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君主列表

指数 德国君主列表

德国君主列表给出了从843年《凡尔登条约》(该条约三分了法兰克王国,从而导致了东法兰克王国的诞生)签订,到1910年德意志帝国帝制终结为止的统治德国地区的历代君主,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各种德国地区邦联的领导者。.

150 关系: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普鲁士)卡尔·弗朗茨王子 (德国)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卡洛斯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士瓦本公國奥古斯特·威廉王子 (普鲁士)奥地利皇帝奥斯卡王子 (普鲁士)奥托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奥托王朝奧托三世 (勃蘭登堡)奧托六世 (勃蘭登堡)奧托四世 (勃蘭登堡)威廉皇储 (德国)安德鲁三世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布永的戈弗雷布拉格拋窗事件三帝之年亚历山大·斐迪南王子 (德国)亨利七世亨利七世 (德意志)亨利七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一世 (德意志)亨利一世 (勃蘭登堡)亨利二世 (奧地利)亨利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康拉德三世 (德意志)康拉德一世 (德意志)康拉德二世 (士瓦本)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康拉德四世伟大的于格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 (奥尔登堡)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德國國家元首列表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德法關係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国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利奧波德一世 (哈布斯堡)利奧波德四世 (奧地利)哈布斯堡 (瑞士)哈布斯堡王朝全紹清克里斯托弗三世神圣罗马帝国神聖羅馬皇帝科穆宁家族童子路易約翰一世 (勃蘭登堡)約翰五世 (勃蘭登堡)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约阿希姆王子 (普鲁士)羅馬帝國烏拉斯洛二世瓦尔德克统治者列表瓦伊诺一世瓦茨拉夫四世菲利普 (黑森)萨克森统治者列表青年路易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马蒂亚斯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格德堡主教座堂魯道夫一世 (波希米亞)魯道夫二世 (奧地利)鲁道夫一世 (上巴伐利亚)鲁道夫一世 (德意志)鲁道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鲁普雷希特 (德意志)路德维希二世 (上巴伐利亚)路德维希四世 (黑森大公)路易三世路易二世路易四世路易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胡斯战争胖子查理阿努尔夫 (东法兰克)阿努爾夫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德意志)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阿道夫一世 (德意志)赫爾曼一世 (勃蘭登堡)蒙扎的历史金雀花王朝腓特烈·威廉三世腓特烈三世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腓特烈三世 (德国)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腓特烈二世 (士瓦本)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六世 (士瓦本)腓特烈四世 (士瓦本)腓特烈四世 (奧地利)若望十二世选帝侯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恩斯特 (哈布斯堡)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法兰克尼亚王朝法国君主列表洛泰尔 (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海牙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斐迪南四世 (波希米亚)施瓦茨堡统治者列表施蒂利亞公國施派尔主教座堂拿破仑一世拿骚统治者列表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普法尔茨10月26日11月11日1308年1347年1439年1531年911年918年919年936年9月8日 扩展索引 (100 更多) »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普鲁士)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卡尔·弗朗茨王子 (德国)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卡尔·弗朗茨王子 (德国) · 查看更多 »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卡尔二世(Karl II.,),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统治者,1794年至1815年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公爵,1815年至16年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第一任大公。.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卡洛斯

卡洛斯(Carlos),西班牙与葡萄牙语名字,加泰羅尼亞語作 Carles,可以指:.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卡洛斯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卡斯提爾伯國(County of Castile)的起源最早是阿斯圖里亞斯王國設立來強化東邊邊防的邊疆防禦單位(March)。最早的伯爵不是世襲的,任務是作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的代理人。最早在867年時,隨著阿拉瓦(County of Alava)伯國的創立,卡斯提爾被再分割成數個更小的伯國,直到931年才再度合併。10世紀晚期,在名義上隸屬於萊昂王國的這段期間,卡斯提爾的伯爵們開始增長自身的自主權,並且逐漸在伊比利半島的政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1017年未成年的伯爵繼承及1029年該伯爵被暗殺,造成伯國落入潘普洛納王國與雷昂的控制之中,直到1037年潘普洛納王子斐迪南伯爵殺害雷昂的贝尔穆多三世並且主張他的王權,才將卡斯提爾抬升到王國的地位。1469年,卡斯蒂利亚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继承者斐迪南二世结婚,兩人即位後,两国从此合併。这两个国家形成了今天西班牙的主体。.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士瓦本公國

士瓦本公國是中世紀東法蘭克王國五個部落公國之一,公國的公爵是德意志地區最強大的諸侯。 士瓦本的名稱是來自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蘇維匯人,中世紀中期公國存在的時期有時亦與另一地名「阿勒曼尼亞」交替使用。阿勒曼尼亞地區位於萊茵河與多瑙河之間的地帶,於當地居住的部落稱為阿勒曼尼人。後來不斷有其他日耳曼部落遷入此地,直至11世紀開始這地開始流行使用「士瓦本」的名稱。 5世紀末法蘭克王國佔領當地後,法蘭克人委派了王權伯爵統治。10世紀初開始,阿勒曼尼亞地區的伯爵逐漸脫離正不斷衰落的東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並不斷發生爭奪區內強權的鬥爭。最終來自拉埃提亞邊疆藩侯家族的伯爵布爾夏德獲廣泛承認為士瓦本公爵,這亦被視為士瓦本公國的開端。 統治士瓦本公國的家族之中,最為人記得的相信就是霍亨斯陶芬王朝。家族自1079年起統治士瓦本公國,一共統治了189年。在統治士瓦本的這段時間,很多士瓦本公爵亦同時身兼神聖羅馬皇帝。 11世紀末與12世紀初開始不斷有地區脫離公國形成新的國家,例如符騰堡伯國和巴登藩侯國等等。士瓦本公國一直存續至1268年,最後一任士瓦本公爵康拉丁被處決後,公國正式滅亡。公國之後被瓜分成多個國家。1273年羅馬人民的國王魯道夫一世嘗試恢復 士瓦本公爵的稱號,並將稱號授予其最小的兒子,日後的魯道夫二世。魯道夫二世之後再將稱號授予兒子約翰,但約翰1313年死後無嗣,這標誌著「士瓦本公爵」這個虛銜的結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士瓦本公國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特·威廉王子 (普鲁士)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古斯特·威廉王子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皇帝

奥地利皇帝(德语:Kaiser von Österreich),中文简称奥皇,是奥地利的世袭皇帝头衔,于1804年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奥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所创(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为历代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君主们所使用,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被推翻,成立奥地利共和国。.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地利皇帝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王子 (普鲁士)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斯卡王子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奥托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托三世(Otto III,Kaiser,980年7月—1002年1月23日)东法兰克国王(983年—1002年在位),罗马帝国皇帝(996年-1002年)。奥托二世之子。995年亲政以前,由他的母亲狄奧凡諾和祖母阿德莱德摄政。 奥托三世996年进入意大利,册立自己的堂弟格列高利五世为教皇,后者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籍教皇。格列高利五世随即为奥托三世加冕(5月21日)。 奥托三世醉心于恢复罗马帝国,长期驻扎在意大利。1001年,奥托三世因罗马市民发动暴乱才从意大利撤离。他在第二年于意大利去世。 O O O O.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托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托一世(Otto I,),又译鄂图一世,东法兰克国王(936年—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年加冕)。史称奥托大帝(Otto der Große)。东法兰克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Ringlheim的玛蒂尔达。先当选为萨克森公爵,936年由东法兰克部落公爵选为国王。936年7月31日,美因茨大主教希尔德贝特在亚琛为奥托一世加冕。 奥托一世坚持他对各部落公国均拥有最高权力,公爵们为此常常造反。938年奥托一世镇压了由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和洛林公爵吉塞尔伯特联合发动的叛乱。929年—941年镇压其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一世的叛乱。944年奥托一世封自己的女婿康拉德(“红色”)为洛林公爵,此人后来与他反目。946年奥托一世率军干涉法国内战,先支持反对国王的法兰西公爵(卡佩家族的成员),后转为支持西法兰克国王路易四世。949年封长子鲁道夫为士瓦本公爵。 奥托一世是最早侵略斯拉夫人的条顿君主之一。950年,他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称臣。 951年奥托首次入侵意大利,征服伦巴第,自称意大利国王,并与意大利统治者洛泰尔的遗孀阿德莱德结婚。953年洛林公爵与士瓦本公爵发动叛乱,被奥托一世迅速镇压。955年,马扎尔人入侵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奥托一世在奥格斯堡战役中击败长期侵扰德意志的马扎尔人,使之转向定居生活,建立起匈牙利国家。961年,地位虚弱的教皇约翰十二世请求奥托一世进入意大利称王。962年2月2日,约翰十二世为奥托加冕,称颂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奥托此后因意大利问题长期与拜占廷帝国冲突。奥托一世巧妙地利用教会力量来扼制德国诸侯,他授予教会著名的奥托特权(962年),确定了教皇的世俗权力。963年奥托废黜约翰十二世,立利奥八世为教皇。这也开了由皇帝决定教皇人选的先例,成为历史上皇帝与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965年利奥八世去世后,奥托一世又指定约翰十三世当教皇,不过终于受到了罗马人的反对。奥托一世于是进军意大利,以武力扶约翰十三世上台。966年至972年,奥托一世一直为意大利问题与拜占庭帝国处于战争状态。97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一世最终承认了奥托的西帝国皇帝头衔。奥托一世在王权无比强大的气氛中去世。.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托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托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奥托二世(Otto II,955年—983年12月7日),东法兰克国王(961年—983年在位),罗马帝国皇帝(967年起与父亲共治)。皇帝奥托一世与伦巴第的阿德莱德之子。 奥托二世在961年父皇尚在世时即已加冕为国王。972年,他在父亲安排下与拜占庭帝国皇帝罗曼努斯二世之女狄奥凡诺结婚(狄奥凡诺的身份一直有争议。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她是约翰一世皇帝之女)。 奥托二世基本延续其父的政策,抑制德意志各部落公爵的势力。973年奥托二世迫使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臣服。977年,他因为洛林与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发生战争。980年双方缔结协约,规定奥托二世仍保有洛林。981年奥托二世侵入意大利。982年,他在卡拉布里亚战役中败于拜占庭—阿拉伯联军。983年,奥托二世选定约翰十四世当教皇。.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托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托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不伦瑞克的)奥托四世(Otto IV von Braunschweig,1175年或1176年—1218年5月19日)罗马人民的国王(1198年—1218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09年加冕)。他是德国传统豪族韦尔夫家族中唯一成为皇帝的人。 奥托四世是萨克森公爵同時也身兼巴伐利亞公爵的狮子亨利之子。他的母亲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因而他是理查一世(狮心王)的外甥。生于法国的阿基坦,而在英国接受教育。在即位前,他是法国的普瓦图伯爵。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皇帝亨利六世死后,韦尔夫家族在科隆大主教和英王约翰的支持下把奥托四世选为国王,与亨利六世的弟弟士瓦本的菲利普相对抗。教皇英诺森三世先是为奥托四世加冕,后来又转为支持菲利普。1209年10月士瓦本的菲利普遇刺身亡后,奥托四世的王位才得到教皇和大部分德国诸侯的承认。 奥托四世起先对英诺森三世作出让步,因而英诺森三世在1209年为他进行了第二次加冕。但当奥托四世企图染指教皇势力之下的西西里王国之后,英诺森三世便彻底与他决裂,并于1211年的纽伦堡会议上开除了他的教籍。英诺森三世把被他监护着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继承人腓特烈立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奥托四世并未屈服,但在1214年7月27日的布汶战役中,他与英格兰国王约翰的联军被法兰西国王腓力.奥古斯都击败。这一战不但结束了奥托四世的政权,并具有另一重大意义:神圣罗马帝国主宰欧洲的时代已经结束,法兰西王国成为最强大的基督教政权。 1215年,奥托四世派出代表参加教皇主持的拉特兰公会议,试图与英诺森三世妥协,作重获或政权的最后努力。无奈他已被英诺森三世彻底抛弃。从此他就放弃了对王位的争夺,退居韦尔夫家族的不伦瑞克领地。 O O O Category:韦尔夫王朝.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托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托王朝

奥托王朝,亦称萨克森王朝(919年-1024年),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因第一位帝王奥托一世而得名。 其實奥托王朝家族名是魯道夫家族,只是由於奧托大帝與另外兩個奧托令人印象深刻,家族統治的核心地區就在薩克森地區因而被稱作奧托或薩克森王朝。 其帝王包括:.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奥托王朝 · 查看更多 »

奧托三世 (勃蘭登堡)

奧托三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藩侯(1220年—1267年在位),被稱為「虔誠者」。大熊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之曾孫,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與妻子格羅伊茨希的瑪蒂爾達的次子。與兄長約翰一世共同統治勃蘭登堡。.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奧托三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奧托六世 (勃蘭登堡)

奧托六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薩爾茲維德爾藩侯(1267年—1286年在位),被稱為「矮小的奧托」。勃蘭登堡藩侯奧托三世與妻子波希米亞的鮑日娜的第四子。 1267年,父親奧托三世逝世,奧托六世與兄長約翰三世、奧托五世、堂兄弟奧托四世及亨利一世共治。 1286年,奧托六世遜位,加入聖殿騎士團。後來,他又成為熙篤會修士。1279年,奧托六世娶了羅馬人民的國王魯道夫一世的女兒黑德維希,兩人的婚禮於維也納舉行,兩人並沒有子嗣。 Category:勃蘭登堡藩侯.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奧托六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奧托四世 (勃蘭登堡)

奧托四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施滕達爾藩侯(1266年—1309年在位),被稱為「有箭頭的奧托」。勃蘭登堡藩侯約翰一世與第一任妻子丹麥的蘇菲亞的次子,外祖父是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奧托四世於1262年娶了荷爾斯泰因-基爾伯爵約翰一世與妻子薩克森的伊莉莎白的女兒哈維希為妻,但是哈維希於1305年死亡。1308年,奧托四世再娶黑內貝格伯爵貝特霍爾德八世的女兒及盧薩蒂亞侯爵迪特里希四世的遺孀尤塔為第二任妻子,尤塔於1315年逝世。兩任妻子皆沒有與奧托四世有子嗣。.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奧托四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威廉皇储 (德国)

普鲁士的威廉(Wilhelm von Preußen ),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奥古斯特·恩斯特(Friedrich Wilhelm Victor August Ernst),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末代皇储,1941年成为霍亨索伦家族首领。.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威廉皇储 (德国) · 查看更多 »

安德鲁三世

安德烈三世(III.,)是匈牙利国王(1290-1301年在位),阿尔帕德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其父亲为安德烈二世(1205-1235年在位)的幼子(及遺腹子)伊什特萬,母亲为威尼斯贵族。伊什特萬是安德烈的第三位妻子埃斯特家族的比阿特麗斯所生,因為安德烈二世的兒子貝拉四世及科羅曼·烏戈爾斯基在安德烈二世死後,控告他的母親犯下淫亂之罪,遺腹子伊什特萬非安德烈二世之子。比阿特麗斯最後出走神聖羅馬帝國。 1272年,他的父親死後,安德烈三世自幼與他的威尼斯親戚一同接受教育。1278年,安德烈接受了匈牙利西部一位強大的貴族要求,到訪他的領地。到達後安德烈要求成為斯拉沃尼亞的統治者,被國王拉斯洛四世所拒絕。在失敗後,安德烈只好回去威尼斯。 1290年,一些匈牙利貴族邀請安德烈回匈牙利當國王,但是安德烈回國時被一位貴族俘虜,獻給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匈牙利国王拉斯洛四世被库曼人杀死后,没有子嗣,阿爾帕德王朝嫡系斷絕。安德烈作为阿爾帕德王室後裔,来到匈牙利继承了王位。加冕後,他立即迎娶波蘭公主(波蘭公爵康拉德一世曾孫女)為妻,鞏固實力。他受到很多王位請求者挑戰,首先是對於匈牙利王位虎視眈眈的羅馬人民的國王魯道夫一世為其子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爭取將匈牙利變成國王領土,但是這請求沒有理據的。後來一位來自波蘭、自稱是拉斯洛四世之弟弟斯拉沃尼亞公爵安德魯,幸好他的軍隊很快被安德烈三世的支持者打敗。1291年,拉斯洛四世的姐姐,那不勒斯皇后匈牙利的瑪麗亞亦請求繼承王位,其後繼承權轉到她的兒子安茄的查理馬特,1295年安茄的查理馬特逝世後,再轉到孫子查理·羅貝爾。 1291年,安德烈三世先到王國的東部尋求貴族們支持。然後他帶着支持他的軍隊打敗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軍隊。1291年8月26日,雙方簽訂和議,阿爾布雷希特一世放棄王位請求,但是安德烈三世亦要答應拆除在雙方邊境上的一些小城堡。這些城堡是克塞格族的。因而激發克塞格貴族聯同其他支持那不勒斯皇后匈牙利的瑪麗亞的地方貴族叛亂。最後,安德烈三世被克塞格貴族所擒,要付贖金才被重獲自由。 1293年,安德烈三世邀請他的母親到來與叛亂的貴族包括克塞格貴族談判支持安德烈三世的統治。1294年至1295年,安德烈三世與其母親數次征討支持那不勒斯皇后匈牙利的瑪麗亞的地方貴族。 當安德烈三世的首任妻子逝世後,安德烈三世迎娶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女兒奧地利的阿格尼絲為妻。得到了岳丈的支持,他打敗了敵對的克塞格貴族等人,並佔領了克塞格及布拉迪斯拉發兩城。1298年,安德烈三世報答岳丈出兵對抗皇帝阿道夫一世。 但是,安德烈三世從未能夠增強自己在匈牙利的地位。國家大部份地方均掌握在強大的貴族手上。教皇本篤八世派駐埃斯泰爾戈姆大主教支持查理·羅貝爾,縱使在1298年8月所舉行的議會確認安德烈三世的統治,埃斯泰爾戈姆大主教為那不勒斯王子組織主教團隊。1300年8月,查理·羅貝爾於斯普利特登陸及由他的克羅地亞支持者幫助下攻入薩格勒布。當安德烈三世準備反擊時,突然逝世,葬於布達的灰衣修士教堂。 1301年,安德烈三世去世後,亦沒有男性後裔,統治匈牙利300餘年的阿爾帕德王朝絕嗣。查理·羅貝爾得到部分貴族和教皇的支持,以伊什特萬五世的曾孫的名義要求繼承匈牙利王位,並在艾斯特根加冕。匈牙利安茹王朝隨即創建,阿爾帕德王朝也因此終結。 |- |- Category:阿尔帕德王朝 Category:匈牙利国王.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安德鲁三世 · 查看更多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四方”或四廠,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国有特大型一级企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装备制造,同时也是国家高级技术中心、国家高速动车组实验基地。 中车四方地处中国副省级计划单列市青岛市,前身是四方机车车辆厂(通称“四方机厂”),最早由德国始建于1900年。迄今为止已开发制造了铁路机车60多个品种、铁路客车200多个品种,以及各种动车组及地铁列车等,是中国国内研发与制造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曾创造了多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和生产的纪录,是铁道部确定的六家铁路装备现代化重点扶持企业之一,也是山东省136家重点企业和青岛市“十强”企业之一。中车青岛四方股份下设棘洪滩、四方两个生产基地,並有青岛四方客车修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铁路运输设备装配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等40多家下属单位。.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 · 查看更多 »

布永的戈弗雷

布永的戈弗雷(Godefroy de Bouillon,约1060年-1100年7月18日,耶路撒冷),下洛林公爵(1087年-1100年在位,稱戈弗雷四世),布永伯爵(1076年-1096年在位)和第一次十字軍的將領。戈弗雷來自〈法蘭德斯家族分支〉布洛涅的尤斯塔斯二世的次子、母親是下洛林公爵的女兒、的妹妹。.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布永的戈弗雷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拋窗事件

布拉格拋窗事件(,,又譯布拉格擲窗事件)是發生於布拉格的歷史事件,為波希米亞人對羅馬教廷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反抗,共有兩次,分別發生於1419年與1618年,第一次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第二次事件則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原因。一般「布拉格拋窗事件」所指的是第二次。.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布拉格拋窗事件 · 查看更多 »

三帝之年

三帝之年(德语:Dreikaiserjahr)是指1888年先后有三位皇帝统治德国。 1888年3月9日,德意志帝国首位皇帝威廉一世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继位。然而,当时腓特烈三世患上咽喉癌,在位仅99天后于6月15日病逝。腓特烈三世29岁的长子威廉二世继位。 德國人記住三帝年份的口訣為“1加三个8:一年三恺撒”(Eins und dreimal acht: Drei Kaiser an der Macht)。.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三帝之年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斐迪南王子 (德国)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亚历山大·斐迪南王子 (德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有多位历史人物可以译为亨利七世.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七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德意志)

亨利(七世)(),从未被公认过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20年-1235年在位)、以及西西里国王(1212年-1235年)、士瓦本公爵(1217年-1235年)。亨利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和其第一个夫人阿拉贡的康斯坦丝的独生子,西西里国王恩里科一世和西西里女王康斯坦丝一世之孙。由于参与叛乱而被腓特烈二世剥夺继承权。 Category:德意志国王 Category:西西里君主 Category:士瓦本公爵 霍.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七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亨利七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七世(Heinrich VII,)卢森堡王朝的第一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308年—1313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12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卢森堡伯爵。 海因里希七世利用国王名义授予波希米亚诸侯和教会各种特权,并在1310年将卢森堡伯爵爵位和波希米亚王位都转给其子卢森堡的约翰,从而把波希米亚变成了其家族的世袭领地。 当意大利内部正因分裂为皇帝党和教皇党两派而打得不可开交时,海因里希七世于1310年进入意大利。海因里希七世决定周旋於皇帝党和教皇党之间,而实际扩张自己的势力。不过,包括但丁在内的许多意大利志士都希望海因里希七世能领导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统一。海因里希七世的行动一开始相当顺利:1310年,他在米兰头顶伦巴第铁王冠,加冕为意大利国王;1312年6月29日他在罗马由教皇正式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腓特烈二世去世后第一位加冕的皇帝)。他随即进攻佛罗伦萨。 海因里希七世侵入意大利的行动遭到那不勒斯国王罗贝托和教皇克莱孟五世当然的反对,由于他实际上是要恢复封建领主在意大利的权力,许多商业城市也反对他。海因里希七世破坏了布雷西亚,又长期围困佛罗伦萨,但他没能取得任何重要战果。他在准备发动新一轮征服时,突然在锡耶纳去世。 H H category:卢森堡伯爵 H.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七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三世 Heinrich III(1017年10月28日~1056年10月5日),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六世,1026年~1041年在位),士瓦本公爵(称亨利一世,1038年~1045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39年~1056年在位),罗马帝国皇帝(1046年加冕)。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之子,1028年即已加冕为其父的共同执政者。 海因里希三世是萨利安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他于1041年臣服波希米亚人。1046年,海因里希三世解决了波希米亚公爵布熱季斯拉夫一世与波兰公爵卡齊米日一世之间的争端。 皇帝对教宗的控制在海因里希三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海因里希三世于1046年赴意大利,废黜了反对他的教宗格里高利六世。德国人克莱蒙特二世被选为新教宗,并为海因里希三世加冕。此后他又多次废立教皇。海因里希三世一直掌握了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然而海因里希三世却支持教会的克吕尼改革,正是这一运动奠定了日后教宗权利扩大的基础。 海因里希三世使长期侵扰德国的匈牙利人定居下来,并臣服桀骜不驯的下洛林公爵。.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一世 (德意志)

亨利一世(捕鸟者)(Heinrich I der Vogler,约876年-936年7月2日),东法兰克国王(919年—936年在位),萨克森王朝创立者。原为萨克森公爵(912年起),传其得知当选公爵时正在捕鸟,故得外号捕鸟者。亨利在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一世做东法兰克国王时经常发动叛乱。915年,亨利曾击败康拉德一世。然而康拉德一世却宽容地推荐亨利为王位继承者。作为妥协,亨利一世在成为国王後允许康拉德的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完全自治,以换取他不对王位做任何要求。 亨利一世在加冕时拒绝举行涂油礼或诸如此类的任何宗教仪式。因而在宗教意义上,亨利不是一位合法的国王。所以亨利一世的另一个外号叫“无柄之剑”。 亨利一世当政时期的特点是,一些部落公国的势力上升,它们以承认亨利一世为条件获得了种种特权,尤其是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公国。亨利一世主要依靠自己的领地进行统治。为抵御马扎尔人的入侵,亨利在萨克森东部兴建了许多城堡,组建骑兵。但亨利一世与匈牙利人的战斗并非总能取得胜利,就在924年他还不得不向匈牙利人求和并缴纳贡金。925年,亨利把洛林并入东法兰克王国。 亨利一世为最早侵袭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君主。他于928年渡过易北河,攻占了斯拉夫人的要塞勃兰尼贝尔。此地后来发展为勃兰登堡。 933年,亨利一世在图林根的里阿德附近击败了匈牙利人,打破了匈牙利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暂时阻止了他们对德意志的侵袭。.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一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亨利一世 (勃蘭登堡)

亨利一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施滕達爾藩侯(1266年—1318年在位)及蘭茨貝格藩侯,被稱為「無地王」。勃蘭登堡藩侯約翰一世與第二任妻子薩克森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女兒布莉姬特·茱塔的長子。 1266年,父親約翰一世逝世,亨利一世與兄長約翰二世、奧托四世、康拉德一世及叔父奧托三世共治。他的年齡比三位兄長年輕至少十五歲,當時亨利一世亦只有十歲,所以被排除於權力中心。奧托三世死後,兄長奧托四世在共治藩侯中最有影響力。 直至1294年,亨利一世才開始參與政務。亨利一世常以蘭茨貝格藩侯及勃蘭登堡藩侯而自居,差不多所有他簽署的文件都用此名銜。蘭茨貝格是邁森藩侯賣給勃蘭登堡藩國的。作為蘭茨貝格藩侯,亨利一世與周邊的親王國成為世仇,並被馬德堡大主教處以絕罰。 1311年,亨利一世對抗薩克森-維滕貝格公爵魯道夫一世而失去桑格勞森及拉斯滕貝格一帶的封地及城堡。他也失去了封地給盧薩西亞侯爵迪特里希四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於1313年逝世後,亨利一世的侄兒瓦爾德馬一世推舉亨利一世為羅馬人民的國王,但是亨利一世拒絕。根據契約的承諾,亨利一世應該投票給奧地利公爵腓特烈三世或是他的弟弟利奧波德一世,但是最後亨利一世將他的票投給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 亨利一世於1318年2月14日逝世,享年61歲。 Category:勃蘭登堡藩侯.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一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奧地利)

亨利二世(Heinrich;),奧地利巴本堡王朝藩侯(1041年—1177年在位)、萊茵-普法爾茨伯爵(1140年-1141年在位)及巴伐利亞公爵(1141年-1156年在位)。奧地利藩侯利奧波德三世與第二任妻子德意志的阿格妮絲的次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二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聖亨利二世(Heinrich II;972年5月6日-1024年7月13日),奧托王朝的最后一位神聖罗马帝国皇帝(1014年-1024年)。他也是德意志国王(1002年-1024年)、意大利國王(1004年-1024年)和巴伐利亚公爵(995年-1005年)。由於他致力革新教會和協助傳教工作,並創立許多教區及建築多座隱修院,於1146年被教宗尤金三世冊封为圣人。.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五世(德语:Heinrich V,1081年—1125年5月23日)是萨利安王朝的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105年—1125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111年加冕)。海因里希統治時期正值主教敘任權之爭的末期,皇帝在與教宗長期的對峙中逐漸落於下風,隨著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的簽署,教會勢力完全壓倒了世俗王權。.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六世 Heinrich VI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羅馬人的国王(King of Romans, 1167年—1197年在位)和神聖帝國皇帝(1190年—1197年在位)。他自1194年起也是西西里(King of Sicily)国王。 他的父亲是“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母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克丝。海因里希六世出生于荷兰的尼美根(Nymwegen)。海因里希六世大约是皇帝夫妇的第五个孩子,由于兄长的夭折成为王储,1169年8月15日,4岁的海因里希在其父的意志下在阿亨主教座堂被加冕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184年在美茵茨(Mainz)和其弟士瓦本公爵腓特烈六世在隆重的仪式后被封为骑士;但庆典期间地震和大风毁坏了帐篷,成为王朝衰落的预兆。 海因里希的外表忧郁,苍白,严肃。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和父亲的高大英俊完全不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个伟大的情人,同时又为爱情写下了诗篇,是当时宫廷抒情诗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大约留下了三首诗,其中“Rîtest du nu hinnen”,以一女子的口吻述说对情人离别的忧愁和伤感,成为德语文学上的佳作。在他的情诗里海因里希是个感情深沉细腻的骑士情人,而做为统治者他却显现的却是面对敌人冷酷无情的态度。日后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形容他“海因里希六世如北风怒吼,肆虐在玫瑰园般的西西里”。.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四世(德语: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或譯亨利四世,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八世,1055年起)。亨利四世在他的統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頒佈“上帝和平”,禁止諸侯私戰。 他不是这个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但却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围绕主教叙任权展开的激烈的叙任权斗争,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

希腊人国王君士坦丁一世(希腊文: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A', Βασιλεύς των Ελλήνων,拉丁文转写:Konstantínos A', Vasileús ton Ellínon,),1913年至1917年、1920年至1922年在位。.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三世 (德意志)

康拉德三世(Konrad III.,)罗马人民的国王(1138年—1152年在位)。他是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位罗马人民的国王。 K K Category:葬于班贝格主教座堂.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康拉德三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一世 (德意志)

康拉德一世(;),也称为年幼者,自906年为法蘭克尼亞公爵,911年至918年为東法蘭克国王。他是康拉丁王朝的唯一一名国王。尽管康拉德从未使用「日耳曼国王」或者「罗马国王」的称号,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由日耳曼各公国統治者选举出來的东法兰克王国国王,以继承最后一任加洛林王朝统治者童子路易。他的德意志王国之后在奥托一世于962年加冕時演變成神圣罗马帝国。.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康拉德一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二世 (士瓦本)

康拉德二世(德語:Konrad II von Hohenstaufen,)初時在1188年被封為羅滕堡公爵,從1191年到他去世為止為士瓦本公爵。他是神聖羅馬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與他的妻子勃艮第的比阿特麗克絲的第五子。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五世、腓特烈六世與及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的弟弟,羅馬人民的國王菲利普的兄長。他本與卡斯蒂利亞的貝倫加利亞定婚,但是在結婚前死亡。 1191年,康拉德出席他兄長神聖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在羅馬加冕儀式。然後,他在西西里島參加了於1191年和1194年對抗諾曼人的戰爭。 康拉德於1196年在杜拉赫被謀殺,據說是一個被他強姦女人的丈夫殺死。另一個故事則說,康拉德企圖強姦一名處女時,被她咬到眼睛,因感染而導致死亡。 K K.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康拉德二世 (士瓦本)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康拉德二世 Konrad II (约990年—1039年6月4日)罗马人民的国王(1024年—1039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27年加冕)。当萨克森王朝绝嗣后,他于1024年当选为国王,开始了萨利安王朝在德国的统治。 康拉德二世是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按母系来看他与萨克森王朝有亲属关系。他由沃尔姆斯主教抚养长大。当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于1024年无嗣而终后,他当选为国王,并于当年9月8日在美因茨加冕。 康拉德二世继续萨克森王朝抑制德意志诸侯的政策。他在与诸侯的斗争中争取小封侯的支持,帮助他们不被大封建主所欺凌。1037年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颁布所谓“封地法”,规定贵族的采邑为世袭,以免大领主肆意兼并小领主的领地。这些积极的措施保证了王权的加强。康拉德二世并利用由皇帝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传统做法(所谓主教叙任权),巩固王室对教会的有效控制。 1028年,康拉德二世趁波兰国内发生动乱之机,从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手中夺取了上卢日策。 1032年,阿尔勒国王鲁道夫三世死后无嗣,他把自己的王国(包括早先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勃艮第王国,由于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二世933年与普罗旺斯统治者于格的政治交易,后来都归鲁道夫二世统治)遗赠给了康拉德二世。到1034年,康拉德二世已经压服所有反对者,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个王国的面积相当大,它几乎包括了今天法国东南部的大部分领土,以及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内两块法国主要封建领地。不过它并不包括较小的勃艮第公国(由法国卡佩王室的一个分支统治)。康拉德二世把它转给了自己的儿子亨利(即后来的亨利三世)作为采邑。 1039年,康拉德二世病逝于乌德勒支(在今天的荷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四世

康拉德四世(Konrad IV)()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37年—1254年在位)和西西里国王(1250年—1254年在位),耶路撒冷国王(1228年—1254年),以及士瓦本公爵(1235年—1254年)。.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康拉德四世 · 查看更多 »

伟大的于格

伟大的于格,又称大于格或于格大公(Hugues le Grand,Hugo Magnus,),是西法兰克王国的贵族和权臣,任法兰克公爵、巴黎伯爵,历仕加洛林王朝三代国王,为卡佩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伟大的于格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 (奥尔登堡)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Friedrich August II,)是奥尔登堡末代大公,1900年继位为大公,1918年逊位。.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 (奥尔登堡)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茨二世(德语:Franz II,),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1806年在位),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1835年在位,称弗朗茨一世,德语:Franz I)。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奧波德二世与皇后西班牙的玛利亚·路易莎之子。 弗郎茨二世就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時,德意志城邦割據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早已失去實權。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崛起加劇了德意志諸城邦的分化,帝國的前景並不樂觀。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全部意大利領地,瑞士更成立赫爾維蒂共和國,掠奪了奧地利大公國在阿爾卑斯山中部的領地。第三次反法同盟後,弗郎茨二世在奧斯特里茲戰役慘敗,神聖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被法軍三次攻陷,奧地利軍被全殲,雙方簽訂普雷斯堡和約,萊茵邦聯創立,弗郎茨二世保留皇帝頭銜。在拿破崙稱“法国人的皇帝”三個月後,弗朗茨亦自稱奧地利皇帝以回應拿破崙,成立奧地利帝國。但再度被迫臣從於拿破崙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提爾西特同盟中。不可干涉第七次俄土戰爭。 弗郎茨二世發起了四次反拿破仑的神聖同盟,都被拿破崙打敗,而且大大削弱了奧地利的國力,間接導致日後普魯士的崛起。1806年,拿破仑強行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歷八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滅亡,奧地利成為萊茵邦聯的一部分。弗郎茨二世被迫以和亲的方式,把女儿瑪麗·路易莎嫁给拿破仑。從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大幅度衰落,無法恢復對全歐洲的影響力。 弗郎茨二世在1814年拿破崙倒台後,立即主持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在首相梅特涅領導下成立維也納體系和神聖同盟,企圖恢復歐洲的舊「秩序」,以抵消自由主義的影響,但被迫制定憲法,承認部分改革。在1848年革命後,維也納體系被推翻,弗郎茨二世用盡一生精力維繫的奧地利帝國崩潰,匈牙利、波希米亞、巴爾幹各國民族主義紛起。 法国大革命中被断头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是弗郎茨二世的姑姑。.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家元首列表

下表顯示各年代德国国家元首:.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國國家元首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

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SMS Kaiser Karl der Groß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于20世纪之交的一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它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承建,于1898年9月开始进行,1899年10月。因受到船厂罢工和意外触礁的影响,舰只推迟至1902年2月才完工;从而成为最后一艘入役的同级舰。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卡尔大帝号于1908年之前都在德国的活动战列舰队(Aktive Schlachtflotte,即公海舰队前身)服役,参加了和平时期例行的训练巡航和演习。至1908年,新式的“全重炮”无畏舰开始入役;由于德皇卡尔大帝号已经完全过时,它被撤出现役并安置在预备役支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该舰作为第五战列分舰队的一艘海防舰重新投入使用,但至1915年2月又再作储备安置。德皇卡尔大帝号先是临时担当,然后在威廉港被用作收容战俘的监狱船直至其职业生涯结束。随着德国于1918年11月战败,它被售予拆船商并于1920年拆解报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SMS Kaiser Wilhelm der Große)是德意志帝国的一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舰,建于20世纪之交。它是在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海军扩张计划下,由德意志帝国海军订购的首批战列舰之一。该舰于1898年1月开始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进行,1899年6月,至1901年5月完工。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威廉大帝号于职业生涯的前七年都在德国主力舰队——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及后来的公海舰队服役,曾数次参加舰队的训练巡航和演习,主要在北海及波罗的海。它在和平时期的生涯相对平淡,没有遭遇任何意外。该舰于1908-10年间退役以进行重大重建,之后,它连同四艘姊妹舰被分配至预备役支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德皇威廉大帝号及其姊妹舰被动员至第五战列分舰队,负责北海的岸防工作。它们也曾被短暂部署至波罗的海,但没有参与任何行动。1915年,这些舰只被再度撤出现役,并退居担任次要职责。其中德皇威廉大帝号在基尔作使用,并最终成为一艘鱼雷。战争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大幅缩减了德国海军的规模。该舰遂被售予一家德国拆船商,并于1920年拆解报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Wilhelm 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它于1896年10月在威廉港的开建,至1897年9月14日。1900年2月13日,该舰被列为舰队旗舰投入服役。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威廉二世号一直担任德国活动舰队的旗舰,直至1906年被新战列舰德国号所取代。此前,它曾多次参加舰队的训练演习和出访外国港口。当划时代的无畏舰于1908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德皇威廉二世号被迫退役并作储备闲置。1910年,它被重新启用,在波罗的海担当职能,但于1912年再度撤出服务。 随着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号及其姊妹舰被带回现役,在第五战列分舰队内充当岸防战列舰。基于其舰龄、再加上船员的短缺,导致它于1915年退出了这一角色,之后,它又成为公海舰队的,常驻威廉港。当战事在1918年11月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号于1920年代初从中除籍并作废料出售。其舰艏饰则被保留了下来,现陈列于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

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SMS Kaiser Barbarossa)是德意志帝国的一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它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根据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海军扩张计划所订购。舰只于1898年8月开始在但泽的进行,1900年4月21日,至1901年6月投入使用,共斥资2030.1万马克。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巴巴罗萨号自1901年起在德国海军入役,但其职业生涯却有两次长时间受限于旱坞。第一次是在1903年的船舵受损后进行维修,一直持续至1905年;第二次则是在1905年的修复工作结束后,便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并一直持续至1907年底。自此,它再重新服役了两年,然后于1909年退役并安置在预备役支队,但在接下来的三年亦有继续参与舰队的训练巡航。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德皇巴巴罗萨号及其姊妹舰再被动员起来,作为第五战列分舰队的海防舰被先后分配至北海及波罗的海服役。该舰在战争期间没有参与任何战斗,并于1915年2月因船员短缺而撤出现役,降格担当次要职能。在19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德皇巴巴罗萨号都被临时用作鱼雷,然后又在威廉港成为一艘收容战俘的监狱船直至1918年战争结束。战后,德皇巴巴罗萨号最终退役并作废金属出售,至1919-1920年间拆解报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Friedrich I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主导舰。它于1895年3月开始在威廉港的进行,1896年7月,至1898年10月完工。舰只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四门作为,则由十八门组成。 和修订工作持续了一年多,而当它于1899年10月投入现役后,便立即加入德国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的,担任分舰队指挥官海因里希亲王的旗舰。第一分舰队在每年主要持续进行训练演习,并且多次出访其它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及瑞典-挪威。1901年,该舰在撞上波罗的海的暗礁后遭到严重破坏;这一事件促成了德国战列舰后续的设计变更,以使它们能更好的抵御水下破坏。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908年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造;其副炮被重新安置、亦有所削减,以缓解上部过重的情况。在1910年重返服役后,它被列入预备役梯队;在接下来的两年作储备闲置,仅在年度舰队演习期间重启。它不再参与任何现役行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在战争初期,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及其姊妹舰尽管已然过时,但仍在第五分舰队内担当岸防舰并执行有限度的任务,负责守卫德国于北海的海岸线。舰只也在波罗的海参与了两次行动,但并未遭遇任何敌对军舰。至1915年2月,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撤出现役,并于11月完全退役。此后,它又曾先后被用作监狱船和。舰只最终于1920年拆解报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或称恺萨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Linienschiff der Kaiser-Friedrich-III.-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建造的一个前无畏战列舰的。该船级由五艘舰组成,所有舰只均以德意志裔的君主命名。德皇腓特烈三世级采用了德国战列舰传统的武器装备——四门大口径火炮,但与同时代的外国战列舰相比,其布置于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口径仍然较小,这一情形直至20世纪初无畏舰的面世后才得到改变。它们还令三桨战列舰的使用得以规范化。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895年3月在威廉港的开始,德皇威廉二世号跟随于1896年10月,同样是在威廉港。德皇威廉大帝号于1898年1月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建,紧随其后的是同年8月在但泽动工的德皇巴巴罗萨号,而德皇卡尔大帝号则是一个月后在汉堡的布洛姆及福斯船厂架设。全部五艘舰的工程至1901年均已完结。 五艘同级舰在入役后被分配至德国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的。它们在这里随舰队余部进行了广泛的年度训练演习。经过十年的舰队役期,它们被更新式的舰只所取代。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遂被转移至已重组为公海舰队的,并作储备安置。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些舰只被重新召至现役,但在战争期间仅参与了有限的任务。它们最初服务于第五分舰队直至1915年,然后被降格担当辅助角色,以监狱船为主。战争结束后,全部五艘同级舰都于1922年之前出售及报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法關係

德法關係是指法國和德國間的外交關係。历史上,法國和德國源自同一個國家:法蘭克帝國。843年法蘭克帝國分裂后产生的西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最终演变成为法國和德國。德法關係自1871年以來經歷了三個時期:1871年至1945年期間,兩國處於敵對關係;1945年至1963年期間,兩國關係和解;1963年以來德法之間的關係已成為「特殊關係」,兩國在許多領域都緊密合作,關係友好。德法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最熱心支持歐盟進一步整合的兩國,被稱為“歐洲雙核”。.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法關係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国

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German Reich),是德国1871年至1943年的正式国号,1943年至1945年則為「大德意志國」(Großdeutsches Reich)。.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意志国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全名利奥波德·依格纳茨·约瑟夫·巴尔塔萨·费利西安(Leopold Ignaz Joseph Balthasar Felician),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58年—1705年在位)及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1657年-1705年)。他是皇帝斐迪南三世的次子,母为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出生于维也纳。 利奧波德在位時最著名的事蹟,就是他在在東部抵擋奧斯曼帝國並反擊成功;在西部與法王路易十四競爭,在他死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雖然未能繼承西班牙王位,但靠著盟友英國、荷蘭的幫助,依然瓜分了龐大的西班牙帝國,獲得大量領土並擊潰路易大帝的霸權和野心。 經過十多年與鄂圖曼土耳其的戰爭之後,因為獲得天才將領歐根親王的效力,利奧波德終於打贏大土耳其戰爭(1683-1699年),在1687、1699年獲得輝煌的勝利。在1699年終結大土耳其戰爭的卡爾洛夫奇條約,奧斯曼帝國必須割讓特蘭西瓦尼亞、摩里亞、波多利亞及幾乎整個匈牙利中部予奧地利。奧斯曼帝國在歷史上首次承認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地位相等。利奧波德等於是把匈牙利王國從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後所強加的土耳其枷鎖給除去,並徹底統一了匈牙利。 利奧波德對法國打了三場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一戰爭中,利奧波德試圖讓他的小兒子查理六世繼承整個西班牙帝國,而不理會已故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的遺囑(傳位給法國王室腓力五世)。為此,他發動了席捲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戰爭前期奧地利獲得相當亮眼的成績,特別是1704年布倫海姆戰役等一連串勝利。但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固執讓戰爭遇到瓶頸(1711年查理六世繼承奧地利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轉捩點,英、荷失去讓查理六世繼承西班牙王位的作戰意願)。1705年利奧波德去世,戰爭在無止盡的拉鋸中被奧地利硬是拖到1714年才結束,這時奧地利已失去最佳的談判時機。當1714年和平來臨時,奧地利雖然獲得大量的領土與人口,但戰果卻充滿遺憾(失去西班牙王位),不如大土耳其戰爭結局那樣的巨大勝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利奧波德一世 (哈布斯堡)

利奧波德一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1308年-1326年與腓特烈三世共治)。利奧波德一世是羅馬人民的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第三子、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魯道夫三世及腓特烈三世的弟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利奧波德一世 (哈布斯堡) · 查看更多 »

利奧波德四世 (奧地利)

利奧波德四世(),有“慷慨的利奧波德”的稱號。巴本堡王朝的奧地利藩侯(1137年-1141年在位)及巴伐利亞公爵(1139年-1141年在位)。利奧波德四世是奧地利藩侯利奧波德三世的第三子。 利奧波德四世母親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兒來自霍亨斯陶芬家族,其家族長期與韋爾夫家族爭鬥。1139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羅馬人民的國王康拉德三世沒收巴伐利亞公爵驕傲的亨利的巴伐利亞公國,交給利奧波德四世統治。利奧波德四世依靠其弟弗萊辛主教奧托幫助下,成功入主巴伐利亞公國。 利奧波德四世在位的短短數年間,最顯著的事件是他與帕紹主教商定興建聖·斯蒂芬大教堂。當時帕紹已有一座以一台擁有17,000根管的管風琴而聞名的斯蒂芬大教堂。斯蒂芬大教堂作為天主教維也納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座落於帕紹古城中心。利奧波德四世將維也納聖伯多祿教堂送給帕紹主教以交換主教批准拓展他的領地至維也納城界外面及建造一座新的教堂(即聖·斯蒂芬大教堂)。 1141年,利奧波德四世突然於巴伐利亞逝世。其兄長亨利二世繼承奧地利藩侯爵位。 L.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利奧波德四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 (瑞士)

哈布斯堡是瑞士阿爾高州Brugg區中的一個镇,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發源地。它位於阿勒河流域上,至2000年為止人口為368人。自治區的面積為2.23 km²,海拔470米。.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哈布斯堡 (瑞士)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全紹清

全绍清(),字希伯,满洲正白旗人,直隶宛平人。中国卫生学家、中华民国官员。.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全紹清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三世

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Kristofer av Bayern;)是卡爾馬同盟時期的丹麥國王克里斯托弗三世(Christoffer III)(1440年–1448年),於1441年成為瑞典國王(1441年–1448年),於1442年成为挪威國王克里斯托弗(Christoffer)(1442年–1448年)。 克里斯托弗是羅馬人民的國王及普法爾茨選侯魯普雷希特的孫子,父親為普法爾茨-諾伊馬克特伯爵約翰,而母親波美拉尼亞的加芙蓮是波美拉尼亞公爵的女兒、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的妹妹,於1416年出生於諾伊馬克特。 1439年,舅父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被丹麥及瑞典廢黜,克里斯托弗出任為丹麥攝政,其後於1440年4月9日在維堡議會中自稱為丹麥國王。後來克里斯托弗相繼於1441年被選為瑞典國王及1442年被選為挪威國王。 即位初期,克里斯托弗立即平定了始於埃里克時期在日德蘭半島及菲因島的農民叛亂。當他在羅斯基勒的居所被焚燬,他遷居至哥本哈根,並定為首都。因為克里斯托弗是德意志人,而且沒有企圖制止他的舅父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搶奪哥特蘭城堡附近的航運,所以瑞典人民並不喜歡他,將一連串的歉收歸咎於克里斯托弗,因此卡爾馬聯盟的條約被修改,貴族政治抬頭,掌握立法的權力,國王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1445年,克里斯托弗迎娶勃蘭登堡的多羅西婭為妻子。 1448年,克里斯托弗突然在赫爾辛堡逝世,死後無嗣,瓦爾德瑪四世的子嗣被斷絕。克里斯托弗被葬在羅斯基勒主教座堂。丹麥國王埃里克五世的直系後代克里斯蒂安一世被丹麥貴族選舉為王位繼承人,及被要求迎娶克里斯托弗的遺孀勃蘭登堡的多羅西婭為妻子,兩人於1449年10月28日結婚。 Category:丹麥君主 Category:瑞典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Category:巴伐利亞人.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克里斯托弗三世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神聖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科穆宁家族

科穆宁家族(希腊语:Κομνηνοί)有时也译为康尼努斯家族,是1057年-1059年、1081年-1185年统治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贵族家族,并一直统治着特拉比松帝国。通过与杜卡斯家族、、巴列奥略家族以及其它贵族家庭的联姻,自阿莱克修斯一世后几乎拜占庭所有的主要贵族家族都或多或少的和科穆宁家族有血缘联系。.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科穆宁家族 · 查看更多 »

童子路易

路易(法語:Louis IV de Germanie,),綽號孩童路易或幼子路易,有時被稱作路易三世或路易四世。東法蘭克國王兼罗马帝国皇帝阿努爾夫之子。 899年,父親阿爾努夫逝世,年僅六歲的路易繼位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由於他年紀尚少,因此權力落入的手上。翌年當他的兄長洛泰林吉亞國王茲溫蒂博爾德逝世後,路易繼承他的洛泰林吉亞王位。 900年,馬扎爾人(the Magyars)入侵歐州,馬扎爾軍隊蹂躪巴伐利亞。另一隊馬扎爾人被和帕紹的利克爾主教所擊敗。901年,馬扎爾人摧毀了克恩頓公國。 911年,路易病死,他與其父親同被葬雷根斯堡的聖埃梅拉姆修道院。日耳曼諸公爵國為抵禦馬札兒人入侵而選出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一世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至此统治東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正式絕滅。 H Category:德意志国王 Category:末代帝王 Category:幼君.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童子路易 · 查看更多 »

約翰一世 (勃蘭登堡)

約翰一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藩侯(1220年—1266年在位)。大熊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之曾孫,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與妻子格羅伊茨希的瑪蒂爾達的長子。與弟弟(虔誠者)奧托三世共同統治勃蘭登堡。.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約翰一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約翰五世 (勃蘭登堡)

約翰五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薩爾茲維德爾藩侯(1308年—1319年在位),被稱為「傑出的約翰」。勃蘭登堡藩侯赫爾曼一世與妻子哈布斯堡王朝羅馬人民的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女兒哈布斯堡的安妮的唯一兒子。 1308年,父親赫爾曼一世於圍攻呂布茨時戰死,約翰五世繼位成為勃蘭登堡-薩爾茲維德爾藩侯,與堂叔公奧托四世及亨利一世共治。1295年,約翰五世娶了格沃古夫及雜幹公爵亨利三世的女兒凱瑟琳(1327年逝世)為妻。他們沒有子女,約翰五世於1317年死後無嗣,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薩爾茲維德爾系絕嗣。勃蘭登堡由勃蘭登堡-施滕達爾系的瓦爾德馬一世統治。 Category:勃蘭登堡藩侯.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約翰五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約瑟夫二世(Josef II,)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奧地利大公,1764年成为羅馬人民的國王(1764年-1790年在位),1765年加冕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65年-1790年在位),1780年起也是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约阿希姆王子 (普鲁士)

约阿希姆·弗朗茨·赫伯特(Joachim Franz Hubert,),出生于波茨坦。普鲁士王子。是德意志皇帝兼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与第一任妻子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滕堡公主奥古斯塔·维多莉亚的幼子。 J J J J J J.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约阿希姆王子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烏拉斯洛二世

烏拉斯洛二世(Vladislav Jagellonský, II., Władysław II Jagiellończyk, Vladislav Jagelović, Vladislav Jagelovský, Владислав ІІ Яґелончик,)。亞蓋隆王朝的波希米亞國王(1471年-1516年)稱為(弗拉迪斯拉夫四世)及匈牙利國王(1490年-1516年)。他亦是龍騎士團成員。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四世與其妻子哈布斯堡的伊麗莎白的長子。其外祖父乃哈布斯堡王朝的羅馬人民的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波蘭國王約翰一世、亞歷山大一世及齊格蒙特一世的兄長。.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烏拉斯洛二世 · 查看更多 »

瓦尔德克统治者列表

尔德克位于当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黑森州和下萨克森州交界一带。12世纪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伯国。瓦尔德克的统治者来自施瓦伦贝格的领主家族。1474年分裂为两支,1692年重新合并。1712年,瓦尔德克伯爵被皇帝卡尔六世升为亲王。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亡,瓦尔德克亲王失去了领土,但仍保有亲王的头衔。.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瓦尔德克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瓦伊诺一世

伊诺一世(Väinö I,),亦称弗里德里克•卡勒一世,芬兰和卡累利阿国王,奥兰公爵,拉普兰大亲王,卡勒瓦和波赫约拉的领主(Fredrik Kaarle I, Suomen ja Karjalan kuningas, Ahvenanmaan herttua, Lapinmaan suuriruhtinas, Kalevan ja Pohjolan isäntä)。德国黑森-卡塞尔王子,全名为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康斯坦丁(FRIEDRICH KARL Ludwig Konstantin)。黑森-卡塞尔伯爵弗里德里希的第五个孩子,母亲为普鲁士公主玛利亚·安娜。.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瓦伊诺一世 · 查看更多 »

瓦茨拉夫四世

茨拉夫四世(Václav IV.,1361年2月26日—1419年8月16日)波希米亚国王(1378年—1419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1378年—1400年在位,称文策尔一世,Wenzel I.)。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波希米亚的“卡莱尔一世”,Karel I.)之子。 瓦茨拉夫四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在波希米亚和德意志的头衔。尽管他事实上已经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但他从未加冕为皇帝。直到他被诸侯废黜为止,瓦茨拉夫的头衔一直是“罗马人民的国王”。 瓦茨拉夫四世在位时,波希米亚的王权大大衰落,贵族们企图割据。1384年至1395年,瓦茨拉夫四世同布拉格大主教扬进行斗争,甚至在1393年淹死無辜的副主教臬玻穆的若望(死後被尊為殉教的「聖人」)。因為大環境的不利,以及國王嗜酒殘暴的作風,14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个反对瓦茨拉夫四世的贵族联盟,聯盟領袖是強橫的羅森堡家族(House of Rosenberg),而未來波希米亞的民族英雄揚·傑式卡,以及瓦茨拉夫的兄弟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等,都参加了这一联盟。在与贵族的战争中,瓦茨拉夫四世两次被俘(1394年、1402年)。他被迫向贵族们作出一系列让步。1396年波希米亚创设由大领主组成的常设委员会以限制国王权力。 因為瓦茨拉夫四世忙著在波西米亞與反對派貴族鬥爭,他既未尋求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更長期未踏足德意志土地去履行其羅馬人國王的職責。對國王長年的怠工與失職造成了廣大的憤怒,1400年德意志的选侯们废黜了他的羅馬人王位,改立普法爾茨選侯魯普雷希特三世為國王。但是瓦茨拉夫四世拒絕退位,也拒不承認魯普雷希特的王位,因此魯普雷希特在他的十年任期(1400-1410年)中,從未能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兩個羅馬人國王並存的爭議,一直延續到1411年,瓦茨拉夫之弟西吉斯蒙德接替魯普雷希特被選為國王,瓦茨拉夫才終於放棄了自己的羅馬人王位,承認弟弟的王位繼承。 在瓦茨拉夫四世执政晚期,波希米亞王國出现了胡斯运动。瓦茨拉夫四世曾是扬·胡斯宗教改革计划的支持者。 他死後因為沒有子女,波希米亞王位傳給其弟西吉斯蒙德,造成揚·傑式卡領導的胡斯戰爭(1420-1434年)爆發,波希米亞的王權徹底衰弱,一直到1620年代的三十年戰爭才大幅上升。.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瓦茨拉夫四世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 (黑森)

菲利普(Philipp,),黑森家族卡塞尔支族长,1933年至1943年曾任纳粹德国黑森-拿骚省省长。.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菲利普 (黑森)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以下是1918年君主制覆灭前萨克森公爵、选侯与国王的名单。1356年1月10日的“1356年金玺诏书”将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升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青年路易

青年路易(),又称路德维希三世,是日耳曼人路易和的三个儿子當中第二年长的。880年,他在哥哥卡洛曼死后继承了巴伐利亚。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萨克森王国和他的哥哥卡洛曼的巴伐利亚王国。而882年,他死后的领土则被弟弟胖子查理所继承。.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青年路易 · 查看更多 »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偉大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德文:Maximilian I,或譯馬克西米連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人民的国王,奥地利大公(1493年-1519年),也被稱作「马克西米利安大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奧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的長子,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马克西米利安通过自己和子女的婚姻,使得孙子成功地取得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再加上自己的神圣罗马帝位,使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盟主,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一「日不落帝国」。.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1576年在位)。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 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童年接受了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对新教显示出特别的好感,但最终出于政治前途的考虑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公开宣布信仰天主教。但他因为反对查理五世,赢得了新教派诸侯(Reichsfürsten)的好感。.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马蒂亚斯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马蒂亚斯(Matthias,1557年2月14日维也纳—1619年3月20日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12年—1619年在位)、匈牙利国王(1608年—1619年在位,称“马蒂亚斯二世”)和波希米亚国王(1611年—1619年在位,称“马蒂亚斯二世”)。 馬蒂亞斯的父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母親是查理五世的女儿瑪麗亞。其兄長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 由於魯道夫不願向奧斯曼帝國妥協,而且頑固地認爲他可以通過一次新十字軍東征統一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國家,1593年他開始了一場同土耳其的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606年,被稱爲“漫長的戰爭”(或“奧斯曼戰爭”、“十三年戰爭”),期間的1604年他所統治的匈牙利發生叛亂,1605年魯道夫被他的其他家庭成員迫使,將匈牙利事務的管理權交給了他的弟弟馬蒂亞斯,馬蒂亞斯在1606年艱難地分別同匈牙利叛亂者和土耳其人達成和平協定,魯道夫對此非常生氣,他認爲馬蒂亞斯所作出巨大的讓步只是爲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準備重新對土耳其開戰。但馬蒂亞斯爭取到了匈牙利叛亂者的支援,迫使魯道夫放棄了匈牙利、奧地利和摩拉維亞的王位給馬蒂亞斯。 與此同時,波希米亞新教派看准了神聖羅馬帝國最微弱的時機,提出更多宗教自由的要求,魯道夫在1609年簽署文件(Majestätsbriefe)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賦予信奉新教的波希米亞和西里西亞貴族以宗教信仰自由和特權,這一舉動成爲了後來1618年開始的三十年戰爭導火索。雖然波希米亞人的要求被滿足了,但是他們卻得寸進尺地施壓要求更多自由,魯道夫只得派兵鎮壓,波希米亞人轉而向馬蒂亞斯請求幫助,馬蒂亞斯將魯道夫囚禁在布拉格的城堡中,直到1611年魯道夫將波希米亞的王位讓與馬蒂亞斯。 被弟弟奪去所有實權的9個月後,魯道夫於1612年1月20日去世,去世時只剩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空頭銜,馬蒂亞斯在1612年6月13日繼承了魯道夫的皇位。 1617年,施蒂里亚大公查理二世之子斐迪南當選爲波希米亞國王。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明顯支援,他繼承無嗣的馬提亞斯皇帝的皇位和匈牙利王位幾乎也成定局。 斐迪南頑固的宗教政策引起了新教信徒的極度不安;在登上王位後不久,斐迪南就撕毀了前皇帝魯道夫二世頒佈的在波希米亞准許宗教信仰自由的敕令。很快他在波希米亞便受到來自各個社會階層的反對。1618年5月22日,在布拉格發生了擲出窗外事件,波希米亞新教派爲了捍衛先前魯道夫文件賦予他們的權利,將兩名皇帝的使者扔出窗外,成爲波希米亞起義和整個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的開端。捷克貴族宣佈廢黜斐迪南二世,選出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爲國王。 1619年皇帝馬提亞斯去世,斐迪南二世順利地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和匈牙利王位。 |- |- |- M M M M.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马蒂亚斯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马格德堡主教座堂

格德堡主教座堂(Magdeburger Dom),正式名稱為聖莫里斯聖凱瑟琳主教座堂(Dom zu Magdeburg St.),是德國最為古老的哥特式天主教主教座堂之一。建築物其中一個尖塔高99.25米,而另外一個則為100.98米,使它成為前東德最高的主教座堂。主教座堂位於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聯邦州的首府馬格德堡,亦同時安葬了东法兰克國王、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棺塚。 第一座教堂於937年在今天主教座堂的位置建成,是一所本來叫聖莫里斯的大修道院,以紀念天主教聖人聖莫里斯。主教座堂從1209年開始動土,整個工程維持了三百多年,而尖塔的蓋建於1520年才正式竣工。儘管飽經戰爭掠奪,馬格德堡主教座堂本身包含著極豐富的藝術成分,遠至古董,近至現代藝術。.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马格德堡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一世 (波希米亞)

魯道夫一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1298年-1307年在位)為魯道夫三世、波希米亞國王(1306年–1307年在位)、及名義上的波蘭國王(1306年–1307年在位)。魯道夫一世是羅馬人民的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長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魯道夫一世 (波希米亞)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二世 (奧地利)

魯道夫二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1282年-1283年在位)、士瓦本公爵(1289年–1290年在位)。魯道夫二世是羅馬人民的國王魯道夫一世次子、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弟弟。 1282年12月,魯道夫一世將從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奪取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國領地交給他的兩名兒子阿爾布雷希特及魯道夫共同管理。但是於1283年6月簽訂的萊茵費爾登條約訂下當年11歲的魯道夫二世被迫放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國,由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單獨管理,魯道夫二世沒有王位繼承權。根據條約內容,魯道夫二世將得到委任為士瓦本公爵(只是一個虛銜,1268年康拉丁被處決後,士瓦本已沒有實際君主)管理外奧地利的零散領地以作補償,但是魯道夫二世實際是從未得到這些領地。 1289年,魯道夫二世迎娶普熱米斯爾王朝奧托卡二世的女兒艾格尼絲,以將兩國和解。1290年,兩人生下一子約翰。同年,當魯道夫二世逗留在其妻舅的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二世在布拉格的宮廷時,突然去世,年僅20歲。 其兄長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一直沒有執行萊茵費爾登條約內對魯道夫二世的補償條款。因此於1308年,他的侄兒士瓦本公爵約翰殺害了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R.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魯道夫二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一世 (上巴伐利亚)

鲁道夫一世(1274年10月14日出生于巴塞尔,1319年8月12日逝世)从1294年至1317年是莱茵-普法尔茨伯爵、上巴伐利亚公爵。他的父亲是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他的母亲是罗马人民的国王鲁道夫一世的女儿。1294年他与阿道夫一世的一个女儿结婚。他与弟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不和。两人经过长年争战后最后他于1317年被他的弟弟击败退位。但是1329年两人在帕维亚条约中决定将莱茵-普伐尔茨还给鲁道夫的后代。由此維特爾斯巴赫家族被分裂为普伐尔茨和巴伐利亚两支。1777年巴伐利亚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没有男性后代,因此由鲁道夫的后代继承。 R R R Rudolf I. von der Pfalz Rudolf I. von der Pfalz.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鲁道夫一世 (上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一世 (德意志)

鲁道夫.冯.哈布斯堡 (Rudolf von Hapsburg,)罗马人民的国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人,1273年10月24日于安亨教堂登基。 鲁道夫一世是阿尔萨斯南部和瑞士北部的领主,哈布斯堡伯爵的儿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鲁道夫一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鲁道夫二世(Rudolf II.,,生于维也纳,卒于布拉格)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76年—1612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称“鲁道夫”,1576年—1608年在位)、波希米亚国王(称“鲁道夫二世”,1576年—1611年在位)和奥地利大公(称“鲁道夫五世”,1576年—1608年)。 传统历史观点认为,鲁道夫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统治者,他的政治失误直接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他同时又是文艺复兴艺术的忠实爱好者,还热衷神秘艺术和知识,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展。.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鲁道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鲁普雷希特 (德意志)

鲁普雷希特(Ruprecht,1352年5月5日—1410年5月18日)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羅馬人民的國王(1400年—1410年在位)和普法尔茨選侯(1398年起,稱鲁普雷希特三世)。 鲁普雷希特是普法尔茨选侯鲁普雷希特二世之子,生于安贝格。1398年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选帝侯的职位。 1400年,鲁普雷希特在选侯们废黜了国王文策爾后当选為“罗马人民的國王”。由于文策尔拒绝放弃自己的德意志王位,鲁普雷希特从未能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鲁普雷希特意大利期間聯合佛罗伦萨攻擊米蘭公爵。1401年戰敗,返回德意志。他在位短短的十年中,將太多的精力和資源浪費在意大利的冒險上。 R R Category: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R R.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鲁普雷希特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二世 (上巴伐利亚)

(严厉的)路易二世(德语:Ludwig II der Strenge,1229年4月13日~1294年2月2日)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上巴伐利亚公爵(1253年~1294年在位)和莱茵-普法尔茨伯爵。 路易二世是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与夫人阿格尼丝之子,生于海德堡。阿格尼丝的祖父是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世,而外祖父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成员。由此看来,路易二世在巴伐利亚地区拥有十分高贵的出身。1255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领地被奥托二世的几个儿子瓜分。路易二世得到了莱茵普法尔茨和上巴伐利亚,他的弟弟亨利十三世获得了下巴伐利亚。 路易二世与亨利十三世一起支持他们的外甥康拉丁(罗马人民的国王康拉德四世之子)争夺西西里的王位(该王位被康拉德四世的敌人教皇英诺森四世剥夺)。在1268年康拉丁最终失败并于那不勒斯被处决后,路易继承了这位年轻的王子在士瓦本地区的部分领地。 在1273年结束大空位时代的罗马人民的国王选举中,路易二世支持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一世反对波希米亚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 路易二世去世后,其领地由长子鲁道夫继承。 Category:巴伐利亚公爵 category:普法尔茨伯爵 Category: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L L.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德维希二世 (上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四世 (黑森大公)

路德维希四世(Ludwig IV.,),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路德维希·卡尔(Friedrich Wilhelm LUDWIG Karl),黑森的第四任大公,1877年至1892年在位。.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德维希四世 (黑森大公) · 查看更多 »

路易三世

路易三世,可能是指以下历史人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易三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二世

路易二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易二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四世

路易四世可以指以下君主:.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易四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Ludwig IV der Bayern,),上巴伐利亚公爵(1302年起),罗马人民的国王(1314年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28年加冕)。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之子。他是统治巴伐利亚公国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成员,这个家族统治巴伐利亚至1918年。.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易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

(海外归来者)路易四世(Louis IV d'Outremer,)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936年—954年在位),父亲是西法兰克国王(常等同于法国国王)夏尔三世,母亲是英格兰国王长者爱德华之女威塞克斯的艾吉芙。.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 · 查看更多 »

胡斯战争

胡斯戰爭(Hussite Wars)-亦稱波希米亞戰爭 (Bohemian Wars),發生於1419年7月30日至1434年5月30日,起因於神聖羅馬帝國領地波希米亞的宗教改革家揚·胡斯在康士坦斯大公會議中,被羅馬天主教會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引起支持他的地方貴族及民眾起兵對抗羅馬天主教會以及支持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政府;在戰爭初期到中期,由於在扬·杰式卡的卓越領導以及波希米亞當地先進的兵器工業支援下,胡斯信徒屢次擊敗帝國軍;然而在傑式卡染病去世以及組織內部發生分裂的情況下,胡斯信徒逐漸屈居劣勢,繼承傑式卡的塔博爾派統帥普洛科普也在1434年的利帕尼之戰戰死,1437年胡斯黨人最終仍被神聖羅馬帝國所鎮壓。.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胡斯战争 · 查看更多 »

胖子查理

查理三世(Karl III der Dicke)或称胖子查理(Charles le Gros;)是加洛林王朝的东法兰克国王(876年起),西法兰克国王(884年起)和神圣罗马皇帝(称查理三世,881年起)。.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胖子查理 · 查看更多 »

阿努尔夫 (东法兰克)

阿努爾夫(Arnulf of Carinthia,850年—899年12月8日),日耳曼人路易之孫,巴伐利亞國王卡洛曼的兒子,(843年—876年),神聖羅馬皇帝(896年—899年),也是東法蘭克國王(887年—899年)。 887年廢黜查理三世,成為東法蘭克國國王。在891年擊敗來犯的维京人,並與摩拉维亚人(the Moravians)締和。896年為教宗福爾塞摩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 雖然阿努爾夫在位時對外四處擴張,卻未好好處理日耳曼內部的問題,包括繼承人。他死後,由年僅六歲的兒子路易,(899年—911年)繼位,路易在911年病死,東法蘭克人的加洛林王朝至此斷絕。 阿努爾夫另外還有兩個私生子,分別是洛泰林吉亞國王茲溫蒂博爾德和義大利國王意大利的拉託德,他們二人是同一位母親所生。拉託德曾在896年成為義大利國王,但只是有名無實的君主,真正統治權仍在阿努爾夫手上。 H H H H.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阿努尔夫 (东法兰克) · 查看更多 »

阿努爾夫

阿努爾夫可以指:.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阿努爾夫 · 查看更多 »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德意志)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哈布斯堡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98年-1308年在位)。 1282年,阿尔布雷希特从父亲(鲁道夫一世)处获得奥地利和施蒂里亚领地。但是於1283年6月簽訂的萊茵費爾登條約訂下魯道夫二世需要放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國,由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單獨管理,魯道夫二世沒有王位繼承權。根據條約內容,魯道夫二世將得到委任為士瓦本公爵(只是一個虛銜,1268年康拉丁被處決後,士瓦本已沒有實際君主)管理外奧地利的零散領地以作補償,但是魯道夫二世實際是從未得到這些領地。 魯道夫一世不能為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爭取繼承羅馬人民的國王。鲁道夫一世于1291年去世后,德意志诸侯拒绝接受阿尔布雷希特继承王位,他们选出拿骚的阿道夫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在此之前,魯道夫一世於1290年密謀由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繼承被謀殺的拉斯洛四世的匈牙利王位,亦遭受挫敗。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並未放棄王位。終於在1298年,由一些德意志諸侯支持下,推翻了阿道夫並取而代之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虽然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已于1303年承认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他从未加冕。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实行了一些对农奴、犹太人和商人有利的政策。他为自己的儿子鲁道夫三世争取到了波希米亚的王位(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王公爵位)。1307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企图吞并图林根,结果遭到败北。 1308年5月1日,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在鎮壓士瓦本暴亂途中,於羅伊斯河附近的溫迪施,被魯道夫二世的兒子約翰行刺被殺,因为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剥夺了約翰的继承权。因長子魯道夫三世早於1307年逝世,由次子腓特烈三世繼承奥地利公爵之位。 A A A.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德语:Albrecht II,)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称阿尔布雷希特五世,1404年~1439年在位),匈牙利国王(1437年起)和波希米亚国王(1437年起)。1438年他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未能加冕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是奥地利大公阿尔布雷希特四世之子,生于维也纳。他在1404年继承父亲的领地奥地利大公国(哈布斯堡家族的另一支统治着内奥地利)。在长大成人--,阿尔布雷希特积极支持卢森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镇压胡斯运动。1422年,他与西吉斯蒙德的女儿和继承人卢森堡的伊丽莎白结婚。由于西吉斯蒙德没有男性子嗣,阿尔布雷希特因婚姻关系成为他在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继承人。除了他妻子与匈牙利古老的阿尔帕德王朝和波希米亚的古代王朝有血缘关系以外,阿尔布雷希特自己也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远房--裔,这就给他继承这两国的王位增添了依据。 在西吉斯蒙德于1437年去世--,阿尔布雷希特在次年1月1日加冕为匈牙利国王,6个月--又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1438年3月18日,德意志选侯在法兰克福选举他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称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这意味着他有机会成为皇帝。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权力局限于奥地利和匈牙利。他企图在波希米亚进一步扑灭胡斯运动,但那里的胡斯派仍拥有强大力量。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被圣杯派的领袖波杰布拉德的伊日打败,此--他不再试图控制波希米亚。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二世颁布了著名的美因茨国事诏书。这份诏书是皇帝与教皇之间的一个初步协定,旨在使德国基督教会受皇帝影响,并推迟对教会的进一步改革。 1439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军队入侵匈牙利,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在抵抗入侵的战争中死于匈牙利境内的内斯梅里。他留下一名遺腹子拉迪斯勞斯。拉迪斯勞斯出生--繼承了奧地利和波希米亞,匈牙利贵族则选举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为国王。.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一世 (德意志)

阿道夫一世(Adolf I,约1250年—1298年7月2日),1292年至1298年间任罗马人民的国王,登基之前为拿骚伯爵,1276年起在任。 阿道夫是拿骚伯爵瓦尔拉姆二世与卡岑奈伦博根的阿德莱德(Adelheid of Katzenelnbogen)的次子。特里尔大主教狄特尔·冯·拿骚的弟弟。 神圣罗马帝国七选侯于1292年5月5日在法兰克福选阿道夫为罗马人民的國王,他们认为阿道夫比鲁道夫一世的长子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更适合做国王。因为德国贵族们对迅速崛起的哈布斯堡王朝心怀疑虑,不愿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王室加于他们头上。既无号召力又无军事势力的阿道夫成了国王的最好人选。阿道夫于7月1日在亚琛举行了加冕礼。他即位后忙于应付选民的要求和阿尔布雷希特的争斗。1294年,阿道夫与英王爱德华一世结盟对付法国,因此得到英国的津贴。在英国的资助下,他多次击败国内的反对势力。选侯对其日益增长的势力感到不安,又将他废黜,选举阿尔布雷希特为对立国王。1298年7月2日,两军在格尔海姆附近的哈森比尔展开了一场骑士会战。阿道夫被打败,在战斗中阵亡。 阿道夫1271年与伊森堡-林堡的伊玛吉娜结婚,有五子三女:.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阿道夫一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赫爾曼一世 (勃蘭登堡)

赫爾曼一世(),阿斯坎尼王朝勃蘭登堡-薩爾茲維德爾藩侯(1299年—1308年在位),被稱為「高大的赫爾曼」。勃蘭登堡藩侯奧托五世與妻子黑內貝格-科堡的朱迪思的長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赫爾曼一世 (勃蘭登堡) · 查看更多 »

蒙扎的历史

蒙扎的历史始于古罗马时代,正式命名为摩迪斯阿(Modicia), 但在蒙扎附近一带地区,考古证物显示有人居住的日期比古罗马更早。公元七世纪左右,蒙扎是伦哥巴度王国(Regno Longobardo)的夏季首都,在政治和艺术发展上都非常鼎盛。跟着被纳入神圣罗马帝国,却能保持高度的自主权。至十一世纪,成为米兰的卫星城市。十三世纪则是一个自由市府。十四世纪被米兰的贵族家系维斯公提(Visconti)管辖。之后,受西班牙人和哈布斯堡王朝(Asburgico)统治,直到1859年成为撒丁王国(Regno di Sardegna)所属,至1861年受治于意大利王国。.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蒙扎的历史 · 查看更多 »

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王室家族是一个源於法国安茹的貴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統治過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此间的“百年战争”便是一次代表性历史事件。.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金雀花王朝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三世

腓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或译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和布蘭登堡的選帝侯。 他还创作了军乐《普鲁士检阅进行曲》(Preußischer Präsentiermarsch)。.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威廉三世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三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三世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

美男子腓特烈(Friedrich III der Schöne,),奥地利公爵(1308年~1330年在位)和未被公认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314年~1326年)。 腓特烈三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次子。阿尔布雷希特于1308年被其侄谋杀后,腓特烈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奥地利的领地,但未能说服选侯让他继承德意志的王位。 腓特烈三世与其表兄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四世发生争执。1313年,他在加迈尔斯多夫战役中被路易击败。 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他是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德意志王位继承者)于1314年去世后,4个选侯选举腓特烈三世为新的罗马人民的国王。腓特烈在科隆大主教的主持下进行了加冕仪式。然而,另外5个选侯选择了他的对手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即皇帝路易四世。战争再次在两人之间爆发。1322年,腓特烈三世在米尔多夫战役中被路易四世决定性地击败并被俘。 1325年腓特烈三世在承认路易四世的皇帝地位之后被释放。同年9月,路易四世宣布接受腓特烈三世为共同统治者;但在1326年后腓特烈的权力仅限于奥地利。 F F.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德国)

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德意志皇帝及普鲁士国王,1888年在位九十九日,是年亦称“三帝之年”。腓特烈原名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Friedrich Wilhelm Nikolaus Karl),亦称“弗里茨”(Fritz)MacDonogh, p. 17.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三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三世(1415年9月21日生於因斯布鲁克—1493年8月19日卒於林茨)哈布斯堡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440年—1493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2年加冕)。他是最后一位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是德意志的施蒂里亚公爵(1424年起)和奥地利大公(以腓特烈五世的名义,1453年起)。 腓特烈三世在1452年在罗马由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于德国的一切都取决于那些各自为政的诸侯,腓特烈三世实际上不能在德意志内政方面做出任何决定。所以他把精力集中在扩大哈布斯堡王朝自身的领地上。到1464年,除蒂罗尔以外的全部奥地利领地已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480年代,腓特烈三世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奥地利领地(包括维也纳)。 腓特烈三世晚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研究星象学和炼金术。 |- |- F F F F F.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1122年-1190年6月10日),也被称为红胡子腓特烈(),或者巴巴罗萨(,音译自意大利语的“红胡子”),霍亨斯陶芬王朝,罗马人民的国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称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意大利的国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亲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亲是巴伐利亚的朱迪丝(属韦尔夫家族)。按亲属关系,他是國王康拉德三世的侄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二世 (士瓦本)

腓特烈二世(),德意志諸侯,1079年起为士瓦本公爵。他是德國歷史上顯赫的霍亨斯陶芬王朝在士瓦本的第二個統治者,腓特烈一世之子、霍亨斯陶芬王朝第一位羅馬人民的國王康拉德三世的兄長、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的父親。母親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薩利安王朝亨利四世的女兒德意志的阿格尼絲。.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二世 (士瓦本)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11年—125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20年加冕)。他也是西西里国王(称腓特烈一世,1198年起),耶路撒冷国王(1225年—1228年),意大利国王和勃艮第领主。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独生子。 腓特烈二世极其注重君威,留下了大量雕塑,使今人得以猜测他的容貌。青年时,其容貌相当地俊美清秀,显得很沉静。但随着岁月增长,而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皱着双眉、似乎相当严厉的君主。 雖是被開除教籍的皇帝,但利用外交手段指導第六次十字軍,毫無死傷地進入聖地耶路撒冷,被稱為「王座上第一個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ruler)的知識份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六世 (士瓦本)

腓特烈六世(Friedrich V.;),由1170年起至1191年為士瓦本公爵。 腓特烈六世是「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與第二位妻子生的第三子,出生於莫迪利亞納,原名康拉德。長兄腓特烈五世於5歲夭折後,腓特烈六世於翌年被繼承為士瓦本公爵,當時只有3歲,他改名“腓特烈”以紀念兄長,被稱為“腓特烈六世”。 腓特烈六世曾與匈牙利國王貝拉三世的女兒訂婚,但是最終二人並沒有結婚。1184年,腓特烈六世在美茵茨(Mainz)與其兄長羅馬人民的國王亨利六世一同在隆重的儀式後被封為騎士。 其後於跟隨父親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不單父親於1189年在渡過格克蘇河時被淹死,腓特烈六世帶領退兵後的剩餘5000人前往安條克。可惜他亦於1191年在中因感染疫病逝世。死後由其五弟康拉德二世繼承士瓦本公國。.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六世 (士瓦本)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四世 (士瓦本)

腓特烈四世(Friedrich IV.;),士瓦本公爵(1152年至1167年在位)。 腓特烈四世是羅馬人民的國王康拉德三世與第二任妻子的兒子,因此他理應是王位的直接繼承人。然而,在康拉德三世的臨終時,據稱康拉德三世只將遺言向他的侄子腓特烈·巴巴羅薩和班貝格主教兩人讀出,指明由腓特烈·巴巴羅薩承繼王位並將皇室徽章交給他。 腓特烈·巴巴羅薩立即向巴伐利亞的牧師爭取支持,並由科隆大主教匆忙地召開帝國議會。選帝侯如教皇的盟友選出腓特烈·巴巴羅薩為國王,而不是他六歲的堂弟腓特烈四世。數天後於1152年3月9日,腓特烈·巴巴羅薩於亞琛加冕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而腓特烈四世繼承堂兄士瓦本公爵爵位。 腓特烈四世參加了皇帝腓特烈一世在意大利的進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軍的眾多傷亡者之一。1167年,在佔領羅馬之後,腓特烈四世染病逝世。此後,腓特烈一世將士瓦本公爵爵位給了他三歲的長子腓特烈五世。 腓特烈四世娶了薩克森公爵及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的女兒為妻,但是二人並沒有子嗣。巴伐利亞的格特魯德在腓特烈四世死後再嫁給丹麥國王克努特六世,至逝世亦無子女。.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四世 (士瓦本)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四世 (奧地利)

腓特烈四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奧波德支系的成員,外奧地利大公(1402年-1439年在位)及蒂羅爾伯爵(1406年-1439年在位)。腓特烈四世是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三世第四子。.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四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若望十二世

教宗若望十二世(Ioannes PP.,),本名Octavian,於955年12月16日至964年5月14日岀任教宗。他十八歲便即位,至今为止仍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宗。 为了抵御当时的意大利国王对教宗国的染指,若望十二世向当时的东法兰克国王求助。为了得到援助,他向当时的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许愿,只要能帮助他抵抗意大利国王,他可以将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授予给奥托。 962年2月2日,若望十二世加冕奥托一世为罗马帝国皇帝。 可使双方的蜜月期并不长。不久若望十二世觉得奥托给他的威胁更大。于是若望十二世乘着奥托离开教廷攻打意大利的时候派出使者拜访拜占庭帝国以期建立关系对抗奥托。但是这一行为被奥托一世发现。 若望十二世作为教宗并没有遵守守贞这一戒律。相反,他的性生活非常丰富。不但和寡妇有染,甚至和自己父亲的情妇以及自己的侄女都有关系。.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若望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选帝侯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查理五世(西班牙语:Carlos I,读音:卡洛斯;荷兰语:Karel V,读音:卡瑞尔;德语:Karl V,读音:卡尔;意大利语:Carlo V,读音:卡洛;法语:Charles Quint,读音:夏尔);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亚-莱昂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阿拉贡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在欧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時代。.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四世(捷克语:Karel IV.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查理曼

查理曼(Charles Ier le Grand、Charlemagne,Karl I der Große,Carolus Magnus,()或稱「查理大帝」,是歐洲中世紀早期法兰克王国的国王(768年—814年)。華語中流行的譯名「查理曼大帝」是法文的錯譯,因為法文查理曼的「曼」字(-magne)由拉丁语「伟大的」(magnus)演变而来,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此一譯法是法文的錯譯,「曼」字本身便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應譯作「查理大帝」,或把该詞音譯作「查理曼」。http://chowkafat.net/Term.html 查理曼是矮子丕平最年長的兒子,在768年丕平去世後繼承王位,起初,查理曼與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共同管治王国。卡洛曼一世在771年突然無故去世,令查理曼成為法蘭克王国獨一無二的统治者。他繼續了父親的傾向教皇的外交政策及成为教皇的保護國,將倫巴底人的勢力驅逐出北意大利及領導入侵穆斯林的伊比利半島。他也攻擊東方的撒克逊人,強迫他們皈依天主教,否則處決,他也参與了的策划。查理曼在800年的聖诞節受教皇李奧三世於罗马老圣伯多禄大殿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文明的啟導者」,權力逹到了顛峰。 自羅馬帝国以來,查理曼首度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為後世的法国、德国以及低地諸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奠下了基石。他在768年登上法兰克王国王位及在774年取得意大利王国的国王頭銜。自800年起,為羅馬人的皇帝,是西欧自西羅馬帝國覆亡三個世纪後的首位受認可的皇帝。其所建立的大法蘭克被稱為加洛林帝國。自此被稱為「歐洲之父」(Pater Europae)。查理曼的统治帶動了卡洛林文藝復興,是西方教會一段文學、藝術、宗教典籍、建築、法律哲學的興盛時期,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后世所有的神聖羅馬皇帝都認為其王国是承自查理曼的帝國,一直至到最後一位皇帝弗朗茨二世,以及最後的法国君主和德国君主。 但是,東方正教會視查理曼為一位具爭議性的人物,指他是不正統的君主,這是由于他對和子說的支持,以及只是受羅馬主教指定為合法的羅馬皇帝,而不是像伊琳娜女皇那樣的羅馬正统。诸如這種猜度導致了1054年羅馬與君士坦丁堡最终的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查理曼於814年去世,當了皇帝超过十三年。他被安葬於(帝国自由城市),该城現在處於德國境內。他在生時有四段婚姻及生有三位合法兒子,但只有幼子虔诚者路易存活下來繼承他的帝国。 查理曼是扑克牌与法国塔罗牌红心K上的人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查理曼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 (哈布斯堡)

恩斯特(德語:Ernst der Eiserne,)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奧波德支系的成員及首領(1411年-1424年),施蒂里亞、克恩滕及卡尼鄂拉的統治者(內奧地利公國)(1406年-1424年在位)。恩斯特是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三世的第三子,出生於施蒂里亞公國的穆爾河畔布魯克。 1386年,父親利奧波德三世為了取得瑞士及士瓦本兩地,在森帕赫與舊瑞士邦聯大戰,利奧波德三世在此戰役中戰死,長兄威廉便繼承內奧地利公國王位,統治施蒂里亞、克恩滕及卡尼鄂拉等公國,任命次兄利奧波德四世成為共同統治者。當時恩斯特及其弟腓特烈尚年幼,由其伯父阿爾布雷希特三世監護。 1401年,恩斯特參加羅馬人民的國王魯普雷希特聯合佛羅倫斯攻擊米蘭公國的戰爭。1406年,其長兄威廉逝世,並無留下子嗣。因為次兄利奧波德四世亦無子嗣,根據1406年所訂的條約,恩斯特及腓特烈四世一同成為共同統治者。利奧波德四世成為名義上的內奧地利公爵及利奧波德支系的族長,恩斯特接管施蒂里亞、克恩滕及卡尼鄂拉,而腓特烈四世接管蒂羅爾。從此,內奧地利公國一分為二,分裂為施蒂里亞支系(恩斯特及其後人)和老蒂羅爾支系(腓特烈四世及其後人)。同年,利奧波德四世成為阿爾布雷希特系的阿爾布雷希特五世的監護人。因此,恩斯特與利奧波德四世發生爭執,於1407年引發兩人之間的內戰,直至1409年,此內戰才結束。 1411年,利奧波德四世於維也納逝世。恩斯特無可爭議地繼承利奧波德支系族長之位。1414年,恩斯特使用伯父魯道夫四世創立的奧地利大公頭銜,成為首先使用此頭銜的君主。 1424年,恩斯特於穆爾河畔布魯克逝世,下葬於熙篤會修院聖殿萊茵修院。恩斯特死後被冠以「鋼鐵」之名號。其長子腓特烈繼承其位,稱為腓特烈五世。1440年,腓特烈又繼承阿爾布雷希特支系的阿爾布雷希特五世出任羅馬人民的國王。1457年,他又繼承為奧地利大公。恩斯特及腓特烈成為其後哈布斯堡王朝各君主的祖先。 E.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恩斯特 (哈布斯堡)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

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Ernst August III),全名恩斯特·奧古斯特·克里斯蒂安·格奥尔格(Ernst August Christian Georg,),汉诺威王位继承人,不伦瑞克公爵。.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

恩斯特·奧古斯特(德语:Ernst August von Hannover,),全名Ernst August Albert Otto Rupprecht Oskar Berthold Friedrich-Ferdinand Christian-Ludwig,生于德国汉诺威,德國人,现任汉诺威亲王、王位继承人、韦尔夫王室家族首领。.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

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Ernst August IV,),全名恩斯特·奧古斯特·格奥尔格·威廉·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弗朗茨·约瑟夫·尼库劳斯·奥斯卡(Ernst August Georg Wilhelm Christian Ludwig Franz Joseph Nikolaus Oskar)。汉诺威王位继承人。.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尼亚王朝

法兰克尼亚王朝亦称萨利安王朝是11世纪和12世纪一个统治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朝,由来自法兰克尼亚的施派尔伯爵康拉德二世创建,故名。1024年罗马帝国奥托王朝的皇帝亨利二世去世后无嗣,康拉德二世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027年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王朝统治期间,与教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叙任权斗争。1125年末代君主亨利五世去世,没有子嗣,王朝终结。.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法兰克尼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法国君主列表

法国君主列表从第一位法兰克人之王法拉蒙德开始列起。法兰西君主(monarque de France)自中世纪开始统治法兰西,其正式头衔起先是“王”(Roi),拿破仑一世增加了“皇帝”(Empereur)的称号,一直到1870年法兰西的君主制被彻底推翻,法兰西歷代君主的统治才告终结。Sullivan, William.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法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洛泰尔 (西法兰克国王)

洛泰尔(Lothaire de France,)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倒数第二位国王(954年—986年在位),西法兰克国王路易四世与王后萨克森的格尔贝格之子。他去世后不久加洛林王朝绝嗣,被卡佩王朝取代,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兰西王国。由于法兰西王国直接继承于西法兰克王国,所以作为西法兰克国王的他也被承认为法国国王。.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洛泰尔 (西法兰克国王) · 查看更多 »

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洛泰尔二世 (Lothar II,1075年—1137年12月3日)罗马人民的国王(1125年—1137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133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苏普林堡伯爵和萨克森公爵(1106年起)。他的王朝有时被称做苏普林堡王朝。 他参与了帝國诸侯反对皇帝亨利四世的叛乱(1088年),后又领导诸侯反对皇帝亨利五世(1112年—1115年)。 洛泰尔二世在亨利五世死后为诸侯所拥立。后在教皇霍诺留斯二世支持下当选。他于1132年出兵意大利,支持教皇英诺森二世反对敌对教皇克雷二世。后者随即为之加冕。1136年再入意大利,以抵制诺曼人。 一些前苏联历史学家把这位皇帝列为洛泰尔三世。他们把洛林的洛泰尔二世也作为他的前任。 L L L L L.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海牙

海牙(Den Haag;),官方亦稱s-Gravenhage()是荷蘭南荷蘭省的省會,擁有人口52.6萬(2017年),也是繼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後的荷蘭第三大城。海牙連其周邊的其他八個市鎮形成大海牙地區(Haaglanden),是鹿特丹–海牙都會區和蘭斯台德(Randstad)城市群的一部份。海牙市徽是鸛鳥徽。 海牙是荷蘭唯一一個鄰海的大城市,擁有十一公里長的海岸線,及兩個海灘度假勝地:席凡寧根和凱克敦。也因為位臨北海帶來便利的交通,海牙自十九世紀以來便是國際觀光勝地。 儘管海牙不是荷蘭的首都,但它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議會、與外國使館皆坐落於此地,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此外,海牙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國際法庭和國際刑事法院。.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海牙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一世(德语:Ferdinand I,)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1526年起)。.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四世 (波希米亚)

斐迪南四世(德语:Ferdinand IV,)奥地利王储。他也是波希米亚国王(1646年起)和匈牙利国王(1647年起),1653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 斐迪南四世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的长子,母亲为西班牙公主玛丽亚·安娜。他是利奥波德一世皇帝的哥哥。 1646年,斐迪南被其父指名为波希米亚的国王,1647年他又继承了父亲在匈牙利的王位。1653年5月31日斐迪南被选侯选举为“罗马人民的国王”,显然这时斐迪南三世已决心让他继承皇位。同年6月18日,斐迪南四世在雷根斯堡加冕。 但是,斐迪南四世在1654年先于父亲去世。这就使得他的弟弟,未来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继承人。 |- |- F F F.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斐迪南四世 (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施瓦茨堡统治者列表

施瓦茨堡(Schwarzburg)位于德国图林根州。12世纪形成了施瓦茨堡伯国,该伯国是克费尔恩堡(Käfernburg)伯国的一个分支,第一任伯爵西佐是克费尔恩堡伯爵京特尔三世的儿子。16世纪末,施瓦茨堡分为施瓦茨堡-松德爾斯豪森和施瓦茨堡-鲁多尔施塔特。两支于1697年升为帝国诸侯,并成为日后德意志帝国的邦国。 施瓦茨堡家族于1971年绝嗣。.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施瓦茨堡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施蒂利亞公國

施蒂利亞公國(Herzogtum Steiermark; Vojvodina Štajerska; Stájer Hercegség)是一個曾經存在於現今奧地利南部與斯洛文尼亞北部地區的公國。在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前公國一直是帝國的一部分,之後公國成為奧匈帝國內萊塔尼亞的王冠領地直至1918年,隨著奧匈解體公國亦同時滅亡。.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施蒂利亞公國 · 查看更多 »

施派尔主教座堂

施派尔主教座堂(Speyerer Dom),正式名称为圣母升天圣斯蒂芬圣殿皇帝主教座堂(Imperial Cathedral Basilica of the Assumption and St Stephen)(拉丁文:Domus sanctae Mariae Spirae。德文: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 in Speyer)即“施派尔皇帝教堂”(Kaiserdom zu Speyer),位于德國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莱茵河畔的城市施派尔,是天主教施派尔教区的主教座堂,罗马天主教会宗座圣殿,用红色砂岩建造,是施派尔市的著名标志。在法國的克吕尼隐修院損毀之後,施派尔主教座堂成为目前世界上存留最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在1981年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施派尔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拿骚统治者列表

拿骚位于现今德国萊茵蘭-普法茲邦北部。拿骚家族的祖先是劳伦堡的杜多,他的长孙阿诺德成为第一任拿騷伯爵。.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拿骚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

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Provence,Charles Cawley, Medieval Lands, Provence)是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王后。.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 · 查看更多 »

普法尔茨

普法尔茨(Pfalz;Palatinate)是德国历史上一种特殊领地的名字。这种领地的领主称为普法尔茨伯爵(德语:Pfalzgraf;英语:Count palatine),这个头衔的意思是“王权伯爵”(或译为“行宫伯爵”),来自于罗马的帕拉蒂尼山。在普法尔茨领地内,普法尔茨伯爵拥有行使王权的能力。 普法尔茨伯爵作为一种职位的出现最早是为了作为君主(罗马人民的国王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该地的直接代表。但是后来这种职位变成世袭的了。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普法尔茨领地主要有洛林-普法尔茨伯國、莱茵-普法尔茨伯國和最为著名的普法尔茨选侯国(Kurpfalz)。同时也存在着其它普法尔茨领地。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的普法尔茨选侯国比位于莱茵河左岸的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大得多,领土范围涵盖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部分区域。普法尔茨选侯国原来的领土还包括位于莱茵河东岸的海德堡和曼海姆。.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法尔茨 · 查看更多 »

10月26日

10月2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9天(闰年第3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6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10月26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1日

11月1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5天(闰年第3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0天。.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11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308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1308年 · 查看更多 »

1347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1347年 · 查看更多 »

1439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1439年 · 查看更多 »

1531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1531年 · 查看更多 »

911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911年 · 查看更多 »

918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918年 · 查看更多 »

919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919年 · 查看更多 »

936年

没有描述。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936年 · 查看更多 »

9月8日

9月8日是阳历年的第251天(闰年是25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4天。 在英国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8日。.

新!!: 德国君主列表和9月8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德国君主德意志国王列表羅馬人民的國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