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指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1949年8月15日-1950年3月31日),是中華民國國防部曾經設於臺北介壽館(今總統府廳舍)的中華民國軍政單位。.

30 关系: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古寧頭戰役台灣統治者孫立人富台部隊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沿革張敏之國防部後備指揮部國慶日 (中華民國)内战战争罪犯名单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剿匪總司令部總統府 (臺灣)羅卓英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西北軍政長官公署胡璉郭寄嶠郭懺阅兵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連震東陳誠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林蔚李樹蘭朱佛定1949年臺灣1950年臺灣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公告疆域區劃,為1936年後至2005年間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所頒佈之行政區劃。1949年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喪失對大陸地區各省的實際治理權;但宣稱在「法統」上仍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故政府遷都臺北後,仍依照定都南京時之行政區繪製《中華民國全圖》,最新版由內政部於1998年繪製出版,之後未再對大陸地區行政區劃進行發佈;相關政府機關對大陸地區之行政代號亦逐步廢止,行政院主計處主管之「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於2005年10月3日公告停止適用;行政院新聞局所發表之《中華民國年鑑》也於2006年起不再將大陸地區列於「土地」一章之中,故2005年是最後一次納入行政院新聞局: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年鑑:。此後政府文獻中僅列出實際統治區(即台灣地區)之行政區域,教科書亦然。.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古寧頭戰役

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称金门战鬥、金门登陆战,中华民国国军方面称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战役等。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军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军葉飛將属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門,結果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全军覆没。.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古寧頭戰役 · 查看更多 »

台灣統治者

台灣統治者有跡可查應自1624年荷蘭殖民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17世紀中期(1638年)時,台灣原住民-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在台灣中部已成立大肚王國,其統治者稱為「大肚王」,不過目前僅有兩位「大肚王」有跡可查。在17世紀之前,元、明兩朝雖於澎湖群島設置了澎湖寨巡檢司,也有澎湖寨巡檢官職設置(例如首任澎湖寨巡檢陳信惠),不過其僅駐於澎湖群島,並未實際管轄台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之前,台灣統治者所轄實際領土幾乎都未達台灣全境;即使到19世紀中期,台灣清治時期政府力量仍未涵蓋所有台灣原住民居住的番地。 除此之外,1722年-1769年負責監督台灣行政之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及1874年-1884年,每年冬春兩季駐守於台灣台南辦公的福建巡撫、掌管台灣內政之台灣府知府、台灣布政使、掌管台灣軍事之台灣鎮總兵等等在此均不認定為台灣統治者。而即使照這樣認定標準下,並扣除未派實上任或回任者,從1624年至今的三百八十幾年當中,台灣統治者也超過了160位以上。.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台灣統治者 · 查看更多 »

孫立人

孫立人,CBE(),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二次大戰緬甸戰場重要將領。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1923屆,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維吉尼亞軍校博雅教育學士,抗日戰爭時期少數留美、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留美的財政部長宋子文賞識留美軍人,孫立人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起家,1942年任師長指揮新三十八師(後編入新一军)在緬甸仁安羌之战,以寡敵眾擊退日軍,救出7000名英軍及500名西方記者和傳教士,贏得國際聲譽。同年拒絕與上級杜聿明穿過熱帶叢林野人山撤回雲南,改為帶隊撤往英屬印度,是他一生最重要軍事決定,最終杜聿明領兵逾半出不了山,大多死於瘴氣。英國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是極少數外國軍官得主。亦是四名獲授美國功勳勳章的中國軍官(與蔣介石、戴安瀾和謝莽)。 國共內戰前期在東北戰場與共軍林彪相持,參與第二次四平战役、臨江戰役等,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1947年4月被調閒職,沒參與第二階段大戰。1947年11月被調台灣,方加入國民黨。1955年遭蔣介石指控兵變案,軟禁33年。.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孫立人 · 查看更多 »

富台部隊

富台部隊,係指1949年在黃杰率領下,由廣西省撤退到法屬安南後駐越法軍以「保護」名義,解除武裝後集中軟禁在越南富國島的中華民國國軍部隊,又稱留越國軍。 透過美國向法國居中協調,加上國際反共陣營的明確化,法國對這批等同俘虜的軍隊轉變立場,在1953年,這批部隊陸續在轉運回台灣;抵台後重新整編,成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之一部。.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富台部隊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沿革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沿革,主要講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變遷過程。.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沿革 · 查看更多 »

張敏之

张敏之(),清國北方人,生於山东牟平,中華民國知名教育家,臺灣白色恐怖大案澎湖七一三事件受難人,是忠貞中國國民黨員,也是被国民党迫害的1949年赴臺外省人。.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張敏之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是中華民國國防部的一個部門,原「後備司令部」因精粹案改編為指揮部型態,任務為策劃執行後備軍事動員、管理、服務、民防工作、建立後備潛力。戰時提供各作戰區遂行第一線海岸守備及縱深地區作戰所需後備部隊,並持續執行軍事動員,運用全民防衛動員機制,結合後備戰力,支援地面作戰,維護國土防衛安全。因部隊人數不如以往,後備指揮部現在主要業務是密集性徵召後備部隊教育召集訓練,達到有效後備守土的戰略意涵。.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國慶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又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武昌起義紀念日、辛亥革命紀念日等,定於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的兩個月內,中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臺北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為「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總統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國慶日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内戰戰爭罪犯名單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間中国共产党方面声称应“由全国各界根据实际情形提出”的所谓战争罪犯的名单。全部名单一直未拟就,仅由新华社两次发表了战争罪犯提名。 新华社于1948年12月25日及1949年1月26日分别以“陕北某权威人士”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名义提出了一些由中国共产党方面拟定的重要的战争罪犯,主要为当时南京方面的党政军特要员及其重要支持者。这些战争罪犯为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公布,并认为是“国人皆曰可杀”。 在国共内战期间直至1949年后,除被俘、投诚、起义及自海外回归中国大陆者外,由中国共产党方面认定的所谓“战争罪犯”的概念,除在1949年1月至北平和谈中受到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的承认外,其后未再被中国国民党中央、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国军及黨員通訊局、国防部保密局等特务机关的领导人及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导人和著名文化人士胡适、于斌等所接受。 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方面对全體上述战争罪犯的正式称呼并非“国民党战犯”,况且他们并非都为中国国民党籍人士,例如其中张君劢、王云五、曾琦等均为其他党派或者无党派人士。对于这些所谓“战犯”,中国共产党方面的用词十分讲究。 1947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的「七七」纪念日对时局口号时,使用的措辞是“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反革命内战及在战争中残杀人民的战争罪犯”;而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双十节宣言时,称他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其中首要者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及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及其他首要战犯”;新华社陕北1948年12月25日电称之为“战争罪犯”,首要者为“头等战争罪犯”;新华社陕北1949年1月26日电又补充了一批“重要战犯”。在195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及其后历次对这些“战犯”的特赦中,被特赦的国共内战中所谓的“战争罪犯”的正式名称皆作“原属于蒋介石集团的战争罪犯”,与其相提并论的是“原属于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原属于伪蒙疆自治政府战争罪犯”、“日本戰爭罪犯”。 自中国共产党方面而言,“蒋介石集团”是该批“战犯”的归属,也突出体现了其“非法”的性质。从1959年至1970年代的历次特赦的用词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第二次國共内戰起长期坚持的立场。.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簡稱保二總隊,為隸屬於內政部警政署的保安警察單位,總隊部位於新北市中和區。.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 · 查看更多 »

剿匪總司令部

剿匪總司令部,簡稱剿總,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準備進行對中國共產黨實施軍事圍剿的跨地區、跨建制之高司軍事單位,通常作為第一線指揮机关。主要分为四大系统,东北、华北、徐州以及华中。大體而言,一個剿總下轄若干兵團、警備司令部、綏靖公署、戰區以及綏靖區等,層級大體與軍政長官公署平行,但在軍事戰鬥中,指揮層級往往比軍政長官公署要高。 1937年之前,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國民政府在各地設立一連串軍事機關,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苏区中国工农红军進行圍剿,後因西安事變與抗日戰爭爆发,這些軍事機關在抗戰期間很多都轉為對日軍作戰單位。抗戰開始時,國民革命軍的指揮機構是按「總部-戰區兵團-集團兵團(兵團,路)-軍-師-旅-團」,共7級才到戰術單位;1940年後簡化為「總部-戰區-集團軍-軍-師-團」,6級指揮機構。此舉極大提升部隊作戰指揮能力。 1945年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佔領區,展開與中國共產黨對決的準備,在各地成立了許多政府機構。作為中央政府代表官署、掌握地方軍、政權的單位稱之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設主任為最高統帥代表,是政治、軍事整合的機構。作為跨省區軍事區域的指揮單位則為軍政長官公署,直接指揮責任區的作戰任務,是跨省區的軍事機關,其中較著名且維持較久的就是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訓政時期,若直接由軍事委員會指導的單位則稱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行營是策劃、部署、指揮的前進基地,它的設置常因軍事行動的需要而變更,例如早期第二次、第三次剿共就是由南昌行營所策劃。抗戰結束後,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多數行營都改為行轅、軍政長官公署、或軍事針對性更強的剿匪總司令部,集團軍編制則改為綏靖區。「綏靖主任公署」則是省級(戰區級)軍事機構,綏靖主任對於所轄區域黨政要務有便宜處置權。「綏靖公署」初設於1931年11 月,最早設立的是駐贛、駐豫、駐鄂綏靖公署。到1937年6月,先後設立了駐贛、駐豫、駐鄂、北平、太原、廣州、南寧、駐閩、貴州、冀察、豫皖、滇黔川康、甘肅、西安、江蘇等「綏靖公署」。其中,駐贛、北平、甘肅、西安「綏靖公署」設立不久便撤銷。因此二戰结束之後的指揮機構理想中應擴編為「總部-行轅(軍政長官公署、剿總)-綏靖公署(戰區)-綏靖區-兵團/整編軍-軍(整編師)-師(整編旅)-團」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共8級。 下文中各剿匪總司令部戰鬥序列,因當年部隊調動、整編、撤銷、殲滅頻繁,加上戰後國軍整編與內戰同時進行,新舊制度交替之間,制度、稱呼與番號混亂,故內容並不完整全面,大體是以三大會戰前夕為主。.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剿匪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 (臺灣)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府幕僚單位的辦公場所,也是每年元旦及國慶日舉行升旗典禮的地點。廳舍建於1919年,建築風格屬「辰野金吾風格」,為文化部所指定的國定古蹟,起初於日治時期作為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1948年至2006年間名為「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為「總統府」,自完工以來皆作為臺灣政治中樞的重要建築。雖為國定古蹟,但是周邊維安森嚴,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總統府 (臺灣) · 查看更多 »

羅卓英

羅卓英(),原名東潘,字尤青,別號慈威(又作慈衛),1896年3月出生於廣東大埔縣百侯鄉曲灘村宜洋坪,客家人。幼年過嗣叔父,居住同縣湖寮鄉嶺下村。民國12年(1923)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與陳誠同為砲兵科同期同學,並繼陳誠之後為第十八軍第2任軍長,與周至柔(步科)則是同期同學,同是土木系的重要將領。後升上將銜,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西南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等職。.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羅卓英 · 查看更多 »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 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在中國西南地區川、康、雲、貴、渝四省一市的派出機關,直隸行政院。1949年5月1日成立 駐重慶。1950年3月,随着国军在西昌战役中的失败而溃散。.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西南軍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是中华民国國防部于1948年设立的軍政長官公署,驻兰州,统管中国西北地区的军政事务。.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胡璉

胡璉(),字伯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陝西省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十一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另一陝西籍國軍將領史恆豐同為華縣鄉黨,也參與八二三砲戰,亦尚有陝西籍劉恩蔭。.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胡璉 · 查看更多 »

郭寄嶠

郭寄嶠(),原名光霱,安徽合肥人,保定軍校第九期砲兵科畢業。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郭寄嶠 · 查看更多 »

郭懺

郭懺(),字悔吾,浙江諸暨东山吴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六期砲兵科,屬於國民政府陳誠系人馬。.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郭懺 · 查看更多 »

阅兵

阅兵,是指对武装部隊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用以庆祝、致敬,同时展现本国的軍事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提振军威,鼓舞士气。.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阅兵 · 查看更多 »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警總)是中華民國政府曾在臺灣設置的一個公共安全維護機關,隸屬於國防部,為國軍的分支,在戰後便成立。其權責職司戒嚴地區衛戌、保安、後備軍事動員、文化審檢、入出境管制、郵電檢查、電訊監查定位監聽等任務,因任務兼具治安(包括出入境管理)、民防、軍事動員及情治色彩,在戒嚴時期是當時臺灣的八大情治系統之一(法務部調查局、國防部情報局、憲兵司令部調查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內政部警政署、國家安全局)。1992年,警總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成為現今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之前身。 中華民國在實施緊急狀態或戒嚴的地區設置警備機關,為國軍的一個分支。歷來的警備機關之名稱不一,或稱戒嚴司令部、保安司令部、衛戍司令部等,任務龐雜,但皆「支前安後」。國共內戰時,中華民國政府將全國分為若干綏靖區,設立剿總與警總,依據《戒嚴法》第二條:「戒嚴地域分為二種:一、警戒地域:指戰爭或叛亂發生時受戰爭影響應警戒之地區。二、接戰地域:指作戰時攻守之地域。警戒地域或接戰地域,應於時機必要時,區劃佈告之。」 戒嚴地區之任務由當地部隊(剿匪總司令部、軍政長官公署、綏靖公署等,常以剿總為最高單位)劃分警戒區與接戰區(綏靖區,國府遷台後改稱作戰區),並由警備部隊於警戒區實施軍管,但警備單位之設定並無明確法源,僅依賴軍事命令設立,因此解嚴、終止動員戡亂後,警備總部成為黑機關,後來繼承之「軍管部暨海岸巡防司令部」也成為黑機關,直到海巡三法及相關法令通過後才解決。典型情況下,一個警備司令部下管若干警備區。.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連震東

連震東(),字定一,台灣台南市中西區人,知名作家連橫之子,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之父,為台灣1950年代「半山」派的政治人物代表之一。.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連震東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

軍金門防衛指揮部(英語:Kinmen Defense Command),隊名「太武部隊」(原「擎天部隊」,與陸軍北高地區指揮部同名),簡稱:「金防部」,全盛時期總兵力約13萬人以上,1997年精實案後至今僅剩約五千人,成立迄今擔負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第一線防衛任務。原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2006年3月因應《國防組織法》,更銜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迄今,前身為陸軍第十二兵團.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

軍澎湖防衛指揮部(英語:Penghu Defense Command,簡稱「澎防部」隊名:「鎮疆部隊),為中華民國陸軍下轄防衛指揮部之一,為國軍駐守於臺灣離島縣份澎湖縣的陸軍部隊,總兵力約3500人,指揮官編階陸軍中將。戰時負責第一作戰區的作戰指揮和軍事管制,前身為陸軍第四十三軍(澎湖防衛司令部)。.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林蔚

林蔚(),字蔚文,浙江黃巖人,陸軍二級上將。江南陸師學堂暨陸軍大學第四期畢業。曾任浙軍第一師參謀長。 民國15年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備第一師參謀長、第七軍參謀長、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參謀本部廳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銓敘廳廳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戰區參謀長、軍令部次長、桂林行營參謀長、桂林辦公廳副主任。曾率參謀團赴緬甸,協助盟軍作戰;並兩度出任侍從室主任。抗戰勝利後,任國防部次長、參謀次長、代參謀總長、監察委員、戰略顧問委員會戰略顧問、東南軍政副長官。1949年去臺灣在軍事上襄助陳誠,1950年晉升二級上將,1953年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955年病逝於臺北。 林蔚細緻縝密,慎言慎行,蔣中正主持會報的時候,林蔚從日記簿照本宣讀報告,有條有理,既細微周延,也能控制時間,素為蔣中正所倚重的幕僚型人才;亦與陳誠相善,並被認為是陳誠的四大金剛之一。 L林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L林 L林 L林 W蔚 Category:國防大學校友.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林蔚 · 查看更多 »

李樹蘭

李樹蘭(),字馨齋,直隸省灤縣(今河北省唐山市)人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中的抗日名將,參與無數戰役,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尤其以抗戰史上著名的石牌大捷中華民國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印:《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1998年6月,他率八名槍兵,去防守岌岌可危的四方灣,擊潰數百追殺上來之日軍,使全戰線轉危為安,石牌保衛戰終致完全勝利,此戰役國軍高級將領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五座。在第二次国共内战,金門战役取得胜利,他正確的指揮,明快果決的處置,且親臨前線督戰,全體官兵击敗了进攻的解放军,將軍因顯赫戰功而被譽為「金門之虎」,其所統率的一一八師被稱為國軍中之「虎軍」。.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李樹蘭 · 查看更多 »

朱佛定

朱佛定,名文黼,號黻廷,字佛定。中國著名法學博士、外交家、教育家、作家、書法家;鄧傳楷之大姑父。畢業於蘇州高等學堂,欽命獎給舉人,授職大清朝廷中書科中書,昇入京師大學堂(曩日北京大學)深造,旋負笈歐洲,對各國政治之沿革所得甚豐,而待人接物訥訥然,不以名流學者自詡。在臺期間,曾擔任江陰旅臺同鄉會會長。退休後以書法自娛,享高夀93歲。 朱佛定子女很多。長子朱徽章;長女朱以苹,長婿上將空軍總司令、駐約旦大使陳衣凡;次女朱以莘,次婿為外交官,是首任駐德國全權大使、教育部長程天放博士的侄子;侄子朱堅章,著名法學博士、政治學學者、教育家。.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朱佛定 · 查看更多 »

1949年臺灣

1949年臺灣進行了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臺幣。此外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也在這一年遷到臺灣。使得自二戰結束後相隔四年,臺灣再度與中國大陸分離,並延續至今。也造成臺灣問題。.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194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0年臺灣

1950年臺灣行政區劃大幅調整,由繼承日治時期「五州三廳制」的「八縣九直轄市」改成「十六縣五省轄市」。.

新!!: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和195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東南軍政長官東南長官公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