砵典乍街 Old Pottinger Street.jpg|20世紀初的砵典乍街 File:Pedestrians & Vendors On Pottinger Street, A Stepped Street, Central District, Hong Kong Island (c1946) Hedda Morrison (RESTORED) (4172217394).jpg|1946年的砵典乍街 HK Central 中環 night 砵甸乍街 Pottinger Street May-2013.JPG|砵典乍街的商店.
磅巷自動扶手電梯系統
磅巷自動扶梯系統(英文:Pound Lane Escalator System),又稱第二條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英文:The Second 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System),是香港一個擬建的行人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位於香港島中西區,連接上環至半山區,以輔助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筲箕灣譚公廟
箕灣譚公廟,又稱譚公仙聖廟,是一所位於香港筲箕灣的廟宇,用來供奉譚公。廟宇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前身是一間小型的鄉村古廟。該廟曾於2002年重修,在2009年3月19日發表的1,444幢歷史建築物建議評級被降級為三級歷史建築。 譚公廟的正門石額刻有「譚公仙聖」四字,是光緒乙巳年間倡建廟宇時所刻。廟內牆上刻有多塊碑記,記錄了譚公廟興建和重修的歷史,可說是筲箕灣歷史發展的印記。昔日,譚公廟不但是附近鄉民議事的地方,也是鄉民設立學校之處,兼具宗教、教育、鄉政的功能。現時,譚公廟正殿供奉著譚公神像,傳說他練成了長生不老之術,雖然年紀老邁,外表仍然像個小孩,所以人們設廟供奉他時,仍將他的樣貌雕塑成小孩子一樣。.
紅磚屋
紅磚屋是香港多幢建築物的俗稱,共通點為皆以紅磚建成。.
紅磡觀音廟
紅磡觀音廟是香港九龍最大規模的觀音廟,位於紅磡差館里,由附近的居民於1873年籌建,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並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但由非華廟會的團體用價高者得方式競投租用營運,與傳統佛教或道教不同,這是由1928年始由基督徒立法會議員建議所訂至今,近年一直被詰須廢除華廟會及競投制度。.
綠匯學苑
綠匯學苑(Green Hub)位於新界大埔區運頭塘運頭角里11號,鄰近大埔墟,前身是1899年興建的舊大埔警署(Old Tai Po Police Station),該警署為1898年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後,香港政府在新界设立的首所警署 。.
美利樓
美利樓(英文:Murray House)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中環,後來遷往赤柱。目前樓層主要作為食肆用途。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物業分拆出售以套取資金,轉交由領展管理。原本的美利樓是作軍事用途,而現在的就是作食肆用途。.
猶太教莉亞堂
太教莉亞堂(Ohel Leah Synagogue,俗稱猶太廟)是香港一所猶太教教堂,位於香港島半山區羅便臣道近衛城道交界,現時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終審法院大樓
終審法院大樓(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於1912年建成,建築風格呈現新古典主義,揉合了遠東的建築特色,大樓上蒙上雙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代表大公無私;大樓外部於1984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大樓曾經先後用作最高法院及立法機關,在香港日佔時期曾被日本軍徵用為憲兵總部。隨著香港立法會在2011年10月遷往位於添馬的立法會綜合大樓,大樓移交予司法機構改為香港終審法院,已於2015年9月7日投入服務,香港政府新聞網,2015年8月20日。.
瑪利諾神父宿舍
利諾神父宿舍(Maryknoll House)位於香港赤柱赤柱村道44號,由本港首位瑪利諾神父詹威路士(Bishop James A. Walsh 港台譯作「華爾實」) 於1935年所建。大樓由一個美國家庭捐贈經費,以紀念其一位於交通意外喪生的家庭成員Gerald MacDonald。。這所大樓既是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總部,亦是神父的避暑地點,此外還設有語言學校,供將往中國宣道的神父學習中文。日本攻打香港期間,這幢建築物曾被英軍佔用,還收容了不少中國難民,日佔時期則被徵用作日軍總部,神父則被關押在赤柱拘留營。1947年建築獲重修,用作傳道人員的退修和研習中心。 三層高的建築中西合壁,修院是由在紐約的建築師Henry J.
甘道23號
道23號位於灣仔半山甘道23號的一所古宅,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甘道23號建於1887年,首任業主是法蘭些士,當年大宅名為「Stonyhurst」。法蘭些士在此居住了7年。1921年,香港電燈購入甘道23號,後來易名為「Carrick」。現在甘道23號由長實地產旗下子公司天盛持有。 明報,2016年8月7日 2010年,當時業主提出址拆卸甘道23號舊有建築。屋宇署批准申請後,古物諮詢委員會初步建議把該甘道23號評為三級歷史建築。2011年,古諮會評定甘道23號為一級歷史建築。 和記黃埔地產曾於2014年及2015年向城規會申請換地發展,把甘道23號交回政府保育,並在甘道23號對面的綠化地帶建豪宅。計劃收到大量反對,擔心發展會砍伐大量樹木,影響自然生態環境。.
白沙澳何氏舊居
何氏舊居位於香港大埔區西貢北白沙澳,是何氏族人於1911至1915年間興建的大宅。何氏舊居的門 樓、更樓、廂房、何氏祠堂及其兩側廂房於2010年11月10日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聖德肋撒堂
聖德肋撒堂(英語:St.
聖保羅男女中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或簡稱SPCC、St.
聖瑪加利大堂 (香港)
聖瑪加利大堂(St.)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堂,是東方第一所以聖女聖女瑪加利大(英語:St.
聖馬利亞堂 (香港)
聖馬利亞堂(St Mary's Church),又稱聖公會聖馬利亞堂,是香港聖公會在港島東區發展傳敎事工第一所的教會,於1911年成立,位於銅鑼灣大坑道2A號近東院道及銅鑼灣道交界,現時為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的教堂。 聖馬利亞堂是香港港島僅存的糅合中國特色和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教堂,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聖若瑟書院
聖若瑟書院(Saint Joseph's College,簡稱SJC)是香港現存首間羅馬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著名學府,在學術、體育及音樂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現,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八位。校舍位於中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堅尼地道26號。建於1920年的校舍北座(教學樓或高錕教學樓)及西座(科學樓或教堂樓)被列為法定古蹟,而建於1935年的堅尼地道26號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達德公所
達德公所位於香港元朗區屏山,鄰近聚星路。達德公所建於清朝咸豐年間,至今約有150年歷史,是香港現存唯一兼具村落聯盟的聚會、祭祀及其鄉約屬下的露天市集管理處的公所。達德公所、聚星樓及鄧氏宗祠是屏山三大重要文物建築,當中達德公所包括中國大陸寶安在內,唯一供奉抗英烈士的地方,具有相當歷史意義。 1998年,達德公所被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於2010年5月17日獲再確認評級,並被視作已列入宣布為古蹟的「備用名單」。並於2013年2月20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重申宣布為古蹟的建議。.
青山禪院
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英文:Tsing Sh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青山東麓,與八鄉凌雲寺及元朗靈渡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 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為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青山禪院內的香海名山牌樓、大雄寶殿、地藏殿、山門和護法殿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而不二法門牌樓、修道者及長者宿舍、客堂、宿舍和觀音閣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功德堂則獲三級歷史建築評級。.
青雲觀
青雲觀(英文:Tsing Wan Kwun )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山東麓的青山禪院內,是香港現存最早的道場,主神為斗姆(又稱斗姥),亦有供奉觀音菩薩、三帝、呂祖、王靈官、彌勒、朱立天君、濟公、關帝、泰國佛。.
蠔涌車公廟
蠔涌車公廟,又名車公古廟,是香港新界西貢區蠔涌的一座廟宇,位於蠔涌河及蠔涌路以北,蠔涌新村以東,亞洲電視前蠔涌廠房以東。 西貢蠔涌車公廟已有差不多400年歷史,車公廟的選址及建築佈局甚佳,前臨涌澗,背向風水林,也保留了傳統的建築設計。相傳,車公是宋朝(公元960至1279年)一位大元帥,曾平定華南一場叛亂。南宋末年,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大元帥一直護駕皇帝來到香港,並在西貢駐守。後來獲道教奉為神明,重立廟供奉。.
西區社區中心
西區社區中心(Western District Community Centre),是位於香港港島西營盤西邊街的一處多元用途的社區會堂,昔日為贊育醫院(Tsan Yuk Hospital)的所在地而被稱為舊贊育醫院,其主樓於1992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現時已升為一級。.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英文:Sai Ying Pun Community Complex)是香港香港島西營盤的一座建築物,位於西營盤高街2號,前身是精神病院,故被稱為舊精神病院。而當地街坊則稱之為高街鬼屋。原建築僅正立面被保留,展示出其大麻石外牆及走廊,並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2015年10月23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馬棚先難友紀念碑
棚先難友紀念碑或稱馬場先難友紀念碑(Race Course Fire Memorial)位於香港銅鑼灣掃桿埔香港大球場後山山麓的咖啡園墳場「戊午馬棚遇難中西士女公墓」內,由東華醫院為紀念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遇難者而建立。紀念碑於2010年1月21日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2015年10月23日,政府宣佈將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並於同日刊憲。.
香園圍
香園圍位於香港北區的打鼓嶺,地處香港的最北端。.
香港墳場
香港墳場,俗稱跑馬地墳場,是香港的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跑馬地馬場對面,鄰近有印度教、拜火教、天主教及回教墳場。該墳場的土地在1841年已有人安葬,首位使用者是英國軍艦響尾蛇號艦長William Brodie,至1845年該墳場才正式開放,為香港開埠早期成立的墳場之一。早年埋葬該處的都是英國人及日本人,直到1913年才有華人。 由於埋葬於此墳場多是基督新教信徒及西洋人士居多,是以又稱為紅毛墳場。置地創辦人遮打、當時華人首富何東與其元配麥秀英、行政局及立法局華人議員何啟均葬於這個墳場。 現時此墳場成為香港電視劇拍攝常用取景地點。.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第一座公共文娛中心,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於1962年3月2日落成開幕,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香港天后廟列表
香港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始建於南宋時期。在台灣及福建地區,人們稱天后為「媽祖」,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布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大部分是清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天后亦是閩民系的信仰,香港以及中國沿海的天后廟大多是閩民系在歷代因航海和貿易保平安建立的。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廟宇宗教建築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神誕活動的規模最大。而不少歸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在香港有很多--在較內陸位置,是因為歷年來的填海工程所致。.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又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 Bridges Street Centre),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昔日的總部,位於香港島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現時會所服務有「必愛之家宿舍」、「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以康體服務為主導的青少年服務。建築物於1981年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升格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查看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和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451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另有33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484幢。.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新界區及離島區)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宜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0年6月24日,全港有262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查看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新界區及離島區)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香港哥爾夫球會
香港哥爾夫球會(The Hong Kong Golf Club)原名皇家香港哥爾夫球會(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於1889年成立,為香港的一家高爾夫球會,為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之一。.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英文: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藝術推廣辦事處轄下的藝術發展中心,位於香港島金鐘香港公園內的西面,為一所讓視覺藝術家互相觀摩學習交流創作發展的地方。.
香港酒店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所有現存的酒店。.
香港歷史建築
香港歷史建築,可泛指香港具有一定歷史的建築物,多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興建,除了富悠久歷史的寺廟、教堂及祠堂外,還有一些政府建築,如:水塘建築、軍營、官員官邸等。這些建築保留了不少早年香港居民的生活情況及信仰等,而由於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不少建築亦因而保留了殖民地時代的西方建築風格,一些更是中西合璧,成為香港獨有的特色建築。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亦有一套香港歷史建築的評級標準,以方便對最具價值的古蹟、建築物及文物進行保護。歷史建築一般先由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然後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早期的香港歷史建築名單並不向外公開,一直只供政府內部參考,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稱是由於內容敏感,當中涉及私人物業,評級會對物業造成影響。至2007年1月9日,名單已開始逐步公開。 政府又考慮不斷開放一些香港歷史建築讓市民參觀,如有意將一級歷史建築西環濾水廠宿舍改作環境保護中心及將鰂魚涌林邊屋改作郊野公園中心,日後將對外開放。.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香港洪聖廟列表
洪聖廟又稱洪聖宮或洪聖古廟,為祭拜海神洪聖的廟宇,香港濱海的居民信奉的海神主要有天后、洪聖、觀音、北帝、龍母、譚公等,而原籍廣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多祀奉洪聖。.
香海名山牌樓
香海名山牌樓(Heung Hoi Ming Shan Memorial Archwa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山禪院山門前,建於1929年,是為紀念港督金文泰於1927年6月和1928年3月兩度登臨青山而立。牌樓於1985年聯同青山禪院獲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年8月31日以獨立項目獲確認一級歷史建築席位。.
訊號山
訊號山(Signal Hill),又名黑頭角(Blackhead Point)和大包米等,原是一處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岸邊的海角,自1907年至1933年曾為皇家香港天文台向維多利亞港的船隻報時之地點。訊號山現已闢作「訊號山公園」,開放公眾,內裡至今仍保留有一座訊號塔。.
魯班先師廟
魯班先師廟又稱魯班廟,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環青蓮臺15號,是香港島中唯一拜祭魯班的廟宇,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廟宇建於清朝光緒10年(1884年),屬兩進式非合院建築物,供奉三行祖師魯班。廟宇設置多堵精巧護牆及大量雕刻塑像、浮雕及壁畫。其旁(青蓮臺16至17號)則建有廣悅堂公所,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鯉魚門軍營
鯉魚門軍營是香港昔日一個海陸兩軍專用之軍營,位於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鯉魚門及西灣山上,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中央兵房區域現已改為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低地炮台現改為香港海防博物館,高地炮台為西灣炮台,現時仍然屹立西灣山上。軍營建築群歷史價值甚高,部分建築已被評為一、二及三級歷史建築。.
鳳池村天后宮
鳳池村天后宮座落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鳳池村,鄰近朗屏邨,主要敬奉天后娘娘。於1994年被評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年2月4日獲確認評級。附近的媽廟路和媽橫路均以天后宮命名,可見廟宇在元朗的地位舉足輕重。.
黃大仙祠 (香港)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是一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合作成立的環境教育中心,於2008年4月16日正式開幕,供公眾參觀使用,日常營運則由香港大學可持續發展事務處負責。設立中心之目的為藉著互動學習感受自然及建築環境,以了解氣候變化與社會之關係,並認識龍虎山及西半山的生態物種及文物建築。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位於香港大學後山旁,旭龢道50號,毗鄰龍虎山郊野公園。它是由三座歷史建築所組成,包括建於1914年至1919年的一級歷史建築主樓及兩座三級歷史建築。中心原址為建於1914年至1919年間的西環濾水廠職員宿舍。西環濾水廠於1996年改造為儲水庫,並改名為旭龢道淡水配水庫。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的室外設有生態池,養殖不同種類的淡水魚和植物。室內方面設有展覽廳(匯展堂)、資訊天地、活動室、專題圖書館等。圖書館到2010年7月為止,共有458本相關中英文書籍,每本書籍的目次皆可於中心的網站上查閱。公眾可於開放時間自由參觀,亦可報名參加歷時約45分鐘的導賞團。此外,中心亦有舉辦不同類型的環保教育活動,如生態導賞團及創意工作坊等。導賞團於每星期日上午9時30分舉辦,而路線將會根據季節而定。目前主題分為:植物篇(全年)、蝴蝶篇(5月至9月)、夜遊龍虎山(6月至9月)及雀鳥篇(10月至3月)。 除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外,環境保護署共設有5個環境資源中心及一個流動環境資源中心。該5個環境資源中心分別位於粉嶺、荃灣、灣仔、半山及堅尼地城,而改裝自貨車的流動環境資源中心則會到訪各區學校、屋邨和商場,宣揚環保訊息。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出席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開幕禮後會見傳媒時指出:「現時政府方面,例如漁農自然護理署有不同的教育中心,但這個中心特別的地方是政府和大學之間的合作,同時用了保育的概念將舊建築物翻新成為一個教育中心。其實在生態保育方面,政府和私人機構或大學合作,是一個很新、很好的模式,這概念有助我們將現時的保育工作擴大。」。 展覽館開放時間為:.
茅湖山觀測台
茅湖山觀測台位於香港西貢區將軍澳寶琳南路的茅湖山上,行山人士及街坊稱其為茅湖廢堡,確實建築年份不可考,但從現有歷史文獻中推算,建築物早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已建成,估計為清朝佛堂洲海關的觀測台,作觀測佛堂門航道之用。基於其獨特性,觀測台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於2009年12月18日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舊英軍醫院
舊英軍醫院(英文:Old British Military Hospital)是香港昔日一所軍事醫院,位於香港島半山區波老道10號近寶雲道一帶,為駐港英軍及皇家香港警務處特別任務連提供醫療服務。現時舊英軍醫院被評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地下層由中英劇團及Carmel School of Hong Kong租用,上層則由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租用。.
赤柱炮台
赤柱炮台(Stanley Battery),位於香港赤柱半島的南端。於1936年開始興建,於1937年7月建成砲台後,東海岸射擊指揮部亦由魔鬼山遷移至此,赤柱炮台裝置有3門9.2吋大炮,大炮來自摩星嶺砲台及歌賦砲台。 香港主權移交後,赤柱炮台被評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赤柱軍營
赤柱軍營(英文:Stanley Barracks),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其中的一座軍營,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赤柱半島的最南端。其地理位置極佳,三面皆環海,面向南丫島,而赤柱軍營與南丫岛之间的航线為重要的货运輪船航线之一,亦為幾乎是所有來訪香港的军舰的必經航道之一。.
赤柱清真寺
赤柱清真寺位於香港赤柱。是香港第四家清真寺,位于赤柱监狱。.
藍屋
藍屋是香港一列唐樓,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雙數門牌,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中72號、72號A及74號三幢外牆被塗上藍色,因而被稱為「藍屋」;而74號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擁有,一直維持灰色的外牆。.
藝穗會
藝穗會(The Fringe Club)是香港推廣藝術創作的非牟利機構及慈善團體,收入大部分來自場中的酒吧、餐廳及不同機構的贊助,其餘的則來自租借表演場地的費用、藝穗會會費、展覽的分帳及政府資助。成立於1983年,提供更大的空間給香港本地藝術家創作,亦給予技術支援及協助推廣其作品。 會址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和雲咸街交界,近雪廠街南,稱為舊牛奶公司倉庫,並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直至現在,藝穗會共製作了28個藝術節,在15個城市進行了62次外地文化交流,主持了67次藝術從業人員駐場計劃,舉辦了1,400個展覽、8,150場舞台演出、1,900場音樂會和3,230次社區外展活動,包括於2010年上海世博演出、策展2011年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等。.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又名長洲玉虛宮,位於香港離島區長洲北社街北端,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有二百多年歷史,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是全香港最具規模的北帝廟,除北帝外,廟內亦供奉太歲、觀音及列聖。長洲北帝廟早期由長洲居民負責管理,於1929年交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長春園 (香港錦田)
長春園,位於元朗錦田水頭村,約建於1860年代,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長春園是整個錦田古蹟群中唯一訓練武科人材的學堂。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長春園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雷生春
雷生春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是具有古典意大利建築特色的唐樓,建築物的名字源於一對對聯,寓意雷生春所生產的藥品能夠妙手回春。業權原本由九龍巴士創辦人之一雷亮(又名雷鴻維)持有,2000年,其後人捐贈給浸大中醫藥學院,後被香港特區政府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12年4月更活化成為非牟利機構經營的中醫診所。2016年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將雷生春設定為電影中的香港至聖所。.
電視城
電視城,又稱無綫電視城、清水灣電視城及邵氏片場(TV City、Shaw Studio),曾經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旗下部份公司的第二代總部,鄰近香港科技大學,於1988年租用電視企業和邵氏兄弟(香港)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大埔仔的用地而建立。後來電視城不敷應用,無綫總部於2003年遷往將軍澳電視廣播城,現時電視城由Clear Water Bay Land Company Limited(復星國際全資附屬公司)全資擁有。.
虎豹別墅 (香港)
香港的虎豹別墅(The Haw Par Mansion),位於香港島大坑的大坑道,鄰近勵德邨的住宅群,是已故商人胡文虎建造的一座別墅,現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從一個在廟宇內的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服務。.
東華醫院
東華醫院(Tung Wah Hospital,簡稱TWH)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普仁街12號,是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公立醫院之一,乃港島西聯網僅次於瑪麗醫院的第二大醫院,同時亦為一間社區醫院,主要服務中西區居民。東華醫院現時除提供服務給來自瑪麗醫院的轉院病人外,更是一間半急症全科醫院。東華醫院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以及東華三院總部,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興建及營運。東華醫院主樓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東蓮覺苑
東蓮覺苑(Tung Lin Kok Yuen)是香港一個佛教場所,由何東夫人張蓮覺出資興建(東蓮覺苑就是以何東及張蓮覺夫婦之名字組合而成。),於1935年與鄰近的寶覺小學一同建成,位於香港島跑馬地山光道15號,為香港島首間佛教寺院,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東涌侯王古廟
東涌侯王古廟,又稱東涌侯王宮,是香港一所侯王廟,主祀楊侯王,位於大嶼山東涌沙咀頭之西,面向東涌灣,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松柏塱
松柏塱(Tsung Pak Long),位於香港新界上水西部泛濫平原的淡水濕地,是一條香港圍頭與客家雜居的圍村,具體位置爲大頭嶺、青山公路、塱原和石上河之間。松柏塱村由黃、劉、陳、李、鄺及簡姓六個宗族約於20世紀初期建立,村前建有五間這五姓族人的祠堂。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村。著名前練馬師簡炳墀為松柏塱原居民,並獲選為松柏塱村村長。由於松柏塱一開始便是雜姓村落,其內部也分爲不同姓氏的聚居群落,當中最著名的便是客家圍。自粉嶺公路建成後,松柏塱被分隔成南北兩部分,由行人天橋連接,松柏塱村主體位於粉嶺公路北面,公路南面亦有少量村屋,高爾夫景園和愛園別墅也屬松柏塱範圍內。.
梅堂及儀禮堂
梅堂及儀禮堂 位於香港大學內,是香港的歷史建築物,屬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本來有三幢,作為宿舍。於1969年,此三幢樓,盧迦翼、梅翼及儀禮翼宿舍,合併名為「明原堂」。現存只餘兩幢建築物,改稱「梅堂」及「儀禮堂」,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寫字樓等。此宿舍門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為紀念其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 小說家張愛玲寄宿港大時,曾生活於此。日治時期被日軍佔用。台灣作家龍應台也曾居於此。.
槍會山軍營
槍會山軍營又作鎗會山軍營(英文:Gun Club Hill Barracks)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其中的一座軍營,位於香港九龍佐敦東部柯士甸道、加士居道及漆咸道南一帶。.
樓梯街
樓梯街(Ladder Street)位於香港上環,顧名思義,是一條以樓梯為主的街道,除了荷李活道以南,文武廟旁邊一小段可供車輛駛進四方街外,其餘各段皆為石級。早於香港開埠初期的1841年至1850年間興建,歷史悠久,現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樓梯街由皇后大道中起,沿山勢而上,經過摩羅上街、弓絃巷、荷李活道、四方街、必列者士街及裕林臺,直至堅道止,全長350米。不少電影、電視劇集曾在此取景。全段共有316級。 樓梯街原本由花崗石鋪成,歷經百多年歷史,現時大部分已鋪上混凝土,亦更換了新型鐵欄,但不少歷史痕跡亦能清晰可看,例如舊式護土牆、樹牆及街道旁的護欄等。樓梯街與荷李活道交界的文武廟,和在必列者士街的基督教青年會會所,皆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欽州街
欽州街是香港九龍深水埗的一條街道,由通州街及欽州街西交界為起點,向東北方至青山道及九龍道交界為終點。街道名稱取自廣西的欽州市(命名時屬廣東下四府)。此街道最寬闊的一段分隔行車道提供六線雙向行車。 1990年代前,欽州街道盡頭曾設的深水埗碼頭,渡輪航線發展蓬勃,配合陸路交通工具接駁,成為昔日區內的交通要塞。.
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是指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在某些地區是法律上的用詞。以下頁面與「歷史建築」有關:.
永和號
永和號,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間舊士多雜貨鋪,它位於中環著名露天街市嘉咸街與威靈頓街120號交界,店舖佔地約1,000呎。可惜老店終不敵時代衝擊,再加上店主關伯(關鏋釗)年事已高,於2009年1月24日結業。.
油麻地天后廟
油麻地天后廟是香港九龍規模最大的天后廟,位於油麻地廟街近眾坊街一帶,現由東華三院委託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現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油麻地抽水站宿舍
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上海街345號,是位於九龍最古老的水務設施。於2009年12月18日獲得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爲一級歷史建築物。.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活化歷史建築--計劃(Revitali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於2004年由當時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首先提出的概念,香港特區政府在2008年起推出政策,將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及法定古蹟活化再用,當局向zh-hans:非营利组织;zh-tw:非營利組織;zh-hk:非牟利機構;zh-mo:非牟利機構;-提供非經常性撥款、象徵式租金、非經常性補助金等財政援助,以便承辦機構經營社會企業,以營運歷史建築。.
清樂鄧公祠
清樂鄧公祠,又名思成堂,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錦田水尾村內,是當地鄧氏四大祠堂之一,用於紀念錦田鄧氏第十七世祖鄧清樂(號廣舍),一般認為其建築年份可追溯至明朝中前期(1490年左右),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潘屋
潘屋是香港一棟大宅,位於新界元朗凹頭,博愛醫院之側,於1932年興建。1985年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年2月4日獲確認評級。.
會督府
會督府(Bishop's House),正式名稱為香港聖公會教省辦事處,又稱聖公會會督府,現在多稱主教府,是香港聖公會的一座歷史建築,位於香港島中環下亞厘畢道1號近鐵崗一帶,是「政府山」的一部分,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明原堂
明原堂位於香港大學內,是香港的歷史建築物,屬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本來有三幢,作為宿舍。於1969年,此三幢樓,盧吉翼、梅翼及儀禮翼宿舍,合併名為「明原堂」。現存只餘兩幢建築物,改稱「梅堂」及「儀禮堂」,用作「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及寫字樓等。此宿舍門前,設有「月明泉」噴水池,是由李嘉誠為紀念其夫人莊月明而捐款設立。 小說家張愛玲寄宿港大時,曾生活於此。日治時期被日軍佔用。台灣作家龍應台也曾居於此。.
明愛向晴軒
明愛向晴軒(英文:Caritas Family Crisis Support Centre)是香港一個社會服務機構,由社會福利署於2001年委託香港明愛成立,於2002年3月28日全面投入服務,向晴軒是香港首間家庭危機支援中心,其服務主要是為個人及家庭提供24小時的家庭危機支援,協助服務對象及早預防家庭危機(包括家庭暴力)發生、提高處理危機的能力,減輕所帶來的創傷。.
昂船洲監獄
昂船洲監獄是一所位於香港昂船洲的監獄,1863年興建,原定於1866年落成,但因經費不足而被逼放棄興建《 》,香港懲教署,2011年11月,監獄範圍其後被納入昂船洲軍營內。 昂船洲監獄現存建築物之中,兩座瞭望台(現昂船洲軍營318座及319座)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守衞室(A座)及監獄長宿舍(H座)則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昂船洲海軍基地
昂船洲海陸兩軍基地位於香港九龍昂船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駐守。无论是香港主權移交之前还是之後,昂船洲一直是海陸軍事重地,被劃撥為禁區範圍。.
旭龢道食水配水庫
旭龢道食水配水庫(Kotewall Road Fresh Water Service Reservoir)是香港一個食水配水庫,位於香港島西區旭龢道50號,香港大學大學道以南,前身稱為西環濾水廠(West Point Filters),其工人宿舍(West Point Filters Bungalow)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應龍廖公家塾
應龍廖公家墊又名顯承堂,位於香港新界上水圍莆上村。書室建於1838年(清朝道光年間),由居於上水鄉的廖氏第四代廖應龍興建。書室最初主要教授卜卜齋,並派出學生參與科舉考試,多人成功考獲舉人或貢人。家墊在1965年改建為幼稚園,一直營辦至1988年。墊內有一個名為「配賢」的祭壇,專門表揚在科舉考試中成績彪炳的祖先。另外村民以往亦會在這裡舉行春祭、慶祝壽辰和婚事。應龍廖公家墊修復工程更榮獲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嘉許獎。 現時應龍廖公家墊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教堂禮賓樓
教堂禮賓樓(英文:Church Guest House),又名馬田樓或馬丁樓(英文:Martin House),是香港一座歷史建築,位於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1號,屬香港聖公會會督府建築群的一部份,現時用作港中醫院護士宿舍。該建築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建於1919年 教堂禮賓樓樓高三層,初時用作聖保羅書院宿舍,1940年代後曾為多位傳教士的居所,如作家韓素音。香港日治時期,有傳日軍於教堂禮賓樓地底興建秘密隧道,但戰後一直未有發現。港中醫院成立後,該建築改為護士宿舍。.
慎德居
慎德居俗稱大梁屋,座落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十八鄉崇正新村,是客籍印尼華僑梁幹臣建造的別墅。於2009年12月18日獲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
時事通識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晉源押
晉源押位於香港新界元朗舊墟長盛街72號,由已故元朗鄉紳鄧佩瓊的先父鄧廉明創立,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現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晉源押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當鋪,在香港開埠前已開業,二次大戰完結後結束營業,現時重門深鎖,原本在門前懸掛呈「蝙蝠在上,金錢在下」形狀,寓意「福在眼前」寫有「晋源押」的葫蘆形招牌已除下棄置地上。店舖以青磚建造,用麻石作基層,「熨攏」式大門,門額書有「晉源押」三字,但兩側書有「晉饒萬寶、源匯百川」的對聯則不知所終,屋簷鑲有雕花陶瓷,保留住古色古香的建築原貌。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展有展區是仿照「晋源押」作陳設。.
亦称为 中西區一級歷史建築列表,一級歷史建築,香港一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