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思誠

指数 孔思誠

孔思誠,字致道,元朝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四代孫,孔拂玄孙,孔元用曾孙,孔之全之孙,孔治之子。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孔治为奉训大夫、单州防御使。孔思誠继承为曲阜县尹。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十二月十五,孔治去世,孔思誠袭封衍圣公。孔氏族人说孔思誠不是孔子嫡裔,请求朝廷任命孔思晦为衍圣公。元仁宗查阅孔氏谱牒,延祐三年(1316年),孔思誠只担任曲阜县尹,由孔思晦袭封衍圣公的爵位,之后孔思诚历任国子监、安庆路推事、知恩州、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朝列大夫知濮州。其子孔克钦,世袭曲阜县尹。后代为仙源户、南泉户、齐王户、盛果户。.

4 关系: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孔子世家二十派至分六十户世系图孔治孔思晦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自少典至孔子父叔梁紇,歷超过五十世。自孔子始,至清末民國初衍聖公孔令貽,孔子世家大宗歷七十六代。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於1920年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後由國民政府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第七十九代嫡孫孔垂長,2009年就任。.

新!!: 孔思誠和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二十派至分六十户世系图

曲阜孔氏自四十三代孫、中興祖孔仁玉起後裔繁衍,除去無傳或外徙的孔子後裔,曲阜孔氏在元朝時已分二十派。明天啟年間,孔氏家族將各宗族支派劃分為五十七個宗族。到清康熙年間,孔氏後裔已繁衍到二萬餘丁,於是又增為六十個宗户。.

新!!: 孔思誠和孔子世家二十派至分六十户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治

孔治,字世安,一字先己,大蒙古国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三代孫,孔琥玄孙,孔拂曾孙,孔元用之孙,孔之全之子。 元宪宗二年(1252年),孔治想要争夺衍圣公的爵位,上书元宪宗蒙哥,说衍圣公孔湞是李家的儿子,没有资格继承衍圣公。十二月,蒙哥剥夺孔湞的衍圣公爵位,改任淮州知州。之后,蒙古没有再任命衍圣公,忽必烈即位後,任命他为曲阜县尹。中统四年(1263年),孔治代管孔林孔庙祭祀事务。至元十三年(1276年),被朝廷任命为承事郎。灭南宋後,南宗孔洙让爵,元世祖同意,但是没有封爵衍圣公。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为奉训大夫、单州防御使。由他的儿子孔思誠为曲阜县尹。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孔治为奉直大夫,知密州事。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孔治入大都朝见,元成宗命他为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大德十一年(1307年)十二月十五,孔治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葬在孔林孔子墓西侧。.

新!!: 孔思誠和孔治 · 查看更多 »

孔思晦

孔思晦(),字明道,山東曲阜人,孔子五十四代孫。生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少年天姿穎秀,從孔顏孟三氏學教授張篆,講求義理,尊尚德行,不拘泥於詞章之學。至元二十年(1283年),其父孔浣去世,家貧,下田親耕而不廢學業,深受張篆器重。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遊學於京師,得國子監祭酒耶律有尚賞識,欲舉為官,以老母年高為由,謝絕耶律氏好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居母喪期滿,薦為孝廉,授范縣(今屬河南)儒學教諭。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轉任宁阳县(今屬山東)教諭,儉約自律,盡職盡責,深受生員愛戴。 當時,孔氏族人以衍聖公孔思誠乃孔元用之後,不屬嫡系,上書朝廷請求罷免。元仁宗詳覈孔氏族譜,以為孔思晦係孔子家族北宗长支之后,當襲封。遂罷免孔思誠。於延祐三年(1316年)授孔思晦以中議大夫,襲封衍聖公,給四品印。襲爵後,孔思晦請求朝廷新置典籍、管勾、司樂3人,分掌書籍音樂,錢穀出納。廟宇、碑刻、祭器、禮器等皆整飭一新。編修孔氏譜牒,刻譜于石,以垂永久。得朝廷之命,恢復尼山祭田150畝,歲收入粟48石,又獲命增置尼山書院,重開鄒縣子思書院。元英宗至順元年(1330年),他上書請追封孔子之父叔梁紇為啟聖王,母顏徵在為啟聖王夫人。泰定四年(1327年)升嘉議大夫,改給三品銀印。卒於元惠宗元統元年(1333年),終年67歲。.

新!!: 孔思誠和孔思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