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廖汉生

指数 廖汉生

廖汉生(),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黨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廖曾任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64 关系: 加拿大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寶雞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列表常德市第一中学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廖姓张家界市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八一勋章 (1955年)八路军八路军南下支队兰州战役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独立自由勋章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勋章...贺炳炎郭林祥赖传珠耿飚杨尚昆扎西才旺多杰10月5日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2006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加拿大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加拿大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天竺路3号,为三层民国建筑,1946年至1949年间为加拿大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新!!: 廖汉生和加拿大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 查看更多 »

寶雞縣

宝鸡县,中国旧县名。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五月丁酉,改雍县为凤翔县、陈仓县为宝鸡县。西南有大散关,宝鸡山。属扶风郡、凤翔府。北宋至清朝时属凤翔府。清朝时评价冲繁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仍属陕西省。 1948年4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发起西府战役。张宗逊、廖汉生率领的中路一纵队,于22日攻克麟游县和凤翔县,进至宝鸡的北部和西部,与左路二纵队,对宝鸡进行包围。26日,国军守军弃城而逃,野战军攻克县城。28日,国军胡宗南部企图围歼野战军。西北野战军撤离宝鸡县,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在此地仍有活动。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起扶郿战役。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宝鸡县委、县政府进驻宝鸡县境内的蜀仓东崖村。14日,宝鸡警备司令徐经济、民国政府专员杜德霖胁迫县长杨培森等人逃往甘肃省天水县吴砦镇。当日,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率部通过城区进驻益门镇,至此国民政府对宝鸡县的管辖彻底结束。 1949年,宝鸡县分置宝鸡市(县级市),同属宝鸡专区、宝鸡专区。期间又以宝鸡市的辖区置渭滨区、金台区。1980年,宝鸡市与宝鸡地区合并,成立地级宝鸡市,宝鸡县隶之。2003年5月26日,撤消宝鸡县,成立陈仓区。.

新!!: 廖汉生和寶雞縣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是1954年至1975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咨议机关。.

新!!: 廖汉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是负责履行国家国防建设职能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与其他国家的国防部不同,该部门并不负责统辖和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1954年9月成立。国防部的行政首长是国防部长,依照惯例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未设立直属机构,其全部职能均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部门承担。此外,该部门也是国务院内唯一一个不设部务会议、副部长及党组的部门。.

新!!: 廖汉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仅次于部长的行政长官。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不设副部长。 历史上国防部副部长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将领担任。曾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世友、刘亚楼、杨得志、萧克、李达、廖汉生。.

新!!: 廖汉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以下以姓氏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副国家级官员)的姓名(正国级领导人加粗)、性别(缺省为男性)、民族(缺省为汉族)、政治面貌(缺省为中共党员)、正副国家级职务(国家级正职加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廖汉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新!!: 廖汉生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华北局

中共华北中央局是负责华北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48年5月9日,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合并组建中共中央华北局。.

新!!: 廖汉生和中共中央华北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简称红二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7月4日,红四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7月7日,两军在公安南平文庙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成立红二军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要求,两军合编成红二军团。红二军团的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 军团总指挥贺龙、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周逸群(后邓中夏代)、参谋长孙德清(后汤慕禹代)、政治部主任柳克明。下辖《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出.

新!!: 廖汉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上海等6个省级行政区内陆、海、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驻南京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七个大军区之一,主管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共两市两省一自治区范围内军事事务的大军区,该军区主要负责首都北京的卫戍工作。2016年,北京军区被撤销,其下属区域被划入新成立的中部战区与北部战区。 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办公场所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区高井,简称西山军区大院。.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简称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等军事学府,1950年10月30日在南京创建,前身是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首任院长为刘伯承,后兼政委。南京军事学院建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国防部旧址上(今南京市黄埔路二号大院内,属南京军区办公区)。1985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中央军委直属单位。.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后期组建的大型集团部队之一。它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由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解放区的八路军以及其他地方武装发展起来,总兵力达15.5万人。.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隶属东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浙江省湖州市。.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俗稱陸軍番號,旨在列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各部的编制序列沿革及各时期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共组建67个军。第五十六军、五十七军、五十九军一直没有组建过。后经历次改编,现有13个集团军。.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黑龙江、吉林、辽宁等3个省级行政区内及内蒙古东部的陆、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驻沈阳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新!!: 廖汉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简称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成立。设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新!!: 廖汉生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77年8月12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201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汉生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210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汉生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73名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隨後在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增選25名中央候補委員。.

新!!: 廖汉生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常德市第一中学

1902年维新人士熊希龄先生创建了西路师范讲习所,随后曾先后更名湖南省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湖南省公立第二师范学校,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湖南省第二初级中学(1927年由常德府官立中学堂,常桃汉沅四县公立学堂,湖南省第二中学与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成),湖南省立第三中学,湖南省立常德中学,湖南省立第四中学。1953年定名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常德市一中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73人,省级以上的骨干教师21名,国家、省、市优秀教师22名,常德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5人。 学校历史悠久。前身为一九Ο二年维新人士熊希龄先生创建的西路师范讲习所,曾先后更名湖南省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湖南省公立第二师范学校、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湖南省第二初级中学(1927年由常德府官立中学堂、常桃汉沅四县公立学堂、湖南省第二中学与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成)、湖南省立第三中学、湖南省立常德市中学、湖南省立第四中学,1953年定名常德市第一中学。 悠久的办学历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其中不少是杰出的爱国者、革命家和学者、专家。如宋教仁、蒋翊武、覃振、林伯渠、粟裕、滕代远、廖汉生、李烛尘、辛树帜、翦伯赞、卓炯、曹庆泽、姚绍富等。学校高举“爱国、革新、严教、勤学”的大旗,发扬“招生严、择师严、治教严”的优良传统,办学业绩一直饮誉海内外。学校1958年出席全国文化教育群英会,受到国务院嘉奖;1960年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学校继往开来,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立足基础、追求和谐”、“正规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人才,形成了“尚真、敬业、严纪、乐群”的校风、“严、实、精、活”的教风和“勤学、多思、强本、重用”的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直居省、市前列。2003年,湖南省政府重点中学督导评估团对我校进行督导评估,在当年参加评估的学校中,综合评价五项指标我校取得四项第一,一项第二。 常德市第一中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著名重点中学、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07亩,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643万元。2002年学校总收入为2492万元,总支出为1991万元。图书馆藏书17万册,拥有价值1300万的多网合一的数字化校园,以及天文台、体育馆、艺术馆、校史馆等教学设施,形成强大的教育网络。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班65个(含长怡实验中学),学生3900多人。教师185人,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2人,中级教师5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单项先进个人5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11人,全国、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7人。 知名人士宋教仁、蒋翊武、覃振、林伯渠、粟裕、滕代远、廖汉生、李烛尘、辛树帜、翦伯赞、卓炯等都是常德市第一中学的毕业生。 校风“尚真、敬业、严纪、乐群”。 在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已取得国际、国家级奖89人次,省级奖516人次。其中国际金牌2枚,全国金牌3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湖南省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先进集体、湖南省优秀家长学校等。2001年8月,学校成功地承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2005年暑期成功承办了全省中少年排球赛。.

新!!: 廖汉生和常德市第一中学 · 查看更多 »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於1966年8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起草、经由毛泽东批准的一份特殊的保护高级干部的名单,被点名保护的人物因该名单而免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直接批斗与人身攻击。.

新!!: 廖汉生和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 查看更多 »

廖姓

廖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廖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61位(2006年數據),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

新!!: 廖汉生和廖姓 · 查看更多 »

张家界市

张家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旧称大庸,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美誉。张家界全市土家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

新!!: 廖汉生和张家界市 · 查看更多 »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术语。该词用于国内领导人时,是一个指称中央层面具有特定职务及级别的高级领导人的政治术语,常见于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和官方公文中。.

新!!: 廖汉生和党和国家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之一。.

新!!: 廖汉生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的专门负责代表资格审查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

新!!: 廖汉生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之一,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国家级副职)。.

新!!: 廖汉生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查看更多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全国爱卫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协调全国爱国卫生工作。.

新!!: 廖汉生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八一勋章 (1955年)

八一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一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八一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另设有八一奖章。以奖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

新!!: 廖汉生和八一勋章 (1955年)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廖汉生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南下支队

八路军南下支队,正式番号为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又称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成立于1944年11月,随后南下进军湘粤边,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但接连受到重创。1945年10月,改为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序列,归中原军区编制。359旅出发南征时5060人,返回延安时仅剩1893人。.

新!!: 廖汉生和八路军南下支队 · 查看更多 »

兰州战役

兰州战役,是1949年8月至9月发生在中國甘肃及青海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同西北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一场战役。解放军最终占领兰州和西宁,控制青海全部。.

新!!: 廖汉生和兰州战役 · 查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由1988年至1993年,期間召開過五次會議。.

新!!: 廖汉生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任期由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 1982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十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7个专门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 1988年3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补充任命部分专门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补充任命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免部分专门委员会委员。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补充任命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9年7月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补充任命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补充任命部分专门委员会委员。 1990年3月1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免去郁文的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决定撤销胡绩伟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撤销赵复三的外事委员会委员职务。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任免部分专门委员会委员。 1991年3月2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补充任命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新!!: 廖汉生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4月8日选出。共有156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9名、秘书长1名、委员135名。任期由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期間共召開?次會議。.

新!!: 廖汉生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2970人,任期從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

新!!: 廖汉生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3040人,任期由1964年12月至1975年1月。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新!!: 廖汉生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新!!: 廖汉生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3497名,任期為1978年2月至1983年2月。.

新!!: 廖汉生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由1983年至1988年。期間,共召開五次全体會議。.

新!!: 廖汉生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3年6月18日选出。共有?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20名,秘书长1名,委员132名。任期由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期間共召開?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新!!: 廖汉生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2978人,任期從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新!!: 廖汉生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2885人,任期由1975年1月至1978年2月。 1970年3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由周恩來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的決定》及關於四屆人大代表名額分配問題的兩個協商方案。會上,對《決定》和兩個協商方案作了說明。次日,致信毛澤東、林彪,報告政治局商議情況,並提出:代表中非中國共產黨黨員者不應少於百分之四十,愛國人士不應少於一百人,洛甫、稼祥等均需安排。同日,毛澤東批示:同意中央的部署。林彪批示:完全同意主席批示。.

新!!: 廖汉生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独立自由勋章

立自由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二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另设有独立自由奖章。以奖励抗日战争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人员。.

新!!: 廖汉生和独立自由勋章 · 查看更多 »

西北军政委员会

西北军政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的最高政权机关,1950年成立。.

新!!: 廖汉生和西北军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西北行政委员会

西北行政委员会是1953年至1954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北大行政区的代表机关。.

新!!: 廖汉生和西北行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或称人民解放军入侵西藏、中國入侵西藏、等,具体见名称章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軍事行動和谈判,在1951年將西藏納入共產黨統治的事件。共軍入藏后西藏噶厦和西藏社會架構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内保持不變,直至1959年藏區騷亂,西藏噶厦被中央人民政府解散,十四世達賴喇嘛自西藏流亡印度為止。 1949年7月,西藏噶厦為了避免捲入國共內戰,驅逐了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拉薩辦事處的人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逐步將与西藏相邻的云南、新疆、西康等省納入統治。1949年11月,西藏噶厦向美國、英國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信,表示決意保持治權獨立状态,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侵入行動作出毫無保留的抵抗。195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聯合發出「進軍西藏政治動員令」。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7日开始進攻康區西部,10月19日攻克昌都,擊斃5,700餘名西藏官兵,俘虜了包括多麥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在內的軍官和2,600餘名士兵,藏軍於10月21日投降。 噶廈政府從1950年11月起尋求國際援助,一直沒有獲得肯定答覆。噶廈在內部經過強烈爭論後,決定放棄向國際求援,而與中國談判。達賴喇嘛於1951年1月2日抵達與錫金相鄰的亞東,準備必要時流亡國外。1951年2月,西藏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4月抵達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等谈判。1951年5月23日,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共對外宣稱「西藏和平解放」。.

新!!: 廖汉生和西藏和平解放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廖汉生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贺炳炎

贺炳炎(),原名向明炎,湖北宜都江家湾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称“独臂将军”。 贺炳炎1929年随父賀學文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襄北独立团团长、红八师二十二团团长、红二十团团长、红二十九团团长、新兵大队队长、黔东独立师师长、红六师十八团团长、红二军团五师师长、六师师长,参加长征。长征期间身负重伤,右臂截肢。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120师第3支队支队长、358旅副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青海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 廖汉生和贺炳炎 · 查看更多 »

郭林祥

郭林祥(),江西永豐人。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新!!: 廖汉生和郭林祥 · 查看更多 »

赖传珠

赖传珠(),号鹏英,江西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赖传珠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二师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第一师政治委员,军团组织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六科科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代部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新!!: 廖汉生和赖传珠 · 查看更多 »

耿飚

耿飚,原名耿在忠,字俊勇,中国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唯一一位没有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长。 耿飚于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九师参谋、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参与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三八五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瑞典、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新!!: 廖汉生和耿飚 · 查看更多 »

杨尚昆

杨尚昆(),四川省蓬溪縣双江镇人(今屬重慶市潼南縣),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杨尚昆被认为是务实派,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政治倾向和邓小平的新自由主义和新权威主义极为接近。.

新!!: 廖汉生和杨尚昆 · 查看更多 »

扎西才旺多杰

扎西才旺多杰()藏族,青海省囊谦县人,第二十五代囊谦王、第八代囊谦千户。.

新!!: 廖汉生和扎西才旺多杰 · 查看更多 »

10月5日

10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278天(闰年是27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7天。.

新!!: 廖汉生和10月5日 · 查看更多 »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其为八路军在最初时期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 1937年8月,八路军共下属:115师、120师、129师、后方总留守处。.

新!!: 廖汉生和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8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38年12月,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陕甘宁留守兵团。总兵力为156700人。.

新!!: 廖汉生和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0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0年,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原第1纵队)、120师兼西北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兼第2纵队、晋察冀军区兼第3纵队、第4纵队、第5纵队、陕甘宁留守兵团、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400,000人。.

新!!: 廖汉生和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2年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2年秋,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340,000人。.

新!!: 廖汉生和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5年夏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八路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5年夏,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1,028,893人。.

新!!: 廖汉生和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5年夏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5年夏,其下属已经包括苏浙军区、苏中军区、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第三师兼苏北军区、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七师兼皖江军区。总兵力为268,581人。.

新!!: 廖汉生和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2006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6年10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0月31日.

新!!: 廖汉生和2006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廖漢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