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张镒

指数 张镒

張鎰(),字季權,一字公度。吴郡昆山县人。唐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出领凤翔河西陇右节度使。.

25 关系: 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孟子 (書)宣武军节度使尚结赞崔汉衡中國宰相列表张齐丘唐朝宰相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公度关播盧杞韦皋萧复齐抗齐映蔣義 (唐朝)陇右节度使柳浑樊澤江西观察使河中节度使泾原兵变清水之盟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新!!: 张镒和吏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张镒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孟子 (書)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戰國時代中后期。此書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司馬遷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參與;趙岐、朱熹、焦循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韓愈、蘇轍、晁公武等人認為是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追記,但目前學術界較採用司馬遷等人的說法。该书詳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新!!: 张镒和孟子 (書) · 查看更多 »

宣武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东部设立的节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为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後來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雏形。.

新!!: 张镒和宣武军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尚结赞

那囊·尚·杰岭拉囊(,),一作尚·杰擦拉囊(),是吐蕃帝国的一位政治、军事人物,曾担任大贡论之职。《唐书》称他为尚结赞,音译自藏语“”(Shang Gyaltsen)。 尚杰岭拉囊出身那囊氏家族,那囊氏是赤松德赞母亲的亲族,在赤松德赞在位期间担任九政务大臣之一。最初,琛·尚·杰斯秀亭(尚结息)、恩兰·达扎路恭(马重英)主张对唐朝开战,唯有尚杰岭拉囊主张对唐讲和,受到赤松德赞的赞赏,成为大贡论。782年,尚杰岭拉囊率吐蕃官员,与唐朝陇右节度使张镒等人会盟与清水县,双方约定了各自势力的大致范围,史称“清水之盟”。次年,朱泚发动叛乱,占据长安。尚结赞提出要帮助唐朝收复长安,得到唐德宗的允许。崔汉衡答应乱平之后将伊西、北庭等地割让给吐蕃,尚结赞便派论莽罗依率兵二万,帮助浑瑊,在武亭川击败叛军。取胜了的蕃军却大肆劫掠,朱泚派田希鉴前去行贿,吐蕃便引兵而退。 不久朱泚被杀,朱泚之乱平定。吐蕃派人求取伊西、北庭二镇。唐德宗最初打算把它们割让给吐蕃,但群臣认为这些都是战略要地,最终没有割让。尚结赞认为唐朝背信弃义,自785年起,再次大举入侵唐朝,攻打泾州、陇州、邠州、宁州等地,攻破盐州、夏州、银州、麟州等地,四处劫掠,甚至威胁到长安。尚结赞派使者,要求与唐朝再次会盟以明确疆界。他表示希望归还盐、夏等州之地,要求唐朝派遣浑瑊前来会盟。787年,唐朝遣正使浑瑊、副使崔汉衡前来会盟。尚结赞伏兵一万在盟坛西部,待唐朝官员到达,一齐杀出,将他们俘获。浑瑊夺马逃回,史称“平凉劫盟”。尚结赞释放了被俘的官员,使用诡计让浑瑊等名将被罢免了兵权。 那囊氏一族与王妃亲族蔡邦氏争权,引起激烈冲突。尚杰岭拉囊把持了吐蕃的大权,清除异己。一次,在朝政议事的时候,派儿子伍仁()把守宫门,禁止蔡邦氏一族入内。牟如是蔡邦氏所生的王子,闻讯大怒,提刀杀死伍仁,闯入殿内。赤松德赞大怒,将牟如流放到了北方的羌塘。 在尚杰岭拉囊担任大贡论的时期,蔡邦氏一族一直受到压制,直到796年尚杰岭拉囊逝世以后才开始抬头,不久赤松德赞亦死。尚杰岭拉囊死后,没庐·墀松热霞继任大贡论。.

新!!: 张镒和尚结赞 · 查看更多 »

崔汉衡

崔汉衡是唐朝政治人物。.

新!!: 张镒和崔汉衡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张镒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张齐丘

张齐丘,生平不详,苏州昆山人,国子祭酒张后胤四世孙,唐玄宗朝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旧唐书》、《新唐书》皆无张氏传记。史书中仅有张氏的零星记载。天宝五载(746年)十二月,张齐丘任朔方节度使,又加管内诸军采访使。天宝八年(749年)三月,朔方节度等使张齐丘于中受降城西北五百馀里木刺山筑横塞军,以振远军使郭子仪为横塞军使。天宝九年(750年)三月,张齐丘以灵州都督的身份上奏。八月,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因分配粮草失宜,军士大怒,殴打了他的判官,兵马使郭子仪以身体保护了张齐丘,张氏才得以幸免。癸亥,张齐丘降为济阴郡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代朔方节度使。 唐德宗建中(780年—783年)年间,是入祭武庙的六十四人,位在郭子仪之前。有一子张镒。.

新!!: 张镒和张齐丘 · 查看更多 »

唐朝宰相

宰相是中国唐朝一段时期授予一批高級官員的一项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则天年间的宰相,尽管武则天称唐王朝为“周”)。.

新!!: 张镒和唐朝宰相 · 查看更多 »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新!!: 张镒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公度

公度可以指:.

新!!: 张镒和公度 · 查看更多 »

关播

关播(《旧唐书》卷一十三),字务元,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新!!: 张镒和关播 · 查看更多 »

盧杞

盧杞(),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唐德宗時的宰相、奸臣。.

新!!: 张镒和盧杞 · 查看更多 »

韦皋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唐朝官员。.

新!!: 张镒和韦皋 · 查看更多 »

萧复

萧复(),字履初,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宰相。.

新!!: 张镒和萧复 · 查看更多 »

齐抗

抗(《旧唐书》卷一十三),字遐举,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张镒和齐抗 · 查看更多 »

齐映

齊映(),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父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为掌书记。令狐彰病重时,召见齐映起草临终章表,齐映劝他请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还把女儿许配给齐映。令狐彰死后,发生了兵乱,齊映逃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聘為判官,上奏为殿中侍御史。建中年初(780年)宰相卢杞举荐升刑部员外郎。张镒出镇凤翔(治所在今凤翔),齐映任张镒判官。建中四年(783),爆發泾原兵变,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张镒被部将李楚琳所杀,齐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興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梁州(今陕西固城以西),路途险峻难行,齐映为德宗牵马,德宗恐马伤齐映,命其放缰辔,他说:“马奔踢,不过伤臣,若危及圣上,臣虽死不足推责。”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齊映與左僕射张延赏早年有交情,张延赏向齐映为亲属求官,遭拒,遂怀恨在心,向皇帝弹劾齐映“非宰相之器”。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被贬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转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赠为礼部尚书,諡曰忠。.

新!!: 张镒和齐映 · 查看更多 »

蔣義 (唐朝)

蒋--(),本名蒋武,字德源,唐代义兴(即今宜兴)人。 祖蒋瑰,开元中弘文馆学士。父蒋将明是集賢殿學士。吴兢之外孙。蒋武七歲好庾信之《哀江南賦》,安史之乱后,隨父整理集贤院藏书,得两万余卷。娶宰相张镒之女。唐宪宗讨伐王承宗后,蒋武请求改名为乂,意在劝宪宗偃武修文,宪宗悦,群臣也从中看出宪宗厌兵之意。官迁至右谏议大夫,封义兴县公,谥懿。著《大唐宰辅录》七十卷、《凌烟阁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

新!!: 张镒和蔣義 (唐朝) · 查看更多 »

陇右节度使

陇右節度使,是唐朝在西北地区为防御吐蕃部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4年出现,717年,正式设立,驻鄯州。陇右節度使领75000人,下辖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763年,被吐蕃吞并。迁到普润,改为经略使。.

新!!: 张镒和陇右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柳浑

柳浑(),本名柳载,本字元舆,后字夷旷,一字惟深,襄州人,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封爵宜城县伯,谥号贞,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张镒和柳浑 · 查看更多 »

樊澤

樊澤(742年-798年)字安時,属于南阳樊氏,河中(今山西运城地区)人。 父樊泳,与宰相王缙、太原尹邓景山是同科进士,历任深州饶阳、太原祁县县尉,天宝初年,萧克济兼任黔中采访使,邀他任判官,天宝十一年七月卒于官舍,年四十七。后因第三子樊泽而累贈至兵部尚書。 樊澤生於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自小孤貧,客居外祖父家,喜读兵法,相衛節度使薛嵩表奏為磁州司仓参军、堯山縣令。建中元年(780年),赴长安参加考举,举贤良对策,进士及第。杨炎推荐为右补阙,历都官员外郎。因熟读兵书,唐朝廷以其有将帅之材,不久兼御史中丞,充通和蕃使,出使吐蕃,受吐蕃用事宰相尚结赞礼遇,随同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会盟于清水,升迁金部郎中、御史中丞、山南节度行军司马。 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造反,唐德宗逃至奉天,樊泽任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兴元元年(784年),代替贾耽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率军与李希烈交战,樊澤有武艺,前后擒降李希烈属下大将张嘉瑜、杜文朝、梁悛、李克诚、薛翼等人。贞元二年(786年)三月,李希烈叛军被平定后,樊泽母亲去世丁忧离职守孝,后起复为右卫大将军同正,官复原职。贞元三年(787年),樊泽代替张伯仪为荆南节度观察使、江陵尹、兼御史大夫。三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贞元八年(792年),襄州节度使嗣曹王李皋去世,军士内乱,剽劫扰乱地方。唐德宗以樊泽威惠称著于襄、汉间,让他接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貞元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己酉(三日)卒於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襄州刺史任上,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成。有子樊宗师。.

新!!: 张镒和樊澤 · 查看更多 »

江西观察使

江西观察使,唐朝在今江西省设立的观察使。 758年,洪吉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下辖洪州、吉州、袁州、抚州、虔州,760年,增加信州。广德二年(764年)改洪吉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通称江西。783年—785年,为节度使,788年增加洪州。865年—874年,为江西节度使。龙纪元年(889年),建号镇南军,改为镇南军节度使。治所在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管辖洪州、江州、信州、袁州、抚州、饶州、虔州、吉州。相当于江西省全境。宋朝初年废除。.

新!!: 张镒和江西观察使 · 查看更多 »

河中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至德二载(757年)设立,唐朝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治所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757年,管辖蒲州、晋州、绛州、慈州、隰州、同州、虢州,次年设蒲同虢节度使。759年升蒲州为河中府,节度使兼任河中府尹,耀德军使。761年,改驻绛州,沁州归属泽潞节度使,同州归属泽潞节度使。764年,废节度使为观察使,驻河中府,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784年,改为节度使,管辖河中府、同州、绛州、陕州、虢州,785年,陕州、虢州设陕虢防御使。799年,改为防御观察使,800年,改为节度使。808年,增加晋州、慈州、隰州。819年,改为防御观察使,820年,改为节度使。 长期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石楼、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泽、垣曲以西。822年,晋州、慈州另设观察使,827年,晋州、慈州归河中节度使。885年建号护国军节度使。宋朝初年废除。.

新!!: 张镒和河中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泾原兵变

涇原兵變,是唐代中期的兵變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地方士兵叛變,叛軍攻陷首都長安;唐德宗倉皇出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更引發皇帝被叛軍包圍一月餘,史稱奉天之難。自此事件後朝廷威嚴掃地,唐德宗更為重用宦官制約武將,促成宦官專权的局面。.

新!!: 张镒和泾原兵变 · 查看更多 »

清水之盟

清水之盟,即清水会盟,唐蕃清水之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783年),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在此次会盟中,唐割让了被吐蕃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不过吐蕃对合盟并无诚意,最终酿成平凉会盟上唐廷盟官被捕杀,唐盟使渾瑊逃跑的劫盟恶果。 763年安史之乱后,吐蕃军队大举进攻唐朝并占领长安15天。唐代宗匆忙逃往陕州。虽然吐蕃事后退兵,但吐蕃占领了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779年,唐代宗病逝后,唐德宗主动派遣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诏书中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建中四年(783年),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幕府齐映、齐抗、鸿胪卿崔汉衡、计会使于頔、樊泽、入蕃使判官常鲁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论力徐会盟,厘定两国边界:“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之後,爆发了泾原兵变,吐蕃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应让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后来仅出一偏师二万,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想让驻守西域的李元忠与郭昕回长安,被李泌劝止。786年,吐蕃入侵唐朝,叛盟,之后第七次会盟就是平凉會盟。.

新!!: 张镒和清水之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