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指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自少典至孔子父叔梁紇,歷超过五十世。自孔子始,至清末民國初衍聖公孔令貽,孔子世家大宗歷七十六代。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於1920年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後由國民政府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第七十九代嫡孫孔垂長,2009年就任。.

94 关系: 叔梁紇孔子世家孔子世家十二府世系图孔子世家南宗北宗世系图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图孔子世家五凝世系图孔子世家四支和五位的世系图孔子世家谱孔子世家总世系图 (中兴祖前)孔完孔尚賢孔崇基孔嶷孔希學孔乘孔之全孔廣棨孔令貽孔延世孔弘緒孔弘泰孔彦缙孔德倫孔德成孔志孔圣佑孔傳鐸孔公鑑孔元用孔元措孔克堅孔玠孔祥珂孔端友孔端操孔策孔繁灝孔繼濩孔羡孔父嘉孔璠孔璲之孔聞韶孔萬春孔萱孔靈珍孔鮮孔貞幹孔齊卿孔震...孔胤植孔胤椿孔長孫孔若蒙孔若虛孔損孔搢孔毓圻孔氏南宗孔氏南宗世系图孔氏衢州派世系图孔治孔洙孔渠孔湞孔末乱孔孔振孔惟晊孔昭儉孔昭煥孔文遠孔文泰孔摠孔撫孔憲培孔懿孔慶鎔孔承慶孔拯 (金朝)孔曜孔思誠孔思晦宋前閔公宋父周世子胜伯夏弗父何祁父衍圣公防叔董紹基董萍正考父木金父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叔梁紇

叔梁紇(),'''孔'''氏,名纥,字叔梁,又称郰人纥、郰叔纥,是伯夏的儿子,孟皮和孔子的父亲。鲁国郰邑大夫。.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叔梁紇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或称孔子家族,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是孔子后裔的总称,典出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十二府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十二府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南宗北宗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南宗北宗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五凝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五凝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四支和五位的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四支和五位的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谱

《孔子世家谱》用于记录孔子家族繁衍和传承历史,谱中主要记录了自孔子以降2500多年间,孔子后裔的辈分、名号、居所、迁徙、任职、子嗣等部分或全部情况。.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谱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总世系图 (中兴祖前)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子世家总世系图 (中兴祖前) · 查看更多 »

孔完

孔完,东汉时鲁国人。孔子二十代孫,孔均玄孙,孔志曾孙,孔損之孙,孔曜长子。 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年),汉安帝封孔曜为奉圣亭侯,孔曜死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汉灵帝封孔完为褒亭侯,食邑一千户。他没有儿子,曹魏时曹丕命他的弟弟孔讚之子孔羡袭爵,为宗圣侯。.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完 · 查看更多 »

孔尚賢

孔尚賢(),字象之,號希庵,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明代衍聖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尚賢 · 查看更多 »

孔崇基

孔崇基,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四代孫,孔渠玄孙,孔長孫曾孙,孔嗣悊之孙,孔德倫之子。 证圣元年(695年),武则天命孔崇基为袭封褒圣侯。神龙元年(705年)五月,唐中宗李显命孔崇基为朝散大夫,参加陪祭、朝会。孔崇基五十六岁去世,有儿子孔璲之,袭封褒圣侯,后来改封文宣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崇基 · 查看更多 »

孔嶷

孔嶷,表字成功,东晋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三代孫,孔曜玄孙,孔讚曾孙,孔羡之孙,孔震之子。 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孔嶷袭封奉圣亭侯,五十七岁去世,儿子为孔撫。《晋书》和《宋书》记载晋明帝下诏让孔亭一年四季祭祀孔子,并非孔嶷。根据孔继涑分析,可能是北魏所封崇圣大夫孔乘,追尊自己的高祖父孔嶷为嫡裔奉圣亭侯,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孔亭等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嶷 · 查看更多 »

孔希學

孔希學(),字士行,孔子第五十六代孫,山東曲阜人。 其父為孔克堅。洪武六年(1373年)孔希學入朝,賜襲衣冠帶。九月辭歸,命翰林官餞於光祿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去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希學 · 查看更多 »

孔乘

孔乘,表字敬山,南北朝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七代孫,孔嶷玄孙,孔撫曾孙,孔懿之孙,孔鮮之子。 孔乘博学有才,魏献文帝时代,北魏从刘宋手中夺取山东地区。曲阜从南朝归属北朝。魏孝文帝时,孔乘被举为孝廉,延兴三年(473年),北魏朝廷封孔乘为崇圣大夫,食邑五百户。并给十户以供林庙洒扫。儿子为孔靈珍、孔景进。.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乘 · 查看更多 »

孔之全

孔之全,字工叔,大蒙古国兖州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二代孫,孔端立(孔宗願第三子孔若愚之子)玄孙,孔琥曾孙,孔拂之孙,孔元用之子。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其父孔元用随蒙古军征益都,次年,战死于益都城下。孔之全以迪功郎为曲阜尹,权主祭祀事,蒙古军攻克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孔元措归来。於是免去孔之全衍聖公封號,祇任曲阜縣尹。元憲宗二年(1252年),孔湞被廢,此后,孔之全专任曲阜县尹。由于孔子家族内部斗争引起了朝廷的反感,忽必烈对儒生并不很重视,孔之全仍司其原职,没有被封为衍圣公。孔之全卒年五十二歲。孔之全去世后,孔治以父死子继,承袭曲阜县令,兼主孔庙祀事。直到元成宗时才被封为衍圣公。其子三人:孔治(孔子世家第四派始祖)、孔澄(孔子世家第五派始祖)、孔濟(孔子世家第六派始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之全 · 查看更多 »

孔廣棨

孔廣棨(),字京立,號石門。孔子第七十代嫡長孫,祖父為衍聖公孔傳鐸,父孔繼濩早卒。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襲封衍聖公,授二品冠服。多次受世宗及高宗召見,賞賜有加。工書法,能詩文,有詩文集。卒年31歲。妻何氏,欽天監春官正何君錫孫女,禮部左侍郎何國宗次女。.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廣棨 · 查看更多 »

孔令貽

孔令貽(),字谷孫,號燕庭。孔子七十六代嫡孫,山東曲阜人。能詩,善畫,工書。.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令貽 · 查看更多 »

孔延世

孔延世,字茂先,宋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孔昭儉玄孙,孔光嗣曾孙,孔仁玉之孙,孔宜之子。 孔延世学问广博,善于吟诗。父亲孔宜在雍熙北伐时溺亡,宋太宗赐他学究出身,委任为曲阜县主簿。历任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知县、长葛县知县。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下诏求孔子后裔。吕端奏明孔延世是孔子嫡裔,九月,宋真宗召见了孔延世,任命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为第十一代文宣公。赐给他帛五十匹、银器、太宗御书、《九经》。咸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下诏令本道转运使和兖州长吏,待孔延世以宾礼,见勿庭趋。孔延世三十八岁去世,生子孔圣佑。.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延世 · 查看更多 »

孔弘緒

孔弘緒(),字以敬,號南溪,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一代嫡長孫。明代衍聖公。大學士李賢的女婿,程敏政連襟。.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弘緒 · 查看更多 »

孔弘泰

孔弘泰(),字以和,號东庄,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一代孫。明代衍聖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弘泰 · 查看更多 »

孔彦缙

孔彦缙(),字朝绅,山東曲阜人,孔子第五十九代嫡孫。 孔公鑑之子。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十三生,名與字皆為當時的燕王世子朱高熾命名,次年,其父孔公鑑因病去世,被母亲胡氏抚养教育。 永樂八年(1410年)襲封衍聖公。剛滿十歲,明成祖命他在國子監讀書學習,不久後便回到曲阜。因年纪比較小,在宗族管理和宗廟祭祀等方面沒有經驗。就经常向叔父曲阜縣知县孔公镗请教。永樂九年(1411年)孔彥縉請求維修孔廟,工部准奏。此工程歷時五年,共維修廊、廡、樓、閣二百七十餘間,令孔廟面貌煥然一新。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即位,孔彥縉赴京朝賀。仁宗對侍臣說:「外藩貢使皆有公館,衍聖公假館民間,非崇儒重道意。」於是,賜予府邸在東安門外。宣德四年(1429年)為充實孔廟藏書,孔彥縉咨文禮部,同意到福建購書賜予孔廟。不久,又上書朝廷,說明孔廟雅樂及樂舞官服的損壞情況,明宣宗命有司修治。 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到國子監視察。孔彥縉率孔、顏、孟三氏學子入京觀禮,賜座彝倫堂聽講。皇帝每次視察國子監時,都詔衍聖公前去觀禮,自此形成定製。景泰三年(1452年)朝廷赐正一品朝服、公服、常服。 孔彥縉自幼失怙,能夠獨立自主,然而卻與族人相處不睦。景泰六年(1456年)與族祖克昫等人相訐,代宗將相訐之事擱置一旁,不予過問。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直为其撰写墓表。孔彦缙有四子三女:孔承慶(夏氏所生)、孔承吉(江氏所生)、孔承泽(郭氏所生)、孔承源(牙氏所生),長子孔承慶早逝,长孙孔弘绪袭爵。 File:Kong Yanjin - bixi - P1060193.JPG|孔彦缙墓.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彦缙 · 查看更多 »

孔德倫

孔德倫,表字大经,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三代孫,孔文泰玄孙,孔渠曾孙,孔長孫之孙,孔嗣悊之子。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封孔德倫为褒圣侯。贞观十一年(637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令褒圣侯孔德伦在朝会时,位同三品,食邑百户。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赐给孔德伦敕书和时服。孔德伦七十一岁去世,有儿子二人为孔崇基、孔子叹(其子孔贤是孔氏宁陵派始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德倫 · 查看更多 »

孔德成

孔德成(),字玉汝,號達生,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孫,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兼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世襲官員。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曾任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暨指導委員會委員、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德成 · 查看更多 »

孔志

孔志,表字道甫,东汉时鲁国人。孔子十七代孫,孔霸玄孙,孔福曾孙,孔房之孙,孔均之子。 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38年)光武帝刘秀恢复了因为新朝篡汉和新朝灭亡後战乱中断的孔子嫡裔的爵位,封孔子十七代孫孔志为褒成侯,为列侯,食邑二千户。主持孔子的祭祀。孔志死后,谥号元成,他生下三个儿子:孔损、孔澍、孔恢。汉明帝时由孔損袭爵褒成侯。.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志 · 查看更多 »

孔圣佑

孔圣佑,字福卿,宋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光嗣玄孙,孔仁玉曾孙,孔宜之孙,孔延世之子。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赐他学究出身,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孔圣佑十一岁,参加封禅大典。宋真宗赐给他绿色官服陪位,缀立于京官班后。封禅结束之后,宋真宗在孔圣佑陪同下,到曲阜县祭祀孔子。于是赏赐孔圣佑祭田一百顷、钱三十万,帛三百匹、御书一百五十卷。宋真宗崇信道教,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曲阜县为仙源县,任命孔圣佑为太常寺奉礼郎,后任大理寺評事。天禧五年(1021年),朝廷任命他以光禄寺丞知仙源县事,袭封文宣公,为第十二代文宣公。改为赞善大夫。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孔圣佑在太子中允任上去世。享年三十五岁去世,没有子嗣,他的堂弟孔宗愿袭位。.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圣佑 · 查看更多 »

孔傳鐸

孔傳鐸(),字振路,號牖民。孔子第68代孫,衍聖公孔毓圻長子,好讀書,通禮樂,工詩詞,精研理學,博求律呂之書,深於樂理。康熙年間賜二品冠服。雍正元年(1724年)襲封衍聖公。二年(1725年),清世宗幸學,召孔傳鐸陪祀。六月,孔廟火災,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傳旨慰問,撥款重建。八年(1730年),孔廟重建竣工。九年(1731年),世宗又命修繕孔林,工程於次年完成。復開館,輯《闕里盛典》。著有《安懷堂文集》、《申椒集》、《盟鷗集》等書,計18種,105卷。  .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傳鐸 · 查看更多 »

孔公鑑

孔公鑑(),字昭文,山東曲阜人。孔子第五十八代嫡孫,孔讷之子。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十二,孔讷的原配夫人陈氏生下孔公鑑。为人好学知礼。明惠宗建文二年(1400年)孔讷去世,当时正值靖难之役,孔公鑑没有来得及袭封衍圣公。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初五,公鑑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岁。妻子巨野胡氏生下一子孔彦缙,当时才刚满周岁。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孔彦缙袭封衍圣公。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朝廷追赠孔公鑑为袭封衍圣公。宣德三年(1428年)应孔彦缙之请,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孔公鑑撰写墓表。.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公鑑 · 查看更多 »

孔元用

孔元用,字俊卿,金朝兖州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宗願第三子孔若愚玄孙,孔端立曾孙,孔琥之孙,孔拂之子。 贞祐三年(1215年),金宣宗令衍圣公孔元措赴汴京随朝任职,孔元措族弟孔元用奉命代管曲阜祭祀之事。兴定四年(1220年),大蒙古国攻占山东,木华黎承制封孔元用曲阜县尹、权袭封衍圣公。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南宋收复山东一带,遥授孔元用为通直郎,知仙源县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命孔元用襲封衍聖公,世襲仙源縣令,出爲兗州判官,明年改授濟州通判兼京東西路安撫司,主管机宜文字。蒙古军再次攻陷曲阜,蒙古大帅带孙承制封孔元用为衍圣公,世袭曲阜县尹。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孔元用率兵随带孙攻益都李全,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战死于益都城下。.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元用 · 查看更多 »

孔元措

孔元措,字梦得,金朝兖州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一代孫,孔若蒙玄孙,孔端操曾孙,孔璠之孙,孔摠之子。 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四月,年仅十岁的孔元措补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次年,金章宗赐孔元措四品勋封,授中议大夫。承安二年(1197年),兼任曲阜县县令。泰和元年(1201年)朝廷拨给衍圣公土地六十四亩。贞祐三年(1215年),金宣宗任命孔元措为东平府府判,十月十五,采纳朮虎高琪的建议,令衍圣公孔元措赴汴京随朝任职太常博士,孔元措族弟孔元用奉命代管曲阜祭祀之事。兴定四年(1220年),改任太常丞。元光元年(1222年)十一月,为同知集贤院,兼任太常丞。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十月,孔元措写成《孔氏祖庭广记》一书。天兴元年(1232年)九月初一,孔元措被任命为泰宁军节度使,兖州观察使,兼任太常少卿。次年正月,晋升为光禄大夫,任太常卿。大蒙古国攻占汴京,在耶律楚材建议下,窝阔台命孔元措回到曲阜,依然袭封衍圣公。孔元措回到曲阜,整理失散的礼乐,打下了元朝礼乐制度的基础。元太宗九年(1237年),窝阔台令孔元措重修孔庙,给复守庙一百户。元宪宗元年(1251年)孔元措去世,没有儿子,他弟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湞袭封。.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元措 · 查看更多 »

孔克堅

孔克堅(),字璟夫,山東曲阜人,孔思晦之子,孔子五十五代嫡長孫。生於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少聰敏,能日誦千言,通《左傳》,工樂府。元惠宗至元元年(1335年)襲封衍聖公,授嘉議大夫。至正八年(1348年)晉中泰大夫,賜二品銀印。十五年(1355年),為同知太常禮儀院使,攝太常卿。十八年(1358年),流賊毛貴攻大都,廷議遷都關中。孔克堅以天子當與社稷宗廟共存亡,不可輕棄。元惠宗從其言,亂兵果退。十九年(1359年),遷禮部尚書。累官國子監祭酒。二十二年(1362年),謝病還家,後起為集賢學士、山東廉訪使,皆不赴。元亡,徐達於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攻下濟寧,明太祖下旨召見。孔克堅稱疾不赴,遣子孔希學前往南京。明太祖敕諭「稱疾則不可」,遂來朝,見明太祖於謹身殿。卒於洪武三年(1370年),年55歲。.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克堅 · 查看更多 »

孔玠

孔玠,字錫老,宋朝时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九代孫,孔延泽玄孙,孔宗願曾孙,孔若蒙之孙,孔端操第四子。 建炎二年(1128年)冬,他和伯父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先赴扬州陪祀孔子,后来定居衢州,没有回到曲阜。端友无子,孔玠过继于孔端友为嗣。紹興二年(1132年)袭封衍聖公,成为南宗第二代衍圣公。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诏命衢州官府从官田内拨给衍圣公祭祀田五顷,来供奉孔子祭祀的用度。孔玠階至朝奉郎。其子孔搢。.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玠 · 查看更多 »

孔祥珂

孔祥珂(),號覲堂。孔子七十五代嫡孫,山東曲阜人。.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祥珂 · 查看更多 »

孔端友

孔端友,字子交,北宋和南宋之交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八代孫,孔宜玄孙,孔延泽曾孙,孔宗願之孙,孔若蒙长子。 崇寧三年(1104年)十二月宋徽宗让他襲封衍聖公,直秘書閣,管勾祀事。宣和三年(1121年)轉通直郎,除直秘閣,賜緋章服,並許就任關陞。靖康之变後,建炎二年(1128年)冬,孔端友隨宋高宗南渡,先赴揚州陪位,高宗在扬州郊祀孔子,召孔端友及其从父孔传(孔若古)等侍祀。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再次南下,高宗仓皇南渡,孔端友、孔传等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扈跸南迁。建炎四年(1130年)奉旨定居浙江衢州西安城区(今柯城区),建宗庙,赐田宅。金朝在曲阜另立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为衍圣公,从此孔子後裔南北宗分立。孔端友階至朝奉郎,官居郴州知州,在官任上去世。孔端友無子,以跟随他南渡的侄子孔玠(孔端操幼子)為嗣。.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端友 · 查看更多 »

孔端操

孔端操,字子坚,北宋和南宋之交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八代孫,孔宜玄孙,孔延泽曾孙,孔宗願之孙,孔若蒙次子。 建炎二年(1128年)冬,其兄衍圣公孔端友隨宋高宗南渡,孔端操留在故乡守护孔林和曲阜孔庙。仙源县被金国占领,金朝朝廷让孔端操主持孔子祭祀。宋朝赐给孔子後裔大量土地,衍圣公收取地租以供祭祀孔子的用度,但依然向国家交纳赋税。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金国下诏免除给衍圣公赐田的赋税。刘齐阜昌二年(1132年)孔端操被封权袭封衍圣公。临时主持曲阜孔庙祭祀,此为北宗之始。次年,孔端操去世。他有四子:孔瑄(江西新建支始祖)、孔璠(北宗衍圣公)、孔瑱、孔玠(南宗衍圣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端操 · 查看更多 »

孔策

孔策,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九代孫,孔璲之玄孙,孔萱曾孙,孔齊卿之孙,孔惟晊之子。 孔策明经及第,担任曲阜县尉。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任少府监主簿、国子监丞,尚书博士。会昌二年(842年)孔策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五代文宣公。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经过白敏中奏请,朝廷每年给户绢一百匹,供春秋季祭祀孔子应用。他五十七岁去世,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西南侧。有三子:孔振、孔拯、孔郁。.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策 · 查看更多 »

孔繁灝

孔繁灝(),字文淵,號伯海。山東曲阜人,孔子七十四代嫡長孫,父為衍聖公孔慶鎔。.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繁灝 · 查看更多 »

孔繼濩

孔繼濩(),字体和,號纯斋。孔子第六十九代嫡長孫,父為衍聖公孔傳鐸的长子。弟弟孔继汾、孔继涑。 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廿九,出生。为人谦虚,喜好读书,诗集有《纯斋遗草》一卷。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五月廿五,去世,享年二十三岁。诰赠光禄大夫。当时其父还在世,所以他没有袭封衍圣公。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他的长子孔廣棨襲封衍聖公,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封孔繼濩为衍圣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繼濩 · 查看更多 »

孔羡

孔羡,表字子余,三国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一代孫,孔志玄孙,孔損曾孙,孔曜之孙,伯父是孔完,生父是孔讚。 他的伯父褒亭侯孔完没有儿子:孔羡之父孔讚,字元宾,为守庙百户卒史。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命孔羡为奉议郎,次年正月孔羡袭爵,为宗圣侯,主持孔子祭祀之事。孔羡死后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南侧,其子孔震袭爵。现存《孔羡碑》。.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羡 · 查看更多 »

孔父嘉

孔父嘉()为孔子六世祖,生於宋国,子姓,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九世孙,宋国第五任国君宋湣公共的六世孙。 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宋殇公的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父督所杀,其后代为避灭門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父嘉 · 查看更多 »

孔璠

孔璠,字文老,北宋和南宋之交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九代孫,孔延泽玄孙,孔宗願曾孙,孔若蒙之孙,孔端操次子。 刘齐阜昌三年(1133年)补迪功郎,袭封衍圣公,主管祭祀孔子之事。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朝废除齐国。金熙宗即位,兴制度礼乐,在上京会宁府立孔子庙。天眷三年(1140年),下诏求孔子后裔,任命孔璠为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奉祀孔子。金熙宗读《论语》、《尚书》、《春秋左氏传》及诸史、《通历》、《唐律》。皇统元年(1141年)三月,金熙宗谒奠孔子庙,北面再拜。皇统三年(1143年),孔璠卒,赠荣禄大夫,埋葬在曲阜孔林祖墓西南侧。子孔拯袭封。他有三子:孔拯、孔摠、孔搏。.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璠 · 查看更多 »

孔璲之

孔璲之,字藏晖,孔子三十五代孙。 曾任通直郎,开元五年(717年)袭封褒圣侯,授国子监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赠孔子为文宣王,改封孔璲之为文宣公、兖州长史、调任都水使者,食邑一千户。.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璲之 · 查看更多 »

孔聞韶

孔闻韶(),字知德,號成庵,山東曲阜縣人,孔子六十二代嫡長孫。明代衍聖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聞韶 · 查看更多 »

孔萬春

孔萬春,字耆老,宋朝时衢州人。孔子五十二代孫,孔端操玄孙,孔玠曾孙,孔搢之孙,孔文遠之子。 其父孔文遠去世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襲封衍聖公,成为南宗第五代衍圣公。宋理宗制書:“朕聞盛德百世必祀,况诗书仁义之泽涵浸生民炳然至今者乎。尔承休圣门,端有传绪,屬當次補,仍續世封,恪共蒸嘗,當勉家業,東魯文獻於此有考焉。不亦善乎?”階至通直郎,官終泉州佐貳。其子孔洙。.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萬春 · 查看更多 »

孔萱

孔萱,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六代孫,孔嗣悊玄孙,孔德倫曾孙,孔崇基之孙,孔璲之之子。 安史之乱,孔璲之避乱,寄居宁陵。孔萱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二代文宣公。袭封不详,大约在唐肃宗、唐代宗之时。孔萱同时兼任兖州泗水县(今山东省泗水县)县令,有儿子孔齊卿,袭封第三代文宣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萱 · 查看更多 »

孔靈珍

孔靈珍,南北朝时鲁郡人。孔子二十八代孫,孔撫玄孙,孔懿曾孙,孔鮮之孙,孔乘长子。 孔靈珍在北魏做秘书郎,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元宏至阙里祭祀孔子庙,下诏命从孔氏宗子中选取一人封爵,世袭以奉孔子祭祀事。孔灵珍被举荐,孝文帝封他为崇圣侯,食邑一百户。有两个儿子,为孔文泰、孔文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靈珍 · 查看更多 »

孔鮮

孔鮮,表字鮮之,南北朝时鲁郡人。孔子二十六代孫,孔震玄孙,孔嶷曾孙,孔撫之孙,孔懿之子。 孔鮮好学,有度量,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封奉圣亭侯,后来改称崇圣侯。儿子为孔乘。《宋书》记载当时是孔熙先袭封奉圣亭侯,并非孔鮮。根据孔继涑分析,可能是北魏所封崇圣侯孔靈珍,追尊自己的祖父孔鮮为嫡裔奉圣亭侯,并且后来追封崇圣侯。崇圣侯是北魏对孔子後裔的封号,晋朝、刘宋对孔子後裔的封号是崇圣侯。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孔亭、孔靖之、孔继之、孔熙先等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鮮 · 查看更多 »

孔貞幹

孔貞幹(),字用济,號可亭,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孫。明代衍聖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貞幹 · 查看更多 »

孔齊卿

孔齊卿,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七代孫,孔德倫玄孙,孔崇基曾孙,孔璲之之孙,孔萱之子。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孔齊卿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三代文宣公。同时兼任兖州功曹(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后来转任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司兵参军。淄青节度使李纳在山东叛乱,孔齊卿滞留在淄青的首府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有三个儿子孔惟晊、孔惟昉、孔惟时(郏县派始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齊卿 · 查看更多 »

孔震

孔震,表字伯起,西晋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二代孫,孔損玄孙,孔曜曾孙,孔讚之孙,孔羡之子。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正月魏文帝命孔羡为宗圣侯,孔羡死后,孔震袭爵宗圣侯。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十二月孔震改封奉圣亭侯,拜为太常卿、黄门侍郎,食邑二百户,孔震七十五岁去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震 · 查看更多 »

孔胤植

孔胤植(),後為避諱雍正帝,寫作衍植,字懋甲,號對寰,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六十五代嫡孫,孔尚坦之子。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襲封五經博士,因堂伯父衍聖公孔尚賢無子,孔衍植过继大宗承嗣。天啟元年(1621年)襲封衍聖公,天啟七年(1627年)加封太子太保,崇禎元年(1628年)原行輩已經不夠用,孔胤植奏准續十字,取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而據《闕里志》載,此十字行輩亦連同十個表字輩:「起鍾振體京,顯法澤羽瑞」。崇禎三年(1630年)晉階太子少傅。崇禎十三年(1640年)山東饑荒,疫病流行,衍植减免粮税,又出資放糧。著有《述聖圖》一卷。.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胤植 · 查看更多 »

孔胤椿

孔胤椿(),清時為避諱雍正帝,寫作衍椿,字懋龄,號震寰,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六十五代嫡孫,孔尚賢之子。.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胤椿 · 查看更多 »

孔長孫

孔長孫,南北朝到隋朝时鲁郡人。孔子三十一代孫,孔乘玄孙,孔靈珍曾孙,孔文泰之孙,孔渠之子。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元宏封孔靈珍为崇圣侯,孔長孫袭封位第四代崇圣侯。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六月,齐文宣帝高洋改封孔长孙为恭圣侯,食邑一百户,主持孔子祭祀。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三月,周静帝下诏追封孔子为邹国公,孔长孙也被改为袭封邹国公,食邑一千户。孔子奉祀後裔第一次由侯爵改为公爵。孔长孙六十四岁去世,葬在曲阜孔林内孔子墓西。有儿子二人为孔英悊、孔嗣悊。.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長孫 · 查看更多 »

孔若蒙

孔若蒙,字公明,北宋时兖州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七代孫,孔仁玉玄孙,孔宜曾孙,孔延泽之孙,孔宗願之子。 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命他袭封衍圣公,兼任仙源县主簿。官阶宣德郎(正七品)。二月初四改任沂州新泰县主簿。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削减了曲阜孔庙、孔林的洒扫户,庙户存三十八人,林户存三人。熙宁七年(1074年)将孟子升为四配,送到孔庙配享。宋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废除新法。元祐元年(1086年),中散大夫、鸿胪卿孔宗翰请求孔子嫡裔不再兼任其他外地官职。高太后采纳,并且改封孔若蒙为奉圣公,許依舊帶公爵出,令以次合襲封者權主祀事。每遇親祠大禮及冬正朝位,許赴京陪位。朝廷将孔氏庙学改为孔、颜、孟三氏学,设置庙学教授一名,学正、学禄一名。元祐五年(1090年),孔林孔庙洒扫户恢复旧制,庙户五十人,林户五人。元符元年(1098年)孔若蒙因監修祖廟坐事被罷免。由弟弟孔若虛嗣位。有子二人,孔端友、孔端操。.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若蒙 · 查看更多 »

孔若虛

孔若虚(),字公实,北宋时兖州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七代孫,孔仁玉玄孙,孔宜曾孙,孔延泽之孙,孔宗願次子。 孔若虚早年中进士第。元符元年(1098年)其兄孔若蒙因監修祖廟坐事被罷免。孔若蒙有子二人孔端友、孔端操,都还年幼,不能主事。朝廷大臣推荐孔若虚嗣位,于是宋哲宗由孔若虛嗣位奉聖公。崇寧三年(1104年),孔若虚因病去世,宋徽宗命孔端友嗣位衍圣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若虛 · 查看更多 »

孔損

孔损,表字君益,东汉时鲁国人。孔子十八代孫,孔福玄孙,孔房曾孙,孔均之孙,孔志长子。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刘庄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和七十二弟子,亲至讲堂,让皇太子刘炟讲经。命孔损袭封为褒成侯,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三月,汉章帝刘炟到曲阜祭祀孔子和七十二弟子,赐给孔损布帛。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孔损改封褒亭侯,食邑一千户。他生下两个儿子:孔曜、孔旭。汉安帝时由孔曜袭爵褒亭侯。.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損 · 查看更多 »

孔搢

孔搢,字季绅,宋朝时衢州人。孔子五十代孫,孔宗願玄孙,孔若蒙曾孙,孔端操之孙,孔玠之子。 其父孔玠去世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补授为右承奉郎,襲封衍聖公,成为南宗第三代衍圣公。宋高宗制書:“仲尼之道,垂休萬世,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此者。袭封奉祀,宜及後昆。以尔重厚深醇,世系可考,选共乃事,是遵典常。命以京秩,畀以公圭,非特為爾身榮,實所以尊聖也。往其懋哉”。。後知建昌軍,終官於浙西參議。其子孔文遠。.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搢 · 查看更多 »

孔毓圻

孔毓圻(),字鍾在,又字翊宸,號蘭堂,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六十七代嫡長孫。 康熙六年(1667年)襲封衍聖公。康熙九年(1670年),授光祿大夫,康熙十五年(1676年),晉階太子少師。好詩文,工擘窠大字,善畫墨蘭,得元人趙孟頫之旨。卒諡恭愨。有《蘭堂集》、《幸鲁盛典》。妻方氏,江苏昆山人,山东按察副使方恒女,工诗,善画。.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毓圻 · 查看更多 »

孔氏南宗

孔氏南宗,是北宋末年以後在迁徙到中國浙江衢州的一支孔子後裔。.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氏南宗 · 查看更多 »

孔氏南宗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氏南宗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氏衢州派世系图

没有描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氏衢州派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孔治

孔治,字世安,一字先己,大蒙古国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三代孫,孔琥玄孙,孔拂曾孙,孔元用之孙,孔之全之子。 元宪宗二年(1252年),孔治想要争夺衍圣公的爵位,上书元宪宗蒙哥,说衍圣公孔湞是李家的儿子,没有资格继承衍圣公。十二月,蒙哥剥夺孔湞的衍圣公爵位,改任淮州知州。之后,蒙古没有再任命衍圣公,忽必烈即位後,任命他为曲阜县尹。中统四年(1263年),孔治代管孔林孔庙祭祀事务。至元十三年(1276年),被朝廷任命为承事郎。灭南宋後,南宗孔洙让爵,元世祖同意,但是没有封爵衍圣公。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为奉训大夫、单州防御使。由他的儿子孔思誠为曲阜县尹。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孔治为奉直大夫,知密州事。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孔治入大都朝见,元成宗命他为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大德十一年(1307年)十二月十五,孔治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葬在孔林孔子墓西侧。.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治 · 查看更多 »

孔洙

孔洙,字思鲁,号存斋。宋朝时衢州人,祖籍曲阜。孔子五十三代孫,孔玠玄孙,孔搢曾孙,孔文遠之孙,孔萬春之子。 淳祐元年(1241年)宋理宗授他为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通判信州,权军州事。南宋灭亡,不仕元朝。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议立孔子后,查明“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以寓衢者为大宗,召赴朝廷,欲其回曲阜袭封奉祀。孔洙以先世庙墓在衢州,不忍离去,让爵位于曲阜宗弟孔治,请求朝廷准其留居衢州,奉祀先祖守护陵庙。而且以母亲年老,要求南归。元世祖称道他“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元世祖准其所请,并授孔洙承务郎、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还给他护持陵庙的玺书和俸禄,后任奉训大夫,儒学提举。六十一岁时,孔洙去世,无子嗣,族子孔思许(孔若古八世孙)奉祀,成为孔子後裔南宗嫡裔。.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洙 · 查看更多 »

孔渠

孔渠,南北朝时鲁郡人。孔子三十代孫,孔鮮玄孙,孔乘曾孙,孔靈珍之孙,孔文泰之子。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元宏封孔靈珍为崇圣侯,孔靈珍死后,孔文泰袭封第二代崇圣侯。孔文泰死后,孔渠袭封崇圣侯,即第三代崇圣侯,袭封年不详,大约在北魏末年。有儿子为孔長孫。.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渠 · 查看更多 »

孔湞

孔湞,字昭度,大蒙古国兖州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三代孫,孔璠玄孙,孔摠曾孙,孔元綋之孙,孔之固之子。 孔之固的正妻任氏没有儿子,孔湞是妾室所生。孔之固死后,任氏将孔湞母子赶出孔府,孔湞生母改嫁李家。衍圣公孔元措(孔元綋兄长)没有后嗣,于是把侄孙接回衍圣公府。孔元措去世后,孔湞继承衍圣公爵位。次年,最早归附蒙古的孔子後裔孔元用的孙子孔治想要争夺衍圣公的爵位,上书元宪宗蒙哥,说是李家的儿子,没有资格继承衍圣公。任氏得知后非常后悔,害怕失去太夫人的地位,上书蒙哥,申明孔湞确实是孔子後裔。十二月,蒙哥剥夺孔湞的衍圣公爵位,改任淮州知州。之后,蒙古没有再任命衍圣公,灭南宋後,南宗孔洙让爵,元世祖同意,但是没有封爵衍圣公。直到元成宗即位,才封孔治为衍圣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湞 · 查看更多 »

孔末乱孔

孔末乱孔,又名孔末之乱,该故事最早出自元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谋杀事件,因此事,孔子世家的大宗支险些断绝,逃过劫难的孔仁玉则在日后中兴孔族。不过以及当时的史书都没有提及此事,因此,当非真实的历史。.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末乱孔 · 查看更多 »

孔振

孔振,表字国文,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四十代孫,孔萱玄孙,孔齊卿曾孙,孔惟晊之孙,孔策之子。 孔振举进士甲科,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担任兖州观察判官、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孔振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六代文宣公。他七十四岁去世,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北侧。有子孔昭儉。.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振 · 查看更多 »

孔惟晊

孔惟晊,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八代孫,孔崇基玄孙,孔璲之曾孙,孔萱之孙,孔齊卿之子。 孔惟晊初居宁陵,唐宪宗平定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孔惟晊回到曲阜,留下小弟孔惟时住在宁陵守护先人坟墓。元和十三年(818年),孔惟晊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四代文宣公。任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参军。朝廷批复五十户以供孔林孔庙洒扫。他六十五岁去世,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东。有子孔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惟晊 · 查看更多 »

孔昭儉

孔昭儉,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四十一代孫,孔齊卿玄孙,孔惟晊曾孙,孔策之孙,孔振之子。 孔昭儉历任南陵(今安徽省繁昌县)县尉、广文馆博士、兖州司马。朝廷赐给他绯服,授秘书郎。后来袭封文宣公,为第七代文宣公,兼任曲阜县令。朝廷每年给户绢一百匹,供春秋季祭祀孔子之用。他六十一岁去世,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北侧。有子孔光嗣,孙子是中兴祖孔仁玉。.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昭儉 · 查看更多 »

孔昭煥

孔昭煥(),字顯明,號堯峰。山東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一世孫。 乾隆八年(1743年)襲衍聖公。但殊不自愛,山東巡撫調查他“有糧之家依托廟戶,影射居奇,及飭該縣退還價買糧食等事,且稱孔昭煥少年怯懦,皆伊叔祖孔繼涑、孔繼汾主持慫恿”。乾隆曾以“憑藉家世,把持生事,殊不能安分自愛”,加以處份,後來又以“房屋越制”、“妄圖篡位”開除孔繼涑。.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昭煥 · 查看更多 »

孔文遠

孔文遠,字紹先,宋朝时衢州人。孔子五十一代孫,孔若蒙玄孙,孔端操曾孙,孔玠之孙,孔搢之子。 紹熙四年(1193年)宋光宗授他为承奉郎、襲封衍聖公(南宗第四代)。下制书:“孔子之后,自汉以来,世俾襲爵,國家崇儒重道又過前代,於是有衍聖公之封。爾於世次實當紹續,其務恪恭,以承祭祀”。官至隆興府倅(佐貳副官),秩朝奉郎。其子孔萬春、孔万龄(其孙孔思义为南宗派江夏支始祖)。.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文遠 · 查看更多 »

孔文泰

孔文泰,南北朝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九代孫,孔懿玄孙,孔鮮曾孙,孔乘之孙,孔靈珍长子。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元宏封孔靈珍为崇圣侯,孔靈珍死后,其子孔文泰袭封崇圣侯。即第二代崇圣侯,袭封年不详,大约在六世纪初期。五十八岁去世,葬在曲阜孔林内孔子墓南。有儿子为孔渠。.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文泰 · 查看更多 »

孔摠

孔摠,字元会,金朝兖州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代孫,孔宗願玄孙,孔若蒙曾孙,孔端操之孙,孔璠之子。 孔摠自幼爱读《左传》和韩愈的诗文,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其兄衍圣公孔拯卒,大定三年(1163年)七月,金世宗命孔摠袭封衍圣公,补文林郎,奉祀孔子。孔摠主持重修孔庙。大定二十年(1180年),金世宗召孔摠至京师,欲任命他官职。尚书省上奏:“摠主先圣祀事,若加任使,守奉有阙。”金世宗于是授他曲阜县令。孔摠修筑城墙,平反冤狱,颇有政绩,擢升为奉直大夫。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孔摠卒,享年五十三岁。赠正奉大夫。埋葬在曲阜孔林孔子墓西南侧。子孔元措、孔元綋(孔湞的祖父)。.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摠 · 查看更多 »

孔撫

孔撫,东晋时鲁郡人。孔子二十四代孫,孔讚玄孙,孔羡曾孙,孔震之孙,孔嶷之子。 孔抚曾经担任东晋豫章郡(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后来袭封奉圣亭侯,儿子为孔懿。《晋书》和《宋书》记载太元十一年(386年)晋孝武帝下诏让孔靖之袭封奉圣亭侯,并非孔撫。根据孔继涑分析,可能是北魏所封崇圣侯孔靈珍,追尊自己的高祖父孔撫为嫡裔奉圣亭侯,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孔亭、孔靖之等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撫 · 查看更多 »

孔憲培

孔憲培(),字養元,號篤齋,山東曲阜人。孔子七十二代嫡長孫,衍聖公孔昭煥子。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二月,娶戶部尚書于敏中第三女,相傳清高宗乃于氏生父。乾隆四十八年(1783)襲封衍聖公。工書、畫,善寫蘭,傳其先祖孔毓圻之遺法,有《凝緒堂集》。孔憲培無子,过继其弟孔憲增之子慶鎔繼嗣。.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憲培 · 查看更多 »

孔懿

孔懿,东晋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五代孫,孔羡玄孙,孔震曾孙,孔嶷之孙,孔撫之子。 孔懿在父亲孔抚死后袭封奉圣亭侯,六十一岁去世,埋葬在曲阜孔林孔子墓西侧。儿子为孔鮮。《晋书》和《宋书》记载当时孔继之袭封奉圣亭侯,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剥夺了孔继之的奉圣亭侯爵位,并非孔懿。根据孔继涑分析,可能是北魏所封崇圣侯孔靈珍,追尊自己的曾祖父孔懿为嫡裔奉圣亭侯,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孔亭、孔靖之、孔继之等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懿 · 查看更多 »

孔慶鎔

孔慶鎔(),字陶甫,號冶山。衍聖公孔憲培無子,乃以胞弟憲增之子慶鎔繼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襲封衍聖公。工詩詞,擅書畫,尤喜畫蘭。有《春華集》、《鳴鶴集》等。.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慶鎔 · 查看更多 »

孔承慶

孔承慶(),字永祚,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六十代嫡孫,孔彦缙之子。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三月初七,孔彦缙的原配夫人夏氏生下孔承慶。为人好学知礼。宣德九年(1434年)母亲去世,他守丧以礼行事,受到族人称赞。他跟随清江裴侃、三氏学学禄孔克宴、徽州江永清学习。对待继母能尽孝道。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十一月廿六孔承慶去世,享年三十一岁,葬於孔林。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劉珝为孔承慶撰写墓表。景泰六年(1455年)十二月,朝廷追赠袭封衍圣公。妻子宁阳王氏(1419年—1481年)生下二子孔弘绪、孔弘泰。.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承慶 · 查看更多 »

孔拯 (金朝)

孔拯,字元济,金朝兖州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代孫,孔宗願玄孙,孔若蒙曾孙,孔端操之孙,孔璠长子。 皇统二年(1142年)三月,金熙宗封年仅八岁孔拯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奉祀孔子。天德二年(1150年),废帝完颜亮定袭封衍圣公俸格,有加于常品。当年立国子监,后来完颜亮加孔拯承直郎。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孔拯卒,享年二十六岁。埋葬在曲阜孔林孔子墓西侧。因为他没有子嗣,衍圣公其弟孔摠袭封。.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拯 (金朝) · 查看更多 »

孔曜

孔曜,表字君曜,东汉时鲁国人。孔子十九代孫,孔房玄孙,孔均曾孙,孔志之孙,孔損长子。.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曜 · 查看更多 »

孔思誠

孔思誠,字致道,元朝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五十四代孫,孔拂玄孙,孔元用曾孙,孔之全之孙,孔治之子。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孔治为奉训大夫、单州防御使。孔思誠继承为曲阜县尹。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十二月十五,孔治去世,孔思誠袭封衍圣公。孔氏族人说孔思誠不是孔子嫡裔,请求朝廷任命孔思晦为衍圣公。元仁宗查阅孔氏谱牒,延祐三年(1316年),孔思誠只担任曲阜县尹,由孔思晦袭封衍圣公的爵位,之后孔思诚历任国子监、安庆路推事、知恩州、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朝列大夫知濮州。其子孔克钦,世袭曲阜县尹。后代为仙源户、南泉户、齐王户、盛果户。.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思誠 · 查看更多 »

孔思晦

孔思晦(),字明道,山東曲阜人,孔子五十四代孫。生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少年天姿穎秀,從孔顏孟三氏學教授張篆,講求義理,尊尚德行,不拘泥於詞章之學。至元二十年(1283年),其父孔浣去世,家貧,下田親耕而不廢學業,深受張篆器重。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遊學於京師,得國子監祭酒耶律有尚賞識,欲舉為官,以老母年高為由,謝絕耶律氏好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居母喪期滿,薦為孝廉,授范縣(今屬河南)儒學教諭。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轉任宁阳县(今屬山東)教諭,儉約自律,盡職盡責,深受生員愛戴。 當時,孔氏族人以衍聖公孔思誠乃孔元用之後,不屬嫡系,上書朝廷請求罷免。元仁宗詳覈孔氏族譜,以為孔思晦係孔子家族北宗长支之后,當襲封。遂罷免孔思誠。於延祐三年(1316年)授孔思晦以中議大夫,襲封衍聖公,給四品印。襲爵後,孔思晦請求朝廷新置典籍、管勾、司樂3人,分掌書籍音樂,錢穀出納。廟宇、碑刻、祭器、禮器等皆整飭一新。編修孔氏譜牒,刻譜于石,以垂永久。得朝廷之命,恢復尼山祭田150畝,歲收入粟48石,又獲命增置尼山書院,重開鄒縣子思書院。元英宗至順元年(1330年),他上書請追封孔子之父叔梁紇為啟聖王,母顏徵在為啟聖王夫人。泰定四年(1327年)升嘉議大夫,改給三品銀印。卒於元惠宗元統元年(1333年),終年67歲。.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孔思晦 · 查看更多 »

宋前閔公

宋前閔公,由於「閔」通「湣」,故亦稱作宋前湣公。西周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共。宋丁公之子。在位年不详。為了與後代的宋閔公捷分別,又稱宋前閔公。 宋前閔公九年,宋國水災。 前閔公有二子,長子叫弗父何,次子為鮒祀。宋前閔公死後,不傳子而傳弟公子熙,是為宋煬公,此事引起了鮒祀的不滿,鮒祀殺死煬公,推舉長兄弗父何為君,弗父何不接受君位。 鮒祀自立,是為厲公,拜弗父何為上卿。.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宋前閔公 · 查看更多 »

宋父周

宋父周,中国周朝宋国政治人物。世代作为宋国的卿,宋湣公共的孙子,孔父嘉的曾祖父,也就是孔子的十世祖。孔父嘉为宋国司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宋父周 · 查看更多 »

世子胜

世子胜,中国周朝宋国政治人物。世代作为宋国的卿,宋湣公共的曾孙,孔父嘉的祖父,也就是孔子的九世祖。孔父嘉为宋国司马。.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世子胜 · 查看更多 »

伯夏

伯夏,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作为鲁国的大夫。宋国司马孔父嘉的玄孙,木金父的曾孙,也就是孔子的祖父,叔梁纥的父亲。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伯夏为昌圣王。.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伯夏 · 查看更多 »

弗父何

弗父何,宋前閔公之長子,弟為宋厲公。 宋前閔公過世,不傳其子,閔公之弟宋煬公即位,鮒祀殺死煬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不接受,鮒祀自立為王,即宋厲公。厲公封弗父何為宋國上卿,受采邑於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 弗父何是孔子的直系十一世祖: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勝,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之曾孙防叔避乱於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弗父何 · 查看更多 »

祁父

祁父,睾夷父,或祈父,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作为鲁国的大夫。宋国司马孔父嘉的孙子,木金父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高祖父。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祈父为裕圣王。.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祁父 · 查看更多 »

衍圣公

衍聖公是一個中國公爵爵位名,為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始于北宋。1920年出生的孔德成为民國北洋政府所封之末代衍圣公。 1935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孫孔垂長。.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衍圣公 · 查看更多 »

防叔

防叔,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作为鲁国的防地(今曲阜市防山乡)大夫。宋国司马孔父嘉的曾孙,木金父的孙子,也就是孔子的曾祖父,叔梁纥的祖父。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防叔为贻圣王。.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防叔 · 查看更多 »

董紹基

董紹基,美國實業家。浙江鄞縣人。.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董紹基 · 查看更多 »

董萍

董萍(),又名绍城,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生於浙江鄞县,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國防部參謀本部後勤參謀次長室次長、陸軍總司令部兵工署署長。.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董萍 · 查看更多 »

正考父

正考父,中国周朝春秋時期宋国政治人物。世代作为宋国的卿,宋湣公共的玄孙,孔父嘉的父亲,也就是孔子的八世祖。孔父嘉为宋国司马。 正考父还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一些整理。春秋时期,作为商朝后裔的宋国,其所保存《商颂》大多亡佚。正考父如周,从周王室那那儿得到一些篇章,把它们进行了一些整理。.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正考父 · 查看更多 »

木金父

木金父,中国春秋時期政治人物,宋国司马孔父嘉的儿子。孔父嘉妻子貌美,被华督觊觎。华督发动政变,杀害宋殇公和孔父嘉。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的邹邑,从此木金父以父亲的字为孔氏,在邹邑定居,成了鲁国人,作为鲁国的大夫。木金父也就是孔子的五世祖。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木金父为肇圣王。.

新!!: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和木金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孔子世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