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孫恩盧循之亂

指数 孫恩盧循之亂

孫恩盧循之亂,簡稱孫盧之亂,是東晉末年發生的一次民變事件,爆發於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結束於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歷時約十一年。這次民變有五斗米道的背景,但實際起因是人民不滿東晉朝廷的統治,讓領導者可以乘時而起。事件可因領導者而劃分為「孫恩之亂」(399年-402年)及「盧循之亂」(403年-411年),盧循是孫恩的妹夫。兩次起事均曾威脅東晉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17 关系: 孟懷玉孫盧之亂孫恩孫恩之亂孙恩、卢循起义徐道覆北府军刘裕北伐福州历史年表盧循孫恩之亂盧循之亂謝道韞越南歷史農民起事蒯恩晋安帝399年

孟懷玉

孟懷玉(),平昌安丘人。東晉末年將領,晉尚書左僕射孟昶族弟,曾參與劉裕討伐桓玄的戰事,後亦參與平定孫恩盧循之亂,官至江州刺史。.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孟懷玉 · 查看更多 »

孫盧之亂

#重定向 孫恩盧循之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孫盧之亂 · 查看更多 »

孫恩

孫恩(),字灵秀,琅邪郡人,西晉中書令孫秀之後,世奉五斗米道。399年起兵反晉,402年敗死,餘眾由孫恩妹夫盧循領導,世稱「孫恩盧循之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孫恩 · 查看更多 »

孫恩之亂

#重定向 孫恩盧循之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孫恩之亂 · 查看更多 »

孙恩、卢循起义

#重定向 孫恩盧循之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孙恩、卢循起义 · 查看更多 »

徐道覆

徐道覆(),琅邪人,東晉末年人物,曾參與孫恩盧循之亂,並為領導者盧循的姐夫。徐道覆力主已據廣州的盧循乘劉裕北伐機會起兵,並主導盧循進攻建康,一時聲勢極大,惟在攻建康時盧循與其意見相左,攻戰不利下遂得撤退,形勢於是逆轉,徐道覆本人亦於隨後的晉軍討伐中喪命。.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徐道覆 · 查看更多 »

北府军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所创立的一支军队,一開始軍權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后數度易主,並成为東晉中後期及劉宋前期的军队主力。.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北府军 · 查看更多 »

刘裕北伐

刘裕北伐指的是刘裕掌握东晋实权后后发动的两次北伐战争,灭掉后秦、南燕两个政权。在魏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虽偏安江南,却始终没有放弃收复中原,所以屡次发动北伐战争。后秦、南燕的败亡主要出于内乱而非实力之弱;公元397年北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投降两万余人,后燕的疆域被切断为南燕和北燕二部,405年南燕又发生政变;416年姚兴卒,后秦内乱不断,镇守蒲坂和岭北的姚懿、姚恢先后率叛军进攻长安。刘裕趁后秦、南燕内乱之际,乘机出兵,并一举攻灭。这次收复中原的版图之多,是东晋历次北伐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也是以前的多次北伐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杨铭,论刘裕北伐后秦之战及其历史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2期。.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刘裕北伐 · 查看更多 »

福州历史年表

这是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关的历史年表。 具体参见:福州历史.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福州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盧循孫恩之亂

#重定向 孫恩盧循之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盧循孫恩之亂 · 查看更多 »

盧循之亂

#重定向 孫恩盧循之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盧循之亂 · 查看更多 »

謝道韞

谢道韫(又作謝道蘊),字令姜(生卒年不詳),東晉時人,是宰相謝安的姪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謝道韞 · 查看更多 »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越南歷史 · 查看更多 »

農民起事

农民起事,又稱农民起义、农民战争,通常意味着农村或农业人口的暴动,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农民起事的起因包括农民,反抗社会不平等、宗教战争、异族压迫、农奴制,要求土地重新分配,或是瘟疫和饥荒等。虽然成功的农民起事会推翻旧有的秩序或建制,但它的勝利並不一定意味社會制度有重大變化。.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農民起事 · 查看更多 »

蒯恩

蒯恩(),字道恩,蘭陵承縣人。東晉末年將領,參與多場重要戰事如孫恩盧循之亂、劉裕北伐等。後在護送劉義真從關中東還時敗於夏軍被俘,死在北方。.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蒯恩 · 查看更多 »

晋安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字德宗,东晋的第十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晉安帝由於痴愚而無能力掌握國政,在位廿二年間朝權都旁落在臣下之中,國內內亂頻仍,期間甚至發生了桓玄篡位的事件。最後東晉國祚及國力在北府將領劉裕的主持下獲得恢復,但亦為劉裕奠下篡位的基礎,安帝自己亦因劉裕欲篡而遇害。.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晋安帝 · 查看更多 »

399年

没有描述。

新!!: 孫恩盧循之亂和399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