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西洋

指数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5121 关系: AcademiAe-45劍吻腔吻鱈劍狀三鬚鱈劍狀棘蟾鮟鱇劍棘鋸蓋魚劍旗魚之海上交鋒加布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加布艾萊西島加彭綠鰭魚加利西亚 (西班牙)加勒比奈氏鱈加勒比小鮋加勒比小鯷加勒比九棘鱸加勒比人领地加勒比笛鯛加勒比絲鰭鮃加勒比長鰭鰳加勒比蛇鯔加勒比板块加勒比泡鱸加勒比洋流加勒比海加勒比海小隱棘鮋加勒比海真巨口魚加勒比海無線鰨加勒比海蟾魚加勒比海黏盲鰻加勒比海鼠鱈加勒比海龍加勒比海長鰭鱈加勒比海沼海鯰加的斯加的斯省加的斯湾加納地理加納鎮加特利縣 (北卡羅萊納州)加龍河加那利群岛加那利舌鰨加那利松加拿大加拿大參議院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加拿大交通加拿大底鱂加拿大军事史...加拿大国家公园列表加拿大国徽加拿大狡鮟鱇加拿大航空797號班機空難加拿大鉤杜父魚加拿大法老魚加拿大海洋省份加曼氏甲鰨努瓦克肖特努瓦迪布灣省努涅斯河劳亚大陆劳拉·德克尔劉伯海爾德島劉易斯-哈里斯島城市基孔博河基勒拉島基窪島基薩馬國家公園基氏短吻獅子魚埃及航空埃及航空990號班機空難埃吉爾賽島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埃塞奎博河埃塞俄比亞航空埃姆登埃布里耶潟湖埃什皮谢尔角埃什特雷馬杜拉埃德利扎島埃勒河埃米爾·貝爾坦號輕巡洋艦埃萊南亞斯蓋希島埃龍戈區埃里斯凱島埃格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埃氏天竺鯛埃氏糙鮋埃洛恩河埃斯特角城厚吻蠕鰻厚巨口鱼厚唇下美鮨厚唇腔吻鱈厚皮短吻獅子魚厚頦齒魚厚蛤屬原線䲗屬原生獅子魚原鰭海龍原野垂唇喉盤魚垂腹單棘魨厄加勒斯国家公园厄加勒斯角厄尔巴岛厄勒海峡厄瓜多爾黃魴鮄偽似魣盜目魚假熊猴亞科偉大社會博塔弗戈半帶方頭魚半帶普提魚博凱大區博凱省博福特縣 (南卡羅萊納州)博福特縣 (北卡羅萊納州)半環豆齒鰻半裸銀斧魚博謝訥島半黃半紫低紋鮨博茨瓦纳地理博阿維斯塔島博阿茲島博雷島 (聖基爾達群島)博耶氏真銀漢魚博格级護航航空母艦博氏喙鱸博氏皂鱸博氏黑吻銀漢魚博氏背燈魚博法省博涯监狱华丽眶灯鱼十字粘棘虫十帶羅麗鯛十三殖民地十一棘笛鯛协和式客机协和喷泉卡孔戈卡宾达 (城市)卡宾达共和国卡尤加人卡尔·央斯基卡尔·布劳恩卡伯特海峡卡彭雅鱈卡克斯島卡勒小褐鱈卡納亞鮋卡約犀鱈卡纳维拉尔角卡羅來納鋸魴鮄卡羅紅娘魚卡羅萊納鰕鮃卡羅林那長鰭鱈卡爾夫島卡爾·安東·拉森卡爾王子島卡爾瓦多斯省卡瓦島 (奧克尼群島)卡特島卡萨布兰卡卡謝烏河卡薩芒斯河卡通貝拉卡氏夢角鮟鱇卡氏大花鮨卡氏大鼻鰨卡氏仙女魚卡氏狡鮟鱇卡氏盜目魚卡氏長鱸卡斯特羅阿吉雷低紋鮨卡拉島卡拉維爾帆船卡拉韋拉島卡拉海鯰卡拉斯區卢卡斯·瓦斯克斯·德·艾利翁卢瓦尔-大西洋省卢瓦尔河地区大区卢瓦尔河谷 (葡萄酒产区)印度胸翼鱼印度航空印度航空182號班機空難印度虹燈魚印度洋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印度洋奇鮟鱇印度星衫鱼印第安河縣印明灯鱼危地馬拉國旗千里達鸚鯛卵形高體鯧卵圓頜光魚卵眼绵鳚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南半球南印度洋穆氏暗光魚南大西洋短吻獅子魚南大西洋穆氏暗光魚南大西洋環流南大西洋腔吻鱈南安普敦南丁格尔岛南丁格尔群岛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南佐治亞南圖勒群島南北战争南哈夫拉島南冰洋南緯10度線南緯11度線南緯12度線南緯13度線南緯14度線南緯15度線南緯16度線南緯17度線南緯18度線南緯19度線南緯20度線南緯21度線南緯22度線南緯23度線南緯24度線南緯26度線南緯27度線南緯28度線南緯29度線南緯30度線南緯31度線南緯32度線南緯33度線南緯34度線南緯35度線南緯36度線南緯37度線南緯38度線南緯39度線南緯41度線南緯42度線南緯43度線南緯44度線南緯45度線南緯46度線南緯47度線南緯48度線南緯49度線南緯53度線南緯54度線南緯57度線南緯58度線南緯59度線南緯62度線南緯63度線南緯64度線南緯67度線南緯68度線南緯69度線南緯72度線南緯73度線南緯74度線南緯77度線南緯78度線南緯9度線南纬1度线南纬25度线南纬2度线南纬3度线南纬40度线南纬4度线南纬50度线南纬51度线南纬52度线南纬55度线南纬56度线南纬5度线南纬60度线南纬61度线南纬65度线南纬66度线南纬6度线南纬70度线南纬71度线南纬76度线南纬7度线南纬8度线南美小鯷南美尖尾無鬚鱈南美絲背鮨南美鰤鯧南美象龜屬南美洲南美洲地理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南美海鮋南羅納島南羅納德賽島南羅恩島南瓶鼻鯨南非南非尖尾無鬚鱈南非三鬚鱈南非平鮋南非強齒鯛南非無鬚鱈南非鞭冠鮟鱇南非裸蟾魚南非鯷南非鰨南非舌鰨南非鉤嘴鰨南非透吻後肛魚南非桌山国家公园南非海馬南魣南赤道洋流南藍鱈南里奥格兰德州南极南极磷虾南极洲南桑威奇群島南桑威奇板块南桑德韋奇海溝南極幅合帶南極底層水南極笠螺南極繞極流南極蛇綿鳚南極洲山峰列表南極洲板塊南沃爾斯島南方割齒喉盤魚南方皇石首魚南方田氏鯊南方澳洲蟾魚南愛爾蘭島卓克斯海洋航空101號班機空難區弗沙反潛作戰反潛機古巴小鯷古巴尖牙發光鯛古巴哈瓦那广播电台古巴青鯥古巴角鯊古巴貝氏石首魚古巴淵花鮨古巴机场列表古巴海蝠魚古巴新後鰭魚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古代殖民地古利德維肯古列尔莫·马可尼古迦太基古氏海鮋史密斯島 (百慕達)史氏犬牙石首魚史氏粘盲鰻史泰登岛双发延程飞行双匿接合十字虫发光炬灯鱼叉尾带鱼叉尾絲鰭笛鯛叉尾髯海鯰叉牙鮻叉牙鯛叉鬚真巨口魚叉鰾石首魚叉枝老鹳草后肛鱼含有鹽分的水體列表吹砂短臂鰨吻雙蟾魚同齒刺鯊合恩島合恩角短吻獅子魚向风海峡各國最低點列表各國時區列表吉厄島吉尔·埃阿尼什吉倫特省吉耶爾莫島吉格哈島吉氏大角鮟鱇吉氏咽鱂君主斑蝶坎塔布里人坎塔布連海坎佩尔坎佩切湾坎德爾默斯島坎德爾默斯群島坎納島坎索海峡坎氏叉鼻喉盤魚坤環蝶屬坦氏單頜鰻堊鮨堅頭美銀漢魚堅鰭柱光魚塞夫爾尼奧爾河塞尔希培州塞布尔岛 (加拿大)塞布河塞利什 (安哥拉)塞内加尔塞内加尔河塞內加爾福氏躄魚塞內加爾無鬚鱈塞內加爾鰨塞內加爾舌鰨塞內加爾擬牙䱛塞图巴尔塞缪尔·斯莱特塞斯托斯河塞拉利昂塔尔法亚塔哈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塔內拉莫爾島塔內拉比格島塔倫賽島塔諾河塔霍河塔氏單棘魨塔拉瓦號航空母艦墨丘利島墨西哥灣冠鱗單棘魨墨西哥灣銼櫛平頭魚墨西哥灣西鯡墨西哥灣暖流墨西哥突吻鱈墨西哥長鰭蝠魚墨西哥鋸魴鮄墨西哥鋸蓋魚墨西哥湾墨西哥擬海鯰墨西拿鹽度危機壯志凌雲 (1957年電影)壯體絲鰭鱈多叉鞭冠鮟鱇多孔瘦獅子魚多孔擬牛魚多佛尔海峡多刺糙鮋多皺短身前肛鰻多紋長尾鮨多美魣多絲夢角鮟鱇多芬區多角三棱角箱魨多角胶球虫多角针网虫多鬚石首魚多鬚樹鬚魚多鱗狗母魚多齒明蛇鰻多针针网虫多腺裸胸鱔多耙孔頭鯛多耙眶灯鱼多棘鈎鯰多棘蛛球虫多棘木偶海绵虫多毛粗尾鱈多氏扁隆頭魚多星真巨口魚多明尼加多斑帶粗鰭魚多斑躄魚复仇女神号夏朗德河夏慤大加那利岛大埃洛贝岛大厦谷战争大卡薩布蘭卡大區大南氏魚大口羊舌鮃大口真銀漢魚大口褐蛇鰻大口長頜鮃大口擬珍燈魚大吻頦齒魚大吻胸翼鱼大坎布雷島大塞恩島大孔珠鱂大尾金花鮨大不列顛島琴魴鮄大不列顛王國大底鱂大伊納瓜島大伯納拉島大众帕萨特大众高尔夫大嘴黑口魚大凱科斯島大凱馬達島大克肯河大国大王具足蟲大王軛鰭菱鮃大王油紋鱸大火地岛大睛細皮黑頭魚大米草大眼南氏魚大眼小鯷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大眼三鬚鱈大眼平肩光魚大眼底尾鱈大眼弱蜥魚大眼低紋鮨大眼六鳃鲨大眼短吻獅子魚大眼砂錐齒鯊大眼紫魚大眼細皮黑頭魚大眼真巨口魚大眼牙鯛大眼相模肩燈魚大眼骨鰃大眼高體鯧大眼魣鱈大眼鯛科大眼貝氏石首魚大眼黑頭魚大眼鼠尾鱈大眼蜂鼬鳚大眼阿科斯喉盤魚大眼阿爾鰻大眼赤刀魚大眼櫛鯧大眼海蟾魚大眼海鰱科大瓣夢角鮟鱇大盤短鮣大白鲨大百慕達島大菱鮃大青鲨大頭半鈎鯰大頭犀孔鯛大頭糙銀漢魚大頭瘤鱈大頭炬燈魚大頭隱棘杜父魚大頭鋸魴鮄大頭擬杜父魚大頷淵眼魚大衛·蘇亞素大西洋城大西洋側帶鯡大西洋南氏魚大西洋塔氏魚大西洋大梭蜥魚大西洋奈氏鱈大西洋小公魚大西洋小鱈大西洋常春藤大西洋主義大西洋仙海魴大西洋後絲鯡大西洋刺鯊大西洋光蟾魚大西洋短體鰻大西洋獅子魚大西洋笠鳚大西洋粗尾鱈大西洋紅鑽魚大西洋縣大西洋美洲原銀漢魚大西洋真巨口魚大西洋炬燈魚大西洋異鱗石首魚大西洋牙鮃大西洋狼鯷大西洋盔魚大西洋白姑魚大西洋銀光魚大西洋鞭冠鮟鱇大西洋青眼魚大西洋青鱗魚大西洋頦齒魚大西洋裸頰鯛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大西洋鮭大西洋鯡大西洋鯨鯷大西洋鱈大西洋軟首鱈大西洋黃魴鮄大西洋黃鱗魨大西洋黃蓋鰈大西洋黑绵鳚大西洋蘆鯛大西洋藍槍魚大西洋膜首鱈大西洋長鰭蝠魚大西洋耳烏賊大西洋棘白鯧大西洋水珍魚大西洋油鯡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大西洋洋中脊大西洋淵鼬鳚大西洋星章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大西洋新鯥大西洋旗魚大西洋擬油鰻大角鞭冠鮟鱇大鬚纖巨口魚大鬚絲鰭鱈大鬚星衫魚大鰭副鰻口魚大鰭錐首魚大象露西大鱗依氏黑頭魚大鱗犀孔鯛大鱗紅娘魚大鱗真肩管魚大鱗無鬚鱈大鱗魣大鱗鮨大鱗標燈魚大鱗油鯡大賊鷗大鳞新灯鱼大鳍珍灯鱼大鸚鯛大鼻叉鰾石首魚大鼻雙冠麗魚大鼻扁隆頭魚大齒底潛魚大齒鰺大齒樹鬚魚大航海时代Online大英帝国大耳馬鮫大陆基大陆分水岭大陆漂移学说大果櫟大東方號大洋疣鱗魨大洋鱈魚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大海鰱科大海雀大斑鯙大斑杜父魚大日本帝國海軍天使之翼海鷗蛤天王赤旋螺天紐珍燈魚天狼星太寧壯燈魚太平洋太平洋准的鯛太西洋太陽系探測器列表外灘群島外海蛇鰻外斯凱里斯群島奎盧-尼阿里河奥埃拉什奥尔内县奥克帕腊河奥林匹克级邮轮奧尼河奧代河奧克斯納島奧爾達尼島奧龍賽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奧龍賽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奧龍賽島 (蘇納特灣)奧蘭古島奧蘭治河奧梅島奧氏石頜鯛奧氏白吻蛇鰻奧氏銀斧魚奧氏長鱸奧氏梭鱈奧斯凱里島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女王鳳凰螺好萊塢 (佛羅里達州)好望角奈氏九棘鱸奈氏單頜鰻奈氏短吻獅子魚奈氏繸鮃奇眼珍魚奇異瘦獅子魚奇異袋巨口魚奇金眼鯛奇氏圓棘鮃妪鳞鲀姥鲨委內瑞拉委內瑞拉叉鰾石首魚始新世威尔士亲王海峡威尔明顿 (北卡罗来纳州)威廉·莫格福德·哈姆勒特威德尔海威利斯群島威猛裸胸鱔威爾士地理威爾斯人威達威艾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威艾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威氏副獅子魚威氏短臂鰨威氏莖方頭魚娉婷油紋鱸嬌扁隆頭魚孤蝮鯙孔庫雷河孔佩彎鮃孔雀鮃孔雀鯙孔雀錦魚宁芙号小巡洋舰宽吻海豚宽尾鳞鲀属宾夕法尼亚省安厄里亞島安博因港安大略省安妮·费舍尔安娜女王村安岛海狗安年科夫島安德森號驅逐艦 (DD-411)安地列斯大辮魚安地列斯彎鮃安地列斯短刺魨安哥拉安哥拉岔鰾石首魚安哥拉地理安哥拉牙鯛安哥拉鮋安的列斯塔氏鱼安的列斯群島安的列斯黃魴鮄安的列斯洋流安芬大魣蜥魚安芬突吻鱈安芬盜目魚安芬鈎齒脂鯉安達盧西亞安馬沙利克島安農鮋安提利亞安提瓜和巴布达安氏眶燈魚安氏瘦獅子魚安氏遺鰻安氏黑頭魚安氏深海鮭安托諾夫An-225運輸機寡鱗淵眼魚寬吻海豚屬寬吻海龍寬尾裸臀鯙寬帶小鯷寬帶任氏鯡寬突鱈寬牙鮃寬柄燭光魚寶石低紋鮨寶石文蛤对马海峡海战富埃特文图拉岛富代島富拉島寒狼綿鳚密勒奈氏鱈密歇根淵花鮨密歇根湖密氏小銀漢魚密氏短鬚石首魚尊尼·基路士封神演義 (漫畫) 角色列表小口單臂細鮃小口兔鮭小口腹肢鮃小口棘隆頭魚小坎布雷島小塞恩島小岛屿国家联盟小帶刺尾魚小丑魚小亚瑟·罗芙奥大桥小伊納瓜島小伯納拉島小後鰭金眼鯛小圓魨小军舰鸟小科倫賽島小約翰·肯尼迪墜機事件小緋鯉小眼叉鰾石首魚小眼大狼綿鳚小眼巨棘角鮟鱇小眼三鰭鰨小眼任氏鯡小眼彎鮃小眼短吻獅子魚小眼無線鰨小眼莖方頭魚小眼黑吻銀漢魚小眼蛇鰻小眼擬杜父魚小無線鰨小無鰭蛇鰻小頦潛鮃小頭短臂鰨小頭睡鯊小頭蘆鯛小頭油鰈小鬚強牙巨口魚小鬚鯨小鬚星衫魚小鮪小鮋屬小鰭香蛇鰻小鱗南非鰨小鱗尖牙鱸小鱗喙鱸小鱗犬牙南極魚小鱗犬牙石首魚小鱗突吻鱈小鱗莫氏管肩魚小鱗錐首魚小鱗淵眼魚小鳍尾灯鱼小黏盲鰻小齒奈氏鱈小齒狼魚小霍爾姆島小藍蟹小蓋爾拉格島小鋸蓋魚小虎鯨小明蚕小海馬尤厄島尤島尤斯尼氏鸚嘴魚尼加拉瓜國旗尼加拉瓜運河尼加拉瓜湖高鰭麗魚尼古拉海峽尼奧紹號艦隊油料補給艦 (AO-143)尼奧焦爾島尼尼亚号尼佩灣尼克·本立克尼克里区尼罗河尼揚加河尼氏鮄杜父魚尼氏深海黑魚尼泰罗伊尼斯湖尾燈星衫魚尾斑刺尾魚尾斑銀重牙鯛尾斑重牙鯛尖吻尖鼻魨尖吻七鳃鲨尖吻平鮋尖吻喙鱸尖吻白鮭尖吻鱘尖吻鲭鲨尖吻重牙鯛尖吻深海蜥魚尖吻斜鋸牙鯊尖尾無鬚鱈尖尾鳗尖嘴盜目魚尖頭莫氏管肩魚尖頭深海狗母魚尖鰭普提魚尖齒黃魴鮄尖齒澤鱔尖胸隆頭魚尖棘十字叶虫尖海龙少帶重牙鯛少絲鞭冠鮟鱇少鰭緣盤魚少鱗鮻少輻光蟾魚少耙叉鰾石首魚少椎囊鰓鰻山美納省展鰭真巨口魚䲁狀褐鱈岡薩雷斯齧脂鯉岡村軟首鱈岩三鬚鱈岩石斑魚岩無鰾石首魚岩藻糖醇岩梳隆頭魚岩棲真鰃岩棲鮋岩溪岩本氏高鰭䱛岬小褐鱈岬鰨岬鼠鱈䲗屬島小鮋島嶼島弧島棲無線鰨崔鎮巨口鱼巨尾魚科巨人堤道巨喉盤魚巨神海巨烏賊巨絲吻巨棘角鮟鱇巨鼠鯊巫喙鱸巴塔哥尼亞巴塔哥尼亞群島巴塔哥尼亞沙漠巴塔哥尼亞海馬巴塔戈尼牙鮃巴尔干半岛巴巴多斯巴巴多斯国旗巴伊亞州巴伊亞鸚鯛巴哈馬笛鯛巴哈馬群島倣鯨魚巴哈馬無鰭海龍巴哈馬躄魚巴哈马巴哈马国旗巴倫島巴納德瘦獅子魚巴爾塔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巴特奈氏鱈巴芬灣巴西巴西叉鰾石首魚巴西多鬚䱛巴西小銀漢魚巴西小鯷巴西小沙丁魚巴西尖胸隆頭魚巴西三鰭鰨巴西刺鮨巴西刺蓋魚巴西光蟾魚巴西前頷蝴蝶魚巴西副矛䱛巴西副青眼魚巴西犬牙石首魚巴西笛鯛巴西管燧鯛巴西真鯧巴西無線鰨巴西牙鮃巴西青眼魚巴西褐蛇鰻巴西馬鮫巴西鮋巴西豹蟾魚巴西錦魚巴西蘆鯛巴西藍紋鱸巴西長鰭鱈巴西蛇鯔巴西蛇鰻巴西連鰭唇魚巴西水珍魚巴西油鯡巴西洋流巴西海豬魚巴西拟隆胎鳚巴鲁阿特大桥巴黎-勒布尔热机场巴黎條約 (1815年)巴茨农场精神号巴里馬河巴雷島巴考巴考氏裸胸鱔巴氏三鬚鱈巴氏單鰭八角魚巴氏牙鯛巴氏葉吻鮟鱇巴氏雙冠麗魚巴氏方頭鯧巴泽兹湾巴托洛若鰺巴拿馬叉鰾石首魚巴拿馬地峽巴拿馬隱麗魚巴拿馬魮脂鯉巴拿馬蛇石首魚巴拿马巴拿马历史巴拿马国旗巴拿马经济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三桥巴拿马河流列表巴拿马湾巴拉圭河巴拉那州上光蟾魚上瓣夢角鮟鱇上新世与恐龙同行不可思议行动不伦瑞克号战列舰不列顛群島不列顛群島 (用語)不倫瑞克縣 (北卡羅萊納州)不来梅号小巡洋舰不来梅机场不沉的山姆不明潜水物中岛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中世紀飲食中世紀溫暖時期中世纪战争中國發明中刚果省中国劳工旅中国南方航空327号班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部航海保证局中生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中非剪切带中龍屬中部区 (喀麦隆)中間等鰭叉尾帶魚中間狗母魚中間莖方頭魚中間毛頜鮟鱇中長真巨口魚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丰沙尔湾串光鱼帶尾圓魨帶尾鋸魴鮄帶紋喉盤魚帶紋鋸魴鮄帶紋拉潘隆頭魚帶魢帶鰭鸚嘴魚丹吉尔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丹吉爾-得土安大區丹娜拟珠目鱼丹麦丹麦城市列表丹麦海峡丹麦海峡海战主力艦主鯔东伯比斯-科兰太因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巡洋舰希米尔科东经10度线东经15度线东经20度线东经5度线希盧安果河希萊島东部南极洲希恩特群島希格斯島东欧希氏俯海鯰希氏環宇海龍东方镶双吸虫布坎南 (利比里亞)七島群島七帶隱麗魚布伦丹布匿人七哩桥布兰卡港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布爾纖柱魚布魯夫特布賴恩縣 (喬治亞州)布賴格賴格河七胳膊章魚布里克島布里瓦德縣 (佛羅里達州)布里斯托223布里斯托爾島布雷顿角岛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布氏叉齒龍鰧布氏夢角鮟鱇布氏小銀漢魚布氏尖棘鯛布氏中喙鯨布氏切齒鯛布氏短鬚石首魚布氏鯨布氏軟泥鰻布氏蛇綿鳚布氏連鰭唇魚布氏水珍魚布氏明蛇鰻布朗舌鰨七海七海爱丁堡布拉多尔湖布拉克內爾森林布拉瓦島布拉韋河布拉柴维尔丘布特河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世界交通史世界隧道列表世界概况世界歷史世界河流列表世界洋世界淡水魚列表世界海洋列表丑擬牛眼鯛专属经济区帆鰭鰻帆鱗鮃帕吉特島帕帕島帕帕韋斯特雷島帕帕斯特隆賽島帕帕斯朵爾帕佩島帕特·亨格尔帕萨马科迪湾帕貝島 (巴拉群島)帕里卡帕里亚湾帕氏弱棘魚帕氏刺隆頭魚帕氏突吻鱈帕氏蛇牙龍鰧帕拜格莫爾島帕拉代斯 (德梅拉拉-馬海卡區)帕拉伊巴州帕拉马里博帕拉马里博区三叉小鳞虫三刺尖牙鱸三刺低鳍鲳三線南極魚三線巨口魚三線油紋鱸三眼大鼻鰨三眼彎鮃三眼牙鮃三角洲三號運載火箭三齒前肛鰻三葉囊鰓鰻三長棘赤鯛三色刺蝶魚三棘鸚嘴魚三歧真巨口魚三洋電機三明治三浦按針下刺隱棘杜父魚下纽约湾下眶孔頭鯛下裸真巨口魚丛光鱼一七线一角鲸一角鲸科九帶鮨平吻眶燈魚平坦鞘群海葵乳突突吻鱈乳突明蚕平面对针虫平頭魯氏魚平頭鱈平鮋屬平鰹乳色深水鰨平氏鮄杜父魚平滑小頜海龍幾內亞大鼻鰨幾內亞三棱角箱魨幾內亞列齒蛇鰻幾內亞異海魴幾內亞袋蟾魚幾內亞鮃幾內亞麗鰻幾內亞長蜥魚幾內亞比索幾內亞潛鮃幾內亞拉潘隆頭魚乌头狼牙绵鳚乌鲨乔科省乔瓦尼·达韦拉扎诺乔治敦 (圭亚那)亚当·艾克菲尔特亚美利加-南极中洋脊亚特兰蒂斯亚马逊河亚速尔群岛亚欧会议亞丁灣巴傑加州黑頭魚亞馬遜河無臂鰨亞歷山大笛鯛亞歷山大絲鰺亞拉斯座头鲸亨利·埃弗里亨利·萊斯亨利八世亨達島亨蒂斯灣庫巴銼甲鯰庫內內區庫內納河庫克島 (南桑威奇群島)庫珀島庫里鯔享氏叉鼻蟾魚庫拉索國徽康定級巡防艦康尼島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康乃狄克州康乃狄克西保留地康登縣 (喬治亞州)康氏瘤鱈康氏擬杜父魚康沃爾郡庸鰈人口超過十萬人之巴西城市列表人类演化历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互花米草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五大湖五级大西洋飓风列表五级太平洋飓风列表五鰓粘盲鰻五月島五月花号五指马鲅底层水底棲櫛鯧廣薩河以斯雷航空廬卡雅群島仰吻腔吻鱈仳氏爾特蟹廷塔哲仙台市仙女奈氏鱈伊卢利萨特伊塞島伊塔帕里卡島伊塔馬爾·佛朗哥伊奈茲甘伊尼希爾島伊尼什博芬島 (戈爾韋郡)伊尼什特克島伊尼什特拉哈爾島伊尼什莫爾島伊尼什曼島伊尼沙克島伊利莎白皇后號郵輪伊利運河伊爾明厄海伊薩刺蝶魚伊苏系列伊號第五百一潛艦伊號第五百二潛艦伊查博島伊比利亚半岛伊氏石斑魚伊氏青眼魚伊氏鸚嘴魚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伊斯代爾島伊斯兰教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拉克通讯伊拉苏火山伊曼氏長鱸企鵝群島伍茲氏花鮨伐氏副棘鮃伐氏短棘鮟鱇伐氏高體鯧传播史伯堡區伯德島伯德島 (南喬治亞群島)伯利茲海豬魚伯克郡伯納雷島伯比斯河伯氏割齒喉盤魚伯氏癒齒鯛弱珍燈魚弱無線鰨弱褐蛇鰻弱棘鮟鱇強壯蝴蝶魚強壯深水鬚鳚強烈熱帶氣旋崔西強牙巨口魚強枝鯛强串光鱼似低褶胸鱼似裸臀鯙似魣盜目魚似鯡多耙鯷似鯡青鱗魚似鯉花鮨似星燭光魚似星衫魚弗吉尼亚州弗亞島弗亞格莫爾島弗亞拉奇島弗勞茨艾倫島弗萊格勒縣弗里奧擬油鰻弗里登胡普弗里西亞群島弗里敦弗氏絨鬚石首魚弗氏錐首魚弗洛塔島弗洛代格島弗洛代格莫爾島弗洛迪島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弗洛雷斯島 (亞速群島)弗拉德代島弗拉泰島 (布雷扎灣)弗拉戈索島休斯敦休拉奈氏鱈异孔盾形提灯虫异人族异体虫异侧鸟蛤异鳞海蜥鱼弓紋刺蓋魚弓背石首魚彎口蘆鯛低褶胸鱼彎角骨螺彎體頭蛇鰻低鰭刺鯊低鰭副獅子魚彎齒鯔佩布爾島佩德罗·路易斯 (奥尔良-布拉干萨)佩罗·德阿伦克尔彩虹海豬魚佩氏圓喉盤魚彭德縣 (北卡羅萊納州)彭特蘭海峽彭氏海豬魚彈射飛機商船何塞·范韦尔特佛得角佛得角国旗佛得角真巨口魚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佛罗里达州行政区划佛罗里达海峡佛羅里達礁島群佛羅里達鮨佛羅里達長鰭鱈佛羅里達長鱸佛羅里達海龍佛拉芒人從海底出擊侏罗纪侏鮋侏沙鮨微小短吻獅子魚微副棘鮃微體玻璃鰕虎魚微怪鳞虫德塞阿多河德國號裝甲艦德国号战列舰德国级装甲舰德国级战列舰德国途易飞航空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德玛瓦半岛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德西島德贵斯塔德默拉拉河德蘭氏瘦獅子魚德薩島德雷克海峡德梅拉拉-馬海卡區德氏底潛魚德氏短吻獅子魚德氏石斑魚德氏藍紋鱸德氏腹肢鮃德沃夏克分析法德朗蓋島德拉河德怀特·莱曼·穆迪後光虹燈魚後翼環宇海龍後熱帶氣旋律氏棘白鯧信風俾斯麥號戰艦俾斯麦级战列舰俄罗斯土衛六表面特徵列表圣劳伦斯河圣基茨岛圣埃斯皮里图州圣卢西亚圣卢西亚县 (佛罗里达州)圣安唐岛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岩圣凯瑟琳斯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拉古纳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圣维森特岛圣维森特角圣马科斯湾圣马蒂亚斯湾圣路易斯号客轮圣赫勒拿圣赫勒拿橄榄圣港岛在黑夜與冰山圭亚那圭亞那蝴蝶魚圭亞那長鰭鰳圭亞那擬線鱸地峽鮋地中海地中海大吻深海鱈地中海三鬚鱈地中海僧海豹地中海突吻鱈地中海瘤鱈地中海鞍鼻魨地中海航運公司地中海電鱝地中海深海狗母魚地中海扁隆頭魚地球末日戰地理大发现地理位置地震帶匈人匈人帝國圖勒島圖皮人圖盧茲圖氏珍燈魚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北半球北卡罗来纳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旗北大西洋環流北大西洋魣蜥魚北大西洋露脊鯨北大西洋掠食巨口魚北大西洋漂流北島 (波多黎各)北冰洋北凱科斯島北緯10度線北緯11度線北緯12度線北緯13度線北緯14度線北緯15度線北緯16度線北緯17度線北緯18度線北緯19度線北緯20度線北緯21度線北緯22度線北緯23度線北緯24度線北緯26度線北緯27度線北緯28度線北緯29度線北緯31度線北緯32度線北緯33度線北緯34度線北緯36度線北緯37度線北緯39度線北緯43度線北緯44度線北緯45度線北緯46度線北緯47度線北緯48度線北緯49度線北緯50度線北緯51度線北緯60度線北緯65度線北緯8度線北緯9度線北纬1度线北纬25度线北纬2度线北纬30度线北纬35度线北纬38度线北纬3度线北纬40度线北纬4度线北纬5度线北纬6度线北纬70度线北纬7度线北美匙吻鰻北美直眉鮃北美西鯡北美豪豬北美鷸北美洲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北羅納島北羅納德賽島北瓶鼻鯨北魣北黃道蟹北蘆鯛北赤道暖流北艾北极地区北极虾北极气候北極原燈籠魚北極光鰈北極副棘鮃北極玖瑰獅魚北極粗鰭魚北極紅點鮭北極鱈北歐理事會北挪威北海 (大西洋)北海平鮋北海牛舌鰨北海油田北海海峽北方塘鹅北方五鬚岩鱈北方低鰭鯧北方蓝鳍金枪鱼北方氈狀地衣圓吻突吻鱈圓小沙丁魚圓尾鴛鴛鮨圓尾雙色鰨圓形彎鮃圓喉盤魚圓球真巨口魚圓筒蛇鰻圓頭平鯛圓裸巨口魚圓鱗四鰭旗魚圓鱗腹肢鮃圓點蝙蝠魚圆瘤蚕圆脊肋盾虫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國家颶風中心國際聯盟國際足協世界盃國旗列表僧帽水母僧帽水母屬刚果人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地理刚果-海洋铁路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河別林斯高晉島利伯维尔利馬瓦迪區利贝泰堡利默里克郡利蒙省利蒙湾利柏提縣 (喬治亞州)利比亚历史利比里亚利比里亚地理利比氏結蛇鰻利氏狼綿鳚利斯莫爾島利曼大戰别德马湖刺吻角蛇鰻刺客教條系列刺尾蛇鰻刺副棘鮃刺真圓鰭魚刺蝟上樹樂團刺毛冠鱗單棘魨刺斑短吻獅子魚列強列斯科夫島分叉网盾虫切萨皮克湾切萨皮克湾隧桥切齒副魣竺鮨切齒牙漢魚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嵴背長鱸喬奇水珍魚喬氏圓魨喬氏擬線鱸喬治島喬治·懷特腓喬治亞州喬治湖 (紐約州)喬治敦縣 (南卡羅萊納州)單孔海豬魚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單鰭鱈單鼻袋蟾魚單臂細鮃單色低紋鮨單色單臂細鮃單色裸胸鱔單斑福氏躄魚喜蔭鼠尾鱈喀丙達省喀麦隆喀麦隆殖民地喙吻田氏鯊咽喉點和平港咆哮的二十年代傳染病歷史傑羅腔吻鱈傑氏單頜鰻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哥伦比亚冰原哥伦比亚国徽哥倫比亞地理哥倫比亞隆背海鯰哥特蘭級潛艇哥斯大黎加雙冠麗魚哥斯達黎加地理哥斯達黎加國徽哥斯達黎加蛇石首魚哥斯达黎加哈姆扎河哈巴谷工程哈当厄峡湾哈德森湾哈利法克斯島哈利法克斯港哈珀 (利比里亞)哈羅德·羅威哈達普區哈貝爾哈雷德島哈林下銀漢魚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氏多齒鰳哈氏孔頭鯛哈氏副獅子魚哈氏囊鰓鰻哈氏瘦獅子魚哈斯科賽島哈拉氏亞特蘭蒂鱂唐朝唇舌浮蚕冠鞘盾虫冠龍屬冠鋸魴鮄冠棘裸南極魚冰岛冰岛历史冰島寬深海鮭冰島人冰島地理冰島瘦獅子魚冰島高體鯧冰川國家公園 (美國)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冰瘦獅子魚冈比亚冈比亚地理冈比亚河内格罗河凝结异长针虫几内亚几内亚湾凯瑟琳·T·麦克阿瑟凱勒拉島凱科斯群島凱爾島凱爾特海凱氏鯔凱氏舌鰨凱氏鑽頰喉盤魚凱氏腔吻鱈凱旋級核潛艇商业客机事故列表免於恐懼的自由內科切阿內陸國家內格羅河 (阿根廷)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寒化全球帝国全球黯化全美航空全視短吻獅子魚全海笋全新世滅絕事件全斑蝙蝠魚兩棲毛頜鮟鱇八帶底潛魚八帶笛鯛八角魚八鰓粘盲鰻公牛鯊公海舰队六帶重牙鯛六線樹鬚魚六鰓粘盲鰻六月初一六斑雙色鰨兰姆酒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兰开斯特海峡兰萨罗特岛共济会先驱者0号先驱者P-31(Z)号兄弟島光吻前鰭鮋光兔頭魨光頭鮋光鱗鮋光棘紅娘魚光滑合鰓鰻光滑隱棘杜父魚光滑鮋克利爾島克羅氏匙鰻克莱尔郡克莱德湾克萊德河克萊爾島克蘭倣鯨魚克里斯蒂安·帕努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克氏夢角鮟鱇克氏大角鮟鱇克氏弱蜥魚克氏似小鱂克氏匙吻鰻克氏割齒喉盤魚克氏真巨口魚克氏背燈魚克氏阿根廷綿鳚克氏赫威黑頭魚克氏標燈魚克氏油紋鱸克氏指鳐克氏擬珠目魚克朗群島克拉克夢角鮟鱇前5千纪前7千纪前紅莫氏管肩魚前鎮漁港前背油鰻前肛副獅子魚前肛鰻副熱帶氣旋副魣竺鮨副霍蘭擬三棘魨副棘茄魚副棘茄魚屬剃刀扇尾鮃剑穿盾虫剛果牙鯛剛果褐蛇鰻剛果民主共和國地理剛果民主共和國歷史勃兰登堡号战列舰勃氏小公魚勃氏犬齒鰳勃氏腔吻鱈勒阿弗尔勒氏割齒喉盤魚囊鰓鰻囊重牙鯛因奇科姆島因奇馬諾克島因希里省固粘棘虫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四叶四门孔虫四帶叉鼻蟾魚四球虫四線真巨口魚四線深海狗母魚四翅双十字虫四眼單臂細鮃四须蚕四角三棱角箱魨四角床杜父魚四角网棘虫四鬚岩鱈四棘剑球虫四斑蝴蝶魚四斑鴨嘴蜥魚倫代島倫氏無鰾鮋B-57轰炸机犁鰭鮻犬牙天竺鯛犬牙石斑魚犬鱗矛背隆頭魚皮庫島皮克斯吉爾群島皮爾斯氏麗體魚皮氏鋸魴鮄皺鰓鯊皇后鸚嘴魚皇家島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皇冠鮋皇蔓蛇鰻短吻小公魚短吻前肛鰻短吻鞭冠鮟鱇短吻青眼鱼短吻蝙蝠魚短吻魣蜥魚短吻黃魴鮄短吻蛇鰻短吻海龍短吻擬淵燈鮭短帶任氏鯡短剑十字叶虫短翼鋸魴鮄短狼鱈短頭大口石首魚短頭石頜鯛短頭真銀漢魚短頭環宇海龍短頭花蛇鰻短頭深海狗母魚短頜蛇鯔短颌灯笼鱼短角床杜父魚短角高體金眼鯛短髭真巨口魚短髭樹鬚魚短體小沙丁魚短體翼石首魚短鬚奈氏鱈短鬚巨口魚短鬚石首魚短鬚突吻鱈短鮣短鮪短鰭小鯷短鰭三鬚鱈短鰭兵魴鮄短鰭鮋短身大魣蜥魚短胸小鯷短腹纖柱魚短鋸大眼鯛短棘菱鯛短波矮孔頭鯛矮犬牙石首魚矮蝙蝠魚矮頸滑喉盤魚矮舌珍魚矮毛法螺石筆海膽石紋圓魨石紋喉盤魚石鮋石色裸胸鱔石松屬矛尾石首魚矛狀棘鱗魚矛高鰭䱛矛麗魚玫瑰連鰭唇魚玫瑰槳躄魚玫瑰油紋鱸玫瑰淵花鮨玫腺浮蚕环太平洋火山带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玳瑁王島王蛇鰻玛丽·萨普玛格丽特·撒切尔火山火山弧灰叉鰾石首魚灰喙鱸灰光灰光尾鲨灰笛鯛灰紅鸚鯛灰線高體鯧灰白短吻獅子魚灰白牙漢魚灰鯨灰鱗魨灰腹肢鮃灰海豹灰扁隆頭魚灘基灘基河獨角獸號航空母艦獅子魚獅鬃水母獅色庫隆長尾鱈珊穴礁蟾魚珊瑚礁珊瑚藻珊瑚海鮋珠光擬梳唇隆頭魚班夫国家公园班島 (洛丘什)班傑明·古根海姆班竹班托羅德里格斯水壩災難珀氏樹鬚魚球狀樹鬚魚球首鯨尾鱈球鬚真巨口魚球虫琉球鰃睡環宇海龍睛斑短臂鰨睛斑鮃睛斑扁隆頭魚砂大眼鯛砂棲大鼻鰨砂棲三鰭鰨礁真鰃礁蟾魚礁蝴蝶魚神舟六号福伊尔河福克兰群岛福克蘭群島短吻獅子魚福克蘭洋流福祿喜雅縣 (佛羅里達州)福爾摩沙三角福特汽车福莫薩島 (幾內亞比紹)福雷卡里亞省福氏埃塞蛇鰻福氏新棘鮋福戈岛秘魯前鰭鮋科学史 (1502年)科学史 (1504年)科尼島 (百慕達)科帕沃于尔科平賽島科利尼氏鸚嘴魚科利鯖科勒頓縣 (南卡羅萊納州)科倫賽島科倫泰河科納克里科罗尼区科罗拉多河 (阿根廷)科羅科羅島科爾島科爾裸胸鱔科爾武島科迪勒拉山系科蘇梅爾礁蟾魚科里斯科岛科英布拉科氏副獅子魚科氏紅杜父魚科氏麗鮨科洛里秉氏纖唇魚秋家蠅秋刀魚科秀丽二十盾虫秀丽浮蚕秀體底鱂稚鱈穴棲無眉䲁穹若鯡空中客车A310空中客车A380空中浩劫各集列表穆尼河穆克島 (蘇格蘭)穆罕默德穆罕默迪耶穆薩島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穆氏鋸魴鮄穆氏暗光魚突吻眶燈魚突頷鮨突頜鯛窄尾絲鰭鱈窄帶小鯷窄帶麗體魚窄鞭冠鮟鱇端足類竇氏真圓鰭魚第5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第一次巴巴里战争第乌战役 (1509年)第二艦隊 (美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第二次荒漠远征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六艦隊 (美國海軍)第四艦隊 (美國海軍)笛鸻策林根号战列舰筒球虫等须浮蚕等鰭塔氏魚等鰭蛇鰻等指海葵管棲擬杜父魚箭蚕箭杆鰻简单针网虫篩鯡範氏眶燈魚米尼奧河米庫區米迪运河米氏弱蜥魚米氏短吻獅子魚米氏花鮨米氏鮃米氏霍蘭擬三棘魨米氏蛇鰻米拉河粗吻奈氏鱈粗吻田氏鯊粗吻顳孔鱈粗头壮绵鳚粗唇天竺鯛粗唇龜鯔粗短灯笼鱼粗硬頭海鯰粗糙鉤杜父魚粗鬚突吻鱈粗鰓嵴海龍粗鱗矛頭蝮粗鳞灯笼鱼粗背蝙蝠魚粗舌花鮨粗棘蜥䲗屬粉紅突吻鱈糙皮副獅子魚糙炬燈魚納米貝鐵路納米比沙漠納粹德國空軍納粹德國海軍納瓦拉王國納蘇縣 (紐約州)納氏海蟾魚紐島紐倫堡號輕巡洋艦紐約交通紐約都會區紐約港紐芬蘭真圓鰭魚紐芬蘭軛鰭菱鮃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索厄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索厄島 (聖基爾達群島)索厄莫爾島索光魚索約索维拉索特拉島索氏中喙鯨索氏羊舌鮃紫瓶子草紫青低紋鮨紫頜裸胸鱔紫鸚嘴魚紫身笛鯛紫點革魨紫色叉鼻喉盤魚紫棘十字虫累西腓細尾大角鮟鱇細尾獅子魚細真巨口魚細眶燈魚細眼擬強牙齒口魚細眉杜父魚細疏彎鮃細無鰭蛇鰻細盲蛇科細頭黃魴鮄細髭小褐鱈細鬚櫛石首魚細鰹細鱗綠鰭魚細身小鯷細身副雙棘蛇鯖細身擬油鰻細點牙鯛細點鯙細黃魴鮄細辛鰻細鈎甲鯰細長臀鱈細杉魚細條石頜鯛細毛毛刺蟹約夫島約克灘約翰島 (南卡羅萊納州)約翰·諾克斯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約翰三棘魨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約瑟·亨利約氏囊鰓鰻約氏裸頭魚約氏雙臀深海鱈紅尾牙鯛紅尾鸚鯛紅尾鸚鵡紅珊瑚紅紋隆頭魚紅眼鯔紅狗母魚紅裸翼鯛紅體綠鰭魚紅體新胚鰻紅鰭鸚鯛紅鰺紅身海鮋紅點石斑魚紅胸棘鯛紅背麗花鮨紅邊笛鯛紅長鰭鱈紅長鱸紅腹燈孔鯛紅耳青鱗魚紋眼九棘鱸綠尾低紋鮨綠帶海豬魚綠喉盤魚綠隆頭魚綠青鱈綠裸胸鱔綠鸚鯛綠色犬牙石首魚綠深海狗母魚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維希法國維京人維京人殖民北美維克斯級驅逐艦維珍尼亞海灘維珍航空維索科伊島維達號維氏副獅子魚維氏脊項弱棘魚維氏深巨口魚維澤島 (冰島)網紋兇蟾魚網紋礁蟾魚網紋無線鰨網紋鯙網紋擬鮟鱇網鱗巴傑加州黑頭魚綿䲁線尾突吻鱈線紋無臂鰨線泥鰻緣盤魚緣邊無線鰨緋小鯛縱帶羊魚縱帶真鯧縱帶直棱魴鮄縱帶重牙鯛縳鰻红交叉棘虫红嘴热带鸟红普提鱼约翰·布朗 (废奴主义者)约翰·D·麦克阿瑟约瑟夫·基廷格纳博讷纳塔尔 (巴西)纳米比亚纺锤盘首蚕纽伦堡号小巡洋舰 (1906年)纽伯里波特纽约纽约体育场纽芬兰岛纖巨口魚纓瘤庫隆長尾鱈经纬度维多利亚 (巴西)维哥湾海战维克斯-维梅轰炸机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维莱讷河细孔穿盾虫缨刺壮绵鳚缺鬚短稚鱈缅因州缅因湾罗卡角罗卡斯环礁罗安达罗氏蓝花参罕羅燈魚羊頭蘆鯛羊魚羊鯛美加邊界美屬維爾京群島美丽巨口魚美丽芒绵鳚美國南部美國各州縮寫列表美國中西部美國獨立戰爭美國號航空母艦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東岸美國東北部美國海軍兩棲作戰艦艇列表美利坚号航空母舰美利堅聯盟國美国美国入侵巴拿马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美環蝶屬美首鰈美麗低紋鮨美麗副矛䱛美麗沙鮨美洲 (消歧义)美洲原銀漢魚美洲多鋸鱸美洲任氏鯡美洲絨杜父魚美洲無鰾石首魚美洲螯龍蝦美洲菱鮃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美洲鮟鱇美洲鰻鱺美洲野牛美洲櫛鯧美洲殖民美洲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洲新蛇鯖美洲擬庸鰈美洲擬鰈美普提魚群島列表義大利文藝復興羽狼鱈羽髯樹鬚魚羅塔海軍基地羅孚號羅安達省羅安達鐵路羅德尼號戰艦羅德里戈·弗雷塔斯潟湖羅內島羅克爾河羅倫提恩海溝羅科爾羅比氏天竺鯛羅氏眶燈魚羅氏鬚鰃羅氏鮃羅氏雙冠麗魚羅氏油紋鱸羅氏扁隆頭魚羅曼什海溝翱翔真豹魴鮄翼突吻鱈翼鯷翼齒鯛翼鋸魴鮄真皂鱸真珠美人鱼真魴鮄真辉格党真腔吻鱈猎杀潜航5:大西洋战役猬海眼虫眶嵴羊舌鮃眶溝絲鰭鮃眼帶石斑魚眼蚕眼點平鮋眼點短吻獅子魚眼點無線鰨眼點隱小鱂眼點裸胸鱔眼斑龍蝦眼斑手躄魚烏諾島 (幾內亞比紹)烏鬚黑巨口魚烏鰭石斑魚烏氏副棘鮃烏氏麗體魚烏斯特縣 (馬里蘭州)烏拉圭地理烏拉圭國家足球隊烏拉圭犬牙石首魚热带稃背虫热带风暴尼古拉斯热带风暴阿利森热带风暴泰米热带风暴泽塔热带风暴拉里热氏中喙鯨烛光鱼爱尔兰爱尔兰岛爱德华·约翰·史密斯爱德华·芬顿爱默生学院瘤唇鯔瘤突蘆鯛瘤頭索深鼬鳚瘤鬚真巨口魚瘦體豹蟾魚絨頭蟾魚絲尾塔氏魚絲尾幡花鮨絲眼海鮋絲鬚真巨口魚絲鰭小鯷絲鰭仙女魚絲鰭突吻鱈絲鰭牙鯛絲鰭鮃絲鰺疣酋婦蟹疑真巨口魚瑟德爾河瑞士历史瑞士航空111號班機空難瑞亞克洋瑪麗·賽勒斯特號瑪麗亞·瓦西列娃·克列諾娃瑪麗皇后二號瑪氏小褐鱈環帶鰤環球航空環球航空800號班機空難環礁環遊世界環遊世界八十天環鮨瓊斯縣 (北卡羅萊納州)瓢蟹總科瓦尼卡区瓦尔德斯半岛瓦克塞島瓦倫西亞島瓦特賽島瓶中信瓶鼻鯨瓜地馬拉突頜脂鯉生化奇兵 (游戏)生命演化历程甜菜甘德 (纽芬兰-拉布拉多)电话区号207电报無刺瓦鰈無味白姑魚無鬚明蛇鰻無鰾鮋屬無齒依氏黑頭魚無齒舒鮨無限制潛艇戰無斑短臂鰨無斑鮋焦氏無線鰨焰海龍熱巴河熱帶低氣壓熱帶牙鮃熱帶風暴卡爾 (2016年)熱帶風暴芸蒂 (1999年)熱帶輻合帶熱帶氣旋熱帶氣旋警告燦麗魚燈塔島燈籠樹鬚魚燕短吻長尾鱈畢比氏毛頜鮟鱇畢氏倣鯨魚畢曉普斯島異域奇巨口魚異帶重牙鯛異盾盲蛇科異鰭魚異齒鸚鯛異長鱸異棘夢角鮟鱇煤船牟氏鮄杜父魚物理海洋学特塞拉島特島信天翁特内里费岛特內里費空難特立尼達小鯷特立尼達盲蛇特瑞斯坦水雞特隆德拉島特马特鲁氏中喙鲸特里原石首魚特里尼蒂島 (威利斯群島)特里什尼什群島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特里斯唐·达·库尼亚特林達迪 (消歧義)特林達迪島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特提斯洋特氏真巨口魚特氏無線鰨特氏裸無臂鰨特洛代島特拉华湾特拉韋賽群島特拉華河特拉扎省牛眼鯛牛首杜父魚牙买加湾牙笛鯛牙鱈牙買加犬牙石首魚牙買加海峽狭串光鱼狼牙恐蛇鰻盎格鲁美洲盤古大陸盧加區盧班戈盧氏割齒喉盤魚盧氏無線鰨盲目孔頭鯛盲蚕盲深海青眼魚直布罗陀直布羅陀巨巖直布羅陀海峽直立海馬直泳動物門盾頭短吻獅子魚盾鱷屬盜目魚登內里區登蘇河登陸 (氣象學)登氏舟尾鱈發光珍燈魚發光鸚鯛發光斯氏無鬚鱈發現號太空梭白垩纪白吻環宇海龍白尾热带鸟白帶高鰭麗魚白圓罩魚白短鮣白玄鸥白紋笛鯛白紋裸蟾魚白繸鮋白骼蘆鯛白鬚星衫魚白鮣白鰭袋巨口魚白身蛇綿鳚白點皂鱸白點箬鰨白點牙鮃白點蠕鰻白點袋巨口魚白點蛇鱔白鼻哀鮟鱇白長鰭鱈白腹糙銀漢魚白色吻沙蚕白條短臂鰨白條麗眼鯛白氏耶光魚白星航運白海鯡白擬蛇鯖百科详编百路馳百慕大百慕大地理百慕達小鯷百慕達三角百慕達底鱂百慕達刺蝶魚百慕達莖方頭魚百慕達舵魚百慕達重牙鯛百慕達潛魚百慕達手躄魚百拉达法定产区隐蔽嵌线螺芬塔西鯡芬兰航空芬迪湾芮氏割齒喉盤魚花尾麗花鮨花冠白姑魚隱割齒喉盤魚花鮨銳高鰭䱛銹色緣盤魚銹斑低紋鮨芒什省芒光灯笼鱼芒特迪瑟特島芒蟾魚蚓形裸胸海龍隆加島隆加島 (特里什尼什群島)隆加島 (斯萊特群島)隆背鮋隆戈島銅色床杜父魚銅色珍燈魚銀大眼鱈銀三鬚鱈銀弱蜥魚銀光牛魚銀節狼鱈銀花鱸魚銀鯷銀鰭麗鰻銀重牙鯛銀腹似深海鮭銀色犬牙石首魚銀色貝氏石首魚銀色海岸銀斑玉鯧EurogateEurokai集团韁短刺魨韦尔特号战列舰韦岛韦廷号战列舰蟒鰻韋爾科姆群島韋爾瓦省韋茨穆氏暗光魚韋梅河韋氏蟾蜍角鮟鱇韋氏腔吻鱈韋明特里島韋拉島鞍蛇鰻鞍斑鮨莫名眶灯鱼莫伊爾區莫納癒齒鯛莫納赫群島莫納海峽莫爾鞭冠鮟鱇莫阿河莫赫悬崖莫桑比克牙鰈莫氏弱蜥魚莫氏管肩魚莫氏無鰭蛇鰻莫氏軸光魚莫氏舌鰨莫氏擬鮟鱇鞭尾鱼鞭褐蛇鰻鞭鬚裸巨口魚莱比锡号小巡洋舰莱昂王国螺石太阳虫莖絲夢角鮟鱇莖樹鬚魚遊騎兵號航空母艦 (CV-4)遠岸無線鰨遠東擬沙丁魚遠洋白鰭鯊遠望號遺南氏魚聖基爾達島聖塔芭芭拉-山美納聖大衛島聖太路西亞貝氏石首魚聖奧爾本斯聖嬰現象聖尼古勞島聖島 (克萊德灣)聖弗朗西斯科河聖佩德羅 (科特迪瓦)聖彼德斯堡 (佛羅里達州)聖保羅河聖地牙哥島 (維德角)聖喬治島聖克魯斯河 (阿根廷)聖米格爾島聖米歇爾山聖約翰河聖約翰斯 (紐芬蘭-拉布拉多)聖約翰斯縣 (佛羅里達州)聖羅倫斯海道聖盧西亞島聖鬥士星矢角色列表聖路易區聖路易斯島 (巴西)聖麥克達拉島聖胡安河省聖赫勒拿島戴勝聖赫倫那烏木聖赫拿蝴蝶魚聖老楞佐 (消歧義)聖連鰭唇魚聖澤尖鼻魨聖海倫錦魚道氏葉燈魚達喀爾達納島達納狡鮟鱇達納蝰魚達納氏長鱸達瓦爾島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達雷爾島達氏臀棘鰈荊棘腔吻鱈荷属美洲殖民地荷蘭皇家航空荷蘭鳥島草原鏡鱗無線鰨華爾夫裸胸鱔華盛頓縣 (北卡羅萊納州)華盛頓縣 (羅德島州)菰属菱形枪十字虫菱羊鯛菱體兔牙鯛菱鮃菲蓋拉-達福什菲氏尖鼻魨菲斯卡爾島鏽色大角鮟鱇鏈蛇鱔萊塔河 (法國)萊夫·埃里克松萊夫利島萊赫·卡欽斯基萊雷斯河萊比錫號輕巡洋艦萊氏牙漢魚萊昂蛇鰻萨卢姆三角洲国家公园萨卢姆河萨吕群岛萨尔瓦多 (巴西)萨维奇群岛萨缪尔·德·尚普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萨赫勒萨格里什萨拉马卡区鐮狀真鯊鐵達尼號頭等艙的設施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蝟蝦非洲奈氏鱈非洲小鮋非洲尖胸隆頭魚非洲属国列表非洲復興紀念碑非洲匙鰻非洲刺蝶魚非洲国家和地区列表非洲紅笛鯛非洲經濟史非洲裸胸鱔非洲鮨非洲錘形石首魚非洲赤鯛非洲雞籠鯧非洲蛇胸鱔非洲雅首海鯰非洲板块非洲河流列表非洲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革鱗鮨蝰鱼青口青銅石斑魚青蟹青鱈青铜骑士頭孔頦齒魚頭楯明蛇鰻領航鯨項帶重牙鯛額帶金花鮨額斑刺蝶魚衣復恩衣阿华级战列舰顯鮋血蛇鰻血斑異大眼鯛風季風暴基里爾颶風古斯塔夫 (2002年)颶風塞薩爾-道格拉斯颶風伊萊亞娜 (2006年)颶風伯莎 (2008年)颶風弗雷德 (2015年)颶風琳達 (1997年)颶風萊斯特 (1992年)颶風迪安颶風艾倫领海食破天驚风切变飞翼飞艇 (轻航空器)飞机库裸原鰭海龍裸吻副棘鮃裸吻瘤鱈裸巨口魚裸亞海魴裸喉盤魚裸喉鐘雀裸喉鋸魴鮄裸皮擬可可鮋裸無臂鰨裸頭瘤鱈裸額舟尾鱈裸首梳唇隆頭魚裸躄魚裸齒隆頭魚裸胸海龍裸海蝶飾妝奈拉布隆頭魚裂螺科飓风飓风埃丝特飓风埃里卡 (2003年)飓风卡特里娜的气象历史飓风卡门飓风多格飓风奥尔加飓风威尔玛飓风丽塔飓风丽丽飓风乔治对路易斯安那州的影响飓风乔治的气象历史飓风伊万的气象历史飓风伊莎贝尔飓风伊莎贝尔对宾夕法尼亚州的影响飓风伊莎贝尔对弗吉尼亚州的影响飓风伊莎贝尔对北卡罗莱纳州的影响飓风伊莎贝尔对纽约州和新英格兰的影响飓风伊莎贝尔对特拉华州的影响飓风伊莎贝尔对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影响飓风伊莎贝尔对新泽西州的影响飓风伊迪丝 (1971年)飓风纳丁飓风猎人飓风莱尼飓风莱斯利飓风鲍勃飓风费法飓风黑兹尔飓风黛安飓风迪安的气象历史飓风胡安飓风阿道夫飓风金格飓风艾琳 (1999年)飓风艾琳 (2005年)飓风艾瑞丝飓风格特飓风法比安飓风朱莉娅飓风文斯飄兵魴鮄装甲舰飛地飛蝗飛航情報區餐前酒和餐后酒褐短鬚石首魚褐無齒鯧褐隆頭魚褐鱈褐蛇鰻褐沙蛇鰻褐澤鱔褶胸鱼西半球西印度海牛西南印度洋脊西南非洲淵珍魚西大西洋小公魚西大西洋笛鯛西大西洋胸棘鯛西奥多·罗斯福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阿德良·薩爾西巴拉島西北英格蘭西北水道西班牙西班牙帝國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西班牙地理西班牙内战西班牙珍宝船队西班牙祕鱂西班牙真銀漢魚西班牙艦隊西經11度線西經12度線西經13度線西經14度線西經16度線西經17度線西經18度線西經19度線西經1度線西經22度線西經23度線西經24度線西經27度線西經28度線西經29度線西經2度線西經31度線西經32度線西經33度線西經34度線西經36度線西經3度線西經7度線西經8度線西經9度線西经10度线西经15度线西经20度线西经21度线西经25度线西经26度线西经30度线西经35度线西经40度线西经45度线西经4度线西经50度线西经55度线西经5度线西经60度线西经65度线西经6度线西经70度线西经75度线西经80度线西非西非叉尾帶魚西非奈氏鱈西非似牙䱛西非短刺魨西非石斑魚西非羊舌鮃西非馬鮫西非鰳西非鸚鯛西非海馬西非擬緋鯉西非擬牙䱛西鯡西鯡屬西部-舍拉拉德-貝尼赫森大區西部區 (甘比亞)西蒙深海帶魚西里西亚号战列舰西林加島西欧西氏夢角鮟鱇西氏喙鱸西氏深海青眼魚西挪威西明灯鱼西斯科舍盆地西方管燧鯛西方胸棘鯛西撒哈拉馬卡羅尼西亞馬卡斯金島馬塔迪-金沙薩鐵路馬尾藻海瘦獅子魚馬丁縣 (佛羅里達州)馬丁長尾鮨馬丁戈-卡耶斯馬丁擬羊魚馬德拉馬德拉島馬德拉裸胸鱔馬德拉角燈魚馬德拉鮋馬克爾島馬約島馬爾多尼赫島馬爾山脈馬登-朱利安振盪馬提尼克海峽馬格爾島馬歇爾島馬氏叉鰾石首魚馬氏小鯷馬氏短稚鱈馬氏突吻鱈馬氏笛鯛馬氏盤鼻魨馬氏裸胸鱔馬氏髯海鯰馬氏腔吻鱈馬永巴馬海卡-伯比斯區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大區馬拉若島馮·施托伊本將軍號首次環球飛行馒头虫覆瓦哈鳞虫香農機場香港加拿大商會香港起飛駝背鮈南極魚角兵魴鮄角副棘鮃角蚕角蝙蝠魚駒雅鱈許氏短刺魨马塞约马尾藻海马岛狼牙绵鳚马岛战争马丁·弗罗比舍马丁·倍海姆马乐丁·斯特雷马德拉自治区主席列表马德普拉塔马利亚里诺-比德莱克条约马克·威尔什三世马罗尼河马罗韦讷区马里帝国马里兰州马雷克·卡明斯基马雷讷马格代维克河马拉尼昂州詹姆斯·史都華詹姆斯·威德尔詹姆斯·庫克詹姆斯·B·麦克里詹姆斯·約瑟夫·西爾維斯特詹姆斯·沃尔夫詹姆斯河詹姆斯敦 (圣赫勒拿)詹金斯的耳朵戰爭詹氏尖鼻魨骨齒鳥諧魚科諾氏光柱魚諾氏無線鰨諾氏異頷黑頭魚諾氏雙冠麗魚諾斯島高倫白鯧高眼麗體魚高菱鲷高額叉尾帶魚高體紫魚高體隆背海龍高體電燈魚高譚市高鰭粗鰭魚高鰭黃魴鮄高鳍真鲨高背蝙蝠魚高银斧鱼高里笛鯛高腹深巨口魚高雄市高速帆船航路高氏華燈魚鬚球真巨口魚鬚礁蟾魚鬚髯海鯰鬚長鰭鱈鬍圓喉盤魚鬃結蛇鰻譚氏眶燈魚魁北克省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魏森堡号战列舰魣鱈魯德亞德·吉卜林魯氏割齒喉盤魚魯氏鯔魔域幽靈系列角色列表魔叉鰾石首魚魔結蛇鰻變形金剛 (2007年電影)變形金剛 (卡通)鮟鱇魚鮭形錐首魚鮭魚鮭斑花鮨设德兰鮑威號驅逐艦 (DD-839)鮑得溫氏鮨鮑氏鱗鮃鮑氏麗體魚鮑氏極鱈鯡魚鯨尾鱈诺尔兰郡诺福克海军基地鯖魚谟氏滑鸟蛤谭咏文鰭眼萬氏鰨鰭斑無線鰨鰭斑蝴蝶魚鰻形無鰭蛇鰻鰻形蛇綿鳚豚鼠小目象鼻鉤嘴鰨豪猪亚目鱷珍燈魚豹紋花蛇鰻豹紋躄魚豹蟾魚豹鋸魴鮄鱗吻瘤鱈鱗頭淵眼魚鱒屬鱒形棘隆頭魚鲍勃·福斯貝基亞島旗貝吉尼什島貝尼托河貝羅擬鮟鱇貝烈蓋爾海貝蒂單頜鰻貝氏小鯛貝氏單頜鰻貝氏隆頭魚貝氏鮋貝氏鰜貝氏黑頭魚貝氏扁隆頭魚貝拉瓜斯省貢納島貢氏兔頭魨貢氏突吻鱈貢氏華燈魚貢氏辮魚貢氏油鯡貢氏潛鮃貪食鱂貪食阿根廷綿鳚鲱属費城鋸鮨費爾島費氏獅子魚費氏毛口鯰鳥島 (塞內加爾)鳳凰螺科鳗形狼牙绵鳚賓氏奇鮟鱇賓氏真巨口魚鳕鱼角贝宁贝宁地理贝尔哈德·罗格贝尔陶器文化贝尔法斯特贝洛奥里藏特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鴨嘴小眼淵魚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费罗尔越洋航空236號班機事故足鮃趾杆樹鬚魚超级卡拉维尔超级大国超音速客機超音速推進號趙氏叉鰾石首魚跨大陸國家列表跨太平洋快线跨撒哈拉高速公路路伊斯安那海龍跳鮻鷹鮋鸠鸽科鹽度鹿角球虫鹿角蘆鯛鹿斑偽大眼鯛麥凱-貝內特號麥道DC-10麥金托什縣 (喬治亞州)麥氏珍燈魚麥氏突吻鱈麥氏浪蝙蝠魚麦哲伦海峡麦克卢尔海峡麻薩諸塞州麗錦魚麗色軍艦鳥軟顱石首魚軟棘蝟鱈點紋裸胸鱔點線蛇鰻點鰭鮨點斑箬鰨點斑棘桿鮠黍鯡黏頭凹腹鱈黏滑癒齒鯛黏滑擬油鰻軌道天文台黃口魣黃尾小沙丁魚黃尾平口石首魚黃帶平鯛黃嘴喙鱸黃石國家公園黃首海豬魚黃鰭喙鱸黃鰭花鮨黃鰭油鯡黃鱸黃點佛羅里達鱂黃舵魚黃藍海豬魚黃腹低紋鮨黃腹鮨黃條魣黃油紋鱸黃敏尾笛鯛默納隱麗魚默氏厲牙長尾鱈默氏顳孔鱈默氏錐首魚默斯肯漩涡黑口尖牙鱸黑口鬚鰾石首魚黑口蛇綿鳚黑吻真鲨黑奴贸易 (跨大西洋)黑孔鯙黑孔蛇鰻黑小褐鱈黑尾鮨黑尾重牙鯛黑尾斑鯛黑短吻獅子魚黑紋普提魚黑線真巨口魚黑線莖方頭魚黑線鱈黑緣石斑魚黑緣裸胸鱔黑縱帶錦魚黑眉信天翁黑絲鰭笛鯛黑鞭冠鮟鱇黑頭瘦獅子魚黑頰無線鰨黑頂藍紋鱸黑裸無臂鰨黑角黑體絲鰭鱈黑體深巨口魚黑鰭喉盤魚黑鰭笛鯛黑鰭胸棘鯛黑鰭金槍魚黑鰭鋸魴鮄黑鰓底尾鱈黑鰓鮨黑鰓錦燈魚黑點圓鰺黑點真巨口魚黑點絲鰭鮃黑點鮋黑點海鮋黑软颌鱼黑霞鯊黑胡子黑胸棘鯛黑肌蛤黑肛莖鱂黑長鯧黑腹副獅子魚黑腹無鰾鮋黑色珍灯鱼黑色风暴事件黑雅首海鯰黑條鋸鱗魚黑森号战列舰黑椎鯛黑櫛鯧黑指纹海兔黑星衫魚黑斑小鯛黑斑箬鰨黑斑牙鮃黑斑海鮋黑扁隆頭魚輝帶笛鯛鼠鲨属鼠海豚鼬五鬚岩鱈輻紋海豬魚輻狀沙鮨鼻蚕鼻海龍輕巡洋艦齊柏林飛船齐默尔曼电报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轉捩點:自由隕落龍介屬龍舌蘭酒龐塞號船塢登陸艦龐帕諾比奇 (佛羅里達州)龐氏無齒鯧辽宁号航空母舰达留斯和吉列纳斯机场达拉县龜紋圓魨辛克萊爾島连士升运河迪奥戈·德锡尔维什迪奧·布蘭度迪瓦德縣 (北達科他州)迪氏副鱸迷鰧迷蹤小行星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迈克尔·佩勒姆迈阿密迈阿密海滩近苍圆帆鱼霞水母屬霞水母科霍爾斯島 (薩默群島)霍蘭·史密斯霍蘭三棘魨霍里縣 (南卡羅萊納州)霍金斯島霍氏犀鱈霍氏蝴蝶魚霍氏鸚嘴魚霍氏重牙鯛霍斯舒島霍普韦尔文化蜥䲗科蜥狗母魚蜥蛇鰻錫福斯島錫爾島 (納米比亞)錫爾島 (蘇格蘭)錫諾縣露脊鯨蜜島茜茜公主 (電影)范氏裸棘杜父魚錘頷魚科蜂巢底尾鱈蜂鼬鳚茅利塔尼亞地理胡安·德富卡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胡瓜魚胡瓜魚科郭氏蛇鰻胶体虫胸光虹燈魚胸絲深海狗母魚都灵背箭猪虫背風群島 (佛得角)背风群岛 (加勒比海)背棘三棱角箱魨背斑尖鼻魨鈎吻蝙蝠魚鈎鼻黑頭魚鈍吻半鰺鈍吻明蛇鰻鈍額副棘鮃航空交通管制航空器失蹤列表航空母艦戰鬥群航空战列艦船帆座事件船蛸舌珍魚舌齒鱸屬舒納島 (林尼灣)舒納島 (斯萊特群島)蘭巴島 (昔德蘭群島)蘭德爾低紋鮨蘭開斯特縣 (維吉尼亞州)蘭氏皂鱸蘭氏結蛇鰻阮文祥阿加迪尔阿基坦阿基米德號蒸汽船阿基米德號深海探測器阿基爾島阿基爾貝格島阿卡迪亚国家公园阿卡迪亞 (加拿大)阿卡拉烏河阿南布拉河阿威罗阿富汗人 (小說)阿尤恩-布支杜爾-薩基亞-阿姆拉大區阿尔卡雄湾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带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阿尔萨斯阿尔贝特国王号战列舰阿尔沃兰海阿布魯齊公爵號輕巡洋艦阿帕帕阿帕拉契小徑阿他加馬沙漠阿内霍阿兰·邦巴尔阿克雷島阿倫小鮋阿玛宗号小巡洋舰阿科纳号小巡洋舰阿爾卡索瓦什和約阿爾卡特拉濟斯島阿爾瓦島阿爾瓦特羅斯島阿爾發氏雙冠麗魚阿爾金灣阿特拉斯阿道夫·埃里克·诺登舍尔德阿馬帕州阿马库罗三角洲州阿魯巴阿林微鰭蛇鰻阿提拉阿杜尔河阿根廷阿根廷大狼綿鳚阿根廷小鯷阿根廷三海蟾魚阿根廷短吻獅子魚阿根廷短鬚石首魚阿根廷牙鮃阿根廷鯷阿根廷黑頭魚阿根廷雅鱈阿根廷河流列表阿根廷油鯡阿根廷湖阿根廷海阿根廷海盆阿根廷擬八角魚阿梅莉亚·埃尔哈特阿森松岛阿森松島皇家空軍基地阿森松島鮋阿歷山大島 (努納武特)阿比让阿氏刺尻魚阿氏副棘鮃阿氏纖唇魚阿氏燈眼蜥魚阿氏狼綿鳚阿氏隱燈眼鯛阿氏貝喙鯨阿氏軟泥鰻阿氏樹鬚魚阿波罗1号阿明岩阿斯基亚陵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阿拉卡茹阿拉巴馬西鯡阿拉伯-拜占庭战争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德河阿拉維無線鰨蘆鯛蘇利南蘇利南副棘鮃蘇福克縣 (紐約州)蘇里南犬牙石首魚蘇里南蟾魚蘇格蘭蘇氏大西洋鯡蘇斯-馬塞-德拉大區赤綠海豬魚赤道赤道几内亚地理赤道几内亚的西班牙语文学赤蠵龜赤鮋赤鯛赫塔島赫尔辛基赫布里底群岛赫布里底海赫伯罗特赫利賽島赫勒拿小褐鱈赫維希短吻獅子魚赫達塞島赫馬島赫梅特拉島赫氏小褐鱈赫氏巨棘角鮟鱇赫氏單頜鰻赫氏倣鯨魚赫氏無鬚鱈赫氏裸胸鱔赫氏掌獅魚赫氏沼海鯰赫氏新海魴赫拉克勒斯薩埃蒂亞島薩姆普雷島薩納加河薩爾島薩爾瓦多國旗薩瓦納-卡馬圭群島薩非 (摩洛哥)薩馬納島薩默塞特島 (百慕達)薩默群島薩杜河薩氏軟泥鰻薩氏海豬魚薩拉多河 (布宜諾斯艾利斯)薩拉馬卡河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閃光連鰭唇魚間纖柱魚薄尾南氏魚薄唇鮻薄舞花鮨開羅-達卡高速公路開雲開普梅縣 (新澤西州)開普殖民地開普敦薛氏寬鰓鮟鱇門齒鯛門氏黏盲鰻藍刺尾魚藍切齒鯛藍唇隱鸚嘴魚藍灰鰤鯧藍灰方頭鯧藍紋鱸藍線獠牙鯛藍絲帶獎 (船舶)藍蟹藍首平肩光魚藍首海豬魚藍魣鱈藍鱈藍貝藍鸚嘴魚藍點鱗魨藍點赤鯛藍點鋸魴鮄藍背西鯡藍腹腔吻鱈藍色藍氏刺尾魚藤原效應闪光灯笼鱼闪光肩灯鱼藻髯樹鬚魚關切人葡萄牙葡萄牙帝國葡萄牙地理葡萄牙單臂鰨葡萄牙王國葡萄牙經濟葡萄牙行政區劃葡萄牙飲食葡萄牙齒口魚葡萄牙淵眼魚葡萄牙本土董浩雲日記葉鱗刺鯊葉舌無線鰨葛氏後肛魚钝吻灯笼鱼钢锁蒂尼亞雷島蒂氏大吻魚蒂氏奇巨口魚蒂氏倣鯨魚蒙大拿级战列舰蒙德古河蒙得维的亚蒙的維海蟾魚蒙羅維亞蒙特塞拉多县蒙特利尔蒙茅斯縣蒙氏獅子魚邊緣隆背褐鱈邁利斯塔島邁阿密都會區邁氏小圓鯨鯛邁氏辛普遜鱂邁氏胸棘鯛肢巨口魚肥壯喉盤魚邦特肩章肯尼亚航空肯尼贝克河肯尼迪航天中心肯尼迪海峡肯頓 (新澤西州)肯氏犀鱈肯氏無鰭蛇鰻肯氏龜肖尔索河肖納島蓝鲸铠壳穿盾虫铠鲨蓬塔阿雷纳斯蓬特韋德拉省蓑鮋屬蓋勒敏蓋勒敏-塞馬拉大區蓋爾賽島蓋爾拉格莫爾島蓋朗德蓋斑鸚鯛锡利群岛蔡氏中洞鯛锡斯蒂尔湾锥片盘首蚕锥齿鲨蔭雲高鰭䱛锯嘴蜂鸟锯齿盾形提灯虫锯齿根球虫锯毛鼻蚕锋面雨脊皮鮋脊項弱棘魚鄧氏淵海龍脫氏鼬眼蛤鄰海龍脂滑副獅子魚野帆鰭鰻野胸棘鯛重巡洋舰重返危機現場針短吻獅子魚針潛魚釣鮟鱇自治区里弗塞斯里弗塞斯縣里科山里维尔 (马萨诸塞州)里霍伯斯灘里格島里氏兵魴鮄里斯本里斯本區里斯托爾島金平鮋金光燈籠魚金獅面狨金線曲鱂金緣下美鮨金緣短吻獅子魚金羊魚金眼莖方頭魚金百利克拉克公司金頭鯛金鮨金鮻金鰺金鸚鯛金點雲斑鰕鱂金黃九棘鱸金黃火口魚金黃狼綿鳚金迪亞大區金背刺尻魚金腹卷尾猴金色小褐鱈金色幡花鮨金色低紋鮨金色冒险号金色盆腹喉盤魚金槍魚屬金氏無線鰨金海龍金斑花蛇鰻長側大魣蜥魚長吻合鰓鰻長吻帆蜥魚長吻前頜蝴蝶魚長吻蝙蝠魚長吻頦齒魚長吻鴨嘴蜥魚長吻海馬長吻海鮋長吻海蛇長尾南氏魚長尾巨棘角鮟鱇長尾無線鰨長尾銀花鮨長尾霞鯊長島 (巴哈馬)長島 (紐約州)長島海灣長刺真鰃長竿黃魴鮄長絲鰭魚長絲鼠鱈長牙蝰魚長頭石頜鯛長頭深海狗母魚長頜凹腹鱈長體大魣蜥魚長體小公魚長體似牙䱛長體紫魚長體鬚光魚長體鼠鱚長鬚大角鮟鱇長鬚奈氏鱈長鬚獅子魚長鬚纖巨口魚長鬚真巨口魚長鬚鬚鰃長鬚鯨長鰭壯燈魚長鰭三鬚鱈長鰭短吻獅子魚長鰭線指䱵長鰭褐鱈長鰭鮟鱇長鰭鮋長鰭淵珍魚長鰭方頭鯧長身小鮋長身鮋長身腹肢鮃長鼻短鰭鰻長胸弱蜥魚長胸柱蜥魚長臀鴨嘴蜥魚長腹孔頭鯛長杆樹鬚魚長棘大角鮟鱇長棘門齒鯛長棘鋸魴鮄長棘毛唇隆頭魚長棘海鮋長棘擬鮟鱇長榮海運長指鰻鱗鱈蕾鮟鱇长对矛虫长体细尾粗鳍鱼长羽深巨口鱼长鳍虹灯鱼长银斧鱼长脊筋盾形提灯虫镜太阳盘虫蕉鯔腹帶叉鼻魨腹燈離光魚腹肢鮃腺眶燈魚腺炬燈魚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腋孔蟾魚腋鸚鯛腋斑小鯛鉤牙皇石首魚艾塞克斯縣 (麻薩諸塞州)艾尔萨斯号战列舰艾克埃塞蛇鰻艾因哈羅島艾莉絲·史葛艾萊西瑙伊姆赫島艾氏巨棘角鮟鱇艾氏喉盤魚艾氏辛普遜鱂艾斯塔多島艾斯派亞省艾拉島艇虫鉛灰真鯊鉛色青眼魚鉛色油鰻苍白镰玉螺苏丹共和国苏丹草原苏里南铁路运输苏里南河鋤齒鮟鱇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英吉利海峡英属南极领地英屬維爾京群島英伦三岛英國2011年12月英國地理英國內戰英國海外領土英國日食列表英国英西戰爭英氏平肩光魚鋸頰天竺鯛鋸鱗四鰭旗魚鋸齒鯔鋸蓋魚鋸脂鯉亞科鋼鐵墳墓雪花下美鮨雪鮨雲紋刺鮨雲紋喙鱸雲紋犬牙石首魚雲紋無線鰨雲紋隱棘杜父魚雲斑厚紋蟹雷根斯堡号小巡洋舰電機工程學電星1號雜色短臂鰨雜色真巨口魚雜斑無線鰨雜斑盔魚蛇壮绵鳚蛇形巨口魚蛇首裸蟾魚蛇鰻雅科梅·德布鲁日蛛针网虫雛蛇鰻雀斑皂鱸雙帶麗鰻雙帶錦魚雙帶重牙鯛雙帶海豬魚雙光黑巨口魚雙球真巨口魚雙睛無線鰨雙線無鬚鱈雙線狡鮟鱇雙線袋巨口魚雙線麗鰻雙緣真巨口魚雙眼似胸翼魚雙瘤真巨口魚雙絲鼠鱈雙蟾魚雙角冰杜父魚雙角樹鬚魚雙點褶腹喉盤魚雙點鋸鮨雙葉纖巨口魚雙色半鰺雙色前頜蝴蝶魚雙色笛鯛雙色豹蟾魚雙色龍氏鯨頭魚雙棘副棘茄魚雙棘牛魚雙棘龜鯔雙極副獅子魚雙斑天竺鯛雙斑褶腹喉盤魚通布阿通訊衛星透明等棘虫透明柱蜥魚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耶罗岛耶爾島耶氏圓魨耶氏絲鰭鱈考卡亞考珀氏小褐鱈耀眼底灯鱼虎喙鱸虎紋鮨虫状狼牙绵鳚陳文寬虹彩鸚嘴魚陽光動力號陈芳陆地陆缘海陇海铁路F-14雄貓式戰鬥機F-35閃電II戰鬥機Fate/Zero角色列表Fiann PaulFw 200偵察機GIUK缺口He 115水上轟炸機HX 84船隊I Want to Hold Your HandID4星際重生IEEE里程碑列表IMAXISO 6709Ju 88轟炸機K-19 (苏联潜艇)L·F·韋德國際機場LOT波蘭航空5055號班機空難M級輕巡洋艦Me 264轟炸機PGA錦標賽SOMASpaceX CRS-7T-80主戰坦克TBF復仇者式轟炸機Tu-95轟炸機U-47潛艇U型潜艇UTC±00:00WWE洲際冠軍Z计划暗圆帆鱼暗灰叉齒龍鰧暗體綠鰭魚暗體油紋鱸暗黑無線鰨暗色刺鼻單棘魨暗色真巨口魚暗色黑巨口魚暗色潛鮃投落送柏聖文柏柏尔人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柏林西非會議柏林洪堡大學查塔姆縣 (喬治亞州)查尔斯河查克·葉格查爾斯·林德伯格查氏副獅子魚柯基博斯特島柯博文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柯蒂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柯里塔克縣 (北卡羅萊納州)柯氏合鳃鳗柯氏喙鯨柯氏星灯鱼柳州号导弹护卫舰柳波夫奧瑞娃號柴滕火山柔弱糙銀漢魚柔珠目鱼柔裸胸鱔枝囊鰓鰻枝狀細尾海馬林加島 (馬克爾島)林加島 (耶爾島附近)林加霍爾姆島林島 (蘇格蘭)林肯縣 (緬因州)林恩 (马萨诸塞州)林氏皮特兰绵鳚林氏短吻獅子魚林氏藍紋鱸恐惧状态恩塞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恩特姆河恩里科·卡鲁索恩格島恩澤托恩戈爾島恩斯特·林德曼捷鋸鮨捷斯區提德拉島束杆双锥虫李属李氏鮻李氏星衫魚杏色棘花鮨条带眶灯鱼条纹双光鱼杨守仁杰伊·博思罗伊德杰迪代東半球東區聯盟 (NBA)東大西洋刀光魚東大西洋扁隆頭魚東巴拉島東亞分艦隊 (德國)東凱科斯島東經11度線東經12度線東經13度線東經14度線東經16度線東經1度線東經2度線東經3度線東經4度線東經6度線東經7度線東經8度線東經9度線東部大區 (1997–2015)東格陵蘭洋流東斯科舍盆地東斯科舍洋脊東方一號松鲷板块构造论杜卡拉-阿卜達大區杜布莫爾島杜布雷卡省杜克大学杜罗与米尼奥河间省杜罗河杜阿拉杜氏銀大眼鱈杜氏莖方頭魚杜氏鮻核子動力潛艇核试验根室氏雅鱈格但斯克格利姆斯霍爾姆島格倫短吻長尾鱈格紋無線鰨格羅斯伊斯勒區格達海峽格里姆賽島 (蘇格蘭)格里姆賽島 (本貝丘拉島東南面)格里利圓魨格雷姆賽島格雷岛格雷黃魴鮄格雷淵珍魚格連·梅利格陵兰格陵兰徽标格陵兰地理格陵兰海格陵蘭冰原格陵蘭瘦獅子魚格陵蘭鱈格林維爾 (利比里亞)格林縣 (喬治亞州) (1777年)格林纳达格林菲爾德礁蟾魚格林蘭獅子魚格氏三鬚鱈格氏光蟾魚格氏突吻鱈格氏盾形提灯虫格氏莖方頭魚格氏鼠鱚格氏日鯒格洛斯特 (马萨诸塞州)格拉斯島 (南喬治亞群島)栗色澤鱔桨棘石虫桌山桌灣桑博龍邦灣桑南氏魚桑德雷島桑德斯島桑達島桑迪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桑海帝国桑托斯 (巴西)桔尾石齒鯛桔點圓魨梟鸚鯛條尾連鰭唇魚條帶蝴蝶魚條紋叉鼻喉盤魚條紋大口石首魚條紋平鮋條紋似牙䱛條紋犬牙石首魚條紋突吻鱈條紋索深鼬鳚條紋鸚嘴魚條紋鋸鮨條紋水珍魚條狀窄顱帶魚條長臀鱈條斑馬鮫梨形真巨口魚梭狀鯔梭水珍魚梳頸滑喉盤魚梳褶腹喉盤魚梵氏巨棘角鮟鱇梅塞塔高原梅多克梅尔维尔子爵海峡梅蘇拉多河梅里马克河梅氏鮨梅氏鮋棍狀真巨口魚棱皮龜棱箱魨棘吻前鰭鮋棘尾方氏甲鯰棘尖牙鱸棘刺龍蝦棘短刺魨棘頭光棒鮟鱇棘頭糙鮋棘鯊棘背角箱鲀棘蓋鋸鱗魚棘擬杜父魚棒狀割齒喉盤魚棒狀鋸魴鮄棕紋犬牙鱂棕線石斑魚棕褐瘦獅子魚棕色蛇石首魚棕海龍棉冠獠狨椭锦灯鱼楊慕琦楠薩奇島極地低壓極地擬杜父魚極黑黑口魚極深石首魚槍吻腔吻鱈槳足綱樹球真巨口魚樹鬚魚機鯔橢圓小庸鰈橢圓鮃橢斑馬鮫橫帶低紋鮨橫帶割齒喉盤魚橫帶隆背海龍橫帶鮨橫帶重牙鯛橫帶扁頜針魚橫紋魣橙鰭雲斑鰕鱂橙斑革魨櫛齒鋸鰩櫛鋸蓋魚權力平衡欣森島欧氏尖吻鲛欧洲欧洲岛屿列表欧洲地理欧洲国家人口数量列表欧洲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列表欧洲E60公路歐亞非大陸歐亞鴝歐雅帕克河歐歌鶇歐洲各國人類發展指數列表歐洲天竺鯛歐洲綠鸕鶿歐洲瘦獅子魚歐洲無鬚鱈歐洲無鰭蛇鰻歐洲魣歐洲鯷歐洲鰻鱺歐洲河流列表歐洲沙蚤歐洲海馬死亡谷國家公園殖民地毒刺新棘鮋比夫拉多板盾尾魚比尼奧納比亚法拉共和国比亞德納雷島比亞河 (加納)比弗島比利牛斯-大西洋省比利牛斯山比利時航空548號班機空難比绍比爾遜膜首鱈比熱戈斯群島比特島比恩氏小銀漢魚比恩氏瓦鰈比格加島比格尔海峡比氏真巨口魚比氏深海狗母魚比斯坎湾比斯開灣毕尔巴鄂毛小頜海龍毛六锥虫毛鞭冠鮟鱇毛頜鮟鱇毛鱗無臂鮃毛鱗魚毛里塔尼亚氣候變遷氣象衛星水蚕水星-宇宙神10号水文学水手8號水手號計劃民族自決气旋能量指数汉堡号小巡洋舰汉诺威号战列舰汙斑短吻獅子魚河魨毒素沼澤重牙鯛沃尔多蛤属沃尔特河沃納氏錐首魚沃爾特·雷利沃蜆蝶屬沃氏大角鮟鱇沃氏圓喉盤魚沃氏犬牙鱂沙丁脂眼鯡沙布利白葡萄酒沙克島沙副棘鮃沙犬牙石首魚沙維雅-瓦拉迪格大區沙真銀漢魚沙重牙鯛沙虎鯊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沙捞越海豚沙格岩沙氏壮绵鳚沙洲前頜蝴蝶魚波卡塞特河 (罗德岛州)波塞申島 (納米比亞)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波士顿波多黎各地理波多黎各海沟波利腔吻鱈波科棘鱗魚波紋短鬚石首魚波紋絨鬚石首魚波罗的海波美拉尼亚号战列舰波爾圖波特兰岛 (英国)波特级驱逐舰波特蘭型海圖波音2707波音314波音747意外事件列表波音767波默倫-蘇佩納姆區波氏夢角鮟鱇波氏無鬚鱈波氏狗母魚波氏頜光魚波氏舌珍魚波氏鋸蓋魚波氏深水鰨波氏海豬魚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 (1997年电影)泰德峰泰德國家公園泰勒圓魨泰瑞·福克斯泰里島泰来藻属泰格島法屬圭亞那法久特島法亞爾島法國航空法國航空447號班機空難法國本土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法国法国大革命战争法国地理法国航空66号班机事故法罗群岛法羅人法羅群島地理法爾塔灣法蘭西殖民帝國法蘭西斯·德瑞克法赫萨湾法雷島法拉島 (奧克尼群島)泛大洋泛美航空活动电影放映机派克沼海鯰派克海鯰派爾雙角鮟鱇洋流洛佩斯角洛磯山脈洛比托洛法河涅扎梅特內島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淡紅鋸鮨淡黑裸頭魚淡黑杜父魚淡黑棘隆頭魚淡腹鬚光魚淡水深尾鳗深礁小鮋深突吻鱈深藍小褐鱈深水平肩光魚深水單臂細鮃深水光蟾魚深水副獅子魚深水副渊鼬鳚深水短吻獅子魚深水環宇海龍深水田氏鯊深水無線鰨深水無鬚鱈深水鰨深水鼬鳚深海副獅子魚深海鰃深海蜥魚深海钻探计划深海鋸黑頭魚混足目淺灣小鯷淺紅副䲁淺黑大魣蜥魚淺黑下美鮨淺色天竺鯛淺水光蟾魚港口列表港海豹清亮燭光魚湯氏天竺鯛湯氏角燈魚湯氏黃魴鮄湯氏擬杜父魚溝鯔溫帶氣旋溫德凱申島溫莎-梅登黑德溫鹽環流溺灣滨海塞纳省滑鰭真巨口魚滑軟首鱈滑铁卢战役漠斑牙鮃漢達島漢斯氏牙花鮨漢普頓錨地漫遊糙銀漢魚漂泊浮蚕漂渊游参漂海龍潮間美洲原銀漢魚潮汐表潘太無鬚鱈潘高绵鳚澤生鯙澳大利亚薄壳鸟蛤澳洲副獅子魚澳洲犁齒鱈挪威挪威地理挪威短吻獅子魚挪威狹鱈挪威蟾鮃挪威航空挪威長臀鱈挪威海挪威海螯蝦本土艦隊本初子午線本哥省本貝丘拉島本杰明·霍尼戈尔德本格拉寒流本格拉鐵路朱利葉斯·馮·羅爾朱黃魴鮄朱拉島月天竺鯛月尾刺尾魚月灯鱼朗德省朗德森林朗氏中喙鯨挑戰者號太空梭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指甲蟹有限承认国家列表望遠冬肛魚最大持续风速惠迪島惠氏尾鯙惡魔鯨戎胶球虫截吻黑線岩鱸截尾黃魴鮄截棒网虫戰鬥潮流戰艦戴维·利文斯通戴爾島戴氏突頜脂鯉戈夫岛戈尔韦戈梅特拉島戈梅拉岛戈氏大角鮟鱇战列巡洋舰星太阳盘虫星点宽尾鳞鲀星斑叉鰾石首魚明 (蛤蜊)明古萊島昌西號驅逐艦 (DD-3)昂斯洛縣 (北卡羅萊納州)易洛魁聯盟浪琴錶海南氏魚海外集体海尔格兰大桥海岸贝拉海峡海島小眼蛇鰻海峽列表海上閱兵海帶屬海七鰓鰻海平面海底两万里海底熱泉海德利斯島海德縣 (北卡羅萊納州)海军海滩海囊鰓鰻海因茨·古德里安海倫花鮨海倫暗沙單臂細鮃海王子海灣海灣低鰭鯧海灣獅子魚海灣無鰾石首魚海灣豹蟾魚海灣齒䱛海灣海龍海灘60街車站 (IND洛克威線)海獅島海獅科海绵球虫海绵盘虫海绵星虫海環行動海生芒绵鳚海牛屬海牛目海草海蝨海鮮的歷史海豚属海豚驅獵海豐下美鮨海象海鸚海難列表海蛇科海格力斯之柱海棲前頜蝴蝶魚海氏小鯷海沟列表海洋縣海洋深处海洋漂浮蟹海月水母海月水母屬海明威新棘鮋海新東洋鰃海斗士海拔斐迪南·麥哲倫斐迪南·舍納爾斐濟號輕巡洋艦斯卡巴島斯卡帕湾斯卡爾佩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斯卡爾佩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斯卡特里島斯卡普島斯坦尼氏毛口鯰斯坦利 (福克兰群岛)斯圖萊島斯克魯澤島斯科舍海斯維塔島斯瓦科普蒙德斯特穆氏暗光魚斯特羅馬島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号小巡洋舰斯莱戈斯萊特群島斯考塔塞島斯氏副棘鮃斯氏犬牙石首魚斯氏短鬚石首魚斯氏魢斯氏龟绵鳚斯氏背绵鳚斯氏深海鱈斯氏海龍斯沃納島斯托馬島斯托茨基尼什島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新尼克里新世界秩序新仙女木期新罕布什尔州新鬚星衫魚新近纪新阿姆斯特丹 (圭亚那)新英格蘭新泽西州新泽西州各县列表新漢諾威縣新普罗维登斯岛方盘首蚕方額蝙蝠魚方鯛方背鳞虫施氏俯海鯰施氏兇蟾魚施氏副霍蘭擬三棘魨施氏短吻獅子魚施氏蝰魚施氏雅鱈施氏掌獅魚施氏水珍魚施托尔滕霍夫岛斜吻蝙蝠魚斜紋犬牙石首魚斜紋短鬚石首魚斜體無臂鰨斜齿圆帆鱼斗牛犬斑尾無線鰨斑尾隱麗魚斑尾鯙斑尾棘鮃斑三鬚鱈斑副花鮨斑副棘鮃斑紋天竺鯛斑紋圓魨斑紋皂鱸斑紋油鰻斑翼腔吻鱈斑痣無線鰨斑点单棘躄鱼斑点管口鱼斑点梅绵鳚斑頭蛇鰻斑裸胸海龍斑高鰭䱛斑鰭似牙䱛斑鰭圓棘鮃斑鰭副棘鮃斑鰭鮨斑鰭長鰭鱈斑鰭海豬魚斑鱗舟尾鱈斑鳩島斑點三鰭鰨斑點俯海鯰斑點圓魨斑點匙吻鰻斑點喉盤魚斑點稜箱魨斑點無齒鯧斑點燈籠魚斑點青眼魚斑點麗鰻斑點舌齒鱸斑點蛇石首魚斑點擬緋鯉斑鋸魴鮄斑條石斑魚斑海豹文蘭島地圖无刺空球虫无针浮蚕无敌级航空母舰日不落帝国日本牛目鯛日本航空日本葉燈魚时区信息数据库时间旅行旗鰭棘鱗魚旋泳鯔摩爾門教手拉車拓荒者摩爾曼斯克摩洛哥摩洛哥历史摩洛哥牙鯛撒哈拉沙漠撒馬爾罕 (小說)悬崖擊沉俾斯麥號擬大角鞭冠鮟鱇擬平棘腔吻鱈擬鮋刺鮨擬蛇鯔擬淵燈鮭擬斑天竺鯛愛德蒙·哈雷愛神蛤科愛爾蘭 (消歧義)愛爾蘭地理愛爾蘭眼睛島愛爾蘭海愛氏埃塞蛇鰻愛氏副獅子魚愛斯基摩杓鷸懷爾島 (奧克尼群島)懷氏脂眼鯡数量级 (面积)慕尼黑-里姆机场扁吻油鰻扁尾絲鰭鱈扁伪石虫扁瓣大角鮟鱇扁無線鰨扁牙漢魚扁鮃扁鯊扁鰺扁鼻蛇綿鳚扁腹豬頜蛇鰻托罗港托爾薩島托里島打撈扇尾副櫛尾鱈扇尾鯔拟灯笼鱼拿破崙戰爭拿破仑一世拿騷縣 (佛羅里達州)拉博勒埃斯库布拉克拉古什拉各斯潟湖拉姆島 (蘇格蘭)拉姆齊·麥克唐納拉尼娜现象拉巴特拉巴特-薩累-宰穆爾-扎埃爾大區拉布拉多拉布拉多 (消歧義)拉布拉多洋流拉布拉多海拉帕爾馬島拉圭拉拉內爾瓦河拉科魯尼亞拉科鲁尼亚省拉賽島拉蒂尔巴勒拉里坦河拉臘什拉氏短吻獅子魚拉氏羊舌鮃拉氏翻車魨拉氏無鰾鮋拉氏海鮋拉斯努瓦迪布拉斯帕尔马斯拉斯林歐本島拉普拉塔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口海战拉普拉塔河豚曲紋似小鱂曼哈顿海滩 (布鲁克林)曼科叉鰾石首魚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島普爾夸帕號普瓦图-夏朗德普魯姆普丁島普里斯特島普通黃道蟹普通濱蟹普氏鮋普氏鰈普拉蘭區普拉河 (加納)晴班福氏躄魚晶明蚕智利黍鯡智利擬八角魚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000年代10月13日10月31日11月19日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12日1513年1560年8月21日日食1609年1730年代1739年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1763年公告1815年1850年大西洋飓风季1851年大西洋飓风季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1854年大西洋飓风季1855年大西洋飓风季1856年大西洋飓风季1857年1857年大西洋飓风季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1866年1884年大西洋飓风季1890年大西洋飓风季1893年纽约飓风1896年大西洋飓风季1899年卡拉贝尔飓风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1905年8月30日日食1905年大西洋飓风季1907年7月10日日食1907年大西洋飓风季1908年12月23日日食1908年6月28日日食1909年6月17日日食1909年大安的列斯群岛飓风1909年大西洋飓风季1910年大西洋飓风季1911年大西洋飓风季1912年10月10日日食1912年4月17日日食1913年8月31日日食1913年9月30日日食1916年2月3日日食1917年大西洋飓风季1918年12月3日日食1918年6月8日日食1919年11月22日日食1919年5月29日日食1921年10月1日日食1921年4月8日日食1922年3月28日日食1923年3月17日日食1924年1924年3月5日日食1924年大西洋飓风季1925年1月24日日食1927年1927年1月3日日食1927年6月29日日食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1928年奥基乔比飓风1929年11月1日日食1930年4月28日日食193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1932年1932年8月31日日食1933年2月24日日食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1934年8月10日日食1938年5月29日日食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1940年10月1日日食1940年4月7日日食1941年1941年大西洋飓风季1941年佛罗里达飓风1942年1944年1月25日日食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1947年5月20日日食1949年德克萨斯飓风1950年3月18日日食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1951年9月1日日食1952年2月25日日食1952年8月20日日食1953年飓风芭芭拉1954年12月25日日食1954年6月30日日食1956年12月2日日食1958年1959年10月2日日食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1961年8月11日日食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1961年飓风黛比1962年7月31日日食1963年1月25日日食1963年7月20日日食1966年11月12日日食1966年5月20日日食1967年11月2日日食1970年3月7日日食1971年2月25日日食1972年7月10日日食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73年12月24日日食1973年1月4日日食1973年6月30日日食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1976年4月29日日食1977年4月18日日食1978年1978年4月7日日食1978年飓风埃拉1979年1980年2月16日日食198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82年佛罗里达亚热带风暴1983年12月4日日食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83年地中海运动会1983年热带风暴迪安1984年5月30日日食1985年1985年飓风鲍勃1986年10月3日日食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1986年热带风暴达尼埃尔1986年飓风查利1987年3月29日日食1987年墨西哥湾热带风暴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87年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1987年飓风阿琳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1990年1月26日日食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0年飓风古斯塔夫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1992年6月30日日食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3年加彭空難1993年布雷爾風暴1993年第一号热带低气压1994年11月3日日食1994年5月10日日食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4年圣诞节东北风暴1994年飓风吉尔玛1994年飓风佛罗伦萨1994年飓风艾米利亚1994年飓风戈登的气象历史1995年4月29日日食1995年太平洋颶風季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1997年飓风埃里卡1997年飓风吉列尔莫1997年飓风丹尼1997年飓风里克1998年2月26日日食1998年热带风暴赫敏1998年飓风伊西斯1998年飓风玛德琳1998年飓风莱斯特1999年2月16日日食1999年8月11日日食19世紀日食列表19世纪2001年6月21日日食2001年第九号热带低气压2001年热带风暴尚塔尔2002年12月4日日食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2年热带风暴亚瑟2002年热带风暴伯莎2002年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2002年热带风暴汉娜2002年飓风埃尔南2002年飓风依利达2002年飓风凯尔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2003年热带风暴卡洛斯2003年热带风暴安娜2003年热带风暴亨利2003年热带风暴格雷斯2003年热带风暴比尔2003年飓风伊格纳西奥2003年飓风凯特2003年飓风诺拉2004年4月19日日食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4年亚热带风暴妮科尔2004年热带风暴邦尼2004年飓风卡尔2005年10月2005年10月3日日食2005年11月2005年6月2005年7月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2005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2005年飓风内特2005年飓风菲利普2005年飓风艾米莉2005年臺灣2006年3月29日日食2006年9月22日日食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6年热带风暴克里斯2006年热带风暴诺曼2006年热带风暴黛比2006年热带风暴阿尔贝托2006年荷伯白宮演說2006年飓风巴德2006年飓风丹尼尔2006年飓风佛罗伦萨2006年飓风保罗2006年飓风戈登2006年飓风海伦2007年1月2007年9月11日日食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7年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2007年热带风暴基科2007年飓风卡伦2007年飓风科斯梅2008年8月1日日食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2008年熱帶風暴馬可2009年1月26日日食2009年6月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9年热带风暴丹尼2009年飓风里克2010年12月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10年第二号热带低气压2010年热带风暴乔吉特2010年热带风暴科林2010年热带风暴邦尼2010年飓风丹妮尔2010年飓风西莉亚2010年马德拉水灾2011年4月2011年6月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2011年热带风暴布雷特2011年热带风暴阿琳2011年热带风暴艾米莉2011年飓风玛丽亚2012年大西洋颶風季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12年太平洋颶風季2013年2013年11月3日日食2013年12月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13年天文學2013年地震列表2014年大西洋颶風季2015年3月20日日食2015年大西洋颶風季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2016年9月1日日食2016年9月比斯開灣氣旋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2016年中国2017年2月26日日食2017年4月2017年8月21日日食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2020年12月14日日食2021年12月4日日食2023年10月14日日食2024年10月2日日食2024年4月8日日食2026年8月12日日食2027年2月6日日食2027年8月2日日食2028年1月26日日食2030年11月25日日食2032年5月9日日食2034年3月20日日食2034年9月12日日食2036年7月23日日食2038年1月5日日食2038年7月2日日食2186年7月16日日食21世紀日食列表2歐元紀念幣3月15日55月19日5月21日5月24日5月27日5月4日6月14日6月15日6月1日6月23日6月26日7號國道 (南非)7月22日7月6日82型驱逐舰8月11日8月13日8月15日8月17日8月3日941型核潜艇95號州際公路9月27日9月9日 扩展索引 (5071 更多) »

Academi

Academi, 原稱:黑水国际(Blackwater Worldwide)、Xe Services LLC、美國黑水(Blackwater USA),是一家私人軍事、安全顧問公司。由Erik Prince與Al Clark於1997年創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的維珍尼亞州。 公司成立時只有6個人,911事件後,業務突飛猛進,從2002年到2005年,營業額增長了600倍。該公司在推廣市場時自稱是「全球最全面的專業軍事、執法、安全、維持和平與穩定行動的公司」。它是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主要軍事任務承包商(Military Contractor),負責建立與訓練伊拉克新陸軍、警察。美國黑水公司在虐囚門事件中所扮演的幕後角色曝光後,它的業務與營運方式就成為輿論爭議與指責的焦點,黑水国际因一連串違規事件,在2009年1月被停止在伊拉克運作的牌照,之前的合約執行至2009年9月為止。.

新!!: 大西洋和Academi · 查看更多 »

Ae-45

Aero 45是一款雙活塞引擎全金属结构小型客机,是捷克斯洛伐克在戰後第一款飛機,並取得相當成功,共生產了590架。.

新!!: 大西洋和Ae-45 · 查看更多 »

劍吻腔吻鱈

劍吻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佛羅里達海峽及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00-222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甲殼類、小魚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劍吻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劍狀三鬚鱈

劍狀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加拿大至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劍狀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劍狀棘蟾鮟鱇

劍狀棘蟾鮟鱇(学名:Spiniphryne gladisfenae),又名深海鮟鱇,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棘蟾鮟鱇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1950-1955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0.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劍狀棘蟾鮟鱇 · 查看更多 »

劍棘鋸蓋魚

劍棘鋸蓋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鋸蓋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加勒比海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本魚土黃色背部, 銀色的側面,側線暗色,胸鰭與腹鰭黃色,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1-3枚;臀鰭軟條6枚,體長可達36.2公分,棲息在沿岸潟湖、河口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劍棘鋸蓋魚 · 查看更多 »

劍旗魚之海上交鋒

劍旗魚之海上交鋒(Swords: Life On the Line),為美國製作公司Original Productions為探索頻道製播的真人實境節目,紀錄捕魚船在北大西洋捕魚季節時捕捉劍旗魚及黑鮪魚的經過。北大西洋水域也是全球最強烈風暴的所在之處,從加拿大直撲而來的冷鋒碰上南方大西洋上的颶風,兩者所造成的天氣現象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駭人力量以及人類的渺小,在此海域上的商業捕魚漁船若稍不留意天氣很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其中最著名的意外莫過於1991年10月28日發生的傳奇海難事件「天搖地動」(完美風暴),漁船安德莉號在此水域遭受美國大西洋史上最高級(第5級)的超級颶風襲擊,當船隻不幸位於熱帶風暴的行徑路線下無法及時避港逃離時,一般情況下船隻往往都會將船頭調往迎浪面,藉由破浪前進的方式來跟熱帶風暴強風所造成的驚人巨浪對抗,避免被巨浪突襲船舷側緣,進而導致船體瞬間失去重心而翻覆,但是當此船在與此颶風搏鬥時,漁船的側翼卻突然遭受到高達30公尺高的巨浪侵襲,船長來不及調轉船頭讓整艘船往迎浪面破浪前進,30公尺高的巨浪猛然往下拍擊船舷側緣,整艘漁船就隨之翻覆,使得船上的6名船員全數葬身海底。 由於在此地從事商業捕魚的過程可能涉及生命危險,所以在台灣的探索頻道以中文「劍旗魚之海上交鋒」來命名此影集。.

新!!: 大西洋和劍旗魚之海上交鋒 · 查看更多 »

加布島

加布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加布島 · 查看更多 »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语:Gabriel Lippmann,),法國知名物理學家,他因為發明製作彩色玻璃照相技術,於190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他亦對物理波長的干涉現象有其深研,亦有李普曼干涉定律發表。.

新!!: 大西洋和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 查看更多 »

加布艾萊西島

加布艾萊西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加布艾萊西島 · 查看更多 »

加彭綠鰭魚

加彭綠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維德角群島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15-20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礫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加彭綠鰭魚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 (西班牙)

加利西亚(Galiza,Galicia)是组成西班牙的17个自治区之一,下辖卢戈、奥伦塞、拉科鲁尼亚和蓬特韦德拉4省,首府為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 加利西亚位于西班牙西北部,南部与葡萄牙接壤,东接阿斯图里亚斯和卡斯蒂利亚-莱昂。加利西亞当地人所使用的加利西亞語在加利西亚自治区具有官方语言地位,和葡萄牙语十分相近,二者同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西伊比利亞語支。.

新!!: 大西洋和加利西亚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奈氏鱈

加勒比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66-1097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小鮋

加勒比小鮋是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與巴哈馬到巴拿馬、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小鮋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小鯷

加勒比小鯷(学名:Anchoa cayorum)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沿岸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口鼻中位,吻大於眼徑,上頷長於下頷,臀鰭中等長度,體側具一銀色條紋,臀鰭軟條21-26條,體長可達11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岸,可作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小鯷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九棘鱸

加勒比九棘鱸又名加勒比九刺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70公尺,體長可達42.6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九棘鱸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人领地

加勒比人领地(Carib Territory),也被称作加勒比人保留地(Carib Reserve),是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的一个地区,位于多米尼克最偏僻的山区,濒临大西洋,面积15平方千米(3700英亩)。它为多米尼克岛的原住民加勒比人而创建。加勒比人比欧洲殖民者和移民更早来到多米尼克定居。 经由当时的英国殖民当局同意,加勒比人领地于1903年正式成立。 加勒比人领地目前大约有3000名加勒比人。领地有一个具有一定权力的政府(加勒比人委员会)和一位领袖(加勒比人酋长)。领地的行政中心是萨利比亚,它是领地下辖的8个小村庄中最大的。.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人领地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笛鯛

加勒比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古巴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笛鯛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絲鰭鮃

加勒比絲鰭鮃(學名:Trichopsetta caribbaea)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70-3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絲鰭鮃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長鰭鰳

加勒比長鰭鰳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千里達、巴拿馬、蘇利南、蓋亞那、法屬圭亞那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長鰭鰳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蛇鯔

加勒比蛇鯔,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北部至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6-46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蛇鯔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板块

加勒比板块是一个大部分为大洋地壳的板块,位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岸以外的加勒比海。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美洲板块的一部分。 加勒比板块的面积大约是320万平方千米,它与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科科斯板块接界。这些边界都是地震活动密集区,频繁发生地震,偶然还会发生海啸;在边界上还有火山喷发。.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板块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泡鱸

加勒比泡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巴哈馬群島、多米尼克、尼加拉瓜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泡鱸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洋流

加勒比洋流(Caribbean Current)為一個沿著南美岸邊由東流入加勒比海的溫暖洋流。加勒比洋流的源頭來自大西洋的南赤道洋流(South Equatorial Current)沿著巴西岸邊向北流動。.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洋流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Mar Caribe;Mer des Caraïbes;Caraïbische Zee)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片海域,西部与西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诸国,北部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包括古巴,东部是小安地列斯群岛,南部则是南美洲。 整个加勒比海海区、西印度群岛诸岛及海域沿岸被合称为“加勒比地区”。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之一,面积达到近2,754,000平方公里(1,063,000平方英里),最深点是开曼群岛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度低于海平面7,686米(25,220英尺)。加勒比地区沿岸包括许多海湾,例如戈纳夫湾、委内瑞拉湾、达连湾、帕里亚湾和洪都拉斯湾等.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小隱棘鮋

加勒比海小隱棘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439-622公尺,體長可達5.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小隱棘鮋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真巨口魚

加勒比海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xenobol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無線鰨

加勒比海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10-29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淺水域,以多毛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蟾魚

加勒比海蟾魚(学名:Thalassophryne maculosa),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2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底質的珊瑚礁區,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蟾魚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黏盲鰻

加勒比海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在水深365至500 公尺,本魚總黏液孔79至85;尾部黏液孔11至13; 體色從淡色到非常淡的黃褐色,體長可達38.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黏盲鰻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鼠鱈

加勒比海鼠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摩洛哥、加勒比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50-1105公尺,體長可達18.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鼠鱈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龍

加勒比海龍(学名:Syngnathus caribbae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體長可達22.5公分,棲息在沿海的海草床或沙底質的淺水域。.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龍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長鰭鱈

加勒比海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至巴西北部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27-684公尺,體長可達66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加勒比海沼海鯰

加勒比海沼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哥倫比亞至巴西大西洋岸淡水、半鹹水水域、海域,棲息深度15-2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河口區、沿海、潟湖,屬肉食性,雄魚會以口孵卵,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沼海鯰 · 查看更多 »

加的斯

加的斯(Cádiz)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座滨海城市,属于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而且是加的斯省的省会。据2004年的统计加的斯共有133,242名居民,包括其郊区的居民数则为629,054人。城市面积12.30平方公里,位于一个伸入加的斯湾的半岛上。加的斯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6°30',西经6°20'。 加的斯拥有典型的安达鲁西亚特征,其老城(Casco Antiguo)分为数个不同的区(barrios)。这些区与新建的市区截然不同。老城区的小胡同一般通向其广场,而新区里则主要是宽广的大街和现代的建筑。此外市内点缀着许多公园和树木,有些巨树有可能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来的。 這地方也以雪莉酒聞名。.

新!!: 大西洋和加的斯 · 查看更多 »

加的斯省

加的斯省(Provincia de Cádiz)為西班牙南部的一個省份,位於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西南部,為西歐地區的最南端。它的四周有韋爾瓦省、塞維利亞省、馬拉加省,以及大西洋、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和英屬直布羅陀,全部土地面積為7,442 km²。 加的斯省的首府為加的斯,人口有1,164,374(2004年),其中大約60萬人居住在加的斯灣區周邊。 除了首府以外,其他重要的城市有赫雷斯和阿爾赫西拉斯。.

新!!: 大西洋和加的斯省 · 查看更多 »

加的斯湾

加的斯湾(西班牙语:Golfo de Cádiz)是大西洋的一个海湾,位于葡萄牙的圣维森特角与直布罗陀海峡西端的特拉法尔加角之间。在加的斯湾注入大西洋的有两条大河:瓜达尔基维尔河和瓜迪亚纳河。一些较小的河流如奥迪埃尔河,廷托河和瓜达莱特河也以它为入海口。 Category:欧洲海湾.

新!!: 大西洋和加的斯湾 · 查看更多 »

加納地理

加納是一個西非國家,臨幾內亞灣。在西部和科特迪瓦相鄰,北部和布基納法索相鄰,東部和多哥相鄰。加納的國土面積是238,533平方公里,這個面積和英國大小相近。加納全國可分為四個地理區域。世界最大的人工湖沃爾特水庫就位於加納。加納大多數地區都屬熱帶氣候。.

新!!: 大西洋和加納地理 · 查看更多 »

加納鎮

加納鎮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城鎮,由西部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灘基附近,居民主要是來自加納的移民,他們以捕獵鯊魚為生,2009年人口估計約1,397。 Category:岡比亞城市.

新!!: 大西洋和加納鎮 · 查看更多 »

加特利縣 (北卡羅萊納州)

加特利县(Carteret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3,472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9,383人。縣治博福特(Beaufort)。 成立於1722年。縣名紀念愛爾蘭總督、卡羅萊納殖民地長官約翰·加特利,第三代格蘭維爾伯爵 (John Carteret, 2nd Earl of Granville)。.

新!!: 大西洋和加特利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加龍河

加龍河又譯加倫河、加隆河(法语: Garonne)是位于欧洲西南部,穿越法国和西班牙的一条河流,是法国五大河流之一。.

新!!: 大西洋和加龍河 · 查看更多 »

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亦稱:Canarias)是摩洛哥西南方大西洋上、歸西班牙管轄的一個群島,是西班牙的十七個自治區之一,也是歐盟最外延的特別領域之一。 因為該群島有著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又有和泰德峰等風景優美的去處,因而成為了旅遊勝地。乾淨的空氣和合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也成為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和的所在地。 加那利群島自治區有兩個首府,即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和拉斯帕爾馬斯,這兩個城市同時也分別是西班牙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和拉斯帕爾馬斯省的省會。自1768年以來,除去1910年的一點短暫時期外,拉斯帕爾馬斯都是該群島的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就是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然而,在1833年和1927年之间,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是该群岛唯一的首都。該群島的第三大城市拉古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

新!!: 大西洋和加那利群岛 · 查看更多 »

加那利舌鰨

加那利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加那利群島至安哥拉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3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加那利舌鰨 · 查看更多 »

加那利松

加那利松(學名:Pinus canariensis),是松屬下的一種喬木,原產於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是島上最高的植物之一。 作為一種亞熱帶松樹,加那利松雖然耐旱,但不耐寒,一般溫度低於便難以存活。其分佈範圍較廣,從海拔300米到數千米的山地都有其蹤跡。雖然不是瀕危物種,但由於大規模砍伐,較大的加那利松已經很少見了。.

新!!: 大西洋和加那利松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參議院

加拿大参议院(Senate of Canada;Sénat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上议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下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構。加拿大國會上議院是位于首都渥太華的國會山莊。上議院的議員是由總理推薦後而由總督委任的。現在加拿大上議院有105位議員。加拿大政府於1965年立法,將上議院議員的強制性退休年齡定為75歲。 形式上,上議院的次序比下議院先,但上議院的權力比下議院弱。雖然加拿大所有法案都需要上下兩院通過才能生效,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最近一次駁回下議院通過的法律是在2010年,以43-32否決下議院通過的C-311號法案),而且上議院不可以提出有關國家財政的法案。 總理理論上可以委任上議院議員做內閣成員,但是下議院議員通常會被委任重要的内閣職位。但内閣通常會包括「上議院執政黨首席議員」來協調上下兩院的議程。由1896年起,所有總理都是來自下議院。加拿大歷史上只有兩位總理是來自上議院,而且兩位都是代總理。.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參議院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加拿大大西洋省份(Atlantic Provinces或,provinces de l'Atlantique)是指加拿大在大西洋海岸的四個省:新斯科舍、紐賓士域、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而其中新斯科舍、紐賓士域和愛德華王子島又合稱為加拿大海洋省份(又译作加拿大滨海诸省或加拿大沿海诸省,英文:The Maritimes或Maritime suckers ,法文:provinces maritimes)。這四省是加拿大面積最小的,而海洋省份三省的總面積又比紐芬蘭與拉布拉多小。這四個省比加拿大其他省份較落後和貧困,但自然環境優美。經濟以漁業和旅遊業為主。四省內最大城市是哈利法克斯,也是加拿大唯一在大西洋的不凍港。近年在新斯科舍和紐芬蘭近岸發現豐富油田,因此區內石油業正在加速發展。 |- !省名 !省府 !加盟日 |- | 新斯科舍 |哈利法克斯 |1867年7月1日 |- | 新不伦瑞克 |-zh-hans:弗雷德里克顿; zh-hk:弗德列頓;- |1867年7月1日 |- | 愛德華王子島省 |-zh-hans:夏洛特顿; zh-hk:查洛頓;- |1873年7月1日 |- | -zh-hans:纽芬兰与拉布拉多;zh-hk:紐芬蘭與拉布拉多;zh-tw:紐芬蘭暨拉布拉多省;- |聖約翰斯 |1949年3月31日 |.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交通

加拿大是一已發展國家,其經濟包括了廣大國土內的原料開採與出口。因此,加拿大的交通運輸系統擁有總長超過140萬公里的公路、10座主要的國際機場、300座小型機場、總長72,093公里的鐵路,以及超過300座通往太平洋、大西洋、北極海、五大湖與聖羅倫斯海道(Saint Lawrence Seaway)的商業港口。 2005年,交通運輸部門約占加拿大全國4.2% GDP(加拿大礦業及石油天然氣開採業約占3.7%)。 加拿大交通部監督和規範加拿大管轄範圍內的各種交通運輸。交通部首長為交通部長。加拿大運輸安全委員會(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of Canada)透過事故調查與提出安全建議,維持加拿大的交通運輸安全。.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交通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底鱂

加拿大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底鱂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佛羅里達淡水及半鹹水域,分成2個亞種,即加拿大底鱂(Fundulus heteroclitus heteroclitus)和大鱗底鱂(Fundulus heteroclitus macrolepidotus),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濕地、具有潮汐變化的溪流,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底鱂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军事史

加拿大军事史包含了几百年以来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发生的军事行动,和加拿大军队在全球的维和任务。加拿大的各个原住民部落之间很少会发生冲突,这样的和平时期一直持续了几千年。自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引发了他们与加拿大原住民和同样在探索新大陆的另外一些欧洲人之间的冲突。从17世纪开始,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双方都各自拉拢了一些原住民部落。1763年,英国最终控制了整个加拿大,并对法裔加拿大人采取了同化政策。在美国革命中,英属北美选择了忠于英国。在成功独立后,美国人开始尝试扩大自己的版图,并在1775年和1812年两次入侵了英属北美。尽管英军与当地武装成功地击退了美国的入侵,但是美国的威胁还是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才消除。这个威胁也是加拿大于1867年独立的原因之一。 在独立之后,一支训练有素的加拿大军队随即成立。刚刚诞生的加拿大还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它的宗主国英国对它的内部事务依然拥有很高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在英国参加第二次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自动地派出了军队来协助英军。在1931年英国颁布西敏寺法令后,加拿大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尽管如此,加拿大与英国的关系还是很紧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得到了加拿大的帮助。二战以后,加拿大开始信奉多边主义,它只参与了非单边的军事行动,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加拿大也在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出动的部队人数比其余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至2006年为止,加拿大是在维和行动中阵亡军人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印度。.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军事史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国家公园列表

加拿大各省和地区,绿色部分为国家公园。 加拿大国家公园是依据加拿大国家公园法案设立保护区,由加拿大政府拥有。国家公园保留地是已经按照国家公园标准设立但尚未正式认定的国家公园,属于国家公园系统的一部份。加拿大一共设立了39个国家公园和8个国家公园保留地(克鲁瓦尼国家公园及保留地既是国家公园也是国家公园保留地),分布在10个省和3个地区,总面积达303,57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加拿大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保留地,首要任务为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完整,其次为帮助人们探索研究和享受这些区域的自然空间 。广义的国家公园还包括四个国家海洋保护区域和一个国家地标。.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国家公园列表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國徽或加拿大王徽(Arms of His/Her Majesty in Right of Canada ),是加拿大和加拿大君主自1921年以來的正式徽號,其設計仿照英國國徽,但徽號中的部分英式元素則被具有加拿大本地特色的設計元素取代或擴充。.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国徽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狡鮟鱇

加拿大狡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亞速群島北方海域及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水深0至1050公尺,體長可達9.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狡鮟鱇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航空797號班機空難

加拿大航空797號班機是加拿大航空在1983年6月2日前的一班由美國達拉斯至加拿大蒙特婁的定期航班。就在1983年6月2日當天,一架DC-9-32型客機執行此航班時,飛機的廁所發生火警,濃煙充斥著整架飛機。雖然飛機最後成功迫降,可是降落後發生的大火卻令機上23名乘客來不及逃生死亡。.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航空797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鉤杜父魚

加拿大鉤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格陵蘭至美國麻州科德角海域,棲息深度13-598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鉤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法老魚

加拿大法老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格陵蘭至馬得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0-5100公尺,體長可達96公分,棲息在中表層冷水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及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法老魚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海洋省份

加拿大海洋省份(Maritimes)是加拿大地理的一个概念。该地区由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和爱德华王子岛组成。三个海洋省份地处大西洋西岸,与后来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组成更大范围的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区域内主要的城市有哈利法克斯、圣约翰和夏洛特頓。至2008年,加拿大海洋省份一共有1,826,896人。 海洋省份正面大西洋,有着著名的芬迪湾和圣劳伦斯湾,地处魁北克的东南面,新英格兰的北面及纽芬兰岛的西南面。.

新!!: 大西洋和加拿大海洋省份 · 查看更多 »

加曼氏甲鰨

加曼氏甲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東南部至阿根廷北部淡水、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在河口、潟湖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加曼氏甲鰨 · 查看更多 »

努瓦克肖特

努瓦克肖特(نواكشوط),毛里塔尼亚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人口611,883人(2000年),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距大西洋海岸5公里。原为仅有200人的村落,村民以渔牧为生,1957年毛里塔尼亚独立后,定都于此,并于1958年3月5日开始城市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分为9个独立的市区。 這裡亦是開羅-達卡高速公路重要的一站,另外非洲西部沿海橫貫高速公路也可能於此設立西端終點。.

新!!: 大西洋和努瓦克肖特 · 查看更多 »

努瓦迪布灣省

努瓦迪布灣省(ولاية داخلت نواذيبو;Dakhlet Nouadhibou)是毛里塔尼亞西北部的一個省份,西臨大西洋,北鄰西撒哈拉。面積22,300平方公里,2000年估計人口79,516人。首府努瓦迪布。 下僅分1區,即努瓦迪布區。 D.

新!!: 大西洋和努瓦迪布灣省 · 查看更多 »

努涅斯河

努涅斯河(Rio Nunez)是西非國家畿內亞的河流,位於博凱大區,河道全長50英里,發源自富塔賈隆高地,最終注入大西洋,河畔城鎮有卡姆薩爾。 Nunez.

新!!: 大西洋和努涅斯河 · 查看更多 »

劳亚大陆

劳亚大陆(英文名:Laurasia)又譯勞拉西亞大陸,為地质史古陆之一,存在於侏儸紀到白堊紀。勞亞大陸包含現今北半球大部分陸地。由勞倫大陸、波羅地大陸、西伯利亞大陸、哈薩克大陸、華北陸塊、華南陸塊構成,在侏罗纪中期由盘古大陆北端分裂而成,然後在白堊紀分裂成今天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 其名稱是由勞倫大陸(Laurentia)與歐亞大陸(Eurasia)組成。.

新!!: 大西洋和劳亚大陆 · 查看更多 »

劳拉·德克尔

蘿拉·德克爾(英文:Laura Dekker,),出生於紐西蘭最北方的港口旺阿雷,當時她父母正進行七年的環球航海旅程中,在她五歲之前都居住在海上。 在2012年 當時才16歲的蘿拉成為世界最年輕獨自駕駛帆船環球一周的航海家。 經歷519天長達43452公里旅程。.

新!!: 大西洋和劳拉·德克尔 · 查看更多 »

劉伯海爾德島

劉伯海爾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6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劉伯海爾德島 · 查看更多 »

劉易斯-哈里斯島

劉易斯-哈里斯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由埃利安錫爾負責管轄,長97.3公里、寬46.8公里,面積2,178平方公里,是英倫諸島第三大島嶼,最高點海拔高度799米,2001年人口20,473。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劉易斯-哈里斯島 · 查看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大西洋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基孔博河

基孔博河(Rio Quicombo)是南非國家安哥拉的河流,位於該國中西部南廣薩省孫貝以南,距離首都羅安達約300公里,發源自比耶高原,最終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基孔博河 · 查看更多 »

基勒拉島

基勒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和哈里斯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2.5公里,面積1.7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基勒拉島 · 查看更多 »

基窪島

基窪島是美國的島嶼,位於查爾斯頓以西大西洋海域,由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縣負責管轄,長10公里、寬6公里,面積108.502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2,611。.

新!!: 大西洋和基窪島 · 查看更多 »

基薩馬國家公園

基薩馬國家公園是安哥拉的國家公園,位於該國西北部羅安達省,距離羅安達約70公里,西面是大西洋,成立於1957年12月11日,面積9,960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基薩馬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基氏短吻獅子魚

基氏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巴芬灣海域,棲息深度952-1487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9.5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基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埃及航空

埃及航空(مصر للطيران)為一間以開羅為基地的埃及國營航空公司。由埃及政府全資擁有,經營定期航班服務至超過50個目的地,包括歐洲、非洲、中東、遠東、美國及國內航線,過往曾開辦來往澳洲之航線。埃及航空的主要基地為開羅國際機場。.

新!!: 大西洋和埃及航空 · 查看更多 »

埃及航空990號班機空難

埃及航空990號班機(MS990/MSR990)是埃及航空的定期航班,來往開羅和洛杉磯,中途停紐約。在1999年10月31日,美國東岸時間上午1時50分,航班墜落在马萨诸塞州南塔克特島以南60哩的大西洋海上,導致機上217人全部死亡。.

新!!: 大西洋和埃及航空990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埃吉爾賽島

埃吉爾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柯克沃爾以北1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4公里、寬2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米,2001年人口37。.

新!!: 大西洋和埃吉爾賽島 · 查看更多 »

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

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Essequibo Islands-West Demerara)(第三區)是圭亞那的10個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北部,首府設於弗里登胡普,北鄰大西洋,東毗德梅拉拉-馬海卡區,南臨庫尤尼-馬扎魯尼區和上德梅拉拉-伯比斯區,西接波默倫-蘇佩納姆區,面積2,23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03,061。 Category:圭亞那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 · 查看更多 »

埃塞奎博河

埃塞奎博河(英語:Essequibo River)是圭亚那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圭巴边境的阿卡里山,向北流经圭亚那全境,最终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010公里。 Category:南美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蓋亞那河流 Category:委內瑞拉河流.

新!!: 大西洋和埃塞奎博河 · 查看更多 »

埃塞俄比亞航空

埃塞俄比亞航空(የኢትዮጵያ አየር መንገድ,Ethiopian Airlines,簡寫為የኢትዮጵያ,IATA編號:ET,ICAO編號:ETH)是埃塞俄比亞的國營航空公司,總部位於亚的斯亚贝巴的亚的斯亚贝巴國際機場。公司經營多條定期客運和貨運航班,前往埃塞俄比亚和非洲、亚洲、欧洲、北美及南美共113個目的地。另外,公司也提供客運和貨運的包機服務。2011年,埃塞俄比亚航空加入星空联盟。埃塞俄比亚航空比全球任何一间航空公司在非洲都拥有更多航点,亦是非洲大陆上增长最快,拥有最大和最年轻机队的航空公司。.

新!!: 大西洋和埃塞俄比亞航空 · 查看更多 »

埃姆登

恩登(Emden)是位于德国西北部埃姆斯河畔的港口城市,与比利时泽布吕赫和德国不來梅港同为欧洲三大汽车进出口港口。 大众汽车在埃姆登建有生产大众帕萨特的大型工厂,雇员超过10,000人。.

新!!: 大西洋和埃姆登 · 查看更多 »

埃布里耶潟湖

埃布里耶潟湖(Lagune Ébrié)是西非國家科特迪瓦的潟湖,該湖長100公里、寬4公里,平均深度5米,毗鄰大西洋沿岸,湖畔城鎮有首都阿比讓、班熱維爾、大巴薩姆、雅克維爾等。.

新!!: 大西洋和埃布里耶潟湖 · 查看更多 »

埃什皮谢尔角

埃什皮谢尔角(Cabo Espichel)是位于葡萄牙塞新布拉的一个海角,游客被面向大西洋的悬崖的壮丽景色所吸引。 该地区有一座圣所很出名,该建筑群建在特别靠近高悬崖的边缘,其中包括一座依旧在使用的教堂。 同样出名的是侏罗纪地层的悬崖上的几个恐龙化石行迹。当时迷信者认为化石行迹是圣母骑着巨大的骡子从海洋到悬崖的路径。最终导致在那个位置修建修道院。 Category:葡萄牙地理.

新!!: 大西洋和埃什皮谢尔角 · 查看更多 »

埃什特雷馬杜拉

埃什特雷馬杜拉 (Estremadura;)是葡萄牙歷史省分之一,位於該國中部大西洋岸,包括首都里斯本。中被特茹河分成兩份。 省名的意思是「邊疆」,始於葡萄牙在收復失地運動中期:當地是葡萄牙王國與穆斯林對峙的前線。 Category:葡萄牙歷史省分.

新!!: 大西洋和埃什特雷馬杜拉 · 查看更多 »

埃德利扎島

埃德利扎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該國南部大西洋海域,屬於韋斯特曼納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4米,島上無人居住。根据现在的城市传说,这座岛不再属于冰岛歌手比约克,而是属于埃德利扎岛狩猎协会。这座岛上的唯一建筑是一座狩猎木屋,由埃德利扎岛狩猎协会建造。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埃德利扎島 · 查看更多 »

埃勒河

埃勒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河道全長59公里,發源自羅斯特雷南,最終注入大西洋,河畔城鎮有阿摩爾濱海省、勒福厄和坎佩爾萊。 Category:法國河流.

新!!: 大西洋和埃勒河 · 查看更多 »

埃米爾·貝爾坦號輕巡洋艦

埃米爾·貝爾坦號輕巡洋艦(法語:Émile Bertin)是一艘以法國著名軍艦設計師路易-埃米爾·貝爾坦命名的法國海軍輕巡洋艦。該艦的設計目的主要是在海軍中擔任佈雷艦與嚮導驅逐艦的角色;其設計佈局稍後成為後來的法國輕巡洋艦與重巡洋艦的設計基礎,而其後繼艦種受本艦影響尤其深遠。此外,本艦亦是首艘採用三聯裝主炮炮塔的法國巡洋艦。.

新!!: 大西洋和埃米爾·貝爾坦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埃萊南亞斯蓋希島

埃萊南亞斯蓋希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南尤伊斯特島東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埃萊南亞斯蓋希島 · 查看更多 »

埃龍戈區

埃龍戈區(Erongo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中西部,西面大西洋。面積63,72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07,629人。首府斯瓦科普蒙德(1994年南非共和國歸還佔領多年的鯨灣港)。下分6分區。.

新!!: 大西洋和埃龍戈區 · 查看更多 »

埃里斯凱島

埃里斯凱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南尤伊斯特島和巴拉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7.0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5米,2001年人口133。.

新!!: 大西洋和埃里斯凱島 · 查看更多 »

埃格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埃格島亦稱愛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9公里、寬5公里,面積30.4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93米,該島自青銅時代有人類居住,2008年人口85。.

新!!: 大西洋和埃格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埃氏天竺鯛

埃氏天竺鲷,又稱長柄天竺鯛,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鲷科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埃氏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埃氏糙鮋

埃氏糙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聖赫勒拿灣、西南太平洋紐西蘭海域,棲息深度450-1025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埃氏糙鮋 · 查看更多 »

埃洛恩河

埃洛恩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布列塔尼,河道全長56公里,發源自科馬納以南,流經朗迪維西奧和朗代爾諾,最終在布雷斯特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埃洛恩河 · 查看更多 »

埃斯特角城

埃斯特角城是烏拉圭的城鎮,由馬爾多納多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東南部大西洋沿岸,距離首都蒙得维的亚140公里,始建於1907年,受海洋氣候影響,每年平均降雨量1,010毫米,被譽為南美洲的邁阿密,2004年人口7,298。.

新!!: 大西洋和埃斯特角城 · 查看更多 »

厚吻蠕鰻

厚吻蠕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0-500公尺,體長可達48.5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會把身體埋藏在沙泥中,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厚吻蠕鰻 · 查看更多 »

厚巨口鱼

厚巨口鱼(学名:Pachystomias microdon)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巨口鱼科厚巨口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4000-800米,本魚體延長略側,吻短於眼徑,顎細長,口裂些微地彎曲向上,觸鬚細長,尖端細的沒有球莖,體色深褐色到黑色,體長可達22.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厚巨口鱼 · 查看更多 »

厚唇下美鮨

厚唇下美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太平洋的加拉巴哥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400公尺,體長可達1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烏賊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厚唇下美鮨 · 查看更多 »

厚唇腔吻鱈

厚唇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60-2220公尺,本魚吻長而尖,頭部下面裸露無鱗片,發光器短,嘴巴與鰓腔黑色,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魚與底棲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厚唇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厚皮短吻獅子魚

厚皮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巴倫支海海域,棲息深度170-32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2.7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厚皮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厚頦齒魚

厚頦齒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深度800-1550公尺,體長可達2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厚頦齒魚 · 查看更多 »

厚蛤屬

厚蛤屬(學名:Crassatella),日語直譯作藻鹽貝屬(モシオガイ),是心蛤目厚蛤科海洋雙殼綱軟體動物的一個屬。其化石出現在中白堊世到中新世之間,現在主要出現在大西洋西南部沿岸,也有經過交通水道流入部份太平洋海域。.

新!!: 大西洋和厚蛤屬 · 查看更多 »

原線䲗屬

原線䲗屬(學名:Protogrammus)為䲗科下的一屬,分佈在太平洋與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原線䲗屬 · 查看更多 »

原生獅子魚

原生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海域,棲息深度3-97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7.1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原生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原鰭海龍

原鰭海龍(学名:Anarchopterus criniger),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岩礁區,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原鰭海龍 · 查看更多 »

原野

原野,是地球上尚未受到大規模人類活動改造的自然地帶。它也可以被定義為:「最完好也最未受干擾,不受人類的控制、道路或管線的開發,與工業設施入侵的自然地帶。」 原野地帶往往受到人類保護,因其往往是珍貴物種的棲地,或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而這些都是難以在都市、實驗室或動物園內重現的。原野也常保存人類最初始的文化遺蹟、精神與審美觀。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分類中,原野被分成兩種,即受嚴格保護的自然保護區與未受嚴格保護的荒野。而在先進國家中,則往往會透過法律來保障原野的不受破壞,如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或南非都為原野設有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來保護它們免受人類文明的影響。.

新!!: 大西洋和原野 · 查看更多 »

垂唇喉盤魚

垂唇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8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垂唇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垂腹單棘魨

垂腹單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紐芬蘭,經百慕達群島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水域或海草床,幼魚隨海草漂浮,並以頭向下的方式游泳,以植物、藻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垂腹單棘魨 · 查看更多 »

厄加勒斯国家公园

厄加勒斯国家公园是南非国家公园之一,位于西开普南奥弗贝格地区的厄加勒斯角平原上,距开普敦东南部约200千米。公园沿着甘斯拜和斯特瑞斯拜之间的海岸平原延伸,包含南非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至2009年1月占地面积为20,959km²(51,790英亩)。.

新!!: 大西洋和厄加勒斯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厄加勒斯角

厄加勒斯角(Cabo das Agulhas,又譯阿古拉斯角)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位於南緯34度49分42秒,東經20度00分33秒,厄加勒斯角同時被定義為印度洋與大西洋的交界,在历史上厄加勒斯角是一个著名的危险海区。.

新!!: 大西洋和厄加勒斯角 · 查看更多 »

厄尔巴岛

厄尔巴岛(Isola d'Elba)位於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海岸线外,第勒尼安海和利古里亚海之间,是托斯卡纳群岛的主岛,也是仅次于撒丁岛和西西里岛的意大利第三大岛,距离亚平宁半岛西岸大约10公里,面积223平方公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 根据1814年签订的枫丹白露条约,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被流放至此,當時此島為法國領地。他在厄尔巴岛居住期间,保留“皇帝”头衔,并在名义上统治该岛,每年还可以获得两百万法郎的津贴,但由英國皇家海軍監看該島。在其统治期间,拿破仑在岛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收效良好。後人假託拿破崙之名,寫下著名的英語迴文詩: 1815年,拿破仑得到消息,认为法国人民仍然支持他,而维也纳会议无法立刻对其的行动作出一致反应,加上他怀疑英国密谋将其流放到大西洋的岛屿去,遂于2月逃离厄尔巴岛,回到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其后他再次失败,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新!!: 大西洋和厄尔巴岛 · 查看更多 »

厄勒海峡

厄勒海峡(丹麦语:Øresund,瑞典语: Öresund)是一条分隔丹麦的西兰岛和瑞典南部斯科讷的一条海峡,最窄处仅4公里。 厄勒海峡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大西洋(通过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北海)的三条丹麦海峡之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道之一。 厄勒大桥于2000年7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丹麦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出席了仪式。在瑞典的赫尔辛堡和丹麦的赫尔辛格之间,目前还有渡轮24小时运行。.

新!!: 大西洋和厄勒海峡 · 查看更多 »

厄瓜多爾黃魴鮄

厄瓜多爾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72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厄瓜多爾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偽似魣盜目魚

偽似魣盜目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南部至摩洛哥,包括地中海西部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可達600公尺,體長可達26.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偽似魣盜目魚 · 查看更多 »

假熊猴亞科

假熊猴亞科(Notharctinae)是始新世早期至中期(5500-3400萬年前)北美洲普遍的靈長目,但現在已經滅絕。假熊猴亞科下有六個屬,包括Cantius、Pelycodus、Copelemur、Hesperolemur、假熊猴屬及Smilodectes,都是兔猴型下目的成員。這個亞科的演化歷史相對地較清楚,且都是被用作爭議漸進進化論。雖然一般接受兔猴型下目衍生出現今的狐猴及蜂猴亞科,但牠們究竟與兔猴型下目的哪一個成員是近親則不得而知。假熊猴亞科於始新世中期滅絕,可能成因包括氣候轉變及與其他北美洲靈長目的競爭。.

新!!: 大西洋和假熊猴亞科 · 查看更多 »

偉大社會

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或譯為大社會計畫或大社會,是在1960年代,由美国总统林登·詹森和其在国会的民主党同盟提出的一系列国内政策。1964年,约翰逊发表演说,宣称:“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由此所提出的施政目标,便是“伟大社会”。.

新!!: 大西洋和偉大社會 · 查看更多 »

博塔弗戈

博塔弗戈(Botafogo,)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南区的一个海滨街区,主要是是一个中上阶级社区。.

新!!: 大西洋和博塔弗戈 · 查看更多 »

半帶方頭魚

半帶方頭魚,又稱半帶馬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0-3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半帶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半帶普提魚

半帶普提魚,又稱半帶狐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為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亞速群島、維德角群島、加那利群島及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200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半帶普提魚 · 查看更多 »

博凱大區

博凱大區是畿內亞的8個大區之一,位於該國西部,首府設於博凱,北臨畿內亞比紹,東接拉貝大區和金迪亞大區,西鄰大西洋,面積31,186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760,119。 Category:几内亚行政区划.

新!!: 大西洋和博凱大區 · 查看更多 »

博凱省

博凱省是西非國家畿內亞的33個省之一,位於該國西部,由博凱大區負責管轄,首府設於博凱,北臨畿內亞比紹,東接加瓦爾省和泰利梅萊省,南毗博法省,西鄰大西洋,面積11,053平方公里,人口約289,000。 Category:几内亚行政区划.

新!!: 大西洋和博凱省 · 查看更多 »

博福特縣 (南卡羅萊納州)

博福特縣 ( Beaufort County, South Carolina)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縣。面積2,390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20,937人 (2005年人口137,849人)。縣治博福特(Beaufort)。 成立於1785年3月12日。縣名來自縣治,紀念第二代博福特公爵。.

新!!: 大西洋和博福特縣 (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博福特縣 (北卡羅萊納州)

博福特縣 (Beaufort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縣。面積2,390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4,958人。縣治華盛頓(Washington)。 成立於1705年12月3日,原名Pamplecough,1712年改名。縣名來自縣治,紀念第二代博福特公爵。.

新!!: 大西洋和博福特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半環豆齒鰻

半環豆齒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3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埋藏在沙泥中,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半環豆齒鰻 · 查看更多 »

半裸銀斧魚

半裸銀斧鱼(学名:Argyropelecus hemigymnus,又稱单刺银斧鱼)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银斧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

新!!: 大西洋和半裸銀斧魚 · 查看更多 »

博謝訥島

博謝訥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海獅島以南70公里的大西洋南部海域,長3.3公里、寬0.65公里,面積1.7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福克蘭群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博謝訥島 · 查看更多 »

半黃半紫低紋鮨

半黃半紫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牙買加、開曼群島、大安地列斯群島、小安地列斯群島、宏都拉斯等海域,棲息深度3-30公尺,本魚頭部黃色,身體前半部黃色,後半部褐色至黑色,魚鰭黃色、眼睛黃色,吻部具一鑲白邊的黑斑,體長可達13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成對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半黃半紫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博茨瓦纳地理

博茨瓦纳共和国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全景大部分属于卡拉哈里沙漠。国境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

新!!: 大西洋和博茨瓦纳地理 · 查看更多 »

博阿維斯塔島

博阿維斯塔島(Ilha da Boa Vista)是佛得角最東端的島嶼,位於非洲大陸以西455公里,屬於向風群島的一部分,面積620平方公里,是該國第三大島嶼,島上最高點387米,2005年人口3,353,居民主要從事捕魚業和農業。.

新!!: 大西洋和博阿維斯塔島 · 查看更多 »

博阿茲島

博阿茲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愛爾蘭島和薩默塞特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長0.9公里、寬0.2公里,面積0.1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米。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博阿茲島 · 查看更多 »

博雷島 (聖基爾達群島)

博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西北66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聖基爾達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8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博雷島 (聖基爾達群島) · 查看更多 »

博耶氏真銀漢魚

博耶氏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至茅利塔尼亞淡水、半鹹水及海域,包括地中海、黑海,體長可達20公分,為亞熱帶魚類,能適應各種不同鹽分的水域,主要棲息在河口、港灣、湖泊、沿岸靜止水域,成群活動,以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博耶氏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博格级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Bogue class escort carrier)是美國海軍在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建造的一個護航航空母艦級別。該級艦隻全部是以為船身基礎,再於其上加裝機庫和飛行甲板而成。 美國共完成45艘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的建造,但除了其中的11艘有實際編入美國海軍艦隊服役外, 其餘34艘被出租給英國皇家海軍,而成為(Attacker Class)與(Ruler Class)護航航空母艦。.

新!!: 大西洋和博格级護航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博氏喙鱸

博氏喙鱸(學名Mycteroperca bonaci)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 博氏喙鱸的體型很大,長1.5米及重100公斤。它們的身體呈橄欖或灰色,有黑色及銅色的斑點。前鰓蓋骨稍圓。它們經常在珊瑚礁出沒,但並非倚賴它們。它們分佈在西大西洋,由美國麻薩諸塞州至巴西南部,尤其喜歡棲息在墨西哥灣、佛羅里達礁島群、巴哈馬及加勒比海。成年的並不會到分佈地北端。它們棲息在近海面約6-33米水深的水域。 博氏喙鱸很可口,是重要的魚產之一。雖然並未達至瀕危,但因捕獵壓力增加及繁殖率低,它們現正處於近危。 博氏喙鱸是獨居的。成年的喜歡吃其他魚類及烏賊,幼魚多吃蝦等甲殼類。 博氏喙鱸於5月至8月間產卵。它們是雌性先熟雌雄同體,即幼魚主要是雌魚,長大後會變成雄魚。.

新!!: 大西洋和博氏喙鱸 · 查看更多 »

博氏皂鱸

博氏皂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巴哈馬群島、海地、貝里斯、宏都拉斯、巴拿馬等海域,棲息深度3-68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博氏皂鱸 · 查看更多 »

博氏黑吻銀漢魚

博氏黑吻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聖馬丁海域,為熱帶魚類,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博氏黑吻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博氏背燈魚

博氏背燈魚(学名:Notoscopelus bolin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地中海及加拿大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300公尺,體長可達10.2公分,為肉食性,以橈腳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博氏背燈魚 · 查看更多 »

博法省

博法省是西非國家畿內亞的33個省之一,位於該國西部,由博凱大區負責管轄,首府設於博法,北臨博凱省和泰利梅萊省,東接弗里亞省和杜布雷卡省,南毗大西洋,西鄰大西洋,面積9,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65,000。 Category:几内亚行政区划.

新!!: 大西洋和博法省 · 查看更多 »

博涯监狱

博涯监狱(Fort Boyard)开始是法国抵御海上侵略的城堡,后来改造成了一座监狱。.

新!!: 大西洋和博涯监狱 · 查看更多 »

华丽眶灯鱼

华丽眶灯鱼(学名:Diaphus perspicillatus)为灯笼鱼科眶灯鱼属的鱼类,俗名刺边眶灯鱼。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常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以及垂直分布约1000-0米,體長可達7.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华丽眶灯鱼 · 查看更多 »

十字粘棘虫

十字粘棘虫(学名:Acanthocolla cruciata)为编棘虫科粘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十字粘棘虫 · 查看更多 »

十帶羅麗鯛

十帶羅麗鯛(學名:Rocio octofasciata),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至宏都拉斯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溫暖、沙泥底質的沼澤、溝渠、溪流,以昆蟲、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十帶羅麗鯛 · 查看更多 »

十三殖民地

十三殖民地(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佐治亞)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國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後來。 这些殖民地分别是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及普罗维登斯种植地,每个殖民地都建立并发展了自治体制,居民大多数是拥有自己土地的独立农民。在18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经过一系列抗争,殖民地联合武装反对英国和英王乔治三世的统治,最终于1775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十三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之前,十三个殖民地是英属美洲殖民地的一部分。在独立战争期间,英属北美(即加拿大)、西印度、纽芬兰、魁北克、新斯科舍、东佛罗里达和西佛罗里达保持了对英国的忠诚。这些英属殖民地对美国革命都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地理位置上的隔离和英国海军的强大使他们未能真正参与到斗争中来。.

新!!: 大西洋和十三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十一棘笛鯛

十一棘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迦納至剛果河河口,棲息深度5-2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岩礁區、河口區,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十一棘笛鯛 · 查看更多 »

协和式客机

協和式客機(法语、Concorde)是一款由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客機,它和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圖-144同为世界上少数曾投入商業使用的超音速客機。協和式客機在1969年首飛、1976年投入服務,主要用于执行从倫敦希斯路機場(英國航空)和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法國航空)往返于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跨大西洋定期航线。飞机能够在15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从巴黎飞到纽约只需约3小时20分钟,比普通民航客机节省超过一半时间,所以虽然票价昂贵但仍然深受商务旅客的欢迎。1996年2月7日,协和飞机从伦敦飞抵纽约仅耗时2小時52分鐘59秒,创下了航班飞行的最快纪录。 协和飞机共生产了20架,其中仅有16架投入营运。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研發过程使英法两国政府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且两国政府还不得不拨款资助英航和法航购买协和飞机。2000年,协和飞机发生了其营运生涯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灾难性事故——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旅客对其信心大减,之后的911事件又使国际民航业陷入危机。受种种因素影响,英航和法航决定协和飞机执行完2003年10月23日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后終止服務,并於同年11月26日完成「退役」航班後結束其27年的商業飛行生涯。协和飞机代表着航空技术史上的技术进步,因此即使退役後,協和式客機仍然是航空歷史上的重要象徵。.

新!!: 大西洋和协和式客机 · 查看更多 »

协和喷泉

协和喷泉(Fontaines de la Concorde)是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上的两座喷泉,完成于1840年路易-菲利普在位时期。 南面靠近塞纳河的是海洋喷泉,代表法国的海洋精神。巨大的半裸雕塑代表地中海和大西洋。其他雕塑代表海洋产业,还有珊瑚、鱼、贝壳和珍珠。 北面靠近玛大肋纳教堂的是河流喷泉,巨大的雕塑代表罗纳河和莱茵河。其他雕塑则代表法国的主要农产品:小麦和葡萄;花卉和水果。上方的雕塑则代表法国的内河航运、农业和工业。.

新!!: 大西洋和协和喷泉 · 查看更多 »

卡孔戈

卡孔戈是安哥拉的城鎮,位於大西洋沿岸,由喀丙達省負責管轄,北面與剛果共和國接壤,南面是布科藻,面積1,732平方公里,人口約2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1人。 Category:安哥拉城市.

新!!: 大西洋和卡孔戈 · 查看更多 »

卡宾达 (城市)

卡宾达(葡萄牙语:Cabinda)位于大西洋畔,是安哥拉飞地卡宾达省的首府。剛果民主共和國對其宣稱擁有主權。.

新!!: 大西洋和卡宾达 (城市) · 查看更多 »

卡宾达共和国

卡宾达共和国(賓達語:Kilansi kia Kabinda、République du Kabinda)是目前未被承认的卡宾达省(目前是安哥拉一部分)分离政府采用的名称。.

新!!: 大西洋和卡宾达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卡尤加人

卡尤加人 (卡尤加語: Guyohkohnyo or Gayogohó:no’),意即「在沼澤中航行獨木舟的人」。操卡尤加語的易洛魁系美洲原住民,是易洛魁聯盟的五個初始部族之一。傳統領地座落於五指湖周邊區域及卡尤加湖一帶,介於其鄰邦奧內達加人領地以西、塞內卡人領地以東。現有人口將近4900人分布於奧克拉荷馬州、約450人分布於紐約州,另有大約200名卡尤加人與紐約州西部的塞內卡族共居。他們是易洛魁聯盟的原始成員,分布位置在聯盟中央偏西的位置。卡尤加人以泛靈論及薩滿信仰為主。.

新!!: 大西洋和卡尤加人 · 查看更多 »

卡尔·央斯基

卡爾·吉德·央斯基(Karl Guthe Jansky,)是一位美国无线电工程师,也是無線电天文学先驅。他于1932年发现了來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这一发现标志着無線电天文学诞生。为了纪念他做出的贡献,1973年8月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五次大会上,射电天文小组委员会通过决议,使用“央斯基(Jansky)”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并且纳入国际物理单位系统。.

新!!: 大西洋和卡尔·央斯基 · 查看更多 »

卡尔·布劳恩

卡尔·費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阴极射线管的发明者。.

新!!: 大西洋和卡尔·布劳恩 · 查看更多 »

卡伯特海峡

卡伯特海峡(Cabot Strait,;détroit de Cabot,)位于加拿大东部布雷顿角岛与纽芬兰岛之间,宽约97公里,连通圣劳伦斯湾与大西洋。海峡以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伯特的名字命名,约翰·卡伯特于15世纪得到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赞助探索该地区。.

新!!: 大西洋和卡伯特海峡 · 查看更多 »

卡彭雅鱈

卡彭雅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東倫敦至納米比亞南部海域,深度457-1152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彭雅鱈 · 查看更多 »

卡克斯島

卡克斯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大馬爾維納島西北面和塞瓦爾德斯群島東南面的大西洋南部海域,長10公里、寬2.5公里,面積18.9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20米。.

新!!: 大西洋和卡克斯島 · 查看更多 »

卡勒小褐鱈

卡勒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百慕達群島、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海域,深度100-800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7.4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勒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卡納亞鮋

卡納亞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加納利群島及馬德拉群島海域,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納亞鮋 · 查看更多 »

卡約犀鱈

卡約犀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海鰗鰍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海域,深度可達607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大洋區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約犀鱈 · 查看更多 »

卡纳维拉尔角

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1963年—1973年曾稱甘迺迪角(),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布里瓦德郡大西洋沿岸的一条狭长的陆地,地理位置为北纬28º33'21",西经80º36'17"。.

新!!: 大西洋和卡纳维拉尔角 · 查看更多 »

卡羅來納鋸魴鮄

卡羅來納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5-17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魷魚、雙殼貝及小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卡羅來納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卡羅紅娘魚

卡羅紅娘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毛利塔尼亞北部至剛果海域,棲息深度10-4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卡羅紅娘魚 · 查看更多 »

卡羅萊納鰕鮃

卡羅萊納鰕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哈馬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2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潟湖,目前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羅萊納鰕鮃 · 查看更多 »

卡羅林那長鰭鱈

卡羅林那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美國東南部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0-81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羅林那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卡爾夫島

卡爾夫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馬爾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卡爾夫島 · 查看更多 »

卡爾·安東·拉森

卡爾·安東·拉森(Carl Anton Larsen,)是挪威南極探險家,首次於南極發現了化石,因而獲得皇家地理學會的回饋授權。1893年12月,他成為首位在南極洲拉森冰棚上滑雪的人。拉森也被視為英國南極領地南喬治亞島古利德維肯港和南極海域捕鯨業的奠基人。1910年,因為多年居住於南喬治亞島而獲得英國公民身份。身後,一艘捕鯨船以他為名。.

新!!: 大西洋和卡爾·安東·拉森 · 查看更多 »

卡爾王子島

卡爾王子島是挪威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斯匹茲卑爾根群島的一部分,面積61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320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8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挪威无人岛 Category:冷岸群島.

新!!: 大西洋和卡爾王子島 · 查看更多 »

卡爾瓦多斯省

卡爾瓦多斯省(Calvados)是法國下诺曼底大區所轄的省份,濱大西洋。該省編號為14。该省出产的苹果白兰地非常有名,法语中的苹果白兰地即被称为calvados.

新!!: 大西洋和卡爾瓦多斯省 · 查看更多 »

卡瓦島 (奧克尼群島)

卡瓦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霍伊島之間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1.9公里、寬0.88公里,面積1.0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卡瓦島 (奧克尼群島) · 查看更多 »

卡特島

卡特島是巴哈馬的島嶼,位於該國中部的大西洋海域,長76.8公里、寬21.9公里,面積38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3米,主要經濟活動是農業,2010年人口1,503。 Category:巴哈馬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卡特島 · 查看更多 »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或譯卡薩布蘭加;字面意义为“白房子”),阿拉伯語名為达尔贝达(الدار البيضاء ),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位于大西洋岸边、距离东北方向的首都拉巴特。卡萨布兰卡人口约290万,全市拥有全国70%的现代工业,市区和郊区有1000多座工厂,是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也是摩洛哥的商業金融中心地。.

新!!: 大西洋和卡萨布兰卡 · 查看更多 »

卡謝烏河

卡謝烏河(Rio Cacheu)是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紹最大的河流之一,河道全長約257公里,發源自幾內亞比紹北部接近塞內加爾的邊界,流經巴法塔區和奧約區,最終在卡謝烏北面注入大西洋。 Cacheu.

新!!: 大西洋和卡謝烏河 · 查看更多 »

卡薩芒斯河

卡薩芒斯河(Casamance Fleuve)是塞內加爾的河流,向西流進大西洋,河道全長320公里,其中只有130公里可讓船隻航行,是科爾達區和濟金紹爾區的主要河流。 Category:塞內加爾河流.

新!!: 大西洋和卡薩芒斯河 · 查看更多 »

卡通貝拉

卡通貝拉(Catumbela),是個位於安哥拉西部的城鎮,由本吉拉省負責管轄,距離大西洋沿岸6公里,該城鎮設有火車站和機場,2012年人口為16,977。.

新!!: 大西洋和卡通貝拉 · 查看更多 »

卡氏夢角鮟鱇

卡氏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熱帶至溫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320至600公尺,體長可達15.9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卡氏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卡氏大花鮨

卡氏大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奈及利亞海域,體長可達30.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氏大花鮨 · 查看更多 »

卡氏大鼻鰨

卡氏大鼻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棲息深度10-3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卡氏大鼻鰨 · 查看更多 »

卡氏仙女魚

卡氏仙女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仙女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非洲東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10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大陸棚及大陸坡,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卡氏仙女魚 · 查看更多 »

卡氏狡鮟鱇

卡氏狡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0至1200公尺,魚體顏色暗,在餌球背部中線上有一朝向前面的乳突,兩邊側面各有一個朝向後面的乳突,背鰭軟條6至7枚;臀鰭軟條5至6枚,體長可達9.9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卡氏狡鮟鱇 · 查看更多 »

卡氏盜目魚

卡氏盜目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塞內加爾海域,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8.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氏盜目魚 · 查看更多 »

卡氏長鱸

卡氏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群島、巴哈馬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5-7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氏長鱸 · 查看更多 »

卡斯特羅阿吉雷低紋鮨

卡斯特羅阿吉雷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韋拉克魯斯環礁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約3公尺,本魚體黃色,尾柄及鰓蓋各有一黑色三角形斑塊,體長可達9.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卡斯特羅阿吉雷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卡拉島

卡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吉厄島以南1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6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卡拉島 · 查看更多 »

卡拉維爾帆船

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又譯卡拉維拉帆船,葡萄牙語為Caravela,或拉丁式大帆船)為一款盛行在15世紀的三桅帆船,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普遍採用它來進行海上探險。這款船是在當時葡萄牙政府的管理下開發,而留下來的文獻亦沒有詳細記述開發的經過及明確的時期。 「卡拉維爾」一詞有說是來自葡萄牙語的「橡木材」(Carvalho)之意,但至今未能確實。.

新!!: 大西洋和卡拉維爾帆船 · 查看更多 »

卡拉韋拉島

卡拉韋拉島是幾內亞比紹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博拉馬區負責管轄,屬於比熱戈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56公里,島上有茂密的紅樹林。 Category:幾內亞比紹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卡拉韋拉島 · 查看更多 »

卡拉海鯰

卡拉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5-75公尺,體長可達83公分,棲息在沿海及河口區,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雄魚會以口孵卵,具毒棘,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卡拉海鯰 · 查看更多 »

卡拉斯區

卡拉斯區(Karas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南部,東、南鄰南非共和國(南界為奧蘭治河),西面大西洋。面積約161,32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9,329人。首府基特曼斯胡普。下分6分區。.

新!!: 大西洋和卡拉斯區 · 查看更多 »

卢卡斯·瓦斯克斯·德·艾利翁

卢卡斯·瓦斯克斯·德·艾利翁(Lucas Vázquez de Ayllón,),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探险家之一,伊斯帕尼奥拉的行政管理官员和商人。他曾在北美洲大西洋海岸建立了一个殖民地(待考),非洲奴隶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在殖民活动失败后,许多奴隶逃入了荒野。.

新!!: 大西洋和卢卡斯·瓦斯克斯·德·艾利翁 · 查看更多 »

卢瓦尔-大西洋省

卢瓦尔-大西洋省(法语:Loire Atlantique)是法国西海岸的一个省,以卢瓦尔河和大西洋命名,1956年被划入卢瓦尔河地区,但是从历史上的角度,该省属于布列塔尼。许多布列塔尼人提出,应该把这个省从卢瓦尔河地区取出来,并划入布列塔尼地区。.

新!!: 大西洋和卢瓦尔-大西洋省 · 查看更多 »

卢瓦尔河地区大区

卢瓦尔河地区(Pays-de-la-Loire)是法国西部一個大區的名稱,西鄰大西洋,处于卢瓦尔河下游和及河口地区,法国大革命时期曾是保皇派叛乱的重要区域。它是1950年代创建的大区之一,作为其首府的影响区,南特是少数所谓的“平衡大都会”(métropolesd'équilibre)之一。面积32,082平方公里,人口3,222,061。下轄大西洋盧瓦爾省(44)、曼恩-盧瓦爾省(49)、馬耶訥省(53)、薩爾特省(72)、旺代省(85)。 其首府是南特。.

新!!: 大西洋和卢瓦尔河地区大区 · 查看更多 »

卢瓦尔河谷 (葡萄酒产区)

卢瓦尔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是法国卢瓦尔河沿岸的著名葡萄酒产区,从大西洋沿岸、比邻南特的密斯卡岱区起,经安茹、索米尔、布尔格伊、希农、武弗雷等区,直至法国中北部、奥尔良东南的桑塞尔区与普伊芙美区。 卢瓦尔河谷产区主要出产由白诗南、长相思与勃艮第香瓜葡萄酿成的白葡萄酒,同时亦出产由品丽珠酿成的红葡萄酒(尤其是希农产区)。此外,该地还出品桃红酒、起泡酒、甜酒等各式酒种,是仅次于香槟地区的第二大起泡酒产区。T.

新!!: 大西洋和卢瓦尔河谷 (葡萄酒产区) · 查看更多 »

印度胸翼鱼

印度胸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亞南極海域,水深675-900公尺,體長可達17.3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印度胸翼鱼 · 查看更多 »

印度航空

印度航空(एअर इंडिया;Air India),簡稱印航,是一家印度的航空公司,其前身為成立於1932年的塔塔航空(Tata Airlines),1948年成為印度的國家航空公司,目前是印度第三大航空公司。2007年印度航空合併了以經營國內線為主的印度人航空(Indian Airlines)。現時為星空聯盟成員之一。.

新!!: 大西洋和印度航空 · 查看更多 »

印度航空182號班機空難

印度航空182號班機是印度航空的定期航班,執行多倫多—蒙特利爾—倫敦—新德里—孟買航線(其中多倫多至蒙特利爾段為181號班機實際執飛)。 1985年6月23日,一架波音747-237B客機執行此航班加拿大前往英國的航段,突然於愛爾蘭领空爆炸,坠入该国西南部的大西洋。 機上共32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全數罹難,其中130多人是不到18岁的儿童 据此清点可知,135或136人(因为有一人年龄未知)不到18岁(不包括18岁)。,大约有270人为加拿大籍。 加拿大执法部门後來认定,事件系錫克教分離運動組織发动的恐怖襲擊。 印度航空182號班機空難為九一一事件之外航空史上第五大空難,單一飛機中則為第三大空難,(當時為第二,直到兩個月後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更是有史以来导致机上死亡人数最高的航空恐怖袭击事件和发生于水域上空的最惨重空难,也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谋杀事件。长达近20年、耗资1亿3千万加拿大元的调查和诉讼,使得该案成为加拿大史上最昂贵的案件。.

新!!: 大西洋和印度航空182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印度虹燈魚

印度虹灯鱼(学名:Bolinichthys indic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虹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及印度洋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25-900公尺,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2-14枚,體長可達4.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印度虹燈魚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大西洋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Indo-Pacific)或称印度-太平洋暖水区,是生物地理學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一个分区。区域大约位于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其东南部因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界明显向北偏颇。该分区也是世界海洋动物区系中面积最大者,包括印度洋、太平洋的绝大部分水域。也有划分方法未将美洲西海岸的区域划入印度-太平洋暖水区中,这样划分的该区域名称也被称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Indo-West Pacific)。 這個名稱在海洋生物學、魚類學和其他相關學科都很有用,因為有很多海洋棲息地在馬達加斯加、日本和大洋洲之間連接不斷,在這個範圍裏有一些物種在大西洋是找不到的。.

新!!: 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奇鮟鱇

印度洋奇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奇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及印度洋海域,棲息深度144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印度洋奇鮟鱇 · 查看更多 »

印度星衫鱼

印度星衫鱼(学名:Astronesthes indicu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巨口鱼科星衫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3000-100米,本魚身體黑色,在鰓蓋與間鰓蓋骨上具有相當大的發光區塊而且沿著下頜的下緣延伸,序列發光器很少且分開,身體中等細長與細長,下巴觸鬚長且細,其頂端擴大了細鰓蓋或腫大的球莖形狀,上顎齒是梳狀體長可達2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印度星衫鱼 · 查看更多 »

印第安河縣

印第安河縣(Indian River County, Florida)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縣,位於佛羅里達半島東岸,東臨大西洋。面積1,59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2000年統計,共有人口112,947人。縣治維羅比奇(Vero Beach)。 成立於1925年5月30日。縣名來自印第安河潟湖(Indian River Lagoon)。 I.

新!!: 大西洋和印第安河縣 · 查看更多 »

印明灯鱼

印明灯鱼(学名:Diogenichthys panurg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明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一般生活于热带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66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印明灯鱼 · 查看更多 »

危地馬拉國旗

地馬拉國旗為一面由天藍-白-天藍三條直條組成的旗幟,象徵瓜地馬拉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白色代表純潔。中間為國徽。藍-白-藍的條狀旗幟歷史上也是中美洲聯合省旗幟的顏色。 现行旗幟採用於1968年9月15日。.

新!!: 大西洋和危地馬拉國旗 · 查看更多 »

千里達鸚鯛

千里達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千里達及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0-25公尺,體長可達26.8公分,棲息在礁石區,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千里達鸚鯛 · 查看更多 »

卵形高體鯧

卵形高體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70-700公尺,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中上層水域,屬肉食性,以水母、魚類、魷魚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卵形高體鯧 · 查看更多 »

卵圓頜光魚

卵圓頜光魚(学名:Ichthyococcus ovatus,又稱卵形颌光鱼,俗名嵌颌鱼)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光器鱼科颌光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分布於全球三大洋:印度洋北非东岸、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垂直分布约2500-50米,體長可達5.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卵圓頜光魚 · 查看更多 »

卵眼绵鳚

卵眼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阿根廷及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135-900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卵眼绵鳚 · 查看更多 »

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

南加勒比海岸自治区,前称南大西洋自治区,是尼加拉瓜東部的一個自治區,位於東部大西洋米斯基托斯海岸南部。面積24,707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382,100人。首府布盧菲爾茲。 S.

新!!: 大西洋和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 · 查看更多 »

南半球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 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區有亚洲印度尼西亞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絕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極洲全部。 在南半球,夏季为12月至2月,冬季为6月至8月,与北半球四季相反。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新!!: 大西洋和南半球 · 查看更多 »

南印度洋穆氏暗光魚

南印度洋穆氏暗光鱼(学名:Maurolicus inventioni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6.3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穆氏暗光魚 · 查看更多 »

南大西洋短吻獅子魚

南大西洋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區,包括福克蘭群島及阿根廷南部海域,本魚體延長,腹膜淡色。尾部圓形。胸膜的肋骨不存在。鰓蓋葉非常細且透明。鰓裂延伸到胸鰭的第8個鰭條。皮膚具有細小的針狀棘但不密集。幽門盲囊幾乎像小瘤一樣。背鰭軟條43枚;臀鰭軟條36至37枚;脊椎骨48個,體長可達11.4公分。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540至700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南大西洋穆氏暗光魚

南大西洋穆氏暗光鱼(学名:Maurolicus walvisensi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及那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4.7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新!!: 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穆氏暗光魚 · 查看更多 »

南大西洋環流

大西洋的南赤道洋流流至南美洲巴西沿岸時,受到東北部一尖端的聖洛克岬(Cape Sao Rogue)阻礙,分為兩支,北支水流越過赤道,流入墨西哥灣;南支水流沿南美洲沿岸而下,稱為巴西洋流。巴西洋流雖為一暖流,但流勢較弱,隨後併入西风漂流。另外,在南美洲東岸南部有一寒流,是來自越過合恩角而來的西風飄流,稱為福克蘭洋流(Falkland Current),與巴西洋流在阿根廷沿岸交會,轉向東流碰到非洲大陸的南端,一部分水流北轉沿南非西岸北流,稱為本格拉寒流(Benguela Current),屬寒流性質,最後併入南赤道洋流。 N N N.

新!!: 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環流 · 查看更多 »

南大西洋腔吻鱈

南大西洋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海域,深度可達92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大西洋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南安普敦

南安普敦(Southampton,讀音:),亦稱--,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漢普郡的港口城市,南、西南臨索倫特海峽,擁有城市地位,英格蘭的單一管理區,人口228,600,面積51.47平方公里。 南安普敦是濱海城市,東、西、北被漢普郡包圍:東北、東、東南與伊斯特利區相鄰,西與-新福里斯特-區相鄰,西北與泰斯特河谷區相鄰。 南安普敦以港口貿易和輪船製造而聞名。南安普敦自中世紀時期已是英國城市之一,13世紀造船業己出現於南安普敦。雖然時至今日英國製造業日漸式微,南安普敦依然是英國主要港口,有多條豪華郵輪航線,並擁有多個貨櫃碼頭。.

新!!: 大西洋和南安普敦 · 查看更多 »

南丁格尔岛

南丁格尔岛(Nightingale Island),又译作夜莺岛,是一个南大西洋中的活火山岛,面积3平方千米,是南丁格尔群岛的一部分,行政上由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中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管辖。 岛上无常住人口,但是定期有科学计划或研究在这里进行。.

新!!: 大西洋和南丁格尔岛 · 查看更多 »

南丁格尔群岛

南丁格尔群岛(Nightingale Islands),又译作夜莺群岛。由南大西洋三个岛屿组成,属于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中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一部分。群岛由南丁格尔岛、 中岛和施托尔滕霍夫岛组成。南丁格尔群岛都是无人岛。 Category: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Category:大西洋无人岛 Category:非洲无人岛 Category:英國無人島.

新!!: 大西洋和南丁格尔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縮寫:SGSSI)為英國在大西洋南部的海外屬地。該屬地由一連串既偏遠且荒涼的島嶼組成,其中包括南佐治亞以及南桑威奇群島。南佐治亞為該屬地的最大島嶼,位於該屬地的西北部,面積約為3592平方公里。而南桑威奇群岛則位於南佐治亞東南約700公里,311平方公里。此屬地距離福克蘭群島約1300公里。此外,雖然該屬地與福克蘭群島相距約1300公里,但二者在地緣政治上幾乎融為一體,並同樣與阿根廷存在主權爭議。 此地並無長駐人口。現有人口由英國政府官員、英國南極勘測(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科學家及後勤員工、郵政職員以及博物館職員所組成,並全數在南佐治亞居住。雖然南桑威奇群島現時無人居住,於1976至1982年間阿根廷曾在此建立科學研究站。" 英國自1775年及1985年起即分別對南佐治亞及南桑威奇群島有領土宣稱。此前,這些島嶼原為英國福克蘭群島屬地的一部份,於1985年才設此單獨建制。.

新!!: 大西洋和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佐治亞

南佐治亞(South Georgia)位於南大西洋,為英國海外領土南佐治亞及南三文治群島的一部分。古利德維肯為該地最大居民點。.

新!!: 大西洋和南佐治亞 · 查看更多 »

南圖勒群島

南圖勒群島是大西洋的群島,屬於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由別林斯高晉島、庫克島和圖勒島3座島嶼組成,行政方面由英國海外領土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負責管轄,總土地面積36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佐治亞及南三文治群島地理 Category:大西洋群島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新!!: 大西洋和南圖勒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或稱美國内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内战,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新!!: 大西洋和南北战争 · 查看更多 »

南哈夫拉島

南哈夫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南部半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南哈夫拉島 · 查看更多 »

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亦称南极海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大致在南纬60度线以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小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大於北冰洋。 在学术界依旧有科學家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中国大陆普遍不承认南冰洋,中国大陆出版的课本、地图等(如2009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均不标记南冰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極幅合帶(一个随着季度变动的海洋区域)是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分界线,而非南纬60度线。澳大利亚政府则认为澳大利亚以南的海域即属于南冰洋。.

新!!: 大西洋和南冰洋 · 查看更多 »

南緯10度線

南緯1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0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南美洲,南緯10度線界定了巴西以及秘魯的其中一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10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1度線

南緯1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1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1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2度線

南緯1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2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2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3度線

南緯1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3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非洲,南緯13度線界定了安哥拉以及尚比亞的一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1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4度線

南緯1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4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5度線

南緯1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5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5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6度線

南緯1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非洲,南緯16度線界定了津巴布韋和莫三比克的一部份邊.

新!!: 大西洋和南緯16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7度線

南緯1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8度線

南緯1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8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19度線

南緯1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9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1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0度線

南緯2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0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20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1度線

南緯2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1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21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2度線

南緯2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2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非洲,南緯22度線形成了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的其中一部份的邊界;在南美洲,南緯22度線形成了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的其中兩部份的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22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3度線

南緯2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3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2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4度線

南緯2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4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2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6度線

南緯2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26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7度線

南緯2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3小時52分鐘,夏至則為10小時24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2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8度線

南緯2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8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3小時57分鐘,夏至則為10小時19分鐘。 在阿根廷,南緯28度線界定了查科省以及聖大非省的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2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29度線

南緯2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9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1分鐘,夏至則為10小時16分鐘。 在澳大利亞,南緯29度線界定了昆士蘭省以及新南威爾斯州的大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2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0度線

南緯3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3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5分鐘,夏至則為10小時13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83.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36.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30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1度線

南緯3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1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13分鐘,夏至則為10小時4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31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2度線

南緯3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2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19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58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32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3度線

南緯3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3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24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54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3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4度線

南緯3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4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28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50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3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5度線

南緯3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5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31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48分鐘。 在阿根廷,南緯35度線界定了科爾多瓦省以及拉潘帕省的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35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6度線

南緯3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37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43分鐘。 在阿根廷,南緯36度線界定了拉潘帕省與門多薩省以及聖路易斯省的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36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7度線

南緯3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42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36分鐘。同時,此緯線亦是電影《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的拍攝場地。.

新!!: 大西洋和南緯3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8度線

南緯3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8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48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31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3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39度線

南緯3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9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55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25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74.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27.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3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1度線

南緯4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1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5小時8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1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41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2度線

南緯4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2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5小時15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7分鐘。 因為南緯42度線經過新西蘭,烈酒品牌42 Below以此命名。.

新!!: 大西洋和南緯42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3度線

南緯4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3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 澳大拉西亞、南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在冬至時,太陽在70.83度的仰角上。 夏至時,南緯43度線的晝長15小時22分,冬至時則為9時0分。.

新!!: 大西洋和南緯4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4度線

南緯4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4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5小時29分鐘,夏至則為8小時5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4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5度線

南緯4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5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簡單而言,南緯45度線是赤道和南極的中點所成的集合;但由於地球是扁橢球體,實際中介線位在南緯45度線以南約16.2公里(10.1英哩)處。 夏至(12月)時,南緯33度線的晝長15小時37分,冬至(6月)時則為8時46分。 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IATTC)在1949年5月31日由美國與哥斯大黎加兩國簽訂成立條約,旨在保育及管理東太平洋熱帶海域鮪類資源,其公約管轄範圍的南界即為南緯45度線。.

新!!: 大西洋和南緯45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6度線

南緯4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4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4小時55分鐘,夏至則為9小時25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7.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20.17度。 在阿根廷,南緯46度線界定了丘布特省以及聖克魯斯省的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緯46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7度線

南緯4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4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5小時54分鐘,夏至則為8小時31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6.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9.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4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8度線

南緯4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48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6小時3分鐘,夏至則為8小時22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5.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8.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4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49度線

南緯4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49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6小時12分鐘,夏至則為8小時14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4.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7.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4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53度線

南緯5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3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6小時54分鐘,夏至則為7小時34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0.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3.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5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54度線

南緯5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4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7小時9分鐘,夏至則為7小時22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59.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2.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緯5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57度線

南緯5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7度的纬线。此緯線的特點為沒有一塊陸地位於此緯線所經之處,即此緯線所經之處皆為海洋。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7小時53分鐘,夏至則為6小時4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5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58度線

南緯5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8度的纬线。此緯線的特點為沒有一塊陸地位於此緯線所經之處,即此緯線所經之處皆為海洋。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8小時11分鐘,夏至則為6小時27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5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59度線

南緯5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9度的纬线。此緯線唯一經過的陸地為布里斯托爾島。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8小時30分鐘,夏至則為6小時10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5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62度線

南緯6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62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南冰洋和南极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9小時45分鐘,夏至則為5小時9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62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63度線

南緯6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63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南冰洋和南极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20小時19分鐘,夏至則為4小時42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6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64度線

南緯6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64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南冰洋和南极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21小時1分鐘,夏至則為4小時12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緯6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67度線

南緯6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67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6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68度線

南緯6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68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6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69度線

南緯6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69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6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72度線

南緯7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2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72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73度線

南緯7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3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73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74度線

南緯7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4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74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77度線

南緯7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7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77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78度線

南緯7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8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78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緯9度線

南緯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9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緯9度線 · 查看更多 »

南纬1度线

南緯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1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非洲,南緯1度線界定了坦桑尼亞的北界、烏干達的南界,以及肯亞的一小部分南界。.

新!!: 大西洋和南纬1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25度线

南纬25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25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25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2度线

南緯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2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2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3度线

南緯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3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3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40度线

南纬40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4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印度洋、澳大拉西亞、太平洋和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40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4度线

南緯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4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4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50度线

南纬50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5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此緯線橫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這個緯線中,太陽於夏天時最長出沒16小時22分鐘,以及冬天最短出沒8小時4分鐘。於12月21日,太陽最高位於天上63.83度,以及於6月21日,最低位於天上16.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纬50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51度线

南緯5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1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6小時33分鐘,夏至則為7小時55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2.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5.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纬51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52度线

南緯5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2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6小時44分鐘,夏至則為7小時44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61.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4.17度。 在南美洲,南緯52度線界定了智利和阿根廷一小部份的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纬52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55度线

南纬55度线 是地球赤道平面55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橫越 大西洋、 印度洋、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這個緯線中,太陽於夏天時最長出沒17小時22分鐘,以及冬天最短出沒 7小時 10分鐘。.

新!!: 大西洋和南纬55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56度线

南緯5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6度的纬线。此緯線的特點為沒有一塊陸地位於此緯線所經之處,即此緯線所經之處皆為海洋。 在這條緯線上,冬至的白晝長17小時37分鐘,夏至則為6小時57分鐘。在12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57.83度。在6月21日,太陽的仰角是10.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纬56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5度线

南緯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5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5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60度线

南纬60度线 是地球赤道平面6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的特點為沒有一塊陸地位於此緯線所經之處—即此緯線所經之處皆為海洋。最接近南纬60度线的陸地為位於南方的南奧克尼群島中的科羅內申島,而這塊陸地是位於緯線南方54公里,而南桑威奇群島的庫克群島則位於緯線北方約57公里。 此緯線是南冰洋的邊界, 和南極條約體系的有效範圍邊界。此緯線亦標記著南極無核武地帶的邊界。 在這個緯線中,太陽於夏天時最長出沒18小時52分鐘,以及冬天出沒5小時52分鐘。於12月21日,太陽最高位於天上53.83度,以及於6月21日,最低位於天上6.17度。.

新!!: 大西洋和南纬60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61度线

南纬61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61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上沒有陸地,其所經之處皆為南冰洋。.

新!!: 大西洋和南纬61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65度线

南纬65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65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65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66度线

南緯6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66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在這條緯線上,12月13日至12月30日並不會有太陽出現。.

新!!: 大西洋和南纬66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6度线

南緯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6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70度线

南纬70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7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70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71度线

南緯7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1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71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76度线

南緯7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6度的纬线。此緯線橫越南冰洋及南極洲。.

新!!: 大西洋和南纬76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7度线

南緯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非洲,南緯8度線界定了安哥拉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其中一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纬7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纬8度线

南緯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南8度的纬线。它穿過了大西洋、非洲、印度洋、東南亞、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以及南美洲。 在非洲,南緯8度線界定了安哥拉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其中兩部份邊界。.

新!!: 大西洋和南纬8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美小鯷

南美小鯷(学名:Anchoa spinifer)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拿馬至巴西;東太平洋區,從哥斯大黎加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1-55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度約3/4眼徑,上頷長,胸鰭長,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臀鰭軟條21-25條,體長可達24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會游進河口淡水區域,以小魚、魚卵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美小鯷 · 查看更多 »

南美尖尾無鬚鱈

南美尖尾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智利及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30-500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成群活動,會進行洄游,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頭足類、片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美尖尾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南美絲背鮨

南美絲背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Espírito Santo至阿根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5-135公尺,本魚體淡棕色,背部、腹部銀白色,體側具2條暗紫色寬橫帶,魚鰭淡褐色,其中腹鰭及臀鰭和尾鰭下半部黑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枚,體長可達1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美絲背鮨 · 查看更多 »

南美鰤鯧

南美鰤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的祕魯及智利、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美鰤鯧 · 查看更多 »

南美象龜屬

南美象龜屬(Chelonoidis)是陸龜科下的一個屬。 該書的龜發現於加拉帕戈斯群島和南美洲各地。以前被認為是象龜屬(Geochelone)的成員,但最近的基因證據顯示其血緣關係與折背龜屬更接近。 它們的祖先在漸新世穿過大西洋來到美洲, 這可能要歸功於它們可以把頭露出水面漂浮并可以六個月不吃不喝的能力。 其下的加拉帕戈斯象龜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龜,這些大型龜類在更新世時就已近在南北大陸上繁衍了。.

新!!: 大西洋和南美象龜屬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大西洋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地理

南美洲地理包括多種地區及氣候。根據地理划分,南美洲是一個形成南部美洲的洲,以巴拿馬和哥倫比亞的國界或巴拿馬運河作為與北美洲分開的洲界。有時候南北美洲也會被當作為同一個洲。在地理政治和地理上,整個巴拿馬,包括巴拿馬運河以東南,也應納入北美洲範圍。 南美洲與北美洲的接合發生於約三百萬年前,導致大阿美利加易位事件發生。年輕但又處於地震帶的安地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而安地斯山脈以東則是大片雨林—亞馬遜河流域。南美洲亦有乾旱地區如巴塔哥尼亞沙漠和阿他加馬沙漠。 南美洲亦包括一些島嶼,主要屬於南美洲主權國家。注意,加勒比海域及其島嶼是屬於北美洲的。.

新!!: 大西洋和南美洲地理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这是一个南美洲国家列表,包括主权国家及属地。 南美洲位于南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北面是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南美洲面积约1784.000万平方公里,面积占地球表面的3.5%左右。.

新!!: 大西洋和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美海鮋

南美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蘇利南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0公尺,體長可達16.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美海鮋 · 查看更多 »

南羅納島

南羅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拉賽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9.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5米,2001年人口僅2人。.

新!!: 大西洋和南羅納島 · 查看更多 »

南羅納德賽島

南羅納德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12公里、寬8.5公里,面積49.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8米。.

新!!: 大西洋和南羅納德賽島 · 查看更多 »

南羅恩島

南羅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面積1.3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6米,該島是鰭足類動物的棲息地,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南羅恩島 · 查看更多 »

南瓶鼻鯨

南瓶鼻鯨(学名Hyperoodon planifrons)又称南极瓶鼻鲸和平头鲸。其遠不如其近親北瓶鼻鯨來得有名。牠們似乎從未成為商業捕鯨的對象,也未有任何特定的田野調查。因此,人們對牠們的了解大多來自於對擱淺個體的解剖,或是科學家在調查其他鯨豚時意外的目擊記錄。已知南瓶鼻鯨僅分布於南半球,但過去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熱帶海域觀察到的“熱帶瓶鼻鯨”(tropical bottlenose whale)是否就是南瓶鼻鯨,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界。雖然這些目擊記錄外型非常像南瓶鼻鯨,不過有部分學者認為應屬他種,可能是難以捉摸的朗氏中喙鯨(Longman's Beaked Whale)。.

新!!: 大西洋和南瓶鼻鯨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大西洋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非尖尾無鬚鱈

南非尖尾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好望角外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250-658公尺,本魚身體背部黑色至藍色,側邊與腹面銀白色,魚鰭黑色,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非尖尾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南非三鬚鱈

南非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開普敦至東倫敦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

新!!: 大西洋和南非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南非平鮋

南非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Tristan da Cunha及Gough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275公尺,本魚體淡紅到褐色的,背部具有5-6灰白的斑點,背鰭硬棘13-14枚;背鰭軟條13-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6枚,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非平鮋 · 查看更多 »

南非強齒鯛

南非強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莫塞爾貝至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棲息在沿岸岩石底質海域、河口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章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肝臟有毒,不能食用。.

新!!: 大西洋和南非強齒鯛 · 查看更多 »

南非無鬚鱈

南非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50-1000公尺,體長可達14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底層水域,會進行垂直性洄游,以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非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南非鞭冠鮟鱇

南非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1280-13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4.8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南非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南非裸蟾魚

南非裸蟾魚(学名:Chatrabus felin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體長可達1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南非裸蟾魚 · 查看更多 »

南非鯷

南非鯷(学名:Engraulis capens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那米比亞及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0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南非鯷 · 查看更多 »

南非鰨

南非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10-400公尺,本魚背鰭軟條90-110枚、臀鰭軟條80-95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非鰨 · 查看更多 »

南非舌鰨

南非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納塔爾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0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非舌鰨 · 查看更多 »

南非鉤嘴鰨

南非鉤嘴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半鹹水、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海底層水域、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非鉤嘴鰨 · 查看更多 »

南非透吻後肛魚

南非透吻後肛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與南非開普敦外海、西大西洋、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澳洲與紐西蘭海域,棲息深度247-549公尺,本魚頭部半透明,身體扁長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南非透吻後肛魚 · 查看更多 »

南非桌山国家公园

南非桌山国家公园前身为开普半岛国家公园,地处南非开普敦,1998年5月29日成立,旨在为保护桌山生态链的自然环境,尤其是珍稀的凡波斯植被。公园由南非国家公园管理。 公园拥有两个著名的景观地貌:国家公园名字的由来——桌山,以及非洲最靠西南端的好望角。.

新!!: 大西洋和南非桌山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南非海馬

駝背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12.1公分,棲息在海灣或潮間帶,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南非海馬 · 查看更多 »

南魣

南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1-65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棲息在沿岸珊瑚礁及岩礁區,屬肉食性,以小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南魣 · 查看更多 »

南赤道洋流

南赤道洋流(South Equatorial Current),或稱為南赤道暖流,為一個顯著的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洋流,在赤度至南緯20度間由東向西流。南赤道洋流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向北伸延至北緯5度。.

新!!: 大西洋和南赤道洋流 · 查看更多 »

南藍鱈

南藍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及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半島及東南太平洋的智利海域,棲息深度50-900公尺,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喜群游,具迴游習性,屬肉食性,以甲殼類、橈腳類、頭足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藍鱈 · 查看更多 »

南里奥格兰德州

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是巴西最南端的一个州,东临大西洋,首府阿雷格里港,人口10,963,216。该州与阿根廷、乌拉圭接壤。 Category:巴西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南里奥格兰德州 · 查看更多 »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南极 · 查看更多 »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學名:Euphausia superba),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 牠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為食物,從中將初级生产而來的能量,轉化來维持其遠洋帶的生命周期。 牠们长成達6厘米长,2克重,有6年的壽命。牠们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若以生物質能来说,牠們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物种 (大约共有5亿吨)。.

新!!: 大西洋和南极磷虾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大西洋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南桑威奇群島

南桑威奇群島是大西洋的群島,由11個火山島組成,行政方面屬於英國海外領土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島嶼由玄武岩和安山岩組成,面積310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大西洋群島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en: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South Sandwich Islands *.

新!!: 大西洋和南桑威奇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桑威奇板块

南桑威奇板块,或南桑威奇微板块(South Sandwich Plate),是一个微板块,位于南大西洋和南冰洋的交界处。它呈弧形,弧顶指向东方,东界以消减带和南美洲板块相邻,南界亦以消减带和南极洲板块相邻,西界则以离散边界和斯科舍板块相接。 南桑威奇群岛即位于这个小型的板块之上。.

新!!: 大西洋和南桑威奇板块 · 查看更多 »

南桑德韋奇海溝

南三明治海溝(South Sandwich Trench)為一個在大西洋拱形的深海海溝,位於南三明治群島以東100公里。因為南美洲板塊(South American Plate)的南端隱沒在細小的南三明治板塊下方的關係,形成隱沒帶,從而形成南三明治海溝。南三明治群島擁有一個因為活躍隱沒帶而形成的火山弧(Volcanic arc)。蒙塔古島(Montagu Island)上的貝琳達山(Mount Belinda)正是一個活火山。.

新!!: 大西洋和南桑德韋奇海溝 · 查看更多 »

南極幅合帶

南極幅合帶(Antarctic Convergence)是環繞南極一週的曲線,是寒冷的南極海和北側較為溫暖的亞南極海海水匯集的水團(oceanic front),在氣象學上則和南極鋒(Antarctic Polar Front, APF)一致。海水溫度越過南極鋒溫度突然下降2~3度,海水中的鹽分濃度也有差異。 南極幅合帶並非如緯度是由人工設定的線,而是如同森林界線(Tree line)般自然的分界線。南極幅合帶除了在水文學上分隔兩個領域外,更是南極特有的海洋生物相連而不同的氣候區域。南極幅合帶寬度約32~48公里,位於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緯48度到61度間。因為季節與經度的差異,幅合帶所在的緯度多少會有偏移,但是差異不會超過30分以上。南極的海水在幅合帶沉到亞南極的海水之下,混合後湧升起來,因此海水的生產力較高(特別是南极磷虾)。 南極幅合帶以北的區域稱為「極地鋒區(Polar Front Zone)」,極地鋒區的北界則稱為「亞南極鋒」。南極幅合帶和亞南極鋒都是「南極環流」的一部分,往東方奔去的強勁洋流。北極因為被陸地包圍,沒有產生類似南極幅合帶的現象。.

新!!: 大西洋和南極幅合帶 · 查看更多 »

南極底層水

南極底層水(Antarctic Bottom Water, AABW)環繞南極洲,為南冰洋的一種水塊。南極底層水的水溫為0至-0.8°C,鹽度為34.6至34.7。.

新!!: 大西洋和南極底層水 · 查看更多 »

南極笠螺

南極笠螺(學名:Nacella deaurata)是一種生活於南半球的花笠螺科花笠螺屬腹足綱軟體動物。.

新!!: 大西洋和南極笠螺 · 查看更多 »

南極繞極流

南極繞極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或稱為西風漂流、南極環流,為一個環繞南極洲由西向東的洋流。南極繞極流為南冰洋的主要循環系統特徵。這令溫暖的海水隔離南極洲,令其大陸維持其巨大冰原。 南極繞極流被水手們廣泛認知多年。傑克·倫敦的 "Make Westing" 深刻地刻劃出快帆船(clipper ship)上水手們在紐約至加利福尼亞的航線上繞過合恩角的困難。.

新!!: 大西洋和南極繞極流 · 查看更多 »

南極蛇綿鳚

南極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冰洋及西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3248至5320公尺,背鰭軟條106枚;臀鰭軟條95至112枚;脊椎骨117至138個,體長可達24.8公分。.

新!!: 大西洋和南極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山峰列表

本列表為南極洲所有(地形突起度大於1500米)。 南大西洋的一些山峰也被列入其中。.

新!!: 大西洋和南極洲山峰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簡稱南極板塊,是一塊包括南極洲和周圍洋面的板塊,面積約16,900,000平方公里。每年正以1公分的速度向大西洋移動。 板塊與納斯卡板塊、非洲板塊、南美洲板塊、斯科舍板塊和印度-澳洲板塊交界,並正與太平洋板塊合併。.

新!!: 大西洋和南極洲板塊 · 查看更多 »

南沃爾斯島

南沃爾斯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毗鄰霍伊島,面積1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7米,2001年人口120。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南沃爾斯島 · 查看更多 »

南方割齒喉盤魚

南方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體長可達2.7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南方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南方皇石首魚

南方皇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Espírito Santo至阿根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南方皇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南方田氏鯊

南方田氏鯊(學名Deania quadrispinosum)是一種所知甚少的深海鯊魚,分佈在納米比亞至莫桑比克的大西洋及印度洋,並南澳洲的南太平洋。 南方田氏鯊有極長及起角的吻,沒有臀鰭,兩條背鰭大小相近,第一背鰭在較前的位置,而第二背鰭的鰭端較長,皮膚上有像草耙狀的小齒。牠們的身體呈深褐色及可長達1.14米。 南方田氏鯊是卵胎生的。 南方田氏鯊生活在水深150-732米處,以硬骨魚為食物。.

新!!: 大西洋和南方田氏鯊 · 查看更多 »

南方澳洲蟾魚

南方澳洲蟾魚(学名:Austrobatrachus foed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南非海域,體長可達2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南方澳洲蟾魚 · 查看更多 »

南愛爾蘭島

南愛爾蘭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1.1公里、寬0.4公里,面積0.3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米,一座長170米的大橋將該島與博阿茲島負責管轄。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南愛爾蘭島 · 查看更多 »

卓克斯海洋航空101號班機空難

卓克斯海洋航空101號班機是一班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飛往巴哈馬比米尼群島的觀光航班,間中停經邁阿密Watson Island。在2005年12月19日,這一架水上飛機格鲁门G-73T於邁阿密海灘上墜毀,全機20人罹難,當中包括一名只有兩歲的小孩。有目擊者看見飛機冒出白煙,其後爆炸並折斷了右翼,最後飛機垂直衝進海裏。事發過程亦被人拍下,並於全球播放。此次事件導致卓克斯海洋航空在空難發生的2年後宣告結業。.

新!!: 大西洋和卓克斯海洋航空101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區弗沙

區弗沙河(冰島語: Ölfusá)是一條冰島的河及湖。他自冰島斯考爾霍特流至塞尔福斯共長25公里後注入北大西洋。並反向與Hvítárvatn惠特河,Sandvatn桑德河交會。是冰島最大的河。交流量高達423立方米,它的流域共長達5760平方公里。可稱為捕鮭魚的聖地。鳥Flói Nature Reserve常聚集於此。.

新!!: 大西洋和區弗沙 · 查看更多 »

反潛作戰

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ASW)泛指以各種手段與裝備進行搜索,偵測,驅趕,攻擊與摧毀水面下潛艇的軍事行動或是任務類型。反潜作战任务的关键因素及手段是使用先进的声纳技术对潜艇进行侦测、分类、循迹至锁定。攻击时通常采用鱼雷、反潜导弹和深水炸弹完成击毁敌方潜艇的目标。鱼雷、反潜导弹和深水炸弹可以从空中,水面和水下进行发射。反潜作战的目的是保护己方和友军水面舰艇,保障航线通行,争夺制海权。.

新!!: 大西洋和反潛作戰 · 查看更多 »

反潛機

反潛機(Maritime patrol aircraft,MPA)泛指擔任搜索,標定和攻擊潛艇的軍用飛機。常見的反潛機有固定翼飛機或是直升機這兩種型態,有從陸地機場操作,也有自水面船艦起降執行任務。反潛機已經成為近代反潛作戰非常重要的一環。.

新!!: 大西洋和反潛機 · 查看更多 »

古巴小鯷

古巴小鯷(学名:Anchoa cuban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部約3/4眼徑,上頷長於下頷,體側具一銀色條紋,臀鰭軟條16-21條,體長可達10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通常作為餌魚。.

新!!: 大西洋和古巴小鯷 · 查看更多 »

古巴尖牙發光鯛

古巴尖牙發光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發光鯛科的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古巴至委內瑞拉北部海域,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岩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古巴尖牙發光鯛 · 查看更多 »

古巴哈瓦那广播电台

古巴哈瓦那广播电台(西班牙语:Radio Habana Cuba,RHC)是古巴的国际广播电台,在1961年5月1日开始广播。目前使用西班牙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克丘亚语、世界语、瓜拉尼语和海地克里奥尔语用中波和短波播音,广播节目有效覆盖大西洋、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欧洲地区。.

新!!: 大西洋和古巴哈瓦那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古巴青鯥

古巴青鯥(學名:Scombrops oculatu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鯥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巴哈馬群島、古巴等海域,棲息深度200-610公尺,體長可達104公分,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古巴青鯥 · 查看更多 »

古巴角鯊

古巴角鯊(學名Squalus cubensis)是角鯊屬下的一種鯊魚,分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科羅拉多州的西大西洋、墨西哥灣、近古巴、伊斯帕尼奧拉島、巴西南部及阿根廷。牠們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水深60-380米處。牠們可以長達1.1米。 古巴角鯊的身體修長,呈灰色,背鰭及胸鰭有黑邊,腹鰭及尾鰭呈白色。兩個背鰭的前邊都有鰭棘。 古巴角鯊可能是吃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等足目很普遍寄生在牠們的口部及鰓中。牠們是卵胎生的,每胎約有10條幼鯊。 古巴角鯊一般會被作為食用魚,但最重要的是從牠們肝臟抽取的油及維生素。.

新!!: 大西洋和古巴角鯊 · 查看更多 »

古巴貝氏石首魚

古巴貝氏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美屬維京群島、大安地列斯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3-10公尺,本魚體藍灰色,背部和上部兩側具分散的黑斑,側線以下具縱向條紋。口亞中,略斜,下巴沒有觸鬚,背鰭硬棘10-11枚;背鰭軟條25-2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有遮蔽的淺水域,以甲殼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古巴貝氏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古巴淵花鮨

古巴淵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古巴海域,棲息深度366-412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古巴淵花鮨 · 查看更多 »

古巴机场列表

这是古巴机场列表,列表按类型分组和按地点排序。 古巴,官方名称为古巴共和国,是位于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它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与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交汇处,在众多岛屿组成的群岛上。古巴的邻国包括:美国位于其西北部;巴哈马,位于其北部;海地,位于其东部;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位于其南部,以及墨西哥,位于其西部。该国被细分为14个省和一个直辖市(青年岛,全国第二大岛)。古巴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哈瓦那。.

新!!: 大西洋和古巴机场列表 · 查看更多 »

古巴海蝠魚

古巴海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古巴北部、維京群島、波多黎各及中美洲沿岸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91-457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古巴海蝠魚 · 查看更多 »

古巴新後鰭魚

古巴新後鰭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古巴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可做為餌魚。.

新!!: 大西洋和古巴新後鰭魚 · 查看更多 »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別為吉薩大金字塔、空中花園、阿耳忒弥斯神庙、宙斯神像、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太陽神銅像及亞歷山大燈塔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常稱七大奇蹟,為最早被提出的七大奇蹟觀念。前2世紀拜占廷人斐羅(Philo of Byzantium)寫下《世界七大奇蹟(Επτά θαύματα του αρχαίου κόσμου)》一書,描述當時在地中海附近7個偉大建築,分別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帕斯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以及「亞力山大港的燈塔」,為現存古代世界七大奇蹟的憑據。.

新!!: 大西洋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 查看更多 »

古代殖民地

古代殖民地是指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建立的海外殖民地,大多是与母城邦(metropolis,英语中大都市一词即来源于此)领土不接壤的殖民城邦的形式。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联系依然十分紧密,但与近代的殖民主义不同的是,这种联系并不以母城市直接控制殖民城市的形式存在。相反,古代的殖民地通常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且自治的。.

新!!: 大西洋和古代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古利德維肯

古利德維肯(Pot Cove,Grytviken)是位於南大西洋的英國海外領地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的南喬治亞島上最大的停泊地點。.

新!!: 大西洋和古利德維肯 · 查看更多 »

古列尔莫·马可尼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意大利工程师,专门从事无线电设备的研制和改进;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馬可尼在1895年春季利用电磁波作通信试验,但是向意大利政府请求资助未果。1896年在英国进行了14.4公里的通讯试验成功,并取得专利。1897年起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通信实验,他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1年12月12日,馬可尼的研究小組,在紐芬蘭接收到從英國發送出來的第一個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信號。1924年受封为侯爵,成为贵族。1932年发现高频波。.

新!!: 大西洋和古列尔莫·马可尼 · 查看更多 »

古迦太基

古迦太基(腓尼基語: (轉寫:,實際發音:))是前7世紀至前2世紀期間以北非--沿岸迦太基城為中心興起的一個文明。這個國家是個城邦國家。迦太基本是腓尼基城邦泰爾在海外的殖民地,建於前814年,同其他腓尼基殖民城市一起向泰爾定期朝貢。大約在前650年,迦太基脫離泰爾獨立,並在其他北非的腓尼基殖民城市中建立自己的霸權地位。隨後古迦太基控制了地中海沿海的薩丁尼亞島、科西嘉島、伊比利亞半島南部以及西西里島的部分地區。古迦太基的首都迦太基城,曾一度成為地中海西部城市貿易的中心。 縱觀古迦太基的歷史,其前期一直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地位;後期則與新興的古羅馬爭奪霸權。從古迦太基建國開始,便與古希臘就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薩丁尼亞、義大利南部發生一系列戰爭,史稱希臘-布匿戰爭。這場戰爭並沒有分出勝負,古迦太基在地中海西部建立霸權,古希臘則稱雄於東部。大約前3世紀,由於古羅馬的崛起,古迦太基與羅馬發生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布匿戰爭共發生三次,在布匿戰爭裡,羅馬和迦太基都損失極為慘重,最終以古羅馬的勝利告終,古迦太基失去了除北非領土之外的所有領土。前146年,古羅馬終於攻破迦太基城,標誌著古迦太基的滅亡。 古迦太基在早期施行君主制,國王為國家最高領袖,並擁有絕對權力。前480年,迦太基國王哈米爾卡一世死後,國王失去了其大部分權力,元老院勢力崛起。前308年,國王波米爾卡試圖奪回大權,失敗被殺。此後迦太基正式建立共和國制度。.

新!!: 大西洋和古迦太基 · 查看更多 »

古氏海鮋

古氏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馬德拉群島、亞速群島、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00-600公尺,體長可達52公分,棲息在硬底質底層水域,以蝦子、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古氏海鮋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島 (百慕達)

史密斯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北面的帕吉特島和南面的聖大衛島的大西洋海域,長1.2公里、寬0.28公里,面積0.3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米。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史密斯島 (百慕達) · 查看更多 »

史氏犬牙石首魚

史氏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0-60公尺,本魚體背銀灰色,腹部白色,鰓蓋黑色,背鰭硬棘鰭邊緣暗。口大,稍斜,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4-2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10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史氏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史氏粘盲鰻

史氏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東北海域,屬深海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400至730公尺,本魚鰓孔6個,黏液孔84至92個,體長可達59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史氏粘盲鰻 · 查看更多 »

史泰登岛

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又译为史丹頓島、斯塔滕岛或史坦頓島,是美国纽约市下轄的五個行政區之一,並與纽约州下轄的里奇蒙郡(Richmond County)行政範圍完全重疊。相對於紐約市其他四個區,史泰登为纽约市位置较遙遠、人口最稀疏,且呈現較多自然景觀、開發程度也较低的一區。.

新!!: 大西洋和史泰登岛 · 查看更多 »

双发延程飞行

雙發動機延程飛行(Extended-range Twin-engin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航空字母縮寫:ETOPS,-zh-tw:美國聯邦航空總署;zh-cn: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簡略為「Extended Operation」),延程飛行(Extended Operations)與長程飛行(Long Rang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標準,前身包括雙發動機延程飛行 (Extended-range Twin-engin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或雙發動機延程操作標準,最初是國際民航組織為一些執行備降機場之間超過60分鐘航程的航線的雙發動機商用飛機所訂下的規定。 ETOPS容許雙發動機飛機如波音737、757、767、777、787、空中巴士A300、A310、A320、A330、A350作長距離飛行(尤其是穿越沙漠、海洋和極地的航線)。ETOPS訂立前,雙發動機飛機都不能執行這一類航班。 在西方世界,ETOPS經常被幽默地稱為「Engines Turn Or Passengers Swim」(發動機要轉動,否則乘客就得游泳)。不過幽默歸幽默,現今的噴射客機均相當安全,统计显示,目前民航飞机的发动机,每1000小时飞行时间的空中停车率在0.020以内,也就是说每飞行十万小时,单发失效不到两次。目前飞行员每年合法最多飞1000小时,从20岁飞到60岁退休共40年,最多可以飞四万小时,而兩萬小時以上的飞時基本上已經算是經驗老道的退休駕駛了,从概率上说,一辈子也未必遇到一次空中发动机失效。 2007年2月15日,由-zh-tw:美國聯邦航空總署;zh-cn: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發表的全新ETOPS規則正式執行。有關的規則被重新定義為「延程飛行」,涵蓋所有具有兩具或以上噴射發動機的飛機。此外,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正在草擬涵蓋三發動機與四發動機飛機的「長距離飛行性能標準」(LROPS),而EASA對於ETOPS的定義,則仍然限於雙發動機飛機。有關標準預計會在2008年內實行。根據FAA新版的 14 CFR 121.161, 規定在2015年2月後所製造的四引擎客機,在執行備降機場之間超過180分鐘航程的航線時,也必須遵守ETOPS之規定。四引擎貨機與軍機則不在此限。.

新!!: 大西洋和双发延程飞行 · 查看更多 »

双匿接合十字虫

双匿接合十字虫(学名:Zygostaurus amphitectus)为十字叶虫科接合十字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双匿接合十字虫 · 查看更多 »

发光炬灯鱼

发光炬灯鱼(学名:Lampadena luminosa)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炬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8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0°57′30″S、89°03′30″W。.

新!!: 大西洋和发光炬灯鱼 · 查看更多 »

叉尾带鱼

叉尾带鱼(学名:Benthodesmns tenuis)为带鱼科叉尾带鱼屬的鱼类。分布于日本、印度----太平洋、墨西哥湾、大西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叉尾带鱼 · 查看更多 »

叉尾絲鰭笛鯛

叉尾絲鰭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15-300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生活在珊瑚、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叉尾絲鰭笛鯛 · 查看更多 »

叉尾髯海鯰

叉尾髯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南美洲南部半鹹水域、海域,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叉尾髯海鯰 · 查看更多 »

叉牙鮻

叉牙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體長可達75公分,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叉牙鮻 · 查看更多 »

叉牙鯛

叉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獅子山海域,棲息深度5-70公尺,體長可達51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藻生長沙底質海域,幼魚以甲殼類為食;成魚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叉牙鯛 · 查看更多 »

叉鬚真巨口魚

叉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filif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3.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叉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叉鰾石首魚

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公尺,體長可達14.2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叉枝老鹳草

叉枝老鹳草(学名:Geranium divaricatum)为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的植物。分布于哈萨克斯坦、西亚、欧洲、中亚、大西洋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95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低山或山前平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 大西洋和叉枝老鹳草 · 查看更多 »

后肛鱼

后肛鱼(学名:Opisthoproctus soleatus)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后肛鱼科后肛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4000-0米,本魚體側邊深色,頭部下面與後面的眼部有大的黑色素細胞,吻半透明,體長可達10.5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后肛鱼 · 查看更多 »

含有鹽分的水體列表

本列表列出含有0.5%以上穩定鹽度的天然水體,低於此标准的水为淡水。 平均而言,海水的鹽度為3.5%(千分之三十五)。.

新!!: 大西洋和含有鹽分的水體列表 · 查看更多 »

吹砂短臂鰨

吹砂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塞內加爾,包括地中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大陸棚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吹砂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吻雙蟾魚

吻雙蟾魚(学名:Amphichthys cryptocentr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拿馬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頭大,軀幹短粗,體棕黑色,腹部白色,側線孔具有白色斑點,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9枚;臀鰭軟條23-25枚,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沿岸的沙地或岩石區,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貝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吻雙蟾魚 · 查看更多 »

同齒刺鯊

同齒刺鯊(學名Centrophorus uyato)是軟骨魚綱板鰓亞綱角鯊目刺鯊科刺鯊屬下的細小深海鯊魚。.

新!!: 大西洋和同齒刺鯊 · 查看更多 »

合恩島

合恩島(Isla Hornos)是智利的島嶼,位於南美洲的南端,屬於火地群島的一部分,由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負責管轄。島上最高點海拔425米。除北方與智利接壤,以及阿根廷屬地相鄰外,其餘是三面環海:東方是大西洋,西方是太平洋,南方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相望。島上的陸岬合恩角是南美洲最南端,因此經常被視為地球的最南端。 Category:火地島 Category:智利島嶼 Category: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

新!!: 大西洋和合恩島 · 查看更多 »

合恩角短吻獅子魚

合恩角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合恩角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約2394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合恩角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向风海峡

向风海峡(Paso de los Vientos)是古巴岛与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的海峡,位於加勒比海,宽80公里。向风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加勒比海,是船只在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航行的航道。 Category:跨國海峽 Category:海地海峽 Category:古巴海峽 Category:古巴-海地邊界 Category:加勒比海海峽.

新!!: 大西洋和向风海峡 · 查看更多 »

各國最低點列表

各國最低點列表列出世界各國或地區的最低點。資料來源主要來自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新!!: 大西洋和各國最低點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國時區列表

本列表列出各國現行时区規劃,根據國家或地區的時區數量進行排序,時區包括各國属地的時區(排除南极领地),法国為時區最多的國家,共計12個時區,許多國家採行夏时制,於夏季時調快一小時,但本列表並不包括相關資訊。.

新!!: 大西洋和各國時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吉厄島

吉厄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9.5公里、寬2.5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0米,2001年人口110。.

新!!: 大西洋和吉厄島 · 查看更多 »

吉尔·埃阿尼什

吉尔·埃阿尼什(Gil Eanes或Gil Eannes)是15世纪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险家。 埃阿尼什的传记鲜为人知。埃阿尼什是为葡萄牙恩里克王子效力的最早一批航海家之一。他从拉古什出发,沿非洲大陆西岸进行了多次航行。1433年,他沿非洲大陆海岸一直航行到了加那利群岛。1434年,他成功穿越非洲西岸危险的博哈多尔角并成功返回,这一壮举改变了他的人生。博哈多尔角暗礁密布,海水呈现红色,且气候恶劣,在埃阿尼什成功穿越之前,欧洲普遍传言那里是一片黑暗的绿海,是世界的边缘,是无法逾越的“魔鬼之海”。成功开辟穿越博哈多尔角的航线标志着欧洲人攻克了地理大发现道路上十分关键的一个难关,也宣告了葡萄牙对非洲大陆探险开拓的全面开始,使葡萄牙在南大西洋的殖民开拓中取得了先机。1435年,埃阿尼什又和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一起,航行到了博哈多尔角以南144公里(一说240公里)的非洲海岸,成为最先航行到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欧洲人。 吉尔·埃阿尼什还是黑奴贸易的先驱者,他在非洲西岸的探险中,曾进行了多次的黑奴抓捕活动,并将这些强壮的黑人带回里斯本销售以赚取利益。.

新!!: 大西洋和吉尔·埃阿尼什 · 查看更多 »

吉倫特省

吉倫特省(Gironde)是法國阿基坦-利木森-普瓦圖-夏朗特大區所轄的省份,濱大西洋。該省編號為33。 * G Category:法国省份.

新!!: 大西洋和吉倫特省 · 查看更多 »

吉耶爾莫島

吉耶爾莫島是古巴的島嶼,位於該國北岸大西洋海域,屬於國王花園群島的一部分,由謝戈德阿維拉省負責管轄,長8.5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是熱門的旅遊地點。.

新!!: 大西洋和吉耶爾莫島 · 查看更多 »

吉格哈島

吉格哈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巴拉島和埃里斯凱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9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吉格哈島 · 查看更多 »

吉氏大角鮟鱇

吉氏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65公尺,雌魚體長可達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吉氏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吉氏咽鱂

吉氏咽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及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公分,棲息在水流緩慢、植被生長且有沉積物的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吉氏咽鱂 · 查看更多 »

君主斑蝶

君主斑蝶(学名:Danaus plexippus),又名黑脉金斑蝶,大樺斑蝶,是一種斑蝶。牠們可能是北美洲最廣為人知的蝴蝶。自19世紀,牠們就在新西蘭被發現,並於1871年在澳洲發現。牠們分佈在歐洲的加那利群島及馬德拉,並有一些遷徙至俄羅斯、亞速爾群島、瑞典及西班牙。翅膀上有顯眼的橙色及黑色斑紋,翅膀闊8.9-10.2厘米。雌蝶的翅脈更為深色,雄蝶的後翅中央有一斑點可以釋放信息素。雄蝶較雌蝶為大。.

新!!: 大西洋和君主斑蝶 · 查看更多 »

坎塔布里人

坎塔布里人是前罗马时期一支较大的凯尔特人部落,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晚期分布于古代西班牙的北大西洋沿岸地区。.

新!!: 大西洋和坎塔布里人 · 查看更多 »

坎塔布連海

坎塔布連海是西歐的陸緣海,屬於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西南部,是比斯開灣南部的一部分,海岸線長度800公里。 Category:西班牙地理 Category:法國地理.

新!!: 大西洋和坎塔布連海 · 查看更多 »

坎佩尔

坎佩尔(Quimper)是法国西部城市,布列塔尼大区菲尼斯泰尔省省会。位于奥代河和斯泰尔河交汇处,南距大西洋16公里。以盛产陶器而闻名于世,其制陶业始于17世纪末期,直到今天仍然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工业。旅游业兴盛,有哥特式大教堂(十三至十六世纪)等景点。每年7月举行科努埃节(Festival de Cornouaille)上会展览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布列塔尼传统服装,还会有多种演出和娱乐活动。听诊器的发明者雷奈克1781年出生在这里,市中心圣科伦坦大教堂旁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

新!!: 大西洋和坎佩尔 · 查看更多 »

坎佩切湾

坎佩切湾(西班牙语:Bahía de Campeche)是墨西哥湾南部的一个海湾,连接墨西哥坎佩切州、塔巴斯科州和韦拉克鲁斯州。坎佩切湾由弗朗西斯科·埃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Francisco Hernández de Córdoba)和安东尼奥·德阿拉米诺斯(Antonio de Alaminos)在1517年的一次探险中命名。.

新!!: 大西洋和坎佩切湾 · 查看更多 »

坎德爾默斯島

坎德爾默斯島(Candlemas Island)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溫德凱申島東南4.5公里,屬於坎德爾默斯群島的一部分,長5.9公里、寬3.7公里,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50米,該島在1775年被英國航海家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坎德爾默斯島 · 查看更多 »

坎德爾默斯群島

坎德爾默斯群島(Candlemas Islands)是大西洋的群島,屬於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由坎德爾默斯島和溫德凱申島2座島嶼組成,行政方面由英國海外領土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負責管轄,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坎德爾默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坎納島

坎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7公里、闊1.5公里,面積11.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11米,2006年人口19。.

新!!: 大西洋和坎納島 · 查看更多 »

坎索海峡

坎索海峡(Strait of Canso,Détroit de Canso)位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半岛与布雷顿角岛之间,连接大西洋的切达巴克托湾(Chedabucto Bay)和诺森伯兰海峡的圣乔治湾(St.

新!!: 大西洋和坎索海峡 · 查看更多 »

坎氏叉鼻喉盤魚

坎氏叉鼻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坎氏叉鼻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坤環蝶屬

坤環蝶屬(學名:Dasyophthalma)是閃蝶亞科大翅環蝶族中的一個屬。分佈於巴西大西洋沿岸地區。大型蝴蝶。寄主植物為棕櫚科植物。品種被認為是受到威脅(Penz, 2009)。.

新!!: 大西洋和坤環蝶屬 · 查看更多 »

坦氏單頜鰻

坦氏單頜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單頜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體長可達5.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坦氏單頜鰻 · 查看更多 »

堊鮨

堊鮨(Serranus tortugarum、Chalk Bas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12-396公尺,體長可達8公分,生活在沙底質、礫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堊鮨 · 查看更多 »

堅頭美銀漢魚

堅頭美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巴哈馬群島、墨西哥猶加敦半島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10公分,為熱帶魚類,棲息在沿岸沙底質及珊瑚礁淺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堅頭美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堅鰭柱光魚

堅鰭柱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法國南部至摩洛哥,包括馬得拉群島與亞速群島、茅利塔尼亞至幾內亞比索海域,深度1000-200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堅鰭柱光魚 · 查看更多 »

塞夫爾尼奧爾河

塞夫爾尼奧爾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河道全長158公里,平均流量每秒44立方米,發源自塞夫雷附近,最終在馬朗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塞夫爾尼奧爾河 · 查看更多 »

塞尔希培州

塞爾希培州 (Sergipe,IPA: )是巴西的一個州,位於東北部大西洋岸。面積21,910.348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970,371人。 首府阿拉卡茹。.

新!!: 大西洋和塞尔希培州 · 查看更多 »

塞布尔岛 (加拿大)

塞布尔岛(英语:Sable Island,法语:île de Sable)是加拿大在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新斯科舍省省会哈利法克斯(Halifax)东南方300公里,距离新斯科舍省大陆最近点约175公里。在该岛常年居住的大概有5人,夏季随着旅游者、科学家和其他人的到来人数会大大增加。该岛因而知名,现由加拿大公园管理局(Parks Canada)保护和管理,任何人要参观该岛首先要得到该局批准。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Category:新斯科細亞省地理.

新!!: 大西洋和塞布尔岛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塞布河

塞布河(سبو,Sebou)是摩洛哥北部的河流,河道全長458公里,平均河水流量每秒137立方米,是摩洛哥最大流量的河流和第二長河流,發源自阿特拉斯山脈中部,流經非斯注入大西洋,河道只有16公里可讓船隻航行。塞布河的污染物來自殺蟲劑、肥料和鄰近城鎮未經處理的污水。.

新!!: 大西洋和塞布河 · 查看更多 »

塞利什 (安哥拉)

塞利什是安哥拉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由南廣薩省負責管轄,處於大西洋沿岸,面積3,101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01,79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人。.

新!!: 大西洋和塞利什 (安哥拉) · 查看更多 »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簡稱塞內加爾,西非国家,位于塞内加尔河的南岸,首都达喀尔。它的西边是大西洋,北边是毛里塔尼亚,东边是马里,南边是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在塞内加尔的包围之中,佛得角群岛在距离其海岸约560公里处。.

新!!: 大西洋和塞内加尔 · 查看更多 »

塞内加尔河

塞内加尔河(Fleuve Sénégal、سينغال)位于非洲西部,由巴科伊河和巴芬河在马里的巴富拉贝汇流而成多腦河,向東流淌,构成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边境,最终在圣路易注入大西洋,全长1790公里。.

新!!: 大西洋和塞内加尔河 · 查看更多 »

塞內加爾福氏躄魚

塞內加爾福氏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80公尺,體長可達28.5公分,棲息在沿岸岩礁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塞內加爾福氏躄魚 · 查看更多 »

塞內加爾無鬚鱈

塞內加爾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北非Cantin角至Roxo角海域,為熱帶海水魚,深度15-800公尺,體長可達8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頭足類、魚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塞內加爾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塞內加爾鰨

塞內加爾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至塞內加爾、地中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12-65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塞內加爾鰨 · 查看更多 »

塞內加爾舌鰨

塞內加爾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110公尺,體長可達66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塞內加爾舌鰨 · 查看更多 »

塞內加爾擬牙䱛

塞內加爾似牙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那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體長可達114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蝦子、螃蟹等為食,繁殖期在11月至次年3月,可做為食用魚及游釣魚。.

新!!: 大西洋和塞內加爾擬牙䱛 · 查看更多 »

塞图巴尔

塞图巴尔(葡萄牙语:Setúbal)是位于葡萄牙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城市,位于萨杜河口湾北岸、里斯本东南32公里,人口120,117。因与里斯本邻近,而拥有巨大的经济、贸易价值,港口、军工业在该市地位重要。.

新!!: 大西洋和塞图巴尔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斯莱特

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美国早期的一名工业家,人们称他作“美国工业革命的奠基者”。.

新!!: 大西洋和塞缪尔·斯莱特 · 查看更多 »

塞斯托斯河

塞斯托斯河(Cestos River)是西非的河流,發源自畿內亞寧巴峰,沿著與科特迪瓦接壤的邊境朝南流,流經利比里亞的雨林,最終在里弗塞斯注入大西洋的海灣。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利比里亞河流 Category:幾內亞河流 Category:象牙海岸河流 Category:象牙海岸-利比里亞邊界.

新!!: 大西洋和塞斯托斯河 · 查看更多 »

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共和国(Republic of Sierra Leone),位于西非大西洋岸,北部及东部被几内亚包圍、东南与利比里亚接壤,首都弗里敦。.

新!!: 大西洋和塞拉利昂 · 查看更多 »

塔尔法亚

塔尔法亚(طرفاية - Ṭarfāya; ⵟⴰⵔⴼⴰⵢⴰ)是摩洛哥西南塔尔法亚省的一个城镇,西班牙统治时期原称维亚本斯(Villa Bens)。塔尔法亚是大西洋海岸的一个港镇,位于拉巴特西南890 km,靠近,城镇与摩洛哥南部的这一地区同名。根据2004年人口普查,塔尔法亚共有5,615人, 是阿尤恩-萨基亚-阿姆拉大区内五个自治市中人口最少的城市,却是五个中唯一在西撒哈拉领土争议区之外的城镇。 20世纪20年代,法国商业航空在塔尔法亚建立了一个飞行场,现在该飞行场旧址建有一个小纪念碑,用以纪念该航空公司及其飞行员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他同时也是《小王子》的作者。.

新!!: 大西洋和塔尔法亚 · 查看更多 »

塔哈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塔哈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西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塔哈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塔內拉莫爾島

塔內拉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3.1平方公里,是薩默群島最大的島嶼,最高點海拔高度124米,2001年人口僅5人。.

新!!: 大西洋和塔內拉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塔內拉比格島

塔內拉比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3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塔內拉比格島 · 查看更多 »

塔倫賽島

塔倫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哈里斯島南部以西3公里的大西洋海域,長6.5公里、寬4.8公里,面積14.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67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塔倫賽島 · 查看更多 »

塔諾河

塔諾河(Tano)是西非國家加納的河流,河道全長約400公里,發源自該國中部泰奇曼,其後成為加納和科特迪瓦接壤的邊界,最終注入大西洋的畿內亞灣。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象牙海岸河流 Category:迦納河流 Category:幾內亞灣 Category:象牙海岸-迦納邊界.

新!!: 大西洋和塔諾河 · 查看更多 »

塔霍河

塔霍河(Tagus,Tajo,Tejo),也称--或特茹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西班牙阿尔瓦拉辛附近的山脉,向西流淌,最终在葡萄牙里斯本注入大西洋。塔霍河全长1038公里,其中716公里位于西班牙境内,47公里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边境,其余的275公里在葡萄牙境内。塔霍河的流域面积为80,100平方公里,为伊比利亚半岛第二大流域的河流,仅次于杜罗河。它的大部分路线非常狭窄,在经过阿尔莫洛尔城堡后进入一个宽广的山谷,容易引起洪水泛滥。 塔霍河流经的城市主要有:阿兰胡埃斯、托莱多、塔拉韦拉德拉雷纳、阿尔坎塔拉、阿布兰特什、圣塔伦和里斯本。.

新!!: 大西洋和塔霍河 · 查看更多 »

塔氏單棘魨

塔氏單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5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水域,隨柳珊瑚漂浮,以藻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塔氏單棘魨 · 查看更多 »

塔拉瓦號航空母艦

塔拉瓦號航空母艦(USS Tarawa CV-4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廿二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十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塔拉瓦為名的美軍艦隻,紀念二次大戰的塔拉瓦戰役。 塔拉瓦號從未參與戰爭。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並在1945年下水,但在戰後才正式服役。由於美軍當時的航空母艦過剩,塔拉瓦號在1949年便首次退役。韓戰爆發後,塔拉瓦號於1951年重新服役,但一直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稍後塔拉瓦號先後改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最終在1960年再次退役,改為飛機運輸艦,自此未再出海巡航。1967年塔拉瓦號除籍,於1968年出售拆解。 塔拉瓦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新!!: 大西洋和塔拉瓦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墨丘利島

墨丘利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0.55公里、寬0.12公里,面積0.0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墨丘利島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灣冠鱗單棘魨

墨西哥灣冠鱗單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烏拉圭;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0-293公尺,體長可達27.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可作為觀賞魚及食用魚,生活習性不明,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灣冠鱗單棘魨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灣銼櫛平頭魚

墨西哥灣銼櫛平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亞速群島西南方;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海域,深度2000-4156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灣銼櫛平頭魚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灣西鯡

墨西哥灣西鯡,又名金綠西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灣西鯡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灣暖流

墨西哥灣流,簡稱灣流(Gulf stream),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洋流。起源於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沿著美國的東部海域與加拿大紐芬蘭省向北,最後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極海。在大約北緯40度西經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灣流分支成兩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歐洲的海域,成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經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暖流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突吻鱈

墨西哥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10-160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長鰭蝠魚

墨西哥長鰭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中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納米比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750-2300公尺,體長可達19.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長鰭蝠魚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鋸魴鮄

墨西哥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西部海域,棲息深度36-180公尺,體長可達17.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鋸蓋魚

墨西哥鋸蓋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鋸蓋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墨西哥東部至巴西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47.5公分,棲息在沿海及河口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鋸蓋魚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是北美洲南部大西洋的一海湾,以佛罗里达半岛-古巴-尤卡坦半岛一线与外海分割。北为美国,南、西为墨西哥,东南为古巴,东经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经尤卡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接,是著名的墨西哥灣暖流的起點。墨西哥湾形成于3亿年前的地球板块运动。Huerta, A.D., and D.L. Harry (2012) Wilson cycles, tectonic inheritance, and rifting of the North American Gulf of Mexico continental margin. Geosphere.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湾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擬海鯰

墨西哥擬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灣的半鹹水域,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沿岸泥底質半鹹水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雄魚會用口孵卵,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墨西哥擬海鯰 · 查看更多 »

墨西拿鹽度危機

墨西拿鹽度危機是指一件大約發生在596萬到533萬年之前的地質学事件,發生在大西洋到地中海部份地域。墨西拿是西西里島上的一個地方。 在這段期間,地中海與大西洋在直布羅陀被關閉,使地中海從此與大西洋切斷。由於從地中海的水份蒸發量比其周邊河流的水流入量較大,導致地中海最終完全乾涸,成為盆地。成為了盆地的地中海盆地變成了一個鹽漠,平均深度在海面以下1公里多深。 根據國際地層學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的劃分,是中新世的一個年期,大約在724.6萬到533.2萬年之前。.

新!!: 大西洋和墨西拿鹽度危機 · 查看更多 »

壯志凌雲 (1957年電影)

《壯志凌雲》(The Spirit of St.),195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該片是查爾斯·林白的傳記電影,由比利·懷德執導,詹姆斯·史都華主演,片名取自林白挑戰飛越大西洋時所駕駛的座機──聖路易精神號──之名。 《壯志凌雲》得到1958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奧斯卡最佳特殊效果獎提名,也得到當年《時代雜誌》的正面評價。2006年,該片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勵志電影第69名。 此片上映時間,選在林白飛越大西洋30週年。 演員詹姆斯·史都華是真實的空軍英雄,後來與查爾斯·林白相同,都官拜美國空軍准將。.

新!!: 大西洋和壯志凌雲 (1957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壯體絲鰭鱈

壯體絲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與聖赫勒拿島海域,深度336-12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壯體絲鰭鱈 · 查看更多 »

多叉鞭冠鮟鱇

多叉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4°11'N,24°37'W海域,棲息深度200-365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2.2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多叉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多孔瘦獅子魚

多孔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格陵蘭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0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多孔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多孔擬牛魚

多孔擬牛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擬牛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無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多孔擬牛魚 · 查看更多 »

多佛尔海峡

多佛爾海峽(英语:Strait of Dover),也译为加莱海峡(法语:Pas-de-Calais)為英倫海峽最狹窄的地方。最短距離由南福蘭(South Foreland)至格里內角(Cap Gris-Nez)。南福蘭位於多佛爾東北6公里,格里內角位於加來的一個海岬。此兩點為跨海峽泳客的最受歡迎路線,全長33公里。 多佛爾海峽在英倫海峽的東部地區,位於英倫海峽與北海的接觸點。多佛爾海峽的闊度是英國與法國間最短的。晴朗的天氣下可以用肉眼觀望到對岸海岸線及沿岸建築物。.

新!!: 大西洋和多佛尔海峡 · 查看更多 »

多刺糙鮋

多刺糙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至塞內加爾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200-25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多刺糙鮋 · 查看更多 »

多皺短身前肛鰻

多皺短身前肛鰻,又稱後肛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多皺短身前肛鰻 · 查看更多 »

多紋長尾鮨

多紋長尾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美國洛杉磯至秘魯北部海域,棲息深度40-200公尺,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深水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多紋長尾鮨 · 查看更多 »

多美魣

多美魣(學名:Sphyraena tome)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東南部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19-38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多美魣 · 查看更多 »

多絲夢角鮟鱇

多絲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冰島及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0至1800公尺,體長可達13.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多絲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多芬區

多芬區是聖盧西亞的11個區之一,位於該國東北部,北鄰格羅斯伊斯勒區,東毗大西洋,南臨登內里區,西接卡斯特里區,區內廢墟的歷史可追溯至哥倫布橫跨大西洋以前。 Category:聖盧西亞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多芬區 · 查看更多 »

多角三棱角箱魨

多角三棱角箱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澤西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8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於水質清澈的珊瑚礁,以海綿、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多角三棱角箱魨 · 查看更多 »

多角胶球虫

多角胶球虫(学名:Collosphaera polygona)为胶球虫科胶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多角胶球虫 · 查看更多 »

多角针网虫

多角针网虫(学名:Stylodictya polygonia)为孔盘虫科针网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多角针网虫 · 查看更多 »

多鬚石首魚

多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至加勒比海、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17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河口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多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多鬚樹鬚魚

多鬚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中東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10-1550公尺,雄魚體長可達4.5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多鬚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多鱗狗母魚

多鱗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海域、半鹹水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48.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主要生活在沿海、潟湖、河口區,也在大陸棚發現,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多鱗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多齒明蛇鰻

多齒明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15.3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多齒明蛇鰻 · 查看更多 »

多针针网虫

多针针网虫(学名:Stylodictya multispina)为孔盘虫科针网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多针针网虫 · 查看更多 »

多腺裸胸鱔

多腺裸胸鱔,又稱多腺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中西大西洋區的古巴、千里達海域,棲息深度10-256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多腺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多耙孔頭鯛

多耙孔頭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至剛果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50公尺,魚體具有向前及向上的肩棘,在側面的邊緣中頭部有圓頭的角,鰓耙廣泛呈扁長形,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4至15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7.6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多耙孔頭鯛 · 查看更多 »

多耙眶灯鱼

多耙眶灯鱼(学名:Diaphus termophil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眶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海洋深海鱼类,棲息深度40-850公尺,體長可達8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多耙眶灯鱼 · 查看更多 »

多棘鈎鯰

多棘鈎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4.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多棘鈎鯰 · 查看更多 »

多棘蛛球虫

多棘蛛球虫(学名:Arachnosphaera myriacantha)为星球虫科蛛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多棘蛛球虫 · 查看更多 »

多棘木偶海绵虫

多棘木偶海绵虫(学名:Spongocore polyacantha)为海绵虫科木偶海绵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多棘木偶海绵虫 · 查看更多 »

多毛粗尾鱈

多毛粗尾鱈(学名:Trachonurus villosus),又名粗尾鱈、鱈魚,为鼠尾鱈科粗尾鱈屬下的一个种。.

新!!: 大西洋和多毛粗尾鱈 · 查看更多 »

多氏扁隆頭魚

多氏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馬爾馬拉海、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2-4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片腳類、苔蘚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多氏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多星真巨口魚

多星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polyast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4.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多星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共和國(República Dominicana),通稱多米尼加,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與西側的海地共處於西班牙島,陸地面積48,670平方公里,首都與最大都市為聖多明哥,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貨幣為多米尼加比索。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2013年人均生產總值(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約為9700美元。 多米尼加原為泰诺族等阿拉瓦克人世居之地,哥倫布於1492年踏上西班牙島後,現今多米尼加的部分被西班牙統治了三百多年,並在1795年至1801年間被法國統治。1821年11月30日,多米尼加脫離西班牙統治,宣佈獨立;才過了9星期,於1822年2月卻被島上西邊的海地吞併。不過兩者的差異太大而難以聯合,多米尼加人於1844年重新脫離海地統治,再度宣佈獨立。1865年,擊退西班牙入侵。現任總統是达尼洛·梅迪纳。.

新!!: 大西洋和多明尼加 · 查看更多 »

多斑帶粗鰭魚

多斑帶粗鰭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粗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熱帶至溫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多斑帶粗鰭魚 · 查看更多 »

多斑躄魚

多斑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北部;東大西洋阿森松島海域,棲息深度0-66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淺海礁石區,與海綿共生,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卵生的,卵是黏在絲帶狀的鞘或者凝膠黏液團被稱為卵筏或卵罩,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多斑躄魚 · 查看更多 »

复仇女神号

复仇女神号(英语:Nemesis)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35至1840年在利物浦建造的一艘远洋汽轮兵舰,是英国第一艘铁壳(用钢皮作外壳包装木船)战船。该舰于1839年下水,1840年英国皇家海军命令这艘铁壳军舰游弋于尼日尔河和大西洋,后被派往中国参与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多场战役。战争结束后被用来打击菲律宾和印尼地区的海盗。.

新!!: 大西洋和复仇女神号 · 查看更多 »

夏朗德河

夏朗德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南部,河道全長381公里,流域面積約10,00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40立方米,發源自謝羅納克,最終在羅什福爾附近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夏朗德河 · 查看更多 »

夏慤

海軍上將夏慤爵士,GBE,KCB(Admiral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曾譯哈科特,英國皇家海軍將領,曾自1945年9月至1946年4月出任香港軍政府首長,期間除了接受日治政府的正式投降外,又著力恢復社會秩序與法紀,於香港重光擔當關鍵角色。.

新!!: 大西洋和夏慤 · 查看更多 »

大可以指:.

新!!: 大西洋和大 · 查看更多 »

大加那利岛

大加那利岛(西班牙语:Gran Canaria)是西班牙位于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的一部分,位于特内里费岛和富埃特文图拉岛之间,是加那利群岛中的第三大岛屿,距离非洲大陆约150公里,距离伊比利亚半岛约1350公里。大加那利岛由火山喷发形成,地理形状大致呈圆形,直径大约是50公里,面积1,56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49米。.

新!!: 大西洋和大加那利岛 · 查看更多 »

大埃洛贝岛

大埃洛贝岛(Elobey Grande),赤道几内亚海岛,位于大西洋海域Mitémélé河口附近,科里斯科岛以东,东北方与小埃洛贝岛相邻。总面积2.27平方公里。该岛几乎无人居住。该岛最高点海拔80 m。.

新!!: 大西洋和大埃洛贝岛 · 查看更多 »

大厦谷战争

大厦谷战争(Guerra del Chaco),又譯為格兰查科战争、查科战争,1932年-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为争夺格兰查科北部而进行的战争。 格兰查科(Gran Chaco)位于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孙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积约65萬平方公里,但人烟稀少、缺乏物产。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对格兰查科北部约2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执。20世纪20年代,在该地发现了石油后,两国为争夺石油资源纷争愈加激烈,从1928年起,两国之间频频发生武装冲突。而世界主要石油巨头以及邻近国家也卷入其中,美孚石油公司和智利支持玻利维亚,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阿根廷支持巴拉圭。 玻利维亚在得到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巨额贷款,并向英美等国购买了包括坦克、飞机在内的大批新式武器后,军事实力大大超过巴拉圭。玻利维亚于是在1932年6月15日出兵占领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亚基萨卡咸水湖地区,以这一次小规模边界冲突为借口向巴拉圭正式宣战,大厦谷战争全面爆发。.

新!!: 大西洋和大厦谷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卡薩布蘭卡大區

大卡薩布蘭卡大區(جهة الدار البيضاء الكبرى)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個大區,北臨大西洋岸。面積1,11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3,631,061人。首府卡薩布蘭卡。 下轄兩省八市。 C.

新!!: 大西洋和大卡薩布蘭卡大區 · 查看更多 »

大南氏魚

大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1300公尺,體長可達13.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大口羊舌鮃

大口羊舌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挪威至安哥拉,也包括地中海、黑海海域,棲息深度10-2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口羊舌鮃 · 查看更多 »

大口真銀漢魚

大口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海域,體長可達8公分,為亞熱帶魚類,主要棲息在沿岸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口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大口褐蛇鰻

大口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82.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大口褐蛇鰻 · 查看更多 »

大口長頜鮃

大口長頜鮃(学名:Chascanopsetta lugubris),又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長頜鮃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南非納塔爾;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至巴西;印度太平洋區,從東非至日本海域,棲息深度60-321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口長頜鮃 · 查看更多 »

大口擬珍燈魚

大口擬珍灯鱼(学名:Lampanyctodes hectori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及太平洋區,包括安哥拉、納米比亞、南非、紐西蘭、澳洲、智利等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7公分,可加工成魚粉。.

新!!: 大西洋和大口擬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大吻頦齒魚

大吻頦齒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與西北太平洋海域,深度980-2100公尺,體長可達32.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吻頦齒魚 · 查看更多 »

大吻胸翼鱼

大吻胸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Hebrides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0公尺,體長可達6.6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吻胸翼鱼 · 查看更多 »

大坎布雷島

大坎布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北艾爾郡負責管轄,長3.9公里、寬2公里,面積11.7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7米,2001年人口1,434。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大坎布雷島 · 查看更多 »

大塞恩島

大塞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莫納赫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3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大塞恩島 · 查看更多 »

大孔珠鱂

大孔珠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孔珠鱂 · 查看更多 »

大尾金花鮨

大尾金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亞松森群島海域,體長可達21.4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尾金花鮨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顛島琴魴鮄

大不列顛島琴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那米比亞海域,包括北海、地中海,棲息深度100-7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不列顛島琴魴鮄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曾為英国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案》,由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所共組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 當《1800年聯合法案》通過以來,大不列顛王國又與愛爾蘭王國合併,在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取代。.

新!!: 大西洋和大不列顛王國 · 查看更多 »

大底鱂

大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底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佛羅里達至古巴西部淡水及半鹹水域,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的溪流、沼澤及海灣,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底鱂 · 查看更多 »

大伊納瓜島

大伊納瓜島是巴哈馬的島嶼,位於小伊納瓜島西南面8公里的大西洋海域,距離古巴90公里,長90公里、寬30公里,面積1,54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3米,2000年人口969。 Category:巴哈馬島嶼.

新!!: 大西洋和大伊納瓜島 · 查看更多 »

大伯納拉島

大伯納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面積21.2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0米,主要經濟活動是捕捉龍蝦,最高點海拔高度87米,2001年人口233。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大伯納拉島 · 查看更多 »

大众帕萨特

----(Passat)是大众汽車旗下的一款中型车,从1973年生产至今。它在大众汽车的产品系列中介于-zh-hans:高尔夫(Golf); zh-hant:Golf;-/-zh-hans:捷达(Jetta); zh-hant:(Jetta、Vento或Bora);-和-zh-hans:辉腾(Phaeton); zh-hant:(Phaeton);-之间。它在欧洲市场称为--,而在其他市场上则被称为冲击者(Dasher)、桑塔纳(Santana)或者量子(Quantum)。 --的名字来源于德语Passat(或称Passatwinde),意指由亚热带吹往赤道地区的热带信风。大众汽车有用自然界各种不同的风为自己车型命名的传统,其他例子诸如高尔夫为湾流,捷达为大西洋高速气流(Jetstream),宝来为亚得里亚海的布拉风,尚酷为西洛可风,波罗为极地风等等。 --一直是大众汽车最为重要的车型之一,主要针对中级轿车市场。1973年,大众汽车因为甲壳虫销量下降和稍大的风冷后驱的411及412未能占据市场而广受批评。在1964年大众集团收购了奥迪之后,大众汽车才有能力开始研究新的水冷前驱车,并由此推出了其第一代产品--和--。到2005年,--成为大众汽车在几乎所有的市场中销量最好、最有利可图的车型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历史总销量排名全球第9位的车型。 帕萨特自1973年诞生,共生产销售1200万辆。其所到之处,有口皆碑:欧洲最好汽车、英国最佳家庭汽车、葡萄牙最佳汽车、日本最佳进口车型、加拿大最佳家庭汽车、美国最佳Wagen汽车等荣誉。藉由帕萨特,应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帕萨特轿车在动力性能、整体设计、安全概念、驾乘舒适性以及耐久、耐用性上,都已超越当时中档轿车的标准设计。.

新!!: 大西洋和大众帕萨特 · 查看更多 »

大众高尔夫

尔夫(Volkswagen --)是由德国福斯汽車生產的小型家庭轎車,自1974年推出並銷往世界各地至今,已經經歷七代車款。前輪驅動的高尔夫,是大众汽車成功取代金龜車的後繼車種。截至2007年為止,已生產了超過2500萬輛,史上全球销量累计第三。 車款命名自德语单词“Golfstrom”,意即湾流,与高爾夫球(Golf)运动无关。大众公司惯用风的名字为车型命名,如帕萨特(Passat)为热带信风,捷达(Jetta)为大西洋高速气流,宝来(Bora)为亚得里亚海的布拉风,尚酷(Scirocco)为西洛可风,波罗(Polo)为极地风等等。 Golf在不同市場有著不同的車款名稱,在美國和加拿大名為“兔子”(Rabbit,分别代表高尔夫Mk1和Mk5),在墨西哥則稱為“加勒比”(Caribe,高尔夫Mk1)。 多數高尔夫是三門掀背型的車款。其它的車款包括五門掀背、旅行車款(1993年開始生產的Variant)、雙座敞篷车款(1997~2002年生產的Cabriolet和Cabrio)和衍生的五門三廂款(又稱為Jetta,Vento或是Bora(始于1979年)。丰富的車款满足了不同用户從入门代步车到高性能车的多种需求。 从Mk1开始,每代高尔夫都会推出一款高性能版本,称为GTI(Gran Turismo Iniezione,意为“壮游车燃喷系统”),起先这是一款限量车,从Mk2起变为量产车。.

新!!: 大西洋和大众高尔夫 · 查看更多 »

大嘴黑口魚

大嘴黑口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域,深度1500-2300公尺,體長可達57.5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嘴黑口魚 · 查看更多 »

大凱科斯島

大凱科斯島是英國屬地土克凱可群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凱科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4.2平方公里,該島被珊瑚礁環繞,2006年人口約468。.

新!!: 大西洋和大凱科斯島 · 查看更多 »

大凱馬達島

大凱馬達島 (IIha de Queimada Grande),又名蛇島(Snake Island),位在巴西聖保羅(São Paulo)東南方的大西洋海域,由聖保羅州負責管轄,長1.5公里、寬0.5公里,面積0.43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因島上棲息著數以千條致命的金黃矛頭蝮蛇 (Golden Lancehead)。此種蛇以食海鳥為主,但毒性是一般毒蛇的數倍,人和其他動物被咬到後甚至連肉體都會腐蝕,牠也是全球最毒最危險的一種蛇,因此巴西政府下禁令嚴禁任何人登島。.

新!!: 大西洋和大凱馬達島 · 查看更多 »

大克肯河

大克肯河(西班牙語:Río Quequén Grande)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該國東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西南部,河道全長180公里,流域面積9,914平方公里,最終注入大西洋的阿根廷海。.

新!!: 大西洋和大克肯河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大西洋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學名:;或稱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深海水曱甴、深水穿山甲)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足目動物。一般認為大王具足蟲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裡。 法國動物學家是描繪此物種的第一人。他於1879年在墨西哥灣捕獲一隻大王具足蟲的雄性幼崽。這個驚人的消息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和社會大眾,因為當時只有少數科學家例如查尔斯·威维尔·汤姆森提出了的「深海有生命論」的觀點。 1891年,首次捕獲大王具足蟲的雌性幼蟲。因為大王具足蟲難被捕獲且沒有很大的市場銷路,所以商業捕魚業對它沒有很大興趣,不過香港西貢的餐廳甚至日本的一些水族館仍有大王具足料理。不過日本常被拿來吃的其實是。大王具足蟲的來源不一,有從西南非的納--米比亞進口。牠的肉質比較類似螃蟹和龍蝦等動物。.

新!!: 大西洋和大王具足蟲 · 查看更多 »

大王軛鰭菱鮃

大王軛鰭菱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摩洛哥海域,包括地中海、亞德里亞海,棲息深度10-18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繁殖期在2月至8月,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王軛鰭菱鮃 · 查看更多 »

大王油紋鱸

大王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哈馬群島及波多黎各海域,深度45-95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王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大火地岛

大火地岛(Isla Grande de Tierra del Fuego)是火地群岛的主岛,位于南半球的大西洋西南沿岸,临近南极海,整体面积达47992平方公里。 1881年,智利与阿根廷在此地划定边界;其中东部归属于阿根廷,面积18507.3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38.57%,首府为乌斯怀亚;而西部则归属于智利,面积29484.7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61.43%,首府为波韋尼爾。.

新!!: 大西洋和大火地岛 · 查看更多 »

大睛細皮黑頭魚

大睛細皮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中洋脊海域,棲息深度2063-2107公尺,體長可達15.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睛細皮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米草

大米草(学名:Sporobolus anglicus),禾本科鼠尾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新!!: 大西洋和大米草 · 查看更多 »

大眼南氏魚

大眼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冰島、格陵蘭、加拿大、愛爾蘭等、西印度洋南非、坦尚尼亞海域,棲息深度0-1400公尺,體長可達24.5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小鯷

大眼小鯷(学名:Anchoa lamprotaeni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度約3/4眼徑,上頷骨突出,臀鰭起於背鰭基部中點,背部灰色,頭部具彩虹光彩,背鰭軟條14-15枚,臀鰭軟條19-26條,體長可達12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通常做為餌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小鯷 · 查看更多 »

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

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南部與冰島到亞速群島、西大西洋加拿大至赤道、東南太平洋智利及印度洋海域,棲息深度150-32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三鬚鱈

大眼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150-53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大眼平肩光魚

大眼平肩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丹麥海峽、冰島南部、比斯開灣到南非海域,深度100-10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平肩光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底尾鱈

大眼底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東岸、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200-777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底尾鱈 · 查看更多 »

大眼弱蜥魚

大眼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的南非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外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0-75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弱蜥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低紋鮨

大眼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哥倫比亞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大眼六鳃鲨

大眼六鳃鲨(學名Hexanchus nakamurai)是軟骨魚綱板鰓亞綱六鰓鯊目六鰓鯊科六鳃鲨属下的一个物种。.

新!!: 大西洋和大眼六鳃鲨 · 查看更多 »

大眼短吻獅子魚

大眼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的巴倫支海海域。頭大,體側扁,體粉紅色,腹部銀白色,背鰭軟條53至56枚;臀鰭軟條48至51枚;脊椎骨59至62個,體長可達10.9公分,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260至275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砂錐齒鯊

大眼砂錐齒鯊(學名Odontaspis noronhai),是一種錐齒鯊,分佈於東大西洋及東太平洋中部600-1000米水深的大陸棚及島基台。雄性有3.6米長,雌性則有3.25米長。 大眼砂錐齒鯊的吻圓,眼睛很大及呈卵型,沒有瞬膜。身體均勻的呈褐色,除了胸鰭外,所有的鰭後都有黑邊。 牠們都是卵胎生的,胚胎以卵黃及其他卵子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大眼砂錐齒鯊 · 查看更多 »

大眼紫魚

大眼紫魚,又稱大眼姬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佛羅里達海峽至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110-550公尺,本魚眼間隔平坦,眼大,吻短而鈍,胸鰭長達到肛門,體上側的粉紅色與銀色的光澤,腹面的鰭是半透明的粉紅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50公分,生活在大陸坡,屬肉食性,以魚類、浮游生物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紫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細皮黑頭魚

大眼細皮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比斯開灣南部到那米比亞;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與巴西外海海域,棲息深度500至200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細皮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真巨口魚

大眼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macrophthalm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800公尺,身體細長且為黑色,下頷約略等於上頷,吻部能夠伸展,觸鬚細長,末端具有球莖,眶前骨與眶下無發光器官,體長可達11.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眼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牙鯛

大眼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直布羅陀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30-500公尺,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或岩石底質海域,會做季節性遷徙,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牙鯛 · 查看更多 »

大眼相模肩燈魚

大眼相模肩燈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東部、不列顛群島、葡萄牙、加納利群島與維德角群島、幾內亞灣、安哥拉與那米比亞海域,深度365-1200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相模肩燈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骨鰃

大眼骨鰃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20-4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眼骨鰃 · 查看更多 »

大眼高體鯧

大眼高體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0-500公尺,屬深海魚類,本魚體色暗灰藍色至棕顏色,幼魚體側具不規則的橫條紋,眼睛藍色,腹鰭黑色,背鰭硬棘5-7枚;背鰭軟條23-2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6-18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高體鯧 · 查看更多 »

大眼魣鱈

大眼魣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愛爾蘭至地中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30-754公尺,體長可達10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大眼魣鱈 · 查看更多 »

大眼鯛科

大眼鯛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科。.

新!!: 大西洋和大眼鯛科 · 查看更多 »

大眼貝氏石首魚

大眼貝氏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6-40公尺,本魚上半部灰色,下半部銀色。淡淡的暗條紋在兩側,斜以上,縱向側線以下。背鰭和尾鰭灰白且具黑邊緣,臀鰭前部具斑點,下巴沒有觸鬚,前鰓蓋骨具鋸齒,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1-2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9枚,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貝氏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黑頭魚

大眼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與格陵蘭、不列顛群島至茅利塔尼亞;西大西洋戴維斯海峽至宏都拉斯海域,棲息深度600-2500公尺,體長可達79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群體活動,以櫛水母、甲殼類、棘皮動物與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鼠尾鱈

大眼鼠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福克蘭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00-1400公尺,本魚吻短而尖,體灰色,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眼鼠尾鱈 · 查看更多 »

大眼蜂鼬鳚

大眼蜂鼬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鳚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巴哈馬、加納利群島、安哥拉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2487 - 4150公尺。本魚體柔軟又多水分,眼小的,前鼻孔腫大,在鰓蓋與前鰓蓋骨上不具棘,前鰓蓋骨在後部地擴大。背鰭軟條129至131枚;臀鰭軟條111枚,體長可達56.3公分,為稀有種,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大眼蜂鼬鳚 · 查看更多 »

大眼阿科斯喉盤魚

大眼阿科斯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哈馬群島至小安地列斯群島海域,體長可達9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岩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大眼阿科斯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阿爾鰻

大眼阿爾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海草床、紅樹林或離岸珊瑚礁,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眼阿爾鰻 · 查看更多 »

大眼赤刀魚

大眼赤刀魚(學名Cepola macrophthalma)是一種赤刀魚屬。牠們分佈在由塞內加爾北至挪威的東大西洋及地中海。.

新!!: 大西洋和大眼赤刀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櫛鯧

大眼櫛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體長可達5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

新!!: 大西洋和大眼櫛鯧 · 查看更多 »

大眼海蟾魚

大眼海蟾魚(学名:Thalassophryne megalop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巴拿馬及哥倫比亞海域,棲息深度77-183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底質的珊瑚礁區,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大眼海蟾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海鰱科

#重定向 大海鰱科 大眼海鰱科(學名Megalopidae)是輻鰭魚綱海鰱目的其中一科。.

新!!: 大西洋和大眼海鰱科 · 查看更多 »

大瓣夢角鮟鱇

大瓣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000公尺,雌魚體長20.6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大瓣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大盤短鮣

大盤短鮣,又稱菱印魚,俗名菱小判,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鮣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大盤短鮣 · 查看更多 »

大白鲨

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語:Great white shark)又名阿林,噬人鯊、白鮫、食人鮫,為最大型的掠食性鲨鱼。最早出现于中新世,是唯一现存的噬人鲨属的成员,出没于各个主要的大洋。 噬人鲨体型龐大,是世上最大的掠食性鱼类。其为許多海洋哺乳类动物的主要天敌,另也会猎食海鸟和其他鱼类等一切能捕杀到的海洋生物。噬人鲨袭击人类的次数同时也在所有鲨鱼中位列第一,故为声名狼藉的水中捕猎者,同时也因此被命名为噬人鲨。 不少电影及小说也因此以大白鲨噬人作主题,但事实上人类并非其理想的猎物,只是嚼起來特別地有咬口。 此物种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同时亦出现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二中。.

新!!: 大西洋和大白鲨 · 查看更多 »

大百慕達島

大百慕達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19公里、寬2公里,面積4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9米,漢密爾頓處於該島中央,人口約60,000。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大百慕達島 · 查看更多 »

大菱鮃

大菱鮃,Turbot(学名:Scophthalmus maxima),又名瘤棘鲆、鰈魚,最常见的多宝鱼即是此物种。此魚原產於大西洋北部、黑海和地中海的海洋或半海水海域,棲息深度20-70公尺,身體幾乎圓形。 眼側邊沒有鱗片但是有大的多骨小瘤,體長可達100公分。原產北大西洋及其鹹淡水交界地區,是名貴的食用魚,適合清蒸、火烤、油炸等方式食用,也可作為觀賞魚。1992年从英国引進种苗中國山東、福建等水溫較低的地區養殖,1999年中国的水产研究所攻克了育苗技术。主要生活在沙、石底質的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貝類為食,繁殖期在4月至8月間,可重達25公斤。 2006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部门抽查市面冰鮮或鮮活多寶魚樣本,所有参检样本都检出残留药物嚴重超標。随后,北京、广州等地相继宣布禁售多宝鱼。.

新!!: 大西洋和大菱鮃 · 查看更多 »

大青鲨

大青鲨(學名:Prionace glauca),或稱鋸峰齒鯊、水鯊,属真鲨科,见于温带和热带远洋区中。不喜冷,因而在墨西哥湾、亚德里亚海或红海中未有发现。大青鲨以长距离迁徙著称,例如从新英格兰到南美洲。一般情况下其行动较为迟缓,但在必要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前进。大青鲨是卵胎生的,一次可生4到100只幼鲨。虽然它们有机会时完全有能力捕捉到更大的猎物,其主要食物来源仍是鱼和枪乌贼。大青鲨通常按性别和体形分群。.

新!!: 大西洋和大青鲨 · 查看更多 »

大頭半鈎鯰

大頭半鈎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蘇利南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蓋亞那埃塞奎博河流域,體長可達12.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頭半鈎鯰 · 查看更多 »

大頭犀孔鯛

大頭犀孔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及南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頭犀孔鯛 · 查看更多 »

大頭糙銀漢魚

大頭糙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紐約至墨西哥灣海域,為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頭糙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大頭瘤鱈

大頭瘤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太平洋及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175-1600公尺,體長可達18.1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頭瘤鱈 · 查看更多 »

大頭炬燈魚

大頭炬灯鱼(学名:Lampadena pontifex)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0-75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頭炬燈魚 · 查看更多 »

大頭隱棘杜父魚

大頭隱棘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開普敦西部海域,棲息深度419-1012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頭隱棘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大頭鋸魴鮄

大頭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3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大頭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大頭擬杜父魚

大頭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太平洋智利及西南大西洋烏拉圭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150-1250公尺,本魚在身體上的彩色斑紋改變, 具有或者沒有三條不規則的褐色條紋,背鰭硬棘5-6枚;背鰭軟條13-14枚;臀鰭軟條11-12枚,體長可達21.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頭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大頷淵眼魚

大頷淵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印度洋阿拉伯海、中東太平洋瓜地馬拉外海及東北大西洋伊伯利亞海盆海域,棲息深度3940-4820公尺,體長可達24.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頷淵眼魚 · 查看更多 »

大衛·蘇亞素

奧斯卡·大衛·蘇亞素·貝拉斯克斯(Óscar David Suazo Velázquez,),簡稱大衛·蘇亞素(David Suazo),出生在聖佩德羅蘇拉,是一名退役洪都拉斯足球員,司職前鋒。此外,蘇亞素亦曾是洪都拉斯國家足球隊的一員。 蘇亞素有兩名兄弟尼古拉斯·蘇亞素和洛賓·蘇亞素。是蘇亞素的表兄,效力韋根的亨德利·托马斯則是蘇亞素的表弟。.

新!!: 大西洋和大衛·蘇亞素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城

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是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縣的一座度假城市,以(海濱大道)、海灘和赌场著称,是美國東岸最大的賭城。2010年,城市共有39,558人口。成立於1854年5月1日,毗鄰、、、、和大西洋。 大西洋城啟發了棋盤遊戲「地产大亨」的美國版,特別是街名。自1921年以來,大西洋城一直是美利堅小姐比賽的所在地。1976年,新澤西洲的選民將大西洋城的賭場合法化。第一間賭場在兩年後開張。.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城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側帶鯡

大西洋側帶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阿魯巴、委內瑞拉、古拉索島、哥倫比亞、巴西、千里達、法屬圭亞那、蘇利南、蓋亞那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成群活動。.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側帶鯡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南氏魚

大西洋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580公尺,體長可達16.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塔氏魚

柯托塔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亞速群島、西撒哈拉至安哥拉海域,深度600-1050公尺,體長可達26.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塔氏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大梭蜥魚

大西洋大梭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北極圈及南極圈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0-4750公尺,體長可達56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成魚主要活動於溫帶及極圈,繁殖期會至熱帶及副熱帶水域產卵,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大梭蜥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奈氏鱈

大西洋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法蘭群島至安哥拉北部與地中海、西大西洋戴維斯海峽到巴西北部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00-2320公尺,本魚頭部短,下巴觸鬚非常短,體藍色至紫羅蘭色,頭部略呈黃色,腹鰭黑色,鰓腔黑色,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片腳類、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小公魚

大西洋小公魚(学名:Anchoviella perfasciat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加勒比海、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側扁,吻約3/4眼徑,體側有一亮銀色條紋,體白色,頭頂有綠色及金色的色彩,臀鰭軟條10-18條,體長可達11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小公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小鱈

大西洋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至美國維吉尼亞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9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側線在胸鰭處彎曲,身體細長,腹鰭與長絲略有拉長。體橄欖綠色,棕色或黃色的背面,腹面顏色較淺,體長可達38.1公分,棲息在沿海鹹水、半鹹水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蠕蟲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小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常春藤

大西洋常春藤(學名:Hedera hibernica)是常春藤屬下的一種植物,原産於歐洲的大西洋沿岸。是一種常見的園藝植物,獲得皇家園藝學會優秀園藝獎(Award of Garden Merit)。 和同屬的常春藤一樣,大西洋常春藤入侵了北美洲,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約有83%的常春藤屬植物都是大西洋常春藤。.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常春藤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主義

大西洋主義(Atlanticism)是一個西歐和北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在政治、經濟、軍事防衛等議題上互相合作的哲學。其宗旨是維護相關國家的安全,及保衛「民主、個人自由與法治」的價值。北大西洋理事會 2006-11-29.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主義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仙海魴

大西洋仙海魴為輻鰭魚綱海魴目高的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的南非、西南太平洋的澳洲及紐西蘭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20-1550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仙海魴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後絲鯡

大西洋後絲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緬因灣至巴西Santa Catarina海域,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海灣,成群活動,以甲殼類、橈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餌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後絲鯡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刺鯊

大西洋刺鯊(學名Centrophorus granulosus)是一種普遍的大型深海鯊魚。大西洋刺鯊沒有臀鰭,兩條背鰭都有鰭棘,吻長而闊,小齒較疏,尾鰭尖而且長。最大的大西洋刺鯊長1.5米。牠俐分佈於墨西哥灣北、從薩伊北部至法國的東大西洋、近馬達加斯加及亞達伯拉的印度洋、及日本本州的太平洋。.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刺鯊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光蟾魚

大西洋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porosissim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30-200公尺,體無鱗,體上側灰褐色,腹部淡黃色,體長可達3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短體鰻

大西洋短體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幾內亞灣海域,體長可達27.3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短體鰻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獅子魚

大西洋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魁北克省昂加瓦灣至美國紐約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15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3公分,大多棲息在潮間帶,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蠕蟲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笠鳚

大西洋笠鳚,又稱亞氏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笠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粗尾鱈

大西洋粗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溫暖海域,屬深海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700-15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粗尾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紅鑽魚

大西洋紅鑽魚,又稱大西洋濱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00-450公尺,本魚頭小,眼大,吻短,下頜稍微突出,背鰭與臀鰭基部無鱗,尾鰭深分叉,體上側深粉紅色到紅色,更低的兩側和腹部粉紅色,魚鰭硬棘部粉紅色,尾鰭深紅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100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紅鑽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縣

大西洋郡(Atlantic County, New Jersey)是美國新澤西州東南部的一個縣,東南臨大西洋。面積1,73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數字,共有人口252,552人。县治梅斯蘭丁 (Mays Landing)。美國第二大賭城大西洋城位於本縣。 成立於1837年2月7日。縣名取自於其東面之大西洋。 A.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縣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美洲原銀漢魚

大西洋美洲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河河口至美國佛羅里達州半鹹水、海域,為亞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餌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美洲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真巨口魚

大西洋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aequatorial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70-2300公尺,體長可達12.9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炬燈魚

大西洋炬灯鱼(学名:Lampadena urophaos atlantica)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60-10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炬燈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異鱗石首魚

大西洋異鱗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中西大西洋的蘇利南海域,體長可達28.4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異鱗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牙鮃

大西洋牙鮃(學名Paralichthys dentatus)是一種比目魚,屬於眼睛位於左面的牙鮃科。.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牙鮃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狼鯷

大西洋狼鯷(学名:Lycengraulis grossiden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巴西的淡水及半鹹水水域,本魚體細長,吻部約2/3眼徑,背部呈灰藍色,魚鰭黃色半透明膜和黑色的尾緣,臀鰭軟條26-30枚,體長可達23.5公分,棲息沿海、河口淡水及半鹹水水域,會進行洄游,屬肉食性,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狼鯷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盔魚

大西洋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維德角群島至賴比瑞亞海域,棲息在礁石區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盔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白姑魚

大西洋白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剛果、地中海、黑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5-300公尺,體長可達230公分,棲息在沿海至大陸坡海域,春季及夏季為繁殖期,成魚會近岸產卵,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白姑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銀光魚

大西洋銀光鱼(学名:Argyripnus atlanticu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區的馬德拉群島及加那利群島、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及夏威夷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00-500公尺,體長可達7.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銀光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鞭冠鮟鱇

大西洋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330-1950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青眼魚

大西洋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青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40-27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青鱗魚

大西洋青鱗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澤西州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2公尺,體長可達21.2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青鱗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頦齒魚

大西洋頦齒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深度0-2100公尺,體長可達22.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頦齒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裸頰鯛

大西洋裸頰鯛,又稱大西洋龍占,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龍占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加彭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整體顏色為橄欖綠色或棕色和粉紅色,眼睛下有網紋,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淺水域,屬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裸頰鯛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

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簡稱ICCAT)是1969年成立總部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國際組織,成立目的是對大西洋及相鄰海域之高度迴游魚種及鮪類資源進行管理及監控,以利資源永續利用。.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學名Salmo salar)又名安大略鲑,是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的一種鮭魚。成魚尺寸平均約90CM,大型個體可至110~150CM,重達40公斤以上。.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鮭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鯡

大西洋鲱(学名:Clupea harengus)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鱼类之一,在大西洋的东西两部分都可以发现集成一大群的大西洋鲱。 成鱼可以长至45厘米长(大约18英寸), 重半公斤左右。它们以小型甲壳类动物、磷虾和小鱼为食,也是海豹,鲸,鳕鱼和其他大型肉食鱼类等天然掠食者的食物。 大西洋鲱很长时间以来是新英格兰和加拿大沿海省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大西洋鲱经常在相对近岸的海区聚集成海量的一大群,尤其是在缅因湾半封闭的冷水区和圣劳伦斯湾中。大西洋鲱鱼群经测量尺寸达到4立方千米,由大约40亿条鱼组成。.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鯡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鯨鯷

大西洋鯨鯷(学名:Cetengraulis edentulu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頭大,吻短而尖,鰓條細長,背部灰藍色,腹部銀白色,尾鰭叉形,臀鰭軟條18-24條,體長可達17.1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的潟湖或河口區,能忍受鹽度的變化,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鯨鯷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鱈

大西洋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北大西洋及北冰洋,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側線在胸鰭處彎曲,體色多變,從褐色的到呈綠色或灰色的背面與在上側面上,變成腹側灰白,腹膜銀色的,背鰭軟條44-55枚;臀鰭軟條33-45枚,體長可達200公分,棲息範圍廣泛,從沿海至大陸棚,成群游動,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魚類、頭足類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外也是重要的養殖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軟首鱈

大西洋軟首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40-1954公尺,本魚吻短且窄,觸鬚相當長,體色黑色,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軟首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黃魴鮄

大西洋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安哥拉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50-848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黃鱗魨

大西洋黃鱗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鱗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在25-80公尺,本魚體淡灰褐色,身體上有數列深褐色的斑點,頭部上的凹槽深褐色,尾鰭灰白色,上下葉邊緣及尾鰭後部橘紅色,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6-29枚;臀鰭軟條23-27枚,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臨海礁石區,成群活動,以甲殼類及海膽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黃鱗魨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黃蓋鰈

大西洋黃蓋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鰈科的其中一種,為温帶海水魚,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北大西洋拉不拉多半島至美國乞沙比克灣海域,棲息深度27-364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主要捕食多毛類的蠕蟲與片腳類、蝦子等,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適合清蒸、燒烤、油炸食用。.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黃蓋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黑绵鳚

大西洋黑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美國維吉尼亞州及東大西洋區,從蘇格蘭經地中海至非洲茅利塔尼亞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00-1853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黑绵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蘆鯛

大西洋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羅德島州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200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沿海沙底質海域或珊瑚礁,屬肉食性,以海膽、螃蟹及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蘆鯛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藍槍魚

大西洋藍槍魚(學名:Makaira nigricans)是大西洋特有的一種旗魚,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牠們主要吃海面上多種的生物。牠們會用其槍來刺、傷害或殺死獵物,之後再回來享用。大西洋藍槍魚是出名供垂釣的魚,其肉質含有高脂肪,故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 大西洋藍槍魚分佈在大西洋的熱帶及溫帶海域,但較多出沒於西部。牠們主要都會生活在海洋,遠離陸地。雌魚可以生長到比雄魚重4倍,達到540-1800公斤。除了人類外,牠們只有少數天敵,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並未將牠們列為瀕危物種。.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藍槍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膜首鱈

大西洋膜首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至安哥拉,包括地中海;西大西洋佛羅里達海峽至墨西哥;印度洋亞丁灣、馬爾地夫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0-14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橈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膜首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長鰭蝠魚

大西洋長鰭蝠魚(學名:Dibranchus atlanticu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從加拿大至巴西;東大西洋,從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5-1300公尺,本魚頭部寬大,全身幾乎為骨板,全身佈滿小瘤,頭頂至背部的瘤呈放射狀,腹鰭細長,體長可達39.4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具有發光器官,肉食性,以多毛類、貝類、海蜘蛛、海星、片腳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長鰭蝠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耳烏賊

大西洋耳烏賊(Sepiola atlantica)是一種耳烏賊,分佈在大西洋的東北部(即北緯65º-35º),由冰島、法羅群島及挪威西部至摩洛哥沿岸。在地中海亦曾有一次發現紀錄。Reid, A. & P. Jereb 2005.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耳烏賊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棘白鯧

大西洋棘白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白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35公尺,體呈菱形而側扁,吻鈍,體側具數條黑色垂直條紋,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1-2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7-18枚,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沙底質海域或紅樹林 ,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腔腸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養殖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棘白鯧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水珍魚

大西洋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蘇格蘭、愛爾蘭至挪威、北海;西大西洋區,包括冰島、格陵蘭及加拿大海域,水深140-144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成小群活動,以片腳類、烏賊、櫛水母等為食,從4月到7月產卵,會季節性洄游,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油鯡

大西洋油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油鯡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

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 (Reservas de Mata Atlântica da Costa do Descobrimento)是一片热带雨林,位于巴西大西洋沿岸,是大西洋沿岸森林的一部分。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录时将巴伊亚州和圣埃斯皮里图州境内8个相对独立的热带雨林列入。.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洋中脊

大西洋洋中脊(又稱大西洋中洋脊;英文:Mid-Atlantic Ridge)是一個大部分地區位於海底的山脈,橫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緯87度(距離北極333公里)伸延至南緯54度的布韋島。大西洋中脊的最高點突出海面,形成海島。大西洋洋中脊為全球中洋脊(Mid-ocean ridge)系統的一部分,其形成方式亦被認為與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離板塊邊緣(divergent boundaries)把板塊分開。北大西洋有北美洲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互相分離,在南大西洋則有南美洲板塊及非洲板塊互相分離。由於它們的分離作用仍然持續,所以大西洋洋中脊在每年都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東西方向成長。.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洋中脊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淵鼬鳚

大西洋淵鼬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060至1318公尺。本魚頭部相當大,大約兩倍肛門前的距離;顎下方的吻膨脹,上頜骨強烈地鞘,鰓條骨8;在第一鰓弓12至15上的發展的耙;鰓蓋棘短與銳利的;胸鰭達到肛門或超過,尾鰭鰭條8,尾前椎12至14個,背鰭軟條106至107枚;臀鰭軟條85至87枚,體長可達15.1公分,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淵鼬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星章

大西洋星章,属于英国战役奖章,用于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國宣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降書)在大西洋和英国领海服役的优秀官兵,经国王乔治六世批准于1945年设立。在获得大西洋之星奖章之前,获奖者必须满足1939-1945之星奖章的授予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持续在指定地区服役滿60天。.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星章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大西洋戰役(Battle of the Atlantic,該詞出自於溫斯頓·邱吉爾)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於大西洋的盟軍與納粹德國海軍針對海上通航線的一連串攻防作戰,時間從二戰開始至德國投降為止、縱貫整場二戰歐洲戰場,為歷史上規模最大、連續性最長的海空戰鬥。.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新鯥

大西洋新鯥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發光鯛科的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深度可達192公尺,體長可達13.4公分,棲息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新鯥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旗魚

大西洋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的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315公分,主要棲息在中上層水域,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旗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擬油鰻

大西洋擬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40-100公尺,體長可達25.9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西洋擬油鰻 · 查看更多 »

大角鞭冠鮟鱇

大角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1°04'N,18°22' W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1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9.2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大角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大鬚纖巨口魚

大鬚纖巨口魚(学名:Leptostomias macr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

新!!: 大西洋和大鬚纖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大鬚絲鰭鱈

大鬚絲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巴哈馬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0-1620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鬚絲鰭鱈 · 查看更多 »

大鬚星衫魚

大鬚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macr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鬚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大鰭副鰻口魚

大鰭副鰻口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奇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從葡萄牙南部至馬德拉群島及西印度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4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鰭副鰻口魚 · 查看更多 »

大鰭錐首魚

大鰭錐首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與比斯開灣南部至幾內亞;西大西洋巴哈馬群島、墨西哥灣與巴西外海海域,棲息深度800-2000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鰭錐首魚 · 查看更多 »

大象露西

大象露西(Lucy the Elephant)是一座六層的大象外形的新穎建築,用木材和錫板構成,由詹姆斯·V·拉夫爾提在1881年於新澤西州大西洋城以南兩英里(3.2公里)的上建成的。露西最初被命名為「大象雜貨店」(Elephant Bazaar),其宗旨是促進房地產銷售並吸引遊客。今天,露西是美國現存最古老的。.

新!!: 大西洋和大象露西 · 查看更多 »

大鱗依氏黑頭魚

大鱗依氏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摩洛哥南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300-2000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鱗依氏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鱗犀孔鯛

大鱗犀孔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加那利群島、美國及加拿大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50-1000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鱗犀孔鯛 · 查看更多 »

大鱗紅娘魚

大鱗紅娘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毛利塔尼亞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100-19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鱗紅娘魚 · 查看更多 »

大鱗真肩管魚

大鱗真肩管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到塞內加爾、幾內亞灣與安哥拉海域,深度可達1000公尺,體長可達16.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鱗真肩管魚 · 查看更多 »

大鱗無鬚鱈

大鱗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美國新英格蘭至蘇利南、法屬圭亞那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80-1170公尺,體長可達40.6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會進行垂直性洄游,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鱗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大鱗魣

大鱗魣(学名:Sphyraena barracuda,又稱大魣、巴拉金梭魚,俗名針梭、竹梭、吹鱼),为金梭魚科魣屬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大鱗魣 · 查看更多 »

大鱗鮨

大鱗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比索、迦納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5-1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生活在沿海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鱗鮨 · 查看更多 »

大鱗標燈魚

大鱗標燈魚(学名:Symbolophorus verany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溫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80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鱗標燈魚 · 查看更多 »

大鱗油鯡

大鱗油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鱗油鯡 · 查看更多 »

大賊鷗

大賊鷗(學名:Stercorarius skua)是屬於賊鷗科的一種雀鳥,賊鷗屬的一種。這種會遷徙過冬的候鳥,分佈於大西洋北至中部沿岸地區。成鳥數量約有 32,600-34,500隻。.

新!!: 大西洋和大賊鷗 · 查看更多 »

大鳞新灯鱼

大鳞新灯鱼(学名:Neoscopelus macrolepidotus)为新灯鱼科新灯鱼属的鱼类。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有,以及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马德拉岛。 它体长可达25公分,在300-1180公尺深之海域生活。.

新!!: 大西洋和大鳞新灯鱼 · 查看更多 »

大鳍珍灯鱼

大鳍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macropter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珍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091公尺,體長可達6.8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大鳍珍灯鱼 · 查看更多 »

大鸚鯛

大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39分,棲息在珊瑚礁及岩礁區,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大鸚鯛 · 查看更多 »

大鼻叉鰾石首魚

大鼻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14.8公分,棲息在沿海沙底質淺海域。.

新!!: 大西洋和大鼻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大鼻雙冠麗魚

大鼻雙冠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尼加拉瓜及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8.5公分,棲息在溪流、湖泊的中底層水域,屬雜食性,以昆蟲及有機碎屑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鼻雙冠麗魚 · 查看更多 »

大鼻扁隆頭魚

大鼻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地中海、黑海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鼻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齒底潛魚

大齒底潛魚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亞目隱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20-3250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大齒底潛魚 · 查看更多 »

大齒鰺

大齒鰺(学名:Campogramma glaycos),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一个种,分布於東大西洋,從不列顛群島至加納利群島海域,包括地中海西部,為亞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15-3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成魚棲息在大洋或淺海區,以其他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大齒鰺 · 查看更多 »

大齒樹鬚魚

大齒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中東太平洋的巴拿馬灣及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雌魚體長可達9.2公分,雄魚體長可達2.2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大齒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大航海时代Online

是由日本光荣(KOEI)于2004年开发并进行公测的MMORPG类网络版游戏,是被誉为经典的单机版模拟类游戏《大航海时代》系列的续编。.

新!!: 大西洋和大航海时代Online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在16世纪至20世纪末间由英国統治的全球帝國,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帝國,最大領土面積曾達3,400萬平方公里。 16世紀,一般认为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瑞福兰海战,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1500年到1600年,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輸給了法國,所以在歐陸幾乎沒有發言權;但是憑藉著其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所以反超歐洲第一個殖民國家葡萄牙,成為繼西班牙、荷蘭之後第三大的海軍強國,同時也擁有了面積第三大的海外殖民地。此時,英國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如殖民最大國西班牙、歐陸最強國法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者奧地利三國,但是已經成為在二流國家當中的第一把交椅。 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法國發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年-1815年),與當時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爭奪歐洲以外的海外霸權;這也是英國從不插手歐洲事務、轉向積極干涉歐洲的起點。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像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的單一戰爭,而是多次歐洲戰爭的集合體,其中英國刻意奉行“不斷幫助法國的敵人、只要是法國的敵人就是英國的盟友”這一政策,導致這些零碎的反法戰爭加總起來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又由於1600~1799年代,原本第一位的西班牙帝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衰弱姿態,於是英國趁機崛起,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殖民地。英國先是在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有著貿易和資本,但是軍隊實力並不是很強大的荷蘭;再接受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進思想;同時又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夺取整个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标志着在“海軍上”英国已經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而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同時,英國也在海外戰爭中嘗到了第一次失敗,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輸給了美國。不過總體來說,勝遠遠多於敗,英國的殖民地還是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英國的國際地位也能和法國、奧地利等舊列強平起平坐,成為歐洲的一流強國;超越了原本比較強大但是已經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波蘭-立陶宛等中型歐洲國家。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藉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1815年,击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大英帝国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跃成为歐陸第一强权,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也因為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导国际事务达1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为“不列颠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由于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20世紀,重新統一的德意志帝国打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陸軍第一強國,而德意志帝國和美國所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衝擊了原本英國在科技領域的最高地位,導致英國國力有所下降。但是雖然在軍力和科技上顯示出落後的跡象,但是在殖民地領域英國和她的老對手法國則擴張的比以往更加迅速,英法依然佔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殖民地面積。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後的1921年,由於戰爭的摧殘,英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美國,但因為英國是對付德國的主要勝利國之一,根據巴黎和会托管了德國的殖民地,而達到殖民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當時英國的國土覆蓋地球上25%的土地和25%的人口,成為“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廣的国家”。大英帝國在世上傳播英國的宗教、法律、制度、文化、科學、商業、語言,帝国霸權幫助英国本土實現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也導致了世界性國際語言——英語的通行。 在一戰和二戰的“戰間期”,英国国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帝国体量,再加上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政府最终于1931年宣布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和南非六个白人自治领在政治上的控制,自此英联邦体系开始逐步取代大英帝国体系。加上英國對執行地採取民主議會制度和精英教育的方式,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民智漸開,接受了英國民主思想的各個殖民地開始反思英國的統治,並且謀求完全的獨立。随着英國本土的民主發達,海外的殖民地(包含自治領也是)的受到英國教育的非歐洲人民想要自己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来,包括議會全面選舉。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亞洲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農業產品)的供應者,所以這些國家即使在從英國獨立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藉著英聯邦架構接受英國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大英帝国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逐漸瓦解,而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则标志着美国正式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国际事务领导者。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以印度獨立為開始,英國的所有舊殖民地現在幾乎都已獨立,但獨立後的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仍然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而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無論殖民地如何,英國都會宣揚她的議會民主制的優越性、并推薦給殖民地人民,但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例如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南非、肯亞、辛巴威、烏干達)。今天,英國和她的大部分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组成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英國無法在政治、外交及經濟等各方面完全控制英聯邦的其他成员,英國與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亦是平等,英國女王僅僅是英聯邦的象征性元首,而其他英聯邦成員甚至憑著自由意志可以做出反對、否決、對抗英國的決定。 到了21世紀,历史学家一般以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中國,作为大英帝国终结的标志。雖然英國的殖民化是以其自身利益为優先考量,也為殖民地留下更好的基礎建設,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產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稳定,同時因為各殖民地内部民族的複雜性,在殖民地時,英國會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的政策或者直接放棄對當地民族問題的解決而離開,使得像愛爾蘭共和国、印度、巴勒斯坦、津巴布韋、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圭亞那和斐濟等國家在獨立後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衝突。最後,大英帝國的形成是4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

新!!: 大西洋和大英帝国 · 查看更多 »

大耳馬鮫

大耳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泳鰾不存在,側線突然彎曲的向下在第二背鰭鰭之下,成魚有沒有黑色的區域在第一背鰭上的較前端,身體完全地覆蓋著鱗片,背鰭硬棘12-18枚; 背鰭軟條15-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1-43個,體長可達184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大耳馬鮫 · 查看更多 »

大陆基

大陆基,或称“大陆隆”、“陆基”,是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大陆坡坡麓各种碎屑堆积联合体的总称,呈几百公里宽的带状。位于海底峡谷尾部的大陆基可形成巨大的。 遍布全球各地的大陆与大洋交界处。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面积约有2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5.5%。地貌为倾斜平原,倾角在0.5-1.0度,坡度为1∶100~1∶700。在无海沟分布的海区,如大西洋两岸的陆基发育较好。海沟发育的太平洋基本上没有这一单元,大陆基仅占太平洋洋底面积的1.7%。 大陆基的厚度很大,由浊流和滑坡作用后在大陆坡坡麓处堆积形成。平均厚度为2000米,是海洋石油的远景区域之一。 Category:海洋学 Category:地质学.

新!!: 大西洋和大陆基 · 查看更多 »

大陆分水岭

北美洲的大陆分水岭(Continental Divide)又稱大分水嶺(Great Divide),是一系列將水系流域大致分隔成太平洋出海與大西洋/北冰洋出海的山脊。北起阿拉斯加的威爾斯王子角,往南經過育空地區、卑詩省、蒙大拿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以及墨西哥;且實際上一直延伸到南美洲與安地斯山脈相連。.

新!!: 大西洋和大陆分水岭 · 查看更多 »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 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稱盤古大陸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設推動力是潮汐,後者假想推動力是由於地幔出現對流,拖動板塊。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

新!!: 大西洋和大陆漂移学说 · 查看更多 »

大果櫟

大果櫟(Quercus macrocarpa)是一種殼斗科櫟屬櫟亞屬櫟組(又名白櫟組)的植物。大果櫟原生於北美洲的溫帶地區,即美國東部及中西部、以及加拿大的中南部,從阿巴拉契亞山脈開始,由西到中部的北美大平原,再延伸往德薩斯州中部,橫跨加拿大南部的緬、安、魁三省,直到大西洋海岸的海洋省南部,再沿岸南下到美國的特拉華州。大果櫟亦是艾奧瓦州的州樹。在中國,其生長地可在北至遼寧南部,南至四川中部、湖南東北部、江西西北部、安徽、江蘇區域內生長。 大果櫟是一種體型很大的落葉植物,一般可達30公尺高,最高甚至可逹37公尺,直徑可達三公尺。有報導指有人曾見過更高的大果櫟,但未經證實。大果櫟是一種生長比較緩慢的櫟樹,在樹還是年輕時,一年的生長速度只有30厘米。一棵樹齡有20年的大果櫟,可有六公尺高。大果櫟可存活至200到300多歲,甚至可能會更長。樹皮的顏色為中灰色,而且並不平滑。.

新!!: 大西洋和大果櫟 · 查看更多 »

大東方號

大東方號(Great Eastern)是一艘在19世紀所建造的巨型遊輪,設計者是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它的載客量達4000人,船長690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長的船,能夠裝五萬噸煤,需要二百多名燒煤工人日以繼夜地工作以提供動力,四個蒸氣引擎共產生超過8000匹馬力。 英國廣播公司在一部於2003年開始播映的紀錄片中把大東方號列為「工業世界的七大奇蹟」之一。.

新!!: 大西洋和大東方號 · 查看更多 »

大洋疣鱗魨

大洋疣鱗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鱗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南美洲北部;東大西洋區的聖赫勒拿島、聖多美、亞森松島、維德角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5-60公尺,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馬尾藻生長的岩石水域,成群或單獨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大洋疣鱗魨 · 查看更多 »

大洋鱈魚

大洋鱈魚,學名為美洲綿䲁(Zoarces americanus)是輻鰭魚綱鱸形目綿䲁科下的黏魚。牠們分佈在新英格蘭及加拿大東岸對開的大西洋西北部。牠們的血液中含有抗凍蛋白,使牠們可以在接近冰封的海域生存。 科學家抽取了大洋鱈魚的基因,並植入到鮭魚中,目的是加快鮭魚的生長。 這項實驗使得鮭魚得到了大洋鱈魚的抗凍能力,令其全年也可以生長。但是有指這種基因改造的鮭魚會對普通鮭魚造成威脅。 雖然適合人類食用,但現時仍有協議不會出售這種基因改造鮭魚。 於2006年,聯合利華宣佈已成功利用大洋鱈魚的基因來改造酵母,以生產抗凍蛋白,並使用這種技術到其雪糕產品中,以增強其凝固及保存能力。.

新!!: 大西洋和大洋鱈魚 · 查看更多 »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繪製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繪製者不詳,而全圖由8塊條幅拼合而成,總長235公分,總寬148公分。依圖上文字所載,此圖乃據乾隆三十二年(1767)浙江餘姚黃千人的舊圖摹刻增補而成。黃千人(1694–1771),字證孫;其祖父為黃宗羲(1610–1695),父親為黃百家(1643–1709)。 全圖除清代內部政區、疆域版圖、行政建置外,周邊分別標注出蔥嶺(帕米爾高原、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西部諸山的總稱)、大西洋、俄羅斯、身毒國(古印度別譯)、暹羅、日本、朝鮮等;歐洲各國則在圖左側,以小島嶼表現;若干地名、國名旁分別以文字解說背景知識。 圖中的山脈以形象畫法表現,圖說中之圖例表示各級行政區域;省界以不同顏色區別。圖中黃河源繪於星宿海、鄂靈湖、查靈湖等三個湖泊,與黃河源頭實際的位置相去不遠。 此圖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於1930年向恆慕義(Hummel, Arthur William, 1884-1975)收購而得,目前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新!!: 大西洋和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 查看更多 »

大海鰱科

大海鰱科(學名:Megalopidae)是輻鰭魚綱海鰱目的其中一科。.

新!!: 大西洋和大海鰱科 · 查看更多 »

大海雀

大海雀(学名:Pinguinus impennis),又称大海燕,因外表和企鹅相似而有时又被称作北极大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曾广泛存在于大西洋周边的各个岛屿上,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而在19世纪灭绝。大海雀是大海雀属唯一的现代物种。从前,大海雀属包括另外一种不会飞的巨型海雀,它们分布于大西洋地区。大海雀在多岩石孤岛繁殖。大海雀们能很容易地从这些孤岛到海洋并获取充足食物。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大海雀能拥有这种稀少的繁殖地。繁殖期过后,大海雀在北大西洋中觅食。范围南至西班牙北部,北达加拿大、 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挪威、爱尔兰和英国。.

新!!: 大西洋和大海雀 · 查看更多 »

大斑鯙

大斑鯙,又稱大斑海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及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公尺,體長可達1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大斑鯙 · 查看更多 »

大斑杜父魚

大斑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淡水魚,分布於歐洲英國、法國至比利時大西洋岸、德國及荷蘭萊因河等流域,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岩石、礫石底質的各型河川、溪流、港口、運河、迴水區,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大斑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大西洋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天使之翼海鷗蛤

天使之翼海鷗蛤(學名:Cyrtopleura costata)是一種鷗蛤科的双壳纲软体动物。 本物種殻薄、極容易碎,雙殻非對稱,可生長至長。.

新!!: 大西洋和天使之翼海鷗蛤 · 查看更多 »

天王赤旋螺

天王赤旋螺(學名:Pleuroploca gigantea),又名佛羅里達馬康克螺,是亞熱帶及熱帶一種極大的掠食性海螺。它們是美國海域最大的腹足綱。.

新!!: 大西洋和天王赤旋螺 · 查看更多 »

天紐珍燈魚

天紐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tenuiformi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及紐西蘭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0公尺,體長可達15.3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天紐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新!!: 大西洋和天狼星 · 查看更多 »

太寧壯燈魚

萊氏壮灯鱼(学名:Hygophum taaning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壮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50-1000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太寧壯燈魚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大西洋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准的鯛

太平洋准的鯛(学名:Parazen pacificus,又名副海鲂)為輻鰭魚綱海魴目准的鯛科副海鲂属的其中一種鱼类。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包括台灣、日本、南非納塔爾海域及西大西洋的古巴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45-500公尺,棲息在大陸坡。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高知。.

新!!: 大西洋和太平洋准的鯛 · 查看更多 »

太西洋

#重定向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太西洋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本列表包括任務成功以及試圖到達地球以外的所有探測器,其中的目標任務包括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甚至是太陽系外的探測。其中有一些任務僅飛掠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由於探測地球本身的探測器數量龐雜、利用多次重力拋射的探測器軌道複雜,所以未加觀測地球、飛掠地球的探測器並未列入。另外,本列表目前也未將已取消或是未來可能發射的探測器列入,因為可能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截至2016年4月為止,共有248艘探測器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有些攜帶許多小探測器,但大部分為單一的探測器,其中143艘探測器成功;7艘探測器部分成功;98艘探測器失敗。.

新!!: 大西洋和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外灘群島

外灘群島(Outer Banks)是美國的群島,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對開的大西洋海域,全長320公里,該群島因溫和氣候和沙灘成為主要的旅遊目的地。.

新!!: 大西洋和外灘群島 · 查看更多 »

外海蛇鰻

外海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格瑞那達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293-366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外海蛇鰻 · 查看更多 »

外斯凱里斯群島

外斯凱里斯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勒威克以西4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由3個主要島嶼組成,面積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3米,2001年人口76。.

新!!: 大西洋和外斯凱里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奎盧-尼阿里河

奎盧-尼阿里河(Kouilou-Niari)是剛果共和國的河流,發源自剛果高原,最終在黑角以北約30公里處注入大西洋,河道全長560公里,流域面積61,707平方公里,是該國最大的河流。.

新!!: 大西洋和奎盧-尼阿里河 · 查看更多 »

奥埃拉什

奥埃拉什(葡萄牙语:Oeiras)位于葡萄牙西部大西洋沿岸,是里斯本的卫星城市。.

新!!: 大西洋和奥埃拉什 · 查看更多 »

奥尔内县

奥尔内县(冰岛语:Árnessýsla),冰岛西南部的大县,总面积8287 km²,总人口6,778(2004年)。该县西临博尔加峡湾县(Borgarfjarðarsýsla)、乔萨尔县(Kjósarsýsla),北邻东胡纳湖县(Austur-Húnavatnssýsla)、米拉县(Mýrasýsla)、斯卡加峡湾县(Skagafjarðarsýsla),东邻朗加瓦拉县(Rangárvallasýsla),南邻大西洋。奥尔内县属于南部区。.

新!!: 大西洋和奥尔内县 · 查看更多 »

奥克帕腊河

奥克帕腊河(Okpara)是贝宁的一条河流。该河发源于贝宁中部,两次流入贝宁,是尼日利亚和贝宁的界河,流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奥克帕腊河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级邮轮

奥林匹克级郵輪是北愛爾蘭哈兰·沃尔夫船厂为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建造的豪华邮轮。该级别的邮轮共有三艘,分别是奥林匹克号、泰坦尼克号和不列颠号。奥林匹克级邮轮在当时的邮轮中是体积最大也最豪华的型号;尽管如此,三艘之中的泰坦尼克号和不列颠号在投入使用不久就因事故沉没。不过奥林匹克级邮轮依然是历史上该时期豪华邮轮的代表。.

新!!: 大西洋和奥林匹克级邮轮 · 查看更多 »

奧尼河

奧尼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北部布列塔尼,河道全長140公里,發源自布列塔尼,發源自盧埃克,流經沙托蘭,最終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奧尼河 · 查看更多 »

奧代河

奧代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河道全長62公里,流域面積715平方公里,發源自布列塔尼,最終在貝諾代注入大西洋,河畔城鎮有貝諾代、孔布里、普洛默蘭 (菲尼斯泰爾省)普洛默蘭、坎佩爾、埃爾蓋加貝里克、布里耶克、朗戈朗、科賴、特雷古雷、勒昂和聖戈阿澤克。.

新!!: 大西洋和奧代河 · 查看更多 »

奧克斯納島

奧克斯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克斯納島 · 查看更多 »

奧爾達尼島

奧爾達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漢達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面積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爾達尼島 · 查看更多 »

奧龍賽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奧龍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龍賽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奧龍賽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奧龍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4.6公里、寬2.9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3米,2001年人口僅5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龍賽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奧龍賽島 (蘇納特灣)

奧龍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龍賽島 (蘇納特灣) · 查看更多 »

奧蘭古島

奧蘭古島(Orango)是西非國家畿內亞比紹的島嶼,由博拉馬區負責管轄,屬於比熱戈斯群島一部分,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主大陸約60公里,面積122.7平方公里。 Category:幾內亞比紹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蘭古島 · 查看更多 »

奧蘭治河

奧蘭治河(Orange River,Oranjerivier、納馬語:Nu Gariep、索托語:Senqu),又译作奥伦治河,是南非最大的河流,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973,000平方公里。 起源於賴索托和南非共和國交界地區,大致往西流,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邊界流入大西洋。主要支流有瓦爾河等。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南非河流 Category:納米比亞河流 Category:賴索托河流 Category:賴索托-南非邊界 Category:納米比亞-南非邊界.

新!!: 大西洋和奧蘭治河 · 查看更多 »

奧梅島

奧梅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由戈爾韋郡負責管轄,面積2.1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米,2011年人口僅1人。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梅島 · 查看更多 »

奧氏石頜鯛

奧氏石頜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納米比亞海域,體長可達25.6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

新!!: 大西洋和奧氏石頜鯛 · 查看更多 »

奧氏白吻蛇鰻

奧氏白吻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69-91公尺,體長可達3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淺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奧氏白吻蛇鰻 · 查看更多 »

奧氏銀斧魚

奧氏銀斧鱼(学名:Argyropelecus olfersii)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太平洋亞熱帶海域及東大西洋從加那利群島南部至南非好望角海域,棲息深度100-80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奧氏銀斧魚 · 查看更多 »

奧氏長鱸

奧氏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古拉索海域,棲息深度123-220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生活在大陸坡,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奧氏長鱸 · 查看更多 »

奧氏梭鱈

奧氏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20-1153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奧氏梭鱈 · 查看更多 »

奧斯凱里島

奧斯凱里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斯特朗賽島以南約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米,2001年人口僅5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奧斯凱里島 · 查看更多 »

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

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是英美普通法系中的经典案例,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法律事件。兩名船员为了生存杀死并食用了另一名船员,引起了有关食人在内的一系列伦理争议。英國政府認為應該將兩人依謀殺罪起訴,而後兩人被法院判處絞刑,基於當時的民意與人道立場,女王特赦了兩人,將死刑改為監禁半年。但建立了「紧急避难并不能合理化谋杀行徑」的法律論述。.

新!!: 大西洋和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 · 查看更多 »

女王鳳凰螺

女王鳳凰螺(学名:Eustrombus gigas),又名大鳳螺或粉紅鳳凰螺,是一種大型及可食用的海螺。牠們是最大型的軟體動物之一,原產於大西洋西部由百慕達至巴西的海域。 女王鳳凰螺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不過,牠們在加勒比海並非真正瀕危,但在其他地區則因過度的漁獵為食物而受到威脅。.

新!!: 大西洋和女王鳳凰螺 · 查看更多 »

好萊塢 (佛羅里達州)

荷李活 (英文:Hollywood)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布勞沃德縣的一個城市,位於佛羅里達半島東部,面臨大西洋。面積79.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45,794人。 1925年11月28日建市。.

新!!: 大西洋和好萊塢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好望角

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ça;Kaap die Goeie Hoop;Cape of Good Hope)在非洲南非共和國的西南端,北距開普敦48km,瀕大西洋,在開普半島的盡頭處,是南非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在蘇伊士運河未開通以前,好望角是歐洲通往東方的海路必經之地;至今,特大油輪若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繞行好望角。好望角常被誤認是非洲大陸最南端,而距離其東南偏東方向約150km、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

新!!: 大西洋和好望角 · 查看更多 »

奈氏九棘鱸

奈氏九棘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或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奈氏九棘鱸 · 查看更多 »

奈氏單頜鰻

奈氏單頜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單頜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500-3910公尺,本魚頭長,吻尖,頜骨直,背鰭軟條82-95枚;臀鰭軟條56-60枚,體長可達5.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奈氏單頜鰻 · 查看更多 »

奈氏短吻獅子魚

奈氏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巴倫支海海域,棲息深度293-298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8.5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奈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奈氏繸鮃

奈氏繸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太平洋智利、西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及福克蘭群島海域,棲息深度90-170公尺,體長可達15.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奈氏繸鮃 · 查看更多 »

奇眼珍魚

奇眼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及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棲息深度0-125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奇眼珍魚 · 查看更多 »

奇異瘦獅子魚

奇異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美國新英格蘭外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奇異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奇異袋巨口魚

奇異袋巨口魚(学名:Photonectes mirabil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中西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6.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奇異袋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奇金眼鯛

奇金眼鯛為輻鰭魚綱奇鯛目奇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新英格蘭至加勒比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45-4777公尺,體長可達8.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奇金眼鯛 · 查看更多 »

奇氏圓棘鮃

奇氏圓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0-150公尺,身體是橢圓形,中等細長,眼睛在左邊上,眼間隔狹窄又少於一半的眼直徑,嘴大並延伸至眼睛後緣,尾鰭是圓形,在胸鰭之下褐色有一個大的斑塊,背鰭與臀鰭有一個包含灰白區域的深色斑點列,在背部上有2個斑點,尾鰭在後緣有三個大的深色斑點,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沿岸軟底質底層水域、潟湖,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奇氏圓棘鮃 · 查看更多 »

妪鳞鲀

妪鳞鲀或姬鱗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鱗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亞森松島、亞速群島、維德角群島至安哥拉南部;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為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2-275公尺,本魚背部呈綠色或藍灰色,頸部、腹部橘黃色,有兩個彎曲的淡藍色條紋的寬斜線從吻部到胸鰭下面與前面,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9-32枚;臀鰭軟條27-29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岩礁、珊瑚礁區,成群活動或單獨行動,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肝臟有毒。.

新!!: 大西洋和妪鳞鲀 · 查看更多 »

姥鲨

象鮫(學名:Cetorhinus maximus),又名姥鲨,是象鮫科及象鮫屬中唯一的一個物种。牠是僅次於鲸鯊的世界上第二大魚類。象鮫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牠們游动缓慢,一般都沒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 就像其他的大型鯊魚,象鮫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是其低繁殖及過份捕魚,以供應世界各地對魚翅、魚肉及器官的需求。.

新!!: 大西洋和姥鲨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大西洋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叉鰾石首魚

委內瑞拉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海灣,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委內瑞拉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始新世

始新世(英語:Eocene)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Paleogene)的第二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5580萬年前-終於3400萬年前,介於古新世(Paleocene)與漸新世(Oligocene)之間。始新世(Eocene)之名,字源來自希臘文eos(開端)和ceno (新),指的是現代哺乳動物群出現的開始。始新世常被劃分成早期(距今5580萬年∼5,200萬年)、中期(距今5,200萬∼4,360萬年)和晚期(距今4,360萬∼3400萬年)。始新世早期最令人受到注意的是,原始的現代哺乳動物的出現。始新世結束於一個被稱作大置换(哺乳動物物种连续性上的“大断裂”)的大型生物集群滅絕。此一事件可能是關於一或數顆的大火流星撞擊西伯利亞以及現在的切萨皮克湾所造成。.

新!!: 大西洋和始新世 · 查看更多 »

威尔士亲王海峡

威尔士亲王海峡(Prince of Wales Strait)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班克斯岛与维多利亚岛之间,长约275公里,西南与阿蒙森湾相通,东北连梅尔维尔子爵海峡。为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西北航道的组成部分。最先到达此地的西方人为爱尔兰探险家罗伯特·麦克卢尔(1850年),海峡以当时的英国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命名。.

新!!: 大西洋和威尔士亲王海峡 · 查看更多 »

威尔明顿 (北卡罗来纳州)

威尔明顿(Wilmington)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臨大西洋的濱海城市,新汉诺威县县治所在,2008年人口101,350人,为北卡罗来纳州的第8大城市。该城以乔治二世在位期间担任英国首相的威尔明顿伯爵斯宾塞·康普顿的名字命名。.

新!!: 大西洋和威尔明顿 (北卡罗来纳州) · 查看更多 »

威廉·莫格福德·哈姆勒特

威廉·莫格福德·哈姆勒特,,,(William Mogford Hamlet,),是一名澳洲化學家。哈姆勒特在1850年生於英國,靠閱讀自習化學,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並報讀晚間課程,後到皇家化學學院深造。畢業後,他一度擔任助教,後獲聘為化驗人員,成為分析化學家。哈姆勒特其後赴接受一份優差,卻在當地身染重病,回國後仍然健康欠佳。為了自身健康,他移民到澳洲悉尼,為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效力,擔任化驗師和鑑識科學家,最終於1915年退休。.

新!!: 大西洋和威廉·莫格福德·哈姆勒特 · 查看更多 »

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Weddell Sea)是南极洲的陆缘海之一,位于大西洋的极南部,是南冰洋的一部分。 威德尔海位于科茨地(Coats Land)与南极半岛之间,南部有非尔希内尔陆缘冰(Filchner Ice Shelf),为一北宽南窄的三角形海湾,总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北部海洋很深,其中南桑德韦奇海沟(South Sandwich Deep)最深处达8428米。威德尔海自象岛以南的南半部全年冰封。 该海以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威德尔命名,他曾经在1823年在威德尔海探险,并达到了南纬74度。1902年至1904年,英国航海家威廉·布鲁斯首次全面对该海进行了探测。.

新!!: 大西洋和威德尔海 · 查看更多 »

威利斯群島

威利斯群島(Willis Islands)是南大西洋的群島,位於伯德島以西3.2公里,由10座島嶼組成,該群島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5年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威利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威猛裸胸鱔

威猛裸胸鱔,又稱威猛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00-310公尺,本魚體棕栗色,頭部蒼白,尾部近黑色,身體具有白色斑點,背鰭具有黑白鄉間的斑紋,體長可達11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大陸坡,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威猛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地理

威爾士(Wales,Cymru)是一個地形多山的國家,也是英國的構成國家之一。威爾士位於大不列顛島中南部的西側,北部臨愛爾蘭海,南部則臨布里斯托爾灣。威爾士東部和英格蘭接壤,西部則臨大西洋、聖喬治海峽和愛爾蘭海。威爾士國土的南北跨度是約274公里,東西最窄處則長約97公里。威爾士的國土面積是20,77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00公里。威爾士沿岸有數個離島,其中最大的是安格爾西島。2014年,威爾士有人口約3,092,000人。位於威爾士東南部的加迪夫是威爾士首都,也是威爾士最大的都市,其大都市區的人口有1,097,000人,並且包括了其東部的紐波特。威爾士的第二大都市則是斯旺西,同樣位於南威爾士但比加迪夫偏西。威爾士的土地面積中,3%是耕地;73%是草地;1%是其他農業用地;13%是森林;10%是都市用地。威爾士管轄有22個單一管理區。威爾士的大多數人口和工業都集中在南威爾士。威爾士的最高峰是斯諾登山。.

新!!: 大西洋和威爾士地理 · 查看更多 »

威爾斯人

威爾斯人(威爾斯語: Cymro;Cymraes;Cymry;Cymry cymraeg)是西歐英國民族之一,聚居在不列顛的威爾斯半島,屬歐羅巴人種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威爾斯語﹐屬印歐語系克爾特語族﹐現僅為北部山區農業居民常使用的語言﹐大多已通用英語。信仰基督教新教。威爾斯人由在西元初年就住在當地的金姆里人和不列顛人形成﹐二者均為來自歐洲大陸的克爾特部落群。公元5~6世紀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等日耳曼部落民族來到後﹐威爾斯人被排擠到從維河到底河一線﹐在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鬥爭中後逐漸聯合﹐於10世紀中葉至11世紀一度建立統一國家。13世紀起為盎格魯─撒克遜人所征服。征服者在威爾斯推行英格蘭化﹐威爾斯人為維護本民族的語言文化進行了鬥爭﹐於16世紀伊麗莎白女王時期﹐贏得了將《聖經》譯成威爾斯文的權利﹐對保存和發展威爾斯語文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威爾斯與英格蘭共同經濟市場的形成﹐威爾斯人英格蘭化的趨勢仍不斷加強。英國工業革命以來﹐威爾斯南部由於是重要的煤礦和冶金中心﹐英格蘭化程度最深。北部居民多從事農業﹑畜牧業﹔南部居民多在礦山和工廠工作。.

新!!: 大西洋和威爾斯人 · 查看更多 »

威達

威達是貝寧南部的城市,也是大西洋省的首府,位於大西洋海岸,距離科托努42公里,海拔高度65米,當地人民的主要從事農業。威達曾經是奴隸貿易的地點。.

新!!: 大西洋和威達 · 查看更多 »

威艾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威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本貝丘拉島東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3.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威艾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威艾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威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斯凱島以西1.4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威艾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威氏副獅子魚

威氏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加彭及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880-1830公尺,體長可達26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櫛水母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威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威氏短臂鰨

威氏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迦納海域,棲息深度145-46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威氏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威氏莖方頭魚

威氏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巴哈馬群島及維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0-91公尺,體長可達46.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威氏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娉婷油紋鱸

娉婷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至中美洲海域,深度45-365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娉婷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嬌扁隆頭魚

嬌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嬌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孤蝮鯙

孤蝮鯙,又稱孤蛇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亞松森群島、巴哈馬群島至加勒比海,中東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3-54公尺,本魚頭部紅色,身體棕色,吻長,體側扁,體長可達20.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孤蝮鯙 · 查看更多 »

孔庫雷河

孔庫雷河(Konkouré Fleuve)是西非的河流,河道全長303公里,流域面積10,250平方公里,自畿內亞中西部富塔賈隆山區的發源地朝西流,最終在科納克里以北注入大西洋。 Category:幾內亞河流.

新!!: 大西洋和孔庫雷河 · 查看更多 »

孔佩彎鮃

孔佩彎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0-9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孔佩彎鮃 · 查看更多 »

孔雀鮃

孔雀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至巴西,東大西洋幾內亞灣、亞森松島海域,棲息深度0-100公尺,本魚頭部、身體灰色至褐色並有淺藍色環紋,魚鰭有淺藍色斑點,在側線有2-3個大的擴散黑色斑點,背鰭軟條92-99枚;臀鰭軟條71-76枚,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紅樹林、海草床或珊瑚礁區,以魚類、甲殼類及章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孔雀鮃 · 查看更多 »

孔雀鯙

孔雀鯙,又稱孔雀海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西東北部至中洋脊海域,棲息深度2-60公尺,體長可達51.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礁石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孔雀鯙 · 查看更多 »

孔雀錦魚

孔雀錦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加彭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1-15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礁石區海域,通常獨居性,以小型軟體動物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孔雀錦魚 · 查看更多 »

宁芙号小巡洋舰

宁芙号小巡洋舰(SMS Nymphe)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三号舰,以希腊神话人物宁芙命名。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898年开始、1899年11月、至1900年9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舰只经历了逾三十年漫长而平淡无奇的职业生涯,曾先后服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和魏玛国家海军。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两年作岸防舰使用,后又沦为担当。至1924年,它才随国家海军重返现役并使用至1929年。宁芙号于1931年8月从中除籍,继而在次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宁芙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学名:Tursiops truncatus)是鲸目海豚科寬吻海豚屬的一种,又称尖吻海豚、瓶鼻海豚、樽鼻海豚、大海豚。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红海等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宽吻海豚常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活动。.

新!!: 大西洋和宽吻海豚 · 查看更多 »

宽尾鳞鲀属

宽尾鳞鲀属(学名:Abalistes)为鲀形目鳞鲀科的一属,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以及大西洋东部海域。本属包括以下几种:.

新!!: 大西洋和宽尾鳞鲀属 · 查看更多 »

宾夕法尼亚省

宾夕法尼亚省(Province of Pennsylvania),又称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是1681年3月4日由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向威廉·佩恩勅许的一块英属北美殖民地。宾夕法尼亚这个名字是威廉·佩恩的父亲老佩恩的名字和“森林”的拉丁语“sylvania”组成的,意思是“(老)佩恩的林地”。直到美国独立之前,此殖民地法律上的所有权都一直掌握在威廉·佩恩家族的手中。此后,宾夕法尼亚省以独立十三州之一的身份加入联邦。.

新!!: 大西洋和宾夕法尼亚省 · 查看更多 »

安厄里亞島

安厄里亞島是挪威的島嶼,位於該國北部大西洋海域,由特羅姆斯郡負責管轄,面積13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77米,島上人口約650。.

新!!: 大西洋和安厄里亞島 · 查看更多 »

安博因港

安博因港是西非國家安哥拉的城市,由南廣薩省負責管轄,是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建城於1923年,面積4,638平方公里,市內有機場設施,人口約66,000。.

新!!: 大西洋和安博因港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簡稱安省,位于加拿大的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在安大略省。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根據2015年7月統計数据显示,安大略人口大約有1379萬。.

新!!: 大西洋和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安妮·费舍尔

安妮·费舍尔 (Annie Fischer,)匈牙利古典音乐钢琴家。.

新!!: 大西洋和安妮·费舍尔 · 查看更多 »

安娜女王村

安娜女王村(Anna Regina)是圭亞那的城鎮,也是波默倫-蘇佩納姆區的首府,位於該國北部埃塞奎博河河口附近的大西洋沿岸,鎮上有市集、社區中心和中學,2002年人口12,448。 Category:圭亞那城市.

新!!: 大西洋和安娜女王村 · 查看更多 »

安岛海狗

安岛海狗(学名:Arctocephalus tropicalis),又名幅北毛皮海狮或亚南极海狗。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部。最早在1872年由Gray命名,模式标本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因此学名种名为“tropicalis”(热带)。.

新!!: 大西洋和安岛海狗 · 查看更多 »

安年科夫島

安年科夫島是大西洋的島嶼,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長6.6公里、寬4.2公里,面積14.9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50米,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5年1月20日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新!!: 大西洋和安年科夫島 · 查看更多 »

安德森號驅逐艦 (DD-411)

安德森號驅逐艦(舷號DD-41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為辛姆斯級驅逐艦的三號艦。她以美國海軍上將、同時也是荣誉勋章的獲得人—小愛德溫·亞歷山大·安德森(Edwin Alexander Anderson, Jr.)的名字所命名。 安德森號於1937年11月15日開始建造,在1939年2月4日下水,1939年5月19日服役。在歷經長時間的測試後,安德森號於1940年5月成為驅逐艦支隊的旗艦,1941年6月轉至大西洋,10月與11月用作前往愛爾蘭和加拿大船團的護航艦。1941年12月,安德森號轉戰太平洋,為第3戰艦分隊的一部份,並參與了珊瑚海戰役與中途島戰役。1942年7月至8月期間,安德森號被派去進行護航任務,接著又與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參加東所羅門海戰和聖克魯斯群島戰役。1943年起,安德森號又轉回反潛和護航的任務。同年11月,安德森號又參與了塔拉瓦戰役,提供火力支援。在之後的馬紹爾群島戰事中,安德森號中彈,船上6人陣亡,包括艦長在內。接著又於瓜加林環礁被日軍轟炸重創,被迫返回珍珠港整修,1944年6月15日重返戰場,投入了亞桑薩波角戰役、莫羅太戰役和雷伊泰灣海戰中,在此期間受到日軍自殺式飛機攻擊,造成艦上18人陣亡、20人受傷。12月9日,安德森號返回旧金山,加入了位在阿圖島的第92特遣艦隊的第2支隊,參與轟炸幌筵岛、千島群島、松轮岛的行動,還執行了獵殺日軍商船隊的作戰。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安德森號於11月8日返回聖地牙哥,接著被預定投入至於比基尼环礁的「十字路行動」核子試爆中,1946年5月30日安德森號抵達該地,於7月1日被炸沉。 安德森號在二戰共獲得十枚戰鬥之星。.

新!!: 大西洋和安德森號驅逐艦 (DD-411) · 查看更多 »

安地列斯大辮魚

安地列斯大辮魚為輻鰭魚綱辮魚目辮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古巴海域,屬深海魚類。.

新!!: 大西洋和安地列斯大辮魚 · 查看更多 »

安地列斯彎鮃

安地列斯彎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412-458公尺,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地列斯彎鮃 · 查看更多 »

安地列斯短刺魨

安地列斯短刺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二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44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碎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地列斯短刺魨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新!!: 大西洋和安哥拉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岔鰾石首魚

安哥拉岔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0-300公尺,體長可達128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的大陸棚,屬肉食性,以浮游性甲殼類、小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安哥拉岔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地理

安哥拉位於南部非洲的西部,地處納米比亞和剛果共和國之間的大西洋沿岸,此外在東部還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及贊比亞接壤。安哥拉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而內地則多是高原。安哥拉的國土面積是1246700平方公里,略大於五個英國的大小。首都位於羅安達,也是安哥拉重要的港口。安哥拉大多數地區地處熱帶。安哥拉在地形上可分為四個地理大區,在地質上可分為三個區域。.

新!!: 大西洋和安哥拉地理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牙鯛

安哥拉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5-30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軟體動物、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安哥拉牙鯛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鮋

安哥拉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311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岸砂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安哥拉鮋 · 查看更多 »

安的列斯塔氏鱼

安的列斯塔氏鱼(学名:Talismania antillarum)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头鱼科塔氏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以及东海等海域,深度455-146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安的列斯塔氏鱼 · 查看更多 »

安的列斯群島

安的列斯群島(Antilles;Antilles;Antillas;Antillen)在南美、北美两大陆之间,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大部分,為美洲加勒比海中的群島。.

新!!: 大西洋和安的列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安的列斯黃魴鮄

安的列斯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26-649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的列斯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安的列斯洋流

安的列斯洋流(Antilles Current)為一個向西北流動穿越分隔加勒比海及大西洋的安的列斯群島的溫暖洋流。安的列斯洋流的源頭為大西洋的北赤道暖流。.

新!!: 大西洋和安的列斯洋流 · 查看更多 »

安芬大魣蜥魚

安芬大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南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0-2000公尺,本魚體灰白色,背部具黑色條紋,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表層至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芬大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安芬突吻鱈

安芬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拉布拉他河河口以東海域,深度可達3477公尺,體長可達104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芬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安芬盜目魚

安芬盜目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澤西至巴西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11.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芬盜目魚 · 查看更多 »

安芬鈎齒脂鯉

安芬鈎齒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中南美洲巴拿馬至哥倫比亞大西洋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8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芬鈎齒脂鯉 · 查看更多 »

安達盧西亞

安達魯西亞(Andalucía)是組成西班牙的17個自治區之一,下辖阿尔梅里亚、加的斯、科尔多瓦、格拉纳达、韦尔瓦、哈恩、马拉加和塞维利亚8省,是西班牙人口最多以及面积第二大的自治区。首府位于塞维利亚。 安達魯西亞在西班牙南方,北有埃斯特雷马杜拉和卡斯蒂利亚-拉曼查,东有穆尔西亚,南有地中海、直布罗陀,西有葡萄牙。 摩尔人(西亚及北非地区穆斯林的统称)曾统治過此地并命名为安达卢斯,意思是“汪达尔人的土地”,安達魯西亞便因此得名,而这里也便很多摩尔式建筑物。最著名的便是在格拉納達的阿尔罕布拉宫。.

新!!: 大西洋和安達盧西亞 · 查看更多 »

安馬沙利克島

安馬沙利克島(Ammassalik Ø、Ammassalik)是格陵蘭東南部的島嶼,位於大西洋,座標位置,面積772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1,352米。2009年,安馬沙利克島居民數目為1,893人。.

新!!: 大西洋和安馬沙利克島 · 查看更多 »

安農鮋

安農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安諾本島海域,棲息深度9-48公尺,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農鮋 · 查看更多 »

安提利亞

安提利亞(Antillia)是中世紀晚期歐洲人虛構出來的一個幽靈群島。構想中,安提利亞位於西班牙以西的大西洋,西非加那利群島及亞洲的中間,更曾有人繪出虛構的地圖標識它的位置。.

新!!: 大西洋和安提利亞 · 查看更多 »

安提瓜和巴布达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简称“安巴”,是中美洲的一个岛国,位于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之间,往南邻近法属瓜德罗普,西南方向靠近英属蒙特塞拉特,西面则为圣基茨和尼维斯,其國際代碼為AG。 根据2011年数据,安巴共有人口8.79万,绝大多数为非裔。英语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

新!!: 大西洋和安提瓜和巴布达 · 查看更多 »

安氏眶燈魚

安氏眶灯鱼(学名:Diaphus andersen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80-60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安氏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安氏瘦獅子魚

安氏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冰島西部海域,棲息深度約800公尺,體長可達5.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氏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安氏遺鰻

安氏遺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外海海域,棲息深度141-146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氏遺鰻 · 查看更多 »

安氏黑頭魚

安氏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717-726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氏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安氏深海鮭

安氏深海鮭,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10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安氏深海鮭 · 查看更多 »

安托諾夫An-225運輸機

安托諾夫An-225「夢想式」運輸機(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ія"、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ия"、Antonov An-225 "Mriya";北約代號「Cossack」(哥薩克))是一架離陸重量超過600噸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承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與飛機,而翼展寬度也僅次於休斯力士運輸機,是迄今為止出現過翼展第二寬的飛行器。An-225是由現屬烏克蘭所擁有、蘇聯時代的安托諾夫設計局開發作為蘇聯太空計劃的設備運輸用途,迄今為止僅實際製造過一架,也就是機身註冊編號UR-82060的一號機,該機是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試飛。.

新!!: 大西洋和安托諾夫An-225運輸機 · 查看更多 »

寡鱗淵眼魚

寡鱗淵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北緯7°32'到10°57'海域,棲息深度0-2100公尺,體長可達32.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寡鱗淵眼魚 · 查看更多 »

寬吻海豚屬

寬吻海豚屬(學名:Tursiops)是海豚科下最為人所知及普遍的一類。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其下有兩個物種:瓶鼻海豚及印太洋瓶鼻海豚,而非只有一種。牠們棲息在溫帶的海域。 寬吻海豚屬會以10-30條的群落生活,有些數量可以少至1條或達至成千條。牠們主要吃魚類。牠們有時會合作捕捉魚群,也有獨自覓食的。牠們主要是靠回聲定位來尋找獵物。牠們會發出聲音及聽其回聲來確定身邊物件(包括獵物)的位置及大小。牠們也會利用聲音及身體語言來溝通。 寬吻海豚屬具有高度的智慧,包括模仿、使用人工語言、物件分類及自我認知等,這促使牠們與人類之間的互動。牠們在水族箱非常受歡迎,也有受訓來進行水雷及敵方蛙人定位。在一些地區,牠們可以與漁民合作將魚群引到漁網中。.

新!!: 大西洋和寬吻海豚屬 · 查看更多 »

寬吻海龍

寬吻海龍(学名:Syngnathus typhle),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從挪威至摩洛哥、地中海、黑海及亞速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2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寬吻海龍 · 查看更多 »

寬尾裸臀鯙

寬尾裸臀鯙,又稱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亞速群島至幾內亞灣的島嶼海域,棲息深度10-1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寬尾裸臀鯙 · 查看更多 »

寬帶小鯷

寬帶小鯷(学名:Anchoa hepsetu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至南美洲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1-7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突出,長度約3/4眼徑,幾乎到達鰓裂,臀鰭起於背鰭基部中點,體側具一條寬的銀色條紋,背部綠色,頭部偏黃色,腹部銀白色,背鰭軟條14-17枚,臀鰭軟條20-24條,體長可達15.3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能忍受鹽度變化,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寬帶小鯷 · 查看更多 »

寬帶任氏鯡

寬帶任氏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餌魚。.

新!!: 大西洋和寬帶任氏鯡 · 查看更多 »

寬突鱈

寬突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巴倫支海、白海、喀拉海等海域,棲息深度約1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無側線孔,體色背部褐色,腹部變得蒼白;具小的黑色斑點,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有時會進入河流,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寬突鱈 · 查看更多 »

寬牙鮃

寬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6-20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潟湖、海灣,其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寬牙鮃 · 查看更多 »

寬柄燭光魚

寬柄燭光鱼(学名:Polyipnus latern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70-500公尺,會進行垂直性洄游,體長可達4.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寬柄燭光魚 · 查看更多 »

寶石低紋鮨

寶石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墨西哥海域,體長可達13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寶石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寶石文蛤

寶石文蛤(學名Gemma gemma)是一種細小的海生軟體動物,屬於簾蛤科。 寶石文蛤是最細小的蛤蜊之一,只長5毫米。殼色呈白色或灰色,外邊及內邊有紫色。 寶石文蛤原產於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由拉布拉多至德克薩斯州,但發現它們也入侵到太平洋海岸。.

新!!: 大西洋和寶石文蛤 · 查看更多 »

对马海峡海战

对马海峡海战(日本海海戦,Цуси́мское мор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1905年5月27日—28日),简称对马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大日本帝國與俄罗斯帝国在對馬海峽进行的一场海战,由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戰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中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毀,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聯合艦隊使用殲滅了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艦隊 。.

新!!: 大西洋和对马海峡海战 · 查看更多 »

富埃特文图拉岛

富埃特文图拉岛(西班牙语:Fuerteventura)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一部分,位于大加那利岛和兰萨罗特岛之间。富埃特文图拉岛面积约1660平方公里,是加那利群岛中的第二大岛。.

新!!: 大西洋和富埃特文图拉岛 · 查看更多 »

富代島

富代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巴拉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3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富代島 · 查看更多 »

富拉島

富拉島(Foula、古諾爾斯語:Fuglaey、Fugløy、Fughlaigh)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5.6公里、寬4公里,面積12.6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8米,2001年人口31。 富拉島在民俗、音樂及慶典方面仍保留濃厚北歐傳統色彩,島上居民使用諾恩語、採用儒略曆。.

新!!: 大西洋和富拉島 · 查看更多 »

寒狼綿鳚

寒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挪威、冰島、加拿大、格陵蘭、俄羅斯等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475至3000公尺,喜砂泥底質海域,體長可達69公分,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寒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密勒奈氏鱈

密勒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安哥拉至納米比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20-620公尺,本魚吻短且尖,體淺灰褐色,魚鰭灰白色,嘴巴黑色,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密勒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密歇根淵花鮨

密歇根淵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70-135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密歇根淵花鮨 · 查看更多 »

密歇根湖

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從南方順時針排列,沿岸有美國如下各州︰印地安那、伊利諾、威斯康辛及密西根。「密西根」這個字原本是用來稱呼這座湖泊的,被認為是源自於奧吉布瓦語(Ojibwa)中的「mishigami」,意思是「大水域」。密西根湖的面積稍大於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

新!!: 大西洋和密歇根湖 · 查看更多 »

密氏小銀漢魚

密氏小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與哥倫比亞淡水、半鹹水及海域,為熱帶魚類,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河口及沿海,以昆蟲及藻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密氏小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密氏短鬚石首魚

密氏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的哥倫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3公尺,棲息在沿岸海域。.

新!!: 大西洋和密氏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尊尼·基路士

米高·約翰·基路士(Michael John Giles,)生於愛爾蘭都柏林,是一名前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退役後曾擔任領隊,現時是球評家。基路士曾贏取兩屆甲組聯賽冠軍、兩屆足總盃、兩屆博覽會盃、一屆聯賽盃,代表、任隊長和任教其國家隊。 基路士在效力曼聯時獲得一面英格蘭足總盃冠軍獎牌,翌年轉會列斯聯後與隊長比利·布藍拿在中場合作無間,為球隊贏得無數錦標。.

新!!: 大西洋和尊尼·基路士 · 查看更多 »

封神演義 (漫畫) 角色列表

《封神演義 (漫畫)》角色列表是日本漫畫家藤崎龍的作品《封神演義》與改編的動畫中登場人物的列表。.

新!!: 大西洋和封神演義 (漫畫) 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口單臂細鮃

小口單臂細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5-460公尺,體長可達20.1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小口單臂細鮃 · 查看更多 »

小口兔鮭

小口兔鮭,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南部、地中海西部;西大西洋墨西哥灣;西太平洋澳洲與紐西蘭海域,本魚身體銀色,近尾部黑色,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口兔鮭 · 查看更多 »

小口腹肢鮃

小口腹肢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1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其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口腹肢鮃 · 查看更多 »

小口棘隆頭魚

小口棘隆頭鱼,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小口棘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小坎布雷島

小坎布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北艾爾郡負責管轄,面積3.1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3米,該島西部的燈塔建於1793年,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小坎布雷島 · 查看更多 »

小塞恩島

小塞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特里什尼什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小塞恩島 · 查看更多 »

小岛屿国家联盟

小岛屿国家联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AOSIS) 是一个低海岸国家与小岛屿国家的政府间组织,成立于1990年,其宗旨是加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SIDS)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声音。AOSIS早在1994年《京都议定书》谈判中推出第一份草案之后便已相当活跃。 截至2008年3月,AOSIS共有来自全世界的39个成员及4个观察员,其中有37个联合国会员。该联盟代表了28%的发展中国家,以及20%的联合国会员总数。.

新!!: 大西洋和小岛屿国家联盟 · 查看更多 »

小帶刺尾魚

小帶刺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小帶刺尾魚 · 查看更多 »

小丑魚

小丑魚(Clownfish或anemonefish)是對雀鯛科底下的海葵魚亞科(Amphiprioninae)魚類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海水魚。已知有30物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Premnas),其餘來自雙鋸魚屬(Amphiprion)。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因此又稱海葵魚(Anemonefish)。帶毒刺的海葵保護小丑魚,海葵則吃小丑魚消化後的殘渣,形成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小丑魚最長可長至18公分,最小僅10公分。.

新!!: 大西洋和小丑魚 · 查看更多 »

小亚瑟·罗芙奥大桥

小亚瑟·罗芙奥大桥又称为新库珀河大桥,是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座跨越库珀河的斜拉桥,连接查尔斯顿和芒特普林森。该桥设八车道,是美国17号国道一部分,于2005年通车,以取代两座旧的悬臂桁架桥。 大桥主跨471.2米 ,是西半球主跨长度排名第三的斜拉桥,项目采用设计-建造的模式完成。.

新!!: 大西洋和小亚瑟·罗芙奥大桥 · 查看更多 »

小伊納瓜島

小伊納瓜島是巴哈馬的島嶼,位於大伊納瓜島東北面8公里的大西洋海域,長17.3公里、寬11.2公里,面積126平方公里,該島在公元7世紀被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巴哈馬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小伊納瓜島 · 查看更多 »

小伯納拉島

小伯納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3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小伯納拉島 · 查看更多 »

小後鰭金眼鯛

小後鰭金眼鯛為輻鰭魚綱奇鯛目吉伯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北部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20-1100公尺,體長可達9.2公分,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小後鰭金眼鯛 · 查看更多 »

小圓魨

小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海域及半鹹水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岸淺灘、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圓魨 · 查看更多 »

小军舰鸟

小军舰鸟(学名:Fregata minor)为军舰鸟科军舰鸟属的鸟类,又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亞熱帶海域以及周遭陸域,也有小群體分布於大西洋西南部。可見於中国大陆沿海的广东至江苏,偶见于河北。曾於台湾出現。一般生活于海岛以及筑巢于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洋东部。.

新!!: 大西洋和小军舰鸟 · 查看更多 »

小科倫賽島

小科倫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馬爾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小科倫賽島 · 查看更多 »

小約翰·肯尼迪墜機事件

1999年7月16日,美國前總統約翰·F·肯尼迪之子小约翰·肯尼迪駕駛的一架派珀PA-32R在前往馬薩葡萄園途中墜入馬薩葡萄園離岸大西洋水域,導致小約翰·肯尼迪、其妻及卡羅琳的姐姐勞倫·貝塞特遇難。此次空難使肯尼迪家族的一連串悲劇自1997年肯尼迪之侄邁克爾·肯尼迪滑雪時意外身亡后再次成為公眾焦點。.

新!!: 大西洋和小約翰·肯尼迪墜機事件 · 查看更多 »

小緋鯉

小緋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8-1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小緋鯉 · 查看更多 »

小眼叉鰾石首魚

小眼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斯大黎加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以海底有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小眼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小眼大狼綿鳚

小眼大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15至75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

新!!: 大西洋和小眼大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小眼巨棘角鮟鱇

小眼巨棘角鮟鱇,又稱小眼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小眼巨棘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小眼三鰭鰨

小眼三鰭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千里達及托巴哥至巴西南部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8.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三鰭鰨 · 查看更多 »

小眼任氏鯡

小眼任氏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餌魚。.

新!!: 大西洋和小眼任氏鯡 · 查看更多 »

小眼彎鮃

小眼彎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4-11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潟湖,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彎鮃 · 查看更多 »

小眼短吻獅子魚

小眼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東部、冰島及法羅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00至180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小眼無線鰨

小眼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蓋亞那至巴西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7-110公尺,體長可達18.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小眼莖方頭魚

小眼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30-236公尺,體長可達90公分,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多毛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小眼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小眼黑吻銀漢魚

小眼黑吻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巴哈馬群島、古巴、聖馬丁島、安地列斯群島及巴拿馬海域,為熱帶魚類,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黑吻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小眼蛇鰻

小眼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墨西哥灣至南美洲北部海域及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蛇鰻 · 查看更多 »

小眼擬杜父魚

小眼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北海、英吉利海峽、巴倫支海、格陵蘭東南部、冰島、冷岸群島、法羅群島、挪威及西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紐澤西州海域,棲息深度165-1342公尺,本魚在眼部有4個骨質癤瘤,皮膚非常粗糙,身體有3-4寬的、深色的垂直條紋,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片腳類、海蜘蛛,繁殖期在6至7月,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眼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小無線鰨

小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20-11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小無鰭蛇鰻

小無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佛羅里達州及巴哈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54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躲藏於泥沙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小無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小頦潛鮃

小頦潛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25-412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大陸坡,以蠕蟲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小頦潛鮃 · 查看更多 »

小頭短臂鰨

小頭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至安哥拉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46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大陸棚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小頭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小頭睡鯊

小頭睡鯊(拉丁文學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又名格陵蘭鯊、大西洋睡鯊、灰鯊,是一種大型的鯊魚,生活在格陵蘭和冰島周圍的北大西洋海域。小頭睡鯊的居住地比任何鯊魚位於更北之地。牠們是太平洋睡鯊的近親。《侏儸紀鯊魚》(Jurassic Shark)(2000年),由Jacinth O'Donnell記錄及整理;在2006年8月5日發表於探索頻道 小頭睡鯊的身長很震撼,因為事實上牠們很大,牠們的體長可以跟大白鯊媲美。.

新!!: 大西洋和小頭睡鯊 · 查看更多 »

小頭蘆鯛

小頭蘆鯛或翼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哈馬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5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類、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小頭蘆鯛 · 查看更多 »

小頭油鰈

小頭油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鰈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法國比斯開灣至冰島、白海海域,棲息深度10-200公尺,小的頭部與嘴,身體是橢圓形,皮膚被有大理石花紋而且平滑,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小頭油鰈 · 查看更多 »

小鬚強牙巨口魚

小鬚強牙巨口魚(学名:Odontostomias micr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那米比亞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900公尺,體長可達29.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小鬚強牙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小鬚鯨

小鰛鯨(学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又名明克鯨、尖嘴鯨、矛头鲸、小矛鲸、矛鲸、小脊鳍鲸、小鳍须鲸和锐头须鲸,是小鬚鯨的一種,有時直接稱為小鬚鯨。1804年第一次被拉塞佩德(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所確認。現在大部分將小鬚鯨分成北方小鬚鯨(小鬚鯨)與南方小鬚鯨(或稱為南極小鬚鯨)兩種。.

新!!: 大西洋和小鬚鯨 · 查看更多 »

小鬚星衫魚

小鬚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micr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20-600公尺,體長可達8.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小鬚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小鮪

小鮪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1-150公尺,體長可達122公分,棲息在沿岸表層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小鮪 · 查看更多 »

小鮋屬

小鮋屬(學名:Scorpaenodes)為鮋科下的一屬,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小鮋屬 · 查看更多 »

小鰭香蛇鰻

小鰭香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英屬安圭拉外海海域,棲息深度393-451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鰭香蛇鰻 · 查看更多 »

小鱗南非鰨

小鱗南非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那米比亞北部至南非佛斯灣海域,棲息深度100-400公尺,本魚背鰭與臀鰭與尾鰭續接在一起,體褐色有小黑斑點,身體有時有橫帶,背鰭軟條82-100枚、臀鰭軟條65-78枚,體長可達75公分,仔魚為大洋性,成魚棲息在底層水域,以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小鱗南非鰨 · 查看更多 »

小鱗尖牙鱸

小鱗尖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發光鯛科的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甘比亞外海至安哥拉海域,深度50-500公尺,體長可達16.5公分,棲息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頭足類、磷蝦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鱗尖牙鱸 · 查看更多 »

小鱗喙鱸

小鱗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40-152公尺,體長可達145公分,稚魚生活在河口、海草床,成魚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小鱗喙鱸 · 查看更多 »

小鱗犬牙南極魚

小鱗犬牙南極魚(學名:Dissostichus eleginoides;Patagonian toothfish),又稱巴塔哥尼亞齒魚、智利海鱸魚 (Chilean Sea Bass)、美露鱈(Mero)、白鱈魚、圓鱈、南極圓鱈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南極魚科的其中一種,體長可達215公分,為深海魚類,可做為食用魚。生活在溫度約的到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以及南大洋的海底山和大陸架附近。 在美國紐約亞洲超市出售的這種魚都稱為“桂花魚”。而且價格很貴,每磅冰凍的桂花魚高達18-20美元。這種魚之所以如此貴重,一是因為産於深海而無污染;二是沒有其它魚常見的細魚刺,只有一根脊椎骨;三是肉質白而嫩,吃起來口感爽滑,味道極為鮮美。因此堪稱世間罕見的“美味佳餚”。然而,美味的代價導致嚴重的生態浩劫,電影《最後的藍海》揭露了南極圈面臨的危機,其中包括了巴塔哥尼亞齒魚的濫捕。 在台灣,這種魚雖非鱈形目的魚種,但因鱈魚名氣更旺,在民間便有人以南極鱈魚之名販售。故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明令從2017年1月1日起,不得將智利海鱸魚等非鱈形目魚種標示為鱈魚販售。.

新!!: 大西洋和小鱗犬牙南極魚 · 查看更多 »

小鱗犬牙石首魚

小鱗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巴西Santos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本魚體銀綠色,背灰色,腹部白色。背鰭黑色,胸鰭,臀鰭和尾鰭淡黃色。口大且斜,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大小向後逐漸增加,沒有觸鬚或孔的下巴,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2-25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10枚,體長可達9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近海,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小鱗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小鱗突吻鱈

小鱗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茅利塔尼亞外海至中洋脊、東太平洋阿拉斯加至加州南部海域,體長可達62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610-400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鱗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小鱗莫氏管肩魚

小鱗莫氏管肩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深度500-2000公尺,體長可達25.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鱗莫氏管肩魚 · 查看更多 »

小鱗錐首魚

小鱗錐首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愛爾蘭與摩洛哥外海海域,棲息深度1000-2200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鱗錐首魚 · 查看更多 »

小鱗淵眼魚

小鱗淵眼魚(学名:Bathytroctes microlepis),又名黑頭魚,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淵眼魚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愛爾蘭西南方外海、法國比斯開灣向南至那米比亞;南中國海、東南太平洋與東印度洋熱帶海域,棲息深度0-4900公尺,體長可達32.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鱗淵眼魚 · 查看更多 »

小鳍尾灯鱼

小鳍尾灯鱼(学名:Triphoturus micropterus)为灯笼鱼科尾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1000-0米。.

新!!: 大西洋和小鳍尾灯鱼 · 查看更多 »

小黏盲鰻

小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海域,屬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300至400公尺,魚體鰓孔6個,黏液孔74至82個。體背中央具有一個白色細斑紋,體長可達39.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小黏盲鰻 · 查看更多 »

小齒奈氏鱈

小齒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西撒哈拉至安哥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66-1220公尺,本魚頭大、眼大、吻短,體褐色至紫羅蘭色,魚鰭及口黑色,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小齒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小齒狼魚

小齒狼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狼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小齒狼魚 · 查看更多 »

小霍爾姆島

小霍爾姆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巴雷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小霍爾姆島 · 查看更多 »

小藍蟹

小藍蟹(學名Callinectes similis)是一種美青蟹屬物種。.

新!!: 大西洋和小藍蟹 · 查看更多 »

小蓋爾拉格島

小蓋爾拉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小蓋爾拉格島 · 查看更多 »

小鋸蓋魚

小鋸蓋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鋸蓋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佛羅里達南部至墨西哥淡水、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72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及河口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小鋸蓋魚 · 查看更多 »

小虎鯨

小虎鯨(拉丁语学名:Feresa attenuata)是鲸目海豚科中一种體型比较小、海上也比较少见的动物,属于小虎鲸属(Feresa),是该属内唯一的一种。其名字来源是因骨骼外形与虎鲸类似,但是体形比虎鲸小。小虎鲸攻擊性強,在夏威夷和南非被圈养的两群小虎鲸甚至有攻擊人員和其他海豚的紀錄,但是在日本被驯养的小虎鲸群没有发生这个现象。在鯨豚擱淺復健的救援中,小虎鯨往往也是需要特別注意人員安全的種類。 到 1950 年代内人类对小虎鲸的了解仅有两具大英博物馆中的颅骨。最早对牠们的描写来自于 1874 年约翰·爱德华·格雷。1954 年一名日本鲸学家报道了 1952 年本州捕鲸人描写的“罕见的海豚”,他写到他考察的个体颅骨与博物馆中的一样,而其体型类似虎鲸,由此产生了小虎鲸这个名称。 小虎鲸学名中的 attentuata 是拉丁语“楔”的意思,指的是从头部到尾部身躯逐渐变细的样子。.

新!!: 大西洋和小虎鯨 · 查看更多 »

小明蚕

小明蚕(学名:Vanadis minuta)为眼蚕科明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小明蚕 · 查看更多 »

小海馬

小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公尺,體形很小,略側扁。頭部小刺及體環上棱棘發達。體冠較小,有不突出的鈍棘。吻短口小。鰓蓋突出而光滑,鰓孔小,位於鰓蓋後方。體暗褐色,有時可隨環境而變化。體長可達5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小海馬 · 查看更多 »

尤厄島

尤厄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安斯特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05平方公里,該島自青銅時期已有人類居住,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尤厄島 · 查看更多 »

尤島

尤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3.6公里、寬1.1公里,面積3.0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2米,2001年人口僅12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尤島 · 查看更多 »

尤斯尼氏鸚嘴魚

尤斯尼氏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73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海草床,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尤斯尼氏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國旗

尼加拉瓜國旗為一面由藍-白-藍三條橫條組成的旗幟,象徵尼加拉瓜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白色代表和平。藍-白-藍的條狀旗幟歷史上也是中美洲聯合省旗幟的顏色。中間有國徽。 旗幟採用於1971年8月27日。.

新!!: 大西洋和尼加拉瓜國旗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運河

尼加拉瓜運河為规划中的横跨尼加拉瓜的跨洋運河,它與巴拿馬運河一樣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為海路運輸節省時間。運河預計由尼加拉瓜西海岸的布里托(Brito)河口,橫跨尼加拉瓜湖,至東部加勒比沿岸的蓬塔戈尔达(Punta Gorda)河,總長278公里,深度27.6米,宽度从230米到520米不等。.

新!!: 大西洋和尼加拉瓜運河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湖高鰭麗魚

尼加拉瓜湖高鰭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尼加拉瓜及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6.5公分,棲息在湖泊及溪流,屬雜食性,以水生昆蟲、蝸牛、植物及有機碎屑等為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尼加拉瓜湖高鰭麗魚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海峽

尼古拉海峽是古巴的海峽,位於該國西北岸,屬於大西洋的一部分,距離首都哈瓦那140公里,西面和北面以佛羅里達海峽為界,南面是薩瓦納-卡馬圭群島。.

新!!: 大西洋和尼古拉海峽 · 查看更多 »

尼奧紹號艦隊油料補給艦 (AO-143)

尼奧紹號(USS Neosho,AO-48)是尼奧紹級艦隊油料補給艦的1號艦,也是第4艘以尼奧紹河為名的美國海軍船艦。第4艘尼爾紹號於1952年8月15日,在伯利恆鋼鐵公司弗爾河造船廠放置龍骨,1953年11月10日下水,擲瓶者是約翰·菲力普(John S. Philips,原AO-23的艦長)少將的夫人南希·菲力普(Nancy Philips)。1954年9月24日完工服役,編號AO-48,首任艦長為諾曼·史密斯(Norman E. Smith)上校。.

新!!: 大西洋和尼奧紹號艦隊油料補給艦 (AO-143) · 查看更多 »

尼奧焦爾島

尼奧焦爾島是塞內加爾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法蒂克區負責管轄,長14.9公里、寬6.6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島上缺乏醫療設施,人口約16,000。 Category:塞內加爾島嶼.

新!!: 大西洋和尼奧焦爾島 · 查看更多 »

尼尼亚号

哥伦布首航美洲舰队中有三条船,尼尼亞號(La Niña,又译:拉妮娜号)是舰队中的其中一条轻快帆船,并在聖瑪利亞號搁浅后成为哥伦布首航舰队的旗舰。它本来是挂三桅三角帆的,后来在到达大加那利岛后,为应付远航,改装成挂方帆。改装后它成为舰队中最灵活的帆船,它的帆装也成为后来西班牙横渡大西洋的轻快帆船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帆装。“La Niña”本来是西班牙文“小女孩”的意思,只是水手起的花名,尼尼亚号的原名是圣克拉拉号(Santa Clara)。.

新!!: 大西洋和尼尼亚号 · 查看更多 »

尼佩灣

尼佩灣是古巴的海灣,位於該國東部大西洋北岸,由奧爾金省負責管轄,長25.9公里、寬16.8公里,面積120平方公里,該海灣在1492年被哥倫布發現。 Category:古巴海灣.

新!!: 大西洋和尼佩灣 · 查看更多 »

尼克·本立克

尼克·贝利克(Niko Bellic)是Rockstar North2008年游戏《侠盗猎车手IV》中的主角,在《侠盗猎车手IV:失落与诅咒》和《侠盗猎车手:夜生活之曲》亦有客串,其配音演员为迈克尔·豪利克。.

新!!: 大西洋和尼克·本立克 · 查看更多 »

尼克里区

尼克里区(Nickerie),是苏里南的一个区,位于苏里南西北部。西邻圭亚那,北邻大西洋,东邻科罗尼区,南邻锡帕利维尼区。总面积5,353 km²,总人口41,080。区治位于该国第二大城市新尼克里。.

新!!: 大西洋和尼克里区 · 查看更多 »

尼罗河

尼罗河(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语:piaro或phiaro)是一条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罗河長6,853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維多利亞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藍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納湖(),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藍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

新!!: 大西洋和尼罗河 · 查看更多 »

尼揚加河

尼揚加河(Nyanga)是非洲的河流,河道全長600公里,是加蓬第二大河流,僅次於奧果韋河,發源自加蓬的恩古涅省和奧果韋-洛洛省相接點附近,流經剛果共和國北部、加蓬尼揚加省首府奇班加,最終注入大西洋。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剛果共和國河流 Category:剛果共和國-加彭邊界.

新!!: 大西洋和尼揚加河 · 查看更多 »

尼氏鮄杜父魚

尼氏鮄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格陵蘭至加拿大拉不拉多半島海域,棲息深度71-127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尼氏鮄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尼氏深海黑魚

尼氏深海黑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及印度洋海域,深度1500-2000公尺,體長可達29.1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尼氏深海黑魚 · 查看更多 »

尼泰罗伊

尼泰罗伊()葡萄牙语:Niterói)是位于巴西东南部里约热内卢州大西洋畔的一座城市,人口约48万(2006年),面积129,375km².

新!!: 大西洋和尼泰罗伊 · 查看更多 »

尼斯湖

尼斯湖(英文:Loch Ness,蘇格蘭蓋爾語:Loch Nis)是一個位於蘇格蘭高地(Scottish Highlands)喀里多尼亞地峽摩萊灣口的印威內斯市(57°18′N 4°27′W)的細長淡水湖。其向西南方延伸,長37公里,寬1.5公里。湖面位處海拔 15.8 米。 尼斯湖是橫越蘇格蘭高地的金獅運河(The Caledonian Canal,也叫咯里多尼亞運河)的一部份,該運河連結了大西洋和北海。尼斯湖是眾多相連的蘇格蘭高地湖泊的其中一個,其水質因大量的浮藻和泥炭而非常渾濁,水中的能見度極低,不足兩米。湖底地形複雜,有很多洞穴。它也是蘇格蘭和英國境內第二水深和--積第二大的湖泊,其面積為56.4平方公里,水深最深處達 226 米,因水深關係,所存的水量比英格蘭和威爾斯所有淡水湖泊總水量還多。 尼斯湖最著名的名勝便是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湖中有船接载遊客遊湖找尋水怪行蹤。當地的尼斯湖水怪展館有關於水怪傳說的展品。.

新!!: 大西洋和尼斯湖 · 查看更多 »

尾燈星衫魚

尾燈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caulophor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6.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尾燈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尾斑刺尾魚

尾斑刺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尾斑刺尾魚 · 查看更多 »

尾斑銀重牙鯛

尾斑銀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西印度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貝類、螃蟹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尾斑銀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尾斑重牙鯛

尾斑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亞速海、加那利群島至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屬肉食性,以蠕蟲、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尾斑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尖吻尖鼻魨

尖吻尖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萊那州至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4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及海草床,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藻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尖吻尖鼻魨 · 查看更多 »

尖吻七鳃鲨

尖吻七鳃鲨(學名Heptranchias perlo),又名尖頭七鰓鯊,是軟骨魚綱六鰓鯊目六鳃鲨科七鳃鲨属下的唯一物种。.

新!!: 大西洋和尖吻七鳃鲨 · 查看更多 »

尖吻平鮋

尖吻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挪威、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冰島至格陵蘭;西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海域,棲息深度300-1441公尺,體長可達5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成群活動,以甲殼類、頭足類、魚類等為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尖吻平鮋 · 查看更多 »

尖吻喙鱸

尖吻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墨西哥灣西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4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稚魚生活在海草床、紅樹林及淺水珊瑚礁,成魚則生活在較深的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尖吻喙鱸 · 查看更多 »

尖吻白鮭

尖吻白鮭,為輻鰭魚綱鮭形目鮭科的一種,原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從愛爾蘭至荷蘭、德國、波羅的海諸國皆有分布,已絕種。主要生活於河口或潟湖的半鹹水或淡水水域,繁殖期會溯河,屬肉食性,其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突出的吻部,體長可達50公分。本種最後的紀錄是在1940年。.

新!!: 大西洋和尖吻白鮭 · 查看更多 »

尖吻鱘

尖吻鱘(學名:Acipenser oxyrhynchus oxyrhynchus),又名大西洋鱘(Atlantic sturgeon)是鱘科下的一個物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魚。它們分佈在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岸。美洲最初的殖民時期,它們的數量仍很豐富,但因過度漁獵及水質污染,以致數量大幅下降。它們現時已被列為近危,在有些地區甚至已經滅絕。它們的壽命可以達60歲,長達4.5米及重超過360公斤。.

新!!: 大西洋和尖吻鱘 · 查看更多 »

尖吻鲭鲨

尖吻鯖鯊(學名Isurus oxyrinchus),又名灰鯖鯊、馬加鯊、煙仔沙,是軟骨魚綱鼠鯊目鼠鯊科中體型較大的鯊魚。與牠的近親長鰭鯖鯊(I.

新!!: 大西洋和尖吻鲭鲨 · 查看更多 »

尖吻重牙鯛

尖吻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比斯開灣至獅子山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沙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尖吻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尖吻深海蜥魚

尖吻深海蜥魚(学名:Bathysaurus mollis)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巨尾魚亞目深海蜥魚科深海蜥魚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550-4903公尺,分布於東大西洋北愛爾蘭至加彭海域,本魚體中等細長與細長,顏色通常白色,腹膜、鰓區域深色,體長可達7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

新!!: 大西洋和尖吻深海蜥魚 · 查看更多 »

尖吻斜鋸牙鯊

尖吻斜鋸牙鯊,為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真鯊目真鯊科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尖吻斜鋸牙鯊 · 查看更多 »

尖尾無鬚鱈

尖尾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馬德拉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尖尾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尖尾鳗

尖尾鳗(学名:Uroconger lepturus)为糯鳗科尖尾鳗属的鱼类,俗名纤尾糯鳗、尾鳗、长尾鳗、金丝鳗、狭尾糯鳗。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浅海和近海中以及北起福建福鼎、南至海南三亚的近海等,属于近海底层暖水性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

新!!: 大西洋和尖尾鳗 · 查看更多 »

尖嘴盜目魚

尖嘴盜目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熱帶至溫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200-6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表中層至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尖嘴盜目魚 · 查看更多 »

尖頭莫氏管肩魚

尖頭莫氏管肩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深度200-1500公尺,體長可達25.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尖頭莫氏管肩魚 · 查看更多 »

尖頭深海狗母魚

尖頭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獅子山至南非外海、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00-2657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尖頭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尖鰭普提魚

尖鰭普提魚,又稱尖鰭狐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及阿森松岛海域,棲息深度6-60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尖鰭普提魚 · 查看更多 »

尖齒黃魴鮄

尖齒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佛羅里達群島及古巴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31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尖齒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尖齒澤鱔

尖齒澤鱔,又稱尖齒勾吻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亞速群島、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維德角群島、聖赫勒拿島等海域,棲息深度3-6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礫石、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尖齒澤鱔 · 查看更多 »

尖胸隆頭魚

尖胸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8-1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臨海礁坡海域,以浮游生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尖胸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尖棘十字叶虫

尖棘十字叶虫(学名:Phyllostaurus cuspidatus)为十字叶虫科十字叶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马来群岛、的里雅斯特、墨西拿、那波利湾与第勒尼安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尖棘十字叶虫 · 查看更多 »

尖海龙

尖海龙(学名:Syngnathus ac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龙科海龙属的鱼类。分布于東大西洋區,包括從挪威至西撒哈拉、地中海、黑海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10公尺,體色淡綠色至深褐色,並具有不規則的深色斑紋,吻部呈圓筒形,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生長海藻的海域。.

新!!: 大西洋和尖海龙 · 查看更多 »

少帶重牙鯛

少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少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少絲鞭冠鮟鱇

少絲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10°46'N,23°54' W海域,棲息深度100-1540公尺,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少絲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少鰭緣盤魚

少鰭緣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巴西東北部海域,體長可達1.6公分,屬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區。.

新!!: 大西洋和少鰭緣盤魚 · 查看更多 »

少鱗鮻

少鱗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赤道幾內亞的淡水、半鹹水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溪流,以浮游生物及有機碎屑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少鱗鮻 · 查看更多 »

少輻光蟾魚

少輻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pauciradiat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西等海域,棲息深度2-9公尺,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少輻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少耙叉鰾石首魚

少耙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成小群活動,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少耙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少椎囊鰓鰻

少椎囊鰓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東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700公尺,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少椎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山美納省

山美納省(Samaná Province)- 多明尼加共和國東北部的一個省,鄰大西洋。下轄3個自治市鎮(municipio),以及3個自治市政區(Municipal district),首府在聖塔芭芭拉-山美納。.

新!!: 大西洋和山美納省 · 查看更多 »

展鰭真巨口魚

展鰭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patul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維德角群島東部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00公尺,體長可達13.3公分。.

新!!: 大西洋和展鰭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䲁狀褐鱈

鳚狀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挪威至冰島布朗角、西非及地中海海域,深度10-1047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中層水域,會進行洄游,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䲁狀褐鱈 · 查看更多 »

岡薩雷斯齧脂鯉

岡薩雷斯齧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及巴拿馬大西洋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4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岡薩雷斯齧脂鯉 · 查看更多 »

岡村軟首鱈

岡村軟首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巴西及法屬圭亞那外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29-411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岡村軟首鱈 · 查看更多 »

岩三鬚鱈

岩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葡萄牙至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80-6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繁殖期在2月,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岩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岩石斑魚

岩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南部;東大西洋區,包括聖赫勒拿島、加那利群島、維德角群島、南非海域,棲息深度1公尺-120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棲息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遊釣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岩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岩無鰾石首魚

岩無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沿海及海灣、河口區,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岩無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岩藻糖醇

岩藻糖醇又稱L-岩藻糖醇,源自岩藻多醣,是北大西洋中一種稱為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的海藻中發現的糖醇,亦可由岩藻糖還原得到。.

新!!: 大西洋和岩藻糖醇 · 查看更多 »

岩梳隆頭魚

岩梳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海域,包括地中海、黑海,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以甲殼類、腹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岩梳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岩棲真鰃

岩棲真鰃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東大西洋區,從加彭至安哥拉、聖赫勒拿島、阿森松岛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夜行性,以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岩棲真鰃 · 查看更多 »

岩棲鮋

岩棲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外海海域,棲息深度73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岩棲鮋 · 查看更多 »

岩溪

罗克河(,或翻译为“岩溪”、“石溪”Rock Creek)是波托马克河的一条支流,最终注入大西洋的切萨皮克湾。罗克河全长52.5千米U.S. Geological Survey.

新!!: 大西洋和岩溪 · 查看更多 »

岩本氏高鰭䱛

岩本氏高鰭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7-184公尺,本魚體黃褐色至暗棕黑色,黑色腹膜;鰓腔黑色,尾柄細長,魚鰭深色,體具數條模糊的垂直條紋,背鰭硬棘19-21枚;背鰭軟條33-40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8枚,棲息在沿海。.

新!!: 大西洋和岩本氏高鰭䱛 · 查看更多 »

岬小褐鱈

岬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東倫敦至納米比亞及西印度洋肯亞海域,深度45-700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岬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岬鰨

岬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南非外海海域,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岬鰨 · 查看更多 »

岬鼠鱈

岬鼠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至西印度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50-148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岬鼠鱈 · 查看更多 »

䲗屬

䲗屬(學名:Callionymus)為䲗科下的一個屬,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少數在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䲗屬 · 查看更多 »

島小鮋

島小鮋是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及亞森松島海域,棲息深度3-35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近海岩石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島小鮋 · 查看更多 »

島嶼

島嶼或島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体圍繞的陆地区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更大的澳大利亚大陆不被视为岛屿,而視為大陸)。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或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新!!: 大西洋和島嶼 · 查看更多 »

島弧

島弧(Island arc)是位於大陸附近,向海洋凸出成圓弧狀的列島。它們常排列成花綵狀,故可合稱為花綵列島。島弧的形成是海洋板塊沉入另一個鄰近海洋板塊時,岩漿噴出形成與板塊平行的火山群島或山脈。島弧主要分布在太平洋邊緣,是全球火山與地震最活躍的地帶之一。.

新!!: 大西洋和島弧 · 查看更多 »

島棲無線鰨

島棲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亞速群島、維德角群島、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23公尺,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島棲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崔鎮

崔鎮是烏拉圭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由羅恰省負責管轄,處於蒙得維的亞東北面340公里,距離大西洋僅15公里,始建於1888年,海拔高度15米,2011年人口9,675。.

新!!: 大西洋和崔鎮 · 查看更多 »

巨口鱼

巨口鱼(学名:Stomias affinis),又名貢氏巨口魚,为巨口鱼科巨口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海区、台湾岛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勒比海。.

新!!: 大西洋和巨口鱼 · 查看更多 »

巨尾魚科

巨尾魚科(学名:Giganturidae)俗稱遠視魚或管眼仙魚,英文通稱望遠鏡魚(Telescopefish),是輻鰭魚綱仙女魚目的其中一科,其下只有一屬巨尾魚屬(学名:Gigantura)。其屬名是以 gigant(希臘文:巨大)+ oura(希臘文:尾)構成,即「巨大的尾」之意。 巨尾魚科的魚類主要分布於熱帶至亞熱帶海域,範圍包括太平洋、大西洋與印度洋三座主要的洋。為深海魚的一種,主要生活於深海的中層帶(根據出現紀錄統計,生活的水域深度約 17 至 3000 公尺深,但通常在 500 到 3000 公尺深的深海中較為常見)。.

新!!: 大西洋和巨尾魚科 · 查看更多 »

巨人堤道

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8公里的海岸。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巨人堤道及堤道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198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新!!: 大西洋和巨人堤道 · 查看更多 »

巨喉盤魚

巨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體長可達30公分,屬底棲性魚類,肉食性,以海膽及貝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巨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巨神海

巨神海(Iapetus Ocean)是一個存在於新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海洋(6億到4億年前)。巨神海位於地球的南半球,在古大陸勞倫大陸、波羅地大陸和阿瓦隆尼亞大陸之間。巨神海因為使前述三個大陸合併成歐美大陸的加里東造山運動、塔康造山運動和阿卡迪亞造山運動而消失。 因為巨神海位於數個大陸之間,而這些大陸在之後形成了大西洋兩岸的大陸,因此巨神海被認為是大西洋的前身。而巨神海名稱來自於希臘神話中提坦中的伊阿珀托斯;而祂是阿特拉斯的父親,大西洋的命名由來於阿特拉斯。.

新!!: 大西洋和巨神海 · 查看更多 »

巨烏賊

巨烏賊(屬名:Architeuthis,英文名:Giant squid),通常棲息在深海地區,主要产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在體型上僅次於大王酸漿魷,為第二大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动物。最新的估計,雌性烏賊的全長大約14米,其身體長度大約為4米,觸手長度為10米甚至更長。其最大長度不超過20米。其品種劃分有爭議,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該分類中僅此物種被發現。 在過去以來,曾被認為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 (克拉肯,Kraken)。由於巨烏賊的活動領域在海中,人們對巨烏賊多半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胃中未消化的殘骸中和漁民們口耳相傳的目睹事件中拼湊猜測其生態,對於某些生物學家而言是絕對存在的。.

新!!: 大西洋和巨烏賊 · 查看更多 »

巨絲吻巨棘角鮟鱇

巨絲吻巨棘角鮟鱇(学名:Rhynchactis macrothrix)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3公分。.

新!!: 大西洋和巨絲吻巨棘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巨鼠鯊

巨鼠鯊(屬名:Megalolamna)是生存於中新世早期的中大型鯊魚,屬於鼠鯊目下已滅絕的。其已知的化石都是來自牙齒,這些牙齒的發現地點從太平洋延伸到西北大西洋沿岸,且相隔的距離都不小,因此其分布範圍可能一度非常廣泛。 巨鼠鯊的屬名來自希臘文的 μέγας(megas,「大的」)與拉丁文的 lamna(鼠鯊),是形容其可長達4.5公分的利齒。關於巨鼠鯊的牙齒最早在1960年代後期即有發現記錄,當時日本古生物學家和魚類學家上野輝弥將長野縣阿南町出土的巨鼠鯊牙齒化石歸類為(Otodus)。爾後的五十年間,巨鼠鯊的牙齒陸續在美國東岸的北卡羅萊納州博福特、西岸加州的克恩,以及祕魯的伊卡河流域被發現。這些牙齒曾被認為是鼠鯊屬或短錐齒鯊屬(Brachycarcharias)的牙齒,直到2016年,由美國帝博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島田賢舟等人的研究才將這些牙齒一同歸類為巨鼠鯊這個新種的化石,他們推估巨鼠鯊的全長約3.7公尺,和現存的鼠鯊目物種相比屬中型,但與生活於同時期的巨牙鯊相比明顯小得多。.

新!!: 大西洋和巨鼠鯊 · 查看更多 »

巫喙鱸

巫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加勒比海南部海域,棲息深度30-100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巫喙鱸 · 查看更多 »

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西班牙語:Patagonia)一般是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科羅拉多河以南(或以南緯40度為界)的地區;主要位在阿根廷境內,小部分則屬於智利。 該地區的地形主要是一千公尺上下的高原以及窄小的海岸平原為主,各河流發源於安地斯山,向東流入大西洋,切割成河谷,但因當地雨量不多,河流大多屬於間歇河,南部有許多冰河地形如峽灣等。 該地區屬於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一方面位處於西風帶的背風面,一方面受沿岸的福克蘭寒流的影響,因此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雨量在90-450毫米之間,年均溫在6-20℃,愈往南部更寒冷且雨量愈少,大多地區形成荒漠,被稱作巴塔哥尼亞沙漠。 該地區氣候的影響,農業不發達,北部有河水灌溉處可生產水果、苜蓿、橄欖等;南部則植物稀少;西北部高原有石油、鐵、錳等礦產。該地居民主要有雅馬納人、阿拉卡盧夫人,此外也有少數巴塔哥尼亞土著。巴塔哥尼亞有威爾斯以外最大的威爾斯人社群。.

新!!: 大西洋和巴塔哥尼亞 · 查看更多 »

巴塔哥尼亞群島

巴塔哥尼亞群島(Archipiélago de Patagónico)是南美洲西南海岸的一個群島,佔地智利海岸約三分之一,位於查考海峽和德雷克海峽,涵蓋了伊瓦涅斯將軍的艾森大區和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大部分地區。群島在大西洋南部和太平洋交界,擁有麥哲倫海峽和比格爾海峽等戰略水道。 Category:智利群岛 Category:艾森大區 Category: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 Category:巴塔哥尼亞.

新!!: 大西洋和巴塔哥尼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巴塔哥尼亞沙漠

巴塔哥尼亞沙漠(Patagonia extraandina),也被稱為巴塔哥尼亞草原,是阿根廷最大的沙漠,亦為世界上第七大的沙漠,佔地673000平方公里。其沙漠主要位於阿根廷,智利南部,西側以安地斯山脈為界,​東側以接鄰大西洋,南部有許多如峽灣的冰河地形。 巴塔哥尼亞大部分地區為荒漠,因受福克蘭寒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愈往沙漠南部,氣候雨量呈帶狀降低,年雨量平均介於90-450毫米之間,年均溫在攝氏6-20度。但因當地雨量不多,加上大部分的河流屬於間歇河,於是沙漠中央的主要植披為草原,而沙漠的西部降水量較高,灌木就取代草本為主要植物。 目前居住在此的人,有19世紀西班牙殖民時期遷移到此以狩獵採集維生的馬普切人,並以飼養羊和馬作為主要經濟來源。.

新!!: 大西洋和巴塔哥尼亞沙漠 · 查看更多 »

巴塔哥尼亞海馬

巴塔哥尼亞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巴塔哥尼亞海馬 · 查看更多 »

巴塔戈尼牙鮃

巴塔戈尼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太平洋智利及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巴塔哥尼亞海域,棲息深度6-200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以魚類及蝦子為食,其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塔戈尼牙鮃 · 查看更多 »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新!!: 大西洋和巴尔干半岛 · 查看更多 »

巴巴多斯

是位于加勒比海与大西洋边界上的岛国,是西印度群岛最东端的岛屿,首都布里奇敦。岛屿面积430平方公里,主要是低地,在岛的内陆有一些山丘。巴巴多斯岛位于13ºN、59ºW及其附近。距委内瑞拉的东北约434.5公里。 巴巴多斯有稳固的民主政体,独立于1966年11月30日,是英联邦成员。 巴巴多斯的名字来自于葡萄牙语「Os Barbados」或西班牙語「Los Barbados」,本意皆為「the bearded ones」,意指遍地都是的野生的无花果树。.

新!!: 大西洋和巴巴多斯 · 查看更多 »

巴巴多斯国旗

巴巴多斯国旗是代表巴巴多斯政府的旗帜。巴巴多斯现使用的国旗是1966年11月30日脱离联合王国统治之际,由格兰特利·W·普雷斯科所设计。旗面左右两侧的海蓝竖条分别代表着加勒比海与大西洋,夹间的金黄色竖条代表着巴巴多斯的沙滩。黄色条纹上镶有黑色的三叉戟徽章。这是英国殖民者留下的痕迹,象征着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国旗在巴巴多斯宪法中被定位2:3的比例。.

新!!: 大西洋和巴巴多斯国旗 · 查看更多 »

巴伊亞州

巴伊亚(Bahia)是巴西的26个州之一,地处东北部。面积565,733平方千米,首府是萨尔瓦多(Salvador)。巴伊亚北部是阿拉戈阿斯州、塞尔希培州、伯南布哥州和皮奥伊州,东部是大西洋,西部有戈亚斯州和托坎廷斯州,南部有米纳斯吉拉斯州和聖埃斯皮里圖州。 2015年估計人口有15,203,934人。.

新!!: 大西洋和巴伊亞州 · 查看更多 »

巴伊亞鸚鯛

巴伊亞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巴伊亞海域,棲息深度5-20公尺,體長可達15.4公分,棲息在礁石區,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巴伊亞鸚鯛 · 查看更多 »

巴哈馬笛鯛

巴哈馬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0-4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生活在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巴哈馬笛鯛 · 查看更多 »

巴哈馬群島倣鯨魚

巴哈馬群島倣鯨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仿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50-1100公尺。.

新!!: 大西洋和巴哈馬群島倣鯨魚 · 查看更多 »

巴哈馬無鰭海龍

巴哈馬無鰭海龍(学名:Penetopteryx nan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5-2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礁石區。.

新!!: 大西洋和巴哈馬無鰭海龍 · 查看更多 »

巴哈馬躄魚

巴哈馬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佛羅里達半島、巴哈馬群島、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百慕達群島、波多黎各海域,棲息深度6-73公尺,體長可達6.3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罕見,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哈馬躄魚 · 查看更多 »

巴哈马

巴哈馬國(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简称巴哈马,是位於大西洋西侧廬卡雅群島上的一个島國,全國包含700座岛屿(以及小岛屿)和珊瑚礁。地處美国佛罗里达礁島群東南面,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和多米尼加以北,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东北部。其首都拿骚位于新普罗维登斯岛上。.

新!!: 大西洋和巴哈马 · 查看更多 »

巴哈马国旗

巴哈马国旗是代表巴哈马联邦政府的旗帜。于1973年7月10日在巴哈马联邦脱离联合王国统治之际,正式地制定为国旗。从而代替了英属巴哈马殖民地时期的旗帜。旗帜的比例约为1:2。巴哈马群岛的三十多万居民多为非洲移民与奴隶的后裔,左侧的黑三角形就象征着岛上居民的团结统一。两条海蓝色条纹分别代表着环绕巴哈马群岛的大西洋与加勒比海。夹间的一条黄色条纹象征着岛屿上美丽的沙滩与海边温柔的阳光。 File:Civil_Ensign_of_the_Bahamas.svg| 民用旗 比例:1:2 File:Civil Jack of the Bahamas.svg| 民用旗 比例:1:2 File:Naval Ensign of the Bahamas.svg| 軍艦旗 比例:1:2 File:Government Ensign of the Bahamas.svg| 軍艦旗 比例:1:2.

新!!: 大西洋和巴哈马国旗 · 查看更多 »

巴倫島

巴倫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南部海域,處於索萊達島以南和喬治島東南,面積11.5平方公里,該島是企鵝的棲息地。 Category:福克蘭群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巴倫島 · 查看更多 »

巴納德瘦獅子魚

巴納德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美國新英格蘭海域,棲息深度750-1368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納德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巴爾塔島

巴爾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安斯特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巴爾塔島 · 查看更多 »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olomeu Dias,)是一名葡萄牙贵族和著名航海家,他于1487年带领船队航行至非洲大陆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为葡萄牙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 大西洋和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 查看更多 »

巴特奈氏鱈

巴特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紐芬蘭到佛羅里達海峽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6-10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及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特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巴芬灣

巴芬灣(Baffin Bay)是在一個位于大西洋與北冰洋之間的海,巴芬灣其實是大西洋西北部在格陵蘭島與巴芬島之間的延伸部分。巴芬灣是英國航海家威廉·巴芬航行此地後,依照其名字命名的。.

新!!: 大西洋和巴芬灣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大西洋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西叉鰾石首魚

巴西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體長可達14.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

新!!: 大西洋和巴西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多鬚䱛

巴西多鬚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南美洲巴西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6.4公分,棲息在溪流,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多鬚䱛 · 查看更多 »

巴西小銀漢魚

巴西小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南美洲北部淡水、半鹹水及海域,為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小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小鯷

巴西小鯷(学名:Anchoa januari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度約1/2眼徑,臀鰭軟條19-22條,體白色,腹部銀白色,體長可達7.5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巴西小鯷 · 查看更多 »

巴西小沙丁魚

巴西小沙丁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烏拉圭北部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的迴游性魚類,成群活動,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小沙丁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尖胸隆頭魚

巴西尖胸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5-25公尺,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尖胸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三鰭鰨

巴西三鰭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蘇利南至巴西聖保羅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6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沿岸軟底質底層水域、潟湖、河口區,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三鰭鰨 · 查看更多 »

巴西刺鮨

巴西刺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烏拉圭、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水溫較低的大陸棚,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刺鮨 · 查看更多 »

巴西刺蓋魚

巴西刺蓋魚,俗名法國神仙,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巴西刺蓋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光蟾魚

巴西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kymosemeum),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2公尺,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巴西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前頷蝴蝶魚

巴西前頜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巴西前頷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副矛䱛

巴西副矛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巴拿馬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黃棕色,下腹部銀色,體側具7至9條暗縱帶。在鰓縫後面上端據一個黑色大圓斑。口小,下位,近水平,背鰭硬棘11-12枚;背鰭軟條29-30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岸泥底質海域及河口,屬肉食性,以蠕蟲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副矛䱛 · 查看更多 »

巴西副青眼魚

巴西副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青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美國新英格蘭至巴西北部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48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副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犬牙石首魚

巴西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尼加拉瓜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本魚背面銀色,往往帶有綠色的反射藍色,上腹部白色,背鰭和尾鰭黑色,腹鰭和臀鰭黃色。鰓蓋內黑,口大且尖,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牙,下巴沒有觸鬚或明顯的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0-2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10枚,體長可達90.8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近海,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笛鯛

巴西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亞馬遜河河口,棲息深度18-55公尺,本魚厚嘴唇,背面和側面蒼白一個紅色的色調暗灰色的,背鰭和尾鰭灰色,臀鰭和腹鰭紅色;胸鰭半透明或淺灰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16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或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笛鯛 · 查看更多 »

巴西管燧鯛

巴西管燧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115-210公尺,體長可達10.3公分,體具發光器官,夜行性。.

新!!: 大西洋和巴西管燧鯛 · 查看更多 »

巴西真鯧

巴西真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島海域,棲息深度22-133公尺,本魚體背部藍色或綠色,腹部白色,體側具有許多暗藍色圓斑,背鰭軟條47-56枚;臀鰭軟條40-48枚,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中上底層水域。.

新!!: 大西洋和巴西真鯧 · 查看更多 »

巴西無線鰨

巴西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6-69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大陸棚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巴西牙鮃

巴西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0-4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灣、河口區,其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牙鮃 · 查看更多 »

巴西青眼魚

巴西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青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巴西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約360公尺,棲息在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褐蛇鰻

巴西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巴西褐蛇鰻 · 查看更多 »

巴西馬鮫

巴西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本魚吻遠短於其餘的頭部,腹鰭間的突起短,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腹鰭相當短,泳鰾不存在,側邊銀色的有圓淡黃色的青銅色的斑點的幾排,第一背鰭黑色,背鰭硬棘17-19枚; 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7-49個,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馬鮫 · 查看更多 »

巴西鮋

巴西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維吉尼亞州與墨西哥灣北部到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1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軟底質海灣、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巴西鮋 · 查看更多 »

巴西豹蟾魚

巴西豹蟾魚(学名:Opsanus brasiliensi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海域,體長可達3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巴西豹蟾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錦魚

巴西錦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0-60公尺,體長可達13.3公分,棲息在礁石區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錦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蘆鯛

巴西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0-100公尺,體長可達26.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蘆鯛 · 查看更多 »

巴西藍紋鱸

巴西藍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海域,為特有種,深度3-22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6.6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區,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藍紋鱸 · 查看更多 »

巴西長鰭鱈

巴西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南部至阿根廷北部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24-19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巴西蛇鯔

巴西蛇鯔,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Santa Catarina海域,棲息深度18-41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大陸棚,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蛇鯔 · 查看更多 »

巴西蛇鰻

巴西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蛇鰻 · 查看更多 »

巴西連鰭唇魚

巴西連鰭唇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巴西東北部海域,為特有種,棲息深度可達8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連鰭唇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水珍魚

巴西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海域,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的大陸棚及大陸坡,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油鯡

巴西油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西油鯡 · 查看更多 »

巴西洋流

巴西洋流(Brazil Current)為一沿著巴西南岸向南流動至拉普拉塔河的溫暖洋流。此洋流為大西洋的北赤度洋流遇到南美大陸產生的分支。巴西洋流為一個如墨西哥灣流的西邊界流(western boundary current),實際上亦是墨西哥灣流的相對;但是巴西洋流比墨西哥灣流較淺及較弱。她由赤度向南流動至西風漂流(west wind drift),即南極洲環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新!!: 大西洋和巴西洋流 · 查看更多 »

巴西海豬魚

巴西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千里達海域,棲息深度0-35公尺,體長可達39.5公分,棲息在岩礁海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西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巴西拟隆胎鳚

巴西拟隆胎鳚(學名:Emblemariopsis signifer)是一種分佈在古巴、墨西哥及美國的旗鳚科魚類。它們棲息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它們長約2.5厘米,黑眼鰺會獵食它們。.

新!!: 大西洋和巴西拟隆胎鳚 · 查看更多 »

巴鲁阿特大桥

巴鲁阿特大桥(Puente Baluarte),官方正式名称:巴鲁阿特二百周年纪念大桥(Puente Baluarte Bicentenario),是一座位于墨西哥的斜拉桥,连接锡那罗亚州康科迪亚和杜兰戈州,经过该桥。 巴鲁阿特大桥全长1,124米,主跨,桥面距谷底高度为,建成时曾是世界上桥面高度最高的斜拉桥,以及世界上桥面高度第二的桥梁(仅次于中国的四渡河大桥)。同时,巴鲁阿特大桥超越了主跨482.5米的美国约翰·詹姆斯·奥杜邦大桥,成为北美洲主跨最长的斜拉桥。 大桥于2008年开始修建,于2012年1月举行了竣工典礼,历时4年,耗资1.59亿美元。巴鲁阿特大桥成为墨西哥北部连接大西洋沿岸与太平洋沿岸新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缩短了杜兰戈州到马萨特兰的行车时间。.

新!!: 大西洋和巴鲁阿特大桥 · 查看更多 »

巴黎-勒布尔热机场

巴黎-勒布尔热机场(,)是一個位於法國巴黎北北東方約11公里處的機場,機場用地介於法蘭西博納依(Bonneuil-en-France)與迪尼(Dugny)兩個市鎮之間,橫跨瓦茲河谷省與塞納-聖但尼省兩省行政交界。除了一般包括民航與通用航空用途外,此機場也是包括巴黎航空展在內的許多航空展舉辦場地。戴高樂機場、奧利機場與勒布爾熱機場是巴黎都會地區最重要的三座主要機場,三者都是由(Aéroports de Paris)經營管理。 1919年啟用的勒布爾熱機場是巴黎的第一座民用機場,並一直是1932年奧利機場啟用前,大巴黎地區唯一的民用機場。在1927年時法國飛行員(Charles Nungesser)和(François Coli)兩人所駕駛的「」(L'Oiseau Blanc),自此機場起飛,進行飛往美國紐約的跨大西洋飛行挑戰,但兩位法國飛行員不幸在飛抵美國前失蹤罹難。1927年5月21日查爾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駕駛的「」(Spirit of St.

新!!: 大西洋和巴黎-勒布尔热机场 · 查看更多 »

巴黎條約 (1815年)

1815年巴黎和約(Traité de Paris)是在1815年11月20日拿破仑在滑鐵盧戰役戰敗後法國與第七次反法同盟所簽訂的的和約。.

新!!: 大西洋和巴黎條約 (1815年) · 查看更多 »

巴茨农场精神号

巴茨农场精神号(The Spirit of Butts Farm),也被称为TAM 5,是2003年8月11日成为第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模型飞机。它从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的斯必尔角起飞,38.5小时后,抵达爱尔兰克利夫登曼宁海滩。它被国际航空协会批准完成了两项世界纪录:「最长飞行时间」和「使用自动驾驶仪直线飞行3030公里」。飞机99%以上的飞行由自动驾驶仪控制,方式类似1998年横跨大西洋的Aerosonde无人机"Laima"。在飞行结束后,剩余了约60克燃料。 该飞机由一个退休的冶金学者梅纳德·希尔领导的团队建造。希尔此前有25项模型飞机记录,并于1977年被选入模型航空名人堂。 巴茨农场精神号是团队建造的第25个尝试横渡大西洋的模型。得知飞行已经成功后,希尔说,“我只是抓住了我的妻子,一把抱住她,哭得像个婴儿。” 该飞机取名来自比彻·巴茨,一个航空爱好者,他允许飞机团队在他的农场中进行测试。同时该名字与圣路易斯精神号(查尔斯·林德伯格横跨大西洋飞行的飞机)相呼应。这架飞机目前陈列在美国航空模型博物馆。它的后备飞机放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加拿大航空模型杂志在2003年10月版上,报道了该飞机。.

新!!: 大西洋和巴茨农场精神号 · 查看更多 »

巴里馬河

巴里馬河(西班牙語:Río Barima)是南美洲的河流,流經圭亞那和委內瑞拉,河道全長470公里,發源自西屬圭亞那,最終在奧里諾科河河口附近注入大西洋。 Category:圭亞那河流 Category:委內瑞拉河流.

新!!: 大西洋和巴里馬河 · 查看更多 »

巴雷島

巴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南羅納德賽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5公里、寬3公里,面積9.0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米,2001年人口357。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巴雷島 · 查看更多 »

巴考

巴考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城鎮,由西部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班珠爾以西9公里的大西洋沿岸,鎮上有植物園、海灘和鱷魚潭,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10年人口估計約64,518。.

新!!: 大西洋和巴考 · 查看更多 »

巴考氏裸胸鱔

巴考氏裸胸鱔,又稱巴考氏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包括加那利群島及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7-604公尺,體長可達34.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考氏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巴氏三鬚鱈

巴氏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約310公尺,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巴氏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巴氏單鰭八角魚

巴氏單鰭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格陵蘭西部至美國麻州科德角海域,棲息深度0-695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氏單鰭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巴氏牙鯛

巴氏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彭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1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屬肉食性,以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巴氏牙鯛 · 查看更多 »

巴氏葉吻鮟鱇

巴氏葉吻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3200公尺,雌魚體長14.5公分,生活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巴氏葉吻鮟鱇 · 查看更多 »

巴氏雙冠麗魚

巴氏雙冠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至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河川的中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水生昆蟲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氏雙冠麗魚 · 查看更多 »

巴氏方頭鯧

巴氏方頭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圓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棲息深度1-1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中底層熱帶至溫帶海域。.

新!!: 大西洋和巴氏方頭鯧 · 查看更多 »

巴泽兹湾

巴泽兹湾(Buzzards Bay)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海湾,宽约28公里(45公里),长8英里(12公里),是一个广受欢迎的 捕魚、划船等旅游项目的目的地。.

新!!: 大西洋和巴泽兹湾 · 查看更多 »

巴托洛若鰺

巴托洛若鰺(學名:Carangoides bartholomaei)是一種鰺科海魚。它們分佈在大西洋,由麻薩諸塞州東岸至巴西,與及離岸島嶼。它們顎的長度及條鰭的數量與其他鰺科有所不同。它們的體型算是大,最長可達1米及最少重14公斤。它們棲息在礁,會獨立或成群的生活。它們是掠食性魚類,主要吃其他小魚。它們長達23-32厘米就達至性成熟,並會於2月至10月在離岸海域產卵。它們的經濟效益並不怎麼重要,味道一般。.

新!!: 大西洋和巴托洛若鰺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叉鰾石首魚

巴拿馬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發現於波多黎各、巴拿馬、海地、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巴拿馬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地峽

巴拿馬地峽(Istmo de Panamá),是美洲中部的一个地峡,从哥斯大黎加邊界延伸至哥倫比亞邊界,連接南、北美洲。地峽从达连至奇里基全長約640公里。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人巴斯克·巴尔博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在印地安人的幫助下發現巴拿馬地峽。 2001年11月27日巴拿馬地峽鐵路通車。.

新!!: 大西洋和巴拿馬地峽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隱麗魚

巴拿馬隱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森林覆蓋、沙泥底質的溪流,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拿馬隱麗魚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魮脂鯉

巴拿馬魮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南美洲從哥斯大黎加至哥倫比亞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海拔20至60公尺的溪流,以昆蟲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巴拿馬魮脂鯉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蛇石首魚

巴拿馬蛇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中西大西洋的貝里斯至巴拿馬海域,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

新!!: 大西洋和巴拿馬蛇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历史

巴拿马是中美洲劃分北南美洲的國家。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的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历史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国旗

巴拿马国旗是代表中美洲南端巴拿马共和国政府的合法旗帜。这面旗帜也是巴拿马共和国境内最为人知的国家象征。巴拿马国旗是一面分为4个部位的2:3比例长方形:左上角为白底与五角海蓝星;左下角为海蓝底;右上角为红底;右下角为白底与五角红星。 藍色代表自由黨、紅色代表保守黨,兩黨為巴拿馬主要黨派。白色則代表兩黨團結互助。左上方的白底藍星代表忠誠和廉潔,右下方白底紅星代表法律的權威。十字線分隔成四塊的設計方式,代表巴拿馬位於南美洲、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四個地域的交界處。紅藍白三色為沿用支持巴拿馬獨立的美國星條旗顏色。 在每年的11月4日,即巴拿马独立节(Día de Independencia)的后一天,还单独庆祝一天的国旗节(Día de la Bandera),一全国性节假日。在这国庆期间,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城会有军事阅兵与大规模的国庆游行,向着巴拿马国旗致敬。.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国旗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经济

巴拿馬經濟屬於中等開發中國家,巴拿馬運河扼守兩洋通道,是世界最重要運河,也成為巴拿馬經濟一大支柱。.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经济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运河

巴拿馬運河(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運河最寬處達304米,最窄處也有152米,是世界的航運要道。 運河在太平洋一側有兩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有一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有三層,高達21米,每扇有745噸重,但平衡相當好,只要30千瓦功率的電機即可驅動開合。船室長305米,寬33.5米,船隻在船閘中被提升26米,進入人工築壩攔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頓湖,通過運河再經過一座單層船閘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船隻在船閘中由軌道牽引機牽引行動。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釐米,並且潮汐較高。嘎頓湖中有幾個小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1881年,法国人开始建造巴拿马运河,但很快由于工程技术问题和劳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美国于1904年接手这一工程,并于1914年8月15日建成。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船隻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时间,使船隻能够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合恩角附近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 在运河的建造过程中,哥伦比亚、法国和美国先后控制了运河周边的区域。美国之后一直控制着运河和其周边的巴拿马运河区,直到1977年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後,美国才着手将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美国和巴拿马共同管理運河一段时期后,最終在1999年將运河完全移交给巴拿马政府,并由其所属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管理至今。 每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隻数量从1914年的约1,000艘,增长到了2008年的14,702艘,总装载重量约为3.337亿吨。直到2012年,至少815,000艘船隻曾通过过巴拿马运河。船隻通过运河需要花费六至八小时。.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运河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运河三桥

巴拿马运河三桥(Third Bridge over Panama Canal)是巴拿马的一座在建公路桥,位于以北约,跨越巴拿马运河在大西洋一侧的入海口,连接科隆省首府科隆市与城市西郊。大桥建成后将成为继美洲大桥和世纪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巴拿马运河的桥梁,而前两座桥梁均位于运河的太平洋一侧,靠近首都巴拿马城。.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运河三桥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河流列表

此列表列出了巴拿马的河流。.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湾

巴拿马湾(Golfo De Panamá)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位于巴拿马以南,最大宽最大深度面积约为。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加勒比海与太平洋巴拿马湾。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馬城的主城区就在巴拿马湾沿岸。 巴拿马湾包括三个更小的港湾,西边的帕里塔湾,北部的巴拿马港湾和东边的圣米格尔湾,以及珍珠群岛等两百个大小岛屿。巴拿马湾沿岸有许多巴拿马的重要城市,如巴拿马城、拉帕尔马和奇特雷。 巴拿马最大的河流图伊拉河自东向西流入圣米格尔湾。.

新!!: 大西洋和巴拿马湾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河

巴拉圭河(西班牙語:Rio Paraguay,葡萄牙語:Rio Paraguai)是南美洲中南部的一條重要河流,巴拉那河(Parana River)主要支流。它流經巴西和巴拉圭,是巴西與玻利維亞、巴拉圭與巴西和巴拉圭與阿根廷的邊界河。它起源於巴西的馬托格羅索州,在阿根廷的科連特斯市北注入巴拉那河,全長2549千米。.

新!!: 大西洋和巴拉圭河 · 查看更多 »

巴拉那州

巴拉那州 (Paraná,IPA:)是巴西的一個州,位於該國南部。東為大西洋,西隔巴拉那河與阿根廷和巴拉圭相望。面積199,282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0,387,378人。首府庫里奇巴。.

新!!: 大西洋和巴拉那州 · 查看更多 »

上光蟾魚

上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ephippiat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南加州灣到特萬特佩克地灣海域,棲息深度15-142公尺,體長可達11.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上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上瓣夢角鮟鱇

上瓣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一種魚類。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紐芬蘭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0-1829公尺,體長可達12.8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上瓣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上新世

上新世(Pliocene)是地质时代中新近纪的最新的一个世,它从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260万年结束。上新世前是中新世,其后是更新世。 如同其它许多比较老的地质时代,上新世与其它相邻的时代的岩床的分界定义分明,但其精确的时间范围还不十分准确。上新世与中新世之间的边界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而是地区性的从比较温暖的中新世转化为比较寒冷的上新世,上新世与更新世之间的边界一直被认为从更新世冰川的开始,但最近的分析认为这个边界有点太晚了。.

新!!: 大西洋和上新世 · 查看更多 »

与恐龙同行

《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是一部由BBC制作的6集电视系列片,1999年在英国上映。该片运用电脑合成技术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构建了中生代的场景,改变了以往教育故事片中对恐龙的讲述模式,此系列片也有不少古生物学家参与其中,如Peter Dodson、Peter Larson和James Farlow(詳見影片的制作花絮Walking with Dinosaurs - The Making Of)。 英版由肯尼斯·布莱纳旁白,随后该系列片在美國探索频道上映,与北美观众见面,旁白則改為埃弗里·布鲁克斯(Avery Brooks)。CCTV也曾购买版权,在《人与自然》播出,改由赵忠祥旁白,而香港無線電視購入本片在明珠台播映時,中文名稱改為《與--龍同行》,粵語版本由陳欣及羅偉傑旁白。 根據《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该片為历史上花費最高的電視纪录片, ,每分鐘的平均成本為37654英磅。截至2016年,该记录依旧未被打破。.

新!!: 大西洋和与恐龙同行 · 查看更多 »

不可思议行动

不可思议行动(Operation Unthinkable)是有关西方盟国和苏联间冲突的两份计划的代号。两份计划都是1945年由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制定,并由英国武装力量联合计划参谋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开发。 第一份計劃是對駐德蘇軍的突襲,當該行動被認為不可能實行時,原計畫被放棄。然而該代號被繼續使用,不過被替換為防禦計畫,第二份計畫是假設當美軍撤出歐洲大陸時,英軍如何防禦蘇軍往北海與大西洋方向的攻勢。 這份研究成為冷戰時期第一份有關與蘇聯發生戰爭的應急計畫。這兩個計劃在當時都屬於高度機密,直到1998年才公諸於世。.

新!!: 大西洋和不可思议行动 · 查看更多 »

不伦瑞克号战列舰

不伦瑞克号战列舰(SMS Braunschwei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不伦瑞克级前无畏战列舰的主导舰,以当时的不伦瑞克公国命名。它于1901年10月开始进行,1902年12月,并于1904年10月投入舰队服役。该舰装备了四门,最高速度为。 舰只在入役后被编入德国本土舰队的。在此期间,它进行了广泛的年度训练,以及对国外的友好访问。由于被新的无畏战列舰超越,不伦瑞克号于1913年退役,但在一年后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重新启用。此时它被调配至第四战列分舰队,同时肩负着在北海保卫德国海岸和在波罗的海与俄国舰队作战的任务。它于1915年8月的期间亦有所行动,在当地与俄国战列舰光荣号交火。 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促使帝国海军撤回了像不伦瑞克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它首先是作为,然后担当,最后又作为使用。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它在战争结束后被保留了下来,并于1921-22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不伦瑞克号加入了经过重组的魏玛国家海军,担任海军部队的旗舰並入驻北海。它进行了数次海外巡航,其中包括1924年的大西洋之旅。1926年1月,舰只再度除役,并于1931年1月从中除名、拆为,并在随后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不伦瑞克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群島

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是欧洲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上的群岛。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等等岛屿,习惯上还包括海峡群岛。 不列颠群岛今天有两个主权国家并存,分别是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 不列颠群岛这一名称在爱尔兰共和国不受欢迎,因为它过于强调英国和大不列颠岛在这一范围内的主导,民间和政府都不使用这个名称。不过在地理学上这个群岛历来并没有其它合适的名称可供使用。英国各界在与爱尔兰的交涉中,为避免触及敏感情绪,常使用“这些岛屿”等含混的名称。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1999年发表的著作就只稱作《群岛》(The Isles)。.

新!!: 大西洋和不列顛群島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群島 (用語)

各種用來形容不列顛群島中大不列顛島、爱尔兰岛以及其周邊島嶼的地理性與政治性(有時重疊)區域的用語容易混淆不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的政治局面、政权组成历史上多次发生变化,其它原因还有這些實際使用用語之間的相似性,以及日常使用習慣上的不嚴謹。.

新!!: 大西洋和不列顛群島 (用語) · 查看更多 »

不倫瑞克縣 (北卡羅萊納州)

布倫瑞克县(Brunswick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最南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西南鄰南卡羅萊納州。面積2,720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73,143人。縣治玻利維亞(Bolivia)。 成立於1764年1月30日。縣名來自一個同名的、已被廢棄的港口,其名紀念領有布倫瑞克-盧嫩堡公爵銜頭的英王喬治一世。.

新!!: 大西洋和不倫瑞克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不来梅号(SMS Bremen)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七艘不来梅级小巡洋舰的主导舰,以德国城市不来梅命名。它由同名城市的承建,于1902年开始、1903年7月、至1904年5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2节。 不来梅号于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美洲东部驻地服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年间。它于1914年返回德国,在敌对行动开始时被部署至波罗的海,任务是遏制在该地区活动的俄罗斯帝国海军。1915年8月,舰只参与了,但在战斗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四个月后,于12月14日,不来梅号在触及两枚俄国人敷设的水雷后沉没,其250名船员亦随之丧生。.

新!!: 大西洋和不来梅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机场

不来梅机场(Flughafen Bremen,)是德国城邦不来梅的一座机场。其规模以乘客数量来衡量排在德国第12位,以货物数量来衡量则排在第16位(2007年)。不来梅市拥有不来梅机场有限公司(Flughafen Bremen GmbH)全部的股权。.

新!!: 大西洋和不来梅机场 · 查看更多 »

不沉的山姆

不沉的山姆(Unsinkable Sam,又被稱作奧斯卡(Oscar))是一隻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納粹德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的。牠最先服役於德國俾斯麥號戰艦。在俾斯麥號被击沉後,被英国的船員救起,转而为英國皇家海軍服役。1941年10月24日,哥薩克人號遭德國發射的魚雷重創,並於三天后沉沒。奥斯卡大难不死,與倖存的船員一同送至直布罗陀。在接連遭遇兩次沉船事件後,这只猫很快地找到服役的第三艘艦: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但不到一個月,皇家方舟號又被德國雷击沉沒,不沉的山姆再次獲救。在戰爭期間,不沉的山姆共为三艘艦艇服役,三艘皆被擊沉,但牠都平安獲救。不沉的山姆最後由一名家住贝尔法斯特的船員收養,于1955年去世。.

新!!: 大西洋和不沉的山姆 · 查看更多 »

不明潜水物

不明潜水物(Unidentified submerged object,简称 USO),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运动的不明物体。它不及不明飞行物(UFO)有名,但发现却比UFO早。 一般而言,USO的特徵是行动迅速,下沉深度远超各类已知潜水艇,能使無線電、雷达、声呐等电子设备失灵。关于USO的本质,一些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运载工具,甚至认为在海洋深处某个地方,有外星人的基地,更有人宣稱是水怪或美人魚等等不知明深水的生物。另一些人认为,USO是大气折射产生的幻影,正如海市蜃楼一般。.

新!!: 大西洋和不明潜水物 · 查看更多 »

中岛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中岛是一个南大西洋的小岛,是南丁格尔群岛的一部分,为英国海外领土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属岛。这个岛是一个无人定居岛。.

新!!: 大西洋和中岛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飲食

中世紀飲食文化泛指欧洲中世纪(從5世纪到16世纪)的飲食習慣、烹調方法和餐桌禮儀,這套飲食文化跨越近千年,涵蓋嚴寒的北歐和酷熱的地中海,屢經轉變和更替,成為今日歐洲菜系的基礎。隨著歐洲文明的擴張,其影響見諸世界各地。 從古時起,麵包已是歐洲的主食,麵條、麥片亦常見於民間;常用调味料有濃酸果汁、酒和醋,伴以白糖和蜜糖,令當時的菜式偏向酸甜。一如不少古文明,肉類同樣是富人之食,而以豬肉和雞肉最常見,牛因為有農業價值而較少入饌。當時的歐洲人亦喜好扁桃漿,在四旬節更會用來代替動物奶。 雖然外界往往視歐洲為一個文化單元,但它幅員廣闊,而且古時交通不便和保鮮方法不周,各地會因應不同就近的特產而發展出不同的飲品習慣。 當時雖然有「進口」食品,但價格高昂,只限於貴族享用。這種以食物區分貴賤的傳統,在古歐洲十分常見。當時只有貴族有資格「浪費」食物,享用不同香料,而未進身貴族的富商卻要受制於禁奢令,不得濫用食物。社會上亦普遍認為食物質素與進食者有一種神聖和自然的聯繫,下層人民應當吃粗糙、廉價食品,而富人要享用精緻菜餚。以階級決定進食食物的優劣,這方面与儒家的名教思想在中國封建時代的用餐(乃至社會和生活的方面)都有著相同的影響。.

新!!: 大西洋和中世紀飲食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溫暖時期

中世紀溫暖時期是指北大西洋地區內由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所出現一個不正常溫暖的時期。大约是在公元950年至1150年,相当于中国的北宋时期。 中世紀溫暖時期常常成為全球變暖的討論課題。有些人則稱呼為中世紀氣候異常強調其他影響多於溫度。.

新!!: 大西洋和中世紀溫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战争

中世纪战争泛指中世纪时期的各种战争行为、组织、装备等军事要素的总和。进入中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欧洲的战争性质相比古典时代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世纪的战略、战术以及骑兵和炮兵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都有了新的发展。城堡作为重要的防御手段开始大量出现,这一现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西南部地区。.

新!!: 大西洋和中世纪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國發明

中国是世界上部分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包括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下表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发明。中国人独创的发明涉及机械学、水力学、数学,这些学问应用在计时、冶金、天文、农业、工程、乐理、工艺、导航、以及军事上。时至战国时期(前403年至前221年),中国已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包括高炉和熔铁炉,而工匠至汉朝(前202年至220年)才掌握百炼钢与铣铁重熔的技巧。后来在宋朝(960年至1279年),复杂经济制度的崛起促使了如纸币的发明。中国人至少在10世纪之前发明的火药引发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发明的诞生,如火枪、地雷、水雷、手铳、爆炸炮弹、多节火箭、以及带气动翼及爆炸酬载物的火箭弹。中国古航海家靠著十一世纪发明的指南针及一世纪发明的尾舵等的帮助,让船隻得以穿越远洋到达非洲东部和埃及。至于水力钟表机构,古代中国人自8世纪起已使用擒纵机械,而自11世纪起使用环状传动链条。中国亦建造了由水车舵轮驱动的大型木偶剧院,以及由明轮所驱动的侍酒机器人。 于约前7000年形成的裴李岗文化及彭头山文化代表了最古老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Bellwood (2006), 106.

新!!: 大西洋和中國發明 · 查看更多 »

中刚果省

中刚果省(法語:Province du Kongo central)是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的一个省,首府马塔迪(Matadi)。该省与刚果布、安哥拉共和国接壤。人口2,835,000(1999年),面積53,920 km²。同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唯一一個有海岸線的省,其西面面向南大西洋。 旧省:下刚果省.

新!!: 大西洋和中刚果省 · 查看更多 »

中国劳工旅

中国劳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简称 CLC;Corps de travailleurs chinois),又称中国劳工军团,即所謂一战华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隶属英军的一支中国劳工部队,但也泛指一战欧洲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效命的所有中国劳工。该部队主要负责为搬运货物、挖掘战壕等作业提供劳力。在战争期间先后为协约国所雇的中国劳工约共有14万人(也有说15万人),其中约10万人隶属英军中国劳工旅、4万人则归法军指挥,另有数百名学生作为翻译 。劳工招募始于1916年,最初是由英法政府在中国通过半官方途径招募而来,在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后,便由中国劳工部官方指挥输出。一战结束后,其成员便被陆续送回中国,遣送工作从1918年12月开始,直到1920年9月才彻底完成。.

新!!: 大西洋和中国劳工旅 · 查看更多 »

中国南方航空327号班机

中国南方航空327号班机(简称CZ327)是中国南方航空运营的一个国际航班,由中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往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自1997年7月20日首航,飞行距离约12200公里,飞行时间约13小时。运营初期采用波音777-21BER客机执飞,是全球第一个采用双发喷射客机执行跨太平洋的不经停商业运营航班;2012年10月12日起,航班改用空中客车A380客机执飞,将成为中国由该款客机执飞的首条远程定期国际航班。.

新!!: 大西洋和中国南方航空327号班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部航海保证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部航海保证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道测量局),局机关驻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9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部下属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海道测量机构和该国唯一法定的官方航海图书出版机构。.

新!!: 大西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部航海保证局 · 查看更多 »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新!!: 大西洋和中生代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

中國的鐵路運輸始於清朝末年的上海淞沪铁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國內地的鐵路總里程數已達14萬公里,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系統。 在中國大陸,铁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大陸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國大陸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口聚集性強,聚集地距離相對集中,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且与北美不同,中國大陸的中小城市的航空客货运输发展的成本极高,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故铁路在中國大陸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而由于中國大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目前中國大陸的铁路就承担了92%的木材、96%的原油、94%的煤炭、89%的鋼鐵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務。截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铁路的实际营业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占世界鐵路的16%,但換算運輸周轉量却占到世界的68%,体现出中國大陸铁路的周转调度与线路资源利用率的精准高效。目前,中國大陸运营时速超过250公里的普通鐵路客運專綫和高速鐵路客運專綫的运营总里程已經超过16,000公里,穩居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首位。同时,中國大陸(不含港澳地區)的电气化铁路总长度達到了5万公里以上,亦居世界的首位。 目前,中國大陸境内(僅内地地區,不含港澳地區)大部分的长距离货物运输、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國家鐵路運輸承担。截至2015年底,全區铁路旅客运输的旅客发送量完成32.06亿人,比上年增加8.04亿人、增长31.6%。其中,国家铁路29.75亿人,增长28.3%;非控股合资铁路0.28亿人,增长18.4%;地方铁路0.03亿人,增长9.2%。全區的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23484.5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946.274亿人公里、增长24.7%。其中,公營鐵路16375.93亿人公里,增长12.0%;非控股合资铁路58.16亿人公里,增长14.6%;地方铁路9.63亿人公里,增长8.2%,均位居世界第一。全區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58413.8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643.52亿吨公里、增长15.1%。其中,公營鐵路49564.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非控股合资铁路5638.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6%;地方铁路361.5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1%。分别是印度的65.3倍、美國的22.3倍。虽然中国大陆铁路每天开行旅客列车达3400多列、货物列车85100多列(2015年底),但铁路運輸能力緊張仍然是其所面对的重要问题。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的铁路基本能满足全国貨運需求的90%左右;客运方面,由于近年来普通鐵路客運專綫及高速鐵路客運專綫的建设,普通和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和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峰客流时段的客运压力,截至2015年12月,全區旅客列车每天能提供超过960萬個席位(含普速鐵路旅客列車,棚車,路用列車,市郊列車,通勤列車,普通動車组列車,高速動車组列車和國際鐵路聯運列車),但目前日均輸送旅客已达到980萬人以上。非节假日的“一票难求”的情况不复存在,但是动车组列车超员的情况还会偶然出现,尤其在春運、暑運、節假日(如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時段超员仍然存在較多。人口与铁路里程的比例仍然有略微失衡,至2014年底中國大陸人均拥有铁路(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窄軌鐵路,山区铁路,森林铁路,工矿铁路以及国际联运口岸接綫铁路等)约为14cm。为了解除此一“瓶颈”,中國大陸在经历了若干年铁路建设之后,已经进入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平稳发展时期。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 中國大陸以鐵路連接的鄰近地區以及國家有:香港、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zh-hans:朝鲜;zh-hk:北韓;zh-tw:北韓;-、越南與-zh-hans:老挝;zh-hk:老撾;zh-tw:寮國;-(興建中)、緬甸(兴建中)等。.

新!!: 大西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中非剪切带

中非剪切带(CASZ)是一套陆内巨型右旋走滑断层体系,东北东方向从几内亚湾通过喀麦隆北部、乍得与中非共和国边界、到苏丹。近年发现一系列油气裂谷盆地,截至2015年6月,探明石油储藏20.41亿吨。.

新!!: 大西洋和中非剪切带 · 查看更多 »

中龍屬

中龍屬(學名:Mesosaurus)是一种小型水生爬行动物,生存于早二叠纪的南美洲和南非。身长可达1米。生活于淡水之中。.

新!!: 大西洋和中龍屬 · 查看更多 »

中部区 (喀麦隆)

中部省(至2008年为止Centre Province,Province du Centre)是喀麥隆中部的一個省,薩納加河在中間流過。面積68,92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501,229人。首府雅溫得也是該國的首都。下分10縣。它北临阿达马瓦省,南临南部省,东临东部省 (喀麦隆),西临濱海省和西部省。它是喀麦隆面积第二大的省份。 省府雅温得位于省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农村的人到那里去生活工作。中部省的城市是喀麦隆重要的工业中心,尤其是木材工业的中心。农业是中部省的另一个重要经济因素,这里最重要的产物有经济作物和可可豆。在省府和农庄外大多居民是自給農民。.

新!!: 大西洋和中部区 (喀麦隆) · 查看更多 »

中間等鰭叉尾帶魚

中間等鰭叉尾帶魚,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帶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300-1350公尺,本魚身體非常地被延長,吻部有大尖牙狀的齒,身體是虹彩色調的黑銅色,內口和鰓腔黑色。背鰭硬棘39-44枚;背鰭軟條54-5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46-50枚;脊椎骨102-108個,體長可達100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中間等鰭叉尾帶魚 · 查看更多 »

中間狗母魚

中間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Santa Catarina海域,棲息深度3-32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中間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中間莖方頭魚

中間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古巴海域,棲息深度45-29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生活在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中間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中間毛頜鮟鱇

中間毛頜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奇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及東南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0-1265公尺,體長可達12.6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中間毛頜鮟鱇 · 查看更多 »

中長真巨口魚

中長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intermedi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632-640公尺。.

新!!: 大西洋和中長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Middle Miocene disruption),又稱中新世中期中斷事件或中新世中期滅絕高峰期, 指的是大約發生在1,480至1,450萬年前,也就是中新世中期的的時候,曾經有一波陸上與水中生物共同的滅絕高峰期。該次滅絕事件幾乎在全球各地皆有發生,約有30%的哺乳動物在這段期間滅絕了。這次滅絕事件與中新世中期的氣候變遷同時發生,但兩者間的詳細關聯與影響至今仍不是很清楚。.

新!!: 大西洋和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丰沙尔湾

丰沙尔湾是位于北大西洋上马德拉岛丰沙尔沿岸的海湾湾内有丰沙尔市的港口。 世界领先酒店组织之一的位于丰沙尔湾西部的海岬处。.

新!!: 大西洋和丰沙尔湾 · 查看更多 »

串光鱼

串光鱼(学名:Vinciguerria nimbara)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光器魚科串光鱼属的鱼类,俗名串灯鱼。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2000-0--,體長可達4.8公分,會進行垂直行洄游,以橈腳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串光鱼 · 查看更多 »

帶尾圓魨

帶尾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2-7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及礁石平台,以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有毒性,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帶尾圓魨 · 查看更多 »

帶尾鋸魴鮄

帶尾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委內瑞拉海域,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大安地列斯群島、小安地列斯群島,棲息深度1-171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帶尾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帶紋喉盤魚

帶紋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體長可達6.3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淺的岩石區。.

新!!: 大西洋和帶紋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帶紋鋸魴鮄

帶紋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帶紋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帶紋拉潘隆頭魚

帶紋拉潘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馬德拉群島及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35-2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屬肉食性,以腹足類、甲殼類、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帶紋拉潘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帶魢

帶魢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舵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

新!!: 大西洋和帶魢 · 查看更多 »

帶鰭鸚嘴魚

帶鰭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25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海域,以藻類為食,可最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帶鰭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丹吉尔

丹吉尔(柏柏爾語:ⵜⴰⵏⵊⴰ;阿拉伯語:;轉寫:Tanja;西班牙語:Tánger;法語:Tanger),又譯坦幾亞,是北非國家摩洛哥北部的一個濱海城市,在直布羅陀海峽西面的入口,與大西洋及地中海的交界。有定期渡輪連接西班牙本土最南端的城市塔里法(Tarifa)。.

新!!: 大西洋和丹吉尔 · 查看更多 »

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

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阿拉伯语:طنجة - تطوان - الحسيمة)是摩洛哥的十二个大区之一。面积约15,090平方公里,2014年摩洛哥人口普查中该区数据为3,556,729人。其首府位于丹吉尔。.

新!!: 大西洋和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 · 查看更多 »

丹吉爾-得土安大區

丹吉爾-得土安大區(طنجة تطوان)是摩洛哥北部的一個大區,位於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面積11,57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470,372人。首府丹尼爾。该大区与西班牙(休达)接壤。 下轄五省。 T.

新!!: 大西洋和丹吉爾-得土安大區 · 查看更多 »

丹娜拟珠目鱼

丹娜拟珠目鱼(学名:Scopelarchoides danae)为珠目鱼科拟珠目鱼属的鱼类,俗名拟珠目鱼。分布魚热带印度洋、大西洋、西中部太平洋及南海等海域,深度0-1850公尺,體長可達12.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雌雄同體,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丹娜拟珠目鱼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大西洋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丹麦城市列表

以下为主要丹麥城市列表:.

新!!: 大西洋和丹麦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麦海峡

丹麦海峡(丹麦语:Danmarksstrædet,冰岛语:Grænlandssund,后者指格陵兰海峡)是在格陵兰与冰岛之间的海峡。海峡的东北面有扬马延岛。丹麦海峡长480公里,最窄处阔290公里,连接北冰洋与大西洋。东格陵兰寒流流经该海峡,把冰山带到北大西洋。丹麦海峡也是重要的捕鱼地区。.

新!!: 大西洋和丹麦海峡 · 查看更多 »

丹麦海峡海战

丹麦海峡海战(Battle of the Denmark Strait)是1941年5月24日英国和纳粹德国之间在丹麦海峡爆发的一场海战。在海战中,皇家海军调集了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及胡德號戰鬥巡洋艦,以拦截试图突入大西洋的德国俾斯麥號戰艦及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随后的战斗中,英国方面损失惨重——其胡德號被击沉,威爾斯親王號遭重创,而德国则仅有俾斯麥號受了轻伤。.

新!!: 大西洋和丹麦海峡海战 · 查看更多 »

主力艦

主力艦(英語:Capital ship)是各國海軍中最重要的軍艦。主力艦的體積通常較其他海軍艦艇大得多,且經常擔任艦隊中領導艦或旗艦的角色。 美國作家威廉·林德(William S. Lind)在其著作《America Can Win》第90頁中對主力艦的定義如下:「具備以下這些特徵的海軍艦艇可被稱為主力艦:若主力艦被擊沉,其所屬的海軍亦將隨之崩解;但縱使海軍已被擊潰,主力艦依然能保有作戰能力。主力艦所應具備的另一項特徵是主力艦的主要對手應是敵方主力艦。」 通常而言,各國海軍不會正式地將主力艦列為一種分級標準,也不會明白地表示某艘艦艇擁有主力艦的地位;不過,主力艦的概念卻是海事戰略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舉例而言,在同一戰區中的兩國海軍僅需以主力艦作為評斷軍力的標準,而無須特別考慮噸位數或主砲口徑。 這種概念最知名的例子莫過於由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少將所提出的《海軍戰略論》,後來更被實際運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防禦新加坡的具體戰略依據;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面臨到其戰艦與戰鬥巡洋艦應如何妥善分配於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個戰區間的難題,而依據主力艦的概念,大西洋戰區所要應對的威脅主要來自於納粹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而在太平洋戰場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則擁有為數龐大的水面艦艇,因此將大型水面艦艇部署至太平洋,而大西洋戰區中僅保留小型的驅逐艦等艦艇作為主力艦即可。此外,大日本帝國海軍亦採納了《海軍戰略論》的主力艦概念,進而促使其突襲停泊於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以削弱其主力艦在太平洋上的影響力。太平洋戰區的地理環境特色使地面部隊幾乎無法發揮作用,因而迫使美國海軍以戰艦與航空母艦作為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艦。歐洲戰場的戰事則多以地面作戰為主,因此納粹德國的水面艦隊規模較小,而盟軍在大西洋海戰中亦相對地僅以驅逐艦或驅逐護衛艦作為護衛船團的主力艦。.

新!!: 大西洋和主力艦 · 查看更多 »

主鯔

主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巴西;東太平洋區,從墨西哥至厄瓜多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主鯔 · 查看更多 »

东伯比斯-科兰太因

东伯比斯-科兰太因,为圭亚那的一个区。北邻大西洋,东邻苏里南,南邻巴西,西邻马海卡-伯比斯、 上德梅拉拉-伯比斯、波塔罗-锡帕鲁尼、上塔库图-上埃塞奎博。总面积3 6234 km²,总人口161,412(2002)。 D.

新!!: 大西洋和东伯比斯-科兰太因 · 查看更多 »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巡洋舰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Admiral-Hipper-Klasse)是纳粹德国正式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

新!!: 大西洋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希米尔科

希米尔科(腓尼基语: ;Himilco)是一位迦太基航海家,约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 希米尔科是第一个到达欧洲北部的来自地中海国家的人物。他的航海笔记都失传了,但被一些古罗马作家引用。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中便记载了这次航行。希米尔科的航海笔记在阿维阿努斯在Ora Maritima中被引用了三次。 目前所了解的希米尔科的事迹仅限于此。他曾沿着大西洋海岸线向北航行,到达今日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他到达葡萄牙Oestriminis部落的领地购买锡,以作为制造青铜及其他贵重金属的材料。 希米尔科把他的这次航行描述得相当恐怖,历史学家推测他可能遇上了马尾藻海。.

新!!: 大西洋和希米尔科 · 查看更多 »

东经10度线

東經1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0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0°。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0度線與西經17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东经10度线 · 查看更多 »

东经15度线

東經1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5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5度線與西經16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歐洲,此線是歐洲中部時間的中間軸。.

新!!: 大西洋和东经15度线 · 查看更多 »

东经20度线

東經2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20度的經線,是為東經20°。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東經20度線與西經16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非洲,東經20度線是納米比亞與波札那及南非國界之一。於印度洋,東經20度線是印度洋與大西洋交界處。於南極洲,東經20度線是新士瓦本與毛德皇后地的界線。.

新!!: 大西洋和东经20度线 · 查看更多 »

东经5度线

東經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5度的經線,是為東經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5度線與西經17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东经5度线 · 查看更多 »

希盧安果河

希盧安果河(Chiloango River)是中部非洲西部的河流,成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的西部接壤邊境,其後成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安哥拉卡賓達省的接壤邊界,把喀丙達省中分兩部分,最後流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希盧安果河 · 查看更多 »

希萊島

希萊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帕貝島以北2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希萊島 · 查看更多 »

东部南极洲

东部南极洲也称大南极洲,指南极洲横贯南极山脉靠近印度洋和大西洋一侧地区,约占整个南极大陆的三分之二,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麦克罗伯特森地、瑪麗皇后地、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兰、乔治五世地、维多利亚地等地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故此,它的名字已經被接受了一個多世紀。该地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寒冷,干燥的地区。其地勢通常高於西部南極洲,包括中心的甘布爾澤夫山脈。.

新!!: 大西洋和东部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希恩特群島

希恩特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哈里斯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3座主要島嶼組成,面積2.3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希恩特群島 · 查看更多 »

希格斯島

希格斯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聖喬治島和帕吉特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長0.17公里、寬0.11公里,面積0.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希格斯島 · 查看更多 »

东欧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新!!: 大西洋和东欧 · 查看更多 »

希氏俯海鯰

希氏俯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宏都拉斯至巴拿馬的半鹹水、鹹水水域,體長可達19.2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希氏俯海鯰 · 查看更多 »

希氏環宇海龍

希氏環宇海龍(学名:Cosmocampus hildebrandi),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及南部海域,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海草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希氏環宇海龍 · 查看更多 »

东方镶双吸虫

东方镶双吸虫(学名:Kollikeria orientalis)为囊双科镶双吸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包括南海等海域,营寄生生活,宿主青干金枪鱼、金枪鱼、鲔、长鳍金枪鱼,寄生部位为胃肠粘膜层、食道、肛门以及鳃。.

新!!: 大西洋和东方镶双吸虫 · 查看更多 »

布坎南 (利比里亞)

布坎南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的城市,由大巴薩縣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距離首都蒙羅維亞約110公里,海拔高度77米,2008年人口34,270。.

新!!: 大西洋和布坎南 (利比里亞) · 查看更多 »

七島群島

七島群島(Sjuøyane)是挪威的群島,屬於斯匹茲卑爾根群島的一部分,位於東北地島以北約2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由7個主要島嶼組成,面積65平方公里,群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群島 Category:挪威島嶼 Category:冷岸群島.

新!!: 大西洋和七島群島 · 查看更多 »

七帶隱麗魚

七帶隱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溪流,屬雜食性,以藻類、水生昆蟲、植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七帶隱麗魚 · 查看更多 »

布伦丹

克朗弗特的圣布伦丹(Naomh Breandán;Brandanus,约484年–约577年),亦称“航行者”,“旅行者”,或“莽夫”,爱尔兰早期圣徒,是大西洋探险故事的英雄。 圣布伦丹曾在爱尔兰西南部学习,后成为僧侣和牧师。在8世纪的《布伦丹游记》中记载了他的航海冒险故事,这部爱尔兰史诗于10世纪初译成拉丁文,记载了布伦丹和其他几位修士航行大西洋并到达“上帝应许给圣徒之地”,许多探险家至今仍在寻找圣布伦丹岛。.

新!!: 大西洋和布伦丹 · 查看更多 »

布匿人

布匿人祈祷雕塑,约公元前3世纪 布匿人(Punics),指北非历史上的一个源于迦太基的讲西闪米特语的民族,他们是腓尼基移民和北非的柏柏尔人原住民融合产生。不像其他的腓尼基人,除了沿海据点,布匿人控制了北非内陆和跨撒哈拉贸易,并在当地建立了地主贵族政治统治。后来,布匿人的一支在伊比利亚建立了一个希腊化风格的帝国,该帝国可能在高卢西部也有据点。和其他腓尼基人一样,他们的城市文化和经济强烈依赖海洋。在海外,他们控制了柏柏尔北非(如现在突尼斯、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沿海地区、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巴利阿里、马耳他以及地中海西部的一些其他小岛,对于他们是否曾控制伊比利亚大西洋沿岸的岛屿们还存在争议。在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和内陆的各独立国家有着密切联系。他们的海军力量和贸易从地中海一直扩展到不列颠群岛、加那利群岛和西非。布匿人最著名的科技成就是无色玻璃的开发和利用湖相灰岩提纯铁水。 据大多数的布匿文化被前264年-前146年发生的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的布匿战争摧毁了。但直至公元325年至650年的基督教早期时,布匿人的语言、信仰和科技的痕迹在非洲还能发现。 在考古学和语言学方面,“布匿”用来指代源于迦太基的希腊化及后期文化和腓尼基语中一种不同于腓尼基人起源城市提尔的迦太基方言。腓尼基人也在北非西部(马格里布地区)和迦太基人统治的其他地区定居,但他们的文化和政治体系与布匿人的不同。在西至伊比利亚半岛,东到塞浦路斯的广大地区,都分布有布匿文化的遗迹。.

新!!: 大西洋和布匿人 · 查看更多 »

七哩桥

七哩桥(Seven Mile Bridge),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佛羅里達礁島群,是串连群岛众多岛屿的US1跨海高速公路中的42座桥梁中最长的一座,长度约为7英哩(6.79英哩.

新!!: 大西洋和七哩桥 · 查看更多 »

布兰卡港

布兰卡港(Bahía Blanca)是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 城市名称意为“白色海湾”。.

新!!: 大西洋和布兰卡港 · 查看更多 »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布罗尼斯拉夫·卡斯珀·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是位發跡於英國的波蘭人類學家,其建構以客觀民族誌記載田野調查研究成果的方式,並開創最早的社會人類學課程,故有人稱他為民族誌之父。 马林诺夫斯基對近代人類學影響深遠。他不但是第一位親自在當地長期研究,並以客觀的民族誌材料取代過往充滿研究者主觀論述的人類學家,也是首先提出完整的文化理論以取代以往演化論與傳播論觀點,進而開啟新研究方向的理論大師。.

新!!: 大西洋和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布爾纖柱魚

布爾纖柱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東北部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80-997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布爾纖柱魚 · 查看更多 »

布魯夫特

布魯夫特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城鎮,由西部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分別距離加納鎮和蘇庫塔2公里和6英里,2010年人口估計約28,303。.

新!!: 大西洋和布魯夫特 · 查看更多 »

布賴恩縣 (喬治亞州)

布賴恩縣(Bryan County, Georgia)是美國喬治亞州東南部大西洋岸的一個縣。面積1,177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3,417人。縣治彭布羅克(Pembroke)。 成立於1793年12月19日。縣名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游擊隊員約納丹·布賴恩(Jonathan Bryan)。 B.

新!!: 大西洋和布賴恩縣 (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布賴格賴格河

布賴格賴格河(أبو رقراق)是非洲的河流,位於摩洛哥西部,河道全長240公里,平均流量每秒23立方米,發源自中阿特拉斯山脈海拔1,627米處,流經拉巴特以南和塞拉以北,最終注入大西洋。 Category:摩洛哥河流 Category:拉巴特.

新!!: 大西洋和布賴格賴格河 · 查看更多 »

七胳膊章魚

七胳膊章魚(學名:Haliphron atlanticus)是已知最巨大的章魚,估計長達4米及重75公斤。不過,也有爭議指最大的應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魚。.

新!!: 大西洋和七胳膊章魚 · 查看更多 »

布里克島

布里克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索萊達島東南的大西洋南部海域,長19公里、寬2.5公里,面積20.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米,該島有企鵝、南海獅和信天翁棲息。.

新!!: 大西洋和布里克島 · 查看更多 »

布里瓦德縣 (佛羅里達州)

布拉瓦縣(Brevard County,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的一個縣,東傍大西洋。面積4,032平方公里。縣治泰特斯維爾(Titusville)。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76,230人,其中白人占86.81%。 成立於1844年3月14日。原名聖盧西亞縣,1855年改用現名以紀念主計長喬治·華盛頓·布拉瓦。1905年聖盧西亞縣由此分出。 著名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卡纳维拉尔角就位于该县。 B.

新!!: 大西洋和布里瓦德縣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布里斯托223

布里斯托223(Bristol Type 223)是英國飛機公司的一种早期超音速客机计划。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布里斯托飛機公司和后来的英國飛機公司都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支持和原则,曾研究了多种超音速客机的设计方案,而布里斯托223型正是其中最后的方案。方案是一種采用三角翼、装备4具发动机、巡航速度为2马赫、可載客约100人並能夠進行跨大西洋飛行的超音速客機。后来由于英国和法国在1962年决定合作开展超音速客机的计划,布里斯托223和超级卡拉维尔共同成为协和飞机的技术基础。.

新!!: 大西洋和布里斯托223 · 查看更多 »

布里斯托爾島

布里斯托爾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蒙塔古島和圖勒島之間,屬於南桑威奇群岛的一部分,長10公里、寬9公里,面積4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0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布里斯托爾島 · 查看更多 »

布雷顿角岛

布雷顿角岛(Cape Breton Island;île du Cap-Breton,Île Royale;Ceap Breatainn 、Eilean Cheap Bhreatainn),是加拿大东部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面积10311平方公里,位于新斯科舍半岛北端,隔坎索海峡与半岛相望,以坎索大堤与新斯科舍本土相连。布雷顿角岛属于新斯科舍省管辖,人口135,974人(2011年)。.

新!!: 大西洋和布雷顿角岛 · 查看更多 »

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

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Cape Breton Highlands National Park)(Parc national des Hautes-Terres-du-Cap-Breton)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岛北部。三分之一的Cabot Trail公路穿行其间,形成了一道特色的风景。该国家公园成立于1936年,是加拿大第一个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公园。总面积949 km²。主要野生生物有驼鹿、黑熊、土狼等。 在公园西部的入口处有Chéticamp的阿卡迪亚人村庄和一个公园信息中心。在公园的东边是与大西洋相接的海滩。中间则是山脉、村庄、森林、瀑布,以及像是冻土高原的布雷顿角高地。.

新!!: 大西洋和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布氏叉齒龍鰧

布氏叉齒龍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鱷鱚亞目叉齒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及東大西洋區,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50至2326公尺,體長可達4.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布氏叉齒龍鰧 · 查看更多 »

布氏夢角鮟鱇

布氏夢角鮟鱇(學名:Oneirodes bradburyae),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426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3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布氏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布氏小銀漢魚

布氏小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南部海域,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布氏小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布氏尖棘鯛

布氏尖棘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尖棘鯛科的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大西洋,從冰島至巴西、幾內亞灣海域,深度100-1100公尺,體長可達10.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布氏尖棘鯛 · 查看更多 »

布氏中喙鯨

布氏中喙鯨或柏氏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densirostris),旧称布兰氏喙鲸,也名钝喙鲸,大西洋喙鲸,热带喙鲸和瘤齿喙鲸,似乎是中喙鯨屬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也是本屬唯一已有確實海中觀測研究資料者。已知經常傳出目擊記錄的地點至少有三處:夏威夷歐胡島外海、南太平洋社會群島外海、與巴哈馬東北部。其種名源自拉丁文的densus(意為「厚」或「密」)與rostrum(意為「嘴喙」)。.

新!!: 大西洋和布氏中喙鯨 · 查看更多 »

布氏切齒鯛

布氏切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安哥拉至南非西部海域,棲息深度20-5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水淺、岩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棘皮動物、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布氏切齒鯛 · 查看更多 »

布氏短鬚石首魚

布氏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的大安地列斯群島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沙底質海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布氏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布氏鯨

布氏鯨(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属於鬚鯨亞目中的须鲸科;目前分類尚稱為【布氏鯨種群】,可能有兩個亞種 (B. brydei or B. edeni)或種類的分化,但在外型差異與DNA的證據上還需要更多定義,所以暫時歸為同一種群。以下說明時 布氏鯨為 (Bryde's whale, Balaenoptera brydei) ,鯷鯨為(Eden's whale, Balaenoptera edeni)。 由於分類上的未確定性,所以下列各項資訊都還有變動的可能,尤其是分布範圍和族群數量...等。 目前已知的包含有: 主要分布在全球溫熱帶水域。 食性在不同地點相當多樣 ,主要以魚類 (沙丁魚,鯷科..等) 和大型浮游動物為主,也有吃甲殼類 和頭足類的紀錄。 在布氏鯨的種群中,以往被稱為侏儒布氏鯨(Pygmy Bryde's whale) 於2003年已經由日本鯨類學家獨立為單一種類- 大村鯨 (角島鯨,Omura's whale,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

新!!: 大西洋和布氏鯨 · 查看更多 »

布氏軟泥鰻

布氏軟泥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80-2023公尺,體長可達79.2公分,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布氏軟泥鰻 · 查看更多 »

布氏蛇綿鳚

布氏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到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732至750公尺,體長可達17.6公分。.

新!!: 大西洋和布氏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布氏連鰭唇魚

布氏連鰭唇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阿森松岛及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35-40公尺,體長可達21.2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布氏連鰭唇魚 · 查看更多 »

布氏水珍魚

布氏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南美洲北部海域,水深200-4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深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布氏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布氏明蛇鰻

布氏明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57.4公分,棲息於底層水域,屬肉食性,夜行性,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

新!!: 大西洋和布氏明蛇鰻 · 查看更多 »

布朗舌鰨

布朗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5-40公尺,體長可達40.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布朗舌鰨 · 查看更多 »

七海

七海(Seven Seas)一词为一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意思所指代的海大不一样,或指特定的某七个海(或内陆湖),或只作为地球上所有水域的总称。也可译作“七大洋”,指地球上的七个大洋。该词汇常见于欧洲语言,如成语“七海扬帆”(英语:Sail the Seven Seas)中,该词是可以航行水体的总称。 该用语有其明显的历史痕迹,显然目前认定为“海”的水体远多于七个。.

新!!: 大西洋和七海 · 查看更多 »

七海爱丁堡

七海爱丁堡(Edinburgh of the Seven Seas)是位于南大西洋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島之首府,該群島是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组成部分之一。 七海爱丁堡位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主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的西北岸。当地居民总是直接称呼它为“聚落”(The Settlement)或“村庄”(The Village)。 七海爱丁堡被认为是现今地球上最偏远的永久性人类定居点,离它最近的其它人类定居点位于2173公里(1350英里)之外的圣赫勒拿岛。.

新!!: 大西洋和七海爱丁堡 · 查看更多 »

布拉多尔湖

布拉多尔湖(Bras d'Or Lake)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岛中部,是一个潮汐咸水湖。面积1098平方公里,长71公里,宽32公里。北部通过 Boularderie 岛两侧的大、小布拉多尔水道与大西洋相通。另一个出口是通过南端的圣彼得运河穿过一条狭窄的地峡与大西洋相连。“布拉多尔”一名经常被认为是源自法文 Bras d'Or,意味“金色的海湾”,实际上是拉布拉多(Labrador)一名的讹用。布拉多尔湖是泛舟、捕鱼和夏季休养的胜地。湖滨有铁路和两条重要公路(其中一条为横贯加拿大公路)。.

新!!: 大西洋和布拉多尔湖 · 查看更多 »

布拉克內爾森林

布拉克內爾森林(Bracknell Forest,詳見「#稱呼」段落),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的二級行政區(區級),擁有單一管理區、自治市鎮地位,有113,500人口,佔地109.38平方公里,行政總部位於布拉克內爾。 在某些情況下,布拉克內爾森林屬伯克郡(一級行政區─郡級)一部分,詳見「#從屬」段落。注意世界上不存在稱作「布拉克內爾森林」的森林。.

新!!: 大西洋和布拉克內爾森林 · 查看更多 »

布拉瓦島

布拉瓦島是西非島國佛得角的島嶼,屬於背風群島的一部分,長24公里、寬16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76米,主要經濟活動有捕鯨業、農業、漁業和旅遊業,2010年人口約6,043。.

新!!: 大西洋和布拉瓦島 · 查看更多 »

布拉韋河

布拉韋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布列塔尼大區,河道全長149公里,發源自布列塔尼半島中部,最終在洛里昂附近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布拉韋河 · 查看更多 »

布拉柴维尔

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简称布拉柴,位于刚果(布)南部刚果河畔的斯坦利湖北岸,与剛果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是刚果的首都和最大城市。2005年人口1,174,000人。建立于1880年10月3日,取代了在殖民地时期之前的城镇恩库纳(Nkuna),主要部落是姆皮拉(Mpila)和姆法(Mfa)或姆福阿(Mfoa)。名字来源于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

新!!: 大西洋和布拉柴维尔 · 查看更多 »

丘布特河

丘布特河(西班牙語:Río Chubut;Afon Camwy)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該國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河道全長約800公里,發源自安第斯山脈,最終在羅森注入大西洋,是熱門的鱒魚捕捉地點。 Category:阿根廷河流.

新!!: 大西洋和丘布特河 · 查看更多 »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世界七大工程奇迹,簡稱世界工程奇迹,是指近代至現代七項最大型的工程,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 它們分別是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荷蘭的北海保護工程、美國的帝國大廈及金門大橋、加拿大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巴西的伊泰普大壩,以及英國及法國的英法海底隧道。.

新!!: 大西洋和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 查看更多 »

世界交通史

在人類發展歷史的上古時代中,世界各地民族之間的互動以及對外交通就遠遠超越今日的人們對他們所理解之程度並且還更加頻繁,然而古代人們也並沒有因為交通工具的簡陋就因此讓他們活動範圍縮小或侷限在一個區域,相反的他們的活動範圍若與今日現代化國家與民族之間的互動往來相比較的話,事實上古代各個民族間往來交流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即使是與西亞、地中海文明區相隔甚遠的中國文明,於上古時代與西方世界交通也是不受天然屏障的局限。 實地的研究古代各個文明的發展路程會發現古代各地的民族並不是各自完全獨立發展他們各自文化的,從很多考古遺物顯示出他們彼此之間是有相互影響的訊息,縱然與今日世界各國交通發達相比較下,或許古代各地沒有那麼活絡,但是他們還是有往來交通的痕跡,從這裡可以得知古代民族的交通狀況即是今天歷史學界應該亟待暸解的一個課題,由交通史的研究能夠找到許多現代歷史著作中它們所缺漏與忽略的部分。而這裏主要以中國歷史為主要闡述重點,並且連結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交通為主要的敘述方向,並試圖找出中國與美洲來往、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歐洲與美洲的來往紀錄,闡述其各自對外交通。 這裏不論述戰爭引起的交通,只純粹探討和平時期交通狀況。主要採用考古出土史料文物、文獻紀錄來剖析民族交通的概況,並輔以其他各民族之間的往來狀況所遺留的疑點來參考,以此管窺古代民族交通與文化交流的情形。以下章節分段以發源地、主要根據地對外界交通為主要劃分標準,因此即使有跨越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即以其發源地當做基準。.

新!!: 大西洋和世界交通史 · 查看更多 »

世界隧道列表

世界隧道列表中所包含的隧道类型包括:公路、铁路、地铁、输水、灌溉、水力发电、输电、矿石输送、粒子加速器等。本列表仅列出长度超过12公里的隧道。.

新!!: 大西洋和世界隧道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概况

《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又譯作《世界各國紀實年鑑》;)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調查報告,發佈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概況,例如人口、地理、政治及經濟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因中央情報局属美國政府部门,所以其資料格式、體例、內容皆需符合美國政府的官方需要及立場。資料則是由美國國務院、美國人口調查局、國防部等部門及其轄下的相關單位提供。如同其他美國聯邦政府作品一樣,本報告內容均屬公有領域資源。.

新!!: 大西洋和世界概况 · 查看更多 »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新!!: 大西洋和世界歷史 · 查看更多 »

世界河流列表

世界河流列表列出世界上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由于河流的長度往往會因源頭和河口的位置而有不同的量度;再加上沿途可能經過湖泊和其他水利系統而令量度更加困難,因此以下列表中的数据仅供參考。.

新!!: 大西洋和世界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洋

世界大洋(World Ocean)是個接連全球海洋或海灣、海峽的系統。除了內流河及鹹水湖外,它包含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域。 世界大洋的連結性和統一性所致海中物質的交流對於海洋學相當重要。習慣上,世界大洋會因大陸或其它特點而被分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等五大洋。而在早期分類上,南冰洋常常會被歸類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而有四大洋之稱。另外北冰洋在傳統分類上常寫作「北極海」,歸於大西洋之中。 在古代就建立出了「世界大洋亙古以另一種形式存於這地球上」的觀念。俄國海洋學家尤利·米哈伊洛维奇·绍卡利斯基(Ю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окальский)也在20世紀初就描述了世界大洋的基本觀念──唯一、連貫且包圍著地球的大洋。 連綿的世界海洋可能形象化的圍繞著南冰洋,而從南冰洋向北延伸到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則能看作為海灣。再進一步向北,大西洋聯入北冰洋,再由白令海重新接回太平洋:.

新!!: 大西洋和世界洋 · 查看更多 »

世界淡水魚列表

世界上的淡水魚共約10700種,雖然種類比海水魚少了大約四千種,但淡水僅佔陸地面積不及百分之三,且湖泊及河川等可供淡水魚棲息的棲地,更不到百分之一,由此可看出其物種的豐富性,而在氣候溫和的南美洲淡水魚種類多樣的程度實在驚人,甚至凌駕於兩棲類、爬蟲類、鳥類以及哺乳類之上,尤其在亞馬遜河中,就有超過兩千種的淡水魚類。 淡水魚可分為:初級淡水魚、次級淡水魚以及周緣性淡水魚,其中以初級性淡水魚的種類最多,其次為次級淡水魚,而後為周緣性淡水魚。以科學分類法來看,有頷總綱(Gnatha)中的硬骨魚總綱(Osteichthyes)佔最多數,而硬骨魚綱中的輻鳍魚綱(Actinopterygii)為數最多,包含了近萬種的淡水魚類,其他像肺魚(Dipnoi)、多鰭魚(Polypterus)及矛尾魚(Latimeria)等包含大部分古老魚種所屬的肉鰭魚綱(Sarcopterygii),最多也只有幾十種出頭而已。.

新!!: 大西洋和世界淡水魚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海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世界海洋列表 · 查看更多 »

丑擬牛眼鯛

丑擬牛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5-3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屬雜食性,以螃蟹、蠕蟲、海草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丑擬牛眼鯛 · 查看更多 »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缩写为EEZ),又稱經濟海域,是指国际海洋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海域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该国对其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拥有开发利用或准许它国利用的专有权。經濟海域並非領土的範疇,卻是國家主權的延伸。 聯合國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會議做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約》決議,對於專屬經濟區有詳細規定。該公約已有160國批准簽署,目前僅有美國、朝鮮、伊朗、泰國、利比亞等尚未批准。.

新!!: 大西洋和专属经济区 · 查看更多 »

帆鰭鰻

帆鰭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佛羅里達州東北部及墨西哥灣東北部海域,體長可達5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帆鰭鰻 · 查看更多 »

帆鱗鮃

帆鱗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冰島至西薩哈拉西部海域,棲息深度100-700公尺,本魚背鰭起點更靠近吻尖超過對眼的前緣,背鰭與臀鰭在尾梗的沒有相連,側線形成一個在胸鰭上面的明顯彎曲, 背鰭與臀鰭在後部地有模糊且較黑的斑點,背鰭軟條85-94枚,臀鰭軟條64-74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以小魚、甲殼類、烏賊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帆鱗鮃 · 查看更多 »

帕吉特島

帕吉特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聖喬治島和聖大衛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長0.65公里、寬0.22公里,面積0.1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帕吉特島 · 查看更多 »

帕帕島

帕帕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奧克斯納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帕帕島 · 查看更多 »

帕帕韋斯特雷島

帕帕韋斯特雷島(Papa Westray),或譯巴巴韋斯特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7公里、寬2公里,面積9.1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9米。 英國最後一隻大海雀據稱在1813年於該島被捕殺。島上曾經有居民數百人,到1990年代末--只有54人,2011年普查人口為90人。BBC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稱島上學校--只有8名學生,最大的是12歲,更年長的學生需要到其它島嶼上學。.

新!!: 大西洋和帕帕韋斯特雷島 · 查看更多 »

帕帕斯特隆賽島

帕帕斯特隆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米,2001年人口僅10人。.

新!!: 大西洋和帕帕斯特隆賽島 · 查看更多 »

帕帕斯朵爾

帕帕斯朵爾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5.4公里、寬3公里,面積8.2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6米,海岸線長度34公里,2001年人口23。.

新!!: 大西洋和帕帕斯朵爾 · 查看更多 »

帕佩島

帕佩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該國東南部大西洋,由東部區負責管轄,面積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8米,島上的氣象觀測站建於1998年,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帕佩島 · 查看更多 »

帕特·亨格尔

丁·帕特森“帕特”亨格尔(Pat Hingle,)是一名美国演员。.

新!!: 大西洋和帕特·亨格尔 · 查看更多 »

帕萨马科迪湾

帕萨马科迪湾(Passamaquoddy Bay)是大西洋芬迪湾西部的一个小海湾,地处美国缅因州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之间,圣克洛伊河河口处。海湾南部出口处有迪尔岛、坎波贝洛岛等岛屿,沿岸主要城市有佩里、伊斯特波特、卢贝克(美国)和圣安德鲁斯(加拿大)等。海湾内有罕见的巨大潮汐流,每天两次的潮起潮落约有20亿立方米的流量进出海湾,平均潮高约5.5米。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研究利用该地的潮汐进行发电的可行性,但因技术和资金等问题,至今未能实现。.

新!!: 大西洋和帕萨马科迪湾 · 查看更多 »

帕貝島 (巴拉群島)

帕貝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8米,該島有鐵器時代的村落遺址,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帕貝島 (巴拉群島) · 查看更多 »

帕里卡

帕里卡是圭亞那的城鎮,由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北部大西洋沿岸,海拔高度1米,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鎮上有多間銀行,2010年人口4,081。 Category:圭亞那城市.

新!!: 大西洋和帕里卡 · 查看更多 »

帕里亚湾

帕里亚湾(Gulf of Paria,Golfo de Paria),是加勒比海南部一海湾,位于特立尼达岛和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之间,北通过龙口海峡与加勒比海相接,南通过蛇口海峡通往大西洋,奥里诺科河即注入该湾。帕里亚湾是重要的石油和沥青产地。.

新!!: 大西洋和帕里亚湾 · 查看更多 »

帕氏弱棘魚

帕氏弱棘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10-153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會掘洞而居,屬肉食性,以魚類、多毛類、石鱉、海膽、海星、端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帕氏弱棘魚 · 查看更多 »

帕氏刺隆頭魚

帕氏刺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加彭海域,包括地中海、亞德里亞海,棲息深度30-50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沿海沙底質、岩石海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帕氏刺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帕氏突吻鱈

帕氏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134-216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帕氏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帕氏蛇牙龍鰧

帕氏蛇牙龍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鱷鱚亞目叉齒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500至1900公尺,本魚背鰭硬棘11至12枚;背鰭軟條19至21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20至22枚,體長可達22.8公分。.

新!!: 大西洋和帕氏蛇牙龍鰧 · 查看更多 »

帕拜格莫爾島

帕拜格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0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帕拜格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帕拉代斯 (德梅拉拉-馬海卡區)

帕拉代斯是圭亞那的城鎮,也是德梅拉拉-馬海卡區的首府,位於該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距離首都喬治敦約20公里,2010年人口1,630。 Category:圭亞那城市.

新!!: 大西洋和帕拉代斯 (德梅拉拉-馬海卡區) · 查看更多 »

帕拉伊巴州

帕拉伊巴州(Tupi: pa'ra a'íba: "bad to navigation"; 巴西葡萄牙語發音)是巴西东北部一州,濒临大西洋。帕拉伊巴州是美洲大陆最東处。在2005,此州的人口為3,598,025。.

新!!: 大西洋和帕拉伊巴州 · 查看更多 »

帕拉马里博

帕拉马里博(Paramaribo)是南美洲蘇利南共和國的首都。.

新!!: 大西洋和帕拉马里博 · 查看更多 »

帕拉马里博区

帕拉马里博区,苏里南的一个区,包含首都帕拉马里博市及周边地区。北邻大西洋,南邻瓦尼卡区、科默韦讷区。总面积 183 km²,总人口213,840。.

新!!: 大西洋和帕拉马里博区 · 查看更多 »

三叉小鳞虫

三叉小鳞虫(学名:Hermonia hystrix)为鳞沙蚕科小鳞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红海、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包括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三叉小鳞虫 · 查看更多 »

三刺尖牙鱸

三刺尖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發光鯛科的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蘇利南至波多黎各海域,深度36-550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三刺尖牙鱸 · 查看更多 »

三刺低鳍鲳

三刺低鰭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紐芬蘭島、聖羅倫斯灣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5-420公尺,本魚身體橢圓形、側扁;眼中型,吻短而鈍,有點超出上突出的下顎,口小,沒有達到眼前緣的上頜尖,牙齒在頜骨很小,背鰭、臀鰭的鰭基部很長,胸鰭尾鰭深叉形;側線高,背輪廓;體上部淡藍色,下部銀色;具許多不規則的黑斑,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水母、甲殼類、箭蟲、魷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三刺低鳍鲳 · 查看更多 »

三線南極魚

三線南極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南極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三線南極魚 · 查看更多 »

三線巨口魚

三線巨口魚(学名:Trigonolampa miricep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溫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86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三線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三線油紋鱸

三線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州、巴哈馬群島及墨西哥東部海域,深度5-95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三線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三眼大鼻鰨

三眼大鼻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幾內亞灣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3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以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三眼大鼻鰨 · 查看更多 »

三眼彎鮃

三眼彎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37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岸潟湖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三眼彎鮃 · 查看更多 »

三眼牙鮃

三眼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60-192公尺,體長可達26.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其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三眼牙鮃 · 查看更多 »

三角洲三號運載火箭

三角洲三號運載火箭為波音公司所研製的不可重複使用火箭,於1998年8月26日進行首次發射,三次飛行中,前兩次 皆失敗,第三次才成功,酬載衛星只是模擬酬載。三角洲三號運載火箭能運載3800公斤(8400磅)的衛星至地球同步軌道,約為三角洲二號運載火箭酬載量的兩倍。.

新!!: 大西洋和三角洲三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三齒前肛鰻

三齒前肛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貝里斯外海海域,棲息深度439-505公尺,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三齒前肛鰻 · 查看更多 »

三葉囊鰓鰻

三葉囊鰓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亞速群島西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205-1305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三葉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三長棘赤鯛

三長棘赤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7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頭足類、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三長棘赤鯛 · 查看更多 »

三色刺蝶魚

三色刺蝶魚,俗名美國石美人,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三色刺蝶魚 · 查看更多 »

三棘鸚嘴魚

三棘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35.5分,棲息在珊瑚礁、藻礁海域,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三棘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三歧真巨口魚

三歧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triram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1.2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三歧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三洋電機

三洋電機公司(三洋電機株式会社)是日本一家電子公司,成立之初以生產电器為主,後經營不善由松下电器併購,目前全品牌已被松下停用,成為歷史。.

新!!: 大西洋和三洋電機 · 查看更多 »

三明治

三明治(英文:Sandwich)是在麵包中間放置肉、奶酪或蔬菜等食物,加上調味料、醬汁任意搭配在一起之小吃,其中的麵包經常被輕微地塗上沙拉醬、奶油、花生醬、調味的油或其他調味料烘烤以改善味道和口感。 三明治食用携带方便,所以常被當成是工作午餐,或郊游、遠足、旅行时的食品。 现在在饭店,咖啡馆都可以买到冷或热的三明治。.

新!!: 大西洋和三明治 · 查看更多 »

三浦按針

三浦按針()是英國航海家,英文名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1600年來到日本,並成為第一位英国出身的日本武士,曾做过德川家康的外交顾问,領有一塊250石的領地。 三浦按針的墓位於長崎縣平戶市的崎方公園內。而在神奈川县橫須賀市西逸見町的「塚山公園」裡則有三浦夫妻的慰霊碑,1923年3月7日被指定為日本的歷史遺蹟。.

新!!: 大西洋和三浦按針 · 查看更多 »

下刺隱棘杜父魚

下刺隱棘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冰島海域,棲息深度1337-175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下刺隱棘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下纽约湾

下纽约湾是指纽约湾位于纽约湾海峡以外的部分水域,亦称下湾,该湾经哈德逊峡谷直接注入大西洋,而哈德逊峡谷是一条从下纽约湾向东南方流经数百英里注入大西洋的潜水道。 下纽约湾大致上呈三角形,它的北部边界为史坦登岛和长岛,南部边界为新泽西大陆。除哈德逊河(经纽约湾海峡流入下纽约湾)外,亦有亚瑟水道、拉里坦河及一些溪流注入该湾。 亚瑟水道与拉里坦河交汇处附近的海湾区域被称为拉里坦湾。海湾进入大西洋的口门位于新泽西的桑迪胡克与长岛上的罗卡威两块陆地间之间。 历史上,下湾是纽约港的主要海运通道,近来为纽华克港-伊丽莎白航运码头的主要海运通道。 从美洲原住民德拉瓦族的时代起,下湾就是一座富饶的渔场,但当地的渔业在20世纪由于污染而被迫退出历史舞台。19世纪时,史坦登岛南部的浅滩曾是一座富饶的牡蛎养殖场。.

新!!: 大西洋和下纽约湾 · 查看更多 »

下眶孔頭鯛

下眶孔頭鲷,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西南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0-1000公尺,體淡褐色,魚鰭無色,口腔褐色,頭部有稜角,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5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17枚,體長可達10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下眶孔頭鯛 · 查看更多 »

下裸真巨口魚

下裸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hypopsil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北部、佛羅里達及圭亞那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200公尺,體長可達16.4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下裸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丛光鱼

丛光鱼(学名: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为輻鰭魚綱褶胸鱼科丛光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1000-300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

新!!: 大西洋和丛光鱼 · 查看更多 »

一七线

一七线广义指地球表面北纬或南纬十七度的一条横线。狭义指1954年日内瓦会议决议将当时已脱离法国殖民政权的越南自北纬17度暂时地分割成南北越南两个政体的軍事分界線(越南语:vĩ tuyến 17或vĩ tuyến 17độ bắc)。待年后全国选出新政府后再合并,但1955年吳廷琰在美国的扶持下发动了政变,废除了由保大皇帝控制的越南国建立了越南共和国,预定的全国公投没有进行,反而引爆了越南战争。 这条线实际上并非与地理的北纬17度线向吻合,而是稍微靠南。自今日的越南廣治省濱海河至Bo Ho Su镇,往西直至越南与老挝的边界。按照日内瓦会议的决定,一七线两边各5公里宽的范围为非軍事區(共同警备区)。 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滅南越、1976年兩越統一後,該線自然不復存在。.

新!!: 大西洋和一七线 · 查看更多 »

一角鲸

一角鯨(学名:Monodon monoceros)又称独角鲸和长枪鲸,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是與傳說中的獨角獸聯想在一起,理由很明顯:雄性一角鯨長有長而呈螺旋狀的長牙,讓牠們比世界上任何生物都要接近傳說中獨角獸的形象。事實上在中世紀以前,商人與鍊金術士將一角鯨視為神祕的生物,其長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價值非凡。雖然現今已不再將牠們與獨角獸作聯想,但由於一角鯨所處的遙遠而嚴峻寒冷的北極,與其獨特的外觀,牠們仍然是令人著迷的生物。.

新!!: 大西洋和一角鲸 · 查看更多 »

一角鲸科

一角鲸科(学名:Monodontidae)又称独角鲸科,在鲸目中种类较少,现存两属两种。两种都是中型鲸鱼,3-5米长,分布于北冰洋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

新!!: 大西洋和一角鲸科 · 查看更多 »

九帶鮨

九帶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英吉利海峽至南非海域,包括地中海及黑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5-5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生活在大陸棚、大陸坡,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九帶鮨 · 查看更多 »

平吻眶燈魚

平吻眶灯鱼(学名:Diaphus mead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亞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50公尺,體長可達5.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平吻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平坦鞘群海葵

平坦鞘群海葵(学名:Epizoanthus planus)为鞘群海葵科鞘群海葵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马达加斯加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群体固着在棘皮动物海胆的棘上。.

新!!: 大西洋和平坦鞘群海葵 · 查看更多 »

乳突突吻鱈

乳突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及加那利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900-1180公尺,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乳突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乳突明蚕

乳突明蚕(学名:Vanadis longissima)为眼蚕科明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远至南极海域边缘,包括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乳突明蚕 · 查看更多 »

平面对针虫

平面对针虫(学名:Amphibelone hydrotomica)为异长针虫科对针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平面对针虫 · 查看更多 »

平頭魯氏魚

平頭魯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蘇格蘭西部、馬得拉群島、亞速群島向南至賴比瑞亞;印度洋南非外海;東南太平洋智利海域,深度595-145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平頭魯氏魚 · 查看更多 »

平頭鱈

平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平頭鱈 · 查看更多 »

平鮋屬

平鮋屬(學名:Sebastes)為平鮋科魚類下的一個屬(有人歸類鮋科),屬於此屬的中文種名都以平鮋結尾。幾乎所有平鮋都生活在北太平洋,其中兩種(南非平鮋、眼點平鮋)生活在南太平洋及大西洋,另外四種(條紋平鮋、尖吻平鮋、金平鮋、北海平鮋)生活在北大西洋。美國南加州沿岸的平鮋多樣性最高,有56種生活在南加州灣。.

新!!: 大西洋和平鮋屬 · 查看更多 »

平鰹

平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沿岸溫暖水域,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平鰹 · 查看更多 »

乳色深水鰨

乳色深水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66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乳色深水鰨 · 查看更多 »

平氏鮄杜父魚

平氏鮄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至美國華盛頓州、北大西洋格陵蘭、美國東北部至丹麥海域,棲息深度0-9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片腳類、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平氏鮄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平滑小頜海龍

平滑小頜海龍(学名:Micrognathus erugat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約1公尺,棲息在海藻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平滑小頜海龍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大鼻鰨

幾內亞大鼻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及亞速海海域,棲息深度5-35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貝類、片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大鼻鰨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三棱角箱魨

幾內亞三棱角箱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非洲沿岸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於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三棱角箱魨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列齒蛇鰻

幾內亞列齒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剛果Pointe Noire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體長可達63.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列齒蛇鰻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異海魴

幾內亞異海魴為輻鰭魚綱海魴目高的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30-1900公尺,體長可達23.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異海魴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袋蟾魚

幾內亞袋蟾魚(学名:Perulibatrachus elminensi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迦納至那米比亞海域,本魚背面深褐色的顏色; 側邊與腹面淡褐色; 不規則的褐色線包含的整個身體除了腹部外,柔軟背鰭與臀鰭有斜的褐色斑紋,體長可達3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沿岸,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袋蟾魚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鮃

幾內亞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安諾本島及Biafra灣海域,棲息深度15-40公尺,體長可達28.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鮃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麗鰻

幾內亞麗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東大西洋的塞內加爾、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4-35公尺,體長可達108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麗鰻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長蜥魚

幾內亞長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西大西洋蘇利南外海至巴西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1200公尺,體長可達24.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長蜥魚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通称几内亚比绍,是在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家,曾为葡屬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西鄰大西洋。人口约1,600,000人,首都是比绍。几内亚比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比索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潛鮃

幾內亞潛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37-73公尺,體長可達23.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潛鮃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拉潘隆頭魚

幾內亞拉潘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的獅子山海域,棲息深度約100公尺,體長可達11.8公分,棲息在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幾內亞拉潘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乌头狼牙绵鳚

乌头狼牙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巴芬灣南部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00至2394公尺,體長可達30.2公分,屬肉食性,以貝類及蠕蟲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乌头狼牙绵鳚 · 查看更多 »

乌鲨

烏鯊(学名:Etmopterus lucifer),又名亮烏鯊、燈籠棘鮫,是板鰓亞綱角鯊目燈籠棘鮫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乌鲨 · 查看更多 »

乔科省

喬科省(Departamento de Chocó)是哥倫比亞西北部的一個省,是該國唯一既臨太平洋,又臨大西洋(加勒比海)的省,西北與巴拿馬接壤。面積46,530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441,395人,以黑奴後裔和印第安人為主。首府基布多。 1947年11月3日設省。下分三十一個自治市。.

新!!: 大西洋和乔科省 · 查看更多 »

乔瓦尼·达韦拉扎诺

乔瓦尼·达·韦拉扎诺(Giovanni da Verrazzano或Giovanni da Verrazano,)是一位在北美洲从事发现活动的意大利探险家,主要为法国国王效力。他是自公元11世纪挪威人移民北美以来第一个造访北美大西洋沿岸南卡罗来纳至纽芬兰岛段的欧洲探险家,其中,他在1524年发现了北美东岸的重要海湾纽约港和纳拉干湾。.

新!!: 大西洋和乔瓦尼·达韦拉扎诺 · 查看更多 »

乔治敦 (圭亚那)

佐治敦(Georgetown)位于圭亞那北部大西洋沿岸和德梅拉拉河畔,是圭亚那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50,000(1998年)。 Category:南美洲首都 Category:圭亚那城市.

新!!: 大西洋和乔治敦 (圭亚那) · 查看更多 »

亚当·艾克菲尔特

约翰·亚当·艾克菲尔特(John Adam Eckfeldt,)通常简称亚当·艾克菲尔特(Adam Eckfeldt),是美国铸币局早期工匠和官员,曾于1814年至1839年担任该局第二任首席铸币员。 艾克菲尔特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大铁匠铺,还参与过早期硬币制作。亚当长大后为铸币局制作了早期使用的压力机,还雕刻了一些硬币的金属模具,有多种美国早期铜质硬币和1792年5美分硬币的设计是出自他手,其中后者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种美国硬币。1796年,艾克菲尔特成为铸币局助理铸币员,并在1814年前任首席铸币员去世后继任。 艾克菲尔特担任首席铸币员的时间达四分之一个世纪,费城铸币局也在此期间迁入新址。他把充当贵金属块存入铸币局的罕有硬币另行保存,开创了铸币局的钱币收藏,这些收藏之后演变成国家钱币收藏。1839年退休后,艾克菲尔特仍继续行使首席铸币员职责。1852年,约翰·亚当·艾克菲尔特去世,继任首席铸币员职务的富兰克林·皮尔不得不另聘人手协助工作。.

新!!: 大西洋和亚当·艾克菲尔特 · 查看更多 »

亚美利加-南极中洋脊

亚美利加-南极中洋脊(American–Antarctic Ridge)是由南美板块和南极板块的板块边缘所构造。它沿着南大西洋海底西南边的布维三联点至南桑威奇群岛以东的断层边界。 Category: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亚美利加-南极中洋脊 · 查看更多 »

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希臘語:Ἀτλαντὶς νῆσος,英語:Atlantis,法語:Atlantide,意為「Island of Atlas」,「阿特拉斯的島嶼」),又译阿特兰蒂(提)斯,意譯大西洋島、大西國、大西洲,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之名,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图的著作《對話錄》裡,據稱其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被史前大洪水所毀滅。.

新!!: 大西洋和亚特兰蒂斯 · 查看更多 »

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Rio Amazonas;Río Amazonas;Awqaq sipaskuna mayu),位於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第二長的河流。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幾倍,大約相當於7條長江的流量,佔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佔南美洲面积的40%;支流數超過1萬5千條。 由于亚马逊河的流量巨大,所以距河口150公里內的海水都不鹹,海水含盐量相当低,主河道有1.5到12公里宽,从河口向内河有3,700公里的航道,海船可以直接到达秘鲁的伊基托斯,小一点的船可以继续航行780公里到达阿库阿尔角,再小的船还可以继续上行。 亚马逊河从北纬5度伸展到南纬20度,源头在安第斯山高原中,离太平洋只有很短的距离,经过秘鲁和巴西在赤道附近进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亚马逊河 · 查看更多 »

亚速尔群岛

亚速尔(Açores)--,官方全稱為「亞速爾自治區」(Região Autónoma dos Açores),是位於北大西洋中央的一個群島,是葡萄牙两个自治区之一,總面積達2247平方公里,乃葡萄牙的領土之一。該群島由九個主要島嶼組成,其首府為聖米格爾島上的蓬塔德爾加達。西距葡萄牙大陆部分約1,360公里,距里斯本约1,643公里,,距非洲海岸约1925公里,距加拿大纽芬兰东南部约1,925公里。 岛上的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其次有种植业、酪农业、畜牧业、渔业。.

新!!: 大西洋和亚速尔群岛 · 查看更多 »

亚欧会议

亚欧会议(英文:Asia-Europe Meeting,ASEM)是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的政府间论坛。.

新!!: 大西洋和亚欧会议 · 查看更多 »

亞丁灣巴傑加州黑頭魚

亞丁灣巴傑加州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棲息深度350-110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亞丁灣巴傑加州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亞馬遜河無臂鰨

亞馬遜河無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亞馬遜河河口至Paria灣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型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亞馬遜河無臂鰨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笛鯛

亞歷山大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4公尺,體長可達24.3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亞歷山大笛鯛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絲鰺

亞歷山大絲鰺,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外海至安哥拉海域,包括地中海南部,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體長可達1公尺,成魚獨居性,棲息在底部水域,幼魚為大洋性,偶爾會進入半鹹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亞歷山大絲鰺 · 查看更多 »

亞拉斯

亞拉斯是牙買加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由聖托馬斯區負責管轄,始建於十六世紀晚期,處於海拔水平面,該鎮北面鹽池的海水鹽量是大西洋的15倍,2010年人口7,653。.

新!!: 大西洋和亞拉斯 · 查看更多 »

座头鲸

座头鲸(学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humpback whale)又名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俗稱海崎(閩南語),屬於鬚鯨亞目的海洋哺乳動物。其「座头」之名源于日文「座頭」(ザトウ),意为「琵琶」,是指鲸鱼背部的形状。大翅鯨為大型鬚鯨,胸鰭特別的長,約占身體的三分之一。 成年鯨身長可達約11.5至16公尺之間(39至52英尺),成年雄鯨平均體長13-14公尺,成年雌鯨維14-15公尺; 剛出生的仔鯨長約3至6公尺。(目前最大的雌性標本身長將近19公尺,胸鰭長達6公尺)。成年鯨体重25至30公吨,最重可達40吨,新生仔鯨重1至2噸。座头鲸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胸鰭與成年雄鯨複雜的叫聲而聞名。全世界各大海洋都有座頭鯨的蹤跡,是賞鯨者的最愛之一。 屬名來自希臘文「μεγα-πτερα」意思是「大型的翅膀」而「翅膀」在這裡指「鰭」是形容座頭鯨極大的胸鰭。一般認定有關座頭鯨最早的文獻紀錄出現在法國動物學家馬蒂蘭·雅克·布里松的著作《Regnum Animale in Classes IX Distributum》該著作對座頭鯨的稱呼「baleine de la Nouvelle Angleterre」與座頭鯨的種小名「novaeangliae」都代表「來自新英格蘭的」可能是因為在該地區有許多座頭鯨的目擊紀錄。.

新!!: 大西洋和座头鲸 · 查看更多 »

亨利·埃弗里

亨利·埃弗里()原名約翰·埃弗里,出生於美洲的普利茅斯,是一位著名海盜。.

新!!: 大西洋和亨利·埃弗里 · 查看更多 »

亨利·萊斯

腓特烈·亨利·萊斯爵士,Bt,OBE(,),英國工程師和汽車設計師,1906年與查爾斯·勞斯創立勞斯萊斯有限公司,以生產高級轎車和航空引擎聞名。 萊斯童年的時候家境困頓,曾當送報童和電報生。1877年,他獲得機會到大北方鐵路公司的蒸汽機車工程部當學徒,三年間學習了不少關於工程的基本知識。其後他一度受僱於里茲一家機器工具公司,未幾於1882年獲倫敦電燈及電力公司聘用為測試員,工餘時候還積極進修,這使他獲得公司派往利物浦,在當地的子公司升任總工程師。 1884年,萊斯在曼徹斯特與一名朋友合資創立F·H·萊斯公司,公司其後於1894年註冊成萊斯有限公司。萊斯為公司設計出多款電力裝置,當中包括新款的發電機、電力起重機和摩打等,並以質優耐用著稱,為公司賺取得可觀的利潤。踏入20世紀,他還把目光投放到新興的汽車工業,並於1904年製成首輛由他設計的汽車。萊斯設計的汽車得到汽車代理商查爾斯·勞斯的賞識,兩人遂於1906年合組成立勞斯萊斯有限公司,由萊斯主導設計和生產,勞斯則負責市場銷售。雖然勞斯後來在1910年一次航空意外中逝世,但萊斯設計的高級轎車依舊在市場上取得極大的成功,由他設計的銀鬼轎車和幻影轎車,更成為了勞斯萊斯旗下的經典車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萊斯進一步染指於航空引擎,由他設計的雕式引擎、獵鷹引擎、鷹式引擎和兀鷲引擎,更在戰時和戰後發揮良好的表現。萊斯後來把他在1925年設計的茶隼引擎改良成R型引擎,該款引擎促成英國隊在1929年和1931年的史奈德盃水上飛機競賽連續兩屆蟬聯獎盃。萊斯晚年還設計出隼式引擎的原型,該款引擎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用於噴火戰鬥機和颶風戰鬥機上,成為該兩款戰鬥機的重要配備。 萊斯畢生把大量精力投放到汽車和航空引擎的設計工作,不停工作和作息不定的他終於在1908年積勞成疾。為免健康進一步惡化,萊斯獲公司安排在家工作,夏天的時候留在英國,冬天則到法國避寒,他在兩地的居所都設有繪圖室,並由公司派出專業團隊當助手。這種把設計和生產工作分隔的安排,在當時並不常見,而雖然他餘生都未曾踏足勞斯萊斯的廠房,卻仍然有效地主持廠房的設計工作。為肯定他對英國工程界的貢獻,他在1918年獲英廷頒授OBE勳銜,1930年更進一步獲冊封為世襲從男爵。.

新!!: 大西洋和亨利·萊斯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大西洋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亨達島

亨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巴雷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亨達島 · 查看更多 »

亨蒂斯灣

亨蒂斯灣是非洲西南部國家納米比亞的城市,由埃龍戈區負責管轄,位於斯瓦科普蒙德以北70公里的大西洋沿岸,建城於1929年,2010年人口估計約3,300。 Category:納米比亞城市.

新!!: 大西洋和亨蒂斯灣 · 查看更多 »

庫巴銼甲鯰

庫巴銼甲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流域,體長可達5.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庫巴銼甲鯰 · 查看更多 »

庫內內區

庫內內區(Kunene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南部,北隔庫內內河與安哥拉相望,西面大西洋。面積約144,25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7,998人。首府奧普沃。下分6分區。.

新!!: 大西洋和庫內內區 · 查看更多 »

庫內納河

庫內納河(安哥拉︰Cunene River,納米比亞︰Kunene River)是南部非洲的河流,從安哥拉的高地流經與納米比亞接壤的邊界進入大西洋,是區內常流河之一。 庫內納河全長1,050公里(652英哩),流域面積106,560平方公里(41,143平方英哩),河口年均流量每秒174立方米,流經埃普帕瀑布。.

新!!: 大西洋和庫內納河 · 查看更多 »

庫克島 (南桑威奇群島)

庫克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別林斯高晉島和圖勒島附近,屬於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長6公里、寬3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15米,島上無人居住。庫克島最早是由英國探險隊的詹姆斯·庫克船長於1775年發現,之後被俄國探險隊於1819-1820年間再次探索並以詹姆斯·庫克船長之名定名為庫克島。.

新!!: 大西洋和庫克島 (南桑威奇群島) · 查看更多 »

庫珀島

庫珀島是大西洋的島嶼,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長2.5公里、寬1.2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6米,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5年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新!!: 大西洋和庫珀島 · 查看更多 »

庫里鯔

庫里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阿根廷;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東太平洋區,從加利福尼亞灣至巴拿馬海域,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潟湖、河口區,成群活動,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庫里鯔 · 查看更多 »

享氏叉鼻蟾魚

享氏叉鼻蟾魚(学名:Chatrabus hendersoni),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南非海域,棲息深度120-660公尺,本魚身體褐色,有三至四個深色的交叉條紋,頭部背面褐色,胸鰭橘黃色,尾部淡橘褐色,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0-23枚;臀鰭軟條17-18枚,體長可達2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享氏叉鼻蟾魚 · 查看更多 »

庫拉索國徽

庫拉索王國国徽现行版本是2010年10月10日启用的国徽。是一个类似歐洲王室纹章的国徽,上面為王冠,下為盾徽,盾徽左邊為揚帆起航漂流在大西洋的船隻,右邊為一顆象征庫拉索的果樹。中間為一個紅邊中間為三個十字的徽章。 庫拉索是荷蘭王國的自治國。 Category:古拉索.

新!!: 大西洋和庫拉索國徽 · 查看更多 »

康定級巡防艦

康定級巡防艦,原型為法國海軍拉法葉級巡防艦,為中華民國海軍的一級艦,艦長編階為上校,隸屬海軍一二四艦隊,母港為左營軍港。主要執行台灣海峽周遭防空、反潛、護航、反封鎖及聯合水面截擊作戰。 拉法葉級艦設計初已納入模組化思想,法國造艦局也提供了一些改良版本供客戶選配;中華民國海軍採購康定級之際,選配偵搜系統較法國海軍運用的版本先進,並配備美國製及自製武器。由於裝設過多非原廠裝備,據說在系統和加裝的武器之間有相容性問題。而此艦由軍火商仲介過程中所衍生的拉法葉軍購案與尹清楓命案,至今仍是爭議焦點。.

新!!: 大西洋和康定級巡防艦 · 查看更多 »

康尼島

康尼島(Coney Island),又译科尼島,是位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半島,原本為一座海島,其面向大西洋的海灘是美國知名的休閒娛樂區域。居民大多集中位於半島的西側,約有六萬人左右,範圍西至希捷社區,東至布萊登海灘和曼哈頓海灘,而北至葛瑞福山德社區。 二十世紀前葉在美國極為知名的太空星際樂園即是以康尼島作為主要的腹地,該樂園在二次大戰後開始衰退,並持續荒廢了許久。在最近幾年,康尼島因為凱斯班公園的開幕而重新繁榮起來,凱斯班公園是職棒小聯盟球隊布魯克林旋風的主要球場。旋風隊在當地十分受到歡迎,每季開賽時都會吸引許多球迷到場觀戰。.

新!!: 大西洋和康尼島 · 查看更多 »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Coney Island–Stillwell Avenue),又稱「康尼島總站」(Coney Island Terminal),部分列車以「康尼島」或「斯提威爾大道」顯示站名,是位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康尼島的紐約地鐵總站,同時是D線、F線、N線及Q線列車的總站。車站的大型設施在1919年興建,當時以康尼島作為紐約都會區的夏季渡假區設計,所有布魯克林南面的鐵路都漏斗型方式前往此地區。此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架交通總站之一。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設有四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列車分別從南北兩面進站。此站位於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和衝浪大道交界,也是舊西城總站所在地。地理上也是紐約地鐵最南端的總站。.

新!!: 大西洋和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 查看更多 »

康乃狄克州

康乃狄克州(State of Connecticut),,是美國東北部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區域中最南的一州。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是13州聯盟之一。州花山桂,州鸟美洲知更鸟,州树白橡。美國海軍曾以該州名稱分別命名康涅狄格號戰艦(BB-18)、(SSN-22)。.

新!!: 大西洋和康乃狄克州 · 查看更多 »

康乃狄克西保留地

康乃狄克西保留地(Connecticut Western Reserve)是美國康乃狄克州歷史上對西北領地聲稱擁有的土地,位於今日俄亥俄州的東北部。.

新!!: 大西洋和康乃狄克西保留地 · 查看更多 »

康登縣 (喬治亞州)

康登县(Camden County, Georgia)是美國喬治亞州東南角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南鄰佛羅里達州。面積2,027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3,664人。縣治伍德拜恩 (Woodbine)。 成立於1777年2月5日,是該州第一批成立的八個縣之一,也是在原來的白人殖民區以外成立的第一個縣。縣名紀念在納稅問題上支持美洲殖民者的第一代康登伯爵。.

新!!: 大西洋和康登縣 (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康氏瘤鱈

康氏瘤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太平洋智利外海、澳洲南部與紐西蘭;東南大西洋阿根廷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5-1500公尺,體長可達15.3公分,棲息在大陸坡、火山海脊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康氏瘤鱈 · 查看更多 »

康氏擬杜父魚

康氏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挪威海域,棲息深度30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康氏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康沃爾郡

康瓦爾郡(Cornwall,國際音標:/'/;-- :Kernow;香港旧译歌和老),大不列顛島西南端的半島,英國英格蘭西南端的區。康瓦爾東與德文郡相鄰,南臨英倫海峽,西、北臨大西洋。以人口計算,特魯羅是最大城市(亦是行政總部),聖奧斯特爾是第一大鎮(Town)。 2009年之前,康瓦爾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6個非都市區,佔地3547平方公里(第9),人口为524200(第23);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錫利群島,佔地增至3563平方公里(第12),人口增至526,300(第39)。 2009年4月,康瓦爾全郡改制為單一管理區。.

新!!: 大西洋和康沃爾郡 · 查看更多 »

庸鰈

庸鰈(學名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是一種比目魚。它們是底棲魚,生活在水深50-2000米的沙石或泥底。它們分佈在由拉布拉多及格陵蘭至冰島的北大西洋、巴倫支海及南至比斯開灣。它們大西洋最大的比目魚,雄魚長達4.7米及重320公斤。其壽命可達50歲。.

新!!: 大西洋和庸鰈 · 查看更多 »

人口超過十萬人之巴西城市列表

這是人口超過十萬人之巴西城市列表。根據巴西政府的分級標準,十萬人以上的市鎮為大型市鎮。以下人口資料參考(IBGE)於2017年7月1日所估計的表單。 巴西是一個位於南美洲的總統制聯邦共和國,由26個聯邦州和1個聯邦區所組成,共下轄5,570個市鎮。除了本土外,巴西也有許多在大西洋上的島嶼與礁石,例如羅卡斯環礁,這些小島及礁石歸北里約格朗德州管轄;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及聖佩德羅和聖保羅群岩隸屬於伯南布哥州;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是由聖埃斯皮里圖州負責管轄;則是由巴伊亞州管轄。巴西擁有超過85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佔南美洲面積的47%,是世界面積第五大的國家;人口人,為世界人口第五多的國家。 截至2017年7月1日,巴西有310個市鎮人口數超過十萬,人口最多的是聖保羅,擁有超過1200萬人,其次是里約熱內盧,擁有超過650萬人口。巴西利亞、薩爾瓦多、福塔雷薩和瑪瑙斯的人口數已超過200萬。 瓜魯柳斯,的城市之一,擁有超過130萬人口,是巴西人口最多的衛星城市。.

新!!: 大西洋和人口超過十萬人之巴西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人类演化历程

人类演化历程记录了人及其祖先在发展与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还包括对可能是人类祖先的物种的简要介绍。但其中并不包含生命起源的内容,只是描述从生命诞生直至演化为人类的可能历程。本条目的内容都基于对古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形态学的研究,以及解剖学和遗传学的数据。对人类演化的研究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新!!: 大西洋和人类演化历程 · 查看更多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萨,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 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觸、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可將病毒透過先嚼過的食物(唾液內含血液)傳給孩子。.

新!!: 大西洋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查看更多 »

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学名:Sporobolus alterniflora)又称为平滑网茅,为禾本科鼠尾粟屬下的一个种。 原生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潮间带泥滩,本种与其杂交种后代大米草(Sporobolus anglicus)起初被引入世界各地充作保护泥滩用途,但由于繁殖力、排他性强,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而成为入侵物种。.

新!!: 大西洋和互花米草 · 查看更多 »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是俄羅斯現役最新型的航空母艦,在苏联時期建造,蘇俄計劃號碼為1143.5號計劃重型航空巡洋艦,于1983年開工建造。該艦建造時期原名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布里茲涅夫號、第比利斯號,1991年服役時易名庫茲涅佐夫號,舷號063。和其他俄制航空母艦一樣兼具巡洋艦的武裝,扣除艦載機仍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量。現部署於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新!!: 大西洋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五大湖

五大湖(Great Lakes)是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5個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休伦湖(Lake Huron)、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除密歇根湖全属于美国之外,其它4湖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 这5个湖泊所组成的五大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水域,包括了世界地表淡水的21% 。五大湖的总面积为,总水量为。五大湖有时也被有些美国人称作北海岸或第三海岸。 五大湖湖岸也被认为是北美第四长岸线,总长大约为,粗略相当于地球赤道一半的长度。.

新!!: 大西洋和五大湖 · 查看更多 »

五级大西洋飓风列表

五级飓风指的是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五级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飓风,这一强度属地球上飓风强度的最高等级。有纪录以来,北大西洋(赤道以北)、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一共形成过33场五级飓风,平均每3年都会出现1场。由于北半球中纬度海域的热带气旋通常会向东北方向移动,所以这些风暴登陆的情况较少。风从西向东吹的西风带往往会令强飓风向高纬度洋面前进,令其因水温逐渐降低而减弱。但是,大规模的热带海面东风又会将强飓风带入加勒比海,影响这里的陆地。 截至2016年,只有6个大西洋飓风季曾形成多于1场五级飓风,分别是1932年、1933年、1960年、1961年、2005年和2007年。其中只有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五级飓风达到4场,只有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有超过1场以五级强度登陆。.

新!!: 大西洋和五级大西洋飓风列表 · 查看更多 »

五级太平洋飓风列表

五级飓风指的是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五级的大西洋和東太平洋飓风,这一强度属地球上飓风强度的最高等级。有记录以来,东太平洋形成五级飓风的次数很少,经常每数年才会发生,而且往往在同一年内形成多个,如1994(3个)、1997(2个)和2002年(3个)等年份。由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总体会向西面行进,所以这些风暴中登陆的例子很少。 依据“飓风”的定义,本条目只列出在东太平洋范围内达到五级强度的热带气旋。“飓风”指的是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强烈热烈气旋,这其中的东太平洋指的是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的太平洋。在这些海域达到五级强度的飓风,即为五级飓风。西北太平洋(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同类热带气旋则称为“台风”或“超级台风”。达到萨菲尔-辛普森强度等级中的五级的台风通常在每个台风季都会出现多场,相对而言更为常见。一个热带气旋可能会在移动过程中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类的热带气旋将会(在强度符合“飓风”与“台风”的标准的前提下)在处于东太平洋的时间段内被称为飓风,在位于西北太平洋期间被称为台风,例如1994年的飓风约翰。本条目根据“飓风”的定义,对于生成于或移入过东太平洋范围,但仅在西北太平洋达到过五级强度的热带气旋不予收录。例如前述1994年的飓风约翰因为在东太平洋范围内达到五级飓风强度,故被收录在本条目内;而1997年达到五级强度标准的超级台风柏加和超级台风奥利华,以及2014年的超级台风吉纳维芙不会被收录在本条目中,因为这三个热带气旋虽然都是于东太平洋形成并获得命名,但都是在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后才达到五级强度标准。.

新!!: 大西洋和五级太平洋飓风列表 · 查看更多 »

五鰓粘盲鰻

五鰓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南非海域,屬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732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五鰓粘盲鰻 · 查看更多 »

五月島

五月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1.8公里、寬0.5公里,面積0.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五月島 · 查看更多 »

五月花号

悅花号(37)是1620年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搭载著清教的分支“分离教派”Pilgrim的一些人前往位於美洲马萨诸塞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客船。祖悅花的成員原本已移民荷蘭,但生活艱苦;所以他們聽信了倫敦公司(1605年兩家公司取得英國皇家特許狀拓墾北美洲建立殖民地,一家叫普利茅斯(Plymouth)、一家叫倫敦公司。)誇大不實的宣傳,決定移民美洲建立清教徒的國度;早先一批人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出航,遭遇海難,全船一百三十人全部葬身海底。 後于9月6日包括35名清教徒在內的共102名乘客登上名叫祖悅花號的木製帆船,从英格兰出发,11月11日在北美洲鱈魚角附近靠岸(均按儒略历)66天的航程只有一人死去,且誕生了一名嬰孩,所以仍然維持102名抵達目的地。这次航行是在1607年由弗吉尼亚公司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英国定居点詹姆斯敦的鼓舞下进行的。此次航行的主要領袖是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和威廉·布魯斯特(William Brewster),他們當時用的主要是日內瓦聖經,被美國清教徒博物館(Pilgrim Hall Museum)收藏。.

新!!: 大西洋和五月花号 · 查看更多 »

五指马鲅

五指马鲅(学名:Polydactylus plebejus)为马鲅科马鲅属的鱼类。分布于朝鲜南部、菲律宾、印度各海、大西洋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五指马鲅 · 查看更多 »

底层水

底层水(英语:bottom water)是海洋最低处的高密度水层,温度、盐度和含氧量与上层水有明显的区别。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一部分的底层水多是南半球冬季在南极洲附近形成的。南极洲大陆架上,特别是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的海水部分结冰,残留的海水盐度为 34.62 %,温度为 -1.9 摄氏度。盐水因密度高而下沉(每立方厘米 1.02789 克)。下沉时与其他水混合,继而沿海底向北流,南极底层水在大西洋穿过赤道,在大班克附近还可以观察到。北冰洋因被地形阻障而隔离,在作为来源方面比较次要。 白令海槛阻止底层水流入太平洋,格陵兰和不列颠群岛之间的海岭和浅滩阻止它进入大西洋。底层水是底栖生物唯一的氧源。深海海底动物稀少,呼吸耗氧很少。底层水离水源越远,氧浓度越小。 底层水的流速极小,每秒1至2厘米。只有在海盘西缘,流速据计算为每秒10厘米。.

新!!: 大西洋和底层水 · 查看更多 »

底棲櫛鯧

底棲櫛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3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底棲櫛鯧 · 查看更多 »

廣薩河

廣薩河(Cuanza River),又名宽扎河,是安哥拉的河流,在首都羅安達以南流入大西洋。廣薩河下游可航行的河道長150英哩,是北廣薩省和南廣薩省的分界線。在首項生物多樣性計劃中,顯示廣薩河中有50種魚類。.

新!!: 大西洋和廣薩河 · 查看更多 »

以斯雷航空

以斯雷航空(ישראייר)是一家以色列航空公司,以特拉維夫為基地。以斯雷航空以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斯迪·多夫機場(Sde Dov Airport)、埃拉特機場、奧夫達國際機場(Ovda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海法機場,經營來往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國內、國際航班及空中計程車,同時亦會擔運送VIP人員的航班。以斯雷航空擁有大約350名員工,是繼以色列航空的第二大以色列航空公司,並表示會仿傚美國的捷藍航空的方式來營運。.

新!!: 大西洋和以斯雷航空 · 查看更多 »

廬卡雅群島

庐卡雅群岛是大西洋的一个群岛。由巴哈马及屬於英國海外領土的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组成。群島位於北大西洋西部,大約在安地列斯群島的北部與佛羅里達的東部與東南部。 群島的主要居民是廬卡雅人,群島上有廬卡雅印地安人居民區遺址。.

新!!: 大西洋和廬卡雅群島 · 查看更多 »

仰吻腔吻鱈

仰吻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安哥拉外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39-986公尺,體長可達40.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仰吻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仳氏爾特蟹

仳氏爾特蟹或紅樹林樹蟹(学名:Aratus pisonii)是棲息在美洲紅樹林地區的一種螃蟹,分布於佛羅里達到巴西的大西洋沿岸,以及尼加拉瓜至祕魯的太平洋沿岸, 是棲息於紅樹林附近的雜食動物。.

新!!: 大西洋和仳氏爾特蟹 · 查看更多 »

廷塔哲

廷塔哲(Tintagel;Tre war Venydh)是位於英國康沃爾地區的一個村鎮,面向大西洋。廷塔哲附近的廷塔哲城堡和亞瑟王的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也由於亞瑟王傳說使得廷塔哲發展成為一座旅遊業發達的小鎮。除了廷塔哲城堡之外,廷塔哲附近還有美麗的沙灘景色。 Category:康沃爾郡.

新!!: 大西洋和廷塔哲 · 查看更多 »

仙台市

仙台市()是日本宮城縣縣治,位於宮城縣中部,為政令指定都市,同時也是東北地方最大的城市。該市得名於古稱千代城的古城「仙台城」,於1600年由安土桃山時代名將伊達政宗擴建並改名為同音的仙台。由於全市綠化比例高,而有“杜之都”(森林之都)之譽。.

新!!: 大西洋和仙台市 · 查看更多 »

仙女奈氏鱈

仙女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60-915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仙女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伊卢利萨特

伊卢利萨特(Ilulissat)是格陵兰第三大的定居地,人口约4000。市镇在格陵兰西岸的中部,北纬69°,北极圈以北200公里。伊卢利萨特的丹麦语名字雅各布港(Jakobshavn)也广为人知。伊卢利萨特按格陵兰语直译是「冰山」。伊卢利萨特是格陵兰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因为附近有绚丽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旅游业是当地主要行业。著名极地探险家克努兹·拉斯穆森生于伊卢利萨特,他在定居地中心的童年住所,现在是他的纪念博物馆。.

新!!: 大西洋和伊卢利萨特 · 查看更多 »

伊塞島

伊塞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斯凱島西北1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伊塞島 · 查看更多 »

伊塔帕里卡島

伊塔帕里卡島是巴西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薩爾瓦多約10公里,由巴伊亞州負責管轄,面積11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5米,2004年人口20,941。 Category:巴西島嶼.

新!!: 大西洋和伊塔帕里卡島 · 查看更多 »

伊塔馬爾·佛朗哥

伊塔馬爾·佛朗哥(Itamar Augusto Cautiero Franco,),巴西政治家、外交官,於1990年3月15日開始擔任巴西副總統。及後費爾南多·科洛爾於1992年10月2日被迫辭職後,由他代理總統職務,直到12月29日宣誓就任巴西總統,任期至1995年1月1日。.

新!!: 大西洋和伊塔馬爾·佛朗哥 · 查看更多 »

伊奈茲甘

伊奈茲甘是非洲北部國家摩洛哥的城市,位於阿加迪爾市郊的大西洋海岸,距離阿加迪爾10公里,市內批發商和零售商店眾多,有批發市場、皮革露天市場、牲畜市場、穀物露天市場等,2004年人口198,879。 Category:摩洛哥城市.

新!!: 大西洋和伊奈茲甘 · 查看更多 »

伊尼希爾島

伊尼希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戈爾韋郡負責管轄,屬於阿倫群島的一部分,面積5.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7米,2011年人口249。.

新!!: 大西洋和伊尼希爾島 · 查看更多 »

伊尼什博芬島 (戈爾韋郡)

伊尼什博芬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戈爾韋郡負責管轄,長7.1公里、寬3.8公里,面積9.6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9米,2011年人口160。.

新!!: 大西洋和伊尼什博芬島 (戈爾韋郡) · 查看更多 »

伊尼什特克島

伊尼什特克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4.3公里、寬2.2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91米,島上自1980年代有電力和電話網絡,2011年人口53。.

新!!: 大西洋和伊尼什特克島 · 查看更多 »

伊尼什特拉哈爾島

伊尼什特拉哈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多尼戈爾郡負責管轄,長1.3公里、寬0.48公里,面積0.3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伊尼什特拉哈爾島 · 查看更多 »

伊尼什莫爾島

伊尼什莫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阿倫群島的一部分,長14公里、寬3公里,面積30.9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3米,2011年人口845。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伊尼什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伊尼什曼島

伊尼什曼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戈爾韋郡負責管轄,屬於阿倫群島的一部分,面積9.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9米,2011年人口157人。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伊尼什曼島 · 查看更多 »

伊尼沙克島

伊尼沙克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戈爾韋郡負責管轄,長2.6公里、寬1.4公里,面積2.4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伊尼沙克島 · 查看更多 »

伊利莎白皇后號郵輪

伊利莎白皇后號(RMS Queen Elizabeth)是193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和最豪華的郵輪,全長1,031英尺,排水量達83,600噸,有「大西洋第一夫人」之稱。其後該郵輪由香港船商董浩雲購買改裝為海上學府,惟於1972年改裝臨近完成時發生大火完全焚毀,「海上學府」計劃亦告吹。該火災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海上火災亦是唯一的「災難級大火」,釀成14人受傷。當時船隻停泊在青衣島和昂船洲之間,即現時九號貨櫃碼頭之位置 。.

新!!: 大西洋和伊利莎白皇后號郵輪 · 查看更多 »

伊利運河

伊利運河是一條位於美國紐約州的運河,連接哈德遜河與伊利湖,將五大湖與大西洋水域連接起來,現在屬於紐約州運河系統。伊利運河最初是在1699年被提出興建的提案,但是一直到1798年才由尼亞加拉運河公司開始準備興建。運河的第一段在1819年完工,整段運河則在1825年10月26日開放通行。伊利運河的全長為,整條運河的為寬、深。整條運河總共有83個水閘,每個水閘有27公尺乘4.5公尺(90英尺乘15英尺),最高可以行駛排水量68公噸(75噸)的平底駁船。伊利運河是第一條提供美國東海岸與西部內陸的快速運輸工具,這比當時最常用的以動物拉動的拖車還快許多。伊利運河不只加快運輸的速度,也將沿岸地區與內陸地區的運輸成本減少了95%。快捷的運河交通使得紐約州西部更便於到達,因此也造成中西部的人口快速成長。.

新!!: 大西洋和伊利運河 · 查看更多 »

伊爾明厄海

伊爾明厄海是大西洋的一個海,位於格陵蘭東南面,西臨拉布拉多海,北毗丹麥海峽,長480公里、寬290公里,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600米。.

新!!: 大西洋和伊爾明厄海 · 查看更多 »

伊薩刺蝶魚

伊薩刺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伊薩刺蝶魚 · 查看更多 »

伊苏系列

是日本電子遊戲公司Falcom所製作的一系列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首作於1987年在電腦平台PC-8801上推出,後来發展到多個遊戲平台上。截至2015年,全系列累計銷量達450萬套。 「伊蘇」兩字讀法為國際音標:。美版《伊蘇I》曾經由於世嘉MS版的錯誤,標題誤植為「Y's」。.

新!!: 大西洋和伊苏系列 · 查看更多 »

伊號第五百一潛艦

伊号第五〇一潜水舰(いごうだいごひゃくいちせんすい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艘潜水艇。.

新!!: 大西洋和伊號第五百一潛艦 · 查看更多 »

伊號第五百二潛艦

伊号第五〇二潜水艦(いごうだいごひゃくにせんすい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艘潜水艇。.

新!!: 大西洋和伊號第五百二潛艦 · 查看更多 »

伊查博島

伊查博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0.43公里、寬0.2公里,面積0.0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米,該島在1828年被發現。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伊查博島 · 查看更多 »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位於欧洲西南角,东面和南面临着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在东北部由比利牛斯山脉与欧洲大陆连接。主要包括当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及直布罗陀。其总面积约 582,000 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伊比利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伊氏石斑魚

伊氏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itajara)是一種大型的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 伊氏石斑魚主要棲息在熱帶淺水區的珊瑚及人工礁間,水深達50米;幼魚棲息在汽水河口、河道及紅樹林沼澤。它們的分佈地包括佛羅里達礁島群、巴哈馬、加勒比海及巴西海岸。它們有時甚至在新英格蘭被捉到,但情況甚少。在東大西洋,它們出沒於剛果民主共和國至塞內加爾。 伊氏石斑魚可以達到極大的體型,長達2.5米及重363公斤。以魚鉤釣上的世界紀錄是重達309公斤的標本。 伊氏石斑魚十分美味,故大幅度被漁獵。加上它們並不怕羞,故很易被捕捉。它們傾向回到出生地大量產卵,這也使它被大量漁獵。由於它們的數量大幅下降,故已被列為極危物種及禁止漁獵。美國及加勒比海分別於1990年及1993年禁止漁獵。自此它們的數量開始回升,但因繁殖率低,故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回復到以往的數量。 伊氏石斑魚吃甲殼類、其他魚類、章魚及幼海龜。而它們是其他大型魚類如梭子魚、鯙科及鯊魚所掠食的對象。 大部份石斑魚都是雌性先熟型雌雄同體,即會先成熟為雌魚,只有一些成體才會變成雄魚。不過伊氏石斑魚是否如此卻未有證據支持。 事實上,有發現較為細小的雄性伊氏石斑魚,只有1.15米長;且有一些比雌魚(6-8歲)還要幼小的雄魚(3-4歲)。.

新!!: 大西洋和伊氏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伊氏青眼魚

伊氏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青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智利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約35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伊氏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伊氏鸚嘴魚

伊氏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公尺-25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水淺清澈的珊瑚礁及岩石海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伊氏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

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Игорь Иванович Сикорский,Igor Ivanovich Sikorsky,)是著名的飞机和直升机设计师。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四引擎飞机和第一种投入生产的直升机。现代直升机常用设计形式(单旋翼带尾桨)的提出者。.

新!!: 大西洋和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 · 查看更多 »

伊斯代爾島

伊斯代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斯萊特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8米,2001年人口僅58人。.

新!!: 大西洋和伊斯代爾島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大西洋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新!!: 大西洋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通讯

本条目是有关伊拉克的通讯状况。.

新!!: 大西洋和伊拉克通讯 · 查看更多 »

伊拉苏火山

伊拉苏火山(卡斯蒂利亚语:Volcán Irazú)是哥斯达黎加的一座活火山,位于卡塔戈省省会卡塔戈附近的中央山脉,也是哥国海拔最高的活火山。.

新!!: 大西洋和伊拉苏火山 · 查看更多 »

伊曼氏長鱸

伊曼氏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32公尺,體長可達12.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珊瑚礁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伊曼氏長鱸 · 查看更多 »

企鵝群島

企鵝群島是納米比亞的群島,位於大西洋海域,由15座島嶼組成,總土地面積2.35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1994年2月28日午夜,南非將該群島的主權移交至納米比亞。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Category:南大西洋岛屿.

新!!: 大西洋和企鵝群島 · 查看更多 »

伍茲氏花鮨

伍茲氏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美國佛羅里達州Dry Tortugas海域,棲息深度256-461公尺,體長可達20.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伍茲氏花鮨 · 查看更多 »

伐氏副棘鮃

伐氏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伐氏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伐氏短棘鮟鱇

伐氏短棘鮟鱇(学名:Lophius vaillanti),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0-8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生活在大陸坡,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伐氏短棘鮟鱇 · 查看更多 »

伐氏高體鯧

伐氏高體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灣至南非;西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等海域,棲息深度40-500公尺,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00公分,屬肉食性,以頭足類、海鞘、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伐氏高體鯧 · 查看更多 »

传播史

传播史是研究人类传播历史的学科,一般而言,传播史的起始时间是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算起。傳播史是文化史的一支,其研究的主題,包括傳播媒介的生產者、生產過程、及媒介本身內容,以及其與歷史文化思想等背景的關連等。 傳播的方式由口述傳播經過多個階段到目前的網絡傳播時代。.

新!!: 大西洋和传播史 · 查看更多 »

伯堡區

伯堡區是聖盧西亞的11個區之一,位於該國東南部,北鄰蘇弗里耶爾區和米庫區,東面和南面是大西洋,西毗拉博列區和舒瓦瑟爾區,面積44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6,32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1.1人。 Category:聖盧西亞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伯堡區 · 查看更多 »

伯德島

伯德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大馬爾維納島以南的大西洋南部海域,長2.0公里、寬1.1公里,面積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福克蘭群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伯德島 · 查看更多 »

伯德島 (南喬治亞群島)

伯德島是大西洋的島嶼,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長4.8公里、寬0.8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6米,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5年1月14日發現,島上人口僅4人。.

新!!: 大西洋和伯德島 (南喬治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伯利茲海豬魚

伯利茲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貝里斯海域,棲息深度0-7公尺,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礁沙混合區海域,成群活動,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伯利茲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伯克郡

伯克郡(Berkshire,英文簡稱:Berks),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區域的郡。伯克郡沒有行政總部,雷丁是第1大鎮。英國著名建築溫莎城堡座落在溫莎。 伯克郡與英國皇室淵源甚深(尤其是溫莎城堡座落在伯克郡),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在1958年賜予頭銜「皇家郡」,故伯克郡全名「伯克郡皇家郡」(Royal County of Berkshire)。.

新!!: 大西洋和伯克郡 · 查看更多 »

伯納雷島

伯納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面積10.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3米,主要經濟活動有漁業、農業和旅遊業,該島嶼自青銅時期已有人類居住,2001年人口僅136人。.

新!!: 大西洋和伯納雷島 · 查看更多 »

伯比斯河

伯比斯河是圭亞那的河流,位於該國東部,河道全長約595公里,流域面積50,347平方公里,最終注入大西洋,河畔城鎮有新阿姆斯特丹。 Category:圭亞那河流.

新!!: 大西洋和伯比斯河 · 查看更多 »

伯氏割齒喉盤魚

伯氏割齒喉盤魚(學名:Tomicodon briggsi),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貝里斯、美屬維京群島、格瑞那達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伯氏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伯氏癒齒鯛

伯氏癒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癒齒鯛科的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深度101-476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岩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伯氏癒齒鯛 · 查看更多 »

弱珍燈魚

弱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pusill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850公尺,體長可達4.3公分。.

新!!: 大西洋和弱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弱無線鰨

弱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美國紐約至北卡羅萊納州海域,棲息深度102-233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淺水域、海灣,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弱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弱褐蛇鰻

弱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弱褐蛇鰻 · 查看更多 »

弱棘鮟鱇

弱棘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太平洋日本、夏威夷、巴拿馬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6.9公分,雄魚會寄生在雌魚身上,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弱棘鮟鱇 · 查看更多 »

強壯蝴蝶魚

強壯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動物。.

新!!: 大西洋和強壯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強壯深水鬚鳚

強壯深水鬚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法國、古巴、阿根廷及巴西等海域,屬深海魚類,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強壯深水鬚鳚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氣旋崔西

強烈熱帶氣旋特雷西(英語:Severe Tropical Cyclone Tracy)為南半球的一個熱帶氣旋,曾在1974年12月25日至26日間吹襲澳洲北領地达尔文港。它在阿拉弗拉海中生成,其後向南移動,最後挾著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3級的風力登陸澳洲北部。有資料顯示,當時特雷西的持續風速實際上已達到5級水平,但不為官方所確認。此外,它也曾是有記錄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小的熱帶氣旋,然而這個紀錄被2008年10月位於大西洋的熱帶風暴馬可打破。 雖然此熱帶氣旋面積很小,但威力異常驚人。這個風暴使71人喪生,經濟損失更達數百萬美元。它摧毀了達爾文市內近七成的房屋及交通基建,約20,000人無家可歸,30,000人需要疏散。大部分的人都撤離至阿德雷得、懷阿拉、爱丽斯斯普林斯及悉尼等地。達爾文經過這個風暴的吹襲後,幾乎完全崩潰,成為澳洲有記載以來最慘重的一場風災。.

新!!: 大西洋和強烈熱帶氣旋崔西 · 查看更多 »

強牙巨口魚

強牙巨口魚(学名:Odontostomias mastic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維德角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9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

新!!: 大西洋和強牙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強枝鯛

強枝鯛為輻鰭魚綱海魴目菱的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灣至南非德班海域、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喬治亞州至蘇利南及日本、夏威夷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00-1026公尺,體銀色,稚魚體具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背鰭硬棘6-7枚;背鰭軟條32-3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33-35枚,體長可達64公分。.

新!!: 大西洋和強枝鯛 · 查看更多 »

强串光鱼

强串光鱼(学名:Vinciguerria poweriae)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光器魚科串光鱼属的鱼类,俗名短尾串灯鱼。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1000-50米,體長可達4.3公分,會做垂直性洄游,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强串光鱼 · 查看更多 »

似低褶胸鱼

似低褶胸鱼(学名:Sternoptyx pseudobscura)为輻鰭魚綱褶胸鱼属的鱼类,俗名高星褶胸鱼。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北纬40°至南纬22°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深海区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200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磷蝦及十足目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似低褶胸鱼 · 查看更多 »

似裸臀鯙

似裸臀鯙,又稱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深水礁坡,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似裸臀鯙 · 查看更多 »

似魣盜目魚

似魣盜目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法國至茅利塔尼亞,包括地中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50-600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似魣盜目魚 · 查看更多 »

似鯡多耙鯷

似鯡多耙鯷(学名:Anchovia clupeoide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安地列斯群島、千里達、委內瑞拉至巴西里約熱內盧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短而尖,上頷延伸至前鰓蓋,體側具一銀色條紋,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臀鰭軟條25-32條,體長可達30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河口、紅樹林、潟湖,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似鯡多耙鯷 · 查看更多 »

似鯡青鱗魚

似鯡青鱗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細長,體色銀色,背部墨綠色,鱗片不易脫落,在鰓蓋的邊緣有擴散黃色或淡橘色斑點,背鰭軟條15-21枚;臀鰭軟條12-23枚,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能夠忍受低鹽度水域,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似鯡青鱗魚 · 查看更多 »

似鯉花鮨

似鯉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Pagalu島海域,棲息深度約260公尺,體長可達23.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似鯉花鮨 · 查看更多 »

似星燭光魚

似星燭光鱼(学名:Polyipnus asteroide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366-732公尺,體長可達8.1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新!!: 大西洋和似星燭光魚 · 查看更多 »

似星衫魚

似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simil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亞及墨西哥灣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85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似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州

維吉尼亞州(),正式名称为維珍尼亞聯邦,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 維吉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间,其北部地区与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相邻。该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全州总人口818.6万,实现GDP总量3970亿美元。.

新!!: 大西洋和弗吉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弗亞島

弗亞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赫利賽島西南1.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亞島 · 查看更多 »

弗亞格莫爾島

弗亞格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亞格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弗亞拉奇島

弗亞拉奇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亞拉奇島 · 查看更多 »

弗勞茨艾倫島

弗勞茨艾倫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本貝丘拉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勞茨艾倫島 · 查看更多 »

弗萊格勒縣

弗萊格勒縣(Flagler County,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北部的一個縣,東傍大西洋。面積1,47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局估計,共有人口49,832人。縣治班涅爾(Bunnell)。 1917年4月28日置縣。縣名紀念鐵路大亨、有「邁阿密之父」之稱的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Henry Morrison Flagler)。 F.

新!!: 大西洋和弗萊格勒縣 · 查看更多 »

弗里奧擬油鰻

弗里奧擬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8公尺,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弗里奧擬油鰻 · 查看更多 »

弗里登胡普

弗里登胡普是圭亞那的城鎮,也是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的首府,位於該國北部德梅拉拉河左岸的大西洋沿岸,處於海拔水平面,2009年人口3,202。 Category:圭亞那城市.

新!!: 大西洋和弗里登胡普 · 查看更多 »

弗里西亞群島

弗里西亞群島(德語:Friesische Inseln,丹麥語:De Frisiske Øer,荷蘭語:Waddeneilanden)是北海的一串群島。範圍從北歐大陸海岸外5~32公里(3~20哩)處沿荷蘭與德國海岸延伸到丹麥的日德蘭半島南部海岸。雖在地理上自成一個單元,但人們習慣把它們分為東弗里西亞群島(屬德國)、西弗里西亞群島(屬荷蘭)和北弗里西亞群島(分屬德國與丹麥)。 約在西元前7000到5000年間,北海形成了一條流往大西洋西南向出口之後,其東南走向的海岸與現今弗里西亞群島的曲線一致。週期性的下沉、暴風雨和水災形成了這個長鏈狀的島嶼;中間與歐洲大陸隔著細長的淺水帶與潮間泥平台。丹麥與德國政府都極力保護群島面海的海岸,填出海埔新生地以利耕作。這裡的海灘與休閒勝地吸引眾多遊客。 Category:歐洲島嶼 Category:北海 Category:群島.

新!!: 大西洋和弗里西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弗里敦

弗里敦(Freetown),塞拉利昂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於大西洋岸邊的弗里敦半島(Freetown Peninsula),2004年人口有1,070,200人。它不仅是塞拉利昂主要出口港口,更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其經濟主要與港口有關。弗里敦主要工業包括鑽石切割和食品工業。.

新!!: 大西洋和弗里敦 · 查看更多 »

弗氏絨鬚石首魚

弗氏絨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大安地列斯群島至阿根廷海域,本魚身體銀色,背部灰色,獨特的斜暗條紋延伸至遠低於側線沿鱗棘背,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6-30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9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弗氏絨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弗氏錐首魚

弗氏錐首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亞速群島、印度洋南緯11°25'、東經88°52'與太平洋北緯19°49'、東經151°48'海域,棲息深度1370-1660公尺,體長可達37.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弗氏錐首魚 · 查看更多 »

弗洛塔島

弗洛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霍伊島以東2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4公里、寬3.5公里,面積8.7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8米,2001年人口81。.

新!!: 大西洋和弗洛塔島 · 查看更多 »

弗洛代格島

弗洛代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本貝丘拉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2001年人口僅11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洛代格島 · 查看更多 »

弗洛代格莫爾島

弗洛代格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洛代格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弗洛迪島

弗洛迪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米,該島的居民在1851年遷離該島,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洛迪島 · 查看更多 »

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弗洛里亚诺波利斯(Florianópolis)位于巴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圣卡塔琳娜州的首府,面积436.5平方公里,人口406,564人(2006年)。.

新!!: 大西洋和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弗洛雷斯島 (亞速群島)

弗洛雷斯島(Ilha das Flores)是葡萄牙的火山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亞速群島的一部分,長17公里、寬12公里,面積143.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14米,2003年人口3,907。.

新!!: 大西洋和弗洛雷斯島 (亞速群島) · 查看更多 »

弗拉德代島

弗拉德代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拉賽島西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拉德代島 · 查看更多 »

弗拉泰島 (布雷扎灣)

弗拉泰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的布雷扎灣海域,距離斯蒂基斯霍爾米35公里,由西峽灣區負責管轄,長2公里、寬1公里,島上的教堂建於1926年。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拉泰島 (布雷扎灣) · 查看更多 »

弗拉戈索島

弗拉戈索島是古巴的島嶼,位於該國北面大西洋海域,屬於薩瓦納-卡馬圭群島的一部分,由比亞克拉拉省負責管轄,長40公里,面積101平方公里。 Category:古巴島嶼.

新!!: 大西洋和弗拉戈索島 · 查看更多 »

休斯敦

休斯敦(Houston,中国大陆通译休斯--敦/休斯--顿,港澳通译侯--斯頓,台湾通译休--士頓)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國第四大城,墨西哥灣沿岸最大的經濟中心。面積達1,440平方公里,市名是以當年德克薩斯共和國總統山姆·休士頓(Sam Houston)命名的。 休士頓是哈里斯縣(全國第三大縣)的縣城。休士頓在密蘇里市的東面,西南部分伸入本德堡县,東北一小部分伸入蒙哥馬利縣。 休士頓創建於1836年,合併於1837年,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大城市之一,也是全美最大的一個沒有規劃法的大城市。 1900年,休士頓有45,000人口,排名美國第85位。2000年美國人口統計指出,城市人口總數達到190萬人(2004年已超過2百萬人)。大休士頓都會區是美國第七大都會區(10個縣,5,180,443人)。 休士頓以其能源(特別是石油)、航空工業和運河聞名世界。休士頓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美國最繁忙的港口,外輪噸位第一,不分國籍則居第二位。財富500強總部僅次於紐約市。休斯敦是德克薩斯醫療中心的所在地,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究和治療機構的集中地。休士頓還是美國27個超過170萬人口的重要大都會地區中生活消費和房價最低的。休士頓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和網絡(GaWC)稱為「全球城市」。 休士頓的官方綽號為「太空城(Space City)」,因為它是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的所在地,任務監控中心也設在這裡(因此,「休斯敦」是在月球上說的第一個詞)。許多當地人喜愛稱作「牛沼城」。其他綽號還有「H鎮」、「腳爪城」或「蒙古城」。 休士頓是一個擁有多重文化的城市,許多外來移民的社區在此發展。其美術館區是許多文化機構和展覽的天堂,每年吸引將進七百萬的遊客,在休士頓常能看見活躍的視覺表演藝術。.

新!!: 大西洋和休斯敦 · 查看更多 »

休拉奈氏鱈

休拉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60-915公尺,體長可達25.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休拉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异孔盾形提灯虫

异孔盾形提灯虫(学名:Lychnaspi polyancistra)为穿盾虫科盾形提灯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苏门答腊、那波利湾与第勒尼安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异孔盾形提灯虫 · 查看更多 »

异人族

异人族(Inhumans),是一个由漫威漫画创造的虚构的超人类种族,在該公司出版的多套漫畫書系列作品中擔任主要角色。最早出現異人族的作品,是《驚奇4超人》第45期(1965年12月)。.

新!!: 大西洋和异人族 · 查看更多 »

异体虫

异体虫(学名:Heterosoma heptacanthum)为星球虫科异体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异体虫 · 查看更多 »

异侧鸟蛤

异侧鸟蛤(学名:Papyridea lata),是帘蛤目鸟尾蛤科Papyridea屬的一种。分佈於大西洋沿岸的巴西北部、墨西哥灣、佛羅里達州東部及西非海岸,但亦有報告指在南中國海亦有發現。常生活在浅海泥沙的海底,潮间带尚未曾发现。.

新!!: 大西洋和异侧鸟蛤 · 查看更多 »

异鳞海蜥鱼

异鳞海蜥鱼(学名:Halosauropsis affinis)为海蜥鱼科异鳞海蜥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热带深海区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日本。.

新!!: 大西洋和异鳞海蜥鱼 · 查看更多 »

弓紋刺蓋魚

弓紋刺蓋魚,又稱灰面蓋刺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弓紋刺蓋魚 · 查看更多 »

弓背石首魚

弓背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英吉利海峽至茅利塔尼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石底質、礁石區海域,於夜間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弓背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彎口蘆鯛

彎口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11-18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彎口蘆鯛 · 查看更多 »

低褶胸鱼

低褶胸鱼(学名:Sternoptyx obscura)为輻鰭魚綱褶胸鱼科褶胸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西沙群岛等海域等,属于底层小型鱼类。其常见于约生活于1000公尺左右深海,體長可達4.5公分。.

新!!: 大西洋和低褶胸鱼 · 查看更多 »

彎角骨螺

彎角骨螺(學名:Bolinus cornutus)是一種掠食性的海蝸牛。它們廣泛分佈在非洲西岸,喜歡中等水深的海域。它們的殼很大,有刺及呈棒狀,一般都是呈淡褐色或黃褐色,有筆直及很長的水管溝。.

新!!: 大西洋和彎角骨螺 · 查看更多 »

彎體頭蛇鰻

彎體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佛羅里達群島及巴哈馬海域,體長達46公分,棲息於水質清澈的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彎體頭蛇鰻 · 查看更多 »

低鰭刺鯊

低鰭刺鯊(學名Centrophorus lusitanicus),又名尖鰭鮫,為軟骨魚綱板鰓亞綱角鯊目刺鯊科的魚類。是一大型深海鯊魚。.

新!!: 大西洋和低鰭刺鯊 · 查看更多 »

低鰭副獅子魚

低鰭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50-1207公尺,體長可達14.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低鰭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彎齒鯔

彎齒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西印度群島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

新!!: 大西洋和彎齒鯔 · 查看更多 »

佩布爾島

佩布爾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大馬爾維納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長30公里、寬7公里,面積8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7米。 Category:福克蘭群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佩布爾島 · 查看更多 »

佩德罗·路易斯 (奥尔良-布拉干萨)

佩德罗·路易斯·玛利亚·若泽·米格尔·拉斐尔·加布里埃尔·冈萨加·德·奥尔良-布拉干萨(Pedro Luiz Maria José Miguel Gabriel Rafael Gonzaga de Orleans e Bragança;),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巴西王子。是巴西皇位瓦索拉斯系继承人安东尼奥的长子。2009年在法国航空447号班机空难中丧生。 Category:巴西皇族 Category:玫瑰勋章得主 Category:奥尔良-布拉干萨王朝.

新!!: 大西洋和佩德罗·路易斯 (奥尔良-布拉干萨) · 查看更多 »

佩罗·德阿伦克尔

佩罗·德阿伦克尔(Pêro de Alenquer,)是15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和航海家。地理大发现时代经验最丰富的领航员之一,他分别追随迪亚士和达伽马到达了好望角和印度。.

新!!: 大西洋和佩罗·德阿伦克尔 · 查看更多 »

彩虹海豬魚

彩虹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域,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海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彩虹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佩氏圓喉盤魚

佩氏圓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加那利群島等海域,體長可達5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潮間帶。.

新!!: 大西洋和佩氏圓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彭德縣 (北卡羅萊納州)

彭德县(Pender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南部大西洋岸的一個縣。面積2,41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1,082人。縣治伯高 (Burgaw)。 成立於1875年2月16日。縣名紀念在葛底斯堡之役中受致命傷的南方軍將領威廉·D·彭德 (William Dorsey Pender)。 P.

新!!: 大西洋和彭德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彭特蘭海峽

彭特蘭海峽是蘇格蘭的海峽,連接東面的北海和西面的北大西洋,將北面的奧克尼群島和南面的蘇格蘭大陸分隔,該海峽有多座島嶼。.

新!!: 大西洋和彭特蘭海峽 · 查看更多 »

彭氏海豬魚

彭氏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本魚稚魚和雌魚有寬的黑色斑紋經過眼睛到被突出略帶桃色-褐色線毗鄰上方的尾鰭基部;身體的下半部白色,鱗片有橘色的斑點。雄性成魚主要為綠色,在背鰭的前部上被與粉紅色與一個黑色的斑點接壤的鱗片,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體長可達5.6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彭氏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彈射飛機商船

彈射飛機商船(CAM ship,catapult aircraft merchant ship)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联合王国以商船裝設火箭彈射器藉以提供空中掩護的簡易航空母艦,作為護衛航空母艦未完工前的戰力應急方案;不過這幾艘改裝艦艇並沒有被軍方徵收為軍艦,在任務執行期間她們的身分仍舊是商船,因此彈射飛機商船由指揮,並不屬英國皇家海軍戰鬥序列之內。.

新!!: 大西洋和彈射飛機商船 · 查看更多 »

何塞·范韦尔特

何塞·范韦尔特(Josse van Huerter,也称Joss van Hurtere、Joost de Hurtere或Joss van Hürter,Joss de Utra或Joss Dutra,)葡萄牙语,是亚速尔群岛中法亚尔岛的首位殖民者和总督。1482年后,皮库岛也划入他的领地范围。他的儿子若斯·德乌特拉在他死后继承了其领地的所有权。.

新!!: 大西洋和何塞·范韦尔特 · 查看更多 »

佛得角

維德角共和国(República de Cabo Verde),简称維德角,是一個位於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島國。它横跨大西洋中部的10个火山岛,距离西非海岸线570公里。獨立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国名“維德角”在葡萄牙语意为“绿角”。人口约50万,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普拉亚。.

新!!: 大西洋和佛得角 · 查看更多 »

佛得角国旗

佛得角國旗採用於1992年9月22日,为该国独立后的第二面国旗,纵横比例10:17,由藍、白、紅、白、藍五條橫帶(比例為 6:1:1:1:3)和十顆形成一圈的黃色五角星組成。 星星代表了佛得角是一個島國,藍色橫條象徵天空和海水,白色象徵和平,而紅色象徵努力。後兩者代表了建國道路的坎坷。 1992年佛得角对国旗的更换,象徵著该国在意识形态上與同屬葡萄牙前殖民地的幾內亞比紹的分離,更强调佛得角的大西洋国家属性。.

新!!: 大西洋和佛得角国旗 · 查看更多 »

佛得角真巨口魚

佛得角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insularum)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0-580公尺。.

新!!: 大西洋和佛得角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縮寫:FAU)也称佛罗里达大西洋(Florida Atlantic),是一所主校园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公立大学,还在州内的另外6个城市中有卫星校园,分别是达尼亚滩、戴维、劳德代尔堡、朱庇特、圣露西港和匹尔斯堡。佛罗里达大西洋为7个县的区域提供服务,该区域拥有超过300万人口,跨越了佛罗里达州东部超过161公里的海岸线。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成立于1964年,是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的第一所公立大学,当时只提供高年级和研究生课程。虽然学校初次招生时只有867名学生,不过到了1984年学校开始录取低年级本科生时这个数字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到了2011年,入学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9000,分别来自全国50个州的140个县以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自成立以来,佛罗里达大西洋已经向全世界的近10.5万名校友授予了超过11万个学位。 进入21世纪以后,佛罗里达大西洋致力于提高其学术和研究标准,并逐渐转变为一个更为传统的大学。大学提高了入学标准,增加了科研经费,建设了新的设施,并与各大科研机构建立了显著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大学的学术形象,而且也让学校美式足球队的竞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已经达到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的最高级别。校园内建设了体育馆和更多的校舍,2010年还建立了自己的医学院。.

新!!: 大西洋和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佛罗里达州行政区划

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一共有67个县,於1821年成为美国领土时只有两个县,即以萨瓦尼河(Suwanee River)为界,西部为艾斯康比亞縣,东部为圣约翰斯县,后来成立的其它所有县都曾是这两个县的一部分。佛罗里达于1845年成为美国的第27个州,1925年由阿拉楚阿縣析置的吉爾克里斯特縣是全州最年轻的县。佛罗里达州的县是州政府的分支。1968年,各县获得了自行发放特许状的权力。除了瓦古拉縣的县城克劳福德维尔外,佛罗里达州的其他所有县城都是注册成立的自治市。 佛罗里达州各县的名称反映了其多样化的文化底蕴。有些以南方政治领袖和西班牙探险家命名,代表了历史上作为西班牙主权领土时期的影响;有些以西班牙圣徒的名字和西班牙语描述的美洲原住民地名,还有美国的政治领袖命名。以所在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河流、湖泊和植物群命名的也很常见。佛罗里达州有以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参战双方命名的县,迈阿密-戴德县就是以当时美国陆军一位名叫弗朗西斯·L·戴德的少校命名。而奥西欧拉县则是以战争时期的一位美洲原住民抗争领袖来命名。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佛罗里达州共有1880万1310人,与2000年的普查数据相比增加了17.6%。全州平均每个县有28万零616人,迈阿密-戴德县以249万6435人位居榜首,利伯蒂县只有8365人排名最后。平均每个县占地面积2085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棕榈滩县有5268平方公里,最小的尤宁县只有622平方公里。全州的总面积为17万零40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3万96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为3万零738平方公里 (updated 2008 population estimate)。 以下表格会在每一个县的名称后面列出其联邦资料处理标准代码(简称FIPS代码),该代码是联邦政府用来区分各州和各县的唯一识别码。佛罗里达州的FIPS代码是12,结合任何一个县的代码则为“12XXX”。所有的FIPS代码将链接至该县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信息。.

新!!: 大西洋和佛罗里达州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佛罗里达海峡

佛罗里达海峡(Florida Strait),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与古巴岛之间的海峡,为墨西哥湾北部通往大西洋的战略要道。墨西哥湾的温暖海水自佛罗里达海峡流出后,成为北大西洋暖流的起源地。 该海峡长约480公里,宽约80-240公里,最深处1490米,湾内有佛罗里达礁岛群。 Category:佛羅里達州地理 Category:美國海峽 Category:古巴海峽 Category:跨國海峽 Category:墨西哥灣 Category:巴哈馬-美國邊界 Category:古巴-美國邊界.

新!!: 大西洋和佛罗里达海峡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礁島群

佛羅里達礁島群(Florida Keys)是一個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外海的群島,地處美國最東南端的該群島,是由總數約1700座的大小島嶼所組成。群島從佛羅里達半島東南角靠近邁阿密處一路往南分佈並漸漸彎曲向西,直到最底端的西礁島(又常音譯為「基威斯特島」(Key West),意指其位於礁島群的最西端),往外則有無人居住的海龟岛。這些島嶼位在佛羅里達海峽中,將大西洋與墨西哥灣分為東西兩處,並大致劃出佛羅里達灣的範圍。西礁島最南角是距離鄰國古巴最近的美國領土,之間相距僅90哩(145公里)。 佛羅里達礁島群有95%的範圍都位在門羅縣(Monroe County)境內,只有托頓島(Totten Key)等小部分的範圍,劃屬隔鄰的邁阿密-戴德郡(Miami-Dade County)。基韋斯特(City of Key West)是門羅郡的縣治,該郡治理的範圍包含一部份位於佛羅里達本土的土地,以及從大礁島(Key Largo)開始往西南方向的所有島嶼。其中,位於本土上的門羅郡領土幾乎都位在大沼澤地國家公園(Everglades)內。.

新!!: 大西洋和佛羅里達礁島群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鮨

佛羅里達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德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佛羅里達鮨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長鰭鱈

佛羅里達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0-4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淺水域,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佛羅里達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長鱸

佛羅里達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佛羅里達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0-15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佛羅里達長鱸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海龍

佛羅里達海龍(学名:Syngnathus floridae),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2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海草床。.

新!!: 大西洋和佛羅里達海龍 · 查看更多 »

佛拉芒人

佛拉芒人(Vlamingen),亦稱佛蘭德人或佛萊明人,為日耳曼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使用佛萊明語荷蘭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居住在現今的法蘭德斯地區,故得名。為比利時兩大主要民族之一,另一民族為使用法語的瓦隆人。佛拉芒人的族源與荷蘭人基本相同,主要由弗里斯蘭人、法蘭克人、撒克遜人等古代日耳曼部落和凱爾特人結合而成。佛拉芒人在比利時人口中佔多數約(60%)。歷史上,於中世紀時所有居住在佛蘭德伯國的人,不論使用何種語言,都稱為佛拉芒人。現今的法蘭德斯地區由佛蘭德伯國的一部份以及中世紀的布拉班特公國及所組成。.

新!!: 大西洋和佛拉芒人 · 查看更多 »

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Das Boot),德國導演沃尔夫冈·彼得森的第一部成名作。全片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在大西洋海域對英國、美國艦隊發動的U艇海戰;拍攝經費是德國電影拍攝歷史前三名,顯見德國人對此部電影之重視;迥異於一般劇情片,對德軍著名的「潛艇部隊」以「紀錄片」形式作巨細無遺拍攝呈現,對一般觀眾而言會嫌枯燥略悶,但對「軍事迷」族群觀眾會感到喜悅。.

新!!: 大西洋和從海底出擊 · 查看更多 »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前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联合大陆Pangea,自泥盆纪形成(4亿年前)以来,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开始分裂。中晚侏罗世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Laurasia(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欧亚)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酷似温室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有局部的干旱地区,但绝大多数盘古大陆,均处于郁郁葱葱的绿洲。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新!!: 大西洋和侏罗纪 · 查看更多 »

侏鮋

侏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到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6-90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侏鮋 · 查看更多 »

侏沙鮨

侏沙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侏沙鮨 · 查看更多 »

微小短吻獅子魚

微小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Burdwood Bank海域,棲息深度124-128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微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微副棘鮃

微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委內瑞拉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微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微體玻璃鰕虎魚

微體玻璃鰕虎鱼(学名:Aphia minuta)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鰕虎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從特倫汗到摩洛哥、地中海、黑海及亞速海等海域,棲息深度5-80公尺,本魚透明的身體約略淡紅色,雄性有較長的背鰭與臀鰭,背鰭硬棘4-6枚;背鰭軟條11-13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11-15枚,體長可達7.9公分。生活在近海或河口沙底質或鰻草叢的水域,屬肉食性,以橈腳類及糠蝦等為食,繁殖期在夏季,雌魚在雙殼貝中產卵,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微體玻璃鰕虎魚 · 查看更多 »

微怪鳞虫

微怪鳞虫(学名:Pholoe minuta)为锡鳞虫科怪鳞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微怪鳞虫 · 查看更多 »

德塞阿多河

德塞阿多河(西班牙語:Río Deseado)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聖克魯斯省,河道全長615公里,集水區面積14,450平方公里,發源自布宜諾斯艾利斯湖,最終注入大西洋。 Category:阿根廷河流.

新!!: 大西洋和德塞阿多河 · 查看更多 »

德國號裝甲艦

德意志號裝甲艦(德語:Deutschland,之後改稱「呂佐號」Lützow)是納粹德國的一艘德意志級裝甲艦。該艦是德國第一艘的裝甲艦,後來納粹德國海軍於1940年2月將其重新分類為重巡洋艦,英國最初將含本艦的同級三艘船稱為「袖珍戰艦」,事實上它們在火力也勝過當時其他海軍所有的巡洋艦。.

新!!: 大西洋和德國號裝甲艦 · 查看更多 »

德国号战列舰

德国号战列舰或译德意志号战列舰(SMS Deutschland)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国级前无畏战列舰的主导舰。它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装备有四门作为。舰只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03年6月开始进行,1904年11月。其投入舰队服役是在1906年8月3日,较无畏号提前了几个月。后者配备有十门大口径炮,是革命性“全重型火炮(all big gun)”概念下的第一艘战列舰,这使得德国号及其同级舰从服役之初便沦为二流。 德国号在入役后便担任公海舰队的旗舰,直至其1912年被转移至。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它与姊妹舰受命承担易北河河口及的防御任务,以阻挡潜在的英国入侵可能。德国号及第二分舰队的其它舰只于战争的前两年参与了大部分的舰队大规模行动,并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达到顶峰。在战斗首日的末段,德国号及其余前无畏舰于撤退前曾短暂与几艘英国战列巡洋舰交火。 日德兰海战后,前无畏舰被证明在面对更现代化的战列舰时显得太过孱弱,德国号及其三艘幸存的姊妹舰遂被转移至海岸防务工作。至1917年,它们被完全撤出作战,解除武装,并仅担任辅助角色。德国号于威廉港被用作宿营船直至战争结束。它于1920年1月25日从中除名,并在同年售予拆船商,最终于1922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德国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国级装甲舰

德意志级装甲舰(Panzerschiffe der Deutschland-Klasse)是德国海军在1930年代為符合《凡尔赛和约》限制而設計出的一款排水量一万吨级装甲舰。同級艦共三艘,其特徵是具有巡洋艦等級的噸位、戰艦等級的主炮、以及超越各國軍艦水準的續航力。.

新!!: 大西洋和德国级装甲舰 · 查看更多 »

德国级战列舰

德国级战列舰或称德意志级战列舰(Linienschiff der Deutschland-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前无畏战列舰的。该船级由德国号、汉诺威号、波美拉尼亚号、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组成。这些舰只建于1903年至1907年间,它们与前级不伦瑞克级类似,但具有更强的装甲防护。然而这甚至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无畏号于1906年下水之前便已显得过时。因此,它们是德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同类舰船。在其之后是拿骚级战列舰——即德国的首个无畏舰船级。 随着德国级的入役,使得舰队拥有足够的舰只组成两个完整的战列分舰队。而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重组至公海舰队。尽管已然过时,但全部五艘同级舰均参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在混乱的夜间行动中,波美拉尼亚号遭鱼雷击中并沉没。是次海战结束后,四艘幸存舰从舰队前线撤出,并主要从事辅助任务。《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保留一些老式战列舰用于沿海防御,其中便包括四艘德国级舰只。 然而,德国号并没有被用作岸防舰,而是在1920-1922年间拆解。汉诺威号是要改造为,但从未完成。它最终于1944-1946年间被拆解。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则是仅有的两艘同级舰,可以继续应用于国家海军和其后战争海军的前线中。两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承担了有限的职责,当中最为显赫的是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在西盘半岛战役期间向波兰要塞开火。临近战争结束时,两舰均告沉没。.

新!!: 大西洋和德国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国途易飞航空

德国途易飞航空(TUI fly Deutschland)曾名为途易飞航空(TUIfly),是一家德国航空公司,由旅游企业途易股份公司控股,其总部位于下萨克森州的汉诺威-朗根哈根机场,主要经营定期廉价航班服务及包机业务。公司约60%的航班座位采取直接销售,30%作为途易假期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另外10%则通过其它代理机构销售。途易航空目前拥有38架客机,是德国第三大航空公司,其规模仅次于汉莎航空。.

新!!: 大西洋和德国途易飞航空 · 查看更多 »

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

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SMS Kaiser Karl der Groß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于20世纪之交的一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它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承建,于1898年9月开始进行,1899年10月。因受到船厂罢工和意外触礁的影响,舰只推迟至1902年2月才完工;从而成为最后一艘入役的同级舰。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卡尔大帝号于1908年之前都在德国的活动战列舰队(Aktive Schlachtflotte,即公海舰队前身)服役,参加了和平时期例行的训练巡航和演习。至1908年,新式的“全重炮”无畏舰开始入役;由于德皇卡尔大帝号已经完全过时,它被撤出现役并安置在预备役支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该舰作为第五战列分舰队的一艘海防舰重新投入使用,但至1915年2月又再作储备安置。德皇卡尔大帝号先是临时担当,然后在威廉港被用作收容战俘的监狱船直至其职业生涯结束。随着德国于1918年11月战败,它被售予拆船商并于1920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德皇卡尔大帝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Wilhelm 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它于1896年10月在威廉港的开建,至1897年9月14日。1900年2月13日,该舰被列为舰队旗舰投入服役。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威廉二世号一直担任德国活动舰队的旗舰,直至1906年被新战列舰德国号所取代。此前,它曾多次参加舰队的训练演习和出访外国港口。当划时代的无畏舰于1908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德皇威廉二世号被迫退役并作储备闲置。1910年,它被重新启用,在波罗的海担当职能,但于1912年再度撤出服务。 随着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号及其姊妹舰被带回现役,在第五战列分舰队内充当岸防战列舰。基于其舰龄、再加上船员的短缺,导致它于1915年退出了这一角色,之后,它又成为公海舰队的,常驻威廉港。当战事在1918年11月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号于1920年代初从中除籍并作废料出售。其舰艏饰则被保留了下来,现陈列于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新!!: 大西洋和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Friedrich I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主导舰。它于1895年3月开始在威廉港的进行,1896年7月,至1898年10月完工。舰只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四门作为,则由十八门组成。 和修订工作持续了一年多,而当它于1899年10月投入现役后,便立即加入德国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的,担任分舰队指挥官海因里希亲王的旗舰。第一分舰队在每年主要持续进行训练演习,并且多次出访其它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及瑞典-挪威。1901年,该舰在撞上波罗的海的暗礁后遭到严重破坏;这一事件促成了德国战列舰后续的设计变更,以使它们能更好的抵御水下破坏。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908年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造;其副炮被重新安置、亦有所削减,以缓解上部过重的情况。在1910年重返服役后,它被列入预备役梯队;在接下来的两年作储备闲置,仅在年度舰队演习期间重启。它不再参与任何现役行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在战争初期,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及其姊妹舰尽管已然过时,但仍在第五分舰队内担当岸防舰并执行有限度的任务,负责守卫德国于北海的海岸线。舰只也在波罗的海参与了两次行动,但并未遭遇任何敌对军舰。至1915年2月,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撤出现役,并于11月完全退役。此后,它又曾先后被用作监狱船和。舰只最终于1920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玛瓦半岛

德玛瓦半岛(Delmarva Peninsula),美国东海岸一半岛,东为大西洋,西为切萨皮克湾,北由切萨皮克-特拉华运河与大陆为界。该半岛包括临近岛屿总面积为14127.044平方公里,人口681030人(2000年)。该半岛东北为特拉华州,南端属弗吉尼亚州,其余部分属马里兰州,其名称也是由这三个州名缩写而成。.

新!!: 大西洋和德玛瓦半岛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

陛下之舰德累斯顿号(SMS Dresden)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两艘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的首舰,以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命名。它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承建,于1906年开始、1907年10月、至1908年11月完工。舰只投入使用的时间因在期间接连发生的意外而被迫推迟,其中包括它与另一艘需要进行大修的船舶发生了碰撞。与此前的柯尼斯堡级一样,德累斯顿号的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德累斯顿号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海外基地值勤。入役后,它先是于1909年的期间出访美国,然后返回德国在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服役了三年。1913年,舰只转配至;在墨西哥革命期间,又被派往加勒比地区保护德国国民。1914年中,德累斯顿号将墨西哥前独裁者带至牙买加,由英国人在那里给予他庇护。舰只本应于1914年7月返回德国进行定期维修,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该计划告吹。当敌对行动开始时,德累斯顿号受命在大西洋的南美海域执行任务,然后于9月转移至太平洋,并加入了由海军中将馬克西米連·馮·斯比所率领的东亚分舰队。舰只随东亚分舰队参加了两场重大战役。第一次是11月爆发的,期间德累斯顿号曾与英国轻巡洋舰交火;第二次则是随后于12月爆发的,德累斯顿号成为唯一幸免于难的德国军舰。它躲避了英国追击者达数月之久,直至1915年3月驶入马斯地岛。当时舰只的发动机磨损严重,锅炉内的煤炭也几乎消耗殆尽;舰长与当地的智利政府取得联系,以期在冲突期间获得收留。然而,它在那里遭到英国巡洋舰围困,其中包括老对手格拉斯哥号;英国人无视智利的中立政策而向德舰开火。德国人遂凿沉了德累斯顿号,其出逃的大部分船员在战争期间都被拘禁在智利。舰只残骸至今仍然留在港湾,但包括其舰钟和罗盘在内的一些文物则已经归还德国。.

新!!: 大西洋和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

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Dresden-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20世纪初所建造的两艘小巡洋舰的。它由首舰德累斯顿号和埃姆登号所共同组成。两艘舰均于1906年开始;德累斯顿号在1907年,埃姆登号于1908年紧随其后。它们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投入舰队使用。这些舰只的设计是在前身柯尼斯堡级的基础上作出了渐进式改良,有稍大的体积和更快的航速,但装备有相同的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而作为对新式涡轮技术进行持续试验的一部分,德累斯顿号和埃姆登号分别由蒸汽轮机和三胀蒸汽机提供动力。 两艘同级舰都曾广泛应用于海外基地;埃姆登号在入役后被分配至东亚分舰队,德累斯顿号则于1913年被派往加勒比地区。德累斯顿号曾计划于1914年8月返回德国进行定期维修,但这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取消。因此,它被用作进行,直至与海军中将馬克西米連·馮·斯比所率领的东亚分舰队会合。德累斯顿号随后相继参加了1914年11月的和12月的。它是在后次交战中唯一幸免于难的德国舰只,并继续在逃达数月之久。1915年3月,德累斯顿号终因发动机磨损而驶入了智利岛屿马斯地岛。两艘英国巡洋舰不顾智利的中立政策,于德累斯顿号抛锚时攻击该舰;为了避免被强占,德国人遂凿沉了他们的舰只。 与此同时,埃姆登号已经脱离了东亚分舰队,在印度洋独立进行破交战。它曾俘虏或击沉了多艘协约国船只,其中包括后来被改造为鸬鹚号辅助巡洋舰的俄国商船。1914年9月,埃姆登号突袭槟榔屿,截获了俄国防护巡洋舰和法国驱逐舰,并迅速将这两艘舰摧毁。此后不久,埃姆登号在科科斯群岛附近遭到澳大利亚轻巡洋舰悉尼号的截击,并在激烈的交战后被迫。.

新!!: 大西洋和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德西島

德西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科克郡負責管轄,長6.5公里、寬1.5公里,面積6.1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52米,主要經濟活動有農業,2011年人口僅3人。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德西島 · 查看更多 »

德贵斯塔

德貴斯塔族(Tequesta)是居住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海岸,即現時布勞沃德縣及邁阿密-戴德縣的土著。他們也是歐洲人首次所接觸的美國土著。當時16世紀,德貴斯塔人佔據了佛羅里達礁島群及佛羅里達州南端的沙布爾角(Cape Sable)。中央城鎮德貴斯塔可能坐落於邁阿密河河口。到了最近一百年德貴斯塔人才在比斯坎灣地區居住。他們以打漁、狩獵和採集果實為生,但不從事任何形式的農業生產。 當時德貴斯塔人或多或少受到位於佛羅里達州西南海岸卡盧薩人(Calusa)所控制。當歐洲人首次登陸當地時,德貴斯塔人大約有800到10000人,而卡盧薩人大約有2000到20000人。佛羅里達礁島群常常由兩族人輪流佔領。 根據荷蘭繪圖家Hessel Gerritsz在1630年所出版的《世界歷史》中所繪製的地圖中,佛羅里達半島被稱呼為德貴斯塔〈Tegesta〉。在往後的兩百年,仍然被稱呼為德貴斯塔。.

新!!: 大西洋和德贵斯塔 · 查看更多 »

德默拉拉河

德默拉拉河是圭亞那的河流,位於該國東部,河道全長345公里,發源自該國中部雨林,最終注入大西洋,河口處距離林登105公里,河畔城鎮有喬治敦。 Category:圭亞那河流.

新!!: 大西洋和德默拉拉河 · 查看更多 »

德蘭氏瘦獅子魚

德蘭氏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美國科德角海域,棲息深度10-10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德蘭氏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德薩島

德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1.3公里、寬0.6公里,面積0.4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8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德薩島 · 查看更多 »

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是南美洲智利合恩角与南极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间的海峡,是南冰洋的一部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峡是以發現者16世纪英国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的名字命名,德雷克本人最後并没有航经该海峡,而选择行经较平静的麦哲伦海峡。 海峡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达900-950公里,最窄处宽645公里,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最短的距离,海峡平均深3,400米,最深5,248米,当地位于「尖叫60度」,属於次南极疆域,以多风暴著名,一整年的海相都相當惡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航道之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航运发达;自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渐衰;1960年代起,因超级油轮兴起,通过海峡的船只又渐增加。.

新!!: 大西洋和德雷克海峡 · 查看更多 »

德梅拉拉-馬海卡區

德梅拉拉-馬海卡區(第四區)是圭亞那的10個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東北部,首府設於帕拉代斯,北鄰大西洋,東毗馬海卡-伯比斯區,南臨上德梅拉拉-伯比斯區,西接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面積1,84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10,320。 Category:圭亞那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德梅拉拉-馬海卡區 · 查看更多 »

德氏底潛魚

德氏底潛魚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亞目隱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挪威、冰島、丹麥、不列顛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52-403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德氏底潛魚 · 查看更多 »

德氏短吻獅子魚

德氏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44-363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1.7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德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德氏石斑魚

德氏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5-183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德氏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德氏藍紋鱸

德氏藍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古巴海域,為特有種,深度20-30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區,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德氏藍紋鱸 · 查看更多 »

德氏腹肢鮃

德氏腹肢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德氏腹肢鮃 · 查看更多 »

德沃夏克分析法

是由維農·德沃夏克(Vernon Dvorak)根據多年經驗及統計概括後所創下的一項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可見光及紅外線衛星雲圖來評估熱帶氣旋強度的方法。 德沃夏克分析法是現時國際通行的分析法。這套分析法在1984年發表,1987年正式由世界氣象組織通過使用。.

新!!: 大西洋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查看更多 »

德朗蓋島

德朗蓋島是冰島的火山島,位於大西洋斯卡加峽灣海域,面積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0米,該島是海雀、海鸚等鳥類的棲息地,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德朗蓋島 · 查看更多 »

德拉河

德拉河(وادي درعة)是非洲的乾谷,也是摩洛哥最長的河流,河道全長約1,100公里。 德拉河發源自該國中部的高阿特拉斯山,其後往東南和西南方向流入大西洋,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接壤邊境。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摩洛哥河流 Category:阿爾及利亞河流 Category: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邊界.

新!!: 大西洋和德拉河 · 查看更多 »

德怀特·莱曼·穆迪

德怀特·莱曼·穆迪(Dwight Lyman Moody,),或譯慕迪,美国著名佈道家。在芝加哥有间闻名的慕迪圣经学院,就是用来纪念慕迪的。.

新!!: 大西洋和德怀特·莱曼·穆迪 · 查看更多 »

後光虹燈魚

後光虹灯鱼(学名:Bolinichthys distofax)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底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區,包括安哥拉、巴西至蓋亞那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100-69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

新!!: 大西洋和後光虹燈魚 · 查看更多 »

後翼環宇海龍

後翼環宇海龍(学名:Cosmocampus retropinni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甘比亞海域,棲息深度7-79公尺,體長可達5.2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後翼環宇海龍 · 查看更多 »

後熱帶氣旋

後熱帶氣旋(Post Tropical Cyclone)指的是熱帶氣旋減弱過後所變成的型態。而後熱帶氣旋共分為兩種型態:.

新!!: 大西洋和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律氏棘白鯧

律氏棘白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白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50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律氏棘白鯧 · 查看更多 »

信風

信風,又稱貿易風,指的是在低空從亞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壓帶的風,北半球吹的是東北信風,而南半球吹的是東南信風。信風經常會增加熱帶風暴的威力,影響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地區。 信風年年反覆穩定出現,猶如潮汐有信,因此稱為「信風」。古代商人們也利用信風的規律性做航海貿易,因此信風才稱做「貿易風」。 西方古代商人们常借助信风吹送,往来于海上进行贸易,这一点导致 Trade wind 有时候被译成“贸易风”,但这是望文生义,是不对的。Trade这个词并非现代英语中贸易的意思,而是来自中古英语,相当于path、track的意思。所以,trade wind原意是“在常轨上的风”的意思。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仑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半球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推向西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原来,这是信风帮了他们的大忙。 信风对于船只的航行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新!!: 大西洋和信風 · 查看更多 »

俾斯麥號戰艦

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建造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导舰,它以1871年德意志统一时的首任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命名。该舰于1936年7月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进行,1939年2月。全部工程是在1940年8月完成,并随即投入德国舰队服役。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是德国曾经建造的最大型战列舰,也是由欧洲国家所建造的最大型战列舰之二。 在由唯一一任舰长——海军上校恩斯特·林德曼所指挥的八个月服役生涯中,俾斯麦号仅于1941年5月参加了一次代号为“莱茵演习”的进攻行动。它连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试图强行闯入大西洋,以袭击从北美至英国的同盟国航运。两艘舰的行踪在斯堪的纳维亚被多次发现,英国海军部队遂对其航路展开阻截。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英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将欧根亲王号误认为俾斯麦号而对其设为首要攻击目标,但并未对其造成伤害反而是胡德号在战斗开始后不久便被俾斯麦号的主炮炮弹击中主炮下部弹药库造成诱爆沉没,威尔士亲王号随后在两舰的攻击下重创被迫逃跑。但威尔士亲王号主炮也击中俾斯麦号三发,其中一发摧毁了俾斯麦号的一个锅炉并对其的动力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德军的袭击任务终止。 胡德号的覆灭促使英国皇家海军出动四十多艘战斗舰艇及大量辅助舰艇进行报复行动。两天后,在前往德占法国进行维修的途中,俾斯麦号遭到了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16架旧式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袭击;其中一次命中使得战列舰的操舵装置失效。至翌日的最后一战,已经瘫痪的俾斯麦号在与英国两艘战列舰及两艘重巡洋舰的持续交火中上部建筑及各武器组遭到了严重破坏,后俾斯麦号开启通海阀自沉,舰只残骸由羅伯·巴拉德于1986年探明方位,并自此通过其它几次探险开展了进一步的考察。.

新!!: 大西洋和俾斯麥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俾斯麦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Linienschiffe der Bismarck-Klasse)是纳粹德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所建造的两艘战列舰的。它们是德国海军建成的最大型军舰。其中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动工,1940年9月落成;而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则是在1936年10月进行,1941年2月完工。 两艘同级舰的服役生涯都是短暂的。俾斯麦号仅参加了一次军事行动,即至北大西洋的“莱茵演习行动”,以袭击从北美发往英国的补给船队。在行动中,它摧毁了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并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击损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皇家海军追逐了3天后的最后一战,俾斯麦号遭击败并沉没。致沉的原因仍然存在分歧,英国的主要来源主张对舰只的沉没负责。然而据罗伯·巴拉德和詹姆斯·卡梅隆的考察证据表明,俾斯麦号的沉没最有可能是如同其幸存船员所声称的自沉。 提尔皮茨号的生涯并不引人注目;它于1942年被遣往挪威水域,并在当地行使存在舰队的职能以威慑从英国至苏联的护航船队。期间它曾多次遭到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的袭击。1944年,舰只被蘭開斯特轟炸機的三枚高脚柜炸弹命中,造成严重的内部破坏并使之倾覆。提尔皮茨号最终于1948年至1957年间被拆为废铁。.

新!!: 大西洋和俾斯麦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大西洋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衛六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土衛六的地質特徵,它們在卡西尼-惠更斯號到來之前幾乎無人知曉。.

新!!: 大西洋和土衛六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Saint Lawrence River,Fleuve Saint-Laurent)是北美的河流。位于加拿大和美国境内。起源于安大略湖,流经蒙特利尔(加拿大境内)、魁北克市,在加斯佩地区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湾。 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口的京士顿开始,直到安大略省的康沃尔(Cornwall)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康沃尔以下都在加拿大境内。在蒙特利尔西与渥太华河汇流,途径三河市,到魁北克市骤然开阔,最终在加搏海峡入海。全长3056公里。 圣劳伦斯河水量充沛,水质含泥沙量较少,支流有渥太华河、沙陀格威河、黎塞留河(Rivière Richelieu)和萨贵内河(Rivière Saguenay),佛蒙特州的尚普兰湖也是其分支水系。圣劳伦斯水系同五大湖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系。 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水系到大西洋的通路,具有重要的地位。河流两岸集中了魁北克80%的人口和几乎所有的工业。 * Category:紐約州河流 Category:安大略河流 Category:魁北克河流 Category:安大略湖 Category:美加邊界 Category:北美洲跨國河流.

新!!: 大西洋和圣劳伦斯河 · 查看更多 »

圣基茨岛

圣基茨岛(英语:Saint Kitts),又称作圣克里斯托弗岛(英语:Saint Christopher;法语:Saint-Christophe),是位于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屿,东岸面临大西洋。它与尼维斯岛共同构成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 该岛位于,即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东南方约2,100千米,岛屿面积约为168平方千米(长约29千米;宽约8千米),人口约3.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非裔。主要语言是英语,识字率约为98%。 圣基茨岛是加勒比地区的历史中心之一。1624年,英国在该岛建立了西印度群岛的首块殖民地,次年法国占领该岛的部分地区,此后两国为争夺该岛不断发生冲突。位于圣基茨岛的世界遗产布里姆斯通山城堡国家公园是历史上在东加勒比地区兴建过的最大的城堡。.

新!!: 大西洋和圣基茨岛 · 查看更多 »

圣埃斯皮里图州

聖埃斯皮里圖州 (Espírito Santo,IPA:)是巴西的一個州,位於東南部大西洋岸。面積46,077.519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3,412,746人。首府維多利亞。 州名是基督宗教中「聖靈」的意思。.

新!!: 大西洋和圣埃斯皮里图州 · 查看更多 »

圣卢西亚

聖露西亞(Saint Lucia)是東加勒比海鄰近大西洋的島國。它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之北和法屬馬丁尼克之南,是小安地列斯群島的一部份。首都为卡斯特里。.

新!!: 大西洋和圣卢西亚 · 查看更多 »

圣卢西亚县 (佛罗里达州)

聖盧西亞縣(Saint Lucie County,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的一個縣,東傍大西洋。面積1,782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92,695。縣治匹尔斯堡 (Port Pierce)。 1905年5月24日自布拉瓦縣分出(該縣原名同為聖盧西亞縣,1855年改名)。縣名紀念天主教與東正教殉道聖人聖路濟亞。 S.

新!!: 大西洋和圣卢西亚县 (佛罗里达州) · 查看更多 »

圣安唐岛

圣安唐岛(Santo Antão)是西非岛国佛得角北部向风群岛中的一座岛屿,是向风群岛中最大、最西边的岛屿,佛得角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圣地亚哥岛。圣安唐岛北部有茂盛的松林,而南部则多为沙漠。人口约为5万。.

新!!: 大西洋和圣安唐岛 · 查看更多 »

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岩

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岩(Penedos de São Pedro e São Paulo)也称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岛(Arquipélago de São Pedro e São Paulo)位于巴西东北海岸1100公里的大西洋中,由6座主要岛屿,4座小岛和许多礁石组成。附近海域为巴西东北部的重要捕鱼区。所有岛屿无常住居民,1998年巴西海军在此地建立一座科学站。.

新!!: 大西洋和圣佩德罗和圣保罗群岩 · 查看更多 »

圣凯瑟琳斯

圣凯瑟琳斯(St.),當地華人舊譯升卡頓,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尼亞加拉區的一座城市,隔安大略湖与同省省會及最大城市多伦多相望,往東距尼亞加拉河(即美加边境)19公里。城市面积96平方公里,为安大略省面积第六大的城市。由于城市遍布公园,所以得到“花园城市”(The Garden City)的官方昵称。圣凯瑟琳斯地处大多伦多地区及美加边境要道,並坐落威蘭運河的北端,制造业发达,工业为其最重要的经济,因此城市官方格言为“工业与自由”(Industry and Liberality)。 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聖凱瑟琳斯市内有131,400名居民,是尼亞加拉區的最大城市。聖凱瑟琳斯的都會區則覆蓋尼亞加拉區大部分地域,2011年人口為392,184人。.

新!!: 大西洋和圣凯瑟琳斯 · 查看更多 »

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拉古纳

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拉古纳(San Cristóbal de La Laguna),简称为拉拉古纳(La Laguna),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省特内里费岛北部的一座城市。该市是加那利群岛的第三大城市,特内里费岛的第二大城市。拉拉古纳毗邻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市,两市形成一个大的城市中心。 当地的拥有30,000 学生;他们不包括在人口统计数字中。拉拉古纳被认为是加那利群岛的文化首府,第一个大学城。 该市的中部和南部为市区,东北部为农业区。该市有卡塔莉娜·莱尔卡罗(Catalina Lercaro)传奇的房子, 玛丽亚修女的尸体(María de León Bello y Delgado),以及拉拉古纳的基督。该市另一座标志性建筑是拉拉古纳主教座堂,是天主教特内里费教区的主教座堂。.

新!!: 大西洋和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拉古纳 · 查看更多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aint-Pierre-et-Miquelon),位于北大西洋上,其中最主要的岛屿是和(Miquelon-Langlade)等。該群島的幾個主要島嶼中,圣皮埃尔岛面积约26平方公里,密克隆岛约115平方公里,朗格拉德岛面积约91平方公里。群岛的位置在加拿大纽芬兰海岸外25公里(13海里)处。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屬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 COM)之一,因此也是欧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特殊的移民程序,非法国公民的欧盟国民不允许在群岛上自由迁徙或者从事商业活动。整個行政區由8个小岛组成,面积242平方千米,各岛多裸露岩丘。气候冷湿多雾。人口6000,多法国移民后裔,信奉天主教,讲法语。居民多从事渔业和鱼产品加工,另有养狐养貂业。首府-zh-hans:圣皮埃尔; zh-hant:聖皮耶;-,人口5,400多。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是前法国殖民地新法兰西中仅存、依然由法国统治的地區。.

新!!: 大西洋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 查看更多 »

圣维森特岛

圣维森特岛(São Vicente)是西非岛国佛得角北部的一座火山岛,西边是圣安唐岛,东边为圣卢西亚岛。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圣维森特岛是在1462年1月22日被发现的,但是一直无人定居。直到1838年,在岛北岸的明德卢设立了一个为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船只提供补给的加煤站,岛上才开始有人居住,圣维森特岛才日渐繁荣起来。.

新!!: 大西洋和圣维森特岛 · 查看更多 »

圣维森特角

圣维森特角(葡萄牙语:Cabo de São Vicente)是位于葡萄牙西南部一处向大西洋突出的海岬。 V.

新!!: 大西洋和圣维森特角 · 查看更多 »

圣马科斯湾

圣马科斯湾(Baía De São Marcos)是巴西东北部马拉尼昂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海湾,长约100公里,宽16公里。圣马科斯湾实际上是梅阿林河河口三角洲的一部分,另外还有格拉雅乌河和平达雷河注入。海湾中岛屿众多,其中最大岛屿圣路易斯岛,为马拉尼昂州首府圣路易斯所在地。.

新!!: 大西洋和圣马科斯湾 · 查看更多 »

圣马蒂亚斯湾

圣马蒂亚斯湾(Golfo San Matías)是阿根廷大西洋海岸一个海湾,北部和西部为内格罗河省,南为丘布特省的瓦尔德斯半岛,东与大西洋相通。沿岸主要城市为西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 Oeste)。海湾内渔业资源丰富。 S.

新!!: 大西洋和圣马蒂亚斯湾 · 查看更多 »

圣路易斯号客轮

圣路易斯号客轮(SS St.

新!!: 大西洋和圣路易斯号客轮 · 查看更多 »

圣赫勒拿

聖赫勒拿(Saint Helena)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主权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圣赫勒拿岛与其北方的阿森松岛和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一起组成英国的-zh-cn: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zh-tw:聖赫倫那、阿森松和崔斯坦達庫尼亞;zh-hk:聖赫勒拿、崔斯坦達庫尼亞-(St Helena, Ascension and Tristan da Cunha)英國海外領地。.

新!!: 大西洋和圣赫勒拿 · 查看更多 »

圣赫勒拿橄榄

聖赫勒拿橄欖(學名:Nesiota elliptica)是鼠李科一種已滅絕的有花植物。它們是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的特有種。雖然它們名叫橄欖,但卻與之沒有關係。野外最後一株於1994年枯萎,而培植的最後一株也於2003年死亡。.

新!!: 大西洋和圣赫勒拿橄榄 · 查看更多 »

圣港岛

圣港岛(Porto Santo Island)是一个位于北大西洋距离马德拉岛东北43公里处的葡萄牙岛屿。它是马德拉群岛中位置最北和最东的一个岛屿。由于被大西洋完全环绕,因此岛上没有任何行政分界线,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马德拉自治区管辖。岛屿长度约为11公里,宽度6公里。根据2001年资料,该岛人口为4474人,人口密度为106.1人/平方公里。 岛屿的主要中心城市区是维拉巴雷拉市(也常称为圣港市)。该岛设有一个机场,每15分钟发出一班飞往丰沙尔的航班。距离该岛最近的城市是西南方位于马德拉岛上的马希库。该岛的支柱产业为旅游业。.

新!!: 大西洋和圣港岛 · 查看更多 »

在黑夜與冰山

《在黑夜與冰山》(In Nacht und Eis;也被稱為Der Untergang der Titanic)是一齣 1912年6月拍攝並在同年上畫的 德國電影,講述同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在大西洋沉沒的經過。.

新!!: 大西洋和在黑夜與冰山 · 查看更多 »

圭亚那

圭亞那合作共和国(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通称圭亚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国家,也是英联邦成员國。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内瑞拉,北鄰大西洋。圭亞那與蘇利南和委内瑞拉有國界爭議。尤其委内瑞拉一再聲稱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屬圭亞那(約佔圭亞那面積的三分之二)屬於委內瑞拉。圭亞那雖地處南美洲,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但傳統上及歷史上與加勒比海諸島的關係比較密切。.

新!!: 大西洋和圭亚那 · 查看更多 »

圭亞那蝴蝶魚

圭亞那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圭亞那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圭亞那長鰭鰳

圭亞那長鰭鰳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千里達、蓋亞那、法屬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圭亞那長鰭鰳 · 查看更多 »

圭亞那擬線鱸

圭亞那擬線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赤道幾內亞海域,棲息深度18-20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生活在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圭亞那擬線鱸 · 查看更多 »

地峽鮋

地峽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南卡羅萊那州與墨西哥灣北部到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1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地峽鮋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大吻深海鱈

地中海大吻深海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地中海義大力那不勒斯灣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400-70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大吻深海鱈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三鬚鱈

地中海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比斯開灣、地中海、黑海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海藻生長的岩石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貝類、蠕蟲、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學名:Monachus monachus)是一種僧海豹。牠們現存只有350-450隻,是世上最為稀有的鰭足類,也是最為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 牠們分佈在地中海及東大西洋近北回歸線的海域。.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僧海豹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突吻鱈

地中海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亞速群島至蘇格蘭西部、地中海西部海域,體長可達73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805-4262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瘤鱈

地中海瘤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770-1850公尺,體長可達18.2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瘤鱈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鞍鼻魨

地中海鞍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東大西洋區,從地中海東南部、直布羅陀海峽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10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如潟湖、海灣,以甲殼類、海膽及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鞍鼻魨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航運公司

地中海航運公司(MSC, 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 S.A.)是全球以運輸能力計第二大航運公司。由於該公司沒有上市,沒有任何披露公司財務資料的責任,公司對其自身的描述均變得不可稽查。地中海航運公司擁有490隻貨櫃船,總承載力為3,100,100TEU。 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航運公司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電鱝

地中海電鰩(學名:Torpedo nobilina),是板鰓亞綱電鰩目電鰩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電鱝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深海狗母魚

地中海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冰島至獅子山、地中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60-2800公尺,體長可達20.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扁隆頭魚

地中海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摩洛哥海域,包括馬德拉群島及亞速群島,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貝類、腹足類、海膽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地中海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地球末日戰

《末日之戰》(World War Z)是一部於2013年上映的美國動作恐怖電影,由馬克·福斯特執導,、德魯·戈達德與戴蒙·林道夫以卡納漢及J·麥可·斯特拉日恩斯基提供的故事為基礎撰寫劇本,其英語片名基於馬克斯·布魯克斯的2006年小說《打鬼戰士II:檔案Z》。主演布萊德·彼特飾演一名前聯合國調查員傑瑞·藍恩(Gerry Lane),傑瑞被迫走遍全球,以找尋阻止殭屍病毒蔓延全球的方法。 2007年,彼特的B計劃娛樂獲得了電影的改編權,並指派福斯特擔任導演。2009年,卡納漢受聘重寫劇本。拍攝於2011年7月在馬爾他開始進行,預算約為1.25億美元,8月,劇組遷移至格拉斯哥和布達佩斯取景。電影最初打算於2012年12月上映,但製作過程中受到了波折。6月,該片的發行日期被延遲,而演員們回到布達佩斯進行为期7週的補拍。戴蒙·林道夫受聘來改寫第3幕,但沒有時間來完成,後讓德魯·戈達德重寫了一遍。重拍作業於9月至10月間進行。 2013年6月2日,《末日之戰》於倫敦首映,在上获选成为開幕片。6月14日,電影於紐約和洛杉磯上首映,随后于6月21日正式在美國以2D和RealD 3D两个版本上映。電影收穫的正面評價集中在布萊德·彼特的精彩演出及對殭屍類型的真實呈現,但無力的結局和過時的CGI受到批評。無論如何,該片在商業方面取得了成功,製片預算為1.9億美元,而其票房總額逾5.4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殭屍電影。《末日之戰》上映不久後便宣布推出續集,原定于2017年6月9日發行,但被推遲。.

新!!: 大西洋和地球末日戰 · 查看更多 »

地理大发现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新!!: 大西洋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表面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间的空间关系。地理位置是地理事物的特殊属性,是地理事物的标志之一。 任何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都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识别的,当参照系改变时,其含义会受到改变,因此地理学上有数理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概念。.

新!!: 大西洋和地理位置 · 查看更多 »

地震帶

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四處地震帶。地震帶皆位於板块交界处或者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

新!!: 大西洋和地震帶 · 查看更多 »

匈人

匈人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東歐,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5世纪末时,匈人国家逐渐瓦解并从历史消失。匈人自东向西的进攻引发了欧洲民族大迁徙,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来部分学者认为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国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解答这一问题。懷疑這兩個民族係出同源的主要原因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最早期的匈人屬蒙古人種,與匈奴相同,而後期的匈人應屬於圖蘭人種(歐亞混血)。.

新!!: 大西洋和匈人 · 查看更多 »

匈人帝國

匈人帝國(370年–469年)是匈人在欧洲建立的帝国,控制地區从中亚大草原到相当于如今的弗兰德尔;从多瑙河河谷到波罗的海海滨。其領土包括現今的德國大部分、中歐、巴爾幹和烏克蘭。它的西部和西南部和西羅馬帝國接壤,東南方與東羅馬帝國接壤,但是北部和東部邊界無法確定。453年阿提拉死亡後,在領導權和繼承權的鬥爭下,帝國開始解體;469年阿提拉的兒子鄧吉西克陣亡後,帝國最終滅亡。.

新!!: 大西洋和匈人帝國 · 查看更多 »

圖勒島

圖勒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庫克島和別林斯高晉島附近,屬於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長7公里、寬5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71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圖勒島 · 查看更多 »

圖皮人

圖皮人(Tupi people)是巴西的原住民族之一。 http://ehrafworldcultures.yale.edu/ehrafe/browseCultures.do?context.

新!!: 大西洋和圖皮人 · 查看更多 »

圖盧茲

圖盧茲(法语:Toulouse)位於法國西南部加龍河畔,大致处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中点,为上加龍省、欧西坦尼亚大区首府,距巴黎590公里(366英里)。截至2013年1月1日,图卢兹大市拥有1,291,517居民,是法國第四大城市,仅次于巴黎(1210万),里昂 (210万),和马赛(170万)。 圖盧茲是欧洲航天产业的基地,空中巴士、伽利略定位系統、SPOT卫星的總部,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的图卢兹航天中心(CST),欧洲最大的航天中心都位于这里。欧洲最大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和EADS公司的子公司EADS Astrium Satellites也是图卢兹的重要存在。著名的图卢兹大学创办于122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有超过97,000的学生,与里尔并列法国第三大大学校园,仅次于巴黎大学和里昂大学。, Consulté le 11/09/2007 图卢兹是前朗格多克省的首府(省级区划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取消)。现在它是南-比利牛斯大区的首府,该区是法国本土最大的地区。它也是上加龙二级行政区的首府。.

新!!: 大西洋和圖盧茲 · 查看更多 »

圖氏珍燈魚

圖氏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turner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及紐西蘭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757公尺,體長可達7公分。.

新!!: 大西洋和圖氏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

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前称北大西洋自治区,是尼加拉瓜東部的一個自治區,位於東部大西洋米斯基托斯海岸北部。面積32,159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49,700人。首府卡贝萨斯港。该省与洪都拉斯接壤。该省的海是大西洋 N.

新!!: 大西洋和北加勒比海岸自治區 · 查看更多 »

北半球

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 地球上大部份的陸地(亞洲大部份、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月至3月,夏季通常是7月至9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在北半球,朝南向陽。.

新!!: 大西洋和北半球 · 查看更多 »

北卡罗来纳州

北卡罗来纳州(State of North Carolina),簡稱北卡州,是位於美國南部區域大西洋海岸的一州。別稱「柏油脚跟州」或「舊北州」。下轄100郡。州府為罗利,最大的城市為夏洛特。 北卡羅來納是最初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成員之一,最初通認作卡羅來納州,並且是第一個英國殖民地在美洲的家。1861年5月20日,它成為最後一個美利堅聯盟國脫離合眾國的成員,並於1868年7月4日重新被接納。該州也是第一個人為動力飛行成功的地點,由萊特兄弟於1903年接近小鷹鎮的Kill Devil Hills創造紀錄。今天,該州是一個各色各樣經濟和人口迅速發展的州。截至2009年7月1日止,人口估計是9,380,884(自2000年4月1日以來增加16.7%)。 北卡罗来纳有著寬闊的海拔地形,從沿岸海平面到約6,684英尺(2,037公尺)的山脈。沿岸、東部皮埃蒙特區域、與北卡罗来纳中部氣候與其它南方的州如喬治亞和南卡罗来纳類似;另一方面,西部山脈的氣候比較接近新英格蘭或中西部上區。當沿海平原,特別是潮流流經地帶,受大西洋強烈影響的同時,該州西部多山部份從沿海算起超過300英哩(500公里)的距離,造成可觀的與海隔絕。因此,該州的氣候範圍從沿海附近溫暖、濕潤亞熱帶氣候,到位於山脈附近濕潤大陸性氣候。該州大多數降雨於濕潤亞熱帶區域。 美國海軍使用北卡羅來納州來命名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BB-55)。.

新!!: 大西洋和北卡罗来纳州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旗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旗(Flag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Drapeau de 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由一個深藍色背景、一個白色羅盤標誌和四條指向四個方位的白色線條組成。該旗幟於1953年10月1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3年後正式採用,當中藍色象徵著北大西洋,而白色圓形則代表團結一致。.

新!!: 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旗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環流

北大西洋環流,位於大西洋北部,是全球五個主要大洋環流之一。它是一個循環狀態的洋流,橫跨整個北大西洋,南邊到達赤道,北邊幾乎到達冰島;西起北美東海岸,東到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

新!!: 大西洋和北大西洋環流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魣蜥魚

北大西洋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50-1032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以甲殼類、浮游生物、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北大西洋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露脊鯨

北大西洋露脊鯨(Eubalaena glacialis)是露脊鯨的一種,屬於真露脊鯨屬。目前大約有300條北大西洋露脊鯨生活在北大西洋的海域。就像其他的露脊鯨一樣,可以從頭部上的繭、寬闊而沒有背鰭的背部與拱狀的嘴特徵分辨來牠們。北大西洋露脊鯨的身體是深灰色或黑色,有時在腹部有一些斑點。露脊鯨的斑點是白色的,不是因為皮膚的色素,而是因為大片的鯨虱寄生的緣故。biscayensis(Eschricht, 1860)與nordcaper(Lacepede, 1804)皆為北大西洋露脊鯨的異名。.

新!!: 大西洋和北大西洋露脊鯨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掠食巨口魚

北大西洋掠食巨口鱼(学名:Borostomias abyssorum)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北大西洋的法國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7.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掠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漂流

北大西洋漂流(North Atlantic Drift),又稱為北大西洋洋流(North Atlantic Current)或北大西洋暖流,為墨西哥灣暖流西北伸延的一個強力的溫暖洋流。.

新!!: 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漂流 · 查看更多 »

北島 (波多黎各)

北島是波多黎各的島嶼,位於庫萊布拉島東北1公里加勒比海,面積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3.6米,該島是船隻從大西洋前往加勒比海第一座需要向右轉舵的島嶼,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波多黎各島嶼.

新!!: 大西洋和北島 (波多黎各) · 查看更多 »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北大洋,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北冰洋視為洋,不過一些海洋學家稱之為「北極陸間海」或是「北極海」,分類為陸間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灣。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数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北冰洋 · 查看更多 »

北凱科斯島

北凱科斯島是英國屬地土克凱可群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凱科斯群島的一部分,長21.8公里、寬8.56公里,面積116.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2012年人口2,152。.

新!!: 大西洋和北凱科斯島 · 查看更多 »

北緯10度線

北緯1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0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印度次大陸、东南亚、太平洋、中美洲、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43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33分鐘。 該線構成了几内亚和塞拉利昂邊界的一段。印度洋中的十度海峽以該線命名。.

新!!: 大西洋和北緯10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1度線

北緯1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1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太平洋、中美洲、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46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29分鐘。 在泰国,1966年的一項內閣決議限制非泰国公司在該線以北勘探或開採礦產。.

新!!: 大西洋和北緯11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2度線

北緯1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2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太平洋、中美洲、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50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25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2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3度線

北緯1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3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53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22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3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4度線

北緯1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4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57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18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4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5度線

北緯1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5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1978至1987年的中,此線劃分了衝突雙方的控制區域,亦稱「紅線」。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1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14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5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6度線

北緯1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6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5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11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6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7度線

北緯1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7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該緯線曾確定了越南的南北分界線。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9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7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7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8度線

北緯1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8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13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8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19度線

北緯1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9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17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59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19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0度線

北緯2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0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該線構成了利比亚和蘇丹邊界的一段,在蘇丹內部又是北方州和北达尔富尔州的分界線。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17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59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0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1度線

北緯2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1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25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51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1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2度線

北緯2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2度的一條緯線,橫跨非洲、亞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非洲,北緯22度線是埃及與蘇丹的國界線。 夏至時,北緯22度線的為13小時29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47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2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3度線

北緯2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3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加勒比地區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33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4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3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4度線

北緯2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4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37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39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4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6度線

北緯2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6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該線構成了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邊界的一段。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46分鐘,正午太阳高度角87.83°,冬至晝長則為10小時31分鐘,正午太阳高度角40.17°。.

新!!: 大西洋和北緯26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7度線

北緯2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7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51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26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7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8度線

北緯2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8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墨西哥該線是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邊界。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55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22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8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9度線

北緯2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9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墨西哥該線是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邊界。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0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18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29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1度線

北緯3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1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該線構成了伊朗和伊拉克邊界的一段。在美国,該線構成了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段邊界,及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大部分邊界。 1797年,考察了這條緯線,當時該線是美国和西班牙殖民地的分界線。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10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8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31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2度線

北緯32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2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美国,該線構成了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州的一段邊界。 1992年8月27日至1996年9月4日,該線確定了的南界,此後移到了北緯33度線。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15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32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3度線

北緯3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33度以北的一條緯線,橫跨非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它是伊拉克禁飛區的南邊界線,1996年9月4日設立(在此之前的界線為北緯32度線),2003年8月30日停止實施。禁飛區由南方守望行動負責監管。 在美國,北緯33度線約略為阿肯色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州界線。(實際州界線較北緯33度線略北數公里。)1803年路易斯安那購地案中,約略位於北緯33度線以北的部分交易結果,即成為了路易斯安那州的現有領土。 它也屬於馬緯度的一部分。 夏至時,北緯33度線的晝長14小時20分,冬至時則為9時58分。.

新!!: 大西洋和北緯33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4度線

北緯3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4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章程確定該線為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南界。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25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5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34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6度線

北緯3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歐洲、地中海、非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1991年4月7日至1996年12月31日期間,這個緯線被劃定為。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36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4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36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7度線

北緯3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歐洲、地中海、非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42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37分鐘。這個緯線亦是天空中第二亮的星星——老人星的最北觀察點。.

新!!: 大西洋和北緯37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39度線

北緯3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9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54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26分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東界北段為西經120度線在北緯42度線與本緯線之間的部分,南段從北段的南端沿斜向直線島科羅拉多河與北緯35度線的交點。.

新!!: 大西洋和北緯39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3度線

北緯43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3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22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0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43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4度線

北緯44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4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29分鐘,冬至則為8小時53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44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5度線

北緯4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45度以北的一條緯線,橫跨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簡單而言,北緯45度線是赤道和北極的中點所成的集合;但由於地球是扁橢球體,實際中介線位在北緯45度線以北約16.2公里(10.1英哩)處。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37分鐘,冬至時則為8小時46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45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6度線

北緯4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6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45分鐘,冬至則為8小時38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46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7度線

北緯4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7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54分鐘,冬至則為8小時31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47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8度線

北緯4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8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由於北半球多數的啤酒花都種植於該線附近的帶狀區域,將其釀造的一種印度淡色艾爾稱為「緯度48°」(Latitude 48)。 在加拿大,該線構成了魁北克省和新不倫瑞克省邊界的一段。 沿华盛顿州海岸北上至胡安·德·富卡海峽的船隻在跨過該線時,必須用無線電聯繫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6小時3分鐘,冬至則為8小時22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48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49度線

北緯4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9度的緯線。它穿過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夏至時日照時間約16時12分,冬至日照時間約8時14分。 巴黎位於北緯49度以南15公里左右,它是48度線和北緯49度北緯線之間最大的城市。巴黎的門戶戴高樂機場位於北緯49度以北。在北美洲,從喬治亞海峽到伍茲湖之間的北緯49度線為美國及加拿大的國境線。此國境線是由《1818年條約》及《俄勒岡條約》所確立。.

新!!: 大西洋和北緯49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50度線

北緯5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50度的緯線。它穿過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夏至時日照時間約16時22分,冬至日照時間約8時4分。 北緯50度線通過德國城市美茵茲,它位於美茵河注入萊茵河的入口處。其河口即位於北緯50度線以南約600公尺處。.

新!!: 大西洋和北緯50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51度線

北緯51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51度的緯線。它穿過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夏至時日照時間約16時33分,冬至日照時間約7時55分。 德國圖林根邦首府艾爾福特位於北緯51度線之上,其門戶埃爾福特-魏瑪機場位於北緯51度線以南。倫敦,作為英國及英格蘭的首都,位於北緯51.5度線上,為北緯51度及北緯52度線之間最大的城市。.

新!!: 大西洋和北緯51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60度線

北緯60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60度的緯線。它穿過歐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夏至時日照時間約18時52分,冬至日照時間約5時52分。 北緯60度線到北極點的距離約為到赤道之距離的一半。由於其位於赤道平面以北60度,其長度也約為赤道長度的一半(\cos 60 ^\circ.

新!!: 大西洋和北緯60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65度線

北緯65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65度以北的一條緯線,橫跨大西洋、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22小時2分鐘,冬至則為3小時35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65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8度線

北緯8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8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太平洋、中美洲、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35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40分鐘。 該線構成了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邊界的一段。印度洋中的八度海峽以該線命名。.

新!!: 大西洋和北緯8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9度線

北緯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9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太平洋、中美洲、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2小時39分鐘,冬至則為11小時36分鐘。.

新!!: 大西洋和北緯9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纬1度线

北纬1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1度的纬线。它穿过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和南美洲。 该纬线构成赤道几內亚与加蓬的部分边界。.

新!!: 大西洋和北纬1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25度线

北纬25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横跨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毛里塔尼亚与马里在北部的国界线即根据该纬线确定。 该纬线夏至时白昼长为13小时42分钟,冬至时则为10小时35分钟。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北纬25度线依次经过:.

新!!: 大西洋和北纬25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2度线

北纬2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度的纬线。它穿过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和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北纬2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30度线

北纬30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位于赤道与北极点的三分之一处,横跨非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该纬度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其经过的区域大多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时白昼长为14小时5分钟,冬至时则为10小时13分钟。 该纬度下:.

新!!: 大西洋和北纬30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35度线

北纬35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横跨非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南部边界以及北卡罗来纳州与乔治亚州间的边界由该纬线确定。 该纬线夏至时白昼长14小时31分钟,冬至时则为9小时48分钟。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北纬35度线依次经过:.

新!!: 大西洋和北纬35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38度线

北纬38度線通常指涉地球上横跨亚洲、太平洋、美国、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一條纬线。在朝鲜半岛,穿越半岛中央的北纬38度線曾经成为南北双方的军事分界线,朝鲜战争后该线有所变化,但仍被习惯性称为三八线。 夏至時,北緯38度線的晝長14小時48分,冬至時則為9時32分。.

新!!: 大西洋和北纬38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3度线

北纬3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度的纬线。它穿过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和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北纬3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40度线

北纬40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横跨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美国堪萨斯州与内布拉斯加州的边界由该纬线确定。 该纬线夏至时白昼长15小时零1分钟,冬至时则为9小时20分钟。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北纬40度线依次经过:.

新!!: 大西洋和北纬40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4度线

北纬4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度的纬线。它穿过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和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北纬4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5度线

北纬5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5度的纬线。它穿过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和南美洲。 太平洋在此纬线处达到最宽,约为。.

新!!: 大西洋和北纬5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6度线

北纬6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6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南美洲和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北纬6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70度线

北緯70度線 是地球赤道平面70度以北的一條緯線 。此線橫越大西洋 、歐洲 、亞洲 以及 北美洲 ,並橫越部份北冰洋。.

新!!: 大西洋和北纬70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纬7度线

北緯7度线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7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南美洲和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北纬7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美匙吻鰻

北美匙吻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180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北美匙吻鰻 · 查看更多 »

北美直眉鮃

北美直眉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5-18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北美直眉鮃 · 查看更多 »

北美西鯡

北美西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緬因州至佛羅里達州半鹹水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海半鹹水水域,為迴游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北美西鯡 · 查看更多 »

北美豪豬

北美豪豬(Erethizon dorsatum)是美洲豪豬科下的一種豪豬。美洲河狸是在北美洲唯一較北美豪豬大的齧齒目動物。北美豪豬是屬於豚鼠小目,其祖先於3000萬年前由非洲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並於300萬年前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後進入北美洲。 北美豪豬生活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及美國西北的針葉林及混合樹林中。牠們亦分佈在南至墨西哥北部一些灌叢帶、凍土層及沙漠的叢林中。牠們會在樹孔及岩石地區築巢。 北美豪豬一般都是深褐色或黑色,帶有白色的光澤。牠們矮胖、面小、腳短及尾巴肥短。牠們的上半身有刺,是用來防禦的。北美豪豬不會擲出牠的刺,刺很容易從身體脫落,而刺上的倒鈎則牢牢的扣在掠食者上。除非受到攻擊,刺一般是平放在身上的。北美豪豬會向掠食者擺動其有刺的尾巴。 北美豪豬主要活躍於夜間。於夏季,牠們一般生活在樹上,吃細樹枝、根、樹莖、草莓及其他植物。於冬季,牠們主要吃松樹葉及樹皮。牠們不會冬眠,但會睡很長時間,在冬天更會閉上牠們巢。北美豪豬的防禦力令牠們可以獨立生活。 北美豪豬在冬天交配,幼體會在春天出生,出生時的刺是軟的,幾小時後則會變硬。 北美豪豬被認為是有害動物,因牠會破壞樹木及皮革物品。夾板更容易受到破壞,原因是在製造過程中加入的鹽引起。美洲原住民會用牠們的刺來裝飾籃子及衣服。北美豪豬是可以食用的,且是加拿大原住民冬天的重要食物來源。牠們行動緩慢,經常成為車下亡魂。牠們的天敵有漁貂、貂熊、郊狼及美洲獅。 北美豪豬被認為很笨拙,但似乎原因是牠們近視及行動緩慢。北美豪豬對食物很揀擇,在卡茨基爾山森林的1000顆樹中,可以接受的只有1-2顆椴樹及1顆大齒楊。北美豪豬對複雜的迷宮遊戲有特別的學習能力,並可以將之記憶過百日。 北美豪豬是唯一北美洲的原住哺乳動物擁有皮膚抗體,阻止因從樹上掉下而被自己的刺刺傷造成的感染。北美豪豬因經常被昆蟲及樹枝所吸引而從樹上掉下來。北美豪豬與臭鼬是北美洲哺乳中唯一顏色是黑白色的,原因是牠們可以讓其他動物看見牠們而不受傷害。.

新!!: 大西洋和北美豪豬 · 查看更多 »

北美鷸

北美鷸(學名Tringa semipalmata,舊學名Catoptrophorus semipalmatus:Pereira & 貝克,2005年;班克斯等,2006年),是鷸科的一種大型水鳥。它的近親是杓鷂。 成年北美鷸的腿部為灰色,並長有粗長、平直的深色喙。身體下部為深灰色,上部為淺色。尾白色,末端為一條黑帶。翅膀為特別的黑白樣式,在北美洲許多沿海海灘都有出現。 包括兩個亞種(過去被認爲是不同的種)的繁殖棲息地和範圍不同,東部亞種分佈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到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岸地區,在南美的大西洋海岸過冬。西部亞種則生活在北美西部的淡水沼澤地帶,冬天前往南美的東西兩個海岸過冬。 在地面上筑巢,通常隱藏在矮草叢重。在泥灘或淺水中覓食,主要吃昆蟲、貝類和水生蠕蟲,有時也吃植物。 北美鷸的數量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因捕獵而大量減少,現在數量已開始增加,但由於棲息地的不斷減少而仍然面臨威脅。.

新!!: 大西洋和北美鷸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大西洋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以下是位於北美洲的國家及海外領土列表,當中包括名稱、國旗、首都、貨幣、官方語言、面積 、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PP)以及地圖 。(屬地以淺藍色背景顯示)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北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 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國家是指政治實體,對人口、領土施行有效主權,並為他們作出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根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一個國家須有永久的人口、介定的邊界、政府和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

新!!: 大西洋和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羅納島

北羅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島東北面71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2公里、寬1.5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8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北羅納島 · 查看更多 »

北羅納德賽島

北羅納德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距離柯克沃爾60公里,長4公里、寬3.5公里,面積6.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3米,2001年人口70。.

新!!: 大西洋和北羅納德賽島 · 查看更多 »

北瓶鼻鯨

北瓶鼻鯨(学名Hyperoodon ampullatus)又称北大西洋瓶鼻鲸,平头鲸,瓶头鲸和陡头鲸。可說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喙鯨類,其中有一部分要歸因於長期的捕鯨歷史。19世紀時,有數位英國與挪威的自然學家參與捕鯨的行業,他們提供了許多關於被捕獲的北瓶鼻鯨的細節描述,而捕鯨業也提供了大量屍體供科學研究之用。 1770年,Forster在“Kalm, Travels into North America”一書的譯本註釋中首次提到北瓶鼻鯨,當時的學名為“Balaena ampullatus”,種名源自拉丁文的ampulla,意思是“瓶子”或“燒瓶”,反映其嘴喙形狀。1776年Müllar將名稱改為Balaena rostrata,移入瓶鼻鯨屬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叫Hyperoodon rostrata,直到20世紀初才變更為現今的有效學名Hyperoodon ampullatus。.

新!!: 大西洋和北瓶鼻鯨 · 查看更多 »

北魣

北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沿海,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北魣 · 查看更多 »

北黃道蟹

北黃道蟹(學名Cancer borealis)是分佈在北美洲大西洋海岸的一種蟹。它們與太平洋海岸的首長黃道蟹是近親,但攻擊性較弱。它們的鉗肉質豐富,故是一種美味。自1970年代就已經開始有針對它們的漁業,每年漁獲量少於1500噸。近年它們的數量不斷上升。.

新!!: 大西洋和北黃道蟹 · 查看更多 »

北蘆鯛

北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路易西安納州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草床,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北蘆鯛 · 查看更多 »

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或稱為北赤道洋流,為一個顯著的太平洋及大西洋洋流,在北緯10度至20度由東向西流。北赤道暖流為亞熱帶環流(Subtropical Gyre)的南部組成部分。雖然其名為北赤道暖流,但北赤道暖流並不與赤道有連接。在兩個海洋中,北赤道暖流因為向東流的赤道逆流阻隔而與赤道循環分開。在兩個海洋的西行水流為南赤道洋流的一部分。 B B B.

新!!: 大西洋和北赤道暖流 · 查看更多 »

北艾

北艾(学名:Artemisia vulgaris)为菊科蒿属的植物。分布在加拿大、蒙古、俄罗斯、北美洲、大西洋、欧洲、美国以及中国大陆的青海、新疆、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1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谷地、森林草原、亚高山地区的草原、林缘、荒坡和路旁等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 大西洋和北艾 · 查看更多 »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阿拉斯加(美国)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 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北极地区的生物体包括冰中的微生物、鱼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陆地动物以及人类。这一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在此居住的土著居民和其文化都与这里低温和极端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新!!: 大西洋和北极地区 · 查看更多 »

北极虾

北极虾(学名:Pandalus borealis),又称北方长额虾。俗称北极甜虾,产自北极附近海域。.

新!!: 大西洋和北极虾 · 查看更多 »

北极气候

北极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北极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多样,但冬夏二季都会经历极端的日照变化。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海冰、冰川或积雪),此外绝大部分地区每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地表都有冰雪。北极各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40℃至0℃之间,冬季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可低至-50℃以下。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至10℃之间,某些地区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0℃以上。 北极地区中部是北冰洋,四周环绕着欧、亚、美洲大陆。因此,北极地区的气候因海洋水体而变得较为温和。北极地区的海水温度基本维持在-2℃以上。正因为有这样相对温暖的海水,在冬季,尽管水面上漂浮着巨大的冰盖,北极仍旧不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地区,而且明显比南极更“温暖”。而在夏季,冰凉的海水也使北冰洋沿岸地区的气温较低。.

新!!: 大西洋和北极气候 · 查看更多 »

北極原燈籠魚

北極原燈籠魚(学名:Protomyctophum arcticum)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北極圈周圍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0-16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北極原燈籠魚 · 查看更多 »

北極光鰈

北極光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鰈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北極圈、白令海、楚克奇海、鄂霍次克海北部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0-90公尺,有眼睛的一邊深橄欖綠色到褐色,有時有分散的黑色點或黑色斑塊,沒有眼睛的一邊白色,背鰭軟條50-62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35-44枚,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北極光鰈 · 查看更多 »

北極副棘鮃

北極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英格蘭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46-366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北極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北極玖瑰獅魚

北極玖瑰獅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極圈及東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1080-2365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北極玖瑰獅魚 · 查看更多 »

北極粗鰭魚

北極粗鰭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粗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00-600公尺,體長可達300公分,屬肉食性,以烏賊及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北極粗鰭魚 · 查看更多 »

北極紅點鮭

北極紅點鮭,為輻鰭魚綱鮭形目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格陵蘭、冰島、英國、加拿大魁北克至美國緬因州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本魚通常背部顏色較深,為褐色或綠色,側邊是顏色較淡,腹面灰白,側面與散佈粉紅色到紅色斑點,最大的斑點通常沿著側線分布,且大於瞳孔,胸鰭邊緣、腹鰭、臀鰭具有一個狹窄的白色邊緣,有時尾鰭也有,帆質齊的雄魚成魚色彩豔麗,尤其在腹側與胸鰭具橘紅色到鮮紅色,體長可達107公分。 本魚在群上有陸封型及降海型,前者棲息在溪流、湖泊,後者會進行洄游,棲息在沿海,主要以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為重要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北極紅點鮭 · 查看更多 »

北極鱈

北極鱈(学名:Arctogadus glacialis)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北極鱈 · 查看更多 »

北歐理事會

北歐理事會(Nordisk Råd;Nordisk Råd;Nordiska rådet;Nordic Council)以及北歐部長理事會是由北歐國家政府所組成的合作論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 理事会秘書處設於哥本哈根,並在各會員國設有分支機構。北歐理事會採用丹麥語、挪威語和瑞典語作為工作語言。.

新!!: 大西洋和北歐理事會 · 查看更多 »

北挪威

北挪威(書面挪威語:Nord-Norge、新挪威語:Nord-Noreg)地理上挪威的最北部地區,依ISO 3166-2:NO標準編號順序,包括三個郡:諾爾蘭、特羅姆斯與芬馬克,全區面積達,佔了挪威全國35%的面積,依2008年7月所公告統計結果,人口共有462,745人。較大的城鎮由南往北有:莫紹恩、摩城、博德、納爾維克、哈爾斯塔、特羅姆瑟、阿爾塔與亨墨菲斯。 北挪威常被認為是夏季極晝之地。北挪威是多文化的地域,居民主要有挪威人與原住民薩米人,也有芬蘭人後裔克文人(Kvener)與俄羅斯人,主要語言為挪威語,薩米人會使用薩米語,較集中在芬馬克的海灣區,芬馬克東部部份社區使用芬蘭語。.

新!!: 大西洋和北挪威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新!!: 大西洋和北海 (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北海平鮋

日本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挪威至不列顛群島、北海海域,棲息深度50-3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北海平鮋 · 查看更多 »

北海牛舌鰨

北海牛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冰島、蘇格蘭南部、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等海域,棲息深度5-45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貝類及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北海牛舌鰨 · 查看更多 »

北海油田

北海油田是世界著名的石油集中出产区,每日生產大約600萬桶。位于大西洋的陆缘海——北海,它是介于欧洲大不列颠岛、挪威和欧洲大陆之间,所出产之石油为沿岸英国,挪威和荷兰等国所享有,也是布蘭特原油指數主要標的。.

新!!: 大西洋和北海油田 · 查看更多 »

北海海峽

北海海峽是分隔北愛爾蘭和蘇格蘭西南部的海峽,連接愛爾蘭海和北大西洋,長85公里、寬27公里,最大水深約300米,大型港口有貝爾法斯特。 Category:英國海峽.

新!!: 大西洋和北海海峽 · 查看更多 »

北方塘鹅

北方塘鹅(学名:Morus bassanus),为鰹鳥科大鰹鳥屬下的一个种類,又名北鲣鸟或憨鲣鸟,是北大西洋最大的海鸟。.

新!!: 大西洋和北方塘鹅 · 查看更多 »

北方五鬚岩鱈

北方五鬚岩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挪威、不列顛群島、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法羅群島、冰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0-9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潮間帶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多毛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北方五鬚岩鱈 · 查看更多 »

北方低鰭鯧

北方低鰭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東北部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15-136公尺,本魚體高而側扁,呈橢圓形,吻短而鈍,約等於眼徑,口小,上頜尖,頜骨具弱齒,背鰭和臀鰭基部很長,兩個鰭鐮狀,體色淡藍色,上面綠色、銀色,背鰭硬棘2-5枚;背鰭軟條38-47枚;臀鰭硬棘2-3枚;臀鰭軟條35-45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中上層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水母、甲殼類、蠕蟲、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北方低鰭鯧 · 查看更多 »

北方蓝鳍金枪鱼

北方蓝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thynnus)是金枪鱼的一种,又名大西洋黑鮪、大西洋藍鰭金槍魚,臺灣稱為「北方黑鮪」,生活在大西洋的西部和东部以及地中海和黑海特色為鰭部為較深的青色,背部至腹部則為銀灰色。在南非有獨立的族群,愛沙尼亞被認為不屬本種分佈範圍,而小笠原,中國大陸和韓國位於本種已知分佈以外,是否分佈仍需驗證。另外,在日本还有该鱼种的养殖业。北方蓝鳍金枪鱼寿命可达30年,体长可達3米,体重约为400公斤;一般鮪釣船以釣到150公斤左右居多,超過200公斤以上皆屬於豐收。有记录的最大个体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捕获的,体重679公斤。.

新!!: 大西洋和北方蓝鳍金枪鱼 · 查看更多 »

北方氈狀地衣

北方氈狀地衣(學名Erioderma pedicellatum)是鱗葉衣科下一種中等大小的地衣。它們生長在大西洋海岸及阿拉斯加太平洋海岸潮濕森林的樹上。它們是最為瀕危的地衣之一。.

新!!: 大西洋和北方氈狀地衣 · 查看更多 »

圓吻突吻鱈

圓吻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冰島外海、挪威、格陵蘭至北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80-2600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成群活動,以頭足類、魚類、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圓吻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圓小沙丁魚

圓小沙丁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0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的迴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橈腳類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圓小沙丁魚 · 查看更多 »

圓尾鴛鴛鮨

圓尾鴛鴛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西印度群島、中美洲至南美洲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30公尺,本魚前鰓蓋骨圓潤,後緣具鋸齒,體色為橄欖色或淺棕色,體側具深色不規則斑點,尾鰭圓形,胸鰭黃色或橙色,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7-2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10枚,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礁沙混合區,屬肉食性,夜間捕食甲殼類,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圓尾鴛鴛鮨 · 查看更多 »

圓尾雙色鰨

圓尾雙色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比斯開灣至南非好望角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460公尺,本魚體灰褐色,有小深色斑點,胸鰭黑色,有灰白的邊緣,背鰭軟條81-90,臀鰭軟條65-77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小型底棲性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圓尾雙色鰨 · 查看更多 »

圓形彎鮃

圓形彎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70-26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圓形彎鮃 · 查看更多 »

圓喉盤魚

圓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蘇格蘭至地中海西部海域,體長可達4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潮間帶。.

新!!: 大西洋和圓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圓球真巨口魚

圓球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spherulif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9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圓球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圓筒蛇鰻

圓筒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古巴至巴西海域,棲息在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圓筒蛇鰻 · 查看更多 »

圓頭平鯛

圓頭平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繁殖期在春季及夏季,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圓頭平鯛 · 查看更多 »

圓裸巨口魚

圓裸巨口魚(学名:Grammatostomias circular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及西大西洋的巴西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12公尺,體長可達13.6公分。.

新!!: 大西洋和圓裸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圓鱗四鰭旗魚

圓鱗四鰭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184公分,主要棲息在中上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圓鱗四鰭旗魚 · 查看更多 »

圓鱗腹肢鮃

圓鱗腹肢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温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約31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圓鱗腹肢鮃 · 查看更多 »

圓點蝙蝠魚

圓點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東南方智墨西哥灣北方海域,屬亞熱帶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體長可達38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圓點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圆瘤蚕

圆瘤蚕(学名:Travsiopsis lobifera)为盲蚕科瘤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圆瘤蚕 · 查看更多 »

圆脊肋盾虫

圆脊肋盾虫(学名:Pleuraspis costata)为穿盾虫科肋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锡兰、苏门答腊、科孚、地中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圆脊肋盾虫 · 查看更多 »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縮寫:NTSB)是一个独立的美国政府调查机构,成立於1967年,负责民用运输,總部設於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根据职责,NTSB调查和报告航空事故、某些类型的高速公路事故、船舶和海洋事故、管道事故和铁路事故。NTSB还负责调查危險物質在运输过程中泄露的案件。在接到请求时,NTSB也协助军队或外国政府进行事故调查。,它在安克拉治、丹佛、和西雅圖设有四个区域办事处,并在阿什本工厂设有国家培训中心。因美國為世界上主要的飛機製造國之一,NTSB也常會以飛機製造國身份受邀協助其他國家的航空事故調查。.

新!!: 大西洋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家颶風中心

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缩写作 NHC)是一個美國国家气象局負責天氣預報的部門,在IERS參考子午線到西经140度线以及北大西洋北緯30度線和北緯31度線之間負責跟蹤和預測天氣系統。該機構與國家氣象局的邁阿密分支機構共同位於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大學公園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校園。 雖然國家颶風中心(NHC)是美國的一個機構,但世界氣象組織已經將其指定為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成為這些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預報和觀測資料交換所。如果中心斷電或喪失工作能力,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則會支持東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諮詢和熱帶天氣預報,而則支持北大西洋的熱帶氣旋諮詢和熱帶天氣預報。.

新!!: 大西洋和國家颶風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后组成的跨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其主要任務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的成立目的如《》所述,包括透過集体安全及軍備控制來預防戰爭,藉由談判及仲裁來平息國際間的紛爭。国际联盟及其他同時期的條約也提到勞動條件、對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軍備交易、公眾衛生、戰俘待遇,以及保護歐洲的少數族群。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國際聯盟达到極盛時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個。 國際聯盟所体现的外交思维反映了數百年來世界外交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國際聯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需要依靠當時國際間的大国執行其決議、維持經濟制裁,或是在必要時提供軍隊,然而這些大國未必願意這麼做。經濟制裁也會傷害國際聯盟的成員,因此這些國家不願意配合。美國則因為參議院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一開始就沒有加入國聯。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時,國際聯盟指責義大利軍隊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醫療帳篷作为攻擊目標,贝尼托·墨索里尼则回應称:「國際聯盟在麻雀大声喊叫時運作的很好,但在老鹰掉下来時一點用都沒有」。 在1920年代國際聯盟有顯著的成功,也有一些早期的失敗案例,但國際聯盟終究未能阻止轴心国在1930年代的侵略行爲。德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退出了国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發證實,國際聯盟無法起到維護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的作用。國際聯盟歷時26年,後來被1946年4月20日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此外,联合国繼承了一些國際聯盟成立的機構及組織。.

新!!: 大西洋和國際聯盟 · 查看更多 »

國際足協世界盃

國際足協世界盃(FIFA World Cup),通常簡稱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協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起,電視轉播觀眾人數達到40億人次,遠遠超過奧運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世界盃亦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比賽,冠軍是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世界大戰而停辦。 世界盃分成外圍賽和決賽週兩個部份。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週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周。目前有 32 支球隊能打入決賽週,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決賽周以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周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 7.15 億人次收看, FIFA.com.

新!!: 大西洋和國際足協世界盃 · 查看更多 »

國旗列表

錄 洲域排列.

新!!: 大西洋和國旗列表 · 查看更多 »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學名:Physalia physalis),又稱葡萄牙戰艦,是一種管水母。雖然僧帽水母像水母,但其實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每一個體都高度的專門化,互相緊扣,而不能獨立生存。 被僧帽水母刺中会極度疼痛,与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 大西洋和僧帽水母 · 查看更多 »

僧帽水母屬

僧帽水母屬(學名:Physalia)是一屬管水母,是僧帽水母科下的唯一屬。它們是由專門化的水螅體及水母體所組成的群落,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面。它們有一個充氣的鰾來維持浮力,並擁有很長及有毒的觸鬚來捕捉獵物。鰾上有像帆的構造,幫助它們隨風而盪,但有時也會擱淺在沙灘上。它們觸鬚上的刺細胞在潮濕環境下可以維持達數星期或數個月。 僧帽水母屬的物種可以從鰾的大小及觸鬚的多寡來分辨。藍瓶僧帽水母的分佈不及僧帽水母的廣泛,體型也略遜。藍瓶僧帽水母未曾造成任何死亡事故,但僧帽水母就曾導致死亡。 僧帽水母屬最初是由讓-巴普蒂斯特·拉馬克於1801年得到描述。.

新!!: 大西洋和僧帽水母屬 · 查看更多 »

刚果人

刚果人(刚果语:Bakôngo;Kangos),是非洲班图人的一个分支,分布在自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黑角到安哥拉罗安达的广阔区域,多使用刚果语、林加拉语、葡萄牙语和法语。历史上,刚果人于公元前500年,在刚果河流域发家,曾兴建了刚果王国,拥有极具非洲传统特色的刚果文化。但由于长期受欧洲人殖民,其文化、语言等受欧洲影响较大。20世纪晚期,共有10,220,000人。.

新!!: 大西洋和刚果人 · 查看更多 »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République du Congo;基图巴语:Repubilika ya Kongo;林加拉语:Republiki ya Kongó),简称刚果,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首都为布拉柴维尔。该国接壤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以及安哥拉等国,毗邻几内亚湾。 历史上该地由班图人的部落控制,后成为法国殖民地,通用法语,1960年获得独立。1970年至1991年间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是一个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党制国家;1992年曾改用多党制,但1997年此政府在内战中倒台。.

新!!: 大西洋和刚果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刚果共和国地理

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 (布),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两面邻刚果 (金)、安哥拉卡宾达飞地,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赤道横贯中部。面积34.2万平方千米。,新华网,2016年1月28日查阅.

新!!: 大西洋和刚果共和国地理 · 查看更多 »

刚果-海洋铁路

剛果-海洋鐵路 (Chemin de fer Congo-Océan,簡稱CFCO),是一條連接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和位於大西洋岸的港口城市黑角的鐵路線,全長510公里。建於1921年至1934年間,當中使用了強制勞動力,保守估計造成17,000人死亡。 Category:剛果共和國鐵路.

新!!: 大西洋和刚果-海洋铁路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新!!: 大西洋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刚果河

刚果河(刚果语:Nzadi Kongo,林加拉语:Ebale Kongó,Mto wa Kongo,Fleuve Congo)是非洲中西部最长的河流,全长4640公里(以谦比西河为源头),名列全非洲第二位,仅次于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九長的河流。刚果河流域面积达401万平方公里,若按流量计算,刚果河是仅次于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二大河,平均流量达4万立方米每秒以上,历史最大流量曾达8.1万立方米每秒。其干流流经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和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均以刚果河为名。1971年至1997年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称为扎伊尔,当地语言中意为“河流”,当时该国政府称该河为扎伊尔河。.

新!!: 大西洋和刚果河 · 查看更多 »

別林斯高晉島

別林斯高晉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庫克島和圖勒島附近,屬於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0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5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別林斯高晉島 · 查看更多 »

利伯维尔

利伯维尔(Libreville)是加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西部大西洋加蓬湾北岸,1849年始建,2005年人口578,156人,2012年增至797,003人。 1974年建成深水港口。 讓-弗朗索瓦·恩圖圖梅·埃馬內於2008年至2014年擔任市長。 File:Embassy of Russia in Libreville.jpg|俄國使館 File:Chancery.jpg|美國使館 File:Libreville beachfront 3.JPG|海岸飯店區 File:Amphitéatre NGUEMBI MBINA de l'université Omar BONGO Libreville Gabon.JPG|利伯维尔大學 File:US Navy 080107-N-4044H-049 Capt.

新!!: 大西洋和利伯维尔 · 查看更多 »

利馬瓦迪區

利馬瓦迪區 (Limavady Borough Council;愛爾蘭語:Comhairle Baile Léim an Mhadaidh)是北愛爾蘭的一個區,位於北愛西北部,北臨大西洋,西臨福伊爾灣。面積58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 34,300人。區行政中心為利馬瓦迪。 L.

新!!: 大西洋和利馬瓦迪區 · 查看更多 »

利贝泰堡

利贝泰堡(海地克里奧爾語:Fòlibète,又譯為自由堡)是海地东北省的一座城市,也是东北省的省会。本地与多米尼加共和国接壤,是海地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海地的国家独立消息是于1803年11月29日在本地宣布的。 利贝泰堡及其周边地区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区,后被西班牙人殖民统治。西班牙殖民者于1578年在本区域建立了一座名为“Bayaja”的城市,但后于1605年遗弃。1732年,本区被法国人占领,并将其命名为(法国的)皇太子堡,1794年西班牙人又通过武装部队再次占领本区,1801年归还法国,1803年当地宣布独立。本座城市经历多次易名:Bayaja(1578年)、皇太子堡(1732年)、圣约瑟夫堡(1804年)、皇家堡(1811年),最终于1820年改为现名。.

新!!: 大西洋和利贝泰堡 · 查看更多 »

利默里克郡

利默里克郡(County Limerick;愛爾蘭語:Contae Luimnigh),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西南部,香農河在這裡注入大西洋。歷史上屬芒斯特省。 面積2,686 km²,2006年人口183,863人(包括首府利默里克,扣除後的人口為131,303人)。.

新!!: 大西洋和利默里克郡 · 查看更多 »

利蒙省

利蒙省(西班牙语:Provincia de Limón)是哥斯达黎加東部大西洋岸的一个省。 面積9,188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389,600人。首府利蒙。下分6縣。 Category:哥斯达黎加省份.

新!!: 大西洋和利蒙省 · 查看更多 »

利蒙湾

利蒙湾(Bahía Limón)是巴拿马北岸一处加勒比海的天然港湾,位于巴拿马运河北端出口,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海湾北部出口建有防波堤,海湾作为等候驶入运河的船只的停泊地。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的终点港克里斯托瓦尔和科隆就位于利蒙湾东岸。.

新!!: 大西洋和利蒙湾 · 查看更多 »

利柏提縣 (喬治亞州)

利柏提縣(Liberty County, Georgia)是位於美國喬治亞州東部的一個縣,東傍大西洋。面積1,561平方公里。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2000年統計,共有人口61,610人。縣治罕斯維 (Hinesville)。 成立於1777年2月5日,是該州最早的七個縣之一。縣名是「自由」的意思。 L.

新!!: 大西洋和利柏提縣 (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历史

利比亚历史,包括了利比亚本地柏柏尔人和丰富的其他民族的历史。柏柏尔人的存在贯穿了利比亚的整个历史。在利比亚历史上,它多属于欧洲或非洲的其他国家,独立的利比亚现代史是由1951年开始的。 利比亚的历史主要可以分为古代利比亚、罗马时代、伊斯兰时代、奥斯曼统治时期、意大利殖民时期和现代利比亚六个时期。.

新!!: 大西洋和利比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Liberia),位於西非,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象牙海岸,西南濒大西洋。 19世纪初,一些美国黑奴解放後有計畫地移居到现在称作利比里亞的地区,所以国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新!!: 大西洋和利比里亚 · 查看更多 »

利比里亚地理

賴比瑞亞是一個大的撒哈拉國家,位於西非。它的形狀呈一個長方形,與薩爾瓦多形狀相似。西邊的科特迪瓦與大西洋毗鄰,其他三邊分別和三國非洲國家連接。賴比瑞亞的國界總長度為1,587 公里,其中西北部的306公里與獅子山共和國相接,北部563公里毗連幾內亞共和國,而東部的716公里銜接著象牙海岸共和國。賴比瑞亞的面積為111,370平方公里,其中96,320平方公里為陸地,及15,050平方公里的水域。 賴比瑞亞現時宣稱有一片370公里的海上領土。.

新!!: 大西洋和利比里亚地理 · 查看更多 »

利比氏結蛇鰻

利比氏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波多黎各及西北大西洋的加拿大海域,棲息深度37-72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利比氏結蛇鰻 · 查看更多 »

利氏狼綿鳚

利氏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法羅群島、加拿大、格陵蘭、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39至1463公尺,喜棲息在泥底質海域,體長可達35.5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利氏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利斯莫爾島

利斯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16公里、寬2公里,面積23.5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7米,2001年人口僅146。.

新!!: 大西洋和利斯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利曼大戰

利曼大戰,又稱為紅色德比(Big Red Derby),在英語環境或會稱為西北德比(North West derby),在華語地區或會稱為雙紅會、雙紅大戰,是指英格蘭兩家最成功的足球會──利物浦與曼徹斯特聯的對賽。利曼大戰是英國所有打比中競爭最激烈的,全球的激烈程度也是僅次於西甲國家打吡。 这样特殊的称谓是因为利物浦與曼聯兩隊曾多次贏得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亦曾經多次贏得歐洲冠軍,同时,兩家球會同樣位於英格蘭西北地區,且雙方所處城市──利物浦市與曼徹斯特市歷史上一直處於競爭。兩家球會的對戰不但球員和領隊成爲焦點,兩隊球迷間的針對相對常常都會發生。.

新!!: 大西洋和利曼大戰 · 查看更多 »

别德马湖

别德马湖(西班牙语:Lago Viedma)是巴塔哥尼亚南部的一个湖泊,长80公里,宽15公里,面积1,088 km²,主要位于阿根廷的圣克鲁斯省,靠近阿根廷和智利两国边境。 别德马湖得名于1783年抵达湖岸的西班牙探险家别德马。 别德马湖是一个冰缘湖,别德马冰川在其西端。别德马冰川在别德马湖的终点实测宽5公里。陡峭的峡谷壁几乎没有植被。 别德马湖的湖水注入阿根廷湖,然后经圣克鲁斯河注入大西洋。 Category:阿根廷湖泊 Category:智利湖泊.

新!!: 大西洋和别德马湖 · 查看更多 »

刺吻角蛇鰻

刺吻角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法屬圭亞那外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3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刺吻角蛇鰻 · 查看更多 »

刺客教條系列

是由育碧軟體發行的歷史隱蔽類遊戲系列(潛伏遊戲),包括有許多續作和其他作品。主要的單人遊戲由育碧蒙特婁進行開發,並且由育碧安纳西進行多人遊戲的開發。該系列產品受到了大部分評論家的好評。2016年9月,系列售出超過一亿份,並成為育碧軟件最暢銷的遊戲。系列靈感來自弗拉基米爾·巴托爾的小說《Alamut》,被認為是《波斯王子系列》的精神續作。 《刺客教條系列》截至2017年已有十款主要遊戲和額外續作及周邊作品,遊戲已經在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Xbox 360 、Xbox One 、Microsoft Windows 、Mac OS X 、Nintendo DS 、PlayStation Portable 、PlayStation Vita 、iOS 、HP webOS 、Android 、Nokia 、Symbian 及Windows Phone 等平台上發行。.

新!!: 大西洋和刺客教條系列 · 查看更多 »

刺尾蛇鰻

刺尾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古巴、波多黎各、千里達及委內瑞拉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刺尾蛇鰻 · 查看更多 »

刺副棘鮃

刺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80-200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刺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刺真圓鰭魚

刺真圓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西北大西洋加拿大哈德遜灣至美國麻州、格陵蘭;東北大西洋巴倫支海、冰島、挪威海域,棲息深度30-400公尺,體長可達13.2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刺真圓鰭魚 · 查看更多 »

刺蝟上樹樂團

刺蝟上樹樂團(Porcupine Tree)是一支由 Steven Wilson 成立,來自英國赫特福德郡赫默爾亨普斯特德,曾獲葛萊美獎提名的前衛搖滾樂團。他們的音樂結合了搖滾、迷幻和重金屬。 在90年代,樂團曲風主要以迷幻搖滾為主,然而他們還融入了電子音樂,從 Trance 到 krautrock 及氛圍音樂,原因是由於 Steven Wilson 和 Richard Barbieri 對於70年代初期由橘夢樂園、Neu! 和 Can 等樂團為代表的 Kosmische Musik 的熱愛 ,近年曲風則較為接近金屬樂。 為了現場表演,樂團使用了銀幕去展示每首歌不同的影像。這項視覺元素第一次出現是在《In Absentia》巡迴演唱會上,此時樂團開始與丹麥攝影師和電影導演 Lasse Hoile 合作,他的工作是為樂團創作出一個獨特的形象。 儘管他們在歐洲和美國分別與 Roadrunner Records 和 Atlantic Records 簽約,樂團依然擁有專屬的唱片廠牌 Transmission,用來發行一些獨立作品和專輯的特別限定版。樂團在 Burning Shed 有官方線上商店,現在官方網路批發則為 Peaceville Records 和 Kscope(同屬於 Snapper Music)。.

新!!: 大西洋和刺蝟上樹樂團 · 查看更多 »

刺毛冠鱗單棘魨

刺毛冠鱗單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巴西東南方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外海礁石區,稚魚會漂浮在海草中,生活習性不明,曾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刺毛冠鱗單棘魨 · 查看更多 »

刺斑短吻獅子魚

刺斑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Porcupine海盆,棲息深度約41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體長可達21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刺斑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列強

列強,又稱一流大國、一流強權,是指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軍事力量的強弱常常是西方理論家判定国家强弱的標準,现今经济力量也成为判定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便如此,各種提出的定義(如与意识形态相关等)仍不免主觀而受批評。.

新!!: 大西洋和列強 · 查看更多 »

列斯科夫島

列斯科夫島是大西洋的島嶼,屬於特拉韋賽群島的一部分,位於維索科伊島以西48公里,面積0.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90米,該島在1819年被俄羅斯水手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列斯科夫島 · 查看更多 »

分叉网盾虫

分叉网盾虫(学名:Dictyaspis furcata)为穿盾虫科网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包括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分叉网盾虫 · 查看更多 »

切萨皮克湾

乞沙比克灣(Chesapeake Bay),是美国面积最大的河口湾,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中部,为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三面环绕,仅南部与大西洋连通。其名来自阿尔冈金印第安语,意为“大贝壳湾”。 乞沙比克灣南北长约300公里,最窄处仅6.4公里宽,最宽处波托马克河河口处也只有50公里宽。该湾曾经是美国主要的渔业基地之一,但现在由于流域内城市和农场的污染,产量已大不如前。.

新!!: 大西洋和切萨皮克湾 · 查看更多 »

切萨皮克湾隧桥

切萨皮克湾隧桥 (CBBT)为全长的隧桥,穿过切萨皮克湾,并将德玛瓦半岛的弗吉尼亚东海岸,连接到弗吉尼亚海滩与弗吉尼亚汉普顿锚地的大都会区。车辆轮渡服务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运载来自南汉普顿锚地与弗吉尼亚半岛的车辆,直到1964年隧桥完工,它才被取代。 隧桥起初由栈桥,两个长隧道,四个人工岛,两个高架桥,大约堤道,和引道组成——横过切萨皮克湾并维持了顶针浅滩(Thimble Shoals)和切萨皮克航道上的交通。该系统是世界上仅有的八个隧桥系统中的一个,其中有三个在汉普顿锚地。 自开放以后,切萨皮克湾隧桥已经通过超过了1亿辆车。 大桥设施承载着13号美国国道——弗吉尼亚州东海岸南北向的主要公路,而且,作为东海岸长期的海洋公路,大桥也提供着给弗吉尼亚州东海岸及南汉普顿锚地之间连接的道路,同时也是另一条连接东北区域与诺福克和卡罗来纳中间区域的公路。隧桥节约了机动车主从弗吉尼亚海滩 / 诺福克到特拉华谷或一个半小时的里程,也不必经受巴尔的摩-华盛顿大都市区的交通堵塞。12美元的通行费可由马里兰和特拉华段的95号州际公路的通行费储蓄抵消一部分。 由通行费收益公债券提供资助,大桥在1964年4月15日开幕开放。 1987年八月,它被官方命名为Lucius J. Kellam Jr.

新!!: 大西洋和切萨皮克湾隧桥 · 查看更多 »

切齒副魣竺鮨

切齒副魣竺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牙買加、波多黎各及荷屬安地列斯海域,棲息深度30-60公尺,生活在沿海礁波坡,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切齒副魣竺鮨 · 查看更多 »

切齒牙漢魚

切齒牙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阿根廷、烏拉圭與巴西南部淡水、半鹹水及海域,為亞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切齒牙漢魚 · 查看更多 »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老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 Sr.,)是一位美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五星上将。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軍事歷史學家艾德溫·帕爾瑪·霍利(Edwin Palmer Hoyt)因而評論:「海爾賽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 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舊金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新!!: 大西洋和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 查看更多 »

嵴背長鱸

嵴背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巴哈馬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0-6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生活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嵴背長鱸 · 查看更多 »

喬奇水珍魚

喬奇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海域,水深220-457公尺,體長可達14.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喬奇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喬氏圓魨

喬氏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哥倫比亞外海海域,棲息深度約22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喬氏圓魨 · 查看更多 »

喬氏擬線鱸

喬氏擬線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61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生活在珊瑚礁,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多毛類等為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喬氏擬線鱸 · 查看更多 »

喬治島

喬治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斯皮德韋爾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面積2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米,該島是麥哲倫企鵝和灰鸌的棲息地。 Category:福克蘭群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喬治島 · 查看更多 »

喬治·懷特腓

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是基督教大覺醒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循道宗的共同創始人。 懷特腓德1714年12月16日生於英國格洛斯特,12歲時已發揮演說及表演長才。1732年進入牛津大學的彭布羅克學院,在大學時悔改信耶穌基督。1733年結識約翰·衛斯理,受循道宗影響開始操練禁慾。1736年被按立為英國國教牧師。1738年抵達美國喬治亞州,在各殖民據點巡迴佈道、提供民生補給品。同年回到英格蘭,為他在喬治亞州創立的孤兒院募款。1739年展開室外佈道行動並第二次登陸北美洲巡迴講道。 1741年再次返英解決與約翰.衛斯理之間的鴻溝。同年結婚,10月第三度登陸北美洲,健康狀況堪憂。1748年返抵倫敦,解決英國循道派的內部紛爭,並向貴族傳福音。1750年代積極呼籲:黑奴也有寶貴靈魂。1751年,在懷特腓德支持下,美國喬治亞州恢復本已廢除的奴隸制度。1760年代身體狀況已極度惡劣,仍堅持巡迴佈道為主得靈魂。1764年準備擴大孤兒院事工,設立學院。1770年9月30日晚上,于北美麻薩諸塞州友人家的樓梯平台講道,隨即因身體不適而去世,傳道三十四年,享年56歲」。.

新!!: 大西洋和喬治·懷特腓 · 查看更多 »

喬治亞州

佐治亚州(State of Georgia),又譯--,簡稱喬州,是美國東南方的一個州,郵政簡寫是GA。該州也是美國獨立時期13州的成員之一。首府為亞特蘭大。在13州中排名第4,1788年1月2日加入獨立戰爭。2000年的人口統計該州有818萬6453人。2004年的人口是882萬9383人,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為968萬7653人,是美國人口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州。佐治亚州同時也以桃子州或南方帝國之州的暱稱聞名。 該州的州歌,《佐治亚在我心》(Georgia on My Mind)是由豪吉·卡邁克寫的,起初是寫給一位名叫「佐治亚」的女性。後來被佐治亚州本地歌手雷·查爾斯傳唱,而透過投票變成了該州州歌。佐治亚州的州鳥是棕色長尾鳥。州花是查拉幾玫瑰。 美國海軍曾亦以佐治亚州替一艘戰艦(USS Georgia BB-15)與一艘核子彈道飛彈潛艇(USS Georgia SSGN-729)命名。.

新!!: 大西洋和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喬治湖 (紐約州)

喬治湖 (Lake George)是美國紐約州的一個湖泊,位於阿第倫達克山脈東南麓,呈西南東北走向。面積113平方公里。長54公里,闊1.7至5公里。湖水經一條小河連接到尚普蘭湖,最終經聖羅倫斯河注入大西洋。 1609年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成為到訪當地的第一個歐洲人,但未有為其命名。1646年法國傳教士命名為Lac du Saint-Sacrement。1755年英國軍隊在湖的南岸建立堡壘並改湖名為喬治湖,以紀念英王喬治二世。 自19世紀末以來,吸引了不少富有的旅客。 Category:美國湖泊 Category:紐約州地理.

新!!: 大西洋和喬治湖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喬治敦縣 (南卡羅萊納州)

喬治敦縣(Georgetown County, South Carolina)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東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2,681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5,797人。縣治喬治敦 (Georgetown)。 成立於1785年。縣名紀念英王喬治二世。.

新!!: 大西洋和喬治敦縣 (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單孔海豬魚

單孔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8-1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深水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單孔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

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是指完全來自同一家蒸餾廠、完全以發芽大麥為原料所製造的蘇格蘭威士忌。.

新!!: 大西洋和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單鰭鱈

單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冰島、格陵蘭、丹麥、俄羅斯等海域,棲息深度18-100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礫石底質海域,單獨或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海星、甲殼類、貝類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可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單鰭鱈 · 查看更多 »

單鼻袋蟾魚

單鼻袋蟾魚(学名:Perulibatrachus rossignoli),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迦納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棕色,腹部顏色較淡,體側具有數條褐色交叉的橫帶,頭部有時候會有深色斑點,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大陸棚,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單鼻袋蟾魚 · 查看更多 »

單臂細鮃

單臂細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南美洲北部海域,體長可達11.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單臂細鮃 · 查看更多 »

單色低紋鮨

單色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3-23公尺,體長可達12.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單色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單色單臂細鮃

單色單臂細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可達527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單色單臂細鮃 · 查看更多 »

單色裸胸鱔

單色裸胸鱔,又稱單色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南部至維德角群島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的礁坡,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單色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單斑福氏躄魚

單斑福氏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長島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20-275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沿海礁區至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單斑福氏躄魚 · 查看更多 »

喜蔭鼠尾鱈

喜蔭鼠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拉不拉多、格陵蘭、冰島、愛爾蘭、法羅群島、挪威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吻短而尖,體灰色,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片腳類、貝類、棘皮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喜蔭鼠尾鱈 · 查看更多 »

喀丙達省

卡宾达省(Cabinda)是安哥拉的一塊外飛地,兩者被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薩伊)隔開,北接剛果共和國,東邊及南邊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西面濒临大西洋。 1885年柏林會議時,法葡比三國決議將剛果王國一分為三:法屬剛果(現剛果共和國)、比屬剛果(現剛果民主共和國)及葡屬剛果(現安哥拉共和国)。刚果河下游的三个袖珍小国家成为了葡萄牙的保护国.

新!!: 大西洋和喀丙達省 · 查看更多 »

喀麦隆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喀麦隆 · 查看更多 »

喀麦隆殖民地

喀麦隆殖民地(Cameroun) 一个法国在西非的国联托管地,现在原先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现今的喀麦隆联邦共和国。 这一地区最早是争夺非洲时代(1876年到1912年)德国的保护国。德国人从1884年到1916年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他们的保护地,并且沿用喀麦隆这一名字。德国人统治时期一直致力于开发这个地区,并把指名地的疆域扩大到了乍得边陲(新喀麦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因战败而失去了对喀麦隆的统治权,转而被英国和法国瓜分了这块殖民地,原属于德国的地盘被英国和法国的军队所占领。1922年在国联的裁判下,喀麦隆被分成了英属喀麦隆(又称西喀麦隆)和法属喀麦隆(又称东喀麦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有的两地区都成为了联合国托管地。 1960年1月,喀麦隆殖民地变成了独立的喀麦隆共和国。随后在1961年10月,英属喀麦隆的南部也加盟了喀麦隆联邦共和国,而英属喀麦隆的北部穆斯林地区则在同年5月选择了加入尼日利亚。 Category:前法國殖民地 Category:喀麦隆政治 Category:尼日利亚政治.

新!!: 大西洋和喀麦隆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喙吻田氏鯊

喙吻田氏鯊(學名:Deania calcea),又名篦吻棘鮫,是軟骨魚綱角鯊目刺鯊科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喙吻田氏鯊 · 查看更多 »

咽喉點

咽喉點(choke point),又譯作阻塞點或瓶頸(bottleneck),為軍事戰略上的一種地理特徵,諸如山谷狹徑或是隘口等。這樣的地方迫使一個軍隊在開過此時得收縮成縱隊才能通過,此結果必大幅削弱其戰鬥力量。一個咽喉點能使數量上較弱的軍隊成功抵擋較多的軍隊,連攻方無法在其數量上發揮優勢。.

新!!: 大西洋和咽喉點 · 查看更多 »

和平港

和平港(法語:Port-de-Paix,海地克里奧爾語:Pòdpè)是海地的城市,也是西北省的首府,位於該國北部大西洋沿岸,始建於1665年,面積351.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6米,該市幾乎在1902年的大火中被摧毀,2003年人口120,267。 Category:海地城市.

新!!: 大西洋和和平港 · 查看更多 »

咆哮的二十年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是指在1920年代期間發生的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術語。這是一個持續經濟繁榮的時期,在美國和西歐具有獨特的文化優勢,特別是在主要城市例如柏林、芝加哥、倫敦、洛杉磯、紐約市、巴黎和悉尼。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這十年被稱為「」(Années folles),強調了這個時代的社會、藝術和文化活力。十年间,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之有人称这是“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美国士兵自欧战前线上归国拉开了这一时代的序幕,随后是爵士乐为代表的新艺术的诞生,崭新而自信的现代女性面孔的出现,還有裝飾風藝術達到頂峰;此一时期内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欲望,以及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彻变至今也令人难以忘怀。此外,十年内一系列的美国国内和国际事件也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南方许多州的美国黑人仍然生活在贫穷之中,黑手党的成员受到诸如《一个国家的诞生》这类影片的影响也在急剧扩大,美国国内的种族隔阂和种族矛盾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和加剧,对有色人种施加集团性迫害的社会基础在不知不觉间被巩固和强化。 咆哮的二十年代始于北美,又受一战结束影响传至欧洲。歐洲自1919年一战结束以来饱受经济衰退困扰,因此一直致力于战后重建并恢复因战争而造成的劳动力消减。与二战后不同,美国没有试图支援欧洲的战后复兴,反而是进一步倾向于孤立主义政策。在加拿大,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要经济伙伴导致了该国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经济转型。总体上,自20年代中期开始,北美经济规模开始凌驾于欧洲之上,而几乎与此同时,咆哮的二十年代也开始在英法德等几个主要欧洲国家显现。20年代后半的欧洲经济高速发展,在這十年中期,繁榮是很普遍的,十年的下半期,特別是在德國被称作「黄金的二十年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精髓可以被描述为现代主义与反传统精神的某种不协调结合。此间,现代科学似乎能够化一切为可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潜力似乎无限巨大,所有人都感到一个全新的截然不同的时代即将到来。新技術,特別是汽车、電影以及无线电給很大部分人帶來了「現代性」。实用主义原则使得一切不必要的冗余装饰统统被去除,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同时,爵士乐和舞蹈在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緒中越來越受歡迎,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爵士时代」。 1929年華爾街股災結束了這個時代,經濟大蕭條給全世界帶來了多年的悲觀和困苦。.

新!!: 大西洋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 查看更多 »

傳染病歷史

傳染病歷史记述在世界历史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的传染病。.

新!!: 大西洋和傳染病歷史 · 查看更多 »

傑羅腔吻鱈

傑羅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深度200-510公尺,體長可達26.5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傑羅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傑氏單頜鰻

傑氏單頜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單頜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獅子山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000公尺,體長可達10.9公分。.

新!!: 大西洋和傑氏單頜鰻 · 查看更多 »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是指公元前10000年前就定居在了美洲的那些美洲原住民们及其后裔和其他大陆(非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的人们之间,在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加勒比群岛之前,所发生的互相影响,然而穿越白令海峡,或者穿越该地区的曾经存在过的陆桥,都不算是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欧洲人与美洲人的接触推测只有一个实例被确认无疑了,那就是古北欧人大约在公元1000年定居在了加拿大纽芬兰的水母湾牧草地。 除了维京人定居加拿大以外,根据历史记述、考古发现、文化对比,又有其他许多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被提了出来。不过,关于这些接触的宣称大多数都是有争议的,这一部分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提出者所引用的证据许多都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有充分的细节却无法证实的。科学界对于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的宣称的回应既有在同行评议刊物中的严肃的考虑,也有将之视为边缘科学或而进行否定,等等。.

新!!: 大西洋和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冰原

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是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的一个冰原,横跨北美洲大陆分水岭。冰原的一部分位于班夫国家公园的西北角和贾斯珀国家公园的南端。面积大约为325平方公里,厚度为100到365米,每年降雪量约为7米。 从冰原公路可以看到阿萨巴斯卡冰川,从1844年开始,阿萨巴斯卡冰川明显消融。夏天,游客可以乘坐大巴在冰川上观光。 阿萨巴斯卡河、北萨斯喀彻温河以及哥伦比亚河都发源于哥伦比亚冰原。Ommanney C.S.L.,,U.S. Geological Survey2002年发布,2008年2月1日查阅。这里是北美洲水文最高点,水向北流入北冰洋,向东流入大西洋,向南向西流入太平洋。.

新!!: 大西洋和哥伦比亚冰原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国徽

哥倫比亞國徽啟用於1834年5月9日,為一盾徽,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方為石榴(哥倫比亞是原本新格拉納達的一部分)和兩隻豐裕之角。中間是被矛挑起的自由之帽。下方圖案表示哥倫比亞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盾上方有一振翅、咀叼月桂枝條的安第斯神鷹,爪下的綬帶書有國家格言「自由與秩序」。兩側有四面國旗枝條裝飾。 Category:哥伦比亚国家象征 C.

新!!: 大西洋和哥伦比亚国徽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地理

哥倫比亞可分為五個主要的自然區,各自有其鮮明的特點。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及委內瑞拉共享安第斯山脈地區;和巴拿馬及厄瓜多爾共享太平洋沿岸地區;和委內瑞拉及巴拿馬共享加勒比海地區;和委內瑞拉共享利亞諾斯平原地區;和委內瑞拉、巴西、秘魯共享亞馬遜雨林地區。哥倫比亞是南美洲國家中唯一同時相鄰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國家。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的西北部地區。在東部和巴西及委內瑞拉接壤。南部和厄瓜多爾及秘魯接壤。北部是大西洋和加勒比海。西部是巴拿馬和太平洋 UNAL Accessed 23 August 2007.

新!!: 大西洋和哥倫比亞地理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隆背海鯰

哥倫比亞隆背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哥倫比亞海域,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

新!!: 大西洋和哥倫比亞隆背海鯰 · 查看更多 »

哥特蘭級潛艇

哥特蘭級(瑞典語:Gotlandsklass)或(A-19型潛艇)為瑞典考庫姆公司設計製造的常規動力潛艇。它是世界上第一艘裝配斯特林發動機絕氣推進系統(AIP動力系統)的潛艦。該系統能延長潛艇在水中潛航耐力達數天甚至數週之久,並有效降低傳統動力系統運作產生的噪音。 哥特蘭級潛艇參與在2000年11月初,北約盟國於大西洋海域的一場演習中,據聞,以最新絕氣推進動力系統打敗美國的核子動力潛艇"火箭號"。2005年於太平洋海域的一場演習中,哥特蘭號避開了航空母艦戰鬥群所有偵測,突破了最後一線的反艦防禦進到了紅區拍攝了多張雷根號航空母艦的照片將其「擊沈」;2004年,瑞典政府接受美國租借哥特蘭級潛艇的要求,出租"哥特蘭號"期限為1年,用於反潛作戰演習之訓練,在同年10月雙方簽署備忘錄,並將租期從2005年3月開始至2006年後,再延長1年,直到2007年7月、"哥特蘭號"才離開美國聖地牙哥回到瑞典。.

新!!: 大西洋和哥特蘭級潛艇 · 查看更多 »

哥斯大黎加雙冠麗魚

哥斯大黎加雙冠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3.5公分,棲息在溪流的中底層水域,屬雜食性,以水生昆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哥斯大黎加雙冠麗魚 · 查看更多 »

哥斯達黎加地理

哥斯達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在東部臨加勒比海,西部臨大西洋。哥斯達黎加北部臨尼加拉瓜,南部臨巴拿馬。國土面積51,100平方公里,其中50,660平方公里是土地,440平方公里是水域。哥斯達黎加大多數地區都屬熱帶氣候區。哥斯達黎加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據INBio的數據,世界上4.5%的生物多樣性可在哥斯達黎加找到。哥斯達黎加有12,119種植物,其中950種是哥斯達黎加特有.

新!!: 大西洋和哥斯達黎加地理 · 查看更多 »

哥斯達黎加國徽

哥斯達黎加國徽為盾徽,最上方的藍色綬帶上書有「中美洲」。盾徽內繪有前後(後方有升起的太陽)的海洋(皆繪有掛有國旗的帆船)把三座山峰夾在中間,表示該國的地理的特徵: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圖案之上繪有七顆代表該國七省的白色五角星。白色的綬帶上書有國名。兩側的球狀圖案為咖啡。.

新!!: 大西洋和哥斯達黎加國徽 · 查看更多 »

哥斯達黎加蛇石首魚

哥斯達黎加蛇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的哥斯大黎加及蘇利南海域,棲息在沿海海域。.

新!!: 大西洋和哥斯達黎加蛇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共和國(República de Costa Rica),通稱哥斯达黎加(台灣稱哥斯大--黎加,中國大陸和港澳稱哥斯達--黎加),意為「豐饒海岸」,是中美洲国家,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哥斯达黎加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裁撤军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首都在聖荷西。.

新!!: 大西洋和哥斯达黎加 · 查看更多 »

哈姆扎河

哈姆扎河(Rio Hamza)是巴西一個水流緩慢的地下蓄水層,发现于2011年,长约6000公里。河流的名字是非官方的,以发现者瓦利亚·哈姆扎命名。.

新!!: 大西洋和哈姆扎河 · 查看更多 »

哈巴谷工程

哈巴谷工程(英語:Project Habakkuk),是二战中英国计划用派克瑞特(Pykrete,14%的木屑和86%的水混合后冷冻得到的高强度固体)建造廉价大型航空母舰的计划,用来对付大西洋中的德国潜艇。 在加拿大建造试验舰时发现复合冰材料在大型舰体上无法支持自身重量,加之动力部分设计存在分歧,建造计划于1943年中止,弃置的未完成舰体三年后才完全融化。.

新!!: 大西洋和哈巴谷工程 · 查看更多 »

哈当厄峡湾

哈当厄峡湾(Hardangerfjorden)位于挪威霍达兰郡,长达179公里,是世界上第四长峡湾,也是挪威第二长峡湾,僅次於松恩峽灣。其周边区域为哈当厄。 哈当厄峡湾始于大西洋畔,卑尔根的南面。峡湾沿着东北方向蜿蜒,直到哈当厄高原。哈当厄峡湾最长的分支为南峡湾,从主峡湾往南,长达50公里。峡湾最深处超过800米,位于峡湾中部诺海姆桑德。 大约1万年前,斯堪的纳维亚大陆开始向上抬升,大量的冰川开始融化。山谷的低处被水淹没,形成了今天的哈当厄峡湾。山谷的形成不仅仅由于冰川侵蚀,还与冰下面高压力的融化水的推动相关。 位于哈当厄峡湾的福尔格冰川是挪威第三大冰川。该冰川由三部分组成,覆盖了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从2005年开始成为国家公园被保护起来。 峡湾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养殖渔业,哈当厄峡湾地區生产超过4万吨的三文鱼和虹鱒,是世界上4个最主要的养殖渔业区域之一。 目前,該峡湾被劃分成13个自治市,总计人口7万,面积8471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哈当厄峡湾 · 查看更多 »

哈德森湾

哈德森湾(Hudson Bay,或称哈德逊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的大型海湾,面积约122.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7米。北部时常有北极熊出现。主要港口有丘吉尔港等。哈德森湾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海。.

新!!: 大西洋和哈德森湾 · 查看更多 »

哈利法克斯島

哈利法克斯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由卡普里維區負責管轄,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0.47公里、寬0.4公里,面積0.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哈利法克斯島 · 查看更多 »

哈利法克斯港

哈利法克斯港(Halifax Harbour)是位於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大西洋沿岸的一座天然港。哈利法克斯港現在主要的航道多位於港灣西側水道,加拿大海軍也在哈利法克斯港擁有基地。現在哈利法克斯港擁有貨櫃碼頭、穀倉等設施。.

新!!: 大西洋和哈利法克斯港 · 查看更多 »

哈珀 (利比里亞)

哈珀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東南端的城市,也是馬麗蘭縣的首府,位於距離首都蒙羅維亞404公里的大西洋沿岸,毗鄰與科特迪瓦接壤的邊境,居民主要從事農產品貿易、捕業和商業活動,2008年人口17,837。 Category:利比里亞城市.

新!!: 大西洋和哈珀 (利比里亞) · 查看更多 »

哈羅德·羅威

哈羅德·戈弗雷·羅威(英語:Harold Godfrey Lowe,1882年11月21日-1944年5月12日),是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五副。.

新!!: 大西洋和哈羅德·羅威 · 查看更多 »

哈達普區

哈達普區(Hardap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南部,東鄰南非共和國,西面大西洋。面積約109,88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7,998人。首府馬林塔爾。下分6分區。.

新!!: 大西洋和哈達普區 · 查看更多 »

哈貝爾

哈貝爾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的城鎮,由馬及比縣負責管轄,距離大西洋沿岸約15英里,海拔高度11米,鎮內自1926年起大量種植橡膠樹,羅伯茨國際機場處於該鎮西南方2英里,2008年人口23,402。 Category:利比里亞城市.

新!!: 大西洋和哈貝爾 · 查看更多 »

哈雷德島

哈雷德島是挪威的島嶼,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海域,由默勒-魯姆斯達爾郡負責管轄,長20公里、寬15公里,面積16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97米,2008年人口11,687。 Category:挪威島嶼.

新!!: 大西洋和哈雷德島 · 查看更多 »

哈林下銀漢魚

哈林下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至南美洲北部海域,體長可達10公分,為熱帶海水魚,棲息在珊瑚礁海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哈林下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مسجد الحسن الثاني)是摩洛哥的一座清真寺,位于达尔贝达的大西洋海岸上。因系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建,故名。1986年7月12日动工,1993年8月30日竣工,耗资近6亿美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宽100米,长200米,高60米;礼拜殿及广场可容纳10万人做礼拜。寺内宣礼塔高达210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礼塔。男女沐浴室可容纳1400人沐浴。规模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另有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讲演厅、会议厅等。.

新!!: 大西洋和哈桑二世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哈氏多齒鰳

哈氏多齒鰳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鋸腹鰳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巴拿馬、千里達、圭亞那至巴西南部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5-36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哈氏多齒鰳 · 查看更多 »

哈氏孔頭鯛

哈氏孔頭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本魚在頭部有圓頭的角,鱗片呈現出囊狀。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4至16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2.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哈氏孔頭鯛 · 查看更多 »

哈氏副獅子魚

哈氏副獅子魚(學名:Paraliparis hubbsi),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200-1600公尺,體長可達12.4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哈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哈氏囊鰓鰻

哈氏囊鰓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哈氏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哈氏瘦獅子魚

哈氏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北美洲東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8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哈氏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哈斯科賽島

哈斯科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耶爾島和費特勒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哈斯科賽島 · 查看更多 »

哈拉氏亞特蘭蒂鱂

哈拉氏亞特蘭蒂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哈拉氏亞特蘭蒂鱂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大西洋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唇舌浮蚕

唇舌浮蚕(学名:Tomopteris ligulata)为浮蚕科浮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包括南海等海域,常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新!!: 大西洋和唇舌浮蚕 · 查看更多 »

冠鞘盾虫

冠鞘盾虫(学名:Coleaspis coronata)为六盾虫科鞘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冠鞘盾虫 · 查看更多 »

冠龍屬

龍屬(學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龍、雞冠龍、盔頭龍或盔首龍,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下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700萬到7650萬年前。屬名意為「頭盔蜥蜴」,κορυθως/korythos在古希臘文意為「頭盔」,而σαυρος/sauros 意為「蜥蜴」,因為冠龍的頭冠形狀,類似希臘戰士頭盔。.

新!!: 大西洋和冠龍屬 · 查看更多 »

冠鋸魴鮄

冠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河口至智利海域,棲息深度15-110公尺,體長可達4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冠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冠棘裸南極魚

冠棘裸南極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棘劫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域,棲息深度約22公尺,體長可達9.3公分,生活在沿海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冠棘裸南極魚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大西洋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冰岛历史

冰岛(冰岛文: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格陵兰岛和英国中间,首都雷克雅維克。冰島的歷史相當悠久。.

新!!: 大西洋和冰岛历史 · 查看更多 »

冰島寬深海鮭

冰島寬深海鮭,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冰島、法羅群島與雪特蘭群島到葡萄牙;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海域,棲息深度500-3237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型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冰島寬深海鮭 · 查看更多 »

冰島人

冰島人(Íslendingur)指的是日耳曼人中居住在北歐國家冰島的一系。主要分布於冰島,使用的語言是由古諾斯語演變而來的冰島語,信仰在西元1000年時從北歐神祇變為基督教。據說最早移民至冰島的人是殷格·亞納遜 ,隨後有其餘的人也跟著遷移至冰島。遺傳證據顯示約62%的冰島母體遺傳的基因庫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遠高於其他斯堪地那維亞國家,而37%來自北歐。 約20-25%的冰島父系基因庫是蓋爾族的,其餘是北歐的。在十三世紀時受到挪威的統治直到十四世紀挪威皇室衰微,接著被丹麥殖民直到1944年經過公投正式獨立。.

新!!: 大西洋和冰島人 · 查看更多 »

冰島地理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冰島地理 · 查看更多 »

冰島瘦獅子魚

冰島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冰島南方海域,棲息深度1250-150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冰島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冰島高體鯧

冰島高體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冰島至摩洛哥海域,棲息深度200-358公尺,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51公分,棲息在中上層水域,屬肉食性,以水母、櫛水母為食。.

新!!: 大西洋和冰島高體鯧 · 查看更多 »

冰川國家公園 (美國)

冰川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建於1910年,位於美國蒙大拿州北部,與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和亞伯達省接壤。地理上它位於落磯山脈北部,著名的三分點也在公園內,就是各分水嶺的交會點:三分點以東的降雨最終會經墨西哥灣流入大西洋,以西的降雨最終會流入太平洋,以北的降雨最終會經哈德遜灣流入北冰洋。由於溫室效應的緣故,公園裏的冰川正大幅度縮小中,過去的大冰川變成今日的小冰川,過去的小冰川消失。冰川退縮後留下許許多多美麗的山川、湖泊、瀑布等,風景從大到小都變化萬千,非常精緻。.

新!!: 大西洋和冰川國家公園 (美國) · 查看更多 »

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

冰川国家公园 (Parque Nacional Los Glaciares)是巴塔哥尼亞地区的一座国家公园,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总面积4459 km²。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冰川国家公园建立于1937年,是阿根廷第二大的国家公园。公园名称里的“冰川”指的是在安第斯山脉附近的47个巨大的冰盖,其中有13个流向大西洋。国家公园里的冰盖是世界上除了南极和格陵兰以外最大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冰川至少要在平均海拔高于2500米的高度处才开始形成,但由于这里冰川的规模较大,1500米时即形成了冰川。.

新!!: 大西洋和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冰瘦獅子魚

冰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格陵蘭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約650公尺,體長可達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冰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冈比亚

岡比亞(The Gambia),全称甘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Gambia),西部非洲國家,陸上被塞内加爾環繞,面积11,295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國家。岡比亞河貫通國家中央,流往大西洋。1965年岡比亞脫離英國獨立。岡比亞人口191万(2014年),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新!!: 大西洋和冈比亚 · 查看更多 »

冈比亚地理

冈比亚共和国是西非国家,西濒大西洋,全境为一狭长平原,切入塞内加尔共和国境内。.

新!!: 大西洋和冈比亚地理 · 查看更多 »

冈比亚河

冈比亚河(Gambia River)是西非主要的河流之一,自西向东流经几内亚、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它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賈隆高原,全长1,130公里,在班珠尔注入大西洋,可通航里程约河长一半。该河流為非洲大陆上面积最小国家冈比亚的母亲河,其国土范围在冈比亚河下半程两岸。 发源于富塔賈隆高原,冈比亚河流经塞内加尔的坦巴昆達區,包括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与几条主要支流汇合后在进入冈比亚国境。至此河流流向从西北转为向西,因改道在冈比亚境内留下众多河迹湖。河口100km处开始河面逐渐变宽,至河口附近宽度超过10km。.

新!!: 大西洋和冈比亚河 · 查看更多 »

内格罗河

内格罗河(Río Negro,Rio Negro)或里奧內格羅(Rionegro),意为“黑色的河”,是多条河流的名称,也有一些城镇和省份以此命名,包括:.

新!!: 大西洋和内格罗河 · 查看更多 »

凝结异长针虫

凝结异长针虫(学名:Amphilithium concretum)为异长针虫科异长针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凝结异长针虫 · 查看更多 »

几内亚

几内亚(正式名稱:几内亚共和國,République de Guiné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南接科特迪瓦,南臨利比里亞,西及塞拉利昂,北鄰几内亚比索、塞内加尔,北和東北與馬里接壤。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在几内亚发源。几内亚本来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几内亚湾以北的整个地区,它来源于柏柏尔语,意思大约是“黑人的国家”。.

新!!: 大西洋和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几内亚湾

几内亚湾(Gulf of Guinea;Golfe de Guinée)位於非洲西岸,它包括贝宁湾和邦尼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在這裡交匯。 几内亚湾有尼日尔河、剛果河、沃爾特河注入,為海灣帶來大量有機沉積物,經過數百萬年形成了石油,令沿岸國家近年備受國際社會重視。 * Category:大西洋海灣 Category:非洲海灣.

新!!: 大西洋和几内亚湾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T·麦克阿瑟

凯瑟琳·T·麦克阿瑟 (Catherine T. MacArthur) 是美国商人和慈善家约翰·D·麦克阿瑟的第二任妻子,与丈夫共同创建麦克阿瑟基金会并积极参与到商业和慈善事业之中。.

新!!: 大西洋和凯瑟琳·T·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凱勒拉島

凱勒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12.1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9米,2005年人口35。.

新!!: 大西洋和凱勒拉島 · 查看更多 »

凱科斯群島

凱科斯群島是英國屬地土克凱可群島的群島,位於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北約20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巴哈馬群島的一部分,由30個島嶼組成,面積460.2平方公里,人口36,770。 Category:群島 Category: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北美洲島嶼.

新!!: 大西洋和凱科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凱爾島

凱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由梅奧郡負責管轄,位於克萊爾島和伊尼什特克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長1.2公里、寬0.6公里,面積0.5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凱爾島 · 查看更多 »

凱爾特海

凱爾特海(英語:Celtic Sea; 愛爾蘭語:An Mhuir Cheilteach; 威爾斯語:Y Môr Celtaidd)是大西洋的一個海域,位於愛爾蘭的南方。凱爾特海的東面連接著聖喬治海峽、布里斯托湾及英吉利海峽。另外,連接著的陸地有愛爾蘭東南岸、威爾斯西南岸、英格蘭康瓦耳半島以及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全是傳統上凱爾特人的聚居地,凱爾特海因而得名。本來這個海域的北部被視作聖喬治海峽的一部份,而南部並無名稱,直至1921年由霍爾特提出「凱爾特海」這個名字並被廣泛使用。 海域南部與西部的界線並不清晰,霍爾特提出以200噚(366 m)等深線及烏桑特島(Ushant)為界。國際水文組織(IHO)以鉛垂線測深後把凱爾特海的定義範圍再向南擴展。.

新!!: 大西洋和凱爾特海 · 查看更多 »

凱氏鯔

凱氏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幾內亞比索海域,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凱氏鯔 · 查看更多 »

凱氏舌鰨

凱氏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塞內加爾至安哥拉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凱氏舌鰨 · 查看更多 »

凱氏鑽頰喉盤魚

凱氏鑽頰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塞內加爾、迦納、摩洛哥等海域,體長可達2.1公分,屬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海草生長的淺水域。.

新!!: 大西洋和凱氏鑽頰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凱氏腔吻鱈

凱氏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好望角、馬達加斯加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63-1150公尺,本魚吻長而尖,頭部狹窄有尖銳的脊骨,發光器官位於肛門至腹鰭間,體色從淡褐色至黑色,腹部藍色,魚鰭暗色,腔鰓黑色,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凱氏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凱旋級核潛艇

凱旋級核潛艇(Classe Le Triomphant)是法國海軍現役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共有4艘,分別於1997、1999、2004及2010年服役。四艘核潛艇取代原有的六艘可畏級核潛艇,成為法國核懾力的一部份。.

新!!: 大西洋和凱旋級核潛艇 · 查看更多 »

商业客机事故列表

以下是商業客機事故列表。.

新!!: 大西洋和商业客机事故列表 · 查看更多 »

免於恐懼的自由

《免于恐惧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是美国画家诺曼·洛克威尔《四大自由》系列油画的最后一幅。这四幅油画代表的理念都源自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41年1月6日国情咨文中的四大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于1943年3月13日在《星期六晚邮报》首发,一同发布的还有当时知名思想家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的随笔。画作的主要内容通常解读为:与大西洋彼岸的大不列颠饱受轰炸同时,美国的父母正为孩子盖上被子。.

新!!: 大西洋和免於恐懼的自由 · 查看更多 »

內科切阿

內科切阿是阿根廷的城市,位於該國東部大西洋沿岸,距離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528公里,由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負責管轄,始建於1881年10月12日,海拔高度16米,2001年人口65,459。.

新!!: 大西洋和內科切阿 · 查看更多 »

內陸國家

內陸國家,或稱陸封國家、陸鎖國家(Landlocked Countries),指四面均與陸地接壤而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國家。2013年,全球共有48個內陸國家,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即本國是內陸國家而且周圍鄰國也均為內陸國家的國家。 島國是內陸國家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而完全不與其他陸地接壤。.

新!!: 大西洋和內陸國家 · 查看更多 »

內格羅河 (阿根廷)

內格羅河(西班牙語:Río Negro)是阿根廷的河流,河道全長635公里,集水區面積132,275平方公里,由利邁河和內烏肯河匯流而成,流經內格羅河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最終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內格羅河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称GPS),又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的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标准時間。全球定位系统可满足位于全球地面任一處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且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求。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31颗GPS人造衛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接收到的衛星訊號數越多,解碼出來的位置就越精確。 该系统由美国政府于1970年代开始进行研制,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使用者只需拥有GPS接收机即可使用该服务,无需另外付费。GPS信号分为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和軍用的精確定位服务(PPS,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兩類。由於GPS無須任何授權即可任意使用,原本美國因為擔心敵對國家或組織會利用GPS對美國發動攻擊,故在民用訊號中人为地加入選擇性誤差(即SA政策,Selective Availability)以降低其精確度,使其最终定位精確度大概在100米左右;軍規的精度在十米以下。2000年以后,比尔·克林顿政府决定取消对民用訊號的干擾。因此,现在民用GPS也可以达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 GPS系统拥有如下多种优点:使用低頻訊號,縱使天候不佳仍能保持相當的訊號穿透性;高达98%的全球覆蓋率;高精度三维定速定时;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可移动定位。不同于双星定位系统,使用过程中接收机不需要发出任何信号;此舉增加了隐蔽性,提高了其军事应用效能。.

新!!: 大西洋和全球定位系统 · 查看更多 »

全球寒化

全球寒冷化(global cooling)是指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更精確地說,是一種認為地球的表面溫度受到冰川擴大的影響而逐漸降低的理論。部份媒體以冰河時期的循環週期,以及在1940至1970年代早期間短暫的氣溫下降趨勢為主要觀點進行報導,因此即使這項理論從未有顯著的科學證據,但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目前大部分科學家的共識認為,地球的溫度並非越來越低,而是處於全球暖化的階段,這項改變被認為主要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新!!: 大西洋和全球寒化 · 查看更多 »

全球帝国

全球帝国(英文:Global empire)或世界帝国(德文:Weltreich,荷兰文:Wereldrijk) 是帝国的一种形式,即全球性或世界性的帝国,属于超级帝国范畴,通常表现为幅员辽阔、在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全球”性或“世界”性意味着属于这个国家主权下的领土遍及全世界。它的基本标准是,当在全球航行时,从该帝国版图的最东端至最西端或最西端至最东端至少要航行半个地球的圆周,“全球”即意味着帝国版图要横跨至少180度的经度而不是90度的纬度。举例来说,由于西班牙帝国的版图曾遍及全球,所以在16世纪它常常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个说法后来也适用于大英帝国。.

新!!: 大西洋和全球帝国 · 查看更多 »

全球黯化

全球黯化是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全球系统观测后发现的地球表面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逐年减少的现象。这个现象虽然会因地点而异,但就全球平均而言,自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间,接收到的直接太阳辐射已经减少了4%。但是在去除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造成的异常后,观测到的全球的总趋势又变成是有很小的增加。全球黯化被认为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比如)的增加造成的。全球黯化已经通过减少地表蒸发而干扰到了全球水循环。在一些地区,降水可能也是因此减少。全球黯化效应可能造成了全球变冷效应,从而部分的抵销了一些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效应。通过地球工程学的一些手段来精细的操纵这种黯化效应被认为是一条可以减少全球变暖影响的途径。.

新!!: 大西洋和全球黯化 · 查看更多 »

全美航空

全美航空(US Airways)是美國一家已解散的航空公司,曾以亞利桑那州坦佩為總部。至2006年5月為止,全美航空是美國的第五大航空公司,擁有358架主航線用大型噴射客機與295架小型客機,航線包含在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夏威夷、與歐洲等地區共240個目的地。該公司全球現有35,584名員工,每天營運3862班航班。 全美航空在2005年底被美西控股併購,但是新公司仍取名為「全美航空」,美西控股也跟著改名為(US Airways Group, Inc.)。到2007年,經政府核准後,全美航空的運作與美西航空合併,於同一張營運執照下經營。2013年,全美集團與美國航空原母公司合併為。全美航空於2015年10月16日營運最後一班航班,其後所有航班營運均併入美國航空,訂位系統也於當晚由原有的Shares轉換至美國航空使用的Sabre。,美聯社,2015年7月10日 結束營運前,全美航空除原有的夏洛特(CLT)、費城(PHL)與華盛頓雷根(DCA)三個樞紐外,亦有因合併美西航空而於後期新增的菲尼克斯(PHX)樞紐。。 該航空公司也曾設有另一品牌全美航空飛梭(US Airways Shuttle),為美國東北部市場提供每小時出發的航班。地區性的短程航線則由全美航空快運(US Airways Express)經營,由小型航空公司承辦以及子公司經營,這些航線2015年10月17日起都轉以美鷹航空的名義營運。.

新!!: 大西洋和全美航空 · 查看更多 »

全視短吻獅子魚

全視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巴倫支海海域,棲息深度260-307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4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全視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全海笋

全海笋(学名:Barnea candida)是海螂目鸥蛤科全海笋属的一种。.

新!!: 大西洋和全海笋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廣泛視為第六次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前五次分別是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以及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因此又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紀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 廣義來說,全新世滅絕事件亦可包括發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間的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自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及散佈開始後造成巨型動物群消失。是次滅絕事件並非源自氣候的轉變或人類人口過多。不過全新世滅絕事件則延伸至現今的21世紀。 就全新世滅絕事件應否包攬近期的滅絕事件,或是只看為單一次的事件而並未有共識。近期的滅絕時件也包含了植物的滅絕。整體而言,這次事件的特徵就是人為成因的出現及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而這一次的滅絕事件,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仍是眾多次滅絕事件中最快的一次。人類文明誕生至今造成了83%的野生動物的滅絕。.

新!!: 大西洋和全新世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全斑蝙蝠魚

全斑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北部及西部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9-31公尺,本魚喙長,嘴寬,體背部佈滿深色斑點,體長可達31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全斑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兩棲毛頜鮟鱇

兩棲毛頜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奇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馬德拉群島深海平原,棲息深度1200-1305公尺,體長可達15.7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兩棲毛頜鮟鱇 · 查看更多 »

八帶底潛魚

八帶底潛魚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亞目隱魚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南大西洋的崔斯坦火山群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39公尺,體長可達17.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八帶底潛魚 · 查看更多 »

八帶笛鯛

八帶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63公尺,本魚吻長而尖,口大,上對的犬齒特別擴大,胸鰭長,肛門達到的水平,體橄欖灰色,棕色,上背部和兩側具8狹窄的白的縱帶,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67.2公分,棲息在溫暖、水質清澈的珊瑚礁,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腹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八帶笛鯛 · 查看更多 »

八角魚

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白海、冰島、英吉利海峽至波羅的海南部海域,棲息深度0-270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近岸砂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繁殖期在2至4月,卵產在海草,卵數量2500-3000顆,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八鰓粘盲鰻

八鰓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海域,屬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46-73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八鰓粘盲鰻 · 查看更多 »

公牛鯊

公牛鲨(學名是Carcharhinus leucas),又稱低鰭真鯊、白真鯊或公牛白眼鮫,在非洲及尼加拉瓜分別稱為赞比西鯊及尼加拉瓜鯊,是一種溫暖及沿岸淺水帶常見的鯊魚。公牛鯊最特別的是牠那不能預測(一般都是攻擊性)的行為。 不像其他的海鯊,公牛鯊可以在淡水中活動。牠們可以在河流出沒。因此,牠們差不多都是造成近岸攻擊人類的元兇,包括很多被認為是其他物種造成的個案。但是,公牛鯊並非真正的淡水鯊魚。.

新!!: 大西洋和公牛鯊 · 查看更多 »

公海舰队

公海艦隊(Hochseeflotte,亦有大洋艦隊的譯名)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的一支主力艦隊,曾參與過於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07年2月起由本土艦隊(Heimatflotte)改名而來。海軍上將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是「公海艦隊」的締造者,他將後者建設為一支足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海上霸權的艦隊。德皇威廉二世亦是艦隊的擁護者,將其視作德國取得海外殖民地、晉升為全球強權的工具。鐵必制建軍的核心思想為風險理論,德軍若將強大的戰鬥艦隊集結於北海將可和海軍兵力分散於帝國各處的皇家海軍達到均勢,使後者將不會與德國海軍發生衝突,以免導致其自身海軍核心實力的衰落。 公海艦隊主要由戰艦編組而成,一般為8艘組成一支分艦隊,亦有少數如第1偵查集群的特別編制。公海艦隊於1907年創建時僅有2支戰艦分艦隊,而到了1914年時額外增加了3個中隊。1906年的无畏舰革命極大地影響了公海艦隊的組成,後者編制中的24艘前無畏艦都淪為過時而需汰換,到了1914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公海艦隊才有了僅僅兩支滿編的無畏艦分艦隊,而8艘最現代化的前無畏艦則被編為第3支分艦隊。另外還有兩支分艦隊在戰爭爆發後才將舊式軍艦編組而成,戰爭結束後即解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公海艦隊於北海進行多次出擊,欲引出具優勢兵力的大艦隊的一部份,進而消滅之,這類引誘作戰(如砲轟英國沿海岸)多由以航行速度快的战列巡洋舰所組成的第1偵查集群所執行。結果促成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兰海战,但與德方計畫不同的是,公海艦隊遭遇到的卻是整支大艦隊。這場海戰的結果雖不具決定性,但英方卻在戰略上佔有優勢,且進而說服了德方艦隊司令——赖因哈德·舍尔上將,即便艦隊決戰的結果有利於德國,但後者仍無法在戰爭中取勝,故舍爾此後便與其他海軍高層一同向德皇建議改採無限制潛艇戰。結果在1917與1918年期間,公海艦隊的主要任務變成了確保北海的德國海軍基地可供U艇作戰。儘管如此,公海艦隊依舊於北海出擊數次,還曾調派分艦隊前往波罗的海對抗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1918年11月,德國戰敗,盟軍拘留了整支公海艦隊於斯卡帕湾,但就在《凡尔赛条约》簽署前幾天的1919年6月,艦隊大部分的軍艦被德國水兵自沉。.

新!!: 大西洋和公海舰队 · 查看更多 »

六帶重牙鯛

六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雜食性。.

新!!: 大西洋和六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六線樹鬚魚

六線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中東大西洋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12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3.7公分,體長可達3.8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六線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六鰓粘盲鰻

六鰓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德班海域,屬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0至40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在泥底掘洞而居,以死屍為食。.

新!!: 大西洋和六鰓粘盲鰻 · 查看更多 »

六月初一

六月初一朔,农历六月第一天。.

新!!: 大西洋和六月初一 · 查看更多 »

六斑雙色鰨

六斑雙色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包括地中海西部,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小型底棲性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六斑雙色鰨 · 查看更多 »

兰姆酒

--一種蒸餾酒,用甘蔗相關產品,如糖蜜,或是甘蔗原汁等,作為原料,再經發酵及蒸餾過程製成。16世纪時,西印度群島盛產甘蔗,當時用古老的方法提煉蔗糖,即加熱甘蔗汁以蒸發水分使蔗糖結晶出來。這種方法到最後總有一些含高分子的殘液無法繼續加熱,否則會炭化,早期這些殘餘的糖稀或糖蜜只能用作焦糖,但後來新英格兰的殖民者发现可以用以酿酒,朗姆酒於是誕生。朗姆酒利用廉价的原料,酿出即卖,没有储存期,味道辛辣刺喉但價格相當便宜,且對壞血病等海上職業病有抑制的功效,酒精也能對在船上放置已久的淡水殺菌消毒,所以很受生活在艰苦环境的水手和海盗的青睐,有的船长甚至用蘭姆酒为水手发工资,蘭姆酒迅速在大西洋水手和加勒比海海盗中风行开来。 目前朗姆酒的生產已經為了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增加了儲存醇化期,因此比較綿軟順口,有焦糖香味,是配製雞尾酒必不可少的原料。.

新!!: 大西洋和兰姆酒 · 查看更多 »

兰州号导弹驱逐舰

“兰州”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70)简称“兰州”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2C型导弹驱逐舰第一批次首舰,也是解放军海军首艘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及垂直发射系统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兰州舰于2001年6月由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2003年4月下水,2005年8月入列,现服役于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九支队。兰州舰舰名取自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其入列命名授旗仪式于2005年10月1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新!!: 大西洋和兰州号导弹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兰开斯特海峡

兰开斯特海峡(Lancaster Sound)位于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巴芬岛与德文岛之间,西通梅尔维尔子爵海峡,东连巴芬湾。全长320公里,宽64公里。为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西北航道的组成部分。海峡由英国航海家威廉·巴芬于1616年发现,并以其探险队的赞助人詹姆斯·兰开斯特的名字命名。.

新!!: 大西洋和兰开斯特海峡 · 查看更多 »

兰萨罗特岛

兰萨罗特岛(Lanzarote)是一个西班牙岛屿,位于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最东北端,距离非洲海岸125公里,伊比利亚半岛1000公里。面积845.94平方公里,为该群岛中的第四大岛。岛上居民数量为141,938人,为加纳利群岛中特内里费岛和大加那利岛之后人口第三多的岛屿。在岛的中西部为岛上主要风景名胜之一的蒂曼法亚国家公园。岛屿的首府城市为阿雷西费。.

新!!: 大西洋和兰萨罗特岛 · 查看更多 »

共济会

共濟會(Freemasonry),亦稱美生會,出现于18世纪西欧,自从1717年成立英格兰第一个总会所,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会员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请。 共济会是一种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陰謀論者認為,共济会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秘密计划,比如「新世界秩序」。.

新!!: 大西洋和共济会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0号

先驱者0号(也称为Thor-Able 1 )为进入月球轨道而设计的,它还带有电视摄像机和第一国际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的一些其他科学设备。这是美国首次尝试的月球任务,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地球以外轨道任务所作的首次尝试。它于1958年8月17日由美国空军发射,但飞船在发射第一阶77秒后在大西洋上空爆炸而摧毁。 随后NASA进行了的其他的先驱任务。.

新!!: 大西洋和先驱者0号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P-31(Z)号

'先驱者P-31号(Pioneer P-31),是先驱者计划中一个发射失败的空间探测器。其原计划是进入月球轨道进行空间探测, 1960年12月15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68秒后,在距离海平面12公里的高度上因为火箭第一级故障而坠落,最後坠毁在距离卡纳维拉尔角大约12至20公里远处的大西洋中。.

新!!: 大西洋和先驱者P-31(Z)号 · 查看更多 »

兄弟島

兄弟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耶爾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兄弟島 · 查看更多 »

光吻前鰭鮋

光吻前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前鰭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川斯凱海域,棲息深度10-300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光吻前鰭鮋 · 查看更多 »

光兔頭魨

光兔頭魨(学名:Lagocephalus inermis),又名黑鰓兔頭魨、滑背河魨、規仔,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兔頭魨屬下的一个种,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英格蘭至阿根廷;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10-18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水域,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以魚類及蝦子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光兔頭魨 · 查看更多 »

光頭鮋

光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12-216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光頭鮋 · 查看更多 »

光鱗鮋

光鱗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剛果諾亞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岩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雪卡魚毒的紀錄,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光鱗鮋 · 查看更多 »

光棘紅娘魚

光棘紅娘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北部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30-4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深水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光棘紅娘魚 · 查看更多 »

光滑合鰓鰻

光滑合鰓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750-2000公尺,體長可達68.5公分,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光滑合鰓鰻 · 查看更多 »

光滑隱棘杜父魚

光滑隱棘杜父魚(学名:Psychrolutes inermis),是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光滑隱棘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光滑鮋

光滑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巴哈馬群島、猶加敦半島至庫拉索島海域,棲息深度1-73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光滑鮋 · 查看更多 »

克利爾島

克利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科克郡負責管轄,長5.2公里、寬2.4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0米,鄰近海域有鯨魚、棱皮龜、翻車魚和鯊魚出沒,2006年人口125。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克利爾島 · 查看更多 »

克羅氏匙鰻

克羅氏匙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包括西地中海,棲息深度75-300公尺,體長可達96.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藻類生長的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克羅氏匙鰻 · 查看更多 »

克莱尔郡

克萊爾郡 (County Clare;愛爾蘭語:Contae an Chláir)是愛爾蘭的一個郡,位於愛爾蘭島西岸,東以德格湖-香農河為界。歷史上屬芒斯特省。面積3,1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117,196人。首府恩尼斯。.

新!!: 大西洋和克莱尔郡 · 查看更多 »

克莱德湾

克莱德湾位于苏格兰西南,是不列颠群岛最大和最深的海湾,西侧的琴泰半岛将之与大西洋隔开,东至。是克莱德湾的一部分,将琴泰半岛与阿伦岛隔开。克莱德湾的气候受到美洲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 克莱德湾入口的宽度为26英里(42千米)。它在北部地区与和连接,格里诺克便坐落于这一区域内,克莱德河由此注入湾内。 克莱德河与克莱德湾的文化和地理分界较为模糊。苏格兰人有时称邓巴顿“坐落于克莱德湾上”,而格拉斯哥港和格里诺克的居民常将北部的湾区直接称为“河”。 Category:苏格兰湾.

新!!: 大西洋和克莱德湾 · 查看更多 »

克萊德河

克萊德河(英語:River Clyde,蘇格蘭盖尔语:Cluaidh)是苏格兰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它发源于南拉纳克郡,流经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市中心,汇入克莱德湾(Firth of Clyde),注入连接爱尔兰海和大西洋的北海峡,全长176公里,是苏格兰的第三长河。 克萊德河畔是英国重要的旅游和农业地区,在入海口附近造船业非常发达。 Category:苏格兰河流.

新!!: 大西洋和克萊德河 · 查看更多 »

克萊爾島

克萊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由梅奧郡負責管轄,位於大西洋海域,長7.8公里、寬4公里,面積16.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21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62米,2011年人口168。.

新!!: 大西洋和克萊爾島 · 查看更多 »

克蘭倣鯨魚

克蘭倣鯨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仿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464公尺。.

新!!: 大西洋和克蘭倣鯨魚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帕努奇

克里斯蒂安·帕努奇(Christian Panucci, ),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司職右后卫。.

新!!: 大西洋和克里斯蒂安·帕努奇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Cristoforo Colombo),),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西北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大西洋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查看更多 »

克氏夢角鮟鱇

克氏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太平洋區的澳洲、東南大西洋大約30°S,5°E.、印度洋凱爾蓋朗群島西方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1.1公分,雄魚體長可達2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克氏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克氏大角鮟鱇

克氏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及西北太平洋的日本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5.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克氏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克氏弱蜥魚

克氏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開普敦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0-2200公尺,體長可達21.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克氏弱蜥魚 · 查看更多 »

克氏似小鱂

克氏似小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克氏似小鱂 · 查看更多 »

克氏匙吻鰻

克氏匙吻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170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克氏匙吻鰻 · 查看更多 »

克氏割齒喉盤魚

克氏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貝里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克氏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克氏真巨口魚

克氏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krefft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5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克氏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克氏背燈魚

克氏背燈魚(学名:Notoscopelus kroyer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溫帶至北極圈間的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體長可達14.3公分,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克氏背燈魚 · 查看更多 »

克氏阿根廷綿鳚

克氏阿根廷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阿根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640-800公尺,體長可達30.1公分。.

新!!: 大西洋和克氏阿根廷綿鳚 · 查看更多 »

克氏赫威黑頭魚

克氏赫威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至亞速群島、摩洛哥向南至那米比亞;東太平洋夏威夷;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深度1000-32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克氏赫威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克氏標燈魚

克氏標燈魚(学名:Symbolophorus krefft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30°W以東,20° N之間的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11.2公分。.

新!!: 大西洋和克氏標燈魚 · 查看更多 »

克氏油紋鱸

克氏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中美洲及南美洲北部海域,深度45-145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克氏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克氏指鳐

克氏指鰩(學名:Dactylobatus clarkii),是一種體型中等,罕為人知的深海鰩科動物,分佈於大西洋中西部及西南部。該物種通常生活於大陸棚邊緣水深約315至915公尺(1,030至3,000呎)的海底淤泥上。科学家们对这种生物所知甚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保护动物名录将其归入“缺少信息”类生物。 2013年11月2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渔民在迈阿密附近海域捕获到一只克氏指鳐,长约4.3米,重达363公斤。其年龄已经很大,身上长出甲壳。在为这条鱼贴上标签后,将其放回海中。然而稍後經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喬治·布爾吉斯(George H. Burgess)鑑定,應該是一尾粗尾魟(Dasyatis centroura)。.

新!!: 大西洋和克氏指鳐 · 查看更多 »

克氏擬珠目魚

克氏擬珠目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珠目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4°S及47°W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克氏擬珠目魚 · 查看更多 »

克朗群島

克朗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3座島嶼組成,其中莫爾島面積1.7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群島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克朗群島 · 查看更多 »

克拉克夢角鮟鱇

克拉克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0-1500公尺。.

新!!: 大西洋和克拉克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前5千纪

在前5千纪(或称前第5个千年)时代,亚洲、北非和欧洲南部的人类已经广泛从事农业生产,在小亚细亚半岛城市已经普遍建立,铜器开始使用,车轮被发明出来,畜牧业在欧亚大陆逐渐普及,中国进入农耕时代,全世界的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7百万。.

新!!: 大西洋和前5千纪 · 查看更多 »

前7千纪

在前7千纪(或称前第7个千年),農業由安那托利亞傳播到巴爾幹半島。 世界人口維持500萬人,世界各地的人類仍與狩獵為生。在中東的農業社會,牛被人類馴服,陶瓷開始常見,開始傳播到歐洲及南亞,第一個金屬制品制成。.

新!!: 大西洋和前7千纪 · 查看更多 »

前紅莫氏管肩魚

前紅莫氏管肩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東太平洋加拿大卑詩省海域,深度400-1620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前紅莫氏管肩魚 · 查看更多 »

前鎮漁港

前鎮漁港位於臺灣南部的高雄市前鎮區,是高雄港港區內的多個漁港之一。該港屬於遠洋漁業基地,是臺灣行政院農委會所歸類的「第一類漁港」之一,作業範圍包含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等洋區,是全臺灣漁獲量最多、也是船舶噸位最大的漁港。作業區內設有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水產試驗所、海巡署以及漁業廣播電臺等單位。.

新!!: 大西洋和前鎮漁港 · 查看更多 »

前背油鰻

前背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哥倫比亞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前背油鰻 · 查看更多 »

前肛副獅子魚

前肛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中洋脊海域,棲息深度1950-2107公尺,體長可達13.6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前肛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前肛鰻

前肛鰻(学名:Dysomma anguillare),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前肛鰻 · 查看更多 »

副熱帶氣旋

--,又稱--,是一個與鋒面不相關的低氣壓,特性介乎熱帶氣旋及溫帶氣旋之間,通常是高空冷心低氣壓伸延至地面或高緯冷心低氣壓割離至低緯形成的。在合適的環境下,副熱帶氣旋有機會轉化為熱帶氣旋或溫帶氣旋。.

新!!: 大西洋和副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副魣竺鮨

副魣竺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9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生活在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副魣竺鮨 · 查看更多 »

副霍蘭擬三棘魨

副霍蘭擬三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擬三刺魨亞目擬三棘魨科的其中一種,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320公尺,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副霍蘭擬三棘魨 · 查看更多 »

副棘茄魚

副棘茄魚(Halieutichthys aculeatus),是一種鮟鱇目棘茄魚科的魚類,分佈於西大西洋、北卡羅萊納、墨西哥灣北岸至南美洲北部的亞熱帶、沙質、深45–820公尺的珊瑚礁。 屬底棲魚類,以沙幅蓋自己。呈圓形扁平狀,故英文稱為pancake batfish。 2010年在墨西哥灣受當年漏油事件直接影響的水域發現本屬的兩個新品種,即Halieutichthys intermedius和Halieutichthys bispinosus.

新!!: 大西洋和副棘茄魚 · 查看更多 »

副棘茄魚屬

副棘茄魚屬(学名:Halieutichthys)是鮟鱇目棘茄魚科的一属,目前仅发现3种,分布于西大西洋美洲沿岸。.

新!!: 大西洋和副棘茄魚屬 · 查看更多 »

剃刀扇尾鮃

剃刀扇尾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海域,棲息深度5-15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會做季節性洄流,以甲殼類、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剃刀扇尾鮃 · 查看更多 »

剑穿盾虫

剑穿盾虫(学名:Dorataspis gladiata)为穿盾虫科穿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剑穿盾虫 · 查看更多 »

剛果牙鯛

剛果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30-4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被囊動物、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剛果牙鯛 · 查看更多 »

剛果褐蛇鰻

剛果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剛果海域,體長可達62.3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海灣,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剛果褐蛇鰻 · 查看更多 »

剛果民主共和國地理

剛果民主共和國包括了大部份剛果河流域地區。剛果民主共和國只有很小的一塊通往大西洋的海岸線。剛果中部地區面積廣闊地勢地平,是大片盆地,有茂密的熱帶雨林。南部和東都地區則地勢較高,是稀樹草原。剛果民主共和國大部份地區都地處赤道地區,氣候炎熱潮濕。南部地區則氣候乾燥涼爽。大多數地區全年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是面積和人口大國。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盧文佐里山脈最高地區海拔超過5000米。.

新!!: 大西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地理 · 查看更多 »

剛果民主共和國歷史

剛果民主共和國地區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數萬年前。.

新!!: 大西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勃兰登堡号战列舰

勃兰登堡号战列舰(SMS Brandenburg)为德意志帝国于19世纪90年代初所建造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主导舰,以当时的勃兰登堡省命名。它是德国首批前无畏舰之一,同级姊妹舰还包括有韦尔特号、魏森堡号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而在此之前,海军仅装备有岸防舰和铁甲巡防舰。舰只于1890年5月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1891年9月21日,并至1893年11月19日投入使用。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在德国舰队的前十年役期中,勃兰登堡号都跟随第一支队服役。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这一时期主要局限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指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重大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于1900-1901年间被派遣至中国。至20世纪初,四艘同级舰均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勃兰登堡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便已显得过时,仅执行有限度的任务,首先是充当岸防舰。1915年12月,它退出现役并被改造为使用。当战争结束后,舰只于1920年在但泽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勃兰登堡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勃氏小公魚

勃氏小公魚(学名:Anchoviella blackburni)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可達50公尺,本魚體纖細,吻小於1/2眼徑,臀鰭長,體側具一銀色條紋,臀鰭軟條22-24條,體長可達3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潟湖,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勃氏小公魚 · 查看更多 »

勃氏犬齒鰳

勃氏犬齒鰳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巴西沿海海域,棲息深度20-6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潟湖、河口區,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繁殖期在冬季,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勃氏犬齒鰳 · 查看更多 »

勃氏腔吻鱈

勃氏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的安哥拉至南非、莫三比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00-1200公尺,本魚頭大、眼大,吻部尖形,腹鰭及臀鰭間具發光器官,頭部下方具有鱗片,體白褐色,嘴及鰓腔為黑色,背鰭硬棘2枚;背鰭軟條112-114枚;臀鰭軟條105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勃氏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Le Havre)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继鲁昂之后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塞纳河河口,濒临英吉利海峡,以其作为“巴黎外港”的重要的航运地位而著称,在法国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勒阿弗尔是法国海岸線上横渡大西洋航线的远洋船舶到欧洲的第一个挂靠港,也是离开欧洲前的最后经停港。勒阿弗尔是法国第二大输出港(仅次于马赛),集装箱货运量则居法国第一位。 勒阿弗尔除了港口以外,还拥有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和一所大学。该市在体育方面,拥有法国最古老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勒哈費爾體育會。2005年,奥古斯特·佩雷主持重建的勒阿弗尔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大西洋和勒阿弗尔 · 查看更多 »

勒氏割齒喉盤魚

勒氏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貝里斯海域,棲息深度約1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勒氏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囊鰓鰻

囊鰓鰻(学名:Saccopharynx ampullaceus),又稱囊咽魚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囊重牙鯛

囊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海域,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大西洋和囊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因奇科姆島

因奇科姆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0.7公里、寬0.2公里,面積0.0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4米,2001人口僅2人。.

新!!: 大西洋和因奇科姆島 · 查看更多 »

因奇馬諾克島

因奇馬諾克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3.5公里,面積2.6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因奇馬諾克島 · 查看更多 »

因希里省

因希里省(ولاية إينشيري;Inchiri)是毛里塔尼亞西北部的一個省份,西南臨大西洋。面積46,800平方公里,2000年估計人口11,500人。首府阿克茹特。 下僅分1區,即阿克茹特區。 I.

新!!: 大西洋和因希里省 · 查看更多 »

固粘棘虫

固粘棘虫(学名:Acanthocolla solidissima)为编棘虫科粘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固粘棘虫 · 查看更多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簡稱國際民航組織(Organisation de l'Aviation Civile Internationale,縮寫:OACI;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縮寫:ICAO)是聯合國屬下專責管理和發展國際民用航空事務的機構,每3年舉行一次大會。其職責包括:發展航空導航的規則和技術;預測和規劃國際航空運輸的發展以保證航空安全和有序發展。國際民航組織還是國際範圍內製定各種航空標準以及程序的機構,以保證各地民航運作的一致性。國際民航組織還制定航空事故調查規範,這些規範被所有國際民航組織的成員國之民航管理機構所遵守。.

新!!: 大西洋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 查看更多 »

四叶四门孔虫

四叶四门孔虫(学名:Tetrapyle quadriloba)为门孔虫科四门孔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包括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四叶四门孔虫 · 查看更多 »

四帶叉鼻蟾魚

四帶叉鼻蟾魚(学名:Chatrabus melanur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安哥拉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120-660公尺,本魚身體有4條深色的交叉橫帶,頭部與身體有深褐色的斑點,柔軟背鰭與臀鰭有不規則的斜深色條紋,胸鰭灰白的有不規則的褐色橫帶;尾部的深褐色,邊緣灰白色,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8-21枚;臀鰭軟條14-17枚,體長可達2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四帶叉鼻蟾魚 · 查看更多 »

四球虫

四球虫(学名:Tetrasphaera spongiosa)为星球虫科四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四球虫 · 查看更多 »

四線真巨口魚

四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tetranem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從亞速群島至加那利群島及巴西外海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0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四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四線深海狗母魚

四線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加拿大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02-1408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四線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四翅双十字虫

四翅双十字虫(学名:Amphistaurus tetrapterus)为十字叶虫科双十字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马来群岛、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地中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四翅双十字虫 · 查看更多 »

四眼單臂細鮃

四眼單臂細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0-70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四眼單臂細鮃 · 查看更多 »

四须蚕

四须蚕(学名:Maupasia caeca)为盘首蚕科四须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南海等海域,属于广温性世界分布。.

新!!: 大西洋和四须蚕 · 查看更多 »

四角三棱角箱魨

四角三棱角箱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南方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在頭部與身體上的深色斑紋;頰上有平行的條紋,成對的突出棘在眼睛前面及胸部後下方,覆蓋著六角形骨板,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於水質清澈的海草床,以珊瑚、海綿、甲殼類、海葵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四角三棱角箱魨 · 查看更多 »

四角床杜父魚

四角床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北極圈淡水、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0-1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會進行季節性洄游,進入淡水河川,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四角床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四角网棘虫

四角网棘虫(学名:Dictyacantha tetragonopa)为网棘虫科网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南赤道流、莫桑比克流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四角网棘虫 · 查看更多 »

四鬚岩鱈

四鬚岩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西部至墨西哥灣;東北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至法國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20-650公尺,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橈腳類、片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四鬚岩鱈 · 查看更多 »

四棘剑球虫

四棘剑球虫(学名:Xiphosphaera tessractis)为针球虫科剑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四棘剑球虫 · 查看更多 »

四斑蝴蝶魚

四斑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四斑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四斑鴨嘴蜥魚

四斑鴨嘴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海域,深度500-600公尺,體長可達9.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四斑鴨嘴蜥魚 · 查看更多 »

倫代島

倫代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首都雷克雅未克西岸大西洋海域,長0.4公里、寬0.15公里,面積3公頃,最高點海拔高度14米,該島是多種海鳥的棲息地,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倫代島 · 查看更多 »

倫氏無鰾鮋

倫氏無鰾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東南太平洋秘魯及智利海域,棲息深度80-215公尺,體長可達30.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倫氏無鰾鮋 · 查看更多 »

B-57轰炸机

丁B-57坎培拉轟炸機是美國製的雙噴射發動機戰術轟炸機及高空偵查機,於1953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B-57為製坎培拉式轟炸機授權在美國製造的版本,但格倫馬丁公司在原本坎培拉轟炸機的基礎上亦做出許多重大的更動,並由此發展出許多非常特別的衍生型。.

新!!: 大西洋和B-57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犁鰭鮻

犁鰭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的淡水、半鹹水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溪流,以浮游生物及有機碎屑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犁鰭鮻 · 查看更多 »

犬牙天竺鯛

牙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犬牙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犬牙石斑魚

牙石斑魚(Epinephelus caninus,俗名Dogtooth grouper,又稱龍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30-200公尺,體長可達157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犬牙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犬鱗矛背隆頭魚

鱗矛背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15公尺,體長可達9.4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海草床,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犬鱗矛背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皮庫島

庫島(Ilha do Pico)是葡萄牙的島嶼,位於聖若熱島以南17.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亞速群島的一部分。皮库岛上的皮库山是大西洋洋中脊上的最高点。全岛長42公里、寬15公里,面積44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351米,2007年人口15,761。岛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皮库岛葡萄园文化景观。.

新!!: 大西洋和皮庫島 · 查看更多 »

皮克斯吉爾群島

皮克斯吉爾群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安年科夫島東南約25公里,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由3座島嶼組成,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5年1月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新!!: 大西洋和皮克斯吉爾群島 · 查看更多 »

皮爾斯氏麗體魚

斯氏麗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東南部及瓜地馬拉北部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河川及湖泊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皮爾斯氏麗體魚 · 查看更多 »

皮氏鋸魴鮄

氏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拿馬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5-2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皮氏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皺鰓鯊

鰓鯊(又名擬鰻鮫,學名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為一種原始的鯊魚,是軟骨魚綱六鳃鲨目皺鰓鯊科的皺鰓鯊屬下的唯一種鯊魚。因其腮间隔延长且有褶皱互相覆盖,故名。.

新!!: 大西洋和皺鰓鯊 · 查看更多 »

皇后鸚嘴魚

皇后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25公尺,體長可達61分,棲息在珊瑚礁、岩礁海域,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皇后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皇家島

皇家島是法屬圭亞那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薩呂群島的一部分,由庫魯負責管轄,面積0.2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6米,島上有酒店和博物館。.

新!!: 大西洋和皇家島 · 查看更多 »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HMS Ark Royal)是英国皇家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英国海军历史上有三艘用“皇家方舟”命名的航空母舰,1937年命名的是第一艘。.

新!!: 大西洋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1937年) · 查看更多 »

皇冠鮋

皇冠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46-201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砂泥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皇冠鮋 · 查看更多 »

皇蔓蛇鰻

皇蔓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聖赫勒拿島海域,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皇蔓蛇鰻 · 查看更多 »

短吻小公魚

短吻小公魚(学名:Anchoviella brevirostr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本魚體延長而側扁,吻短,約1/2眼徑,上頷短,臀鰭軟條15-17條,體長可達9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河口,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短吻小公魚 · 查看更多 »

短吻前肛鰻

短吻前肛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大西洋區,包括馬德拉群島、地中海西部至幾內亞灣、美國佛羅里達州外海及東太平洋區的夏威夷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00-10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短吻前肛鰻 · 查看更多 »

短吻鞭冠鮟鱇

短吻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約3000公尺,體長可達4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短吻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短吻青眼鱼

短吻青眼鱼(学名:Chlorophthalmus agassizi)为青眼鱼科青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一般生活于热带海洋水深100米的海区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地中海。.

新!!: 大西洋和短吻青眼鱼 · 查看更多 »

短吻蝙蝠魚

短吻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佛羅里達東南部及墨西哥灣北部至加勒比海、巴西北部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0-305公尺,體長可達38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水域,以魚類、甲殼類、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短吻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短吻魣蜥魚

短吻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加納利群島南方及西太平洋菲律賓與南中國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100-600公尺,體長可達24.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吻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短吻黃魴鮄

短吻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5-55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棲息在岩石底質的大陸棚、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短吻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短吻蛇鰻

短吻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棲息深度370-440公尺,體長可達29.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吻蛇鰻 · 查看更多 »

短吻海龍

短吻海龍(学名:Syngnathus abaster),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及伊比利半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的海藻床。.

新!!: 大西洋和短吻海龍 · 查看更多 »

短吻擬淵燈鮭

短吻擬淵燈鮭,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哈馬外海海域,本魚體細長、吻短、短胸鰭,腹部中央有7個發光器,背鰭軟條13枚;臀鰭軟條12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吻擬淵燈鮭 · 查看更多 »

短帶任氏鯡

短帶任氏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短帶任氏鯡 · 查看更多 »

短剑十字叶虫

短剑十字叶虫(学名:Phyllostaurus siculus)为十字叶虫科十字叶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短剑十字叶虫 · 查看更多 »

短翼鋸魴鮄

短翼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7-300公尺,體長可達17.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短翼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短狼鱈

短狼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東北大西洋愛爾蘭至西撒哈拉外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150-997公尺,體長可達52.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狼鱈 · 查看更多 »

短頭大口石首魚

短頭大口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本魚顏色銀灰色,在胸鰭基部具暗斑,骨盆和臀鰭往往偏黃,嘴非常大,強烈傾斜,下頜突出,具非常小和鋒利的牙齒,巴沒有觸鬚,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4-2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沿海海域,屬肉食性,以浮游性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短頭大口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短頭石頜鯛

短頭石頜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安哥拉至南非海域,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蠕蟲、貝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短頭石頜鯛 · 查看更多 »

短頭真銀漢魚

短頭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短頭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短頭環宇海龍

短頭環宇海龍(学名:Cosmocampus brachycephal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加勒比海、委內瑞拉等海域,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短頭環宇海龍 · 查看更多 »

短頭花蛇鰻

短頭花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44-64公尺,體長可達102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海草生長的礁石區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短頭花蛇鰻 · 查看更多 »

短頭深海狗母魚

短頭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地中海至幾內亞灣;西大西洋區,從美國至加勒比海、巴西;西印度洋莫三比克、南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可以透過腹鰭與尾鰭的特化鰭條直立於遠海沉積物上,逆著海流張開胸鰭,透過胸鰭上的延伸鰭條來感測獵物,以蝦、小魚或小型甲殼類為主食。為雌雄同體,至少有18個種類屬於深海狗母魚屬,其中有數種與短頭深海狗母魚擁有類似的外表與行為,短頭深海狗母魚數其中最大者,一般體長約為,最長可達。.

新!!: 大西洋和短頭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短頜蛇鯔

短頜蛇鯔,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至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20-55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頜蛇鯔 · 查看更多 »

短颌灯笼鱼

短颌灯笼鱼(学名:Myctophum brachygnathum)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為深海魚類。.

新!!: 大西洋和短颌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短角床杜父魚

短角床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冰島、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不列顛群島至法國比斯開灣;西大西洋加拿大至美國紐約州海域,棲息深度0-451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藻類生長的岩石、砂泥底質水域,以甲殼類、魚類、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短角床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短角高體金眼鯛

短角高體金眼鯛,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狼牙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的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5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

新!!: 大西洋和短角高體金眼鯛 · 查看更多 »

短髭真巨口魚

短髭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revibarb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000公尺,本魚體細長,體色為黑色,吻部能延伸,體長可達14.9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短髭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短髭樹鬚魚

短髭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北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至亞速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647公尺,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短髭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短體小沙丁魚

短體小沙丁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體長可達37.3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的洄游性魚類,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繁殖期在7-9月,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短體小沙丁魚 · 查看更多 »

短體翼石首魚

短體翼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那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短體翼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短鬚奈氏鱈

短鬚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49-1737公尺,本魚眼大,吻短而尖,體暗褐色,鰓膜黑色,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短鬚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短鬚巨口魚

短鬚巨口魚(学名:Stomias brevibarb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葡萄牙南部至茅利塔尼亞及加拿大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體長可達20.4公分。.

新!!: 大西洋和短鬚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短鬚石首魚

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巴哈馬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海水質清澈,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或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短鬚突吻鱈

短鬚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南部至亞速群島海域,深度1500-47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鬚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短鮣

短鮣(学名:Remora remora),又稱短印魚、短印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鮣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短鮣 · 查看更多 »

短鮪

短鮪(學名Thunnus obesus),俗稱大目鮪,又叫短墩、大目串、大眼金槍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全球熱帶至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250公分。為大洋性洄游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是可食用的魚類之一,在日本,常做成生魚片。參見鮪魚。.

新!!: 大西洋和短鮪 · 查看更多 »

短鰭小鯷

短鰭小鯷(学名:Anchoa lyolep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54公尺,本魚體延長,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頭部具彩虹色光彩,背鰭軟條14-16枚,臀鰭軟條21-23條,體長可達12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岸,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短鰭小鯷 · 查看更多 »

短鰭三鬚鱈

短鰭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冰島、不列顛群島、法羅群島、北海、地中海等海域,棲息深度20-12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多毛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短鰭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短鰭兵魴鮄

短鰭兵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 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35-20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地從海灣至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短鰭兵魴鮄 · 查看更多 »

短鰭鮋

短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南部與巴拿馬到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45-120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岩石、碎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鰭鮋 · 查看更多 »

短身大魣蜥魚

短身大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溫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0-650公尺,體長可達13.5公分,棲息在表層至中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身大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短胸小鯷

短胸小鯷(学名:Anchoa pectoral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22公尺,本魚體延長,吻短,胸鰭大,超過腹鰭基部,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寬度小於眼徑,臀鰭軟條22-25條,體長可達6.8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短胸小鯷 · 查看更多 »

短腹纖柱魚

短腹纖柱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加勒比海至非洲西部海域,深度40-200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短腹纖柱魚 · 查看更多 »

短鋸大眼鯛

短鋸大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5-2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有遮蔽的礁石區,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短鋸大眼鯛 · 查看更多 »

短棘菱鯛

短棘菱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羊魴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15-585公尺,體背部為粉紅色,腹部為銀色,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27-2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4-27枚,體長可達15公分,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短棘菱鯛 · 查看更多 »

短波

短波(short wave,SW)是无线电的一个波长范围,其对应的频率范围被称为高频。短波的波长范围是10米至100米,高频的范围则是3MHz到30MHz。短波波段的电磁波除了能够利用地波传播外,还可通过电离层的反射进行远距离传输,因而国际广播通常都位于短波波段。.

新!!: 大西洋和短波 · 查看更多 »

矮孔頭鯛

孔頭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至400公尺,魚體在側面的邊緣中頭部有銳利的角,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4至16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7至9枚,體長可達2.3公分。.

新!!: 大西洋和矮孔頭鯛 · 查看更多 »

矮犬牙石首魚

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海域,棲息深度100-812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

新!!: 大西洋和矮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矮蝙蝠魚

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35-348公尺,本魚喙長,體灰白色通常無斑紋,胸鰭薄膜細而半透明,在鰭條的腹面上無肉質襯墊,背鰭軟條4枚,臀鰭軟條3-4枚,體長可達6.1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矮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矮頸滑喉盤魚

滑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0-5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矮頸滑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矮舌珍魚

舌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經墨西哥灣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深度92-458公尺,體長可達11.3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矮舌珍魚 · 查看更多 »

矮毛法螺

毛法螺(学名:Monoplex aquatilis)是一個掠食性海螺的腹足綱軟體動物物種。 本物種舊屬异足目法螺科梭法螺属, 今屬新進腹足類高腹足類玉黍螺類支序的鶉螺總科法螺科Monoplex属。.

新!!: 大西洋和矮毛法螺 · 查看更多 »

石筆海膽

石筆海膽(學名Eucidaris tribuloides)是一種頭帕科海膽。其型態、發育及分子遺傳特徵都令它們成為一種有趣的物種。.

新!!: 大西洋和石筆海膽 · 查看更多 »

石紋圓魨

石紋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18-1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石紋圓魨 · 查看更多 »

石紋喉盤魚

石紋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區,從秘魯至智利;西南大西洋區,從烏拉圭至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8.9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石紋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石鮋

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不列顛群島至亞速群島、加納利群島、地中海及黑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海藻生長的岩礁底層水域,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石鮋 · 查看更多 »

石色裸胸鱔

石色裸胸鱔,又稱石色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0-19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海草床,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石色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石松屬

石松屬(学名:Lycopodium)是石松科中的一屬,無花,有維管束,陸生或附生;莖為多分枝、直立、平臥或匍匐;葉小,簡單,針狀或鱗狀,且濃密地覆蓋住莖及支幹。葉中有單一、無分支的維管束,稱做小葉。孢子囊為腎形,之中的孢子為同形孢子,長在直立莖末端呈錐狀的葉子(孢子葉)的葉片上緣。 扁枝石松屬(Diphasiastrum)、小石松屬(Lycopodiella)及石杉屬(Huperzia)曾被歸類於石松屬中,但現在皆分別分成了不同的屬。還有一些學者分出很多的屬來,如包含玉柏的 Dendrolycopodium 及包含杉葉蔓石松的 Spinulum。 石松屬及扁枝石松屬的部分物種的孢子被稱為石松子,可用做草藥使用。.

新!!: 大西洋和石松屬 · 查看更多 »

矛尾石首魚

矛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至巴西亞馬遜河河口海域,棲息深度29-50公尺,本魚身體經常棕黃色,上部稍深。胸鰭長,烏黑,絲狀上的軟條,延伸至尾柄骨盆和臀鰭黃色,口大,近水平,下巴具一雙長適中,細長的觸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河口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矛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矛狀棘鱗魚

矛狀棘鱗魚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3-2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夜行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矛狀棘鱗魚 · 查看更多 »

矛高鰭䱛

矛高鰭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10-60公尺,本魚第一背鰭長,體灰色且具三條白邊黑褐色至黑色條帶,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47-55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枚,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屬肉食性,以多毛類、甲殼類、腹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矛高鰭䱛 · 查看更多 »

矛麗魚

矛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美洲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千里達、法屬圭亞那的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河川中底層水域,屬雜食性,以魚類、昆蟲、植物等為食,具侵略性,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矛麗魚 · 查看更多 »

玫瑰連鰭唇魚

玫瑰連鰭唇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21公尺,本魚雌性體淡灰綠色,腹部變成略帶桃色,有擴散的橘紅色的斑紋從眼睛後面到尾鰭基底;在腹部上的一個寬的白色區域,下面的有些有紅色的垂直線。大的雄性成魚失去特殊的紅色,白色與黑色的斑紋; 每個身體鱗片上具一細長垂直的藍色斑點,頭部有接近垂直的藍灰色條紋及一個大的深色斑點,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開放的沙底質海域,以沙中的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玫瑰連鰭唇魚 · 查看更多 »

玫瑰槳躄魚

玫瑰槳躄魚(學名:Chaunacops roseu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單棘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底棲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1023-2200公尺,體長可達12.8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玫瑰槳躄魚 · 查看更多 »

玫瑰油紋鱸

玫瑰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波多黎各海域,深度5-45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4.8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玫瑰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玫瑰淵花鮨

玫瑰淵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伯南布哥外海海域,棲息深度100-3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玫瑰淵花鮨 · 查看更多 »

玫腺浮蚕

玫腺浮蚕(学名:Tomopteris nationalis)为浮蚕科浮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玫腺浮蚕 · 查看更多 »

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英語:Ring of Fire,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帶)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火山弧和火山带,和板块移动。它有452座火山,是占有世界上的活跃的和休眠火山的75%以上。环太平洋火山带有时也被称为火环帶。 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强烈的地震都在该地带上发生,第二个最猛烈的地震带是从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伸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阿尔卑斯带,地球上6%的地震和17%最强烈的地震在这里发生。第三个最猛烈的地震带则是大西洋中洋脊。.

新!!: 大西洋和环太平洋火山带 · 查看更多 »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代级驱逐舰(俄文: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тип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是前蘇聯研发建造的驅逐艦。名稱意義是一種老鷹「鵟」(Канюк обыкновенный)。研發計劃名為956号计划(Проект 956 "Сарыч")。 現代級也售予中国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唯一使用该级舰的外国海军。1號艦名為「杭州」,同時定本級為杭州級,目前共有“杭州”、“福州”(956E型),以及改進型“泰州”、“寧波”(956EM型)四艘。.

新!!: 大西洋和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玳瑁

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属於海龟科的一种海龜,是玳瑁属下唯一一种,又名--瑁、蝳蝐、--玳、文甲、鷹嘴海龜、十三鲮龟、十三鳞、十三棱龟、明玳瑁、千年龟,简称玳,分为太平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bissa)和大西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imbricata)两个亚种。此物种分布非常广泛,其中太平洋玳瑁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大西洋玳瑁分布於大西洋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美洲和亞洲的海域。 玳瑁的外形与其他海龟大致相似,都有扁平的躯体、保护性的背甲、以及适於划水的桨状鳍足,而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鷹喙般的嘴,以及躯体後部锯齿般的缘盾。虽然玳瑁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於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會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且由於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也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的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可作为首饰、雕塑等饰品的原材料,高贵典雅,有祥瑞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享有“海金”之称。玳瑁工艺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工艺水平在唐代已达顶峰,日本的玳瑁工艺也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正是由於人类对玳瑁的过度需求,导致玳瑁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持续减少,已有灭绝的危险,目前两个玳瑁亚种的保护现状均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極危状态。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会猎取玳瑁、挖其巢穴以食用它的肉和蛋,因为玳瑁的肉蛋很美味,甲壳可入中药,因此玳瑁的保护有很大困难。目前玳瑁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很多国家已禁止猎捕玳瑁,玳瑁产品也被禁止进出口。.

新!!: 大西洋和玳瑁 · 查看更多 »

王島

王島是挪威的島嶼,位於該國北部大西洋,由斯匹茲卑爾根群島負責管轄,面積19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132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挪威島嶼.

新!!: 大西洋和王島 · 查看更多 »

王蛇鰻

王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約64公尺,體長可達21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王蛇鰻 · 查看更多 »

玛丽·萨普

玛丽·萨普(Marie Tharp,),美國女性地質學家、海洋學家。她與合作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科學性的全球海底地形圖。薩普的研究讓大眾得以知道大西洋中洋脊的存在,並徹底改變了大眾對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學認知。.

新!!: 大西洋和玛丽·萨普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撒切尔

撒切尔女男爵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LG OM PC FRS FRIC(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婚前姓(Roberts),通称戴卓爾夫人,英国政治家,1979年至1990年为英国首相,1975年至1990年为保守党领袖,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亦是20世纪英国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撒切尔曾被一位前蘇聯记者描述为“铁娘子”,而此綽號亦反映了其拒绝妥协的政治立场和领导风格。撒切尔在首相任期內的一系列政策與主張被後世稱為“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原於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从事化学研究,后於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屬下的城市法學院修读法律而成为一位大律师。,撒切尔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70年爱德华·希思组建政府时任命其为。1975年,撒切尔在1975年英国保守党党魁选举中击败希思,成为反对党领袖,亦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领衔主要政党的女性。在1979年英国大选中,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 入住唐宁街10号后的撒切尔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举措,旨在控制失业率和缓解“不满的冬天”期间英国的萧条状况。其政治哲学和经济政策强调自由化(尤其于金融领域)、灵活劳动市场、国有企业私有化及控制工会的影响力。撒切尔在任前期经济萧条持续,失业率居高不下,其支持率持续下跌,但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胜利及此后经济状况好转的局势之下其受欢迎度回升。1983年,撒切尔当选连任首相。 1987年撒切尔再次获得连任。在其第三个任期内,她推行的(通称人头税)非常不受欢迎,其对欧洲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受其他内阁成员的支持。1990年11月,在迈克尔·赫塞尔廷对其党内地位提出挑战之后,撒切尔宣布同时辞去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位。1992年她自下议院退休,后被授予终身贵族爵位,称撒切尔女男爵(封邑于林肯郡),在上议院拥有席位。2002年,在一连串轻度中风之后,撒切尔被劝告不要再参加公开演说,但仍在2004年罗纳德·里根的葬礼上致了悼词。2013年撒切尔于伦敦再次中风并逝世,终年87岁。.

新!!: 大西洋和玛格丽特·撒切尔 · 查看更多 »

火山

火山是地表下在岩浆库中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行星的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质结构。 地球上的火山发生是因为地壳被分裂成17个主要的和刚性的地壳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的一个更热和更软的层。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現喷发事件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许多危害,不仅在火山爆发附近。其中一个危险是火山灰可能对飞机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喷气发动机,其中灰尘颗粒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颗粒随后粘附到涡轮机叶片并改变它们的形状,从而中断涡轮发动机的操作。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大型爆发可能会影响温度,因为火山灰和硫酸液滴遮挡太阳并冷却地球的低层大气(或对流层); 然而,它们也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从而使高层大气(或平流层)变暖。 历史上,火山冬天造成了灾难性的饥荒。 虽然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

新!!: 大西洋和火山 · 查看更多 »

火山弧

火山弧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於隱沒板塊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較重的板塊隱沒到另一個板塊之下時噴出岩漿形成與隱沒帶平行的火山群島或山脈。隱沒的板塊飽含水、揮發物,因此能降低地函的熔點。當海洋板塊隱沒時,隨著深度與壓力不斷的增加,使得板塊釋出水或流體進到地函,地函熔融並在地底深處形成岩漿,之後岩漿上升噴發至地表形成平形於海溝的火山弧。 熱點跟火山弧有所不同,熱點的形成通常是在板塊中間而非板塊與板塊交界處,並且是一個接著一個產生的。熱點在地質學上是指地球表面長期歷經活躍的火山活動的地區。熱點的火山鏈是板塊緩慢地移動時經過地表下一個「固定的」熱點而形成的。熱點被認為是一股較熱的、狹窄的上部地函向上進行對流而形成的,這稱為「熱柱」(mantle plume)。地質學家也確認出了全球40到50個熱點,最活躍的熱點包括夏威夷、留尼旺、黃石、加拉巴哥群島、冰島等地。 兩種火山弧.

新!!: 大西洋和火山弧 · 查看更多 »

灰叉鰾石首魚

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包括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千里達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公尺,體長可達18.1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灰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灰喙鱸

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加那利群島、亞速群島、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灰喙鱸 · 查看更多 »

灰光

光是在金星夜晚一側發出的微弱可見光線,可以用觀測者在月球上同時看見白天的中國和夜晚的北美洲來比擬。灰光被認為與從地球上看見月球的地球反照非常相似,但沒有很容易辨別的亮度。它在1643年1月9日首度被天文學家Riccioli發現,之後也經常在不同天文學家的研究中被提到,包括赫歇爾、Moore、Dale P. Cruikshank和Hartmann。 在更強而有力的望遠鏡被發展出來之前,早期的天文學家Franz von Gruithuisen相信灰光是從金星新皇帝就位的慶祝活動發出來的,之後又認為是居民燃燒植被,為農田留出空間產生的。.

新!!: 大西洋和灰光 · 查看更多 »

灰光尾鲨

光尾鲨(学名:Apristurus canutus)为猫鲨科光尾鲨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背风群岛。.

新!!: 大西洋和灰光尾鲨 · 查看更多 »

灰笛鯛

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5-180公尺,體長可達89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岩石底質、河口、紅樹林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腹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灰笛鯛 · 查看更多 »

灰紅鸚鯛

紅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中西大西洋的委內瑞拉海域,棲息在珊瑚礁及海草床,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灰紅鸚鯛 · 查看更多 »

灰線高體鯧

線高體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灰線高體鯧 · 查看更多 »

灰白短吻獅子魚

白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非洲好望角至納米比亞海域,體延長,尾鰭圓形,體色為淡粉紅色,魚鰭顏色較深,背鰭軟條55枚;臀鰭軟條48枚,體長可達23公分,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600至1460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灰白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灰白牙漢魚

白牙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福克蘭群島、火地島、麥哲倫海峽淡水、半鹹水、海域,為溫帶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灰白牙漢魚 · 查看更多 »

灰鯨

(Eschrichtius robustus),現又稱東太平洋灰鯨,其他称呼有加州灰鲸、魔鬼鱼、掘贝者和弱鲸,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和繁殖區的鯨。为灰鲸科灰鲸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黄海、东海等海域,多栖息于热带及暖温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牠們約有16 米長,36公頓重,一般可活到50–60歲。灰鯨曾一度被稱為「魔鬼魚」,因為當牠們被追獵時會奮力搏鬥。灰鯨是灰鲸屬中唯一的物種,亦是灰鯨科中唯一的物種。這種動物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約3000萬年的歷史。在很久之前牠們一度是巨牙鯊的捕食對象(巨牙鯊現已滅絕)。.

新!!: 大西洋和灰鯨 · 查看更多 »

灰鱗魨

鱗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鱗魨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灰鱗魨 · 查看更多 »

灰腹肢鮃

腹肢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東部海域,棲息深度7-18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灰腹肢鮃 · 查看更多 »

灰海豹

海豹(学名:Halichoerus grypus)是海豹科中其中一個主要物種,主要分佈於北大西洋一帶的海岸。 牠們是海豹科中的一種大型海豹,亦是灰海豹屬(Halichoerus)中的唯一成員。牠們亦有另一個名稱——大西洋灰海豹。.

新!!: 大西洋和灰海豹 · 查看更多 »

灰扁隆頭魚

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黑海、地中海、愛琴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沙泥底質海域、河口,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片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灰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灘基

灘基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城鎮,由西部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鎮上有博物館,主要經濟活動是漁業,魚乾被出口往布基納法索和馬里,2010年人口估計約6,08。 Category:岡比亞城市.

新!!: 大西洋和灘基 · 查看更多 »

灘基河

基河(Tanji River)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河流,河道全長19公里,從雲杜姆附近的發源地向西流,最終在該國最西端注入大西洋,在河口附近形成與北岸平行的潟湖,河畔城鎮有灘基。.

新!!: 大西洋和灘基河 · 查看更多 »

獨角獸號航空母艦

角獸號航空母艦(Unicorn)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自1943年開始服役的航空母艦,主要用途為艦載機進行維修保養。除了經歷了世界大戰一直到日本投降外,還參加了韓戰。獨角獸號沒有同型艦,它的設計深受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所影響。 它先後被派往大西洋、1943年派往地中海、1944至1945年著駐於東印度、1945年再轉太平洋,1950年至1953年又到韓國。.

新!!: 大西洋和獨角獸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獅子魚

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佈於東北大西洋區,從挪威南部至新地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熊島、冰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300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5公分,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多毛類等為食,繁殖期在冬季。.

新!!: 大西洋和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獅鬃水母

獅鬃水母(學名:Cyanea capillata)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之一,其傘形軀體可達兩米,觸手有八組,最多有150條,可長逾35米。它主要生長於較冷的海域,包括北極海、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海域,極少生長在低於北緯四十二度的地區。在澳洲、紐西蘭海域也有類似種類的水母。.

新!!: 大西洋和獅鬃水母 · 查看更多 »

獅色庫隆長尾鱈

獅色庫隆長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外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61-85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獅色庫隆長尾鱈 · 查看更多 »

珊穴礁蟾魚

礁蟾魚(学名:Sanopus astrifer),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宏都拉斯至貝里斯海域,體長可達2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

新!!: 大西洋和珊穴礁蟾魚 · 查看更多 »

珊瑚礁

礁(Coral reef)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萬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估计占海洋物种数的25%Mulhall M (Spring 2009) Duke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Forum 19:321–351.

新!!: 大西洋和珊瑚礁 · 查看更多 »

珊瑚藻

藻,又名鈣化藻,是一科紅藻,即珊瑚藻科。它們的葉狀體堅硬,原因是在細胞壁中含有石灰。珊瑚藻一般都呈粉紅色,有些呈紅色,有些則呈紫色、黃色、藍色、白色或灰綠色。 沒有附著的珊瑚藻標本會形成較為光滑的小球狀或土灌木狀的葉狀體,大部份都是殼狀及像岩石的。珊瑚藻在珊瑚礁的生態上有重要角色。海膽、鸚哥魚科、帽貝及多板綱都會以珊瑚藻為食。 珊瑚藻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海洋,覆蓋著接近100%的岩石下層。很多都是著生的或附動物的,有些甚至是寄生在其他珊瑚藻的。雖然它們無處不在,但實際所知的不多。 傳統上,珊瑚藻可以分為兩類,即膝曲状珊瑚藻及非膝曲状珊瑚藻。膝曲状珊瑚藻是有分枝及樹狀的,以外殼或鈣化的鉤子附在下層,但也有非鈣化較靈活的部份。非膝曲状珊瑚藻的外殼厚幾微米至幾厘米,生長速度較慢,可以在岩石、珊瑚骨骼、貝殼、其他藻類或海草上生長,現已知有超過1600個物種。.

新!!: 大西洋和珊瑚藻 · 查看更多 »

珊瑚海鮋

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珊瑚海鮋 · 查看更多 »

珠光擬梳唇隆頭魚

光擬梳唇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紐芬蘭至美國乞沙比克灣海域,棲息深度10-128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珠光擬梳唇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班夫国家公园

班芙国家公园(英语:Banff National Park,法语:Le Parc national Banff)建于1885年,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它坐落于落基山脉北段,距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以西约110-180公里处。公园共占地6641平方公里,遍布冰川、冰原、-松-林和高山。冰原公路从路易斯湖开始,一直连接到北部的贾斯珀国家公园。西面是省级森林和幽鹤国家公园,南面与库特尼国家公园毗邻,卡纳纳斯基斯镇位于其东南方。公园内主要的商业区为弓河山谷的班夫镇。它作為「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群」的一部分,與其它加拿大洛磯山脈的國家和省立公園一起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是早期通往班夫的方式,太平洋铁路集团在公园内建造了班夫温泉酒店和路易斯湖城堡酒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20世纪初期,在一战和大萧条期间,通往班夫的公路建成。1960年开始公园全年对外开放,1990年游客数量达到了500万人次。 上百万的游客通过加拿大横贯公路前往。Savage, Candace,《A Highway Runs Through It》,《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出版,2000年7/8月刊,第34–42页。由于班夫国家公园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 ,加拿大公园管理局,2008年1月18日查阅。生态系统开始受到影响和破坏。1990年代中期,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控制游客数量,保护生态环境。.

新!!: 大西洋和班夫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班島 (洛丘什)

班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024平方公里,該島西南端的燈塔在1857年建成,2001人口僅2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班島 (洛丘什) · 查看更多 »

班傑明·古根海姆

班傑明·古根海姆(英語:Benjamin Guggenheim,1865年10月26日 – 1912年4月15日)是一名美國商人,古根海姆家族成員。他大部分時期都在國外發展事業,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1912年4月10日,他與情婦琳曼汀·寶蓮·奧巴特(Léontine Pauline Aubart)及三名僕人在法國瑟堡登上鐵達尼號,之後與男僕死於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遺體從未尋獲。.

新!!: 大西洋和班傑明·古根海姆 · 查看更多 »

班竹

班珠尔(阿拉伯语:;英语:Banjul),又译作--,舊稱巴瑟斯特,是冈比亚的首都,2003年人口是34,828。班珠尔位于圣玛丽岛(或班珠尔岛),冈比亚河在此汇入大西洋。班珠尔的经纬度是北纬13°28',西经16°36'(13.4667, -16.60)。 班珠尔在芒代语的意思是竹子岛。.

新!!: 大西洋和班竹 · 查看更多 »

班托羅德里格斯水壩災難

班托羅德里格斯水壩災難發生在2015年11月5日,當時巴西馬里亞納的次分區班托羅德里格斯鐵礦水壩發生的潰決事件, 造成洪水衝擊,至少17人死亡,16人受傷。 大約6,000萬立方公尺的廢鐵水流入多希河(Doce River)。17天後具有毒性的棕色土石流流入大西洋。如今仍然不清楚總體的影響,還有對河川和野生動植物的影響。這次事件是巴西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害。 班托羅德里格斯鐵礦水壩是Samarco公司的資產,而該公司是淡水河谷公司和必和必拓兩家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一開始懷疑的水壩潰決原因與巴西當局2013年的報告相同-水壩結構問題,必和必拓否認該觀點 ,而真實的原因仍在調查。.

新!!: 大西洋和班托羅德里格斯水壩災難 · 查看更多 »

珀氏樹鬚魚

氏樹鬚魚(學名:Linophryne parini)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22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6.4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珀氏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球狀樹鬚魚

球狀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5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2.5公分,雄魚體長可達2.6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球狀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球首鯨尾鱈

球首鯨尾鱈(学名:Cetonurus globiceps),又名鱈魚,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鯨尾鱈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比斯開灣、亞速群島、茅利塔尼亞外海到塞內加爾與加納利群島;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東部;西太平洋日本外海至印尼海域,深度860-462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以小魚及浮游性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球首鯨尾鱈 · 查看更多 »

球鬚真巨口魚

球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ulborn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東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4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球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球虫

球虫(学名:Sphaerozoum fuscum)为球虫科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包括东海、海南岛等海域,常生活于表层。.

新!!: 大西洋和球虫 · 查看更多 »

琉球鰃

琉球鰃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2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的洞穴或縫隙,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琉球鰃 · 查看更多 »

睡環宇海龍

睡環宇海龍(学名:Cosmocampus elucen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蘇利南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海草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睡環宇海龍 · 查看更多 »

睛斑短臂鰨

睛斑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從伊比利半島西南部至幾內亞灣、地中海、西印度洋南非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30-300公尺,本魚體略為灰色,身體後半部具有4個鑲白邊的黑色眼斑、前半部具有深色模糊斑點,背鰭軟條62-70枚;臀鰭軟條64-75枚,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睛斑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睛斑鮃

睛斑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百慕達群島、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11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沙泥、礫石底質底層水域,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睛斑鮃 · 查看更多 »

睛斑扁隆頭魚

睛斑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地中海、黑海、亞速海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片腳類、苔蘚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睛斑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砂大眼鯛

大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阿根廷海域;東大西洋區,從馬德拉群島至安哥拉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2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或岩石底質海域,為夜行性魚類,屬肉食性,以小魚、蝦、蟹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砂大眼鯛 · 查看更多 »

砂棲大鼻鰨

棲大鼻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直布羅陀至塞內加爾、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0-3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養殖魚類。.

新!!: 大西洋和砂棲大鼻鰨 · 查看更多 »

砂棲三鰭鰨

棲三鰭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委內瑞拉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潟湖、河口區、海灣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砂棲三鰭鰨 · 查看更多 »

礁真鰃

礁真鰃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本魚身體細長而側扁,鼻子小刺突出,上部兩側具窄的白色條紋,體紅色和銀色相間;棘突背鰭紅色,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2枚;臀鰭硬棘4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石底質或珊瑚礁區,夜行性。.

新!!: 大西洋和礁真鰃 · 查看更多 »

礁蟾魚

礁蟾魚(学名:Sanopus splendid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科蘇梅爾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24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礁石洞穴,屬肉食性,以小魚、蝸牛及蠕蟲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礁蟾魚 · 查看更多 »

礁蝴蝶魚

礁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礁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神舟六号

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新!!: 大西洋和神舟六号 · 查看更多 »

福伊尔河

福伊尔河(River Foyle)是北爱尔兰西北部的一条河流,在斯特拉班(Strabane)由2个源头合流而成,在德里市汇入福伊爾潟湖,最后汇入大西洋。 福伊尔河也是欧洲流速最快的河流之一。 Category:英国河流 Category:北愛爾蘭河川.

新!!: 大西洋和福伊尔河 · 查看更多 »

福克兰群岛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的群岛。主岛地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约500公里,南纬52°左右海域。整个群岛包括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福克兰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土,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其国防和外交事务。群岛首府是斯坦利,位于东福克兰岛。 福克兰群岛的发现及其后欧洲人殖民统治的历史均存在争议。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英国于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统治,但阿根廷仍宣称拥有岛上主权。1982年,阿根廷对岛上实施军事占领,福克蘭戰爭由此爆发,之后阿根廷战败撤军,英国再次拥有群岛主权。 根据2012年的人口普查结果,除卻服役军人及其家眷,福克兰群岛一共有2,932位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具英国血统的福克兰群岛人。其他种族包括法国人、直布罗陀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来自英国、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和智利的移民已经扭转岛上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群岛的主要和官方语言都是英语,根据,福克兰群岛人都是合法的英国公民。 群岛坐落在亚寒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边界,两个主要岛屿上都拥有海拔高度达到700米的山脉。岛上有大量鸟类种群,但由于有外来物种的竞争,有许多种鸟类已经不再在主岛繁衍。群岛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渔业、旅游业和以高品质羊毛出口为重心的绵羊养殖业。由于与阿根廷存在海上争端,由福克兰群岛政府许可的石油勘探仍然存在争议。.

新!!: 大西洋和福克兰群岛 · 查看更多 »

福克蘭群島短吻獅子魚

福克蘭群島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的智利海域及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棲息在水深16至15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福克蘭群島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福克蘭洋流

福克蘭洋流(Falkland Current)為一個在巴塔哥尼亞的大西洋沿岸向北流至拉普拉塔河河口的冰凍洋流。福克蘭洋流源於西風漂流(west wind drift),即南極洲環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在遇到合恩角時產生的洋流。 F F.

新!!: 大西洋和福克蘭洋流 · 查看更多 »

福祿喜雅縣 (佛羅里達州)

福禄喜雅县(Volusia County,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东边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3,710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15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17,887人。縣治帝蘭德(DeLand)。 成立於1854年12月29日。縣名來源不詳。 V.

新!!: 大西洋和福祿喜雅縣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三角

福爾摩沙三角(英語:Formosa Triangle;日語:フォルモサトライアングル)又稱龍三角(英語:Dragon's Triangle;日語:ドラゴントライアングル)、惡魔海、魔鬼海(Devil's Sea)。是位於西太平洋北回歸線的一塊三角形區域,與位於西大西洋北回歸線的百慕達三角一樣被稱為容易發生空難與海難的海域。.

新!!: 大西洋和福爾摩沙三角 · 查看更多 »

福特汽车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簡稱福特),是一家生產汽車的跨國企業,在美國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現公司總部所在地)由亨利·福特所創立,於1903年公司化。於20世纪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被认为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生产商,统治著美国汽车市场。福特汽車在美國汽車市場連續75年保持銷售量第二名,僅次於通用汽車,於2007年才因為油價高漲,大型運動型多用途車、休旅車及卡車銷量減少,被豐田汽車超越成為美國市場銷售量第三名。 亨利·福特參考引進了大批量汽車生產以及大批量工廠員工管理的方法,别具匠心地根據设计,以移动式裝配線为代表的新生产序列。其高效率、高工资及低售价的结合,对当时美国制造业而言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创新,因此此套方法爾後被称为--,而其產業觀念在後來被安東尼奧·葛蘭西稱為福特主義。.

新!!: 大西洋和福特汽车 · 查看更多 »

福莫薩島 (幾內亞比紹)

福莫薩島是幾內亞比紹的島嶼,位於非洲以西大西洋海域,屬於比熱戈斯群島的一部分,由博拉馬區負責管轄,長19.9公里、寬10.4公里,面積140平方公里。 Category:幾內亞比紹島嶼.

新!!: 大西洋和福莫薩島 (幾內亞比紹) · 查看更多 »

福雷卡里亞省

福雷卡里亞省是西非國家畿內亞的33個省之一,位於該國西南部,由金迪亞大區負責管轄,首府設於福雷卡里亞,北臨杜布雷卡省、科亞省和金迪亞省,東接塞拉利昂,西鄰大西洋,面積4,200平方公里,人口約136,000。 Category:几内亚行政区划.

新!!: 大西洋和福雷卡里亞省 · 查看更多 »

福氏埃塞蛇鰻

福氏埃塞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5-30公尺,體長可達32.1公分,棲息於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福氏埃塞蛇鰻 · 查看更多 »

福氏新棘鮋

福氏新棘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及茅利塔尼亞海域,棲息深度180-31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福氏新棘鮋 · 查看更多 »

福戈岛

福戈岛(Fogo,意为“火”)是非洲西岸佛得角索塔文托群岛的一个岛屿。它是群岛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岛,福戈火山的海拔接近3000米(10,000英尺)。.

新!!: 大西洋和福戈岛 · 查看更多 »

秘魯前鰭鮋

魯前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前鰭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海域,體長可達27.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秘魯前鰭鮋 · 查看更多 »

科学史 (1502年)

科学史上的1502年发生了众多事件,本条目撷取其中部分罗列如下:.

新!!: 大西洋和科学史 (1502年) · 查看更多 »

科学史 (1504年)

科学史上的1504年发生了众多事件,本条目撷取其中部分罗列如下:.

新!!: 大西洋和科学史 (1504年) · 查看更多 »

科尼島 (百慕達)

科尼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百慕達島東北的大西洋海域,長0.25公里、寬0.23公里,面積0.0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科尼島 (百慕達) · 查看更多 »

科帕沃于尔

科帕沃于尔(冰岛语:Kópavogur)是冰岛第二大城市,位于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南的法赫萨湾东南岸,亦是大雷克雅未克地区的一部分。為首都郊區發展迅速的衛星城市。1970年代初,已成為該國最大城市之一,人口約10餘萬人,該城亦是冰島主要的漁港之一,為北大西洋捕鯨船的重要基地。.

新!!: 大西洋和科帕沃于尔 · 查看更多 »

科平賽島

科平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科平賽島 · 查看更多 »

科利尼氏鸚嘴魚

科利尼氏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Annobon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5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沿岸海草生長的海域,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科利尼氏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科利鯖

科利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溫暖海域,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科利鯖 · 查看更多 »

科勒頓縣 (南卡羅萊納州)

科勒頓縣 (Colleton County, South Carolina)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南部大西洋岸的一個縣。面積2,395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8,264人 (2005年人口39,605人)。縣治沃爾特伯勒(Walterboro)。 成立於1682年,1769年被廢除,1798年重設。縣名卡羅萊納省總督約翰·科勒頓。.

新!!: 大西洋和科勒頓縣 (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科倫賽島

科倫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16.3公里、寬5.1公里,面積40.7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3米,該島嶼自公元前7000年有人類居住。 1989年,英國的「史密夫學院」認為可將科倫賽島發展成為香港人的移居地,惟最後不了了之。.

新!!: 大西洋和科倫賽島 · 查看更多 »

科倫泰河

科倫泰河(又稱大斯卡西斯河,Kolenté;Great Scarcies River)是西非的河流,流經畿內亞和塞拉利昂,河流全長257公里,自金迪亞以北約40公里富塔賈隆高地的發源地朝西南方流,最終注入大西洋。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幾內亞河流 Category:獅子山河流 Category:幾內亞-獅子山邊界.

新!!: 大西洋和科倫泰河 · 查看更多 »

科納克里

科納克里(法语:Conakry或Konakry,Malinké人稱為Kɔnakiri)几内亚的首都和最大港市,位於大西洋沿岸的卡卢姆半岛(Kaloum)顶端和东波岛/东波区(Tombo)上,其间有堤道和铁路(为填海所得土地)连接,标准性建筑为人民宫(Palais du Peuple)及广场纪念碑。卡鲁姆区为市中心,东波区以外为郊区。人口1,667,864(2014年),始建于1895年。.

新!!: 大西洋和科納克里 · 查看更多 »

科罗尼区

科罗尼区(Coronie)为苏里南的一个区。该区北邻大西洋,东邻萨拉马卡区,西邻尼克里区,南邻锡帕利维尼区。总面积3,902 km²,总人口3,480。区治位于托特内斯。 整个区的高度只在海平面以上数米,几乎所有的土壤都是沉积。.

新!!: 大西洋和科罗尼区 · 查看更多 »

科罗拉多河 (阿根廷)

科罗拉多河(西班牙语:Río Colorado),阿根廷南部一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麓,向东偏东南方向流入大西洋,全长约1000公里,仅下游300公里可通航不超过2米长的小船。该河常被认为是潘帕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的分界线。 Category:阿根廷河流.

新!!: 大西洋和科罗拉多河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科羅科羅島

科羅科羅島是南美洲的島嶼,位於圭亞那和委內瑞拉接壤邊境的大西洋海域,由阿馬庫羅三角洲州負責管轄,長81公里、寬12公里,面積690平方公里。 Category:南美洲島嶼 Category:圭亞那島嶼 Category:委內瑞拉島嶼 Category:跨國島嶼.

新!!: 大西洋和科羅科羅島 · 查看更多 »

科爾島

科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馬爾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19公里、寬5公里,面積76.8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64。.

新!!: 大西洋和科爾島 · 查看更多 »

科爾裸胸鱔

科爾裸胸鱔,又稱科爾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佛羅里達海峽及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0公尺,體長可達9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科爾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科爾武島

科爾武島(Ilha do Corvo,),又譯科爾沃島,位於大西洋亞速爾群島中最小的島嶼,隸屬葡萄牙海外領土。面積17.11平方公里,約有468名居民。當地居民都居住在科爾武新城(Vila Nova do Corvo)。約於1452年,科爾武島和弗洛雷斯島被葡萄牙探險家發現。當地民風純撲,被譽為「君子國」。.

新!!: 大西洋和科爾武島 · 查看更多 »

科迪勒拉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American Cordillera;cordillera Americana)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其山脉位于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岛,绵延约15000公里。属中新生代褶皱带。.

新!!: 大西洋和科迪勒拉山系 · 查看更多 »

科蘇梅爾礁蟾魚

科蘇梅爾礁蟾魚(学名:Sanopus johnsoni),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科蘇梅爾島海域,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科蘇梅爾礁蟾魚 · 查看更多 »

科里斯科岛

科里斯科岛(Corisco),赤道几内亚岛屿,位于木尼河区西南29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加蓬以西。“Corisco”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意为“闪电”。科里斯科岛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5米。加蓬对该岛主权有争议。.

新!!: 大西洋和科里斯科岛 · 查看更多 »

科英布拉

科英布拉(Coimbra)位於葡萄牙中部 為葡萄牙古都,蒙德古河畔,距離大西洋40公里。地位僅次於首都里斯本和北部重鎮波爾圖。人口142,408(2004年數字,都會區人口433,900)。.

新!!: 大西洋和科英布拉 · 查看更多 »

科氏副獅子魚

科氏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美國、格陵蘭、亞速群島、南非等海域,棲息深度200-1976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櫛水母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科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科氏紅杜父魚

科氏紅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至南非諾勒斯港海域,棲息深度300-700公尺,本魚體色從黑色到深褐色,腹部淡色,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16-17枚、臀鰭軟條12-13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橈腳類、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科氏紅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科氏麗鮨

科氏麗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高夫島海域,棲息深度約183公尺,體長可達25.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科氏麗鮨 · 查看更多 »

科洛里

科洛里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城鎮,由北岸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是薩拉昆達的外圍地區,是遊客的渡假地點,1993年人口估計約4,416。.

新!!: 大西洋和科洛里 · 查看更多 »

秉氏纖唇魚

秉氏纖唇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南非外海及摩洛哥外海,棲息深度800-1400公尺,體長可達24.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秉氏纖唇魚 · 查看更多 »

秋家蠅

秋家蠅(學名:Musca autumnalis)是一種歐洲牛及馬的害蟲。.

新!!: 大西洋和秋家蠅 · 查看更多 »

秋刀魚科

秋刀魚科為輻鰭魚綱鶴鱵目的其中一科。.

新!!: 大西洋和秋刀魚科 · 查看更多 »

秀丽二十盾虫

丽二十盾虫(学名:Icosaspis elegans)为穿盾虫科二十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秀丽二十盾虫 · 查看更多 »

秀丽浮蚕

丽浮蚕(学名:Tomopteris elegans)为浮蚕科浮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秀丽浮蚕 · 查看更多 »

秀體底鱂

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底鱂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魚類,分布於北美洲加拿大紐芬蘭到 Peedee河、美國南卡羅萊那州的大西洋斜坡流域淡水、半鹹水域,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植被生長的溪流、池塘,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秀體底鱂 · 查看更多 »

稚鱈

,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至非洲西部,包括地中海、西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太平洋澳洲、紐西蘭至智利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450-2500公尺,本魚眼相當大且大於吻的長度,體色通常為灰色,體長可達80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稚鱈 · 查看更多 »

穴棲無眉䲁

棲無眉鳚,又稱多鱗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穴棲無眉䲁 · 查看更多 »

穹若鯡

穹若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南部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河口區,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穹若鯡 · 查看更多 »

空中客车A310

中巴士A310是一款中程廣體客機,由空中巴士工業公司制造,由A300型發展而來。 A310-300的巡航距離超越了所有A300家族的型號,A310-200超越了除A300-600之外所有其他型號。正因為這個特性,所以A310被廣泛用於跨越大西洋的航線。A300和A310系列是空中巴士的主要盈利產品,它們之間有著良好的互操作性,A300-600和A310--需要14天的訓練就可以具有足夠操作其他型號的能力。.

新!!: 大西洋和空中客车A310 · 查看更多 »

空中客车A380

中巴士A380(Airbus A380)是空中巴士公司研发的双层4发动机巨型客机。該型號的原型機於2004年中首次亮相。首架A380客機於2005年1月18日在圖盧茲廠房舉行出廠典禮,並於4月27日試飛成功。同年11月11日,客機首次跨洲試飛抵達亞洲的新加坡。2007年10月15日客機首先交付給新加坡航空公司,在10月25日首次載客從新加坡樟宜機場飛抵澳洲的悉尼國際機場。 A380客機是全球载客量最高的客机,打破波音747統領近31年的世界載客量最高的民用飛機紀錄。A380亦不同於波音747客機,是航空界首架真正意義上的雙層客機,即從頭至尾均為雙層客艙。當採用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時,可承载893名乘客。在三級艙配置下(頭等艙—商務艙—經濟艙)可承载555名乘客。其客艙實用面積達478平方公尺(5,145平方英尺),比波音747-8大超過40%。不過,載重量最大的民用飛機仍是前蘇聯烏克蘭安托諾夫設计局製的安-225夢想式運輸機。A380的航距為15,700公里(8,500海里),足以不停站由杜拜飛往洛杉磯。 A380客機亦是現時唯一擁有四條乘客通道的客機,典型座位佈置為上層「2-4-2」形式,下層為「3-4-3」形式。.

新!!: 大西洋和空中客车A380 · 查看更多 »

空中浩劫各集列表

本列表記錄了由加拿大Cineflix公司所製作的空難紀錄片《空中浩劫》的各集資料和簡介。《空中浩劫》会以模拟演出的方式,分别以乘客、机师、空乘、空难/事故目击者等不同人的视角,从一开始旅客登机、起飞(從第三季起除機械故障但安全降落的事故和起飛過程中的事故外不再提及這兩個部分),一直到事故发生、后续善后及调查为止,重现事件的整个过程。自2003年開播至今,已經播出17季共151集(含特别季“災難中的科學”、特辑“世纪大空难”和“马来西亚航空370:发生了什么?”)。目前,第18季正在播出中。 注:各集順序不是以播放日期,而以製作順序排序。.

新!!: 大西洋和空中浩劫各集列表 · 查看更多 »

穆尼河

尼河(Río Muni、:Mbini),又名“诺亚河”(Noya),是赤道几内亚大陆地区南部的一条河流,全河由东向西,最终注入大西洋,当中部分河段位于赤道几内亚与加蓬国界处。 赤道几内亚的內陸部分 —— 木尼河区即得名于该河流。.

新!!: 大西洋和穆尼河 · 查看更多 »

穆克島 (蘇格蘭)

克島(Island of Muck;)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4公里、寬2公里,面積5.5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7米,2001年人口僅30人。.

新!!: 大西洋和穆克島 (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大西洋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迪耶

罕默迪耶(Mohammédia,阿拉伯語:المحمدية)是摩洛哥西岸大卡薩布蘭卡大區的港口城市,位於達爾貝達東北15英哩(24公里)的大西洋東岸,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城內設有摩洛哥重要的煉油廠,2004年人口188,619。.

新!!: 大西洋和穆罕默迪耶 · 查看更多 »

穆薩島

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勒威克以南2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2.5公里、寬1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穆薩島 · 查看更多 »

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

查丘斯罗克天文台(Observatorio del Roque de los Muchachos, ORM)是一個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拉帕爾瑪島上的天文台。該天文台由位於特内里费岛的加那利天文物理研究所管理,並且是歐洲北方天文台的一部分。 當地的視寧度在北半球僅次於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適合光學和紅外線天文學觀測。當地有許多北半球最先進的天文儀器;例如使用自适应光学的瑞典太陽望遠鏡可提供最高解析度的太陽影像,口徑10.4公尺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更於2009年6月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望遠鏡。.

新!!: 大西洋和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穆氏鋸魴鮄

氏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巴哈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穆氏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穆氏暗光魚

氏暗光鱼(学名:Maurolicus muelleri)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暗光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分布於大西洋及東南太平洋、地中海和红海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挪威。 穆氏暗光鱼體長可達8公分,為深海魚類,約棲息於150-1317米水深,最深可達1524公尺,會進行垂直性洄游,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穆氏暗光魚 · 查看更多 »

突吻眶燈魚

突吻眶灯鱼(学名:Diaphus minax)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古巴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76公尺。.

新!!: 大西洋和突吻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突頷鮨

突頷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西印度群島及宏都拉斯海域,體長可達1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突頷鮨 · 查看更多 »

突頜鯛

突頜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40-60公尺,體長可達52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突頜鯛 · 查看更多 »

窄尾絲鰭鱈

尾絲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巴西南部海域,深度180-792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6.9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窄尾絲鰭鱈 · 查看更多 »

窄帶小鯷

帶小鯷(学名:Anchoa colonens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短,約3/4眼徑,體側具一銀色窄條紋,臀鰭軟條17-21條,體長可達14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淺水處。.

新!!: 大西洋和窄帶小鯷 · 查看更多 »

窄帶麗體魚

帶麗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南部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河川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窄帶麗體魚 · 查看更多 »

窄鞭冠鮟鱇

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與葡萄牙南部海域,體長可達13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窄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端足類

端足類(學名:Amphipoda),亦作片腳類,是一個沒有甲殼及兩側扁平的目級甲殼類動物。其學名的意思是「不同的足」,是指它們擁有不同的附屬肢形態。它們長1-340毫米不等,棲息在所有的水生環境及一些潮濕的陸生環境。當中有7000個物種,其中5500個被分類到鉤蝦亞目中,其餘的則分到餘下的二或三個亞目。.

新!!: 大西洋和端足類 · 查看更多 »

竇氏真圓鰭魚

竇氏真圓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西北大西洋加拿大哈德遜灣、格陵蘭東部、冷岸群島、巴倫支海;西北太平洋喀拉海、鄂霍次克海海域,棲息深度50-93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礫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竇氏真圓鰭魚 · 查看更多 »

第5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

5航空艦隊(Luftflotte 5)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的部隊。.

新!!: 大西洋和第5航空艦隊 (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KB(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 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倚靠舅父的關係加入海軍,很快在軍中備受賞識,屢獲擢升,1779年首次擔任軍艦艦長。不過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一度在西印度群島惹上官非,返國後又賦閒在家,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法日益交惡,他才在1793年獲重新重用,被派往地中海一帶服役。納爾遜在土倫附近一帶參與過幾場小型戰事,有份協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島,但期間失去右眼。後來在1797年的聖文生戰役中,他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 聖文生戰役後不久,納爾遜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回英國休養。他在翌年1798年復出,帶領英軍在尼羅河戰役重挫法國海軍,此後繼續留守地中海,協助那不勒斯對抗法國入侵,但後於1800年被召回國。在1801年,納爾遜再獲起用,前往波羅的海,在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此後,他再被派往地中海阻止土倫的法國艦隊駛離地中海,但不成功,雙方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展開追截,最終法國艦隊成功逃逸。納爾遜返國稍作休息後,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 雖然納爾遜與漢彌爾頓爵士夫人艾瑪的風流生活在他生前一度招來不少閒言蜚語,成為輿論的焦點。不過自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即使到現代,納爾遜在不少英國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地位,現今位於倫敦西敏的特拉法加廣場,即為紀念納爾遜而在1843年建成的。.

新!!: 大西洋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巴巴里战争

一次巴巴里战争(1801-1805年),也称的黎波里战争或巴巴里--海岸战争,是美国与西北非的巴巴里穆斯林州(统称为北非国家)之间爆发的两次战役中的一次。这些巴巴里穆斯林州中的阿尔及利亚和的黎波里(利比亚首都),名义上是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半独立国家,实际上是独立的伊斯兰君主领地。.

新!!: 大西洋和第一次巴巴里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乌战役 (1509年)

乌战役,有时又叫第二次。它是葡萄牙帝国与奥斯曼人、威尼斯共和国和拉古萨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支持下的古吉拉特苏丹国苏丹、埃及马木留克布尔吉苏丹国和卡利卡特扎莫林国的一支联合舰队在1509年2月3日,在印度第乌港附近的阿拉伯海上打的一场海战。Rogers, Clifford J. Readings on the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of Early Modern Europe, San Francisco:Westview Press, 1995, pp. 299–333 at 克利福德·J·罗杰斯.

新!!: 大西洋和第乌战役 (1509年) · 查看更多 »

第二艦隊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第二艦隊是美國海軍旗下負責美國東岸和北大西洋的一支艦隊。 艦隊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支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設立。 2011年9月,美國政府基於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已經消失的看法,解除了第二艦隊的編制。2018年5月4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约翰·理查德森上將宣布將重啟第二艦隊,以應對北約和俄羅斯之間日漸升高的緊張情勢。第二艦隊預計將於 2018年7月1日重啟。 第二艦隊歷史上的責任區域涵蓋北起北極南至加勒比海,西起美國東岸東至大西洋中央的約一千七百萬平方公里(六百七十萬平方英里)海域。相對的另一側美國西海岸則是從二戰之後至1973年的第一艦隊,以及1973年後的第三艦隊。 在2011年解編之前,第二艦隊以美國東海岸的海軍設施為母港,掌管大約126艘艦艇,4500架飛機,以及90000名人員。.

新!!: 大西洋和第二艦隊 (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新!!: 大西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荒漠远征

沙漠征服(Conquista del desierto)也稱為第二次荒漠远征,是1878年至1885年间由阿根廷政府组织的一个军事行动,以藉由此行动将领土扩张到马普切人、、等土著人(这里指的是中西部边境的部落)控制的区域。自此,阿根廷政府的有效控制延伸到当时属于土著区的西部和巴塔哥尼亚地区。在此背景下,当土著人被军事力量驱逐到土著保留地时,他们被文明化、丧失了土地和身份,被展览或是被强迫劳动。 这些事件成为目前阿根廷国内广受争议,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传统的阿根廷官方立场认为这是一场军事壮举和合法战争,是为了在其自西班牙帝国继承的领土上有效行使主权,对边界上那些土著人犯下的屠杀和抢劫罪行的回击。与官方立场相反,阿根廷政治家和记者控诉这应当被视为是阿根廷军队犯下了“反人类罪”。 马普切、兰盖尔、德乌埃尔切等土著人社会传统立场认为这是阿根廷“”( 马普切语 “Huinca”,在马普切语里,这指的是白色的印加侵略者,历史上,印加人曾入侵马普切,印加人被视为侵略者。而白色的印加侵略者主要指西班牙帝国的白色殖民者,以及之后统治智利、阿根廷的白色人或混血人)对他们祖先土地的非法入侵。 一些阿根廷人的其他立场则是质疑阿根廷政府对待土著民族的行为、以及征服过程中的暴力、单方面强加的行为,权利得不到保障以及使大地主集团受益的目的。那些土著人社会、一部分阿根廷人和其他国籍的学者形成的最新意见认为,这是种族灭绝和有组织的种族文化灭绝。 在更广泛的历史意义上,这一历史术语还包括那些,即在1879年的大战之前,由阿根廷政府和各省政府联合进行的一些军事征讨行动,以对抗土著人。.

新!!: 大西洋和第二次荒漠远征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

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或譯第二次康白尼停戰協定,Armistice du 22 juin 1940;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1940))由法国与纳粹德国在1940年6月22日18点50分签订,签订的地点是法国贡比涅附近的一节火车车厢。德国在1940年5月10日至6月21日的法国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占领了法国北部大片领土,包围了全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港口,仅给法国政府留下南部领土。希特勒故意选择在贡比涅森林附近的火车车厢里签订停战协定,是因为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末时,德国就在此地此车厢向法国投降并签署康边停战协定。.

新!!: 大西洋和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称为阿加迪尔危机,在1911年发生,是一宗国际危机。该年的7月1日,德国派出黑豹号战舰到摩洛哥港口阿加迪尔,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英国与德国之关系,早已因军备竞赛而变得甚为紧张。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领导下,德国由1890年代开始大量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视之为企图挑战它海上霸权的举动。当英国发现德军舰只到达阿加迪尔后,误以为德国想把该港转为德军在大西洋的军港。结果,双方关系更为紧张,而英国则根据英法协约而倾向支持法国。 德国之举动,其实是为了向法国追讨赔偿。根据1906年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之决议,法国得到不少在摩国之利益。是以这次危机可被视为另一宗因殖民主义而起的纷争。 7月9日,法德两国开始谈判,最后在11月4日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地位,并把喀麦隆北部部分领土让与法国 (今乍得南部) ;法国则把法属赤道非洲辖下的法属刚果中南部 (今刚果共和国北部) 及邻近地区转让给德国,以作赔偿。得到德国之同意后,法国于1912年3月30日签订《非斯条约》,把摩洛哥变为它的保护国,正式把它转为殖民地。 英国在危机时支持法国,强化了英法协约以及三国协约的紧密关系。由于它们对德国的扩张更为敏感,所以三国协约渐渐从殖民地协定变为军事联盟。其后,英国更与法国协定,让英国海军防卫英吉利海峡,法国则保卫地中海。这次事件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危机之一。.

新!!: 大西洋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 查看更多 »

第六艦隊 (美國海軍)

美國第六艦隊(United States Sixth Fleet),是美國海軍六大艦隊之一。轄區範圍是環繞歐洲和非洲的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一帶。基於戰略考量,艦隊司令部於2005年從英國倫敦南移至義大利的拿坡里海軍支援設施。現任艦隊司令官是弗蘭克·克雷格·潘多夫。.

新!!: 大西洋和第六艦隊 (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四艦隊 (美國海軍)

美國第四艦隊(U.

新!!: 大西洋和第四艦隊 (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笛鸻

笛鴴 (学名:Charadrius melodus)是一種候鳥,呈沙色。大小如麻雀,棲息在近海岸邊的沙灘或石灘。成年的笛鴴腳部呈橙黃色,前額上兩眼間有一道黑間,在繁殖期頸上會出現一道黑環。雄鳥與雌鳥很難分辨,於繁殖期是雄鳥頸上的黑環較粗。 笛鴴有兩個亞種,東部的稱為Charadrius melodus melodus,而中西部的為Charadrius melodus circumcinctus。笛鴴的叫聲清脆像鐘聲,往往先聞其聲,後再現身。現時世界上約有57000隻笛鴴存留。 笛鴴分佈在大西洋海岸上的沙灘、五大湖的湖邊及美國與加拿大的中西部。牠們在沙灘上覓食,主要吃昆蟲、水中的蟲及甲殼類。.

新!!: 大西洋和笛鸻 · 查看更多 »

策林根号战列舰

林根战列舰(SMS Zähring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三艘。它于1899年11月开始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进行、1901年6月12日,至1902年10月25日投入使用。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施瓦本号和梅克伦堡号。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策林根号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它于1910年9月退役,但在1912年曾短暂回归训练,并意外撞沉了一艘鱼雷艇。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策林根号又被动员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策林根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策林根号在1917年被转化为供鱼雷训练的前,只得降级担任角色。在1920年代中期,策林根号又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和整装,以用作可供无线电操纵的靶舰。它一直以此身份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4年在戈滕哈芬被英国轰炸机击沉。撤退的德国人将舰只提起并移至海港出口,再将其凿沉以阻塞港口。策林根号最终于1949-50年间在原地拆解。.

新!!: 大西洋和策林根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筒球虫

球虫(学名:Solenosphaera zanguebarica)为胶球虫科筒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海、大西洋,包括东海、海南岛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筒球虫 · 查看更多 »

等须浮蚕

等须浮蚕(学名:Tomopteris duccii)为浮蚕科浮蚕属的动物。分布于红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等须浮蚕 · 查看更多 »

等鰭塔氏魚

等鰭塔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至剛果海域,深度560-1690公尺,體長可達2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等鰭塔氏魚 · 查看更多 »

等鰭蛇鰻

等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及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等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等指海葵

等指海葵(Actinia equina)是海葵科海葵属的一种。体色变化大,柱体呈深乳黄色、深红色、红褐色或玫瑰红色。触手有6圈,可达192支。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东部及苏格兰北部,水深2米的海域。其毒素能使动物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从而引起动物死亡。故其毒素可用于制作降压药。.

新!!: 大西洋和等指海葵 · 查看更多 »

管棲擬杜父魚

管棲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中洋脊海域,棲息深度1872-1950公尺,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管棲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箭蚕

箭蚕(学名:Sagitella kowalevskii)为盲蚕科箭蚕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海、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广布种。其一般栖息于温带。.

新!!: 大西洋和箭蚕 · 查看更多 »

箭杆鰻

箭杆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東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85-425公尺。.

新!!: 大西洋和箭杆鰻 · 查看更多 »

简单针网虫

单针网虫(学名:Stylodictya gracilis)为孔盘虫科针网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简单针网虫 · 查看更多 »

篩鯡

篩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從西撒哈拉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河口區,以矽藻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篩鯡 · 查看更多 »

範氏眶燈魚

氏眶灯鱼(学名:Diaphus vanhoeffen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菲律賓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750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

新!!: 大西洋和範氏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米尼奧河

米尼奧河,又名米紐河(西班牙語:Río Miño;葡萄牙語:Rio Minho)是西歐的河流,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流經西班牙和葡萄牙,最終注入大西洋,河道全長310公里,流域面積12,48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340立方米。.

新!!: 大西洋和米尼奧河 · 查看更多 »

米庫區

米庫區是聖盧西亞的11個區之一,位於該國南東部,北鄰卡斯特里區和普拉蘭區,東臨大西洋,南毗伯堡區,西接蘇弗里耶爾區,面積7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7,1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9.9人。 Category:聖盧西亞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米庫區 · 查看更多 »

米迪运河

米迪运河(法语:Canal du Midi)也叫南运河(Midi在法语里有南方之意)、朗格多克运河(Canal du Languedoc)或双海运河(Canal des Deux-Mers),是法国南部一条连结加龙河与地中海的运河。是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比斯开湾间内陆水路系统的主要连接线。运河东起地中海港口城市,埃罗省的塞特港,西至上加龙省首府图卢兹附近与加龙河相接。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筑。运河建于1667年至1694年之间,是17世纪法国的重要工程。运河设计师是皮埃尔-保罗·德里凯(Pierre-Paul Riquet),他在设计上匠心独运,使运河与周边环境融为了一体,在技术上大胆创新,第一次在地下建筑中使用炸药,在贝济耶附近的岩石高地上开凿出一条长157米的隧道。1996年米迪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大西洋和米迪运河 · 查看更多 »

米氏弱蜥魚

米氏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塔斯曼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0-760公尺,體長可達16.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米氏弱蜥魚 · 查看更多 »

米氏短吻獅子魚

米氏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的愛爾蘭南方海域,頭小,體延長,鰭膜黑色,腹部吸盤小,尾下骨碟單個,尾上骨無,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3920至399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米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米氏花鮨

米氏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巴西南部及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160-26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米氏花鮨 · 查看更多 »

米氏鮃

米氏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及亞森松島海域,棲息深度5-100公尺,體長可達22.3公分,棲息在沙泥、礫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米氏鮃 · 查看更多 »

米氏霍蘭擬三棘魨

米氏霍蘭三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擬三刺魨亞目擬三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巴哈馬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54-45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米氏霍蘭擬三棘魨 · 查看更多 »

米氏蛇鰻

米氏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77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米氏蛇鰻 · 查看更多 »

米拉河

米拉河(Rio Mira),葡萄牙境内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卡尔代朗山北坡,在里斯本以南115公里的米尔丰特什新镇注入大西洋。米拉河呈东南-西北流向,全长145公里。米拉河与萨杜河是葡萄牙主要河流中仅有的两条呈南北流向的河流。.

新!!: 大西洋和米拉河 · 查看更多 »

粗吻奈氏鱈

粗吻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至幾內亞灣,包括地中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30-3200公尺,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粗吻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粗吻田氏鯊

粗吻田氏鯊(學名Deania hystricosa)是一種所知甚少的深海鯊魚。 粗吻田氏鯊有極長的吻,沒有臀鰭,背鰭鰭棘細少且有凹溝,皮膚上小齒呈草耙型。第一背鰭長而且幼。最長可達1.09米。 粗吻田氏鯊分佈在近馬德拉自治區的東大西洋及南日本的西太平洋。 粗吻田氏鯊生活在600-1000米的水深處,但很罕有。牠們是卵胎生的,每胎可能有12條幼鯊。.

新!!: 大西洋和粗吻田氏鯊 · 查看更多 »

粗吻顳孔鱈

粗吻顳孔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至愛爾蘭海域,包括地中海,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95-1700公尺,本魚吻長且尖,體覆鱗甲,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橈腳類、頭足類、蝦、魚類、腹足類及頭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粗吻顳孔鱈 · 查看更多 »

粗头壮绵鳚

粗头壮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茅利塔尼亞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900-2191公尺,體長可達54公分。.

新!!: 大西洋和粗头壮绵鳚 · 查看更多 »

粗唇天竺鯛

粗唇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粗唇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粗唇龜鯔

粗唇龜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冰島至塞內加爾、維德角群島海域,包括地中海及黑海東南部,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沿岸、潟湖,為雜食性,以矽藻、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粗唇龜鯔 · 查看更多 »

粗短灯笼鱼

粗短灯笼鱼(学名:Myctophum selenops)为灯笼鱼科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属于深海小型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大西洋。粗短灯笼鱼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500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粗短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粗硬頭海鯰

粗硬頭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達卡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無脊椎動物、有機碎屑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粗硬頭海鯰 · 查看更多 »

粗糙鉤杜父魚

粗糙鉤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巴倫支海、新地島、喀拉海、哈德遜灣海域,棲息深度0-290公尺,本魚頭部上方灰褐色,身體顏色淡,有大的、不規則的深色斑點形成交叉的條紋,鰭上的斑紋橘色,胸鰭頂端白色,體長可達8.4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粗糙鉤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粗鬚突吻鱈

粗鬚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切薩皮克灣至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中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象牙海岸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00-2375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橈腳類、等足目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粗鬚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粗鰓嵴海龍

粗鰓嵴海龍(学名:Minyichthys sent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加那利群島、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粗鰓嵴海龍 · 查看更多 »

粗鱗矛頭蝮

粗鱗矛頭蝮(學名:Bothrops asper),又名三色矛頭蝮, 是一種大型的矛頭蝮蛇,目前並沒有任何已確認亞種。其具有與軀幹有著明顯分別的三角狀頭部,表面體色偏深而腹部多為米黃色。它們分佈於墨西哥南部至南美洲北部一帶,主要棲息在各種低地生境並以小型動物為食。因活動範圍接近民居,而成為當地蛇咬個案的主要元兇,並因此被認為是有關地區最危險的蛇類;亦因具有高度危險性而被描述為“終極蝮蛇”。其毒液由多種毒素組成,主要破壞肌肉及組織且能造成嚴重的組織壞死。 不過,致命的蛇咬個案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而不斷地減少。.

新!!: 大西洋和粗鱗矛頭蝮 · 查看更多 »

粗鳞灯笼鱼

粗鳞灯笼鱼(学名:Myctophum asperum)为灯笼鱼科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常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粗鳞灯笼鱼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75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粗鳞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粗背蝙蝠魚

粗背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29-126公尺,體長可達10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粗背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粗舌花鮨

粗舌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蓋亞那、蘇利南及法屬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229-320公尺,體長可達15.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粗舌花鮨 · 查看更多 »

粗棘蜥䲗屬

粗棘蜥䲗屬(學名:Centrodraco)為鱸形目蜥䲗科下的一個屬,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的深水區。.

新!!: 大西洋和粗棘蜥䲗屬 · 查看更多 »

粉紅突吻鱈

粉紅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深度384-561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以橈腳類、多毛類、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粉紅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糙皮副獅子魚

糙皮副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深800至846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糙皮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糙炬燈魚

糙炬灯鱼(学名:Lampadena anomala)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東太平洋及西印度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30-20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屬肉食性,以磷蝦及橈角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糙炬燈魚 · 查看更多 »

納米貝鐵路

莫桑梅德斯鐵路(Linha de Moçâmedes),又譯木薩米迪什鐵路,又名納米貝鐵路(Caminho-de-ferro do Namibe),是安哥拉三條鐵路幹線之一,西始於大西洋南部沿岸的納米貝,經盧班戈,東抵梅農蓋。原長907公里,採用1067mm窄軌。 安哥拉內戰時期受破壞,由中國協助重建。2007年開始重建工程,有1,500名中國工人和5千多名當地工人在鐵路沿線施工,2015年完工,長876公里,耗資13.1億美元。施工前,在安哥拉軍方協助下於鐵路沿線清除地雷,共清除一萬多顆地雷。2012年12月開始全線試車。設計時速100公里。.

新!!: 大西洋和納米貝鐵路 · 查看更多 »

納米比沙漠

納米比沙漠(Namib是)是納米比亞西部的一個沙漠,位於非洲最大的国家公园——納米比—諾克陸夫國家公園內。沙漠面積50,000平方公里,位於納米比亞長1,600公里(1,000英哩)的大西洋海岸線,東西闊度由50-160公里(30-100英哩)不等,安哥拉西南部也屬於納米比沙漠範圍。這地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乾旱和半乾旱的氣候已持續了最少8千萬年,從大西洋吹向該地區的空氣經過寒冷的本吉拉洋流後變得乾燥並冷卻下沉,形成乾旱氣候。沙漠每年的降雨量少於10毫米(0.4英吋),幾乎寸草不生。 一些不常見到的動植物品種--出現在這個沙漠中。其中一種叫「百歲葉」(Welwitschia mirabilis),類似灌木,不過它一生中--會長出兩片長帶狀的葉,這些葉可以有數米長。雖然這個沙漠大部份地方無人居住及難以到達,在Sesriem仍然有人聚居,該地接近著名的(Sossusvlei)及一大群的沙丘,有些沙丘超過300米高,其中有世上最高的沙丘。它的沙丘形態複雜且有規律,成為地質學家的研究對象。 從大西洋吹來的潮濕空氣經過寒冷的海--時,產生了濃霧,引致不少船隻在這個沙漠的海岸發生意外。--向北走,是惡名昭彰的多宗海難發生地點。由於沙漠慢慢填平西邊的海,一些遇事船隻現在已位於內陸50米處。 納米比有重要的鎢、鹽及鑽石礦。 人們可從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斯瓦科普蒙德或鲸湾港乘小型飛機來到納米比沙漠,也可經礫石路到達。.

新!!: 大西洋和納米比沙漠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空軍

納粹德國空軍(德語:Luftwaffe,意為德語的空中力量)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國空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在歐洲爆發時當時世上最強大、最先進和最具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納粹德國空軍於1935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後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為支援閃擊戰橫掃歐洲。其中,德國的飛機大部分皆為先進的設計,在技術上勝過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如Ju 87「斯圖卡」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即是當時德國空軍的代表性軍機。空軍是德軍在閃擊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陸軍戰術性的密接支援,令德軍在戰爭頭九個月內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勝利進展直到1940年於不列顛空戰才被英國皇家空軍所停止,原因是當時的德國空軍缺乏戰略打擊能力。儘管這場空戰的失敗挫傷了德國空軍的氣勢,當希特勒於1941年6月為擴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蘇聯時,德國空軍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其勝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蘇聯冬天所中止。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和大西洋。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大西洋和納粹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海軍

納粹德國海軍(Kriegsmarine,意為戰爭海軍)是指1935年至1946年期间的德國海軍。戰爭海軍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和魏玛共和國的國家海軍,為德意志國防軍中的海軍力量。戰爭海軍起源於一戰後《凡爾賽條約》的嚴格限制,當時明文規定其噸位總數和禁止潛艇的研製,但在威瑪共和國的海軍人員暗中推動下,與外國企業合作研究海軍科技。其後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廢除《凡爾賽條約》和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大量建造新式船艦。在重建的過程裡,德國海軍曾研製一個特殊的艦種:裝甲艦和執行大型造艦計畫:Z計畫。原本德國海軍預計1945年為開戰時間,計畫建立一支能與頭號假想敵:英國皇家海軍匹敵的水面艦隊,其中包括建造航空母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德國海軍在許多方面都尚未準備,便以一支有限力量的海軍去攻擊運載英國國內需求物資的商船,並消滅因分散護航而較弱的英國海軍艦隊《希特勒公海艦隊 通商破壞戰》,Richard Humble著,第6頁。。 起初德國海軍戰果頗多,擊沉不少同盟國商船,但因為希特勒對水面艦隊始終印象不佳,認為其建造緩慢且戰果小;而潛艇部隊建造速度快,還在法國陷落而取得西部港口後,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潛艇戰中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戰果。德國海軍隨著戰事的進行,開始將戰力中心自水面艦移往潛艇部隊的「噸位戰」,而前者逐漸轉為存在艦隊的功能。德國海軍的潛艇數量在戰爭爆發時是當時世界海軍列強中最少者,但因為潛艇總司令卡爾·鄧尼茨以狼群戰術、先進的通信制度和戰略規劃而取得所有交戰國潛艇部隊裡最大的戰績。到了1943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越來越力不從心,盟軍不但破解了密碼機和開發了多種先進反潛武器,如更先進的声呐、雷達、深水炸彈,還投入了大量護衛航空母艦和反潛戰鬥群進行護航;同年5月德國潛艇因為損失過高而放棄了狼群戰術,改以單艦巡弋的方式繼續作戰。戰爭末期德國海軍雖研製了先進的通氣管式潛艇,如XXI級潛艇和XXIII級,並投入使用直到戰爭結束,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大西洋和納粹德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納瓦拉王國

納瓦拉王國(西班牙語:Reino de Navarra,巴斯克語:Nafarroako Erresuma,法語:Royaume de Navarre),原名潘普洛納王國,是一個控制比利牛斯山脈大西洋沿岸土地的歐洲王國。.

新!!: 大西洋和納瓦拉王國 · 查看更多 »

納蘇縣 (紐約州)

納蘇縣(Nassau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的一個縣,位於長島,屬紐約市郊區,東接蘇福克郡,北面長島海灣,南向大西洋。面積1,17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334,544。縣治米尼奧拉。 成立於1899年,縣名來自長島的舊名,指的是奧蘭治威廉三世亲王,後來的英王威廉三世(来自奧倫治-拿索王朝)。 N N.

新!!: 大西洋和納蘇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納氏海蟾魚

納氏海蟾魚(学名:Thalassophryne nattereri),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頭大體粗短,體深褐色,魚鰭黑色,邊緣為白色,體長可達1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底質的河口區。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納氏海蟾魚 · 查看更多 »

紐島

紐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比弗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距離斯坦利港238公里,長13公里、寬0.75公里,面積22.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26米。.

新!!: 大西洋和紐島 · 查看更多 »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Nürnber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其姊妹艦為萊比錫號。本艦於1934年動工,同年12月間下水,隨後於1935年11月2日竣工;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最大速度為。紐倫堡號是納粹德國海軍中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同時也是唯一一艘持續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德國巡洋艦。 1930年代晚期,紐倫堡號參與了西班牙內戰中的行動。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本艦奉命在德國沿海布置水雷,隨後又多次護衛德軍佈雷艇前往北海;1939年12月,本艦在執行護衛任務時遭英軍潛艇以魚雷重創。此後除1942年11月至隔年4月間曾短暫奉派至挪威執行任務外,紐倫堡號在餘下的戰爭中基本均作為訓練艦使用。1945年1月,本艦奉命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佈雷任務,但油料的嚴重短缺使本艦僅執行該一次任務後便無法再出航。 戰爭結束後,紐倫堡號遭英國皇家海軍俘虜,最終作為移交予蘇聯。1945年12月,蘇聯海軍人員接收艦隻,並於次月將之移往塔林,同時更名為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Адмирал Макаров)。本艦先是服役於蘇聯海軍第八艦隊,隨後又移往克隆斯塔轉作訓練艦使用。1960年,本艦拆解。.

新!!: 大西洋和紐倫堡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紐約交通

紐約都會區的交通運輸十分的複雜及多樣。由於其為美國最大、最擁擠的城市,亦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都會區所在,因此該市的交通流量十分龐大。每逢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有大量人潮、車潮流動於市中心曼哈頓內或五大區之間,經常導致市區內各重要幹道及重要的連外橋樑,出現交通阻塞的情形。 紐約市與其周邊地區的交通流量龐大,因此以紐約市為中心的紐約都會區也有著由各州政府獨自或互相合作成立的單位負責提供大紐約地區的交通需求。紐約州、新澤西州、與康乃狄克州有著大量的通勤上班族,每天對大紐約地區有著非常大的運輸需要,這更使得大紐約地區擁有全美國最發達的大眾運輸系統。而相較於美國其他大部分都市(尤其是洛杉磯)以車代步的交通方式,紐約人主要是搭乘公車、地鐵及渡輪上下班,而其中,紐約地鐵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運輸系統之一。此外,目前亦有可以共通使用於紐約地鐵與公車之間的磁卡票證系統—MetroCard,係紐約市政府為了推廣大眾捷運交通而實施的乘客優惠制度。由於這項改革使紐約地鐵與公車間的轉乘更為方便,因此廣受市民及遊客歡迎。在1997年該卡當發行不久時,紐約大眾運輸系統的乘客人數就已經達到了2700萬人次。 此外,由於紐約市境內河流港灣錯綜複雜,因此橋樑及隧道數量眾多,是其一大特色。這些橋樑及隧道對紐約的發展貢獻甚鉅,尤對四面環水的曼哈頓島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橋樑是民眾往來市中心(即曼哈頓)及郊區間的必經通道,隧道亦然。但每逢上下班尖峰時刻,橋樑和隧道反而變成了交通瓶頸。 除了都會區內交通發達之外,紐約市與全美各地的往來亦十分頻繁,透過發達、複雜的鐵公路網,紐約居民得以更快速、方便的往返全國各座都市。此外紐約也由於地處美國工商業最為發達的東北部,距離歐洲也較近,又接近全球最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線,故不論是與歐洲各地間的空運及海運交通,均十分繁忙。.

新!!: 大西洋和紐約交通 · 查看更多 »

紐約都會區

紐約都會區,也被称为三州地区,是全美國最大的都會區,也是全世界最大都會區之一,位于美國東北部。 整個都會區以紐約市為中心,包括紐約州上州的六個郡與長島的兩個郡,紐澤西州的十四個郡,康乃狄克州的三個郡,以及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的一個郡所組成。全部地區由城區與郊區所組成。 根据2015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纽约都会区仍然以相当大的差距位居美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不管是定义的大都会统计区(2020万人口)还是联合统计区(2370万人口);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群之一,以及北美洲最大的城市群。纽约都会区继续成为向美国合法移民的首要门户,拥有世界上任何大都会地区最多的外国出生人口。 都会统计区覆盖17,405平方公里,联合统计区面积34,493平方公里,涵盖种族和地理上不同的地区。 纽约都会区的人口比纽约州的人口多,而且到2016年,大都会区领空的乘客人数已达1.3亿。 作为许多行业的中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新型传统媒体、房地产、教育、时尚、娱乐、旅游、生物技术和制造业,纽约市都会区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在2015年,都会统计区产生了将近1.6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GMP),而在2015年,联合统计区的GMP超过了1.83万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两者分别仅次于9个国家和7个国家的GDP。.

新!!: 大西洋和紐約都會區 · 查看更多 »

紐約港

纽约港(英文:New York Harbor)是一条地理词汇,是临近美國纽约市的哈德逊河河口周边所有河流、海湾及潮汐河口的总称。本词常用以表示“纽约及新泽西的港口”。更狭义的范畴上,本词有时仅指代“上纽约湾”。 紐約港是北美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亦為世界天然深水港之一。1980年吞吐量達1.6億噸,多年來都在1億噸以上,每年平均有4000多艘船舶進出。由總噸數來看,該港是全美第三大港,也是東岸第一大港西岸的洛杉磯港則是美國最繁忙的貨櫃港。由於紐約位居的大西洋東北岸為全美人口最密集、工商業最發達的區域,又鄰近全球最繁忙的大西洋航線,在位置上與歐洲接近;再加上港口條件優越,又以伊利運河連接五大湖區,使得紐約港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產品集散地,也因此奠定了其成為全球重要航运交通樞紐及歐美交通中心的地位。在紐約的發展史上,紐約港處於最關鍵的地位。該港不僅為紐約市帶來大批的財富及物產,19世紀初及20世紀末時,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透過紐約港進入紐約市,而這些移民及其後代日後都成為了紐約市發展的主力。 紐約港有兩條主要航道。一條是哈德遜河口外南面的恩布婁斯航道,長16公里,寬610公尺,維護深度13.72公尺,由南方或東方進港的船舶經這條航道進入紐約灣駛往各個港區。另一條是長島海峽和東河,由北方進港的船舶經過這條航道。哈德遜河入海口的狹水道,水深30多米,東河水道大部分河段水深在18米以上,最深處近33公尺。港口不易淤積。紐約港腹地廣大,公路網、鐵路網、內河航道網和航空運輸網均四通八達。紐約地區的14條鐵路線,其中8條可通往美國各地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

新!!: 大西洋和紐約港 · 查看更多 »

紐芬蘭真圓鰭魚

紐芬蘭真圓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紐芬蘭至緬因灣海域,體長可達5.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紐芬蘭真圓鰭魚 · 查看更多 »

紐芬蘭軛鰭菱鮃

紐芬蘭軛鰭菱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從特倫汗、紐芬蘭到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1-40公尺,體黑色,有大理石花紋而且有班點,體呈卵形,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藻生長的底層水域,以底棲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紐芬蘭軛鰭菱鮃 · 查看更多 »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Terre-Neuve-et-Labrador)是加拿大的十個省之一。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由兩部分組成:位於北美大陸以東的纽芬兰岛和附近岛屿,以及位於大陸東岸,與紐芬蘭島隔海相望的拉布拉多地區及其附属岛屿。 該省於1949年3月31日以「紐芬蘭」的名稱加入加拿大聯邦,是最後一個加入聯邦的省份。但從1964年起,省政府開始稱呼自己為「紐芬蘭與拉布拉多」政府。加拿大政府於2001年12月6日修改憲法,將省份的名字正式由「紐芬蘭」改為「紐芬蘭與拉布拉多」。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人口約有508,270人,首府和最大城市是聖約翰斯。.

新!!: 大西洋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 查看更多 »

索厄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索厄島(Island of Soay、Island o Soay、Eilean Sòdhaigh)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斯凱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1米,2001年人口僅7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索厄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索厄島 (聖基爾達群島)

索厄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西北64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聖基爾達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9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7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索厄島 (聖基爾達群島) · 查看更多 »

索厄莫爾島

索厄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哈里斯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索厄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索光魚

索光鱼(学名:Sonoda megalophthalma)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3-548公尺,會進行垂直性洄游,體長可達6公分。.

新!!: 大西洋和索光魚 · 查看更多 »

索約

索約是非州南部國家安哥拉的城市,由扎伊爾省負責管轄,位於剛果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處,海拔高度12米,是該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區域,城內有機場設施,2010年人口估計約77,368。.

新!!: 大西洋和索約 · 查看更多 »

索维拉

索维拉(الصويرة,原名莫加多尔)是摩洛哥西部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的一个城市和旅游游胜地,濒临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索维拉 · 查看更多 »

索特拉島

索特拉島(Sotra)是挪威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卑爾根以西的大西洋海域,由霍達蘭郡負責管轄,面積24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41米,人口26,211。 Category:挪威島嶼.

新!!: 大西洋和索特拉島 · 查看更多 »

索氏中喙鯨

索氏中喙鯨或梭氏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bidens)僅在北大西洋發現,旧称索氏喙鲸,又被稱為北海喙鲸,北大西洋中喙鯨或北海中喙鯨。牠們是最早為人類所知的喙鯨,其種名源自拉丁文的「bi-」,意指「二個的」,與「dens」,意為「牙齒」,反映牠們口中只有二顆牙齒,當時以為這是牠們獨特的特徵,今日已知所有的中喙鯨和其他大多數喙鯨皆為如此。.

新!!: 大西洋和索氏中喙鯨 · 查看更多 »

索氏羊舌鮃

索氏羊舌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愛爾蘭至獅子山、維德角群島,包括地中海西部及黑海海域,棲息深度15-3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大陸棚,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索氏羊舌鮃 · 查看更多 »

紫瓶子草

紫瓶子草(學名:Sarracenia purpurea),又称北方瓶子草,为瓶子草屬食蟲植物。其种加词“purpurea”来源于拉丁文“purpureus”,意为“紫色”,指该物种叶片与花朵的典型颜色。McPherson, S.R. 2007.

新!!: 大西洋和紫瓶子草 · 查看更多 »

紫青低紋鮨

紫青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貝里斯、巴拿馬、海地、巴哈馬群島、牙買加、開曼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3-45公尺,體長可達14.3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紫青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紫頜裸胸鱔

紫頜裸胸鱔,又稱紫頜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包括馬德拉群島、亞速群島、維德角群島、加那利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45公尺,體長可達122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紫頜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紫鸚嘴魚

紫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5-75公尺,體長可達77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區,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紫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紫身笛鯛

紫身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6-34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紫身笛鯛 · 查看更多 »

紫點革魨

紫點革魨,又稱紫點革單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3-200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紫點革魨 · 查看更多 »

紫色叉鼻喉盤魚

紫色叉鼻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西班牙、塞內加爾、蘇格蘭等海域,體長可達7.5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海藻生長的岩石海岸。.

新!!: 大西洋和紫色叉鼻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紫棘十字虫

紫棘十字虫(学名:Acanthostaurus purpurascens)为十字叶虫科棘十字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紫棘十字虫 · 查看更多 »

累西腓

累西腓(Recife),又譯勒西腓、海息飛,是巴西第九大城市,按都会区人口计算,该城市是全国第五大城市及巴西东北部最大城市。人口1 633 697(2017),它是伯南布哥州首府及该州最大城市,位於大西洋沿岸。.

新!!: 大西洋和累西腓 · 查看更多 »

細尾大角鮟鱇

細尾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2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0.7公分。.

新!!: 大西洋和細尾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細尾獅子魚

細尾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的格陵蘭、加拿大、阿拉斯加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47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52公分,生活在藻類生長的岩石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尾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細真巨口魚

細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leptobol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佛羅里達至古巴海域,為深海魚類。.

新!!: 大西洋和細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細眶燈魚

細眶灯鱼(学名:Diaphus subtili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0-75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細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細眼擬強牙齒口魚

細眼擬強牙齒口魚(学名:Odontostomops normalops)为齿口鱼科擬強牙齒口魚属的鱼类,俗名细眼齿口鱼。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一般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4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2.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眼擬強牙齒口魚 · 查看更多 »

細眉杜父魚

細眉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丹麥、挪威、不列顛群島、冰島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0-100公尺,體長可達7.4公分,棲息在礫石、貝殼底質水域,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眉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細疏彎鮃

細疏彎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疏彎鮃 · 查看更多 »

細無鰭蛇鰻

細無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獅子山海域,棲息深度7-293公尺,體長可達31.9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埋藏在沙泥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細無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細盲蛇科

細盲蛇科是蛇亞目下的一個科,科內蛇種主要分佈於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亞洲。所有細盲蛇都具備洞棲性,擅長掘洞,並進食蟻類及白蟻。目前,細盲蛇科下有2個屬共87個品種已被確認。.

新!!: 大西洋和細盲蛇科 · 查看更多 »

細頭黃魴鮄

細頭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247-274公尺,體長可達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頭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細髭小褐鱈

細髭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234-387公尺,體長可達16.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髭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細鬚櫛石首魚

細鬚櫛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0-130公尺,本魚身體銀色或灰色,背部和上腹部白色,裡面的鰓蓋黑色,外部出現一個黑暗的三角形斑。棘背鰭上半部分暗色,其他鰭白色。嘴中等大,下巴尖具靈活的觸鬚,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1-2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以蝦子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細鬚櫛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細鰹

細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半球熱帶及溫帶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亦可见于加利福尼亚海岸,體長可達105公分,為大洋性魚類,在表層水域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細鰹 · 查看更多 »

細鱗綠鰭魚

細鱗綠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南非開普敦海域,包括地中海、黑海,棲息深度20-318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細鱗綠鰭魚 · 查看更多 »

細身小鯷

細身小鯷(学名:Anchoa parv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及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度約1/2眼徑,臀鰭短,體側具一條窄的銀色條紋,臀鰭軟條17-22條,體長可達6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潟湖,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細身小鯷 · 查看更多 »

細身副雙棘蛇鯖

細身副雙棘蛇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蛇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368-626公尺,本魚體極細長,口大具利齒,眼大,體黑棕色,背鰭硬棘35-38枚;背鰭軟條26-30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24-29枚;脊椎骨60-64個,體長可達52公分,棲息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細身副雙棘蛇鯖 · 查看更多 »

細身擬油鰻

細身擬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8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身擬油鰻 · 查看更多 »

細點牙鯛

細點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貝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養殖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細點牙鯛 · 查看更多 »

細點鯙

細點鯙,又稱細點海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Macaronesian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點鯙 · 查看更多 »

細黃魴鮄

細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30-47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細辛鰻

細辛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辛鰻 · 查看更多 »

細鈎甲鯰

細鈎甲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美洲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細鈎甲鯰 · 查看更多 »

細長臀鱈

細長臀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羅群島至地中海、摩洛哥海域,棲息深度1-440公尺,本魚下巴觸鬚發達,身體呈棕黃色,背部變得蒼白腹部暗斑在胸鰭基地,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喜群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多毛類、軟體動物、小魚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細長臀鱈 · 查看更多 »

細杉魚

細杉魚(学名:Rhadinesthes decim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納米比亞及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900公尺,體長可達41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細杉魚 · 查看更多 »

細條石頜鯛

細條石頜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亞速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細條石頜鯛 · 查看更多 »

細毛毛刺蟹

細毛毛刺蟹(学名:Pilumnus hirtellus)为毛刺蟹科毛刺蟹属的动物。生活於歐洲的海岸,特別是英倫三島及大西洋的海岸。牠的體長不足,而且長滿毛髮。在淺海生活,以腐肉為食。.

新!!: 大西洋和細毛毛刺蟹 · 查看更多 »

約夫島

約夫島是塞內加爾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面積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米,該島是多種海鳥的產卵地,島上有一座燈塔,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塞內加爾島嶼.

新!!: 大西洋和約夫島 · 查看更多 »

約克灘

約克灘(英語:York Beach)是美國特拉華州蘇塞克斯縣一個非建制地區,位於大西洋西部沿岸以及南伯達尼南部。當地海拔高度只有約3米(10英尺),並是其中一個位於德瑪瓦半島的海灘。.

新!!: 大西洋和約克灘 · 查看更多 »

約翰島 (南卡羅萊納州)

約翰島是美國的島嶼,位於基窪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由南卡羅萊納州負責管轄,面積216.83平方公里,島上有一棵1,400年歷史的老橡樹,2000年13,943。.

新!!: 大西洋和約翰島 (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約翰·諾克斯

約翰·諾克斯(John Knox,),蘇格蘭基督教喀爾文派牧師,蘇格蘭宗教改革领导人。.

新!!: 大西洋和約翰·諾克斯 · 查看更多 »

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

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英語:John Jacob "Jack" Astor IV,),德裔美國商人、投资者,成員,美國富豪之一。1912年4月15日凌晨,他在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死亡。他是鐵達尼號上最富有的乘客,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在去世時擁有近8700萬美元的淨資產(幣值相當於2017年的22.1億美元)。.

新!!: 大西洋和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 · 查看更多 »

約翰三棘魨

約翰三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擬三刺魨亞目擬三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古巴及托巴哥島海域,棲息深度183-549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約翰三棘魨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

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英語:Joseph Bruce Ismay ,1862年12月12日 – 1937年10月17日)常稱作布魯斯·伊斯梅,是一位英國航運業商人,白星航運董事長兼總經理。1912年,他身為白星航運最高級的官員,在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登上救生艇倖免於難,受到國際矚目和嚴厲的批評。.

新!!: 大西洋和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 · 查看更多 »

約瑟·亨利

約瑟·亨利(英語:Joseph Henry,)是一位美國科學家,是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史密森尼學會首任會長。他被認為是班傑明·富蘭克林之後最偉大的美國科學家之一,對於電磁學貢獻頗大。他於1830年的獨立研究中發現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比法拉第早發現這一定律,但其並未公開此發現。 亨利在1831年發明電子門鈴(特別是可以使用電線長距離來敲響門鈴),然後於1835年發明電子繼電器。電感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亨利就是以約瑟·亨利來命名的。.

新!!: 大西洋和約瑟·亨利 · 查看更多 »

約氏囊鰓鰻

約氏囊鰓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亞速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400公尺,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約氏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約氏裸頭魚

約氏裸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1000-2865公尺,體長可達33.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約氏裸頭魚 · 查看更多 »

約氏雙臀深海鱈

約氏雙臀深海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極、北極、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50-3000公尺,體長可達5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約氏雙臀深海鱈 · 查看更多 »

紅尾牙鯛

紅尾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西撒哈拉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主要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尾牙鯛 · 查看更多 »

紅尾鸚鯛

紅尾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15公尺,體長可達45分,棲息在珊瑚礁及海草床,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紅尾鸚鯛 · 查看更多 »

紅尾鸚鵡

紅尾鸚鵡(Amazona brasiliensis),又名紅尾亞馬遜鸚鵡或紅尾亞馬遜鸚哥,是一種鸚鵡。牠們是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及巴拉那州海岸區的特有種。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及被捕獵作寵物等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於1991年至1992年,估計牠們只有少於2000隻。隨著不同的保育計劃,牠們的數量已回升至約6600隻。.

新!!: 大西洋和紅尾鸚鵡 · 查看更多 »

紅珊瑚

紅珊瑚又稱貴珊瑚,它們的骨骼呈紅色或粉紅色或白色,能长时间保存,常會用來製作珠寶。紅珊瑚非常珍贵,其中有4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Ⅲ中。目前大陸、台灣、香港間的個人攜帶或貿易皆需申辦CITES證書。 目前台灣珊瑚漁船採捕之珊瑚以寶石珊瑚為限。珊瑚漁船限由宜蘭縣南方澳漁港、澎湖縣馬公第三漁港或高雄市旗津漁港進出。珊瑚漁船採獲珊瑚之交易,應於蘇澳區漁會以拍賣、議價、標價或投標方式公開為之。.

新!!: 大西洋和紅珊瑚 · 查看更多 »

紅紋隆頭魚

紅紋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塞內加爾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2-2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礁石區,雄魚會築巢,通常成對或單獨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紅紋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紅眼鯔

紅眼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體長可達67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眼鯔 · 查看更多 »

紅狗母魚

紅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至聖赫勒拿島;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14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礁石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紅裸翼鯛

紅裸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莫三比克Beira海域,棲息深度20-15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裸翼鯛 · 查看更多 »

紅體綠鰭魚

紅體綠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茅利塔尼亞海域,棲息深度15-4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泥底質、礁石區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體綠鰭魚 · 查看更多 »

紅體新胚鰻

紅體新胚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月尾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南非開普敦海域,棲息深度2000-2200公尺,體呈弓箭形,體色亮紅色,體長可達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紅體新胚鰻 · 查看更多 »

紅鰭鸚鯛

紅鰭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1-15公尺,體長可達47.8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及海草床,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紅鰭鸚鯛 · 查看更多 »

紅鰺

紅鰺(学名:Caranx ruber),又俗稱鮹魚,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鲹科鲹属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澤西州至巴西南部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0-35公尺,體長可達59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珊瑚礁、岩礁區,通常成群活動,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具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紅鰺 · 查看更多 »

紅身海鮋

紅身海鮋(學名:Pontinus accraensis),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4-45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身海鮋 · 查看更多 »

紅點石斑魚

紅點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100公尺,本魚體綠灰色致淺棕色,腹部白色,頭部、身體和魚鰭具有橙紅色或褐色斑點,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5-1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76公分,生活在水淺的珊瑚礁、岩石底部,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章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紅點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紅胸棘鯛

紅胸棘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棲息深度100-1175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深水域,無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紅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紅背麗花鮨

紅背麗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麗花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為温帶海水魚,深度50-2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岸礁石區水域,成群活動,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紅背麗花鮨 · 查看更多 »

紅邊笛鯛

紅邊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90-242公尺,體長可達83公分,生活在大陸棚,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腹足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紅邊笛鯛 · 查看更多 »

紅長鰭鱈

紅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細亞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為温帶海水魚,深度35-1152公尺,本魚體色多變,淡紅的到黃褐色的背面,有時布有斑點;下側灰白,有時有暗點,腹面與頭部的下面灰白,鰓蓋之上有一暗色斑塊,體長可達6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紅長鱸

紅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45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紅長鱸 · 查看更多 »

紅腹燈孔鯛

紅腹燈孔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的亞速群島西方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000公尺,體長可達7.3公分。.

新!!: 大西洋和紅腹燈孔鯛 · 查看更多 »

紅耳青鱗魚

紅耳青鱗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細長,前面背鰭鰭條的頂端黑,在鰓的上端後面有淡紅或橘色的斑點,鱗片細小易脫落,在鰓蓋的邊緣有擴散黃色或淡橘色斑點,背鰭軟條13-21枚;臀鰭軟條12-23枚,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紅耳青鱗魚 · 查看更多 »

紋眼九棘鱸

紋眼九棘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西撒哈拉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20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紋眼九棘鱸 · 查看更多 »

綠尾低紋鮨

綠尾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3-23公尺,體長可達12.7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綠尾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綠帶海豬魚

綠帶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東北部、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27-190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棲息在深水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綠帶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綠喉盤魚

綠喉盤魚(學名:Acyrtops beryllinu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Espírito Santo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海草床,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綠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綠隆頭魚

綠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摩洛哥海域,包括地中海及黑海,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綠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綠青鱈

綠青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至比斯開灣;格陵蘭西南部至美國北卡羅萊州海域,棲息深度37-364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下巴觸鬚小,側線連續,體背部棕綠色,腹部及側線白色,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沿海,喜群游,具迴游特性,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綠青鱈 · 查看更多 »

綠裸胸鱔

綠裸胸鱔,又稱綠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及東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本魚體全身為暗綠色至棕色,體長可達2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紅樹林等海域,單獨活動,於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為食,個體大具有侵略性,具利齒,易造成創傷,可作為食用魚或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綠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綠鸚鯛

綠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50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珊瑚礁,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綠鸚鯛 · 查看更多 »

綠色犬牙石首魚

綠色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南部至阿根廷中部海域,棲息深度6-70公尺,本魚體上半部灰色到棕色,下半部銀色,背鰭灰色,其棘突部分具黑邊,胸鰭、腹鰭和臀鰭淡黃色至橙,尾鰭暗色。內口橙色,嘴大,具明顯的斜肌,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沙底質水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綠色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綠深海狗母魚

綠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及賴比瑞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76-1477公尺,體長可達22.2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綠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學名:Aequorea victoria),又名水晶水母、水晶果凍水母,是一種分佈在北美洲西岸能發光的水母。它們曾被認為是下村脩所發現的Aequorea aequorea的異名。下村脩聯同馬丁·查爾菲及錢永健因發現及改造了綠色熒光蛋白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原先維多行亞多管發光水母是用來描述分佈在太平洋的變種,而aequorea則是指分佈在大西洋及地中海的群落。這個起初的分法受到質疑,而下村脩亦確認它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處。.

新!!: 大西洋和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 · 查看更多 »

維希法國

维希法國(法语:Régime de Vichy),正式国名为法兰西国(l'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納粹德國控制下的法国政府;它也被称为维希政权、维希政府,简称“维希”。1940年6月德国占领巴黎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名。维希政府在被德国国防军占领的法国北部领土(即占领区)还保有一些权力;但是它主要统治包括维希在内的非占领区,也就是自由区,约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40%。维希政府于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后覆灭。.

新!!: 大西洋和維希法國 · 查看更多 »

維京人

维京人(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納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Roesdahl, p. 9-22.

新!!: 大西洋和維京人 · 查看更多 »

維京人殖民北美

維京人殖民北美早在公元十世紀時古維京人航海者在北大西洋(包括北美洲東北端)探險並在沿岸定居時就開始了。 挪威先民在格陵蘭的殖民地維持了將近五百年,可是他們在北美大陸的定居點規模小,而且從未發展成為永久殖民地。即便運送木材之類的航行可能進行了一段時間,沒有跡象顯示古挪威人、維京人在北美建立了永久殖民地。.

新!!: 大西洋和維京人殖民北美 · 查看更多 »

維克斯級驅逐艦

維克斯級驅逐艦(Wickes class destroyers),是美國海軍在一次大戰時所建造的考德威爾級驅逐艦之改良型,屬平甲板驅逐艦家族的一支,也是美國海軍史上產量第五高,以及少數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參與的艦艇。由巴斯鋼鐵廠及伯利恆造船聯合設計,並與福爾里弗造船廠、威廉·柯蘭普兄弟造船公司及美國海軍各海軍造船廠共同建造,在1917至1921年間一共建造了111艘。.

新!!: 大西洋和維克斯級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維珍尼亞海灘

維珍尼亞海灘(英文:Virginia Beach,拼音:」)是美國維珍尼亞州南漢普頓錨地的獨立城市,位於大西洋和切薩皮克灣之間,南鄰北卡羅萊納州。根據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為437,994,是該州最大的城市。.

新!!: 大西洋和維珍尼亞海灘 · 查看更多 »

維珍航空

維珍航空(英語:Virgin Atlantic Airways,或译维珍大西洋航空)於1984年成立,是英國一家航空公司,提供來往英國的洲際長途航空服務。達美航空、法荷航集團、 維珍集團分别擁有49%,31%及20%股權.

新!!: 大西洋和維珍航空 · 查看更多 »

維索科伊島

維索科伊島是大西洋的島嶼,屬於特拉韋賽群島的一部分,長7.2公里、寬4.8公里,面積3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15米,該島在1819年被俄羅斯水手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維索科伊島 · 查看更多 »

維達號

維達號(Whydah Gally,也有Whidah或Whidaw等拼法)是18世紀初的一艘大型販奴船,後來被大西洋上的著名海盜頭目黑山姆奪為旗艦,不久便於1717年4月26日在鱈角近海遭遇暴風雨觸礁沉沒,僅兩人生還,船上估計載有4.5公噸的金銀珠寶。1984年確認了維達號的沉沒地點並開始打撈,至今(2008年)已找到10萬件左右的物品,是史上第一艘有實物證實的海盜船。.

新!!: 大西洋和維達號 · 查看更多 »

維氏副獅子魚

維氏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勞倫海峽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23公尺,體長可達10.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維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維氏脊項弱棘魚

維氏脊項弱棘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包括烏拉圭、阿根廷、巴西海域,棲息深度80-540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維氏脊項弱棘魚 · 查看更多 »

維氏深巨口魚

維氏深巨口魚(学名:Bathophilus vaillant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4900公尺,體呈圓筒形,體色從黑色至鐵灰色,並帶有金屬光澤,體長可達18公分。.

新!!: 大西洋和維氏深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維澤島 (冰島)

維澤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的大西洋海域,長2.9公里、寬0.72公里,面積1.5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維澤島 (冰島) · 查看更多 »

網紋兇蟾魚

網紋兇蟾魚(学名:Daector reticulata),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巴拿馬灣海域,體長可達2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網紋兇蟾魚 · 查看更多 »

網紋礁蟾魚

網紋礁蟾魚(学名:Sanopus reticulat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網紋礁蟾魚 · 查看更多 »

網紋無線鰨

網紋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馬德拉群島、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網紋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網紋鯙

網紋鯙,又稱網紋海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新英格蘭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2-6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大陸棚,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網紋鯙 · 查看更多 »

網紋擬鮟鱇

網紋擬鮟鱇(学名:Lophiodes reticulatu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64-82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生活在大陸棚及大陸坡,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網紋擬鮟鱇 · 查看更多 »

網鱗巴傑加州黑頭魚

網鱗巴傑加州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印度洋與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21.6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網鱗巴傑加州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綿䲁

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波羅的海、北海、英國、愛爾蘭、俄羅斯、挪威、法國等海域等海域,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綿䲁 · 查看更多 »

線尾突吻鱈

線尾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東印度洋澳洲、西南太平洋紐西蘭及南冰洋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500-500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線尾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線紋無臂鰨

線紋無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北部至阿根廷半鹹水及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沿岸潟湖、河口區底層水域,以蠕蟲、甲殼類及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線紋無臂鰨 · 查看更多 »

線泥鰻

線泥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中西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38公尺,生活在大陸棚。.

新!!: 大西洋和線泥鰻 · 查看更多 »

緣盤魚

緣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哈馬群島至千里達、巴西Atol das Rocas海域,屬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具有沙地的珊瑚礁區。.

新!!: 大西洋和緣盤魚 · 查看更多 »

緣邊無線鰨

緣邊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紐澤西州外海、加勒比海、墨西哥灣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37-750公尺,體長可達14.6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大陸棚、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緣邊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緋小鯛

緋小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地中海至幾內亞比索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各種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無脊椎動物、小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緋小鯛 · 查看更多 »

縱帶羊魚

縱帶羊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西部至塞內加爾、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409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多毛類、軟體動物、魚類等為食,繁殖期在5月至7月,可做為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縱帶羊魚 · 查看更多 »

縱帶真鯧

縱帶真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南非好望角海域,棲息深度10-70公尺,本魚體背部藍色或棕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有許多暗斑,背鰭軟條42-50枚;臀鰭軟條33-38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屬肉食性,以水母、浮游生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縱帶真鯧 · 查看更多 »

縱帶直棱魴鮄

縱帶直棱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南非好望角海域,包括北海、地中海,棲息深度10-15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縱帶直棱魴鮄 · 查看更多 »

縱帶重牙鯛

縱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海峽、西班牙南部至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0-5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縱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縳鰻

縳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及東大西洋的非洲西北部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121-4086公尺,體長可達51.1公分,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縳鰻 · 查看更多 »

红交叉棘虫

红交叉棘虫(学名:Acanthochiasma rubescens)为交叉棘虫科交叉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以及中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红交叉棘虫 · 查看更多 »

红嘴热带鸟

红嘴热带鸟(学名:Phaethon aethereus)为鹲科鹲属的鸟类,俗名短尾热带鸟、红嘴鹲。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等热带和亚热带部分以及中国大陆的曾见于西沙群岛等地,多生活于海洋性岛屿峭壁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阿森松岛。.

新!!: 大西洋和红嘴热带鸟 · 查看更多 »

红普提鱼

红普提鱼,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種,俗名西班牙豬魚。.

新!!: 大西洋和红普提鱼 · 查看更多 »

约翰·布朗 (废奴主义者)

约翰·布朗(John Brown;),美国起义领袖、废奴主义者,1856年曾参加堪萨斯内战,赢得胜利。1859年他率众在哈伯斯费里举行武装起义,要求废除奴隶制,并逮捕一些种植园主,解放了许多奴隶。起义被弗吉尼亚的军事家、将军罗伯特·李派军队镇压,布朗被捕并被处决。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称他是一个“被误导的狂热者”,布朗亦被称作“19世纪美国最具争议性的人”。 1859年,他在弗吉尼亚州哈珀斯费里试图开展一场针对解放黑人奴隶的运动。他被指控叛变,谋杀5名支持奴隶制度的南方人,后来被绞死。南方人声称他的行为体现了美国共和党的意志。历史学家认为,1859年的哈珀斯费里事件使美国南北矛盾升级,导致一年以后爆发美国南北战争。 约翰·布朗最开始在流血的堪萨斯危机中引起了注意力。不像大多数北方人认为应该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奴隶制废存问题,约翰·布朗认为应该采取暴力行动。他说:“这些人只是说话。我们需要的是行动!”("These men are all talk.

新!!: 大西洋和约翰·布朗 (废奴主义者) · 查看更多 »

约翰·D·麦克阿瑟

约翰·D·麦克阿瑟 (John Donald MacArthur) 是美国的商人和慈善家,和妻子凯瑟琳·T·麦克阿瑟一起成立了 麦克阿瑟基金会。.

新!!: 大西洋和约翰·D·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基廷格

约瑟夫·威廉·基廷格(Joseph William Kittinger II,),美国空军退役上校、飞行部隊指挥官和职业军官。他在越南战争中担任美军战斗机飞行员,并因飞机被击落而受北越俘虏11个月。 基廷格因为参与了美国军方的Manhigh计划(Project Manhigh)和Excelsior计划(Project Excelsior),以及第一个使用热气球单人飞越大西洋的壮举而闻名于世。.

新!!: 大西洋和约瑟夫·基廷格 · 查看更多 »

纳博讷

纳博讷(法语:Narbonne,加泰罗尼亚语:Narbona,奥克语:Narbo)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市镇,位于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奥德省。它距离巴黎849--,离地中海岸15--。其面积为172.96平方--,是奥德省最大的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大西洋和纳博讷 · 查看更多 »

纳塔尔 (巴西)

纳塔尔(葡萄牙语:Natal)位于巴西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是北里奥格兰德州的首府。 2009年6月1日法航447號班機A330-200客機(註冊編號為F-GZCP)航班於納塔爾海面與巴西航空當局失去聯繫并失蹤。有專家認為該航班機失蹤與納塔爾附近赤道一帶之超逾客機一般高度之35000呎熱帶輻合帶(ITCZ,南北半球氣流交合地帶)积雨云惡劣高空天氣相關。.

新!!: 大西洋和纳塔尔 (巴西) · 查看更多 »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新!!: 大西洋和纳米比亚 · 查看更多 »

纺锤盘首蚕

纺锤盘首蚕(学名:Lopadorhynchus nationalis)为盘首蚕科盘首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包括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纺锤盘首蚕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号小巡洋舰 (1906年)

陛下之舰纽伦堡号(SMS Nürnberg)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级小巡洋舰的二号舰,以巴伐利亚城市纽伦堡命名。它由基尔的承建,于1906年初开始、同年8月、至1908年4月投入舰队使用。其舰炮包括有十门、八门和两具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为23.4节。 纽伦堡号在1910年进行海外部署之前曾短暂服役于公海舰队,此后,它被分配至东亚分舰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它正从墨西哥海域返回位于青岛的德国海军基地。舰只重新与海军中将馬克西米連·馮·斯比麾下的分舰队余部会合,并横渡太平洋,遭遇到了由海军少将率领的英国分舰队。在随后于11月1日爆发的中,英国分舰队被击败;纽伦堡号更终结了英国巡洋舰。一个月后,德国人企图袭击位于福克兰群岛的英国海军基地;但他们面对的是由海军中将率领的更强大英国分舰队,并有两艘战列巡洋舰驻港。斯特迪的舰只追击并摧毁了五艘德国巡洋舰中的四艘;其中纽伦堡号遭击沉,造成严重伤亡。.

新!!: 大西洋和纽伦堡号小巡洋舰 (1906年) · 查看更多 »

纽伯里波特

紐伯里波特(Newburyport),或称紐波利波特,是美國麻薩諸塞州艾塞克斯縣的一個城市,東臨大西洋。面積27.4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17,189人。 1635年建立,1764年建鎮,1851年設市。.

新!!: 大西洋和纽伯里波特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大西洋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纽约体育场

纽约体育场(New York Stadium)是位於英格蘭南约克郡單一管理區羅瑟漢姆都市自治市羅瑟漢姆的足球體育場。可容12,000觀眾,球場於2012年7月揭幕啟用,是罗瑟勒姆足球俱乐部的主場球場。.

新!!: 大西洋和纽约体育场 · 查看更多 »

纽芬兰岛

纽芬兰岛(Newfoundland,Terre-Neuve,意指「新尋獲之地」),是一位於北大西洋的大型島嶼,属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管辖。该岛面积111,390平方公里,人口466,172人(2001年统计)。纽芬兰岛西北隔贝尔岛海峡与拉布拉多半岛相隔。主要城市圣约翰斯除了是島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外,也是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首府。.

新!!: 大西洋和纽芬兰岛 · 查看更多 »

纖巨口魚

纖巨口魚(学名:Leptostomias gracil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8公分。.

新!!: 大西洋和纖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纓瘤庫隆長尾鱈

纓瘤庫隆長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西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85-13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纓瘤庫隆長尾鱈 · 查看更多 »

经纬度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座標系統。又称为地理座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新!!: 大西洋和经纬度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巴西)

维多利亚(葡萄牙语:Vitória)位于巴西东部大西洋沿岸,是圣埃斯皮里图州的首府,人口约31万(2005年)。 V.

新!!: 大西洋和维多利亚 (巴西) · 查看更多 »

维哥湾海战

维哥湾海战是1702年10月23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初期)发生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维哥湾的一次海战。交战双方是英荷联合舰队和法西联合舰队。.

新!!: 大西洋和维哥湾海战 · 查看更多 »

维克斯-维梅轰炸机

维克斯-维梅轰炸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制造的一款重型轰炸机。.

新!!: 大西洋和维克斯-维梅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SMS Wittelsbach)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的主导舰,亦是根据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于1898年主导的《》所建之首艘战列舰。它于1899年开始在威廉港的进行,至1902年10月完工。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维特尔斯巴赫号于和平时期的大部分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跨度从1902年至1910年。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它于1910年9月停用,但在1911年又作为恢复活动,并持续至1914年。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维特尔斯巴赫号重返现役,加入了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爆发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维特尔斯巴赫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然后,该舰开始从事辅助职能,先是作为教练船,然后担任。战后,它于1919年被改造为一艘可搭载扫雷艇的。至1921年7月,舰只被出售并拆解为废金属。.

新!!: 大西洋和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维莱讷河

维莱讷河(Vilaine,Gwilen)是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马耶讷省,在莫尔比昂省的佩内斯坦(Pénestin)注入大西洋。这条河全长218公里。 这条河流经4个省:马耶讷省、伊勒-维莱讷省、大西洋岸卢瓦尔省和莫尔比昂省,以及4个主要城镇:雷恩、维特雷、勒东(Redon)和拉罗什伯纳德(La Roche-Bernard)。 1978年、1982年和1995年,在维特雷附近的维莱讷河上,修筑有三道水坝,以避免洪水、提供饮用水源以及休闲空间。.

新!!: 大西洋和维莱讷河 · 查看更多 »

细孔穿盾虫

细孔穿盾虫(学名:Dorataspis micropora)为穿盾虫科穿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苏门答腊、马尔加什、好望角附近、索马里沿岸、那波利湾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细孔穿盾虫 · 查看更多 »

缨刺壮绵鳚

缨刺壮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西非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可達90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

新!!: 大西洋和缨刺壮绵鳚 · 查看更多 »

缺鬚短稚鱈

缺鬚短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美國東岸;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等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200-800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缺鬚短稚鱈 · 查看更多 »

缅因州

缅因州(State of Maine)是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的一个州,北鄰加拿大魁北克省,東鄰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以及大西洋,西靠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缅因风景優美,有崎嶇的海岸、廣袤的森林、起伏的丘陵;缅因州的海鮮(如龍蝦、蛤蜊)在美國享有盛名。.

新!!: 大西洋和缅因州 · 查看更多 »

缅因湾

缅因湾(Gulf of Maine)位于大西洋西部,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一个半闭海,东北通芬迪湾,南部连接大西洋,湾内最大水深200米,自然环境好,又有陆上径流注入,鱼类资源丰富,有鳕鱼、鲽鱼、鲱鱼、鲭鱼、扇贝、龙虾、金枪鱼、鲑鱼、鲨鱼等。美国和加拿大在60至70年代曾为该地区的大陆架划界和渔业资源发生过争执,由国际法院于80年代作出裁决解决。 Category:美國海灣 Category:加拿大海灣 Category:大西洋海灣 Category:緬因州地理 Category:新罕布夏州地理 Category:麻薩諸塞州地理 Category:新斯科細亞省地理 Category:新不倫瑞克省地理 Category:有爭議的水域 Category:美加邊界.

新!!: 大西洋和缅因湾 · 查看更多 »

罗卡角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岬,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南点,但實際上葡萄牙國土最西點是在亞速爾群島。 罗卡角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人们在罗卡角140米高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著名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从里斯本沿海岸驱车一个半小时可到达罗卡角,途中会经过葡萄牙著名的海港城市卡斯凯什。 分类:歐洲之最 分类:葡萄牙地理 分类:葡萄牙海岬.

新!!: 大西洋和罗卡角 · 查看更多 »

罗卡斯环礁

罗卡斯环礁(Atol das Rocas,Rocas Atoll)为一大西洋中的环礁,隶属巴西北大河州。罗卡斯环礁位于纳塔尔市西北260公里,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以西145公里。罗卡斯环礁长约3.7公里,宽约2.5公里。.

新!!: 大西洋和罗卡斯环礁 · 查看更多 »

罗安达

罗安达(Luanda,原稱:São Paulo da Assunção de Loanda)或译卢安达,位于安哥拉西部大西洋沿岸,是该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和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 羅安達是安哥拉的首都,是瀕臨大西洋海岸中段的一座歐洲式港口城市,具有濃厚的葡萄牙風味。它位於撒哈拉以南,是歐洲移民最早在安哥拉境內所建立的城市,市內有鐵路通往马兰热。 经过内战后的重建,该市开始建起较为现代的商业大楼、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但是城区建筑布局较为混乱,交通极为拥堵。一座本只应容纳50万人口的城市,都會區如今容纳了将近500万人,从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挤,治安恶化,卫生問題等。.

新!!: 大西洋和罗安达 · 查看更多 »

罗氏蓝花参

罗氏蓝花参(学名:Wahlenbergia roxburghii)是桔梗科蓝花参属一种已灭绝的植物。它们是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的特有种。最后一次可信的发现记录是于1872年。.

新!!: 大西洋和罗氏蓝花参 · 查看更多 »

罕羅燈魚

罕罗燈鱼(学名:Loweina rara)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罕羅燈魚 · 查看更多 »

羊頭蘆鯛

羊頭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87公尺,本魚體銀色,鱗片有彩虹色的反光; 通常在身體上具模糊的縱向帶; 眼睛下面有時會有藍灰色細條紋,胸鰭基底鰭上不具小黑色的斑點,背鰭硬棘12枚; 背鰭軟條12枚; 臀鰭硬棘3模; 臀鰭軟條10枚,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沿海水質清澈,沙泥底質的海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羊頭蘆鯛 · 查看更多 »

羊魚

羊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塞內加爾、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0-328公尺,體長可達33.2公分,棲息在礫石、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羊魚 · 查看更多 »

羊鯛

羊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河口區,有時會進入淡水,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棘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羊鯛 · 查看更多 »

美加邊界

美加邊界是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邊界,其官方名稱為國際界線(International Boundary)。陸路邊界(包括小部分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近岸,以及五大湖区的边界 )長,當中是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州之間的邊界,是世界上最长的不驻防边界。这是加拿大唯一的陆地边界;該國也是世界上只有一个陆上邻国的国家中面積最大的。 北美地區增加的人口伴隨著文化衝突的增加,使美国政府于2011年督促加拿大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并签署泛加美安全协议,该协定将增设加拿大境内的美国预检查机构,但是美方对于无法在加拿大境内逮捕犯罪嫌疑犯感到增设检查的困难。 该协议的内容还包括共享两国空中及海上旅客进入北美大陆的信息。加拿大任何飞越美国领空的航班,途径美国领海的轮渡(即使并不在美国降落或者停靠),都需要向美国的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提供乘客的信息。加美两地将统一使用非美加两国公民访问者的指纹或眼睛虹膜等生物数据来记录出入境乘客。.

新!!: 大西洋和美加邊界 · 查看更多 »

美屬維爾京群島

美屬維爾京群島(Virgin Is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也常稱為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或簡寫為USVI)是美國在加勒比海的一個非建制属地(Unincorporated Territory)群島,接壤於波多黎各東部,處於小安的列斯群岛背风群岛的最北端。該群島原名為丹麥屬西印度群島,後於1916年被美國買下並改為現名。在地理方面,美屬維京群島屬於維爾京群島的一部份。由於維爾京群島中的另外一部份島嶼的主權現在為英國所有,故該群島的英國屬地部分通常被稱為「英屬維爾京群島」,而美國屬地部分則被稱為「美屬維爾京群島」。 美屬維爾京群島由50多个大小岛和珊瑚礁组成,面积达344平方千米,岛屿中最大的有圣克罗伊岛、圣约翰岛和圣托马斯岛以及面积上比较小,但是拥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水岛。属热带气候。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美屬維爾京群島共有居民108,612人,主要是黑人和混血种人,大多数为非裔加勒比海后裔。通用英语。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旅游、建筑、食品、捕鱼、水果种植为主要行业。首府夏洛特阿马利亚(Charlotte Amalie)。美屬維爾京群島是美國唯一道路交通靠左行駛的地區。美屬維爾京群島的主要经济分支为旅游业,此外也有重要的生产部门。.

新!!: 大西洋和美屬維爾京群島 · 查看更多 »

美丽巨口魚

美丽巨口魚(学名:Stomias lampropelt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9.7公分。.

新!!: 大西洋和美丽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美丽芒绵鳚

美丽芒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南部及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100-800公尺,體長可達15.2公分。.

新!!: 大西洋和美丽芒绵鳚 · 查看更多 »

美國南部

美國南部(Southern United States,或 American South)—也經常被簡稱為美南、迪克西、或直接稱為南部,構成了美國南部至東南部的一片廣大地區。這個地區帶有相當特殊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包括了早期歐洲殖民時期留下的痕跡、對於州權原則的堅持、早期的奴隸制度、以及在聯盟國分離時於美國內戰中受到的衝擊,美國南部發展出了她獨特的傳統、文學、音樂形式、以及各種的烹飪食物。.

新!!: 大西洋和美國南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各州縮寫列表

以下是一個可自由排序的表格,提供了代表美國行政區劃的各種代碼和縮寫。這些編碼和縮寫被用在郵政地址、資料處理、一般縮寫、民眾登記註冊娛樂用船隻等方面。此外本表格也列出了三個與美國之間有自由聯盟協定的獨立國家之縮寫,以及其他曾使用過的郵政區號。.

新!!: 大西洋和美國各州縮寫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國中西部

美國中西部通常指的是美國地理上中北部的州,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密西根州、伊利諾州、威斯康辛州、愛荷華州、肯薩斯州、密蘇里州、明尼蘇達州、內布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及南達科他州。美國地理中心(位於肯薩斯州)及人口中心(位於密蘇里州)都位居中西部。美國人口調查局將這個區域再細分為中北部東方(基本上指的是五大湖地區)及中北部西方(基本上指的是大平原區)。 「美國中西部」一詞已被普遍使用長達百年以上,其他的詞,像是「西北部(Northwest)」、「舊西北部(Old Northwest)」、「美中(Mid-America)」及 「核心地帶(Heartland)」,都曾經被提出來討論是否用在敘述這個區域。但自1929年《Middletown》一書問世後,社會學家便開始和普羅大眾一般開始廣泛使用中西部來敘述這一帶的城鎮。.

新!!: 大西洋和美國中西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新!!: 大西洋和美國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美國號航空母艦

美國號航空母艦(USS United States,舷號:CVA-58,又常譯稱為合眾國號)是美國海軍旗下一艘原本預計要建造、但實際上卻在龍骨安放後就立刻停工而從未真正存在過的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使用國家名稱來命名的艦隻。原本應該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起造的一系列五艘超級航空母艦中的一號艦,但卻因為尷尬的用途設計與美國陸海空三軍間的任務與預算排擠問題,而半途叫停,另外4艘的建造工程則在未動工的情況下被取消。.

新!!: 大西洋和美國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縮寫為USAAF),美國空軍的前身。1941年由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 USAAC)改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航空部隊。在1944年的全盛時期,擁有編制240萬員、近8萬架飛機及783個永久基地。 1941年,原陸軍航空軍司令兼陸軍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任陸軍航空軍首任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s)。在1942年3月9日的軍事改組中,陸軍航空部隊、陸軍地面部隊、陸軍後勤部隊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任改組後陸軍航空軍司令(Commanding General, Army Air Forces)。1944年,阿諾德晉五星上將。1946年,卡爾·史帕茲繼任為陸軍航空軍司令。 二次大戰後,陸軍航空軍開始復員,規模大幅縮減。1947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為與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對等的獨立軍種,由空軍部、空軍參謀部和作戰單位組成。史帕茲為首任空軍參謀長。.

新!!: 大西洋和美國陸軍航空軍 · 查看更多 »

美國東岸

美國東岸,或稱為大西洋海岸,是指美國的最東部的海岸地區,東向面臨大西洋,北邊為加拿大,南邊為墨西哥灣。此區域通常包括以前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範圍,現在則由北到南包括緬因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紐約州、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德拉瓦州、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州、北卡羅萊納州、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以及佛羅里達州。此區域是全美國人口主要聚集的地區,也是工商業聚集之地,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城市都位於此區域內,例如波士頓、紐約市、費城、华盛顿特区、亞特蘭大、巴爾的摩,以及邁阿密等城市。.

新!!: 大西洋和美國東岸 · 查看更多 »

美國東北部

美國東北部為美国人口调查局所定義的美国地區。美國東北部北臨加拿大,西臨中西部,南接美國南部,東向大西洋。此區域乃美國工商業最發達的區域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美國第一大都會紐約市即位於該區。 根據人口調查局的定義,美國的東北部包括9個州:康乃狄克州、緬因州、麻塞諸塞州、新澤西州、新罕布夏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州、以及佛蒙特州,東北部還可分為新英格蘭以及紐約都會區。有些非官方的較廣義之分類會因為這些州被包括在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之中,所以有時會將馬里蘭州、德拉瓦州、华盛顿特区、維吉尼亞州、以及西維吉尼亞州包含在此區域中(所以會因人而異),但是人口調查局官方將這些州定義為南大西洋地區的一部分。而有些較狹義的分類則只將此區域限制於新英格蘭、紐約都會區、及費城地區之中。雖然俄亥俄州的絕大部分地區是被分類在中西部之下,但大克里夫蘭地區及俄亥俄州東北部在文化上(因為傳統以及語言腔調之關係)被認為比該州其他地區較為傾向美國東北部之文化。 美國東北部是全美最富裕的地區。根據2004年的資料,美國人口調查局的報告顯示全美10個最富裕的州裡有5個就位於東北部。這五個州依據家庭收入排名為:新澤西州(第一)、康乃狄克州(第二)、馬里蘭州(第三)、麻塞諸塞州(第五)、以及新罕布夏州(第六)。根據經濟分析局2005年的報告指出,全美前五個每人年均收入最高的州依序為:康乃狄克州、馬里蘭州、麻塞諸塞州、紐澤西州和紐約州。在此區域內,紐約市獨佔美國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此區域內的州都有著富裕的經濟收入,不過多數的州的人口以及面積都其他州小,除了紐約州、紐澤西州、與賓夕法尼亞州在全美人口數排前10名之列,沒有一個州列居於全美面積前10大之列。.

新!!: 大西洋和美國東北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兩棲作戰艦艇列表

本列表收錄了美國海軍旗下所有兩棲作戰艦艇,並依艦種用途分類。在列表中「狀態」欄位內的服役狀況是指對美國海軍而言的現役與否,如果特定艦隻自美軍除役後轉移至其他單位或國家服役,則在註釋欄位中額外說明。.

新!!: 大西洋和美國海軍兩棲作戰艦艇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利坚号航空母舰

美利坚号航空母舰(USS America CVA/CV-66),是1960年代美国海军所建造小鹰级航空母舰之3號艦,于1965年启用,它服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中,还在太平洋部署并曾服务于越南战争。她还曾参加过海湾战争的沙漠盾牌行动和沙漠风暴行动等战役。 美国海军将其定为美国最后一艘不以人名来命名的航空母舰。该航母也是在1946年“十字路口”试验之后第一次有大型航母被用作武器试验。2005年,尽管有大量曾在该舰服役的老兵举行抗议活动要求该航母作为一座纪念博物馆被保留下来,但是该航母还是在经历4周的试验之后,在西南被击沉。该航母是有史以来被击沉的最大战舰。.

新!!: 大西洋和美利坚号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美利堅聯盟國

美利堅聯--盟國(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CSA),或稱美利堅諸州同盟、美利堅邦--聯或迪克西(通俗說法),是自1861年至1865年由11个美国南方蓄奴州宣布从美利堅合眾國分裂而出的政权。它位於北美洲,由今天美國南部的一部分地域组成。在其短暫的存在期間中,一直為著自身存亡與合眾國作戰,故聯盟國並無確切的北部邊界。其南部邊界與墨西哥北界一致,東西邊界則是墨西哥灣和大西洋。 聯盟國單方面獨立後,大部分時間與北方合眾國亚伯拉罕·林肯领導的联邦政府進行內戰,多處於防禦態勢。只有羅伯特·李將軍麾下的北維吉尼亞軍團曾短暫的入侵合眾國領土。1865年南北戰爭失利後,聯盟國被合眾國併吞,美國重新統一。.

新!!: 大西洋和美利堅聯盟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大西洋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入侵巴拿马

美国入侵巴拿马是美國在1989年12月對巴拿馬發動的入侵行動,美國對此一行動的代號為「正義之師作戰」(Operation Just Cause)。巴拿馬运河条约签订后十年,即1989年12月,喬治·H·W·布殊總統在任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突擊隊突襲巴拿馬,迅速贏得勝利,並且俘虜了當時巴拿馬的事實上最高領導人、獨裁者曼紐爾·諾瑞加,解散了巴拿馬國防軍。.

新!!: 大西洋和美国入侵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

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United States Fleet Forces Command),前身是1906年成立的美国大西洋舰队。如今它主要负责大西洋水域内美国舰队的训练、调度等工作,下辖美国海军第2舰队。.

新!!: 大西洋和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美環蝶屬

美環蝶屬(學名:Opoptera)是閃蝶亞科大翅環蝶族中的一個屬。分佈於新熱帶界,巴西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森林的多樣性相對較高。.

新!!: 大西洋和美環蝶屬 · 查看更多 »

美首鰈

美首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鰈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挪威至西班牙北部;西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棲息深度18-1570公尺,有眼睛的一邊短於頭部的胸鰭,胸鰭的末梢部部份黑色,在頭部的沒有眼睛的一邊上有大的黏液孔,鱗片粗糙,背鰭軟條95-120枚;臀鰭軟條85-102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以魚類、甲殼類、海星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美首鰈 · 查看更多 »

美麗低紋鮨

美麗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東部及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3-23公尺,體長可達15.2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美麗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美麗副矛䱛

美麗副矛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公尺,本魚體上半部暗灰澀,下半部黃色蒼白,胸鰭長而烏黑,鰓蓋內黑色。眼小,口小,下位,下吻封閉,下腭具 5毛孔和許多觸鬚,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32-3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枚,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美麗副矛䱛 · 查看更多 »

美麗沙鮨

美麗沙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1-80公尺,本魚背部淡褐色,並具2條褐色縱紋,身體銀白色,魚鰭灰色並具黃色小斑點,體長可達30公分,生活在沿海淺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單獨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美麗沙鮨 · 查看更多 »

美洲 (消歧义)

可以指世界上的大洲:.

新!!: 大西洋和美洲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美洲原銀漢魚

美洲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麻州至佛羅里達及墨西哥灣淡水、半鹹水及海域,為亞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表層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美洲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美洲多鋸鱸

美洲多鋸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多鋸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挪威至南非,包括地中海、西大西洋加拿大紐芬蘭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海域,為溫帶海水魚,深度40-600公尺,體藍灰色,腹部灰白色,魚鰭暗褐色,體長可達210公分,棲息在深海有遮蔽物的底層水域,會進行洄游,通常單獨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美洲多鋸鱸 · 查看更多 »

美洲任氏鯡

美洲任氏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4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美洲任氏鯡 · 查看更多 »

美洲絨杜父魚

美洲絨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至美國乞沙比克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0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海膽、魚類等為食,會在海綿基部上產卵,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美洲絨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美洲無鰾石首魚

美洲無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州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美洲無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美洲螯龍蝦

美洲螯龍蝦(学名:Homarus americanus),又稱為波士頓龍蝦、加拿大龍蝦,但是如果要真正正確的從外語把這種生物翻譯成中文的話那麼這種生物應該稱為美洲海螯蝦才對,龍字是華人地區的奸商們為了炒作價格所以不知道從哪裡變出來的(在東亞國家社會普遍有認為龍是高貴祥瑞的象徵這樣的迷信,所以只要在東亞不管什麼東西只要加了一個龍字都能賣的更貴。),分布於大西洋的北美洲海水水域,特別是加拿大海洋省份、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美國緬因州和麻薩諸塞州。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是平價的海鮮食物。美洲螯龙虾虽然名字中带有“龙虾”二字,但实际上龙虾单指龙虾属的物种,而美洲螯龙虾属于螯龙虾属,故美洲螯龙虾是螯龙虾,不屬於嚴格定義上的龍蝦。而作為食材的確被華人地區為了炒作價格的目的欺騙消費者的海鮮業者泛稱為龍蝦。.

新!!: 大西洋和美洲螯龍蝦 · 查看更多 »

美洲菱鮃

美洲菱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佛羅里達北部海域,棲息深度55-73公尺,體長可達45.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美洲菱鮃 · 查看更多 »

美洲裔利比里亚人

美洲裔利比里亚人是指来到利比里亚的非裔美国人及其后代,与非裔美国人、和被解放黑奴的混血族群“塞拉利昂克里奥尔人”是姊妹族群。,Infoplease.com 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的祖先原先是出生在美洲的黑奴,在19世纪时移民来到当地,成为利比里亚的创建者和統治者,并自称美洲裔利比里亚人。一些从加拿大迁来的非裔美国人,亦曾移民至塞拉利昂和现今的科特迪瓦,参与本地的开发。 之后,这些非裔美国人吸收了5,000名刚果黑奴(禁止黑奴贸易后,被英美等国释放)以及346名,形成一个统治主体。 与弗里敦的克里奥尔人一样,美裔利比里亚人几乎不与当地土著黑人通婚。 这些殖民者和他们的后裔主导着利比里亚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作为一个人口占少数的族群,统治人口占多数的土著居民超过130年。在利比里亚共和国独立后的133年间,该国始终处于美裔利比里亚人领导的真辉格党一党专政之下。.

新!!: 大西洋和美洲裔利比里亚人 · 查看更多 »

美洲鮟鱇

美洲鮟鱇(学名:Lophius americanu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魁北克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68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生活在大陸棚及大陸坡,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美洲鮟鱇 · 查看更多 »

美洲鰻鱺

美洲鰻鱺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鰻鱺亞目鰻鱺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美洲鰻鱺 · 查看更多 »

美洲野牛

牛(學名:Biso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美洲野牛,是偶蹄目牛科哺乳動物,也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儘管體型龐大,仍可維持60公里的奔跑速度。主要群體由雌牛和幼牛組成;雄性會另外組成單身漢群,只有交配時才會聚集在一起。平時以嫩莖晘草為食,無領域性。美洲森林野牛一般被認為是其亞種,但分類地位仍有爭議。最近根據最新DNA研究顯示,牠和歐洲野牛親源關係比所知還要接近。 體型龐大的美洲森林野牛是北美洲最大的亞種,牠的體型大過亞洲野牛和野生水牛,後兩者主要出現在印度。野牛大量集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遠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奧勒崗州東部至大西洋一帶。其兩個亞種分別是美洲草原野牛(Bison bison bison),體型較小和有較圓滑的背部隆肉,和美洲森林野牛,體型較大和較高和方形的背部隆肉。 雖然美洲野牛也稱美洲水牛,但實際牠和水牛或非洲水牛相似地方不大。.

新!!: 大西洋和美洲野牛 · 查看更多 »

美洲櫛鯧

美洲櫛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墨西哥灣;東大西洋,從不列顛群島至西地中海海域,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美洲櫛鯧 · 查看更多 »

美洲殖民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歐洲各個強權對美洲殖民的熱潮是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開始的,在那之後大量的歐洲殖民者來到了美洲,進而改變了美洲大陸的歷史。 儘管是哥倫布開始了大量的美洲移民潮,但是他並不是第一個來到美洲的歐洲人,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北歐人〔其中包括維京人〕才是第一個登陸美洲的歐洲人,他們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年前就在文蘭建立了殖民地,但是後來這些維京人放棄了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 第一個歐洲勢力在美洲征服當地原住民文化的是西班牙,其在美洲的佔領地幅員遼闊,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一部分。葡萄牙佔據了巴西,英國、法國、還有荷蘭則佔據了加勒比海中的大小島嶼。除此之外,英國與法國人也分別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新英格蘭、北美十三州及路易西安納建立各自的殖民地。 剛開始的殖民大部分都是由各個國家所贊助,到了後來前往美洲殖民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人民為了逃離歐洲的貧窮或是宗教迫害。.

新!!: 大西洋和美洲殖民 · 查看更多 »

美洲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洲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次要作戰區域。美洲大陸為海洋阻隔,遠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區(歐洲、亞洲),針對美國本土的攻擊威脅幾乎可以無視,有利美國資源向海外輸送。即便如此,二戰期間軸心國仍對北美地區發動數次攻擊,包括今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長達320公里(200英哩)的海岸線與部份島嶼(夏威夷、阿留申群島、格陵兰)。南美洲也受到襲擊,但只發生在海上,即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新!!: 大西洋和美洲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美洲新蛇鯖

美洲新蛇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蛇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84-457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為外洋性深海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美洲新蛇鯖 · 查看更多 »

美洲擬庸鰈

美洲擬庸鰈(Hippoglossoides platessoides)是一種比目魚,屬於鰈科。美洲擬庸鰈是生活於大西洋的物種。"Plaice." Grolier Encyclopedia of Knowledge, volume 15, copyright 1991.

新!!: 大西洋和美洲擬庸鰈 · 查看更多 »

美洲擬鰈

美洲擬鰈(學名Pseudopleuronectes americanus)是鰈科下的一種比目魚。它們原產於由加拿大拉布拉多至美國喬治亞州的西北大西洋海岸。它們是由紐芬蘭至马萨诸塞湾的海域中最為普遍的近岸比目魚。它們夏天會生活在離岸的深水區,冬天就會游到近岸的淺水區,如河口、河流及海灣。 美洲擬鰈可長達64厘米及重3.6公斤。它們與大西洋牙鮃不同之處是其眼睛位於身體的右側及沒有牙齒。它們的肉質美味。 於1991年,美洲擬鰈的基因被用作發明轉基因的蕃茄。這種基因可以編出一種能抵受低溫的蛋白質,以減低因結霜所造成的破壞。.

新!!: 大西洋和美洲擬鰈 · 查看更多 »

美普提魚

美普提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美普提魚 · 查看更多 »

群島列表

本表所列内容为世界各个主要群岛或岛屿群:.

新!!: 大西洋和群島列表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Rinascimento italiano)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即從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00年之間,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早期,義大利文化裡的許多面向大致都是中世紀的,而且文藝復興一直要到這個世紀結束時才整個呈現出來。義大利文“rinascimento”的字面意思是「重生」,而這個時代最為人熟知的是,在被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卻集中在精英階層,绝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義大利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北部開始,集中在佛羅倫斯,喬托等人逐漸突破了僵化的中世紀藝術,使得藝術作品更加生動立體。它接著往南傳佈,對羅馬的影響尤其大,而羅馬大致上是被文藝復興教宗們重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在15世紀晚期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外國入侵使整個地區陷入混亂。但是,文藝復興的想法跟理想散佈到歐洲其他地方,開啟了北方文藝復興與等。 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為人熟知的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佩脫拉克、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利奧內和馬基維利的文學作品,藝術家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拉斐爾的画作,還有偉大的建築物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

新!!: 大西洋和義大利文藝復興 · 查看更多 »

羽狼鱈

羽狼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150-7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羽狼鱈 · 查看更多 »

羽髯樹鬚魚

羽髯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大西洋及中西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10-15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4.7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羽髯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羅塔海軍基地

羅塔海軍基地(Naval Station Rota,縮寫NAVSTA Rota、Base Naval de Rota;ICAO:LERT)位於西班牙加的斯省羅塔鎮,是一座由美國海軍及西班牙海軍共用的海空兩用基地。基地司令官由西班牙海軍中將出任,同時由美國負擔基地運作支出。該基地是美軍在西班牙派駐人數最多的一個軍事設施,當中主要為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而美國陸軍和美國空軍亦有派駐少量分遣隊於此。.

新!!: 大西洋和羅塔海軍基地 · 查看更多 »

羅孚號

羅孚號,又譯路華號(Rover),是一艘於1930年由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亞歷山大·史提芬父子造船廠(Alexander Stephen and Sons)製造的蒸汽遊艇,供時任鐵行輪船公司主席第一代英奇凱普伯爵詹姆斯·麥凱(James Mackay, 1st Earl of Inchcape)使用。該船以史提芬碼頭(Stephen's Yard)第527號的名義建造,其長度、寬度和標準排水量分別為、以及2115噸,因而被認為是「在克萊德河上製造過的最豪華船隻」。.

新!!: 大西洋和羅孚號 · 查看更多 »

羅安達省

羅安達省位於安哥拉西北,與本哥省相鄰,西臨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羅安達省 · 查看更多 »

羅安達鐵路

羅安達鐵路(Caminho-de-ferro do Luanda),是安哥拉三條鐵路幹線之一,西始於大西洋北部沿岸的首都羅安達,經恩達拉坦多,東抵馬蘭熱。全長424公里,採用1067mm窄軌。 1909年啟用。安哥拉內戰時期受破壞,至1992年停運。內戰結束後花費40億美元並得到中國協助,在2011年1月13日重建完成通車。 File:CFL Carruagem-de-passegeiros-largo-curso_Malanje_2011_IMG1492cut.jpg|羅安達鐵路的客車車廂 File:Malange Estacao-CfL 2011-08 IMG1487.jpg|新馬蘭哲車站 File:CFL Carruagem-de-mercadorias Dondo2011 IMG1268cut.jpg|羅安達鐵路的貨車車廂.

新!!: 大西洋和羅安達鐵路 · 查看更多 »

羅德尼號戰艦

罗德尼号战列舰(英语:Rodney)是英国皇家海军于两次大战间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二号舰(舷号29)。于1922年在伯肯希德的Cammell Laird船厂建造,1925年下水,1927年12月11月10日服役。其被命名为罗德尼以纪念海军上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男爵。罗德尼号参加过著名的击沉俾斯麦号的战斗和诺曼底登陆。她于1948年3月被拆解。.

新!!: 大西洋和羅德尼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羅德里戈·弗雷塔斯潟湖

羅德里戈·弗雷塔斯潟湖(Lagoa Rodrigo de Freitas,簡稱為拉各亞)是一個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拉各亞的潟湖,以一名葡萄牙軍人命名。該潟湖藉由運河與大西洋相通。 湖中有皮拉奎島(Piraquê Island)和蓋卡拉斯島(Caiçaras Island)兩座島嶼。.

新!!: 大西洋和羅德里戈·弗雷塔斯潟湖 · 查看更多 »

羅內島

羅內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格里姆賽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5.6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羅內島 · 查看更多 »

羅克爾河

羅克爾河是塞拉利昂的河流,發源自洛馬山脈,河道全長290公里,是該國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10,622平方公里,河畔城鎮有洛科港,河口處在首都弗里敦附近。.

新!!: 大西洋和羅克爾河 · 查看更多 »

羅倫提恩海溝

羅倫提恩海溝(Laurentian Abyss)為加拿大沿岸在大西洋之一個海溝。她的最深深度為海平面下15305.11呎 或約數 2.9 英里(即4,665 米)深。羅倫提恩海溝充滿熱液噴口(hydrothermal vents),令她的生態系統獨立於陽光外.

新!!: 大西洋和羅倫提恩海溝 · 查看更多 »

羅科爾

羅科爾島(Rockall)是一個位在聖基爾達島西方304.1公里、愛爾蘭西北方424公里的孤立小海岩,為火山的殘跡,最大寬度27公尺,高度23公尺,不適人居亦無人居住。儘管如此,由於覬覦羅科爾所能帶來的排他性經濟水域面積擴張,所以英國、愛爾蘭、冰島和丹麥(透過法羅群島)都曾宣稱擁有該島的主權。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若岩石無法滿足人類居住或經濟生命自我發展,則不應獨佔經濟海域或大陸棚。」因此前述各國便相繼放棄了羅科爾主權的的主張,現在羅科爾被視為公海上的一塊海岩。不過1997年時,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為抗議英國的油田開發行為而在羅科爾上建了一幢小屋,還將羅科爾改名為“韦夫兰”(Waveland)並宣布獨立建國,但這個行動僅具有象徵意義,1999年便告落幕。.

新!!: 大西洋和羅科爾 · 查看更多 »

羅比氏天竺鯛

羅比氏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羅比氏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羅氏眶燈魚

羅氏眶灯鱼(学名:Diaphus roe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58公尺。.

新!!: 大西洋和羅氏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羅氏鬚鰃

羅氏鬚鰃為輻鰭魚綱鬚鰃目鬚鰃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法屬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50-6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羅氏鬚鰃 · 查看更多 »

羅氏鮃

羅氏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軟底質潟湖、海灣,以甲殼類、多毛類及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羅氏鮃 · 查看更多 »

羅氏雙冠麗魚

羅氏雙冠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至宏都拉斯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溪流、湖泊的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羅氏雙冠麗魚 · 查看更多 »

羅氏油紋鱸

羅氏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貝里斯外海海域,深度180-290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羅氏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羅氏扁隆頭魚

羅氏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地中海至黑海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屬肉食性,以貝類、腹足類、片腳類、苔蘚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和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羅氏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羅曼什海溝

羅曼什海溝(Romanche Trench),亦被稱為羅曼什水平溝(Romanche Furrow)、羅曼什裂口(Romanche Gap)、羅曼什斷裂帶(Romanche Fracture Zone),為大西洋第三深海溝,在波多黎各海溝、南桑德韋奇海溝之後。羅曼什海溝在赤度以北把大西洋洋中脊一分為二,位置在大西洋最狹窄的地方,即巴西與西非之間,在北緯2度至南緯2度與西經16度至西經20度間伸延。.

新!!: 大西洋和羅曼什海溝 · 查看更多 »

翱翔真豹魴鮄

翱翔真豹魴鮄(学名:Dactylopterus volitans)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飛角魚亞目飛角魚科的其中一種,是熱帶至溫帶的魚類,分佈在大西洋的兩岸,北至北卡羅萊納州及南至巴西,及由英倫海峽至安哥拉。 翱翔真豹魴鮄的胸鰭十分大及像扇子,前六枝棘分開像細小的鰭葉。牠們亦會在沙灘、泥漿或石澗出沒,以胸鰭下的部份來尋找食物。牠們主要是吃底棲區的甲殼類,尤其是蟹、蛤蜊及細小的魚類。牠們並沒有毒腺,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翱翔真豹魴鮄 · 查看更多 »

翼突吻鱈

翼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美國東岸外海至墨西哥灣東部海域,深度1035-1116公尺,體長可達26.5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翼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翼鯷

翼鯷(学名:Pterengraulis atherinoide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及南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巴西的淡水水域,本魚吻短,約2/3眼徑,上頷圓鈍,胸鰭大,鰭條超過腹鰭基部,體側具一銀色寬條紋,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河川,會進行洄游,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翼鯷 · 查看更多 »

翼齒鯛

翼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40-3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生活在沙石底質的大陸棚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多毛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翼齒鯛 · 查看更多 »

翼鋸魴鮄

翼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維吉尼亞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35-180公尺,體長可達17.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翼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真皂鱸

真皂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62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沙石混合的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當遇到驚嚇時皮膚會分泌有毒的黏液,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真皂鱸 · 查看更多 »

真珠美人鱼

《真珠美人魚》(日文:マーメイドメロディーぴちぴちピッチ),為一部以魔法少女為主題的日本漫畫作品,由講談社發行。原作為横手美智子以及少女漫畫家花森小桃所創作的漫畫,以及依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動畫,由及愛知電視台製作。中文版本方面,香港漫畫版由天下出版社發行,臺灣漫畫版由長鴻出版社發行,動畫版則分別於香港的無綫電視翡翠台,以及臺灣的東森幼幼台、華視、momo親子台播放。.

新!!: 大西洋和真珠美人鱼 · 查看更多 »

真魴鮄

真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海域,包括地中海、黑海,棲息深度10-34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魴鮄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

新!!: 大西洋和真魴鮄 · 查看更多 »

真辉格党

真輝格黨(True Whig Party),也稱利比里亞輝格黨(Liberian Whig Party),是利比里亞主要政黨之一,最大的右派政黨,是利比里亞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其政黨名稱源於美國輝格黨。.

新!!: 大西洋和真辉格党 · 查看更多 »

真腔吻鱈

真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90-1125公尺,本魚頭大、眼大,吻部尖形,發光器官位於腹鰭基底,體色灰白色至灰褐色,體長可達48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腹足類、頭足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真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猎杀潜航5:大西洋战役

是一款潜艇模拟游戏,适用Microsoft Windows平台。它由育碧罗马尼亚开发,育碧软件发布。.

新!!: 大西洋和猎杀潜航5:大西洋战役 · 查看更多 »

猬海眼虫

海眼虫(学名:Haliomma erinaceum)为星球虫科海眼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猬海眼虫 · 查看更多 »

眶嵴羊舌鮃

嵴羊舌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温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蘇格蘭至納米比亞,包括地中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20-35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眶嵴羊舌鮃 · 查看更多 »

眶溝絲鰭鮃

溝絲鰭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尼加拉瓜及委內瑞拉外海海域,棲息深度119-156公尺,體長可達11.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眶溝絲鰭鮃 · 查看更多 »

眼帶石斑魚

帶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striatus)是一種石斑魚。它們是西印度群島最重要的漁獲,但卻因過度捕漁而瀕危。.

新!!: 大西洋和眼帶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眼蚕

蚕(学名:Alciopina parasitica)为眼蚕科眼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上层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眼蚕 · 查看更多 »

眼點平鮋

點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智利、阿根廷及福克蘭群島海域,體長可達31.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眼點平鮋 · 查看更多 »

眼點短吻獅子魚

點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Burdwood Bank海域,棲息深度273-3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4.7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眼點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眼點無線鰨

點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192-373公尺,體長可達12.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眼點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眼點隱小鱂

點隱小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大西洋沿岸淡水、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6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眼點隱小鱂 · 查看更多 »

眼點裸胸鱔

點裸胸鱔,又稱眼點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大安地列斯群島、尼加拉瓜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160公尺,體長可達9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眼點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眼斑龍蝦

斑龍蝦(學名:Panulirus argus)是棲息在西大西洋的礁堡及紅樹林的一種龍蝦。.

新!!: 大西洋和眼斑龍蝦 · 查看更多 »

眼斑手躄魚

斑手躄魚(学名:Antennatus nummifer),又名錢斑躄魚、五腳虎,为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躄魚屬下的一个种,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紅海、東非、波斯灣至夏威夷、社會群島,北起日本,南迄紐西蘭;東大西洋區,包括亞速群島、馬得拉群島、加納利群島與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0-239公尺,本魚色彩多變,包括黃色、粉紅、紅色、褐色或黑色,在背鰭鰭條後面的基底具一個深色的斑點,誘餌大約長度相等第二背鰭棘,凸起的餌球有絲狀的觸鬚,腹鰭鰭條分叉,有尾柄,眼通常有從它的瞳孔放射的條紋,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2-13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潟湖及臨海礁石區,底棲性,卵生的,卵是黏在絲帶狀的鞘或者凝膠黏液團被稱為卵筏或卵罩,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眼斑手躄魚 · 查看更多 »

烏諾島 (幾內亞比紹)

烏諾島是幾內亞比紹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博拉馬區負責管轄,屬於比熱戈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04平方公里,該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入其中一個生物圈保護區。.

新!!: 大西洋和烏諾島 (幾內亞比紹) · 查看更多 »

烏鬚黑巨口魚

烏鬚黑巨口魚(学名:Melanostomias melan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5.3公分。.

新!!: 大西洋和烏鬚黑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烏鰭石斑魚

烏鰭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南非、西南大西洋區,包括巴西、烏拉圭、阿根廷、西印度洋區,包括馬達加斯加南部、莫三比克、留尼旺海域,棲息深度8-300公尺,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螃蟹、章魚、魚類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烏鰭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烏氏副棘鮃

烏氏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南美洲墨西哥大西洋岸、安地列斯群島至巴西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溪流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烏氏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烏氏麗體魚

烏氏麗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至瓜地馬拉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河川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烏氏麗體魚 · 查看更多 »

烏斯特縣 (馬里蘭州)

烏斯特县(Worcester County, Maryland)是美國馬里蘭州東部的一個縣,北鄰特拉華州,是該州唯一面對大西洋的縣。面積1,79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6,543人。縣治斯諾希爾 (Snow Hill)。 成立於1742年。縣名紀念烏斯特伯爵。 W.

新!!: 大西洋和烏斯特縣 (馬里蘭州) · 查看更多 »

烏拉圭地理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巴西,西界阿根廷,東濒大西洋,南临拉普拉塔河。全境面積17.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340公里。西部及南部均為波狀平原,東部及北部則有少數低山分佈,但都在海拔600米以下。烏拉圭水源豐富,境內有很多河流與湖泊。其中,烏拉圭河流經該國西部,為烏拉圭與阿根廷的界河。内格羅河從東北流經該國中部注入烏拉圭河。内格羅水庫為内格羅河上建造的人工湖泊,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工湖泊。東部沿海則多為潟湖。.

新!!: 大西洋和烏拉圭地理 · 查看更多 »

烏拉圭國家足球隊

乌拉圭国家足球队是乌拉圭官方的男子国家足球代表队,由乌拉圭足球协会管理,代表乌拉圭参加国际性足球比赛。乌拉圭队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足球队之一,于1901年首次参加正式国际比赛,曾获得2次奥运会足球冠军、2次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和15次美洲杯(南美足球锦标赛)冠军,是目前获得大洲级别以上赛事冠军最多的国家足球队。乌拉圭队的主体育场为蒙得维的亚的世纪球场,现任主教练为乌拉圭人奥斯卡·塔巴雷斯。.

新!!: 大西洋和烏拉圭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烏拉圭犬牙石首魚

烏拉圭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至烏拉圭、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94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

新!!: 大西洋和烏拉圭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热带稃背虫

热带稃背虫(学名:Paleanotus debilis)为金扇虫科稃背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大西洋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热带稃背虫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尼古拉斯

热带风暴尼古拉斯(Tropical Storm Nicholas)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10至11月间存在的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热带风暴。系统源于10月13日热带大西洋中部的一股东风波,其存在期间一直受到中等强度风切变影响,因此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尼古拉斯的深层对流缓慢组织,于10月17日达到风力时速110公里的最高强度。风暴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之后转向北上,并因风切变增多而减弱。风暴再度转向西进并有短暂增强,之后又一次转向北上,于10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成为温带风暴后,尼古拉斯以环状路径向西移动,之后一星期里,风暴前进方向很不稳定,并逐渐组织成热带低气压,再由另一片不具备热带天气系统特征的低气压吸收。低气压继续向西移动,穿越佛罗里达州后最终于11月5日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上空消散。 尼古拉斯在热带气旋阶段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之后吸收系统的低气压也只产生了一些降水、阵风和大浪。吸收尼古拉斯的低气压几乎发展成了热带气旋,但由于受到中等强度的风切变限制,系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 大西洋和热带风暴尼古拉斯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阿利森

热带风暴阿利森(Tropical Storm Allison)是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6月对德克萨斯州东南部构成灾难性打击的一场热带风暴。作为飓风季的首场风暴,阿利森的持续时间在6月风暴中异常之长,保持热带或亚热带气旋状态达15天之久。系统于2001年6月4日由墨西哥湾北部的一股东风波发展形成,之后不久就袭击了德克萨斯州北部海岸。气旋向北飘移穿越该州后转向南下,再度进入墨西哥湾。风暴继续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登陆路易斯安那州后穿越美国东南部和中大西洋各州。阿利森是继1998年的热带风暴弗朗西丝以来第一个吹袭德克萨斯州北部海岸线的风暴。 风暴沿途普降暴雨,德克萨斯州的最高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休斯敦爆发了最严重的洪灾,成为受阿利森打击最沉重的地区。洪水淹没了超过7万套房屋,还摧毁了2744套民宅,导致3万人无家可归。休斯敦市区也被洪水淹没,对多家医院和商户构成严重破坏,全州共有23人死亡。阿利森沿途一共造成41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55亿美元(200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除德克萨斯州以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路易斯安那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 风暴过去后,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阿利森沿途的75个县成为灾区,以便灾民申请援助。由于风暴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其名称“阿利森”因此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使用。截至2013年,这仍然是唯一一场未达飓风强度但却导致名称退役的大西洋风暴。.

新!!: 大西洋和热带风暴阿利森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泰米

热带风暴泰米(Tropical Storm Tammy)是2005年10月上旬一个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热带气旋,也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气旋只对美国东南部构成轻微影响,但其残留之后同冷锋合并而产生大量降水,促使美国东北部爆发严重洪灾。 气旋于10月5日在佛罗里达州近海由不具备热带特征的天气系统发展而成,起初在距海岸线不远处向北移动一段时间,再于当天晚上登陆。风暴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到次日便已消散。泰米的残余环流朝墨西哥湾方向南下,其水分在此期间被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冷锋吸收。泰米没有直接导致人员丧生,但风暴残留同第二十二号热带低气压共同影响,间接致使10人遇难。整场风暴共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000万美元。.

新!!: 大西洋和热带风暴泰米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泽塔

热带风暴泽塔(Tropical Storm Zeta)是有纪录以来自然年中形成日期最晚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之一,于2005年12月30日午夜时分在大西洋中部上空发展成热带低气压,这时距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正式结束(11月30日)已经过了1个月。成为热带低气压约6小时后,系统就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并获名“泽塔”(Zeta),将活跃程度空前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热带低气压和热带风暴数量分别提升至30个和27个。截至2014年,这两项纪录仍然保持。泽塔成为热带风暴后一至持续到2006年1月上旬,成为继1954至1955年的飓风爱丽丝以来唯一的跨年大西洋风暴。 12月下旬,大西洋中部有上层低压槽和锋面天气系统相互影响,于28日发展出低气压区,再于次日成为热带低气压并很快升级成热带风暴。风暴持续期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一直认为气旋会迅速减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泽塔于2006年1月2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00公里的最高强度,并且一直持续到1月6日才逐渐消散。这场风暴自始至终都没有逼近陆地,所以除了在海上产生风浪外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多艘船只在海上遭遇风暴,2005年大西洋划船比赛的多名选手受到大风和恶劣海况的影响。.

新!!: 大西洋和热带风暴泽塔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拉里

热带风暴拉里(Tropical Storm Larry)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2场热带风暴,也是这年从太平洋或大西洋影响墨西哥的8场风暴之一,这个数字已接近历史最高纪录。系统于2003年10月上旬由坎佩切湾的一场温带风暴发展形成,并达到风力时速100公里的最高强度。受弱转向气流影响,气旋向南移动并吹袭塔巴斯科州海岸线,是继1973年的热带风暴布伦达以来首次有风暴登陆塔巴斯科州。 拉里穿过特万特佩克地峡并产生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229毫米。降水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导致成千上万的房屋受损。洪灾一共夺走了5人的生命,造成价值5360万美元的破坏。墨西哥在拉里来袭前后的很短时间里连续受到3个热带气旋袭击,另外两场分别是东太平洋的热带低气压诺拉和热带风暴奥拉夫。.

新!!: 大西洋和热带风暴拉里 · 查看更多 »

热氏中喙鯨

热氏中喙鯨或傑氏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europaeus)旧称热氏喙鲸,又称湾流喙鲸,欧洲喙鲸和安德烈斯喙鲸。其似乎從未在海上目擊過,但牠們可說是北美洲海岸最常擱淺的中喙鯨。在早期的文獻中,其學名為Mesoplodon gervaisi。多年來在北大西洋東部海岸發現的標本,只有1840年在英吉利海峽發現的一具浮屍,當時推測此鯨屍是被墨西哥灣流帶離其原分布地到達英吉利海峽。.

新!!: 大西洋和热氏中喙鯨 · 查看更多 »

烛光鱼

烛光鱼(学名:Polyipnus spinosus)为輻鰭魚綱褶胸鱼科烛光鱼属的鱼类,俗名丰年狗母。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夏威夷群岛、印度尼西亚、非洲西岸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500米以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和加里曼丹之间。 烛光鱼的体长可达8.5公分,在0-500公尺深之海域生活。它的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如一排排蜡烛。.

新!!: 大西洋和烛光鱼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大西洋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岛

爱尔兰岛(Ireland,愛爾蘭語:Éire),简称爱尔兰,是位於欧洲西北部的島嶼,以面積計算是歐洲第二大岛。島上大部分區域屬於爱尔兰共和国的領土,但位於島上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其主權屬於聯合王國。 整個愛爾蘭島的人口大約為620萬人。其中居住在愛爾蘭共和國的人口有445萬人(包括居住在都柏林都會區約166萬的人口),177萬人居住在北愛爾蘭地區(包括居住在貝爾法斯特都會區約57萬的人口)。 政治上,愛爾蘭島上分為愛爾蘭共和國,包括島上的六分之五,北愛爾蘭只涵蓋了其餘在島的東北部的一部分。 相對低矮的山與周圍有幾個河流通往島嶼內。島上有茂密的植被,溫和但多變的海洋氣候。直至17世紀還有茂密的森林地覆蓋島上。今天,它是歐洲伐木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現存二十六種愛爾蘭原生動植物。 13世紀時中世紀的諾曼入侵給了蓋爾族復甦的機會。1603年後超過60年在16世紀的間歇戰導致英國的主導地位。在1690年間,英國對愛爾蘭實行新教統治制度,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鬥爭延長至18世紀。1801年,愛爾蘭成為英國的一部分。20世紀初的獨立戰爭導致島上的分裂,並建立了愛爾蘭自由邦。北愛爾蘭仍是英國的一部分,90年代鬥爭突然蔓延,進而發生北愛爾蘭問題。北愛衝突後簽訂和平協議。1973年,愛爾蘭共和國與北愛爾蘭共同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愛爾蘭文化中遺留有傳統的凱爾特文化,例如蓋爾運動、愛爾蘭音樂和愛爾蘭語;同時也承襲了許多西方主流文化,並與鄰近的英國有著共同分享的文化以及共通的運動,比如足球、橄欖球、賽馬、高爾夫球和英語等等。.

新!!: 大西洋和爱尔兰岛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约翰·史密斯

爱德华·约翰·史密斯(Edward John Smith,RD ,),是一位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和船长。 at the International Genealogical Index他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在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沉没之时死于船上。英格兰利奇菲尔德的灯塔公园有一尊他的塑像。.

新!!: 大西洋和爱德华·约翰·史密斯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芬顿

爱德华·芬顿(Edward Fenton),(),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他曾与英国航海家马丁·弗罗比舍一道多年航海于北大西洋,试图发现一条西北航道。.

新!!: 大西洋和爱德华·芬顿 · 查看更多 »

爱默生学院

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於1880年創立,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市中心的剧院區,毗邻波士頓公園,另外在洛杉矶好莱坞亦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教学中心。 同時,它也是新英格蘭地區第一個設立校园广播和有线电视台的学校。 愛默生學院是美國第一所開設人文與傳播專業的文理学院。它早期是一所教授公開演講辯論的小型學校。在1980年,愛默生學院成為全美首先提供寫作與出版研究課程的學校。在1991年,愛默生學院首先提供學童戲劇的課程,並且成為最先頒發戲劇、藝術、演講辯論、大眾傳播和新聞學位的學校之一。 愛默生學院亦是美國唯一一所專致於信息交流藝術和人文科學背景的綜合性學院。學校可提供被新英格蘭院校協會所認可藝術和信息傳媒學位項目。學校設有通信、市場營銷、通訊科學、新聞、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和媒體以及書面文學和出版等學院,可授予學士、碩士學位。 愛默生學院同時也是一所專注於寫作,交流和文科的城市學校。學校提供寫作,文學出版和政治溝通等專業。次要的選擇包括小說,音樂欣賞和溝通和藝術的商業研究。以文學為中心的學校,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出版物,包括愛默生評論,文學雜誌和具體文學雜誌,展示學生的詩歌和攝影。還有一個名為本科生出版社的組織,出版學生作品。.

新!!: 大西洋和爱默生学院 · 查看更多 »

瘤唇鯔

唇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直布羅陀海域,另也包括地中海,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

新!!: 大西洋和瘤唇鯔 · 查看更多 »

瘤突蘆鯛

突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域,棲息深度7-90公尺,體長可達54.4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瘤突蘆鯛 · 查看更多 »

瘤頭索深鼬鳚

頭索深鼬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3200公尺。本魚吻膨脹,眼遠小於吻,鰓蓋棘弱或不存在,沒有棘的前鰓蓋骨而且在後部地幾乎擴大達到鰓蓋的後緣,偽鰓絲狀突起2條,體長可達22.1公分,為稀有種,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瘤頭索深鼬鳚 · 查看更多 »

瘤鬚真巨口魚

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cancriens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東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500公尺,體長可達17.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瘤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瘦體豹蟾魚

豹蟾魚(学名:Opsanus phobetron),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巴哈馬及古巴海域,體長可達21.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瘦體豹蟾魚 · 查看更多 »

絨頭蟾魚

絨頭蟾魚(学名:Batrachoides liberiensi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4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潮間帶及沿岸,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及蝦子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絨頭蟾魚 · 查看更多 »

絲尾塔氏魚

絲尾塔氏魚(学名:Talismania longifilis),又名黑頭魚,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塔氏魚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西撒哈拉至安哥拉;印度西太平洋莫三比克海脊、大澳洲灣海域,體長可達46.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絲尾塔氏魚 · 查看更多 »

絲尾幡花鮨

絲尾幡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45-61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絲尾幡花鮨 · 查看更多 »

絲眼海鮋

絲眼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巴哈馬群島至巴西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82-410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硬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絲眼海鮋 · 查看更多 »

絲鬚真巨口魚

絲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fissibarb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中西太平洋及西印度洋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9.3公分。.

新!!: 大西洋和絲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絲鰭小鯷

絲鰭小鯷(学名:Anchoa filifer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委內瑞拉、巴西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公尺,本魚吻長,幾乎達到鰓裂,胸鰭鰭條長,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臀鰭軟條17-21條,體長可達12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絲鰭小鯷 · 查看更多 »

絲鰭仙女魚

絲鰭仙女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仙女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塞內加爾、維德角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1000公尺,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大陸棚及大陸坡,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絲鰭仙女魚 · 查看更多 »

絲鰭突吻鱈

絲鰭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南非、塔斯馬尼亞、紐西蘭;西南大西洋福克蘭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900-118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絲鰭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絲鰭牙鯛

絲鰭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220公尺,體長可達106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絲鰭牙鯛 · 查看更多 »

絲鰭鮃

絲鰭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北部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30-11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絲鰭鮃 · 查看更多 »

絲鰺

絲鰺,又稱短吻絲鰺,俗名為花串、白鬚公,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絲鰺 · 查看更多 »

疣酋婦蟹

疣酋妇蟹(学名:Eriphia verrucosa)是一种螃蟹,产于在黑海、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分布范围从布列塔尼到毛里塔尼亚和亚速尔群岛。 最北在康瓦尔郡发现过个体。曾经在黑海地区数量众多,1980年代开始数量减少,现被乌克兰列入濒危物种。.

新!!: 大西洋和疣酋婦蟹 · 查看更多 »

疑真巨口魚

疑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dubi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巴哈馬群島及百慕達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500公尺,體長可達13.1公分。.

新!!: 大西洋和疑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瑟德爾河

瑟德爾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南部,河道全長68公里,發源自聖熱尼德桑通格附近,流經聖昂德雷德利東、索容和拉特朗布拉德,最終在馬雷內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瑟德爾河 · 查看更多 »

瑞士历史

当今瑞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91年舊瑞士邦聯的建立。起初它包括三个州(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之后逐步扩大直到1815年的现今疆域。.

新!!: 大西洋和瑞士历史 · 查看更多 »

瑞士航空111號班機空難

士航空111号班機空難是一宗於1998年9月2日凌晨發生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機場附近海域的空難事件。失事班機是一架隸屬於瑞士航空,編號HB-IWF的MD-11三引擎廣體客機,飛機在--大西洋後粉碎性解體,全機229人無一生還。此事件對原本營運狀況不好的瑞士航空无疑是雪上加霜,間接導致公司在2001年10月破產,并于2002年3月31日重組成為瑞士國際航空。.

新!!: 大西洋和瑞士航空111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瑞亞克洋

亞克洋(Rheic Ocean)是個史前海洋,存在於大約5億到3億年前,北接波羅地大陸與阿瓦隆尼亞大陸,南接岡瓦那大陸(在志留紀時期則南接岡瓦那大陸分裂出來的Hunic陸塊)。 在奧陶紀中期,因為原特提斯洋中洋脊的關係,阿瓦隆尼亞大陸從岡瓦那大陸分裂出來,並逐漸橫越巨神海,瑞亞克洋即從阿瓦隆尼亞大陸與岡瓦那大陸之間形成。在奧陶紀晚期,瑞亞克洋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相當於今日東太平洋海隆的速度(約每年17公分)。在奧陶紀末期,波羅地大陸與勞倫大陸碰撞、合併,形成歐美大陸,此時的瑞亞克洋已取代巨神海的原有位置,而巨神海則縮小成一個狹窄的海道,介於阿瓦隆尼亞大陸與歐美大陸(勞倫大陸部分)之間。 在泥盆紀時期,岡瓦那大陸開始往歐美大陸移動,瑞亞克洋開始縮小。到了泥盆紀晚期,瑞亞克洋成為岡瓦那大陸與歐美大陸之間的一個狹窄海域。 在早石炭紀(密西西比亞紀),岡瓦那大陸與歐美大陸開始接合,當時的美國東部與非洲連接,使得瑞亞克洋的東部閉合。 在二疊紀,當時的南美洲與美國東部連接,瑞亞克洋消失。這次的碰撞產生了瓦失陶-阿利根尼-華力西造山運動。.

新!!: 大西洋和瑞亞克洋 · 查看更多 »

瑪麗·賽勒斯特號

麗·賽勒斯特號(Mary Celeste,又作Marie Celeste)是一艘前桅横帆双桅船。它曾經於1872年在大西洋被人發現全速朝向直布羅陀海峽航行,不過在船上並沒有發現任何人。這些船員的下落衍生出許多猜測,包括酒精中毒與海底地震等推測。瑪麗·賽勒斯特號經常被認為是鬼船的原型。船员消失不见而引发了诸多猜测。.

新!!: 大西洋和瑪麗·賽勒斯特號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瓦西列娃·克列諾娃

麗亞·瓦西列娃·克列諾娃(Мари́я Васи́льевна Клёнова,)是俄羅斯及蘇聯女性海洋地質學家、俄國海洋科學奠基人之一。 克列諾娃成為教授後不久,便成為蘇聯科學院南極研究會議的成員之一。在這段期間,她花了將近30年的時間在研究極地地區,並成為第一位在南極洲從事科學研究的女性科學家,常居於澳洲國家南極研究遠征的麥覺理島站點工作。.

新!!: 大西洋和瑪麗亞·瓦西列娃·克列諾娃 · 查看更多 »

瑪麗皇后二號

麗皇后II號(RMS Queen Mary 2)是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英國皇家郵輪。由Carnival Corporation & PLC所持有,由卡纳德邮轮營運。 瑪麗皇后號是由伊麗莎白二世以特克的瑪麗(伊麗莎白二世祖母)的名字來命名,名稱的來源與瑪麗皇后號一樣。在2003年建造的時候,瑪麗皇后II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長、最寬和最高的客船。她亦曾是總噸位最大的客輪,達到148,528英噸。2006年4月這個紀錄被由皇家加勒比國際公司建造,總噸位數達154,407噸的郵輪海洋自由號(Freedom of the Seas)取代。即使已經不是世上最大的客船,但仍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大的遠洋郵輪。瑪麗皇后II號有15個餐廳和酒吧、5個游泳池、1個賭場、1個舞池、1個舞台和1個天象館。.

新!!: 大西洋和瑪麗皇后二號 · 查看更多 »

瑪氏小褐鱈

氏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Walvis海脊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280-700公尺,體長可達16.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瑪氏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環帶鰤

帶鰤(学名:Seriola zonata),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鰤屬下的一个种,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桑托斯海域,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沿海底中層水域,以魚類及蝦子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環帶鰤 · 查看更多 »

環球航空

球航空(Trans World Airlines,TWA)為美國知名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原名为“跨大陆及西部航空”(Transcontinental and Western Air,T&WA)。T&WA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由霍華德·休斯掌控,在此期间,T&WA一直是最先进客机的积极购买者。在休斯的管理下,T&WA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更名为环球航空(Trans World Airlines,TWA),在二战后一直与泛美航空瓜分美國國際航線,并且在跨大西洋航线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TWA於2001年被美國航空併購并結業。.

新!!: 大西洋和環球航空 · 查看更多 »

環球航空800號班機空難

球航空800號班機(TWA800)是一班從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中途停留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目的地為意大利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的環球航空班機。1996年7月17日,班機搭載著212名乘客及18名機組人員前往法國巴黎,在起飛後約12分鐘在紐約長島對出的大西洋上空爆炸解體,墜入海中,機上全部人員罹難。 第二日清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到達事故現場。此時有報道稱可能是恐怖襲擊導致飛機墜毀。於是聯邦調查局(FBI)加入調查。16個月後FBI宣布,沒有證據表明這是一宗恐怖襲擊,並停止關於恐怖襲擊這個方向的調查。 此次空難的調查歷時4年,最終的調查報告在2000年8月23日公佈。該報告總結客機墜毀的原因有可能是由於油箱內的燃油氣霧被電線短路所產生的火花所點燃而導致爆炸;爆炸的衝擊力破壞油箱附近的機身結構,最終導致飛機解體。之後當局對飛機制定了一系列新規定,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新!!: 大西洋和環球航空800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環礁

礁,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環狀或部分環狀島嶼,中間圍繞著潟湖。由於形成過程與環境的變異,環礁的輪廓除了圓形之外,亦有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 大部分的環礁分佈於太平洋與印度洋,而大西洋的環礁數量相對少了很多。.

新!!: 大西洋和環礁 · 查看更多 »

環遊世界

遊世界通常是指透過旅行的方式環繞地球,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環繞世界的紀錄是1519年由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自西班牙展開的航海行動,他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後最終於1522年返回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環遊世界 · 查看更多 »

環遊世界八十天

《環遊世界八十天》(Le tour du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是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所寫的古典冒險小說,於1873年出版。 注意:每間出版社的故事版本可能有不同之處。.

新!!: 大西洋和環遊世界八十天 · 查看更多 »

環鮨

,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7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生活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環鮨 · 查看更多 »

瓊斯縣 (北卡羅萊納州)

斯县(Jones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大西洋岸的一個縣。面積1,22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381人。縣治翠頓 (Trenton)。 成立於1778年4月14日。縣名紀念大陸會議代表。.

新!!: 大西洋和瓊斯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瓢蟹總科

蟹總科(Carpilioidea)是短尾下目下的一個總科,下含唯一的現存科瓢蟹科和另外三個已滅絕科。 按現在的地理環境,其分佈位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及包括加勒比海在內的西大西洋。 其化石記錄可追溯到古新世。.

新!!: 大西洋和瓢蟹總科 · 查看更多 »

瓦尼卡区

尼卡区是苏里南的一个区,位于该国北部,西邻萨拉马卡区,南邻帕拉区,东邻科默韦讷区,北邻大西洋、帕拉马里博区。总面积444 km²,总人口76,320。区治位于雷利多尔普。.

新!!: 大西洋和瓦尼卡区 · 查看更多 »

瓦尔德斯半岛

尔德斯半岛(Península Valdés)是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海岸的一个半岛,属于丘布特省管辖。面积约3,625 平方公里。半岛上土地贫瘠,多盐湖,栖息有美洲鸵、原驼等野生动物。海岸栖息有多种海洋哺乳动物,如南美毛皮海狮、海象、南露脊鲸等。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新!!: 大西洋和瓦尔德斯半岛 · 查看更多 »

瓦克塞島

克塞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4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瓦克塞島 · 查看更多 »

瓦倫西亞島

倫西亞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由凱里郡負責管轄,長11公里、寬3公里,面積26.3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66米,2011年人口665。.

新!!: 大西洋和瓦倫西亞島 · 查看更多 »

瓦特賽島

特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面積9.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90米,2001年人口僅94。1853年9月,一艘從英國利物浦出發前往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船隻擱淺,造成350人死亡。.

新!!: 大西洋和瓦特賽島 · 查看更多 »

瓶中信

中信,是一種通信的形式。將訊息(可以是一封信、一張名片,更可以是古靈精怪的物品)放入密封的容器(通常是一瓶玻璃瓶,塑膠製也有),投入海中、洋中,或收藏在隱蔽的地方(類似時間囊)藉以將訊息傳到未知的對象。 瓶中信的訊息接收者並沒有一個特定對象,訊息亦可能隨著洋流流動直到永遠。瓶中信常被人們聯想為困荒島的遇難者之求救信號。然而,也有許多人認為發布瓶中信是一種樂趣,可以交流遠方的消息和交新的朋友。不過,投擲瓶中信同時,要先考慮承受觸犯亂丟垃圾罪名而帶來的罰款和刑期之風險。 瓶中信也為科學家帶來研究洋流的重要資料。「瓶中信」一詞,成為諺語,意思為不意欲送到特定目的地的信息。.

新!!: 大西洋和瓶中信 · 查看更多 »

瓶鼻鯨

鼻鯨(学名Hyperoodon)一般而言指的是喙鯨科瓶鼻鯨屬的兩種喙鯨,也就是北瓶鼻鯨與南瓶鼻鯨。 事實上瓶鼻鯨這個俗名有時會包含第三種喙鯨,也就是喙鯨科中體型最大的貝氏喙鯨(或稱貝爾氏喙鯨),其俗名之一就叫巨瓶鼻鯨。以下的敘述皆指瓶鼻鯨屬的兩種喙鯨。 瓶鼻鯨的屬名由來其實是個謬誤。定名者Lacépède在1804年發表這個屬名時,採用了一位科學家Baussard在1789年一份學術報告中的說法,認為瓶鼻鯨上顎的表面具有許多微小的牙齒,Hyperoodon的意思就是“顎上具小齒”,而另一位學者Illiger在1811年提出另一個屬名Uranodon,也有相同的涵意。事實上所謂的“小牙齒”只是上顎表面的一些骨質微小摺皺,不過Hyperoodon這個名字就這麼沿用下來。1846年,英國動物學家約翰·愛德華·格雷(John Edward Gray)在比對頭骨標本後,曾提出本屬的第三個物種H.

新!!: 大西洋和瓶鼻鯨 · 查看更多 »

瓜地馬拉突頜脂鯉

地馬拉突頜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中美洲巴拿馬大西洋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瓜地馬拉突頜脂鯉 · 查看更多 »

生化奇兵 (游戏)

《生化奇兵》(BioShock)是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由2K Boston和2K Australia开发(以前称为Irrational Games),遊戲的概念由Irrational的創意總監開發。2007年8月21日Windows和Xbox 360版本在北美洲发布,三天后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发布,台湾地区则发行於2007年9月15日。2008年11月16日,游戏几经跳票後,由中电博亚在中国大陆发行简体中文版。为通--过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之审批,简体中文版对游戏中的很多“血腥暴力”内容做了屏蔽和删改处理。 PlayStation 3版本的游戏由2K Marin开发,2008年10月17日在国际市场上发布,2008年10月21日在北美地区发布的版本有一些额外的功能。移动平台的游戏目前正在由IG Fun开发。 《生化奇兵》設定在1960年,玩家扮演主人公杰克(Jack),他的飞机在靠近探海球終點站的海洋上失事墜毀後,便引導他至一个水下城市。這個城市由大亨建立,打算城市變成一個在孤立的烏托邦,但發現了亞當物質(ADAM),一種可用於授予超人類能力的遺傳物質後,便開始了城市的動盪衰退。杰克試圖尋找方法逃走及戰鬥以穿過大量被亞當物質著迷的敵人,以及有代表性而致命的,同時與幾個剩餘神志正常的人交手和最終得知銷魂城的過去。玩家作為杰克,能夠通過使用武器,利用物質產生獨特力量,以及通過轉變銷魂城本身的防禦來對抗他們的多種方式擊敗敵人。《生化奇兵》游戏中包含了角色扮演的元素,給予玩家不同的提議來應付敵人,例如潛行,還有拯救或殺死角色的道德選擇。此外,遊戲和生物朋克的主題概念也從生存恐怖類型借用過來。开发商和萊文认为该游戏是《》系列游戏的「精神继承者」。 游戏收到了积极的评价,在Game Rankings的基于用户评论的最佳游戏排行榜中名列第22。主流媒体特别称赞其“基於道德观”的故事情节,逼真的环境和受到艾茵·兰德和乔治·奥威尔启发的反面乌托邦故事。该游戏的续集《生化奇兵2》已于2010年发行,還有由Irrational Games製作的第三集《生化奇兵:無限之城》於2013年發行。遊戲的復刻版在2016年9月13日發售,作為《生化奇兵合集》的一部份,內容包含《生化奇兵2》和《無限之城》。 生化奇兵及其试玩版均采用SecuROM保护,使用了Rootkit技术来防止盗版,使用检测工具来检测Rootkit的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些原因,Rootkit可能被用于隐藏恶意程序。开发商在游戏发布几年后移除了DRM。 游戏的复刻版于2016年9月13日在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和Xbox One上发售,作为《生化奇兵合集》的一部分,合集中还包含《生化奇兵2》和《无限之城》。本作的复刻版从2017年12月5日起支持简体中文。.

新!!: 大西洋和生化奇兵 (游戏) · 查看更多 »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紀錄地球上生命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時間表,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之間,获得並传递新性状的过程。並解釋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與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經歷數十億年的演化與物種形成,現在的各物种之間皆由共同祖先互相連結。 以下的列表除非有寫公元或西元,否則是從現在開始算,如6500萬年前是指距離現在已有6500萬年的時間了。.

新!!: 大西洋和生命演化历程 · 查看更多 »

甜菜

菜(學名:Beta vulgaris、英文:beetroot)又名菾菜或紅菜,为藜科甜菜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从瑞典直到西班牙,是热带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叶子也是一种蔬菜。.

新!!: 大西洋和甜菜 · 查看更多 »

甘德 (纽芬兰-拉布拉多)

德(英语:Gander)是加拿大纽芬兰-拉布拉多的一座城市,位于纽芬兰岛东北部,北距甘德湾40公里。服务于该市的甘德国际机场座落在甘德湖北岸,曾是跨大西洋航班的重要补给站,如今任是需要中转的跨大西洋航班的重要落地点。城市中的许多街道均以著名飞行员命名,比如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查尔斯·林德伯格、查克·叶格等。.

新!!: 大西洋和甘德 (纽芬兰-拉布拉多) · 查看更多 »

电话区号207

电话区号207是中覆盖缅因州除以外全州的电话区号。艾斯科特气象站使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覆盖电话区号418和581。 207是1947年时最早开始使用的电话区号之一,其覆盖范围一直保持原封不动,并无拆分或覆盖区号。根据估算,到2024年该区号的号码资源将枯竭,很有可能到时候缅因州将会启用覆盖区号。.

新!!: 大西洋和电话区号207 · 查看更多 »

电报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種,在19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20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撥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隨著傳真機的廣泛使用,電報機現已式微。.

新!!: 大西洋和电报 · 查看更多 »

無刺瓦鰈

無刺瓦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瓦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托巴哥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182-793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無刺瓦鰈 · 查看更多 »

無味白姑魚

無味白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1-100公尺,體長可達14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無味白姑魚 · 查看更多 »

無鬚明蛇鰻

無鬚明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西班牙至茅利塔尼亞海域,棲息深度20-80公尺,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無鬚明蛇鰻 · 查看更多 »

無鰾鮋屬

無鰾鮋屬(學名:Helicolenus)為平鮋科平鮋亞科下的一屬。分佈在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

新!!: 大西洋和無鰾鮋屬 · 查看更多 »

無齒依氏黑頭魚

無齒依氏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馬得拉群島與亞速群島;西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700-2000公尺,體長可達20.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無齒依氏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無齒舒鮨

無齒舒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5-11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生活在深水珊瑚礁,為底棲性魚類,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無齒舒鮨 · 查看更多 »

無限制潛艇戰

無限制潛艇戰(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是指不分軍用或民用的設備或工具,於戰時為求打擊敵方士氣及消耗敵方物資,不惜攻擊非軍用机构或設施,尤其是載具的戰略。這種戰略對與戰事無關的平民百姓而言尤為殘忍,儘管此舉確實有效避免敵人偽裝成民用船來補給或偷襲,但大多仍是擊沉單純的民船,對人民的生命與財產損失極為嚴重。这一战略是基于航路斩断学说之上为海军弱国制衡海军强国的不对称战略。.

新!!: 大西洋和無限制潛艇戰 · 查看更多 »

無斑短臂鰨

無斑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英國西南部至葡萄牙、加那利群島、茅利塔尼亞海域,棲息深度40-38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無斑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無斑鮋

無斑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50-3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無斑鮋 · 查看更多 »

焦氏無線鰨

氏無線鰨(學名:Symphurus jenynsi)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東南部至阿根廷中部海域,棲息深度10-190公尺,體長可達31.9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以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焦氏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焰海龍

海龍(学名:Syngnathus phlegon),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焰海龍 · 查看更多 »

熱巴河

熱巴河(Rio Geba)是西非的河流,發源自畿內亞,流經塞內加爾,最後在幾內亞比紹流入大西洋,是與內陸連接的重要貿易路線。熱巴河全長550公里,其中140公里可讓2,000噸重的船隻航行。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幾內亞河流 Category:塞內加爾河流 Category:幾內亞比紹河流.

新!!: 大西洋和熱巴河 · 查看更多 »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Tropical Depression,縮寫T.D.)指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只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或者22至30節的熱帶氣旋,即強風級的級别,對下一級為低壓區或熱帶擾動,而對上一級為熱帶風暴。最廣泛使用的稱呼是「--」,但臺灣中央氣象局把此級別稱為「熱帶性--低氣壓」,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則把這級稱為「熱帶--低壓」。此級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可視為熱帶氣旋。在印度洋, 被稱為「低氣壓」 (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0km/h或以下,但需要達到41km/h才達到熱帶低氣壓的強度)或「深低氣壓」(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1-62km/h)它有著組織鬆散的雲團及雷雨帶,其表面循環系統頗為顯現;但通常沒有風眼,亦缺乏更高級別的熱帶氣旋所呈現的緊密組織及形態。.

新!!: 大西洋和熱帶低氣壓 · 查看更多 »

熱帶牙鮃

熱帶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千里達、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0-185公尺,在頭部,身體與鰭上褐色的有很多的圓深色斑點,背鰭軟條69-80枚;臀鰭軟條55-64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其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熱帶牙鮃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卡爾 (2016年)

熱帶風暴卡爾(Tropical Storm Karl)是一場持續時間較長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對百慕大和佛得角群島產生輕微的影響。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11個獲命名的風暴,卡爾在9月12日從非洲的東風波形成。在發展成為熱帶低氣壓後,風切變阻止風暴大幅度增強,然而雷暴活動的增加促使其升級為熱帶風暴。卡爾向西穿過大西洋,其大部分時間花在與風切變和乾燥空氣的對抗中,這導致風暴一度退化為熱帶低氣壓。然而,風切變在9月22日緩和,卡爾在9月24日靠近百慕大時逐漸增強至最高強度,之後向東北轉向,在第二天變成溫帶氣旋。 風暴的影響主要在佛得角群島體現,即風暴的其前期階段,以及在百慕大體現。即使該島遇到卡爾從南靠近的外圍雨帶,但幾乎沒有造成損失,亦沒有發生死亡事件。.

新!!: 大西洋和熱帶風暴卡爾 (2016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芸蒂 (1999年)

熱帶風暴芸蒂(Tropical Storm Wendy,國際編號:9914,中國大陸編號:99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meng)是1999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個热带气旋,风暴於9月1日形成,於9月4日消散,维持了3天。 芸蒂於8月29日首次被監測,翌日被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不會兒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這個增強中的熱帶擾動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9月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20W,2日再升格為熱帶風暴。芸蒂於9月4日早上於广东省汕尾市附近登陸,並迅速消散。 芸蒂為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浙江省温州市帶來破壞,造成至少133人死亡及3.093億美元(以1999年計算,下同)的經濟損失,因而被當地政府形容為「20世紀影響溫州最嚴重的風暴」。.

新!!: 大西洋和熱帶風暴芸蒂 (1999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輻合帶

熱帶輻合帶(又譯間熱帶輻合區;英文: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縮寫:ITCZ),又稱為赤道低壓帶(又譯赤道低氣壓帶、赤道無風帶;英文:Equatorial belt of calms)或赤道輻合帶,是活躍於赤道的低氣壓帶,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間氣壓最低的風帶。其低氣壓的成因是太陽光一年兩次直射赤道,全年在回歸線之間移動,使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蒸發旺盛,导致空气膨胀上升,大量的水氣逸散到大氣中,到高空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导致近地气压降低而形成。因温度水平分布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风力微弱。 又因上升气流强盛,水氣充足的緣故,此區域多对流雨,一年有超過200天降雨。 空氣上升至對流層後,分別向兩極移動,到了南北緯30度沉降,形成哈德里環流圈。.

新!!: 大西洋和熱帶輻合帶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大西洋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警告

熱帶氣旋警告(Tropical cyclone warnings and watches)是指全球各處常常受熱帶氣旋影響的地區,於風暴侵襲時發出的警告,用以通知當地居民及民防組織採取適當的防禦或撤離措施。這些警告涉及警告範圍內可能遭受的災害,而不是單純重複熱帶氣旋的預測路徑及強度,對於保障人命及財產安全尤為重要。.

新!!: 大西洋和熱帶氣旋警告 · 查看更多 »

燦麗魚

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貝里斯及瓜地馬拉的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湖泊或流動緩慢的水域,以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燦麗魚 · 查看更多 »

燈塔島

塔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科克郡負責管轄,最高點海拔高度30米,該島的燈塔在1897年興建、1904年開始啟用,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燈塔島 · 查看更多 »

燈籠樹鬚魚

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的冰島、紐芬蘭、格陵蘭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9.2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燈籠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燕短吻長尾鱈

燕短吻長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亞速群島、維德角群島及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226-2330公尺,本魚吻短且鈍,眼大,體黑褐色至黑色,鰓腔黑色,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燕短吻長尾鱈 · 查看更多 »

畢比氏毛頜鮟鱇

比氏毛頜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奇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大西洋馬德拉群島及百慕達群島海域,棲息深度0-1100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畢比氏毛頜鮟鱇 · 查看更多 »

畢氏倣鯨魚

氏倣鯨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仿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開普敦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856公尺,體長可達5.6公分。.

新!!: 大西洋和畢氏倣鯨魚 · 查看更多 »

畢曉普斯島

曉普斯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克萊爾郡西面對開的大西洋海域,長0.24公里、寬0.11公里,面積0.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5米,島上有兩根石柱。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畢曉普斯島 · 查看更多 »

異域奇巨口魚

域奇巨口魚(学名:Aristostomias xenostom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及太平洋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異域奇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異帶重牙鯛

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至維德角群島海域,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海藻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異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異盾盲蛇科

蛇科是蛇亞目下的一個無毒蛇科,科內的蛇類主要分佈於中美洲及南美洲。除了個別下顎僅有一隻牙齒的蛇類外,此科的蛇類與盲蛇科是相當相似的。目前,異盾盲蛇科下有4個屬共15個品種已被確認。.

新!!: 大西洋和異盾盲蛇科 · 查看更多 »

異鰭魚

鰭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奇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亞速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5.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異鰭魚 · 查看更多 »

異齒鸚鯛

齒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20-50公尺,體長可達50分,棲息在水淺的岩石海岸,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異齒鸚鯛 · 查看更多 »

異長鱸

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古巴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異長鱸 · 查看更多 »

異棘夢角鮟鱇

棘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的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15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7公分,雄魚不寄生在雌魚身上,體長可達2.1公分。.

新!!: 大西洋和異棘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煤船

船,是一种主要用于运输煤炭的乾貨船。一般的干散货船除了运煤,也可以运输矿石、谷物等类似的干散货。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海军的蒸汽动力军舰逐渐增多,军用煤船的地位日趋重要。二十世纪初煤油混烧锅炉得到普及,直至重油专烧锅炉的广泛使用,军用煤船的地位开始下降。然而煤炭在国民经济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煤船在民用领域仍有广泛的运用。.

新!!: 大西洋和煤船 · 查看更多 »

牟氏鮄杜父魚

牟氏鮄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格陵蘭、冰島、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北歐大西洋岸海域,棲息深度7-5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以多毛類、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牟氏鮄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Phys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與鄰近之大氣的各种物理性质,以及牽涉海洋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主要研究主題包括海流、潮汐、波浪、海水循環、海水及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質、海水與大氣間的關係等。物理海洋学是海洋学的几个子领域之一,其他包括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學可以細分為描述性海洋學和動態物理海洋學 。描述性物理海洋學旨在通過觀察和復雜數值模型研究海洋,描述盡可能精確的流體運動。動態物理海洋學則主要側重於控制流體運動的過程,強調理論研究和數值模型。 這些與氣象學共同是(GFD)大型領域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物理海洋学 · 查看更多 »

特塞拉島

特塞拉島(Ilha Terceira)是葡萄牙的火山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亞速群島的一部分,長29公里、寬17.5公里,面積396.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23米,2001年人口55,833。.

新!!: 大西洋和特塞拉島 · 查看更多 »

特島信天翁

特島信天翁(學名:Diomedea dabbenena)是信天翁科信天翁屬六種的其中一種,屬於大型的信天翁。直至1998年才被確認為新種。.

新!!: 大西洋和特島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特内里费岛

特内里费岛(西班牙语:Tenerife),又译作特尼里弗岛,是西班牙位于靠近非洲海岸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7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新!!: 大西洋和特内里费岛 · 查看更多 »

特內里費空難

特內里費空難(Tenerife Disaster,Vliegtuigramp van Tenerife,Accidente de Los Rodeos,亦稱加那利空难)是一宗發生於1977年3月27日傍晚的空難。兩架波音747客機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屬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羅迪歐機場(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os Rodeos,也就是今日的「北特內里費機場」)的跑道上高速相撞爆炸,導致兩機上多達583名的乘客和機組人員死亡的慘劇。如果不計地面人員的傷亡,這場空難至今還是死傷最慘重的空難,也是在911事件發生前總傷亡人數最多的航空事故。.

新!!: 大西洋和特內里費空難 · 查看更多 »

特立尼達小鯷

特立尼達小鯷(学名:Anchoa trinitat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千里達、委內瑞拉北部、哥倫比亞等海域,棲息深度1-2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小於眼徑,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臀鰭軟條23-27條,體長可達14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特立尼達小鯷 · 查看更多 »

特立尼達盲蛇

特立尼達盲蛇(學名:Typhlophis)是蛇亞目異盾盲蛇科下的一個單型蛇屬,專為葉鱗特立尼達盲蛇(T.

新!!: 大西洋和特立尼達盲蛇 · 查看更多 »

特瑞斯坦水雞

特瑞斯坦水雞(Gallinula nesiotis)是南大西洋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上已滅絕及不能飛的秧雞。牠們的外觀像位於東南方395公里以外果夫島上的果夫島水雞。 特瑞斯坦水雞曾經很豐盛,但直至1873年就已經變得很稀少,到了19世紀因被獵殺、被入侵物種的掠食及失去棲息地而滅絕。現時正保存了數個特瑞斯坦水雞的標本,其中一個存放在哈佛大學。.

新!!: 大西洋和特瑞斯坦水雞 · 查看更多 »

特隆德拉島

特隆德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5公里、寬1公里,面積2.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米,2001年人口133。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特隆德拉島 · 查看更多 »

特马

特马(英语:Tema)位于加纳南部大西洋海岸,在首都阿克拉以东,有加纳第一大海港,是加纳第二大城市。特马也有炼油厂,还有铁路和公路通往首都。 皇家盐湖城足球俱乐部队员弗雷迪·阿杜出生于特马。.

新!!: 大西洋和特马 · 查看更多 »

特鲁氏中喙鲸

特鲁氏中喙鲸或初氏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mirus)旧称特鲁氏喙鲸,又称奇妙喙鲸。它原本認為僅分布於大西洋,但現已確認在南半球亦有分布。由於牠們似乎不棲息於熱帶海域,可能有分隔性的亞種存在。其俗名源自前美國國家博物館(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現今隸屬於史密森學會)館長Frederick W. True的姓,他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曾對北卡羅萊納州的一頭擱淺個體作過描述。.

新!!: 大西洋和特鲁氏中喙鲸 · 查看更多 »

特里原石首魚

特里原石首魚(学名:Protosciaena trewavasae)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中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西部至委內瑞拉中部海域,棲息深度70-22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特里原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特里尼蒂島 (威利斯群島)

特里尼蒂島(Trinity Island)是南大西洋的島嶼,屬於威利斯群島的一部分,位於威利斯群島主島東北約1公里,行政方面由英國海外領土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負責管轄。.

新!!: 大西洋和特里尼蒂島 (威利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特里什尼什群島

特里什尼什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1.2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3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特里什尼什群島 · 查看更多 »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Tristan da Cunha)是南大西洋的一个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一部分。它是全世界最偏远而有人居住的离岛,距离南非2816公里,距离南美洲3360公里。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包括主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98平方公里)和几个无人岛:伊纳克塞瑟布尔岛(Inaccessible Island)和南丁格尔群岛(Nightingale Islands)。戈夫岛(Gough Island)在主岛东南面395公里。群岛最高点为火山瑪麗皇后峰 。 File:Edinburgh-Tristan.jpg|七海爱丁堡 File:Tristanfromspace.jpg|航拍 File:Gough_island_top_view.png|崔斯坦-達庫尼亞 File:Tristan_da_Cunha4.jpg|七海爱丁堡的房屋.

新!!: 大西洋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查看更多 »

特里斯唐·达·库尼亚

特里斯唐·达·库尼亚(Tristão da Cunha,),文艺复兴时期葡萄牙航海家。他曾在南大西洋和非洲东海岸进行探险活动,后来他参加了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领导的一次探险航行。在1513年,他向教皇利奥十世奉献了从东印度带回的纪念品。.

新!!: 大西洋和特里斯唐·达·库尼亚 · 查看更多 »

特林達迪 (消歧義)

特林達迪可以指以下地名:.

新!!: 大西洋和特林達迪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特林達迪島

特林達迪島是巴西的火山島,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南美洲沿岸約1,150公里,屬於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0.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0米。.

新!!: 大西洋和特林達迪島 · 查看更多 »

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

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是巴西的群島,位於維多利亞以東約1,15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由6個島嶼組成,行政方面由聖埃斯皮里圖州負責管轄,面積1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20米,2009年人口僅32。 Category:南大西洋岛屿 Category:巴西島嶼.

新!!: 大西洋和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特提斯洋

特提斯洋(Tethys Ocean)又名古地中海,是個中生代時期的海洋,位於勞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之間。.

新!!: 大西洋和特提斯洋 · 查看更多 »

特氏真巨口魚

特氏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tenison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勒比海至巴西外海、聖赫勒拿島等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8.7公分。.

新!!: 大西洋和特氏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特氏無線鰨

特氏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東南部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7-190公尺,體長可達13.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特氏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特氏裸無臂鰨

特氏裸無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37-100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特氏裸無臂鰨 · 查看更多 »

特洛代島

特洛代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特洛代島 · 查看更多 »

特拉华湾

特拉华湾(Delaware Bay)位于美国东北部海岸,是特拉華河的出海口,面积约 ,混合了淡水与大西洋中的咸水。.

新!!: 大西洋和特拉华湾 · 查看更多 »

特拉韋賽群島

特拉韋賽群島(Traversay Islands)是南大西洋的群島,屬於南桑威奇群島的一部分,由扎沃多夫斯基島、列斯科夫島和維索科伊島3座島嶼組成,行政方面由英國海外領土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負責管轄,總面積60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特拉韋賽群島 · 查看更多 »

特拉華河

特拉华河是美國大西洋流域的一條河流。全長579公里。流域面積35,297平方公里。发源于纽约州的卡兹奇山,向南流经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特拉华州,最后经过特拉华湾流入大西洋。 上游的一段构成纽约州与宾夕法尼亚州的边界。新泽西州的西部边界全部位于特拉华河,对岸是宾夕法尼亚州以及特拉华州。流經賓州最大城市費城和新泽西州首府特倫頓。 荷蘭人亞得良·布洛克發現它的時候把它命名為南河,標誌著新尼德蘭的南界。.

新!!: 大西洋和特拉華河 · 查看更多 »

特拉扎省

特拉扎省(ولاية الترارزة;Trarza)是毛里塔尼亞西南部的一個省份,西面大西洋,南隔塞內加爾河與塞內加爾相望。面積67 800平方公里,2000年估計人口268,220人。首府羅索。 下分6區。 T.

新!!: 大西洋和特拉扎省 · 查看更多 »

牛眼鯛

牛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地中海、黑海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本魚體細長,體側具有3-5條模糊的金黃色縱紋,胸鰭基部具一黑點,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沿海沙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主要以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牛眼鯛 · 查看更多 »

牛首杜父魚

牛首牛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莫曼斯克、冰島、雪特蘭群島至葡萄牙、波羅的海至芬蘭灣、地中海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0-200公尺,體長可達17.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藻生長的潮間帶,以片腳類、魚類、陽燧足、軟體動物等為食,能離開水面直接呼吸空氣,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牛首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牙买加湾

牙买加海湾(Jamaica Bay),是位于美国纽约州長島西南部,大西洋邊的一個浅水湾,面积50平方公里(20平方哩),为纽约港之一部。其西半部屬布鲁克林區,東半部屬皇后區。 海湾南有遮蔽,则横跨其上。多沼泽岛屿,西南側透過狹窄的與大西洋连接。科尼岛位居入口道附近。位于布鲁克林岸上,为美国海军航空站。位于爱得怀尔德(Idlewild)的甘迺迪国际机场則在其东北岸。 Category:大西洋海湾 Category:長島 (紐約州).

新!!: 大西洋和牙买加湾 · 查看更多 »

牙笛鯛

牙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或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牙笛鯛 · 查看更多 »

牙鱈

牙鱈(學名:Merlangius merlangus)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北地中海、西波羅的海及黑海海域,棲息深度10-200公尺,本魚身體細長,頭小。下巴觸鬚小或缺,體色多變的,從黃褐色、深藍色或綠色,兩側黃灰色,腹部白色和銀色,背鰭鰭條30-40枚,臀鰭鰭條30-35枚,棲息在沙石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多毛類及頭足類等為食,為重要的食材魚類,另外可作為觀賞魚或遊釣魚。20世紀前,牙鱈都較為便宜。但是由於魚類漁獲量的下降,它們現已十分有價值。.

新!!: 大西洋和牙鱈 · 查看更多 »

牙買加犬牙石首魚

牙買加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拿馬、大安地列斯群島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本魚上半部灰色,下半部銀色,具不顯眼的斑點,腹鰭和臀鰭常為黃色,背鰭與尾鰭鰭顏色較深。鰓蓋黑色,口大且斜,下頜稍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3-27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近海,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為高經濟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牙買加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牙買加海峽

牙買加海峽是中美洲的海峽,位於牙買加和伊斯帕尼奧拉島之間的,連接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距離巴拿馬運河約1,000公里,最大水深1,200米。.

新!!: 大西洋和牙買加海峽 · 查看更多 »

狭串光鱼

狭串光鱼(学名:Vinciguerria attenuata)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光器魚科串光鱼属的鱼类,俗名长尾串灯鱼。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南非近海、地中海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2000-100米,體長可達4.5公分,會進行垂直洄游,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狭串光鱼 · 查看更多 »

(學名:Canis lupus),或稱為灰狼,哺乳綱,犬科,在生物學上與狗為同一物種,為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狼這個物種曾是地球上分佈地區最廣的哺乳動物,包括北美和歐亞大陸,但如今在西歐、墨西哥與美國大部份地區已然絕跡。它們主要棲息在荒野或偏遠地區,但並不限於此。由於人類蓄意厌恶狼對豢養牲畜不顧一切的獵捕行為、以及害怕被狼攻擊的恐懼、棲息地大量的破壞,其棲息地已經縮減了三分之一。 目前,狼主要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它們是生態系統原有的一部分,各地不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反映了狼這個物種的適應能力。這其中包括而不限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西伯利亞針葉林、草地。 雖然就整個物種而言,狼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絕種威脅程度最小的等級,然而在某些地區,不同亞種的狼被列為瀕臨絕種或是受絕種威脅的動物。現今在很多地區,狼仍然因為運動或是被視為對牲口威脅的原因,而遭受捕獵。 狼是社會性的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上層掠食者。在它們的棲息地中,只有人類和老虎對它們構成實質威脅。它們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等都已經絕種,雖然有一些其它亞種已經確認,但亞種的確切數量仍舊未定。 在人類文化與狼並存的區域,狼經常出現在這些民俗的傳聞中,正面和負面的都有。.

新!!: 大西洋和狼 · 查看更多 »

狼牙恐蛇鰻

牙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法屬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33-91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棲息在沿海及河口區,屬肉食性,會將身體埋在泥沙中,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狼牙恐蛇鰻 · 查看更多 »

盎格鲁美洲

格鲁美洲(英语:Anglo-America),又称英語美洲,用作描述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或者與英格蘭或英倫三島在歷史、語言或文化上有密切關係的美洲地區,也可以指英語世界的美洲部份,與操羅曼語族諸語的拉丁美洲區分。 具體而言,英語美洲包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而Anglophone America一詞也可以用於較闊的定義,當中包括中美洲的伯利茲、巴拿馬,加勒比海的牙買加,南美洲的圭亞那、北大西洋上的百慕大以及幾個靠近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國家。注意蘇利南、阿魯巴島和荷屬安地列斯由於以荷蘭語為通用語,並不屬本區範圍。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 英語美洲可以形容以下的情況:.

新!!: 大西洋和盎格鲁美洲 · 查看更多 »

盤古大陸

古大陸(Pangaea 或 Pangea),又稱“超大陸”、“泛大陆”,原文為希臘語 Παγγαία,是 πᾶν(全部)和 γαῖα(陸地)的合字,即「全陸地」。盤古大陸是指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間3.35-1.75亿年存在大片陸地。而這個名字是由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所提出的。 罗迪尼亚大陆解体形成了冈瓦纳大陆(又分为东冈瓦纳大陆包括澳洲与南极洲克拉通,与西冈瓦纳大陆),以及劳亚大陆,以及单独的西伯利亚地块、波罗的地块等。在泥盆紀時,由於大陸間彼此的碰撞,約在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地球上的陸地又相連在一起,此時相當於地質時代的三疊紀,科學家將之稱為盤古大陸。 盤古大陸經過三個階段的分裂,形成現今大陸的分布情形: 第一階段: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侏羅紀中葉。 第二階段:由於今北美東岸,非洲西北岸和大西洋中央的火成活動,將北美推向西北方。 第三階段:南美和北美的分離,形成墨西哥灣,南極和馬達加斯加邊界的火山活動,使西印度洋逐漸生成。 由於板塊運動不斷地進行,地質學家預測大陸將會再度形成一個超大陸,這個超大陸被稱為终極盤古大陸(Pangea Ultima 或 Pangea Proxima),預測在二億五千萬年後形成。 包圍盤古大陸的海洋稱為泛大洋或盤古大洋(Panthalassa)。 Pangea animation 03.gif|盘古大陆分解动态示意图 Pangäa.jpg|北美、南美、非、歐四洲,可互相接和在一起.

新!!: 大西洋和盤古大陸 · 查看更多 »

盧加區

盧加區是塞內加爾西北部的一個行政區,首府盧加,北臨聖路易區,東接馬塔姆區,南毗坦巴昆達區、考拉克區、法蒂克區、久爾貝勒區、捷斯區,西鄰大西洋,面積29,188平方公里,下設3省。 Category:塞內加爾行政區.

新!!: 大西洋和盧加區 · 查看更多 »

盧班戈

盧班戈為安哥拉威拉省首府,位於羅安達南方750公里,距最近之大城納米貝150公里,根據安哥拉2009年的人口普查,盧班戈有245,196人,為安哥拉第4大城市City Population: ,於1975年之前則以沙達班代拉(Sá da Bandeira)為名,盧班戈公認為安哥拉最冷的城市,紀錄最低溫為-2°C。.

新!!: 大西洋和盧班戈 · 查看更多 »

盧氏割齒喉盤魚

盧氏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千里達、安圭拉、美屬維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14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盧氏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盧氏無線鰨

盧氏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亞森松島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盧氏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盲目孔頭鯛

孔頭鲷,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至1000公尺,本魚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4至15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14至16枚,體長可達7.8公分。.

新!!: 大西洋和盲目孔頭鯛 · 查看更多 »

盲蚕

蚕(学名:Typhloscolex muelleri)为盲蚕科盲蚕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台湾海峡、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盲蚕 · 查看更多 »

盲深海青眼魚

深海青眼魚(学名:Bathytyphlops marionae)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燈眼蜥魚科深海青眼魚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維吉尼亞州外海至蓋亞那外海、東大西洋非洲熱帶海域,深度0-192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盲深海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直布罗陀

布罗陀(Gibraltar)是14個英國海外領土之一,也是最小的一個,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是通往地中海的入口。 直布罗陀面积約为6平方公里,北接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直布罗陀巨岩是直布罗陀主要的地标之一。直布罗陀的人口集中在该区域的南部,容纳了直布罗陀人和其他民族共三万多人。居民人数包括常住的直布罗陀人,一些常驻的英国人(包括英国军人的妻子和家人,未包括军人本身)和非英国居民。没有包括参观的游客和短暂停留的人士。 2009年,本地出生的人数达到23,907人,含3,129名英国移民居住者和其余民族2,395人,总人口数达到31,623人。.

新!!: 大西洋和直布罗陀 · 查看更多 »

直布羅陀巨巖

布羅陀巨巖(英語:Rock of Gibraltar,或被稱為「海格力斯之柱」或其拉丁語名「Calpe」)是位於的直布羅陀境內的巨型石灰岩。 該巖高達426米(即1,396呎),而其北端鄰近直布羅陀和西班牙的邊境。該岩石是聯合王國的皇家財產,其主權隨同直布羅陀,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的1713年,根據《烏得勒支和約》,自西班牙交到英國手上。而巨巖頂部的大部分屬於一個自然保護區,作為現存250隻直布羅陀獼猴的生境。被當地人稱為「apes」的直布羅陀獼猴是歐洲唯一的野生猴子種群,它們和巨巖下面迷宮隧道網絡,都是直布羅陀的旅遊熱點,每年吸引不少遊客到訪。 直布羅陀巨巖被認為是海格力斯之柱之一,並古希臘人稱為「Mons Calpe」。而另一柱則在北非,一說是位在休達的,另外一說位於摩洛哥境內的。而在古代,受腓尼基傳說的影響,這兩支柱被認為是已知世界的極限。.

新!!: 大西洋和直布羅陀巨巖 · 查看更多 »

直布羅陀海峽

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Estrecho de Gibraltar;مضيق جبل طارق)是位於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分隔大西洋與地中海的海峽。其名取自西班牙南部的半島直布羅陀。水深300米,最窄處寬14.3公里。修建直布罗陀海峡通道的计划早在1970年代末提出。1979年6月,西班牙和摩洛哥两国国王在摩洛哥的非斯会晤,達成了協議,研究通道可行與否。1980年10月,双方签署了相关的科技合作协定。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拥有一个海外领土并建有皇家海军基地。.

新!!: 大西洋和直布羅陀海峽 · 查看更多 »

直立海馬

立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1-73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沿岸的海草床,冬季會遷徙到較深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直立海馬 · 查看更多 »

直泳動物門

泳動物門(學名:Orthonectida)是由所知甚少的海底無脊椎動物寄生蟲所組成的一個小門,是最簡單的多細胞生物之一。 寄生的生物有扁形動物、多毛綱的蟲、雙殼綱的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等。 已知的物種大約有20種,其中以 Rhopalura ophiocomae 最為知名。 於1880年時,原本是被歸類為中生動物門的一綱,而有時則被歸為其中的一目。但目前的研究顯現,直泳蟲和中生動物門的另一群-菱形蟲,幾乎可以說是完全地不同。 已知種:.

新!!: 大西洋和直泳動物門 · 查看更多 »

盾頭短吻獅子魚

頭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目前僅發現於東南大西洋區的福克蘭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210至1290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盾頭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盾鱷屬

鱷屬(學名:Aegisuchus)是鱷形超目埃及鱷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森諾曼階)的摩洛哥。盾鱷具有巨型、平坦、盾牌形狀的頭部。模式種是維氏盾鱷(A.

新!!: 大西洋和盾鱷屬 · 查看更多 »

盜目魚

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海域,深度0-200公尺,體長可達20.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盜目魚 · 查看更多 »

登內里區

登內里區是聖盧西亞的11個區之一,位於該國東部,北鄰多芬區,東毗大西洋,南臨普拉蘭區,西接卡斯特里區,面積7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2,77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2人。 Category:聖盧西亞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登內里區 · 查看更多 »

登蘇河

登蘇河(Densu River)是西非國家加納的河流,河道全長116公里,發源自阿特瓦山脈,最終在首都阿克拉附近注入大西洋,流域面積2,488平方公里,居民主要從事農業。 Densu.

新!!: 大西洋和登蘇河 · 查看更多 »

登陸 (氣象學)

登陸,為氣象學術語,意思為在海上形成的風眼越過海岸線。 北半球的颱風或颶風形成后,會在大氣環流和科里奧利力的影響下逆時針旋轉,從熱帶海面向西方或西北方運動。南半球的颶風則順時針旋轉,向東方或東南方運動。 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國南海形成的颱風向西北方運動時,可能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或在台灣登陸,或轉向日本登陸,或在南亞次大陸、東南亞登陸;少數颱風徑直向北在中國遼寧、山東登陸。在北印度洋形成的颱風可能在南亞或西亞登陸。 在大西洋、加勒比海、東北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可能在太平洋諸島、美國、墨西哥等處登陸。在南印度洋與南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可能在澳大利亞或東南亞登陸。 風暴靠近陸地或登陸時,風暴附近風力強大,會給地面房屋、設施帶來破壞。.

新!!: 大西洋和登陸 (氣象學) · 查看更多 »

登氏舟尾鱈

登氏舟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比斯開灣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1207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登氏舟尾鱈 · 查看更多 »

發光珍燈魚

光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photonot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及西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110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

新!!: 大西洋和發光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發光鸚鯛

光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聖卡塔琳娜海域,棲息深度1公尺-12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海草床,以藻類、海草為食,可做為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發光鸚鯛 · 查看更多 »

發光斯氏無鬚鱈

光斯氏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發光斯氏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發現號太空梭

號太空梭(STS Discovery OV-103)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三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首次飛行是在1984年8月30日,負責進行各種科學研究與作為國際太空站计划的支援。於2011年3月9日执行完STS-133任务后退役。.

新!!: 大西洋和發現號太空梭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大西洋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白吻環宇海龍

白吻環宇海龍(学名:Cosmocampus albirostri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巴西東南部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白吻環宇海龍 · 查看更多 »

白尾热带鸟

白尾鹲(学名:Phaethon lepturus)为鹲科鹲属的鸟类,俗名白尾热带鸟、长尾热带鸟。分布于遍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台湾岛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洋性岛屿峭壁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洋毛里求斯。.

新!!: 大西洋和白尾热带鸟 · 查看更多 »

白帶高鰭麗魚

白帶高鰭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尼加拉瓜及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湖泊及溪流,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白帶高鰭麗魚 · 查看更多 »

白圓罩魚

白圓罩鱼(学名:Cyclothone alba)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鑽光魚科的其中一種,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与中部、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800米,屬深海魚類。.

新!!: 大西洋和白圓罩魚 · 查看更多 »

白短鮣

白短鮣(学名:Remora albescens)为鮣科短鮣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包括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多栖息于如 Manta birostris 的鳃腔或肛门内。.

新!!: 大西洋和白短鮣 · 查看更多 »

白玄鸥

白玄鸥(学名:Gygis alba)又名白燕鷗,是一種小型鸥科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大西洋的亞森松島。.

新!!: 大西洋和白玄鸥 · 查看更多 »

白紋笛鯛

白紋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2-40公尺,體長可達128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岩礁海域、河口區,屬肉食性,以魚類、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白紋笛鯛 · 查看更多 »

白紋裸蟾魚

白紋裸蟾魚(学名:Batrichthys albofasciat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體長可達1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白紋裸蟾魚 · 查看更多 »

白繸鮋

白繸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36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白繸鮋 · 查看更多 »

白骼蘆鯛

白骼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0-10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骼蘆鯛 · 查看更多 »

白鬚星衫魚

白鬚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leuc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外海至幾內亞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白鬚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白鮣

白鮣,又稱白短印魚,俗名印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鮣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白鮣 · 查看更多 »

白鰭袋巨口魚

白鰭袋巨口魚(学名:Photonectes achir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75-1400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

新!!: 大西洋和白鰭袋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白身蛇綿鳚

白身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法國、亞速群島、拉布拉多半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3365 公尺,體長可達26.7公分。.

新!!: 大西洋和白身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白點皂鱸

白點皂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東部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白點皂鱸 · 查看更多 »

白點箬鰨

白點箬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塞內加爾、幾內亞灣至剛果共和國的諾亞港半鹹水域、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點箬鰨 · 查看更多 »

白點牙鮃

白點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哥倫比亞海域,棲息深度19-130公尺,體長可達71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海灣、潟湖,其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點牙鮃 · 查看更多 »

白點蠕鰻

白點蠕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比斯開灣至剛果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3-12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沿海、河口區、潟湖,屬肉食性,會把身體埋藏在沙泥中,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點蠕鰻 · 查看更多 »

白點袋巨口魚

白點巨口魚(学名:Photonectes leucospil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0.4公分。.

新!!: 大西洋和白點袋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白點蛇鱔

白點蛇鱔,又稱白點蝮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1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岩石底質的淺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點蛇鱔 · 查看更多 »

白鼻哀鮟鱇

白鼻哀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一種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000公尺,雌魚體長11.9公分,生活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白鼻哀鮟鱇 · 查看更多 »

白長鰭鱈

白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紐芬蘭、拉布拉多半島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180-1000公尺,體長可達133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大陸棚及大陸坡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烏賊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白腹糙銀漢魚

白腹糙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海域,為熱帶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白腹糙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白色吻沙蚕

白色吻沙蚕(学名:Glycera alba)为吻沙蚕科吻沙蚕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中國渤海、黄海和东海,以及印度洋(包括紅海)、大西洋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白色吻沙蚕 · 查看更多 »

白條短臂鰨

白條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85-2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大陸棚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條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白條麗眼鯛

白條麗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北部至南非納塔爾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色紅橙色,體側具有鑲白邊的藍色斑塊,背鰭硬棘11-12枚;背鰭軟條10-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9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類、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白條麗眼鯛 · 查看更多 »

白氏耶光魚

白氏耶光魚(学名:Yarrella blackford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光器鱼科的一個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384-523公尺,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3公分。.

新!!: 大西洋和白氏耶光魚 · 查看更多 »

白星航運

白星航運是一家在英國註冊的海運公司,它的主要營業項目是跨大西洋的豪華郵輪。不過自20世紀初的經濟大蕭條,白星航運營運一落千丈。而在兩次併購案之後,白星航運已成為英國冠達航運的一部分 白星航運旗下最著名的船艦,就是1912年4月沉沒的鐵達尼號。.

新!!: 大西洋和白星航運 · 查看更多 »

白海鯡

白海鯡為太平洋鲱的一亚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白海海域,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白海鯡 · 查看更多 »

白擬蛇鯖

白擬蛇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蛇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巴西南部至阿根廷及東南太平洋的智利海域,棲息深度30-35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屬肉食性,以小魚與磷蝦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白擬蛇鯖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大西洋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百路馳

路馳(BFGoodrich)為美國的輪胎品牌,1988年古德里奇公司(Goodrich Corporation)將此品牌商標的使用權出售給法國輪胎製造商米其林,故實際上製造者為米其林北美洲公司,主要產品範圍為轎車、運動型多用途車用輻射層輪胎等。.

新!!: 大西洋和百路馳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

慕達(Bermuda),法律文件中也作百慕大群岛或薩默斯群岛,位於北大西洋属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佈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许多岩礁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尔顿,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新!!: 大西洋和百慕大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地理

慕達位於北大西洋,距美国北卡羅來納州外岸(Outer Banks)的海特瑞斯角(Cape Hatteras)東至東南約580海里(1,074公里)、瑪莎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東南約590海里(1,093公里)。百慕達有103公里的海岸線。.

新!!: 大西洋和百慕大地理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小鯷

慕達小鯷(学名:Anchoa choerostom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百慕達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中等,吻短,約3/4眼徑,體側具一銀色條紋,臀鰭軟條19-22條,體長可達7.5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岸。.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小鯷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三角

慕達三角(英語:Bermuda Triangle;又稱魔鬼三角),位於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是由英屬百慕達群島、美屬波多黎各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形海域,據稱經常發生超自然現象及違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45萬平方英里)。但是,百慕大三角所谓“神秘”的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同。 由於百慕達三角的環境極度反常,許多經過的船隻、飛機及人員會“神祕失蹤”,但美國海岸防衛隊、各海洋保險公司及各界對此則非常不以為然。他們引用《全球海洋失事地點》的統計數據,百慕達三角失蹤的船隻和飛機,比其他繁忙地區還要少。保險業界也證實了百慕達三角並不是危險的海域。數十年間,不少所謂的“謎團”已經解開。根據許多精密的科學及事件起源考察,謎團不過是對失蹤事件的長期誤解、誤傳,甚至是誇大,並非想象中那樣不可思議。 另一個被認為類似此區的海域,是位於日本和台灣附近的「福爾摩沙三角」(龍三角、魔鬼海)。.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三角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底鱂

慕達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底鱂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魚類,分布於大西洋百慕達群島淡水、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12.9公分,棲息在沼澤、紅樹林等水域,能容忍鹽度變化,以昆蟲、甲殼類、藻類等為食,為多種鳥類、魚類的餌魚,繁殖期在每年2至9月。.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底鱂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刺蝶魚

慕達刺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刺蝶魚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莖方頭魚

慕達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70-366公尺,體長可達40.7公分,生活在沙石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舵魚

慕達舵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舵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東大西洋,從摩洛哥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本魚體灰色,從嘴角到前鰓蓋骨具淡黃色線,身體和鰭具白色斑點,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1-1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沿岸珊瑚礁區或沙石底質海域,以藻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舵魚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重牙鯛

慕達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潛魚

慕達潛魚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亞目隱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23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底質或海草床,與海參共生,屬肉食性,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潛魚 · 查看更多 »

百慕達手躄魚

慕達手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百慕達群島、海地、波多黎各、巴哈馬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外海海域,棲息深度4-30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百慕達手躄魚 · 查看更多 »

百拉达法定产区

拉达(Bairrada)是一个位于贝拉省的葡萄牙葡萄酒产地的名称,该地区是出产葡萄牙最高等级葡萄酒的法定产区,(DOC),它地处靠近大西洋的地方,这种地方的气候往往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该地区北部与Lafões IPR接壤,东部与Dão DOC接壤。该地区由于其添加了柿子椒和黑加仑的深色红葡萄酒以及其新兴的桃红葡萄酒而闻名T.

新!!: 大西洋和百拉达法定产区 · 查看更多 »

隐蔽嵌线螺

蔽嵌线螺(学名:Gelagna succincta)一種捕食性海螺的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的物種,屬於法螺科梭法螺亞科。.

新!!: 大西洋和隐蔽嵌线螺 · 查看更多 »

芬塔西鯡

芬塔西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海域,包括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本魚身體微側扁,被大薄鱗片,深藍色的背部,成為雙方腹側銀綠褐色或金黃色,背鰭硬棘4-6枚;背鰭軟條12-16枚;臀鰭硬棘3-4枚;臀鰭軟條 16-22枚;脊椎骨55-59枚,體長可達60公分,成魚棲息在沿海海域,稚魚棲息在河口區,為迴游性魚類,繁殖期迴會進入淡水溪流產卵,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芬塔西鯡 · 查看更多 »

芬兰航空

芬蘭航空(Finnair)是芬蘭最大的航空公司和國家航空公司,以赫爾辛基-萬塔機場作為樞紐。它和其子公司-支配著芬蘭國內和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它也是寰宇一家的成員之一。2015年,其客量多於1000萬。它的航線網絡覆蓋了16個國內城市和大約55個國際城市,另外還營運一些包機航班。 截至2016年1月,芬蘭航空共有員工4,817人。 芬蘭航空也是全球歷史第六悠久的航空公司,並獲得客机坠毁数据评估中心評定為2012年度最安全的航空公司。.

新!!: 大西洋和芬兰航空 · 查看更多 »

芬迪湾

芬迪湾(Bay of Fundy,Baie de Fundy),大西洋西岸主要海湾之一,位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之间,三面为陆地包围,仅西南与缅因湾连通,两者以大马南岛为界。芬迪湾以世上最為大型潮差闻名。.

新!!: 大西洋和芬迪湾 · 查看更多 »

芮氏割齒喉盤魚

芮氏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芮氏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花尾麗花鮨

花尾麗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麗花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英吉利海峽、地中海、亞速群島、加納利群島、馬德拉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50-5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深海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花尾麗花鮨 · 查看更多 »

花冠白姑魚

花冠白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安哥拉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花冠白姑魚 · 查看更多 »

隱割齒喉盤魚

隱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淺水域。.

新!!: 大西洋和隱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花鮨

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地中海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珊瑚礁海域,白天躲藏在石縫中,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花鮨 · 查看更多 »

銳高鰭䱛

銳高鰭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體長可達23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堅硬底質的海礁或海草床邊緣區,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銳高鰭䱛 · 查看更多 »

銹色緣盤魚

銹色緣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至宏都拉斯、巴哈馬群島至大安地列斯群島、小安地列斯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屬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區,與海膽共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銹色緣盤魚 · 查看更多 »

銹斑低紋鮨

銹斑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古巴海域,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銹斑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芒什省

芒什省(Manche)(芒拾省)是法國下诺曼底大區所轄的省份,濱大西洋。該省編號為50。2014年统计人口约50万。 Category:法国省份 M.

新!!: 大西洋和芒什省 · 查看更多 »

芒光灯笼鱼

芒光灯笼鱼(学名:Myctophum affinis)为灯笼鱼科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属于深海小型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8°44'N、21°W。.

新!!: 大西洋和芒光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芒特迪瑟特島

芒特迪瑟特島是美國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緬因州負責管轄,長24公里、寬13公里,面積28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66米,2000年人口10,424。 Category:緬因州地理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美国岛屿.

新!!: 大西洋和芒特迪瑟特島 · 查看更多 »

芒蟾魚

芒蟾魚(学名:Batrachoides manglae),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委內瑞拉海域,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橈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芒蟾魚 · 查看更多 »

蚓形裸胸海龍

蚓形裸胸海龍(学名:Nerophis lumbriciformi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南部至西撒哈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岩石、水流較快的海域,卵胎生,在夏季繁殖,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蚓形裸胸海龍 · 查看更多 »

隆加島

隆加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隆加島 · 查看更多 »

隆加島 (特里什尼什群島)

隆加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特里什尼什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0.8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3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隆加島 (特里什尼什群島) · 查看更多 »

隆加島 (斯萊特群島)

隆加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斯萊特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2.5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8米,2001年人口僅7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隆加島 (斯萊特群島) · 查看更多 »

隆背鮋

隆背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與墨西哥灣北部到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6-118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隆背鮋 · 查看更多 »

隆戈島

隆戈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帕拜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隆戈島 · 查看更多 »

銅色床杜父魚

銅色床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紐澤西州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7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銅色床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銅色珍燈魚

銅色珍灯鱼(学名:Nannobrachium cuprarium)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0-1000公尺,體長可達7.9公分。.

新!!: 大西洋和銅色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銀大眼鱈

銀大眼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的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眼大,背鰭3個、臀鰭2個,無側線孔,體色從背面粉紅色到淺棕色至兩側和腹部銀色,鱗片大,銀色,容易脫落,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銀大眼鱈 · 查看更多 »

銀三鬚鱈

銀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冰島、格陵蘭、挪威、英國、愛爾蘭、丹麥、法羅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50-226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端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銀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銀弱蜥魚

銀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0-600公尺,體長可達21.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銀弱蜥魚 · 查看更多 »

銀光牛魚

銀光牛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牛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銀光牛魚 · 查看更多 »

銀節狼鱈

銀節狼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好望角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4.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銀節狼鱈 · 查看更多 »

銀花鱸魚

銀花鱸魚 (学名:Morone saxatilis),大陆又称条纹鲈,原產於大西洋,是馬里蘭州、羅德島州、南卡羅萊納州、以及紐約州的州代表魚。今日它已經被引進太平洋海域。.

新!!: 大西洋和銀花鱸魚 · 查看更多 »

銀鯷

銀鯷(学名:Engraulis eurystole)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密西西比州、委內瑞拉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24-282公尺,體長可達15.5公分,棲息沿海、河口,能忍受鹽度的變化,會進行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繁殖期在每年7、8月,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銀鯷 · 查看更多 »

銀鰭麗鰻

銀鰭麗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象牙海岸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公尺,體長可達73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銀鰭麗鰻 · 查看更多 »

銀重牙鯛

銀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本魚體銀色,體高,尾柄部具一大黑斑,體側具7-8條模糊垂直條紋,背鰭硬棘12沒;背鰭軟條13-14沒;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2-14枚,體長可達37.8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沿岸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銀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銀腹似深海鮭

銀腹似深海鮭,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大西洋及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200-30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銀腹似深海鮭 · 查看更多 »

銀色犬牙石首魚

銀色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馬里蘭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本魚體灰白,腹部白色,背部有時有微弱的不規則斑點。背鰭灰色,其他鰭白色偏黃,口大且斜,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6-31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11枚,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河口、水淺的沙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銀色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銀色貝氏石首魚

銀色貝氏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州至墨西哥北部海域,本魚上半部顏色銀色、綠色或藍色,腹部銀色略微黃明亮,魚鰭黃色。口端位,中等大小且斜,下巴沒有觸鬚,前鰓蓋骨帶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偶爾會進入河口,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及蠕蟲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銀色貝氏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銀色海岸

銀色海岸(Côte d’Argent)是指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大區的大西洋海岸線,屬比斯開灣海岸線的一部分。海岸線整體十分平直,沿途有眾多觀光地和度假區。銀色海岸北起吉倫特河口,南至阿杜爾河。銀色海岸這一名稱首次出現是在1905年。 Category:新阿基坦大區 Category:法國海岸.

新!!: 大西洋和銀色海岸 · 查看更多 »

銀斑玉鯧

銀斑玉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圓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的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81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幼魚棲息在上層水域,會躲在水母的觸鬚,成魚則生活在深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銀斑玉鯧 · 查看更多 »

Eurogate

Eurogate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物流集团。2012年,Eurogate旗下11个港口的转运量为1330万标准箱,总员工数为7665人。 1999年,不来梅BLG物流集团与汉堡Eurokai集团将其集装箱码头业务合并而成立了Eurogate,总部设在德国汉萨同盟城市不来梅,其集装箱码头网络主要覆盖泛欧地区,从波罗的海、北海、大西洋到地中海重要港口。除经营集装箱码头以外,Eurogate还通过多家子公司提供一系列物流及码头配套服务,包括多式联运(Eurogate Intermodal)、集装箱装拼箱、海运货物包装(SWOP)以及集装箱储存与维修(ReMain)。.

新!!: 大西洋和Eurogate · 查看更多 »

Eurokai集团

Eurokai两合股份公司(Eurokai KGaA)是1865年成立的Eckelmann家族企业的一部分,是一家在汉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私营企业。1999年,Eurokai与具有国有企业性质的BLG物流集团合作成立了集装箱码头物流集团Eurogate,业务范围不仅覆盖德国汉堡港、不来梅哈芬港,还通过姊妹企业Contship Italia延伸至大西洋及地中海主要港口。.

新!!: 大西洋和Eurokai集团 · 查看更多 »

韁短刺魨

韁短刺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二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東大西洋的茅利塔尼亞外海海域,棲息深度2-13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珊瑚礁,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韁短刺魨 · 查看更多 »

韦尔特号战列舰

韦尔特号战列舰(SMS Wörth)是德意志帝国建造的首个远洋战列舰——勃兰登堡级的第二艘,是为纪念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胜利而命名。其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魏森堡号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始,1892年8月6日,并至1893年10月31日投入舰队使用。韦尔特号及其三艘姊妹舰是当时仅有的装备有六门大口径重炮的战列舰,而非其它海军常用的双炮塔四门炮配置。 韦尔特号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都跟随德国舰队服役,参加和平时期常规的例行训练巡航和演练。它于1900年曾随帝国海军远征至中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但当舰队抵达时,北京之围已经解除,使得韦尔特号在中国几乎没有执行任何直接行动。1906年,由于更新更强大的舰只取代了勃兰登堡级的前线战列舰地位,韦尔特号只得作储备安置。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已过时和能力有限的韦尔特号于头两年在帝国海军内充当岸防舰,但没有参与任何行动。至1916年,它进一步沦为,并在战争结束前一直担当此职。尽管有计划在战后将其改造为一艘货船,但韦尔特号最终于1919年在但泽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韦尔特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韦岛

韦岛(Pulau Weh)是苏门答腊西北方的一座小型活火山岛屿。它最初与苏门答腊本土相连,后来由于该岛火山在更新世时期的最近一次喷发与苏门答腊隔海相望。该岛位于安达曼海。岛上最大的城市是沙璜,是印度尼西亚最西端的港口。 该岛因其多元的生态系统而著名;印尼政府将该岛及附近海域构成的60 km²的区域划定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海岸附近发现了珍惜物种巨口鲨,而且该岛是瓦尔哈拉蟾蜍的唯一栖息地。岛附近的珊瑚礁区因鱼类种类的丰富而知名。.

新!!: 大西洋和韦岛 · 查看更多 »

韦廷号战列舰

韦廷号战列舰(SMS Wetti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之一。它于1899年11月开始在但泽的进行,至1902年10月完工。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策林根号、施瓦本号和。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如同其姊妹舰一样,韦廷号于和平时期的大部分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1911年6月,它随着新式的无畏舰开始入役而停用,但又很快恢复活动,于1911年12月至1914年中期间担当炮术。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韦廷号携其姊妹舰作为第四战列分舰队被动员起来。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爆发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韦廷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在战争的余下时间里,它先后被用作海军学员的教练船和。战争结束后,韦廷号从中除名并于1921年作拆解出售。其舰钟被保留了下来,现陈列于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新!!: 大西洋和韦廷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蟒鰻

蟒鰻,又稱血紅擬蛇魚,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鰻鱺亞目異蝮鯙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蟒鰻 · 查看更多 »

韋爾科姆群島

韋爾科姆群島(英語:Welcome Islands)是南大西洋的群島,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位於伯德島以東,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5年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韋爾科姆群島 · 查看更多 »

韋爾瓦省

韋爾瓦省(Provincia de Huelva)為西班牙南部的一個省份,位於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西部,與葡萄牙相鄰。它的四周有巴達霍斯省、塞維利亞省、加的斯省、以及大西洋。 韦尔瓦省土地面積為10,148 km²,人口有464,934(2002年),其中大約30萬人居住在首府為韋爾瓦。總共有79個自治市。 Huelva.

新!!: 大西洋和韋爾瓦省 · 查看更多 »

韋茨穆氏暗光魚

韋茨穆氏暗光鱼(学名:Maurolicus weitzmani)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古巴、安哥拉及加彭等海域,體長可達5.2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新!!: 大西洋和韋茨穆氏暗光魚 · 查看更多 »

韋梅河

韋梅河(Ouémé)是西非國家貝寧和尼日利亞的河流,河道全長約480公里,流域面積46,990平方公里,發源自多哥山脈,最終在柯多努附近注入大西洋的畿內亞灣。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貝南河流 Category:尼日利亞河流 Category:貝南-奈及利亞邊界.

新!!: 大西洋和韋梅河 · 查看更多 »

韋氏蟾蜍角鮟鱇

韋氏蟾蜍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雙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南美洲北部;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外海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300-17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韋氏蟾蜍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韋氏腔吻鱈

韋氏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海域,深度可達92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韋氏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韋明特里島

韋明特里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馬克爾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3.7平方公里,該島有新石器時代的墳墓,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韋明特里島 · 查看更多 »

韋拉島

韋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2.5公里、寬2公里,面積3.2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5米,2001年人口僅2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韋拉島 · 查看更多 »

鞍蛇鰻

鞍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美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8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鞍蛇鰻 · 查看更多 »

鞍斑鮨

鞍斑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75-165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鞍斑鮨 · 查看更多 »

莫名眶灯鱼

莫名眶灯鱼(学名:Diaphus problematicus)为灯笼鱼科眶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海洋小型深海鱼类,體長可達10.5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24°29'N,77°29'E。.

新!!: 大西洋和莫名眶灯鱼 · 查看更多 »

莫伊爾區

莫伊爾區 (Moyle District Council;愛爾蘭語:Comhairle Ceantair Shruth na Maoile)是北愛爾蘭的一個區,位於北愛最北部,北臨大西洋,北愛最大離島拉斯林島隸屬本區。面積82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 16,500人,是北愛以至英國人口最少的郡級單位。區行政中心為巴利卡斯爾。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巨人之路位於本區。 M.

新!!: 大西洋和莫伊爾區 · 查看更多 »

莫納癒齒鯛

莫納癒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癒齒鯛科的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波多黎各海域,深度可達384公尺,體長可達8.6公分,棲息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莫納癒齒鯛 · 查看更多 »

莫納赫群島

莫納赫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北尤伊斯特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6座島嶼組成,面積6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莫納赫群島 · 查看更多 »

莫納海峽

莫納海峽(Mona Passage、Canal de la Mona)是中美洲的海峽,位於大安地列斯群島區域,連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分隔伊斯帕尼奧拉島和波多黎各,寬130公里,是來往大西洋和巴拿馬運河之間的重要航道。 Category:跨國海峽 Category:加勒比海海峽 Category:多明尼加地理 Category:波多黎各地理 Category:多明尼加共和國-波多黎各邊界.

新!!: 大西洋和莫納海峽 · 查看更多 »

莫爾鞭冠鮟鱇

莫爾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400-7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1.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莫爾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莫阿河

莫阿河(Moa)是西非的河流,河道全長425公里,流域面積17,900平方公里,自畿內亞富塔賈隆的發源地向西南方流,成為畿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里昂接壤的邊界,最終注入大西洋。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幾內亞河流 Category:利比里亞河流 Category:獅子山河流 Category:幾內亞-利比里亞邊界 Category:幾內亞-獅子山邊界.

新!!: 大西洋和莫阿河 · 查看更多 »

莫赫悬崖

莫赫悬崖(Aillte an Mhothair)位于爱尔兰西海岸克莱尔郡境内,是欧洲最高的悬崖,最高点高出大西洋海平面有214米,悬崖沿着爱尔兰西海岸绵延8千米。莫赫悬崖是爱尔兰最重要的海鸟栖息地,每年有超过30000只海鸟在那里繁殖后代,悬崖上还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品种。莫赫悬崖还是众多电影的取景地,包括2009年上映的影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Image:CliffsOfMoher-PS01.jpg| Image:Lightmatter cliffs of moher in County Clare Ireland.jpg| Image:Cliffs of Moher Ireland 1.jpg| Image:MoherView1.jpg| File:Moher01(js).jpg| File:Moher11(js).jpg| File:Branaunmore09(js).jpg| File:Moher12(js).jpg|.

新!!: 大西洋和莫赫悬崖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牙鰈

莫桑比克牙鰈(學名:Paralichthodes algoensis)是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鰈科其下僅有的一個屬的一個物種,是一種 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印度洋與東南大西洋的莫桑比克及南非,海域棲息深度1-1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的沙泥底質,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莫桑比克牙鰈 · 查看更多 »

莫氏弱蜥魚

莫氏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西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0-30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莫氏弱蜥魚 · 查看更多 »

莫氏管肩魚

莫氏管肩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到幾內亞灣南部;西大西洋蘇利南與法屬圭亞那外海海域,深度400-12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莫氏管肩魚 · 查看更多 »

莫氏無鰭蛇鰻

莫氏無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奈及利亞海域,棲息深度80-150公尺,體長可達49.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莫氏無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莫氏軸光魚

莫氏軸光魚(学名:Pollichthys maul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光器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6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莫氏軸光魚 · 查看更多 »

莫氏舌鰨

莫氏舌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剛果諾亞港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3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莫氏舌鰨 · 查看更多 »

莫氏擬鮟鱇

莫氏擬鮟鱇(学名:Lophiodes monodi),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366-549公尺,體長可達32.5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莫氏擬鮟鱇 · 查看更多 »

鞭尾鱼

鞭尾魚科(學名Stylephorus)是輻鳍魚綱月魚目的其中一科。其下僅有一屬一種,即鞭尾魚(Stylephorus chordatus)。分布於西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熱帶至溫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00-80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會做垂直性洄游。.

新!!: 大西洋和鞭尾鱼 · 查看更多 »

鞭褐蛇鰻

鞭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鞭褐蛇鰻 · 查看更多 »

鞭鬚裸巨口魚

鞭鬚裸巨口魚(学名:Grammatostomias flagellibarb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從愛爾蘭南部至法國比斯開灣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281公尺,體長可達15.9公分。.

新!!: 大西洋和鞭鬚裸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莱比锡号(SMS Leipzig)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七艘不来梅级小巡洋舰的六号舰,以德国城市莱比锡命名。它由不来梅的承建,于1904年开始、1905年3月、至1906年4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2节。 莱比锡号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东亚基地度过;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它正在墨西哥沿岸巡航。重返东亚分舰队后,它前往南美海域参加,随分舰队在那里战胜并击沉了两艘英国装甲巡洋舰。一个月后,它又参与了,这一次则是东亚分舰队遭摧毁。莱比锡号在受到英国巡洋舰和的追击后沉没;其大部分船员在战斗中罹难,仅18人生还。.

新!!: 大西洋和莱比锡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莱昂王国

莱昂王国(Reino de León;Reino de Leão),是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存在时间为910年–1301年,原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北部。1139年,大西洋沿岸诸省成为葡萄牙王国。1230年,该国东部并入卡斯蒂利亚王国。1296年至1301年,莱昂王国一度重新独立。1978年,原莱昂王国的部分地区成立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國家 LK LK LK.

新!!: 大西洋和莱昂王国 · 查看更多 »

螺石太阳虫

螺石太阳虫(学名:Lithelius spiralis)为石太阳虫科石太阳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螺石太阳虫 · 查看更多 »

莖絲夢角鮟鱇

莖絲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一個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及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水深0至1500公尺,魚體餌球前肢有一系列的絲狀突起沿著後緣;末端的乳突延長;後肢扁長形與分枝,背鰭軟條5枚;臀鰭軟條4枚,體長可達2.65公分。.

新!!: 大西洋和莖絲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莖樹鬚魚

莖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15公尺,雌魚體可達9.2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莖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遊騎兵號航空母艦 (CV-4)

遊騎兵號(英文:USS Ranger,CV-4)為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航空母艦為目的而設計並製造的軍艦 ,也是美國海軍在航母開發黎明期的嘗試作品。由於其較小的噸位與艦島,狹窄的飛行甲板以及耐波性的問題,使得該艦型並未成為主流,後續的建造計劃也被取消。但該艦在設計與操作中所產生的問題,為後續航艦的設計上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遊騎兵號是美國大西洋艦隊裡唯一的航空母艦。1944年轉為訓練航空母艦,負責訓練夜間戰鬥機飛行員,以及其它戰鬥訓練任務,大戰結束之後就很快退役,並被拆解。美國在戰前服役的六艘航航母,遊騎兵號,薩拉托加號,與企業號三艘存活到戰後,而且遊騎兵號是唯一沒有跟日本海军交戰的航母。.

新!!: 大西洋和遊騎兵號航空母艦 (CV-4) · 查看更多 »

遠岸無線鰨

遠岸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73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遠岸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遠東擬沙丁魚

遠東擬沙丁魚(学名:Sardinops sagax),俗名青鱗仔,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遠東擬沙丁魚 · 查看更多 »

遠洋白鰭鯊

远洋白鳍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是一种分布于热带和温暖海域上层的大型鲨鱼。其敦实的身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狭长、尖端白而圆的鰭。 这种鲨鱼行动缓慢但很具攻击性,对于海难或海上空难事件的幸存者来说非常危险。研究表明远洋白鳍鲨的数量正急剧下降。其大片的鳍可制成魚翅,因而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白鳍鲨面临着越来越多渔业捕杀。.

新!!: 大西洋和遠洋白鰭鯊 · 查看更多 »

遠望號

遠望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系列航天远洋测量船及运载火箭運輸船,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下属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远望号分为航天远洋测量船、运载火箭运输船。航天远洋测量船包括远望一号至远望七号,目前航天远洋测控任务由远望三号、五号、六号、七号四艘测量船共同担任,均能在南緯/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進行测控任務。运载火箭运输船包括远望二十一号、远望二十二号,共同担任自天津的运载火箭製造基地至海南省文昌市清瀾港的运载火箭運輸任務,运输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及長征七號火箭。有关远望号的历史可参见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条目。.

新!!: 大西洋和遠望號 · 查看更多 »

遺南氏魚

遺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西南、地中海西部與西撒哈拉外海;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海域,棲息深度300-5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遺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聖基爾達島

聖基爾達群島(St.;Hiort)位於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最西端,距北尤伊斯特島(North Uist)西北64公里,是大西洋北部的群島。最大島嶼是赫塔島(Hirta),其海上懸崖是全英國最長的。另有波雷島。 聖基爾達島曾有2000人口,但1930年起已是無人居住。該年,最後僅餘的36人向政府請願遷村,於8月29日搭船遷往蘇格蘭本土(現只有軍隊駐守)。聖基爾達島於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是英國唯一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聖基爾達」(St.

新!!: 大西洋和聖基爾達島 · 查看更多 »

聖塔芭芭拉-山美納

聖塔芭芭拉-山美納(Santa Bárbara de Samaná),是山美納省的首府,也是多明尼加共和國東北的一個自治市。它位於北部海岸的薩馬納灣。.

新!!: 大西洋和聖塔芭芭拉-山美納 · 查看更多 »

聖大衛島

聖大衛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5.4公里、寬0.5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米,島上有百慕達唯一的機場設施。.

新!!: 大西洋和聖大衛島 · 查看更多 »

聖太路西亞貝氏石首魚

聖太路西亞貝氏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公尺,本魚體色灰色或灰藍色,腹部銀色。兩側具微弱的條紋,斜上方和下方側線縱向。魚鰭蒼白偏黃,具黑斑散布,一個微弱的暗斑在胸鰭基部。口大小適中,稍斜,終端。前鰓蓋骨緣薄,近光滑,臀鰭第二棘中等強度,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1-2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聖太路西亞貝氏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聖奧爾本斯

聖奧爾本斯(St Albans),英格蘭赫特福德郡一鎮,有64,038人口。弗爾河(Ver)流經此鎮。.

新!!: 大西洋和聖奧爾本斯 · 查看更多 »

聖嬰現象

--或譯--,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是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簡稱ENSO)中東太平洋升溫的階段,和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約在國際換日線及東線120度)赤道位置產生的溫暖海流有關。聖嬰-南方振盪現象是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赤道位置海面溫度的高低溫循環。厄尔尼诺现象是因為西太平洋的高氣壓及東太平洋的低氣壓所造成。聖嬰-南方振盪現象中的低溫階段稱為-zh-tw:反聖嬰現象;zh-hans:拉尼娜现象;zh-hant:反聖嬰現象;zh-hk:拉尼娜現象;-(也稱為--),是指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值,以及西太平洋的氣壓較低及東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所造成。包括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在內的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會造成全球性的溫度及降雨變化。例如當聖嬰現象發生時,南美洲地區會出現暴雨,而東南亞、澳大利亞則出現乾旱。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指“小男孩”,指的是耶稣,因为南美太平洋的变暖时期通常都在圣诞节附近。。.

新!!: 大西洋和聖嬰現象 · 查看更多 »

聖尼古勞島

聖尼古勞島是西非國家佛得角的島嶼,位於聖盧西亞島和薩爾島之間,長45公里、寬20公里,面積38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40米,島上有機場設施,主要經濟活動有農業、漁業和旅遊業,人口12,864。 Category:佛得角島嶼.

新!!: 大西洋和聖尼古勞島 · 查看更多 »

聖島 (克萊德灣)

聖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3公里、寬1公里,面積2.5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14米,2001年人口僅13人。.

新!!: 大西洋和聖島 (克萊德灣) · 查看更多 »

聖弗朗西斯科河

聖弗朗西斯科河(Rio São Francisco)是南美洲第4大水系,也是河道全部在巴西境內中最長的河流,發源於米納斯吉拉斯,然後向北流,在伯南布哥與巴伊亞附近轉向東流,最後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聖弗朗西斯科河 · 查看更多 »

聖佩德羅 (科特迪瓦)

聖佩德羅是西非國家科特迪瓦西南部的城市,也是下薩桑德拉區的首府,位於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沿岸,擁有全國第二大港口,距離首都阿比讓348公里,西面有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塔伊國家公園,海拔高度1米,居民主要從事捕魚業和水泥業,市內有機場設施,2010年人口166,141。.

新!!: 大西洋和聖佩德羅 (科特迪瓦) · 查看更多 »

聖彼德斯堡 (佛羅里達州)

聖彼德斯堡(Saint Petersburg)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濱墨西哥灣的一個城市。其命名是紀念促成開闢該市的偉人彼得·狄曼斯(Peter Demens)的家鄉俄羅斯聖彼得堡而成的。.

新!!: 大西洋和聖彼德斯堡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河

聖保羅河是西非的河流,發源自畿內亞東南部,其後在邦加以北約50公里進入利比里亞,最終在蒙羅維亞注入大西洋,河道全長約500公里,流域面積約21,900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聖保羅河 · 查看更多 »

聖地牙哥島 (維德角)

聖地亚哥島(Ilha de Santiago,意指聖雅各伯)是維德角共和國最大的島嶼,屬於背風群島的一部分,長75公里、寬35公里,面積達99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94米,位於大西洋。聖地亚哥島是該國最重要的農業中心。該國約一半人口居住該島,首都普拉亚亦設在聖地亚哥島。 聖地亚哥島位於馬約島(Maio)和福戈島(Fogo)之間。島上的城鎮舊城(Cidade Velha)於1462年設立,因此聖地亚哥島是維德角群島中最早有人居住的岛屿。自維德角共和國於1975年獨立後,該島人口增加了兩倍。島上產業主要是農業、旅遊業、漁業,但製造業並不重要。島上主要農產品為粟米、甘蔗、香蕉、咖啡和芒果。.

新!!: 大西洋和聖地牙哥島 (維德角) · 查看更多 »

聖喬治島

聖喬治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聖大衛島西面的大西洋海域,長4.9公里、寬0.6公里,面積2.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0米,人口約1,50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36人。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聖喬治島 · 查看更多 »

聖克魯斯河 (阿根廷)

聖克魯斯河(西班牙語:Río Santa Cruz)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由聖克魯斯省負責管轄,河道全長385公里,流域面積29,686平方公里,最終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聖克魯斯河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聖米格爾島

聖米格爾島(Ilha de São Miguel,得名于圣天使长米迦勒)是葡萄牙的島嶼,为亞速群島中面积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岛屿,面積759平方公里,居民人口140,000,其中45,000人居住在群岛中最大的城市蓬塔德尔加达内。島上有三個火山,最高點海拔1,104米。肥沃的土地出產穀物、茶葉、葡萄酒和水果。.

新!!: 大西洋和聖米格爾島 · 查看更多 »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天主教中文稱“聖彌額爾山”)是法国诺曼底附近,距海岸约1公里的岩石小岛,為法國旅遊勝地,也是天主教徒的朝聖地,山頂建有著名的聖彌額爾山隱修院。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于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遗产。.

新!!: 大西洋和聖米歇爾山 · 查看更多 »

聖約翰河

聖約翰河(St.)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境內最長的河流,以發展商業和休閒娛樂產業為重。它長達,河幅寬跨12個縣,其中包含佛州最大的3個縣別。聖約翰河河源至入海口的垂直海拔差約低於;和多數佛州的水路一樣,流速緩,約每小時0.2公里(⅓英里),被當地人稱為「懶惰河」。它是美國少數流向自南向北的河川。聖約翰河水道範圍形成許多湖泊,或匯流至河中,但河道最寬處只有,橫跨帕拉特卡和傑克遜維爾,後者更是聖約翰河畔最大的都市區。它的最窄處位於源頭,為印第安河縣內一個無法航行的沼澤濕地。聖約翰河流域內總計約有3500萬人棲居。.

新!!: 大西洋和聖約翰河 · 查看更多 »

聖約翰斯 (紐芬蘭-拉布拉多)

聖約翰斯(St.,)是加拿大紐芬蘭与拉布拉多省的首府及最大城市,也是北美最古老的英裔城市。城市位于纽芬兰岛东部的阿瓦隆半岛东侧,面向大西洋,是北美洲最東端的城市。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大圣约翰斯地区共有人口196,966人,为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第二大以及加拿大第二十大都会区。城市得名于15世紀發現紐芬蘭島的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博特。 纽芬兰岛自1583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1665年曾荷兰海軍佔領,并在随后一段时间内三次被法国攻击。每次纽芬兰岛易主,圣约翰斯的建筑工事都会被加强。在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和1812年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均把圣约翰斯作为军事基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约翰斯为美国陆军航空队和反潜艇船只提供基地。20世纪90年代,圣约翰斯经济受到鳕鱼产量骤降的强烈冲击。在经历十几年的高失业率及人口负增长之后,海上油田的发现刺激了该市经济的蓬勃发展。.

新!!: 大西洋和聖約翰斯 (紐芬蘭-拉布拉多) · 查看更多 »

聖約翰斯縣 (佛羅里達州)

聖約翰斯縣(St.

新!!: 大西洋和聖約翰斯縣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聖羅倫斯海道

聖羅倫斯海道(St.;la Voie Maritime du Saint-Laurent)是一系列連接大西洋至北美五大湖的運河、船閘和航道,以聖羅倫斯河為名。海道全長,東起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和朗基爾,西至威蘭運河在伊利湖的出口並包含該運河在内,船隻並可從此處一直航行至蘇必略湖的盡頭(即五大湖的極西端)。美加約四分之一人口居住在其流域以内Infrastructure Canada, p.1。 海道的聖羅倫斯河旁分段共設有七個船閘,當中兩個由美國方面營運,其餘五個則歸加拿大方面營運;而威蘭運河及其沿線的八個船閘則全坐落加拿大境内。海道在加拿大境内的設施由聖羅倫斯海道管理公司(Saint Lawrence Seaway Management Corporation)營運,而美國境内的設施則由聖羅倫斯海道發展公司(Saint Lawrence Seawa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管理。 海道於1959年通航,至今所處理過的貨物流達20億公噸Infrastructure Canada, p.2,構成五大湖區經濟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海道通航後亦為大湖區帶來多種入侵物種,影響區内的生態環境。.

新!!: 大西洋和聖羅倫斯海道 · 查看更多 »

聖盧西亞島

| name.

新!!: 大西洋和聖盧西亞島 · 查看更多 »

聖鬥士星矢角色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聖鬥士星矢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聖路易區

聖路易區是塞內加爾北部的一個行政區,首府聖路易,北臨毛里塔尼亞,南毗馬塔姆區和盧加區,西鄰大西洋,面積19,044平方公里,下設3省。 Category:塞內加爾行政區.

新!!: 大西洋和聖路易區 · 查看更多 »

聖路易斯島 (巴西)

聖路易斯島是巴西的島嶼,位於該國東北部大西洋海域,由馬拉尼昂州負責管轄,面積1,410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1,266,3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59人。 Category:巴西島嶼.

新!!: 大西洋和聖路易斯島 (巴西) · 查看更多 »

聖麥克達拉島

聖麥克達拉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戈爾韋郡負責管轄,長1.5公里,面積0.2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聖麥克達拉島 · 查看更多 »

聖胡安河省

聖胡安河省 (Río San Juan)是尼加拉瓜的一個省,位於該國東南部。東南臨大西洋,尼加拉瓜湖的東南岸,聖胡安河形成了與哥斯大黎加邊界。面積7,473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95,500人。首府聖卡洛斯。 下分6市。 R.

新!!: 大西洋和聖胡安河省 · 查看更多 »

聖赫勒拿島戴勝

聖赫勒拿島戴勝(学名:Upupa antaios),又名大戴勝,是已滅絕的戴勝,但只有一個不完整的亞化石骨骼。 聖赫勒拿島戴勝是大西洋聖赫勒拿島的特有種。牠們較歐洲及非洲的近親明顯較大,而且不能飛。唯一的骨骼是於1975年由奧爾森(Storrs Olson)所發現,包括鳥喙骨及左大腿骨。牠們滅絕的原因不明,但估計是於1502年發現聖赫勒拿島後不久,受到黑鼠及家貓等掠食者獵殺及失去棲息地而消失。 聖赫勒拿島戴勝主要是吃大型昆蟲的。.

新!!: 大西洋和聖赫勒拿島戴勝 · 查看更多 »

聖赫倫那烏木

聖赫倫那烏木(學名Trochetiopsis ebenus)是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特有的一種開花植物。它們屬於錦葵科下,在野外處於極危狀況,現只餘下兩株在峭壁上,但有時在侵蝕陡坡處也可以見到舊有根部。它們在聖赫勒拿島上會被採集作為鑲嵌之用,是當地的重要工藝。 聖赫倫那烏木很易接枝,大部份當地的花園也都有栽培種。這些栽培種都是與聖赫倫那紅杉及兩者的混種(Trochetiopsis x benjamini)有關。.

新!!: 大西洋和聖赫倫那烏木 · 查看更多 »

聖赫拿蝴蝶魚

聖赫拿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聖赫拿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聖老楞佐 (消歧義)

聖老楞佐,或 聖勞倫斯、聖洛倫佐、聖羅倫斯,是一系列以三世紀基督教殉道者聖老楞佐命名的地名、人名。.

新!!: 大西洋和聖老楞佐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聖連鰭唇魚

聖連鰭唇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海域,棲息深度10-25公尺,體長可達23.3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聖連鰭唇魚 · 查看更多 »

聖澤尖鼻魨

聖澤尖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亞森松島及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0-45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聖澤尖鼻魨 · 查看更多 »

聖海倫錦魚

聖海倫錦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聖海倫錦魚 · 查看更多 »

道氏葉燈魚

道氏葉燈鱼(学名:Lobianchia doflein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000公尺,體長可達5公分,屬肉食性,以橈腳類及介形蟲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道氏葉燈魚 · 查看更多 »

達喀爾

达喀尔(Dakar)是塞内加尔的首都,位于佛得角半岛,面朝大西洋海岸。它是塞内加尔最大的城市,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因此对于泛大西洋和欧洲贸易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启运点,这也帮助了达喀尔成长为一个区域性港口。 达喀尔是主要的行政中心,是塞内加尔国民议会及总统官邸所在地。現在有開羅-達卡高速公路和非洲西部沿海橫貫高速公路與鄰國交通往來。.

新!!: 大西洋和達喀爾 · 查看更多 »

達納島

達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4米,2001年人口僅5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達納島 · 查看更多 »

達納狡鮟鱇

達納狡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熱帶至溫帶海域,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達納狡鮟鱇 · 查看更多 »

達納蝰魚

達納蝰魚(学名:Chauliodus danae)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亞熱帶及西北太平洋的加拿大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達納蝰魚 · 查看更多 »

達納氏長鱸

達納氏長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維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約35公尺,體長可達6.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達納氏長鱸 · 查看更多 »

達瓦爾島

達瓦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1.2公里、寬0.8公里,面積0.5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5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達瓦爾島 · 查看更多 »

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

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وادي الذهب لكويرة)是摩洛哥的一個大區,位於西撒哈拉南部,西臨大西洋。面積50,88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99,367人。首府達赫拉。 下轄一省一市。.

新!!: 大西洋和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 · 查看更多 »

達雷爾島

達雷爾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百慕達島以北0.6公里的大西洋海域,長0.75公里、寬0.12公里,面積0.0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米,帝國航空公司在1936年興建飛行艇站。.

新!!: 大西洋和達雷爾島 · 查看更多 »

達氏臀棘鰈

達氏臀棘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Santa Catarina至阿根廷Golfo de Sán Matías海域,棲息深度20-80公尺,本魚體淡褐色,具有許多白點,體長可達30.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

新!!: 大西洋和達氏臀棘鰈 · 查看更多 »

荊棘腔吻鱈

荊棘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及南非外海、西印度洋莫三比克外海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800-1500公尺,本魚頭大、眼大,吻尖形,體褐色,背鰭軟條92-93枚;臀鰭軟條90枚,體長可達50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荊棘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荷属美洲殖民地

荷属美洲殖民地(荷兰语:Nederlandse koloniën van Amerika)也称荷属美洲或荷兰美洲殖民地,是指从16世纪末到现在,荷兰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自从1590年在南美圭亚那埃塞奎博河地区建立第一个要塞后,荷兰便开始了在美洲新大陆的殖民活动。荷兰人曾先后占领了北美哈德逊河流域,加勒比海地区的圣马丁、库腊索、阿鲁巴、博奈尔等岛屿,并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争,不少荷属美洲殖民地几经易手,不过最终荷兰仍保有了荷属圭亚那(1975年独立为苏里南)、荷属安的列斯以及阿鲁巴等地。.

新!!: 大西洋和荷属美洲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荷蘭皇家航空

荷蘭皇家航空(KLM,荷文原名Koninklijke Luchtvaart Maatschappij,意指「皇家航空公司」,但為了全球形象的統一目前一律以KLM Royal Dutch Airlines自稱,通常簡稱為荷航)是一家以荷蘭阿姆斯特爾芬為總部的國際航空公司。目前該航空是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Air France-KLM Group)的子公司。KLM是荷蘭的国家航空公司。 目前Air France-KLM是法國及荷蘭的主要航空公司,其中KLM主要是經營以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Schiphol Airport)為航空樞紐的部分,並將總部設於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 法國航空在2004年5月收購荷航,並因此組成了法航-荷航集團。法航-荷航集團在法國的法律之下成立。.

新!!: 大西洋和荷蘭皇家航空 · 查看更多 »

荷蘭鳥島

荷蘭鳥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0.11公里、寬0.09公里,面積0.0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荷蘭鳥島 · 查看更多 »

草原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為主,可為家畜、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的地區。 天山草原, 是屬於草原地帶。 這個草原的地勢平坦空曠,氣候較乾燥,雨量較少。.

新!!: 大西洋和草原 · 查看更多 »

鏡鱗無線鰨

鏡鱗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法屬圭亞那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8-17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鏡鱗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華爾夫裸胸鱔

華爾夫裸胸鱔,又稱華爾夫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Walvis海脊海域,體長可達41.3公分,生活在底中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華爾夫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縣 (北卡羅萊納州)

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的一個縣,東經奧柏馬灣 (Albemarle Sound)與大西洋相通。面積1,00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3,723。縣治普利茅斯。 成立於1799年。縣名是紀念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W.

新!!: 大西洋和華盛頓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縣 (羅德島州)

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俗名南方县(South County),是美國羅德島州西南部的一個縣。華盛頓縣西鄰康乃狄克州,南隔海與紐約州相望。面積1,458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華盛頓縣共有人口126,979。縣治韋克菲爾德(該州各縣皆無縣政府建制)。.

新!!: 大西洋和華盛頓縣 (羅德島州) · 查看更多 »

菰属

菰属(学名:Zizania)是禾本科水生草本植物,共有4种。其中3种分布于北美洲,亚洲只有一种,即菰(Z.

新!!: 大西洋和菰属 · 查看更多 »

菱形枪十字虫

菱形枪十字虫(学名:Lonchostaurus rhombicus)为十字叶虫科枪十字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那波利湾与第勒尼安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菱形枪十字虫 · 查看更多 »

菱羊鯛

菱羊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3-30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紅樹林,屬雜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植物殘渣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菱羊鯛 · 查看更多 »

菱體兔牙鯛

菱體兔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紅樹林、岩石底質海域,會進入淡鹹水或淡水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菱體兔牙鯛 · 查看更多 »

菱鮃

菱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北緯68°至摩洛哥海域,包括地中海及黑海,棲息深度5-50公尺,身體薄且細長,皮膚有小、平滑的鱗片,沒有多骨的小瘤,體色通常是橄欖綠色,並有深色與淡色的斑點,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食用魚,適合清蒸、油炸、火烤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菱鮃 · 查看更多 »

菲蓋拉-達福什

菲蓋拉-達福什 (Figueira da Foz)位於葡萄牙大西洋岸、蒙德古河河口北側,是科英布拉區的一座城市。2004年城區人口27,742人,全市62,601人。.

新!!: 大西洋和菲蓋拉-達福什 · 查看更多 »

菲氏尖鼻魨

菲氏尖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加勒比海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35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且珊瑚生長茂盛的水域,成對出現,以藻類、海綿、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菲氏尖鼻魨 · 查看更多 »

菲斯卡爾島

菲斯卡爾島是巴西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里約熱內盧負責管轄,長0.12公里、寬0.52公里,面積0.57公畝,島上有由巴西海軍管理的博物館。 Category:巴西島嶼 Category:里约热内卢博物馆.

新!!: 大西洋和菲斯卡爾島 · 查看更多 »

鏽色大角鮟鱇

鏽色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5-12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5.7公分。.

新!!: 大西洋和鏽色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鏈蛇鱔

鏈蛇鱔,又稱鏈蝮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及亞松森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公尺,體長可達16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潮池等淺水域,單獨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鏈蛇鱔 · 查看更多 »

萊塔河 (法國)

萊塔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河道全長17公里,流經非尼斯泰爾省和莫爾比昂省,發源自坎佩爾萊,最終在吉代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萊塔河 (法國) · 查看更多 »

萊夫·埃里克松

萊夫·埃里克松(古冰島語:Leifr Eiríksson;Leiv Eiriksson,約970年-約1020年)著名的北歐維京(諾爾斯人)探險家。他比哥倫布早500年抵達美洲,被認為是第一個發現北美洲的歐洲探險家(如果不算格陵蘭)。根據《》的記載,他建立了諾爾斯人聚落「文蘭」(Vinland)。而文蘭可能就是現今加拿大紐芬蘭島的蘭塞奧茲牧草地。.

新!!: 大西洋和萊夫·埃里克松 · 查看更多 »

萊夫利島

萊夫利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東福克蘭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面積25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7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萊夫利島 · 查看更多 »

萊赫·卡欽斯基

莱赫·亚历山大·卡钦斯基(Lech Aleksander Kaczyński,)。波兰政治家。2005年12月23日至2010年担任波兰第三共和国第四任总统。1992—1995年担任最高检察院院长,2000—2001年担任司法部部长,2002—2005年担任华沙市长,他曾任法律与公正党主席,第一与第四届参议员和众议员。 他是华沙斯特凡·维辛斯基枢机大学(Uniwersytet Kardynała Stefana Wyszyńskiego)劳动法学博士,副教授。格但斯克大学(Uniwersytet Gdański)前副教授。孪生哥哥是曾任波蘭總理(2006-2007)的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搭的飞机,在俄罗斯西部的斯摩棱斯克机场降落失败坠毁而罹难,享年61岁。.

新!!: 大西洋和萊赫·卡欽斯基 · 查看更多 »

萊雷斯河

萊雷斯河(西班牙語:Río Lérez)是西班牙的河流,位於加利西亞西部,最終在蓬特韋德拉注入大西洋,河道全長60公里,河畔城鎮有福爾卡雷、坎波拉梅羅、科托瓦德和蓬特韋德拉。 Category:西班牙河流.

新!!: 大西洋和萊雷斯河 · 查看更多 »

萊比錫號輕巡洋艦

萊比錫號輕巡洋艦(Leipzi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紐倫堡號。本艦於1928年4月動工,翌年10月間下水,隨後於1931年10月正式列裝威瑪國家海軍;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最大速度為。 萊比錫號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本艦在波羅的海與北海等地與其他艦艇執行護衛任務。1939年12月,本艦遭英國皇家海軍潛艇所發射的魚雷重創,嚴重受損;維修工作於隔年下旬完成,此後便返回服役單位擔任訓練艦。1941年,本艦參與了巴巴羅薩作戰,負責為德意志國防軍提供炮擊支援。1944年10月,萊比錫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發生碰撞;前者所受到的損害非常嚴重,海軍評估後認定已無法完全修復,遂僅以補丁封住損害處。1945年3月,本艦在哥騰哈芬支援該地的德國守軍抵禦蘇聯紅軍的推進;4月下旬又接載一批逃命的德國平民前往丹麥。戰後,萊比錫號被編入由盟軍管轄的,並持續作業至1946年7月間被拆解為止。.

新!!: 大西洋和萊比錫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萊氏牙漢魚

萊氏牙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巴西南部淡水、半鹹水域,為亞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萊氏牙漢魚 · 查看更多 »

萊昂蛇鰻

萊昂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獅子山海域,體長可達23.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萊昂蛇鰻 · 查看更多 »

萨卢姆三角洲国家公园

萨卢姆三角洲国家公园(Parc National du Delta du Saloum)是塞内加尔的一座国家公园,面积76,000公顷。该国家公园建立于1976年,位于萨卢姆河三角洲。 萨卢姆三角洲国家公园已列入《湿地公约》,为面积180万公顷的生物圈保护区。其中,水体面积为61,000公顷,潮间带的红树林植物和海水植物7,000公顷,热带大草原和雨林8,000公顷。主要动物有橙嘴凤头燕鸥、红鹤、琵鹭、弯嘴滨鹬、赤翻石鹬等。.

新!!: 大西洋和萨卢姆三角洲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萨卢姆河

萨卢姆河(Saloum)是塞内加尔的一条河,发源于考拉克东部约105千米处,注入大西洋。河流入海口的萨卢姆河三角洲现设立为萨卢姆河三角洲国家公园,201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从河口向上游大约70千米的河流两岸是红树林。河流附近栖息200多种鸟类、110多种鱼类和35种哺乳动物 。.

新!!: 大西洋和萨卢姆河 · 查看更多 »

萨吕群岛

萨吕群岛(Îles du Salut)是法属圭亚那一个群岛,位于库鲁东北13公里处的大西洋中,主要由 Île Royale,Île Saint-Joseph 和魔鬼岛三座岛屿组成。岛上最早一批居民为18世纪60年代从库鲁附近低地迁移至此的一群法国殖民者,当时称整个群岛为“魔鬼群岛”(Îles du Diable)。萨吕群岛曾长期作为库鲁的外港。现岛上主要产业为旅游业,Royale 岛上有一家宾馆是从原监狱狱警食堂改造而成。.

新!!: 大西洋和萨吕群岛 · 查看更多 »

萨尔瓦多 (巴西)

萨尔瓦多(Salvador,全名São Salvador da Baía de Todos os Santos,意为“万圣湾边的圣萨尔瓦多”)是巴西東北的一座滨海城市,巴伊亚州的首府。萨尔瓦多很长时间里直接被称为巴伊亚,20世纪中前的许多书和地图中它就被标为巴伊亚(比如在丹尼尔·笛福著的《鲁宾逊漂流记》中)。今天当地许多人依然将巴伊亚作为萨尔瓦多的称呼,而巴西其他许多人则将该州称为巴伊亚。 萨尔瓦多位于大西洋畔的一个半岛上,离托多斯奥斯圣托斯湾很近。它是当地都市地区的中心。截止2017年7月,该城市人口为2 953 986,是巴西的第四大城市。.

新!!: 大西洋和萨尔瓦多 (巴西) · 查看更多 »

萨维奇群岛

萨维奇群岛(Ilhas Selvagens,)是隶属于葡萄牙的北大西洋小群岛,位于马德拉岛以南280千米处、加纳利群岛以北165千米处。Luís Carvalho; Nuno Leitão (2005) 萨维奇群岛由两个主岛(、)和一些大小不一的小岛屿构成。从行政上来看,该群岛隶属于葡萄牙马德拉自治区丰沙尔郡(Sé)。萨维奇群岛是葡萄牙的极南点。 1971年开始,由于其作为数种鸟类,特别是的重要栖息地,萨维奇群岛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葡萄牙政府对本地鸟类和附近水域情况进行了保护。岛上除观察保护野生动物的科研人员和一支葡萄牙海军分遣队外,仅有一个家庭再此居住。2016年5月,国家地理学会科学考察队扩大了海洋保护区的范围。.

新!!: 大西洋和萨维奇群岛 · 查看更多 »

萨缪尔·德·尚普兰

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是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魁北克城的建立者。也是法国同北美贸易,特别是皮毛贸易的开拓者。.

新!!: 大西洋和萨缪尔·德·尚普兰 · 查看更多 »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WS),前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SSHS)用於分類颶風(位於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大於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SSHS根據颶風的強度,把颶風分為一至五級。級數越高代表颶風的最高持續風速越高。 此SSHS系統只用於西半球如美國,其它地區如澳洲、日本、印度則使用各自的等級系統。另外,美國是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當作持續風速來區分颶風等級,澳洲則是使用「陣風」的風速及自己的系統區分等級,中国使用「2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而日本則使用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並用各自的系統區分颱風等級。.

新!!: 大西洋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 查看更多 »

萨赫勒

萨赫勒(الساحل;sahel,意为“边缘”)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长超过3,800千米的地带,从西部大西洋伸延到东部非洲之角,横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共和国和厄立特里亚9个国家。;.

新!!: 大西洋和萨赫勒 · 查看更多 »

萨格里什

萨格里什(Sagres)是位于葡萄牙法鲁区比什普镇市的一个小村,面积3428平方公里,人口1939人(2001年数据)。.

新!!: 大西洋和萨格里什 · 查看更多 »

萨拉马卡区

萨拉马卡区,是苏里南的一个区,位于该国北部。西邻科罗尼区,东邻瓦尼卡区,北邻大西洋,南邻帕拉区。总面积3,636 km²,总人口13,600。区治位于。.

新!!: 大西洋和萨拉马卡区 · 查看更多 »

鐮狀真鯊

絲鯊(學名:Carcharhinus falciformis)又名鐮狀真鯊、平滑白眼鮫,為真鯊屬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鐮狀真鯊 · 查看更多 »

鐵達尼號頭等艙的設施

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头等舱拥有众多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设施,一如白星航运公司极尽舒适与豪华的名声所反映的那样。与那些追求华丽装饰的法国德国竞争对手相比,泰坦尼克号更注重舒适柔和的优雅,就如英国庄园及豪华酒店风格一般。泰坦尼克巨大的体积使她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大房间,所有房间都配备了舒适、卫生、方便的最新技术。包间和公共空间煞费苦心地重现了历史风格,并对细节和准确性精雕细琢。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和体育设施,在航行之中提供了充足的娱乐机会。 虽然她和姊妹船及前任皇家邮轮奥林匹克号相似,但泰坦尼克号还提供了额外的头等舱,增广了公共房间,并进行了无数微小的改进,以提高她的豪华与舒适程度。.

新!!: 大西洋和鐵達尼號頭等艙的設施 · 查看更多 »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英語: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是1912年4月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發生的著名船難,事發時是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港至美國紐約港首航的第5天,該船當時是世界最大的郵輪。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時40分與一座冰山擦撞前,已經收到6次海冰警告,但當瞭望員看到冰山時,該船的行駛速度正接近最高速。由於無法快速轉向,該船右舷側面遭受了一次撞擊,部分船體出現縫隙,使16個水密隔艙中的5個進水。鐵達尼號的設計僅能夠承受4個水密隔艙進水,因此沉没。 當乘客被放入救生艇時,他們使用遇險訊號彈和向外求援。根據當時航运业的慣例,鐵達尼號的救生艇系統只是用來將乘客「運送」到附近的其他船隻,而不是設計給所有人員「同時撤離」到救生艇上避難,因此在數量上遠遠不足;隨著泰坦尼克号迅速沉沒,而其他船只還有幾個小時才能抵達,許多乘客和船員无法搭乘救生艇。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疏散管理导致許多救生艇在還沒完全裝滿乘客之前就下水。2小時40分鐘後,泰坦尼克号沉没。 當鐵達尼號沉沒時,超過一千名乘客和船員仍在船上。數分鐘後,幾乎所有跳入海中或跌入海中的人都因冷休克而死亡。客輪卡柏菲亞號在沉船約一個半小時後抵達現場,並在事故發生後九個半小時,即4月15日9時15分之前救到最後一名生還者,這艘船總共救助了710人。這次災難震驚了全世界,造成1,514人死亡,成為歷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这次灾难暴露出撤離期間救生艇數量嚴重不足、管理不善和三等艙乘客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引起了廣泛爭議。隨後的調查建議促使全球海事法規進行大規模修改,191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就是鑑於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而制定的,至今仍在規管全世界的海事安全。.

新!!: 大西洋和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 查看更多 »

蝟蝦

蝦(學名:Stenopus hispidus),亦稱姬蝦、美人蝦、櫻花蝦、,節肢動物典藏知識單元,Stenopus hispidus Olivier, 1811 猬蝦,拳師蝦,是蝟蝦屬的一種蝦。.

新!!: 大西洋和蝟蝦 · 查看更多 »

非洲奈氏鱈

非洲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棲息在中水層,約水深732公尺,體長可達24.2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非洲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非洲小鮋

非洲小鮋是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塞內加爾與安諾本島海域,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沿岸岩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非洲小鮋 · 查看更多 »

非洲尖胸隆頭魚

非洲尖胸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聖多美海域,棲息在水底,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非洲尖胸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非洲属国列表

以下是位於非洲的屬國列表,當中包括名稱(官方名稱)、國旗、首都、貨幣、官方語言、面積 (km²)、人口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PP)及地圖 。 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洲,包括鄰近島嶼在內,大約為30,221,532平方公里(即11,668,545平方英里),佔地球上的總面積6%,陸地面積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大西洋和非洲属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非洲復興紀念碑

非洲復興紀念碑(Le Monument de la Renaissance africaine)是一尊位於非洲國家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的49米高之青銅雕像。置身其中能俯瞰大西洋。 該紀念碑最先由塞內加爾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提出構想,塞內加爾建築師皮埃爾·古迪亞比設計,朝鮮萬壽臺海外開發會社負責建造。在2006年開始100米高山的平整工程,2008年4月3日開始建造雕像。原定在2009年12月竣工,拖延至2010年初,終於在2010年4月4日,塞內加爾國慶日当天落成,以紀念脫離法國獨立50週年。.

新!!: 大西洋和非洲復興紀念碑 · 查看更多 »

非洲匙鰻

非洲匙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Walvis灣海域,包括西地中海,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140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非洲匙鰻 · 查看更多 »

非洲刺蝶魚

非洲刺蝶魚,俗名幾內亞神仙,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非洲刺蝶魚 · 查看更多 »

非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以下是位於非洲的國家及境外領土列表,當中包括名稱(官方名稱)、國旗、首都、貨幣、官方語言、面積(km²)、人口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PP)及地圖。(境外領土會以淺藍色背景顯示。) 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洲,包括鄰近島嶼在內,大約為30,221,532平方公里(即11,668,545平方米),佔地球上的總面積6%,陸地面積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大西洋和非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非洲紅笛鯛

非洲紅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139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礁海域,也會出現在河口、半鹹水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非洲紅笛鯛 · 查看更多 »

非洲經濟史

今天普遍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每當人類社會形成,經濟活動也是如此。最原始的人類是狩獵收集者並住在小家庭的族群裡。接著會出現相當的貿易活動,其距離也可能相隔頗遠。考古學家發現當中貿易的奢侈貨品比如貴金屬及貝殼橫跨整個大陸。.

新!!: 大西洋和非洲經濟史 · 查看更多 »

非洲裸胸鱔

非洲裸胸鱔,又稱非洲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10-45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非洲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非洲鮨

非洲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北部海域,棲息深度75-200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非洲鮨 · 查看更多 »

非洲錘形石首魚

非洲錘形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大西洋安哥拉至南非、西印度洋莫三比克至南非、澳洲東部等海域,棲息深度15-200公尺,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稚魚在河口區活動,成魚在中上層水域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非洲錘形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非洲赤鯛

非洲赤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礫石或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非洲赤鯛 · 查看更多 »

非洲雞籠鯧

非洲鸡笼鲳(学名:Drepane africana)为簾鯛科鸡笼鲳属的鱼类。.

新!!: 大西洋和非洲雞籠鯧 · 查看更多 »

非洲蛇胸鱔

非洲蛇胸鱔為輻鰭魚綱合鰓目合鰓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幾內亞比索至奈及利亞的淡水及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

新!!: 大西洋和非洲蛇胸鱔 · 查看更多 »

非洲雅首海鯰

非洲雅首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那米比亞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的海域及河口區,屬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為食,具毒棘,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非洲雅首海鯰 · 查看更多 »

非洲板块

非洲板块是一个较大的板块,几乎包含整个非洲大陆,向西一至延伸到中大西洋海岭。它是1968年勒皮雄提出的六大板块之一,范围基本没有变动。 非洲板块的西界是一个离散边界,形成中大西洋海岭的中段和南段,非洲板块隔此边界在北部与北美洲板块相接,在南部与南美洲板块相接。非洲板块的东北界与阿拉伯板块相接,东南界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接,在北部和南部与之相邻的则分别是欧亚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了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北界外,其余边界均是离散边界。 非洲板块由几个克拉通(即古陆的稳定陆核)组成,它们在大约5.5亿年前冈瓦纳超大陆形成的过程中会聚在一起,形成现代非洲大陆的前身。这些克拉通自南向北依次是卡拉哈里克拉通、刚果克拉通、撒哈拉克拉通和西非克拉通。每一个克拉通都可以进一步分成几个更小的地块或叫地体,它们沿着前冈瓦纳造山带拼合在一起。 非洲板块在其内部的东部沿着构造和火山活动区阿法尔三角和东非大裂谷发生裂谷作用。这个裂谷区将非洲板块几乎分成了大小明显不等的两部分。据推测,在阿法尔地区之下存在一个地幔热柱。由于这个裂谷区的存在,有人将非洲板块又细分为西部较大的努比亚板块和东部较小的索马里板块 非洲板块的运动速度,据估计大约是每年2.15厘米。按这个速度运动下去,非洲大陆将在大约65万年之后撞上西班牙的南角,而使地中海被封闭而来。 大西洋中的新英格兰热点的活动很可能是非洲板块上一短列中到晚第三纪海山的成因,但是这个热点现在正处于不活动状态。于2007-10-05访问.

新!!: 大西洋和非洲板块 · 查看更多 »

非洲河流列表

非洲的河流,以河流的出海口為基準,自尼羅河起以逆時針的方式陳列。.

新!!: 大西洋和非洲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非洲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指德國於非洲的殖民地中爆發一連串戰事的戰場。.

新!!: 大西洋和非洲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革鱗鮨

革鱗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3-213公尺,本魚體及魚鰭黑色,並具有許多白斑,胸鰭大,鱗片光滑,體長可達91公分,生活在深水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常躲藏在岩石縫隙或洞穴,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革鱗鮨 · 查看更多 »

蝰鱼

蝰鱼(学名:Chauliodus sloani)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巨口鱼科蝰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热带海域、地中海、台湾岛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4700-300米,本魚身體銀虹色,細長的身體,背鰭與較多的連續發光器的位置向前,體長可達35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直布罗陀。其頭椎的第二節至第七節,再加上以第一節頭椎作吸震,使其口可張開至120度之巨。.

新!!: 大西洋和蝰鱼 · 查看更多 »

青口

青口(学名:Perna viridis),,俗稱「孔雀蛤」,隸屬贻贝目壳菜蛤科股贻贝属的动物。.

新!!: 大西洋和青口 · 查看更多 »

青銅石斑魚

青銅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非洲西部海域,棲息深度20-20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這是一個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以頭足類、魚類、甲殼類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青銅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青蟹

青蟹可能指:.

新!!: 大西洋和青蟹 · 查看更多 »

青鱈

青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下頜明顯突出超過上頷一些,側線連續,在胸鰭基底的沒有深色斑點。體色是可變,背部黑色,強烈地與銀灰色側邊與腹面區分; 身體有的上半部黃色到橘色的條紋或斑塊;側線呈綠色的,鰭全黑色除了腹鰭是淡黃色,背鰭軟條24-28枚,臀鰭軟條33-39枚,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青鱈 · 查看更多 »

青铜骑士

青铜骑士:彼得堡的故事 (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 Петербургская повесть) 是普希金在1833年创作的关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的叙事诗。该诗被公认为普希金最成功的叙事诗创作,并且对俄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像也因为这首诗而闻名于世。.

新!!: 大西洋和青铜骑士 · 查看更多 »

頭孔頦齒魚

頭孔頦齒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深度1000-1450公尺,體長可達24.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頭孔頦齒魚 · 查看更多 »

頭楯明蛇鰻

頭楯明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賴比瑞亞至剛果海域,體長可達53.5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的沿海河口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頭楯明蛇鰻 · 查看更多 »

領航鯨

航鯨是圓頭鯨屬下的兩個物種,即長肢領航鯨及短肢領航鯨。雖然牠們的行為很像鯨魚,但卻是屬於海豚科的。.

新!!: 大西洋和領航鯨 · 查看更多 »

項帶重牙鯛

項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加納利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6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蠕蟲及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項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額帶金花鮨

額帶金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10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礁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額帶金花鮨 · 查看更多 »

額斑刺蝶魚

額斑刺蝶魚,俗名女王神仙,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額斑刺蝶魚 · 查看更多 »

衣復恩

衣復恩(),生於山东省济南市,中華民國空軍將領與企業家,中央航校第五期畢業,曾任中華民國空軍情報署長,主持黑蝙蝠中隊、黑貓中隊等特種任務。他也是中華航空的創辦人,亦曾擔任蔣中正座機駕駛。中將退役後,曾擔任亞洲化學董事長。.

新!!: 大西洋和衣復恩 · 查看更多 »

衣阿华级战列舰

愛荷華级戰艦,是美國海軍建成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新銳的一级戰艦。這一級戰艦因日本帝國投降簽字儀式於其3號艦密蘇里號上進行而名揚萬里,同時,首艦愛荷華號因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需要,而成為歷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戰艦。此外,愛荷華級戰艦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0年代)的戰艦,4艘同型艦仍保存至今。 由於愛荷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艦成為美國海軍實際上的最後一級戰艦。.

新!!: 大西洋和衣阿华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顯鮋

顯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法國比斯開灣至塞內加爾海域,包括地中海、黑海,棲息深度10-70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沿岸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顯鮋 · 查看更多 »

血蛇鰻

血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106-154公尺,體長可達46.7公分,棲息在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血蛇鰻 · 查看更多 »

血斑異大眼鯛

血斑異大眼鯛,又稱血斑大眼鯛、灰鰭異大眼鯛,俗名紅目鰱,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血斑異大眼鯛 · 查看更多 »

風季

季是一年中風相對較大或風災比較頻繁的期間,一般是指颱風(西太平洋)、颶風(大西洋及印度洋)、龍捲風、季候風等。例如,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風季,最有可能受到熱帶氣旋吹襲。.

新!!: 大西洋和風季 · 查看更多 »

風暴基里爾

基里尔(Kyrill,)是对一个后来变成强烈温带气旋的低压区的命名。基里尔在2007年1月15日在纽芬兰形成,遂跨越大西洋,在1月17日到达爱尔兰和英国。风暴后来在1月17和1月18日越过北海,在1月18日下午于德国和荷兰沿岸登陆。登陆后风暴向东穿越波兰、波罗的海,进入俄罗斯北部。 基里尔在西欧造成广泛的破坏,尤其在奥地利和德国。直至1月19日,风暴已令45人丧生,以及令公共交通受阻,电力供应中断。 風暴在2007年1月17日由柏林自由大學氣象學院命名。.

新!!: 大西洋和風暴基里爾 · 查看更多 »

颶風古斯塔夫 (2002年)

飓风古斯塔夫(Hurricane Gustav)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七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一个飓风,于2002年9月沿美国东岸平行移动,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第二级。古斯塔夫起初是位于巴哈马以北的一个亚热带低气压,之后以热带风暴强度在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略微偏东海域经过,然后转向北上并两次以一级飓风强度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登陆。风暴直接造成一人死亡和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主要发生在北卡罗莱纳州,另外飓风与一股西南气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狂风又在新英格兰造成了24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不过在计算风暴损失的报告中,这些没有归入古斯塔夫的损失范围。 系统早期属于亚热带风暴,是这类风暴中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命名的。在此以前从未有过亚热带风暴获得命名。此外,本气旋还是继1941年以来在一个自然年中形成时间最晚的飓风。.

新!!: 大西洋和颶風古斯塔夫 (2002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塞薩爾-道格拉斯

颶風塞薩爾-道格拉斯(Hurricane Cesar–Douglas)是一個於1996年7月底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導致122人死亡的災難性熱帶氣旋。7月底在加勒比海上空形成时其强度已经达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標准,給中美洲帶去了降水,導致67人死亡,地方政府宣布該地區為。穿過中美洲後,風暴在東太平洋重新發展為颶風道格拉斯,在海上達至四級颶風強度,成為1996年太平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颶風塞薩爾-道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颶風伊萊亞娜 (2006年)

飓风伊莱亚娜(Hurricane Ileana)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六场大型飓风中的第四场,源自8月21日的东风波,存在期间自始至终在墨西哥近海朝西北方向移动。 由于外界环境有利,风暴成型不到48小时后就在经过索科罗岛海域时达到风力时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因水温降低而减弱。8月27日,伊莱亚娜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最终在两天后完全消散。飓风令墨西哥西部沿海地区降下暴雨并引发洪灾,还导致一人因遭遇大浪丧生。.

新!!: 大西洋和颶風伊萊亞娜 (2006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伯莎 (2008年)

颶風伯莎(Hurricane Bertha)是7月份持續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同時也是有紀錄以來在本月比任何系統於大西洋更東面達到熱帶風暴標準。在活躍的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中的第2場獲命名的風暴、首場颶風和大型颶風,伯莎在7月3日發展成熱帶低氣壓,源自一個在兩天前離開西非的东风波。該熱帶低氣壓向西北偏西至西北方移動,在形成6小時後,低氣壓加強成熱帶風暴伯莎,最終於7月7日達到颶風強度。當天下午較後時間,一個快速增强時期使颶風達到三級颶風,風力時速205公里的最高強度。风切变和風暴內部結構的變化使伯莎在接下來的一星期於百慕大近海經過期間出現強度波動,但最終該系統在7月20日因移向較冷的水域而轉變成溫帶氣旋。它繼續向東北移動,在第二天被冰島附近的另一個低氣壓吞併。伯莎造成的強勁湧浪在美國東岸導致3人遇害;數以百計的其他泳客受傷或需要搶救。在百慕大,一些街道淹沒,強陣風使大約7,500個家庭沒有電力供應;僅觀察到輕微的損失。.

新!!: 大西洋和颶風伯莎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弗雷德 (2015年)

颶風弗雷德(Hurricane Fred)是北大西洋熱帶地區有紀錄以來最東邊的颶風,也是自以來首個以颶風強度穿越佛得角的熱帶氣旋,也是該年北大西洋第二個颶風及第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弗雷德起源於非洲西部一股良好的,該股東風波進入大西洋後向西北移動,利於熱帶氣旋發展的對流環境使該系統在8月30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之後繼續增強,第二天接近佛得角強度達到顛峰,一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40公里,達到一級颶風強度,在經過博阿維斯塔島並離開圣安唐岛後,弗雷德開始緩慢減弱的階段,在9月1日減弱為熱帶風暴,隨後其所處海域的垂直風切逐漸增強,雖多次預測即將消散,但仍然保有熱帶風暴的強度,4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之後雖短暫回升到熱帶風暴,但很快受到高緯度的冷空氣入侵,使強度加速減弱,強度不僅回跌到熱帶低氣壓,並在6日退化為殘餘低壓。 弗雷德使佛得角共和国出現歷史上第一次的颶風警告,在8月31日影響向風群島大部分地區,吹斷樹木和電線桿,在博阿維斯塔和薩爾島最東端,屋頂被吹掀,並停電和斷訊的好幾天,舊城區有七成的房屋受到輕微和中度的損害,在北部的島嶼上,暴雨淹沒了房屋、沖毀道路並損壞農田,聖尼古拉有大量莊稼和家畜受到影響,整個佛得角的經濟損失為250萬美元, 儘管弗雷德帶來雨水對農業上有正面影響,但使非洲西部的海岸線上升,並造成大浪,在塞內加爾的漁村遭摧毀和大片住宅區遭到淹沒,弗雷德在非洲西部沿海和佛得角之間造成海难使得有9人因此罹難。.

新!!: 大西洋和颶風弗雷德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琳達 (1997年)

截至2015年10月,颶风琳达(Hurricane Linda)是有纪录以来第二强烈的太平洋飓风。风暴源于1997年9月9日的一股东风波,之后稳步增强,并在经过36小时的发展后达到飓风强度。接下来系统迅速加强,风速达到每小时298公里的最高值,其中心气压估计低至902毫巴(百帕,26.6英寸汞柱)。气象预测部门曾短暂认为风暴会朝南加州进发,但系统实际上转朝海上行进,于9月17日消散。 接近最高强度的飓风琳达在索科罗岛附近经过,对当地的气象仪器造成损坏。风暴给墨西哥西南沿海带去了巨浪,迫使五个港口暂时关闭。如果琳达像气象部门曾经预测的那样在加利福尼亚州登陆,那么它将成为继1939年加利福尼亚热带风暴以来第一个在该州登陆的热带气旋。虽然最终有惊无险地远离,但风暴还是给该地区带去了轻到中度降雨,并在圣戈尔戈尼奥荒野引发泥石流和洪水,摧毁了两套房屋,另有77套受损,总计经济损失为320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虽然风暴强度很高,但由于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其名称“琳达”(Linda)没有予以退役。.

新!!: 大西洋和颶風琳達 (1997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萊斯特 (1992年)

颶風萊斯特(Hurricane Lester)是自1967年以來第一個以熱帶風暴的強度進入美國的東太平洋熱帶氣旋,同時是1992年太平洋颶風季中第十二個風暴和第七個颶風。此風暴在8月20日發展自一股位於墨西哥西南面的東風波,該熱帶風暴向西北方向移動,並穩定增強。其後轉向北方移動,逼近墨西哥沿岸,並達到颶風強度。萊斯特於登陸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前達到風力時速140公里的最高強度。此系統在橫過該半島和墨西哥西北部的同時繼續減弱,進入亞利桑那州後不久;此風暴便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在8月24日在新墨西哥州消散。 此颶風在墨西哥造成$300萬美元的財物損失(1992年美元,以2011年美元計為$470萬美元),也導致三人死亡,5000人無家可歸。萊斯特的殘餘對流為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帶來和緩的雨水以及輕微的水浸,更令洛磯山脈罕見地在八月降雪。.

新!!: 大西洋和颶風萊斯特 (1992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迪安

飓风迪安(Hurricane Dean)是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自2005年的飓风威尔玛以来最强烈的北大西洋飓风,在有纪录以来所有大西洋飓风中也可以排到第七位,还能在所有登陆过的大西洋飓风中排名第三。这股佛得角型飓风于2007年8月13日形成,从大西洋东部向西北偏西方向穿越圣卢西亚海峡进入加勒比海。系统接下来逐渐增强成大型飓风,并在8月20日从牙买加南部近海经过前不久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8月21日,迪安以强劲的五级风暴强度在尤卡坦半岛登陆,穿越半岛进入坎佩切湾后虽有大幅削弱,但仍然达到飓风强度。系统接下来又有小幅增强,于8月22日在韦拉克鲁斯州实现二度登陆。之后迪安朝西北方向漂移,逐渐减弱成残留低气压,最终在美国西南部上空消散。 这场飓风产生的狂风、巨浪、暴雨和风暴潮导致十个国家共计有至少45人死亡,经济损失估计达到16.6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最先受到其冲击的是小安的列斯群岛,迪安给途经加勒比地区的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特别是在马提尼克和牙买加。风暴在朝墨西哥逼近的过程中仍然有五级飓风强度,但幸运的是没有袭击人口稠密的地区,结果迪安登陆时虽然强度远高于途经加勒比地区岛屿的二级,但造成的破坏程度却要小得多,而且也没有导致任何人员丧生。 受影响地区的清理和重建工作花费数月时间才完成。多个国际救援组织筹集资金,与国有基金一起对道路清理、房屋重建和被毁农作物补植提供援助。受破坏最为严重的牙买加在之后超过一年的时间里也未能恢复风暴来袭前的香蕉产量。墨西哥的旅游业也是如此,花费近一年的时间重建受损的游船基础设施。 迪安是继飓风安德鲁于1992年8月24日登陆以来大西洋盆地第一个在登陆时仍然有五级强度的飓风,不过由于登陆区域地广人稀,因此其规模虽然比安德鲁大得多,但造成的破坏却远远不及。尽管如此,这场飓风仍然造成大范围且持久的破坏,世界气象组织因此将其名称予以退役,今后都不会再在大西洋风暴命名中使用。.

新!!: 大西洋和颶風迪安 · 查看更多 »

颶風艾倫

颶风艾倫(Hurricane Allen)是198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一个热带气旋,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同時是當年的最強氣旋。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內加強到持續風速190英里每小時(305km/h)的熱帶氣旋)。.

新!!: 大西洋和颶風艾倫 · 查看更多 »

领海

领海又称领水,是一个从领海基线,即沿岸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或者群岛国群岛水域以外向海洋延伸3-12海里的海域。但各國視實際狀況可能另有規定。一国主权及于领海及其上空和底土。.

新!!: 大西洋和领海 · 查看更多 »

食破天驚

是一部於2009年上映的美國電腦動畫科幻喜劇電影,以及所著的童書《》架構基礎。索尼動畫製片,並由哥倫比亞影業於2009年9月18日在美國發行。 電影的配音員包含比爾·哈德爾、安娜·法瑞絲、布魯斯·坎貝爾、詹姆斯·肯恩、、安迪·山伯格、、班傑明·布萊特、尼爾·派翠克·哈里斯、、及等人。該片為菲爾·洛德與克里斯多福·米勒執導及編劇。 該片收穫影評人及商業方面的良好回響,以1億美元的預算在全球進帳2.43億美元。續集《食破天驚2》於2013年9月27日在美國上映。改編自電影的於2017年2月20日在卡通頻道上首播。.

新!!: 大西洋和食破天驚 · 查看更多 »

风切变

风切变(wind shear),又稱风切或風剪,是指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

新!!: 大西洋和风切变 · 查看更多 »

飞翼

飛翼,或稱全翼機。是一种没有尾翼并且机身的主要部分隐藏在厚厚的机翼内的航空器。对任何飞机来说只有机翼是必需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去除所有其他多余的部件在设计上是可行的。有的飞翼机身还是保留的,但是肯定是没有尾翼。德国的“沃尔多·沃特曼”兄弟被认为设计制造了世界最早的飞翼。.

新!!: 大西洋和飞翼 · 查看更多 »

飞艇 (轻航空器)

--(airship)是一種輕於空氣的航空器,也是人类第一种可以受控进行自由飞行的航空器。一般具有一個巨大的氣囊和推进、操纵系统。飞艇通过向艇体气囊中充入(如氦气等)升空,用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艇身,以艇尾尾面操纵航行方向。根據其材料結構的不同,飛艇可以分為硬式飛艇、軟式飛艇和半硬式飛艇(半软式飞艇)。飞艇曾被广泛用于海上巡逻、反潜、远程轰炸和空运兵力,也曾作为一种空中民用交通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一时。飞机出现后飞艇的主要作用变为以观光为主的商业运输,并在现代广告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 大西洋和飞艇 (轻航空器) · 查看更多 »

飞机库

飞机库(hangar)是一种用来存放飞机或航天飞机的封闭建筑。大多是用金属制成,也有用水泥或是木头之类者,「hangar」一词来自中世法语「hanghart」 ("围场"或是“围墙”)。机库使得维护人员能方便舒适地对飞机进行维护,所以光辉级航空母舰之所以载机量比美日航母小,主要就是为了提供全封闭的航母机库,以在天气恶劣的北大西洋作业。 20世纪初叶Carl Richard Nyberg 就作了机库来存放他的Flugan。 1909年Louis Bleriot在法国北部的Les Baraques一处农场进行了应急着陆,把飞机推进了农场主的牛窝棚作为飞机存放地。当时他在准备竞赛成为第一个飞过英吉利海峡的人。.

新!!: 大西洋和飞机库 · 查看更多 »

裸原鰭海龍

裸原鰭海龍(学名:Anarchopterus tect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勒比海至巴西及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裸原鰭海龍 · 查看更多 »

裸吻副棘鮃

裸吻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蓋亞那海域,棲息深度35-201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裸吻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裸吻瘤鱈

裸吻瘤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00-800公尺,體長可達22.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裸吻瘤鱈 · 查看更多 »

裸巨口魚

裸巨口魚(学名:Grammatostomias dent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致溫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786公尺,體長可達15.9公分。.

新!!: 大西洋和裸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裸亞海魴

裸亞海魴是輻鰭魚綱海魴目的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從索馬利亞至南非海域;東大西洋從比斯開灣至納米比亞;西大西洋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60-500公尺,體為銀色,魚鰭鰭膜為黑色,側線明顯,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裸亞海魴 · 查看更多 »

裸喉盤魚

裸喉盤魚,又稱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南美洲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屬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河川溪流,屬肉食性,以小魚、水生昆蟲為食。.

新!!: 大西洋和裸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裸喉鐘雀

裸喉鐘雀(學名Procnias nudicollis),又名裸喉鐘傘鳥,是一種傘鳥科鳥類。.

新!!: 大西洋和裸喉鐘雀 · 查看更多 »

裸喉鋸魴鮄

裸喉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南部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15-200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裸喉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裸皮擬可可鮋

裸皮擬可可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真裸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海域,棲息深度9-108公尺,體長可達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裸皮擬可可鮋 · 查看更多 »

裸無臂鰨

裸無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至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海域,棲息深度37-1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裸無臂鰨 · 查看更多 »

裸頭瘤鱈

裸頭瘤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Whale海脊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630-1000公尺,體長可達14.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裸頭瘤鱈 · 查看更多 »

裸額舟尾鱈

裸額舟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96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深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裸額舟尾鱈 · 查看更多 »

裸首梳唇隆頭魚

裸首梳唇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海域,棲息深度1-75公尺,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沿海岩石海域,雄魚具領域性,屬肉食性,以貝類、腹足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裸首梳唇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裸躄魚

裸躄魚,又稱斑紋光躄魚(学名:Histrio histrio、sargassum fish、anglerfish、frog fish、躄/bì(必)/),俗名五腳虎,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裸躄魚 · 查看更多 »

裸齒隆頭魚

裸齒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18-275公尺,本魚身體淡紅色,背面顏色較深,腹面灰白,唇黃色,黃色的斑紋從鼻孔經過眼睛到鰓蓋邊緣。背鰭與臀鰭不覆有鱗片,成魚有凸出在前面的齒,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裸齒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裸胸海龍

裸胸海龍(学名:Nerophis ophidion),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及地中海、黑海等海域,棲息深度2-15公尺,體長可達29公分,棲息在海藻或鰻草床,繁殖期在5月至8月,卵胎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裸胸海龍 · 查看更多 »

裸海蝶

裸海蝶(學名:Clione limacina)俗稱海天使,生活在北冰洋及南冰洋水深350米處。它們最初被描述為翼足目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裸海蝶 · 查看更多 »

飾妝奈拉布隆頭魚

飾妝奈拉布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崔斯坦火山群、Gough與Vema海洋山脊及西印度洋St.

新!!: 大西洋和飾妝奈拉布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裂螺科

裂螺總科(學名:Fissurelloidea Fleming, 1822,亦作裂裙螺總科或透孔螺總科),其下只有裂螺科(學名:Fissurellidae Fleming, 1822,亦作裂裙螺科、钥孔䗩科或透孔螺科),是古腹足類支序之下的一個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的科。本總科的物種因其錐狀螺殼的螺尖上有一個小孔,是海螺的一個特化體。由於整個螺殼的外形就像一條裂開了一條縫的裙擺那樣,所以被稱為裂裙螺。 根據布歇特和洛克羅伊的腹足類分類 (2005年)基本上包括了各種笠螺,覆蓋了原來原始腹足目的大多數物種。.

新!!: 大西洋和裂螺科 · 查看更多 »

飓风

颶風可能指:.

新!!: 大西洋和飓风 · 查看更多 »

飓风埃丝特

飓风埃丝特(Hurricane Esther)是第一个经卫星地图发现的热带气旋,也是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5个热带气旋、第5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5场飓风,于9月10日由佛得角群岛最南端西南偏西方向数百英里海域的一片扰动天气区域发展形成。低气压向西北方向移动,于9月11日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命名为“埃丝特”(Esther),并在次日增强为飓风。9月13日清晨,埃丝特蜿蜒向西移动并强化成大型飓风。接下来4天的时间里,风暴都保持在三级飓风强度,并逐渐朝西北偏西转向。9月17日晚,埃丝特增强成四级飓风,并于次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30公里的最高强度。9月19日,风暴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向东北偏北蜿蜒行进,并在逼近新英格兰的过程中开始减弱,于9月21日降为三级飓风。次日清晨,埃丝特转向东进并迅速减弱成热带风暴。 接下来系统的行进路径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气旋环,再与9月25日迂回北上。次日清晨,埃丝特吹袭鳕鱼角,再在几小时后进入缅因湾。9月26日晚,风暴在缅因州东南部登陆,然后减弱成热带低气压,并在魁北克东南部上空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之后还持续存在了约12小时,于9月17日清晨消散。北卡罗莱纳州和新泽西州受到的影响很小,主要局限于强风和轻度海滩侵蚀,还有因风暴潮引发的沿海洪灾。纽约州因狂风而遭受了严重的农作物损失,还有超过30万电力用户失去供电。大浪造成沿海洪灾并令多艘游艇受损。马萨诸塞州也出现了与纽约州类似的情况。此外,有些地区的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导致地下室、地势低洼的道路和地下通道被淹。总体而言,埃丝特造成的损失较小,共计约为600万美元(196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但是,风暴还造成美国海军的一架飞机在百慕大以北约19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坠毁,导致7人丧生。.

新!!: 大西洋和飓风埃丝特 · 查看更多 »

飓风埃里卡 (2003年)

飓风埃里卡(Hurricane Erika)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一场强度较弱的飓风,也是该季第8个热带低气压、第5场热带风暴和第3场飓风,于这年8月中旬吹袭墨西哥最东北部、德克萨斯州和塔毛利帕斯州边境附近地区。由于初步数据表明埃里卡在达到的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15公里,因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起初并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将风暴归类为飓风。该机构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气旋已经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标准。系统源於一股不具备热带天气系统特征的低气压区,行进5天后于8月14日在墨西哥湾东部发展。受高气压天气系统影响,系统快速西进,并因外界环境有利而增强。8月16日,埃里卡以飓风强度登陆墨西哥东北部,然后在陆地上空迅速消散。 系统尚处扰动天气区时行经佛罗里达州,给当地带去倾盆大雨。德克萨斯州南部出现中等强度大风,风速为每小时80至95公里并伴有小雨,引起该州局部地区受到轻度风害。埃里卡给墨西哥东北部带去中等程度降水,引发泥石流和洪灾,洪水卷走了一辆汽车,导致车裡两人遇难。.

新!!: 大西洋和飓风埃里卡 (2003年) · 查看更多 »

飓风卡特里娜的气象历史

飓风卡特里娜形成于2005年8月23日,这个后来极具破坏性的五级飓风当时为巴哈马附近的第十二号热带低气压。8月24日,这股热带低气压已增强为热带风暴并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命名为“卡特里娜”(Katrina),风暴之后继续加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最南端以飓风最低标准强度登陆。 卡特里娜在穿越佛罗里达州的过程中虽然无法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仍然保持了飓风强度。经过该州领空后,墨西哥湾的温暖海水令其爆发性增强成了有纪录以来第六强的大西洋飓风。之后风暴以三级飓风强度在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堂区非建制地区比勒斯(Buras-Triumph)附近登陆,然后又在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边境上实现第三次登陆。卡特里娜接下来北上穿过美国中部,最终在五大湖附近被一股冷锋吸收而消散。.

新!!: 大西洋和飓风卡特里娜的气象历史 · 查看更多 »

飓风卡门

飓风卡门(Hurricane Carmen)是1974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源于8月末从非洲海岸涌现的一股热带扰动,是一场造成广泛破坏的风暴。扰动起初向西行进,于8月29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海域生成一股热带低气压。风暴途经加勒比海期间由于外部环境有利而开始迅速增强,达到四级飓风强度,然后在尤卡坦半岛登陆。虽然卡门吹袭的地区人烟稀少,但还是造成了严重的农作物损失,并导致多人死亡。风暴到达前,政府开设了多个避难中心,还有许多居民转移到了地势更高的地方。 进入墨西哥湾后,卡门转向北上并在逼近美国期间再度增强,起初对新奥尔良构成威胁,但却向西转向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沼泽地登陆,最终于9月10日在德克萨斯州东部上空消散。气象部门针对风暴发布了热带气旋警告和观察预警,约十万人离开家园寻求庇护。风暴造成的破坏小于预期,但制糖业还是蒙受了重大损失。整场飓风共造成沿途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1.62亿美元(1974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其名称“卡门”(Carmen)也因此从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名单上退役,永远都不会再在大西洋风暴命名时使用。.

新!!: 大西洋和飓风卡门 · 查看更多 »

飓风多格

飓风多格(Hurricane Dog)是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的飓风,也是该季第四个获得命名的风暴,于8月30日在安地卡島以东形成。风暴经过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北海域后转向北上并增强为四级飓风,在大西洋公海上空达到风速每小时230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开始有所减弱,在距马萨诸塞州鳕鱼角不到320公里的海域经过。之后于9月12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多格给背风群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它被认为是安地卡岛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飓风。岛上刚在数星期前受到飓风贝克的沉重打击,这场飓风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建筑物被毁,数千人无家可归。飓风在美国一些沿海。新英格兰东南部因强风而出现大面积停电。新斯科舍有12人失踪,推定已经死亡。飓风先进路途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约为300万美元(1950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飓风多格 · 查看更多 »

飓风奥尔加

飓风奥尔加(Hurricane Olga)是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接近尾声时形成的一场一级飓风,也是该季第15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9场(也是最后一场)飓风。系统于11月24日经亚热带气旋发展而成,并在当天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气旋接下来蜿蜒西进,于11月26日达到飓风标准。达到的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50公里的最高强度后,奥尔加转向西南并逐渐减弱成热带风暴。11月30日,系统又进一步衰退成热带低气压,但两天后又增强至热带风暴标准。12月4日,气旋在巴哈马以东消散。 奥尔加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都远离陆地,所以造成的影响很小,基本只有海上几艘船只受到风暴破坏。此外,风暴残留之后还令巴哈马和佛罗里达州普降暴雨。大西洋飓风季的正式时段通常在11月底结束,奥尔加是历史上少有的12月大西洋飓风之一。.

新!!: 大西洋和飓风奥尔加 · 查看更多 »

飓风威尔玛

飓风威尔玛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十一个熱帶风暴,同时又是第十二个飓风,同时平了這两个纪录。(但後來修定為十三个飓风)飓风威尔玛也是此飓风季中第三个五级飓风(后來艾米莉飓风短暫升級為五级颶風,所以威尔瑪飓风是當年第四个五级飓风),这打破了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和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以及1988年颶風吉爾伯特最低氣壓888百帕纪录。飓风威尔玛同时又是大西洋上有记录以来最强的熱帶氣旋,在全世界熱帶氣旋历史中是氣壓第十低的,其他的八个都是台风。飓风威尔玛对加勒比海西部包括古巴,中美洲造成严重威胁,墨西哥的-zh-hans:尤卡坦;zh-hk:尤卡坦;zh-tw:猶加敦;-半岛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也遭受影响。.

新!!: 大西洋和飓风威尔玛 · 查看更多 »

飓风丽塔

飓风丽塔(英语:Hurricane Rita)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中第17个热带风暴,同时亦是第10个飓风。当其还是热带风暴时已经袭击了佛罗里达州和古巴。2005年9月20日早上升级为1级飓风。其威力在9月21日达到五级飓风标准。9月22日从最高的5级飓风降至4级水平。9月23日降至3级水平。9月24日凌晨3时30分,飓风“丽塔”挟强劲风力在得州萨宾帕斯与路易斯安那州卡梅伦之间的海岸地区登陆,对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形成威胁。登陆时风速为,并伴随高的风暴潮,强度己减弱为3级。.

新!!: 大西洋和飓风丽塔 · 查看更多 »

飓风丽丽

飓风丽丽(Hurricane Lili)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造成人员丧生和财产损失均仅次于飓风伊西多尔的热带气旋,两场飓风间隔仅有一星期,影响的区域基本相同,并且是本季最强烈的两场风暴。丽丽源自9月21日大西洋开放海域上空的热带扰动,是本季第1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第4场飓风和第2场大型飓风。系统向西移动,以热带风暴强度吹袭小安的列斯群岛,然后进入加勒比地区。受古巴南部的风切变影响,气旋在西进期间一度消散,之后又在垂直风切变减弱后再生。风暴转向西北,于10月1日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标准,再于当天两次从古巴西部登陆,然后进入墨西哥湾。10月2日,丽丽急剧强化,于当天下午达到四级飓风强度。此后气旋迅速减弱,于10月3日以一级飓风强度吹袭路易斯安那州,在朝内陆行进期间逐渐减弱,最终于10月6日消散。 飓风在途经加勒比地区期间引发大范围破坏,其中农作物和建筑质量欠佳的民宅灾情最重。泥石流在多山岛屿相当常见,并以海地和牙买加最为典型。丽丽导致美国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开采中断,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区受到严重破坏,该州南部近海的多个屏障岛或湿地也受到重创。气旋自始至终一共夺走15条人命,损失总额高达9.25亿美元(2002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飓风丽丽 · 查看更多 »

飓风乔治对路易斯安那州的影响

飓风乔治对路易斯安那州的影响一共造成3人丧生,经济损失约3010万美元(199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乔治源于大西洋上空的一股东风波,于1998年9月20日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250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风暴行经大安的列斯群岛,于9月28日进入墨西哥湾,接下来以二级飓风强度登陆密西西比州后,于10月1日消散。路易斯安那州有约50万生活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在飓风登陆前疏散。新奥尔良市长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以便灾民获得联邦援助。政府部门呼吁沿海地区生活的近150万居民撤离,官员称这一撤离规模可能创下了当地的新纪录。 乔治产生的风暴潮导致大量位于防洪堤以外的民房被淹,庞恰特雷恩湖畔的85个垂钓营地被毁。估计有16万居民因乔治导致家中停電,飓风缓慢的移动速度也导致了严重的海滩侵蚀。全州以博加卢萨的降雨量最高,有约76毫米,阵风时速则达到132公里。飓风过去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全州开设了67个避难所。路易斯安那州因热带风暴弗朗西丝和飓风乔治所受损失一共获得了5600万美元(199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救灾款。此外,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一共还支付了1415万零532美元(199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补偿,其中包括向波多黎各和密西西比州提供的援助金。.

新!!: 大西洋和飓风乔治对路易斯安那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乔治的气象历史

飓风乔治的气象历史从1998年9月15日开始,同年10月1日结束,一共持续了17天。飓风乔治源于1998年9月中旬离开非洲海岸的一股东风波,系统向西移动,于两天后催生出低气压区并很快强化成热带低气压。9月16日,低气压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乔治”,并且次日就达到飓风强度。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风暴中发展出风眼,周围有持续存在的深层大气对流围绕。飓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此期间因强烈的外流和温暖的海面温度而继续强化,于9月20日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250公里的最高强度,仅略低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气压也降至937毫巴(百帕,27.67英寸汞柱)。 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乔治行经大安的列斯群岛并先后5次登陆,其中4次有三级飓风强度,一次为一级飓风强度。进入加勒比海后不久,风暴略有减弱,但又在穿越波多黎各前重新增强成大型飓风。经过又一次小幅减弱后,气旋在多明尼加共和国附近迅速组织,重新发展出清晰的风眼和良好的外流,令乔治在登陆前达到风力时速195公里强度。途经伊斯帕尼奥拉岛期间,系统对流受到严重扰乱,但乔治仍然保持着飓风强度。9月23日,风暴以飓风最低标准强度从古巴东南部登陆。 到了9月25日,乔治已进入墨西哥湾并增强成二级飓风。风暴在海湾内重新组织,再度形成完整的风眼,环流中心也有深层对流围绕。9月27日,飓风风速达到每小时175公里。次日再度登陆前数小时,风暴略有减弱,从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附近以风力时速165公里强度上岸。乔治的前进速度在登陆后减缓,并短暂形成顺时针环形路径,然后保持向东飘流。气旋逐渐减弱,到9月29日下午时已降级成热带低气压。两天后,乔治在佛罗里达州大西洋近海完全消散。.

新!!: 大西洋和飓风乔治的气象历史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万的气象历史

飓风伊万的气象历史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所有热带气旋中持续最久的一个,从8月末一直延续到9月下旬。这场飓风源于8月31日离开非洲海岸的一股东风波,由于受到高压脊的影响而向西行进,进入热带大西洋深处后由于外界环境有利而在9月2日发展成热带低气压。气旋逐渐增强,到9月5日时又开始进入爆发性增强期并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还创下了当时位置最偏南部的大型大西洋飓风新纪录。 由于遇到干燥的空气,伊万迅速减弱,但又逐渐地重新组织起来,于9月7日以大型飓风强度在格林纳达以南近海掠过,然后又在中加勒比海达到五级强度。接下来的数日时间里,风暴因以眼墙置换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强度波动,以风速略低于五级飓风标准强度从牙买加以南近海,开曼群岛以及古巴西部经过。接下来伊万转向北上,因外界环境变得不利而逐渐减弱,于9月16日以每小时195公里风速强度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格尔夫海岸登陆。风暴在转向东北的行进过程中迅速减弱成热带低气压,于9月18日转变為温带气旋。 伊万的残留转向南下,后又转至西南,于9月21日穿过佛罗里达州后开始重新获得热带系统特征。9月22日,系统在路易斯安那州东南方向再次成为热带低气压,之后还达到了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热带风暴强度,然后再逐渐减弱并以热带低气压强度沿路易斯安那州西南方向登岸,其环流于9月25日进入德克萨斯州境内后消散。.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万的气象历史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

飓风伊莎贝尔(Hurricane Isabel)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最强烈,造成损失最惨重,死亡人数最多的飓风,也是该季第9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第5个飓风和第2个大型飓风,于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形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伊莎贝尔产生的风暴潮在北卡罗莱纳州冲走了哈特拉斯岛(Hatteras Island)的一部分,这里形成了新的水湾,并非正式地命名为伊莎贝尔水湾。外滩群岛受到了最为沉重的打击,成千上万的民宅受损甚至被完全摧毁。因这场飓风造成死亡人数最多,遭受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弗吉尼亚州,特别是在汉普顿锚地区域以及多条河流沿岸,甚至向西面和北方远至里士满和美国首都哥伦比亚特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整个风暴导致的人员伤亡有68%发生在北卡罗莱纳州和弗吉尼亚州,经济损失则有约64%。弗吉尼亚州多个地区供电服务中断了数天之久,一些农村地区停电时间更长达几个星期,还有局部地区的水灾导致了数千美元损失。 从大西洋沿岸远至西弗吉尼亚州都遭受了中到重度的损失。美国东部约有600万居民因飓风产生的狂风而失去电力供应。风暴产生的降雨从南卡罗莱纳州一直延伸到缅因州,并向西延伸至密歇根州。伊莎贝尔给沿途共计造成了约53.7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美共计有来自7个州的16人直接因这场飓风遇难,还有6个州以及加拿大一个省的35人间接因风暴而丧生。.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宾夕法尼亚州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宾夕法尼亚州的影响主要是以热带风暴强度的狂风吹袭该州大部分地区。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且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9月19日,热带风暴伊莎贝尔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经过,其大规模环流在该州大部分地区都产生了热带风暴强度的狂风。全州因这场风暴一共遭受了1.6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损失,还间接导致两人遇难,其中一人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据信是在停电且通风不畅的区域操作发电机所致。中等强度的风力令州内许多树木倒塌在电线杆上,导致140万用户失去电力供应,还有数十套房屋和多辆汽车被树木砸伤。.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宾夕法尼亚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弗吉尼亚州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弗吉尼亚州的影响创下该州因灾难损失最为惨重的新纪录,截止2014年2月上旬,这项纪录仍然得以保持。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且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飓风产生的狂风对全州99个县和城市产生了影响,刮倒了成千上万的树木,导致约180万人失去电力供应。风暴潮冲击了该州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里士满的詹姆斯河沿岸达到最高的2.7米左右,导致河道沿岸的民宅严重受损。奥古斯塔县的降雨量高达513毫米,比这场风暴给全美其他任何地区带去的降雨量都多。在该州山区,强降雨导致严重且极具破坏性的山洪爆发。伊莎贝尔共计给全州造成了约18.5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巨额损失,还直接导致10人丧生,间接引起26人遇难。.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弗吉尼亚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北卡罗莱纳州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北卡罗莱纳州的影响是继1999年的飓风弗洛伊德在该州登陆以来所有飓风中最惨重的一次。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且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伊莎贝尔给北卡罗莱纳州东部造成了中到重度的损失,总额达到4.5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戴尔县,狂风和风暴潮引发的洪水令成千上万的房屋受损。风暴潮还在哈特拉斯岛上冲出了一个宽600米的水湾,这里之后也被非正式地称为伊莎贝尔水湾,哈特拉斯的陆路交通也因此中断了两个月之久。狂风在全州吹倒了成百上千的树木和电线杆,致使70万居民家中停电,不过大部分停电地区在几天后就恢复了电力供应。飓风还在该州直接造成一人死亡,间接导致两人丧生。.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北卡罗莱纳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纽约州和新英格兰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纽约州和新英格兰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主要局限于风害。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且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纽约州受到的损失共计达到9000万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佛蒙特州也报告了约10万美元损失(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中等强度的大风刮断了该地区的许多供电线路,导致局部地区停电,还有两人因风暴产生的大浪而遇难。.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纽约州和新英格兰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特拉华州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特拉华州的影响导致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该州为灾区。截至2014年3月,该州一共只有14次经总统宣布成为联邦灾区。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风暴的中心仍然保持在特拉华州的南面和西面,整个风暴距该州最近时只有约280公里,其时伊莎贝尔仍然拥有强劲热带风暴标准并位于弗吉尼亚州中部。 在伊莎貝爾來襲幾天前,热带风暴亨利剛在特拉華州引發洪災,结果这场飓风又进一步加重了灾情。时速100公里的狂风在州内各地刮倒了大量的树木和电线杆,还吹断了许多树枝,导致至少15300人家中停电。强烈的海浪和风暴潮以及内陆的径流泛滥导致许多低洼地区被淹,全州共因这场风暴而遭受了4000万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经济损失,不过幸运的是州内没有人员丧生。.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特拉华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影响是美国巴尔的摩-华盛顿都会区所受热带气旋影响中最具破坏性的其中一次。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9月19日,伊莎贝尔以热带风暴强度穿过马里兰州的最西部,其大规模环流也给全州都带去了热带风暴强度的狂风。该州有约124万人失去电力供应。风暴产生的风暴潮造成了最为沉重的打击,淹没了沿岸地区并引起严重的海岸侵蚀。马里兰州东部有成百上千的建筑物受损甚至完全被摧毁,其中大部分是由发生在安妮女王县的潮汐洪水引起。马里兰州中部也有成千上万的房屋受到影响,巴尔的摩和安那波利斯报告因风暴潮而出现了严重的洪灾。哥伦比亚特区也遭受了中等程度损失,其中大部分是因狂风引起。整个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经济损失共达到约9.45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还有一人直接因风暴引发的洪水遇难。.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莎贝尔对新泽西州的影响

飓风伊莎贝尔对新泽西州的影响造成两人死亡,许多树木倒塌,总体经济损失约5000万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飓风伊莎贝尔于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朝西北方向前进,进入一片水温较高且风切变很弱的环境后稳步加强,于9月11日达到风速每小时270公里的最高强度。经过四天的强度波动后,飓风逐渐减弱,于9月18日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以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强度登陆。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转变为温带气旋。 伊莎贝尔登陆几天前,由于还有几个因素存在变数,所以很难确定飓风的实际动向。由于有计算机模拟预测风暴将在新泽西州登陆,该州的各个部门也全面投入到防灾准备当中。最终这场风暴在该州西南方向350公里外经过,其大规模环流在全州大部分地区产生了热带风暴强度的狂风,刮倒了成百上千的树木和供电线路,导致数十万人家中停电,还有一人被倒下的树木砸死。沿海地区海浪汹涌,还出现了中等强度的风暴潮,有一人淹死,至少有50处沿海地区报告了因这场风暴而导致的海岸侵蚀。.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莎贝尔对新泽西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迪丝 (1971年)

飓风伊迪丝(Hurricane Edith)是1971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最强烈的飓风,于9月5日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然后迅速在加勒比海增强至飓风强度。风暴在9月9日快速增强并以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在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角登陆。然后短暂进入洪都拉斯湾并穿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后在中美洲上空快速减弱。风暴在途经墨西哥湾时因受到一个低压槽的影响而转向东北,并在加速朝陆地进发的同时再度增强,于9月16日以风速每小时170公里强度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陆。之后系统稳步减弱,于9月18日在乔治亚州上空消散。 飓风在阿鲁巴附近经过时导致两人丧生。伊迪丝以五级飓风强度袭击中美洲,摧毁了成百上千户民宅,至少导致35人遇难。德克萨斯州因涨潮导致沿海地区出现洪灾,但没有造成严重损失。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区因风暴而引发山洪和龙卷风爆发,导致了中到重度损失。巴吞鲁日出现的一场藤田级数达到F3的龙卷风摧毁了多所房屋,还令多人受伤。向东远至佛罗里达州都出现了龙卷风爆发,几幢小型建筑物被完全摧毁。整个美国因这场飓风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2500万美元(197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飓风伊迪丝 (1971年) · 查看更多 »

飓风纳丁

截止2014年4月,飓风纳丁(Hurricane Nadine)仍然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第四长的大西洋飓风,也是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4个热带气旋和第14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纳丁于9月10日由佛得角以西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次日就已增强为热带风暴。系统起初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北上,期间没有接近任何陆地。9月15日清晨,风暴在婉延向东行进的过程中达到飓风强度,之后由于垂直风切变的增强,纳丁于9月16日削弱成热带风暴。次日,风暴开始向东北方向前进并威胁到亚速尔群岛,但在到达该群岛前又于9月19日再度改变方向朝东南偏东行进,不过还是给几个岛屿带去了热带风暴强度的狂风。9月21日,系统在位于亚速尔群岛以南时开始向东南偏南方向曲折前进,并于当天晚些时候转变成不含热带天气系统特征的低气压区。 由于外部环境有利于系统发展,纳丁的残余在9月24日再生为热带气旋。经过重新发展后,风暴以环状路径行进并蜿蜒缓慢地穿越东部大西洋,之后系统转向西南偏南,并一度几乎停止移动。到了9月28日,风暴蜿蜒向西北方向前进并再度增强为飓风。9月30日,飓风进一步加强并达到每小时150公里的最高风速。但到了次日就因为外部环境不利而减弱成风速每小时105公里的热带风暴。强烈的风切变和逐渐降低的海面温度令风暴大幅削弱,于10月3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之后不久与靠近亚速尔群岛东北部的冷锋融合。10月4日,系统残留经过亚速尔群岛,再次给群岛带去了相对较强的大风。.

新!!: 大西洋和飓风纳丁 · 查看更多 »

飓风猎人

飓风猎人是指飞入热带气旋指向气象侦察任务的美国空军预备役司令部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飞机机组空勤人员。 从1943年开始执行这类任务以来,已经损失了5架飞机。 气象卫星问世以来,彻底解决了热带气旋的位置追踪与生成、运动、消失过程监控,但仍然无法取代气象侦察飞机实测风眼大气压强、风速。.

新!!: 大西洋和飓风猎人 · 查看更多 »

飓风莱尼

飓风莱尼(Hurricane Lenny)是有纪录以来在11月形成的第二强烈大西洋飓风,也是199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2场热带风暴、第8场飓风和第5场四级飓风,于11月13日在西加勒比海形成,其存在期间一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从西向东移动路线。系统于11月15日在牙买加以南达到飓风强度标准,并在接下来数天里先后经过伊斯帕尼奥拉岛南部和波多黎各。11月17日,莱尼在加勒比海东北部快速强化,在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圣克洛伊岛以南约34公里海域达到每小时250公里的最大风速。飓风在途经背风群岛期间逐渐减弱,最终于11月23日在大西洋开放海域上空消散。 行经小安的列斯群岛前,莱尼产生的大浪夺走了哥伦比亚北部两人的生命。狂风暴雨导致波多黎各东南部的农作物严重受损。飓风以最高强度从圣克洛伊岛经过,该岛出现大范围洪灾和侵蚀,但破坏只达到“中等程度”。美属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一共遭受了3.3亿美元(1999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降雨量最高的是圣马丁岛法国领地的警察局,达867毫米。该岛有3人遇难,超过200套物业被毁。附近的安提瓜和巴布达也有1人丧生,暴雨还污染了当地水源。向南远至格林纳达也受到这场风暴的严重破坏,大浪导致多个城镇和首都之间的联系中断。由于风暴造成了重大损失,其名称“莱尼”因此从大西洋风暴命名名单上退役,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使用。.

新!!: 大西洋和飓风莱尼 · 查看更多 »

飓风莱斯利

飓风莱斯利(Hurricane Leslie)是2012年9月对百慕大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构成轻微影响的一场大西洋飓风,是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2个热带气旋,源于8月30日背风群岛以东约2400公里海域的一股东风波,成为热带低气压仅12小时后就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莱斯利”。气旋稳步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由于外界环境偏向有利而缓慢弱化,到了9月2日,风暴已回转向西北偏北行进至背风群岛北侧洋面。此后,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上空的阻塞天气格局令莱斯利持续飘流了4天。9月5日晚,气旋升级成一级飓风,但由于行进速度过于缓慢,产生的上升流令海面温度降低,莱斯利又缓慢减弱,于9月7日降级成热带风暴。 气旋继续飘流到9月9日并加速从百慕大以东掠过,给岛上带去强风,导致数百居民家中停电,还有电线杆倒塌,各种垃圾和被风刮断的树枝散落在道路上。此后莱斯利重新增强并再度达到飓风标准,于9月11日在纽芬兰岛附近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给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新斯科舍和纽芬兰带去暴雨,纽芬兰岛出现局部洪灾,特别是该岛西部。岛上许多树木和屋顶受损,约4万5000户居民失去供电。此外,波奇湾(Pouch Cove)有一套尚未建完的房屋和多户民宅受损。飓风莱斯利一共造成1010万美元(2012年美元)的损失,但没有引起人员丧生。.

新!!: 大西洋和飓风莱斯利 · 查看更多 »

飓风鲍勃

飓风鲍勃(Hurricane Bob)是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场获命名的风暴和首场飓风,也是有纪录以来在新英格兰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飓风之一,于8月16日经巴哈马附近的低气压区发展而成。低气压稳步增强,于8月16日晚成为热带风暴并获名“鲍勃”。气旋以热带风暴强度沿弧形路径朝西北偏北移动,于8月17日升级成飓风后又转朝东北偏北前进。8月18至19日,风暴掠过北卡罗来纳州的外滩群岛,随后强化成大型飓风(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三级或以上的飓风)。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85公里的最高强度后,鲍勃在逼近新英格兰期间略有减弱。 8月19日,气旋以二级飓风强度两次登陆罗得岛州,第一次是在布洛克岛,第二次是在纽波特,成为这年大西洋飓风季中唯一登陆美国本土的飓风。风暴继续深入内陆并快速减弱,在进入缅因湾期间降级成热带风暴。此后不久,鲍勃于8月20日清晨以强烈热带风暴强度登陆缅因州,数小时后又进入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然后转变成温带气旋。到了8月21日,气旋残留已穿越纽芬兰岛重返大西洋开放水域,然后长途跋涉经过北大西洋,最终于8月29日在葡萄牙以西近海消散。 受鲍勃影响,新英格兰普遍受到重创,损失总额高达15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是当时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第二严重的飓风,并且截至2015年还能排到第32位,飓风还造成17人遇难。大部分损失和人员丧生都是因狂风和恶劣海况引起,风暴途经区域经确认还出现六场龙卷风。截至2016年8月,鲍勃依然是最后一场以飓风强度直接吹袭新英格兰各州的热带气旋。.

新!!: 大西洋和飓风鲍勃 · 查看更多 »

飓风费法

飓风费法(Hurricane Fefa)是1991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场大型飓风,虽然风暴基本没有造成破坏,但其名称仍然退役,永远都不会再在东太平洋风暴命名时采用。气旋源于7月29日卡波圣卢卡斯东南偏南方向约1575公里海域的一股东风波,是本季第6场热带风暴、第4场飓风和第2场大型飓风。系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因外界总体环境有利而增强,于8月2日达到风力时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费法转朝西面的夏威夷州前进,然后逐渐减弱,最终在夏威夷岛附近逐渐消散。 途经夏威夷期间,费法产生强烈的拍岸浪、中等强度阵风和局部暴雨,但没有报道表明飓风有造成人员丧生或财产损失。风暴还产生闪电,导致夏威夷岛上两人受伤。.

新!!: 大西洋和飓风费法 · 查看更多 »

飓风黑兹尔

飓风黑兹尔(Hurricane Hazel)是1954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惨重的飓风。这场风暴夺走了海地多达1000人的生命,然后又以四级飓风强度从南、北卡罗莱纳州边境附近袭击美国,造成95人丧生。之后黑兹尔转变成温带风暴,但仍然致使81人遇难,其中大部分来自多伦多。由于风暴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名称“黑兹尔”因此从大西洋风暴命名名单上退役,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使用。 黑兹尔摧毁了海地40%的咖啡树和50%的可可作物,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持续了数年之久。飓风在南、北卡罗莱纳州登陆,冲击点附近的大部分海滨住宅被毁。气旋从北卡罗莱纳州沿大西洋海岸北上,先后影响了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特拉华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产生的阵风时速有近160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8亿美元(1954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气旋在宾夕法尼亚州上空与一股冷锋合并,然后朝西北方向的加拿大进发,以温带风暴形式吹袭安大略,多伦多市内及周边有许多溪流溢出,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位于当地冲积平原的许多居民区之后只能改造成公园用地。加拿大遭受的损失达到1.35亿加拿大元。 由于缺少应对热带气旋的经验,加上风暴强度的保持时间异常之长,多伦多所受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黑兹尔在陆地上行进了超过1110公里,但在逼近加拿大的过程中因与一股强劲冷锋融合而得到强化。风暴在进入大多伦多地区上空后移动速度大幅减缓,其性质上虽已属温带气旋,但强度仍然相当于一级飓风标准。当地召集了800名军人协助清理工作,还建立了飓风赈灾基金,分发了510万加拿大元的援助金。.

新!!: 大西洋和飓风黑兹尔 · 查看更多 »

飓风黛安

飓风黛安(Hurricane Diane)是195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袭击北卡罗莱纳州的三场飓风之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新纪录。该天气系统源于8月7日小安的列斯群岛和佛得角之间的一股东风波,形成后起初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之后转向东北偏北并开始爆发性增强。8月12日,飓风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70公里的最高强度,可以在如今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二级飓风标准。风暴回转向西后逐渐减弱,于8月17日以飓风最低标准强度从北卡罗莱纳州威尔明顿附近登陆,该地区刚在5天前受到飓风康妮的袭击。气旋进入陆地上空后进一步减弱,这时美国气象局指出,黛安造成进一步破坏的可能性已经减少。系统接下来转朝东北方向前进,在大西洋温暖海水的影响下,风暴给整个美国东北部带去了创纪录的降雨量。8月19日,气旋从纽约东南部进入大西洋,于次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再在8月21日完全消散。 北卡罗莱纳州出现沿海洪灾,但因风雨而遭受的破坏很小。风暴在弗吉尼亚州上空减弱后水分仍然保留,并因蓝岭山脉的地形举升影响产生大量降水,波托马克河沿岸许多道路和低洼地区都受到洪水的影响。特拉华州最北部也出现淡水洪灾,但与邻近多个州相比程度要轻得多。宾夕法尼亚州东部普降暴雨,引发了创纪录的严重洪灾,特别是波科诺山和特拉华河沿线。汹涌的洪水冲毁了约150座公路或铁路桥梁,还突破或摧毁了30个水坝。暴涨的布洛德海德溪几乎把一处夏令营完全淹没,夺走了37人的生命。整个宾夕法尼亚州共有101人因这场灾难丧生,造成的破坏估计价值达到7000万美元(195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邻近的新泽西州西北部也出现局部洪灾,摧毁了多座桥梁,还迫使数以百计的居民撤离。纽约州东南部也受到风暴破坏,但程度较轻。 康涅狄格州是受黛安打击最沉重的州,托灵顿的降雨量达到全州最高的428毫米。该州遭受的洪灾严重程度创下新纪录,摧毁许多桥梁并切断通讯,将全州隔成两个区域。该州所有的主要河流和山谷都被洪水淹没,有30个河水标尺记录下历史最高水位。康涅狄格河位于哈特福附近河段水位达到9.3米,在该河的历史水位中可以排到第3位。洪水摧毁了利奇菲尔德县温斯特德(Winsted)市中心的大片地区,这些地区之后大部分都没有再进行重建。罗德岛州文索基特也因创纪录的潮水及多条河流泛滥受到严重破坏。马萨诸塞州的洪水水位超过了1938年新英格兰飓风期间水位,突破了许多水坝,淹没邻近城镇和道路。整个新英格兰共有206个水坝受损或被毁,约7000人受伤。全美至少有184人死亡,813套房屋被毁,另有1.4万套严重受损。经济损失总额达7.547亿美元(195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如果再加上商业和个人收入损失,数额将突破10亿美元(195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过后有8个州成为联邦灾区,风暴名称“黛安”也因此从大西洋风暴命名名单上退役,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使用。.

新!!: 大西洋和飓风黛安 · 查看更多 »

飓风迪安的气象历史

飓风迪安的气象历史从2007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这时有一股强烈的东风波离开非洲西海岸进入北大西洋。虽然这股东风波起初遭遇了强烈的东向风切变,但还是快速移动到了一片适合热带气旋发展的环境中并迅速组织起来。到了8月13日早上,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将还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超过2400公里海域的系统归类为热带低气压。 系统因北面存在的一个深层高压脊而转向西进并迅速进入加勒比地区的温暖水域。8月14日,低气压有所增强并升级为热带风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因此将其命名为“迪安”(Dean)。到8月16日时,风暴已进一步增强达到飓风标准。飓风迪安在向西穿越小安的列斯群岛的过程中继续强化,一度在加勒比海中爆发性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接下来飓风略有减弱,于8月19日以四级飓风强度在牙买加南部海岸掠过后继续朝尤卡坦半岛水温更高的洋面进发。加勒比海西部的有利条件让风暴得以在次日再度强化并达到五级飓风标准,然后在金塔纳罗奥州登陆。 飓风迪安是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以五级强度登陆过的两场风暴之一,并且与飓风卡米尔和飓风米奇一起并列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七强烈的大西洋飓风。首次登陆后,飓风迪安在穿过尤卡坦半岛的过程中减弱,然后进入了坎佩切湾。由于该海湾内水温较高,风暴再度短暂加强,又在韦拉克鲁斯州实现二度登陆。之后迪安朝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减弱成残留低气压,最终在美国西南部上空消散。.

新!!: 大西洋和飓风迪安的气象历史 · 查看更多 »

飓风胡安

飓风胡安(Hurricane Juan)是一场于2003年9月下旬对加拿大造成重大损失的强烈热带气旋,也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十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六场飓风,于9月24日由一股穿越亚热带大西洋的东风波在百慕大东南方向发展形成。系统北上进入墨西哥湾后因遇到墨西哥湾暖流而逐步加强,于9月27日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强度,并于同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在向新斯科舍海岸前进的过程中因海水温度降低而有所减弱。9月29日清晨,胡安以风速每小时160公里的二级飓风强度在哈利法克斯的沙德湾(Shad Bay)和普罗斯佩克特(Prospect)之间登陆。风暴在从南向北穿越新斯科舍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飓风强度,然后在爱德华王子岛上空减弱为热带风暴。9月29日晚,风暴在圣罗伦斯湾北部的安蒂科斯蒂岛附近由另一股温带低气压吸收。 这场飓风在穿过新斯科舍中部和进入爱德华王子岛的过程中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风暴中心以东和以西区域受到的影响较小,大部分损失都是由这些区域遭受的狂风引起。胡安所过之处共造成8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5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报告中认为这是继1893年以来对新斯科舍造成破坏最严重的风暴,其名称“胡安”(Juan)也因此予以退役,永不会再在大西洋风暴命名中使用。.

新!!: 大西洋和飓风胡安 · 查看更多 »

飓风阿道夫

飓风阿道夫(Hurricane Adolph)是有纪录以来首场在5月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四级飓风标准的东太平洋热带气旋,也是2001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1个热带低气压、第1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第1场飓风以及首场大型飓风。虽然风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其名称之后还是因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名字相近而退役,今后不会再在东太平洋风暴命名时采用。 系统于5月25日成为热带低气压,3天后达到飓风标准。经过快速增强,阿道夫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30公里的最高强度,和同年的飓风朱丽叶并列成为本季最强烈的飓风。行经水温较低海域后,气旋于6月1日消散,只对陆地构成很短暂的威胁。.

新!!: 大西洋和飓风阿道夫 · 查看更多 »

飓风金格

飓风金格(Hurricane Ginger),是197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8个热带气旋和第5个飓风,其作为热带气旋的持续时间从9月6日开始到10月3日为止,长达27.25天,这其中从9月11至30日的20天里达到了飓风强度。风暴在巴哈马东北方向形成,之后的九天里总体向东或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到每小时175公里的最大风速。9月14日,金格的行进速度放缓并逐渐转向朝西,于9月23日在百慕大附近经过,产生了狂风和巨浪,但没有给当地造成损失。 飓风金格在位于大西洋西部上空时成为破风计划的最后一个目标,该计划旨在通过向热带气旋的雨带中投放碘化银来削弱其强度。风暴于9月30日以飓风的最低标准袭击了北卡罗莱纳州,给海岸沿线带去了狂风,导致部分地区停电。大雨导致城镇被淹,农作物受损严重,损失了300万蒲式耳玉米和100万蒲式耳大豆。该州遭受的经济损失估计达到1000万美元(197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风暴还给更北部的中大西洋各州带去了中等程度降雨和大风,不过除北卡罗莱纳州外,没有其他地区出现严重损失的报道。.

新!!: 大西洋和飓风金格 · 查看更多 »

飓风艾琳 (1999年)

飓风艾琳(Hurricane Irene)是1999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对佛罗里达州构成较大破坏的一场飓风,也是该季第9场热带风暴和第6场飓风,于10月13日由西加勒比海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起初向北行进,以热带风暴强度吹袭古巴西部后达到飓风标准。艾琳以一级飓风强度袭击佛罗里达州,穿过该州后向北到达墨西哥湾暖流上空,风暴一度逼近南、北卡罗莱纳州,但一直位于近海没有登陆。接下来气旋向东转向并迅速强化,达到二级飓风标准后由于所经海域水温较低而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在穿越古巴西部期间产生暴雨,造成4人遇难和一定程度的破坏。艾琳是所有在10月影响佛罗里达州的飓风中较为潮湿的一个,这和--的多场飓风类似。迈阿密大都会区的降雨量达255至510毫米,造成继1981年的飓风丹尼斯以来最严重的城区洪灾。虽然登陆佛罗里达州时只有一级飓风强度,但艾琳却间接造成该州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8亿美元(1999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飓风造成巴哈马西北部发生洪灾,还导致一人丧生。艾琳给北卡罗莱纳州和弗吉尼亚州带去的降雨量超过255毫米,两州之前已因飓风丹尼斯和弗洛伊德爆发洪灾,这些降水更是雪上加霜。洪水导致许多道路封闭、多条河流溢出,不过这些地区总体上所受破坏相对较轻。.

新!!: 大西洋和飓风艾琳 (1999年) · 查看更多 »

飓风艾琳 (2005年)

飓风艾琳(Hurricane Irene)是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间形成的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佛罗角型大西洋飓风。风暴于8月4日在佛得角附近海域形成后穿越大西洋,并围绕百慕大转向北上,最终在纽芬兰岛东南方向洋面转变成温带气旋。艾琳的热带气旋状态一共维持了14天,是这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最长的天气系统,也是这个创纪录飓风季的第9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4场飓风。 艾琳的强度经过数次波动,令气象部门难以对其动向作出准确预测。8月10日时风暴几已消散,但到了8月16日却又已达到二级飓风的最高强度,最终在8月18日被一片更大的温带天气系统吸收。由于对其行动路径的预测存在困难,气象部门曾一度担心艾琳会登陆美国,但实际上这个气旋自始至终都没有接近过陆地,也没有出现其造成任何损失的报道。不过风暴产生了高达2.4米的涌浪和强劲的离岸流,导致纽约州纳苏县长滩有一人丧生。.

新!!: 大西洋和飓风艾琳 (2005年) · 查看更多 »

飓风艾瑞丝

飓风艾瑞丝(Hurricane Iris)是继1961年的飓风哈蒂以来对伯利兹破坏最严重的一场飓风,也是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仅次于飓风米歇尔的第二强风暴。艾瑞丝是该飓风季第9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第5场飓风和第3场大型飓风,源于10月4日巴巴多斯东南方向近海的一股东风波。系统向西穿越加勒比地区,于10月5日在波多黎各以南海域增强成热带风暴,再于次日达到飓风强度。艾瑞丝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南洋面经过时给该国带去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8人丧生。之后飓风从牙买加以南掠过,摧毁了两套房屋。进入加勒比海西部时,气旋进入爆发性增强期并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飓风的规模很小,风眼直径仅为11公里,达到风速每小时230公里强度后不久于10月9日从托莱多区的猴河镇附近登陆伯利兹南部。气旋在中美洲上空迅速消散,不过其残留对东太平洋的热带风暴曼努埃尔形成有促进作用。 伯利兹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损失数额达2.5亿美元(200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由于的飓风覆盖面较小,因此其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托莱多区72%的房屋和斯坦克里克区50%的房屋。这场风暴一共令该国3718套房屋受损或被毁,该国最贫困地区的35个村有95%的民房毁于一旦。艾瑞丝导致约1.5万人无家可归,其中许多人获得了政府和当地红十字会分会的援助。狂风还破坏了大片森林和农作物,香蕉产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这场气旋一共夺走了伯利兹24人的生命,其中有20人是在比格克里克附近因潜水船沉没丧生。风暴还造成附近的危地马拉8人遇难,约2500套房屋受损,之后还给墨西哥南部带去暴雨,当地也有两人死亡。.

新!!: 大西洋和飓风艾瑞丝 · 查看更多 »

飓风格特

飓风格特(Hurricane Gert)是1993年9月一场在墨西哥和整个中美洲引发严重洪灾的大规模热带气旋,也是1993年大西洋飓风季第7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源于9月14日西南加勒比海上空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的热带低气压。次日,气旋短暂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从尼加拉瓜登岸,经过洪都拉斯后于9月17日在洪都拉斯湾再次达到热带风暴标准,但次日进入伯利兹上空后就减弱成热带低气压。穿过尤卡坦半岛后,格特接触到坎佩切湾的温暖水域,令其得以在9月20日强化成二级飓风。飓风以每小时165公里的最大持续风速从韦拉克鲁斯州的图斯潘附近登陆墨西哥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崎岖的地形很快打断了气旋的结构,格特于9月21日从纳亚里特州进入太平洋时已降级成热带低气压。系统在太平洋中有过短暂的发展,一度拥有少许强烈雷暴,最终于5天后在开放水域上空消散。 格特的大规模环流给整个中美洲带去了大范围且持久的暴雨,这些地区刚在一个月前受到热带风暴布雷特的袭击,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出现了大规模洪灾,给财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虽然风暴的最强风力出现在登陆墨西哥时,但该国所受破坏仍以降水引发的洪水最为严重。多条主要河流溢出或决口,导致韦拉克鲁斯州和塔毛利帕斯州大量区域被水淹没,成千上万的居民被迫撤离。降雨量最大的是深入内陆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山区,局部降雨量高达798毫米。灾难发生后,多个国家交通和通讯受到严重扰乱,成千上万的居民流离失所,国际社会纷纷主动提供援助。这场风暴共计夺走了至少90人的生命,还有至少43人失踪,经济损失达1.7亿美元(199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飓风格特 · 查看更多 »

飓风法比安

飓风法比安(Hurricane Fabian)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9月初吹袭百慕大的一个强劲佛得角型飓风,也是该飓风季第六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第四个飓风和第一个大型飓风。费边源于8月25日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一股东风波,在北面一个副热带高压脊的影响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在进入一片海面温度较高,风切变很小的利好环境后稳步加强。9月1日,风暴达到了风力时速230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转向北上并缓慢减弱。9月5日,费边以风速每小时195公里强度直接吹袭了百慕大。经过该岛后,飓风转向东北,于9月8日转变为温带气旋。 法比安是继1963年的飓风阿琳(Arlene)以来袭击百慕大的最强飓风,并且也是1926年以来给该岛造成损失最惨重的风暴和第一个造成人员丧生的飓风,其产生的狂风造成了中等程度的破坏,整个岛上有许多屋顶被毁。飓风引发强烈的风暴潮,导致该岛北部的堤道上有四人死亡,两岛间这条仅有的通道也被迫临时封闭。濒临灭绝的百慕大海燕也受到这场飓风的威胁,有十处巢穴被摧毁,不过志愿者将该物种运送到了更安全的地点。强烈的涌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和多明尼加共和国造成了破坏,美国大西洋沿岸也有四人淹死。飓风法比安共计导致8人遇难,经济损失约3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飓风法比安 · 查看更多 »

飓风朱莉娅

飓风朱莉娅(Hurricane Julia)是有可靠卫星观测纪录以来在大西洋盆地内形成位置最偏东面的四级飓风,也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2个热带气旋,第5场飓风和第4场大型飓风。系统于9月12日由佛得角附近的东风波迅速发展形成,从该群岛附近经过,很快就于次日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并获名“朱莉娅”(Julia)。9月14日,气旋达到飓风标准并马上进入爆发性增强期,仅用24小时就从飓风强度下限增强至四级飓风下限。达到最高强度后,朱莉娅因同附近的飓风伊戈尔相互影响导致未能进一步发展,再于9月18日降级成热带风暴。接下来气旋行经海域水温逐渐降低,外界环境渐趋不利。9月20日,朱莉娅开始转变成温带气旋,气象机构在这时停止对其发布公告。 飓风朱莉娅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任何陆地构成显著威胁,因此引发的破坏很小。佛得角群岛南部有间歇性降水,引发局部轻度洪灾和少许不便。当地阵风时速最高为48公里,对农作物造成少量伤害。此外,气旋还导致海况恶劣,大浪对多个岛的海岸沿线构成威胁。.

新!!: 大西洋和飓风朱莉娅 · 查看更多 »

飓风文斯

飓风文斯(Hurricane Vince)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10月在东北大西洋发展形成的一个异乎寻常的热带气旋,也是这个极其活跃飓风季的第20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12场飓风,在通常不利于系统发展的寒冷海水行进期间仍然得以增强。 文斯源于10月8日的一个温带天气系统,在亚速尔群岛东南方向转变成亚热带风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直至次日才正式将其命名为“文斯”(Vince),系统此后不久就达到飓风标准。风暴在海上减弱,于10月11日以热带低气压强度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成为继1842年西班牙飓风以来第一个登陆该半岛的热带天气系统。气旋在西班牙上空消散,给当地带去急需的降水,其残留最终进入了地中海上空。.

新!!: 大西洋和飓风文斯 · 查看更多 »

飄兵魴鮄

兵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5-2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地從海灣至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飄兵魴鮄 · 查看更多 »

装甲舰

装甲舰(Panzerschiffe,此词也指铁甲舰)是德国海军在一战后提出的一种新式舰种,在当时被各国海军称作“袖珍战列舰”或“口袋战列舰”。.

新!!: 大西洋和装甲舰 · 查看更多 »

飛地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的區域。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係,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Exclave)與「內飛地」(Enclave)兩種概念,其關係如下:.

新!!: 大西洋和飛地 · 查看更多 »

飛蝗

飞蝗(学名:Locusta migratoria)飞蝗属(Locusta)中唯一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其分布的北界与欧亚大陆的针叶林地带南缘大体相符,南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部岛屿,西至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东抵太平洋的斐济,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蝗虫。.

新!!: 大西洋和飛蝗 · 查看更多 »

飛航情報區

飛航情報區(英文: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縮寫:FIR)是由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區分各國家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 飛航情報區的範圍除了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與防空識別區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有時因为特別的原因會切入鄰國領空。 飛航情報區的命名,並不以國家、省份名稱命名,而以該區的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區管中心)所在地或区管中心的名称為命名,例如管制香港及澳門空域的“香港飛航情報區”、管制兩廣地区空域的“廣州飛航情報區”、管制日本空域的“福岡飛航情報區”、管制台灣的“台北飛航情報區”等。亦有例外情况,如廈門管制區的管制中心設於廈門市,而廈門管制區却另由上海飛航情報區管理。.

新!!: 大西洋和飛航情報區 · 查看更多 »

餐前酒和餐后酒

前酒(Apéritif,Aperitif )和餐后酒(Digestif )是在正餐前后饮用的饮料,一般而言會含酒精。.

新!!: 大西洋和餐前酒和餐后酒 · 查看更多 »

褐短鬚石首魚

褐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棲息深度20-2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底質或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蝦子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褐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褐無齒鯧

褐無齒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無齒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從美國紐約州至巴拿馬;東大西洋,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80-6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的深水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褐無齒鯧 · 查看更多 »

褐隆頭魚

褐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葡萄牙、亞速群島、摩洛哥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草生長的礁石區,屬肉食性,以棘皮動物、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褐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褐鱈

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褐鱈 · 查看更多 »

褐蛇鰻

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7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褐蛇鰻 · 查看更多 »

褐沙蛇鰻

褐沙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伊比利半島至南非;西印度洋的莫三比克南部;西太平洋的日本及澳洲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體長可達25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褐沙蛇鰻 · 查看更多 »

褐澤鱔

褐澤鱔,又稱褐勾吻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加彭海域,棲息深度1-6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水淺的珊瑚礁、岩礁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褐澤鱔 · 查看更多 »

褶胸鱼

褶胸鱼(学名:Sternoptyx diaphana)为輻鰭魚綱褶胸鱼科褶胸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的深海区域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屬深海魚類,垂直分布约2700-10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牙买加。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磷蝦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褶胸鱼 · 查看更多 »

西半球

西半球是地球上本初子午线以西,180度经线以東的半球。 由于歐洲及非洲的西部在西經,為避免被本初子午線分割,西半球及東半球的分界線有时也被定义为西經20°及東經160°。依照此分法,西半球的陸地有北美洲、南美洲、亞洲俄羅斯極東部、紐西蘭、南極洲部份、以及許多其他島嶼。太平洋東部、大西洋西部、以及北冰洋一部在西半球包圍北美洲及南美洲。.

新!!: 大西洋和西半球 · 查看更多 »

西印度海牛

西印度海牛(學名:Trichechus manatus),又称美洲海牛,是一种特殊的海洋哺乳動物,因為牠們可以自由往來於淡水與海水之間。牠們對棲息地的選擇傾向於水草茂盛的河流,或是平靜、水草多而近河口的海域。平常不容易看到這類行動緩慢的動物,因為牠們呼吸時通常只將吻部尖端露出水面。牠們的天敵很少,但在某些地區仍不斷遭到非法獵捕,其他如低溫、被水門夾傷與紅潮等也都會造成其受傷或死亡。科學家辨認出兩個亞種,分別是位於美國東南部海岸的佛羅里達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latirostris),與位於大安地列斯群島(Greater Antilles)、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與中、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安地列斯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manatus)。.

新!!: 大西洋和西印度海牛 · 查看更多 »

西南印度洋脊

西南印度洋脊 (SWIR) 是沿著印度洋西南的海床分割板塊邊界的構造,它將南極板塊和非洲板塊以南北向分離。 SWIR延展在西南印度洋的羅德里格斯三相點和南大西洋的布維三聯接合點之間。.

新!!: 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脊 · 查看更多 »

西南非洲淵珍魚

西南非洲淵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南大西洋非洲西南部外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15公尺,體長可達26.6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西南非洲淵珍魚 · 查看更多 »

西大西洋小公魚

西大西洋小公魚(学名:Anchoviella cayennensi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本魚體延長而側扁,吻短,約1/2眼徑,上頷短,體側有一寬銀色條紋,寬度約3/4眼徑,臀鰭軟條12-14條,體長可達13.5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能忍受鹽度的變化,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西大西洋小公魚 · 查看更多 »

西大西洋笛鯛

西大西洋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0-19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成魚棲息在岩石底質的海域,幼魚棲息在沙泥底質淺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西大西洋笛鯛 · 查看更多 »

西大西洋胸棘鯛

西大西洋胸棘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海域,棲息在深水域,無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西大西洋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罗斯福

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姓名縮寫為TR,),又譯--,暱稱泰迪(Teddy),人稱老羅斯福,第26任美國總統、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紐約市羅斯福家族出身。 西奥多·罗斯福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歷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政策,使他成为美国歷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美國進步時代的領導者之一。 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西奥多·罗斯福因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在调停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新崛起的日本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時也认识到: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使美国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调动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此,他在任内竭力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并且视其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1908年他放棄爭取連任。 卸任后,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有意再参选总统,但与共和党意见有分歧,于是脱党,代表进步黨参选总统,试图东山再起;由於共和黨分裂,造就民主党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勝出,但西奥多·罗斯福取得88張選舉人票,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第三黨取得最多的一屆,他从此退出政坛。 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堂弟、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日后也当选为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裡常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是總統山上四個總統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纪总统,與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並駕齊驅。学者们普遍认为,他是现代美国的塑造者。也有人批评他的干涉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即便如此,历史学者评论美国总统时,他总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新!!: 大西洋和西奥多·罗斯福 · 查看更多 »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或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於1984年正式下水。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1901年—1909年),是個海軍迷,任期內大力擴充海軍,也在他任內完成了大白艦隊計畫。暱稱「T.R.」的羅斯福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命名的航空母艦,但除了該艦外,美國海軍其實曾擁有過另一艘以羅斯福為名的航空母艦──以第32任總統富兰克林·羅斯福命名的富兰克林·D·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42)。.

新!!: 大西洋和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西奧多·阿德良·薩爾

西奧多·阿德良·薩爾(法語:Théodore-Adrien Sarr:),是塞內加爾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達喀爾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新!!: 大西洋和西奧多·阿德良·薩爾 · 查看更多 »

西巴拉島

西巴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10公里、寬2公里,面積7.4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6米,2001年人753。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西巴拉島 · 查看更多 »

西北英格蘭

西北英格蘭(North West England),是英國英格蘭下轄的9個次級行政區之一,主要以重工業城市為主,包括曼徹斯特、利物浦等等,瀕臨西面的大西洋。工業革命時代主要以製造業為主,同時是造船基地。至二次大戰後受制於成本高昂,製造業開始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服務業中心。.

新!!: 大西洋和西北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西北水道

西北水道,或譯西北航道(英语:Northwest Passage),是一条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 1845年,英國海軍派遣約翰·富蘭克林率領兩艘船探索西北水道。富蘭克林的船隻在1846年以後一直被海面結冰圍困,停留在威廉王島附近無法離開,最終全部隊員在此次探險中死亡。 1903年,挪威探險家罗尔德·亚孟森乘小船從大西洋進入西北水道,3年後到達阿拉斯加,成為第一個乘船通過整個西北水道的人。不過當時的西北水道對普通商船來說並不安全,經濟上也不可行。.

新!!: 大西洋和西北水道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Imperio Español)或西班牙殖民帝国(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1790年其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被认为是領先於大英帝國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国(1402年-1975年)。 整個15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因為西班牙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歐洲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宾到东亚。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由於有了在殖民地源源不絕的金錢支援,西班牙在歐洲憑著其造價昂貴、訓練有素的大方陣主宰欧洲戰場。著名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與此同時,西班牙征服者也殘忍的摧毀并屠殺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玛雅等美洲原住民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殖民;這些西班牙殖民的影響導致了現在除了巴西以外所有拉丁美洲國家都使用西班牙語和信仰天主教。 16世紀開始,和奧地利同門同宗的哈布斯堡家族取代了原本的皇室,入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從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国、南意大利,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則掌控了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使得西班牙除了在海外一直能維持著世上最大的殖民帝國以外、在歐洲也成為擁有最多的領土國家;版圖除了西班牙本土、還包括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南意大利。最後,因為都是同樣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也都是地域遼闊的大國,所以西班牙帝國和300年後的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西班牙在16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以新教舊教的三十年戰爭為分界點,之前不斷強盛、之後由盛轉衰。 17世紀中葉(1640年代開始),因為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鬥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衝突。在地中海,她與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戰事頻繁;在歐洲大陸,法国的陸軍逐漸變得強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競爭,在葡萄牙衰弱后,後來的還要面對荷蘭獨立的80年戰爭、和新崛起的海軍強國英格兰;但是這些衝突中西班牙勝多敗少,基本能維持其海軍和陸軍在歐洲的頂尖地位。另外,因為正處於黃金時代,所以西班牙思想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百花齊放,在自然法、主權、国际法、战争和经济建構了一些最早的現代思想,其有關思想學派統稱為薩拉曼卡學派,有些提倡民主和人權思想的激進者甚至懷疑西班牙帝国主义和君主制的合理性。但是,這個運動沒能和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啟蒙運動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先進思想一樣,在身為發源地的西班牙傳播開來,這使得西班牙在知識思維層面開始有下滑的跡象,而西歐國家的英法則後來居上。 18世紀,因為西班牙常年在其領土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沒有進行農業改良導致經濟停滯、以及把在美洲掠奪的金錢都用在修建教堂和擴充軍隊上,對其文化、藝術、商業上的投資自幾乎為零,最終導致西班牙的國力開始明顯衰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改由法國的波旁王朝入駐西班牙,從此西班牙在歐洲大陸上不斷要聽從于法國的擺佈。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為失去了對西班牙王位,法國為了補償奧地利以及和奧地利大成友好關係,割讓了原本西班牙控制的南意大利和比利時給奧地利作為平衡。加上荷蘭和葡萄牙早脫離西班牙已獨立,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土只剩下西班牙本土而已,結束了其在歐洲霸主的歷史,其歐陸地位被法國和奧地利兩國瓜分。18世紀(1700年後),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政治地位一直只能充當法、奧之後的二流國家,但其實力依然有和英國、荷蘭相抗衡的能力,也因為本錢雄厚還是能遠遠超過葡萄牙、丹麥王國、瑞典帝國、俄羅斯帝國、波蘭-立陶宛等當時的歐洲中型國家。 19世紀,西班牙雖然在18世紀的歐陸屢戰屢敗,然而在殖民地的面積方面依然是英法荷葡這四個有殖民地國家的總和,并維持並擴張其殖民帝國,西班牙雖然已經衰敗、但依然靠著其廣闊的殖民地挺過了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和內部貪污腐敗造成的危機。然而好景不長,到了19世紀末期用因為宣揚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法國大革命的衝擊,西班牙內亂不止。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引發半島戰爭,但更可怕的是民主主義思想在殖民地中產生了連鎖反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風起雲湧的引爆了了南美独立战争,這場殖民地對西班牙宗主國的集體叛變、导致幾乎所有西班牙在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宣佈獨立(1808年—1833年)。儘管如此,西班牙帝國由於之前的殖民地地夠多,所以依然在加勒比海(西屬古巴和西屬波多黎各)、亚洲()和大洋洲(西屬关岛、西屬密克罗尼西亚、西屬帛琉及西屬北馬里亞納群島)還保留相當多領土。1898年,原本就是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出來的美國,代表新興的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在美西战争中給予西班牙殖民帝國最後一擊,讓西班牙喪失了古巴和菲律賓以及所有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殖民地,這些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地日後成為了美軍基地。此時,西班牙地位已經完全沒落,不僅不如英法荷奧這些老對手,還輸給了新崛起的美國、普魯士、俄羅斯帝國,西班牙被認為是歐洲最落後國家之一。 20世紀,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相較於傳統殖民地大國英法、和如日中天的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在瓜分非洲中只擁有包括西屬摩洛哥、西屬幾內亞和西屬撒哈拉少量領土,這也是西班牙最後一次殖民擴張。這些面積狹小的非洲殖民地也同樣在20世紀(1956年、1968年和、1975年),趁著“全世界殖民地從英法的殖民體系中獨立”的大熱潮,也從西班牙獨立成功。 21世紀,今日西班牙唯一僅存的殖民地,是位於北非摩洛哥沿岸的主權地(Plaza de soberanía),因為這塊土地原本的擁有者是摩洛哥、是西班牙根據戰爭而獲得的領土,但因為西班牙現在屬於富裕的歐盟、所以此殖民地人民並不想回歸摩洛哥,導致西班牙至今依然和摩洛哥有領土爭端。.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罗列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审核通过的西班牙世界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价值较高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选为世界遗产并写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5月4日,西班牙表示愿意接受《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其历史遗迹获得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的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历史遗迹成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 1984年,西班牙的首批世界遗产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主办的第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诞生,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主教座堂、阿兰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宫、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桂尔公园、桂尔宫和米拉公寓8个建筑被选为世界遗产。1985年,5个西班牙历史遗迹被选为世界遗产。次年(1986年)又有4个西班牙历史遗迹入选。截至2016年7月,西班牙共有40个文化遗产、3个自然遗产和2个复合遗产,合计45个,仅次于意大利(51个)和中国(50个),位居世界第三。其中比利牛斯山脉-佩尔迪多山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共有遗产,科阿谷和谢加贝尔德的史前岩石艺术地点群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共有遗产,阿尔马登和伊德里亚的汞矿遗产则是西班牙与斯洛文尼亚的共有遗产。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共有8个世界遗产,位居全国第一。 2002年4月18日,西班牙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了一个名为西班牙信托基金的基金会,西班牙大使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签署协定成立西班牙信托基金。西班牙信托基金每年将会提供600000欧元帮助其他会员国进行如遗产提名、评估暂定遗产一类的工作,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会员国。2008年,西班牙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2009年6月22日,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的塞维利亚主办了第33次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会议于6月30日结束,为期共9天。西班牙的在任时间为2年(2008年至2009年)。.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地理

西班牙面積504,750平方公里(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面面積5,240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約830千米,東西方向長1000千米。絕大部份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隔比利牛斯山脈與法國和安道爾相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面比斯開灣,東臨地中海,西北、西南臨大西洋。 在大西洋上有加那利群島,在地中海有巴利阿里群島,在非洲擁有梅利利亞和休達(摩洛哥聲稱擁有主權)。而英國在半島南面佔有直布羅陀。.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地理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戰(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西班牙共和军和人民阵线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核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西班牙長槍黨等右翼团体;人民陣線得到蘇聯與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及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衝突和共產主义與反共產主义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西班牙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與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國際間對此戰爭也十分注目,小說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國記者乔治·奥威尔、戰地攝影記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對西班牙內戰做了詳細的報導和研究。西班牙內戰也以交戰雙方虐殺戰俘聞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殺害。1939年4月,西班牙國民軍獲得勝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滅亡,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獨裁統治,進入佛朗哥统治时期,波旁王朝復辟(惟王位懸空),佛朗哥擔任攝政直至去世。.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内战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珍宝船队

西班牙珍宝船队(Flota de Indias)是指从16世纪开始,由西班牙组织的,定期往返于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间,运送贵金属和其他特产品的大型船队。运输的货物包括金银、宝石、香辣料、烟草、丝绸等。 珍宝船队通常包含有两支:一支是加勒比珍宝船队,由西班牙本土前往美洲新大陆(主要停泊港口包括哈瓦那、韦拉克鲁斯、波托韦洛、卡塔赫纳)。另一支则往返于亚洲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之间,被称为马尼拉船队,负责将亚洲的货物送到墨西哥。亚洲的货物到达墨西哥后会被集中运送到韦拉克鲁斯并最终由加勒比珍宝船队运回西班牙。.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珍宝船队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祕鱂

西班牙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鯉齒鱂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歐洲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的Huelva及Cadiz灣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公分,棲息在潟湖、小溪,屬雜食性,以植物碎屑、昆蟲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祕鱂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真銀漢魚

西班牙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西班牙至摩洛哥淡水、半鹹水及海域,包括地中海西部、亞得里亞海、黑海,體長可達20公分,為亞熱帶魚類,主要棲息在河口、潟湖、沿岸靜止水域,以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艦隊

西班牙艦隊(西班牙語: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或Armada Invencible,即最幸運的艦隊或不可擊敗的艦隊、無敵艦隊)為16世紀後期著名的海上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圖征服英格蘭卻失敗的艦隊。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其中一個大型的戰役,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第一個侵略性攻擊意圖。這場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中最有名的戰爭。在格瑞福蘭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艦被法蘭西斯·德雷克所領導的英國海軍用秘密武器即八艘火船擊沉。 無敵艦隊,最後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國時僅存43艘,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停滯不前,英格蘭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盛世。.

新!!: 大西洋和西班牙艦隊 · 查看更多 »

西經11度線

西經1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1度線與東經16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1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2度線

西經1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2度線與東經16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非洲,西經12度線是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與茅利塔尼亞部分國界之一。.

新!!: 大西洋和西經1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3度線

西經1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3度線與東經16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4度線

西經1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4度線與東經16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4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6度線

西經1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6度線與東經16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6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7度線

西經17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7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7°。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7度線與東經163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7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8度線

西經18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8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8°。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8度線與東經162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8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9度線

西經19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9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9°。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9度線與東經161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9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度線

西經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度線與東經17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1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2度線

西經2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2度線與東經15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2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3度線

西經2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3度線與東經15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2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4度線

西經2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4度線與東經15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24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7度線

西經27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7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7°。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7度線與東經153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27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8度線

西經28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8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8°。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亞速群島、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8度線與東經152度線形成一個大圓。於南極洲,此線是巴西主張的巴西南極屬地的東面疆域。.

新!!: 大西洋和西經28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9度線

西經29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9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9°。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9度線與東經151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29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度線

西經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度線與東經17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1度線

西經3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1度線與東經14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31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2度線

西經3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2度線與東經14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3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3度線

西經3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3度線與東經14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3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4度線

西經3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4度線與東經14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34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6度線

西經3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6度線與東經14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36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度線

西經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度線與東經17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7度線

西經7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7度的經線,是為西經7°。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7度線與東經173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7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8度線

西經8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8度的經線,是為西經8°。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8度線與東經172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8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9度線

西經9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9度的經線,是為西經9°。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9度線與東經171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經9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经10度线

西經1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0°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愛爾蘭島、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0度線與東經17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曾是德國新士瓦本和挪威的毛德皇后地的疆界。.

新!!: 大西洋和西经1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15度线

西經1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5度線與東經16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1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0度线

西经20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0°。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在某些層面上,此線被用作分開由歐亞大陸及非洲組成的旧大陆 以及由美洲組成的新大陆。 西經20度線與東經16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是英屬南極領地和挪威的毛德皇后地的疆界,而由北緯5度線至 南纬60度线 這一段经线是拉丁美洲無核武地帶的東方疆界。.

新!!: 大西洋和西经2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1度线

西經2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1度線與東經15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21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5度线

西经25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5度線與東經15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是阿根廷主張的阿根廷屬南極地區的東面疆域,而此線亦落在英國主張的英屬南極領地領土上。.

新!!: 大西洋和西经2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6度线

西經2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6度線與東經15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26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30度线

西经30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30度線與東經15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並且是UTC-2時區中間軸。.

新!!: 大西洋和西经3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35度线

西经35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35度線與東經14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3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40度线

西经40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4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4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40度線與東經14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4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45度线

西經4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4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4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於格陵蘭,此線是卡蘇伊特薩普、凱克卡塔與瑟莫蘇克、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的邊界。 西經45度線與東經13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並且是UTC-3時區中間軸。.

新!!: 大西洋和西经4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4度线

西經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4度線與東經17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4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50度线

西經5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5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5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50度線與東經13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5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55度线

西經5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5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5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55度線與東經12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5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5度线

西经5度线是本初子午线向西5度的经线,即西经5°。此线从北极点出发,穿过北冰洋、欧洲、非洲、南冰洋、南极洲直到南极点。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经5度线与东经175度线形成了一个大圆。.

新!!: 大西洋和西经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60度线

西經6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6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6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北美洲、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60度線與東經12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6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65度线

西經6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6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6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加勒比海、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65度線與東經11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6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6度线

西經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6度線與東經17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6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70度线

西經7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7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7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加勒比海、南美洲、太平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70度線與東經11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西经7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75度线

西經7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7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7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加勒比海、南美洲、太平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美國國家氣象局數個觀測站以西經75度線上的時間為基準,在早上8:00時送交天氣報告給氣象局,在30-40分鐘後數據便會收集齊全,之後用於氣象預報上。 西經75度線與東經10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並且是北美東部時區(UTC-5)時區中間軸。.

新!!: 大西洋和西经7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80度线

西經8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8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8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80度線與東經10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是英國聲稱的英屬南極領地西部邊界,並穿越與英屬南極領地重疊且是智利聲稱的智利南極領地。.

新!!: 大西洋和西经8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非

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陆南北分界线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区,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 非洲大陆南大西洋海岸线在这一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而闻名。奴隶贸易在这里被人操纵,现在绝大多数非洲裔美国人就是当时从西非贩运到美国的奴隶的后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区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和热带雨林,以前人们沿这条海岸线穿行这一地区。聯合國西部非洲次分區包括十六個國家和一個屬地:.

新!!: 大西洋和西非 · 查看更多 »

西非叉尾帶魚

西非叉尾帶魚,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带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赤道至14°30'S海域,棲息深度20-500公尺,本魚身體狹長側扁,體銀色;頜骨邊緣和鰓蓋的黑色,背鰭軟條83-8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48-53枚,脊椎骨91-96個,體長可達43公分。.

新!!: 大西洋和西非叉尾帶魚 · 查看更多 »

西非奈氏鱈

西非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29-1261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及橈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西非似牙䱛

西非似牙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甘比亞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5-1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蝦子、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似牙䱛 · 查看更多 »

西非短刺魨

西非短刺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二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西非短刺魨 · 查看更多 »

西非石斑魚

西非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80-300公尺,體長可達1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西非羊舌鮃

西非羊舌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南非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1-2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羊舌鮃 · 查看更多 »

西非馬鮫

西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4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馬鮫 · 查看更多 »

西非鰳

西非鰳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鋸腹鰳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塞內加爾至安哥拉半鹹水、海域,深度0-25公尺,體長可達5.3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及河口,以浮游生物、底棲性無脊椎動物、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鰳 · 查看更多 »

西非鸚鯛

西非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維德角群島、塞內加爾至安哥拉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30公尺,體長可達31.4分,棲息在珊瑚礁、岩礁區,單獨或成對活動,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西非鸚鯛 · 查看更多 »

西非海馬

西非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19.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海馬 · 查看更多 »

西非擬緋鯉

西非擬緋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30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擬緋鯉 · 查看更多 »

西非擬牙䱛

西非擬牙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23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小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西非擬牙䱛 · 查看更多 »

西鯡

西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海域,包括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本魚體延長而側扁,體被大的薄鱗片,深藍色的背部,腹側銀綠褐色或金黃色,背鰭硬棘4-6枚;背鰭軟條13-18枚;臀鰭硬棘 3-4枚;臀鰭軟條18-24枚;脊椎骨57-58枚,體長可達69公分,為迴游性魚類,棲息在沿海,成群活動,在半鹹水水域或河口產卵,屬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鯡 · 查看更多 »

西鯡屬

西鯡屬(Alosa)是鯡亞目鲱科中的一个属。和其它鲱鱼不同的是它们的身体比较高,在河里排卵。它的种分布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两岸以及在里海和黑海。在排卵的时候它们往往可以在淡水里,有些甚至长期生活在陆上的淡水里。.

新!!: 大西洋和西鯡屬 · 查看更多 »

西部-舍拉拉德-貝尼赫森大區

西部-舍拉拉德-貝尼赫森大區(الغرب شراردة بني حسين)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個大區,北臨大西洋。面積8,80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859,540人。首府蓋尼特拉。 下轄兩省。 G.

新!!: 大西洋和西部-舍拉拉德-貝尼赫森大區 · 查看更多 »

西部區 (甘比亞)

西部區是西非國家岡比亞的五個行政區之一,首府布里卡馬,北毗班珠爾市、北岸區和下河區,東面和南面是塞內加爾,西臨大西洋,下分9縣,面積1,764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529,280。.

新!!: 大西洋和西部區 (甘比亞) · 查看更多 »

西蒙深海帶魚

西蒙深海帶魚,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带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紐芬蘭、美國新英格蘭、加勒比海、冰島、挪威、葡萄牙、馬德拉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在水深200至900公尺,本魚體銀色,顎與鰓蓋黑色,背鰭硬棘44至46枚;背鰭軟條104至10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93至102枚;脊椎骨153至158個,體長可達130公分,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西蒙深海帶魚 · 查看更多 »

西里西亚号战列舰

西里西亚号战列舰(SMS Schlesi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04年至1906年间建造的五艘德国级前无畏战列舰之一,以普鲁士时期的省份西里西亚命名。它在但泽的开始进行,1906年5月28日,并于1908年5月5日交付海军使用。这一的舰只于入役时便已落伍,其在尺寸、装甲、火力和速度上都不如革命性的英国新式战列舰无畏号。 入役后,西里西亚号被编入公海舰队的。它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两年担任舰队旗舰;期间又被转移至其姊妹舰所在的。西里西亚号也参与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但在那里仅短暂交战。日德兰之后,它于1917年被用作训练舰并降格担当警戒值勤,直至完全退出。《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海军保留八艘老式战列舰用于沿海防御,其中便包括西里西亚号。它在重组后的魏玛国家海军还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该舰进行了重建并最终完成训练舰的改造。 西里西亚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参加了有限的战斗,其中包括1940年入侵挪威。行动结束后,该舰再度被赋予次要职责。它最终于波罗的海以防空舰的身份结束了自己的服役生涯;1945年4月,西里西亚号驶往斯维内明德补充弹药及撤离伤兵,并于5月3日不慎触雷。它在浅水中沉没,尽管其大部、包括仍高于水面。在战争剩余的日子里,西里西亚号仍利用重型火炮掩护撤退的德国地面部队。它于战争结束后被拆解,尽管舰上的某些部分被一直保留至1970年代。.

新!!: 大西洋和西里西亚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西林加島

西林加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沃爾賽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西林加島 · 查看更多 »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新!!: 大西洋和西欧 · 查看更多 »

西氏夢角鮟鱇

西氏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幾內亞比索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水深1460至1460公尺,體長可達18.3公分。.

新!!: 大西洋和西氏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西氏喙鱸

西氏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5-40公尺,體長可達114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海草床,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西氏喙鱸 · 查看更多 »

西氏深海青眼魚

西氏深海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亞速群島及奈及利亞;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索馬利亞至坦尚尼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980-42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西氏深海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西挪威

西挪威(書面挪威語、新挪威語:Vestlandet),是挪威沿大西洋海岸的地域,依ISO 3166-2:NO標準編號順序,包括四個郡:羅加蘭、霍達蘭、松恩-菲尤拉訥與默勒-魯姆斯達爾,全區總面積達,依2008年7月所公告統計結果,人口共有1,237,082人。最大的城市是卑爾根,第二大的城市是斯塔萬格;挪威人有時候會將羅加蘭東南邊部份地區,視為是南挪威的一部份。 西挪威同時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最西端,潮濕多雨,其中靠近海岸的山區,年平均降水達,高峰時一年可達,而卑爾根年平均降雨也達,潮濕的氣候,主要是受到灣流的影響,也產生了一個比挪威其他地區更溫和的冬天,冬天常見的是下雨而不是下雪。 西挪威另一大特色是使用新挪威語(Nynorsk),挪威全國 87%使用新挪威語的人民,居住在西挪威,經嚴格分析,56%居民仍以書面挪威語,特別是都會型居民,而非都會型居民則使用新挪威語為主,新挪威語使用人口比例:松恩-菲尤拉訥佔 97%,默勒-魯姆斯達爾佔54%,羅加蘭佔42%,霍達蘭佔26%。.

新!!: 大西洋和西挪威 · 查看更多 »

西明灯鱼

西明灯鱼(学名:Diogenichthys atlantic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明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050公尺,體長可達2.9公分。.

新!!: 大西洋和西明灯鱼 · 查看更多 »

西斯科舍盆地

西斯科舍盆地為一位於南大西洋的海底盆地,靠近南冰洋的邊界。盆地位於火地群島東南部、福克蘭群島南部以及南極半島的東北部,從而構成了斯科舍板塊的西部區塊。 Category:板塊 Category:地質構造小作品.

新!!: 大西洋和西斯科舍盆地 · 查看更多 »

西方管燧鯛

西方管燧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南大西洋巴西亞馬遜河河口,棲息深度約229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體具發光器官,夜行性。.

新!!: 大西洋和西方管燧鯛 · 查看更多 »

西方胸棘鯛

西方胸棘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485-550公尺,體長可達17.3公分,棲息在深水域,無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西方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 ;Sahara Occidental;Taneẓroft Tutrimt)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與毛里塔尼亚伊斯蘭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相鄰。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當地獨立武裝組織西撒人阵統治着該地區東部大约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王國所佔領。目前,共有47個國家承認西撒人阵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撒哈拉人。.

新!!: 大西洋和西撒哈拉 · 查看更多 »

馬卡羅尼西亞

卡羅尼西亞(Macaronesia)指的是歐洲及北非附近大西洋中的數組群島。這些群島分屬西班牙、葡萄牙和佛德角等三個國家。馬卡羅尼西亞這一名稱來自希臘語μακάρων νῆσοι (makárōn nêsoi),意思是「幸福之島」,古希臘的地理學家曾用這一詞語指代直布羅陀海峡以西的群島。 馬卡羅尼西亞大致上可分為四組群島,自北向南是: 歐洲.

新!!: 大西洋和馬卡羅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馬卡斯金島

卡斯金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馬卡斯金島 · 查看更多 »

馬塔迪-金沙薩鐵路

马塔迪-金沙萨铁路 馬塔迪-金沙薩鐵路 (Chemin de fer Matadi-Kinshasa)是一條連接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和該國唯一海港、位於大西洋岸的馬塔迪的鐵路線。全長366公里,軌距為1,067毫米。 本線始建於1890年,1898年落成通車 (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在《黑暗之心》曾經提到它)。1923至1931年進行擴建工程,從762毫米改為1067毫米。 Category:剛果民主共和國鐵路.

新!!: 大西洋和馬塔迪-金沙薩鐵路 · 查看更多 »

馬尾藻海瘦獅子魚

尾藻海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50公尺,體長可達5.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馬尾藻海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馬丁縣 (佛羅里達州)

丁縣(Martin County,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的一個縣,東傍大西洋,東界歐基求碧湖。面積1,950平方公里。根據美國人口2000年普查估計,共有人口126,731人。縣治司徒爾特(Stuart)。 1925年5月30日置縣。縣名紀念第二十四任州長,約翰·W·馬丁(John W. Martin)。 M.

新!!: 大西洋和馬丁縣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馬丁長尾鮨

丁長尾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65-2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馬丁長尾鮨 · 查看更多 »

馬丁戈-卡耶斯

丁戈-卡耶斯是剛果共和國的城鎮,由奎盧省負責管轄,位於奎盧-尼阿里河進入大西洋的河口,附近的遺跡發掘顯示該鎮是 人類在非洲中西部最早的定居點之一。.

新!!: 大西洋和馬丁戈-卡耶斯 · 查看更多 »

馬丁擬羊魚

艾氏擬羊魚(學名:Mulloidichthys martinicu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9公尺,本魚身體淡棕褐色,具有鮮明的黃色條紋,從眼睛到尾鰭,尾部黃色,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8;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6枚,體長可達24.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馬丁擬羊魚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

德拉(Madeira)是非洲西海岸外,北大西洋上一个属于葡萄牙的群岛和该群岛的主岛的名字。位于葡萄牙的西南部。葡萄牙语中“Madeira”是木头的意思。明代《坤輿萬國全圖》把馬德拉島称为“木島”。2011年,总人口估计为267 785人。马德拉的首府是丰沙尔,位于主岛的南海岸。 马德拉群岛距离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仅有400公里,位于里斯本西南约1000千米,离摩洛哥的海岸线约600千米。自从1976年以来,这个群岛成为葡萄牙的两个自治省之一(另外一个自治省是亚速尔群岛,位于西北方)。这个群岛由馬德拉島、圣港岛和两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群(和萨维奇群岛,今天是自然保护区)组成。自治省的范围覆盖整个群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299-2条规定,它是欧洲联盟特别领域。 在恩里克王子时期,葡萄牙人就发现了马德拉并宣称其为葡萄牙领土(1419年)。1420年,葡萄牙人开始在马德拉上建立殖民地。这是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第一次发现与扩张。 今天,它是一个受欢迎的全年度假村,每年大约有一百万游客访问,是当地人口的三倍。该地区以马德拉酒,美食,历史和文化价值,植物和动物,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风景(月桂树林),和刺绣工匠而闻名。每年一次的新年烟火秀曾于200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烟火秀。丰沙尔港是葡萄牙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超过半数前往葡萄牙的邮轮的目的地,也是来往于欧洲与加勒比、北非的大西洋轮渡乘客重要的中途停靠站点。仅次于里斯本,马德拉群岛是葡萄牙人均GDP第二高的区域。.

新!!: 大西洋和馬德拉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島

德拉島(Ilha da Madeira)是葡萄牙的島嶼,位於非洲西北部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馬德拉群島的一部分,面積750.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62米,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01年人口240,537。 Category:葡萄牙島嶼 de:Madeira (Inselgruppe) frr:Madeira (skööl).

新!!: 大西洋和馬德拉島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裸胸鱔

德拉裸胸鱔,又稱馬德拉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西印度群島、東大西洋區的馬德拉群島及貝南海域,棲息深度85-2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深水礁石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馬德拉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角燈魚

德拉角灯鱼(学名:Ceratoscopelus maderensi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法國至茅利塔尼亞、冰島及加拿大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1-1082公尺,體長可達8.1公分,喜群游,垂直性洄游,以浮游動物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馬德拉角燈魚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鮋

德拉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至加納利群島、馬德拉群島、塞內加爾、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40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以甲殼類、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馬德拉鮋 · 查看更多 »

馬克爾島

克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5公里、寬5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9米,2001年人口104。.

新!!: 大西洋和馬克爾島 · 查看更多 »

馬約島

約島是西非島國佛得角的島嶼,屬於背風群島的一部分,長31公里、寬25公里,面積43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36米,主要經濟活動有鹽業、農業和放牧業,島上有機場設施,2010年人口約8,303。.

新!!: 大西洋和馬約島 · 查看更多 »

馬爾多尼赫島

多尼赫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53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馬爾多尼赫島 · 查看更多 »

馬爾山脈

山脈 - Britannica.com.

新!!: 大西洋和馬爾山脈 · 查看更多 »

馬登-朱利安振盪

登-朱利安振盪(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 MJO)為熱帶赤道地區的顯著對流與顯著無對流的區塊,在北半球冬季主要以週期約30-90天的速度向東前進的現象,是大氣振盪的一種。這種振盪現象,一般以30至60日為週期重覆出現,也被稱為「30-60日振盪」,屬於季內震盪(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的其中一種類型;另外由於顯著對流-顯著無對流的震盪週期並不是固定值,MJO此種類型的震盪被稱為準週期(quasi-periodic)震盪。 以天氣現象的觀點來看,MJO分為對流(convective)區與非對流(non-convective)區,對流區內有利小尺度的對流胞生成、發展加強、增大並且維持,非對流區則會透過沉降作用(subsidence)抑制對流胞的發生與發展。一般在東非、印度洋、海洋大陸(Maritime Continent)、西太平洋是MJO對流、非對流現象最強的區域,但其實整個赤道地區都受到MJO的影響。熱帶地區降雨形態的變化來表現出馬登-朱利安振盪。一般而言,這個地區高空多為西風帶與信風帶輻合的地區,常會有積雨雲(雷暴)發生,但實際的情況容易受到當時大氣狀態所影響。典型的型態為:在印度洋西側出現「比平常年多雨、水氣較多的區域」以及「比平常年少雨、水氣較少的區域」成對的兩個區域,這兩個區域緩慢地以向東移動,直到太平洋西側後開始消散(對流活動較弱的太平洋東側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過程約需時 30 至 60 天。在此同時,印度洋西側再次出現上述成對的兩個區域,至此形成一個循環。在極少的情況下,也有直到太平洋東側仍未消散,並越過大西洋繞地球一周的情形發生。 此現象被認為與季風與聖嬰現象‧南方振盪(聖嬰現象與南方振盪的總稱。縮寫為ENSO)的發生有關連。馬登(Roland Madden)與在1972年發表對於此現象的研究,並且,此現象亦以兩位發表者的名字命名。.

新!!: 大西洋和馬登-朱利安振盪 · 查看更多 »

馬提尼克海峽

馬提尼克海峽是中美洲的海峽,連接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分隔北面的多米尼克和南面的法國海外省馬提尼克,寬35公里,最大水深1,400米。 Category:海峽 Category:加勒比海 Category:多米尼克地理 Category:馬提尼克地理.

新!!: 大西洋和馬提尼克海峽 · 查看更多 »

馬格爾島

格爾島(Magerøya)是挪威的島嶼,位於該國北部大西洋,由芬馬克郡負責管轄,長35.4公里、寬28.7公里,面積436.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7米,2009年人口約3,100。有極地海洋性氣候的特色。 Category:挪威島嶼.

新!!: 大西洋和馬格爾島 · 查看更多 »

馬歇爾島

歇爾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欣森島北端以西0.2公里的大西洋海域,長0.7公里、寬0.27公里,面積0.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米,該島現時私人擁有。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馬歇爾島 · 查看更多 »

馬氏叉鰾石首魚

氏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的委內瑞拉海域,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馬氏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馬氏小鯷

氏小鯷(学名:Anchoa marinii)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的長度約等於眼徑,頷骨相當長,體深藍色或綠色,體側具一條寬的銀色條紋,頭部具彩虹色光彩,背鰭軟條12-13枚,臀鰭軟條20-24條,體長可達14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岸,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馬氏小鯷 · 查看更多 »

馬氏短稚鱈

氏短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外海、馬得拉群島及亞速群島海域,深度150-748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大陸坡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馬氏短稚鱈 · 查看更多 »

馬氏突吻鱈

氏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外海海域,體長可達50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134-1556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馬氏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馬氏笛鯛

氏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岩礁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馬氏笛鯛 · 查看更多 »

馬氏盤鼻魨

氏盤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海域,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馬氏盤鼻魨 · 查看更多 »

馬氏裸胸鱔

氏裸胸鱔,又稱馬氏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5-25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馬氏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馬氏髯海鯰

氏髯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半鹹水域、海域,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馬氏髯海鯰 · 查看更多 »

馬氏腔吻鱈

氏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至南喬治亞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00-60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馬氏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馬永巴

馬永巴是西非國家加蓬的城鎮,位於該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由尼揚加省負責管轄,南面20公里是馬永巴國家公園,鎮上沙灘是棱皮龜的產卵地,人口約2,500。 Category:加蓬城市.

新!!: 大西洋和馬永巴 · 查看更多 »

馬海卡-伯比斯區

馬海卡-伯比斯區(第五區)是圭亞那的10個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東北部,首府設於惠靈頓堡,北鄰大西洋,東毗東伯比斯-科蘭太因區,南臨上德梅拉拉-伯比斯區,西接德梅拉拉-馬海卡區,面積3,75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52,428。 Category:圭亞那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馬海卡-伯比斯區 · 查看更多 »

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大區

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大區(مراكش تانسيفت حاوز)是摩洛哥的一個大區,西臨大西洋。面積31,160平方--。2004年人口3,102,652人。首府馬拉喀什。 下轄三市四省。 M.

新!!: 大西洋和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大區 · 查看更多 »

馬拉若島

拉若島(葡萄牙語:Ilha de Marajó,英語:Marajó),位於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圍的島,面積達40,100平方公里(約15,500平方英哩),島上有居民常住,雖然馬拉若島東北沿岸面對大西洋,但由於亞馬遜河的巨大淡水流量,使得該島離岸邊一定距離內的海水不含鹽份,島南部有貝倫市(Belém),本身也被一條亞馬遜河的支流帕拉河(Pará River)穿過。 在1918年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馬拉若島是主要住人的地區中唯一沒有發現該病案例的地方。.

新!!: 大西洋和馬拉若島 · 查看更多 »

馮·施托伊本將軍號

馮·施托伊本將軍號(SS General von Steuben,後經改名簡稱為施托伊本號)是一艘德國豪華郵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改裝成武裝運兵船。1945年時,德軍的東部戰線吃緊,施托伊本號加入卡爾·多尼茲海軍上將發起的「漢尼拔行動」(Operation Hannibal),負責將大量德國傷兵與難民自東普鲁士撤回德國本土,卻在1945年2月10日凌晨,遭蘇聯潛艇以魚雷重創後迅速沈沒。當時施托伊本號載運了超過5200名的乘客,僅有659人生還,使這事件成為20世紀裡最慘烈的海上災難之一。.

新!!: 大西洋和馮·施托伊本將軍號 · 查看更多 »

首次環球飛行

首次環球飛行是於1924年由一班(美國空軍前身)的飛行員達成,全程用了175天,飛行了44,000公里(27,000哩)。.

新!!: 大西洋和首次環球飛行 · 查看更多 »

馒头虫

馒头虫(学名:Panartus tetrathalamus)为馒头虫科馒头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馒头虫 · 查看更多 »

覆瓦哈鳞虫

覆瓦哈鳞虫(学名:Harmothoe imbricata)为多鳞虫科哈鳞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北极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地中海、北太平洋,包括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属于北极北温带种。其主要栖息于常与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共生以及栖居于步带沟内。.

新!!: 大西洋和覆瓦哈鳞虫 · 查看更多 »

香農機場

香農機場(Aerfort na Sionainne;Shannon Airport)()與都柏林機場和科克機場為愛爾蘭三個主要機場之一。2010年旅客流量約175萬人次,是愛爾蘭第三大機場。機場位於克萊爾郡香農鎮,主要服務利默里克、恩尼斯、戈爾韋等愛爾蘭西南部城市。 香農機場設有美國境外入境審查專用區域,方便來往美國之乘客。 此機場於1939年啟用,由於當時的飛機續航力有限,此機場成為跨大西洋航線的重要中途站之一。.

新!!: 大西洋和香農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加拿大商會

香港加拿大商會(The Canadi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創立於1977年,是香港一個積極主動的非政府商業組織,代表超過1,200個在加拿大、香港和中國大陸有業務的會員。現時是加拿大境外最大的加拿大商會組織。現任商會主席是宏利人壽保險主席業榮達(Victor Apps)。.

新!!: 大西洋和香港加拿大商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起飛

香港起飛(英語:Inspiration,航空器註冊編號:B-KOO)是首架在香港組裝和註冊的小型飛機,也是香港首架完成環球飛行的民間組裝飛機。經歷七年時間的組裝後,「香港起飛」於2015年11月15日在香港國際機場試飛成功,經過七個月的測試後取得飛行認證,隨即於2016年8月從香港起飛展開環球之旅,途經20個國家和地區,於2016年11月在香港降落,成功完成為期78天,航程達五萬公里的環球飛行旅程。.

新!!: 大西洋和香港起飛 · 查看更多 »

駝背鮈南極魚

駝背鮈南極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南極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冰洋及南大西洋的南三明治群島、奧克尼群島、南喬治亞島等海域,棲息深度6-429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駝背鮈南極魚 · 查看更多 »

角兵魴鮄

角兵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40-110公尺,體長可達1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地從海灣、河口至大陸棚。.

新!!: 大西洋和角兵魴鮄 · 查看更多 »

角副棘鮃

角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30-40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角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角蚕

角蚕(学名:Torrea candida)为眼蚕科角蚕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海、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上层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角蚕 · 查看更多 »

角蝙蝠魚

角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巴哈馬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29-230公尺,體長可達23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角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駒雅鱈

駒雅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比斯開灣、英國、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拉布拉多半島海域,深度127-188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駒雅鱈 · 查看更多 »

許氏短刺魨

許氏短刺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二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1公尺,體長可達27.9公分,棲息在沿岸水質清澈的潟湖、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許氏短刺魨 · 查看更多 »

马塞约

马塞约(Maceio),又译马西约,巴西东北部大西洋岸重要港市,阿拉戈斯州首府。人口99万(2013)。背山面海,其东的雅拉瓜港受珊瑚礁所阻,只能接纳吃水线的海轮,远洋巨轮则在礁外停泊。 马塞约始建于1815年,1839年设市。有纺织、制糖、钢铁、炼锌、化工、酒精、制皂、烟草等工业。输出食糖、棉花、烟草和糖酒。铁路和公路通内地和累西腓等沿海大城市。有大学和历史研究所。 Category:巴西城市 Category:大西洋沿海城市.

新!!: 大西洋和马塞约 · 查看更多 »

马尾藻海

尾藻海(Sargasso Sea)是北大西洋中部的一个海,因海面漂浮大量马尾藻而得名。马尾藻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海岸线的海,严格来说,它只是被几条主要洋流围出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墨西哥湾暖流在其西,北大西洋暖流在其北,加那利寒流在其东,北赤道暖流在其南,约长3200公里,宽1100公里。覆盖了西经约70度到40度和北纬约25度至35度的地区。百慕大靠近该海的西部边缘。在马尾藻海的海水有着与众不同的深蓝色和极高的清晰度,水下能见度高达200英尺(70米)。.

新!!: 大西洋和马尾藻海 · 查看更多 »

马岛狼牙绵鳚

岛狼牙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00至2044公尺,體長可達19.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马岛狼牙绵鳚 · 查看更多 »

马岛战争

岛战争,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英方称之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方面稱為--)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場局部战争。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期發生了嚴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轉移視線以解決国内的政治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軍隊率先登陆南乔治亚岛,并且升起阿根廷国旗。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对马岛发动进攻。随后,英国派出海空军对马岛和周边海域的阿根廷军发动反擊,登陆并且收復马岛。阿根廷在一系列的军事行動失败后,于同年6月14日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英国--本次战争重新控制了马岛,但是阿根廷從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訴求。 阿根廷在本次局部战争中失败,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导致了加尔铁里政府下台。在英国,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强烈愛國主義情绪,加强了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大选。这场战争在英国-阿根廷关系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页,并且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新!!: 大西洋和马岛战争 · 查看更多 »

马丁·弗罗比舍

丁·弗罗比舍(Martin Frobisher),(),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英格兰探险家。他多年在北大西洋附近的区域活动,曾试图发现一条西北航道。巴芬岛外的因其而得名。.

新!!: 大西洋和马丁·弗罗比舍 · 查看更多 »

马丁·倍海姆

丁·倍海姆(Martin Behaim,也作Martinho da Boémia、Martin Bohemus、Martin Behaim von Schwarzbach或Martinus de Boemia,),全名马丁·冯·倍海姆(Martin von Behaim),德国宇宙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服务于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的探险家,他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现存最早地球仪。.

新!!: 大西洋和马丁·倍海姆 · 查看更多 »

马乐丁·斯特雷

乐丁·斯特雷(斯洛文尼亚语:Martin Strel,),出生于斯洛文尼亚南部的莫哥諾市,斯洛文尼亚极限马拉松游泳爱好者。 1992年他在28小时内成功地游完了长达105千米的卡尔卡河。次年,他又以16小时的时长游完了斯洛文尼亚南部与克罗地亚形成边界的库帕河62千米的全程。2000年他因能够成功地在58天内游完全长2860千米的多瑙河与德国境内一支流而创下了新的3004千米的国际游泳长度纪录。2001年7月他又创下了新的一个国际游泳纪录,也就是在多瑙河504千米的河段进行了长达84:10小时的不停游泳。2002年他在68天内游完了全长3885千米的密西西比河全程。2003年,他游完了阿根廷境内全长1930千米的巴拉那河。2004年6月10日至6月30日他成功地游完了中国长江4003千米的江流,40天后抵达上海长江入海口处,省了他估计的一天时程。他在2007年2月1日至4月8日间游完世界第二长河流,南美洲5265千米长的亚马逊河,比大西洋北美洲与欧、非大陆的最宽宽度还要长,是又一次新的国际游泳纪录。 世界第一长的尼罗河曾被某些舆论者提出过让马乐丁·斯特雷去游,但他本人说他认为游尼罗河的全长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目标;而斯特雷在游完亞馬遜河之後,尼羅河似乎對他沒有吸引力,他表示「尼羅河水流平穩,挑戰不夠。而亞馬遜河較雄壯相比難纏許多。」。 当他进行这类挑战自我身体极限的耐力游泳运动时,他每天会在河岸上休息5小时,然后继续游泳,这样做短时间的睡眠可以防止他的肌肉不会过多钝弱,再次入水时不会抽筋。在他每次完成一项游泳项目后,他需要5至6个月的时间才能把他的身体恢复到地面生活的原始状态。 他曾说他自己的格言是:.

新!!: 大西洋和马乐丁·斯特雷 · 查看更多 »

马德拉自治区主席列表

德拉群岛自治区政府主席列表,马德拉群岛是葡萄牙的在大西洋的自治区。.

新!!: 大西洋和马德拉自治区主席列表 · 查看更多 »

马德普拉塔

德普拉塔(西班牙语:Mar del Plata)是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大西洋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人口541,733(2001年)。.

新!!: 大西洋和马德普拉塔 · 查看更多 »

马利亚里诺-比德莱克条约

《马利亚里诺-比德莱克条约》(Mallarino-Bidlack Treaty)签署于1846年12月12日,缔约双方为新格兰纳达(今哥伦比亚)和美国。该条约的正式名称为《和平、友好、航海与贸易条约》,实质上是一个两国间的贸易互惠协定,但其结果是美国经济干涉当时属于新格兰纳达的巴拿马地峡的第一次法律行动。.

新!!: 大西洋和马利亚里诺-比德莱克条约 · 查看更多 »

马克·威尔什三世

克·安东尼·威尔什三世空军上将GENERAL MARK A. WELSH IIIhttps://archive.is/20120717163718/http://www.af.mil/information/bios/bio.asp?bioID.

新!!: 大西洋和马克·威尔什三世 · 查看更多 »

马罗尼河

羅尼河(Maroni,Marowijne Rivier),位於南美洲北部的河流,法屬蓋亞那與蘇利南之間的界河。發源於圖穆庫馬克山脈(Tumuc-Humac)北坡,向北流經熱帶雨林區,在聖洛朗以南30公里的加利比角(Point Galibi)注入大西洋。 長約725公里。上、中游多瀑布、急流,產砂金;下游和河口寬闊,多小島,可通航中型船隻至聖洛朗。主要支流為來自西南方的蘇利南塔帕納霍尼河(Tapanahoni)。.

新!!: 大西洋和马罗尼河 · 查看更多 »

马罗韦讷区

罗韦讷区(Marowijne)是苏里南的一个区。西邻科默韦讷区、帕拉区,北邻大西洋,南邻锡帕利维尼区,东邻法属圭亚那。总面积4,627 km²,总人口20,250。区治位于阿尔比纳。.

新!!: 大西洋和马罗韦讷区 · 查看更多 »

马里帝国

里帝国(Mali Empire),又名曼丁戈帝国(Manding Empire)或曼迪联邦(Manden Kurufa),是西非中世纪时的一个强大伊斯兰教帝国,是北部非洲以南的广阔内陆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帝国語言為曼丁哥語,马里帝国是當時西非最大的國家,其語言、法律及風俗也影響當時西非各國的文化。 马里帝国因拥有作为主要贸易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垄断了对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的征税权。皇帝被称为“”,存在时间约在1235年至1600年左右,首都。 許多有關马里帝国的記載是來自14世紀的北非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赫勒敦、14世紀马林王朝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以及16世紀马林王朝旅行家利奥·阿非利加努斯。其他資料則是透過以說故事的方式,用口头传统的方式流傳下來。.

新!!: 大西洋和马里帝国 · 查看更多 »

马里兰州

里兰州(State of Maryland),是美国的一州,屬於美國中大西洋地區,其西邊與南邊與西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接壤,北方是賓夕法尼亞州,東鄰為德拉瓦州。馬里蘭州是第七個通過美國憲法的州,有三個常見的暱稱:老戰線州(the Old Line State)、自由之州(the Free State)、切薩皮克灣州(the Chesapeake Bay State)。本州郵政縮寫為MD。 馬里蘭州也被認為是美國宗教自由的誕生地。"George Calvert and Cecilius Calvert, Barons Baltimore" William Hand Browne, Nabu Press(August 1, 2010), ISBN 117662539X ISBN 978-1176625396"Reconstructing the Brick Chapel of 1667" Page 1, See section entitled "The Birthplace of Religious Freedom" 這可追溯自英國殖民時代早期由將本州建立為天主教徒的避難處。 馬里蘭州是美國土地面積最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之一。本州最大的城市為巴爾的摩,首府為安納波利斯。雖然官方宣稱馬里蘭州得名自亨利埃塔·瑪麗亞,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本州名稱是由第一代巴爾的摩男爵1632年去世前依照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命名。不過實情可能難以得知。 馬里蘭州的家戶收入中位數為全美最高,就此而論,其為美國最富裕的州。.

新!!: 大西洋和马里兰州 · 查看更多 »

马雷克·卡明斯基

雷克·卡明斯基(波兰语:Marek Kamiński,),生于波兰格但斯克,极地探险家、作家、摄影家、企业家,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一年之内不借外力帮助到达两极的人。1995年5月23日他与沃伊切赫·莫斯卡尔(Wojciech Moskal)一起到达北极,同年12月27日他单独到达了南极。 他于波美拉尼亚省的波乌陈-兹德如伊(Połczyn-Zdrój)长大。1982年他从科沙林(Koszalin)的伏瓦迪斯瓦夫·勃洛涅夫斯基(Władysław Broniewski)高中毕业。之后他在华沙学习哲学和物理。他是因文那(Invena)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拥有者之一,并且是玛瑞克·卡明斯基(Marek Kamiński)基金会的创始人。他现在与他的妻子卡塔知娜(Katarzyna)和女儿宝拉(Pola)居住于索波特(Sopot)。.

新!!: 大西洋和马雷克·卡明斯基 · 查看更多 »

马雷讷

雷讷(Marennes)是法国滨海夏朗德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西部,属于罗什福尔区(Rochefort)。该市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大西洋和马雷讷 · 查看更多 »

马格代维克河

格代维克河(Magaguadavic River;讀作"mack-uh-day-vick"或"mack-uh-day-vee"),又譯馬瓜加拉貢河、馬加瓜拉貢河、馬加瓜阿維奇河或馬加瓜達維克河,是加拿大紐賓士域省東南部的一條有歷史價值的小河,位於首都渥太華以東700公里。這條河的名稱源自當地原住民的語言Maliseet / 帕萨马科迪语,有「鰻魚河」的意思。 在马格代维克河的周邊地區,主要是森林生長。马格代维克河周圍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4名居民。.

新!!: 大西洋和马格代维克河 · 查看更多 »

马拉尼昂州

拉尼昂州 (Maranhão,IPA: )是巴西的一個州,位於東北部大西洋岸。面積331,983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6,109,694人。首府聖路易斯。自2015年1月1日起,该州由巴西共产党执政。.

新!!: 大西洋和马拉尼昂州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史都華

詹姆斯·梅特蘭·史都華(James Maitland Stewart,),暱稱吉米·史都華(Jimmy Stewart),美國電影、電視、舞台劇演員、美國空軍准將。 詹姆斯·史都華文武全才,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在美國空軍晉升至准將;至於身為一名才氣煥發的演員,其作品橫跨西部片、文藝片、脫線喜劇、家庭喜劇、懸疑片、傳記電影等。他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金球奬終身成就獎,及其他多數主要電影組織的終身成就獎得主。多部作品名列美國電影學會各類型百年最佳影片、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他在美國電影學會、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的百年百大電影名單中,都是出現最多次的主演演員。1999年,史都華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3名。 與其他巨星相形之下,詹姆斯·史都華更特殊的是:銀幕上下的他,幾近完美符合美國人心目中典型的中产阶级形象。。從熱愛家人朋友,誠懇篤實的小市民;到智勇雙全、無畏無私的愛國英雄。他端正、謙沖又親切的人格,受到普遍的敬重和喜愛。除了被暱稱「吉米·史都華」外,甚至還被形容為「美國的良心」(American conscience)。他活躍的年代大致涵蓋了好萊塢的黃金時期。吉米·史都華本人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以及一個經典時代的傳奇化身。.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史都華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威德尔

詹姆斯·威德爾(James Weddell,),出生於荷蘭奧斯滕德,為英國航海探險家暨捕海豹人。於1823年早春,成為首位航行在南緯74°15'(約在南極圈南方532英里處)南冰洋海域的探險家,後來此部分海域被稱為威德爾海。.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威德尔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庫克

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FRS,RN(Captain James Cook,),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製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製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製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製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製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庫克的成就。不過,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啟引了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巨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B·麦克里

詹姆斯·贝内特·麦克里(James Bennett McCreary,)是美国肯塔基州的律师和政治家,曾是该州在联邦国会两院的代表,并担任第27和第37任州长。从坎伯兰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获委任为肯塔基第11骑兵队中唯一的少校,在南北战争期间受南军准将约翰·亨特·摩根指挥。战争结束后,他继续从事法律工作,于1869年当选州众议员,直至1875年,并两次成为众议院议长。1875年,肯塔基州民主党人提名麦克里竞选州长,他也在普选中轻取共和党对手约翰·马歇尔·哈伦。由于这一时期的肯塔基州仍在1873年经济恐慌的影响下未完全恢复,因此麦克里担任州长期间,主要的工作都在减轻州内贫困农民的困境。 1884年,麦克里当选联邦众议员并连任5次。他支持自由铸造银币,也是肯塔基州农业利益的捍卫者。经过两次参选联邦参议员失败后,他获得州长J·C·W·贝克汉姆的支持,于1902年获肯塔基州议会选举为联邦参议员。麦克里的参议员任期总体上平凡无奇,只任职一届就由贝克汉姆取代。不过,麦克里和贝克汉姆之间的裂痕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后者支持他在1911年再度竞选州长。 麦克里以渐进式改革作为竞选纲领5次在普选中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爱德华·C·奥里尔,成为肯塔基州第二套州长官邸的首位主人,也是唯一曾入主新旧两套官邸的州长。麦克里在第二个任期里5次成功说服州议会允许女性在学校董事会选举中投票,并强制实行直接初选,建立肯塔基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并允许全州各县在是否禁酒的问题上自决。他还意识到大幅增加教育支出的重要性,并通过了强制入学法之类的改革提案,但没能--法律对向两院游说的行为作出限制,也没能提供工伤赔偿方案。麦克里还是负责监管新州长官邸的五名委员会成员之一,对其建设方案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任期在1916年结束,并于两年后逝世。麦克里第二次担任州长期间,肯塔基州以他的名字来为新组建的麦克雷里县命名。.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B·麦克里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約瑟夫·西爾維斯特

詹姆斯·約瑟夫·西爾維斯特(James Joseph Sylvester,),英国数学家和律师。.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約瑟夫·西爾維斯特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沃尔夫

陆军少将詹姆斯·彼得·沃尔夫(James Peter Wolfe,),英国陆军军官,因為击败法國军隊、赢得亞伯拉罕平原戰役而广为后世所知。其父爱德华·沃尔夫中将亦是一位出色的将军,他通过此層关系,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少尉,前往欧洲大陆参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来,沃尔夫又回到英国到苏格兰镇压詹姆斯党起义(Jacobite Rebellion),表现突出而被上级注意。於1748年,英國、法國、奥地利及荷蘭等国家签署第二亞琛和約,结束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令到他的事业一度停滞不前。沃尔夫在和约签订后,驻守於苏格兰高地8年。他在23岁时获得了中校军衔。 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沃尔夫有了晋升的机会。他在次年参与了突袭羅什福爾的行动,在行動中负责调度物资,表现出色,获得首相老威廉·皮特赏识,任命他为副指挥,参与路易斯堡围城战(Siege of Louisbourg)。攻陷路易斯堡后,沃尔夫的部队乘船沿圣劳伦斯河南下,准备夺取魁北克。经过一段漫长的围城战后,英國军隊取胜,攻陷魁北克。 但是沃尔夫本人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身中3颗火枪弹丸身亡。此役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使到他成为了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胜出、领土扩大的标志。英裔美国画家本杰明·委斯特广为流传的画作沃尔夫将军之死(The Death of General Wolfe)就是以他为题材。沃尔夫因為攻占魁北克,使到他人能夠顺势攻占蒙特利尔,最终结束法国统治,被称为“魁北克英雄”、“魁北克征服者”与“加拿大征服者”。.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沃尔夫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河

詹姆斯河(James River)是一條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河流,長達547.160公里(340英哩),是該州最大的河。它的源頭在Allegheny Mountains,河口在漢普頓錨地,最後經切萨皮克湾流入大西洋。 當地的印第安人稱此河為Powhatan河,但在十七世紀,剛抵步的英國殖民者為了紀念他們的國王詹姆斯一世,則把它命名為「詹姆斯」。此河沿岸的第一個市鎮是建設於幾年後的詹姆斯鎮;此鎮亦是英國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名字的由來也是為了紀念詹姆斯一世。 根據2000年的統計,詹姆斯河沿岸總共住有約2.6百萬居民。.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河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敦 (圣赫勒拿)

詹姆斯敦(Jamestown)为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首府,位于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西北岸,亦为该岛历史上的首要居民点、唯一港口及交通和通讯中心。1659年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于此定居。167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夺取该岛,但英方很快将之夺回。诸多18世纪东印度公司建设的建筑保存至今,詹姆斯敦也由此以其乔治亚式建筑风貌而闻名。 1815年流放圣赫勒拿的拿破仑在此短暂驻留。圣赫勒拿亦曾为皇家海军打击奴隶贸易的据点之一,全然未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亦仅扮演了颇为次要的角色。.

新!!: 大西洋和詹姆斯敦 (圣赫勒拿) · 查看更多 »

詹金斯的耳朵戰爭

詹金斯的耳朵戰爭(英語:War of Jenkins' Ear;Guerra del Asiento)是大不列顛與西班牙一場發生自1739年至1748年的軍事衝突。後來自1742年起,有關戰爭成為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詹金斯的耳朵戰爭 · 查看更多 »

詹氏尖鼻魨

詹氏尖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及美國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90-100公尺,體長可達8.5公分,棲息在較深的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詹氏尖鼻魨 · 查看更多 »

骨齒鳥

齒鳥(學名:Osteodontornis)是一屬已滅絕的海鳥。其下只有一個物種,為Osteodontornis orri,其名字是為紀念自然學家Ellison Orr。 骨齒鳥最初被認為是與鸌形目的信天翁有關,但牠們似乎是鵜鶘、鸛科或水禽的近親。由於這些不明朗,牠們被分類到齒鳥目中。牠們在齒鳥目中的分類並未完全解決。在加拿大溫哥華島發現的Cyphornis magnus最初相信是屬於始新世的,但現已認為是屬於較骨齒鳥早些許的中新世早期。故此有指骨齒鳥可能是Cyphornis的異名。.

新!!: 大西洋和骨齒鳥 · 查看更多 »

諧魚科

諧魚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科。.

新!!: 大西洋和諧魚科 · 查看更多 »

諾氏光柱魚

諾氏光柱魚(学名: Luciosudis normani)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500-800公尺,體長可達20.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雌雄同體,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諾氏光柱魚 · 查看更多 »

諾氏無線鰨

諾氏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0-10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諾氏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諾氏異頷黑頭魚

諾氏異頷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冰島西南與葡萄牙北部;西大西洋阿根廷、烏拉圭海域,深度1500-30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諾氏異頷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諾氏雙冠麗魚

諾氏雙冠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及瓜地馬拉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溪流的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諾氏雙冠麗魚 · 查看更多 »

諾斯島

諾斯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布雷塞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2公里、寬2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1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諾斯島 · 查看更多 »

高倫白鯧

倫白鯧(学名:Ephippus goreensis)為白鯧科白鲳属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75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淺海沙泥底質海域及河口區,屬肉食性,以底棲性及浮游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高倫白鯧 · 查看更多 »

高眼麗體魚

麗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至尼加拉瓜大西洋岸的淡水、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39.4公分,棲息在沼澤、紅樹林,能忍受鹽度的變化,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養殖魚。.

新!!: 大西洋和高眼麗體魚 · 查看更多 »

高菱鲷

菱鲷(学名:Antigonia capros)为輻鰭魚綱鱸形目羊魴科菱鲷属的鱼类。分布于南非、锡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洲、日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有以及南海和东海等,棲息深度50-900公尺,體橘紅色,體具有3條紅色橫帶,體長可達30.5公分,可作為食用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德拉海巴巴多斯。 它体长可达30.5公分,在50至900公尺深之海域生活。.

新!!: 大西洋和高菱鲷 · 查看更多 »

高額叉尾帶魚

額叉尾帶魚,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带鱼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大西洋,從加拿大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00-500公尺,本魚體銀色,側線深色;鰓腔黑色,背鰭軟條52-58枚,臀鰭軟條98-107枚,體長可達6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高額叉尾帶魚 · 查看更多 »

高體紫魚

紫魚,又稱高體姬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聖卡塔琳娜海域,棲息深度24-370公尺,本魚眼大,體背部粉紅色偏紅色,兩側粉紅色,腹部銀白色,除尾鰭及背鰭黃色外,各魚鰭為粉紅色略帶透明,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0-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 8枚,體長可達56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高體紫魚 · 查看更多 »

高體隆背海龍

隆背海龍(学名:Leptonotus blainvillean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及東南太平洋區的智利及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或河口的海藻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高體隆背海龍 · 查看更多 »

高體電燈魚

電灯鱼(学名:Electrona risso)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西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0-820公尺,體長可達8.2公分。.

新!!: 大西洋和高體電燈魚 · 查看更多 »

高譚市

哥谭市(,,,缩写:哥谭)是美国DC漫画所出版漫画书中的一个虚构城市,因是蝙蝠侠所居住的城市而知名。哥谭市首次出现在《蝙蝠侠》第4期(1940年12月出版),并成为蝙蝠侠大多数故事的发生场景所在地。 哥谭市被设定成一座靠近大都会的城市,而绝大多数的DC漫画参考书籍都将哥谭市设置在新泽西州。Amazing World of DC Comics #14, March 1977.

新!!: 大西洋和高譚市 · 查看更多 »

高鰭粗鰭魚

鰭粗鰭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粗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熱帶至溫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900公尺,本魚第一背鰭鰭條隨著成長逐漸延長至尾部,胸鰭小呈圓形,體呈銀色,側線附近具有4個黑斑,體長可達183公分,屬肉食性,以橈腳類、蠕蟲及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高鰭粗鰭魚 · 查看更多 »

高鰭黃魴鮄

鰭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南里奧格蘭德海域,棲息深度100-200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高鰭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高鳍真鲨

鳍真鲨,为軟骨魚綱真鯊目真鲨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高鳍真鲨 · 查看更多 »

高背蝙蝠魚

背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南美洲西北部至亞馬遜河河口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15-172公尺,體長可達13.4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高背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高银斧鱼

银斧鱼(学名:Argyropelecus sladeni)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银斧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2000-0公尺,體長可達7公分。 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高银斧鱼 · 查看更多 »

高里笛鯛

里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剛果民主共和國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岩石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高里笛鯛 · 查看更多 »

高腹深巨口魚

腹深巨口魚(学名:Bathophilus brev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75-165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高腹深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大西洋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速帆船航路

在航海中,高速帆船航路是高速帆船的傳統航路之一,此航路以歐洲及遠東或澳洲及新西蘭作兩端,途經大西洋及南冰洋,某些船隻可能會滯留在赤道無風帶數日。此航路由西至東航行,以借用咆哮西風帶的強風來航行。很多船隻因航路本身顛簸,而在大海中迷失,尤其是在合恩角。經過合恩角後,高速帆船要拐彎以進入回到歐洲的航道。 高速帆船航路在蒸汽船出現和巴拿馬運河及苏伊士运河開通後正式被商界废弃。但是,高速帆船航路仍是全球最快的航道,並且仍為某些航海比賽作賽道,如VELUX 5海洋競赛和旺代环球比賽。.

新!!: 大西洋和高速帆船航路 · 查看更多 »

高氏華燈魚

氏華燈鱼(学名:Lepidophanes gauss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850公尺,體長可達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高氏華燈魚 · 查看更多 »

鬚球真巨口魚

鬚球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grandibulb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開普敦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12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鬚球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鬚礁蟾魚

鬚礁蟾魚(学名:Sanopus barbat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宏都拉斯至貝里斯海域,體長可達4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鬚礁蟾魚 · 查看更多 »

鬚髯海鯰

鬚髯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拉普拉塔河至巴西東部半鹹水域、海域,本魚身體上部深藍色,銀白色的腹部,背鰭、脂鰭、胸鰭和上頜觸鬚深藍色,尾鰭和臀鰭後緣略黑,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雄魚會以口孵卵,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鬚髯海鯰 · 查看更多 »

鬚長鰭鱈

鬚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60-610公尺,體長可達5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鬚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鬍圓喉盤魚

鬍圓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15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珊瑚礁。.

新!!: 大西洋和鬍圓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鬃結蛇鰻

鬃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90-200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鬃結蛇鰻 · 查看更多 »

譚氏眶燈魚

譚氏眶灯鱼(学名:Diaphus taaning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亞熱帶及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40-475公尺,體長可達7公分。.

新!!: 大西洋和譚氏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魁北克省

魁北克省(Québec,Quebec),簡稱魁省,加拿大華人舊譯古壁省,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省份。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區人口为7,903,001人。魁北克官方语言為法语,北美的法语人口主要集中在此。首府魁北克市,最大城市蒙特利尔。 魁北克是加拿大最大的聯邦自治省份也是第二大的一級行政區,僅次於努納武特;在西與安大略省、詹姆斯灣以及哈德森灣接壤,北接哈得遜海峽與昂加瓦灣,在東與聖羅倫斯灣、紐芬蘭-拉布拉多省和新伯倫瑞克省相鄰,南鄰美國的緬因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以及紐約州,並與努納武特、愛德華王子島以及新斯科細亞共享海上邊界。 魁北克是加拿大人口次多的自治省分,僅次於安大略省,多數居民住在鄰近聖羅倫斯河的都市-蒙特婁以及魁北克市,其中魁北克市也是該省首府,英裔人口大多居住西部的蒙特利尔,現在加蒂诺、東部鄉鎮以及加斯佩半島地區也有相當多數的英裔人口,位於北方的北魁北克地區則占據該省大半部的地區,該地以原住民因纽特人居多並要求和魁北克分離。.

新!!: 大西洋和魁北克省 · 查看更多 »

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

魁北克省(Province of Quebec)是英国在七年战争后在北美建立的一块殖民地。根据《1763年巴黎条约》,英国获得法属加拿大,而法国则保留非常富裕的小岛瓜德罗普。根据英国《1763年皇家宣言》,法属加拿大更名为魁北克省。该省东至大西洋沿岸的拉布拉多,西南则穿越圣劳伦斯河谷直到五大湖地区,并穿越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的交汇处。后来,根据《1783年巴黎条约》,五大湖以南地区作为美国革命的成果被割让给了美国。.

新!!: 大西洋和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 · 查看更多 »

魏森堡号战列舰

魏森堡号战列舰(SMS Weißenburg)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是为纪念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胜利而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三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1891年并至1894年完工。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在德国舰队的前十年役期中,魏森堡号跟随第一支队服役。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这一时期主要局限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指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重大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于1900-1901年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魏森堡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根据16世纪著名的奥斯曼海军将领而更名为图尔古特·雷斯号(Turgut Reis)。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奥斯曼的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以及次月的,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在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图尔古特·雷斯号曾对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防御工事提供支持直到1915年中期,并于1915年8月退役至战争结束。战后按照和约,舰只本应割让给大日本帝国作为战争赔偿,但由于土耳其獨立戰爭的爆发,最终没有完成交割,而是继续留在土耳其,并加入新生的。从1924年至1933年间,它作为被重新启用,然后又在1950年以前担任,直至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魏森堡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魣鱈

魣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至加拿大;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巴倫支海至摩洛哥、地中海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下頜比上頜長; 觸鬚短於眼直徑,背面灰褐色到腹側白色,垂直的鰭在後部部分深色且有灰白的邊緣,體長可達2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海星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魣鱈 · 查看更多 »

魯德亞德·吉卜林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又译吉普林或盧亞德·吉卜齡),生於印度孟买,英国作家及诗人。主要著作有儿童故事《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1894年)、印度侦探小说《基姆》(Kim,1901年)、 诗集《营房谣》(Gunga Din,1892年)、短诗《如果》(If—,1895年)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他是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中一位很受歡迎的散文作家Rutherford, Andrew.

新!!: 大西洋和魯德亞德·吉卜林 · 查看更多 »

魯氏割齒喉盤魚

魯氏割齒喉盤魚(學名:Tomicodon rupestri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淺的岩石海岸。.

新!!: 大西洋和魯氏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魯氏鯔

魯氏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及加勒比海海域,體長可達25.8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魯氏鯔 · 查看更多 »

魔域幽靈系列角色列表

是卡普空的2D格鬥遊戲系列。本表列出了系列角色。.

新!!: 大西洋和魔域幽靈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魔叉鰾石首魚

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包括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千里達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魔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魔結蛇鰻

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189公尺,體長可達40.6公分,棲息於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魔結蛇鰻 · 查看更多 »

變形金剛 (2007年電影)

《变形金刚》(Transformers)是一部基于“变形金刚”玩具产品改编的2007年美国科幻动作片。这部集合了计算机动画和真人演出的电影由迈克尔·贝执导,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出任执行制片人,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希亚·拉博夫在片中扮演一个名叫萨姆·威特维奇(Sam Witwicky)的青年,因机缘巧合而卷入了汽车人和霸天虎之间的战争,后两者是两派来自同一个外星球但相互对立的机械生命体,可以变形成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机械。霸天虎一欲夺得火种,这种东西拥有赋予机器生命的力量,而且变形金刚也正是由火种所创,霸天虎希望可以将其用来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机器军团,而汽车人则要想方设法阻止对方。电影中的其他主要演员包括泰瑞斯·吉布森、喬許·杜默、安东尼·安德森、梅根·福克斯、瑞切尔·泰勒、约翰·特托罗和強·沃特,此外汽车人和霸天虎的首领擎天柱与威震天分别由彼得·庫倫和曉高·韋榮配音。 电影由唐·墨菲和汤姆·德桑托制作,两人于2003年合作开发这一项目,其中后者编写了影片的初步构想。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次年加入,并请来罗伯托·奥奇和艾里克斯·库兹曼撰写剧本。美国军方和通用汽车公司在电影拍摄期间让剧组借用了车辆和飞机,这不但提高了片中战斗场面的真实感,还节省了制作的费用。 孩之寶为电影規劃了规模庞大的宣传活动,与数百家公司达成了协议。这一广告闪电战包括病毒营销活动,前传漫画的协调发行,玩具、书籍,还包括与通用汽车公司、漢堡王和eBay等公司达成的置入性行銷协议。 《变形金刚》上映后无论在粉丝还是专业影评人中获得的反响都褒贬不一,但影片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其全球票房超过7.09亿美元,这个成绩在2007年的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5位,并且截至2013年9月10日也还可以在世界电影历史票房总榜上排到第58位。影片获得了视觉效果协会(Visual Effects Society)的4个奖项肯定,并获得音效剪辑、音效和视觉效果3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男主角希亚·拉博夫和为擎天柱配音的彼得·庫倫的表现也获得了高度赞誉。.

新!!: 大西洋和變形金剛 (2007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變形金剛 (卡通)

變形金剛(The Transformers,日本標題戦え! 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是改編自同名產品系列的卡通影集。共分為四季,一共98集,於1984年播映至1987年。播映結束之後,美國於1992年取出了52集並搭配上電腦動畫製作了全新的片頭與片尾,在部份的畫面加上電腦動畫後以《變形金剛:第二世代》(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的標題於電視台播出,在當時引起了話題。Beast Wars Universe, page 103, Sony Magazine, 2000 Mar 18, ISBN 4-7897-1484-5 故事內容是在敘述博派與狂派兩大變形金剛軍團之間的戰鬥。.

新!!: 大西洋和變形金剛 (卡通) · 查看更多 »

鮟鱇魚

鮟鱇目(学名:Lophiiformes)俗称鮟鱇魚,又名琵琶魚、結巴魚,是硬骨魚,於世界各大海洋均有分佈,如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新!!: 大西洋和鮟鱇魚 · 查看更多 »

鮭形錐首魚

鮭形錐首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西南方與維德角群島;西大西洋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400-4500公尺,體長可達7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鮭形錐首魚 · 查看更多 »

鮭魚

鮭魚(salmon),又名三文魚,是數種鮭科魚的通稱。牠們大部分為洄游性輻鰭魚,是常見的可食用魚類之一。共有300多個屬種的鮭科魚類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亞及五大湖亦可找到。鮭魚在世界各地皆有養殖。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洄游到淡水繁殖。鮭魚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游回牠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太平洋品種的鮭魚,一般在繁殖後數周便會死亡。.

新!!: 大西洋和鮭魚 · 查看更多 »

鮭斑花鮨

鮭斑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巴西的岩礁海域,棲息深度30-55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鮭斑花鮨 · 查看更多 »

设德兰

设德兰(Shetland,;Sealtainn;古诺尔斯语:Hjaltland)是大不列颠岛以北的群岛,英国领土的最北端,距离丹麦自治领地法罗群岛不到300公里。它也是苏格兰32个一级行政区之一。 设得兰群岛西为大西洋,东为北海,南距奥克尼群岛和苏格兰本土200余公里,由约10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诸岛之中仅有15个居住有人,最大岛屿通称为设得兰主岛。总人口21990人(2001年)。 据考证,设德兰群岛至少从公元前3000年就有人类活动。罗马帝国时期以后的数百年间,维京人基本完全控制了群岛。但是苏格兰对于它和奥克尼群岛的影响也逐渐扩大。15世纪,挪威国王将群岛典当给了苏格兰王国以获得经济支持,从此群岛正式归入苏格兰版图。 现在群岛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渔业和北海海底的石油。岛内有一个飞机场,通航苏格兰各机场和法罗群岛。群岛主要交通是渡船,通航阿伯丁、挪威、丹麦、法罗群岛和冰岛。昔德蘭矮種馬起源於此地。.

新!!: 大西洋和设德兰 · 查看更多 »

鮑威號驅逐艦 (DD-839)

鮑威號驅逐艦(USS Power DD-839)是美國海軍的一艘基靈級驅逐艦。.

新!!: 大西洋和鮑威號驅逐艦 (DD-839) · 查看更多 »

鮑得溫氏鮨

鮑得溫氏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8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草床,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鮑得溫氏鮨 · 查看更多 »

鮑氏鱗鮃

鮑氏鱗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西薩哈拉西部海域,棲息深度7-800公尺,本魚背鰭起點更靠近吻尖超過對眼的前緣,背鰭與臀鰭在尾梗的沒有相連,側線形成一個在胸鰭上面的明顯彎曲,背鰭軟條79-86枚,臀鰭軟條65-69枚,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鮑氏鱗鮃 · 查看更多 »

鮑氏麗體魚

鮑氏麗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瓜地馬拉及貝里斯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河川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鮑氏麗體魚 · 查看更多 »

鮑氏極鱈

鮑氏極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及北極圈海域,體長可達55.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鮑氏極鱈 · 查看更多 »

鯡魚

鯡魚是大部分鯡科魚的通稱。牠們多在暗沙或岸邊聯群游弋。其中,最常見,而且具高商業價值的鯡魚有3種,皆屬於鯡屬,其捕獲量佔了鯡魚總捕獲量約90%。其中,三種鯡屬魚中捕獲量最多的為大西洋鯡,佔比過半。這三種魚一般在北大平洋、北大西洋、波羅的海和南美洲西岸的淺水溫帶區出沒。此外,也有一些被稱作鯡魚的魚類在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孟加拉灣一帶出沒。 歷史上,鯡魚在歐洲漁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此魚的研究在二十世紀早期為漁業學提供了長足進步的基礎。此外,牠們曾長年為重要的食用魚,常以燻、醃處理保存。.

新!!: 大西洋和鯡魚 · 查看更多 »

鯨尾鱈

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及大西洋Nazca及Salay Gomez海脊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290-1490公尺,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大陸坡,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鯨尾鱈 · 查看更多 »

诺尔兰郡

諾爾蘭郡(Nordland)是挪威北部的一個郡,西接大西洋,東接瑞典,面积38,456平方公里,首府為博德,而博德亦是國營鐵路(NSB)諾爾蘭鐵路線北面的終點站。.

新!!: 大西洋和诺尔兰郡 · 查看更多 »

诺福克海军基地

诺福克海军基地(Naval Station Norfolk,NS Norfolk,亦稱Norfolk Naval Base)是美国海军設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一处軍港,也是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有14座码头和11座机库,可容纳75艘船舶和134架飞机,占據了漢普頓錨地約4英里(6公里)的濱水區域和7英里(11公里)的碼頭空間。本基地替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麾下艦艇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行动提供支援。.

新!!: 大西洋和诺福克海军基地 · 查看更多 »

鯖魚

鯖屬(學名:Scomber)是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下的一个分类,统称为鯖魚,是一類很常見的食用魚,出沒於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为生。.

新!!: 大西洋和鯖魚 · 查看更多 »

谟氏滑鸟蛤

谟氏滑鸟蛤(學名:Laevicardium mortoni)是帘蛤目鸟尾蛤科滑鸟蛤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北至加拿大的新斯高沙省,南至南美洲的巴西。.

新!!: 大西洋和谟氏滑鸟蛤 · 查看更多 »

屬的一種亞熱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塞內加爾、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黑海等海域,棲息深度0-15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會季節性地洄游,通常獨居性。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為觀賞魚及養殖魚類。.

新!!: 大西洋和鰨 · 查看更多 »

谭咏文

谭咏文(Jon Stephenson von Tetzchner,),生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是Opera软件公司和Vivaldi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新!!: 大西洋和谭咏文 · 查看更多 »

鰭眼萬氏鰨

鰭眼萬氏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比索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8-10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鰭眼萬氏鰨 · 查看更多 »

鰭斑無線鰨

鰭斑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6-263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多毛類及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鰭斑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鰭斑蝴蝶魚

鰭斑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鰭斑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鰻魚是指屬於鰻鱺目( Anguilliformes())分類下的物種總稱,包含20科111屬總共大約800種。,但其實在分類上屬於。部分鰻魚和鮭魚一樣具有--特性。 另外有些魚類如八目鰻、電鰻、黃鱔等,長相類似鰻魚而容易被誤認,但在分類上屬於完全獨立於鰻魚外的演化支。.

新!!: 大西洋和鰻 · 查看更多 »

鰻形無鰭蛇鰻

鰻形無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西部、毛利塔尼亞及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0-40公尺,體長可達49.3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躲藏於泥沙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鰻形無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鰻形蛇綿鳚

鰻形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格陵蘭東部、冰島、挪威海、喀拉海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350至1700公尺,體長可達22.6公分,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鰻形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豚鼠小目

豚鼠小目(学名:Caviomorpha)又作南美豪豬類,是齧齒目下的一個小目,包含了所有在南美洲的豪豬下目。這個分類是得到化石及分子證據所支持的。.

新!!: 大西洋和豚鼠小目 · 查看更多 »

鱟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为鲎科(学名:Limulidae)动物的通称,又名「馬蹄蟹」、「夫妻魚」,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被譽為活化石。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屬4種。.

新!!: 大西洋和鱟 · 查看更多 »

象鼻鉤嘴鰨

象鼻鉤嘴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南部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5-37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象鼻鉤嘴鰨 · 查看更多 »

豪猪亚目

豪猪亚目(学名:Hystricomorpha)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含义。广义上是指所有具有豪猪型颧弓-咬肌结构(Zygomasseteric system)的啮齿目动物(跳鼠类除外),包括豪猪下目(Hystricognathi)、栉趾鼠科(Ctenodactylidae)、鳞尾松鼠科(Anomaluridae)、跳兔科(Pedetidae)。分子及形态学研究表明,将鳞尾松鼠科与跳兔科列入其中是有争议的。根据Carleton与Musser的研究Carleton and Musser, 2005,这两科被分为鳞尾松鼠亚目(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又被称为Entodacrya或Ctenohystrica)的现代定义是指将栉趾鼠与豪猪下目联系起来的分类学假设。支持这一说法有很多形态学以及分子系统发生学的证据。如果此假说是真实的,那传统观点中的松鼠形亚目将被推翻,成为一个并系群。 豪猪类动物,或至少是豚鼠小目中的成员,有时会被认为是非啮齿类。不过大多数分子与遗传学研究都表明啮齿动物是单系群。而支持啮齿类为多系群的证据被认为是源自长枝吸引(long branch attraction)的现象。 豪猪类动物于渐新世早期出现于南美洲,这里此前的陆地哺乳动物只有后兽下纲、贫齿总目、南蹄目。豪猪类是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同一类型的迁徙还发生在灵长目中,这些都发生于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之前。不过这些说法至今尚存争议。.

新!!: 大西洋和豪猪亚目 · 查看更多 »

鱷珍燈魚

鱷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crocodil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192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

新!!: 大西洋和鱷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豹紋花蛇鰻

豹紋花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安諾本群島海域,體長可達64.8公分,棲息在沙底質的岩石海岸,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豹紋花蛇鰻 · 查看更多 »

豹紋躄魚

豹紋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剛果共和國海域,棲息深度18-50公尺,體長可達10.2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卵生的,卵是黏在絲帶狀的鞘或者凝膠黏液團被稱為卵筏或卵罩,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豹紋躄魚 · 查看更多 »

豹蟾魚

豹蟾魚(学名:Opsanus pard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3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礁石區。.

新!!: 大西洋和豹蟾魚 · 查看更多 »

豹鋸魴鮄

豹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維吉尼亞州至佛羅里達州及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豹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鱗吻瘤鱈

鱗吻瘤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非洲西南岸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517公尺,體長可達16.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鱗吻瘤鱈 · 查看更多 »

鱗頭淵眼魚

鱗頭淵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南方與莫三比克外海、東印度洋西澳大利亞、西北大西洋及中西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1000-2060公尺,體長可達30.6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鱗頭淵眼魚 · 查看更多 »

鱒屬

鳟属(学名:Salmo),又名鲑属,是辐鳍鱼纲鲑形目鲑科的一属,包括常见的大西洋鲑(S.

新!!: 大西洋和鱒屬 · 查看更多 »

鱒形棘隆頭魚

鱒形棘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包括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亞速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15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沿海海草生長的礁石區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鱒形棘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鲍勃·福斯

罗伯特·刘易斯·“鲍勃”·福斯(Robert Louis "Bob" Fosse,)是一位已故美国著名的电影和音乐、舞台剧多面手。他所擅长的领域包括男演员、舞者、音乐剧编舞、音乐剧和电影导演、编剧及剪辑师等。他共计8次获得托尼奖最佳编舞奖,至今(截止2013年)仍然是这一奖项获奖次数最多的人。电影方面,他共4次获学院奖提名,并在1973年3月27日举行的第45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凭执导《歌厅》击败经典黑帮片《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获得导演奖。.

新!!: 大西洋和鲍勃·福斯 · 查看更多 »

貝基亞島旗

貝基亞島旗是非正式的旗幟。該面旗幟包含代表貝基亞海峽、加勒比海與大西洋的三道浪波,以及貝基亞島的象徵黑色座頭鯨,在旗幟中被黑白包圍。.

新!!: 大西洋和貝基亞島旗 · 查看更多 »

貝吉尼什島

貝吉尼什島是愛爾蘭的島嶼,由凱里郡負責管轄,位於大西洋海域,長2公里、寬1.2公里,面積0.9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4米,主要經濟活動有牧羊業和小型林業,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貝吉尼什島 · 查看更多 »

貝尼托河

貝尼托河(Río Mbini)是赤道畿內亞的主要河流,位於該國大陸中部,河道全長338公里,發源自加蓬奧耶姆東南面,在姆比尼附近注入畿內亞灣。 Category:幾內亞灣 Category:赤道幾內亞河流.

新!!: 大西洋和貝尼托河 · 查看更多 »

貝羅擬鮟鱇

貝羅擬鮟鱇(学名:Lophiodes beroe),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美國海域,棲息深度347-86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貝羅擬鮟鱇 · 查看更多 »

貝烈蓋爾海

在托爾金(J.

新!!: 大西洋和貝烈蓋爾海 · 查看更多 »

貝蒂單頜鰻

貝蒂單頜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單頜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海域,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0.3公分。.

新!!: 大西洋和貝蒂單頜鰻 · 查看更多 »

貝氏小鯛

貝氏小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海峽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小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貝氏小鯛 · 查看更多 »

貝氏單頜鰻

貝氏單頜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單頜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至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500-5430公尺,體長可達7公分。.

新!!: 大西洋和貝氏單頜鰻 · 查看更多 »

貝氏隆頭魚

貝氏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65.9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雄魚會以藻類築巢,以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貝氏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貝氏鮋

貝氏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百慕達群島、巴哈馬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5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貝氏鮋 · 查看更多 »

貝氏鰜

貝氏鰜,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鰜亞目鰜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15-50公尺,分布於東大西洋西非海域,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層水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貝氏鰜 · 查看更多 »

貝氏黑頭魚

貝氏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與冰島海域,棲息深度365-17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腔腸動物、十足類、被囊類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貝氏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貝氏扁隆頭魚

貝氏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西班牙至茅利塔尼亞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貝氏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貝拉瓜斯省

貝拉瓜斯省(Provincia de Veraguas)是巴拿馬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西部,小部分土地在阿蘇埃羅半島上。是該國唯一同時面向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省份。面積10,630平方公里,2010年估計人口226,991人。首府為圣地亚哥-德贝拉瓜斯。 下分12縣、95市。.

新!!: 大西洋和貝拉瓜斯省 · 查看更多 »

貢納島

貢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科爾島和泰里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貢納島 · 查看更多 »

貢氏兔頭魨

貢氏兔頭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波斯灣至印尼、澳洲西北部;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貢氏兔頭魨 · 查看更多 »

貢氏突吻鱈

貢氏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冰島、法羅群島至加那利群島,包括地中海西部海域,體長可達50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31-283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貢氏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貢氏華燈魚

貢氏華燈鱼(学名:Lepidophanes guenther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40-750公尺,體長可達7.8公分。.

新!!: 大西洋和貢氏華燈魚 · 查看更多 »

貢氏辮魚

貢氏辮魚為輻鰭魚綱辮魚目辮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南非;中東太平洋的哥斯大黎加海域,棲息深度200-800公尺,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0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以魚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貢氏辮魚 · 查看更多 »

貢氏油鯡

貢氏油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繁殖其在冬季至早春,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貢氏油鯡 · 查看更多 »

貢氏潛鮃

貢氏潛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東北部至蓋亞那海域,棲息深度27-9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繁殖期在每年5月至9月,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貢氏潛鮃 · 查看更多 »

貪食鱂

貪食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鯉齒鱂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墨西哥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9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貪食鱂 · 查看更多 »

貪食阿根廷綿鳚

貪食阿根廷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福克蘭群島東北部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550至630公尺,體長可達8.7公分。.

新!!: 大西洋和貪食阿根廷綿鳚 · 查看更多 »

鲱属

鲱属(学名:Clupea)是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包括波罗的海)温带浅水中的一个多油的鱼属。这个属有两个种:大西洋鲱和太平洋鲱。这两个种又可以各分数个亚种。鲱鱼是成群的鱼,它们在春天成群聚集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海岸前,捕撈後經醃製或者燻製保存及販售。.

新!!: 大西洋和鲱属 · 查看更多 »

費城鋸鮨

費城鋸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生活在海藻生長的岩礁,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費城鋸鮨 · 查看更多 »

費爾島

費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4.8公里、寬2.4公里,面積7.6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17米,該島自青銅時期已有人類居住,2001年人口69。.

新!!: 大西洋和費爾島 · 查看更多 »

費氏獅子魚

費氏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格陵蘭、斯瓦爾巴群島及北冰洋海域,棲息深度12-18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0公分,生活在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蠕蟲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費氏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費氏毛口鯰

費氏毛口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南美洲巴拿馬、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大西洋及太平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費氏毛口鯰 · 查看更多 »

鳥島 (塞內加爾)

鳥島是西非國家塞內加爾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處於薩盧姆河三角洲,屬於薩盧姆三角洲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面積2.1平方公里,該島是多種海鳥的棲息地,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塞內加爾島嶼.

新!!: 大西洋和鳥島 (塞內加爾) · 查看更多 »

鳳凰螺科

鳳凰螺科(學名:Strombidae)是一個中型至非常大型的海螺的科。它們都是海生的,分類在玉黍螺類支序之下。其下包括了鳳凰螺屬、蜘蛛螺屬及長鼻螺屬等。大部份物種都在以往的地質時代一直生存到現在。.

新!!: 大西洋和鳳凰螺科 · 查看更多 »

鳗形狼牙绵鳚

鳗形狼牙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冰島至挪威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00至1993公尺,體長可達19.9公分,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鳗形狼牙绵鳚 · 查看更多 »

賓氏奇鮟鱇

賓氏奇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奇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1100-32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9.4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賓氏奇鮟鱇 · 查看更多 »

賓氏真巨口魚

賓氏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ingham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75-1700公尺,體長可達14.4公分。.

新!!: 大西洋和賓氏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鳕鱼角

鳕鱼角(Cape Cod),是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伸入大西洋的一个半岛,面积1033平方公里。1914年,美国在该半岛与大陆连接处开掘鳕鱼角运河,使鳕鱼角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岛屿。 Category:马萨诸塞州半岛 Category:麻薩諸塞州地理 Category:新英格蘭 Category:马萨诸塞州各区域.

新!!: 大西洋和鳕鱼角 · 查看更多 »

贝宁

贝宁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Bénin,--)是非洲西部國家,旧名达荷美(Dahomey)。贝宁南濒几内亚湾,东邻尼日利亚,北与尼日尔接壤,西北与布基纳法索相连,西和多哥接壤。 贝宁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约1088万,首都波多诺伏為国民议会所在地,科托努則為政府所在地。.

新!!: 大西洋和贝宁 · 查看更多 »

贝宁地理

貝南,是位於西非的一個國家,國土南北狹長,輪廓像一支鑰匙。該國座落於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緯度約為北緯6°30′至12°30′之間,經度約為東經1°至3°40′之間。其西北與布吉納法索為鄰,東北與尼日相接,南邊為大西洋,西與多哥交界,東接壤奈及利亞。全境分為五個自然區。.

新!!: 大西洋和贝宁地理 · 查看更多 »

贝尔哈德·罗格

贝尔哈德·罗格(Bernhard Rogge,)是一名德国海军将领,以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指挥武装商船在破交战中大胜而闻名。.

新!!: 大西洋和贝尔哈德·罗格 · 查看更多 »

贝尔陶器文化

在英國來自於貝爾陶器文化時期最為著名的景點是巨石陣。 貝爾陶器文化(簡稱陶器文化、燒陶器的人、陶器民俗,Glockenbecherkultur),距今約2800-1800年前,是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的史前西歐「考古學文化」的一種用語。其用語源自於,基本上是屬於可盛裝物品的陶器之獨特文化。然而,貝爾陶器文化的影響範圍擴大至整個歐洲,連同物理及遺傳學也同樣受其影響。.

新!!: 大西洋和贝尔陶器文化 · 查看更多 »

贝尔法斯特

贝尔法斯特(英語:Belfast ;愛爾蘭語:Béal Feirste)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口,在贝尔法斯特湾的西南侧,是英國北爱尔兰的最大海港及愛爾蘭島上最大的城市。始建于1888年,自1922年起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现有人口276,459,都會區579,554,是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 19世紀初貝爾法斯特成為了一個大港口,而貝爾法斯特也成為了世界最大的亞麻布產地,號稱“Linenopolis”,此外造船業(製造泰坦尼克號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位於此地)和香煙製造業也較為發達。1888年獲得城市地位。後來又發展起了宇航工業,是二戰後世界主要工業城市之一。 1970至80年代由於北愛爾蘭問題,該城市治安變差,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但到了21世紀它已經擺脫了這些問題的困擾,經濟穩定增長。他現在不但是一座港市,也因有喬治·貝斯特貝爾法斯特城市機場和貝爾法斯特國際機場而成為北愛爾蘭的交樞紐,是全球城市之一。.

新!!: 大西洋和贝尔法斯特 · 查看更多 »

贝洛奥里藏特

贝洛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也称作--,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人口約210萬,面積334平方公里,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所在地,是该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於巴西東南部。當地有有冶金、宝石加工、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業較為發達。.

新!!: 大西洋和贝洛奥里藏特 · 查看更多 »

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

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Gonçalo Velho Cabral)是一位15世纪的葡萄牙修士、北大西洋探险家和殖民者,基督骑士团骑士,亚速尔群岛的首先发现者之一。他也是亚速尔群岛的首批殖民者之一,他后来举家迁居到圣玛利亚岛,并在那里进行开垦畜牧。 他曾一度被认为是亚速尔群岛前七个岛屿的发现者。1431-1432年,卡布拉尔向里斯本以西方向的大洋深处航行两次,终于在1400公里处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中的圣玛利亚岛,并在后30年间陆续发现了该群岛的所有岛屿。但葡萄牙历史学家达米安·佩雷斯在考证了一幅加布里埃尔·德瓦尔塞卡绘制于1439年的航海地图后,确认迪奥戈·德锡尔维什才是亚速尔群岛的正式发现者,发现时间也被提前到了1427年。 由于他的功绩,他被授予圣米格尔岛和圣玛利亚岛的世袭总督之位,他也是圣米格尔岛和圣玛利亚岛的首位地方长官。 他是德维莱达领主费尔南·维利乌和玛丽娅·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的伯祖母)之子。他的三个兄弟姐妹阿尔瓦罗·维利乌·卡布拉尔、特蕾莎·维利乌·卡布拉尔和薇奥兰特·维利乌·卡布拉尔均随他一起迁居到了亚速尔群岛从事殖民活动。 他并未结婚育子,因而他的姐姐特蕾莎的独子、医师若昂·苏亚雷斯·德阿尔贝尔加里亚继承了他圣玛利亚岛和圣米格尔岛世袭总督之位。但传至第三代时,其家族领地只剩下了圣玛利亚岛。.

新!!: 大西洋和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 · 查看更多 »

鴨嘴小眼淵魚

嘴小眼淵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中洋脊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300-5782公尺,體長可達11.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鴨嘴小眼淵魚 · 查看更多 »

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

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Fernando de Noronha),是巴西伯南布哥州辖下的一个群岛,位于伯南布哥州海岸外354公里的大西洋中。该群岛由21个岛屿组成,主岛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3012人(2010年)。200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新!!: 大西洋和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 · 查看更多 »

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天主教徒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 el Católico;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阿拉贡国王(1479年-1516年在位),卡斯蒂利亚国王(1474年-1504年在位,称费尔南多五世)。他也是西西里国王(1468年起,称费迪南多二世)和那不勒斯国王(1504年起,称费尔南多三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婚姻,费尔南多二世实际上是统一的西班牙王國的第一个国王,並開創偉大的西班牙帝國。其支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開拓美洲新大陸,為開拓發展西方文明作出重大的貢獻。.

新!!: 大西洋和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伯爵(Felix Graf von Luckner,),德国贵族、海军军官、作家。是一位以绰号“海上幽灵”(Der Seeteufel)而闻名的航海家——他的全体船员被称作“皇帝的海盗”(Die Piraten des Kaisers)——从1916年到1917年,他曾指挥SMS 海鹰号(SMS Seeadler)帆船袭击了大量敌方商船。 卢克纳尔伯爵于1881年6月9日出生在德国城市德累斯顿,于1966年4月13日在瑞典城市马尔默离世。 卢克纳尔在每场胜利的战争中,都竭力避免双方人员的任何伤亡,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英雄,同时被战争双方誉为一个神话。卢克纳尔在率领海鹰号的8个月内,共击沉14艘敌船,俘获462名敌人,其中1人在作战中死亡,而他的部下则无一伤亡。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是法国元帅和法军莱茵河总司令尼古拉斯·卢克纳的曾孙,丹麦国王曾在18世纪晋爵尼古拉斯·冯·卢克纳尔为伯爵。.

新!!: 大西洋和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 · 查看更多 »

费罗尔

费罗尔(西班牙语:Ferrol)是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拉科鲁尼亚省的一座城市,位于大西洋畔。 费罗尔自波旁王朝以来都是西班牙海軍北方分部的总部,也是重要的海军造船中心,當地名人是佛朗哥。 F.

新!!: 大西洋和费罗尔 · 查看更多 »

越洋航空236號班機事故

越洋航空236號班機是越洋航空在加拿大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和葡萄牙里斯本機場之間的航班。 在2001年8月24日,由機長和副機長Dirk DeJager駕駛的236號班機,於大西洋上空漏盡燃料並失去動力,後來成功以滑翔方式降落在亞速爾群島,無人死亡,並打破了民航機滑翔飛行最長距離的世界紀錄。.

新!!: 大西洋和越洋航空236號班機事故 · 查看更多 »

足鮃

足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包括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5-40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繁殖期在5至8月,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足鮃 · 查看更多 »

趾杆樹鬚魚

趾杆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92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4.8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趾杆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超级卡拉维尔

超级卡拉维尔(Super-Caravelle),或称超级快帆,是法国南方飞机公司(Sud Aviation)的一种早期的超音速客机设计方案。后来由于英国和法国在1962年决定合作开展超音速客机的计划,超级卡拉维尔和布里斯托223同样成为协和飞机的技术基础。.

新!!: 大西洋和超级卡拉维尔 · 查看更多 »

超级大国

超級大國(英语:superpower),又稱超級強權、超級強國,是國際社會體系中,國力處於第一級水準的國家。超級大國擁有較大的影響國際事件的能力,並能夠向全世界投射军事力量。「超級大國」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普及於冷戰時代,最早指英国、蘇聯和美國三个大国;冷戰时期随着大英帝国的瓦解、殖民地紛紛脫離及衰弱,改为即指美国與苏联两大国。.

新!!: 大西洋和超级大国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客機

超音速客機(Supersonic Transport,SST)是指能够实现以超过音速飞行的民航飞机,历史至今仅有两种超音速客机曾经批量生产并投入商业营运,分别为英国、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飞机,以及蘇聯的Tu-144,均在1960年代末出现。但超音速客机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成本效益、环境破坏等因素困扰,并未有大规模推广使用。图-144在1978年6月进行最后一次载客飞行后离开商业营运的舞台,而协和飞机在2003年11月26日進行最後一次的商業飛行。随着协和飞机的正式退役,自此世界上再没有提供商业营运的超音速客机。 但由于超音速客机比普通民航机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因此一直吸引着不少飞机制造商的注意和兴趣,而实际上对新一代超音速客机的摸索和研究并没有停止过。但以目前的航空技术,研发新一代经济、可靠的超音速客机尚会遇到不少挑战,主要是噪音严重(主要由于音爆)、庞大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支出、高油耗、对环境破坏的隐忧等。但目前隨技術進步,加上新興市場國家與傳統西方距離遙遠,小型超音速客機在惜時如金的私人飛機市場上已經出現一定的前景,使得超音速運輸方式以另一種面貌重新回歸。.

新!!: 大西洋和超音速客機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推進號

超音速推進號(Thrust SSC,SSC是「超音速車」SuperSonic Car的縮寫)是一輛由英國人設計製造,使用兩具戰鬥機用渦扇引擎(Turbofan Engine)為動力,專門用來打破世界陸上速度記錄(Land Speed Record,因此經常被簡稱為LSR)的特殊車輛。迄今(2005年中)為止Thrust SSC除了是世界陸上極速紀錄冠軍之外,它也是第一輛在正式規則之下,於陸地上突破音障的車子,創下一英里距離內平均車速1227.99公里/小時(763.035英里/小時)的驚人成績。.

新!!: 大西洋和超音速推進號 · 查看更多 »

趙氏叉鰾石首魚

趙氏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Salamanca群島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9.7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趙氏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跨大陸國家列表

跨大陸國家又被稱為洲際國家。「大陸」的定義對特定國家可能不同,除了利用地理關係區隔外,有時會因為政治、經濟及文化標準作區分。如俄羅斯,其歷史重心、人口(72%)、政經活動聚集於歐洲,但其大部分國土(71%)是在亞洲。.

新!!: 大西洋和跨大陸國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跨太平洋快线

跨太平洋快线(Trans-Pacific Express,简称TPE),又稱橫太平洋快速海纜,为连接中国大陆、台湾、韓國、日本和美国的一条海底通信電纜。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华电信、韩国通信和威讯六家通信运营商共同出资50亿美元筹建,之后AT&T和NTT于2008年3月加入建设。电缆所有权由6家出资業者分担,全长,于2008年9月建成,日本登陆点于2010年1月建成。 电缆建成前,跨大西洋的通信能力为每秒5547Gbit,但跨太平洋的通信能力只有每秒2726Gbit。大部分连接中国的通信必须在日本中转,并只有每秒155Mbit。本电缆能提供的从美国跨太平洋连接中国的通信流量是现有电缆的60倍,因此成为增强两国通信能力的重大通信基建项目。这是第一条直连中国和美国的新一代海底光纤电缆系统,也是七年多后第一条主要在美国西海岸登陆的电缆。最初设定电缆提供每秒1.2Tbit的通信流量,但其设计流量高达每秒5.12Tbit。客户也可以单独预定每秒10Gbit的专线通信线路。.

新!!: 大西洋和跨太平洋快线 · 查看更多 »

跨撒哈拉高速公路

跨撒哈拉高速公路是一个跨国高速公路项目,它改善和缓解了跨越撒哈拉沙漠现有的贸易路线边检手续。它从北非的大西洋南部的地中海开始,经过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到尼日利亚的拉各斯。连接北部和西部非洲之间,它又被叫做阿尔及尔 - 拉各斯公路或拉各斯 - 阿尔及尔公路。.

新!!: 大西洋和跨撒哈拉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路伊斯安那海龍

路伊斯安那海龍(学名:Syngnathus louisianae),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巴哈馬群島等海域,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海草床。.

新!!: 大西洋和路伊斯安那海龍 · 查看更多 »

跳鮻

跳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亞速海、法國至摩洛哥等海域,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潟湖,以藻類、有機碎屑、浮游生物為食,體長可達40公分,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跳鮻 · 查看更多 »

鷹鮋

鷹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亞速群島海域,體長可達9.8公分,棲息在硬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鷹鮋 · 查看更多 »

鸠鸽科

鸽科(學名:Columb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鸽形目中的一个科,一般稱為鸠或者鴿。有許多種類,其中有47屬,其下共有大約320個物種。常常被稱呼為白鴿或鴿子的常见物种是原鴿(Columba livia)。 特徵是酒樽身形,脖子短小,有瘦長的嘴,牠喝水的時候,將嘴至鼻孔的範圍浸入水中吸吮,雄性和雌性從外表看不太出來,只是雄性在身材方面顯得有力,在行為及表情上顯的較為主動。鴿子的肌肉有益於在空中移動,他們有強健的胸骨保護心、肺臟,裡的骨頭是空心的,牠們會吃許多小石頭幫助消化,他們有大約一萬根羽毛,體型輕巧,最快可以大約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飛行。鴿子以如玉米、白米、花生、豆子等種子、果實和其他柔軟的植物維生,属於食果动物,牠們並不挑食,也可以吃飼料。喜愛用幼小樹枝築巢。每次生蛋兩隻,由父母輪流孵化。 牠們活躍於澳新界及東洋界一帶,已經絕種的巨鳥渡渡鳥也属于本科。鴿子嘴巴上半部的地方有磁體偵測器,因此他們能夠偵測強大磁體的範圍。.

新!!: 大西洋和鸠鸽科 · 查看更多 »

鹽度

鹽度(以S表示,Salinity)是指海水內鹽的含量。在陸地上,相關的主題為鹽害。 鹽度習慣以千分之一表示。.

新!!: 大西洋和鹽度 · 查看更多 »

鹿角球虫

鹿角球虫(学名:Elaphococcus cervicornis)为星球虫科鹿角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鹿角球虫 · 查看更多 »

鹿角蘆鯛

鹿角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20-9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鹿角蘆鯛 · 查看更多 »

鹿斑偽大眼鯛

鹿斑偽大眼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墨西哥灣北部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350-48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鹿斑偽大眼鯛 · 查看更多 »

麥凱-貝內特號

麦凯-班奈特号(CS Mackay-Bennett)是一艘注册于英国伦敦的海底电缆维修船,下属于。该船因打捞起大量在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罹难者的遗体而知名。.

新!!: 大西洋和麥凱-貝內特號 · 查看更多 »

麥道DC-10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DC-10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應美國航空要求而研制的飛機,原為雙引擎客機,後為確保可在短跑道上起飛及因應美國航空的要求而加上第三引擎。DC-10於1988年交付給日本佳速航空後停產,共生產446架(包括60架交付美國空軍的KC-10A)。.

新!!: 大西洋和麥道DC-10 · 查看更多 »

麥金托什縣 (喬治亞州)

麥金托什縣(McIntosh County, Georgia)是美國喬治亞州東部大西洋岸的一個縣。面積1,488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847人,2005年人口11,068人。縣治達里恩(Darien)。 成立於1793年12月19日。縣名來源有種四種說法。.

新!!: 大西洋和麥金托什縣 (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麥氏珍燈魚

麥氏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macdonald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及南冰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60-1464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麥氏珍燈魚 · 查看更多 »

麥氏突吻鱈

麥氏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西南太平洋澳洲及紐西蘭海域,體長可達34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17-140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麥氏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麥氏浪蝙蝠魚

麥氏浪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墨西哥灣至南美洲北部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可達660公尺,本魚體盤的背面淡褐色,沒有斑點,在臀鰭前面基部上有深褐色的條紋,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麥氏浪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麦哲伦海峡

Strait of Magellan, in 's southern tip.

新!!: 大西洋和麦哲伦海峡 · 查看更多 »

麦克卢尔海峡

麦克卢尔海峡(M'Clure Strait)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班克斯岛与梅尔维尔岛和埃格林顿岛之间,西通北冰洋波弗特海,东连梅尔维尔子爵海峡。全长270公里,宽90公里。为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西北航道的组成部分。海峡以爱尔兰北极探险家罗伯特·麦克卢尔的名字命名。.

新!!: 大西洋和麦克卢尔海峡 · 查看更多 »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新!!: 大西洋和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麗錦魚

麗錦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阿森松島及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麗錦魚 · 查看更多 »

麗色軍艦鳥

麗色軍艦鳥(學名Fregata magnificens)是一種軍艦鳥。.

新!!: 大西洋和麗色軍艦鳥 · 查看更多 »

軟顱石首魚

軟顱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哥倫比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及河口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軟顱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軟棘蝟鱈

軟棘蝟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中洋脊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000-6000公尺,體長可達46.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軟棘蝟鱈 · 查看更多 »

點紋裸胸鱔

點紋裸胸鱔,又稱點紋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東南部,東大西洋區的亞松森群島及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口具利齒,會造成創傷,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點紋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點線蛇鰻

點線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美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3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點線蛇鰻 · 查看更多 »

點鰭鮨

點鰭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西非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點鰭鮨 · 查看更多 »

點斑箬鰨

點斑箬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半鹹水域、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點斑箬鰨 · 查看更多 »

點斑棘桿鮠

點斑棘桿鮠,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項鰭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水流快速的溪流底層水域,以昆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點斑棘桿鮠 · 查看更多 »

黍鯡

黍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及亞速海海域,棲息深度10-15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為迴游性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黍鯡 · 查看更多 »

黏頭凹腹鱈

黏頭凹腹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佛羅里達州外海及加勒比海西部海域,屬深海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450-732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黏頭凹腹鱈 · 查看更多 »

黏滑癒齒鯛

黏滑癒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癒齒鯛科的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哈馬群島外海海域,深度155-64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黏滑癒齒鯛 · 查看更多 »

黏滑擬油鰻

黏滑擬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黏滑擬油鰻 · 查看更多 »

軌道天文台

軌道天文台(OAO)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1966年至1972年間,共發射四顆衛星的一系列太空觀測計畫,提供了許多天體的第一批紫外線觀測的優質資料。其中有兩次軌道天文台是失敗的,而成功的其他兩次則在天文學的領域內為太空觀測的優點提供了良好的認識,並鼓舞了後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

新!!: 大西洋和軌道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黃口魣

黃口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的維德角群島及加那利群島海域,體長可達128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黃口魣 · 查看更多 »

黃尾小沙丁魚

黃尾小沙丁魚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黃尾小沙丁魚 · 查看更多 »

黃尾平口石首魚

黃尾平口石首魚(學名Leiostomus xanthurus)是一種細小的海魚。它們棲息在美國麻薩諸塞州至德克薩斯州的河口及海岸,鰓後就明顯的黑點。它們是平口石首魚屬下的唯一物種,經常成為休閒垂釣的對象及是一種美味。 黃尾平口石首魚主要吃有機碎屑、細小甲殼類及蠕蟲。吻沙蠶屬十分適合作為垂釣它們的魚餌。.

新!!: 大西洋和黃尾平口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黃帶平鯛

黃帶平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南非納塔爾至開普敦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河口區,屬肉食性,以貝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黃帶平鯛 · 查看更多 »

黃嘴喙鱸

黃嘴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150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棲息在珊瑚礁、紅樹林、潟湖等水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黃嘴喙鱸 · 查看更多 »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国家公园(简称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主要位于怀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于1872年3月1日美国总统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后建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老忠實間歇泉更是其中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公园中有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以亚高山带森林为主。 美洲原住民已经在黄石公园地区生活了至少1万1千年,19世纪早期的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也绕过了这一区域。对该地区的有组织的勘探活动直到186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此前只有一些选择在野外捕猎和居住的山地人在19世纪早期到中叶曾偶尔进入。美国陆军在公园刚刚建立后就受委托对其进行监管。1917年後,公园的管理工作移交给了之前一年刚刚成立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园中有数以百计因其建筑学和历史学意义而保护起来的建筑物,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个考古遗迹。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平方千米,其中包括湖泊、峡谷、河流和山脉。公园内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黄石火山中心的黄石湖,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黄石火山是北美最大且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在过去两百万年中它曾数次以巨大的力量爆发。喷出的熔岩和火山灰也覆盖了公园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得益于其持续的活跃状态,世界上的地热资源有半数位于黄石公园地区。黄石公园也是大黄石生态系统的核心所在,这是北温带地区现存最大且仍然近乎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公园内有记录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多种濒危或受威胁物种,广袤的森林和草原中同样存有多种独特的植物。黄石公园是美国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动物居住地。公园中有灰熊、狼、美洲野牛和加拿大马鹿的栖息地。是美国最古老也最大的野牛群。公园内每年都会发生山火,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黄石公园大火,公园内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烧毁。黄石公园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内可进行远足、露营、划船、钓鱼、度假和观光等活动。沿着园内铺设的道路可以就近接触到主要的地热区域以及一些湖泊和瀑布。冬天,游客们则往往会在导游指引下乘坐雪上摩托车等冰上交通工具来造访公园。.

新!!: 大西洋和黃石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黃首海豬魚

黃首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2-80公尺,體長可達19.3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黃首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黃鰭喙鱸

黃鰭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2-137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成魚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稚魚生活在海草床,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烏賊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黃鰭喙鱸 · 查看更多 »

黃鰭花鮨

黃鰭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60-26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黃鰭花鮨 · 查看更多 »

黃鰭油鯡

黃鰭油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繁殖期在冬季,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黃鰭油鯡 · 查看更多 »

黃鱸

黃鲈為輻鰭魚綱鲈形目鲈亞目河鲈科的其中一种。.

新!!: 大西洋和黃鱸 · 查看更多 »

黃點佛羅里達鱂

黃點佛羅里達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鯉齒鱂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沿岸,從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至宏都拉斯半鹹水域,體長可達8公分,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黃點佛羅里達鱂 · 查看更多 »

黃舵魚

黃舵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舵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從馬德拉群島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沿岸珊瑚礁及岩礁區,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黃舵魚 · 查看更多 »

黃藍海豬魚

黃藍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法屬圭亞那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3-60公尺,本魚稚魚與雌性體藍色,背部有一個鮮黃色的區域從口部到背鰭基底;尾鰭有一個深色的斑點。成魚體上半部有一條寬的藍色斑紋;下半部淺藍色;一個斜的從眼到後頸的深色條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2;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2枚,棲息在珊瑚礁、岩礁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黃藍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黃腹低紋鮨

黃腹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巴哈馬群島、維京群島、大安地列斯群島、巴拿馬等海域,棲息深度3-15公尺,本魚有兩種顏色體態,一種為背部褐色,腹部黃色,除背鰭為褐色外,其餘各鰭為黃色或黃褐色,頭部褐色,尾柄有一黑點;另一種背部為藍色或褐色,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單獨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黃腹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黃腹鮨

黃腹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大安地列斯群島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2-402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黃腹鮨 · 查看更多 »

黃條魣

黃條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棲息在水淺、泥底質的海域、河口,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黃條魣 · 查看更多 »

黃油紋鱸

黃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及貝里斯海域,深度180-290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黃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黃敏尾笛鯛

黃敏尾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0公尺,本魚頭較小,下顎略微超出上部突出,體藍色、紫色並具分散的黃色斑點,從吻端到尾鰭基部具一黃帶,下側和腹部白色,背鰭和尾鰭黃色,臀鰭和腹鰭白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9枚,體長可達86.3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腹足類、浮游生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養殖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黃敏尾笛鯛 · 查看更多 »

默納隱麗魚

納隱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至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默納隱麗魚 · 查看更多 »

默氏厲牙長尾鱈

氏厲牙長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亞速群島至南非好望角、印度西太平洋區,從東非至澳洲、紐西蘭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0-2500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默氏厲牙長尾鱈 · 查看更多 »

默氏顳孔鱈

氏顳孔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冰島、西北太平洋加拿大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以東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0-163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默氏顳孔鱈 · 查看更多 »

默氏錐首魚

氏錐首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西南方與法國比斯開灣南部到西撒哈拉;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200-2603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默氏錐首魚 · 查看更多 »

默斯肯漩涡

斯肯漩涡(英语Moskstraumen或Moskenstraumen)是世界最强的潮汐和涡流系统之一,它形成于挪威海上的挪威罗弗敦群岛。它位于莫斯克内斯岛(莫斯克內斯市)的罗弗敦点()和韦岛之间的小岛莫斯肯岛。默斯肯漩涡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发生在开放海面上,而大多数其它漩涡都出现在狭窄的海峡或河流中。 这源于几个因素的结合,首先是强大的半日潮汐和海床的特殊形状——在莫斯克内斯岛和韦岛之间有一个浅海脊,可以放大并旋转潮流。 默斯肯漩涡已被记载于许多历史记录中,但通常被夸大了。它也被俗称为大漩涡(maelstrom)——一个表示强大漩涡的北欧词汇,它起源于荷兰语malen(磨碎)和stroom(流动)的结合。这个词汇由爱伦·坡于1841年通过他的短篇小说《莫斯可漩涡沉溺记》引入英语。爱伦·坡为漩涡提供了新的名称:“我们挪威人把它叫做莫斯可大漩涡,位于莫斯可岛的中途。“.

新!!: 大西洋和默斯肯漩涡 · 查看更多 »

黑口尖牙鱸

黑口尖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發光鯛科的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至奈及利亞、西大西洋加拿大至加勒比海、巴西南大河州海域,深度60-910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棲息大陸棚及大陸坡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口尖牙鱸 · 查看更多 »

黑口鬚鰾石首魚

黑口鬚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50-350公尺,體長可達56公分,棲息在沙泥、岩石底質的大陸棚及大陸坡,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口鬚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黑口蛇綿鳚

黑口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00公尺,本魚體背褐色,腹側灰白,在身體的兩邊上有五個三角形的斑塊。腹鰭小,背鰭褐色的與臀鰭白褐色。胸鰭與腹鰭黃白色,背鰭軟條108枚;臀鰭軟條99枚;脊椎骨121個,體長可達3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口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黑吻真鲨

黑吻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acronotus),是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真鯊目真鯊的一种。它们通常生活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黑吻真鲨一般居住在沿着海岸的海草,沙地等区域。成年黑吻真鲨则喜欢栖息在更深的水域之中。小的黑吻真鲨一般身长就有1.3米。黑吻真鲨具有长而圆的前吻,大眼睛以及小的前背鳍,是典型的流线型「真鯊科」的身形。它的俗名源自它前吻顶部上的黑色斑点,不过年长黑吻真鲨的这一特征会变得较为模糊。 黑吻真鲨主要捕食小的硬骨鱼类和头足类动物,同时它也是其他大型鲨鱼的猎物。和本属鲨鱼的其他成员相似,它们采用胎生的方式进行繁殖,即胚胎始终附着在胎盘上。雌性黑吻真鲨在经历了8至11个月的怀孕期后,将在每年或者每两年的晚春或者初夏时节产3至6个新生的小黑吻真鲨。黑吻真鲨未曾有攻击人类的记录,不过有资料显示它们曾有对潜水者的攻击威胁。这种鲨鱼对商业捕鱼和休闲垂钓仅有中等价值。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没有对黑吻真鲨的现存状态进行评估;2002年美国东南部的数据,评估和审查小组评估结果表明美国东南部的黑吻真鲨没有受到过度捕捞。.

新!!: 大西洋和黑吻真鲨 · 查看更多 »

黑奴贸易 (跨大西洋)

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称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也有人认为早至15世纪,并持续至20世纪),在环大西洋地区将非洲大陆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美洲大陆殖民地地区的一种贸易。奴隶的来源主要是非洲西部和中部,黑人被欧洲人通过贸易或袭击、绑架等手段抓获贩往美洲大陆。这一贸易活动在近代也被称为黑奴贸易,然后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妥當,因为早在中世纪之前,就有黑奴的贸易活动出现了所以应当加上跨大西洋字样。 奴隶贸易者包括(根据规模排序):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美国人。部分贸易者在非洲的海岸拥有前哨,前哨有他们收买的当地的部落首领为他们提供奴隶。在长达约400年的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黑奴贸易中,目前估计约有1200万人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部分学者得到的数据相对更高,尤其是从非洲得到的。将航运死亡的一千万人计算入内后,非洲人口损失数据可以达到三千万.

新!!: 大西洋和黑奴贸易 (跨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黑孔鯙

黑孔鯙,又稱黑孔海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淺水的礁石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孔鯙 · 查看更多 »

黑孔蛇鰻

黑孔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及巴哈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8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孔蛇鰻 · 查看更多 »

黑小褐鱈

黑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地中海西部、馬得拉群島海域,深度100-783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黑尾鮨

黑尾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阿爾及利亞、加那利群島、亞速群島、維德角群島、幾內亞比索、摩洛哥、馬德拉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公尺,體長可達43.2公分,生活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尾鮨 · 查看更多 »

黑尾重牙鯛

黑尾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的安哥拉至莫三比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尾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黑尾斑鯛

黑尾斑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海藻生長的岩石底質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黑尾斑鯛 · 查看更多 »

黑短吻獅子魚

黑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目前僅發現於東南大西洋區的福克蘭群島北方海域,身體前部深褐色到黑色; 尾部淡褐色; 腹膜黑色;腹部白色的。尾鰭圓形,兩對小胸膜的肋骨。尾下骨碟藉著一個裂縫分開。體長可達7.5公分,背鰭軟條44枚;臀鰭軟條38枚;脊椎骨47個,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300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黑紋普提魚

黑紋普提魚,又稱黑紋狐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從維德角群島、幾內亞至喀麥隆海域,棲息深度3-7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藻類生長的礁石區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及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紋普提魚 · 查看更多 »

黑線真巨口魚

黑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melanonem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維德角群島至幾內亞灣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680公尺,體長可達10.1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黑線莖方頭魚

黑線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45-495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黑線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黑線鱈

黑線鱈(学名:Melanogrammus aeglefinus)是鱈形目鱈科黑線鱈屬的一種魚類,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產於北大西洋,從比斯開灣至巴倫支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0-450公尺。本魚口相對較小;下頜比上頜短下巴觸鬚相當小,鱗片重疊,大暗斑是胸鰭正下方的側線以上,因黑色的側線而得名,體長可達69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的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棘皮動物等為食,是一種名貴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独角兽号的秘密》中,阿道克家族的马林斯派克大厅的门柱上,雕刻了一条黑线鳕。 Category:食用魚 aeglefinus Category: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新!!: 大西洋和黑線鱈 · 查看更多 »

黑緣石斑魚

黑緣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5-330公尺,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岩石、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無脊椎動物等為食,會性轉變,先雌後雄,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黑緣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黑緣裸胸鱔

黑緣裸胸鱔,又稱黑緣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10-100公尺,本魚體棕色,身體布滿白色及黃色斑點,體長可達9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海草床,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緣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黑縱帶錦魚

黑縱帶錦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聖多美海域,棲息深度0-64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縱帶錦魚 · 查看更多 »

黑眉信天翁

黑眉信天翁(學名:Thalassarche melanophrys)是一種大型及分佈最廣和普遍的信天翁。.

新!!: 大西洋和黑眉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黑絲鰭笛鯛

黑絲鰭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佛羅里達群島、墨西哥灣西部、西印度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00-300公尺,本魚口鼻部是相對的短而尖,前牙在上頜骨擴大,眼間隔凸,背鰭與臀鰭基部無鱗,胸鰭長達到肛門,體背部和上側紫色或黑褐色至腹部時顏色越來越淡,稚魚的顏色以藍色為主,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9-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65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黑絲鰭笛鯛 · 查看更多 »

黑鞭冠鮟鱇

黑鞭冠鮟鱇(学名:Himantolophus melanolophus),又名深海鮟鱇、黑冠疏刺角鮟鱇,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鞭冠鮟鱇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佛羅里達至墨西哥灣東方海域,棲息深度360-88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黑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黑頭瘦獅子魚

黑頭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格陵蘭南方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172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頭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黑頰無線鰨

黑頰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至佛羅里達、墨西哥灣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0-183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沿岸淺水域、河口區,以小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頰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黑頂藍紋鱸

黑頂藍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海域,深度10-180公尺,為熱帶海水魚,本魚全身為粉紫色,頭頂及背鰭邊緣藍黑色,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邊緣的峭壁,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黑頂藍紋鱸 · 查看更多 »

黑裸無臂鰨

黑裸無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灣東部海域,棲息深度0-73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裸無臂鰨 · 查看更多 »

黑角

黑角(法语:Pointe-Noire)是刚果共和国第二大城市,经济中心,重要出海口。2004年前是奎卢省(原大区)省会,之后成为自治省。位于刚果共和国西南角,西临大西洋,南邻安哥拉卡宾达省,人口715,334(2007年普查数据)。城市坐落在黑角湾和大西洋之间的一个海角上。当地黑人又称之为Ponton(美人)或Ndindji(建城之前位于此地的小村庄名)。.

新!!: 大西洋和黑角 · 查看更多 »

黑體絲鰭鱈

黑體絲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海域,深度452-644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5.4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體絲鰭鱈 · 查看更多 »

黑體深巨口魚

黑體深巨口魚(学名:Bathophilus at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及太平洋南部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體深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黑鰭喉盤魚

黑鰭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委內瑞拉及千里達海域,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黑鰭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黑鰭笛鯛

黑鰭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0-200公尺,本魚體主要是鮮紅色,較低的兩側和腹部為銀色,鰭黃色至橙色,在胸鰭基部具一個突出的黑色斑點,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鰭笛鯛 · 查看更多 »

黑鰭胸棘鯛

黑鰭胸棘鯛,是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的菲律賓、東大西洋及西印度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600至1500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鰭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黑鰭金槍魚

黑鰭金槍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體長可達108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黑鰭金槍魚 · 查看更多 »

黑鰭鋸魴鮄

黑鰭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11-13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黑鰭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黑鰓底尾鱈

黑鰓底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至南非;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00-26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以橈腳類、糠蝦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鰓底尾鱈 · 查看更多 »

黑鰓鮨

黑鰓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0-219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鰓鮨 · 查看更多 »

黑鰓錦燈魚

黑鰓錦灯鱼(学名:Centrobranchus nigroocellat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錦灯鱼属的鱼类。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可達700公尺,本魚背鰭軟條9-11枚;臀鰭軟條16-19枚;脊椎骨35-40枚,體長可達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鰓錦燈魚 · 查看更多 »

黑點圓鰺

黑點圓鰺(学名:Decapterus punctatus)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鲹科圆鲹属的鱼类,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東大西洋摩洛哥至南非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0-1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海淺水域,以橈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點圓鰺 · 查看更多 »

黑點真巨口魚

黑點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melanostigm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000公尺,體長可達13.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點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黑點絲鰭鮃

黑點絲鰭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巴哈馬至宏都拉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29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點絲鰭鮃 · 查看更多 »

黑點鮋

黑點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蘇利南至巴西外海海域,棲息深度37-66公尺,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點鮋 · 查看更多 »

黑點海鮋

黑點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海域,為特有種,棲息深度146-183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點海鮋 · 查看更多 »

黑软颌鱼

黑软颌鱼(学名:Malacosteus niger)为软颌鱼科软颌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暖深海区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42°N,50°W。.

新!!: 大西洋和黑软颌鱼 · 查看更多 »

黑霞鯊

黑霞鯊(學名Centroscyllium fabricii),又名法氏霞鯊,是很豐富的深海鯊魚,為板鰓亞綱角鯊目燈籠棘鮫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黑霞鯊 · 查看更多 »

黑胡子

黑胡子(Blackbeard),真名為爱德华·蒂奇(Edward Teach,或Edward Thatch,),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是世界航海史上惡名昭彰的海盗之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殖民地東岸進行劫掠,其早年生活不可知,他可能在安妮女王戰爭期間成為私掠船上的水手,爾後可確定的是他定居在巴哈馬群島中的新普羅維登斯島,且該島是班傑明·霍尼戈爾德船長的基地之一,而在1716年左右,蒂奇加入班傑明的團隊且被任命為一艘班傑明俘虜的單桅縱帆船的船長,他們劫掠了許多船隻,更有兩艘船加入他們的船隊,其中一艘由史提德·波納特指揮,但於隔年1717年,霍尼戈爾德金盆洗手不再私掠並將兩艘船都帶走了。 之後蒂奇又俘虜了一艘法籍商船,命名為“安妮女王復仇號”並配備四十門大砲,他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海盜,而他的別名"黑鬍子"導源於他那又黑又厚的鬍子及那令人畏懼的臉孔。根據記載,他甚至將點燃的(火繩槍)導火線黏於帽緣甚至鬍子上,以恐嚇敵人;甚至組織了一夥海盜聯盟封鎖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的港口,在居民的手中得到贖金後,卻擱淺在北卡羅萊納的貝爾伏特附近的垻上,再來,他與波納特分道揚鑣並安頓在貝斯鎮,並在那裏接受英國王室的赦免,很快地,黑鬍子又重返大海卻被維吉尼亞總督---亞歷山卓·斯伯茲伍德盯上,1718年11月22號斯伯茲伍德組織了一群士兵及水手試圖抓捕黑鬍子,在激烈的戰鬥中,蒂奇與他的一些同夥被羅伯特·梅納德中尉所率領的水手小隊所殺。 黑鬍子是一位精明善於算計的領導者,他用自己那令人畏懼的名聲恐嚇被劫掠者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而非使用武力,而且黑鬍子也與現代文藝中所認為的暴虐海盜不同,他的船員是真心的服從他且具記載從未殺害任何俘虜。死後,黑鬍子被文藝化,並成為各種以海盜為主題的幻想作品的啟發、靈感來源。.

新!!: 大西洋和黑胡子 · 查看更多 »

黑胸棘鯛

黑胸棘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27°30'N至10°10'N及1°26'S至26'14°S海域;西印度洋南非Transkei外海,棲息深度70-10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深水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黑肌蛤

黑肌蛤(学名:Musculus nigrus),是贻贝目壳菜蛤科边纲蛤属的一种。.

新!!: 大西洋和黑肌蛤 · 查看更多 »

黑肛莖鱂

黑肛莖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鯉齒亞目花鳉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瓜地馬拉至巴拿馬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本魚體灰色,腹部近臀鰭基部具一深藍色的亮點,體長可達7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溪流、溝渠,屬雜食性,以藻類、昆蟲等為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黑肛莖鱂 · 查看更多 »

黑長鯧

黑長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印度洋、西南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40-1050公尺,體深褐色至黑色,體具有縱紋,隨年齡成長而逐漸消失,背鰭硬棘5枚;背鰭軟條37-4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0-24枚,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可能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魷魚、浮游生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黑長鯧 · 查看更多 »

黑腹副獅子魚

黑腹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西南部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棲息深度225-1000公尺,體長可達14.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腹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黑腹無鰾鮋

黑腹無鰾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委內瑞拉;東太平洋冰島、挪威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50-1100公尺,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大陸棚底層水域,以甲殼類、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黑腹無鰾鮋 · 查看更多 »

黑色珍灯鱼

黑色珍灯鱼(学名:Lampanyctus niger)为灯笼鱼科珍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

新!!: 大西洋和黑色珍灯鱼 · 查看更多 »

黑色风暴事件

黑色风暴事件(Dust Bowl),或称肮脏的三零年代(Dirty Thirties)是1930-1936年(个别地区持续至1940年)期间发生在北美的一系列沙尘暴侵袭事件。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对北美大平原原始表土的深度开垦破坏了原本固定土壤、贮存水分的天然草场,以及未有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风暴来临时卷起沙尘,使得美国和加拿大大草原上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 1930年代的干旱期,由于缺乏自然植被固定土壤,干旱使其转变为沙尘,向东和向南的大风卷起沙尘,形成巨大的深色云雾。情况严重时,云雾所到之处遮天蔽日,能抵达美国东海岸,例如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等地。多数沙尘抵达大西洋后才逐渐沉降、固定下来。这些巨大的沙尘暴在美国曾被称为“Black Blizzards(黑色风暴)”或“Black Rollers(黑色巨浪)”——风暴袭来时,能见度骤然下降,仅仅只能维持1米左右(几英尺)的能见度。黑色风暴曾影响了约400,000 km²(100,000,000英亩)的广阔地域,灾害的中心区域为德克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的走廊地带,以及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和堪萨斯州的衔接区域。干旱致使上百万英亩土地荒芜,成百上千人背井离乡。许多家庭(在美国被称为“俄克佬”(Okie),代表那些来自俄克拉荷马的人)被迫迁往加州或其他州,而经济状况却未有太多改观。由于失去土地,他们寄人篱下,往来于农庄间靠替人采摘葡萄或干农活勉强为生。后来美国作家約翰·史坦貝克创作了关于此类人群的小说《人鼠之間》和《愤怒的葡萄》,并在此后获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新!!: 大西洋和黑色风暴事件 · 查看更多 »

黑雅首海鯰

黑雅首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那米比亞至南非海域,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黑雅首海鯰 · 查看更多 »

黑條鋸鱗魚

黑條鋸鱗魚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包括維德角群島、聖多美、阿森松岛、聖赫勒拿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身體縱深而呈扁長形,體上部淡紅色、灰白到下面銀色,刺狀的背鰭有紅色與白色的斑, 所有鰭的邊緣是白色的,前鰓蓋骨棘不是突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夜行性,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黑條鋸鱗魚 · 查看更多 »

黑森号战列舰

黑森号战列舰(SMS Hessen)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不伦瑞克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三艘,以当时的黑森大公国命名。它于1902年开始进行,翌年,并于1905年投入舰队服役。其姊妹舰还包括有不伦瑞克号、艾尔萨斯号、普鲁士号和洛特林根号。与世纪之交建造的所有其它前无畏舰一样,黑森号随着无畏号于1906年下水而迅速被淘汰,因此,它在德国舰队中的运用十分有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森号作为第三支队的第二艘舰参与了日德兰海战的行动。其中在最后一场由主力舰之间进行的日间战斗中,黑森号及第二分舰队的其它前无畏舰负责掩护海军少将弗朗茲·馮·希佩爾麾下的第一侦察集群,从英国海军中将戴维·贝蒂率领的战列巡洋分舰队的追击中撤退。海战结束后,黑森号被解除武装,并被用作一艘。 一战结束后,黑森号是根据《凡尔赛条约》条款,允许德国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几艘过时战列舰之一。它曾于整个1920年代和1930年代早期作为岸防舰使用,却于1934年退出了前线服役。翌年,舰只被改造为由无线电控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黑森号以此身份服役,同时亦于波罗的海及北海担任破冰船的工作。战争结束后,舰只于1946年被割让予苏联,并更名为塞尔号(Tsel),服役至1960年报废。.

新!!: 大西洋和黑森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黑椎鯛

黑椎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至納米比亞北部、地中海、黑海海域,棲息深度5-3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海草床、岩石底質海域,成群活動,屬雜食性,以無脊椎動物、海藻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黑椎鯛 · 查看更多 »

黑櫛鯧

黑櫛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西部海域,棲息在中層水域。.

新!!: 大西洋和黑櫛鯧 · 查看更多 »

黑指纹海兔

黑指纹海兔(学名:Aplysia dactylolmela)为海兔科海兔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西沙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海藻间。.

新!!: 大西洋和黑指纹海兔 · 查看更多 »

黑星衫魚

黑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nig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本魚體黑色,吻中央上有灰色的發光區塊而且沿著上頜的前面,身體中等細長,上顎齒呈梳狀,背鰭軟條14-17枚;臀鰭軟條12-16枚,體長可達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黑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黑斑小鯛

黑斑小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0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各種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蠕蟲、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黑斑小鯛 · 查看更多 »

黑斑箬鰨

黑斑箬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獅子山淡水、半鹹水域、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斑箬鰨 · 查看更多 »

黑斑牙鮃

黑斑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50-19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底層水域,以魚類及頭足類為食,其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斑牙鮃 · 查看更多 »

黑斑海鮋

黑斑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至非洲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91-400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斑海鮋 · 查看更多 »

黑扁隆頭魚

黑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馬爾馬拉海海域,棲息深度1-25公尺,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片腳類、苔蘚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黑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輝帶笛鯛

輝帶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5-2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輝帶笛鯛 · 查看更多 »

鼠鲨属

鯊屬(學名Lamna)是鼠鯊科下的一屬鯊魚。.

新!!: 大西洋和鼠鲨属 · 查看更多 »

鼠海豚

海豚(学名:)是一种可以长至1.85米的齿鲸,為海豚的親族和外表相似故名。它背部黑色,腹部白色,生活在北大西洋欧洲、非洲和北美洲东岸、以及在黑海和太平洋亚洲和美洲的海岸附近。它以鱼、甲壳动物和乌贼为食。 鼠海豚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中最常见的齿鲸,但是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原因可能是人类向海中排放有毒污水以及在渔网中窒息。.

新!!: 大西洋和鼠海豚 · 查看更多 »

鼬五鬚岩鱈

五鬚岩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伊比利半島、冰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7-22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棲息在潮間帶沙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貝類、多毛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鼬五鬚岩鱈 · 查看更多 »

輻紋海豬魚

輻紋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55公尺,體長可達51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海域,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海星、海膽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輻紋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輻狀沙鮨

輻狀沙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5公尺,體長可達26公分,生活在沿海、河口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輻狀沙鮨 · 查看更多 »

鼻蚕

鼻蚕(学名:Rhynchonerella gracilis)为眼蚕科鼻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上层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鼻蚕 · 查看更多 »

鼻海龍

鼻海龍(学名:Syngnathus rostellat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挪威卑爾根至英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在海草床或沙底質海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鼻海龍 · 查看更多 »

輕巡洋艦

輕巡洋艦或轻型巡洋舰(light cruiser),是巡洋艦的一種,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等方面優於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為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受海軍條約制約下所出現的艦種分類。一般來說裝有比驅逐艦略強(或同等)口徑的主炮,作為驅逐艦隊領艦,承擔反水面小型艦與殖民地巡邏任務等,後來因航空母舰戰鬥群的出現搭配而讓負擔任務多元化,針對日益嚴重的空中威脅還衍生出「防空巡洋艦」等亞種。.

新!!: 大西洋和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齊柏林飛船

齊柏林飛船(Zeppelin)是一種或一系列硬式飛船的總稱,是著名的德國飛船設計家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在20世紀初期以大衛·舒瓦茲(David Schwarz)所設計的飛船為藍本,進一步發展而來。由於這系列飛船的成功,「齊柏林飛船」甚至成為當代稱呼此類飛船時所用的代名詞。 在當時,巨型飛船主要的用途涵蓋了民用與軍事兩種領域。民用方面,德意志飛船運輸公司(Deutsche Luftschiffahrts-AG)可以被視為是現代商業航空界的開山祖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曾非常活躍過。大戰爆發後,各國軍事將領們注意到飛船高高在上的運用性,因此改將其投入到戰場上,擔任空中轟炸或偵察斥候的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敗戰,曾一度讓齊柏林飛船的營運陷入泥沼,但雨果·埃克納(Hugo Eckener)繼起已逝的齊柏林伯爵遺志,在1920年代復興了齊柏林飛船,並且在1930年代達到顛峰。在當時,包括LZ127「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與LZ129「興登堡號」等幾艘膾炙人口的巨型飛船,在跨大西洋的歐美航線上都有豐富的獲利。但不料,1937年時興登堡號在美國紐澤西州失火墜毀,也就是著名的「興登堡空難」,在那之後包括齊柏林飛船在內的整個飛船運輸產業急速沒落,不久之後就被新興的民航機給取代了。.

新!!: 大西洋和齊柏林飛船 · 查看更多 »

齐默尔曼电报

齊默爾曼電報(又譯齊默爾曼字條、森馬門電報、齊默曼電報,Zimmermann-Depesche)是一份由德意志帝國外相於1917年1月16日向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發出的加密電報。 電報內容建議墨西哥可以與德國結成對抗美國的軍事聯盟,但被英國截獲。該電報內容於1917年3月1日被公開後,引起美國各界的憤怒,促使同年4月6日美國向德國的宣戰。.

新!!: 大西洋和齐默尔曼电报 · 查看更多 »

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

尽管澳大利亚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主战场都很遥远,但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仍然很频繁。在1940年至1945年之间,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共有54艘海军舰艇及潜艇在澳大利亚水域袭击过盟军的船只,港口及其它设施。轴心国在此进行的最有名的袭击是1941年11月德国辅助巡洋舰击沉悉尼号轻巡洋舰、1942年2月19日日本海军战机对达尔文的轰炸、及1942年5月日本袖珍潜艇对悉尼港的攻击。除这些攻击以外,轴心国的潜艇及水雷在澳大利亚水域还击沉及击伤了许多盟军商船。日本潜艇还对几个澳大利亚港口进行了炮击,从潜艇母舰起飞的日本战机也对澳大利亚的各个主要城市进行过轰炸。 1942年上半年,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达到了顶峰,澳大利亚海岸周围已有日本潜艇在巡逻,而澳大利亚北部的几个城市也遭到了的攻击。但到了1942年后半年,澳大利亚水域就只剩下少量的德国武装商船了。1943年上半年,日本海军的潜艇恢复了对澳大利亚的进攻,但随着日本开始转入防御作战,这些进攻不久就又取消了。到了1944年和1945年,只有少量的轴心国海军舰只还在澳大利亚水域执行任务,而它们造成的破坏也微乎其微。 与其它战场相比,德国与日本向澳大利亚水域派遣的水面舰只及潜艇的总数相對較少,它们对盟军的进攻也是断断续续的,因此,轴心国并没有给驻扎于澳大利亚的盟军造成多大伤害。而尽管盟军用于保卫澳大利亚海域的舰队规模庞大,它们却没有对西南太平洋战场的战事发展造成多大影响。.

新!!: 大西洋和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 · 查看更多 »

轉捩點:自由隕落

是一個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此遊戲是由星火无限開發,其平台為PlayStation 3、Xbox 360以及Microsoft Windows。此遊戲於2008年2月26日在北美發佈,於2008年3月13日在澳洲發佈,並且於一日後在歐洲發佈。 游戏故事发生在一段架空歷史中。在這個平行宇宙中,溫斯頓·丘吉爾於1931年因車禍逝世。這次事故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美國、英國、歐洲和俄羅斯的命運。此遊戲主要圍繞1953年納粹德國入侵美國的戰事。.

新!!: 大西洋和轉捩點:自由隕落 · 查看更多 »

龍介屬

龍介屬(學名:Serpula)是龍介蟲科下的一屬環節動物,也是本科的模式屬。生活在海洋中。.

新!!: 大西洋和龍介屬 · 查看更多 »

龍舌蘭酒

龍舌蘭酒(西班牙文:Tequila),是墨西哥產、使用龍舌蘭草的心(Piña,在植物學上,指的是這種植物的鳞茎部份)為原料所製造出的含酒精飲品,屬蒸餾酒一類。.

新!!: 大西洋和龍舌蘭酒 · 查看更多 »

龐塞號船塢登陸艦

塞號船塢登陸艦(USS Ponce)是一艘美國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龐塞號船塢登陸艦於1971年服役,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東海岸工作,也曾航行至大西洋和地中海,並參與2011年利比亞內戰。龐塞號船塢登陸艦原本將在2012年退役,但之後轉換為遠征船塢運輸艦(Expeditionary Transfer Docks,ESD)。龐塞號船塢登陸艦也試驗許多新科技,如雷射武器系統和操縱美國陸軍直升機。.

新!!: 大西洋和龐塞號船塢登陸艦 · 查看更多 »

龐帕諾比奇 (佛羅里達州)

帕諾比奇 (Pompano Beach,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布勞沃德縣的一個城市,位於佛羅里達半島東部,面臨大西洋。面積57.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04,402人。 1908年6月6日建市。.

新!!: 大西洋和龐帕諾比奇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龐氏無齒鯧

氏無齒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無齒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灣北部、烏拉圭;東大西洋,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0-5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主要生活在大陸坡泥底質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主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龐氏無齒鯧 · 查看更多 »

辽宁号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號:16),是一艘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航空母舰,是中国第一代及第一艘航空母艦,亦是首艘和唯一一艘001型航空母舰。该舰舰名源自其建造地辽宁省。 辽宁舰原为计划服役于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里加号”,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更名为“瓦良格號”。后因苏联解体,处于67.3%完工的状态搁置,未能建成服役。1998年3月19日,前解放军军人,香港商人徐增平以专为此成立的私营澳门创律公司名义出面,以2000万美元报价,经拍卖中标瓦良格号及其全套设计图纸,并随即支付10%首款200万美元。其后由华夏证券公司、有军方背景的东方汇中公司、国企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参与其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主管澳门创律公司运营。 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号航母离开黑海造船厂,但其在運返中國大陸時受到土耳其共和国政府的阻撓,直到2002年3月3日方获准利用拖船将尚未完成舾装无自航动力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舰拖回中国大连。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向澳門創律公司支付8.78億元人民币。随后自2005年起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对其进行续建及改造。 2012年9月25日,该舰在大连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為“辽宁舰”。此后在2013年与2016年两次赴南海进行远洋训练。2016年11月,解放軍宣布遼寧号航母戰鬥群已具備作战能力。2017年,辽宁舰访问香港,并对公众开放。2018年1月4日夜,辽宁舰穿越台湾海峡赴南海训练。.

新!!: 大西洋和辽宁号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达留斯和吉列纳斯机场

达留斯和吉列纳斯机场(S.,ICAO:EYKS),也称阿莱克索塔斯机场(Aleksoto aerodromas),是一座小型机场,位于立陶宛中部的阿莱克索塔斯,距考纳斯只有3千米。 达留斯和吉列纳斯机场建成于1915年,是立陶宛第一个机场,也是欧洲较早的机场之一。从建成之日起,直到1988年新的考纳斯机场竣工,达留斯和吉列纳斯机场为考纳斯市服务了70多年。.

新!!: 大西洋和达留斯和吉列纳斯机场 · 查看更多 »

达拉县

达拉县(冰岛语:Dalasýsla),是冰岛的一个县,位于冰岛西部,属于西部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该县唯一的城镇是布扎达吕尔(Búðardalur)。该县西临大西洋,东临斯特朗达县,南邻米拉县。.

新!!: 大西洋和达拉县 · 查看更多 »

龜紋圓魨

紋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羅德島至巴西東南方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可達48公尺,上部呈綠色,具有深色斑塊,白黃色腹面,體長可達38.8公分,棲息在沿岸有遮蔽的河口區、淺海域,受驚嚇時會躲入沙中,以貝類、腹足類等為食,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龜紋圓魨 · 查看更多 »

辛克萊爾島

辛克萊爾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0.34公里、寬0.13公里,面積0.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辛克萊爾島 · 查看更多 »

连士升

连士升(Lien Shih Sheng,1907年5月24日-1973年7月9日),别号子云, 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福建省福宁府福安县人。早年入学穆阳镇同文小学,后转入福安县第一小学。1922年入霞浦县中华圣公会创办的作元汉英学校,1926年入福州市美以美基督教会主办的英华斋。1927年入燕京大学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在燕大期间,喜爱阅读创造社出版的文学书籍和鲁迅、林语堂等人创办的语丝杂志,深受郭沫若、郁达夫和鲁迅的影响。毕业后与燕京大学同学郑侃嬨女士结婚,夫妇相敬如宾。在北平期间一方面为上海申报、东方杂志撰稿,一面在北平图书馆继续埋头研究经济史。1934年陶希圣在上海创立《食货》杂志,连士升为通讯员之一。后任教于北京中法大学、广东岭南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迁往香港,任《国际通讯》周刊主编。1938年第一任夫人病故。1940年与燕京大学同窗罗牧先生之妹罗梅女士结婚。1941年日军攻陷香港,连士升与燕京大学同学、罗牧、戴淮清(星岛日报记者)携家眷结伴同行,搭乘“泉兴丸”号轮船离开炮弹横飞的香港,辗转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到越南海防。连士升为避开当时占领越南的日军耳目,隐居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茶荣省茶荣市,化名“郑德华”出任福建学校校长,同时着手翻译剑桥大学克拉潘教授在哈佛大学的讲稿《现代德法经济史》。日本投降后到西贡任《远东日报》主笔。1948年,举家离开越南西贡,迁至新加坡定居,先在国民党创办的《中兴日报》任职。1948年后,连士升历任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总编以及新加坡南洋学会理事、副主席,中国学会副会长、新加坡大学董事等职。他笔耕不倦,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和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游记、书信、杂文、书评和论文。连士升前后共出版23部书籍,包括用十五年心血撰写的三部传记《甘地传》、《尼赫鲁传》和《泰戈尔传》,和对南洋青年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作《海滨记简》,对南洋华文学界贡献良多,有“海外的鲁迅”之称。连士升热心华文文化事业,曾任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大学理事会委员。 1956年,应印度政府邀请,访问印度各地,在马德拉斯因饮食不慎,得黄疸病。次年,得糖尿病 连士升子女6人:长女名侨思,纪念子产,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现居新加坡;二子名亮思纪念诸葛亮,现新加坡著名婦產科醫生;三女名仁思纪念王守仁,现居英國;四女名藩思纪念曾國藩;五女名文思纪念孙中山;六女名萧思纪念萧伯纳,曾任惠普(HP)亚太董事经.

新!!: 大西洋和连士升 · 查看更多 »

运河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规模比较大的,可以使水流流过的運輸通道。運河通常連接湖泊、河流和海洋,或橫貫半島、地峽而造。 相傳在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已有開運河,但具體難以考證。信史上中國的胥河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中國的京杭大运河是歷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1700公里,但今日只有少部份河段可供航運。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土庫曼南部的卡拉庫姆運河,全長約1375公里,大部份河段都可航行。運河的主要用途是行駛船隻運輸貨物。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建造成本和運輸時間的緣故,內陸運河逐漸被鐵路取代。許多運河目前都只剩下觀光用途,如威尼斯的運河。 运河主要可以分為二種:有一種是和現有的河流平行,分擔河流的水流量,在維持河谷及流域的條件下,通過建設水壩和水閘來調整水量,維持夠高的緩流水位。另一種則會越過分水岭的山脊,這種方式多半會需要在海拔最高點上方有水源供應。許多的運河。會興建在在山谷及其他水路高很多的地方。城市需要很多的水源,而海拔較高的運河可以提供水源給海拔較低的缺水地區。像羅馬帝國的高架渠就有類似功能。.

新!!: 大西洋和运河 · 查看更多 »

迪奥戈·德锡尔维什

迪奥戈·德锡尔维什(Diogo de Silves)是15世纪葡萄牙的大西洋探险家,亚速尔群岛的发现者。1427年,他在一次前往马德拉群岛的航行中偏离航向,无意间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他的事迹仅见于一张由马洛卡的加泰罗尼亚地图学家加布里埃尔·德瓦尔塞卡于1439年绘制的航海地图上,在此地图被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亚速尔群岛的发现者是葡萄牙探险家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 Category:葡萄牙探险家.

新!!: 大西洋和迪奥戈·德锡尔维什 · 查看更多 »

迪奧·布蘭度

迪奧·布蘭度(ディオ・ブランドー、Dio Brando )是荒木飛呂彥所著的日本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中的角色。他是最主要的反派角色,也是貫穿整部作品的重要角色。初次登場於系列作第一部《幻影血脈》並擔任主要反派、並以DIO之名登場於第三部《星塵鬥士》擔任主要反派。此外、在其它部中也都有輕重不一的戲份。 迪奧出身貧寒的單親家庭,遭長年酗酒的父親虐待,致使他有著強大的敵意、野心和對權力的渴望。在他取得石鬼面後,化身成吸血鬼與《幻影血脈》的主角喬納森對抗,最後遭喬納森以命相搏,並與他一起沉入大西洋。在一百年後的《星塵鬥士》故事,他因為被人打撈起來而復活,以埃及為根據地擴張勢力,而喬納森的後代喬瑟夫與空條承太郎為了打倒他向埃及進軍。迪奧最終敗給承太郎,粉身碎骨爆頭而亡。 迪奧被許多評論家和讀者認為是傑出的反派角色,也成了許多其它作品的效法對象。.

新!!: 大西洋和迪奧·布蘭度 · 查看更多 »

迪瓦德縣 (北達科他州)

迪瓦德县(Divide County, North Dakota)是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西北角的一個縣,北鄰加拿大馬尼托巴,西鄰蒙大拿州。面積3,352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283人。縣治克羅斯比 (Crosby)。 成立於1910年12月9日。縣名的來源可能是來自當地為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水嶺或紀念由威廉斯縣析出。.

新!!: 大西洋和迪瓦德縣 (北達科他州) · 查看更多 »

迪氏副鱸

迪氏副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棕色,腹面黃褐色,體側具7條深褐色垂直條紋,胸鰭基部有一黑斑,體長可達43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迪氏副鱸 · 查看更多 »

迷鰧

迷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219至1004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迷鰧 · 查看更多 »

迷蹤小行星

迷蹤小行星或迷蹤行星是曾經觀測過但已失去它們蹤影的小行星。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曾經找回許多失蹤的小行星,但是仍有許多的小行星和其它類型的太陽系小天體仍然繼續留在失蹤的名單上lost asteroid.

新!!: 大西洋和迷蹤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

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英文缩写LORAN,为“Long Range Navigation”(远程导航)的缩写,中文音译为“罗兰”或“劳兰”,是在二战期间由美国开发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及授时系统。目前已衍生了多个版本。.

新!!: 大西洋和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佩勒姆

迈克尔·佩勒姆(英语:Michael Perham,),英国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人,2007年1月3日,14岁的佩勒姆成功单人航海横渡大西洋,成为史上完成这项壮举最年轻的航行者。.

新!!: 大西洋和迈克尔·佩勒姆 · 查看更多 »

迈阿密

迈阿密(Miami)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角比斯坎湾、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和大西洋之间,是该州仅次于杰克逊维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迈阿密-戴德县最大的城市和县治所在。迈阿密还是迈阿密都会区中最大的城市,这个都市圈由迈阿密-戴德县、布劳沃德县和棕榈滩县组成,人口超过559万人,是美国东南部最大的都市圈,也是全美第四大都市圈。 迈阿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在金融、商业、媒体、娱乐、艺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是许多公司、银行和电视台的总部所在。迈阿密还被认为是文化的大熔炉,受庞大的拉丁美洲族群和加勒比海岛国居民的影响很大(当地居民多使用西班牙语和海地克里奥尔语),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文化和语言上关系密切,因此有时还被称为“美洲的首都”。 2008年,迈阿密因其良好的空气质量、大量的植物被覆盖、清洁的饮用水、干净的街道和全市范围的垃圾回收计划而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干净的城市”。2009年,迈阿密还被瑞士联合银行评为美国最富裕城市和全球第五富裕城市。 邁阿密擁有美國第三高的天際線,全市超過300棟。是國際銀行在美國集中度最高的地方,不少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公司亦在這裡設有辦公室。邁阿密港在過去20年都被公認為「世界郵輪之都」。.

新!!: 大西洋和迈阿密 · 查看更多 »

迈阿密海滩

迈阿密海滩(Miami Beach)是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的一个城市。该市成立于1915年3月26日。它位于比斯坎湾和大西洋之间的屏障岛上,海湾将迈阿密海滩与迈阿密市分开。根据2000年人口统计,该市总人口为87,933人,其中55.5% 在外国出生。2005年,估计该市人口为87,925人。将近一个世纪中,迈阿密海滩一直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海滩度假胜地。 1979年,迈阿密海滩的装饰艺术历史街区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装饰艺术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Art Deco建筑集中地。包括1923年到1943年建造的数百座酒店,公寓及其他建筑物。地中海,简化摩登和艺术装饰风格在该区都有代表。历史街区的边界东到大西洋,西到Lenox Court,南到第六街,北到沿柯林斯运河的戴德大道。前室内设计师Barbara Capitman领导了保护装饰艺术区的建筑遗产的运动,现在该区有一条街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大西洋和迈阿密海滩 · 查看更多 »

近苍圆帆鱼

近苍圆帆鱼(学名:Cyclothone pseudopallida)为钻光鱼科圆帆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1000-100米。.

新!!: 大西洋和近苍圆帆鱼 · 查看更多 »

霞水母屬

霞水母屬 中的水母遍布全球,主要可在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發現牠們的蹤跡。霞水母屬的英文(Cyanea) 同時也是植物中,的英文屬名(可視為生物分類命名法規中""的例子)。.

新!!: 大西洋和霞水母屬 · 查看更多 »

霞水母科

霞水母科(学名:Cyaneidae)是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下的一个科,包含3个属,22个种。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霞水母科 · 查看更多 »

霍爾斯島 (薩默群島)

霍爾斯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薩默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米,該島有野鵝棲息,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霍爾斯島 (薩默群島) · 查看更多 »

霍蘭·史密斯

霍蘭·麥克提爾·「嚎叫的疯子」·史密斯(Holland McTyeire "Howlin' Mad" Smith,),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將。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史密斯將軍對於包括陸軍、海軍和陸戰隊的兩棲作戰的指導與訓練,實為美國能成功的在大西洋與太平洋進行多次登陸作戰的主要因素,因此他往往也被尊稱為“美國現代兩棲作戰之父”。.

新!!: 大西洋和霍蘭·史密斯 · 查看更多 »

霍蘭三棘魨

霍蘭三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擬三刺魨亞目擬三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百慕達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30-915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霍蘭三棘魨 · 查看更多 »

霍里縣 (南卡羅萊納州)

霍里縣 (Horry County, South Carolina)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東北部大西洋岸的一個縣,東鄰北卡羅萊納州。面積3,250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17,608人 (2005年人口226,992人)。縣治康威(Conway)。 成立於1801年12月19日。縣名紀念彼得·霍里准將。.

新!!: 大西洋和霍里縣 (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霍金斯島

霍金斯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首府漢密爾頓3公里,長0.45公里、寬0.25公里,面積0.1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米,該島現時私人擁有。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霍金斯島 · 查看更多 »

霍氏犀鱈

霍氏犀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海鰗鰍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小安地列斯群島西部海域,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大洋區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霍氏犀鱈 · 查看更多 »

霍氏蝴蝶魚

霍氏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霍氏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霍氏鸚嘴魚

霍氏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剛果海域,棲息深度1-15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岸岩石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霍氏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霍氏重牙鯛

霍氏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乞沙比克灣至墨西哥灣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6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棲息在近海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主要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霍氏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霍斯舒島

霍斯舒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聖喬治島和帕吉特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長0.095公里、寬0.6公里,面積0.6公畝,最高點海拔高度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霍斯舒島 · 查看更多 »

霍普韦尔文化

霍普韦尔文化(Hopewell culture.),北美洲中东部最著名的印第安文化(见伍德兰期),约公元前200—公元400年为其全盛时期,主要集中于今俄亥俄州南部,相关文化于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堪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及纽约州均有发现。其文化沿河流、溪流形成,居民种植玉米、豆类及南瓜,以渔、猎及采集野果为主。大量出土陶器及装饰品石器和金属制品,说明居民已开始分工;大量的土方工程表明公务性劳动亦出现。土方为设防所筑,为坟岗或庙宇及其他建筑物基础。陶器精美,雕刻或压印的装饰线条颇具自然主义风格。更为突出的是一种石雕管状物,其上图像有鸟、鱼及其他动物,栩栩如生。金属制品(打制及韧炼)曾被誉为先哥伦布时期北美最精美的产品。此时已经大量使用铜片,银及陨铁也用于各种装饰品及用品,偶尔也以黄金及云母使用,也是这一文化的特点。商路发达,运至落基山脉,墨西哥湾沿岸以及大西洋沿岸的物资,都有所发现,其制品也分散各地。约公元400年前后,霍普韦尔文化逐渐消失。.

新!!: 大西洋和霍普韦尔文化 · 查看更多 »

蜥䲗科

蜥䲗科(學名:Draconettidae)為鱸形目䲗亞目下的一小科。皆為海水魚,分佈在西太平洋(日本至夏威夷)、印度洋及大西洋,主要在熱帶及暖溫帶。他們是小魚,體型最大的魚種也只約12公分長。為底棲魚,通常是兩性異形。.

新!!: 大西洋和蜥䲗科 · 查看更多 »

蜥狗母魚

蜥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維德角群島,包括地中海;西大西洋區的百慕達群島、巴哈馬群島、小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蜥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蜥蛇鰻

蜥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235-372公尺,體長可達6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蜥蛇鰻 · 查看更多 »

錫福斯島

錫福斯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7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1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錫福斯島 · 查看更多 »

錫爾島 (納米比亞)

錫爾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1.3公里、寬0.54公里,面積0.4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3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錫爾島 (納米比亞) · 查看更多 »

錫爾島 (蘇格蘭)

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13.2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6米,2001年人口560。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錫爾島 (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錫諾縣

錫諾縣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15縣之一,首府格林維爾,面積10,137平方公里,北毗寧巴縣和大各德縣,東臨吉河縣和大克魯縣,西接大西洋和里弗塞斯縣,2008年人口104,932,下分17區。.

新!!: 大西洋和錫諾縣 · 查看更多 »

露脊鯨

露脊鯨屬於鬚鯨,為露脊鯨科(Balaenidae)中的一類,分類學上稱為真露脊鯨屬(Eubalaena)。「露脊鯨」亦可用來泛指整個露脊鯨科,其中的弓頭鯨另外歸於露脊鯨屬(Balaena),本條目所介紹的露脊鯨,主要是指真露脊鯨屬(關於弓頭鯨的更多資訊見弓頭鯨)。 露脊鯨可長達18米,重100公頓。牠們的身體大部分呈黑色,在牠們的頭部有特殊的硬皮(粗糙而有斑點的皮)。牠們在英語中之所以被稱為「right whales」是因為捕鯨者認為牠們正是他們的捕獵對象,因為牠們會在陸地的視線範圍內游泳,在被殺死後會浮上水面。現在,人類不再大量獵殺鯨,取而代之的是賞鯨活動。 三種露脊鯨都分別生活在不同的地方:約300條北大西洋露脊鯨生活在北大西洋;約200條北太平洋露脊鯨生活在北太平洋;約7,500條南露脊鯨分佈於南半球的南部。另外,分佈於北冰洋的弓頭鯨約有8,000到9,200條。.

新!!: 大西洋和露脊鯨 · 查看更多 »

蜜島

蜜島是巴西的島嶼,位於庫里奇巴以東11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由巴拉那州負責管轄,面積27.6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51米,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 Category:巴西島嶼.

新!!: 大西洋和蜜島 · 查看更多 »

茜茜公主 (電影)

《茜茜公主》(Sissi)是奥地利拍摄的历史题材的德语三部曲电影。第一部公映于1955年,电影讲述了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1837年—1898年)的早年生活,故事改编自1952年出版的玛丽·布兰克-艾斯曼(Marie Blank-Eismann)的同名小说。由于第一部《茜茜公主》在票房收入上获得了巨大成功,1956年和1957年又相继拍摄并公映了续集《茜茜公主2:年轻的皇后》(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和《茜茜公主3:皇后的命运》(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茜茜公主》三部曲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德语电影之一,也是在德国获得最高票房收入的电影之一,第一部观众约6,538,000人,第二部观众约6,385,000人。 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奥地利剧作家恩斯特·马利施卡(Ernst Marischka,1893年1月2日—1963年5月12日),饰演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茜茜)的是德国籍和法国籍维也纳女演员罗密·施奈德,饰演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是奥地利演员卡尔海因茨·伯姆。.

新!!: 大西洋和茜茜公主 (電影) · 查看更多 »

范氏裸棘杜父魚

范氏裸棘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區的西薩哈拉海域,屬底棲魚類,深度約水深18至27公尺。.

新!!: 大西洋和范氏裸棘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錘頷魚科

锤颌鱼(学名:Omosudis lowii,英文名:Hammerjaw),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下的一科(锤颌鱼科),本科目前已知僅一屬一種。生活的水域深度最深達約 4000 公尺(通常棲息於 100 至 1000 公尺之間)。.

新!!: 大西洋和錘頷魚科 · 查看更多 »

蜂巢底尾鱈

蜂巢底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幾內亞灣;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770-2745公尺,體長可達46.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蜂巢底尾鱈 · 查看更多 »

蜂鼬鳚

蜂鼬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2487至4150公尺。本魚體柔軟又多水分,眼小的,前鼻孔腫大,在鰓蓋與前鰓蓋骨上不具棘,前鰓蓋骨在後部地擴大。背鰭軟條116枚;臀鰭軟條98枚;脊椎骨50個,體長可達75.2公分,為稀有種,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蜂鼬鳚 · 查看更多 »

茅利塔尼亞地理

茅利塔尼亞是非洲西部的國家,西瀕大西洋,毗鄰塞內加爾、西撒哈拉、馬利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且為薩赫勒和馬格里布的一部分。國內為遼闊而乾燥的平原,面積1,030,700平方公里;地勢大致平坦,偶有沙丘和峭壁般的岩層露出。國境中央是一系面西南側的斷崖,縱向貫穿、將平原一分為二;它也區隔出各脈砂岩高原,其中最高的是阿德拉爾高原,海拔高度達500公尺。部分崖腳下布有綠洲,春季時尤盛。高原上方矗立著獨拔的岩峰,其內蘊藏豐富礦產;峰群中較矮小的稱為「guelbs」,較高聳的為「kedias」。北部為茅利塔尼亞最著名的巨大同心圓地形——理查特結構。茅國最大的城鎮是祖埃拉特,旁為茅利塔尼亞山脈,最高峰達海拔1,000公尺。.

新!!: 大西洋和茅利塔尼亞地理 · 查看更多 »

胡安·德富卡

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Ιωάννης Φωκάς;1536年生于希腊凯法利尼亚岛,1602年卒于希腊扎金索斯岛),本名约安尼斯·富卡斯 (Ioannis Phokas),也常被叫做“瓦莱利亚门徒”(Apostolos Valerianos),是一位西班牙雇佣、从墨西哥派往北方寻找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北方通道的希腊船长。1592年,他在探险途中到达一条狭窄的海峡。1787年,一位英国探险家重新发现了这条海峡,次年,它即以胡安·德富卡的名字命名为胡安·德富卡海峡。胡安·德富卡的祖先在他出生前约半个世纪的时候从君士坦丁堡逃亡回希腊。 同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是一个小板块,沿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海岸消减于北美洲板块西部边缘的北部之下。胡安·德富卡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海岭则叫做胡安·德富卡海岭。.

新!!: 大西洋和胡安·德富卡 · 查看更多 »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HMS Hood ,舷號:51),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属于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艦名典故為紀念18世紀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子爵,為历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军舰。该級軍舰在战争紧急应对法案(Emergency War Programme)之下的1916年下令建造,原先預定建造4艘,但是在日德蘭海戰顯示英國軍艦設計存在重大瑕疵;建造中的戰艦實施大規模設計修正。然而英國人清楚設計先天弱點很難在後天追加改正中修復,所以海軍上將級的後續艦在1917年取消建造,只有胡德號完工,也讓胡德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戰鬥巡洋艦。 胡德號完工時,她是英國最好、世界最強大的戰艦之一,同時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象徵與驕傲;稱她為全能的胡德(The Mighty Hood)。 從1920年代起,胡德號參與英國多次砲艦外交與國力展示演習,包括地中海訓練、1924年實施的環球巡弋任務,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爆發時,胡德號長期派駐地中海艦隊作為嚇阻武力運用。直到1939年才返回英國本土實施全面檢整,雖然皇家海軍有計畫讓她在1941年實施全面現代化工程,但是在1939年9月歐戰爆發後該工程遭推延,胡德號只進行小規模改良即再度投入戰場。 1941年5月,胡德號與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奉命攔截試圖穿越封鎖線威脅大西洋航道的德國戰艦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5月24日丹麦海峡海战一役,胡德號與德軍俾斯麥號戰艦交火,不到十分鐘就被擊沉。.

新!!: 大西洋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胡瓜魚

胡瓜魚,為輻鰭魚綱胡瓜魚目胡瓜魚科的其中一種,溫帶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白海向南至法國,包括波羅的海、北海南部與不列顛群島的西海岸淡水、半鹹水、海域,本魚體瘦長,頭尖,上頜延伸到眼的後緣,下頷略突出,背部兩側淡橄欖綠,腹部乳白色,背鰭軟條9-12枚;臀鰭軟條12-16枚,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海、溪流及湖泊等水域,成群活動,春季時會洄游至淡水溪流產卵,幼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成魚以魚類、甲殼類、貝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胡瓜魚 · 查看更多 »

胡瓜魚科

胡瓜魚,英文: Smelt (fish),是輻鰭魚綱胡瓜魚目的其中一科。.

新!!: 大西洋和胡瓜魚科 · 查看更多 »

郭氏蛇鰻

郭氏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450公尺,體長可達91.4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郭氏蛇鰻 · 查看更多 »

胶体虫

胶体虫(学名:Collozoum inerme)为胶体虫科胶体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括东海等海域,一般生活于一般分布于热带海洋表层。.

新!!: 大西洋和胶体虫 · 查看更多 »

胸光虹燈魚

胸光虹灯鱼(学名:Bolinichthys photothorax)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虹灯鱼属的鱼类。分布於大西洋及印度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可達40-750公尺,本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軟條13-15枚,體長可達7.3公分。.

新!!: 大西洋和胸光虹燈魚 · 查看更多 »

胸絲深海狗母魚

胸絲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南非外海及巴西南部外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55-2385公尺,體長可達26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胸絲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都灵

都灵(Torino ;皮埃蒙特語:Turin ;Augusta Taurinorum),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稱為都--靈,台湾稱為--,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皮埃蒙特大区和都灵廣域市的首府。它坐落在波河的左岸,距離米蘭大約,阿尔卑斯山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都灵中心区有面积130.17km²,人口911,534,是意大利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都灵城市区有面积1,126.6 km²,人口1,745,221;都灵都市圈有面积1,977 km²,人口2,200,000(占意大利总人口的3.4%)。 都灵是一国际化的欧洲城市, 都灵有时被称为“意大利自由的摇篮”、、“阿尔卑斯之都”、“萨沃亚之都”。它拥有众多的文化設施和其他名胜。都灵因为它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而举世闻名。它的很多广场、城堡、庭园和宫殿(如贵妇宫),都是由西西里建筑师菲利波·尤瓦拉建造的,他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经典建筑凡尔赛宫。 这些法式建筑的典范包括:王宫、斯杜皮尼吉行宫和苏佩尔加大教堂。許多意大利高等教育機構位於此地,如都灵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美术学院等。还有许多重要和著名的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 和安托内利尖塔。 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563年,它成为了萨伏依公国的首都,随后是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最后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1865年)。 同时,它也是萨沃亚王室(意大利王室)的故乡。 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大部分政治意义和重要性都丢失了,它还是在战后成为了欧洲重要的工业、商业和贸易的集散地。它现在是意大利的工业中心之一,和米兰、热那亚组成了“工业铁三角”。从经济上来说,都灵紧随罗马和米兰之后,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的GDP高达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78位。 虽然不像罗马、米兰那样是“世界级城市”,GaWC评其为“适合发展”级别。 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摇篮,被称为“意大利汽车之都”或者“意大利的底特律”。是汽车品牌菲亚特、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的总部所在地。 都灵还拥有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和都灵,举办过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些国际空间站设备,如和谐号节点舱和哥伦布实验舱,也是在都灵制造的。.

新!!: 大西洋和都灵 · 查看更多 »

背箭猪虫

背箭猪虫(学名:Hystrichaspis dorsata)为穿盾虫科箭猪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苏门答腊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背箭猪虫 · 查看更多 »

背風群島 (佛得角)

背風群島(Ilhas de Sotavento)是西非島國佛得角南部的一組島群,位於非洲西北部離岸的大西洋海域,四個主要島嶼包括聖地亞哥島、馬約島、福戈島和布拉瓦島。 Category:群島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佛得角島嶼.

新!!: 大西洋和背風群島 (佛得角) · 查看更多 »

背风群岛 (加勒比海)

背风群岛(Leeward Islands),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北部岛群,因为与向风群岛相对而得名。 背风群岛包括以下国家和地区:.

新!!: 大西洋和背风群岛 (加勒比海) · 查看更多 »

背棘三棱角箱魨

背棘三棱角箱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亞速群島、聖赫勒拿島、亞森松島、聖多美、迦納及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3-25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於沙石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背棘三棱角箱魨 · 查看更多 »

背斑尖鼻魨

背斑尖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象牙海岸及迦納海域,棲息深度20-40公尺,體長可達3.9公分,棲息在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背斑尖鼻魨 · 查看更多 »

鈎吻蝙蝠魚

鈎吻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佛羅里達群島、牙買加海域,屬亞熱帶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28-228公尺,體長可達19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鈎吻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鈎鼻黑頭魚

鈎鼻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維德角群島東北部及地中海西部、摩洛哥至喀麥隆、安哥拉到那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300-225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以十足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鈎鼻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鈍吻半鰺

鈍吻半鰺,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經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海,繁殖期通常在夏天,卵會漂浮於大洋,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鈍吻半鰺 · 查看更多 »

鈍吻明蛇鰻

鈍吻明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塞內加爾海域,體長可達38.8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鈍吻明蛇鰻 · 查看更多 »

鈍額副棘鮃

鈍額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98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鈍額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航空交通管制

-- 航空交通管制(英文:Air traffic control,縮寫:ATC)是指由在地面的航空交通管制員協調和指導空域或機場內不同航空器的航行路線和飛航模式以防止飛航器在地面或者空中發生意外和確保他們均可以運作暢順,達至最大效率。除此之外,航空交通管制的系統還會提供例如天氣、航空交通流量、NOTAM和機場特別安排等的資料以協助飛行員和航空公司等作出相應的安排。踏入21世紀,隨着和航空活動有關的恐怖襲擊的增加,航空交通管制系統還擔當領空防衛和保護國土安全的角色,有些國家甚至是由空軍來運作航空交通管制系統(例如巴西空軍)。飛機在沒有航空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仍可以飛行,但管制的存在能有效確保飛行器的在空飛行安全。.

新!!: 大西洋和航空交通管制 · 查看更多 »

航空器失蹤列表

Category:航空事故列表.

新!!: 大西洋和航空器失蹤列表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艦戰鬥群

航空母艦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縮寫为CVBG、CVSG或CARBATGRU)是一支以航空母艦為首的作戰艦隊。這種艦隊主要為美國海軍所用,是美國力量投射能力的重要部分。美國海軍目前有10艘服役,1艘已下水正進行測試,全部都是核子動力,可以組成航空母艦戰鬥群,使美國能快速攻擊幾乎世界任何地方。 儘管成本高昂,美軍目前仍維持大量航艦戰鬥群作為遠程武力投射的重要力量,主要著眼於航艦戰鬥群可以快速機動部署的能力,無需借用其他國家的機場與相關設施,減少政治上的干預與折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在冷戰期間的分工規劃。美國海軍以航艦戰鬥群提供海軍航空武力以維繫大西洋兩岸之間的遠洋作業與航線安全,北約盟國則提供其他作戰艦艇支援航艦戰鬥群或者是其他作戰以及運輸的需要。.

新!!: 大西洋和航空母艦戰鬥群 · 查看更多 »

航空战列艦

航空战列舰是战列舰與航空母艦的結合,大多是設計成前方配有大量的火炮而後方有闊大的飛行甲板可停泊數架直升機或水上飛機的戰艦。虽然在20-30年代有一些国家提出过蓝图,但各国历史上卻没有成功建造过航空战列舰,只有日本將两艘伊勢級戰艦成功改造成航空战列舰,但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官方纪录仍僅將它们歸屬於战列舰。.

新!!: 大西洋和航空战列艦 · 查看更多 »

船帆座事件

船帆座事件,又称维拉事件或南大西洋闪光事件,指美国核爆炸探测卫星船帆座号(Vela)于1979年9月22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零时53分探测到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发生“双闪”的事件。这次事件引起多个组织的数年调查,成为以色列可能拥有核武器的“证据”之一,但事件的原因至今仍是谜团。.

新!!: 大西洋和船帆座事件 · 查看更多 »

船蛸

船蛸屬(Argonauta;船蛸科中唯一的現生屬),是一類遠洋章魚。牠們也被稱為「紙鸚鵡螺」,指的是唯有雌性個體才能分泌的超薄卵盒,該構造與現在的鸚鵡螺不一樣,船蛸缺少填充氣體的腔室,亦並非真正的頭足綱貝殼。原文:...,以供儲卵之用,而非真正的貝殼。一旦卵孵化完畢,『殼』就被丟棄。」然而更確切地說,這項發展對船蛸而言是獨特的創新。 船蛸可見於全世界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棲息在開放水域。如同許多章魚一樣,牠們具有近圓球形的身體、八隻腕足而不具備肉鰭。不過,和一般章魚不同的是,船蛸生活在海水--層而不是在海床上。本屬物種具有較大的眼睛與較小的末端網狀組織的特徵。漏斗和外套膜閉鎖器是該分類單元的一項主要的判斷特徵,它在外套膜是以似結瘤的軟骨所構成,並且在漏斗處一致下降。船蛸缺少水孔,這點也與近緣關係的快蛸屬與水孔蛸屬相異。 船蛸的名稱由來,典故來自於希臘神話當中亞哥號的英雄們(Ἀργοναῦται Argonautai,Argonautae)。這個神話航海故事描述希臘英雄們搭乘亞哥號(Argo)去尋找金羊毛。英語「argonaut」的意思是「在亞哥號上的水手」,正如同「宇宙中的水手」太空人被稱為astronaut是一樣的。詞尾-naut本身就是水手之意。而「nautilus」為古希臘語的「ναυτίλος」,意思正是「船員」,因為從前曾有人將船蛸想像成是使用自身的腕足在水面上航行。珍珠鸚鵡螺的名稱「nautilus」之後也和船蛸用相同的典故命名的,不過這兩個生物雖然被稱為鸚鵡螺和紙鸚鵡螺,然而生物學上兩者歸類為不同目。.

新!!: 大西洋和船蛸 · 查看更多 »

舌珍魚

舌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底棲性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西班牙南部至茅利塔尼亞,包括地中海西部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邊緣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舌珍魚 · 查看更多 »

舌齒鱸屬

舌齒鱸屬(Dicentrarchus)是夢鱸科下的一個屬,其下僅有兩個種,分佈於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

新!!: 大西洋和舌齒鱸屬 · 查看更多 »

舒納島 (林尼灣)

舒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1.5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舒納島 (林尼灣) · 查看更多 »

舒納島 (斯萊特群島)

舒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斯萊特群島的一部分,面積4.5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90米,該島自1946年私人擁有,2001年人口僅1人。.

新!!: 大西洋和舒納島 (斯萊特群島) · 查看更多 »

蘭巴島 (昔德蘭群島)

蘭巴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薩洛姆灣(Sullom Voe)1.5公里,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蘭巴島 (昔德蘭群島) · 查看更多 »

蘭德爾低紋鮨

蘭德爾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西印度群島、中美洲海域,棲息深度3-23公尺,體長可達8.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蘭德爾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蘭開斯特縣 (維吉尼亞州)

蘭開斯特縣(Lancaster County, Virginia)是美國維吉尼亞州東部的一個縣,瀕臨大西洋。成立於1651年。面積59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1,567。縣治蘭開斯特。 L.

新!!: 大西洋和蘭開斯特縣 (維吉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蘭氏皂鱸

蘭氏皂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西印度群島、從巴拿馬至巴西聖卡塔琳娜州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蘭氏皂鱸 · 查看更多 »

蘭氏結蛇鰻

蘭氏結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波多黎各海域,棲息深度8-12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於海草生長的淺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蘭氏結蛇鰻 · 查看更多 »

阮文祥

阮文祥(,),越南阮朝官員,他在嗣德帝死後擔任輔政大臣,在1883年至1884年期間曾先後廢立了三位皇帝:育德帝、協和帝和建福帝。他也是1885年反法勤王運動的領袖之一。.

新!!: 大西洋和阮文祥 · 查看更多 »

阿加迪尔

阿加迪尔(阿拉伯语:, 柏柏尔: ⴰⴳⴰⴷⵉⵔ)是位于摩洛哥西南、大西洋沿海的城市。2004年,有人口578,596人。阿加迪尔以沙滩、海鲜和冬季温暖而闻名,也因此成为北欧人冬季避寒的胜地。 Category:摩洛哥城市.

新!!: 大西洋和阿加迪尔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

阿基坦(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共有多爾多涅省、吉倫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區。.

新!!: 大西洋和阿基坦 · 查看更多 »

阿基米德號蒸汽船

阿基米德號(SS Archimedes)是1839年在英國建造的一艘蒸汽船。她是世界上第一艘由螺旋槳驅動的船艦 。 阿基米德號影響了船艦技術的發展,除了影響了商用船隻外,也同時促使了皇家海軍採用螺旋槳。她還啟發了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設計出SS大不列顛號,該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也是第一艘穿越大西洋的螺旋槳推進式輪船。.

新!!: 大西洋和阿基米德號蒸汽船 · 查看更多 »

阿基米德號深海探測器

阿基米德號(Archimède)是法國海軍建造的深海探測器。她由Pierre Willm和Georges Houot設計,使用42,000加侖的己烷作為浮力控制來源。阿基米德號是第一艘潛入大西洋最深處的載具(波多黎各海溝,深度27,510英尺(8,390米))。.

新!!: 大西洋和阿基米德號深海探測器 · 查看更多 »

阿基爾島

阿基爾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由梅奧郡負責管轄,面積14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71米,2006年人口2,620。.

新!!: 大西洋和阿基爾島 · 查看更多 »

阿基爾貝格島

阿基爾貝格島是愛爾蘭的島嶼,由梅奧郡負責管轄,位於阿基爾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長2.3公里、寬1.2公里,面積1.3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阿基爾貝格島 · 查看更多 »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

阿科底亞國家公園(Acadia National Park)是美國緬因州芒特迪瑟特島為主加上附近諸島以及本土的所組成的一個國家公園。于1919年建立时,名为拉斐特国家公园,是密西西比河以东最古老的国家公园。1929年被重命名为阿卡迪亚国家公园。.

新!!: 大西洋和阿卡迪亚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阿卡迪亞 (加拿大)

阿卡迪亞(法語:Acadie;英語:Acadia)曾是法國的殖民地,範圍覆蓋北美洲的東北部,包括現魁北克東部、整個加拿大海洋省份、和新英格蘭,往南一直延伸到費城;而實際上法國政府指明的是與大西洋接壤,在大約緯度40度與46度之間的沿岸地帶。其後,阿卡迪亞被劃入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並發展成現在數個美國州份和加拿大省份。(參閱:阿卡迪亞人歷史).

新!!: 大西洋和阿卡迪亞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阿卡拉烏河

阿卡拉烏河是巴西的河流,位於該國東北部,流經塞阿臘州,河道全長320公里,流域面積14,500平方公里,流經馬可和貝拉克魯斯,最終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阿卡拉烏河 · 查看更多 »

阿南布拉河

阿南布拉河(伊博語: Oma Mbala)長210公里,注入尼日河,為尼日河洛科賈以下河段最重要的支流,河流流經25000平方公里的尼日河三角洲後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阿南布拉河 · 查看更多 »

阿威罗

阿威罗(葡萄牙语:Aveiro),澳門譯作亞威羅。這座城市位于葡萄牙西部大西洋沿岸,是阿威罗区的首府,面积199.9平方公里,人口73,521人(2006年)。 由於這座城市鄰近海岸,故盛產海鹽及海產。此外,這裡有一種叫作的蛋製甜品亦非常出名。.

新!!: 大西洋和阿威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人 (小說)

《阿富汗人》(The Afghan)是英国政治惊悚小说大师弗雷德里克·福赛思(英文:Frederick Forsyth)的作品。英文原版出版于2006年,之后被译为中文并于2009年在中国出版。.

新!!: 大西洋和阿富汗人 (小說) · 查看更多 »

阿尤恩-布支杜爾-薩基亞-阿姆拉大區

阿尤恩-布支杜爾-薩基亞-阿姆拉大區(العيون بوجدور الساقية الحمراء)是摩洛哥的一個大區,北臨大西洋岸,大部份土地位於西撒哈拉西北部。面積139,48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56,152人。首府阿尤恩。该西撒哈拉大区与毛里塔尼亚接壤;下轄兩省。 A Category:西撒哈拉地理.

新!!: 大西洋和阿尤恩-布支杜爾-薩基亞-阿姆拉大區 · 查看更多 »

阿尔卡雄湾

阿尔卡雄灣是法國的海灣,位於該國西南岸,屬於大西洋的一部分,面積約155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946.3毫米,該海灣有約350個漁夫從事養蠔。 周边主要城市有阿尔卡雄、雷日卡普费雷等。 Category:法國海灣.

新!!: 大西洋和阿尔卡雄湾 · 查看更多 »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en;Alpes;Alpi;Alpe)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它可以被细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瓦莱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伦纳山口到斯洛文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45公尺,位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公尺,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北邊是水氣較多的氣候,而南邊則較為乾燥,雨量很少。.

新!!: 大西洋和阿尔卑斯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卑斯带

阿爾卑斯帶,也称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K.M. Storetvedt, K. M., The Tethys Sea and the Alpine-Himalayan orogenic belt; mega-elements in a new global tectonic system,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Volume 62, Issues 1–2, 1990, Pages 141–184 ,是從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伸延至喜馬拉雅山脈、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地震帶和造山運動帶,是一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板塊移動劇烈。 它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之后,占有全球最大地震的17%。 阿尔卑斯带是被正在进行的板块构造如阿尔卑斯造山运动造成。这条带是特提斯洋中生代到新生代到最近的封闭以及向北移动的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碰撞过程的结果。.

新!!: 大西洋和阿尔卑斯带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學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创立者,該學說認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該大陸後來開始破裂,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魯夫雷多·魏格納”、“艾尔弗雷德·韋格納”,简称“魏格纳”。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並曾經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軍並兩度負傷。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2年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地質研討會首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1915年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他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改进并拓展了大陆漂移学说,但始终没有引起业界注意,因此颇为沮丧。为寻找更多证据支持,他曾4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2個冬天。1930年11月,他在第4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遇难,享年50歲。科学家在找到巨大陆块移动的原因之后才接受了他的理论。魏格納的岳父是提出柯本氣候分類法的氣象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

新!!: 大西洋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是一名美國海軍的上校及預備役少將。马汉的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新!!: 大西洋和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 查看更多 »

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

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Álvaro Martins Homem)是一位15世纪的葡萄牙航海家。他是亚速尔群岛中特塞拉岛的总督,也是该岛城市安格拉(现名英雄港)的建城者。 15世纪70年代时,阿尔瓦罗·马丁斯曾和若昂·瓦斯·科尔特-雷阿尔一起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格陵兰岛之间的北大西洋进行探险航行,并到达了被他们命名为“鳕鱼之地”的地方(今北美洲的纽芬兰)。 1474年2月17日,阿尔瓦罗·马丁斯继佛兰德斯人雅科梅·德布鲁日之后出任特塞拉岛的殖民总督,他所效忠的维塞乌公爵、葡萄牙费尔南多王子将特塞拉岛的普拉亚镇封给了他。他的官邸名为米尼奥斯宫,目前这栋建筑在特塞拉岛被一家银行所使用,保存完好。1483年他的儿子安唐·马丁斯·奥梅姆继任其为第二任普拉亚镇总督。他的妻子是贵族马蒂姆·阿内斯·卡多索(Martim Anes Cardoso)的女儿伊涅丝·马丁斯·卡多索(Inês Martins Cardoso)。 1487-1488年,他在若昂·因凡特任船长的“圣潘塔莱昂”号上担任领航员,参加了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新!!: 大西洋和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 · 查看更多 »

阿尔萨斯

阿尔萨斯(Région Alsace;Elsass)是法国东部地区,以莱茵河南北分开成两个部份: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古代是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发源地,在17世纪以前归属神圣罗马帝国,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完全被法国吞并)。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战争后割让給普鲁士,一战结束后重新被法国吞并,二战初期又被纳粹德国占领,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吞并,阿尔萨斯和洛林都是白葡萄酒的著名产地。 2016年1月1日起,阿爾薩斯、香檳-阿登和洛林等三個大區合併成大東部大區。.

新!!: 大西洋和阿尔萨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特国王号战列舰

阿尔贝特国王号战列舰(SMS König Albert)是德意志帝国海军皇帝级战列舰的第四艘舰。该舰于1910年7月17日在但泽的进行,1912年4月27日,并于1913年7月31日交付海军服役。它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最高航速为。阿尔贝特国王号先是被编入公海舰队的;其后又转移至第四战列分舰队,并在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服役于此,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 连同其姊妹舰皇帝号、腓特烈大帝号、皇后号和柳特波德摄政王号一起,阿尔贝特国王号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部分舰队主要行动,尽管当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日德兰海战时,它仍身处旱坞维修。因此,它成为在舰队服役却错过了战争中最大规模海战的唯一战列舰。该舰还参与了阿尔比恩行动,于1917年10月对俄国控制的里加湾岛屿实施两栖攻击。 当德国战败并于1918年11月签署了停战协定后,阿尔贝特国王号随公海舰队的大多数主力艦都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于斯卡帕湾。这些舰只被解除武装,并且在協約國就《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进行谈判期间仅保留了基干船员。至1919年6月21日,即条约正式签署的一周前,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舰队的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队,以确保英国人无法强占舰只。阿尔贝特国王号残骸于1935年7月被打捞上岸,随后在1936年拆解。.

新!!: 大西洋和阿尔贝特国王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阿尔沃兰海

阿尔沃兰海(Mar de Alborán),是地中海的一个附属海,是一片夹在伊比利亚半岛和非洲大陆西端末尾之间的海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大西洋相连。.

新!!: 大西洋和阿尔沃兰海 · 查看更多 »

阿布魯齊公爵號輕巡洋艦

阿布魯齊公爵路易吉·阿梅迪奧號輕巡洋艦(Luigi di Savoia Duca degli Abruzzi)是義大利皇家海軍第五型的首艦,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本艦繼續服役於新成立的義大利海軍,最終於1961年除役。本艦由位於拉斯佩齊亞的奧托梅萊拉造船廠承造,艦名取自義大利探險家與海軍上將阿布魯齊公爵路易吉·阿梅迪奧。.

新!!: 大西洋和阿布魯齊公爵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阿帕帕

阿帕帕(Apapa)是尼日利亚拉各斯的一个地方政府区域,位于拉各斯岛西部。北面是海滩,南面为大西洋,东西均被拉各斯泻湖包围。政府驻地为缅甸布尔马路21号。 阿帕帕港为尼日利亚全国最大港口,承载了该国进出口任务的相当大一部分。港口包括一个本为国有的集装箱码头,2005年出售给丹麦的A.P.穆勒-马士基集团。阿帕帕港的集装箱码头占地44公顷,最多可处理22万个标准箱的集装箱货物。共有6个泊位,水深10.5米,岸线总长950米,码头面积64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有承载19.5万标准箱的能力。 福拉维约塔是阿帕帕的一幢大型12层公寓建筑,也是它的地标。内设游泳池、网球场和其他一些娱乐设施。境内的建筑还包括布阿集团的炼油厂等。它还有一个大的银行软件公司——海王星软件PLC。另外,阿帕帕还是尼日利亚日报《今天》总部所在地。.

新!!: 大西洋和阿帕帕 · 查看更多 »

阿帕拉契小徑

阿帕拉契小徑(Appalachian Trail)是美國東部著名的徒步徑,連接喬治亞州的史賓那山(Springer Mountain)和緬因州的卡塔丁山(Mount Katahdin),中間經過喬治亞州、北卡羅萊納州、田納西州、弗吉尼亞州、西維珍尼亞州、馬利蘭州、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州、紐約州、康乃狄克州、麻薩諸塞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和緬因州,共14州、8個國家森林和2座國家公園,全長約3,500公里(約2,200英里)。此外,International Appalachian Trail把阿帕拉契小徑向北伸延進入加拿大,直到山脈位於大西洋北部的終點。 阿帕拉契小徑由三十個徒步會負責,每年有超過4000名義工付出17.5萬小時擔任小徑維護工作。由於大部分位於荒野,徒行者能沿途欣賞野生動植物和不同地形,也有小部分是穿越城鄉、公路和河流。 阿帕拉契小徑在徒步者心目中十分有名氣,不少徒步者嘗試不停站地走畢整條徒步徑,Earl Shaffer是首個完成創舉的人,很多書籍、傳記、網站和支持者組織均有記載。.

新!!: 大西洋和阿帕拉契小徑 · 查看更多 »

阿他加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又譯亞他加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地斯山脉和南太平洋岸之间南北绵延约600英里(近1000公里),总面积约为70,000平方英里(181,300平方公里),主体位于智利北部境内,也有一些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

新!!: 大西洋和阿他加馬沙漠 · 查看更多 »

阿内霍

阿内霍(法语:Anécho)是位于多哥东南部大西洋与多哥湖之间的一座城市,距离首都洛美约45公里。阿内霍原先是一个葡萄牙奴隶交易市场,在1880年代成为德国人统治下的多哥首都。但在1897年首都迁往洛美后,阿内霍的重要性就逐渐下降。 阿内霍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至今仍是伏都教的中心之一。 Category:多哥城市.

新!!: 大西洋和阿内霍 · 查看更多 »

阿兰·邦巴尔

阿兰·邦巴尔(Alain Bombard)(1924年10月27日 – 2005年7月19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医生和政治家,以其驾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壮举而闻名。.

新!!: 大西洋和阿兰·邦巴尔 · 查看更多 »

阿克雷島

阿克雷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的大西洋海域,距離恩格島1.7公里,長0.78公里、寬0.2公里,面積0.115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阿克雷島 · 查看更多 »

阿倫小鮋

阿倫小鮋是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亞速群島與地中海墨西拿海峽海域,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岩石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倫小鮋 · 查看更多 »

阿玛宗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阿玛宗号(SMS Amazone)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六号舰,以希腊神话民族阿玛宗命名。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899年开始、1900年10月、至1901年11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 在和平时期的职业生涯当中,阿玛宗号都跟随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服役。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它则被部署为岸防舰。它于1916年解除武装并作使用,1917年则改装为。战争结束后,阿玛宗号获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保留下来,继而于整个1920年代维持在役状态。1931年后,它被降格担任次要职责,并继续作为宿营船服役至1950年代。阿玛宗号最终于1954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阿玛宗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阿科纳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阿科纳号(SMS Arcona)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九号舰,以德国吕根岛北部的峭壁命名。它由不来梅的承建,于1901年开始、1902年4月、至1903年5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 阿科纳号于20世纪上半叶曾先后跟随德国三个时代的海军服役。在1900年代早期的德意志帝国海军生涯期间,它曾分别被部署至舰队和海外。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被用作海岸防御船具,然后在大西洋充当的。战争结束后,它又短暂服役于魏玛国家海军直至退役,并执行次要任务。当纳粹德国海军于1935年成立后,将阿科纳号改造成了一座浮动的高射炮台,并利用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的一些港口进行防御。舰只于战争的最后几天自沉,后于1948-1949年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阿科纳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阿爾卡索瓦什和約

阿爾卡索瓦什和約(也称为阿爾卡索瓦什-托雷多和約)在1479年9月4日由卡斯提尔和阿拉贡的天主教君主和葡萄牙阿方索五世和他的儿子约翰王子簽訂。它结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天主教君主在陆地上的胜利和葡萄牙在海上的胜利結束。 Bailey W. Diffie and George D. Winius “In a war in which the Castilians were victorious on land and the Portuguese at sea,...” in, volume I,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5, p.152.

新!!: 大西洋和阿爾卡索瓦什和約 · 查看更多 »

阿爾卡特拉濟斯島

阿爾卡特拉濟斯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聖保羅州40公里,長2.8公里、寬1.4公里,面積1.9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16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阿爾卡特拉濟斯島 · 查看更多 »

阿爾瓦島

阿爾瓦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12公里、寬4公里,面積19.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13米,2001年人口僅16。.

新!!: 大西洋和阿爾瓦島 · 查看更多 »

阿爾瓦特羅斯島

阿爾瓦特羅斯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呂德里茨以南5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距離大陸1.2公里,長0.6公里、寬0.1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阿爾瓦特羅斯島 · 查看更多 »

阿爾發氏雙冠麗魚

阿爾發氏雙冠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宏都拉斯至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河川中底層水域,屬雜食性,以昆蟲及種子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阿爾發氏雙冠麗魚 · 查看更多 »

阿爾金灣

阿爾金灣(Bay of Arguin.、Banc d'Arguin)是一個位於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大西洋沿岸的海灣。該灣位於拉斯努瓦迪布半島的南部、阿爾金島與提德拉島之間。該灣大部分的面積隸屬於阿爾金岩石礁國家公園。.

新!!: 大西洋和阿爾金灣 · 查看更多 »

阿特拉斯

Nordisk familjebok''所繪的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或译亚特拉斯(希腊语:Άτλας,Atlas)是希腊神话裡的擎天神,属于泰坦神族,被宙斯降罪来用双肩支撑苍天。他的父親是泰坦神伊阿珀托斯,母親是俄刻阿尼得斯之一的亞細亞(Asia)或克呂墨涅(Clymene)。他的兒女包括赫斯珀里得斯,普勒阿得斯,許阿得斯,還有被困在奧吉吉亞島上的卡呂普索。 大西洋和亞特蘭提斯的語源都和阿特拉斯有關,前者的意思是「阿特拉斯之海」,後者的意思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新!!: 大西洋和阿特拉斯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埃里克·诺登舍尔德

尼尔斯·阿道夫·埃里克·诺登舍尔德(Nils Adolf Erik Nordenskiöld,)是一位出生在芬兰赫爾辛基、后来在瑞典取得成就的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及北极探险家。由他率领的探险队在1878至1879年间首次航行通过从大西洋沿着欧亚大陆北岸到太平洋的东北航线。他还进行过其它的勘探旅行,特别是前往斯瓦尔巴。他还试图寻找通往北极点的航线。他发展了科学极地探险方法,发表了大量的地理和地质考察结果,并收集了独特的历史地图集。在芬兰和瑞典他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及历史上伟大的探险家之一。.

新!!: 大西洋和阿道夫·埃里克·诺登舍尔德 · 查看更多 »

阿馬帕州

阿馬帕(Amapá)是巴西的一州,位於巴西的北部,北鄰法屬圭亞那,東臨大西洋,南臨巴西的帕拉州。.

新!!: 大西洋和阿馬帕州 · 查看更多 »

阿马库罗三角洲州

阿馬庫羅三角洲州(Estado Delta Amacuro)是委內瑞拉的一個州,位於該國最東部(不包括委國聲稱擁有的西屬圭亞那)。西北為帕里亞灣,與千里達島隔海相望,東北臨大西洋。奧里諾科河三角洲位於本州。面積40,200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152,700人,為全國最低。首府圖庫皮諾。该州与圭亚那接壤。 1884年起為聯邦屬地,1991年建州。下分四自治市。 D Category:1991年委內瑞拉建立.

新!!: 大西洋和阿马库罗三角洲州 · 查看更多 »

阿魯巴

阿魯巴(Aruba)是一個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位於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北方的委內瑞拉灣外海,僅距離巴拉瓜納半島約25公里。阿魯巴目前是荷兰王国四个構成國之一。由於氣候乾燥,常見熱帶植物數量不多,島上的景象與一般人對加勒比海所抱持的既有印象大異其趣。.

新!!: 大西洋和阿魯巴 · 查看更多 »

阿林微鰭蛇鰻

阿林微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公尺,體長可達71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草生長的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林微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阿提拉

阿提拉(Attila,),一譯亞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熟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東羅馬帝国及西羅馬帝国,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威胁。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意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国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国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2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疆土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新!!: 大西洋和阿提拉 · 查看更多 »

阿杜尔河

阿杜尔河(法语:Adour)是位于法国西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比利牛斯山北麓,在巴约讷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长335公里。 A.

新!!: 大西洋和阿杜尔河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大狼綿鳚

阿根廷大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580至9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大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小鯷

阿根廷小鯷(学名:Anchoa tricolor)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而尖,約3/4眼徑,臀鰭短,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臀鰭軟條16-22條,體長可達11.8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小鯷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三海蟾魚

阿根廷三海蟾魚(学名:Triathalassothia argentina),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烏拉圭及阿根廷海域,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三海蟾魚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短吻獅子魚

阿根廷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阿根廷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500至160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短鬚石首魚

阿根廷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海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牙鮃

阿根廷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1-45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為洄游性魚類,以甲殼類為食,其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牙鮃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鯷

阿根廷鯷(学名:Engraulis anchoit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30-200公尺,本魚吻突出而尖,直徑約3/4眼徑,到達前鰓蓋前緣,口具小細齒,背部藍黑色,腹部白色,魚鰭透明,背鰭軟條15-16枚,臀鰭軟條17-21枚,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沿海海域,每年夏季及冬季會進行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鯷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黑頭魚

阿根廷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西南方外海與摩洛哥;西大西洋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海域,棲息深度1450-3500公尺,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雅鱈

阿根廷雅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南冰洋南喬治亞島海域,深度800-10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雅鱈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河流列表

本条目为阿根廷河流列表。.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油鯡

大鱗油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桑托斯至阿根廷拉布拉塔河河口,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身體的背面藍綠色,側邊與腹面銀色,魚鰭金黃色,在鰓蓋後面的大深色斑點,背鰭軟條16枚;臀鰭軟條19枚,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油鯡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湖

阿根廷湖(Lago Argentino) 位于圣克鲁斯省的巴塔哥尼亚地区,是阿根廷全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湖泊面积1415平方千米,最大宽度有32km。湖水的平均深度为50m,最深深度150m。 阿根廷湖位于冰川国家公园内,130多条冰河、三大冰川融化的冰水注入阿根廷湖。北角为享誉世界的莫雷诺冰川。该湖旁的别德马湖的水源来自拉利昂娜河和一些山的溪流。两者流域涉及的面积超过17000平方公里。湖水通过400公里长的圣克鲁斯河最后注入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湖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海

阿根廷海是阿根廷的一個海,位於該國東南面的大西洋海域,面積約940,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5米,海岸線長度4,725米,最大水深2,224米,海水鹽度3.5%。 Category:大西洋 Category:阿根廷地理.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海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海盆

阿根廷海盆位于阿根廷以东的大西洋洋底,其西部和西南部边缘最深处的地区也被称为阿根廷深海平原,最深处达6212米。北部为里奥格兰德海隆,东为中大西洋海岭,南为福克兰海隆,西靠南美洲大陆架。.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海盆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擬八角魚

阿根廷擬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及福克蘭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8-2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根廷擬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阿梅莉亚·瑪麗·埃爾哈特(Amelia Mary Earhart,,)是一位美國女性飛行員和女权运动者。埃爾哈特是第一位获得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她还创了许多其他纪录,将自身的飞行经历編寫成非常畅销的書籍,並協助建立了一个女飞行员组织Lovell 1989年,152页。 1937年,當她嘗試全球首次環球飛行時,在飛越太平洋期間失蹤。至今为止,她的生活、生涯和消失一直使人神往。.

新!!: 大西洋和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 查看更多 »

阿森松岛

阿森松岛(Ascension Island)是位于南大西洋的英国海外领地,全境包括一座主岛以及若干附属礁岩。行政上隶属于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领地。首府为乔治敦。.

新!!: 大西洋和阿森松岛 · 查看更多 »

阿森松島皇家空軍基地

阿森松島皇家空軍基地(RAF Ascension;)是一座位於大西洋上英屬阿森松島的對外聯絡機場。其主要民航業務為南非連結航空運營的每月一班前往圣赫勒拿島的航線。由圣赫勒拿機場前往溫得和克和約翰內斯堡的航線每週一班。.

新!!: 大西洋和阿森松島皇家空軍基地 · 查看更多 »

阿森松島鮋

阿松森島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阿森松岛海域,棲息深度16-27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森松島鮋 · 查看更多 »

阿歷山大島 (努納武特)

阿歷山大島是加拿大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伊麗莎白女王群島的一部分,由努納武特負責管轄,長43公里、寬19公里,面積484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新!!: 大西洋和阿歷山大島 (努納武特) · 查看更多 »

阿比让

阿比让(或譯--,法語:Abidjan)是象牙海岸的最大都市(港口)和经济首都,也是象牙海岸實際上的行政中心(象牙海岸名義上的首都是亚穆苏克罗)。1903年作为铁路起点而兴建。 阿必尚市區坐落於大西洋畔埃布里耶潟湖(Ébrié)上的幾個島嶼及半島,相互之間以橋樑連結。這座城市充滿了對比:一方面氣候又濕又熱,交通擁擠又滿是小販;另一方面,阿必尚又有“西非小巴黎”之稱,這是得名於阿必尚的公園、寬廣的大道、大學、博物館等設施以及它充滿異國風味的情調。 科科迪(Cocody)是一個高級的住宅區,位於現代化的商業區之東。在小巴桑島(Petit-Bassam)的特雷西維爾(Treichville)則有忙碌的傳統市場。國家銀行公園位在城市的北邊。多個政府部門位於阿必尚。阿必尚是全國公路樞紐,也是向北伸入布吉納法索的阿必尚-瓦加杜古鐵路的終點站。 它是非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拥有高达30余层的“象牙旅馆”,象牙市场闻名于世。它的阿必尚國際機場是法语非洲国家最大的机场,非洲航空公司总部就设于此,有定期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2005年阿必尚約有人口400萬至500萬。 2011年3月31日,支持象牙海岸前總理阿拉薩內·瓦塔拉的武裝部隊開始圍攻阿比讓。.

新!!: 大西洋和阿比让 · 查看更多 »

阿氏刺尻魚

阿氏刺尻魚,俗名紫火球、袖珍神仙,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阿氏刺尻魚 · 查看更多 »

阿氏副棘鮃

阿氏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氏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阿氏纖唇魚

阿氏纖唇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及東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2000-3100公尺,體長可達30.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氏纖唇魚 · 查看更多 »

阿氏燈眼蜥魚

阿氏燈眼蜥魚(学名:Ipnops agassizi),又名阿氏爐眼魚或燈眼蜥魚,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燈眼蜥魚科爐眼魚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及印度洋、太平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深度1392-4163公尺,體長可達14.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阿氏燈眼蜥魚 · 查看更多 »

阿氏狼綿鳚

阿氏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及冰島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371至188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

新!!: 大西洋和阿氏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阿氏隱燈眼鯛

阿氏隱燈眼鯛,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燈眼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大安地列斯群島及開曼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5-200公尺,本魚頭大、眼大,眼下具有一發光器官,體黑棕色,發官器官淺黃色,背鰭硬棘2-4枚;背鰭軟條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枚,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陡直的礁石區,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阿氏隱燈眼鯛 · 查看更多 »

阿氏貝喙鯨

阿氏貝喙鯨(學名Berardius arnuxii,旧称阿诺氏喙鲸,又称南方四齿鲸、南方喙鲸、新西兰喙鲸、南方巨瓶鼻鲸和南方鼠鲸),是大型的喙鯨類,在南半球呈環南極分布,與生存於北半球的親戚貝氏喙鯨(Berardius bairdii)相當近似,早年甚至有不少學者懷疑兩者是否為分隔的兩個物種。上述2種喙鯨一般認為無法在海中區分,似乎僅能以分布位置的不同來辨別。由少數擱淺或被困在冰層內的個體測量結果,阿氏貝喙鯨似乎不會成長至貝氏喙鯨的大小(12米以上)。.

新!!: 大西洋和阿氏貝喙鯨 · 查看更多 »

阿氏軟泥鰻

阿氏軟泥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及東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790-3225公尺,體長可達44.7公分,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阿氏軟泥鰻 · 查看更多 »

阿氏樹鬚魚

阿氏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大西洋馬德拉群島及太平洋巴拿馬灣海域,屬深海魚類,雌魚體長可達5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阿氏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号

阿波罗1號是追溯给阿波罗-土星204 (AS-204) 的正式名称,於1967年1月27日的一次例行測試中指令舱發生大火,三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丧生。 当时他们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4号发射台的土星1B號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中,突然发生的大火使三名宇航员在17秒中丧生。.

新!!: 大西洋和阿波罗1号 · 查看更多 »

阿明岩

阿明岩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聖基爾達群島的一部分,由埃利安錫爾負責管轄,面積9.9公畝,最高點海拔高度191米,是北方塘鵝的產卵地,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阿明岩 · 查看更多 »

阿斯基亚陵

阿斯基亚陵(Tomb of Askia)是桑海帝国皇帝阿斯基亚·穆罕穆德一世的陵墓,位于现今马里的加奥。包括一座泥土金字塔形坟墓、两座清真寺、一座公墓和一片场地,是西非泥造建筑的代表。200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新!!: 大西洋和阿斯基亚陵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有时称为“东方凯撒”、“海上雄狮”和“葡萄牙战神”,是一位葡萄牙贵族,海军将领,其军事和政治活动形成了在印度洋的葡萄牙殖民帝国。通常认为他是依靠成功的策略征服世界的军事天才。他在去世前不久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授予第一位“果阿公爵”的称号,成为第一位并非出身王室的葡萄牙公爵,和第一个葡萄牙海外领地的贵族头衔。他试图控制所有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红海、波斯湾、太平洋的海军航线,将其由土耳其帝国及其穆斯林与印度人盟友的“内海”,变成葡萄牙人的“内海”(拉丁语:Mare Nostrum) 。.

新!!: 大西洋和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 查看更多 »

阿拉卡茹

阿拉卡茹(葡萄牙语:Aracaju)位于巴西东北大西洋沿岸,是塞尔希培州的首府,人口505,286(2006年)。 A.

新!!: 大西洋和阿拉卡茹 · 查看更多 »

阿拉巴馬西鯡

阿拉巴馬西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5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的迴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在半鹹水水域或河口產卵,屬肉食性,以小魚、橈腳類、甲殼類,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阿拉巴馬西鯡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是公元7世纪到11世纪发生在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从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扩张开始,经过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等时期,到11世纪中期结束。 公元7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今沙特阿拉伯)开始的急速扩张使得拜占庭很快损失了南部的一些省份(埃及、叙利亚)。在之后的五十年里,倭马亚哈里发多次袭击小亚细亚,两次威胁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占领了阿非利加地区(今突尼斯一带)。公元718年,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围中战败后,阿拉伯人的攻势没能延续下去。阿拔斯王朝时期多次交换停火协议的情况下,双方关系趋于缓和,但冲突仍然存在。在阿拔斯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几乎每年都有军事袭击。这种僵持的状况持续到公元10世纪。 战争的最初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为避免与穆斯林在空旷的地带发生正面冲突,拜占庭帝国更愿意撤退到防守坚固的要塞当中去。在约740年后,拜占庭帝国才开始打反击,但阿拔斯王朝能利用对小亚细亚巨大而有毁灭性的入侵来实施报复。随着公元861年后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拜占庭马其顿王朝时的国力有所强大,战势逐渐逆转。在公元920年到976年这大约五十年间,拜占庭帝国终于打破了穆斯林的防守,重新夺回了北叙利亚与大亚美尼亚地区。战争的最后一个世纪主要是拜占庭帝国与法蒂玛王朝在叙利亚边境上的战事,但边境线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直到1060年后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 穆斯林在这场战争中开始使用海军。从公元650年开始,地中海便成为战场。地中海里的岛屿和海岸边的港口等聚落时常有军事冲突发生。穆斯林在9世纪末10世纪初占领了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和西西里岛之后,取得了地中海的制高点,使得他们的舰船可以轻易地到达法国、达尔马提亚等地的海岸,甚至能到达君士坦丁堡周围。.

新!!: 大西洋和阿拉伯-拜占庭战争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大西洋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民族主义

阿拉伯民族主義(القومية العربية、al-Qawmiyya al-`arabiyya)是一種民族主義思想,頌揚阿拉伯民族、語言及文學,並訴求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統一"" by Adeed Dawisha, Middle East Quarterly, Winter 2003。其中心思想是阿拉伯世界從大西洋至阿拉伯海的所有人建立一個有著共同語言、文化、宗教與歷史遺產的國家Charles Smith,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Middle East by Louise Fawcett, p. 220.

新!!: 大西洋和阿拉伯民族主义 · 查看更多 »

阿拉德河

阿拉德河是葡萄牙的河流,位於該國南部阿爾加維,河道全長75公里,發源自卡爾德隆山脈,最終注入大西洋,河畔城鎮有波爾蒂芒和錫爾維什。 Category:葡萄牙河流.

新!!: 大西洋和阿拉德河 · 查看更多 »

阿拉維無線鰨

阿拉維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至哥倫比亞海域,棲息深度3-39公尺,體長可達5.1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阿拉維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蘆鯛

蘆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75公尺,體長可達56公分,成魚生活在珊瑚礁區,幼魚則生活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螃蟹、海膽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蘆鯛 · 查看更多 »

蘇利南

蘇利南共和國(Republiek Suriname;苏里南汤加语:Sranan;博杰普尔语:Sarnam)位於南美洲北部,北濱大西洋,南臨巴西,東臨法屬圭亞那,西臨圭亚那,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於當地原住民蘇利南人。該國舊稱荷屬圭亞那,原為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遺跡,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時獨立。苏里南無論以面积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也是西半球不屬於荷蘭王國組成體的地區中,唯一一個使用荷蘭語為官方語言的。首都帕拉马里博為蘇利南河河口的商港。苏里南是一个种族、语言、宗教上极為多元的国家,當中穆斯林人口占苏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国家中最高。.

新!!: 大西洋和蘇利南 · 查看更多 »

蘇利南副棘鮃

蘇利南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蘇利南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蘇利南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蘇福克縣 (紐約州)

蘇福克郡(Suffolk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的一個县,位於長島東部,北向長島海灣,南面大西洋,西接納蘇郡,是紐約州與紐約大都會區最東邊的郡。面積6,14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419,369人。縣治。 此縣成立於1683年,是該州最早的十二個縣之一。縣名紀念英國--。.

新!!: 大西洋和蘇福克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蘇里南犬牙石首魚

蘇里南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拿馬至阿根廷淡水及鹹水域,本魚身體幾乎統一的銀色,背部暗綠色,胸鰭下部,腹鰭,尾鰭通常為橙黃色,口大且斜,下頜稍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牙齒,下巴沒有觸鬚,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7-22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9枚,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沿岸、河口沙泥底質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蝦子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蘇里南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蘇里南蟾魚

蘇里南蟾魚(学名:Batrachoides surinamensi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宏都拉斯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6公尺,本魚眶上與眼間骨區域平滑,沒有任何的絲狀突起;在胸鰭的內面上又9個不連續的孔,身體褐色,有黑色的斑點與鞍狀的斑塊,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8-30枚;臀鰭軟條25-27枚,體長可達5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水淺、沙泥底質的淡鹹水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及其他魚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蘇里南蟾魚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大西洋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蘇氏大西洋鯡

蘇氏大西洋鯡為太平洋鲱的一亚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白海海域,體長可達31.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成群活動,繁殖期會進入淡水流域產卵,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蘇氏大西洋鯡 · 查看更多 »

蘇斯-馬塞-德拉大區

蘇斯-馬塞-德拉大區(سوس ماسة درعة)是摩洛哥中部的一個大區,西臨大西洋,東鄰阿爾及利亞。面積70,88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3,113,653人。首府阿加迪爾。 下轄兩市五省。 S.

新!!: 大西洋和蘇斯-馬塞-德拉大區 · 查看更多 »

赤綠海豬魚

赤綠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Trindade 島及Martin Vaz島海域,棲息深度6-25公尺,體長可達23.1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赤綠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赤道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新!!: 大西洋和赤道 · 查看更多 »

赤道几内亚地理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木尼河地区西濒大西洋,北接喀麦隆,东、南与加蓬交界。总面积28051.46平方千米(其中大陆部分26017.46平方千米,岛屿2034平方千米)。 ,新华网,2015年1月26日.

新!!: 大西洋和赤道几内亚地理 · 查看更多 »

赤道几内亚的西班牙语文学

赤道几内亚曾是西班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唯一的殖民地。在1778年到1968年間的西班牙殖民时期,赤道幾內亞發展出自己的西班牙语文学并維持至今,在非洲諸国独一无二。 与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的非洲文学相比,赤道几内亚的西班牙语非洲文学則較少人知曉。例如在1979年到1991年间出版的30部西班牙语文学选集中,美国摩根州立大学(Morgan State University)的恩巴利·恩剛教授(Dr.

新!!: 大西洋和赤道几内亚的西班牙语文学 · 查看更多 »

赤蠵龜

赤龜(學名:Caretta caretta),又稱為紅海龜、蠵龜、日頭龜、八卦龜、火龜,是海龜科蠵龜屬下的唯一一个種,分布於世界各地。赤蠵龜能生長的最大長度平均为90cm,但是有發現超過280cm的標本。成年赤蠵龜重約135kg,最重曾發現過超過450kg的標本。皮膚顏色從黃色到棕色,殼通常是紅棕色。在成年之前沒有太大的性別差異,成年海龜性別最明顯的差異是公海龜有著比母海龜粗的尾巴,以及較短的胸甲。 赤蠵龜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都曾被發現。赤蠵龜大部分都在鹽水和河口棲息地生活,母赤蠵龜會短暫的上岸產卵。赤蠵龜繁殖率很低,母赤蠵龜平均產下四窩卵,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不會接著產卵。赤蠵龜在17到33歲間性成熟,平均壽命為47到67歲。 赤蠵龜是雜食性的,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赤蠵龜大而有力的下顎可以有效地支解它的獵物。幼赤蠵龜有許多的天敵;龜卵特別受到陸生掠食者的威脅。一旦赤蠵龜長至成年,他們龐大的體型就會為大型海洋掠食者帶來不便,例如鯊魚。 赤蠵龜被認為是瀕危動物,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保護。許多赤蠵龜的死亡是漁具造成的。赤蠵龜被拖底漁網纏住後將會窒息死亡。為了提供海龜逃生,目前已經實施了加裝海龜逃脫裝置,期望降低死亡率。失去適合築巢的海灘和外來種的入侵也對赤蠵龜數量造成損失。為了保育赤蠵龜需要國際合作,因為赤蠵龜是全球分布的,而重要的築巢地點分散在各國。 赤蠵龜和綠蠵龜,是最常被漁具困住的海龜。.

新!!: 大西洋和赤蠵龜 · 查看更多 »

赤鮋

赤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不列顛群島至馬德拉群島、加納利群島、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20-500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岩石底質底層水域,獨居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赤鮋 · 查看更多 »

赤鯛

赤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55°N-43°S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岩石、礫石、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導。.

新!!: 大西洋和赤鯛 · 查看更多 »

赫塔島

赫塔島(Hirta,Hiort)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聖基爾達群島的一部分,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30米,海岸線長度15公里,自1930年后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赫塔島 · 查看更多 »

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Helsinki,Helsingfors),是芬兰的首都以及全国最大城市。赫尔辛基位于新地区,芬兰最南端的芬兰湾岸边。在2016年底,赫尔辛基人口为635,181人。所谓“大赫尔辛基”是由赫尔辛基和埃斯波、万塔、考尼艾宁四个城市一起组成的首都区,在2016年底的统计中有1,138,502人。 赫尔辛基在爱沙尼亚塔林北部约80公里处,距离西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约400公里,距离东边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约300公里。这三座城市与赫尔辛基在历史上有着密切联系。.

新!!: 大西洋和赫尔辛基 · 查看更多 »

赫布里底群岛

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位于苏格兰西部大西洋中,由内赫布里底群岛和外赫布里底群岛组成。群岛自中石器时代起就有人居住,凯尔特语、古诺尔斯语和英语文化先后对岛上居民产生过影响。 *.

新!!: 大西洋和赫布里底群岛 · 查看更多 »

赫布里底海

赫布里底海是大西洋的陸緣海,位於蘇格蘭西面,西面是赫布里底群島,南接愛爾蘭海的北海海峽,面積約47,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最大水深137米。 Category:大西洋 Category:蘇格蘭地理.

新!!: 大西洋和赫布里底海 · 查看更多 »

赫伯罗特

赫伯罗特股份公司(Hapag-Lloyd AG)是德国一家从事运输及物流业务的货柜航运公司,总部设于汉堡。它成立于1970年,由两家在19世纪便开始运营的公司合并而成:1847年创建的赫伯和1856年创建的罗特。赫伯罗特在1998年被途易收购,并在2002年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09年,途易将其持有的多数股权出售给了私人投资者。 2014年12月16日赫伯羅德(Hapag-Lloyd)與公司合併成為全球第4大船公司。.

新!!: 大西洋和赫伯罗特 · 查看更多 »

赫利賽島

赫利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巴拉島和埃里斯凱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赫利賽島 · 查看更多 »

赫勒拿小褐鱈

赫勒拿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海域,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赫勒拿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赫維希短吻獅子魚

赫維希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阿根廷北部海域,棲息在水深125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赫維希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赫達塞島

赫達塞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0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赫達塞島 · 查看更多 »

赫馬島

赫馬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該國南部大西洋海域,屬於韋斯特曼納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3.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3米,主要經濟活動有漁業,2009年人口4,086。.

新!!: 大西洋和赫馬島 · 查看更多 »

赫梅特拉島

赫梅特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赫梅特拉島 · 查看更多 »

赫氏小褐鱈

赫氏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到安哥拉海域,深度92-320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赫氏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赫氏巨棘角鮟鱇

赫氏巨棘角鮟鱇,又稱赫氏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6.2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赫氏巨棘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赫氏單頜鰻

赫氏單頜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單頜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000-5400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

新!!: 大西洋和赫氏單頜鰻 · 查看更多 »

赫氏倣鯨魚

赫氏倣鯨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仿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700-1000公尺,體長可達7.8公分。.

新!!: 大西洋和赫氏倣鯨魚 · 查看更多 »

赫氏無鬚鱈

赫氏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南部外海到阿根廷、福克蘭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50-800公尺,體長可達9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中層水域,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赫氏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赫氏裸胸鱔

赫氏裸胸鱔,又稱赫氏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巴哈馬群島及古巴等海域,棲息深度60-18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赫氏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赫氏掌獅魚

赫氏掌獅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50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赫氏掌獅魚 · 查看更多 »

赫氏沼海鯰

赫氏沼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美洲哥倫比亞至巴西大西洋岸淡水、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94.2公分,棲息在水質混濁的底層水域,屬肉食性,雄魚會以口孵卵,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赫氏沼海鯰 · 查看更多 »

赫氏新海魴

赫氏新海魴為輻鰭魚綱海魴目高的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冰島至馬德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988-1210公尺,本魚體高,呈鑽石狀,體深灰色,眼大,口小,背鰭硬棘6-7枚,背鰭軟條34-35枚,臀鰭硬棘3-4枚,臀鰭軟條31-32枚,體長可達30.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赫氏新海魴 · 查看更多 »

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的雕像,獲譽為最能體現他原本形象的作品之一,萊希帕斯創作於約公元前四世紀,原作為青銅像,羅馬大理石複製品稱為休息的赫拉克勒斯,現收藏於意大利那不勒斯國立美術館 赫拉克勒斯(Ηρακλής,Hēraklēs,引申自Hēra「赫拉」和kleos「榮耀」,即赫拉克勒斯被稱為赫拉的榮耀,轉寫:Heracles,音譯赫剌克勒斯、海格--力斯、海克--力士),是希腊神话最伟大的半神英雄,男性的傑出典範,偉大的赫拉克勒斯后裔祖先。赫拉克勒斯相當于罗马神话里的赫丘利(海克力斯),後來的羅馬皇帝,比如康茂德和馬克西米安都常常以其自居。羅馬人基本採用希臘人對赫拉克勒斯生活和事蹟刻畫的版本,並零星的補充一些羅馬風格的細節,有些甚至將其和統一地中海的英雄聯繫起來。在羅馬也曾大行對赫丘利的崇拜之風。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诱姦珀耳修斯的孙女、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之妻阿尔克墨涅后,与安菲特律翁的儿子伊菲克勒斯一同诞生的双胞胎兄弟。因此他既是珀耳修斯的曾外孫又是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半人半神的他自幼在名师的传授下,学会了各种武艺和技能,能勇善战,成为众人皆知的大力士。 赫拉克勒斯不僅具有非凡的實力、勇氣、智慧、技能和技巧,在他的性格屬性中還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徵。雖然他未必有奧德修斯或內斯特那麼聰明,赫拉克勒斯卻非常善於使用自己的智慧彌補其能力上的不足:比如將安泰俄斯舉起以戰勝他,或是用一個小小的詭計讓阿特拉斯將天空重新放回自己的肩膀。他和赫耳墨斯同為古希臘的體育館和角力學校的庇護人和保護者。他的象徵物為肩上的獅皮和手上的橄榄木棒。同時他又具有愛好嬉戲的性格,常常用遊戲來使自己從常年的勞役中放鬆,還喜歡和孩子們打賭開玩笑。由於他征服了很多古老而危險的原始力量,赫拉克勒斯被稱為「讓人類取得世界安全」的恩人。赫拉克勒斯是個熱情而性情化的人物,他可以為了朋友出生入死(比如為了報答艾德梅塔斯王子的盛情款待而和塔納托斯角鬥,或是幫助被驅逐的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重返王位),他同時又是那些背叛他的敵人(如奧革阿斯,涅琉斯和拉俄墨冬)的噩夢。.

新!!: 大西洋和赫拉克勒斯 · 查看更多 »

薩埃蒂亞島

薩埃蒂亞島是古巴的島嶼,位於該國東部大西洋海域,由奧爾金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奧爾金120公里,長11.7公里、寬6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薩埃蒂亞島 · 查看更多 »

薩姆普雷島

thumb 薩姆普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耶爾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薩姆普雷島 · 查看更多 »

薩納加河

薩納加河(Sanaga)是非洲喀麥隆中部的河流,流經該國的南部省、中部省和西部省,河道全長918公里。薩納加河兩旁是熱帶雨林,上游沿途有瀑布和急流,而水壩和水庫用作控制河水流量和水力發電。.

新!!: 大西洋和薩納加河 · 查看更多 »

薩爾島

薩爾島(Sal,意思是「鹽」)是西非國家佛得角的島嶼,屬於向風群島的一部分,長30公里、寬12公里,面積21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06米,島上的阿米爾卡·加布拉爾國際機場是該國最主要的國際機場,主要經濟活動有鹽業、漁業和旅遊業。.

新!!: 大西洋和薩爾島 · 查看更多 »

薩爾瓦多國旗

薩爾瓦多國旗為一面由藍-白-藍三條橫條組成的旗幟,象徵薩爾瓦多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白色代表和平。藍-白-藍的條狀旗幟歷史上也是中美洲聯合省旗幟的顏色。 中間有國徽為政府用。另一式國旗的白條上書有國家格言「上帝、統一、自由」,為民用。 旗幟採用於1822年,1865年被撤,1912年恢復,1972年宪法正式確定。.

新!!: 大西洋和薩爾瓦多國旗 · 查看更多 »

薩瓦納-卡馬圭群島

薩瓦納-卡馬圭群島是古巴的群島,位於該國中北部大西洋,橫跨475公里,由2,517個島嶼組成,面積約75,000平方公里,該群島設有35處保護區。 Category:群島 Category:古巴島嶼.

新!!: 大西洋和薩瓦納-卡馬圭群島 · 查看更多 »

薩非 (摩洛哥)

薩非(Safi,آسفي)是摩洛哥西岸面臨大西洋的城市,為杜卡拉-阿卜達大區的首府,2004年人口284,750,也是1987年人口793,000的大都會區中心。薩非是摩洛哥的沙丁魚主要漁港,也有磷酸鹽、紡織品和陶器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薩非是火炬行動的其中一個登陸地點。,薩非在1488年至1541年葡萄牙管治時,地名為「Safim」。.

新!!: 大西洋和薩非 (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薩馬納島

薩馬納島是巴哈馬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16.2公里、寬3.5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有學者認為哥倫布在1492年10月12日踏足該島,現時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薩馬納島 · 查看更多 »

薩默塞特島 (百慕達)

薩默塞特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百慕達島以北的大西洋海域,東北面有博阿茲島,長3公里、寬1公里,面積2.8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薩默塞特島 (百慕達) · 查看更多 »

薩默群島

薩默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15座島嶼組成,最高點海拔高度124米,2001年人口僅5人。.

新!!: 大西洋和薩默群島 · 查看更多 »

薩杜河

萨杜河(葡萄牙语: Rio Sado)位於葡萄牙南部,也是該國的主要河流之一,河道全長175公里。萨杜河從發源地朝北方流,抵達河口塞圖巴爾後流入大西洋。河道上設有多座水壩,而河口是瓶鼻海豚族群的棲息地。 Category:葡萄牙河流.

新!!: 大西洋和薩杜河 · 查看更多 »

薩氏軟泥鰻

薩氏軟泥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中西大西洋29°08'N, 43°13'W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020公尺,生活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薩氏軟泥鰻 · 查看更多 »

薩氏海豬魚

薩氏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0-35公尺,體長可達21.4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通常單獨活動,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薩氏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薩拉多河 (布宜諾斯艾利斯)

薩拉多河(西班牙語:Río Salado)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北部,河道全長640公里,流域面積170,000平方公里,最終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東南部170公里注入大西洋的桑博龍邦灣。 Category:阿根廷河流.

新!!: 大西洋和薩拉多河 (布宜諾斯艾利斯) · 查看更多 »

薩拉馬卡河

薩拉馬卡河(Saramacca River)是蘇利南的河流,發源自威廉明娜山,向北流經大西洋,海口座標。流域面積9,400平方公里,河道全長255公里,用作船運。 薩拉馬卡河的科學考察在1770年代開始,河流名稱可能來自阿拉瓦克人替河流取的名稱「Surama」。.

新!!: 大西洋和薩拉馬卡河 · 查看更多 »

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

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USS Saratoga CV-3)是美國海軍旗下第三艘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海軍各類船艦之中,第五艘承襲「Saratoga」之名的艦隻。原本是以列星頓級戰鬥巡洋艦(Lexington class Battlecruiser)三號艦的身份,於1920年9月25日安放龍骨起造。薩拉托加號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署之故,在建造到一半的1922年7月1日被改為航空母艦使用,並且換上CV-3的艦體編號,於1925年4月7日完工下水。薩拉托加號是美國海軍少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造好,並且安然度過大戰戰火的航空母艦之一(另兩艘分別是企業號與遊騎兵號),但在二戰後除役的薩拉托加號被美國軍方列入十字路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的參與名單內,在位於比基尼環礁的核子武器試驗中,因為原子弹的破壞而沉沒,並於1946年8月15日自海軍艦隻名單中剔除。.

新!!: 大西洋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CV-3) · 查看更多 »

閃光連鰭唇魚

閃光連鰭唇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15公尺,本魚在每個鱗片上成魚有一個細長垂直的藍色斑點,雄性成魚在整體的顏色中更綠色而且在一個粉紅色的灰白區域裡面的體側中央或黃色上有一個邊緣藍色的墨水黑色的斑點,體長可達17.5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沙底質、海草生長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閃光連鰭唇魚 · 查看更多 »

間纖柱魚

間纖柱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美國至巴西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深度約50-1000公尺,體長可達15.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間纖柱魚 · 查看更多 »

薄尾南氏魚

薄尾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328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薄尾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薄唇鮻

薄唇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摩洛哥,包括地中海及黑海海域,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潟湖,體長可達70公分,以藻類、有機碎屑、浮游生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薄唇鮻 · 查看更多 »

薄舞花鮨

薄舞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加勒比海南部海域,棲息深度30-55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薄舞花鮨 · 查看更多 »

開羅-達卡高速公路

開羅-達卡高速公路是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ECA)、非洲開發銀行(ADB)以及非洲聯盟(AU)所推行之「非洲橫貫公路計畫」中的1號路線。其中的黎波里和諾克少的路段是在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監督下完成。 本公路全長約,從開羅出發,經過北部非洲的地中海沿岸和西北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直至達喀爾結束。大致上已經通車,除了茅利塔尼亞到摩洛哥之間的邊境路段尚未施工,以及從1994年開始,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因為接壤彼此的國界關閉而無法貫通。.

新!!: 大西洋和開羅-達卡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開雲

是南美洲的一个港口城市,法屬圭亞那的首府,有開雲河流到大西洋。在1999年統計約有六萬人口。.

新!!: 大西洋和開雲 · 查看更多 »

開普梅縣 (新澤西州)

開普梅縣(Cape May County, New Jersey)是美國新澤西州最南部的一個縣,位於特拉華灣和大西洋之間。面積1,607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2,326。縣治開普梅縣縣治 (Cape May Court House)。 成立於1692年11月12日,縣名紀念荷蘭探險家科內琉斯·梅 (Cornelius Mey)。 C.

新!!: 大西洋和開普梅縣 (新澤西州) · 查看更多 »

開普殖民地

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荷兰语:Kaapkolonie),位于现今南非和纳米比亚地区,是大英帝国历史上的一个殖民地,因好望角而得名。在此之前,开普殖民地曾是荷兰的殖民地,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52年建立。1795年,荷兰在中战败,开普殖民地归为英国。1802年,《亚眠和平协议》让开普殖民地重回荷兰。1806年,布劳乌堡战役后,英国再次占领开普殖民地。1814年,《》正式承认英国对该地的所有权。 之后,开普殖民地一直属于大英帝国,1872年成为自治省,1910年与另外三个殖民地一起组成南非联邦。之后更名为好望角省 。1931年,根据《威斯敏斯特法案》,南非完全独立。1994年建立了如今的南非各省,开普省被划分成东开普省、北开普省和西开普省,另外还有几小部分归为西北省。 开普殖民地与后来的开普省一样大小,从大西洋海岸的陆地一直向东延伸至南部海岸,面积大约是如今南非的一半。经过与科萨人的几次战争,开普殖民地的疆域最终东至大魚河。在北部,一度以奥兰治河为界,尽管后来该河与博茨瓦纳南部边界之间的一些土地也归为开普殖民地。自1878起,鲸湾港附近地区和企鹅群岛也属于开普殖民地,而现今它们都属于纳米比亚。.

新!!: 大西洋和開普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開普敦

開普敦(英语:Cape Town;南非荷蘭語:Kaapstad /ˈkɑːpstɑt/;科萨语:iKapa)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開普敦都會城區組成部分、西開普省省会,開普敦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國會及很多政府部門亦座落於該市。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兰開往東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亦即good hope castle,在約翰內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開普敦擁有南非第二繁忙的機場开普敦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 根據2007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開普敦共有350多萬人口。陸地面積為2,499平方公里,相對其他南非城市來說面積較大,人口密度較小(1,158/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開普敦 · 查看更多 »

薛氏寬鰓鮟鱇

薛氏寬鰓鮟鱇(学名:Sladenia shaefer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900-120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薛氏寬鰓鮟鱇 · 查看更多 »

門齒鯛

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5-185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夏季及冬季會成群在沿海活動,屬肉食性,以魷魚、棘皮動物、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門齒鯛 · 查看更多 »

門氏黏盲鰻

氏黏盲鳗,为盲鳗科黏盲鳗属的鱼类。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屬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720至1100公尺,魚體鰓孔6個,黏液孔77至82個,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門氏黏盲鰻 · 查看更多 »

藍刺尾魚

藍刺尾魚,俗名美國藍倒吊,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藍刺尾魚 · 查看更多 »

藍切齒鯛

藍切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5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軟體動物、海鞘、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藍切齒鯛 · 查看更多 »

藍唇隱鸚嘴魚

藍唇隱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沙底質海域,以藻類為食,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藍唇隱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藍灰鰤鯧

藍灰鰤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長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太平洋的澳洲及紐西蘭、東南太平洋的智利及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1-800公尺,體長可達65公分,成魚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幼魚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藍灰鰤鯧 · 查看更多 »

藍灰方頭鯧

藍灰方頭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圓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及太平洋,棲息深度20-250公尺,體長可達25.6公分,棲息在中底層熱帶至溫帶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藍灰方頭鯧 · 查看更多 »

藍紋鱸

藍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百慕達群島至中美洲海域,深度1-60公尺,為熱帶海水魚,本魚前半部紫色,後半部黃色,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珊瑚礁的洞穴或岩壁凹陷處,以捕食其他魚類表面的寄生生物,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藍紋鱸 · 查看更多 »

藍線獠牙鯛

藍線獠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開普敦至德班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沿岸岩石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藍線獠牙鯛 · 查看更多 »

藍絲帶獎 (船舶)

藍絲帶獎(Blue Riband)是一個授予最快橫渡大西洋的船舶的獎項。這個獎項的名稱是來自於賽馬Kludas, Arnold (1999).

新!!: 大西洋和藍絲帶獎 (船舶) · 查看更多 »

藍蟹

藍蟹(學名Callinectes sapidus),又名青蟹或美味優游蟹,甲殼類.是一種分佈在大西洋(乞沙比克灣)、中美洲的海岸及墨西哥灣。它們是馬里蘭州的代表甲殼類,是當地重要的漁獲。.

新!!: 大西洋和藍蟹 · 查看更多 »

藍首平肩光魚

藍首平肩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深度150-1500公尺,體長可達22.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藍首平肩光魚 · 查看更多 »

藍首海豬魚

藍首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半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8-91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岩礁區,稚魚會替生活在珊瑚礁的其他魚類清理身上的寄生蟲,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藍首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藍魣鱈

藍魣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格陵蘭、冰島、不列顛群島、地中海、摩洛哥;西北大西洋的紐芬蘭海域,棲息深度150-1000公尺,本魚下頜比上頜長; 觸鬚短於眼直徑,背面灰褐色到腹側白色,垂直的鰭在後部部分深色且有灰白的邊緣,體長可達15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藍魣鱈 · 查看更多 »

藍鱈

藍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挪威海至地中海西部;格陵蘭南部至美國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50-130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背部藍灰色,腹部白色,胸鰭基部有一黑點,背鰭軟條24-28枚,臀鰭軟條33-39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喜群游,具迴游習性,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藍鱈 · 查看更多 »

藍貝

藍貝(Blue mussel,学名Mytilus edulis),俗稱「藍青口」、「食用殼菜蛤」,,是贻贝目壳菜蛤科壳菜蛤属的一种。.

新!!: 大西洋和藍貝 · 查看更多 »

藍鸚嘴魚

藍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馬里蘭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棲息深度3-25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藍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藍點鱗魨

藍點鱗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鱗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維德角群島、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摩洛哥至安哥拉海域,為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0-2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石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貝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藍點鱗魨 · 查看更多 »

藍點赤鯛

藍點赤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貝類、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藍點赤鯛 · 查看更多 »

藍點鋸魴鮄

藍點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藍點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藍背西鯡

藍背西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棲息深度5-55公尺,本魚體延長而側扁,肚子鱗甲鮮明,具有鮮明的缺口,體背部黑藍色,腹部藍灰色,腹膜黑色,背鰭軟條15-20枚;臀鰭軟條15-21枚;脊椎骨47-53個,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的迴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在半鹹水水域或河口產卵,屬肉食性,以小魚、橈腳類、甲殼類,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藍背西鯡 · 查看更多 »

藍腹腔吻鱈

藍腹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至西南太平洋澳洲、紐西蘭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50-1000公尺,本魚頭大、眼大,吻鈍,頭部下方有鱗片覆蓋,體色淡粉紅色至灰色,腹部有深藍色條紋,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藍腹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藍色

蓝色是一种颜色,它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中的其中一元,在这三种原色中它的波长最短(约470-440纳米)。 由于空气中灰尘对日光的瑞利散射,晴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由于水分子中的氢-氧键对约750纳米的光的吸收,大量的水集中在一起呈蓝色,由于氘-氧键吸收波长比较长的光(约950纳米),因此重水是无色的。 蓝色的互补色是橘色。.

新!!: 大西洋和藍色 · 查看更多 »

藍氏刺尾魚

藍氏刺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藍氏刺尾魚 · 查看更多 »

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是指兩個距離不遠的水旋渦或大氣旋渦(例如熱帶氣旋),因為渦度、質量及相對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響的狀態。藤原效應最早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在1921至31年間所進行的一系列水工實驗及研究發表,主要解釋當兩個颱風同時形成並互相靠近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因而得名。其發現兩個接近的水旋渦的運動軌跡,會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繞著圓心互相旋轉。而大氣旋渦亦出現類似情況。 由於藤原咲平在太平洋戰爭時任日本中央氣象台(今日本氣象廳)台長,任內和參與研發气球炸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裁定為戰犯,故有些機構會以政治正確因素而改稱雙--颱風效應(binary interaction)。.

新!!: 大西洋和藤原效應 · 查看更多 »

闪光灯笼鱼

闪光灯笼鱼(学名:Myctophum nitidulum)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常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以及垂直分布约1000-0米,體長可達8.3公分。.

新!!: 大西洋和闪光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闪光肩灯鱼

闪光肩灯鱼(学名:Notoscopelus resplendens)为灯笼鱼科肩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多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新!!: 大西洋和闪光肩灯鱼 · 查看更多 »

藻髯樹鬚魚

藻髯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冰島、格陵蘭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3公分;雄魚體長可達4.1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藻髯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關切人

关切人(Guanches,又译为“古安切人”)是加那利群岛的原住民。严格来说,关切人是指特内里费岛上的原来的居民,那里的居民被认为在西班牙征服时代以前保持了人种的纯粹性,但是这个名字被用于所有群岛上的本土住民。关切人目前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灭亡了。从对目前发现的遗骨看来,该民族类似第四纪的克罗马农人。 同时,他们也是柏柏尔人的一支,对于此点,并没有有力的反证。 从上古时期开始,柏柏尔人就是从埃及边境到大西洋的整个北非地区的居民。老普林尼从毛里塔尼亚国王朱巴的档案中得知,当航海家汉诺率领迦太基人发现加那利群岛的时候,该群岛无人居住,但是探险者们发现了巨大建筑的废墟。这说明关切人可能并非群岛的首批原住民。当西班牙人接触到这个民族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任何伊斯兰影响的痕迹,这说明,柏柏尔人西迁至加那利群岛的时间应该是在老普林尼的时代和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之间。许多关切人在抵抗西班牙人时被杀害,许多人被卖为奴隶,还有一部分人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并与西班牙人通婚,从而被同化。 Image:Beneharo cropped.jpg | 特内里费岛上阿纳加关切王国首领贝内阿罗的雕像 Image:Tenerife Candelaria 9 guanche kings IMG 4744.JPG | 位于坎德拉里亚市镇上的九位关切王国首领的雕像 Image:Momia guanche museo santa cruz 27-07.JPG | 在自然与人类博物馆里的关切人木乃伊 Image:Idolo guanche Museo Canario.jpg | 在特尔德出土的关切人的供奉偶像.

新!!: 大西洋和關切人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為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殖民帝國,以及歐洲最早建立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大西洋探險和1415年對休达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图学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为西班牙国王服务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葡萄牙帝國國力在16世紀達至頂峰。但其後因為一度被鄰國西班牙联合统治,以及其他新興殖民帝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競爭下,葡萄牙帝國開始走向衰落。18世紀後,葡萄牙便集中其在巴西及非洲殖民地的統治。而巴西殖民者為葡萄牙帶來的黃金重新振興了這個帝國。但無奈的是,1755年災難性的大地震卻嚴重打擊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國際地位,加上1822年巴西的獨立和1890年英國打擊了其在非洲的擴張企圖,都使得這個殖民帝國趨向衰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葡萄牙殖民地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出兵并收复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澳門及东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政府放棄其殖民地,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後,葡萄牙帝國才正式宣告結束。.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地理

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西临大西洋,东临西班牙。领土面积92,090 km2 (35,560 sq mi),其中陆地面积91,470 km2 (35,320 sq mi) ,水域面积620 km2 (240 sq mi) 。.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地理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單臂鰨

葡萄牙單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迦納、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0-2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單臂鰨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王國

葡萄牙王國(葡萄牙語:Reino de Portugal)為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1139年至1910年。這個王國在15世紀以後通常被稱為“葡萄牙帝國”,但這個名稱只是指其殖民帝國。這個王國經歷了五個王朝,分別是勃艮第王朝(Borgonha)、阿維什王朝(Avis)、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o)、布拉干薩王朝(Bragança)及布拉干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Bragança-Saxe-Coburgo-Gota)。.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王國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經濟

葡萄牙经济是歐盟成員國經濟之一部份,雖為發達國家的一員,但其发展水平仅處中下游。 其農業所佔比重較高,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1983年葡萄牙外債曾高达136亿美元,通货膨胀率達25%,失业率逾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西欧居末位。但自1986年葡加入欧共体后,得到大量撥款,國民收入才有所增加。1986-90年,经济每年平均增长4.7%。不過到1995-96年,经济增长率僅2.2%。.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經濟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行政區劃

葡萄牙的行政區劃,確立於康乃馨革命後制定的1976年《葡萄牙憲法》,共分為區(Distrito)、郡(Concelho)、堂區(Freguesia)等三個等級。.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飲食

葡萄牙飲食受到地中海的飲食的強烈影響。葡萄牙飲食以海鮮而著稱,並且受到前殖民地的影響,經常使用多種香料。葡萄牙是著名的橄欖油產地,菜餚中也經常使用橄欖油。葡萄牙菜餚還廣泛使用大蒜。葡萄牙是一個海洋國家,水產業特別發達。葡萄牙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是歐洲第一,世界第四。.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飲食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齒口魚

葡萄牙齿口鱼(学名:Evermannella balbo)为齿口鱼科齿口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多生活于热带海域,深度1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6.9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齒口魚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淵眼魚

葡萄牙淵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西南與葡萄牙外海、喀麥隆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10-5057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淵眼魚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本土

葡萄牙本土或葡萄牙大陆(Portugal continental)是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欧洲大陆)上部分的通称。葡萄牙本土(o continente,大陆)常常是亚速尔和马德拉居民口中葡萄牙里斯本当局的含义。这是由于这两个自治区与葡萄牙其他地方的人文地理和行政地位有比较大的差异。1975年之前葡萄牙拥有非洲殖民地的时期,葡萄牙本土也被当地人称为大城市(metrópole)。.

新!!: 大西洋和葡萄牙本土 · 查看更多 »

董浩雲日記

《董浩雲日記》,是前世界船王董浩云的私人日记,近代著名私家中文日记之一,对近现代中国历史有重要价值。日记记载跨度为1948年至1982年间,字数高达100万字。.

新!!: 大西洋和董浩雲日記 · 查看更多 »

葉鱗刺鯊

葉鱗刺鯊(學名:Centrophorus squamosus),又名葉鱗尖鰭鮫,是軟骨魚綱板鰓亞綱角鯊目刺鯊科刺鯊屬下的一種鯊魚。.

新!!: 大西洋和葉鱗刺鯊 · 查看更多 »

葉舌無線鰨

葉舌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70-800公尺,體長可達11.2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大陸棚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葉舌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葛氏後肛魚

葛氏後肛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西北大西洋與西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0-4750公尺,本魚頭部透明,腹部後半與身體的2/3佈滿了大的黑色素細胞,背鰭軟條14-17枚;臀鰭軟條8-9枚,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葛氏後肛魚 · 查看更多 »

钝吻灯笼鱼

钝吻灯笼鱼(学名:Myctophum obtusirostri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区,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70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

新!!: 大西洋和钝吻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钢锁

鋼鎖(Grimlock)是一位來自《變形金剛》系列作品的虛構角色,他的背景隨著世界觀的不同而異。.

新!!: 大西洋和钢锁 · 查看更多 »

蒂尼亞雷島

蒂尼亞雷島是巴西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巴伊亞州負責管轄,長23.1公里、寬14.5公里,島上有民宿、酒店、沙灘和餐廳,是該國東北部最多遊客到訪的地點。 Category:巴西島嶼.

新!!: 大西洋和蒂尼亞雷島 · 查看更多 »

蒂氏大吻魚

蒂氏大吻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巨鼻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647公尺,體長可達3.7公分。.

新!!: 大西洋和蒂氏大吻魚 · 查看更多 »

蒂氏奇巨口魚

蒂氏奇巨口魚(学名:Aristostomias tittmann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的亞速群島、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及東南太平洋的智利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5-2000公尺,體長可達21.5公分。.

新!!: 大西洋和蒂氏奇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蒂氏倣鯨魚

蒂氏倣鯨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倣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856公尺,體長可達10.5公分。.

新!!: 大西洋和蒂氏倣鯨魚 · 查看更多 »

蒙大拿级战列舰

蒙大拿級戰艦是美國海軍設計的最高級别的戰艦。該級别是愛荷華級戰艦的继承版。雖然速度降低,但外形更大,装甲更重,火力更强。該級别所屬五艘戰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批准建造以抗衡日本的大和級戰艦。但由於美国海军戰術核心的改變導致了在首艦蒙大拿號鋪設龍骨之前,該級别的全部建造計畫就全部被取消。 蒙大拿級戰艦是美國海軍設計的最後一個級别的戰艦。但由於建造計畫的取消,愛荷華級四艦成为了美國海軍實際上的最後一個級別的戰艦。.

新!!: 大西洋和蒙大拿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蒙德古河

蒙德古河 (Mondego,IPA:)是完全在葡萄牙最長的河流,長234公里。發源於埃什特雷拉山脈,先往東,再轉往西經科英布拉,最後在菲蓋拉-達福什以南流入大西洋。 M.

新!!: 大西洋和蒙德古河 · 查看更多 »

蒙得维的亚

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是乌拉圭首都兼蒙得维的亚省首府,位于拉普拉塔河下游,濒临南大西洋,面积为530平方公里,人口138万(2000年6月),相当全国人口的一半。它是乌拉圭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乌拉圭的最大海港,也是乌拉圭的海上门户。 “蒙得维的亚”的名稱源自葡萄牙语Monte vide eu,原意是“我看到山了”;蒙得(MONTE)是“山”,维的亚(VIDE EU)为“我看到了”。建于1726至1730年间,当时是西班牙人德萨瓦拉(Bruno Mauricio de Zabala)于1726年的圣诞节时在此建立军事要塞并安置了13户居民。.

新!!: 大西洋和蒙得维的亚 · 查看更多 »

蒙的維海蟾魚

蒙的維海蟾魚(学名:Thalassophryne montevidensi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77-183公尺,體長可達14.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底質的珊瑚礁區,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蒙的維海蟾魚 · 查看更多 »

蒙羅維亞

蒙罗维亚(Monrovia )或譯門羅維亞,是西部非洲利比里亚共和国的首都,同时也是利比里亚最大的城市。由于连年内战,导致该市市容破败。该市经济主要依赖其港口,而这个港口主要是由美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扩建的。主要出口品包括乳胶和铁矿。本地也有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例如水泥、成品油、食品、砖、瓦、家具、化学工业。该港口还有大量的仓库和设施可以提供船只修理服务。 该城滨临大西洋,是賴比瑞亞的主要港口之一,2008年人口普查時有970,824人,佔了全利比里亞人口的29%,是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新!!: 大西洋和蒙羅維亞 · 查看更多 »

蒙特塞拉多县

蒙特塞拉多縣是是賴比瑞亞15縣之一,位於西非國家賴比瑞亞的西北部。下分有4個區。本森維爾為此縣首府,全縣面積1,909平方公里(737平方哩),是15縣中最小者。根據2008年人口普查,此現有人口1144806,為15縣中人口最多者 。 此縣創立於1847年,為賴比瑞亞歷史最悠久的縣。蒙羅維亞為賴比瑞亞人口最多的城市且為首都,有1,010,970居民,亦位於此縣境內。此縣西部接壤伯米縣,邦縣位於其北部,東面為馬吉比縣,南部臨大西洋海岸。.

新!!: 大西洋和蒙特塞拉多县 · 查看更多 »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是一座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的城市,主要位于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汇合处的蒙特利尔岛及周边小岛上。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蒙特利尔人口约为342万,是魁北克省内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及北美第十五大城市。「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Mont Royal」,意思为「皇家山」,至今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皇家山仍以此命名。法语是蒙特利尔的官方语言,也是城市里最常用的语言,使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60.5%,使得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奧運會后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航空工业、金融、设计、电影工业等行业发达。蒙特利尔被认为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

新!!: 大西洋和蒙特利尔 · 查看更多 »

蒙茅斯縣

孟莫斯郡(Monmouth County)是美國新澤西州東部的一個郡,東臨大西洋,北隔拉瑞腾灣與紐約市布鲁克林區及史泰登島相望,属于纽约大都会区的范围,面積1,72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15,301人。郡治为菲力荷自治市 。 该郡成立於1675年,是東澤西最早的四個郡之一。郡名來自英國同名的郡。.

新!!: 大西洋和蒙茅斯縣 · 查看更多 »

蒙氏獅子魚

蒙氏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北海、挪威海、巴倫支海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藻類附著的岩石海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端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蒙氏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邊緣隆背褐鱈

邊緣隆背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西南太平洋澳洲東南部、紐西蘭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可達120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邊緣隆背褐鱈 · 查看更多 »

邁利斯塔島

邁利斯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邁利斯塔島 · 查看更多 »

邁阿密都會區

邁阿密都會區又稱大邁阿密或南佛羅里達,為世界第67大都會區及美國第8大城市群。邁阿密都會區位於佛罗里达州南部 。2016年時都會區人口為6,066,387,邁阿密都會區為佛羅里達州最大都會區及美國東南部第2大都會區。.

新!!: 大西洋和邁阿密都會區 · 查看更多 »

邁氏小圓鯨鯛

邁氏小圓鯨鯛,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倣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280-2791公尺,體長可達6.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邁氏小圓鯨鯛 · 查看更多 »

邁氏辛普遜鱂

邁氏辛普遜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6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邁氏辛普遜鱂 · 查看更多 »

邁氏胸棘鯛

邁氏胸棘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區,從南非好望角至Delagoa灣海域,棲息深度273-525公尺,體長可達14.7公分,棲息在深水域,無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邁氏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肢巨口魚

肢巨口魚(学名:Chirostomias pliopter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本魚身體細長且扁長,觸鬚短且為黑色,末端的發光部分與絲狀突起為淡黃色,體長可達20.5公分。.

新!!: 大西洋和肢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肥壯喉盤魚

肥壯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體長可達8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海草生長的淺水處。.

新!!: 大西洋和肥壯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邦特

邦特是西非國家塞拉利昂的城鎮,也是邦特區的首府,位於首都弗里敦東南140公里,歇爾布羅島處於該鎮以西的大西洋海域,以前是重要的海港,2010年人口估計約10,206。 Category:塞拉利昂城市.

新!!: 大西洋和邦特 · 查看更多 »

肩章

肩章,是一種固定於衣服肩膊部位的裝飾物,常見於軍隊、警察、消防、海巡、保安人員、機師、海員乃至救世軍、童子軍等軍事、準軍事或類軍事組織的制服上。肩章一般配以不同的裝飾物或標記符號,用於辨識佩戴者所屬的職務和職階。除了軍事化組織之外,在時尚服裝的設計方面也往往採用肩章作為皮衣、風衣等冬季時裝的肩部裝飾物。.

新!!: 大西洋和肩章 · 查看更多 »

肯尼亚航空

肯尼亚航空(Kenya Airways)是肯尼亚的一家航空公司。为该国的国家航空公司和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非洲第四大航空公司以及少數全年獲利的航空公司,成立于1977年2月4日,总部位于首都内罗毕,基地为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公司經營多條定期客、貨運航班,也有密集的國內航線及非洲境內航線網絡,公司也同步發展客、貨運包機及常態包機的業務。除了自己飛行外,也和部分外籍航空有代碼共享的服務,也利用天合聯盟擴張自己在非洲內部的勢力與規模。並同時受到天合聯盟的委託,輔導和協助同樣位於非洲,且積極爭取加入天合聯盟的阿爾及利亞航空加入天合聯盟。.

新!!: 大西洋和肯尼亚航空 · 查看更多 »

肯尼贝克河

肯尼贝克河(Kennebec River)是美国东北部缅因州境内的一条240千米长的河流。其发源地是位于缅因州北部的穆斯海德湖,向南流过麦迪逊、斯科希甘、沃特维尔、缅因州州府奥古斯塔和造船中心巴斯。在其入海口它与安德羅斯科金縣会合。一直到奥古斯塔潮汐影响肯尼贝克河的水位。 1604年和1605年萨缪尔·德·尚普兰考察过肯尼贝克河。1607年英国在新英格蘭设立的第一个殖民点位于其河口。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建造的第一艘海船是在肯尼贝克河上下水的。 从那时起至今数百条木制的和钢铁的船只在肯尼贝克河上,尤其被誉为“船城”的巴斯,下水。今天在肯尼贝克河上唯一还存在的造船厂是为美国海军造船的巴斯钢铁厂。 在工业化之前肯尼贝克河内有许多洄游鱼类,尤其是大西洋鲑。但是水力发电站的建造缩短了这些鱼的洄游路程。近年来就是否拆除这些大坝的问题在当地有很多争议。1999年爱德华兹水坝被拆除后河内的洄游活动明显增长。 肯尼贝克河流域的总面积为15,200平方公里,出口的平均年排水量近200亿升,平均流量为每秒258立方米。美国政府在肯尼贝克河上维持三个闸口。 在造坝前肯尼贝克河上可以行船。 Category:緬因州河流.

新!!: 大西洋和肯尼贝克河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縮寫為KSC)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其名稱是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整个场地长55千米,宽10千米,面积567平方公里,约1.7万人在那里工作。场地上还有一个参观者中心,参观者也可以随导游参观。肯尼迪航天中心是佛罗里达州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点。同时由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大部分地区不开放,它也是一个美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目前发射指挥所設在39号发射台,这里也是航天器裝配大樓的所在地。在它的西部6千米处有两个发射场,向南8千米处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工业地区,那里有许多中心的支援设施和管理总部。其它发射台的發射作業由美国空军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指挥。.

新!!: 大西洋和肯尼迪航天中心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海峡

肯尼迪海峡(Kennedy Channel,Kennedy Kanalen)位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与格陵兰岛之间,为内尔斯海峡的一部分,宽约26~39公里,从南部的凯恩湾(Kane Basin)向北延伸约177公里至霍尔湾(Hall Basin),南连大西洋的巴芬湾,北通北冰洋的林肯海。在夏季和秋季可以通航。1871年美国人查尔斯·F·霍尔(Charles F. Hall)首先到达该区域。.

新!!: 大西洋和肯尼迪海峡 · 查看更多 »

肯頓 (新澤西州)

肯頓(Camden)是美國新澤西州康登縣的縣治。,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ties.

新!!: 大西洋和肯頓 (新澤西州) · 查看更多 »

肯氏犀鱈

肯氏犀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海鰗鰍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巴西南部海域,深度450-475公尺,體長可達5.7公分,棲息在大洋區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肯氏犀鱈 · 查看更多 »

肯氏無鰭蛇鰻

肯氏無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委內瑞拉及東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3-4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會把身體埋藏在沙泥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肯氏無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肯氏龜

肯氏龜(學名:Lepidochelys kempii,英語:Kemp's ridley sea turtle,或Atlantic ridley sea turtle)是一種極度瀕危的海龜。又可稱肯普氏麗龜,它是麗龜屬中現在依然存活著的兩種海龜之一,另一種是欖蠵龜。.

新!!: 大西洋和肯氏龜 · 查看更多 »

肖尔索河

肖尔索河(Þjórsá)也译作索尔萨河、锡尤尔骚河,是冰岛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霍夫斯冰原东北部,流向西南方,在斯托克赛里以南注入大西洋。全长230公里,流量为364 m3/s,是冰岛第一长河和流量第二大的河流。.

新!!: 大西洋和肖尔索河 · 查看更多 »

肖納島

肖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高地負責管轄,面積5.25平方公里,該島在1995年被Robert Devereux以13億英鎊買下,2001年人口僅9人。.

新!!: 大西洋和肖納島 · 查看更多 »

蓝鲸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屬於须鲸小目的海洋哺乳動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公噸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青灰色,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新!!: 大西洋和蓝鲸 · 查看更多 »

铠壳穿盾虫

铠壳穿盾虫(学名:Dorataspis loricata)为穿盾虫科穿盾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印度洋、那波利湾和第勒尼安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铠壳穿盾虫 · 查看更多 »

铠鲨

铠鲨(学名:Dalatias licha),又稱黑鮫,为軟骨魚綱角鯊目铠鲨科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铠鲨 · 查看更多 »

蓬塔阿雷纳斯

蓬塔阿雷纳斯(西班牙语:Punta Arenas)位于智利南部,是麦哲伦海峡西岸的主要港口城市,是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的首府,创建于1849年。巴拿马运河修筑前,为大西洋与太平洋间过往船只的加煤和加油站。 蓬塔阿雷纳斯市是麦哲伦海峡的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进入南极的门户,20世纪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曾经是通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必经之路。城市在1927年曾被命名为麦哲伦,但到了1938年,城市名称又重新变为蓬塔阿雷纳斯。 即使到現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亦使其之成為各國前往南極科學考察船隊的重要前進基地及後勤補給站,此外在英阿福克蘭島戰役後,阿根廷方面關閉了聯絡通道,因而也成為英屬福克蘭群島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 Category:智利城市 Category:1848年成立的定居点.

新!!: 大西洋和蓬塔阿雷纳斯 · 查看更多 »

蓬特韋德拉省

蓬特韋德拉省(西班牙語:Provincia de Pontevedra)為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個省份,位於加利西亞自治區的西南部。它的周圍有拉科魯尼亞省、盧戈省、奧倫塞省,以及葡萄牙和大西洋。首府為蓬特韋德拉。最大的城市维哥,是西班牙重要的渔港,周围盛产沙丁鱼。 蓬特韋德拉省的面積 4.495 km2,人口 943,117(2006年)。 经济以港口,水产加工和汽车工业为主。.

新!!: 大西洋和蓬特韋德拉省 · 查看更多 »

蓑鮋屬

蓑鮋屬(學名:Pterois)通常稱作獅子魚,為有毒海水魚的一個屬,主要出現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新!!: 大西洋和蓑鮋屬 · 查看更多 »

蓋勒敏

蓋勒敏是非洲北部國家摩洛哥的城市,也是蓋勒敏-塞馬拉大區的首府,位於阿加迪爾以南200公里,距離大西洋30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217毫米,農業是該地區的主要經濟活動,2004年人口95,749。.

新!!: 大西洋和蓋勒敏 · 查看更多 »

蓋勒敏-塞馬拉大區

蓋勒敏-塞馬拉大區(كلميم السمارة)是摩洛哥的一個大區,北臨大西洋岸,大部份土地位於西撒哈拉東北部。面積122,82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62,410人。首府蓋勒敏。 下轄五省。 G Category:西撒哈拉地理.

新!!: 大西洋和蓋勒敏-塞馬拉大區 · 查看更多 »

蓋爾賽島

蓋爾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3.2公里、寬1.6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2米,2001年人口僅3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蓋爾賽島 · 查看更多 »

蓋爾拉格莫爾島

蓋爾拉格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蓋爾拉格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蓋朗德

蓋朗德(法語:Guérande,又譯傑宏德,較近似的譯音是“給夯德”)是法國大西洋羅亞爾省的一個市鎮,毗鄰大西洋,2010年統計人口為1萬5534人。 2004年被評為“藝術、歷史城市”,以鹹鹽沼澤和中世紀城堡著稱,是法國罕見的保存了完整古城牆的城鎮,其城牆周長為1434米。 G.

新!!: 大西洋和蓋朗德 · 查看更多 »

蓋斑鸚鯛

蓋斑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0-55公尺,體長可達25分,棲息在珊瑚礁及岩礁區的陡坡,以藻類為食,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蓋斑鸚鯛 · 查看更多 »

锡利群岛

锡利群岛(Isles of Scilly,Syllan)位于英国西南部,距康瓦尔半岛西南端兰兹角45公里,主要由5座有人居住岛屿和许多无人定居的小岛组成。在行政上属于一个单一管理区,但是许多公共服务都与临近的康瓦尔郡相联系。 英国内战时期,锡利群岛一度被保皇派的骑士党占领,保皇派以此作为私掠荷兰商船的基地。1651年,荷兰宣布向锡利群岛开战,宣战状态一直持续了335年,期间双方并未发生任何正面冲突,也无人员伤亡,是為三百三十五年战争。 2010年7月31日下午4点左右,3名英国人和1名爱尔兰人驾驶的“阿耳特弥斯”号抵达锡利群岛,他们是于同年6月17日从美国纽约出发,划船横渡大西洋,总用时43天21小时26分48秒,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比挪威人保持了114年的55天划船横渡大西洋的前纪录快了11天。 2011年,位于群岛南部的圣艾格尼丝岛与休岛等岛上棕鼠肆虐,对当地海鸟种群数量构成极大威胁。.

新!!: 大西洋和锡利群岛 · 查看更多 »

蔡氏中洞鯛

蔡氏中洞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洞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安哥拉等海域,棲息深20-40公尺,體長可達30.7公分,棲息在砂石底質的海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蔡氏中洞鯛 · 查看更多 »

锡斯蒂尔湾

锡斯蒂尔湾(Þistilfjörður)位于冰岛东北部,朗加内斯半岛(东)与里夫斯半岛(西)之间,北与大西洋相通。有时锡斯蒂尔湾也指海湾西南部的一个斯瓦尔巴兹地区。 Category:冰岛峡湾.

新!!: 大西洋和锡斯蒂尔湾 · 查看更多 »

锥片盘首蚕

锥片盘首蚕(学名:Lopadorhynchus krohnii)为盘首蚕科盘首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上层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锥片盘首蚕 · 查看更多 »

锥齿鲨

錐齒鯊(學名Odontaspididae或Carchariidae),是鼠鯊目下的一科鯊魚,北美地區稱為沙虎鯊,大洋洲地區則稱為捷齒鯊鮫。牠們主要分佈在大西洋的兩岸、西印度洋及緬因灣。這個科下共有2屬及4個物種。.

新!!: 大西洋和锥齿鲨 · 查看更多 »

蔭雲高鰭䱛

蔭雲高鰭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墨西哥灣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5-91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蔭雲高鰭䱛 · 查看更多 »

锯嘴蜂鸟

锯嘴蜂鸟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蜂鸟科隐蜂鸟亚科中的一个种。是巴西特有的鸟。因为鸟嘴有细小的锯齿而得名。.

新!!: 大西洋和锯嘴蜂鸟 · 查看更多 »

锯齿盾形提灯虫

锯齿盾形提灯虫(学名:Lychnaspi serrata)为穿盾虫科盾形提灯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锯齿盾形提灯虫 · 查看更多 »

锯齿根球虫

锯齿根球虫(学名:Rhizosphaera serrata)为星球虫科根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锯齿根球虫 · 查看更多 »

锯毛鼻蚕

锯毛鼻蚕(学名:Rhynchonerella petersii)为眼蚕科鼻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锯毛鼻蚕 · 查看更多 »

锋面雨

鋒面雨泛指各種鋒面通過一個地區後帶來的降雨。又稱氣旋雨、梅雨。 冷鋒的降雨原理:在冷空氣與暖空氣的交界面,冷空氣快速切入暖空氣下方,迫使暖空氣迅速爬升,遇冷凝結成雨(或雪);暖鋒的降雨原理:在冷暖空氣交界面,冷空氣開始撤離,暖空氣則順勢緩緩爬升至冷空氣上方,冷凝成雨; 靜止鋒的降雨原理:冷空氣與暖空氣勢力相當,遂在交界處形成大範圍的降雨帶; 囚錮鋒的降雨型態則較為複雜,端看屬於哪種囚錮鋒(冷鋒型囚錮、暖鋒型囚錮、中性囚錮)而定。 冷鋒通常會在鋒面通過後降雨,降雨時間較短(半天-2天),有時會出現強度較強的暴雨或雷雨;暖鋒則通常在鋒面前方降雨,降雨時間略長(可能延續數天);靜止鋒(滯留鋒)的降雨常可持續多日、甚至達兩週左右,有時細雨霏霏,有時伴隨雷雨胞而帶來強陣雨。 鋒面雨一般降雨強度小、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 許多地區極為依賴鋒面雨:對東歐與俄羅斯西部等溫帶大陸型氣候地區而言,夏季通過的大西洋鋒面系統是重要的降水來源;對中國華中、台灣中南部而言,滯留鋒(也就是俗稱的梅雨,通常在5、6月發生)亦是一大降雨來源。 category:雨 Category:锋面.

新!!: 大西洋和锋面雨 · 查看更多 »

脊皮鮋

脊皮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葡萄牙、西班牙、地中海、賽普勒斯海域,棲息深度50-2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脊皮鮋 · 查看更多 »

脊項弱棘魚

脊項弱棘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80-540公尺,體長可達125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頭足類、海參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脊項弱棘魚 · 查看更多 »

鄧氏淵海龍

鄧氏淵海龍(学名:Bryx dunckeri),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美國、加勒比海等海域,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海草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鄧氏淵海龍 · 查看更多 »

脫氏鼬眼蛤

脫氏鼬眼蛤(学名:Galeomma turtoni),是帘蛤目鼬眼蛤科鼬眼蛤屬的一种,也是這個屬的模式種。主要分布於歐洲的英倫海峽、北海、北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還有毛里裘斯及塔斯曼尼亞。本物種的名稱源於本屬的發現者,英國自然學家威廉·脫爾頓(William Turton)。 根據威廉·脫爾頓投稿到《動物學期刊》的文章內容,本物種兩邊的殼瓣大小和長度均相同。不過作為原作者的脫爾頓除了因為發現地點英倫海峽海岸的烈風而把本物種命名為Galeomma(源自烈風的英語gale)之後,居然忘記了為物種命名。碰巧作為編者之一的 G. B. Soweby 後來在毛里裘斯及塔斯曼尼亞也發現相同的物種,所以期刊編輯部以脫爾頓的姓氏來為物種命名。這亦是為何不同的出版會認為本物種的命名者分別為:脫爾頓、G.

新!!: 大西洋和脫氏鼬眼蛤 · 查看更多 »

鄰海龍

鄰海龍(学名:Syngnathus affini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美國海域,棲息在沿海的海藻床。.

新!!: 大西洋和鄰海龍 · 查看更多 »

脂滑副獅子魚

脂滑副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的美國羅德島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深600至891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脂滑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野帆鰭鰻

野帆鰭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體長可達21.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或潮池,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野帆鰭鰻 · 查看更多 »

野胸棘鯛

野胸棘鯛輻鰭魚綱金眼鯛目燧鯛亞目燧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1050-1080公尺,體長可達19.6公分,棲息在深水域。.

新!!: 大西洋和野胸棘鯛 · 查看更多 »

重巡洋舰

重巡洋舰,即重型巡洋舰(Heavy Cruiser)或大型巡洋舰,是巡洋舰的一种分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条约时期,由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产生,主要以主炮口径作为划分依据的一类巡洋舰。一般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次于战列舰的舰只。在美国海军的军舰代码中,重巡洋舰由“CA”来表示。 重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到顶峰,美国和英国、日本、納粹德国均大量制造和部署重型巡洋舰,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重巡洋舰对美日双方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航速可以与驱逐舰媲美,但是火力却远强于轻巡洋舰,造价远低于战列舰,它可以担任水面战斗舰和快速袭击舰。二战结束后,隨著航母戰術的興起,幾乎所有重巡洋舰和战列舰一起被出售解體,只有少數就成為了博物馆,且鲜有国家继续建造重巡洋舰。.

新!!: 大西洋和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重返危機現場

《重返危機現場》(Seconds From Disaster)是在國家地理頻道播放的一個電視紀錄片系列,由英國Darlow Smithson Productions製作共三季45集。2007年3月7日播放了最後一集後,被同一製作公司製作的新節目《》取代。但之后又於2011年9月在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第四季。 重返危機現場的最大特色是以生還者(或是受難者遺孀等)回想經過配以官方資料,在相似場景中或以電腦成像技术以順序形式重演事件發生的經過至發生意外的一刻,並分析每場事故的起因和經過對事件的影響。 此外,在第一季第八集開始加入由素人演員所演繹的模擬劇來讓事件過程可以更加真實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新!!: 大西洋和重返危機現場 · 查看更多 »

針短吻獅子魚

針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阿根廷南部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750公尺的海域,魚體腹部淡粉紅色,尾鰭圓形,鰓裂胸鰭上方基底,不具幽門盲囊,背鰭軟條42枚;臀鰭軟條38枚;脊椎骨47個,體長可達5.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針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針潛魚

針潛魚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亞目隱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加納利群島、亞松森群島、馬德拉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150公尺,體長可達20.8公分,為底棲性魚類,與海參共生,屬肉食性,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針潛魚 · 查看更多 »

釣鮟鱇

釣鮟鱇(学名:Lophius piscatorius)又稱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至黑海海域,棲息深度20-100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會將身體埋藏在沙泥中伏擊獵物,屬肉食性,以魚類、海鳥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大西洋和釣鮟鱇 · 查看更多 »

自治区

自治区是一種行政区划類型。一個國家的自治區,其地方政府在內部事務方面,會擁有比其他同等級行政區來得高的自主空間。通常(但不是絕對),自治區的成立是因為其範圍內的主要居住民族在該國國內屬於少數,但也有其他的設置因素,例如一個與該國大部分土地分隔開的地區,也常常會被設置為自治區(例如西亞國家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便屬此例)。.

新!!: 大西洋和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里弗塞斯

里弗塞斯(River Cess)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西部的城市,也是里弗塞斯縣的首府,位於首都蒙羅維亞東南164公里的大西洋沿岸,海拔高度6米,經濟活動包括魚罐頭和加工業,2008年人口2,578。 Category:利比里亞城市.

新!!: 大西洋和里弗塞斯 · 查看更多 »

里弗塞斯縣

里弗塞斯縣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15縣之一,首府里弗塞斯,面積5,594平方公里,北毗寧巴縣,東接錫諾縣,南臨大西洋,西鄰大巴薩縣,2008年人口71,509,下分8區。.

新!!: 大西洋和里弗塞斯縣 · 查看更多 »

里科山

里科山是玻利維亞的山峰,位於該國南部波托西省,處於波托西附近,屬於安第斯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4,782米,該山峰有該國最大的銀礦之一。 Category:玻利維亞山峰.

新!!: 大西洋和里科山 · 查看更多 »

里维尔 (马萨诸塞州)

里維爾(Revere)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沙福克縣的一個城市,位於波士頓以北,東臨大西洋。面積26.0平方公里,其中10.6平方公里為水面。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47,383人。 1630年白人開始殖民,1871年建鎮並由北切爾西改以美國獨立戰爭的傳奇人物保羅·里維爾命名。1914年設市。.

新!!: 大西洋和里维尔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里霍伯斯灘

里霍伯斯灘(Rehoboth Beach),是美國德拉瓦州蘇塞克斯縣的一個城市,東臨大西洋。面積4.1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1,556人。 1873年建立,1891年設市。.

新!!: 大西洋和里霍伯斯灘 · 查看更多 »

里格島

里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8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5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里格島 · 查看更多 »

里氏兵魴鮄

里氏兵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6-55公尺,體長可達9.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里氏兵魴鮄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

里斯本(Lisboa),亦稱為葡京,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大西洋沿岸,城北为辛特拉山,城南为特茹河出海口,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同为西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市區面積84.6平方公里、人口547,631人(2011年)。包含衛星城的都会区人口超過300萬,相當於葡萄牙人口的27%左右。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凯撒把这个地区升格为市,并命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凯撒”)。1256年起正式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港口与贸易城市。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此后成为葡萄牙殖民帝国富甲一方的政治与商业中心,现今与波尔图同为葡萄牙两大代表性城市。.

新!!: 大西洋和里斯本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區

里斯本區 (Distrito de Lisboa;)是葡萄牙中南部的一個區,南界特茹河,西臨大西洋。面積2,761平方公里,人口2,135,992人 (2001年)。首府是里斯本,也是國家首都;下分16市。.

新!!: 大西洋和里斯本區 · 查看更多 »

里斯托爾島

里斯托爾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薩默群島的一部分,距離阿勒浦19公里,面積2.2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里斯托爾島 · 查看更多 »

金平鮋

金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北海、冰島、巴倫支海至白海;西大西洋加拿大、格陵蘭至美國新澤西州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較深的峽灣、海灣底層水域,會季節性洄游,成群活動,以磷蝦、魚類、櫛水母等為食,繁殖期在夏末至初秋,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適合油炸、燒烤食用。.

新!!: 大西洋和金平鮋 · 查看更多 »

金光燈籠魚

金光燈籠鱼(学名:Myctophum affine)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600公尺,體長可達7.9公分。.

新!!: 大西洋和金光燈籠魚 · 查看更多 »

金獅面狨

金獅面狨(學名:Leontopithecus rosalia)也叫金狨,是卷尾猴科的一種新世界猴。原產于巴西的大西洋沿岸地區。為瀕危物种,野生金獅面狨大約有1000隻分布在巴西东南部的三个地区,圈養數量约為490隻,分散在150个动物园。.

新!!: 大西洋和金獅面狨 · 查看更多 »

金線曲鱂

金線曲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線曲鱂 · 查看更多 »

金緣下美鮨

金緣下美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64-275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在獨立礁石或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金緣下美鮨 · 查看更多 »

金緣短吻獅子魚

金緣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域,本魚體延長,尾鰭圓形,腹膜深褐色,兩對的小胸膜的肋骨。尾下骨碟有縱向的裂縫,上唇有厚且深的摺層,鰓裂胸鰭上方基底。體長可達6公分,背鰭軟條48枚;臀鰭軟條43枚;脊椎骨54個,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66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金緣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金羊魚

金羊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蓋亞那海域,棲息深度9-91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沙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金羊魚 · 查看更多 »

金眼莖方頭魚

金眼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76-244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生活在礫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眼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金百利克拉克公司

金百利克拉克公司(),通稱金佰利克拉克,簡稱金佰利,是一家美國的跨國個人護理用品製造商,並以紙製消費性商品為其主要產品。其旗下品牌商品有舒洁Kleenex面紙、(大陸及港澳地區譯高洁丝、臺灣地區譯靠得住)Kotex女性衛生用品、Cottonelle、可麗舒Scott、Andrex衛生紙、Wypall機能性抹布、KimWipes科學用清潔抹布,以及好奇Huggies一次性尿片。 金百利克拉克在1872年成立於威斯康辛州,並自1985年起將總部設於德克薩斯州歐文。 金百利克拉克英國()在英國持有來自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與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的皇家認股權證()。 此外,金百利克拉克也名列財富美國500強之中。其子公司包括金佰利醫療保健()及金佰利專業()。.

新!!: 大西洋和金百利克拉克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頭鯛

金頭鯛(学名:Sparus aurata)亦称大西洋鲷,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在海草床、沙底質海域,棲息深度1-150公尺。成小群活動,屬雜食性,以貝類、海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金頭鯛 · 查看更多 »

金鮨

金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4-70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鮨 · 查看更多 »

金鮻

金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蘇格蘭至維德角群島淡水、鹹水水域,體長可達59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潟湖及河口,以有機碎屑及底棲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養殖魚。.

新!!: 大西洋和金鮻 · 查看更多 »

金鰺

金鰺(学名:Caranx crysos)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鲹科鲹属的鱼类,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包括地中海西部;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包括加勒比海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棲息深度0-10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會進行洄游,成群活動,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生活習性不明,具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金鰺 · 查看更多 »

金鸚鯛

金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20公尺,體長可達28分,棲息在珊瑚礁,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鸚鯛 · 查看更多 »

金點雲斑鰕鱂

金點雲斑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點雲斑鰕鱂 · 查看更多 »

金黃九棘鱸

金黃九棘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2-150公尺,本魚體上半部紅色,下半部白色,體具有許多藍色小細點,上下顎尖端有一對黑色斑點,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4-1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珊瑚礁區,白天躲藏在礁石洞穴中,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具有雪卡魚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金黃九棘鱸 · 查看更多 »

金黃火口魚

金黃火口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貝里斯至宏都拉斯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湖泊及溪流,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黃火口魚 · 查看更多 »

金黃狼綿鳚

金黃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的鄂霍次克海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68至178公尺。.

新!!: 大西洋和金黃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金迪亞大區

金迪亞大區是畿內亞的8個大區之一,位於該國西部,首府設於金迪亞,北面和西面是博凱大區,東接拉貝大區和馬木大區,南毗塞拉利昂和大西洋,面積28,873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928,312。 Category:几内亚行政区划.

新!!: 大西洋和金迪亞大區 · 查看更多 »

金背刺尻魚

金背刺尻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金背刺尻魚 · 查看更多 »

金腹卷尾猴

金腹卷尾猴(學名Cebus xanthosternos)是一種新世界猴。 金腹卷尾猴的胸部、腹部及上臂呈黃色至金色,但個別或性別之間存在著些微不同。面部呈淺褐色,冠呈深或淺褐色。以往相信牠們是黑帽卷尾猴的亞種,但現已成為獨立的物種。金腹卷尾猴並沒有明顯的毛簇,大部份都是位於頭部背面,故較難見到。上面部有短毛,眼睛周園較深色。四肢及尾巴都較為深色。 以往金腹卷尾猴棲息在聖弗朗西斯科河東面及北面的地區,但由於人類的騷擾,牠們現只分佈在巴西巴伊亞東南部的大西洋森林。牠們現存只有300隻。.

新!!: 大西洋和金腹卷尾猴 · 查看更多 »

金色小褐鱈

金色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海域,深度0-139公尺,為亞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10.6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金色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金色幡花鮨

金色幡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20-61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金色幡花鮨 · 查看更多 »

金色低紋鮨

金色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尼加拉瓜、巴哈馬群島、開曼群島、牙買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千里達等海域,棲息深度1-45公尺,體長可達13.2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色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金色冒险号

金色冒险号(Golden Venture)指一艘曾经存在的船只,及一起有关的1993年非法移民罪案。.

新!!: 大西洋和金色冒险号 · 查看更多 »

金色盆腹喉盤魚

金色盆腹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迦納海域,體長可達2.1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金色盆腹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金槍魚屬

金槍魚屬(学名:Thunnus)又名鮪屬,通称鮪魚()、金槍魚、吞拿魚,是一種鯖科的海洋生物。鮪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米,重達600至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公斤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條50公斤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但是因為成長速度慢,魚群總數量在濫捕中持續下降,從前有捕捉過三、四十歲的大體型鮪魚,但到目前十多歲的中型鮪魚也已經很少。 鮪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鮪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有些鮪魚,例如藍鰭鮪(T.

新!!: 大西洋和金槍魚屬 · 查看更多 »

金氏無線鰨

金氏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東南部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103-30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金氏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金海龍

金海龍(学名:Entelurus aequore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冰島、波羅的海至亞速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100公尺,雄魚體長可達40公分;雌魚可達60公分,成魚棲息在近岸的海藻叢中,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及魚苗為食,卵胎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海龍 · 查看更多 »

金斑花蛇鰻

金斑花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巴哈馬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本魚體細長,體色黃色,具有棕褐色大小不一的斑點,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岩礁區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夜晚在沙地及海草叢中捕食甲殼類,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金斑花蛇鰻 · 查看更多 »

長側大魣蜥魚

長側大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可達708公尺,體長可達31.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側大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吻合鰓鰻

長吻合鰓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通鰓鰻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150公尺,體長可達68.5公分,生活在大陸棚。.

新!!: 大西洋和長吻合鰓鰻 · 查看更多 »

長吻帆蜥魚

長吻帆蜥魚(学名:Alepisaurus ferox),又名帆蜥魚,俗稱狗母或長吻鰭槍魚,是帆蜥魚科帆蜥魚屬的模式種,生活於水深約3000公尺以下的海域(通常生活於150至1830公尺之間)。.

新!!: 大西洋和長吻帆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吻前頜蝴蝶魚

長吻前頜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長吻前頜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長吻蝙蝠魚

長吻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安地列斯群島至巴西海域,為熱帶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30.5分,棲息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有雪卡魚毒的紀錄,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長吻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長吻頦齒魚

長吻頦齒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亞熱帶海域,深度1450-1700公尺,體長可達20.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吻頦齒魚 · 查看更多 »

長吻鴨嘴蜥魚

長吻鴨嘴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馬得拉群島外海海域,深度170-330公尺,體長可達18.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吻鴨嘴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吻海馬

長吻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地中海、加那利群島、亞速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背鰭軟條17-20枚,體環37-39個,體色從綠色至棕色,體具有永久性的白斑,體長可達21.5公分,棲息在海草床或礫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長吻海馬 · 查看更多 »

長吻海鮋

長吻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東南部至哥倫比亞海域,棲息深度45-400公尺,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硬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長吻海鮋 · 查看更多 »

長吻海蛇

長吻海蛇屬(學名:Pelamis),又稱黃腹海蛇、黑背海蛇,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個單型有毒蛇屬,屬下只有長吻海蛇(P.

新!!: 大西洋和長吻海蛇 · 查看更多 »

長尾南氏魚

長尾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太平洋與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400-1100公尺,體長可達13.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尾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長尾巨棘角鮟鱇

長尾巨棘角鮟鱇,又稱長尾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500-12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1.4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長尾巨棘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長尾無線鰨

長尾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墨西哥灣北部至千里達海域,棲息深度24-133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沿岸泥底質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尾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長尾銀花鮨

長尾銀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60-300公尺,本魚背部粉紅色,腹部銀白色,頭部具有一條金黃色縱帶,從體吻部延伸至鰓蓋,胸鰭黃色或粉紅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尾銀花鮨 · 查看更多 »

長尾霞鯊

長尾霞鯊(Centroscyllium granulatum)是霞鯊屬下一種所知甚少的鯊魚,是福克蘭群島的特有種。.

新!!: 大西洋和長尾霞鯊 · 查看更多 »

長島 (巴哈馬)

長島是巴哈馬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首都拿騷265公里,長130公里、寬6公里,面積448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有旅遊業、農業和漁業,2008年人口2,992。 Category:巴哈馬島嶼.

新!!: 大西洋和長島 (巴哈馬) · 查看更多 »

長島 (紐約州)

長島(Long Island)是位於北美洲大西洋岸的島嶼,行政上隸屬美国纽约州;长190公里,宽约20-30公里,从纽约港伸入北大西洋;向北它隔长岛海湾与康涅狄格州、罗德岛州相望;向南是北大西洋在北美洲边上的大海湾;长岛东端分为南北两个叉,分別称为南叉和北叉。.

新!!: 大西洋和長島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長島海灣

長島海灣(Long Island Sound)是大西洋的一个海湾,在美國長島北方,康州南方。西方有紐約市,東方有羅德島州。 灣長177公里長,34公里闊。平均深24米,最深90米。海岸線882公里。由於冰川活動影響,灣岸屬於岩岸(而大西洋岸屬沙岸)。 康乃狄克河在此處出海。 Category:紐約市地理 Category:美國海灣 L Category:紐約州地理 Category:康乃狄克州地理 Category:新英格蘭 Category:沿海水道.

新!!: 大西洋和長島海灣 · 查看更多 »

長刺真鰃

長刺真鰃(学名:Holocentrus rufus)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2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夜行性,以甲殼類、腹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長刺真鰃 · 查看更多 »

長竿黃魴鮄

長竿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及安地列斯群島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竿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長絲鰭魚

長絲鰭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粗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納米比亞及南非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20公分,屬肉食性,以烏賊及小魚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長絲鰭魚 · 查看更多 »

長絲鼠鱈

長絲鼠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摩洛哥至幾內亞灣;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630-2165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絲鼠鱈 · 查看更多 »

長牙蝰魚

長牙蝰魚(学名:Chauliodus minim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10公尺,體長可達14.5公分,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長牙蝰魚 · 查看更多 »

長頭石頜鯛

長頭石頜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安哥拉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河口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長頭石頜鯛 · 查看更多 »

長頭深海狗母魚

長頭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614-5610公尺,體長可達24.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頭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長頜凹腹鱈

長頜凹腹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屬深海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439-100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頜凹腹鱈 · 查看更多 »

長體大魣蜥魚

長體大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南美洲至南非、印度西太平洋及東南太平洋智利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可達260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體大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體小公魚

長體小公魚(学名:Anchoviella elongata)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哥倫比亞東北部海域,本魚體延長而側扁,吻約2/3眼徑,臀鰭長,體側有一寬銀色條紋,寬度約3/4眼徑,臀鰭軟條12-14條,體長可達11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能忍受鹽度的變化,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長體小公魚 · 查看更多 »

長體似牙䱛

長體似牙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甘比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14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蝦子、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體似牙䱛 · 查看更多 »

長體紫魚

長體紫魚,又稱長體姬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部至烏拉圭海域,棲息深度50-220公尺,本魚眼間隔平坦,眼大,胸鰭沒有達到肛門,體上側橘黃色或粉紅色;較低的兩側和腹部銀白色,尾鰭和背鰭末端邊緣黃色或橙色,其餘的魚鰭半透明或白色,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23.3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體紫魚 · 查看更多 »

長體鬚光魚

長體鬚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阿森松島與中大西洋脊海域,深度1800-2000公尺,體長可達17.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體鬚光魚 · 查看更多 »

長體鼠鱚

長體鼠鱚為輻鰭魚綱鼠鱚目鼠鱚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南大西洋區,從那米比亞至南非;太平洋區的日本、澳洲、紐西蘭及智利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本魚在嘴與鰓之內帶紫色,下唇嘴部具有延長分叉的乳突,背鰭軟條11-12枚;臀鰭軟條8-9枚;脊椎骨62-63個,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於砂質底部海域,夜行性,喜埋藏在沙中,吃底棲性與穴居無脊椎動物,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體鼠鱚 · 查看更多 »

長鬚大角鮟鱇

長鬚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2.1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長鬚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長鬚奈氏鱈

長鬚奈氏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的馬德拉群島及墨西哥灣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440至1710公尺,本魚雙顎內具小齒寬帶,身體普通褐色,腹部的側面壁上淡藍色與腹部黑色。唇、鰓蓋薄膜與鰭黑色,體長可達40.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鬚奈氏鱈 · 查看更多 »

長鬚獅子魚

長鬚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波羅的海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鬚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長鬚纖巨口魚

長鬚纖巨口魚(学名:Leptostomias longibarb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2.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長鬚纖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長鬚真巨口魚

長鬚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longibarb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820公尺,體長可達15.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長鬚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長鬚鬚鰃

長鬚鬚鰃為輻鰭魚綱鬚鰃目鬚鰃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聖赫勒拿島、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100-770公尺,體深灰色,腹部銀色,背鰭硬棘5枚,背鰭軟條34-37枚,臀鰭硬棘4枚,臀鰭軟條15-16枚,體長可達48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長鬚鬚鰃 · 查看更多 »

長鬚鯨

長鬚鯨(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又稱脊鰭鯨、真鬚鯨、剃刀鲸、鯡鯨或鰭鯨,是鬚鯨亞目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牠們是全球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 長鬚鯨的身軀長而苗條,全身大多呈棕灰色,下腹部的顏色較淺。現時所知,長鬚鯨最少有兩個現存的亞種:北大西洋的北長鬚鯨,以及另一較大的亞種——南冰洋的南極長鬚鯨。在極地到熱帶地區的大型海洋中均可找到長鬚鯨,只是北極和南極附近的地區,以及大型海域附近的小水域找不到牠們。所有密度最高的長鬚鯨族群均分佈於溫帶地區及水較冷的地帶。 牠們的食物有小型的魚類、烏賊及甲殼動物(這包括糠蝦和磷蝦)。 跟其他所有大型的鯨類一樣,長鬚鯨在20世紀期間曾被大量捕撈,現時仍屬瀕危物種。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後來全面禁止所有對長鬚鯨商業性捕撈的行為,但冰島和日本仍然宣佈其捕撈行動將會繼續進行。此外,人類在水上的活動亦對長鬚鯨構成很大的威脅,更甚的是,據有關的記錄,每年長鬚鯨與船隻相撞的次數極多,且往往都導致了該鯨的死亡。.

新!!: 大西洋和長鬚鯨 · 查看更多 »

長鰭壯燈魚

長鰭壮灯鱼(学名:Hygophum macrochir)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壮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東大西洋及西南太平洋的澳洲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75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長鰭壯燈魚 · 查看更多 »

長鰭三鬚鱈

長鰭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體長可達3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潮間帶,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鰭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長鰭短吻獅子魚

長鰭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拉布拉多海、格陵蘭、冰島、挪威海、英國、法羅群島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500至1322公尺的水域,體長可達27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鰭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長鰭線指䱵

長鰭線指,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左魚右翁科的其中一種。毛利語稱為Tarakihi。分佈於南半球澳洲南部、紐西蘭,以及南美洲南部大西洋海域。 此魚通體銀色,惟在頭後方有一月形黑帶。另外其胸鰭一棘特長,為其特徵。幼年生長在淺水礁石間,成魚游出外海,生活在400公尺的海底。長30至60公分。是一種食用魚,在紐西蘭更是第二大商業魚類,以拖網方式捕撈。二次大戰後年產量為3,500-6,000噸之間。.

新!!: 大西洋和長鰭線指䱵 · 查看更多 »

長鰭褐鱈

長鰭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美國佛羅里達海域,深度90-1500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大陸棚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鰭褐鱈 · 查看更多 »

長鰭鮟鱇

長鰭鮟鱇(学名:Lophius gastrophysu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40-70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鰭鮟鱇 · 查看更多 »

長鰭鮋

長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46-27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長鰭鮋 · 查看更多 »

長鰭淵珍魚

長鰭淵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印度洋至東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40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鰭淵珍魚 · 查看更多 »

長鰭方頭鯧

長鰭方頭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圓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西北大西洋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長鰭方頭鯧 · 查看更多 »

長身小鮋

長身小鮋是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塞內加爾與諾亞港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身小鮋 · 查看更多 »

長身鮋

長身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地中海、摩洛哥至納米比亞北部海域,棲息深度75-8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魚類、蝦子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身鮋 · 查看更多 »

長身腹肢鮃

長身腹肢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90公尺,體長可達15.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身腹肢鮃 · 查看更多 »

長鼻短鰭鰻

長鼻短鰭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及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5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鼻短鰭鰻 · 查看更多 »

長胸弱蜥魚

長胸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崖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亞熱帶至副北極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70-1400公尺,體長可達36.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胸弱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胸柱蜥魚

長胸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深度30-2250公尺,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胸柱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臀鴨嘴蜥魚

長臀鴨嘴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東部及佛羅里達海域,深度813-997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長臀鴨嘴蜥魚 · 查看更多 »

長腹孔頭鯛

長腹孔頭鲷(學名:Melamphaes longivelis),为輻鰭魚綱奇鯛目大鱗鲷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至1500公尺,魚體在前的邊緣中頭部有銳利的角,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15至18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8至9枚,體長可達10.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長腹孔頭鯛 · 查看更多 »

長杆樹鬚魚

長杆樹鬚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長杆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長棘大角鮟鱇

長棘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5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35.4公分,雄魚體長可達1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長棘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長棘門齒鯛

長棘門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喬治亞州、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5-185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棘門齒鯛 · 查看更多 »

長棘鋸魴鮄

長棘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3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長棘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長棘毛唇隆頭魚

長棘毛唇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30公尺,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珊瑚生長的礁石區,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海膽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長棘毛唇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長棘海鮋

長棘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喬治亞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75-44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長棘海鮋 · 查看更多 »

長棘擬鮟鱇

長棘擬鮟鱇(学名:Lophiodes kempi),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剛果海域,棲息深度50-4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生活在大陸棚及大陸坡,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棘擬鮟鱇 · 查看更多 »

長榮海運

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長榮海運或長榮,是一家臺灣的集装箱運輸公司,為長榮集團核心事業之一,也是中華民國第一大貨櫃船公司。總部位於桃園市蘆竹區南崁,是一家全球性集裝箱貨運航運公司。其主要航線遍及全球,並擁有超過150艘集裝箱船。該企業是全球第五的之航運公司,僅次於快桅、地中海航運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及中遠海集裝箱海運。同時,亦在臺灣與陽明海運、萬海海運並列為「臺灣三大航運公司」。其業務包括船運、集裝箱和港口管理、工程和房地產開發。子公司和下屬部門包括立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臺灣)、Evergreen Marine (UK) Ltd.(英國)和航運公司Italia Marittima S.p.A.(意大利)。 2007年,Hatsu Marine Limited(英國)、Italia Maritima和長榮合併為單一的“Evergreen Line”。 長榮的貨櫃大部分都是綠色的,並在兩側放置白色字母“Evergreen”。 立榮的貨櫃樣式亦大致相同,但是底色為亮橙色。長榮的冷藏貨櫃之顏色配置則為綠字白底。.

新!!: 大西洋和長榮海運 · 查看更多 »

長指鰻鱗鱈

長指鰻鱗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南極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麥哲倫海峽及南冰洋海域,棲息深度135-860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大陸坡,以浮游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長指鰻鱗鱈 · 查看更多 »

蕾鮟鱇

蕾鮟鱇,又稱歐洲鮟鱇(学名:Lophius budegassa),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塞內加爾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300-1013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生活在大陸棚及大陸坡,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蕾鮟鱇 · 查看更多 »

长对矛虫

长对矛虫(学名:Amphilonche elongata)为等棘虫科对矛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红海、阿拉伯海、马来群岛、太平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长对矛虫 · 查看更多 »

长体细尾粗鳍鱼

尾帶魚科(學名Radiicephalidae)又稱擬冠棘魚科,是輻鳍魚綱月魚目的一個科。其下僅有一屬一種,即長體細尾粗鰭魚(Radiicephalus elongatus),分布於東大西洋及東太平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570公尺,體為銀色,背鰭基底為黑色,背鰭軟條152-160枚、臀鰭軟條6-7枚,體長可達76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长体细尾粗鳍鱼 · 查看更多 »

长羽深巨口鱼

长羽深巨口鱼(学名:Bathophilus longipinni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巨口鱼科深巨口鱼属的鱼类,俗名密星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0-1646公尺,體長可達10.9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长羽深巨口鱼 · 查看更多 »

长鳍虹灯鱼

长鳍虹灯鱼(学名:Bolinichthys longipes)为灯笼鱼科虹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50-725公尺,本魚背鰭軟條11-13枚;臀鰭軟條13-15枚;脊椎骨32-35個,體長可達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长鳍虹灯鱼 · 查看更多 »

长银斧鱼

长银斧鱼(学名:Argyropelecus affini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银斧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1300-0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 會進行垂直性洄游,屬肉食性,以磷蝦、橈腳類、被囊動物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长银斧鱼 · 查看更多 »

长脊筋盾形提灯虫

长脊筋盾形提灯虫(学名:Lychnaspis longissima)为穿盾虫科盾形提灯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马尔加什、孟加拉湾、索马里沿海、苏门答腊、菲律宾、俾斯麦群岛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长脊筋盾形提灯虫 · 查看更多 »

镜太阳盘虫

太阳盘虫(学名:Heliodiscus phacodiscus)为镜盘虫科太阳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镜太阳盘虫 · 查看更多 »

蕉鯔

蕉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區,以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蕉鯔 · 查看更多 »

腹帶叉鼻魨

腹帶叉鼻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Knysna至東倫敦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腹帶叉鼻魨 · 查看更多 »

腹燈離光魚

腹燈離光魚(学名:Woodsia meyerwaarden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光器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及太平洋區,包括澳洲、紐西蘭、阿根廷及烏拉圭等海域,屬深海魚類。.

新!!: 大西洋和腹燈離光魚 · 查看更多 »

腹肢鮃

腹肢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安地列斯群島、巴西南部,東太平洋加利福尼亞灣至秘魯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0-65公尺,體長可達9.3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河口區,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腹肢鮃 · 查看更多 »

腺眶燈魚

腺眶灯鱼(学名:Diaphus adenom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的日本、東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及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80-60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

新!!: 大西洋和腺眶燈魚 · 查看更多 »

腺炬燈魚

腺炬灯鱼(学名:Lampadena dea)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南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500-2390公尺,體長可達8.9公分。.

新!!: 大西洋和腺炬燈魚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SMS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以17世纪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所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四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韦尔特号和魏森堡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威廉港的开始,1891年并至1893年完工,造价高达1123万马克。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从1894年起至1900年担任德国舰队的旗舰。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它在德国舰队生涯中所参与的现役任务十分有限。因此,其职业生涯主要专注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大型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更名为巴巴罗萨·海雷丁号(Barbaros Hayreddin)。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色雷斯的奥斯曼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以及次月的,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由于长期处于严重失修的状态,这艘老旧的战列舰在奥斯曼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加入同盟国后,被拆除了部分武装。1915年8月8日,该舰在达达尼尔海峡遭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并沉没,造成多人罹难。.

新!!: 大西洋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腋孔蟾魚

腋孔蟾魚(学名:Halobatrachus didactyl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非洲迦納海域,棲息深度10-15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泥底質或岩石縫隙,屬肉食性,以甲殼類、橈腳類、魚類等為食,繁殖期時由雌魚負責孵卵,雄魚於巢穴外守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腋孔蟾魚 · 查看更多 »

腋鸚鯛

腋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35公尺,體長可達37分,棲息在珊瑚礁、岩礁區、海藻床,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腋鸚鯛 · 查看更多 »

腋斑小鯛

腋斑小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草生長的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腋斑小鯛 · 查看更多 »

鉤牙皇石首魚

鉤牙皇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阿根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本魚身體經常棕黃色,上部稍深。胸鰭長,烏黑,絲狀上的軟條,延伸至尾柄骨盆和臀鰭黃色,口大,近水平,下巴具一雙長適中,細長的觸鬚,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河口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鉤牙皇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艾塞克斯縣 (麻薩諸塞州)

艾塞克斯縣(Essex County)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東北部的一個縣,北鄰新罕布什爾州,東臨大西洋。面積2,14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723,419人。縣治有二:塞勒姆(Salem)和羅倫斯(Lawrence),惟自1999年起已無縣政府,政府職能由州政府行駛。 成立於1643年5月10日,是該州原始的縣之一。縣名來自英國艾塞克斯郡。.

新!!: 大西洋和艾塞克斯縣 (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艾尔萨斯号战列舰

艾尔萨斯号战列舰(SMS Elsass)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不伦瑞克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于1901年开始进行,并于1904年投入舰队服役。它得名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领地艾尔萨斯,即今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其姊妹舰还包括有不伦瑞克号、黑森号、普鲁士号和洛特林根号。舰只在入役后被编入德国本土舰队的第二战列分舰队,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又被调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艾尔萨斯号在战争中参加了于波罗的海针对俄国海军的行动,其中包括1915年8月的,期间它曾与俄国战列舰光荣号交火。至1916年,迫于船员短缺,它只得作储备闲置,并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担当。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艾尔萨斯号在战争结束后被保留了下来,并于1923-24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它随水面舰队在魏玛国家海军服役直至1930年,然后再度作储备闲置。舰只于1931年从中除名,并在威廉港被短时用于。这艘过时的战列舰最终于1935年售予北德劳埃德,至翌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艾尔萨斯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艾克埃塞蛇鰻

艾克埃塞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55-58公尺,棲息於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艾克埃塞蛇鰻 · 查看更多 »

艾因哈羅島

艾因哈羅島是一座蘇格蘭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勞賽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1.4公里、寬1.3公里,呈心形,面積0.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0米。1851年的一场瘟疫导致岛上居民外逃。为了确保无人返回,领主拆除了所有房屋的屋顶。从那以后,该岛便无人居住。自从其荒废以来,艾因哈罗已经重新成为海鸟的重要繁殖地。“艾因哈罗”(Eynhallow)源于古挪威语“爱因·赫尔加”(Eyinhelga),意思是“圣岛”。考古学家在岛上发现了十一世纪的修道院遗迹。由于没有到岛上的渡轮,奥克尼遗产协会(Orkney Heritage Society)每年夏天组织的旅行是外人唯一一次踏上岛上的机会。.

新!!: 大西洋和艾因哈羅島 · 查看更多 »

艾莉絲·史葛

阿歷山德拉·維麗娜·"艾莉絲"·史葛(Alexandra Virina "Alex" Scott,)生於倫敦,是一名英格蘭女子足球運動員,司職右閘,現時效力英格蘭足球總會女子超級聯賽球會阿仙奴,她同時亦是英格蘭女隊成員之一。.

新!!: 大西洋和艾莉絲·史葛 · 查看更多 »

艾萊西瑙伊姆赫島

艾萊西瑙伊姆赫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馬爾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艾萊西瑙伊姆赫島 · 查看更多 »

艾氏巨棘角鮟鱇

艾氏巨棘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的日本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38.4公分。.

新!!: 大西洋和艾氏巨棘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艾氏喉盤魚

艾氏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那米比亞至南非海域,體長可達3.5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艾氏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艾氏辛普遜鱂

艾氏辛普遜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6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艾氏辛普遜鱂 · 查看更多 »

艾斯塔多島

艾斯塔多島(Isla de los Estados),英文稱為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又譯為史坦頓島),與紐約的史泰登島同名,都源自於荷蘭文的斯塔滕島(Stateneiland),位於阿根廷火地群島東方29公里處,中間隔著勒梅爾海峽。艾斯塔多島受到阿根廷火地省的管轄。.

新!!: 大西洋和艾斯塔多島 · 查看更多 »

艾斯派亞省

艾斯派亞省(Espaillat Province)- 多明尼加共和國北部的一個省,鄰大西洋。下轄4個自治市鎮(municipio),另有10個自治市政區(Municipal district),首府在摩卡。.

新!!: 大西洋和艾斯派亞省 · 查看更多 »

艾拉島

艾拉島(Isle of Islay,Ìle,,常又因發音的不精準而譯為艾雷島)是一座位於英國蘇格蘭地區西方海面的島嶼,為蘇格蘭西岸內赫布立群島(Inner Hebrides)裡最南邊的一座,以賞鳥與麥芽威士忌酒的生產而著稱。.

新!!: 大西洋和艾拉島 · 查看更多 »

艇虫

艇虫(学名:Phorticium pylonium)为门孔虫科艇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包括南海、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艇虫 · 查看更多 »

鉛灰真鯊

鉛灰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plumbeus),又稱高鰭白眼鮫,为軟骨魚綱真鯊目真鲨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鉛灰真鯊 · 查看更多 »

鉛色青眼魚

鉛色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青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美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大陸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鉛色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鉛色油鰻

鉛色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西大西洋區,從蘇利南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6公尺,本魚體灰色,具有黑色小斑點,體長可達46.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海灣、河口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鉛色油鰻 · 查看更多 »

苍白镰玉螺

苍白镰玉螺(学名:Euspira pallida)是一個捕食性海螺的物種,屬於玉螺科镰玉螺属的一种腹足綱軟體動物。.

新!!: 大西洋和苍白镰玉螺 · 查看更多 »

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新!!: 大西洋和苏丹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苏丹草原

苏丹草原,以热带草原为特征的一个非洲自然地带,指非洲中北部西起马里共和国,东至埃塞俄比亚,北为撒哈拉沙漠,南至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的横贯东、西濒大西洋。大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夏湿热,冬干热,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植物以1.5米以上的禾本科高草为主,有少量落叶乔木和伞形树木,还有特殊的猴面包树;食草动物丰富,并有猛兽;居民从事农牧业,盛产棉花、花生、玉米等,牲畜多牛羊。 Category:非洲地理.

新!!: 大西洋和苏丹草原 · 查看更多 »

苏里南铁路运输

苏里南共有225公里铁路线,由于其大多数城市均分布在大西洋沿岸而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雨林,所以路网并不发达,南部城市的主要交通依赖轻型飞机和船只,铁路系统并没有客运业务,货运主要产品是铝土和木材。苏里南主要有两条铁路线。一条是帕拉马里博政府铁路(Paramaribo Government Railway),为单线窄轨,线路自翁弗瓦赫特始,止于布朗斯韦格,沿途经过赞德赖,全长87公里,现仅有翁弗瓦赫特到雷普布利克的13公里线路在运营中。另一条则是苏里南铝土铁路(Suriname Bauxite Railway),自巴克辉斯山到阿颇埃拉,系准轨铁路,全长70公里,与1980年运营。由于当时对巴克辉斯山铝土矿的开采中止,该线路并未实现其规划作用,现主要运输一些木材和碎石。此外苏里南境内还有一些小型的货运铁路。.

新!!: 大西洋和苏里南铁路运输 · 查看更多 »

苏里南河

苏里南河(Surinamerivier),苏里南河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威廉敏娜山脉,在首都帕拉马里博以北流入大西洋。全长约480公里,流域面積約16,500平方公里。苏里南河中部修建的布罗科蓬多水库为南美洲最大的水库之一。 Category:苏里南河流.

新!!: 大西洋和苏里南河 · 查看更多 »

鋤齒鮟鱇

鋤齒鮟鱇(学名:Lophius vomerinus),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及南非海域,棲息深度150-4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生活在大陸坡,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鋤齒鮟鱇 · 查看更多 »

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AN/FPS-115 PAVE PAWS)是美國研製的一種探測潛射對地攻擊彈道導彈預警雷達,「PAVE」是美國空軍對於電子系統的計劃代號、「PAWS」是Phased Array Warning System(相位陣列預警系統)的縮寫,雷神公司為雷達主承包商,IBM聯邦系統(現由洛克希德馬丁收購,為洛克希德‧馬丁系統整合公司)研發軟體。 它主要用於從美國的東西海岸,監視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戰略導彈、核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它可以探測導彈的彈道、發射點,計算出彈著點的位置,來提供彈道飛彈來襲的預警情報;同時,它也可以用於太空目標的監視,比如監視和探測衛星這些空間目標。.

新!!: 大西洋和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English Channel;la Manche;Mor Breizh;Môr Udd、Mor Bretannek),是分隔英国与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峡。海峡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處又稱多佛海峡,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新!!: 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 · 查看更多 »

英属南极领地

英属南极领地(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地区代码缩写BAT)是英國的海外領土之一,為南极洲上一由英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區域,包含南极洲上从南极点到南纬60度,西经20和80度之间的範圍。雖然英国在1908年時就已首度宣稱對於該領地的主權,但一直到1962年3月3日時才正式建制。今日的南極領地在1962年之前原本是福克兰群岛下屬的三塊分離領土:格拉汉姆地、南奥克尼群岛和南设得兰群岛。 这块领地与阿根廷(阿根廷属南极地区)和智利(南极智利省)在南极洲声称拥有的领土互相重叠。 这块领地主要是由科學研究人员居住以及一些由英国南极调查局所维护的观测站和其他组织。.

新!!: 大西洋和英属南极领地 · 查看更多 »

英屬維爾京群島

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縮寫:BVI)--,是英國海外領土,位於加勒比海地區,處於波多黎各以東。英屬處女群島與鄰近的美屬處女群島和西屬處女群島合稱為處女群島。 英屬處女群島主要由托土拉島、處女戈達島、阿內加達島和約斯特·范·大克島(Jost Van Dyke)四大島所組成外,還包括有50多座細小的島嶼和岩礁,當中大約有15個島嶼無人居住。托土拉島是英屬處女群島內最大的島嶼,全島大約長20公里,闊5公里。群島一共有人口28,000人,其首府羅德城座落於托土拉島。.

新!!: 大西洋和英屬維爾京群島 · 查看更多 »

英伦三岛

英伦三岛一词是中文中对“英国”或“不列颠群岛”的特有别称,一般出现在非正式场合或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岛”指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它很可能是早年清代對於英國仍欠缺正確了解時,所形成之詞彙,並誤用至今日。在英文中,事實上並沒有與「英倫三島」相對應之概念或語詞。.

新!!: 大西洋和英伦三岛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1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英國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地理

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总面积约为24.5万平方千米,领土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占据了爱尔兰岛东北部六分之一土地的北爱尔兰及周边的岛屿组成。本土位于北纬49°N和59°N(设得兰群岛达到近61°N),东经11°W到2°E之间。位于东南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本初子午线的标准。 英国位于北大西洋与北海之间,南部隔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与法国相望,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共享360千米长的边境线。。西南部的多佛海峡仅宽千米,由英法海底隧道连接多佛和法国的加莱。.

新!!: 大西洋和英國地理 · 查看更多 »

英國內戰

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發生在英國議會派(「圆颅党」)與保皇派(「」)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辉格派历史学家稱之為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第一次(1642年-1646年)和第二次(1648年-1649年)内战发生在查理一世的支持者与的支持者之间,第三次内战(1649年-1651年)则是查理二世的支持者与残缺议会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1651年9月3日,内战以议会派在的胜利而结束。 內戰期間,議會派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對查理一世的頑抗態度感到莫大威脅,於是他強勢要求議員簽名支持他,處死國王。當許多議員反對克倫威爾而表態保住查理之後,克倫威爾用軍隊驅逐反對自己的議員,順服自己的議員因此召開議會(史稱「殘缺議會」)處死查理。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依「叛國者」的罪名公開斬首,克倫威爾順勢創建了英吉利共和國。處死國王不但震驚全英,也震驚歐陸,引起各種批評。1658年克倫威爾死後,其子無能又無氣魄控制軍隊,1660年在多數英國人思念王室的氛圍下,迎回查理一世的長子復辟,是為查理二世。.

新!!: 大西洋和英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英國海外領土

英國海外領土(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是主权归于英国,但并不属于联合王国建制的14块海外領土。它们是大英帝国的残余部分,部分领土经投票表决继续成为英国领土,其余领土则尚未取得完全独立,更有一處領土的原居民全部被驅逐出境。 这14块领土包括安圭拉、英属南极领地、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直布罗陀、蒙特塞拉特、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和阿克罗蒂里和德凯利亚。其中在南极洲声称的英属领地并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这14块领土的总面积共约1,728,000平方公里(其中不被其他国家承认的南极洲英属领地170万9400平方公里),人口共约260,000人。 “英国海外领土”一詞源於《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案》,取代了《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使用的稱呼「英國屬土」或「英国属地」(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1981年前,这些领地被称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英国海外领土也会被称为联合王国的海外领土,若上下文意明顯,更可以直稱海外領土。 根西岛和泽西岛(合称海峡群岛)以及马恩岛,都被称为王权属地,虽然也属于英国王室主权之下,但是其与联合王国的宪政关系与海外领土完全不同,英國的14塊海外領土只單純是海外領土,並不是英國的屬地。英国海外领土和皇家属地也与英联邦国家地位不同,后者是由于与大英帝国的关系而加入英联邦的主权国家。.

新!!: 大西洋和英國海外領土 · 查看更多 »

英國日食列表

英國日食列表是一個介紹12世紀至21世紀在英國可观测的所有日食的列表。.

新!!: 大西洋和英國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大西洋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西戰爭

英西戰爭(Anglo-Spanish War,Guerra anglo-española)(1585年–1604年)是西班牙王國與英格蘭王國之間未經正式宣戰的斷續性衝突。英西戰爭係由多場大範圍戰役組成,起於1585年英格蘭在萊斯特伯爵指揮下遠征荷蘭、擁護荷蘭議會抵抗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 1587年英國於加的斯率先奪勝,翌年擊退西班牙無敵艦隊,但1589年英國艦隊敗北後情勢逆轉,拉科魯尼亞與里斯本並接連失守。西班牙隨後派遣二艘無敵艦隊趁勝追擊,但在惡劣的氣候下遭挫。 無敵艦隊戰敗後的十年間,西班牙加強了海軍實力,對後來南美洲貴重金屬的運輸影響深遠。之後的戰役中英格蘭一直處於敗方,而戰爭到了本世紀末不列塔尼與愛爾蘭戰役期間漸走入僵局。英西戰爭在1604年由腓力三世與新任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簽訂倫敦條約後畫下句點。英西協議分別停止對愛爾蘭與西屬荷蘭的軍事介入,且英方放棄英國在公海上的劫掠行為。締約兩方皆有達成部分目標,但整起戰爭過程對兩國財政都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負擔。.

新!!: 大西洋和英西戰爭 · 查看更多 »

英氏平肩光魚

英氏平肩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與安哥拉海域,深度100-150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英氏平肩光魚 · 查看更多 »

鋸頰天竺鯛

鋸頰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鋸頰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鋸鱗四鰭旗魚

鋸鱗四鰭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本魚上半部藍黑色,銀白色側邊上點綴著褐色,下半部銀白色;背鰭深藍色;胸鰭暗褐色,腹鰭藍黑色的具有一個黑色的鰭薄膜;第一臀鰭深藍色具有銀白色在基底;第二個臀鰭暗褐色,體長可達254公分,主要棲息在中上層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烏賊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鋸鱗四鰭旗魚 · 查看更多 »

鋸齒鯔

鋸齒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西印度群島至巴拿馬淡水及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61公分,成魚棲息在河川上游,繁殖其實在河川下游產卵,屬草食性,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鋸齒鯔 · 查看更多 »

鋸蓋魚

鋸蓋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鋸蓋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佛羅里達、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至巴西淡水、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140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及河口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繁殖期約在9月,會進入淡水河川產卵,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養殖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鋸蓋魚 · 查看更多 »

鋸脂鯉亞科

鋸脂鯉亞科(Serrasalminae)是脂鯉科下的一個亞科。它們的腹部上有鋸齒紱的龍骨,故得此名。.

新!!: 大西洋和鋸脂鯉亞科 · 查看更多 »

鋼鐵墳墓

《鋼鐵墳墓》(Escape Plan)是一部2013年美國動作驚悚片,由麥克·哈夫斯強執導,邁爾士·查普曼(Miles Chapman)及撰寫劇本,其主演包括席維斯·史特龍、阿諾·史瓦辛格、吉姆·卡維佐、柯蒂斯·「五角」·傑克遜、維尼·瓊斯、文森·唐諾佛利歐及艾美·萊恩。劇情描述越獄專家雷·布瑞林(Ray Breslin,史特龍飾演)被監禁於一間世上最嚴密的非法監獄中,他與神秘的獄友艾米·羅麥爾(Emil Rottmayer,史瓦辛格飾演)必須設法從此逃脫。該片同時也是首部由史特龍和史瓦辛格頭銜主演的電影。 起初,該片選定布魯斯·威利主演,並由安東尼·法奎執導電影;而在兩人皆退出該片後,則改由史特龍和史瓦辛格主演,哈夫斯強接手擔任導演。主要拍攝於2012年4月16日至2012年6月15日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進行。《鋼鐵墳墓》最先於2013年7月18日在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上首映,後於2013年10月18日在美國及臺灣上映。 《鋼鐵墳墓》雖然在美國的票房收益不佳,但在海外市場上卻獲得了熱烈的歡迎,使其全球票房總計1.37億美元;該片在影評界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主要被影評人批評該片的故事老套、牽強,角色間的火花不足,但也認為其娛樂性及史特龍和史瓦辛格的合作看點仍能滿足部分的觀影者。在金酸梅獎上,史特龍因該片而入圍了。 續集《鋼鐵墳墓2》在美國於2018年以VOD的方式發行,而其他國家仍會在戲院上映。第二部續集《鋼鐵墳墓3》正在製作中。.

新!!: 大西洋和鋼鐵墳墓 · 查看更多 »

雪花下美鮨

雪花下美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525公尺,體長可達122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腹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雪花下美鮨 · 查看更多 »

雪鮨

雪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加勒比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45-90公尺,體長可達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雪鮨 · 查看更多 »

雲紋刺鮨

雲紋刺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中部海域,本魚體褐色,體側具3-4條暗色橫帶,尾鰭圓形,背鰭、臀鰭吉身體具有許多不規則的小黑點,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近海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雲紋刺鮨 · 查看更多 »

雲紋喙鱸

雲紋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5-200公尺,體長可達144公分,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雲紋喙鱸 · 查看更多 »

雲紋犬牙石首魚

雲紋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約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本魚體銀色,具深灰色藍色反射和眾多的圓形黑點,不規則散落在上半背部,延伸至背鰭和尾鰭,背鰭硬棘灰色,其他的鰭蒼白偏黃。口大且斜,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大小向後逐漸增加,沒有觸鬚或孔的下巴,背鰭硬棘9-11枚;背鰭軟條25-2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0-11枚,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河口、海草生長的沙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雲紋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雲紋無線鰨

雲紋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紐約至佛羅里達海域,棲息深度239-81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雲紋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雲紋隱棘杜父魚

雲紋隱棘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的巴塔哥尼亞海域,棲息深度419-1012公尺,體長可達31.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雲紋隱棘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雲斑厚紋蟹

雲斑厚紋蟹(學名:Pachygrapsus marmoratus)是厚紋蟹屬的一種螃蟹,分佈于黑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雲斑厚紋蟹 · 查看更多 »

雷根斯堡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雷根斯堡号(SMS Regensbu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0年代建造的两艘格劳登茨级小巡洋舰的末舰,以巴伐利亚城市雷根斯堡命名。其唯一的姊妹舰为格劳登茨号。舰只于1912年在不来梅的开始,并于1914年4月,至1915年1月投入公海舰队使用。雷根斯堡号的为十二门,最高速度达27.5节。 雷根斯堡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服役于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它于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中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并在那里担任鱼雷艇区舰队的向导舰,负责为第一侦察集群的战列巡洋舰提供屏护。战争结束后,它于1920年被割让予法国,并更名为斯特拉斯堡号(Strasbourg)。1928年,舰只参加了搜寻的北极救援行动。自1936年退役后,它一直在洛里昂被用作宿营船,直至1944年被德国人占领并凿沉于港湾,以保护那里的。.

新!!: 大西洋和雷根斯堡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電機工程學

電機工程學是以電子學、電磁學等物理学分支为基础,涵盖電子學、電子計算機、電力工程、电信、控制工程、訊號處理等子领域的一門工程學。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電報、電話、電能在供應與使用方面的商業化,該學科逐漸發展為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 電機工程廣義上涵蓋該領域的分支,但在有些地方,「電機工程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一詞的意義有時不包括「電子工程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 這個情況下,「電機工程學」是指涉及到大能量的電力系統(如電能傳輸、重型電機機械及電動機),而「電子工程」則是指處理小信號的電子系統(如計算機和積體電路)。 另一種區分法為,電力工程師著重於電能的傳輸,而電子工程師則著重於利用電子訊號進行資訊的傳輸。這些子領域的範圍有時也會重疊:例如,電力電子學使用電力電子元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又如,智慧電網偵測電能供應者的電能供應狀況與一般家庭使用者的電能使用狀況,并据之調整家電用品的耗電量,以此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增强輸電網路可靠性的目的。因此,電機工程亦函蓋電子工程部分領域的專業知識。.

新!!: 大西洋和電機工程學 · 查看更多 »

電星1號

Telstar是第一颗人造的通讯卫星和第一颗被设计来传送电话和高速数据通讯的卫星。今天多颗电视广播卫星取名为Telstar。 最早的Telstar则是两颗几乎一样的试验性卫星:Telstar1于1962年7月10日升天,运行到1963年2月21日,Telstar2于1963年5月7日升天,运行到1965年5月16日。 在其运行期间Telstar1首次通过太空转播了电视图像、电话和电传图像,完成了首次跨大西洋电视实播。.

新!!: 大西洋和電星1號 · 查看更多 »

雜色短臂鰨

色短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塞內加爾、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20-4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雜色短臂鰨 · 查看更多 »

雜色真巨口魚

色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variabili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北部至南美洲北部海岸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4.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雜色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雜斑無線鰨

斑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東倫敦海域,棲息深度550-80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雜斑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雜斑盔魚

斑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瑞典至加彭洛佩茲角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0-12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主要棲息在沿海海草生長的礁石區,老成魚會生活在深水域,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夜間或受驚嚇時會躲入沙中,屬肉食性,以腹足類、海膽、甲殼類、端足類等為食,可作為觀賞魚、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雜斑盔魚 · 查看更多 »

蛇壮绵鳚

蛇壮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中洋脊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480公尺,體長可達38.8公分。.

新!!: 大西洋和蛇壮绵鳚 · 查看更多 »

蛇形巨口魚

蛇形巨口魚(学名:Stomias boa ferox)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從冰島至加那利群島及格陵蘭至美國東部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0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蛇形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蛇首裸蟾魚

蛇首裸蟾魚(学名:Batrichthys apiat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Umtata河至沙丹那灣鹹水及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1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蛇首裸蟾魚 · 查看更多 »

蛇鰻

蛇鰻(ophichthus ophis、spotted snake eel),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巴哈馬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1-50公尺,體長可達21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屬肉食性,以魚類、章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餌魚。 鳗体细长似蛇状。吻尖,突出。口裂大,后端达眼下方或后方。眼小。前鼻孔位于上唇前部上方或吻端突出部分的腹面,呈短管或缘瓣;后鼻孔常位于眼下或眼后。舌附于口底,牙尖锐,锥形或颗粒状,排列成带或行。鳃孔侧位或腹位。背、臀鳍不相连;胸鳍发达或否,退化或消失;无尾鳍,尾端尖秃。 栖息于暖温带及热带海洋到近岸浅水区,个别种类进入河口及淡水中。穴居于泥沙底质的低潮区或近岸处,吞食蛭、蛤及其他底栖动物,有些成为蛏田养殖中的主要敌害。肉味美,可供食用,也可作钓捕鲨鱼的饵料。.

新!!: 大西洋和蛇鰻 · 查看更多 »

雅科梅·德布鲁日

雅科梅·德布鲁日(Jácome de Bruges,Jacob van Brugge),是15世纪弗兰德斯贵族,是亚速尔群岛的首批殖民者之一,首任特塞拉岛总督。.

新!!: 大西洋和雅科梅·德布鲁日 · 查看更多 »

蛛针网虫

蛛针网虫(学名:Stylodictya arachnia)为孔盘虫科针网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蛛针网虫 · 查看更多 »

雛蛇鰻

雛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幾內亞比索及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06-154公尺,體長可達58.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雛蛇鰻 · 查看更多 »

雀斑皂鱸

斑皂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68公尺,本魚體上半部紅棕色,下半部淡黃色,體側具有褐色斑點,體長可達15公分,生活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皮膚具有特殊腺體,當受到刺激時,會分泌出微毒的黏液。.

新!!: 大西洋和雀斑皂鱸 · 查看更多 »

雙帶麗鰻

雙帶麗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諸島至中南美洲海域及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及阿森松岛海域,棲息深度1-22公尺,體長可達17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雙帶麗鰻 · 查看更多 »

雙帶錦魚

雙帶錦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0-4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潟湖、珊瑚礁海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及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雙帶錦魚 · 查看更多 »

雙帶重牙鯛

雙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雙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雙帶海豬魚

雙帶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15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礁石海域,以腹足類、小魚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雙帶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雙光黑巨口魚

雙光黑巨口魚(学名:Melanostomias biseri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從摩洛哥南部至喀麥隆及西太平洋,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620-76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光黑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球真巨口魚

雙球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ibulbos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3000公尺,體長可達13.7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球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睛無線鰨

雙睛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哈馬及貝里斯海域,棲息深度1-27公尺,體長可達4.3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沙底質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睛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雙線無鬚鱈

雙線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至巴哈馬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55-914公尺,體長可達76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水域,以頭足類、魚類、片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雙線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雙線狡鮟鱇

雙線狡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幾內亞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0至700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線狡鮟鱇 · 查看更多 »

雙線袋巨口魚

雙線袋巨口魚(学名:Photonectes dinem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5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線袋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線麗鰻

雙線麗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諸島至中南美洲海域及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及阿森松岛海域,棲息深度1-22公尺,體長可達17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雙線麗鰻 · 查看更多 »

雙緣真巨口魚

雙緣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imargarit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14.3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緣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眼似胸翼魚

雙眼似胸翼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南非;西大西洋百慕達群島及西南太平洋紐西蘭海域,水深960-1200公尺,體長可達24.2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眼似胸翼魚 · 查看更多 »

雙瘤真巨口魚

雙瘤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ituber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體長可達11.7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瘤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絲鼠鱈

雙絲鼠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美洲東北部;東大西洋摩洛哥、葡萄牙、亞速群島及加納利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610-1370公尺,體長可達5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絲鼠鱈 · 查看更多 »

雙蟾魚

雙蟾魚(学名:Amphichthys rubigeni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雙蟾魚 · 查看更多 »

雙角冰杜父魚

雙角冰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哈德遜灣、紐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等海域,棲息深度0-930公尺,體長可達15.7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或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角冰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雙角樹鬚魚

雙角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北大西洋及東南印度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620-122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8.5公分,雄魚體長可達3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雙角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雙點褶腹喉盤魚

雙點褶腹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西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18-36公尺,本魚體延長側扁,體具紅色斑點,背鰭軟條4-7枚,臀鰭軟條4-7枚,體長可達6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岩石底部或雙殼貝中,繁殖期6-7月。.

新!!: 大西洋和雙點褶腹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雙點鋸鮨

雙點鋸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至古巴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生活在海藻生長的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點鋸鮨 · 查看更多 »

雙葉纖巨口魚

雙葉纖巨口魚(学名:Leptostomias bilobat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1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葉纖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色半鰺

雙色半鰺,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鲹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獅子山至安哥拉海域及半鹹水域,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雙色半鰺 · 查看更多 »

雙色前頜蝴蝶魚

雙色前頜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雙色前頜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雙色笛鯛

雙色笛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25-95公尺,體長可達94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珊瑚礁、岩礁區,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腹足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雙色笛鯛 · 查看更多 »

雙色豹蟾魚

雙色豹蟾魚(学名:Opsanus dichrostomu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5公尺,體長可達12.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雙色豹蟾魚 · 查看更多 »

雙色龍氏鯨頭魚

雙色龍氏鯨頭魚為輻鰭魚綱鯨頭魚目紅口倣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蘇利南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3003公尺,體長可達11.2公分。.

新!!: 大西洋和雙色龍氏鯨頭魚 · 查看更多 »

雙棘副棘茄魚

雙棘副棘茄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100-400公尺,體長可達9.9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棘副棘茄魚 · 查看更多 »

雙棘牛魚

雙棘牛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牛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海域,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棘牛魚 · 查看更多 »

雙棘龜鯔

雙棘龜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為草食性。.

新!!: 大西洋和雙棘龜鯔 · 查看更多 »

雙極副獅子魚

雙極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的愛爾蘭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2585-3040公尺,體長可達9.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雙極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雙斑天竺鯛

雙斑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雙斑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雙斑褶腹喉盤魚

雙斑褶腹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維德角群島、亞速群島、加那利群島海域,體長可達2.2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藻類生長的岩石區。.

新!!: 大西洋和雙斑褶腹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通布阿

通布阿是西非國家安哥拉的城市,由納米貝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毗鄰與納米比亞接壤邊境,是出產石油和漁業的重要港口,人口估計約90,000。.

新!!: 大西洋和通布阿 · 查看更多 »

通訊衛星

通讯卫星(Communications Satellite,简称「CS」)是一种通过来传递和放大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卫星,它建立了地面上发射站与接收站之间的信息通道。通信卫星可用于电视、电话、广播、网络和军事领域。地球轨道上有2,000多颗通信卫星,它们由私人和政府机构使用。 无线电通信使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这些波是直线传播的,因此它们会被地球的弯曲表面挡住。通信卫星的目的是,通过传递地球表面的信号来实现地面远距离的通信。通信卫星使用的无线电和微波的频带较宽。为避免信号干扰,国际组织制定了监管规则来分配各个组织可以使用的频率范围或“频带”。这样的分配降低了信号干扰的风险 。 卫星轨道离地很高,天线波束能覆盖地球广大面积,且电波传播不受地形限制,能实现地面远距离通讯。卫星装有由接收和发射设备组成的转发器,将收到的信号经放大、移频后发射给地面;轨道高度和倾角可有多种,但常用的是对地静止轨道;如果用3-4颗对地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组网,可以实现全球实时通讯;这种卫星除了具有人造卫星一般的分系统设备外,还装有通讯转发器、对地姿态稳定控制、对地定向天线、卫星位置保持等分系统设备。 通訊衛星是為了補足海底電纜通信的不足,通常用於移动通信。例如船隻或飛機等遠離陸地的交通工具,無法使用有線通訊時,便需要通訊衛星。.

新!!: 大西洋和通訊衛星 · 查看更多 »

透明等棘虫

透明等棘虫(学名:Acanthometra pellucida)为等棘虫科等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马来群岛、太平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透明等棘虫 · 查看更多 »

透明柱蜥魚

透明柱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深度200-20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透明柱蜥魚 · 查看更多 »

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

此条目列出了自1923年至今的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包含商业航班、军事航班和货运航班。列表中记录有超过500次空难,共有超过540架飞机坠毁,事故地点包括所有7大洲和3大洋,死亡人数超过53,500人。其中的200起空难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2起造成至少200人死亡,8起造成至少300人死亡,4起导致了超过500人死亡。.

新!!: 大西洋和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 · 查看更多 »

耶罗岛

耶罗岛(El Hierro)也作希耶罗岛、埃尔希耶罗岛、艾希路岛,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西南部的一座火山岛,行政上属于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省管辖。人口1万多人。.

新!!: 大西洋和耶罗岛 · 查看更多 »

耶爾島

耶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31公里、寬12公里,面積212.1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10米,2001年人口957。.

新!!: 大西洋和耶爾島 · 查看更多 »

耶氏圓魨

耶氏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貝里斯至哥倫比亞海域,棲息深度約31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耶氏圓魨 · 查看更多 »

耶氏絲鰭鱈

耶氏絲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西撒哈拉至塞內加爾海域,深度220-55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耶氏絲鰭鱈 · 查看更多 »

考卡亞

考卡亞是巴西的城市,位於該國東部,距離福塔雷薩12公里,毗鄰大西洋沿岸,由塞阿臘州負責管轄,始建於1759年10月15日,面積227平方公里,受熱帶氣候影響,2007年人口316,906。 Category:巴西城市.

新!!: 大西洋和考卡亞 · 查看更多 »

考珀氏小褐鱈

考珀氏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至巴西南部海域,深度260-365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2.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考珀氏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耀眼底灯鱼

耀眼底灯鱼(学名:Benthosema suborbitale)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底灯鱼属的鱼类,俗名下眶底灯鱼。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一般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本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軟條16-19枚;脊椎骨33-35個,體長可達3.9公分,屬深海魚類,深度50-2500公尺,屬夜間覓食,以浮游動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耀眼底灯鱼 · 查看更多 »

虎喙鱸

虎喙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0-40公尺,體長可達101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虎喙鱸 · 查看更多 »

虎紋鮨

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29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區、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虎紋鮨 · 查看更多 »

虫状狼牙绵鳚

虫状狼牙绵鳚(學名:Lycodonus vermiformi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的南非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41至1152公尺,體長可達26.8公分。.

新!!: 大西洋和虫状狼牙绵鳚 · 查看更多 »

陳文寬

陳文寬(Moon Fun CHIN,),廣東臺山人,移民美國,在美國取得飛行員資格。1933年回到中國發展。曾任中國航空公司機航組副主任,中央航空運輸公司機航組主任、副經理。 他曾親自駕駛飛機載送空襲東京後的杜立德,也親自駕駛行政專機載送蔣介石委員長、孫科、戴笠、宋子文、蔣經國等高官。1951年5月21日與戴安國、蔡克非等人在台灣共同創辦復興航空。1983年,國產實業集團買下復興航空70%股份,陳文寬前往美國加州舊金山。現居舊金山灣區希尔斯伯勒。、,、、,、.

新!!: 大西洋和陳文寬 · 查看更多 »

虹彩鸚嘴魚

虹彩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3-25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海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報告。.

新!!: 大西洋和虹彩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陽光動力號

陽光動力號(Solar Impulse,又稱太陽動力號),是瑞士的太陽能飛機試驗機計畫。「Solar」指的是使用太陽能的電池,「Impulse」是指動力,亦即此原型機全採用太陽能為動力,不需任何石化燃料。這個計畫是由瑞士的商人與精神科醫師贝特朗·皮卡尔共同集資發起的;而贝特朗·皮卡尔曾在1999年與他的英國籍副手共同駕駛了,以連續19天不停歇的方式,完成環繞世界一周之舉。.

新!!: 大西洋和陽光動力號 · 查看更多 »

陈芳

芳(Chun Afong,)字国芬,广东省香山县黄茅斜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人,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华侨商人,夏威夷王国贵族。.

新!!: 大西洋和陈芳 · 查看更多 »

陆地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淹沒在液态水下的區域。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的29%,面積約為1億4821萬平方公里。陸地和海、洋或其他水體的不同之處為地表最基本的差異。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活動都是在陸地發生,可以供人类进行農業、狩獵,和其他人類活動的陸地,往往也是早期人們聚集的地區。陸地生長的陸生植物及,其型態和水生動植物也有一些差異。陸地和水體的分界也隨地區而不同,有些地區的地形以岩石為主,和水體就會有明確的分界。但有些地區的陸地和水體之間有濕地或沼澤,因此陸地和水體间不一定有明確的分界。陸地和海洋分界處一般稱為海岸帶或是海灘。.

新!!: 大西洋和陆地 · 查看更多 »

陆缘海

陆缘海指的是大海的四周大部分是由半岛、岛屿或者陆地所环绕的大海。 世界主要陆缘海列表如下:.

新!!: 大西洋和陆缘海 · 查看更多 »

陇海铁路

陇海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40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大西洋和陇海铁路 · 查看更多 »

F-14雄貓式戰鬥機

F-14雄貓式戰鬥機(F-14 "Tomcat" Fighter)是美國海軍曾使用的一款超音速空優及長程攔截用艦載戰鬥機。為雙發噴射機、可變後掠翼與雙尾翼、雙座配置,由格魯門公司承包開發製造,專門負責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艦隊防衛任務。首架F-14於1970年試飛,1974年正式服役,以取代F-4--式戰機作為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防衛。F-14在服役後期曾追加低空導航暨夜間紅外線標定筴艙,具備有基本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F-14在美國海軍服役32年後,於2006年9月22日正式退役,由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所取代。伊朗是唯一獲准購買F-14的國家,而且一直操作至今。.

新!!: 大西洋和F-14雄貓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35閃電II戰鬥機

F-35閃電II式(F-35 Lightning II)是一款由美国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设计及生产的单座单发动机三軍通用多用途戰機,劳斯莱斯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引擎設計,是遠、近距離空對空戰鬥能力僅次於F-22的戰鬥機種 Lockheed Martin.

新!!: 大西洋和F-35閃電II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ate/Zero角色列表

Fate/Zero角色列表為TYPE-MOON與Nitro+合作發售的小說及《Fate/stay night》的前傳《Fate/Zero》登場的角色。 廣播劇與動畫版聲優皆相同。 ※備註:香港版配音有now寬頻電視【now】與香港電視網絡【HKTV】兩種不同的版本。.

新!!: 大西洋和Fate/Zero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Fiann Paul

Fiann Paul (出生于1980年,波兰)是冰岛艺术家、运动员及探险家。在2016年,他成为最快的海洋划艇选手,并在2017年成为打破世界纪录的远洋划手。同时持有18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包括多个“世界首位”头衔, 例如:“首位横跨四个海洋”及“首位四个海洋当前速度纪录保持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是破纪录人力探险队的队长, 划船历史上最快的划艇选手 并打破了每个海洋的总体速度纪录。 他是海洋划船历史上最多最高荣誉的持有者。.

新!!: 大西洋和Fiann Paul · 查看更多 »

Fw 200偵察機

福克-沃爾夫Fw 200兀鷹式(德語:Focke-Wulf Fw 200 Condor)是納粹德國的一種全金屬4引擎單翼機,由福克-沃爾夫所研製。原先作為客機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空軍用做远程偵察機、海軍轟炸機與運輸機。由於該機在德國對英國的大西洋海戰中表現出色,重创英国运输船,导致英军资源匮乏,无法与德军作战,溫斯頓·邱吉爾稱其為「大西洋的禍害」(Scourge of the Atlantic)。.

新!!: 大西洋和Fw 200偵察機 · 查看更多 »

GIUK缺口

GIUK缺口是描述位於北大西洋海域上一處與海軍作戰有重大關係的海域。GIUK的縮寫來自於格陵蘭、冰島和英國這三個地方,GIUK缺口就是指位於這三地之間的海域,通常是引用在軍事相關的論述上。.

新!!: 大西洋和GIUK缺口 · 查看更多 »

He 115水上轟炸機

亨克爾 He 115,是水上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空軍的一款具有3個座位的水上飛機。它可當作魚雷轟炸機使用,也可以執行一般水上飛機的任務,例如偵察、佈放水雷。.

新!!: 大西洋和He 115水上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HX 84船隊

HX 84船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西洋海戰間是HX北大西洋護航隊的其中一支。它包含了38艘商船,他們於1940年10月28日,在武裝商業巡洋艦''傑維斯灣''號的陪同下,從哈利法克斯、新斯科細亞、加拿大向東航行至利物浦及英格蘭。.

新!!: 大西洋和HX 84船隊 · 查看更多 »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参考译名《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首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乐队的歌曲。它是第一首的披头士歌曲,由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创作,录制于1963年10月。这首歌在被发行前已有超过一百万张的预购,使它本可以在发行当天(1963年11月29日)就直接登顶英国排行榜。然而,第一名的位置被披头士的前一首英国单曲《She Loves You》占据,该曲是乐队的第一首销量百万的单曲,当时在媒体的重点宣传下重新大热。《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用了两周达到英国排行榜第一,并保持了五周,在前五十总共停留了二十一周 。 这首歌也是披头士的第一首美国冠军单曲,于1964年1月18日以第45名进入“告示牌百强单曲榜”,开启了对美国音乐产业的英國入侵。它到2月1日登顶榜首,在该位置停留了七周,直到被《She Loves You》取代,和在英国发生的情况正好相反。它在美国榜单上一共停留了十五周。《I Want to Hold Your Hand》成为了披头士全球最畅销的单曲。2013年,《告示牌》杂志把它列为史上最热的单曲第44位。.

新!!: 大西洋和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 查看更多 »

ID4星際重生

《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或簡稱IDR)是一部2016年美國科幻災難片,由羅蘭·艾默瑞奇執導。為1996年電影《ID4星際終結者》的續集。電影主演除了傑夫·高布倫、比爾·普曼、裘德·赫希、薇薇卡·A·福克斯和布倫特·斯派爾等人回歸出演自己的角色外,本集還新加入了連恩·漢斯沃、傑西·亞瑟、麥卡·門羅、莎拉·華德、夏綠蒂·甘絲柏、喬伊·金、Angelababy與威廉·菲德內爾。.

新!!: 大西洋和ID4星際重生 · 查看更多 »

IEEE里程碑列表

這份IEEE里程碑列表,介紹的是由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認定,在電機工程領域上重要的發明與貢獻。.

新!!: 大西洋和IEEE里程碑列表 · 查看更多 »

IMAX

IMAX(全稱:Image MAXimum),意指最大影像,為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IMAX是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場館播放的影像展示系統中最為成功的。 眾多IMAX系統中,有一種適合在傾斜的天文館圓頂播放的IMAX系統,稱為全天域電影。.

新!!: 大西洋和IMAX · 查看更多 »

ISO 6709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6709国际标准表示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高程)。成分的顺序是纬度、经度和高度(高程)。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3524的名称是《地理點位置之經度緯度及海拔高度之標準表示法》,與ISO 6709類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831-1997《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与ISO 6709:1983等同采用。.

新!!: 大西洋和ISO 6709 · 查看更多 »

Ju 88轟炸機

容克斯Ju 88(Junkers Ju 88)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空軍(Luftwaffe)所使用的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從1939年開始服役到1945年。於1930年代中期由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的總設計師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親手設計出來。 Ju 88是納粹德國空軍在二次大戰期間所使用的標準戰鬥用飛機之一。在戰爭中擔任過許多不同的任務,被暱稱為全方位工作機(The Maid of all Work),又被稱為萬能博士。它在大戰期間成功地服務於多種目標,是用途最廣泛的飛機之一。最初目標是作為快速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後續的多種修改讓它成為長程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水雷佈雷機、海面或長程偵察機、氣象觀察機、戰鬥轟炸機、驅逐機、夜間戰鬥機、坦克殺手、地面攻擊機等角色,在戰爭末期甚至曾改裝為飛行炸彈。儘管在開發過程受到種種的延誤,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總生產了14,882架Ju 88,其生產數量遠超過德國任何其它雙引擎軍用機。Ju 88成為德國空軍寶貴資產,也是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武器生產計劃之一。 整個生產過程中,儘管Ju88有幾十種衍生機種,但其基本架構卻始終未曾更動,證明其原始設計品質的優越性。.

新!!: 大西洋和Ju 88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K-19 (苏联潜艇)

K-19号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红海军H级核潜艇的首舰。该潜艇是苏联第一级可以有远航能力的弹道导弹潜艇。但该潜艇闻名全世界则是因为其频繁的发生的事故以及后来的美国电影《-zh-hans:K-19:寡妇制造者;zh-hk:轟天潛艦K-19;zh-tw:K-19;-》。.

新!!: 大西洋和K-19 (苏联潜艇) · 查看更多 »

L·F·韋德國際機場

L.F.韦德國際機場(L.F. Wade International Airport,),原名百慕達國際機場(Bermuda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北大西洋的英国海外屬地百慕達唯一的機場。机场位於聖喬治堂區,位于首都哈密尔顿東北方6海里(11公里,6.9英里)处。2006年,L.F.韦德国际机场接待了大约900,000名乘客,比2005年上涨了7%。 机场有一个乘客航站、一个货运航站,以及8个停机位,且最大可以支持空中客车A380大小的飞机使.

新!!: 大西洋和L·F·韋德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LOT波蘭航空5055號班機空難

1987年5月9日,LOT波蘭航空5055號班機於波蘭華沙的卡巴迪森林(Kabaty Woods)自然保護區外圍墜毀。出事的客機是一架伊留申-62M,命名為塔德烏哥斯。據波蘭委員會調查,客機失事的原因是2號引擎內的一個故障軸承令發動機軸解體及留在引擎艙內,令機上產生大量熱量。熱量傳過旁邊的1號引擎並令其損毀及失火,火勢波及貨艙令飛機急速減壓,最後更使機上的電器系統逐一失靈。 事件起因跟7年前出事的LOT波蘭航空007號班機十分地相似。在007班機墜毀後,波蘭委員會指出發動機軸解體是由於金屬疲勞,採用的金屬原料不當造成產品抗疲勞能力較弱及引擎軸設計失誤。波蘭政府災難特別委員會在1980年的調查提出這些問題,但俄羅斯的設計師,機械工程師和科學家否認了這些原因,指出渦輪解體是由於引擎故障,而不是波蘭當局指出的原因。在5055號班機失事後,類似的報告被送往莫斯科,但再次被否認。不久之後發生東歐劇變,波蘭航空其後開始購買波音767取代伊爾-62飛行跨大西洋航線。波蘭航空的最後一架IL-62也於1991年底出售給烏克蘭。.

新!!: 大西洋和LOT波蘭航空5055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M級輕巡洋艦

M級輕巡洋艦(德語:M-Klasse Leichter Kreuzer)是一款納粹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所規劃,但從未建造的輕巡洋艦艦級。本級艦的設計目的是在大西洋海域上對盟軍的商業船團進行騷擾;前四艘同級艦的設計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第五艘與第六艘同級艦被徹底重新設計。 M級輕巡洋艦的艦級名稱來自一號艦的預訂艦名;由於計畫未完成,本級艦的所有艦艇均未命名,因此德軍按照各艦的規劃年份,以拉丁字母依序為其編碼。本級艦的首艦將是德軍所規劃的第十三艘巡洋艦,因此在海軍文件中被編為「M號巡洋艦」。反之,倘若本級艦的任何一艘艦艇建造完成,則艦級名稱將會以第一艘完成的巡洋艦命名。.

新!!: 大西洋和M級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Me 264轟炸機

梅塞施密特Me 264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研發的四引擎長程重型轟炸機及偵察機,設計目標是能夠自德國飛越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主要是紐約),在1942年12月23日進行首飛,但由於後期戰局惡化,計劃在1944年取消,以使梅塞施密特能集中資源製造戰鬥機。.

新!!: 大西洋和Me 264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PGA錦標賽

PGA锦标赛 (PGA Championship,又称“PGA高尔夫球锦标赛”,也被美国以外地区称为“美国PGA锦标赛”),是在美国举行的每年一度的高尔夫球顶级赛事,其主办方为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Professional Golf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USPGA)。该项赛事也是世界职业高尔夫球坛四大赛中之一(其余三项为英国公开赛、美国名人赛和美国公开赛),一般都在每年的8月中旬举行(一般与英国公开赛相隔四周)。由于它是每年四大满贯赛事中最后一项,因此也被戏称为“Glory的最后一击”。这项赛事也是PGA巡回赛、PGA欧洲巡回赛和日本高尔夫球巡回赛中的一环,2008年奖金总额达到750万美元。 与其他大满贯赛事一样,PGA锦标赛的优胜者将取得直接参加其他赛事的优先权,这对于球员的职业生涯来说非常重要。在取得PGA锦标赛冠军后,该球员可以自动获邀参加此后5年内的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同时也将获得终生直接晋级PGA锦标赛正赛的资格。另外,冠军获得者也可以直接参加今后5年内的PGA巡回赛全部比赛和球员锦标赛。 PGA锦标赛在美国众多球场都举办过,早期的一些球场并不太出名,但近年来主办方选择了少数几个球场作为专用场地,而这些场地也同时为其他知名球赛服务。.

新!!: 大西洋和PGA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SOMA

是一款由瑞典遊戲製作團隊Frictional Games獨立開發的科幻生存恐怖遊戲。該遊戲於2015年9月22日發行。遊戲主要背景設定在2104年位於大西洋海底的帕索斯二號研究中心(PATHOS-II),一座充滿未知的海底廢墟。.

新!!: 大西洋和SOMA · 查看更多 »

SpaceX CRS-7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SpaceX CRS-7 · 查看更多 »

T-80主戰坦克

T-80是苏联研制的主战坦克,由T-64发展而来,自1976年服役至今,外号“飞行坦克”(俄语:"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这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早在1971年,瑞典的S型坦克已经使用燃气轮机了,但S型坦克的燃气轮机仅用于加速,平时的动力由柴油发动机提供。。由于T-80的研发生产单位分布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因此苏联解体后两国独立继续发展T-80系列,并衍生出T-80U(俄罗斯)、T-84(乌克兰)等新型号。除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塞浦路斯、巴基斯坦、韩国Kolekcja Czołgi Świata, Issue 8, p 13、也有T-80及各种衍生型号服役。.

新!!: 大西洋和T-80主戰坦克 · 查看更多 »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TBF Avenger;如果是通用汽車所代工版本則稱為TBM Avenger)為格魯門公司開發的-zh:艦上;zh-tw:海基;zh-hk:艦上;zh-hans:舰载-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運用。.

新!!: 大西洋和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Tu-95轟炸機

图-95(俄语:Ту–95,英语:---95),北約代號:Bear(熊),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全世界唯一服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後掠翼長程戰略轟炸機、空射飛彈發射平台、海上偵察機,以及軍用客機。Tu-95在冷戰期間大量服役於蘇聯空軍和蘇聯海軍航空隊,蘇聯海軍航空隊使用的機型改稱Tu-142。自1960年代起保有螺旋槳式飛機飛行速度世界紀錄至今。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曾接收約70架原屬蘇聯空軍的Tu-95系列機,但現已全部退役。而俄羅斯空軍接收的Tu-95系列機到2007年時仍在服役,預計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Tu-95的動力來源為4具庫茲涅佐夫設計局(Кузнецов,局號OKB-276)研製的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裝置在一個突出於翼前緣的長條形發動機艙中,每具發動機各驅動一組同軸反轉螺旋槳(Contra-rotating propellers),使得螺旋槳可以維持最大效率的同時,也充分使用發動機提供的驅動力;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將Tu-95的主翼後掠35°,這樣的設計使得Tu-95保持任務執行中高速飛行的效率。.

新!!: 大西洋和Tu-95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U-47潛艇

U-47號潛艇是一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於納粹德國海軍服役的VIIB型U-潛艇。它在1937年2月25日開始建造並於1938年10月29日在基爾的克虜伯造船廠下水。 在U-47服役期間,33艘商船被擊沉、8艘受損,它在1939年10月14日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戰艦皇家橡樹號。它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成功的U-潛艇之一。.

新!!: 大西洋和U-47潛艇 · 查看更多 »

U型潜艇

U型潜艇是特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國使用的潜艇。由于德国潜艇的编号都用德文“Untersee-boot”(意思为“潜艇”,按照英文直译写法为Undersea boat,简称U-boat)的首字母U加数字命名,如U-511。为了区别于同盟国的潜艇(英语为"submarine"),在英语裡使用"U-boat"来称呼德国潜艇。中文翻译为“U型潜艇”,亦可简称为“U艇”。.

新!!: 大西洋和U型潜艇 · 查看更多 »

UTC±00:00

UTC±00:00與下列时区相同:.

新!!: 大西洋和UTC±00:00 · 查看更多 »

WWE洲際冠軍

WWE洲際冠軍(WWE Intercontinental Championship),是隸屬於世界摔角娛樂的一冠軍項目。WWE洲際冠軍在1975年成立於世界摔角娛樂的前身,也就是當時的世界摔角聯盟(WWF)。WWE洲際冠軍是次要冠軍項目,通常在中等的場和或節目時段中都會有冠軍賽,有時亦會在付費收看節目舉行冠軍賽。特別的是,柯爾提斯·艾克賽爾與他的父親柯爾提·漢尼格是世界摔角娛樂的歷史上,第一對都獲得過WWE洲際冠軍的父子檔。.

新!!: 大西洋和WWE洲際冠軍 · 查看更多 »

Z计划

Z计划(德文:Z-Plan)是一個德国海军的造艦發展計畫,該計畫預計自1935年開始,大幅度翻新和重建該國在海上的軍事力量。.

新!!: 大西洋和Z计划 · 查看更多 »

暗圆帆鱼

暗圆帆鱼(学名:Cyclothone obscura)为钻光鱼科圆帆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以及垂直分布约3000-100米。.

新!!: 大西洋和暗圆帆鱼 · 查看更多 »

暗灰叉齒龍鰧

暗灰叉齒龍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鱷鱚亞目叉齒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245至4568 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

新!!: 大西洋和暗灰叉齒龍鰧 · 查看更多 »

暗體綠鰭魚

暗體綠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茅利塔尼亞海域,包括地中海、黑海,棲息深度可達170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泥底質、岩石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暗體綠鰭魚 · 查看更多 »

暗體油紋鱸

暗體油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伊斯帕尼奧拉島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深度22-79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暗體油紋鱸 · 查看更多 »

暗黑無線鰨

暗黑無線鰨(學名:Symphurus nigrescens)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20-114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大陸棚、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暗黑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暗色刺鼻單棘魨

暗色刺鼻單棘魨,又稱暗色前孔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南部;東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3-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水淺的珊瑚礁、岩礁區,以珊瑚、海綿、藻類等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暗色刺鼻單棘魨 · 查看更多 »

暗色真巨口魚

暗色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obscur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0-1900公尺,體長可達22.5公分。.

新!!: 大西洋和暗色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暗色黑巨口魚

暗色黑巨口魚(学名:Melanostomias nig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印度洋澳洲、西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及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6公分。.

新!!: 大西洋和暗色黑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暗色潛鮃

暗色潛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大西洋阿森松島海域,棲息深度10-14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暗色潛鮃 · 查看更多 »

投落送

下投式探空儀,或稱「投落送」(Dropsonde),是一種自飛機或相似的高空飛行器投落至地面而用來遙測的氣象探測裝置。其所偵測的資訊一般以無線電傳送至任務飛機的電腦裡。裝置上可以裝載降落傘減速,及以全球定位系統定位。下投式探空儀基本的偵測資訊包括了風速、氣溫、露點溫度和氣壓。.

新!!: 大西洋和投落送 · 查看更多 »

柏聖文

柏聖文(Stephen Edward Bradley,),英國外交官,2003年12月至2008年3月出任第四任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任內曾批評香港人的英語水平嚴重倒退,及抨擊香港政府保育古蹟不力等。 柏聖文在1981年加入外交部,1988年至1993年間曾借調到香港政府,先後任衛奕信爵士及彭定康兩任港督的副政治顧問,期間曾在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協助中國大陸民運人士出逃流亡海外。.

新!!: 大西洋和柏聖文 · 查看更多 »

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Imaziɣen)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柏柏尔语是闪含语系中的一支,由许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语言,共有约1400万至2500万使用者。.

新!!: 大西洋和柏柏尔人 · 查看更多 »

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

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Flughafen Berlin-Tegel „Otto Lilienthal“,),简称柏林-泰格尔机场,是德国首都柏林的主要国际机场,以该国航空先驱奥托·利林塔尔的名字命名,位于柏林市区西北的泰格尔,为目前柏林两个商用机场中最繁忙的一个。其独特的六边形空心航站楼设计使得乘客从飞机进入航站楼的步行距离最短只有30米。在2010年,泰格尔机场共发送旅客约1500万人次,以客运量计,规模排名德国第四(次于法兰克福、慕尼黑及杜塞尔多夫).

新!!: 大西洋和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 · 查看更多 »

柏林西非會議

柏林西非会议(英语:Berlin Conference,意指柏林会议;德语:Kongokonferenz,意指刚果会议)由欧洲强国在1884年至1885年与德国柏林举行,以准备她们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与发展贸易。与会国最后达成了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正式开始瓜分非洲。.

新!!: 大西洋和柏林西非會議 · 查看更多 »

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創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該校後因二戰緣故,而與柏林自由大學誕生關聯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

新!!: 大西洋和柏林洪堡大學 · 查看更多 »

查塔姆縣 (喬治亞州)

查塔姆縣(Chatham County, Georgia)是美國喬治亞州最東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1,637平方公里。縣治沙瓦納 (Savannah)。 根據美國人口调查局2015年估算,本县共有人口286,956人。是除了亚特兰大都会区以外乔治亚州人口最多的县。在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查塔姆县拥有265,128人口。 成立於1777年2月5日,是該州第一批成立的縣。縣名紀念英國首相、第一代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通稱「老皮特」,William Pitt, 1st Earl of Chatham)。 C.

新!!: 大西洋和查塔姆縣 (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河

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是麻薩諸塞州东部的一条长约192千米的河流,源自霍普金顿,向东北方向流过23个镇、市后在波士顿注入大西洋。河流的名称来自英格兰的查理一世。沿岸有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布兰戴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

新!!: 大西洋和查尔斯河 · 查看更多 »

查克·葉格

查尔斯·艾伍德·「查克」·葉格(Charles Elwood "Chuck" Yeager,),退役美國空軍--將,持有王牌飛行員(Ace)稱號的二戰空戰英雄,美國空軍與NASA試飛員,第一個突破音障的人類(雖然紀錄有點爭議),被認為是20世紀人類航空史上最重要的傳奇人物之一。.

新!!: 大西洋和查克·葉格 · 查看更多 »

查爾斯·林德伯格

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又译--,)是一位著名美國飛行員、作家、發明家、探險家與社會活動家。他於1927年駕駛單引擎飛機聖路易斯精神號(Spirit of St.

新!!: 大西洋和查爾斯·林德伯格 · 查看更多 »

查氏副獅子魚

查氏副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Porcupine Basin,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深2000至2100公尺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查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柯基博斯特島

柯基博斯特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0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柯基博斯特島 · 查看更多 »

柯博文

柯博文(Optimus Prime),《變形金剛》系列作品的虛構角色,為博派的最高指揮官,也是一位至尊級領導者。.

新!!: 大西洋和柯博文 · 查看更多 »

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

陛下之舰柯尼斯堡号(SMS Königsberg)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级小巡洋舰的首舰,以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命名。它由基尔的承建,于1905年1月开始、同年12月、至1906年6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4.1节。 柯尼斯堡号在入役后被编入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在此期间,它经常护送德皇威廉二世的游艇出访外国。1914年4月,舰只被派往德属东非进行为期两年的部署,却因同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柯尼斯堡号最初试图攻击英、法两国在该地区的通商运输,但它于这段经历中仅摧毁过一艘敌对商船。煤炭短缺阻碍了其的能力。1914年9月20日,它在中突袭并击沉了英国防护巡洋舰。柯尼斯堡号随即退至魯菲吉河修理其推进装置。在修理工作完成之前,英国巡洋舰探明了柯尼斯堡号的所在,但由于无法驶入浅水区而设置封锁。在中,英国派出两艘浅水重炮舰和,试图摧毁这艘德国巡洋舰。1915年7月11日,两艘重炮舰于近距离严重击损了柯尼斯堡号,迫使其船员凿沉舰只。幸存船员打捞起了舰上的全部十门主炮,并转而用作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在。柯尼斯堡号于1963-65年间进行了部分拆解,其余残骸则沉入河床。.

新!!: 大西洋和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 · 查看更多 »

柯蒂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

柯蒂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又譯寇帝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是一家美国飞机制造上市公司,由其總裁格伦·柯蒂斯(Glenn Hammond Curtiss)于1916年创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柯蒂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1920年代至1930年代,該公司是全美最大的飛機製造商,在柯蒂斯離開公司後,其成為柯蒂斯-萊特公司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柯蒂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 · 查看更多 »

柯里塔克縣 (北卡羅萊納州)

柯里塔克县(Currituck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北部的一個縣,北鄰維吉尼亞州,東臨大西洋。面積1,361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8,190人。縣治柯里塔克(Currituck)。 成立於1670年。縣名紀念柯里塔克印第安人(阿爾岡金族一支),族名的意思是「野鵝」。.

新!!: 大西洋和柯里塔克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柯氏合鳃鳗

柯氏合鳃鳗(学名:Synaphobranchus kaupii)为合鳃鳗科合鳃鳗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非洲南部和西太平洋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马德拉。.

新!!: 大西洋和柯氏合鳃鳗 · 查看更多 »

柯氏喙鯨

柯氏喙鯨(學名:Ziphius cavirostris),旧称柯维氏喙鲸,又称柯维氏鲸。是喙鯨科中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種。直到10至20年前,幾乎所有研究資料都來自於擱淺個體的調查,目前科學家對牠們的分布、數量、與行為等已有更深入的瞭解。即使經過了許多勘查與研究,柯氏喙鯨與中喙鯨屬之間的分類關係仍然無法確定,在海面上很難區分兩屬喙鯨,若是有經驗的觀察者較有辨別的可能。牠們又被稱作鵝喙鯨(Goose-beaked Whale)和鹅嘴鲸,由於其頭部側面觀有點像鵝的頭部而得名。種名“cavirostris”源自拉丁文的“cavus”,意為“中空的”或“凹陷的”,反映雄鯨前額鼻骨凹陷的特徵。.

新!!: 大西洋和柯氏喙鯨 · 查看更多 »

柯氏星灯鱼

柯氏星灯鱼(学名:Gonichthys cocco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星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海等,常生活于广泛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0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的墨西拿。.

新!!: 大西洋和柯氏星灯鱼 · 查看更多 »

柳州号导弹护卫舰

“柳州”号导弹护卫舰(舷号573)简称“柳州”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十三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可以单独或者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及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和防空作战能力。柳州舰由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于2011年12月10日下水,2012年3月命名,2012年12月26日入列,服役于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九支队。柳州舰舰名取自广西省柳州市,其入列命名授旗仪式于2012年12月2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某军港举行。.

新!!: 大西洋和柳州号导弹护卫舰 · 查看更多 »

柳波夫奧瑞娃號

柳波夫奧瑞娃號(MV Lyubov Orlova)是一艘南斯拉夫建造郵輪,具備破冰能力。柳波夫奧瑞娃號於1976年建造,船身長90公尺,載重量為4250噸,可搭載110名乘客。 柳波夫奧瑞娃號以俄羅斯電影明星柳博芙·奧爾洛娃命名。這艘船建造於遠東海運公司,總部設在蘇聯。柳波夫奧瑞娃號經常航行於南極和北極。 2010年,由於船主欠債及拖欠船員薪金多月,柳波夫奧瑞娃號遭船員遺棄在加拿大紐芬蘭,2013年被加拿大送往多明尼加當作廢鐵出售,但是途中遭遇風暴將拖船索纜扯斷,加拿大政府最後決定將其拖往北大西洋外海棄置。.

新!!: 大西洋和柳波夫奧瑞娃號 · 查看更多 »

柴滕火山

柴滕火山(),又譯作沙伊頓火山,是一個破火山口火山,位於智利中南部湖大區帕雷納省,地處冰封的敏清媽威打火山()西邊,科可瓦索灣()柴滕鎮()北方 處,火山口直徑約 ,火山口外觀主要為被黑曜石流紋岩覆蓋的火山穹丘,火山穹丘達海拔 ,部份山坡沒有植被,火山口的西側與北側各有一個小湖。 印地安時期,當地所生產的灰色半透明黑曜石,經常被用來製作手工藝品。2008年5月初,柴滕火山再度噴發,據「全球火山計劃」(Global Volcanism Program)公告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判斷,上一次的噴發時間為公元前 7,420年前後各75年之間。智利政府疏散附近軍警居民,大量的火山塵灰噴向高空,飄越阿根廷聖荷赫盆地()到達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柴滕火山 · 查看更多 »

柔弱糙銀漢魚

柔弱糙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淡水、半鹹水及海域,為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通常作為餌魚。.

新!!: 大西洋和柔弱糙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柔珠目鱼

柔珠目鱼(学名:Scopelarchus analis)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珠目鱼科珠目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南海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间等,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深海海区,深度0-820公尺,體長可達12.6公分,雌雄同體,幼魚為浮游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柔珠目鱼 · 查看更多 »

柔裸胸鱔

柔裸胸鱔,又稱柔裸胸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東南部,東大西洋區的維德角群島、聖赫勒拿島、亞松森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本魚體深褐色,具有許多黃色小細點,體長可達7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屬肉食性,單獨行動,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柔裸胸鱔 · 查看更多 »

枝囊鰓鰻

枝囊鰓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加納利群島、維德角群島、馬德拉群島至南非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100-1500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枝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枝狀細尾海馬

枝狀細尾海馬(学名:Amphelikturus dendritic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美國、加勒比海、哥倫比亞、巴西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岩礁區,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枝狀細尾海馬 · 查看更多 »

林加島 (馬克爾島)

林加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馬克爾島以東1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林加島 (馬克爾島) · 查看更多 »

林加島 (耶爾島附近)

林加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耶爾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6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林加島 (耶爾島附近) · 查看更多 »

林加霍爾姆島

林加霍爾姆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斯特朗賽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1.5公里、寬1.1公里,面積0.5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林加霍爾姆島 · 查看更多 »

林島 (蘇格蘭)

林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斯萊特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3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有旅遊業、養殖龍蝦和牧牛業,2007年人口200。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林島 (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林肯縣 (緬因州)

林肯縣(Lincoln County)是美国缅因州南部的一個縣,南臨大西洋。面積1,812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3,616人。縣治威斯卡西特鎮(Wiscasset)。 成立於1760年6月19日。縣名來自英國同名的城市。 L.

新!!: 大西洋和林肯縣 (緬因州) · 查看更多 »

林恩 (马萨诸塞州)

林恩(Lynn),是美國麻薩諸塞州艾塞克斯縣的一個城市,南臨大西洋。面積34.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89,050人。 1629年白人開始殖民,1850年設市。.

新!!: 大西洋和林恩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林氏皮特兰绵鳚

林氏皮特兰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80-570公尺,體長可達24.2公分。.

新!!: 大西洋和林氏皮特兰绵鳚 · 查看更多 »

林氏短吻獅子魚

林氏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極圈的喀拉海、普拉提夫海及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挪威海、巴倫支海、法羅群島、冰島、格陵蘭、紐芬蘭及拉布拉多半島等海域,頭大,體細長,體呈粉紅色,腹鰭演化成吸盤,大小約略與眼睛相同,背鰭與臀鰭延伸至尾部,魚鰭截形,背鰭軟條53至57枚;臀鰭軟條47至51枚;脊椎骨59至63個,體長可達30公分,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75至175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林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林氏藍紋鱸

林氏藍紋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藍紋鱸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波多黎各至中美洲海域,深度27-130公尺,為熱帶海水魚,體長可達7.3公分,棲息在珊瑚礁邊緣的峭壁,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林氏藍紋鱸 · 查看更多 »

恐惧状态

《--》(State of Fear),--,是美國暢銷書作家麥可·克萊頓出版於2004年的一部小說。該小說由哈潑·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於12月7日出版。這部小說與克萊頓以前的多部小說一樣屬於「科技驚悚小說」,是關於環保恐怖份子意圖破壞地球的故事。這部小說包含大量與氣候變遷有關的圖表和注釋,另外還有兩項附錄和20頁的參考書目。 克萊頓在書尾附上一篇自己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觀點,申明全球变暖的部分原因是人類,但是主張氣候變遷的損害與否仍屬未知。他警告拿全球暖化為科學議題作泛政治化爭論的兩邊人馬,並以20世紀初期的優生學為例,舉出當偽科學和良善用意結合,所導致的災難性結果。最後他以贊成荒野保護,和對地球環境作全方位的持續研究作為結束。 這部小說首刷150萬冊,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連續18周居於《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一度高居亞馬遜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這部小說的標題意涵,引申自政治、法律和媒體系統誘導普羅大眾進行歇斯底理的恐懼,以便長久保有權力。.

新!!: 大西洋和恐惧状态 · 查看更多 »

恩塞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恩塞島(Ensay、Easaigh)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哈里斯島和伯納雷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8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恩塞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恩特姆河

坎波河(Río Campo),又名恩特姆河(Ntem),位于赤道几内亚大陆地区北部,部分河段为喀麦隆与赤道几内亚国界。坎波河发源于加蓬境内,向西流入大西洋邦尼湾。 沿岸城镇有坎波(喀麦隆)、明武尔(加蓬)等。.

新!!: 大西洋和恩特姆河 · 查看更多 »

恩里科·卡鲁索

恩里科·卡羅素(Enrico Caruso,),義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男高音。不單在歌劇方面發展,卡鲁索在20世紀頭兩個年代還演唱當時的流行曲,而且還是那個年代的錄音先鋒。卡羅素有力、寬厚和優美的聲線,通過他的錄音傳遍大西洋兩岸,成為當年最著名的明星,因此被譽為「一代歌王」。.

新!!: 大西洋和恩里科·卡鲁索 · 查看更多 »

恩格島

恩格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海域,距離阿克雷島1.7公里,長1.7公里、寬0.4公里,面積0.401平方公里,該島北部的燈塔建於1905,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恩格島 · 查看更多 »

恩澤托

恩澤托是西非國家安哥拉的城鎮,由扎伊爾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北部剛果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處,毗鄰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的邊境,2006年人口估計約47,171。.

新!!: 大西洋和恩澤托 · 查看更多 »

恩戈爾島

恩戈爾島是西非國家塞內加爾的島嶼,位於佛得角半島對開的大西洋海域,由達喀爾區負責管轄,該島是水上運動、游釣和觀鳥的熱門地點。 Category:塞內加爾島嶼.

新!!: 大西洋和恩戈爾島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林德曼

奧托·恩斯特·林德曼(德語:Otto Ernst Lindemann,),納粹德國海軍將領,服役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新!!: 大西洋和恩斯特·林德曼 · 查看更多 »

捷鋸鮨

捷鋸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捷鋸鮨 · 查看更多 »

捷斯區

捷斯區是塞內加爾西部的一個行政區,首府捷斯,北臨盧加區,東接久爾貝勒區和法蒂克區,西鄰達喀爾區和大西洋,面積6,601平方公里,下設3省。.

新!!: 大西洋和捷斯區 · 查看更多 »

提德拉島

提德拉島是毛里塔尼亞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努瓦迪布灣省負責管轄,長24公里、寬8公里,居民主要從事漁業,該島屬於國家公園的範圍。.

新!!: 大西洋和提德拉島 · 查看更多 »

束杆双锥虫

束杆双锥虫(学名:Diploconus fasces)为双锥虫科双锥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俾斯麦群岛、马尔加什、苏门答腊、孟加拉湾、莫三鼻给海峡、好望角、亚丁湾、阿拉伯海、马西纳、那波利湾与第勒尼安海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束杆双锥虫 · 查看更多 »

李属

李属(学名:Prunus),又名櫻桃屬、桃屬、梅屬、櫻屬、杏屬,是薔薇科的一个属。包括李、樱桃、桃、杏和扁桃。传统上被放在蔷薇科作为一个亚科,李亚科(或桃亞科),但是有时也归类于另外一科,李科(或桃科、櫻科)之內。樱桃属内植物有数百种类分布在地球的北温带地区。 植株為乔木或灌木。花通常呈白或粉红色,包含五瓣花瓣和五个萼片。花為單生花、繖形花序或總狀花序。果實為核果,內有一個由石細胞組成的硬核。葉為單葉,通常為披針形,葉緣有鋸齒。.

新!!: 大西洋和李属 · 查看更多 »

李氏鮻

李氏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南非Walfish灣至納塔爾海域,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潟湖,以藻類、有機碎屑、浮游生物為食,體長可達40.5公分,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李氏鮻 · 查看更多 »

李氏星衫魚

李氏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richardson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區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75-1000公尺,體長可達15.9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李氏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杏色棘花鮨

杏色棘花鮨,又稱杏色棘花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巴哈馬群島至加勒比海北部海域,棲息深度58-21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杏色棘花鮨 · 查看更多 »

条带眶灯鱼

条带眶灯鱼(学名:Diaphus brachycephalus),又名短頭眶灯鱼,为眶灯鱼属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00-6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

新!!: 大西洋和条带眶灯鱼 · 查看更多 »

条纹双光鱼

条纹双光鱼(学名:Diplophos teania)为钻光鱼科双光鱼属的鱼类,俗名条带多光鱼、细双钻光鱼。分布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太平洋、大西洋、台湾岛以及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条纹双光鱼 · 查看更多 »

杨守仁

杨守仁(),原名毓麟,字笃生。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白石园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新!!: 大西洋和杨守仁 · 查看更多 »

杰伊·博思罗伊德

積·保夫萊特(Jay Bothroyd,)是一名牙買加裔英格蘭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出身於阿仙奴青訓系統,曾效力意甲球會佩魯賈及英超球會昆士柏流浪。.

新!!: 大西洋和杰伊·博思罗伊德 · 查看更多 »

杰迪代

杰迪代(阿拉伯语:)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畔,是杰迪代省的首府。 2004年,杰迪代马扎甘葡萄牙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新!!: 大西洋和杰迪代 · 查看更多 »

東半球

東半球是地球上本初子午线以東,180度经线以西的半球。 由于歐洲及非洲的西部在西經,為避免被本初子午線分割,所以東半球及西半球的分界線有时也被定义为西經20°及東經160°。依照此分法,東半球的陸地有亞洲絕大部份、南極洲部份、歐洲、非洲、澳大利亞、以及許多其它島嶼。海洋有太平洋西部、大西洋東部、印度洋。.

新!!: 大西洋和東半球 · 查看更多 »

東區聯盟 (NBA)

東部聯盟(香港亦稱之為東--岸)是國家籃球協會(NBA)兩個聯盟中的其中之一(另一個為西部聯盟),一共擁有15支球隊,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及五大湖沿岸城市,包括紐約、芝加哥、費城等大城市亦有球隊駐扎,而位于加拿大多倫多的多倫多速龍隊是NBA現階段唯一一支不在美國境內的球隊。聯盟分大西洋、-zh-hans:中部;zh-tw:中央;zh-hk:中部-以及東南三個賽區,每個賽區各五支球隊,其中大西洋和中部賽區早在1970-71賽季成立,東南賽區則是在2004-05賽季才建立起來的。 NBA成立初期并沒有東西聯盟這個概念,只是把球隊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稱作東部賽區和西部賽區(1949-50賽季曾采用過東部、中部、西部三個賽區)。1970-71賽季,NBA把東部賽區分為大西洋賽區和中部賽區,兩個賽區組成現在的東部聯盟。2004-05賽季,隨著夏洛特山貓的加盟,NBA球隊達到了30支,而東部聯盟更是有16支球隊。為了使球隊分布更均衡,NBA聯盟對賽區進行了重新劃分,把原屬于東部聯盟的新奧爾良黃蜂調到西部聯盟,然后從大西洋及中部賽區分別抽出三支和一支球隊,加上新成立的山貓組成一個新的賽區——東南賽區,其他兩個賽區名稱不變但是球隊都減為五支。 東部聯盟最輝煌的球隊當屬波士頓塞爾特人隊(大西洋賽區),他們歷史上17次奪得NBA總冠軍。芝加哥公牛(中部賽區)也是最成功的球隊之一,超級球星麥可·喬登在90年代曾帶領球隊兩次獲得三連冠。進入兩千年后,底特律活塞(中部賽區)是表現最好并且最穩定的球隊,他們在03-07年連續5年殺入東部決賽,并在2004年擊敗洛杉磯湖人獲得NBA總冠軍。 現在普遍認為的是東部聯盟要弱于西部聯盟,在公牛王朝結束后,至年十八年間東部聯盟球隊只奪得過六次總冠軍。東部聯盟球隊的現狀是普遍缺乏內線主宰力,東部聯盟球隊為了提高競爭力往往都會加強防守并減緩進攻速度,依靠外線球員來拿分,因此命中率不高,球隊得分偏低。東部聯盟球隊與西部聯盟球隊交鋒時往往處于下風。而他們的成績也遠遠落後於西部,譬如賽季的新澤西籃網及賽季的底特律活塞為東部聯盟常規賽成績最好的,換到西部時連前四名都不進。已經不在巔峰的俠客·歐尼爾赛季結束后由洛杉磯湖人轉投東部聯盟的邁阿密熱火,就帶領球隊獲得了年的總冠軍。不過這并不能改變西強東弱的局面,西部聯盟還是占據了NBA聯盟大多數的優秀內線球員。但随着自年起德怀特·霍华德的涌现,以及诸如阿玛雷·斯塔德迈尔、卡梅隆·安东尼等一批明星球员的东游,西强东弱的格局有望得到改观,至年西強東弱的局面,已逐步有了改變。.

新!!: 大西洋和東區聯盟 (NBA) · 查看更多 »

東大西洋刀光魚

東大西洋刀光魚(学名:Polymetme thaeocoryla)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光器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13-1400公尺,體長可達21.6公分。.

新!!: 大西洋和東大西洋刀光魚 · 查看更多 »

東大西洋扁隆頭魚

東大西洋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地中海、黑海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海草生長的岩石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東大西洋扁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東巴拉島

東巴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長14公里、寬1.5公里,面積5.1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1米,2001年人口66。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東巴拉島 · 查看更多 »

東亞分艦隊 (德國)

東亞分艦隊(Ostasiatische Kreuzergeschwader,正式名稱為東亞巡洋艦分艦隊)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於1890年代中期至1914年间活动于太平洋地区的一支艦隊,也是德国海軍除了「公海艦隊」外最為龐大的海外派遣艦隊。.

新!!: 大西洋和東亞分艦隊 (德國) · 查看更多 »

東凱科斯島

東凱科斯島是英國屬地土克凱可群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凱科斯群島的一部分,長13公里、寬7公里,面積9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8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東凱科斯島 · 查看更多 »

東經11度線

東經1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1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1度線與西經16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11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12度線

東經1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2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2度線與西經16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12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13度線

東經1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3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3度線與西經16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13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14度線

東經1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4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4度線與西經16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14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16度線

東經1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6度的经线,是為東經16°。此經線由北极点起穿過北冰洋、欧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极洲直到南极点。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6度線與形成一個大圆。.

新!!: 大西洋和東經16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1度線

東經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度線與西經17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1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2度線

東經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2度的經線,是為東經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2度線與西經17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2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3度線

東經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3度的經線,是為東經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3度線與西經17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3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4度線

東經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4度的經線,是為東經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4度線與西經17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4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6度線

東經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6度的經線,是為東經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6度線與西經17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6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7度線

東經7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7度的經線,是為東經7°。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7度線與西經173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7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8度線

東經8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8度的經線,是為東經8°。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8度線與西經172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8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經9度線

東經9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9度的經線,是為東經9°。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9度線與西經171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大西洋和東經9度線 · 查看更多 »

東部大區 (1997–2015)

東部大區(الجهة الشرقية、柏柏爾語:Agmuḍan)是摩洛哥東北部的一個大區,北臨大西洋岸,東鄰阿爾及利亞,北鄰梅利利亞。面積82,90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918,094人。首府烏季達。 下轄五省。 O.

新!!: 大西洋和東部大區 (1997–2015) · 查看更多 »

東格陵蘭洋流

東格陵蘭洋流(East Greenland Current)由源自北冰洋,帶來冰凍、低鹽度、往南的水流沿著東格陵蘭岸邊。東格陵蘭洋流為形成近極地環流(gyre)的五條主要洋流之一,並提供北冰洋的冰凍水源流往大西洋的一個主要途徑。.

新!!: 大西洋和東格陵蘭洋流 · 查看更多 »

東斯科舍盆地

東斯科舍盆地()為一海底盆地,位於南大西洋的斯科舍海,在南桑德韋奇海溝的後面介於南緯55~60度。它的北邊是涵蓋了南喬治亞島的北斯科舍山脈,東邊則是南桑威奇群島。而從南喬治亞到南奧克尼群島的隆起,將東斯科舍盆地和西斯科舍盆地分離開來。.

新!!: 大西洋和東斯科舍盆地 · 查看更多 »

東斯科舍洋脊

東斯科舍洋脊(East Scotia Ridge)是南極南大西洋斯科舍板块上極東端的海底火山洋脊。2009年,一種屬於基瓦屬的未命名物種(Kiwa n. sp.)、暫時被稱為「霍夫蟹」的生物在這裡被發現。.

新!!: 大西洋和東斯科舍洋脊 · 查看更多 »

東方一號

東方一號(Восток-1)是前蘇聯的太空計畫,也是人类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1961年4月12日發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亦是第一個進入地球轨道的人。東方一號是由謝爾蓋·科羅廖夫與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設計的。.

新!!: 大西洋和東方一號 · 查看更多 »

松鲷

松鲷(学名:Lobotes surinamensis),为松鲷科松鲷属的鱼类,俗名黑猪肚、打铁鲈、黑仔枣。 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澳洲、朝鲜、日本、南美以及中国沿海等,属热带浅海鱼类。其多栖息於温带、喜在海面漂浮物的阴影下栖息、或在海水泡沫下面游泳、多在水的上层活动以及不潜入下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美洲的苏里南和圭亚那。.

新!!: 大西洋和松鲷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新!!: 大西洋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杜卡拉-阿卜達大區

杜卡拉-阿卜達大區(دكالة عبدة)是摩洛哥西部的一個大區,西臨大西洋。面積13,28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984,039人。首府薩菲。 下轄兩省。 D.

新!!: 大西洋和杜卡拉-阿卜達大區 · 查看更多 »

杜布莫爾島

杜布莫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隆加島和加布艾萊西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3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杜布莫爾島 · 查看更多 »

杜布雷卡省

杜布雷卡省是西非國家畿內亞的33個省之一,位於該國西南部,由金迪亞大區負責管轄,首府設於杜布雷卡,北臨弗里亞省和泰利梅萊省,東接金迪亞省和科亞省,南毗福雷卡里亞省和科納克里省,西鄰博法省和大西洋,面積5,676平方公里,人口約131,000。 Category:几内亚行政区划.

新!!: 大西洋和杜布雷卡省 · 查看更多 »

杜克大学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国北卡罗來納州-zh-hans:达勒姆; zh-hant:德罕;-的一所私立男女合校研究型大學。杜克大學為美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稱(盖因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及在纳什维尔的范德比尔特大学也声称自己为南方哈佛),其2016年錄取率為9%。雖然目前的學校創建於1924年,但杜克大學的歷史實際上可以回溯到1859年時在今日現址創立的三一學院或更早的布朗學校(Brown's Schoolhouse,於1838年時創立於同州的兰道夫县)。杜克大學在學術與體育上都有優秀表現。其福夸商學院排行為全美商學院前十名;根據彭博商業周刊公布的2014年商學院最佳全日制MBA項目排名,杜克大學福夸商學院超過哈佛大學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等,位居全美首位。.

新!!: 大西洋和杜克大学 · 查看更多 »

杜罗与米尼奥河间省

杜罗与米尼奥河间省(Provincia de Entre-Douro-e-Minho),通常简称河间省,是葡萄牙中世纪省份之一,为杜罗河以北,塔梅加河以西,大西洋以东的地区,因地处杜罗河和米尼奥河之间而得名。现代通常指米尼奥。直到1936年,河间省一直是葡萄牙的一个省份。.

新!!: 大西洋和杜罗与米尼奥河间省 · 查看更多 »

杜罗河

杜罗河(Douro,Duero)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条主要河流。发源于西班牙索里亚省,自东向西,最终在葡萄牙波尔图南约3公里处注入大西洋,长897公里,流域面积9.8万平方公里。 杜罗河沿岸主要城市有:索里亚、杜罗河畔阿兰达、托尔德西利亚斯、巴利亚多利德、萨莫拉、佩苏达雷瓜、加亚新城和波尔图。 Category:歐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西班牙-葡萄牙邊界 Category:西班牙河流 Category:葡萄牙河流 Category:杜罗河流域.

新!!: 大西洋和杜罗河 · 查看更多 »

杜阿拉

杜阿拉(英語、法語:Douala)是喀麦隆最大的城市,喀麦隆利托拉省的省会。同时是喀麦隆最大的港口,港口位于西南沿海平原,距大西洋25公里。宽阔的武里河和大西洋相连,形成一个天然良港。城市拥有一个主要的机场杜阿拉机场离市区12公里,杜阿拉是喀麦隆的「金融之都」,手握国家的出口命脉,是喀麦隆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及交通枢纽,主要工业和出口有石油,可可和咖啡,这些物品很多都出口去乍得。 城市建在武里河沿岸,两岸由BONABERI桥作连接。城市的人口在1991年时有160万,而现今已经突破了200万,城市的气候炎热潮湿。.

新!!: 大西洋和杜阿拉 · 查看更多 »

杜氏銀大眼鱈

杜氏銀大眼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北角至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杜氏銀大眼鱈 · 查看更多 »

杜氏莖方頭魚

杜氏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19-256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杜氏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杜氏鮻

杜氏鮻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南非的淡水、半鹹水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溪流,以浮游生物及有機碎屑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杜氏鮻 · 查看更多 »

核子動力潛艇

核子動力潛艇,简称核子潜艇、核潜艇,是以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採用這種動力來源的潛艇幾乎都是軍事用途,僅有少數核子潛艇是用於科學研究用途。.

新!!: 大西洋和核子動力潛艇 · 查看更多 »

核试验

核試驗(nuclear test),又稱核試爆,是为了军事研究和科学研究目的,對核爆炸装置或核子武器在预定条件下作出實際的爆破試驗。不少國家在20世紀均發展出核武並試驗,有關部門可透過這些試驗去瞭解這些武器如何運作。其主要目的是:鉴定核爆炸装置的威力及其他性能,验证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为改进核武器设计或定型生产提供依据;在核爆炸环境下研究核爆炸现象学和各种杀伤破坏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核爆炸的和平利用等。它是一项规模很大、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科学试验。然而在歷史上大部分的核試驗中,多半帶有政治上威嚇的意味。.

新!!: 大西洋和核试验 · 查看更多 »

根室氏雅鱈

根室氏雅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西班牙、葡萄牙、亞速群島及馬德拉群島海域,深度750-8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81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根室氏雅鱈 · 查看更多 »

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Gdańsk、西里西亞語:Dànzica、卡舒比語:Gduńsk、Dantiscum),德语称但泽(Danzig),是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省会,也是该国北部沿海地区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 在汉萨同盟时代以来的600多年间,格但斯克始终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一个重要的航运与贸易中心。虽然在历次的战争中曾经几度衰落,但是,在每次衰落之后不久,格但斯克都能够利用它的区位优势,恢复过去的繁荣。现在,它仍然保持着波兰重要航运与工业中心的地位。现在,格但斯克市的人口有458,053人(2006年),并且与附近的格丁尼亚和索波特联合组成三联市都会区,人口总数超过80万。 格但斯克这座城市在欧洲政治、军事与外交史上,历来属于最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600多年來,一直是日耳曼和斯拉夫两大民族之间反复争夺的主要焦点。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的军舰炮击但泽的波兰基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战后,根据美英苏三强制定的雅尔塔协定,重新划分了欧洲各国的版图,格但斯克也结束了居民以德意志新教徒为主的局面,几乎完全换了一批新市民,变成一个波兰化城市。 格但斯克还是世界闻名的团结工会的发祥地,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真正独立的政治组织,在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结束共产主义对其统治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新!!: 大西洋和格但斯克 · 查看更多 »

格利姆斯霍爾姆島

格利姆斯霍爾姆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巴雷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格利姆斯霍爾姆島 · 查看更多 »

格倫短吻長尾鱈

格倫短吻長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00-1500公尺,本魚吻短且鈍,眼大,體黑褐色至黑色,鰓腔黑色,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倫短吻長尾鱈 · 查看更多 »

格紋無線鰨

格紋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稚烏拉圭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86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紋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格羅斯伊斯勒區

格羅斯伊斯勒區是聖盧西亞的11個區之一,位於該國最北端,北面和東面是大西洋,南接多芬區和卡斯特里區,西臨加勒比海,面積10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9,8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6.2人。 Category:聖盧西亞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格羅斯伊斯勒區 · 查看更多 »

格達海峽

格達海峽(Гыданский пролив)是俄羅斯的海峽,位於大西洋的喀拉海,連接鄂畢灣和格達灣,由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負責管轄,長10公里、寬5至9米,海峽有5個小島。 Category:卡拉海海峽 Category:俄羅斯海峽 Category: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

新!!: 大西洋和格達海峽 · 查看更多 »

格里姆賽島 (蘇格蘭)

格里姆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和本貝丘拉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面積8.3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2米,2001年人口201。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格里姆賽島 (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格里姆賽島 (本貝丘拉島東南面)

格里姆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本貝丘拉島東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1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2001年人口僅19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格里姆賽島 (本貝丘拉島東南面) · 查看更多 »

格里利圓魨

格里利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宏都拉斯至巴西聖卡塔琳娜海域及半鹹水域,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且混濁的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格里利圓魨 · 查看更多 »

格雷姆賽島

格雷姆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3公里、寬2公里,面積4.0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2米,該島西部和東部各有一座燈塔,2001年人口21。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格雷姆賽島 · 查看更多 »

格雷岛

格雷岛(Île de Gorée),又译作戈雷岛,是位于塞内加尔达喀尔港外海约2千米远的大西洋洋面上的一个岛屿,与达喀尔隔海相望。面积约0.182平方千米。2005年官方估计人口为1056人。 今天的格雷岛是达喀尔市19个区之一,1978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

新!!: 大西洋和格雷岛 · 查看更多 »

格雷黃魴鮄

格雷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65公尺,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雷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格雷淵珍魚

格雷淵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西班牙到西撒哈拉、西大西洋百慕達群島、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西南太平洋紐西蘭海域,棲息深度25-100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成小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雷淵珍魚 · 查看更多 »

格連·梅利

格連·梅利(Glenn Murray,)是一名英格蘭職業足球員,司職前鋒,早年在低組別球隊打滾,曾效力英超球會水晶宮,現效力英超球會布莱顿。.

新!!: 大西洋和格連·梅利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大西洋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徽标

格陵兰徽标,是格陵兰的正式徽标,由本地艺术家扬斯·罗辛设计,并于1989年5月1日被正式采用。 徽标中的北极熊象征着格陵兰广袤的苔原,蓝色象征大西洋和北冰洋。同传统纹章学的惯例不同,徽标中的北极熊扬起的是左前爪,而不是右前爪,这是由于真实中的北极熊都是左撇子,他们在摆出相同姿势时往往都会选择左爪。 早在19世纪早期,格陵兰就制定了自己的徽标,1905年,其宗主国丹麦甚至承认印有格陵兰徽标的邮戳,以体现当地自治的地位。但是1938年,丹麦王家邮政控制了格陵兰全部的邮政系统,便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的头像取代了格陵兰当地的景物作为邮票图案,格陵兰徽标也退出了正式使用。.

新!!: 大西洋和格陵兰徽标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地理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其中341,700 km² 为无冰雪覆盖, 1,833,900 km²为冰雪覆盖),由于面积庞大,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新!!: 大西洋和格陵兰地理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海

格陵兰海是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交界的一个海域,是挪威海的一部分。位于格陵兰、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和冰岛之间。平均水深为1,450米,最大深度为5,600米,面积约1,205,000平方公里。.

新!!: 大西洋和格陵兰海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冰原

格陵蘭冰原是覆蓋著格陵蘭近80%,約171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冰原。這是全球第二大的冰原,僅次於南極冰原。格陵蘭冰原的南北方向長2400公里,最闊達1100公里,位於更北邊的北緯77°。冰的平均海拔高2135米。 冰一般厚於2公里,最厚點多於3公里。這並非格陵蘭唯一的冰塊,亦有獨立的冰川及冰蓋,覆蓋周邊的7.6-10萬平方公里。一些科學家相信全球暖化會將這冰原推向臨界點,並於幾百年內完全溶解。若整個冰原完全溶解,海平面就會上升7.2米。 大部份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細小的島嶼國家(如馬爾代夫)從此消失。 格陵蘭冰原的冰已有11萬年的歷史。 但是,一般相信格陵蘭冰原是於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融合冰川及冰蓋而形成的。自上新世晚期就沒有再擴展,但在第一次大陸冰川作用就發展得非常快。 格陵蘭冰原巨大的冰塊將格陵蘭的中央部份壓下,接近到海平面的水平。周圍有山包圍冰原,限制了冰原的四圍。若冰都消失了,格陵蘭最有可能會變成群島,直至地殼均衡將地表重新推到海平面以上。冰原的最高海拔是位於南北兩面的崤。南崤高達海拔3000米,位於北緯63°–65°;北崤高達海拔3290米,位於北緯72°。兩個崤頂偏向於東方。冰原的冰並未到達海洋,所以沒有大型的冰架出現。大型的注出冰川流經山谷及格陵蘭周邊沖擦海洋,造成北大西洋的大量冰山。注出冰川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各布港冰河(Jakobshavn Isbræ),每日流動20-22米。 在冰原上,溫度比格陵蘭的其他地方要低。紀錄最低的全年平均氣溫為-31℃,是在北崤的中北部出現。南崤頂的氣溫則為-20℃。 於冬天,格陵蘭冰原呈清澈的藍綠色。夏天時,表面的冰會溶化,令冰看來是白色的。.

新!!: 大西洋和格陵蘭冰原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瘦獅子魚

格陵蘭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戴維斯海峽海域,棲息深度930-1055公尺,體長可達5.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陵蘭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鱈

格陵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及北極圈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側線在胸鰭處彎曲,體背部黑色,腹部灰白色,腹膜黑色,背鰭軟條44-55枚;臀鰭軟條33-45枚,體長可達77公分。為近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頭足類、多毛類及棘皮動物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格陵蘭鱈 · 查看更多 »

格林維爾 (利比里亞)

格林維爾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的城市,也是錫諾縣的首府,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距離首都蒙羅維亞約150公里,建城於1838年,海拔高度5米,2008年人口16,434。 Category:利比里亞城市 Category:1838年建立.

新!!: 大西洋和格林維爾 (利比里亞) · 查看更多 »

格林縣 (喬治亞州) (1777年)

格林縣(Glynn County, Georgia)是美國喬治亞州東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1,51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71,874人。縣治不倫瑞克 (Brunswick)。 成立於1777年2月5日,是該州最早成立的七個縣之一。縣名紀念支持美洲人民的英國下議院議員約翰·格林 (John Glynn)。.

新!!: 大西洋和格林縣 (喬治亞州) (1777年) · 查看更多 »

格林纳达

格林纳达是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向风群岛南部国家;人口10.5万(2010年),人均GDP 8,936美元(2015年估計)。主要宗教為天主教,英联邦成員國。首都圣乔治。农业和旅游业是经济的基础,主要农产品肉豆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而居世界第二位。.

新!!: 大西洋和格林纳达 · 查看更多 »

格林菲爾德礁蟾魚

格林菲爾德礁蟾魚(学名:Sanopus greenfieldorum),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貝里斯海域,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

新!!: 大西洋和格林菲爾德礁蟾魚 · 查看更多 »

格林蘭獅子魚

格林蘭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冰洋及西北大西洋區,從白令海峽至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20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6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林蘭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格氏三鬚鱈

格氏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加納利群島及亞速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0-250公尺,體長可達3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以甲殼類為食,罕見,可做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格氏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格氏光蟾魚

格氏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greenei),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特萬特佩克地灣至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7公尺,體長可達7.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格氏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格氏突吻鱈

格氏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西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34-1280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格氏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格氏盾形提灯虫

格氏盾形提灯虫(学名:Lychnaspi giltschi)为穿盾虫科盾形提灯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格氏盾形提灯虫 · 查看更多 »

格氏莖方頭魚

格氏莖方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軟棘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41-171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沙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格氏莖方頭魚 · 查看更多 »

格氏鼠鱚

格氏鼠鱚為輻鰭魚綱鼠鱚目鼠鱚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南大西洋區的澳洲及紐西蘭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6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於砂泥質底部海域,喜埋藏在沙中,吃底棲性與穴居無脊椎動物,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格氏鼠鱚 · 查看更多 »

格氏日鯒

格氏日鯒,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牛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20-200公尺,屬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0公分,生活在沿岸淺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格氏日鯒 · 查看更多 »

格洛斯特 (马萨诸塞州)

格洛斯特(Gloucester),是美國麻薩諸塞州艾塞克斯縣的一個城市,位於大西洋岸的安角。面積107.5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30,273人。 1870年設市。 其公立高中有:格洛斯特高中(Gloucester High School)。 http://ghs.gloucesterschools.com/.

新!!: 大西洋和格洛斯特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格拉斯島 (南喬治亞群島)

格拉斯島是大西洋的島嶼,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長0.7公里、寬0.4公里,面積0.2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米,該島的氣候較寒冷,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新!!: 大西洋和格拉斯島 (南喬治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栗色澤鱔

栗色澤鱔,又稱栗色勾吻鯙,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20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栗色澤鱔 · 查看更多 »

桨棘石虫

桨棘石虫(学名:Acantholithium dicopum)为星石虫科棘石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桨棘石虫 · 查看更多 »

桌山

桌山(英语:Table Mountain,南非荷兰语:Tafelberg)位于南非西开普省开普敦附近,是一座顶部平坦的沙岩山。 桌山(或譯特布爾山)海拔1,086米,大约形成于志留纪或奥陶纪。由于其顶部异常平坦且可以俯看開普敦半島,因此桌山成为了南非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桌山有雲覆蓋,雲層是刮東南風迅速形成的,它是高原植被繁茂的主要因素,5個高山水庫貯藏的水就是由冬天西北風帶來的雨水,山頂的年降雨量為1525毫米。.

新!!: 大西洋和桌山 · 查看更多 »

桌灣

桌灣(Table Bay,Tafelbaai)位於南非面向大西洋海岸的海灣,在非洲大陸南端處,形成開普敦半島的海港。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海輪航經開普敦半島,首先在桌灣登陸,今日桌灣已形成遊樂勝地,建有以桌灣為名的酒店,為開普敦最豪華五星級酒店。 Category:南非海灣 Category:西开普省.

新!!: 大西洋和桌灣 · 查看更多 »

桑博龍邦灣

桑博龍邦灣是阿根廷的港灣,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東南部160公里拉普拉塔河口,屬於大西洋的一部分,長約135公里,海岸線長度180公里。 Category:阿根廷海灣.

新!!: 大西洋和桑博龍邦灣 · 查看更多 »

桑南氏魚

桑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及南非海域,棲息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11.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桑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桑德雷島

桑德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3.8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7米,該島是海鳥的棲息地,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桑德雷島 · 查看更多 »

桑德斯島

桑德斯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坎德爾默斯島和蒙塔古島之間,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長8.8公里、寬7.5公里,面積4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9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桑德斯島 · 查看更多 »

桑達島

桑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面積1.5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3米,2001年人口僅1人。.

新!!: 大西洋和桑達島 · 查看更多 »

桑迪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桑迪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坎納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8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9米,2001年人口僅6人。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桑迪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桑海帝国

桑海帝国(Empire of Songhai)是15至16世纪时统治西萨赫勒地区的国家。桑海为西非歷史上黑人原住民最后的帝国。 7世纪时桑海人在登迪建立小王国,后迁至加奥,先后臣属于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逐渐皈依伊斯兰教。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即位後沿尼日尔河大力扩张,占领马里帝国中心城市廷巴克图,正式建立桑海帝国。桑海最盛时期领土西至大西洋,东至豪萨人区域,北至摩洛哥南境。 桑尼·阿里死后国家陷入内乱,1549年登位的阿斯吉亞·達烏德曾經一度重振帝國,但他在1582年去世後,帝位繼承問題令帝國再次陷入內亂。1590年,摩洛哥派遣四千人的軍隊入侵,1591年3月擊敗為數約四萬人但武器落後的桑海軍,占领加奥、廷巴克图等地,桑海帝国瓦解。.

新!!: 大西洋和桑海帝国 · 查看更多 »

桑托斯 (巴西)

桑托斯(葡萄牙语:Santos)是巴西圣保罗州的一座港口城市,位于大西洋沿岸,面积280.3平方公里,人口418,375人(2006年)。 該城市僅位於海平面上幾英尺,原都是泥濘的沼地,加上潮濕的亞熱帶氣候,居住環境原本堪稱惡劣,但後來經過都市改造,以深長的水泥導管來排乾沼地,並鋪磚整地,改善衛生及住宅等等都市建設後,該地已成為適宜人居的都市。 由於它是世界幾大咖啡出口港之一,整個港市都瀰漫著咖啡香。 除了咖啡之外,主要的出口還包括了柑橘、香蕉、糖、牛肉乾、玉蜀黍、海鮮、皮革等等。 其他還有汽車零組件、交通設備、電機設備、鐵或鐵合金產品、鞋類、布料等等。而當地的工業包含了鋸木廠、罐頭廠、水泥廠,以及糖果、肥皂、飲料和帆布製品等等。.

新!!: 大西洋和桑托斯 (巴西) · 查看更多 »

桔尾石齒鯛

桔尾石齒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南非好望角至納塔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8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桔尾石齒鯛 · 查看更多 »

桔點圓魨

桔點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至巴西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0-11公尺,本魚上側面褐色有大的深灰色到黑色斑點,下側有一個不規則的暗色到黑色的圓形斑點列,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於河口區、海灣,以貝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桔點圓魨 · 查看更多 »

梟鸚鯛

梟鸚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5-2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成小群活動,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梟鸚鯛 · 查看更多 »

條尾連鰭唇魚

條尾連鰭唇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從西班牙南部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1-9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沙底質海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條尾連鰭唇魚 · 查看更多 »

條帶蝴蝶魚

條帶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條帶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條紋叉鼻喉盤魚

條紋叉鼻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海域,體長可達5.4公分,屬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條紋叉鼻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條紋大口石首魚

條紋大口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德州海域,本魚顏色呈灰橄欖,腹部銀白色,內鰓黑色,下部腹鰭,臀鰭和尾鰭淡黃色,身體短粗壯,口大,強斜,下顎突出,牙齒非常小且尖,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4-27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6-7枚,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蝦子為食。.

新!!: 大西洋和條紋大口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條紋平鮋

條紋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新斯科細亞省;東北大西洋冰島及格陵蘭西部海域,棲息深度70-592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幼魚棲息在砂泥底質、岩石底質淺水域,成群活動,以磷蝦、軟體動物等為食,稚魚棲息在礫石底層水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條紋平鮋 · 查看更多 »

條紋似牙䱛

條紋似牙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幾內亞比索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6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條紋似牙䱛 · 查看更多 »

條紋犬牙石首魚

條紋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南部至阿根廷中部海域,體長可達60公分,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條紋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條紋突吻鱈

條紋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及印度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823-1738公尺,體長可達5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條紋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條紋索深鼬鳚

條紋索深鼬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脊,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4375至5600公尺。本魚吻膨脹,眼遠小於吻,鰓蓋棘弱或不存在,沒有棘的前鰓蓋骨而且在後部地幾乎擴大達到鰓蓋的後緣,偽鰓絲狀突起2條,體長可達25公分,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條紋索深鼬鳚 · 查看更多 »

條紋鸚嘴魚

條紋鸚嘴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25公尺,體長可達33.2分,棲息在岩礁海域,以藻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條紋鸚嘴魚 · 查看更多 »

條紋鋸鮨

條紋鋸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灣東部海域,體長可達66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的淺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條紋鋸鮨 · 查看更多 »

條紋水珍魚

條紋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烏拉圭海域,水深100-60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條紋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條狀窄顱帶魚

深海帶魚(学名:Evoxymetopon taeniatus),又名條狀窄顱帶魚、叉尾帶魚、開叉白帶,为帶魚科窄顱帶魚屬下的一个种。發現於西大西洋,從加勒比海至巴西南部、西北太平洋的濟州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本魚身體長、側扁,身體上背部分有輕微紅褐色的銀白色;幾個縱向蒼白身體上的黃色條紋,背鰭軟條81-90枚,臀鰭軟條60枚,體長可達200公分,棲息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條狀窄顱帶魚 · 查看更多 »

條長臀鱈

條長臀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非洲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30-100公尺,本魚下巴觸鬚發達,身體背面淺棕色,吻長為眼徑,肛門位於下面中間的第一背鰭,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喜群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多毛類、軟體動物、小魚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條長臀鱈 · 查看更多 »

條斑馬鮫

條斑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2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的前三分之一黑色,腹鰭相當長,側邊銀色的有一條長的側面中央的斑紋與具有可變長度與小的黃斑上面與下面的橘黃色條紋的幾排斑紋,背鰭硬棘16-18枚;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軟條15-20枚;脊椎骨47-48枚,體長可達183公分,棲息在沿岸水質清澈的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條斑馬鮫 · 查看更多 »

梨形真巨口魚

梨形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pyrif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美屬維京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4.2公分。.

新!!: 大西洋和梨形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梭狀鯔

梭狀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至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成群活動,以藻類、有機碎屑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養殖魚。.

新!!: 大西洋和梭狀鯔 · 查看更多 »

梭水珍魚

梭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北部至西撒哈拉,包括地中海西部、法羅群島、冰島等海域,水深50-7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大陸坡底層水域,成小群活動,以多毛類、甲殼類、軟體動物、魚類等為食,從3月到7月產卵,會季節性洄游,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梭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梳頸滑喉盤魚

梳頸滑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8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褐藻生長的礁石區。.

新!!: 大西洋和梳頸滑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梳褶腹喉盤魚

梳褶腹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65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藻類生長的岩石區。.

新!!: 大西洋和梳褶腹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梵氏巨棘角鮟鱇

梵氏巨棘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00-53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6.2公分。.

新!!: 大西洋和梵氏巨棘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梅塞塔高原

梅塞塔高原(西班牙語:Meseta Central,意為“中央高原”),又稱麥西達高原或卡斯蒂利亞高原,是構成西班牙多為高原與山地的主要地理區,梅塞塔高原北面是坎塔布連山脈,南為摩萊納山脈,另有塔霍河、杜羅河、瓜迪亞納河流貫且流入大西洋,高原上,這裡有大片的橄欖樹和自然資源。 Category:高原.

新!!: 大西洋和梅塞塔高原 · 查看更多 »

梅多克

梅多克(法语:Médoc,也译作美度)是法国吉伦特省的一个地区,位于吉伦特河口左岸,,波尔多以北。梅多克经济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出产红葡萄酒,梅多克有约1500个葡萄园(酒庄)。 该区域也有松树林和长长的沙滩。梅多克的地理条件对于葡萄栽培并不理想,由于临近大西洋,拥有相对温暖的气温,高降雨量,这使得腐烂是一个经常的问题。通常认为梅多克葡萄酒的特性来自于当地的土壤,虽然地形平坦,需要极好的排水,同时土壤中的砾石能够保持热量,使得葡萄藤长成发达和伸展的根系。.

新!!: 大西洋和梅多克 · 查看更多 »

梅尔维尔子爵海峡

梅尔维尔子爵海峡(Viscount Melville Sound)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北为梅尔维尔岛与巴瑟斯特岛,南为班克斯岛,维多利亚岛和威尔士亲王岛,西通麦克卢尔海峡,东连兰开斯特海峡。全长400公里,宽160公里。英国探险家威廉·帕里(1819~1820)和爱尔兰北极探险家罗伯特·麦克卢尔(1850~1854)在寻找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西北航道时分别发现了海峡的东段和西段。海峡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通航。.

新!!: 大西洋和梅尔维尔子爵海峡 · 查看更多 »

梅蘇拉多河

梅蘇拉多河(Mesurado River)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的河流,河道全長25公里,發源自首都蒙羅維亞以東,最終注入大西洋,下游部分紅樹林地區屬於自然保護區範圍。 Mesurado.

新!!: 大西洋和梅蘇拉多河 · 查看更多 »

梅里马克河

梅里马克河(Merrimack River)位于美国东北部,发源于新罕布什尔州富兰克林,最终在马萨诸塞州纽伯里波特注入大西洋,全长177公里。 梅里马克河在美国的工业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数个城市沿着河边建立,目的在于利用其水利资源来修建纺织厂。这些城市包括新罕布什尔州首府康科德,曼徹斯特和纳舒厄;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劳伦斯和黑弗里尔。其中洛厄尔被规划为当时的纺织品生产制造中。心至19世纪50年代,洛厄尔已经拥有美国最大的工业产业链。19世纪60年代,洛厄尔的棉轴数量超过南部11个宣布独立的州的总和。直到今天,大家还能在这些城市看到曾经的纺织厂。这些厂房现没有被遗弃,而是被改造成为办公楼、公寓楼和仓库楼等。.

新!!: 大西洋和梅里马克河 · 查看更多 »

梅氏鮨

梅氏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約274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梅氏鮨 · 查看更多 »

梅氏鮋

梅氏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10-110公尺,體長可達28.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草生長岩石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梅氏鮋 · 查看更多 »

棍狀真巨口魚

棍狀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dendritic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0-1500公尺,體長可達12.9公分。.

新!!: 大西洋和棍狀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棱皮龜

棱皮龜(學名:Dermochelys coriacea)又称革龜、皮革海龜,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所有活海龜中最大的,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2米餘;體重可述800-900公斤。.

新!!: 大西洋和棱皮龜 · 查看更多 »

棱箱魨

箱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及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2-5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於礫石底質海草床,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藻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棱箱魨 · 查看更多 »

棘吻前鰭鮋

棘吻前鰭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前鰭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50-50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棘吻前鰭鮋 · 查看更多 »

棘尾方氏甲鯰

棘尾方氏甲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美洲大西洋及太平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6.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棘尾方氏甲鯰 · 查看更多 »

棘尖牙鱸

棘尖牙鱸(学名:Synagrops spinosus),又名深水天竺鯛、深水大面側仔,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發光鯛科尖牙鱸屬下的一个种,深度87-544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分布於西大西洋加拿大至加勒比海、烏拉圭;西太平洋日本至南中國海海域,為深海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棘尖牙鱸 · 查看更多 »

棘刺龍蝦

棘刺龍蝦是龍蝦科中有名的成員,也是十分常見的海產之一。 分布於地中海及東大西洋(挪威南部至摩洛哥)。.

新!!: 大西洋和棘刺龍蝦 · 查看更多 »

棘短刺魨

棘短刺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二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委內瑞拉、千里達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9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棘短刺魨 · 查看更多 »

棘頭光棒鮟鱇

棘頭光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西大西洋熱帶至亞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250公尺,雌魚體可達4.3公分,雄魚體長可達1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棘頭光棒鮟鱇 · 查看更多 »

棘頭糙鮋

棘頭糙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30-11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棘頭糙鮋 · 查看更多 »

棘鯊

棘鯊(學名Echinorhinus brucus)是軟骨魚綱角鯊目笠鱗鮫科棘鯊屬下的一種,表面佈滿像棘的小齒。.

新!!: 大西洋和棘鯊 · 查看更多 »

棘背角箱鲀

棘背角箱鲀(学名:Lactoria diaphana)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鲀科角箱鲀属的鱼类,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納米比亞、印度太平洋區,從南非、東非至秘魯,北起日本、夏威夷、加州南部,南迄新喀里多尼亞、新南威爾斯省等海域,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岩礁區,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作為觀賞魚,有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棘背角箱鲀 · 查看更多 »

棘蓋鋸鱗魚

棘蓋鋸鱗魚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東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45-27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礁石區。.

新!!: 大西洋和棘蓋鋸鱗魚 · 查看更多 »

棘擬杜父魚

棘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外海海域,棲息深度1460-218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棘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棒狀割齒喉盤魚

棒狀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多米尼克至聖露西亞海域,棲息深度約1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淺的岩石海岸。.

新!!: 大西洋和棒狀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棒狀鋸魴鮄

棒狀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北部至墨西哥海域,體長可達17.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棒狀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棕紋犬牙鱂

棕紋犬牙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的大西洋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棲息在海拔較高、水流快速且植被生長的溪流,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棕紋犬牙鱂 · 查看更多 »

棕線石斑魚

棕線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14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軟體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棕線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棕褐瘦獅子魚

棕褐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西班牙海域,棲息深度985-101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棕褐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棕色蛇石首魚

棕色蛇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南大西洋的烏拉圭及阿根廷海域,棲息在沿海海域。.

新!!: 大西洋和棕色蛇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棕海龍

棕海龍(学名:Syngnathus fusc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大聖羅倫斯灣至墨西哥灣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5-366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海草床。.

新!!: 大西洋和棕海龍 · 查看更多 »

棉冠獠狨

棉冠獠狨(Saguinus geoffroyi),又名斑柽柳猴、斑狨或戈氏狨,是一種黑白色的檉柳猴屬,頭頂上有紅毛。牠們分佈在巴拿馬及哥倫比亞。一些學者看牠們為絨頂檉柳猴的亞種,但牠們應該是獨立的物種。.

新!!: 大西洋和棉冠獠狨 · 查看更多 »

椭锦灯鱼

椭锦灯鱼(学名:Centrobranchus choerocephalus)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锦灯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多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50公尺。.

新!!: 大西洋和椭锦灯鱼 · 查看更多 »

楊慕琦

楊慕琦爵士,GCMG,KStJ(Sir Mark Aitchison Young,),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09年至1928年間於錫蘭任職,官至首席助理輔政司兼錫蘭行政局秘書,後來先後於塞拉利昂及巴勒斯坦託管地服務,期間曾任塞拉利昂護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級專員。楊慕琦自1933年至1938年任巴巴多斯總督,1938年至1941年任坦噶尼喀地區總督,兩段總督任內以推行改革著稱,獲得英政府肯定。 楊慕琦爵士在1941年獲任命為第21任香港總督,並於9月就任,但三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軍香港,爆發香港保衛戰。幾經奮力抵抗後,楊慕琦在1941年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向日軍無條件投降,淪為戰俘。他在戰時先後被監禁於香港半島酒店、台灣及滿州國的瀋陽,後期受盡非人折磨。大戰在1945年8月結束後,楊慕琦沒有立即復任港督,而香港事務則暫由軍政府打理,直到他於翌年5月復任為止。 戰後楊慕琦爵士試圖在香港推行稱之為「楊慕琦計劃」的政治改革,計劃成立民選市議會下放政府權力,但礙於地區局勢及其他客觀條件所限,他復任僅一年而於1947年5月退休後,有關改革未獲繼任港督葛量洪爵士支持,使改善陷入停頓狀態,後來更以流產告終,此後香港長時間也再沒推行重大政治改革。.

新!!: 大西洋和楊慕琦 · 查看更多 »

楠薩奇島

楠薩奇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0.46公里、寬0.1公里,面積0.05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米,該島是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楠薩奇島 · 查看更多 »

極地低壓

極地低壓是在兩極地區發生的低氣壓系統。低氣壓內氣溫極低。一般都是寒冷的極地氣團通過海面時發生。 相較於溫帶低氣壓,極地低壓的規模更小,并會帶來大雪。極地低壓發生在南極洲全域、南冰洋、北冰洋及其周邊、北大西洋北部、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北部等海域。多發生在冬季及春季。 Category:氣象學.

新!!: 大西洋和極地低壓 · 查看更多 »

極地擬杜父魚

極地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極圈至東北大西洋格陵蘭北部、挪威、喀拉海海域,棲息深度300-700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極地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極黑黑口魚

極黑黑口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印度洋海域,深度1300-2600公尺,體長可達29.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極黑黑口魚 · 查看更多 »

極深石首魚

極深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發現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千里達及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70-600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蝦子及小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極深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槍吻腔吻鱈

槍吻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智利及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119-45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以橈腳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槍吻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槳足綱

槳足綱(學名Remipedia)是分布於濱海地下含水層中的甲殼亞門動物,不具視力,族群遍布在目前已知的海盆,如加勒比海、大西洋、澳洲海域,最早發現的槳足綱為賓夕法尼亞紀的化石,不過自1979年已在新熱帶界發現17種現存槳足綱動物。.

新!!: 大西洋和槳足綱 · 查看更多 »

樹球真巨口魚

樹球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arborifer)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本魚體細長且為黑色,吻部能夠伸展,細長的觸鬚末端具2個球莖,體長可達25.3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樹球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樹鬚魚

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副熱帶海域海域、太平洋區的日本及紐西蘭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200公尺,體長可達7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大西洋和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機鯔

機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至阿根廷海域,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機鯔 · 查看更多 »

橢圓小庸鰈

橢圓小庸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美國佛羅里達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11公尺,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橢圓小庸鰈 · 查看更多 »

橢圓鮃

橢圓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古巴海域,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橢圓鮃 · 查看更多 »

橢斑馬鮫

橢斑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10-35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黑色前面地在後部地而在末梢部的邊緣,通常銀色的有被有顯著的對橢圓的深色斑點的大約三個列的圓的側邊,背鰭硬棘17-19枚;背鰭軟條17-20枚;臀鰭軟條17-20枚;脊椎骨51-53個,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曾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橢斑馬鮫 · 查看更多 »

橫帶低紋鮨

橫帶低紋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3-13公尺,體長可達15.2公分,生活在淺海的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橫帶低紋鮨 · 查看更多 »

橫帶割齒喉盤魚

橫帶割齒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屬維京群島、巴拿馬、委內瑞拉等海域,體長可達5.1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水淺的岩石海岸。.

新!!: 大西洋和橫帶割齒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橫帶隆背海龍

橫帶隆背海龍(学名:Leptonotus norae),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及東南太平洋區的智利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37-212公尺,體長可達2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橫帶隆背海龍 · 查看更多 »

橫帶鮨

橫帶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27-4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橫帶鮨 · 查看更多 »

橫帶重牙鯛

橫帶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30-30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屬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橫帶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橫帶扁頜針魚

橫帶扁頜針魚(学名:Ablennes hians),又稱扁鶴鱵,俗名鲎鱼、青旗、學仔、白天青旗,為輻鰭魚綱鶴鱵目鶴鱵亞目鶴鱵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橫帶扁頜針魚 · 查看更多 »

橫紋魣

橫紋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75公尺,體長可達205公分,棲息在沿海,會進入河口及潟湖,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橫紋魣 · 查看更多 »

橙鰭雲斑鰕鱂

橙鰭雲斑鰕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橙鰭雲斑鰕鱂 · 查看更多 »

橙斑革魨

橙斑革魨,又稱橙斑革單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3-900公尺,體長可達6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草生長的水域,獨居或成對出現,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橙斑革魨 · 查看更多 »

櫛齒鋸鰩

櫛齒鋸鰩(學名Pristis pectinata)是一種鋸鰩科。它們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大西洋的淺水海域,也包括地中海。它們可以長達7.6米。.

新!!: 大西洋和櫛齒鋸鰩 · 查看更多 »

櫛鋸蓋魚

櫛鋸蓋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鋸蓋魚科的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佛羅里達南部、墨西哥、西印度群島至巴西淡水、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56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及河口底中層水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櫛鋸蓋魚 · 查看更多 »

權力平衡

權力平衡(英語:Balance of power),亦譯做「均勢」、「勢力均衡」,是國際關係理論古典現實主義與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國國際關係研究文獻中的「格局」概念與此相近。此一概念可以指一種強調國家間應彼此警惕、制約的政策主張。也可以指客觀存在的,國際體系間的權力對比態勢。究竟採何定義,端視文獻脈絡而定。 另外,由於權力的行使主體非僅限於國家,組織、機構、企業、政黨體系、家族中,也可能有權力平衡的現象。例如某種產品市場或某個國家的政黨體系中,也可以出現「權力平衡」。其參與者,如公司、自然人,也可以採取權力平衡的策略以獲取各種利益。.

新!!: 大西洋和權力平衡 · 查看更多 »

欣森島

欣森島是百慕達的島嶼,位於大百慕達島西北0.3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長0.6公里、寬0.25公里,面積0.1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米,人口約50人。 Category:百慕達島嶼.

新!!: 大西洋和欣森島 · 查看更多 »

欧氏尖吻鲛

歐氏尖吻鮫(學名:Mitsukurinidae owstoni),載台灣魚類資料庫,2009年3月17日查閱。,又名歐氏劍吻鯊、歐氏尖吻鯊,也被稱為哥布林鯊(Goblin Shark),是尖吻鮫科(或稱尖吻鯊科或箕作氏鯊科)下的唯一一個现生物種,是一種深海鯊魚。歐氏尖吻鮫的特徵是牠的吻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尖突,比其他鯊魚的更為長,以此感觉猎物,两颌前移形成鸟喙状,可以突然伸出攫取猎物。牠的另一個特徵是半透明的皮肤,以显露出血液使身体呈粉红色。牠的顎可以伸縮,當收縮時,外觀就像是一頭粉紅色而長吻的沙虎鯊。 歐氏尖吻鮫出沒於陽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一般在深於200米水深處。牠們分佈在世界各地温带和热带的海域,從太平洋的澳洲 至大西洋的墨西哥灣。 牠們首先於日本的海域被發現。 歐氏尖吻鮫在深海捕食不同種類的生物。牠們主要以魷魚、蟹及深海魚為食物。就牠們的生命及生殖習性所知甚少,而牠們的敵人亦較少。因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並沒有將牠們分類為瀕危物種。.

新!!: 大西洋和欧氏尖吻鲛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大西洋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岛屿列表

以下是欧洲主要岛屿和群岛列表:.

新!!: 大西洋和欧洲岛屿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地理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欧洲地理 · 查看更多 »

欧洲国家人口数量列表

下面所示的是欧洲国家及其属地的人口数量列表与地图,所有的数据都是最新的,并且包括了跨洲的国家,其中人口单位为千人: (希) --> 直布罗陀 (英) --> --> 2,640 --> 加拿大 --> 格陵兰(丹) --> 亚得里亚海 --> 波罗的海 --> 斯卡格拉克海峡 --> 利古里亚海 --> 另外,还有一些位于欧洲的地区宣布了独立,并且在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的情况下以国家实体存在并进行运作,他们包括: 科索沃已获48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获得了俄罗斯、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的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只获得了土耳其的承认。而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以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未获任何国际承认。.

新!!: 大西洋和欧洲国家人口数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列表

以下是2008年欧洲各国互联网用户数示意图和列表: (希) --> 直布罗陀 (英) --> (土) --> 2,640 --> 加拿大 --> 格陵兰(丹) --> 亚得里亚海 --> 波罗的海 --> 斯卡格拉克海峡 --> 利古里亚海海 -->.

新!!: 大西洋和欧洲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E60公路

欧洲E 60公路是一条欧洲高速公路,起自法国布雷斯特,沿法国大西洋海岸至与中国交界处附近的吉尔吉斯斯坦Irkeshtam。道路经过:.

新!!: 大西洋和欧洲E60公路 · 查看更多 »

歐亞非大陸

亚非欧大陆、亚欧非大陆或歐亞非大陸指的是亚洲、欧洲、非洲三個大陸的合稱。 在地理上,直到苏伊士运河開通以前,三個大陸是相連的。在文化上,歐洲、亞洲和北非的關係比較接近,特別是地中海的沿岸國家。在地缘政治学上,亞歐非大陸的主體 (不包括菲律宾、印尼、日本、英伦三岛、马达加斯加等島嶼)被稱為「世界岛」。加上島嶼就稱為旧大陆。 在地質學上,非洲原來是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後來才與歐亞大陸相撞。 預計60萬年後,非洲將與歐洲連成一體,地中海將與大西洋分開。5千萬年後,地中海會消失,變成山脈。.

新!!: 大西洋和歐亞非大陸 · 查看更多 »

歐亞鴝

歐亞鴝(学名:Erithacus rubecula),俗稱知更鳥,是一種細小的雀形目鳥類,曾被界定為鸫亚科,現歸類為鹟科。歐洲很常見,由西伯利亞至阿爾及利亞,遠至大西洋的亞述爾群島和馬德拉,以及東南面的高加索山脈,也有其蹤跡。 牠是歐洲常見的鳴禽,身長12.5–14.0厘米(5.0–5.5英寸),性好戰,因胸前鮮艷的羽毛最初被稱作redbreast(紅色胸脯)。15世紀歐洲時興以人名稱呼常見動物,時人稱它為Robin redbreast,後來簡略為robin(Lack,1953:44)。 叫聲囀鳴似笛,在繁殖季節由早至傍晚鳴叫,甚至夜晚,所以有人將牠與夜鶯混淆。冬季時雌鳥會另覓地方以便餵養小鳥,雄鳥則留守舊巢,全年居於同一地點。愛在縫隙、小洞甚至人造物料如棄置水壺築巢。小歐亞鴝羽毛顏色並不顯著,在從巢中飛出來的2至3個月後,紅色的羽毛開始在下巴長出,再過2至3個月,鮮艷的羽毛特徵漸漸形成。 在英國、愛爾蘭等地的花園,歐亞鴝很常見,牠們也不怕人,會趁園丁掘土時飛近尋找蚯蚓。雄性歐亞鴝對入侵地盤者有很大反應,就算沒有被挑釁也會作出攻擊,這跟牠給予大眾的和善觀感不太相符。 英國的歐亞鴝大部分長居,但有小部分雌鳥會在冬天南飛避寒,甚至遠至西班牙。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俄羅斯的歐亞鴝會飛至英國避冬。 由於第1年的死亡率很高,歐亞鴝平均壽命僅1.1歲,但若順利度過1歲,則壽命會較長,曾有記載一隻歐亞鴝生存了12年。.

新!!: 大西洋和歐亞鴝 · 查看更多 »

歐雅帕克河

歐雅帕克河(Fleuve Oyapock、Rio Oiapoque)為巴西阿馬帕州和法屬圭亞那之間的界河。其源自土木庫馬奎山脈,並注入大西洋,全長共約370公里。.

新!!: 大西洋和歐雅帕克河 · 查看更多 »

歐歌鶇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是一種分佈在歐亞大陸的鶇屬鳥類,上身呈褪色,下身呈奶白色或淺黃色,有黑色斑點。牠們歌聲獨特,常見於詩歌。 歐歌鶇在森林、花園和公園繁殖。牠們會在樹上以泥築巢,每次會生4-5顆蛋。牠們是雜食性的,懂得利用石頭作為鐵砧攻擊蝸牛。牠們就像其他雀形目般受體內、外的寄生蟲侵襲,且易被貓和猛禽捕食。 有一部份的歐歌鶇是候鳥,會飛到南歐、北非及中東過冬。牠們也有被引進到新西蘭及澳洲。牠們雖然並非瀕危,但在歐洲部份地區的數量大幅減少,可能是與種植業的改變有關。.

新!!: 大西洋和歐歌鶇 · 查看更多 »

歐洲各國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以下為一地圖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於2015年12月14日公布之歐洲各國人類發展指數之列表。地圖上的顏色表示:中人類發展指數 高人類發展指數 極高人類發展指數。 的海 -->.

新!!: 大西洋和歐洲各國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歐洲天竺鯛

歐洲天竺鯛(學名:Apogon imberbi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歐洲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歐洲綠鸕鶿

歐洲綠鸕鶿(学名: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又名長鼻鸕鶿、綠鸕鶿,是一種鸕鶿。牠們在歐洲西部及南部、亞洲西南部及非洲北部的石岸孵蛋。除了居住在最北部的以外,牠們主要在繁殖季节遷徙。.

新!!: 大西洋和歐洲綠鸕鶿 · 查看更多 »

歐洲瘦獅子魚

歐洲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的中洋脊及愛爾蘭西部海域,棲息深度1000-1500公尺,體長可達4.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歐洲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歐洲無鬚鱈

歐洲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歐洲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歐洲無鰭蛇鰻

歐洲無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西部、亞速群島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10-40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歐洲無鰭蛇鰻 · 查看更多 »

歐洲魣

歐洲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金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安哥拉,包括地中海、黑海;西大西洋區,從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16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具利齒,易造成創傷。.

新!!: 大西洋和歐洲魣 · 查看更多 »

歐洲鯷

歐洲鯷(学名:Engraulis encrasicolus)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亞速海、挪威至南非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0公尺,本魚吻突出,上頷短,前端圓鈍,體側具一銀色條紋,隨年齡增長而消失,背鰭軟條16-18枚,臀鰭軟條13-15枚,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沿海、河口,能忍受鹽度的變化,會進行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歐洲鯷 · 查看更多 »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學名:Anguilla anguilla) 為鰻鱺屬的一種降河迴游產卵魚類,可以長達140公分,但普遍為60至80公分,極少長於1公尺。歐洲鰻鱺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

新!!: 大西洋和歐洲鰻鱺 · 查看更多 »

歐洲河流列表

古北界- (歐亞大陸) 歐洲河流列表-- 歐洲主要河流(依長度).

新!!: 大西洋和歐洲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歐洲沙蚤

歐洲沙蚤(學名Talitrus saltator)是分佈在歐洲沙岸的擊鉤蝦科。它們會以足站立,突然伸長其腹部來跳躍,故又名歐洲跳蝦。它們可以跳幾吋高,但方向卻不受控制。很多研究都希望找出它們控制跳躍的環境提示。.

新!!: 大西洋和歐洲沙蚤 · 查看更多 »

歐洲海馬

歐洲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60公尺,背鰭軟條16-19枚,體環35-38個,體色多變,黃色、黑色、橘色或紫色,有時體具有白色小斑點,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或海草床,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卵胎生,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歐洲海馬 · 查看更多 »

死亡谷國家公園

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是美国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干旱的大盆地里内华达山脉东部的加州和内华达州。该公园包围着莫哈韦沙漠(Mojave Desert)的西北角,而且包括各种盐滩、沙丘、崎岖地、山谷、峡谷和群山等多样化的沙漠环境。该公园是美国本土48个州中最大的国家公园,并已被宣布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死谷国家公园是美国最热和最干旱的国家公园。恶水盆地是西半球的第二个最低点,低于海平面282英尺(86米)。许多已经适应了这种恶劣的沙漠环境的植物和动物栖息于此,其中包括墨西哥三齿拉瑞阿(creosote bush)、大角羊、郊狼(也叫草原狼或北美小狼)和死谷鳉鱼。死谷鳉鱼是更多雨时期的幸存者。该公园占了5270平方英里(13649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5194平方英里(13452平方公里)隶属联邦土地。该公园大约95%的地盘被指定为莽原区域,占地4774平方英里(12360平方公里),使其成了美国本土48个州中最大的国家公园,而且是整个美国第六大国家公园。 早至公元前7000年一个又一个居住于此的印第安族群到最近公元1000年左右的蒂姆比瑟(Timbisha,译意为“Red Rock Face Paint”即红岩脸彩)人在死谷的冬季营地和高原山脉的夏季基地之间迁徙。首次记载进入死谷的非印第安人是那些在1849年冬季到加州黄金之地并想寻找一条捷径之人。他们已被阻而呆了几周。虽然他们这群人在穿越该山谷的过程中,只有一人死于那儿,但该山谷却以此而得名——死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几个短期繁荣的城镇快速发展起来以开采小的当地的黄金富矿脉。然而,唯一一个长期盈利的矿石开采是硼砂。硼砂是用于制造肥皂和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合物。如今,硼砂是抗高温的硼硅玻璃产品的一种非常重要组成成分,比如,某些派莱克斯耐热玻璃产品。二十骡队曾被用于将矿石运出死谷;而且骡队也使死谷声名远扬并成为书籍、广播节目、电视剧以及电影的主题。20世纪20年代,旅游业蓬勃发展。当时,旅游胜地沿着火炉管井(Stovepipe Wells)和炉溪的水源建了起来。主要的地主——太平洋海岸硼砂公司和其他人,像死谷斯科特(原名为沃尔特·爱德华·佩里·斯科特Walter Edward Perry Scott)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1933年,死谷国家遗址被宣布为美国国家遗址,并将该区域置于联邦的保护之下。1994年,该遗址被重新定名为国家公园,同时还被大幅扩充至包括盐谷和尤里卡(Eureka)谷在内的地盘National Park Index (2001–2003), p. 26。 死谷国家公园地区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已经由于其地质而成形。死谷本身其实是一个地堑。最古老的岩石普遍变质而成,而且至少17亿年的历史。古老而温暖的浅海沉积了海洋沉积物,直到断裂(谷)打开了太平洋。直至一个潜没带在距离海岸处形成前,额外的沉积作用一直存在。这个潜没带的形成过程将海洋隆出了此区域并产生了一条火山线路。后来,地壳开始拉开,产生了目前的盆岭地貌。各个山谷不仅充满了沉积物,还在各个冰川期的雨季期间产生了各种湖泊,比如曼利湖。.

新!!: 大西洋和死亡谷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大西洋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毒刺新棘鮋

毒刺新棘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92-375公尺,體長可達15.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棘。.

新!!: 大西洋和毒刺新棘鮋 · 查看更多 »

比夫拉多板盾尾魚

比夫拉多板盾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比夫拉多板盾尾魚 · 查看更多 »

比尼奧納

比尼奧納是非洲國家塞內加爾西南部的城市,由濟金紹爾區負責管轄,距離大西洋80公里,海拔高度33米,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服務業和旅遊業,2010年人口估計為26,664。 Category:塞內加爾城市.

新!!: 大西洋和比尼奧納 · 查看更多 »

比亚法拉共和国

比亞法拉共和國(英语:Republic of Biafra,又譯作比夫拉共和國)是尼日利亞東南部一個由分離主義者建立的歷史上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這國家於1967年5月30日成立,至1970年1月15日滅亡。其政權的軍事首領於1970年1月12日正式宣佈有條件投降。該國得名於其南邊瀕臨大西洋的比亞法拉海灣(今邦尼湾)。.

新!!: 大西洋和比亚法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比亞德納雷島

比亞德納雷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該國南部大西洋海域,屬於韋斯特曼納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3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1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比亞德納雷島 · 查看更多 »

比亞河 (加納)

比亞河(Bia)是西非的河流,發源自加納西部地區的蘇尼亞尼西南約45公里,流經科特迪瓦,最終注入大西洋,河道全長300公里,集水區面積9,500平方公里,在20世紀60年代初有32種魚類的記錄。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迦納河流 Category:象牙海岸河流.

新!!: 大西洋和比亞河 (加納) · 查看更多 »

比弗島

比弗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威德爾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長9.9公里、寬8.4公里,面積48.5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34米,野生動物有巴布亞企鵝、阿根廷狐、游隼、原駝、海獅等。.

新!!: 大西洋和比弗島 · 查看更多 »

比利牛斯-大西洋省

比利牛斯-大西洋省(Pyrénées-Atlantiques)是法國阿基坦-利木森-普瓦圖-夏朗特大區所轄的省份,濱大西洋。該省編號為64。.

新!!: 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大西洋省 · 查看更多 »

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位於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亚半島,也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山中有小國安道爾。 长435公里,宽80-14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阿内托峰海拔3404米;有现代冰川覆盖。 在比利牛斯山中有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這國家公園成立於1967年,沿著法國和西班牙國界延伸1百多公里。此地景致壯觀,包括了大量蝴蝶飛翔的草地和終年積雪的高山峰頂。海拔的高度和氣候的變化頗大,因而區內擁有多樣化的動植物。.

新!!: 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 · 查看更多 »

比利時航空548號班機空難

比利时航空548班機,于当地时间1961年2月15日10:05(2月15日09:05 UTC)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机场附近坠毁,机上全体61名乘客和11名机组成员以及地面一人遇难。由于遇难乘客中包括正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参加当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的美国国家花样滑冰队全体18名运动员和16名随行人员,这场空难被广泛纪念。.

新!!: 大西洋和比利時航空548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比绍

比绍(葡萄牙语:Bissau),几内亚比绍首都,是几内亚比绍最大的城市、主要港口和行政、军事中心。人口約492,004人(2015年估计),位於西經11度52分/北緯15度36分,该国西部热巴河(Rio Gêba)汇入大西洋的河口處。 1687年由葡萄牙人建設為貿易的據點,1942年成為葡屬幾內亞的首都,但在1973年-1974年間,首都遷往Madina do Boe。之後的內戰破壞了大多的歷史建築。 主要的機場是。 Category:几内亚比绍城市.

新!!: 大西洋和比绍 · 查看更多 »

比爾遜膜首鱈

比爾遜膜首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墨西哥灣、佛羅里達海峽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400-9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比爾遜膜首鱈 · 查看更多 »

比熱戈斯群島

比熱戈斯群島(Arquipélago dos Bijagós)是大西洋的群島,由18個主要島嶼和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2,624平方公里,是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紹的領土,2006年人口30,000。比熱戈斯群島被森林覆蓋,野生動物有海龜和猴子,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物圈保護區之一。.

新!!: 大西洋和比熱戈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比特島

比特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阿倫島以北大西洋海域,由阿蓋爾-比特負責管轄,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24公里、寬8公里,面積122.1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8米,2001年人口7,228。.

新!!: 大西洋和比特島 · 查看更多 »

比恩氏小銀漢魚

比恩氏小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拿馬海域,為熱帶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比恩氏小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比恩氏瓦鰈

比恩氏瓦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瓦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新英格蘭南部至墨西哥海域,棲息深度155-1636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比恩氏瓦鰈 · 查看更多 »

比格加島

比格加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梅恩蘭島和耶爾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昔德蘭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7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比格加島 · 查看更多 »

比格尔海峡

比格爾海峽(西班牙语:Canal Beagle)位于南美洲南端智利火地岛烏斯懷亞的西南方,是一條從東部的大西洋,跨过阿根廷、智利兩國到西部太平洋的水道,全長三百二十公里,最寬處約十公里,最狹窄處只有一公里。比格爾海峽景色優美,海浪不大,海峽中凸出的幾個小島,是企鵝、海獅、海狗和各種鳥類的棲息與繁殖之地,智利和阿根廷对此有领土争议。 比格爾海峽是以小獵犬號帆船的名字命名的。1826年至1830年间,小猎犬号被派往南美洲进行其第一次水文调查和探险时,发现此海峡。生物学家达尔文参加了小猎犬号的第二次探险,也经过此海峡。.

新!!: 大西洋和比格尔海峡 · 查看更多 »

比氏真巨口魚

比氏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bigelow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及中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本魚體細長,下頷與上頷等長,具有可伸縮的吻,下巴觸鬚末端成3個分支,並具有一個球莖,體長可達19.8公分。.

新!!: 大西洋和比氏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比氏深海狗母魚

比氏深海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爐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海峽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377-986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比氏深海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比斯坎湾

比斯坎灣(Biscayne Bay,Bahía Vizcain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大西洋海岸的一個潟湖,長56公里,闊13公里。.

新!!: 大西洋和比斯坎湾 · 查看更多 »

比斯開灣

比斯開灣(Golfo de Vizcaya;Golfe de Gascogne;巴斯克語:Bizkaiko Golkoa)是北大西洋的一個海灣,海岸線由法國西岸的布列塔尼至西班牙北岸的加利西亞。這個海灣的名字是來自西班牙的比斯開省,屬於巴斯克自治區的一部份。 海灣的南端在西班牙稱為坎塔布里亞海,這是在公元前1世紀時古羅馬人根據附近的坎塔布里亞地區來命名,拉丁名字Sinus Kantabrorum。 比斯開灣出名風高浪急,是由於灣內的大陸架延伸至頗遠的外海,導致比斯開灣較為淺水。 英國人愛倫·麥克阿瑟第一次駕駛帆船環繞世界的旅程就是在比斯開灣完結。.

新!!: 大西洋和比斯開灣 · 查看更多 »

毕尔巴鄂

毕尔巴鄂(Bilbao,Bilbo)位于西班牙北部沿海,坐落在距大西洋比斯开湾14公里的地方。它是巴斯克自治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比斯开省的首府。.

新!!: 大西洋和毕尔巴鄂 · 查看更多 »

毛小頜海龍

毛小頜海龍(学名:Micrognathus crinit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等海域,棲息深度1-21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碎礁石的海床,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毛小頜海龍 · 查看更多 »

毛六锥虫

毛六锥虫(学名:Hexaconus ciliatus)为六盾虫科六锥虫属的动物。分布于俾斯麦群岛、大西洋、那波利湾,包括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毛六锥虫 · 查看更多 »

毛鞭冠鮟鱇

毛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600-610公尺,體長可達8.3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毛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毛頜鮟鱇

毛頜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奇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太平洋及大西洋熱帶海域,棲息深度0-4000公尺,體長可達7.7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毛頜鮟鱇 · 查看更多 »

毛鱗無臂鮃

毛鱗無臂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無臂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外海、福克蘭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1-1186公尺,體長可達3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毛鱗無臂鮃 · 查看更多 »

毛鱗魚

毛鱗魚(Mallotus villosus),胡瓜魚目胡瓜魚科的其中一種,與柳葉魚同為常見的多春鱼。毛鱗魚是在大西洋和北冰洋出現的小型被捕食魚類。在夏季在冰架的邊緣密集成群的吃浮游生物。更大的毛鱗魚也吃大量的磷蝦和其他甲殼類動物。特別是在毛鱗魚的產卵季節,它向南洄游時,鯨魚,海豹,鱈魚,魷魚,鯖魚,白鯨和海鳥都捕食毛鱗魚。毛鱗魚在2-6歲時產卵於海灘沙底,此时其具有極高的死亡率,雄性接近100%。雄魚達到20厘米長,而雌魚則達25厘米長。他們背側橄欖色,兩側遮光銀色。.

新!!: 大西洋和毛鱗魚 · 查看更多 »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République Islamique de Mauritanie),通稱毛里塔尼亞(موريتانيا;Mauritanie),是西非阿拉伯国家之一。与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马里、塞内加尔接壤。.

新!!: 大西洋和毛里塔尼亚 · 查看更多 »

氣候變遷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变化,一段时间也可能是指几十年或几百万年,波动范围可以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其平均气象指数的变化。目前对气候变迁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环境政策对当代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而對於當前發生的全球暖化,學界對此已達成共識,認為人為活動導致全球暖化是事實,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https://climate.nasa.gov/scientific-consensus/.

新!!: 大西洋和氣候變遷 · 查看更多 »

氣象衛星

Category:氣象衛星 Category:天氣 Category:地球观测卫星.

新!!: 大西洋和氣象衛星 · 查看更多 »

水蚕

水蚕(学名:Naiades cantrainii)为眼蚕科水蚕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海、加利福尼亚沿岸、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水蚕 · 查看更多 »

水星-宇宙神10号

水星-宇宙神10号(Mercury-Atlas 10,缩写MA-10)是美国宇航局早期载人航天水星计划中未成行的一次任务。任务原计划于1963年发射“自由7号II”(Freedom 7-II)太空舱,搭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在太空航行三天。但1963年发射成功之后,美国宇航局宣布取消这一任务并结束水星计划,转而关注搭载双人的双子座计划。.

新!!: 大西洋和水星-宇宙神10号 · 查看更多 »

水文学

水文学属于地理學,研究的是关于地球--面、土壤中、岩石下和大气中水的发生、循环、含量、分布、物理化学特性、影响以及与所有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

新!!: 大西洋和水文学 · 查看更多 »

水手8號

水手8号探测器原计划与水手9号探测器一同前往火星探测。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重新坠入大气层,最终坠落在大西洋内。.

新!!: 大西洋和水手8號 · 查看更多 »

水手號計劃

水手號計劃(Mariner program)是由美國太空總署所主導的太空探索計劃。在此計劃中發射了一系列為探索水星、金星和火星而設計的無人太空船。這個計劃奪得多項第一,包括第一次星際飛越(flyby)、第一個行星探測器以及第一個以重力加速航行的太空船。 在水手號計劃系列中十個飛行器中,七個成功三個失敗。原本計劃的水手11號及水手12號演變成航海家計畫中的航海家1號及航海家二號,而維京1號及維京2號火星軌道太空船則是放大版的水手9號太空船。從航海家系列之後基於水手號設計的太空船還包括前往金星的麥哲倫號、前往木星的伽利略號。被稱為Mariner Mark II的第二代水手號太空船最終演變成為曾環繞土星的卡西尼-惠更斯号。最近發射前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雖然大致基於簡化的先鋒10號、先鋒11號,但也有部份特徵源自水手號系列,包括三軸穩定器(3-axis stabilization)及一個航海家、卡西尼號式的通訊碟型天線。.

新!!: 大西洋和水手號計劃 · 查看更多 »

民族自決

民族自决是指,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在没有外部压迫或干扰的情况下,人民可以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自決的權利稱為民族自決權,而其所依据的原则,称为民族自决原则;但其并没有说明自决权的实现方式,或者自决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从原国家独立、与原国家组建联邦、成为保护国、某种程度上的自治亦或者与原国家完全同化。也没有说明,民族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组成一个民族。事实上,关于哪些种群有合法的权利实行自决权,现在的法律条文和定义仍然有着太多的矛盾。Betty Miller Unterberger,,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2002.

新!!: 大西洋和民族自決 · 查看更多 »

气旋能量指数

氣旋能量指數(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簡稱ACE)是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使用的測量工具,用以表示個別熱帶氣旋及整個熱帶氣旋季節的活動,尤其使用於北大西洋的颶風季。此工具採用一個熱帶氣旋系統,在其整個生命週期當中的能量近似值,並於每六小時計算一次。一季的氣旋能量指數,指的是每個熱帶氣旋的氣旋能量指數總和,並考慮到整個熱帶氣旋季節中的熱帶氣旋總數、所有熱帶氣旋的強度以及持續時間。.

新!!: 大西洋和气旋能量指数 · 查看更多 »

汉堡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汉堡号(SMS Hamburg)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七艘不来梅级小巡洋舰的二号舰,以德国城市汉堡命名。它由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承建,于1902年开始、1903年7月25日、至1904年3月8日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2节。 在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汉堡号曾先后经历德意志帝国海军、魏玛国家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时代。在入役后的前八年,它都是在公海舰队内度过。接下来,它又被分配至潜艇区舰队,先是担任第一潜艇区舰队的,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U型潜艇船员的。战后,它随国家海军重返舰队值勤,但自1936年起再度作宿营用途直至1944年。舰只于1944年7月初被拖曳至同名城市报废,但于当月底遭英国轰炸机击沉。其残骸于1949年被打捞上岸,后于1956年拆解。.

新!!: 大西洋和汉堡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号战列舰

汉诺威号战列舰(SMS Hannover)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国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以普鲁士时期(现位于下萨克森州境内)的汉诺威省命名。汉诺威号及后续建造的三艘同级舰在设计和施工上均与主导舰德国号有略微差异,主要体现于推进系统和较厚的装甲。它于1904年11月开始进行,并于1907年10月投入舰队服役;此时距革命性“全重型火炮(all big gun)”概念的无畏号战列舰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已逾十个月。因此,作为主力舰的汉诺威号在完工之前便已沦为二流;无畏舰更强大的和更高的航速使得像汉诺威号这样的舰只在战列线交锋中毫无用处。 汉诺威号及其姊妹舰随舰队亲历了广泛的出动。该舰参与了所有重大的训练演习,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于914年7月爆发。汉诺威号及其姊妹舰立即被派往担当易北河河口的警卫任务,而舰队余部则仍在调动中。该舰还参加了多次舰队推进,并于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达到顶点。在战斗中,汉诺威号是第四支队的旗舰。日德兰之后,汉诺威号及其幸存的三艘姊妹舰从舰队中撤出现役以充当警戒舰。在1917年,汉诺威号曾被临时用作,然后再重回波罗的海的警卫任务。舰只于1918年12月、即战争结束后不久除役。 战后的德国海军编制——魏玛国家海军将汉诺威号召回了现役服务。从1921年至1931年,它随舰队服役了十年之久,直至再次退役。海军曾计划将该舰改造成无线电控制的飞机用靶舰,但却从未实现。舰只最终于1944年至1946年间在不来梅港被拆解报废。其舰钟则留存于德累斯顿的聯邦德國軍事史博物館内。.

新!!: 大西洋和汉诺威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汙斑短吻獅子魚

汙斑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Burdwood Bank海域,棲息深度273-3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4.6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汙斑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河魨毒素

河魨毒素(英文:Tetrodotoxin,縮寫:TTX)是一種強力的神經毒素,目前並沒有有效的解毒劑,它會和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上的快速鈉離子通道結合,令神經中的動作電位受阻截。 它的名字來自魨形目,因為此目下的魚類大多帶有這種毒素,包括河魨、陰齒魨、翻車魨及鱗魨等。雖然這種毒素常見於這些魚類和其他生物體內,事實上它是由魚類體內一種名爲河魨毒素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假交替单胞菌又名交替假单胞杆菌)的細菌所產生,其作用原理在1960年代早期由以傑大學的猶橋敏夫博士發現。.

新!!: 大西洋和河魨毒素 · 查看更多 »

沼澤重牙鯛

沼澤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5-15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成小群活動。.

新!!: 大西洋和沼澤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沃尔多蛤属

沃尔多蛤属(學名:Waldo)為帘蛤目鼬眼蛤總科鼬眼蛤科之下的一個屬,模式種是Lepton parasiticum Dall, 1876。本屬物種均為在海洋生活的小型蛤類,與海膽共生。目前本屬物種基本只在南大西洋和南冰洋海域發現,就只有Waldo arthuri在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現。.

新!!: 大西洋和沃尔多蛤属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河

沃尔特河(Volta River;fleuve Volta,又译“伏塔河”)是西非的河流,加纳的主要饮用水资源。沃尔特河汇合三条支流,分别为红沃尔特河、黑沃尔特河、和白沃尔特河。1960年代因为在沃尔特河上兴建的阿可桑布大坝而成的沃尔特水库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水库之一。.

新!!: 大西洋和沃尔特河 · 查看更多 »

沃納氏錐首魚

沃納氏錐首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外海海域,棲息深度2150-2300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沃納氏錐首魚 · 查看更多 »

沃爾特·雷利

沃爾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英國伊莉莎白時代著名的冒險家。同時也是位作家、詩人、軍人、政治家,更以藝術、文化及科學研究的保護者聞名。他和愛德蒙·史賓沙及克里斯多福·馬羅等文學家來往甚密,本身在倫敦塔幽禁期間也編纂了《世界史》一書,是名廣泛閱讀文學、歷史、航海術、數學、天文學、化學、植物學等著作的知識分子,更是名外貌英俊的男子。.

新!!: 大西洋和沃爾特·雷利 · 查看更多 »

沃蜆蝶屬

沃蜆蝶屬(學名:Voltinia)是蜆蝶科蜆蝶亞科美眼蜆蝶族裡的一個屬。共有4個物種,分佈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至墨西哥西部一帶及巴西的大西洋沿岸森林。.

新!!: 大西洋和沃蜆蝶屬 · 查看更多 »

沃氏大角鮟鱇

沃氏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1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9.8公分。.

新!!: 大西洋和沃氏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沃氏圓喉盤魚

沃氏圓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聖多美及普林西比海域,體長可達1.4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潮間帶。.

新!!: 大西洋和沃氏圓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沃氏犬牙鱂

沃氏犬牙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中美洲巴拿馬大西洋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8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沃氏犬牙鱂 · 查看更多 »

沙丁脂眼鯡

沙丁脂眼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紅海至莫三比克;西大西洋加拿大芬地灣、新斯科細亞省至墨西哥灣、圭亞那;西太平洋日本、阿拉弗拉海、澳洲南部;東太平洋秘魯及智利海域,棲息深度50-150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大陸棚邊緣海域,以橈腳類及磷蝦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沙丁脂眼鯡 · 查看更多 »

沙布利白葡萄酒

沙布利白葡萄酒(法語:Chablis),是法国出产的一种上等白葡萄酒,以沙布利村庄周围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和勃艮第北部约讷地区沿瑟兰河所产的谐同耐葡萄为原料酿造。沙布利白葡萄酒为特殊风味的干酒,浓郁芬芳,酒精含量较高,带有酸味。.

新!!: 大西洋和沙布利白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沙克島

沙克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毗鄰呂德里茨,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1.7公里、寬0.33公里,面積0.4平方公里,島上有燈塔、紀念碑和營地。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沙克島 · 查看更多 »

沙副棘鮃

沙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東南方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46-366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海灣、潟湖等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沙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沙犬牙石首魚

沙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墨西哥灣海域,本魚體銀灰色且具不顯眼的斑點,腹部銀色。骨盆和臀鰭白色偏黃,內鰓蓋黑色。口大且斜,下頜稍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背鰭硬棘9-11枚;背鰭軟條25-2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63.5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淺海,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沙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沙維雅-瓦拉迪格大區

沙維雅-瓦拉迪格大區(دكالة عبدة)是摩洛哥中北部的一個大區,西臨大西洋。面積7,01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655,660人。首府塞塔特。 下轄三省。 C.

新!!: 大西洋和沙維雅-瓦拉迪格大區 · 查看更多 »

沙真銀漢魚

沙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英國至加納利群島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為亞熱帶魚類,主要棲息在沿岸淺水域,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沙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沙重牙鯛

沙重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馬德拉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28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貝類及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養殖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沙重牙鯛 · 查看更多 »

沙虎鯊

沙虎鯊(學名Carcharias taurus),又名戟齒砂鮫或戟齒錐齒鯊,是一種生活在海岸海域的大型鯊魚。沙虎鯊的外表兇猛,有強勁的游泳能力,不過牠卻保持沉靜及游动较缓慢。除非受到挑釁,否則牠並不帶有攻擊性。.

新!!: 大西洋和沙虎鯊 · 查看更多 »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Schlachtschiffe der Scharnhorst-Klasse)是纳粹德国设计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同时也是纳粹德国海军在一战后建造的第一级战列巡洋舰。同级舰两艘:首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由于"格奈森瑙"号先服役,所以部分资料亦称其为格奈森瑙级战列巡洋舰。该级舰装备了3座三联装SK C/34 280毫米主炮。 该级两艘军舰均在1935年开工建造,在1936年末下水,在1939年早期进入纳粹德国海军服役。两舰在二战前期一起执行过多次行动,包括对英国商船队的一系列攻击和入侵挪威的行动,在行动期间,两舰曾与英国皇家海军交战,并于1940年6月8日击沉皇家海军"光荣"号航空母舰及"热心"、"阿卡斯塔"两艘驱逐舰,在对"光荣"号的攻击中,"沙恩霍斯特"号创下了在最远距离上击中敌舰的记录。 1942年2月,沙恩霍斯特级两舰與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瑟布鲁斯-雷霆”行动中一起通过英吉利海峡返回德国。同年2月26、27日,格奈森瑙号在盟军袭击基尔港的行动中严重受损。 1943年3月,沙恩霍斯特号前往挪威加入俾斯麥級鐵必制號戰艦所屬的北極船團一同袭击了盟军给苏联运送物资的补给线。同年年底,在北角海战中,皇家海军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击沉了"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与此同时,格奈森瑙号的大修工作也开始进行,但是,在其姊妹舰被击沉后,该舰的修复工作也被搁置。最终,格奈森瑙号被当作封锁用船舶被凿沉于格丁尼亚港。.

新!!: 大西洋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沙捞越海豚

弗氏海豚(学名:Lagenodelphis hosei)为海豚科壇喙海豚属下唯一的动物,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深处,但也会出没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台湾海域等地,多见于热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婆罗洲。.

新!!: 大西洋和沙捞越海豚 · 查看更多 »

沙格岩

沙格岩是大西洋的群島,位於福克蘭群島以東約1,000公里,屬於南喬治亞群島的一部分,由6個島嶼組成,面積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5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沙格岩 · 查看更多 »

沙氏壮绵鳚

沙氏壮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2000-3510公尺,體長可達18.9公分。.

新!!: 大西洋和沙氏壮绵鳚 · 查看更多 »

沙洲前頜蝴蝶魚

沙洲前頜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沙洲前頜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波卡塞特河 (罗德岛州)

波卡塞特河(Pocasset River)是美国羅德島州的一条河流,注入大西洋,长美国地质调查局。 ,沿河共有五座水坝。.

新!!: 大西洋和波卡塞特河 (罗德岛州) · 查看更多 »

波塞申島 (納米比亞)

波塞申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4公里、寬0.7公里,面積0.9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波塞申島 (納米比亞) · 查看更多 »

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

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英語:BosWash,或稱 Bosnywash、Boshington、Northeast Corridor或Northeast megalopolis)是一條位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海岸,由波士頓伸延到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中間有紐約市、費城、巴爾的摩),全長750--的都會群,其中以紐約市為最大都市。人口4,400萬,佔美國人口16%。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亦是一個美國大都市圈。 作為同類的首個案例,在1961年由法國地理學家Jean Gottmann在《城市帶:城市化的美國東北海岸》(Megalopolis: The Urbanized Northeastern Seaboard of the United States)提出。在經濟、交通以及通訊方面,已經連成一線。 城市帶理論上由緬因州南部、新罕布什爾州海岸開始,直到維吉尼亞州。而近年南端已經再往南發展,到達維珍尼亞海灘、諾福克及切薩皮克。 主要都市有.

新!!: 大西洋和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波士顿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地理

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地區和北大西洋,地處多明尼加共和國和維京群島之間,波多黎各主島是大安的列斯群島中面積最小並且最靠東的島嶼,面積,是美國面積第三大島嶼和世界面積第82大島嶼。此外波多黎各島附近還有眾多離島。波多黎各地形多山,中央有科地勒拉山系,其中最高峰是朋塔峰,高1338米。波多黎各首府是聖胡安,位於波多黎各主島的北海岸。.

新!!: 大西洋和波多黎各地理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海沟

波多黎各海溝是一個在大西洋與加勒比海之間的海溝(最深處:8,605 meters(即28,232 ft))。此海溝與兩個地帶的相互作用有關。一個是沿著小安的列斯群島的火山弧(Volcanic arc)向南的隱沒帶;另一個地帶是一個主要的轉換斷層(Transform fault)或板塊邊界區域,其位置在古巴與伊斯帕尼奧拉島之間,穿過開曼海溝直至中美洲岸邊。科學研究得出如在斷層沿線發生地震可以產生顯著海嘯的結論。.

新!!: 大西洋和波多黎各海沟 · 查看更多 »

波利腔吻鱈

波利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安哥拉至納米比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55-36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波利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波科棘鱗魚

波科棘鱗魚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古巴、波多黎各、開曼群島、巴哈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183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

新!!: 大西洋和波科棘鱗魚 · 查看更多 »

波紋短鬚石首魚

波紋短鬚石首魚(學名:Umbrina cirrosa)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摩洛哥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73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或岩石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或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波紋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波紋絨鬚石首魚

波紋絨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河口區,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蠕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波紋絨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波罗的海 · 查看更多 »

波美拉尼亚号战列舰

波美拉尼亚号战列舰(SMS Pommer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04年至1906年间建造的五艘德国级前无畏战列舰之一,以普鲁士时期的省份波美拉尼亚命名。它于1904年3月22日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进行,1905年12月2日,并于1907年8月6日交付海军使用。这一的舰只于入役时便已落伍,其在尺寸、装甲、火力和速度上都不如革命性的新式战列舰无畏号。 入役后,波美拉尼亚号被编入公海舰队的,它在那里的生涯贯穿了和平时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两年。在此期间,波美拉尼亚号参加了数次进入北海的,试图吸引并摧毁英国大舰队的部分兵力,但都无果而终。该舰还出现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它曾连同其姊妹舰与戴维·贝蒂率领的英国短暂交火,并遭的炮击中一次。在6月1日凌晨混乱的夜间行动中,波美拉尼亚号又被英国驱逐舰发射的一至两枚鱼雷击中,并引爆了舰上一个170毫米厚的弹药舱。由此产生的巨爆将舰只炸成两截,船员全数罹难。波美拉尼亚号从而成为交战双方在战斗中唯一沉没的战列舰。.

新!!: 大西洋和波美拉尼亚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波爾圖

波尔图(Porto),是葡萄牙北部一個面向大西洋的港口城市,2011年人口为130万,城市面积为389平方千米,, March 2010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次于里斯本)和第一大港,兼波尔图区省會及北部大區的行政、經濟與文化中心。市內擁有葡萄牙國內著名的足球會-zh-cn:波尔图;zh-hk:波圖;zh-mo:波爾圖;zh-tw:波爾圖;-與知名建築波尔图音乐厅。 波爾圖市由十五個子分區組成,北部接壤馬杜辛紐什、和麥雅衛星都市,東部與貢多馬爾市接壤;市區南部流有源自西班牙的北部第一大河杜羅河,對岸遙望加亞新城(Vila Nova de Gaia),西面則向大西洋。 葡萄牙的國名與波酒都源於這城市。其舊城區與周圍產酒區是世界文化遺產。.

新!!: 大西洋和波爾圖 · 查看更多 »

波特兰岛 (英国)

波特兰岛(Isle of Portland)位于英吉利海峡,是一座由石灰岩组成的陆連岛,有6千米长,2.4千米宽。波特兰岛在度假胜地韦茅斯的南面约8千米,在多塞特郡的最南端。波特兰岛由切希尔海滩(Chesil Beach)连接着大陆,通过A354号公路联通韦茅斯。波特兰岛和韦茅斯共同组成了韦茅斯-波特兰地区。波特兰岛的人口接近1万3千人。 波特兰岛是世界遗产侏罗纪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地质地貌而闻名。曾被用来建造圣保罗大教堂以及白金汉宫的波特兰石仍在此被开采。 位於波特兰岛北部的人造深水良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英国皇家海军使用。后来,英国皇家海军和北约的部队曾在此训练直到1990年代。现在,港口已成为了小型民用港以及居民娱乐区,并且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承办帆船比赛。.

新!!: 大西洋和波特兰岛 (英国) · 查看更多 »

波特级驱逐舰

波特級驅逐艦(Porter-class destroyer)是美國海軍在30年代的艦隊更新計劃中所開發的第二種驅逐艦,也是美國第一種以驅逐領艦(Destroyer Leader)為概念所開發的艦艇。所謂驅逐領艦,其概念首創於英國皇家海軍,在其概念中,此類艦艇將作為驅逐艦戰隊的旗艦。這種艦艇通常會做的比一般驅逐艦來的大,藉以容納更多的武裝和通訊裝備,火力亦較一般驅逐艦強。使其在魚雷戰中能夠扮演驅散敵方驅逐艦隊,或是在率領己方驅逐艦作戰時,同步打擊敵方驅逐艦、甚至於輕巡以阻止其妨礙己方之行動。.

新!!: 大西洋和波特级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波特蘭型海圖

波特蘭海圖(portolan chart)是寫實地描繪港口和海岸線的航海圖。自13世紀開始,由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開始製作這種航海圖。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西班牙或葡萄牙作為本國的機密,描繪了一系列大西洋與印度洋海岸線的這種海圖。這些資料對於航海事業較晚起步的英格蘭和荷蘭而言是具有無上價值的珍寶。portlan一字源自義大利語的形容詞portolano,意思是「和港口或海灣相關」。.

新!!: 大西洋和波特蘭型海圖 · 查看更多 »

波音2707

波音2707(Boeing 2707)是美國波音公司首次開發的超音速客機計畫,也是美国历史上至今唯一一种由美国政府直接主导、出资的民航客机研发项目。 1960年代,世界卷起了超音速客机的浪潮,美国也不甘落后,由美国政府主导研制美国的超音速客机,与研制军用飞机的程序相同,国家招标、厂商竞标、国会拨款,波音公司在竞标中赢得合約后,波音在西雅圖開始飛機的設計工作。但至1970年代,因反对超音速客机的声音骤起、研制时遇到技术困难、缺乏明確的市場需求等因素,政府最终在1971年撤销了对这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在2架原型机完成之前就中止了整個計畫。.

新!!: 大西洋和波音2707 · 查看更多 »

波音314

波音314「飛剪船」是一種於1938年至1941年間由波音公司製造的長程飛行艇,是當時其中一種最大型的飛機。使用了波音XB-15的巨大機翼以達至橫越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航程需要。只為泛美航空建造了12架,其中3架因租借法案而轉交英國海外航空(BOAC)。.

新!!: 大西洋和波音314 · 查看更多 »

波音747意外事件列表

本列表收錄了各版本的波音747自啟用以來所曾經牽涉到的航空意外事件。 由於生產數量多,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主力長程客機,牽涉到波音747的航空意外數量繁多,機身與人員損傷的總數也最多。雖然如此,大部分的747意外大都起因於人為疏失或外部因素,真正與飛機設計瑕疵有關的事件只有幾宗,例如1989年的聯合航空811號班機事件,與1996年的美國環球航空800號班機事件等。 截至2007年5月為止,共有45架747型機因為意外而損毀報銷,牽涉到3,707條人命損失。 以下為各宗事故依照年份排列整理而成的列表:.

新!!: 大西洋和波音747意外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波音767

波音767(Boeing 767)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开发的一种中到大型宽体双引擎喷气式客机。它是波音公司的第一架使用玻璃螢幕座舱的宽体双引擎客机。波音767装备了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拥有常规尾翼和超临界机翼,有效减少了飞行中的气动阻力。这架飞机最初的设计定位是一种比波音747略小型的宽体跨洲航线客机,载客量在181至375人之间,设计航程为3850至6385海里(7130至11825公里,因变种型号有所不同)。波音767与另一款窄体客机波音757同一时期开发,因而两者很多特点都很相似,主要的差異在載客量上。 波音767拥有三种长度的机身,分别为767-200、767-300和767-400型;三种延程机型分别为767-200ER、767-300ER和767-400ER。此外还有货运机型767-300F;军用改型包括波音E-767型预警机、KC-767和KC-46型空中加油机和VIP运输机。 第一架波音767由联合航空在1982年投入使用。767客机在初期主要进行美国国内航线飞行,体现出了安全可靠的双引擎性能。1985年,波音767成为了首架获得跨洋飞行许可(ETOPS)的双引擎客机,此后多用于进行不间断的中长途洲际航线。1986年,波音公司开始设计一种容量更大的767客机,以填補與747之間的空缺,并最终研发出了波音777型。在1990年代,波音767成为了最常见的跨大西洋航线客机。 截至2011年11月,波音767收到了来自71家客户的1057份订单,其中1013架已经交付使用。2011年7月,全世界共有837架波音767正在使用。最受欢迎的机型是767-300ER,共计交付552架。767最大的客户是达美航空,共拥有94架飞机。波音767的竞争对手包括空中巴士A300、A310以及A330-200。 2011年,随着波音767的继承型号波音787(“梦幻客机”)于2011年10月交付使用,波音767正式宣布客运机停产,仅保留货机生产线。.

新!!: 大西洋和波音767 · 查看更多 »

波默倫-蘇佩納姆區

波默倫-蘇佩納姆區(第二區)是圭亞那的10個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北部,首府設施安娜女王村,北鄰大西洋,東毗埃塞奎博群島-西德梅拉拉區,南臨庫尤尼-馬扎魯尼區,西接巴里馬-瓦伊尼區,面積6,19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9,253。 Category:圭亞那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波默倫-蘇佩納姆區 · 查看更多 »

波氏夢角鮟鱇

波氏夢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夢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0至1800公尺。.

新!!: 大西洋和波氏夢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波氏無鬚鱈

波氏無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無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50-91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水域,以頭足類、魚類、蝦子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波氏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波氏狗母魚

波氏狗母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27-32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波氏狗母魚 · 查看更多 »

波氏頜光魚

波氏頜光魚(学名:Ichthyococcus poll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光器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300-750公尺,體長可達9.1公分。.

新!!: 大西洋和波氏頜光魚 · 查看更多 »

波氏舌珍魚

波氏舌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獅子山至加彭、中西大西洋南美洲北部海域,深度150-630公尺,體長可達14.1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波氏舌珍魚 · 查看更多 »

波氏鋸蓋魚

波氏鋸蓋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鋸蓋魚科的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墨西哥至貝里斯淡水、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90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及河口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波氏鋸蓋魚 · 查看更多 »

波氏深水鰨

波氏深水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380-420公尺,全身為深褐色,背鰭軟條72-82枚;臀鰭軟條59-66枚,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波氏深水鰨 · 查看更多 »

波氏海豬魚

波氏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1-1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海草床,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波氏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泰坦尼克号

-- --(RMS 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也是白星航運公司旗下的3艘奧林匹克級郵輪之一,在其服役時間是,由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設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船上也有一臺高功率的,為乘客提供的電報收發服務,以及鐵達尼號的航務通訊。 1912年4月10,鐵達尼號展開前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人都是船上乘客,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整個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4月14至15日子夜前後,在中途發生碰撞冰山後沉没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鐵達尼號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公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許多保存了關於她的故事,包括書籍、民謠、電影、展覽和紀念品。鐵達尼號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遠洋客輪殘骸,僅次於她的姊妹艦不列顛號。沉沒事故中的最後一位生還者於2009年去世,享耆壽97歲。.

新!!: 大西洋和泰坦尼克号 · 查看更多 »

泰坦尼克号 (1997年电影)

-- 《--》(Titanic,--)是一部於1997年上映的美國史詩浪漫災難電影,由詹姆斯·卡梅隆創作、編輯、製作、導演及監製,電影部分情節是根據1953年的同名電影改編。男女主角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凱特·溫斯蕾。其内容背景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啟航时触礁冰山沉没的事件,及凱特·溫斯蕾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所虛構飾演的不同社會階層成員的戀愛故事。 卡梅隆的電影靈感是來自他對这次海難事件的迷戀,貫穿愛情故事,傳達悲劇的訊息——人類的失落。電影的製作在1995年開始,卡梅隆拍攝鐵達尼號真實的沉船鏡頭,現代的場境則攝於科學研究船-克爾德什院士號(Akademik Mstislav Keldysh)及和平號潛艇,詹姆斯·卡梅隆以此作為拍攝沉船的基地。建於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羅薩里多海灘市(Playas de Rosarito)的一个鐵達尼號复制品、大量的比例模型和電腦成像都用來模擬下沉的影像。 電影的資金來自派拉蒙電影公司及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以當時2亿美元的预算,成为那时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 電影於1997年12月19日正式在全球各地上映,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11项大奖,追平了1959年《賓虛》的最多獎項紀錄。 本片是第一部達到10億美元票房大關的電影,全球票房收入達18億,並保持电影票房收入排行第一位,是隨後12年來最賣座的電影。直至2010年1月26日《阿凡達》的上映,卡梅隆導演在2010年打破了自己在《鐵達尼號》的紀錄。 《鐵達尼號》在2012年4月4日以3D電影版本重新發布,為鐵達尼號沉船事件100周年作紀念。3D版本赚入3.436亿美元,使得《泰坦尼克号》的总票房收入达到21.8亿美元。《泰坦尼克号》成为影史上第二部票房破20亿美元的电影(第一部是《阿凡达》)。.

新!!: 大西洋和泰坦尼克号 (1997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泰德峰

泰德峰(Pico del Teide)是西班牙和大西洋岛屿的最高峰,并且是世界上第三大火山。这是一座活火山,位于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也是加那利群岛最著名的地标。火山及其周围组成了泰德国家公园,占地18900公顷,2007年6月29日被列为世界遗产。 泰德峰海拔高度为3718米(从大西洋洋底计算则达到7500米),是西班牙和大西洋中最高的山峰。 泰德峰亦是属于天然纪念物范畴的自然保护地,其包含泰德老火山口,属于,依据其并不久远的喷发记录(最近一次发生在1798年)以及时常从火山口喷出的气体来看,泰德火山依然是一座活火山。 如今,泰德山被看做是加那利群岛最著名的自然遗产,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全球数百万人前来旅游。泰德国家公园是加那利群岛和西班牙游客最多的国家公园,2007年,有3,142,148位游客,是游客人数仅次于日本富士山的火山。2016年,游客数量为4,079,823,打破了保持17年的以往记录。此外它是欧洲游客最多、全球游客数排名第八的国家公园。.

新!!: 大西洋和泰德峰 · 查看更多 »

泰德國家公園

泰德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l Teide)是西班牙的一處國家公園,位於加那利群島特內里費島上,以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為中心設立的。這座山峰是西班牙的最高峰,也是大西洋島嶼中的最高峰。泰德國家公園設立於1954年1月22日,是西班牙歷史最久的國家公園之一,也是西班牙遊客最多的國家公園之一。2016年,游客数量为4,079,823,打破了保持17年的以往记录。此外它是欧洲游客最多、全球游客数排名第八的国家公园。 2007年,泰德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File:Teide Tenerife4.jpeg|泰德國家公園 File:Tenerife2005 029.jpg|公园内的岩石.

新!!: 大西洋和泰德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泰勒圓魨

泰勒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哥倫比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0-8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泰勒圓魨 · 查看更多 »

泰瑞·福克斯

特里·福克斯(Terry Fox,全名为Terrance Stanley Fox,)是一位加拿大运动员,希望马拉松的发起人。.

新!!: 大西洋和泰瑞·福克斯 · 查看更多 »

泰里島

泰里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19公里、寬5公里,面積78.3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1米,2001年人口720。.

新!!: 大西洋和泰里島 · 查看更多 »

泰来藻属

泰来藻属(学名:Thalassia)是水鳖科下的一个属,为海生、沉水草本植物。该属仅有Thalassia hemprichii一种,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大西洋。.

新!!: 大西洋和泰来藻属 · 查看更多 »

泰格島

泰格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南羅納島和拉賽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5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1米。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泰格島 · 查看更多 »

法屬圭亞那

法屬圭--亞那(Guyane française),正式名称是圭--亚那(Guyane),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大区,下辖一个海外省,即圭--亚那省。法属圭亚那也是欧盟的一部分;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边,与巴西和苏里南交界。地理位置为北纬4°0--和西经53°0--。.

新!!: 大西洋和法屬圭亞那 · 查看更多 »

法久特島

法久特島是塞內加爾的島嶼,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海域,距離首都達喀爾114公里,長725米、寬430米,面積0.15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39,078,其中九成居住信奉羅馬天主教。 Category:塞內加爾地理.

新!!: 大西洋和法久特島 · 查看更多 »

法亞爾島

法亞爾島是葡萄牙的火山島,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亞速群島的一部分,長21.2公里、寬16.29公里,面積173.0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43米,人口約10,500。.

新!!: 大西洋和法亞爾島 · 查看更多 »

法國航空

法國航空(Air France)简称法航,是一家法國的航空公司,是法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总部位于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同時也是法國國家航空公司。.

新!!: 大西洋和法國航空 · 查看更多 »

法國航空447號班機空難

法國航空447號班機原定由巴西里約熱內盧加利昂國際機場飛往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2009年6月1日,該航班一架空中巴士A330-203客機(註冊編號:F-GZCP),載有216名乘客以及12名機組人員,在巴西圣佩德罗和圣保罗岛屿附近坠毁,機上人員全數罹難。此空難為法國航空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空難,亦是A330最嚴重及首次商業飛行空難,更是天合联盟自成立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空难。 事發後五天,巴西海軍找到飛機的大型殘骸及兩具屍體,但揭露空難原因的飛行紀錄儀直到2011年5月在大西洋海底才找到.

新!!: 大西洋和法國航空447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法國本土

法國本土(法語:France métropolitaine),或者国际法上称法国欧洲领土(Territoire européen de la France),是指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的部分。其包括了欧洲大陆部分以及如科西嘉岛的位于大西洋、地中海、英吉利海峡的岛屿,总面積达543,965平方公里。法國本土語言為法語,文字為法文,前三大城市分別為位居北部的首都巴黎、南部的馬賽、以及東部的里昂。地區最高點為勃朗峰(4817米),而最長河流為羅瓦爾河,長1020公里。.

新!!: 大西洋和法國本土 · 查看更多 »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nstitut français de recherche pour l'exploitation de la mer;縮寫作IFREMER )是法國的一個海洋學研究的政府服務組織。.

新!!: 大西洋和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大西洋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和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軍隊打败了歐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新!!: 大西洋和法国大革命战争 · 查看更多 »

法国地理

法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位于北纬42度和51度之间。法国西临大西洋,西北与英国隔英吉利海峡相望,东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相接,东面和瑞士为邻,东南与意大利相连,南边则是地中海并和西班牙接壤。至2009年1月1日止,法国全国人口为65,073,482人,其中本土人口为62,448,977人,海外省2,624,505人,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位列第二 。法国国土呈六角形状,对边距离大约为一千公里,国土面积达632,834平方公里,其中海外省占88,868平方公里 。法国地势较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低于海拔250米。东南部地势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尔高原。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法国境内河流众多,纵横交错,主要的河流有塞纳河、加龙河、卢瓦尔河和罗纳河。.

新!!: 大西洋和法国地理 · 查看更多 »

法国航空66号班机事故

2017年9月30日,法国航空66号班机由法国巴黎飞往美国洛杉矶。飞至格陵兰西面空域时,右侧一台发动机的整流罩等突然爆裂,机件暴露空气之中。飞行员紧急转飞加拿大迫降。机上共496名乘客和24名机组成员无伤亡报告。这是空中客车A380型客机继澳洲航空32號班機事故后涉及的第二次类似事故。.

新!!: 大西洋和法国航空66号班机事故 · 查看更多 »

法罗群岛

法羅群島(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是北歐國家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到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 法羅群島陸地面積1,399平方公里,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干個無人島組成,居民共49,192人,官方語言為法羅語和丹麥語。 法羅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位處北方,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溫長年在零度以上。 法羅群島居民通過投票選出自治議會成員,繼而由自治議會選出總理,丹麥政府會向法羅群島派出高級專員監察自治政府運作,代表女王,並協助處理群島的對外事務。.

新!!: 大西洋和法罗群岛 · 查看更多 »

法羅人

法羅人(英文:Faroese;法羅語:Føroyingar)為法羅群島上的主要族群,是日耳曼人的支系之一,蓋爾人和諾爾斯人的混血;從遺傳上來看,他們被認為是同質性相當高的民族。他們信仰基督教路德教派,多數居住在北海的法羅群島;目前法羅群島隸屬於丹麥的自治領地,法羅人也多為丹麥公民,但自1990年代以來,也不乏獨立的呼聲。過去的法羅人以漁業、畜牧業(養羊)維生,由於瀕臨海洋,發展出了相當出色的海洋文化,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們的捕鯨活動。除此之外,法羅人也具有獨特的音樂文化,近年來盛大而多元的音樂節也為法羅文化帶來嶄新的樣貌。.

新!!: 大西洋和法羅人 · 查看更多 »

法羅群島地理

法羅群島是位於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之間的一個群島,由18個島嶼組成,大約位於挪威和冰島距離的一半處。法羅群島的陸地面積是1393平方公里。法羅群島的海岸線總長度為1,117公里。法羅群島的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則較為溫和。天氣經常是陰天,霧天和強風也不少見。法羅群島的最高峰是斯萊塔拉山,高882米。法羅群島的主要資源是水力和漁業。.

新!!: 大西洋和法羅群島地理 · 查看更多 »

法爾塔灣

法爾塔灣是西非國家安哥拉的城鎮,由本吉拉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大西洋沿岸,北面毗鄰首府本吉拉,面積6,744平方公里,是重要的漁港,2006年人口估計約109,985。.

新!!: 大西洋和法爾塔灣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殖民帝國

法蘭西殖民帝國是指法國在17世紀至1960年代控制的諸多殖民地。在19至20世紀初,它成為了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在1919至1939年这个巅峰时期,它横跨了123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把法国本土也计算在内的话,它的面积就达到1289.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這些殖民地在20世紀陸續獨立後,到了今天只保留了分佈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個不同的島嶼及群島,以及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總面積只有12.315万平方公里,只是1939年所擁有土地面積的1%,其總人口只有154,300人。.

新!!: 大西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斯·德瑞克

,英國著名的私掠船長、探險家和航海家,據知他是第二位在麥哲倫之後完成環球航海的探險家。.

新!!: 大西洋和法蘭西斯·德瑞克 · 查看更多 »

法赫萨湾

法赫萨湾(Faxaflói)是冰岛西南岸的一个海湾,东西宽约50公里,南北长80公里,北为斯奈山半岛,南为雷克雅内斯半岛,西与大西洋相通。沿岸为优良渔场。沿岸主要城市包括首都雷克雅未克,阿克拉内斯等。.

新!!: 大西洋和法赫萨湾 · 查看更多 »

法雷島

法雷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伊迪島和韋斯特雷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法雷島 · 查看更多 »

法拉島 (奧克尼群島)

法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弗洛塔島和弗洛塔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9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3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法拉島 (奧克尼群島) · 查看更多 »

泛大洋

泛大洋(Panthalassa,或Panthalassic Ocean)又譯泛古洋、盤古大洋,在希臘文中意為「所有的海洋」,是個史前巨型海洋,存在於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環繞者盤古大陸。泛大洋包含太平洋與特提斯洋的前身。隨者特提斯洋的隔離、盤古大陸的分裂(導致大西洋、北極海、印度洋的出現),殘餘的泛大洋演變成為太平洋,因此泛大洋又稱古太平洋(Paleo-Pacific)。.

新!!: 大西洋和泛大洋 · 查看更多 »

泛美航空

泛美世界航空(英語: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Pan Am)是美國一家已結業的航空公司。自1930年代至1991年倒閉前,一直是美國的主要航空公司。最初於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提供水上飛機服務,慢慢發展成一家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泛美除了為航空業帶來很多突破,包括大量使用噴射客機,珍寶客機和電腦化訂位系統,機艙小姐與服務展示等等,泛美的創新也為現代航空業樹立了榜樣,更成為20世紀民航的象徵,雖然是過去經典文化的縮影,但其革新精神也包含未來時尚的想像,這種獨特的公司文化,在航空發展歷史中有相當的地位。 1991年,泛美航空倒閉後,曾有兩家公司以泛美航空的名義運作。第二家泛美航空於1996年至1998年間營運,集中經營來往美國與加勒比海的廉價長程航線。第三家泛美航空以新罕布夏州朴次茅斯為基地,但於2004年結業。(其姊妹公司波士頓-緬因航空(Boston-Maine Airways)仍然以Pan Am Clipper Connection的名義運作。)除了第二家泛美航空以PN作為其IATA代碼外,其他泛美航空均使用PA作為IATA代碼和PAA作為ICAO代碼。但三家泛美航空均無任何關聯。 2011年,泛美航空的故事已被拍成同名電視劇集,名稱為《Pan Am》(港譯:泛美情空,陸譯:泛美之旅),播出一季後,已不被續約。.

新!!: 大西洋和泛美航空 · 查看更多 »

活动电影放映机

活动电影放映机(Kinetoscope)是一种早期电影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裡,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影。活动电影放映机引入了电影放映的基本方法,该方法於影片发明前被所有电影放映机采用。它通过在一个光源前高速转动带有连续图片的电影胶片条,从而产生活动的错觉。1888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後来他的员工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在1889年和1892年之间极大程度地发展了这个技术。迪克森和他在爱迪生实验室的团队也同时设计了活动电影摄影机,这是一个创新的电影摄影机,可以连续地拍摄图像。在内部试验拍摄电影後,商业的活动电影放映机最终诞生了。 1894年4月,第一场历史性的商业电影放映在纽约举行,一共使用了10台活动电影放映机。作为美国电影文化诞生的机器,活动电影放映机在欧洲也引起了轰动。爱迪生决定放弃申请此设备的国际化专利,使其影响力在全球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仿制品,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895年,爱迪生發明有声活动电影机。这是一个将活动电影放映机和圆筒唱片留声机结合起来的设备。而受到爱迪生藐视的电影放映机则很快取代了活动电影放映机。爱迪生的公司后来的研制的许多放映机设备依旧使用“活动电影放映机”这个名字。.

新!!: 大西洋和活动电影放映机 · 查看更多 »

派克沼海鯰

派克沼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美洲蓋亞那至巴西北部大西洋岸半鹹水水域、海域,棲息深度15-20公尺,體長可達190公分,棲息在水質混濁的底層水域,屬肉食性,雄魚會以口孵卵,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派克沼海鯰 · 查看更多 »

派克海鯰

派克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茅利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50-80公尺,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沿海、河口區,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背鰭和胸鰭的硬棘有毒,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派克海鯰 · 查看更多 »

派爾雙角鮟鱇

派爾雙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雙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640-1430公尺,體長可達23.5公分,生活習性不明,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派爾雙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洋即大洋,是地球海洋的主体,为海洋的中心部分。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其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少。世界上的大洋共有4个,按照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水覆蓋了地球約71%~72%的表面積(~3.6 km2),可以分為數個主要的洋及一些較小的海。地球上97%的水都在海洋中,但海洋学者認為人類只探索了海洋中的5%。海洋的的總體積約13億立方公里(3.1億立方英里),平均深度約。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成份,也是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起源,是碳循環之一,也影響氣候及天氣形態。海洋是23萬已知物種的棲地,而大部份的深海都尚未探索過.估計會有超過200萬種海洋物種。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冥古宙時就已存在,是生命起源的推動力。.

新!!: 大西洋和洋 · 查看更多 »

洋流

洋流亦称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惟有在陸地沿岸,會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響其變化。.

新!!: 大西洋和洋流 · 查看更多 »

洛佩斯角

洛佩斯角(Cap Lopez,舊名:Cap Lopez Gonsalvo),是一個約30公里長的半島,位於加彭奧果韋河三角洲上的。高度約3.6公尺,它延伸進入大西洋,是加彭海岸的最西端,也是幾內亞灣及邦尼灣的南界。 洛佩斯角是由葡萄牙探險家於1474年左右所發現的,並於1480年左右給予命名。在十八、十九世紀時,奴隸貿易盛行。1862年,法國和當地居民代表雙方簽署《洛佩斯角條約》,將洛佩斯角的主權割讓給法國。1960年,洛佩斯角隨著加彭獨立。目前屬於加彭濱海奧果韋省,城市讓蒂爾港距洛佩斯角約十幾公里遠。 洛佩斯角的頂點設有燈塔。始建於1897年,目前所看到的燈塔建於1911年,使用鋼和銅鉚接而成。燈塔設立的目的是成為洛佩斯角之油港入口的參考點,指引附近的船。燈塔目前已關閉多年,並有被侵蝕崩塌的隱憂。 洛佩斯角的石油港口位於讓蒂爾港附近。幾乎加彭所有的石油都是從這裡出口的。港口在1957-1958年於法國殖民統治期間建成。它不斷的擴建,以容納越來越大的油輪。 洛佩斯角也是1913年阿爾伯特·史懷哲遠赴加彭行醫時登陸的地點,然後沿著奧果韋河逆流而上到達蘭巴雷內。.

新!!: 大西洋和洛佩斯角 · 查看更多 »

洛磯山脈

--(),又譯作--,是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山脈,從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橫越美國西部,直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綿延超過4800公里。和其平行的有太平洋海岸山脈、-zh-cn:喀斯喀特山脉; zh-hk:喀斯喀特山脈; zh-tw:喀斯開山脈-及內華達山脈。 此山脈的最高峰是埃尔伯特峰,位於科羅拉多州境內,高度有4401米。罗布森山則是加拿大境內的最高峰,高度為3954米。整個洛磯山脈系統是美國地文區的一大部份。 洛磯山脈最早是在八千萬至五千五百萬年前,在時生成的,當時有許多板塊在北美洲板塊下移動。隱沒帶的角度很淺,因此造成北美西部廣闊的山脈帶。進一步的板塊構造活動及冰河的侵蝕,使洛磯山脈出現顯著的山峰及峽谷,在第四紀冰河時期結束時,人類開始在洛磯山脈居住。在歐洲人(例如及美洲人(如劉易斯與克拉克)發現此地區後,開始在此地採礦及打獵製作毛皮,不過洛磯山脈的人口還是不多。 現在的洛磯山脈中有很多地方是國家公園保護區及森林地,也是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可以進行像露營、遠足、爬山、釣魚、打獵、山地自行车、滑雪及單板滑雪等休閒活動。.

新!!: 大西洋和洛磯山脈 · 查看更多 »

洛比托

洛比托(Lobito)為安哥拉本吉拉省的一個市鎮,其名稱源自於洛比托灣,位於本吉拉北方約35公里,於1905年,洛比托被設為本吉拉鐵路於海岸的終點,此鐵路經盧市(Luau)至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加丹加,洛比托位於大西洋沿岸,人口約207957人,行政區內有149249人,為安哥拉第三大城及第二大港口。.

新!!: 大西洋和洛比托 · 查看更多 »

洛法河

洛法河(Lofa)是西非的河流,發源自畿內亞東南部馬桑塔省,最終在羅伯茨港以南注入大西洋,流域面積9,194平方公里,是倭河馬的棲息地。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幾內亞河流 Category:利比里亞河流.

新!!: 大西洋和洛法河 · 查看更多 »

涅扎梅特內島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

涅扎梅特內島是俄羅斯的島嶼,屬於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的一部分,位於喬治地島以東3.5公里的大西洋,由阿爾漢格爾斯克州負責管轄,長0.6公里。 Category:俄羅斯島嶼.

新!!: 大西洋和涅扎梅特內島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淡紅鋸鮨

費城鋸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的馬提尼克島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淡紅鋸鮨 · 查看更多 »

淡黑裸頭魚

淡黑裸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摩洛哥到那米比亞、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印度洋海域,棲息深度0-2740公尺,體長可達33.7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淡黑裸頭魚 · 查看更多 »

淡黑杜父魚

淡黑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淡水魚,分布於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6.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淡黑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淡黑棘隆頭魚

淡黑棘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亞速群島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21.5公分,棲息在礁石區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淡黑棘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淡腹鬚光魚

淡腹鬚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比斯開灣向南至安哥拉;西太平洋南中國海;東太平洋加利福尼亞灣與智利海域,深度0-4500公尺,體長可達13.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淡腹鬚光魚 · 查看更多 »

淡水

淡水,是水質中僅有微量溶解的氯化鈉的水,是相對於海水或礦泉水的一種水體。.

新!!: 大西洋和淡水 · 查看更多 »

深尾鳗

深尾鳗(学名:Bathyuroconger vicinus)为康吉鳗科深尾鳗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大西洋佛行角群岛。.

新!!: 大西洋和深尾鳗 · 查看更多 »

深礁小鮋

深礁小鮋是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體長可達6.5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礁小鮋 · 查看更多 »

深突吻鱈

深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比斯開灣外海及加那利群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可達4872公尺,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深藍小褐鱈

深藍小褐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安哥拉外海海域,深度可達326公尺,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藍小褐鱈 · 查看更多 »

深水平肩光魚

深水平肩光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愛爾蘭至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與那米比亞海域,深度700-27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水平肩光魚 · 查看更多 »

深水單臂細鮃

深水單臂細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加拿大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50-55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深水單臂細鮃 · 查看更多 »

深水光蟾魚

深水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bathoiketes),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宏都拉斯至圭亞那海域,棲息深度179-320公尺,體長可達15.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深水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深水副獅子魚

深水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極圈及東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20-4009公尺,體長可達25.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端足類、腹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水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深水副渊鼬鳚

深水副淵鼬鳚為輻鰭魚綱鼬魚目深海鼬魚亞目副鬚鼬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深水副渊鼬鳚 · 查看更多 »

深水短吻獅子魚

深水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339至536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水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深水環宇海龍

深水環宇海龍(学名:Cosmocampus profundus),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加勒比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180-27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的水底,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深水環宇海龍 · 查看更多 »

深水田氏鯊

深水田氏鯊(學名Deania profundorum),又名劍頭田氏鯊,為軟骨魚綱板鰓亞綱角鯊目刺鯊科的其中一種,是一種細少及所知甚少的深海鯊魚,屬於田氏鯊屬。.

新!!: 大西洋和深水田氏鯊 · 查看更多 »

深水無線鰨

深水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南部至小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棲息深度75-549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大陸棚及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水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深水無鬚鱈

深水無鬚鱈(学名:Merluccius paradoxus),為無鬚鱈科無鬚鱈屬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納米比亞至南非東倫敦及西印度洋馬達加斯加海脊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2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魚類、頭足類、糠蝦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深水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深水鰨

深水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鰨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愛爾蘭至安哥拉南部、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200-1350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多毛類及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深水鰨 · 查看更多 »

深水鼬鳚

深水鼬魚,为輻鰭魚綱鼬魚目鼬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屬深海魚類,不具有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深水鼬鳚 · 查看更多 »

深海副獅子魚

深海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冰島南部海域,棲息深度3640-3715公尺,體長可達11.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海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深海鰃

深海鰃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南部海域,棲息深度33-11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礁石區。.

新!!: 大西洋和深海鰃 · 查看更多 »

深海蜥魚

深海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巨尾魚亞目深海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南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深度600-3500公尺,體長可達6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磷蝦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海蜥魚 · 查看更多 »

深海钻探计划

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DSDP)是1968年至1983年期间实施的一项海洋钻探计划,其目的是在世界大洋打大量不太深的钻井,采集沉积岩心,取得洋底地壳上层的资料。.

新!!: 大西洋和深海钻探计划 · 查看更多 »

深海鋸黑頭魚

深海鋸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及西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100-320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深海鋸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混足目

混足目(學名:Mictacea)是软甲纲下的一个目,為軟甲綱中最晚定名的。已發現的五個物種都是棲息在深海或濱海石灰岩洞穴中,外形類似蝦的小型生物。有兩組科學家於1985年獨立發現了這個目的生物,並在知道對方的研究後,同意合作撰寫發表此目物種的論文。.

新!!: 大西洋和混足目 · 查看更多 »

淺灣小鯷

淺灣小鯷(学名:Anchoa mitchilli)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加勒比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36公尺,本魚體修長,吻長度約1/2眼徑,上頷骨相當長,體側具一條寬的銀色條紋,臀鰭軟條23-31條,體長可達10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潮間帶泥底質海域,以浮游生物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餌魚。.

新!!: 大西洋和淺灣小鯷 · 查看更多 »

淺紅副䲁

淺紅副鳚,又稱東波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淺紅副䲁 · 查看更多 »

淺黑大魣蜥魚

淺黑大魣蜥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加納利群島及非洲西部外海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46.1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淺黑大魣蜥魚 · 查看更多 »

淺黑下美鮨

淺黑下美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5-525公尺,體長可達23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淺黑下美鮨 · 查看更多 »

淺色天竺鯛

淺色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淺色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淺水光蟾魚

淺水光蟾魚(学名:Porichthys plectrodon),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維吉尼亞州、墨西哥灣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2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淺水光蟾魚 · 查看更多 »

港口列表

這是世界的港口列表,根據港口所在的海域或河流流域分類:.

新!!: 大西洋和港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港海豹

港海豹(學名:Phoca vitulina)是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及極地海域的海豹。牠們出沒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海岸水域,與及波羅的海及北海,是分佈最廣的鰭足類。 港海豹呈褐色、黃褐色或灰色,吻呈V狀。成年港海豹長1.85米及重132公斤。雌海豹比公海豹長壽,可以活到30-35歲,雄性的壽命為20-25歲。牠們只會留在熟悉的環境,一般都是陸上掠食者不能到達的岩石地區,且有足夠的魚類食物供應。公海豹會在水中為交配而打鬥,雌海豹會與較強壯的公海豹交配。每次只會生一胎,由雌海豹哺育。幼海豹出生後幾小時內就懂得游泳及潛水,生長速度很快。牠們身體上有鯨脂來保暖。 港海豹全球數量約為40-50萬隻,某些地區的亞種正在瀕危。捕獵海豹現已全面禁止。.

新!!: 大西洋和港海豹 · 查看更多 »

清亮燭光魚

清亮燭光鱼(学名:Polyipnus clarus)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及古巴等海域,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新!!: 大西洋和清亮燭光魚 · 查看更多 »

湯氏天竺鯛

湯氏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湯氏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湯氏角燈魚

湯氏角灯鱼(学名:Ceratoscopelus townsend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00-500公尺,體長可達18.4公分,喜群游,垂直性洄游,以浮游動物等為食。.

新!!: 大西洋和湯氏角燈魚 · 查看更多 »

湯氏黃魴鮄

湯氏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15-475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棲息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湯氏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湯氏擬杜父魚

湯氏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區,從冰島、格陵蘭北部至茅利塔尼亞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0-1600公尺,體長可達4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湯氏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溝鯔

溝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河口,成小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溝鯔 · 查看更多 »

溫帶氣旋

溫帶氣旋,亦稱為鋒面氣旋或中緯度氣旋,是一種發生在地球中緯度地區的大尺度低壓系統。溫帶氣旋附帶鋒面,一段時間後將合併成為錮囚鋒。.

新!!: 大西洋和溫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溫德凱申島

溫德凱申島是大西洋的島嶼,位於坎德爾默斯島東北4.5公里,屬於坎德爾默斯群島的一部分,長3公里、寬2公里,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0米,該島在1775年被英國航海家發現,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英國海外領土及皇室屬土.

新!!: 大西洋和溫德凱申島 · 查看更多 »

溫莎-梅登黑德

溫莎-梅登黑德(Windsor and Maidenhead),全稱 溫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鎮(Royal Borough of Windsor and Maidenhead),是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的二級行政區(區級),擁有單一管理區、自治市鎮地位,有138,800人口,佔地198.43平方公里,行政總部位於梅登黑德。 在某些情況下,溫莎-梅登黑德屬伯克郡(一級行政區─郡級)一部分,詳見「從屬」段落。.

新!!: 大西洋和溫莎-梅登黑德 · 查看更多 »

溫鹽環流

溫鹽環流(英文: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縮寫:THC),又稱深海洋流、「輸送洋流」、「深海環流」等,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鹽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系統。這個系統的運作現況是,以風力驅動的海面水流如墨西哥灣暖流等將赤道的暖流帶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緯度處被冷卻後下沉到海底,這些高密度的水接著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熱循環,一次溫鹽循環耗時大約1600年,在這個過程中洋流運輸的不單是能量(溫度 / 熱能),當中還包括地球固態及氣體資源等,不過溫鹽環流最受人類關注的是其全球恆溫的功能。溫鹽環流推測主要是由於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間的鹽分及溫差對流而觸發的。.

新!!: 大西洋和溫鹽環流 · 查看更多 »

溺灣

溺灣(Ria),又稱為谷灣,是海岸線地形的一種,屬的一種型態。溺灣是一種狹長的楔形入海口,是由非冰河挖蝕、由河流自然侵蝕而成、原本與海相連的開放性河谷,因陸地下沉或海平面上升之故,在局部沉沒至海中之後所形成的崎嶇海岸線。溺灣地形通常會保留沖積平原的部分地理特徵,例如樹幹狀或甚至的邊緣,但有時也會見到呈直線狀、沒有明顯分歧的外觀。 溺灣海岸(ria coast)通常是由一系列方向平行的溺灣接連排列而成,兩兩相鄰的溺灣之間有比較明顯、向内陆延伸的山脊相隔。當陸地沉沒至海水中時,原本的河口沉入水中,山脊則成為伸入海中的岬狀地形,在海湾附近连成一片非常不规则的锯齿状海岸线。有部分地勢較高的山峰,會在離海岸一段距離之處冒出水面形成岛屿,因此在海岬外羅列數個帶狀分布的小島,是溺灣海岸常見的一種地理特徵。 亞洲地區幾個著名的溺湾地形包括了中國廣東珠江口東側的大亞灣與大鵬灣、台灣北部的基隆港與南方澳,或日本本州島日本海側的長崎港與太平洋側的三陆海岸等。地質較古老的西歐地區大西洋岸也有不少溺灣地形,例如英國的樸次茅斯港 、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至於分別位在美國東西岸的契沙比克灣與舊金山灣,也是象徵性的溺灣地形。.

新!!: 大西洋和溺灣 · 查看更多 »

滨海塞纳省

滨海塞纳省(Seine-Maritime)是法國上诺曼底大區所轄的省份,西鄰大西洋。該省編號為76。 Category:法国省份 S.

新!!: 大西洋和滨海塞纳省 · 查看更多 »

滑鰭真巨口魚

滑鰭真巨口魚(学名:Eustomias lipochirus)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23.8公分。.

新!!: 大西洋和滑鰭真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滑軟首鱈

滑軟首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滑軟首鱈 · 查看更多 »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Bataille de Waterloo,Slag bij Waterloo,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大英帝國,荷蘭聯合普魯士王國與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布魯塞爾南部的滑鐵盧進行的一次戰役。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在这場戰役中,大英帝國的威靈頓公爵和普魯士的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馮·布呂歇爾指揮的英普聯軍擊敗了拿破崙指揮的法軍,這場戰役的勝負決定了拿破崙所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国的覆滅。後世也經常將重大的失敗代稱為滑鐵盧。 1815年拿破崙率旧部逃离厄爾巴岛,重返巴黎。英國、普魯士、奥地利等國結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分頭包圍法國。威靈頓公爵和馮·布呂歇爾指揮的英普聯軍集結在法國東北邊境。拿破崙乘反法同盟的軍隊尚未集結完成先發制人,6月16日率領12万法軍主力在里尼之戰击败馮·布呂歇爾将军率领的普軍,隨後派遣埃曼努尔·格鲁希元帥帶領3万3千名法軍追擊逃跑的普軍,自己則赶到比利时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威靈頓公爵率领的英軍對峙。但是格魯希未能按命令消滅逃跑的普軍,反而讓普軍擺脫了追蹤。馮·布呂歇爾花了一个上午重整軍隊,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鐵盧。爲等待地面乾燥,法軍于6月18日午後才向英軍發起進攻。戰役中法軍的優勢騎兵不斷衝擊英軍的方陣,晚6時正當拿破崙將要宣佈獲勝之刻,馮·布呂歇爾率领的普軍赶到并猛攻法軍右翼。晚9時,法軍被普軍突破而崩潰。 滑鐵盧戰役後,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岛,于六年後逝世。.

新!!: 大西洋和滑铁卢战役 · 查看更多 »

漠斑牙鮃

漠斑牙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德克薩斯州海域、半鹹水域,體長可達83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灣、河口區,會進入淡水,以魚類及甲殼類等為食,其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適合清蒸、油炸或燒烤食用。.

新!!: 大西洋和漠斑牙鮃 · 查看更多 »

漢達島

漢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英倫諸島的一部分,長2.5公里、寬1.8公里,面積3.0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3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漢達島 · 查看更多 »

漢斯氏牙花鮨

漢斯氏牙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域,體長可達15.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漢斯氏牙花鮨 · 查看更多 »

漢普頓錨地

漢普頓錨地(Hampton Roads)是一個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東南部的環水市區,英文原名既可指這市區,亦可指被這個市區圍繞的水域。世界上最大的軍港:美國海軍諾福克基地即位於此。 水域方面,Hampton Roads包含詹姆斯河、伊莉莎白河及其他幾條小河的河口,本身則通過切薩皮克灣連接大西洋。 地域方面,漢普頓錨地被劃分成二個地區:維吉尼亞半島(或稱北邊半島),和南邊的南漢普頓錨地(在當地,南漢普頓錨地亦稱「南地」,但在該州正南方,更入內陸的地方亦有區域叫「南地」)。維吉尼亞半島是大城市統計區域維珍尼亞海灘-諾福克-紐波特紐斯(VA-NC MSA)的其中一部份,整個大市區的人口約有160萬。.

新!!: 大西洋和漢普頓錨地 · 查看更多 »

漫遊糙銀漢魚

漫遊糙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彭薩科拉海域,為熱帶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漫遊糙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漂泊浮蚕

漂泊浮蚕(学名:Tomopteris planktonis)为浮蚕科浮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南海等海域,多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

新!!: 大西洋和漂泊浮蚕 · 查看更多 »

漂渊游参

漂渊游参(学名:Bathyplotes natans)为辛那参科渊游参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大西洋、西印度群岛,包括东海等海域,多栖息于水深200-1600米的海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挪威。.

新!!: 大西洋和漂渊游参 · 查看更多 »

漂海龍

漂海龍(学名:Syngnathus pelagic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巴西、阿根廷等海域,體長可達18.1公分,棲息在海草床。.

新!!: 大西洋和漂海龍 · 查看更多 »

潮間美洲原銀漢魚

潮間美洲原銀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北部至墨西哥灣半鹹水、海域,為熱帶魚類,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潮間美洲原銀漢魚 · 查看更多 »

潮汐表

潮汐表是用來預報和顯示一個地點每天的潮汐漲落時間和高潮與低潮的潮水高度。在中間的時間(高潮和低潮的中間)可以概略的使用12等分規則預測,或是使用港口已經發布的潮汐曲線精確的預測。 潮汐表的發布可以印成專屬的小手冊,透過網路、報紙,或是做為航海年鑑的一部分(通常讀者只有沿海地區或與海事有相關利益者),像是QuickTide (TM),就是使用潮汐預報軟體輸出的。 潮汐表只計算和發布主要的商業港口,稱為標準港埠的潮汐。附近的小港埠的潮汐可以從與這些標準港埠在位置上的差異去計算潮汐的時間和潮水的高度變化。 大潮和小潮的日期,大約相隔7天的間隔,可以由潮汐表的潮汐峰值來確定:一個小範圍的潮汐漲落是小潮,大範圍的漲落是大潮。 在歐洲西北的大西洋海岸,每次的高潮和低潮相隔大約6小時10分鐘,每天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 從1999年起,三種以創新的專利每年印製的QuickTide (TM)卡,預報,包括英國、愛爾蘭和從比利時至直布羅陀的大西洋沿岸的不作計算的兩年潮汐預報: Image:QuickTide south west 2009-2010.jpg| Image:QuickTide south east 2009-2010.jpg| Image:QuickTide north 2009-2010.jpg|.

新!!: 大西洋和潮汐表 · 查看更多 »

潘太無鬚鱈

潘太無鬚鱈(学名:Merluccius patagonicus),為無鬚鱈科無鬚鱈屬的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海域,為溫帶海水魚,深度可達95公尺,體長可達56.2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潘太無鬚鱈 · 查看更多 »

潘高绵鳚

潘高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的火地島及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0.9公分。.

新!!: 大西洋和潘高绵鳚 · 查看更多 »

澤生鯙

澤生鯙,又稱澤生海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東部至塞內加爾海域,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15-50公尺,體長可達15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礁石區、珊瑚礁,屬肉食性,夜間覓食,以魚類、甲殼類、魷魚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澤生鯙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薄壳鸟蛤

澳大利亚薄壳鸟蛤(学名:Fulvia australis),又名南方鳥尾蛤,是帘蛤目鸟尾蛤科薄壳鸟蛤属的一种。在大中華地區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水深12-35米,另外亦見於北大西洋、紅海及東非的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及馬斯克林深海高原一帶的海域,在地中海及以色列被視為入侵物種。.

新!!: 大西洋和澳大利亚薄壳鸟蛤 · 查看更多 »

澳洲副獅子魚

澳洲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沃爾維斯灣海域,棲息深度295-751公尺,體長可達5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澳洲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澳洲犁齒鱈

澳洲犁齒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智利、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福克蘭群島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30-100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澳洲犁齒鱈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大西洋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挪威地理

挪威位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面与北面临大西洋,东北面滨临俄罗斯(陆上边界长196公里)、芬兰(陆上边界长729公里),东面与瑞典(陆上边界长1619公里)接壤,南面与丹麦隔海相望。.

新!!: 大西洋和挪威地理 · 查看更多 »

挪威短吻獅子魚

挪威短吻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綠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7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挪威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挪威狹鱈

挪威狹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狹鱈屬的唯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挪威及巴倫支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8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背鰭相距甚遠,藍色的背部,分級蒼白銀白色的腹部,背部和上雙方的色斑,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大西洋和挪威狹鱈 · 查看更多 »

挪威蟾鮃

挪威蟾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菱鮃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冰島至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10-200公尺,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部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挪威蟾鮃 · 查看更多 »

挪威航空

挪威航空(Norwegian Air Shuttle)的全称為挪威航空快線(又稱挪威人空梭)是歐洲第三大低成本航空、北歐第二大航空,以及歐洲乘客數排名第九大航空公司 。挪威航空在北歐各國國內提供密集的航班及飛往歐洲、北非、亞洲城市的國際航班。挪威航空的行政基地位於奧斯陸國際機場,技術基地位於斯塔萬格機場。 挪威航空在2013年5月開始營運長途航線,以旗下兩間全資子公司挪威長途航空和挪威國際航空(註冊於愛爾蘭)提供服務。這兩間公司各自持有營運許可,但使用共同的品牌和行銷團隊。.

新!!: 大西洋和挪威航空 · 查看更多 »

挪威長臀鱈

挪威長臀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的巴倫支海海域,棲息深度50-300公尺,本魚灰褐色背面,兩側銀色,腹部白色。一個暗斑在胸鰭鰭基上緣,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海域,喜群游,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小魚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挪威長臀鱈 · 查看更多 »

挪威海

挪威海(挪威語:Norskehavet)是北大西洋的一個陸緣海,位於挪威西北方對開,介乎北海與格陵蘭海之間。 挪威海西邊與冰島海連接,東北方與巴倫支海相鄰。在西南方,冰島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海底山脊把大西洋外海與挪威海分開。至於北面,揚馬延海底山脊成為挪威海與北冰洋之間的界線。東邊是挪威,海岸線有由冰川侵蝕而成的峽灣(fjørd)。.

新!!: 大西洋和挪威海 · 查看更多 »

挪威海螯蝦

挪威海螯蝦(學名:Nephrops norvegicus),是軟甲綱十足目海螯蝦科下的一個種屬。身型幼細,雙鉗修長,呈橙色或粉紅色,體長約有24公分。主要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北至挪威及冰島之間的挪威海海域,南至葡萄牙對開海域均能找到牠們的蹤影。在地中海一帶,挪威海螯蝦並不常見;唯獨於亞得里亞海北部海域,才是挪威海螯蝦的活躍地帶。 牠們的尾部有強力的肌能,肉質豐富,因此成為受歡迎的海鮮美食。由於挪威海螯蝦價格比一般的歐洲龍蝦廉宜,所以在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地,每逢重大節日或者有慶祝活動,都會烹煮挪威海螯蝦。.

新!!: 大西洋和挪威海螯蝦 · 查看更多 »

本土艦隊

本土艦隊(The Home Fleet),負責防衛英國周邊海域的英國海軍艦隊。.

新!!: 大西洋和本土艦隊 · 查看更多 »

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即0度經線,亦稱格林威治子午線、格林尼治子午線或本初經線,是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亦稱子午線)。本初子午線的東西兩邊分別定為東經和西經,於180度相遇。 不像緯度起點(即赤道)可由地球自轉軸決定,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均可定為本初子午線,故此在歷史上曾對此線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學家艾里(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設置中星儀,並以此確定格林威治子午線。因為當時超過三分之二的船隻已使用該線為參考子午線,在1884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上正式定之為經度的起點。來自25個國家共41位代表參與了會議,但法國代表在投票時棄權,在1911年之前法國仍以巴黎子午線做為經度起點。 從北極開始,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多哥和迦納共8個國家,然後直至南極。 除了定義經度,格林尼治子午線亦曾作為世界時間標準使用。理論上來說,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正午是指當太陽橫穿格林尼治子午線時的時間。然而因為地球自轉速度並不規則,現在的世界標準時間基準已由協調世界時取代。.

新!!: 大西洋和本初子午線 · 查看更多 »

本哥省

本戈省位於安哥拉西北,與北廣薩省、南廣薩省、羅安達省、威熱省、薩伊省等省份及相鄰。省会是卡希托。根据1988年的人口统计,该地区有18700人居住于城市、137400人居住于农村,总人口有156100人。总面积为31371平方公里,人口在2014年升至351579人。1980年该省由之前的罗安达省分设而出。.

新!!: 大西洋和本哥省 · 查看更多 »

本貝丘拉島

本貝丘拉島(Benbecula;Beinn na Faoghla)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和南尤伊斯特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域,面積82.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4米,2001年人口1,249。.

新!!: 大西洋和本貝丘拉島 · 查看更多 »

本杰明·霍尼戈尔德

本杰明·霍尼戈尔德船长(Benjamin Hornigold,),或称本·霍尼戈尔德,是一名18世纪的英国海盗。他的海盗生涯从1715年开始,直到1718年结束。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海盗猎手,受巴哈马总督之命开始追捕以前的同伴。1719年飓风季期间,他的坐舰不幸触礁失事,本人也因此而丧命。.

新!!: 大西洋和本杰明·霍尼戈尔德 · 查看更多 »

本格拉寒流

本格拉寒流是南大西洋东海岸沿南非和纳米比亚西海岸从南向北流动的寒冷的水流,最终汇入南赤道暖流。.

新!!: 大西洋和本格拉寒流 · 查看更多 »

本格拉鐵路

本格拉鐵路(Caminho de Ferro de Benguela)是由本格拉鐵路公司(Caminho de Ferro de Benguela CFB)經營的、連接位於安哥拉大西洋岸的洛比托和贊比亞及剛果民主共和國加丹加的鐵路。 經過贊比亞可以到達印度洋岸的莫桑比克貝拉和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因此是非洲橫貫鐵路的一部分。另外又可以間接連接南非。.

新!!: 大西洋和本格拉鐵路 · 查看更多 »

朱利葉斯·馮·羅爾

朱利葉斯·菲利普·本傑明·馮·羅爾(德語:Julius Philip Benjamin von Röhr,1737年-1793年)是一位出生於普魯士的植物學家、植物收集家、博物學家、醫師和水彩畫畫家。在為丹麥工作時,他將很多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植物寄往歐洲。1784年他在卡宴收集到了雄性肉豆蔻的種子。.

新!!: 大西洋和朱利葉斯·馮·羅爾 · 查看更多 »

朱黃魴鮄

朱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64-91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在大陸棚及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朱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朱拉島

朱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44.5公里、寬12公里,面積366.9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85米,2001年人口僅188。.

新!!: 大西洋和朱拉島 · 查看更多 »

月天竺鯛

月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月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月尾刺尾魚

月尾刺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月尾刺尾魚 · 查看更多 »

月灯鱼

月灯鱼(学名:Taaningichthys bathyphila)为灯笼鱼科月灯鱼属的鱼类,俗名深海月灯鱼。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常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新!!: 大西洋和月灯鱼 · 查看更多 »

朗德省

朗德省(法文:Landes)是法國阿基坦大區所轄的省份,濱大西洋。該省編號為40。 Category:法国省份 L.

新!!: 大西洋和朗德省 · 查看更多 »

朗德森林

朗德森林 (Forêt des Landes)是法國西部面積最大的森林,也是西歐面積最大的面海岸的松樹林。位於法國西部亞奎丹大區。附近主要都市有波爾多等。朗德森林的西側是大西洋,這一帶的海岸線被稱為銀色海岸。朗德森林的松樹的樹種多是海岸松,為人工林。.

新!!: 大西洋和朗德森林 · 查看更多 »

朗氏中喙鯨

朗氏中喙鯨(學名:Indopacetus pacificus)旧称朗文氏喙鲸或朗曼氏喙鲸,又称朗氏喙鯨、太平洋喙鲸或印太洋喙鲸。其可說是鯨目中最神祕的物種,現有標本只有兩個風化了的頭骨,沒有已證實的活體觀察記錄,甚至連完整屍體都不曾見過。最初由亞伯特·朗文(H.

新!!: 大西洋和朗氏中喙鯨 · 查看更多 »

挑戰者號太空梭

挑戰者號太空梭(STS Challenger STA-099/OV-099)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甘迺迪太空中心旗下的一架太空梭。1983年開始用做軌道載具(Orbiter Vehicle),但在1986年時於任務中爆炸墜毀。.

新!!: 大西洋和挑戰者號太空梭 · 查看更多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世界標準時間16时39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剛起飛73秒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发生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喪命。解體後的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處。 挑战者号太空梭升空后,因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這批氣體影響了毗邻的外儲箱,在高温的烧灼下结构失效,同時也讓右側固体火箭助推器尾部脫落分離。最後,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機組人員無一倖免。挑战者号的残骸則散落在大海中,在之後被远程搜救队打捞了上来。儘管無法確切知悉機組人員的罹難時間,現在已知在太空梭初步解體時仍有幾個倖存者。但無論如何,沒有完善逃生措施以及事發所處環境仍使得7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同時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組織一個特別委員會——罗杰斯委员会,負責此次事故的调查工作。罗杰斯委员会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成了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他們發覺自1977年開始,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所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在O型環處存在著潜在的缺陷,但卻未曾提出過改进意见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他们也忽视了在當天清晨時,工程师对于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且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最後罗杰斯委员会向NASA提出了9项建议,并要求NASA在继续航天飞机飞行计划前贯彻这些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事故中遇难的宇航员是太空教学计划的第一名成员。她原本准备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也因此有许多学生也观看了挑战者号的发射直播。这次事故的媒体報導的覆盖面也極為的广,一项民意调查的研究報告显示有85%的美国人在事故发生后一个小时内,就已经听闻这次事件的新闻。同時,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安全教育及工程倫理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並在之後許多安全研究討論中被提起。.

新!!: 大西洋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 查看更多 »

指甲蟹

指甲蟹(Thia scutellata)屬於短尾下目(螃蟹)的指甲蟹科,是指甲蟹屬的唯一品種,因其外型酷似人的手指甲,因而命名。牠在北海、東北大西洋及地中海出沒。。.

新!!: 大西洋和指甲蟹 · 查看更多 »

有限承认国家列表

有限承认国家列表列出一些未經全體聯合國會員國承認的國家。 世界上有若干政治實體在实效上管治自身領地,是事實上的主权国家,但缺乏普遍的國際承認。這些具有國家政權性質的政治实体大多是一個國家內部具有獨特族群識別且已從母國分隔或分離的地區,因此他們通常也被稱為割據政權或殘存國家。其中的一些政權在實效上是另一國家的保護國或附庸國,享受該外部國家的軍事保護及非正式外交承认,從而防止該政治實體被其母国消灭。.

新!!: 大西洋和有限承认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望遠冬肛魚

望遠冬肛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幾內亞灣、西太平洋日本、澳洲與紐西蘭海域,棲息深度400-2500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大洋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望遠冬肛魚 · 查看更多 »

最大持续风速

热带气旋对应的最大持续风速(Maximum sustained wind)是一个用于衡量风暴强度的常见指标。一个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其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风眼墙中探测出来。与阵风不同的是,持续风速是根据采样一段时间内的风速计算平均值来得出。对速的测量已经制订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在距地球表面10米处进行,而最大持续风速则代表了热带气旋内部任何位置在一分钟或十分钟时间段内的最高平均风速。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磨擦,风速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如果热带气旋位于陆地上空的山峰或山脉附近也同样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对于海上的热带气旋,可以利用卫星图像来确定其最高持续风速。如果有陆地、船只、飓风猎人侦察机的观察报告以及雷达图像,那么气象部门同样可以对最大持续风速做出估算。这个数值可以通过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加以应用,有助于对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破坏作出预计。.

新!!: 大西洋和最大持续风速 · 查看更多 »

惠迪島

惠迪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科克郡負責管轄,長5.5公里、寬2公里,面積4.1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0米,2011年人口僅20人。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惠迪島 · 查看更多 »

惠氏尾鯙

惠氏尾鯙,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維德角群島、塞內加爾等海域,棲息深度1-40公尺,體長可達54.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惠氏尾鯙 · 查看更多 »

惡魔鯨

惡魔鯨是傳說中的水怪之一,第一次出現在布伦丹。根據神話,這隻鯨魚的體型很大,可以吞下整艘船。後來常被兒童圖書使用此題材。.

新!!: 大西洋和惡魔鯨 · 查看更多 »

戎胶球虫

戎胶球虫(学名:Collosphaera armata)为胶球虫科胶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戎胶球虫 · 查看更多 »

截吻黑線岩鱸

截吻黑線岩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鱷鱚亞目叉齒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體長可達5.1公分。.

新!!: 大西洋和截吻黑線岩鱸 · 查看更多 »

截尾黃魴鮄

截尾黃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黃魴鮄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15-910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棲息在大陸坡。.

新!!: 大西洋和截尾黃魴鮄 · 查看更多 »

截棒网虫

截棒网虫(学名:Dictyocoryne truncatum)为海绵盘虫科棒网虫属的动物。分布于菲律宾海、太平洋热带海、大西洋,包括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截棒网虫 · 查看更多 »

戰鬥潮流

《JoJo的奇妙冒險 第二部 戰鬥潮流》(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 Part2 戦闘潮流)為荒木飛呂彥所著的日本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的第二部,自1987年至1989年連載於《週刊少年JUMP》,收錄於單行本第5至12集。戰鬥潮流為之後添加的副標題,連載當時的副標題為「第二部 喬瑟夫‧喬斯達 高貴的血統」。於2012年改編成動畫。.

新!!: 大西洋和戰鬥潮流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新!!: 大西洋和戰艦 · 查看更多 »

戴维·利文斯通

戴维·利文斯通(;),英国探险家、传教士,维多利亚瀑布和马拉维湖的发现者,非洲探险的最伟大人物之一。 李文斯頓一生致力向非洲土著傳揚基督教,以慰藉非洲土著的心靈,並深入非洲大陸各處設立布道會,收效甚微;然而,他穿梭非洲內陸各個部落其間依賴奴隸販子的武裝保護,雖無力拯救被擄獲的奴隸,更堅定了他的信念:認為必須引入基督教、通商、文明到非洲的內陸才可能絕禁奴隸貿易。李文斯頓於1858—1864年持續六年,得到每皇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兩次探勘——以結果來論斷:受限於他的能力及經驗,不能管理一個大型項目,是一個不稱職的領導者——政府終止了預算,探勘計畫以失敗告終。他個人繼續第二次的探勘尼羅河源頭的任務,最終未能找到非洲尼羅河的集水區,也未能完全拯救黑奴,但他深刻認識及呼籲,使世界注意到非洲奴隸販賣的悲慘,喚醒人類的良知,最終能在十九世紀結束前將英國議會於1833年8月28日通過()法令,在日不落帝國的各殖民政府實施,在「意識上」終結了與人類文明共存的奴隸制度。 李文斯頓在1873年客死異鄉,先前的探險中收養教化的兩個僕人——朱馬()和蘇西()——他們兩人將他的屍體曬乾成木乃伊,連同他的日記,跋涉一千多英里,交給英國教會運回英國安葬。.

新!!: 大西洋和戴维·利文斯通 · 查看更多 »

戴爾島

戴爾島是南非的島嶼,位於大西洋南部海域,由西開普省負責管轄,長1公里、寬0.2公里,面積0.2平方公里,該島鄰近海域有大白鯊和鯨魚出沒,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南非島嶼 Category:西開普省.

新!!: 大西洋和戴爾島 · 查看更多 »

戴氏突頜脂鯉

戴氏突頜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南美洲北部至巴拿馬大西洋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8.3公分,棲息在水質混濁且靜止的水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戴氏突頜脂鯉 · 查看更多 »

戈夫岛

戈夫岛是一个南大西洋的火山岛,属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且是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无人定居岛,但南非国家南极计划从1956年起在该岛为其气象站一直驻扎有人员(通常是6个人)。该岛是世界上最偏远的有人长期出现的地方之一。.

新!!: 大西洋和戈夫岛 · 查看更多 »

戈尔韦

戈尔韦(Galway,;Gaillimh,),爱尔兰共和国西部大西洋畔的城市,也是戈尔韦郡的郡治所在。.

新!!: 大西洋和戈尔韦 · 查看更多 »

戈梅特拉島

戈梅特拉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阿爾瓦島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4.2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55米,2001年人口僅5人。.

新!!: 大西洋和戈梅特拉島 · 查看更多 »

戈梅拉岛

戈梅拉岛(La Gomera),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的一个岛屿。该岛面积约370平方公里,为该群岛七个大岛中第二小岛。该岛隶属于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省,分为6个市镇。首府为圣塞瓦斯蒂安德拉戈梅拉。总人口20,721 (2014年)。该岛为火山岛,地势崎岖,最高点为加拉霍奈(Garajonay),海拔1487米。.

新!!: 大西洋和戈梅拉岛 · 查看更多 »

戈氏大角鮟鱇

戈氏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21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7.9公分。.

新!!: 大西洋和戈氏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战列巡洋舰

戰鬥巡洋艦(battlecruiser 或 battle cruiser;又名巡洋戰艦,或簡稱戰巡)是一種短時間活躍於20世紀初的主力艦。戰鬥巡洋艦在尺寸、造價和武裝與戰艦相近,但一般裝甲都較其薄弱,以換取更高的航速。世界上第一批戰鬥巡洋艦為英國所建造,與同時代的「無畏艦」取代「前無畏艦」一樣,戰鬥巡洋艦也是「裝甲巡洋艦」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結果。戰巡的設計理念是以自身高航速的優勢去追捕速度較慢的巡洋艦,並透過戰艦級別的火力摧毀,而裝甲厚重、航速較慢的戰艦則加以迴避。然而在實戰中,大多情況是戰鬥巡洋艦與防護較佳的戰艦共同作戰,其選擇性交戰的構想難以實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只有英國、德國、鄂圖曼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日本海軍使用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著名相關海戰包括福克蘭群島海戰、德軍於北海襲擾英國沿海都市的行動以及史上最大規模的主力艦海戰——日德蘭戰役。英軍的戰鬥巡洋艦隊在日德蘭戰役中受創嚴重,其輕裝甲難以承受大口徑艦砲彈藥的破壞。戰後,主力艦的設計傾向轉為戰艦航速增快、戰巡則是裝甲增厚,戰鬥巡洋艦與快速戰艦之間的分野也越來越模糊不清。《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各國的主力艦建造計畫受到了限制,催生了各種特定數據限制的「條約型」戰艦與戰巡,部份的建造計畫也因此廢止。 1930年代起,世界上只剩下英國海軍繼續服役戰鬥巡洋艦此一艦種,日本的戰巡則已經被重新改造過,與戰艦幾近相同的性能。 二戰期間,戰鬥巡洋艦再度被投入戰場,但只有一艘存活至戰後。戰巡重新定位於為大型「巡洋艦殺手」的軍艦,但在戰爭中幾乎沒什麼發揮空間,其相關建造計畫也被嚴重限制,以騰出造船能量用於需求更迫切的護衛艦、航空母艦和貨船。冷戰期間,蘇聯將「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也歸類為戰鬥巡洋艦。.

新!!: 大西洋和战列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星太阳盘虫

星太阳盘虫(学名:Heliodiscus asteriscus)为镜盘虫科太阳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星太阳盘虫 · 查看更多 »

星点宽尾鳞鲀

星点宽尾鳞鲀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鱗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紅海、東非至東南亞,北起日本,南迄澳洲;東大西洋南非及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61-180公尺,本魚體橢圓,尾鰭上下葉延長,鱗片在胸鰭基部逐漸增大,且在鰓縫正後方形成一個柔韌有彈性的鼓膜,在後部身體有的鱗片突出形成縱向的脊,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5-27枚;臀鰭軟條24-26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藻類、海綿生長的水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星点宽尾鳞鲀 · 查看更多 »

星斑叉鰾石首魚

星斑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維吉尼亞州至德克薩斯州海域,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星斑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明 (蛤蜊)

明(Ming the clam,約1499年-2006年)是一只北极蛤,截至目前是已知最长寿的多細胞個體动物。最初年齡經推算達到405歲,相當於出生在中國明朝万历年间(1601年),后来更正到507岁,即出生在1499年(弘治十二年),因此得名“明(Ming)”。.

新!!: 大西洋和明 (蛤蜊) · 查看更多 »

明古萊島

明古萊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巴拉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距離巴拉島以南19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3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明古萊島 · 查看更多 »

昌西號驅逐艦 (DD-3)

昌西号驱逐舰(舷号DD-3) (最初编号为Destroyer No. 3) 是一艘美国海军班布里奇級驅逐艦,以纪念美国海军艾萨克·昌西准将。.

新!!: 大西洋和昌西號驅逐艦 (DD-3) · 查看更多 »

昂斯洛縣 (北卡羅萊納州)

昂斯洛县(Onslow County)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南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邊緣的昂斯洛灣。面積2,353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50,355人。縣治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 成立於1734年。縣名紀念英國下議院議長、海軍財政大臣阿瑟·昂斯洛(Arthur Onslow)。.

新!!: 大西洋和昂斯洛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易洛魁聯盟

易洛魁聯盟(Iroquois),又名Haudenosaunee,意譯為「居住在長屋的人們」,是北美原住民聯盟。使用易洛魁語言的北美原住民部族在今紐約州中部和北部逐漸形成並共同生活,在十六世紀或更早前結成聯盟關係,稱為易洛魁聯盟,意譯為“和平與力量之聯盟” 。 原先的易洛魁聯盟往往被稱作“五族同盟”,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奧奈達人、奧農達加人、塞內卡人和卡尤加人組成。 1772年,塔斯卡洛拉人加入,因此聯盟成為“六族同盟”。其他使用易洛魁語言的部族生活在聖勞倫斯河和五大湖沿岸以及美國東南部,不隸屬易洛魁聯盟,由此也與聯盟時常競爭甚至交戰。 當歐洲人來到美洲時,易洛魁聯盟主要佔據美國東北部地區,主要是今日的紐約上州位於哈德遜河以西的部分和五指湖湖區。今天易洛魁民族主要生活在紐約州、魁北克及安大略省。.

新!!: 大西洋和易洛魁聯盟 · 查看更多 »

浪琴錶

浪琴錶是由歐內斯特·富蘭西林在瑞士的聖艾米爾成立的公司。它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9世紀30年代。浪琴還擁有最古老的錶類註冊商標(一個帶翅膀的沙漏)。現在浪琴公司屬於瑞士斯沃琪集團。 浪琴以它的「飛行家」表而著名。在成功的進行了環大西洋的飛行後,查爾斯林登伯格設計了一款幫助空中導航的表。浪琴錶最初是作為他飛行特殊用途的。 據說愛因斯坦曾用過浪琴錶。浪琴錶也被許多名人所青睞,如亨弗萊·德弗瑞斯特·鮑嘉(Humphrey Bogart)、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艾西瓦婭·莉(Aishwarya Rai)、比利贊恩(Billy Zane)、小亨利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

新!!: 大西洋和浪琴錶 · 查看更多 »

海,是指佔地球表面积70.8%的咸水区域。海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并在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在大海中旅行并探索未知的海域,但现代真正的海洋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挑战者号远征。海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大的部分和其余的小的部分,其中大洋的主流分划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较小的分划---"海"则数量众多,如地中海。 由于大陆漂移,现今北半球几乎被陆地和海洋平分(约2:3的比例),而南半球多是海洋 (约1:4.7的比例)。Reddy, M.P.M..

新!!: 大西洋和海 · 查看更多 »

海南氏魚

海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西南大西洋至中東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0-2000公尺,體長可達10.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海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海外集体

在法国,海外集体(collectivité d'outre-mer,简称COM)与大区一同作为法国的一级行政区划。海外集体包括一些前。其它有特殊地位的海外实体依据2003年3月28日的法国宪法改革也悉数成为海外集体。海外集体没有特殊地位,和与海外省相区分开来。 作为法国的合并领土,海外集体在法国国民议会、法国参议院以及有代表权,但只有法屬聖馬丁加入了欧洲联盟,可以选举欧洲议会议员。太平洋地区的海外集体使用与欧元汇率固定的太平洋法郎,大西洋上的海外集体直接采用欧元。 截至2011年,法国共有5个海外集体:.

新!!: 大西洋和海外集体 · 查看更多 »

海尔格兰大桥

海尔格兰大桥(Helgelandsbrua)是位于挪威诺尔兰郡的一座公路斜拉桥,跨越,连接阿尔斯腾岛与大陆,岛上的就处在大桥的西南端。 海尔格兰大桥由霍尔格·S·斯文森(Holger S. Svensson)设计。大桥建设开始于1989年,1991年7月正式开通,造价为2亿挪威克朗。大桥在2005年6月23日之前是一座收费桥梁。 大桥全长,由12跨组成,其中主跨,两个边跨各为。桥下最大净空高度,净空宽度,桥基础深入海平面以下。两岸引桥分别长和,主桥桥面宽度,厚度。 桥址所在的区域位于北大西洋的挪威海岸附近,并紧临蜿蜒起伏的山脉,所以这里是一个极其严酷的强风区域。桥面的设计阵风速度达到70米/秒,这对桥梁工程师和承建商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大桥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和钢缆建成。.

新!!: 大西洋和海尔格兰大桥 · 查看更多 »

海岸贝拉

海岸贝拉(Beira Litoral)位于葡萄牙,是一个存在于1936-1976年的葡萄牙历史省份。首府为科英布拉。如今,该区域主要位于中部大区,小部分位于北部大区 (葡萄牙),横跨阿威罗区、科英布拉区、雷利亚区(部分)和圣塔伦区(仅欧伦)。 海岸贝拉北邻海岸杜罗,东临上贝拉和下贝拉,南邻里巴特茹,西南临埃什特雷马杜拉,西邻大西洋。 Category:葡萄牙历史省分.

新!!: 大西洋和海岸贝拉 · 查看更多 »

海峡

海峡是夹在两片陆地之间,联系两个海或洋的水区,它一般深度较大,水流较急。海峡是自然形成的,人造的联海道称为运河。如海峽兩岸有比較多的港口或碼頭,又稱之為港。大多数海峡是在经济、战略上很重要的地区,很多海峡有“黄金水道”“海上生命线”之类的称呼。很多战争爆发于海峡区,因为多人想要控制海洋运输线。.

新!!: 大西洋和海峡 · 查看更多 »

海島小眼蛇鰻

海島小眼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海域,體長可達42.7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海島小眼蛇鰻 · 查看更多 »

海峽列表

本條目依照地理方式列出世界各地的海峽列表:.

新!!: 大西洋和海峽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上閱兵

海上閱兵(Fleet review)又称阅舰式或观舰式(源自日文中的“観艦式”),是海軍的閱兵儀式。此項儀式由英國開始,近年來,成為國際上軍事演習或慶祝建國、建軍周年等慶典時展示軍力的儀式。 海上阅兵通常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举行阅兵式时,受检阅的舰船都有固定的泊位,整齐地排列。检阅舰则搭载本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海军将领,以及受邀的别国宾客依次检阅列队战舰。分列式又称为码头校阅式,举行分列式时,受阅舰艇编队以一定顺序从码头的检阅台前通过。.

新!!: 大西洋和海上閱兵 · 查看更多 »

海帶屬

海帶屬(學名:Laminaria)是褐藻纲海带目海带科之下的一個屬,其下有31個品種,包括我們日常所吃的海帶、昆布、鹅掌菜等多個品種。海帶屬物種的共同特徵為相對其他物種較大、長而像皮革的帶狀的體形,經濟價值極高。 海帶屬物種可於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發現,一般生活於海深約八米到30米的淺海床;不過在溫暖的地中海及巴西外海海床,即使在水深約120米,仍然有本屬物種生活。 海帶屬物種在商業養殖業裡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用於提取其海帶素、碘質及岩藻多糖等成分,又或生產褐藻醣膠、甘露醇(Mannitol,商品名稱美立妥)等藥物。這些成分在工業上有很廣泛的用途。在南韓,海帶屬物種被用於製作素肉、大菜糕及蜜醆。現時海帶產品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根據C.Michael Hogan,海帶屬已演化出一種利用二倍體來繁殖的系統。另外,在生物科技上,转基因海带配子体十分常用。 楔基海帶的萃取物是化粧品的原材料。.

新!!: 大西洋和海帶屬 · 查看更多 »

海七鰓鰻

海七鰓鰻(Petromyzon marinus)又稱海八目鰻,是七鰓鰻目七鰓鰻科海七鰓鰻屬唯一的一種。.

新!!: 大西洋和海七鰓鰻 · 查看更多 »

海平面

海平面(Sea level)是地球單一或多個海洋表面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測量諸如海拔等高度。平均海平面(MSL)是一種垂直基準,一個標準化的大地測量參考點。例如製圖和航海中的海圖基準面,或是航空中測量標準海平面的大氣壓力,以便校準飛機的飛行高度。一個常見且簡單的意思,海平面標準是特定位置的平均低潮和平均高潮之間的中點。 由于牵涉到一些复杂且困难的测量,使得精确确定海平面成为一个困难的工作。测量海平面的仪器叫做,一般微风所导致的海面的波浪可以通过平均的方法消除掉,潮汐所导致的海平面的升高和跌落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后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掉。海平面的测量总是相对于陆地的测量,因此海平面的变化可以是真正地由于海面的变化导致的,也可以是由于陆地的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在地質年代上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仔細測量平均海平面的變化可以深入了解持續的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廣泛被引用為全球變暖的證據。 通常所謂的海拔就是指平均海拔(Above mean sea level,AMSL)。.

新!!: 大西洋和海平面 · 查看更多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或譯為《海底歷險記》、《海底六萬里》,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科幻小说。小说从1866年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起先,它以连载的形式,从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在赫泽尔(Pierre-Jules Hetzel)创办的《教育和娱乐杂志》(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上与读者见面,包括Alphonse de Neuville 和Édouard Riou 所做的111幅插图。。《海底两万里》的上篇於1869年11月28日出版,下篇在1870年6月13日出版,初版卖了五万册。小说被认为是凡尔纳最佳作品之一,与《环游世界八十天》和《地心游记》齐名。小说中的鹦鹉螺号细致描述了潜水艇,而当时的潜水艇依然很原始。 小说是跨界续集,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新!!: 大西洋和海底两万里 · 查看更多 »

海底熱泉

海底熱泉(hydrothermal vent)亦作海底熱液系統(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是從海底噴出經由地熱加熱過的水及其裂縫噴發口。通常發現於火山活動頻發、大陸板塊移動的地區及海盆、熱點附近。常見陸地類型為溫泉、火山噴氣孔和間歇泉。在海底常會形成海底煙柱,相對於同樣深度的其他海底地區,海底熱泉附近通常生物更為繁盛,它們倚靠分解熱泉中流出的礦物質為食。化能合成細菌和古生菌形成了此處食物鏈的最底層,支持着多樣化生物,包括巨型管蟲、一些蛤蜊和節肢動物的生存。活躍的海底熱泉还被認為存在於木星的衛星木衛二上,火星上可能还有古代的深海热泉。.

新!!: 大西洋和海底熱泉 · 查看更多 »

海德利斯島

海德利斯島是冰島的火山島,位於該國南部大西洋海域,屬於韋斯特曼納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冰島島嶼.

新!!: 大西洋和海德利斯島 · 查看更多 »

海德縣 (北卡羅萊納州)

海德县(Hyde County)是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的一個縣。其水域被外岸分為兩部份:外岸以內為帕姆利科灣,以外為大西洋。面積3,68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估計,共有人口5,826人。縣治斯旺闊特 (Swan Quarter)。 成立於1705年12月3日,原名Wickham縣,1712年改名。縣名紀念副總督、紐約州州長及新澤西州州長愛德華·海德,第三代克拉倫登伯爵。.

新!!: 大西洋和海德縣 (北卡羅萊納州) · 查看更多 »

海军海滩

海军海滩(葡萄牙语:Praia da Marinha)是葡萄牙最具象征性的和最美丽的海滩之一,位于阿尔加维大区大西洋沿岸的拉戈阿市(Lagoa),《米其林指南》认为海军海滩是欧洲10个最美丽的海滩之一,以及全世界100个最美丽的海滩之一。 1998年,它又因优秀的自然本色,与“金沙滩”获葡萄牙环境部授奖。此外,这片海滩的许多照片,经常被用于宣传材料,以及在全世界发行的《葡萄牙指南》。 海军海滩不仅拥有美丽的悬崖,而且拥有高品质的水质。“海军海滩”已经常被国际广告公司和电视广告宣传使用。.

新!!: 大西洋和海军海滩 · 查看更多 »

海囊鰓鰻

海囊鰓鰻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西大西洋的百慕達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體長可達107公分,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海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海因茨·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上將。古德里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以新型戰爭型態:「閃擊戰」並屢屢擊敗敵軍,古德里安也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在波蘭戰役期間指揮了第19裝甲軍進行快速的突穿攻勢,與蘇聯軍隊會師。在1940年的西線戰役中,古德里安擔任A集團軍第19裝甲軍軍長,為西線主攻的裝甲兵力矛頭之一。攻勢發起後,古德里安指揮部隊通過了被盟軍認為戰車難以橫越的阿登森林,直駛英吉利海峽,將困於比利時的盟軍包圍消滅,這次軍事行動的成功令德國乃至全世界體會到裝甲部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1941年6月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古德里安出任中央集團軍的第2裝甲兵團司令,指揮德軍裝甲師完成多次包圍殲滅戰,直趨蘇聯首都莫斯科,但在阿道夫·希特勒命令下,古德里安放棄其原先的目標,轉而率軍南下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基輔戰役」,這場戰役雖然以德軍的勝利結束,但因為延誤的時間而使德軍必須在極不利的冬季狀態下進攻莫斯科,古德里安也因此被免職。1943年德國於「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後,古德里安復出成為了裝甲兵總監,進行重建裝甲部隊的工作,進而發動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裝甲戰鬥「庫尔斯克會戰」,雖然德軍在戰場上佔盡優勢,將3倍人數於德軍的蘇軍打敗,但是由於美軍在西西里島登陸使得希特勒下令德軍回防。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陸軍參謀長,這是他所晉升到的最高職位,但於戰爭結束前不久被免職。 古德里安現今成為了德國發展裝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和「世界裝甲車之父」 ,同時也因為其急躁和直爽的個性而被部下取了個「急速海因茨」(Schneller Heinz)的綽號。.

新!!: 大西洋和海因茨·古德里安 · 查看更多 »

海倫花鮨

海倫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海域,棲息深度163-460公尺,體長可達17.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海倫花鮨 · 查看更多 »

海倫暗沙單臂細鮃

海倫暗沙單臂細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63-460公尺,體長可達20.8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海倫暗沙單臂細鮃 · 查看更多 »

海王子

《海王子》(原題:海のトリトン),為根據手塚治虫原作漫畫加以改編而成的動畫作品。.

新!!: 大西洋和海王子 · 查看更多 »

海灣

海灣是一片三面環陸的海洋。三面環海的海岬。海灣灣為大。在英語中,還可根據海灣的大小而分為gulf和地球科學.

新!!: 大西洋和海灣 · 查看更多 »

海灣低鰭鯧

海灣低鰭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2-275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中底層海域,成群活動,幼魚常躲於水母及植物叢下,成魚以水母、甲殼類、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海灣低鰭鯧 · 查看更多 »

海灣獅子魚

海灣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緬因灣海域,棲息深度4-210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11.8公分,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海灣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海灣無鰾石首魚

海灣無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墨西哥灣至巴西Rio Grande del Sur海域,體長可達48.3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河口,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海灣無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海灣豹蟾魚

海灣豹蟾魚(学名:Opsanus beta),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巴哈馬群島等海域,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海草床、海灣,繁殖期在每年2-3月,雄魚會築巢,並發出咕嚕聲來吸引雌魚,具毒性。.

新!!: 大西洋和海灣豹蟾魚 · 查看更多 »

海灣齒䱛

海灣齒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本魚沒有觸鬚;銀褐色鱗片上具暗點;一個大的黑點在胸鰭基部,背鰭硬棘11-14枚;背鰭軟條22-25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海礁石區,在夜間活動,屬肉食性,以蝦子及小魚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海灣齒䱛 · 查看更多 »

海灣海龍

海灣海龍(学名:Syngnathus scovelli),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公尺,體長可達18.3公分,棲息在海灣區的海草床。.

新!!: 大西洋和海灣海龍 · 查看更多 »

海灘60街車站 (IND洛克威線)

海灘60街車站(Beach 60th Street),有時稱作「海灘60街-斯特萊頓大道車站」(Beach 60th Street–Straiton Avenue),是紐約地鐵IND洛克威線的一個地鐵站,位於皇后區海灘60街洛克威道路,設有A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

新!!: 大西洋和海灘60街車站 (IND洛克威線) · 查看更多 »

海獅島

海獅島是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南部海域,長7.8公里、寬2.3公里,面積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6米,該島在2001年9月24日被列入拉姆薩濕地公約名冊,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海獅島 · 查看更多 »

海獅科

海狮科(拉丁语学名:Otariidae)是食肉目动物中的一个科,是长有外耳的鳍足动物,总共有14种。而那些长有内耳的鳍足动物则被称为真海豹,即海豹科(Phocidae)。 海狮科包括体形比较大的鳍足动物,如在世界各大洋多岩礁的海岸组成很大群的海狗和海狮。与海豹科的动物相比海狮科的动物还保留着比较好的、适应陆上生活的特征。 在生物分类学中这个科是1825年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建立的,其拉丁语学名来自于原型标本南美海獅。.

新!!: 大西洋和海獅科 · 查看更多 »

海绵球虫

海绵球虫(学名:Spongosphaera streptacantha)为星球虫科海绵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海绵球虫 · 查看更多 »

海绵盘虫

海绵盘虫(学名:Spongodiscus resurgens)为海绵盘虫科海绵盘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包括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海绵盘虫 · 查看更多 »

海绵星虫

海绵星虫(学名:Spongaster tetras)为海绵盘虫科海绵星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括东海、南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海绵星虫 · 查看更多 »

海環行動

海環行動(英語:Operation Sea Orbit)是由企業號航空母艦、長堤號飛彈巡洋艦與所組成的美國海軍第一特遣艦隊於1964年所執行的環球航行任務。參與該次任務的艦艇均為核動力驅動,並在未曾補充燃料的情況下完成費時65天、航行30,216英哩(48,345公里)的航程。.

新!!: 大西洋和海環行動 · 查看更多 »

海生芒绵鳚

海生芒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及西南大西洋間的火地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130-137公尺,體長可達6.9公分。.

新!!: 大西洋和海生芒绵鳚 · 查看更多 »

海牛屬

海牛(学名:Trichechus)是一类大型水生哺乳动物,在淡水或浅海中生活,以草食为主。属于海牛目海牛科(Trichechidae)的唯一一个属。目前海牛科下有三个海牛物种,它们分别是:亚马逊海牛、西印度海牛和西非海牛。成年海牛大约身长3-4米,体重600千克左右,有桨状的脚蹼。海牛目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美人鱼形状的神秘生物,它们用歌声诱惑水手们走向死亡。在巴西,海牛被称为Peixe-boi(意为:牛魚),在其他西班牙语系的国家被称为Vaca Marina(意为:海中的牛)。 另两种海牛目物种——儒艮及大海牛则属于儒艮科。.

新!!: 大西洋和海牛屬 · 查看更多 »

海牛目

海牛目(学名:Sirenia)在海洋哺乳動物中是相當特殊的一群,所屬物種均為植食性,以海草與其他水生植物為食。現存共有四種海牛目動物,分為兩個科:海牛科(Trichechidae)及儒艮科(Dugongidae)。海牛科包含3種生存在大西洋水域的海牛;儒艮科则包含生存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儒艮(Dugong dugon)及已灭绝的大海牛(Hydrodamalis gigas)。大海牛一直在白令海生存至18世紀才因人類獵捕而滅絕。.

新!!: 大西洋和海牛目 · 查看更多 »

海草

海草指分屬四個植物科(波喜盪草科、大葉藻科、水鱉科以及絲粉藻科),生長在海洋和完全鹽水環境的一類開花植物。.

新!!: 大西洋和海草 · 查看更多 »

海蝨

海蝨是橈腳類下的魚虱科生物。其下共有36個屬,當中最著名的瘡痂魚虱屬及魚虱屬就分別約有42和300個物種。它們是水生的 體外寄生蟲,吃寄主的黏液、表皮組織及血液。其下的瘡痂魚虱屬及魚虱屬會寄生在海魚身上,尤其對飼養的鮭魚造成很大的問題。.

新!!: 大西洋和海蝨 · 查看更多 »

海鮮的歷史

人類捕穫和食用海鮮的的習俗,可以追溯到至少約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開始的。同位素分析有40,000年歷史的東亞現代人類遺骸,顯示那時人類已經食用淡水魚。考古學家從貝丘,丟棄的魚骨和石洞壁畫發現,古時海產食品有顯著的消耗量及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在此期間,大多數人的生存方式都是靠狩獵採集,而且要不斷遷居。 古代的尼羅河流域是漁獲充沛,故此鮮魚和乾魚為大部分人口的主食。有關於埃及人捕魚的工具和方法都在墓穴壁畫,圖紙和紙莎草紙文件上記載。一些記載甚至暗示埃及人對釣魚有時是作為一種消遣。.

新!!: 大西洋和海鮮的歷史 · 查看更多 »

海豚属

海豚属(学名:Delphinus)是海豚科中的一个属,在历史上它是海豚科中最为人所知的海豚。不过通过海豚馆和电影等今天大多数人知道的海豚是宽吻海豚。.

新!!: 大西洋和海豚属 · 查看更多 »

海豚驅獵

海豚驅獵是一種狩獵海豚與部分小型鯨魚的手法,透過船將這些鯨豚驅趕至海灣中或是沙灘上,透過船隻或漁網來阻止鯨豚游回開放海域。許多地區如索羅門群島、法羅群島、秘魯和日本等地都有進行海豚驅獵的活動,狩獵這些鯨豚多半是為了牠們的鯨肉,或是將活體賣至鯨豚水族館展示。 儘管此項活動時常遭到國際團體的抗議、且汙染的鯨魚肉也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每年仍然有上千頭的海豚遭到捕捉。.

新!!: 大西洋和海豚驅獵 · 查看更多 »

海豐下美鮨

海豐下美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地中海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220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海豐下美鮨 · 查看更多 »

海象

海象科(Odobenidae)是食肉目鳍足亚目下的一科。海象科仅有海象(Odobenus rosmarus)一种。.

新!!: 大西洋和海象 · 查看更多 »

海鸚

海鸚,又名海鸚鵡,即海鸚屬(Fratercula)鳥類。牠們是遠洋海鳥,會潛入水中覓食。牠們會一大群的在懸崖或島嶼上繁殖,並會在石縫間或泥土中築巢。其下的花魁鳥及角海鸚都是分佈在北太平洋,而北極海鸚則分佈在北大西洋。在冰島上,就住有約1000萬隻北極海鸚。http://www.xtreme.is/safnahus/?p.

新!!: 大西洋和海鸚 · 查看更多 »

海難列表

船難是船舶在運作時發生的事故。以下是民用船舶損失的事故列表:.

新!!: 大西洋和海難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蛇科

海蛇科(學名:Hydrophiidae)包括所有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蛇,属于蛇亚目,由远古眼镜蛇进化而来,本科有15属、约50种。一些分類法中,海蛇科會被歸類於眼鏡蛇科之下。海蛇科下的蛇類大多有毒,而根據LD50,當中有全球毒性最強的三大蛇類之一(杜氏剑尾海蛇)存在。.

新!!: 大西洋和海蛇科 · 查看更多 »

海格力斯之柱

海格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Columnas de Hércules)是在西方經典中,形容直布羅陀海峽兩岸邊聳立海岬的短語。一般認為,北面一柱是位於英屬直布羅陀境內的直布羅陀巨巖,而南面一柱則在北非,但確切是哪座山峰一直沒有一致說法。但大部分人認同的,一說是位在休達的雅科山(Monte Hacho),另外一說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摩西山()。.

新!!: 大西洋和海格力斯之柱 · 查看更多 »

海棲前頜蝴蝶魚

海棲前頜蝴蝶魚,又稱馬氏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大西洋和海棲前頜蝴蝶魚 · 查看更多 »

海氏小鯷

海氏小鯷(学名:Anchoa helleri)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委內瑞拉、巴西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延長,吻長度約等於眼徑,體側具一條銀色條紋,臀鰭軟條17-21條,體長可達8.5公分,喜群游,棲息在沿海,以浮游生物為食。.

新!!: 大西洋和海氏小鯷 · 查看更多 »

海沟列表

以下是地球上海沟的列表:.

新!!: 大西洋和海沟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洋縣

海洋縣(Ocean County, New Jersey)是美國新澤西州東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2,372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10,916。縣治湯姆斯河 (Toms River)。 成立於1850年2月15日。縣名來自大西洋。 O.

新!!: 大西洋和海洋縣 · 查看更多 »

海洋深处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是一部由朗·侯活執導,擔任編劇的2015年美國災難冒險傳記式的劇情電影,根據於2000年的而改編,那是關於一艘美國捕鯨漁船於1820年經歷了史上真實發生的海難的事件,而此事啟發了另一小說《無比敵》的創作靈感。 電影由美國及西班牙共同製作,由基斯·咸士禾夫、班哲文·域加、基利安·墨菲、湯姆·赫蘭德、賓·韋沙。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及布蘭頓·葛利森主演。電影由華納影業在2015年12月7日於紐約市舉行首映,並在2015年12月11日於美國的影院中上映。電影獲得褒貶不一的評論,且在1億美元的製作預算下,全球票房僅獲9,300萬美元。.

新!!: 大西洋和海洋深处 · 查看更多 »

海洋漂浮蟹

海洋漂浮蟹(学名:Planes marinus)为方蟹科漂浮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夏威夷群岛、阿姆斯特丹岛、马达加斯加岛及大西洋以及中国大陆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于海洋中的漂浮物体上。.

新!!: 大西洋和海洋漂浮蟹 · 查看更多 »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學名:Aurelia aurita,又稱月亮水母)是海月水母屬下的一種水母。海月水母屬物種的水母體單從外觀根本不能分辨,必須要以基因來作出分析。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是透明的,一般闊25-49厘米,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它們會用觸手來捕捉獵物,如水母體、浮游生物及軟體動物。但觸手的活動有限,它們也只是會隨波逐流。.

新!!: 大西洋和海月水母 · 查看更多 »

海月水母屬

海月水母屬(學名Aurelia)是一屬水母,其下最少有13個物種,包括一些未曾正式命名的。有指由於其下的海月水母已被詳細研究,故海月水母屬是認識最多的凝膠狀浮游生物。 海月水母屬的物種分佈在大西洋、北冰洋及太平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及美國東岸、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黑海、克羅地亞、印尼及歐洲對出的海面最為普遍。它們會進行世代交替,即出生時的水母體是有性生殖的,但水螅體卻是無性生殖的。.

新!!: 大西洋和海月水母屬 · 查看更多 »

海明威新棘鮋

海明威新棘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新澤西州至墨西哥灣北部、古巴海域,棲息深度45-23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海明威新棘鮋 · 查看更多 »

海新東洋鰃

海新東洋鰃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千里達海域,棲息深度1-7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淺水的礁石區,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海新東洋鰃 · 查看更多 »

海斗士

海鬥士,動畫聖鬥士星矢海皇篇的原創角色。.

新!!: 大西洋和海斗士 · 查看更多 »

海拔

海拔(Altitude、height、depth)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新!!: 大西洋和海拔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麥哲倫

費南多·德·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Fernando de Magallanes;),葡萄牙探险家,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与菲律賓当地部族的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餘下的水手卻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

新!!: 大西洋和斐迪南·麥哲倫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舍納爾

約翰·斐迪南·舍纳尔(Johann Ferdinand Schörner,)是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也是最後一位獲得鑽石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的高級將領和德意志國防軍陸軍總司令。舍納爾對自己軍隊極為嚴格,曾因不經軍事審判就直接處決士兵而頗受爭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舍納爾被送往蘇聯政治監獄服刑,期間西德媒體對其大篇幅報導,認為他已成為蘇聯軍官。舍納爾獲釋後,受到東德的工作邀請,他對此拒絕并前往西德,結果被當地法院起訴戰爭期間對麾下軍官的處決,最終判處4年監禁。.

新!!: 大西洋和斐迪南·舍納爾 · 查看更多 »

斐濟號輕巡洋艦

斐濟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Fiji)是英國皇家海軍斐濟亞型的一號艦,得名自當時仍隸屬於大英帝國的斐濟殖民地,同時也是皇家海軍中唯一一艘以「斐濟」命名的軍艦。.

新!!: 大西洋和斐濟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斯卡巴島

斯卡巴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5公里、寬4公里,面積14.7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49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卡巴島 · 查看更多 »

斯卡帕湾

斯卡帕湾(Scapa Flow)是一塊位於英國蘇格蘭地區最北端、奧克尼群島(Orkney Islands)境內的半封閉水域,由該群島裡的主島(Mainland)、霍伊島(Hoy)、南羅納賽島(South Ronaldsay)與一干小島包圍,是一良好的天然海灣,而今日則是一個著名的戰爭遺跡遊覽勝地。 從古代的維京人時代開始,斯卡帕灣就一直是軍艦頻繁進出的區域,並且曾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英國作為圍堵敵對勢力進入大西洋地區的主要基地。這歷史一直延續到英國皇家海軍於1956年時關閉此處的軍港為止。 發生在斯卡帕灣另外一個最出名的,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敗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所屬之公海艦隊(德文:Hochseeflotte)在此海灣內集體自沈大批軍艦的歷史事件。由於沉沒的船隻數量龐大,在海底形成魚類良好的棲息地,使得斯卡帕灣也成為許多潛水活動愛好者的探險場地。 在奧克尼主島上、鄰近斯卡帕灣的海灣旁,有家歷史悠久的麥芽威士忌蒸餾廠也取名叫斯卡帕,是使Scapa這名字為人所熟知的另外一個原因。 Category:苏格兰湾.

新!!: 大西洋和斯卡帕湾 · 查看更多 »

斯卡爾佩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斯卡爾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劉易斯-哈里斯島東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6.5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4米,2001年人口322。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卡爾佩島 (外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斯卡爾佩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斯卡爾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斯凱島東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24.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98米。.

新!!: 大西洋和斯卡爾佩島 (內赫布里底群島) · 查看更多 »

斯卡特里島

斯卡特里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克萊爾郡負責管轄,長1.6公里、寬0.7公里,面積0.7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卡特里島 · 查看更多 »

斯卡普島

斯卡普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埃利安錫爾負責管轄,面積10.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08米,居民在1971年遷至哈里斯島,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卡普島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氏毛口鯰

斯坦尼氏毛口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甲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委內瑞拉大西洋沿岸淡水 流域,體長可達20.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斯坦尼氏毛口鯰 · 查看更多 »

斯坦利 (福克兰群岛)

史丹利(英语:Stanley),旧称史丹利港(Port Stanley),阿根廷稱--(西班牙语:Puerto Argentino)是福克兰群岛的唯一城市和首府。史丹利港位于东福克兰岛(阿根廷称索莱达岛)一个北向的山坡上,面向港湾,2012年人口2121人。.

新!!: 大西洋和斯坦利 (福克兰群岛) · 查看更多 »

斯圖萊島

斯圖萊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南尤伊斯特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圖萊島 · 查看更多 »

斯克魯澤島

斯克魯澤島是冰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長0.59公里、寬0.53公里,面積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0米,是18種鳥類的棲息地,該島自1995年被劃入保護區,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斯克魯澤島 · 查看更多 »

斯科舍海

斯科舍海(Scotia Sea,Mar del Scotia、Mar Argentino)是在南半球的一个海洋,横跨大西洋和南冰洋,位于火地群岛、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和南极半岛之间,西邻德雷克海峡。在1932年,斯科舍海根据苏格兰国家南极探险队(1902至1904年)的船只“斯科舍号”命名的。.

新!!: 大西洋和斯科舍海 · 查看更多 »

斯維塔島

斯維塔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弗洛塔島以南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1.4公里、寬0.58公里,面積0.4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維塔島 · 查看更多 »

斯瓦科普蒙德

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是纳米比亚西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港市,位于温得和克以西280公里,鲸湾港以北33公里处,是埃龙戈区首府,人口28,552人(2007年)。 斯瓦科普蒙德由德国人建立于1892年,是纳米比亚主要港口之一。.

新!!: 大西洋和斯瓦科普蒙德 · 查看更多 »

斯特穆氏暗光魚

斯特穆氏暗光鱼(学名:Maurolicus stehmanni)为輻鰭魚綱巨口魚目褶胸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巴西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5.2公分,為深海魚類,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新!!: 大西洋和斯特穆氏暗光魚 · 查看更多 »

斯特羅馬島

斯特羅馬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的彭特蘭海峽,長3.5公里、寬1.5公里,面積3.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3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斯特羅馬島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StraßburgAdrian Room - - McFarland, 2006, p. 359.

新!!: 大西洋和斯特拉斯堡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斯堡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斯特拉斯堡号(SMS Straßbu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0年代建造的四艘马格德堡级小巡洋舰的三号舰,以艾尔萨斯-洛特林根首府斯特拉斯堡命名。它于1910年在威廉港的开始,至1912年10月完工并交付公海舰队使用。斯特拉斯堡号的为十二门,最高速度达27.5节。 斯特拉斯堡号于服役初期是在海外度过,之后被分配至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它于1914年8月的中参与了重大行动,并出席了1914年12月的。至1916年,舰只被转移至波罗的海对抗俄罗斯帝国海军。它于1917年10月在里加湾的阿尔比恩行动中有所行动,其中包括在期间为战列舰国王号和边境总督号提供屏护。在战争的最后几周,舰只返回北海筹备对英国大舰队发动总决战行动,并参与了导致这次行动被取消的。 战后,斯特拉斯堡号于1919年曾短暂在重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内服役,然后作为被转移至意大利。它于1920年7月正式移交,并更名为塔兰托号(Taranto)加入意大利皇家海军服役。在1936-1937年,舰只为执行殖民地勤务而进行了重建,并安装了额外的高射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塔兰托号没有参与任何重大行动,直至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它被意大利海军凿沉,由德国俘获及打捞上岸,继而被盟军轰炸机于1943年10月击沉。德国人再次打捞起舰只,却于1944年9月遭轰炸机第二度击沉。塔兰托号最终于1946-1947年间拆解报废。.

新!!: 大西洋和斯特拉斯堡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斯莱戈

斯莱戈(英语:Sligo/ˈslaɪɡoʊ/;爱尔兰语:Sligeach),是爱尔兰斯莱戈郡的一个城镇,位于该郡北部海滨。总人口19,452(2014年)。该城镇为斯莱戈郡郡治,也是爱尔兰西北部最大的城镇。.

新!!: 大西洋和斯莱戈 · 查看更多 »

斯萊特群島

斯萊特群島是蘇格蘭的群島,位於朱拉島東北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由8座島嶼組成,面積4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838。.

新!!: 大西洋和斯萊特群島 · 查看更多 »

斯考塔塞島

斯考塔塞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哈里斯島以東1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考塔塞島 · 查看更多 »

斯氏副棘鮃

斯氏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0-5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河口區,會進入淡水,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斯氏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斯氏犬牙石首魚

斯氏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蓋亞那海域,本魚體上半部灰色,下半部白色。背鰭暗色、橙色,腹鰭和臀鰭面白色,與黑暗邊緣的尾鰭灰色,胸鰭上緣,內橙色的嘴。嘴大,具明顯的斜肌,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1-24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沿岸鹹水沼澤,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斯氏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斯氏短鬚石首魚

斯氏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從幾內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5-100公尺,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斯氏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斯氏魢

斯氏魢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舵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維德角群島海域,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

新!!: 大西洋和斯氏魢 · 查看更多 »

斯氏龟绵鳚

斯氏龟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340-975公尺,體長可達20.2公分。.

新!!: 大西洋和斯氏龟绵鳚 · 查看更多 »

斯氏背绵鳚

斯氏背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巴西及阿根廷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00-800公尺,體長可達38.6公分。.

新!!: 大西洋和斯氏背绵鳚 · 查看更多 »

斯氏深海鱈

斯氏深海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海域,為温帶海水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表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斯氏深海鱈 · 查看更多 »

斯氏海龍

斯氏海龍(学名:Syngnathus springeri),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18-127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外海海域。.

新!!: 大西洋和斯氏海龍 · 查看更多 »

斯沃納島

斯沃納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2公里、寬1公里,面積0.9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1米,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斯沃納島 · 查看更多 »

斯托馬島

斯托馬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北尤伊斯特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6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6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托馬島 · 查看更多 »

斯托茨基尼什島

斯托茨基尼什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哈里斯島東南面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0.4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斯托茨基尼什島 · 查看更多 »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是美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14年开工建造,相对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进,采用“飞剪”型舰艏,提高在大浪中行驶时的稳定性(后来这种舰艏成为美国海军舰船的一种特征)。改用蒸汽轮机—发电机驱动电动机的动力装置,动力系统虽然有改进,但航速提高有限。改用50倍口径身管的14英寸口径主炮,主炮炮塔的布局与宾夕法尼亚级相同。加强水平甲板的防御装甲。同级舰: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该级舰1930年代改装中,拆除笼式主桅改建塔式舰桥,改良动力系统,并拆除部分旧式副炮,加装防空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新墨西哥级均在大西洋舰队服役,1941年新墨西哥号开始参加中立巡逻。珍珠港事件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42年先后调动到太平洋战区,1943-194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该级舰参加了太平洋战区的数次两栖作战,包括苏里高海峡夜战。新墨西哥号曾在冲绳岛战役中接任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的旗舰。 战争结束后,密西西比号1946年开始作为火炮、导弹靶船,1956年退役被拆毁。该级其它各舰于1947年拆毁。.

新!!: 大西洋和新墨西哥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新尼克里

新尼克里是蘇里南的城市,也是尼克里區的首府,位於該國西北部大西洋沿岸,毗鄰與圭亞那接壤的邊境,每年平均降雨量1,897毫米,2004年人口15,576。.

新!!: 大西洋和新尼克里 · 查看更多 »

新世界秩序

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有時寫作NWO)是一項關於極權主義世界政府的陰謀論。此理論認為,世上有少數權力菁英階級組成的秘密集團、影子政府與其密謀的全球主義議程在幕後操控世界,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威權主義的世界政府,取代現今的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體制來統治世界,這項邪惡計畫稱之為「新世界秩序」。藉由一個包羅萬象的政治宣傳來建立新的意識形態,讓人類相信成立新世界秩序政府才是歷史的進步。因此,許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和當代人物,被該理論認為是透過許多掩護機構來操縱重要的政治和金融事件,並使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系統風險,作為逐步實現統治世界的陰謀。 在1990年代以前,「新世界秩序」陰謀論僅限於兩個美國的反殖民主義:「愛國者運動」與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中關於世界末日和敵基督的理論。諸如和般的懷疑論者都觀察到,右派民粹主義主張的反「新世界秩序」、反菁英主義、拒絕現有的政治共識等政治哲學,不僅有許多知識分子接受,而且滲透到流行文化中。在20世紀末,全球壟罩在千禧年主義、人們積極的準備面臨世界末日的預期心理下,這項理論更加盛行於民間。2013年,根據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電話調查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民眾相信有一個隱密的權力菁英團體正在推動一項全球性議程,以及「新世界秩序」陰謀論的真實性。.

新!!: 大西洋和新世界秩序 · 查看更多 »

新仙女木期

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是指距今12800年至11500年的一段持续1300年左右的冰期。在此之前地球一直处在温度逐渐升高的间冰期中,由于突然发生了新仙女木事件而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北极冰川南侵。 这一时期的得名来自于欧洲北部仙女木属的一种植物,该物种本生活在寒带地区,而对格陵兰冰川的研究却发现,新仙女木期时在低纬度地区都能发现该物种的花粉,从而表明当时气候寒冷,该物种大肆南侵。 新仙女木期冰段發生的時間點,中断了自从20000年前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气候变暖的趋势的一个寒冷时期。在新仙女木期之前还有与。发生在新仙女木期之前大约1000年,历时约3000年。的日期是大约距今(BP)18,000至15,000年之间。另一方面,此時期的氣候冷卻,引發的生態變化,與新石器革命農耕文明的發展關聯也被深入討論Bar-Yosef, O. and A. Belfer-Cohen: "Facing environmental crisis.

新!!: 大西洋和新仙女木期 · 查看更多 »

新罕布什尔州

新罕布什尔州(State of 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南接马萨诸塞州,西接佛蒙特州,东接缅因州及大西洋,北接加拿大魁北克省。州土地面积排名倒数第五,也是五十个州中人口数量第九少的州。 新罕布什尔州于1776年1月成为第一个独立于大不列颠政府的北美殖民地,其也是第一个制定自己宪法的殖民地。 六个月后,新罕布什尔州及其他十二个州组成了美利坚合众国,在1788年6月新罕布什尔州正式批准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第九个加入合众国的州。 州首府为康科德市,最大城市为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市同时是新英格兰地区北部包括佛蒙特州及缅因州区域最大的城市。州实行免消费税,个人收入除利息及股息外也不在州或地方一级征税。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第一个举行初选的州。州车牌印有该州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該州盛产花岗岩,因而得名州绰号“花岗岩州”。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保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这个州还有秋季美丽的彩叶以及美国居民点气候条件最恶劣的记录。新罕布什尔州还是冬季冰上运动的好地点。.

新!!: 大西洋和新罕布什尔州 · 查看更多 »

新鬚星衫魚

新鬚星衫魚(学名:Astronesthes neopogon)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東大西洋區,從摩洛哥至茅利塔尼亞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19.2公分。.

新!!: 大西洋和新鬚星衫魚 · 查看更多 »

新近纪

新近纪(Neogene,符号N),旧称晚第三纪,是地质年代中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3±0.05百万年,持续了21.4百萬年。.

新!!: 大西洋和新近纪 · 查看更多 »

新阿姆斯特丹 (圭亚那)

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位于圭亚那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伯比斯河畔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近33,000。 Category:圭亚那城市 Category:1630年代建立的定居点.

新!!: 大西洋和新阿姆斯特丹 (圭亚那) · 查看更多 »

新英格蘭

新英格兰(New England),--,是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的区域。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美国的六个州,由北至南分別为: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麻薩諸塞州、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麻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顿是该地区的最大城市以及经济与文化中心。 近400年前的17世纪初,英格兰的清教徒们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而来到新英格兰地区时,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北美的原住民居住。在18世纪,新英格兰是最早表现出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意志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之一——尽管新英格兰地区在后来的英美之间的1812年战争时持反战态度。19世纪,新英格兰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美国文学和哲学的发源地、最早组织起免费公共教育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北美最早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的地区。 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常被称为New Englander。新英格兰地区和中大西洋地区合称东北地区。新英格兰地区也是大美国—加拿大东北大西洋区域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新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新泽西州

新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或譯為--州,是美國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邮政縮寫NJ。其命名源自位於英吉利海峽中的澤西島;其暱稱為“花園州”。 新泽西州通常被劃分在美国的中大西洋地區;亦為东部的一个州;也可以劃分為東北部區域下。北接紐約州,東面大西洋,南向德拉瓦州,並西臨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部份地區是被劃分在幾個主要都會區之下,其中屬紐約都會區最大,其他還有費城以及德拉瓦河谷地區。本州海拔最高處是(High Point)。其海拔為550公尺(1803英尺)。 在美洲原住民於美洲活動了11,000-50,000年之後,瑞典和荷蘭殖民者於17世紀先後來到新澤西。之後,英國殖民者爵士與勛爵從瑞典和荷蘭殖民者處取得了新澤西地區的控制權。在美國獨立戰爭之中,有許多重要的戰役即是在新澤西各地發生的。於19世紀時,許多類似派特森市的城市對幫助推動美國的工業革命有著相當重要的貢獻。進入20世紀後,新泽西州的經濟於1920年代快速繁榮。但由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經濟隨之沉淪而下。新泽西州的地理位置恰好位於波士頓-華盛頓城市帶這一超級都會區群的正中央,並被紐約市、費城、巴爾的摩、以及哥倫比亞特區等大都會區所圍繞。這種便利的地理位置更促使1950年代後的郊區的快速產生與發展。.

新!!: 大西洋和新泽西州 · 查看更多 »

新泽西州各县列表

美國新澤西州一共有21個縣,而這21個縣一共擁有565個基层政权,其中250個為行政區、52個為城市、15個為鎮、244個為鄉、以及4個為村。這五種基层政权都是新澤西州特殊行政機構劃分,其中行政區政府領導層是由市長及六名議員組成;城市政府領導層是由市長及七名議員組成;鎮政府領導層是由市長及八名議員組成;鄉政府領導層是由市長及三至五鄉鎮委員會組成;而村政府領導層則是由信託委員會組成。在新澤西州中,縣是第二級行政區劃單位,其級別介於州和城鎮之間。新澤西州的縣政府是由永久業權擁有者委員會、警長、書記、以及遺囑檢驗法庭(負責無可爭議的和常規的遺囑認證)組成,且他們全部都是經選舉產生。 在新澤西州《可選縣憲章法》(Optional County Charter Law)下組辦的縣政府則額外包含經選舉產生的縣高管。新澤西州縣份需要執行由州政府定下的職責,例如維修監獄、公園和道路。新澤西州縣份的縣政府所在地稱為縣城。.

新!!: 大西洋和新泽西州各县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漢諾威縣

新漢諾威县(New Hanover County)是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南部的一個縣,東臨大西洋。面積84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估計,共有人口160,307人。縣治威爾明頓 (Wilmington)。 成立於1729年11月27日。縣名來自當時英國的漢諾威王室。.

新!!: 大西洋和新漢諾威縣 · 查看更多 »

新普罗维登斯岛

新普罗维登斯岛(New Providence),是巴哈马的一个岛屿,为首都拿骚(Nassau)所在地。新普罗维登斯岛位于巴哈马群岛北部,安德罗斯岛和伊柳塞拉岛之间。新普罗维登斯岛总面积207 km²。该岛总人口330,000(2008年),是巴哈马人口最多的岛屿。该岛人口中85%为黑人,12%为白人。.

新!!: 大西洋和新普罗维登斯岛 · 查看更多 »

方盘首蚕

方盘首蚕(学名:Lopadorhynchus uncinatus)为盘首蚕科盘首蚕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方盘首蚕 · 查看更多 »

方額蝙蝠魚

方額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猶加敦半島西北部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0-70公尺,體長可達38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方額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方鯛

方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羊魴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40-7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類等為食,雌魚體積大於雄魚。.

新!!: 大西洋和方鯛 · 查看更多 »

方背鳞虫

方背鳞虫(学名:Lepidonotus squamatus)为多鳞虫科背鳞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伯伦兹海、白海、美国、太平洋白令海、日本、朝鲜海峡,包括黄海、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方背鳞虫 · 查看更多 »

施氏俯海鯰

施氏俯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半鹹水水域、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本魚體深褐色,背部黑色,腹部淡黃色,鰭膜褐色,有黑色小斑點,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海潟湖、河口區,屬肉食性,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施氏俯海鯰 · 查看更多 »

施氏兇蟾魚

施氏兇蟾魚(学名:Daector schmitti),為輻鰭魚綱蟾魚目蟾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哥斯大黎加至巴拿馬海域,棲息深度5-30公尺,體長可達13公分,為底棲性魚類。.

新!!: 大西洋和施氏兇蟾魚 · 查看更多 »

施氏副霍蘭擬三棘魨

施氏副霍蘭擬三棘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擬三刺魨亞目擬三棘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維吉尼亞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119-396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施氏副霍蘭擬三棘魨 · 查看更多 »

施氏短吻獅子魚

施氏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阿根廷南部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500至157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施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施氏蝰魚

施氏蝰魚(学名:Chauliodus schmidti)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約350公尺,體長可達23公分。.

新!!: 大西洋和施氏蝰魚 · 查看更多 »

施氏雅鱈

施氏雅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太平洋澳洲及紐西蘭、西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及北大西洋海域,深度375-152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85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施氏雅鱈 · 查看更多 »

施氏掌獅魚

施氏掌獅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500-1570公尺,體長可達20.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施氏掌獅魚 · 查看更多 »

施氏水珍魚

施氏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尼加拉瓜至多明尼加海域,水深366-567公尺,體長可達16.6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施氏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施托尔滕霍夫岛

施托尔滕霍夫岛是一个南大西洋的小岛,是南丁格尔群岛的一部分,也是群岛中最小的一个岛,位于南丁格尔岛的西北部。施托尔滕霍夫岛为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属岛。这个岛是一个无人定居岛。 这个岛是以Gustav和Friedrich Stoltenhoff两兄弟的名字命名的,他们曾尝试在伊纳克瑟布尔岛定居,但在两年艰苦的岛上生活后他们放弃了这个企图。.

新!!: 大西洋和施托尔滕霍夫岛 · 查看更多 »

斜吻蝙蝠魚

斜吻蝙蝠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棘茄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佛羅里達海峽及墨西哥灣北部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4-388公尺,體長可達16.5分,棲息在沙底質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斜吻蝙蝠魚 · 查看更多 »

斜紋犬牙石首魚

斜紋犬牙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北部海域,本魚身體上半部灰綠色和下半部銀色,背部有小斑點,形成高低起伏的虛線。腹鰭和臀鰭淡黃色其他鰭色淡,有時帶有黃色色調。鰓蓋內黑,外部可見。口大且斜,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5-2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1-13枚,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沿岸及河口區,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斜紋犬牙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斜紋短鬚石首魚

斜紋短鬚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南非海域,棲息深度50-300公尺,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大陸棚及大陸坡,屬肉食性,以蝦子、蠕蟲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斜紋短鬚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斜體無臂鰨

斜體無臂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貝里斯至巴西聖保羅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型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斜體無臂鰨 · 查看更多 »

斜齿圆帆鱼

斜齿圆帆鱼(学名:Cyclothone acclinidens)为钻光鱼科圆帆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2000-100米。.

新!!: 大西洋和斜齿圆帆鱼 · 查看更多 »

斗牛犬

鬥牛犬(Bulldog)係一中型犬種,又名老虎狗、牛頭犬,鬥牛犬一詞通常被用來稱呼英國鬥牛犬(English Bulldog 或 British Bulldog),其餘鬥牛犬種包含美國鬥牛犬(American Bulldog)、古英國鬥牛犬(Old English Bulldog)、勒維特鬥牛犬(Leavitt Bulldog)、復刻版英國鬥牛犬(Olde English Bulldogge)以及法國鬥牛犬(French Bulldog)等。 其中古英國鬥牛犬因鬥牛活動被禁止後已經滅絕;復刻版英國鬥牛犬則係由育種者於近四十餘年前起針對鬥牛犬過多遺傳疾病改良之品種,其外貌與古英國鬥牛犬近似,然性情溫和友善且健康狀況遠優於鬥牛犬;而勒維特鬥牛犬與復刻版英國鬥牛犬皆屬育種者大衛·勒維特(David Leavitt)之傑作,但他認為復刻版的後代中多數已經逐漸流失了他當初培育的品質,所以另外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之,其血統組成包含1/2的英國鬥牛犬、1/6的美國鬥牛犬、1/6的比特犬(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以及1/6的鬥牛獒犬(Bullmastiff)。 鬥牛犬係源於英國之犬品種,其犬種特徵為肌肉發達、體態穩重、臉部有皺褶、獨特的扁鼻,雄性成犬一般約23-25公斤,雌性成犬則約18-23公斤,肩高30-40厘米。英國的鬥牛犬種標準中,雄性成犬重約23公斤,雌性成犬則約18公斤;美國的鬥牛犬種標準,前者約20-25公斤,後者則約20公斤。美國畜犬協會則建議鬥牛犬體重平均應該在18-23公斤。 根據美國畜犬協會的報告指出,2009年時鬥牛犬是全美第7受歡迎的品種犬,到了2013年則排名第5,2014年更進一步攀升至第4。.

新!!: 大西洋和斗牛犬 · 查看更多 »

斑尾無線鰨

斑尾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5-324公尺,體長可達16.6公分,棲息在沿岸淺水域、海灣,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尾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斑尾隱麗魚

斑尾隱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美洲貝里斯至尼加拉瓜大西洋岸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溪流及湖泊,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尾隱麗魚 · 查看更多 »

斑尾鯙

斑尾鯙,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巴哈馬群島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珊瑚礁區,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尾鯙 · 查看更多 »

斑尾棘鮃

斑尾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棘鮃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非洲東北部及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尾棘鮃 · 查看更多 »

斑三鬚鱈

斑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加納利群島、馬德拉群島及亞速群島海域,棲息深度5-10公尺,體長可達26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潮間帶,以藻類及甲殼類為食。.

新!!: 大西洋和斑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斑副花鮨

斑副花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的阿森松岛、聖多美及普林西比;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百慕達群島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8-1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生活在珊瑚礁、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副花鮨 · 查看更多 »

斑副棘鮃

斑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斑紋天竺鯛

斑紋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斑紋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斑紋圓魨

斑紋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於淺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紋圓魨 · 查看更多 »

斑紋皂鱸

斑紋皂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1-26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生活在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紋皂鱸 · 查看更多 »

斑紋油鰻

斑紋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及西北大西洋的加拿大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體淺棕色,兩側具有黑色小斑點,體長可達35.3公分,棲息在沿岸海草床、紅樹林及離岸珊瑚礁區,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及餌魚。.

新!!: 大西洋和斑紋油鰻 · 查看更多 »

斑翼腔吻鱈

斑翼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西印度群島海域,深度300-50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翼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斑痣無線鰨

斑痣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巴哈馬、貝里斯、巴西、古拉索島等海域,棲息深度3-97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痣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斑点单棘躄鱼

斑点单棘躄鱼(学名:Chaunax stigmaeus)是单棘躄鱼科的一种鮟鱇鱼。原产于大西洋西部的深水区,它们最喜欢生活在大陆架之外90-730米深度的水域,珊瑚礁中。最初的类型标本于1946年3月1日在美国大西洋城的一艘拖船上被捕获,并被献给费城自然科学学院。名称“stigmaeus”在希腊语中意为“斑点”。 斑点单棘躄鱼身体为圆形稍扁,头部非常大。嘴巴大,具有突出的下颚和牙齿。皮肤柔软松弛,尤其是底面非常柔软,在头部和身体形成许多皱褶。体侧线突出。胸鳍小,有14个鳍条。 斑点单棘躄鱼是埋伏捕食者,大部分时间呆在海底休息,仅仅在捕捉猎物或避免自己被猎食时才移动身体。如果受到攻击,它们吸入大量水分来增加自己的身体尺寸。斑点单棘躄鱼如果被带到海面上可以适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存活下来。Wyanski, D. (Aug. 17, 2003).

新!!: 大西洋和斑点单棘躄鱼 · 查看更多 »

斑点管口鱼

斑點管口魚(學名Aulostomus maculatus)是一種身體很長的魚類,經常會垂直的游泳留在直的珊瑚,如海筆等。.

新!!: 大西洋和斑点管口鱼 · 查看更多 »

斑点梅绵鳚

斑点梅绵鳚(學名:Maynea puncta),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區的阿根廷及福克蘭群島海域,屬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8.2公分。.

新!!: 大西洋和斑点梅绵鳚 · 查看更多 »

斑頭蛇鰻

斑頭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體長可達8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頭蛇鰻 · 查看更多 »

斑裸胸海龍

斑裸胸海龍(学名:Nerophis maculatus),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亞速群島及地中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岩石海域,卵胎生。.

新!!: 大西洋和斑裸胸海龍 · 查看更多 »

斑高鰭䱛

斑高鰭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30公尺,本魚第一背鰭短基部非常高,第二背鰭和尾鰭密布暗白點,頭白兩個深棕色的條紋,通過眼睛至胸部延伸到腹鰭。口小,下位,近水平,背鰭硬棘11-13枚;背鰭軟條45-47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6-8枚,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珊瑚礁區,在夜間活動,屬肉食性,以多毛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斑高鰭䱛 · 查看更多 »

斑鰭似牙䱛

斑鰭似牙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沿海泥底質海域,繁殖期在12月至次年2月,屬肉食性,以蝦子及小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游釣魚。.

新!!: 大西洋和斑鰭似牙䱛 · 查看更多 »

斑鰭圓棘鮃

斑鰭圓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棲息深度20-230公尺,體長可達33公分,棲息在沿岸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鰭圓棘鮃 · 查看更多 »

斑鰭副棘鮃

斑鰭副棘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牙鮃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紐澤西州至安地列斯群島、巴西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0-7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河口區,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鰭副棘鮃 · 查看更多 »

斑鰭鮨

斑鰭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5-1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海草床,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鰭鮨 · 查看更多 »

斑鰭長鰭鱈

斑鰭長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褐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至美國佛羅里達海域,為亞熱帶海水魚,深度0-494公尺,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烏賊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鰭長鰭鱈 · 查看更多 »

斑鰭海豬魚

斑鰭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2-24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水淺的礁石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鰭海豬魚 · 查看更多 »

斑鱗舟尾鱈

斑鱗舟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350-1600公尺,體長可達26.7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鱗舟尾鱈 · 查看更多 »

斑鳩島

斑鸠岛(葡萄牙语:Ilhéu das Rolas)是一个大西洋上的岛屿,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管辖。.

新!!: 大西洋和斑鳩島 · 查看更多 »

斑點三鰭鰨

斑點三鰭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無臂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佛羅里達、墨西哥灣至巴拿馬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棲息深度0-75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點三鰭鰨 · 查看更多 »

斑點俯海鯰

斑點俯海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海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半鹹水水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點俯海鯰 · 查看更多 »

斑點圓魨

斑點圓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紐芬蘭至美國佛羅里達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10-183公尺,本魚上側面灰色或褐色且有模糊不清的黑色斑點與鞍狀斑,腹面黃色到白色,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於有遮蔽的河口區、海灣,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點圓魨 · 查看更多 »

斑點匙吻鰻

斑點匙吻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180公分,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點匙吻鰻 · 查看更多 »

斑點喉盤魚

斑點喉盤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喉盤魚亞目喉盤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的古巴及巴哈馬群島海域,體長可達6公分,屬底棲性魚類,沿岸水淺的岩石海岸。.

新!!: 大西洋和斑點喉盤魚 · 查看更多 »

斑點稜箱魨

斑點稜箱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箱魨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50公尺,骨板上微白色,有很多的小黑色的斑點,尾柄、尾鰭、唇微白色;背鰭基底、臀鰭與胸鰭黑色,體長可達48公分,棲息於水質清澈的珊瑚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海星、海膽、海參及藻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斑點稜箱魨 · 查看更多 »

斑點無齒鯧

斑點無齒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無齒鯧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蓋亞那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0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幼魚棲息在表層水域,成魚則生活在大陸坡,屬肉食性,以底棲性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點無齒鯧 · 查看更多 »

斑點燈籠魚

斑點燈籠鱼(学名:Myctophum punctatum)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體長可達11公分。.

新!!: 大西洋和斑點燈籠魚 · 查看更多 »

斑點青眼魚

斑點青眼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青眼魚亞目青眼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80-4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斑點青眼魚 · 查看更多 »

斑點麗鰻

斑點麗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海域,棲息深度27-115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為底棲性魚類,會將身體埋藏於沙泥中,屬肉食性。.

新!!: 大西洋和斑點麗鰻 · 查看更多 »

斑點舌齒鱸

斑點舌齒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狼鱸科的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從英吉利海峽、地中海、摩洛哥、塞內加爾及蘇伊士灣半鹹水及海域,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沿岸底層水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斑點舌齒鱸 · 查看更多 »

斑點蛇石首魚

斑點蛇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中西大西洋區,包括波多黎各、巴拿馬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斑點蛇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斑點擬緋鯉

斑點擬緋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鬚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新澤西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生活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大西洋和斑點擬緋鯉 · 查看更多 »

斑鋸魴鮄

斑鋸魴鮄,為輻鰭魚綱鮋形目牛尾魚亞目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9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沙石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斑鋸魴鮄 · 查看更多 »

斑條石斑魚

斑條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美國加州南部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體長可達114公分,棲息在岩礁區,為底棲性魚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斑條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斑海豹

斑海豹也叫大齿斑海豹、大齿海豹,是一种在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分布的海豹。.

新!!: 大西洋和斑海豹 · 查看更多 »

文蘭島地圖

文蘭島地圖(Vinland Map),1957年出現的一張地圖,繪有美洲大陸。目前存放於美國耶魯大學。 文蘭島地圖據稱是一幅15世紀的古地圖,它是根據一幅13世紀的地圖而重新繪製的。地圖除了顯示非洲、亞洲及歐洲外,更顯示一個在大西洋格陵蘭以西、名為「文蘭島」的大島。地圖指該地區於11世紀時已經有人踏足,假如屬實,此將成為位於紐芬蘭島的古代北歐遺跡蘭塞奧茲牧草地以外的考古證據,證明於前哥倫布時期,古代挪威人曾到達美洲,然而,此地圖自1965年公開以來一直具有爭議性,無論是最近期的化學分析 及學術論文 均認為它不過是偽造品。.

新!!: 大西洋和文蘭島地圖 · 查看更多 »

无刺空球虫

无刺空球虫(学名:Cenosphaera inermis)为光滑球虫科空球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东海等海域。.

新!!: 大西洋和无刺空球虫 · 查看更多 »

无针浮蚕

无针浮蚕(学名:Tomopteris rolasi)为浮蚕科浮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括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上层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无针浮蚕 · 查看更多 »

无敌级航空母舰

無敵級航空母艦(Invincible-class)為一系列的由英國皇家海軍開發與操作的輕型航空母艦,同系列航艦共生產三艘,分別為一號艦無敵號(HMS Invincible),二號艦光輝号(HMS Illustrious)與三號艦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無敵號已退役拆除、皇家方舟號、光輝号已退役.

新!!: 大西洋和无敌级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语: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英语: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指不論何時都有领土處於白晝中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全球性霸权的帝国。而如今该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来形容帝国主义,而未必特指某一统一的国家政体。目前西方還有嚴格物理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例如在世界各大洋保留島嶼海外領地的現代英國、法國等,在任何時候都有其領土或海外領地處於白晝中),但如果一國沒有足夠的國力去管理大片領土,也不是通常所說的傳統“日不落帝國”。.

新!!: 大西洋和日不落帝国 · 查看更多 »

日本牛目鯛

日本牛目鯛(学名:Cookeolus japonicus),又名日本大眼鯛、紅目鰱、嚴公仔、黑鰭牛目鯛、紅目大眼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日本牛目鯛 · 查看更多 »

日本航空

日本航空(,英語譯名:Japan Airlines),簡稱日航()、JAL(ジャル),是日本的國家航空公司,同時為寰宇一家成員之一。總部設於東京品川區,並以成田國際機場(國際線)及東京國際機場(國內線)做為樞紐,服務全球229個航點。原為日本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在2010年1月申請破產保護後被全日空超越,但仍與全日空並列為日本兩大航空公司。 日本航空於1951年8月创立、並於同年10月開始經營國內定期航線;至1953年10月1日,改制為(日本政府特別以專法成立的國有企業)。1954年,開辦了第一條往美國的跨太平洋國際航線。經過30年的擴展,在1987年實現完全民營化。2002年,與當時日本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合併。其安全措施亦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所認可。2008年,日本航空每年乘客量為5000萬。 日本航空現使用波音767-300ER、波音777-200ER、波音777-300ER、波音787等作中長程國際飛行;短程及內陸則使用波音737、767及787。集團內另有1間廉價航空公司:捷星日本航空(Jetstar Japan)及4間營運國內線的航空公司:J-Air、日本空中通勤(JAC)、日本越洋航空(JTA)及琉球空中通勤(RAC),提供接駁服務及往次要航點的短途航班。.

新!!: 大西洋和日本航空 · 查看更多 »

日本葉燈魚

日本葉燈鱼(学名:Lobianchia gemellarii)为輻鰭魚綱燈籠魚目灯笼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25-800公尺,體長可達6公分。.

新!!: 大西洋和日本葉燈魚 · 查看更多 »

时区信息数据库

时区信息数据库,又称TZ database、Zoneinfo database,是一个主要应用于电脑程序以及操作系统的,可协作编辑世界时区信息的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由David Olson创立,因而有些地方也将其称作Olson数据库。数据库由Paul Eggert进行编辑和维护。 它的显著特色是由上面提到的Paul Eggert设计的一套通用时区命名规则,例如"America/New_York"和"Europe/Paris"。 数据库试图记录自1970年(Unix元年)以来时区和城市的变化 , 并且还包含一些时间的转换,例如夏令时和闰秒。.

新!!: 大西洋和时区信息数据库 · 查看更多 »

时间旅行

時間旅行或稱時空旅行、時光旅行或穿越時空等,泛指人或者其它物體由某一時間點移動到另外一個時間點。事實上,所有的人都順著時間一分一秒地自然前進,所以時間旅行單指違反這種自然時間變化的方式:要麼是前往未來,要麼是回到過去。 時間旅行常常作為戲劇或者小說中,將人物放在不同時空中的手段,而穿越、穿越劇、穿越小說等名稱也成為這些作品的分類,與傳統戲劇或者小說中的分類看齊。.

新!!: 大西洋和时间旅行 · 查看更多 »

旗鰭棘鱗魚

旗鰭棘鱗魚為輻鰭魚綱金眼鯛目金鱗魚亞目金鱗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近岸的珊瑚礁或潮池,夜行性。.

新!!: 大西洋和旗鰭棘鱗魚 · 查看更多 »

旋泳鯔

旋泳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潟湖、河川下游。.

新!!: 大西洋和旋泳鯔 · 查看更多 »

摩爾門教手拉車拓荒者

摩爾門教手拉車拓荒者(Mormon handcart pioneers),是指一些將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總會搬遷到猶他州鹽湖城的摩爾門教教徒,而由於部分搬遷者都使用手拉車來輸送行李而得其名。整個搬遷運動由1856年開始,至1860年才告結束。 由於教會當時欠缺足夠的經費去購買搬輸用的牛馬,接近三千名來自英格蘭、威爾斯和斯堪的那維亞的摩爾門教拓荒者只好分成十隊手拉車隊進行搬遷,徒步會合已經抵美的信徒。然而,途經懷俄明州中部的大風雪與惡劣天氣,對其中兩隊遲了出發、共九百八十人的手拉車隊伍構成嚴重的性命威脅。儘管當局已積極地進行搜救行動,仍然有多過二百一十人在遷徙途中喪生。其中一位生還者約翰·其斯里寫道:「無數父親在拉著載滿了孩子的手拉車,直到他們死的一天。」 儘管當時只有少於百分之十的移民使用手拉車來完成旅程,這種運輸工具卻成為了摩爾門教文化中一種十分重要的象徵,代表著拓荒世代的忠貞與自我犧牲的精神。今天在拓荒者日、教會慶典或者相類的紀念活動,這些已故的拓荒者依然受到熱烈追捧和表揚。而拓荒者的艱苦跋涉不但成為了19世紀摩爾門教民歌的流行主題,更用作一些宗教小說的寫作材料,例如吉羅德·露德的歷史故事《火之盟約》與奧森·斯科特·卡德的科幻短篇小說《麥穗的朋友》。.

新!!: 大西洋和摩爾門教手拉車拓荒者 · 查看更多 »

摩爾曼斯克

摩爾曼斯克 (Мурманск,Murmansk),位於俄羅斯最西北部,是摩爾曼斯克州首府,離挪威及芬蘭不遠,人口311,209(2009年)。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由於洋流的關係,港口終年不凍。.

新!!: 大西洋和摩爾曼斯克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新!!: 大西洋和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历史

摩洛哥历史,卡普萨文化(Capsian culture)在西元前8000年将摩洛哥带入到新石器时代,那时马格里布不像今天这样贫瘠。柏柏尔语言也许是和农耕差不多同时来到,被本地居民和带来这种语言的外来者所共同继承。现代DNA分析业已证明,现代摩洛哥人的基因池由多个人种而来,不仅有主要的种族如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也有腓尼基人、西班牙犹太人和撒哈拉以南地区(sub-Saharan)的非洲人。.

新!!: 大西洋和摩洛哥历史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牙鯛

摩洛哥牙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鯛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幾內亞灣海域,棲息深度20-50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各底質海域,會做季節性遷徙,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摩洛哥牙鯛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总面积超过,与加拿大或美国国土面积相当。撒哈拉沙漠东至红海(包括地中海海岸的一部分),西至大西洋,南部边界则为萨赫勒,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北端地区。 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沙丘高度可达。“撒哈拉”为阿拉伯语中“沙漠”( )一词的复数形式。.

新!!: 大西洋和撒哈拉沙漠 · 查看更多 »

撒馬爾罕 (小說)

《撒馬爾罕》(法語:Samarcande)是一部發表於1988年的歷史小說,由黎巴嫩裔法國作家阿敏·馬盧夫所著,故事圍繞11世紀波斯詩人奧瑪·開儼和他的詩集《魯拜集》展開。小說獲得法國。《撒馬爾罕》於2011年2月1日發行中譯本,由臺灣河中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出版。.

新!!: 大西洋和撒馬爾罕 (小說) · 查看更多 »

悬崖

懸崖是角度垂直或接近角度垂直的暴露岩石,是一種被侵蝕、風化的地形。懸崖常見於海岸、河岸、山區及斷崖(escarpment)裡,瀑布的支流常常流經。懸崖的地質多屬火成岩(例如花崗岩及玄武岩)。 基於懸崖的形狀結構,懸崖上的斜坡都有碎石,附近有大量岩屋(rock shelters)。有時懸崖在山脊之末逐漸消失,留下一列岩石。因為沒有明確定義指明超過哪個角度才算懸崖,故難以列出世上「所有」的懸崖。 現時地球上最高的完全垂直懸崖位於加拿大巴芬島索爾山,有1250米高;最長的接近垂直懸崖(也就是最長的懸崖)位於巴基斯坦川口塔峰,高1340米。海裡最長的懸崖位於美國夏威夷莫洛凱島卡拉帕帕村旁邊,高1010米。.

新!!: 大西洋和悬崖 · 查看更多 »

擊沉俾斯麥號

卑斯麦舰歼灭战(Sink the Bismarck!),英國導演路易士吉伯特Lewis Gilbert執導(曾執導過007系列之海底城),講述1941年5月英國海軍於大西洋擊沉德國著名戰鬥艦“俾斯麥號”故事;演員有邁克蕭Michael Sarne、約翰史都華John Stuart、卡瑞史提尼克Karel Stepanek皆當時著名電影小生,片長97分黑白電影;近年好萊塢有重拍成彩色電影提議。.

新!!: 大西洋和擊沉俾斯麥號 · 查看更多 »

擬大角鞭冠鮟鱇

擬大角鞭冠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中東大西洋4°36'N,19°40'W海域,棲息深度800-900公尺,生活習性不明,不具經濟價值。.

新!!: 大西洋和擬大角鞭冠鮟鱇 · 查看更多 »

擬平棘腔吻鱈

擬平棘腔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大西洋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擬平棘腔吻鱈 · 查看更多 »

擬鮋刺鮨

擬鮋刺鮨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區,從納米比亞至南非東倫敦海域,棲息深度1-3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近海礁石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大西洋和擬鮋刺鮨 · 查看更多 »

擬蛇鯔

擬蛇鯔,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合齒魚亞目合齒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域,棲息深度20-550公尺,體長可達9公分,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沙底質及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擬蛇鯔 · 查看更多 »

擬淵燈鮭

擬淵燈鮭,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後肛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亞速群島外海及東北太平洋美國加州中部至加拿大卑詩省海域,深度0-640公尺,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洋區,會進行垂直性洄游,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擬淵燈鮭 · 查看更多 »

擬斑天竺鯛

擬斑天竺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一個種。.

新!!: 大西洋和擬斑天竺鯛 · 查看更多 »

愛德蒙·哈雷

愛德蒙·哈雷(,)是一位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計算出哈雷彗星的公轉軌道,並預測該天體將再度回歸。他也是第二任英国皇家天文學家,繼承天文學家约翰·弗兰斯蒂德。.

新!!: 大西洋和愛德蒙·哈雷 · 查看更多 »

愛神蛤科

愛神蛤科(學名:Astartidae)是雙殼綱軟體動物的一個科。舊屬簾蛤目,今屬心蛤目,現時有8個物種。.

新!!: 大西洋和愛神蛤科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 (消歧義)

爱尔兰可以指:.

新!!: 大西洋和愛爾蘭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地理

愛爾蘭全島面积为84421平方公里,其中愛爾蘭共和國约占70273平方公里,其余部分为英國所辖的北愛爾蘭。爱尔兰岛西临大西洋,東北隔北海峡与蘇格蘭相望,东临愛爾蘭海,东南隔圣乔治海峡与威尔士相望,南临凯尔特海。爱尔兰西海岸多为悬崖、丘陵等(最高点为卡朗突奧山,海拔1038米)。岛内地形比较平缓,多为农田,香农河(River Shannon)为主要河流,其他重要河流如利河,同时也有几个大湖泊。岛中央河谷地区沼泽众多,盛产泥煤。.

新!!: 大西洋和愛爾蘭地理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眼睛島

愛爾蘭眼睛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由芬戈郡負責管轄,面積0.2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9米,該島曾經是都柏林的一部分,島上無人居住。.

新!!: 大西洋和愛爾蘭眼睛島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海

爱尔兰海(Irish Sea、Muir Éireann)位于英国不列顛島和爱尔兰島之间;它南端的圣乔治海峽處於愛爾蘭和威爾斯之間,北端的北海海峽處於愛爾蘭和蘇格蘭之間,兩者都与大西洋相通。 爱尔兰海面积1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1米,西北部最深处达272米。 馬恩島和安格尔西岛位於愛爾蘭海的中部。 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之間經愛爾蘭海的交通連接包括由斯旺西(Swansea)至科克(Cork)、費什加德(Fishguard)及彭布洛克(Pembroke)至羅斯萊爾(Rosslare)、荷利赫德(Holyhead)至當萊瑞(Dún Laoghaire)、斯特蘭拉爾(Stranraer)至貝爾法斯特及拉恩(Larne)、和凱安雷恩(Cairnryan)至拉恩的路線。另外還有利物浦經馬恩島往貝爾法斯特的路線。 由於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的完結後氣候暖和起來,愛爾蘭海在過去20000年間經歷一連串戲劇性轉變。在冰河時期的高峰期,現代愛爾蘭海的中心部份很可能是一個長淡水湖。當冰雪在10000年前消退時,淡水湖重新連接大海,先是變得微鹹、然後再一次完全變成鹹水。.

新!!: 大西洋和愛爾蘭海 · 查看更多 »

愛氏埃塞蛇鰻

愛氏埃塞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的塞內加爾海域,體長可達42.4公分,棲息於底層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愛氏埃塞蛇鰻 · 查看更多 »

愛氏副獅子魚

愛氏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大西洋的摩洛哥海域,體長可達8.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愛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愛斯基摩杓鷸

愛斯基摩杓鷸(Numenius borealis),又名極北杓鷸,是新世界一種中等身形的涉禽。牠們正面臨嚴重的瀕危,甚至可能已經滅絕。.

新!!: 大西洋和愛斯基摩杓鷸 · 查看更多 »

懷爾島 (奧克尼群島)

懷爾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奧克尼群島的一部分,長3公里、寬1.5公里,面積3.1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米,島上的城堡建於1150年左右,2001年人口僅18。.

新!!: 大西洋和懷爾島 (奧克尼群島) · 查看更多 »

懷氏脂眼鯡

懷氏脂眼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至東南大西洋海域,棲息深度0-200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生活習性不明,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懷氏脂眼鯡 · 查看更多 »

数量级 (面积)

本页按面积从小到大列出一些例子,以帮助理解不同面积大小的概念,比较面积单位的数量级区别。.

新!!: 大西洋和数量级 (面积)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里姆机场

慕尼黑-里姆机场(Flughafen München-Riem)是德国拜仁州首府慕尼黑一座于1939年开始运营的国际机场,至到1992年被新建成的慕尼黑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机场所取代而关闭。机场原有的大部分建筑都已被拆除,如今已被改造成包含住宅和商业大楼的里姆博览城(Messestadt Riem)、慕尼黑新展会(Neue Messe München)和里姆公园(Riemer Park),并成功举办了2005年德国园艺展(Bundesgartenschau 2005)。.

新!!: 大西洋和慕尼黑-里姆机场 · 查看更多 »

扁吻油鰻

扁吻油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及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86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扁吻油鰻 · 查看更多 »

扁尾絲鰭鱈

扁尾絲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大西洋南非外海海域,為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扁尾絲鰭鱈 · 查看更多 »

扁伪石虫

扁伪石虫(学名:Pseudolithium compressum)为伪石虫科伪石虫属的动物。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以及西沙群岛等。.

新!!: 大西洋和扁伪石虫 · 查看更多 »

扁瓣大角鮟鱇

扁瓣大角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巨棘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發現於太平洋的日本、夏威夷群島、印尼、智利及大西洋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670-2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2.3公分。.

新!!: 大西洋和扁瓣大角鮟鱇 · 查看更多 »

扁無線鰨

扁無線鰨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亞目舌鰨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魚類,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巴哈馬至巴西里約熱內盧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0-75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扁無線鰨 · 查看更多 »

扁牙漢魚

扁牙漢魚,為輻鰭魚綱銀漢魚目擬銀漢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拉布拉他河河口至Golfo Nuevo淡水、半鹹水及海域,為温帶魚類,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扁牙漢魚 · 查看更多 »

扁鮃

扁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海水魚,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巴哈馬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5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軟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扁鮃 · 查看更多 »

扁鯊

扁鯊(學名Squatina squatina)是扁鯊科下的一種鯊魚,曾一度廣佈在大西洋東北部的海岸水域。它們的身體扁平,胸鰭及臀鰭也很闊,可以將自己偽裝成為海床的一部份。它們的特徵是有圓錐狀的觸鬚,背上沒有刺及呈灰色或褐色,有一些深淺色的斑紋。它們可以長達2.4米。 扁鯊是夜間活動的,會將自己隱藏在沉積中埋伏獵物。它們主要吃底棲區的硬骨魚、鰩科及無脊椎動物。它們是無胎盤胎生的,雌鯊每隔一年會生7至25條幼鯊。它們並不怎麼帶有攻擊性,但若受到騷擾,則會很快的咬對方。扁鯊早至古希臘時就已經被漁獵作為食物,並被當作安康魚賣到歐洲。自20世紀中茱,頻繁的漁業令它們的數量大減,現已從北部滅絕。餘下的群落也因繁殖率低而面臨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故此將它們列為極危。.

新!!: 大西洋和扁鯊 · 查看更多 »

扁鰺

扁鰺(學名Pomatomus saltatrix),又名藍魚或藍鯥,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游釣魚。它們是扁鰺科下的唯一物種。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扁鰺是被禁止商業性出售,且在10月至11月為休漁期。.

新!!: 大西洋和扁鰺 · 查看更多 »

扁鼻蛇綿鳚

扁鼻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的冰島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848公尺,體長可達14.6公分。.

新!!: 大西洋和扁鼻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扁腹豬頜蛇鰻

扁腹豬頜蛇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糯鰻亞目蛇鰻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從佛羅里達群島、巴哈馬群島至委內瑞拉海域,體長可達46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沙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扁腹豬頜蛇鰻 · 查看更多 »

托罗港

托羅港(Puerto Toro)是智利納瓦里諾島東岸的一座小渔港。于1892年中由蓬塔阿雷纳斯市長設立。 該地隸屬於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的南極省的卡沃德奧爾諾斯。是世界上除了南極洲上的科考站以外最靠南的人类永久定居点,距離南極點約3900公里。是南纬55度线以南除南極科考站外唯一的人類定居點。基於2002年的人口普查,島上共有36人居住,他們是漁夫及其家人。根據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的海洋分類標準,這裡是智利唯一的具有大西洋(分界線為火地島的合恩角所處的經線到南極大陸)海岸和水域的地點。 在100多年前,由於火地島淘金熱,托羅港曾是比格爾海峽地區最重要的城鎮。淘金熱過後這裡的重要程度便衰退了。如今,當地以出產智利王蟹而馳名。.

新!!: 大西洋和托罗港 · 查看更多 »

托爾薩島

托爾薩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錫爾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1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托爾薩島 · 查看更多 »

托里島

托里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主島約14.5公里,由多尼戈爾郡負責管轄,長5公里、寬1公里,該島自新石器時代有人類居住,2006年人口142。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托里島 · 查看更多 »

打撈

打撈(英文:Marine salvage)是一種於水域進行尋回屍體或者物件的技術。.

新!!: 大西洋和打撈 · 查看更多 »

扇尾副櫛尾鱈

扇尾副櫛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中洋脊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2250-4500公尺,體長可達39.3公分,棲息在大陸坡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扇尾副櫛尾鱈 · 查看更多 »

扇尾鯔

扇尾鯔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東北部海域,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潟湖、河口區,以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

新!!: 大西洋和扇尾鯔 · 查看更多 »

拟灯笼鱼

拟灯笼鱼(学名:Scopelengys tristis)为新灯鱼科拟灯笼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拉伯海。.

新!!: 大西洋和拟灯笼鱼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大西洋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大西洋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拿騷縣 (佛羅里達州)

納蘇郡(Nassau County, Florida)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最東北的一個縣,東傍大西洋,北鄰喬治亞州。面積1,880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7,663。縣治費南迪納比奇。 成立於1824年12月29日。縣名是紀念昔日德意志的拿騷公國。納蘇郡的经济非常多样化,中西部是以树农场为主的农业。其他经济活动包括房地产、建筑业、法律服务、医护、旅游业。当地还有一稀有动物的动物园。 N.

新!!: 大西洋和拿騷縣 (佛羅里達州) · 查看更多 »

拉博勒埃斯库布拉克

拉博勒埃斯库布拉克(La Baule-Escoublac)是法国卢瓦尔-大西洋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西部,大西洋沿岸,属于圣纳泽尔区(Saint-Nazaire)。该市镇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16235人。 拉博勒埃斯库布拉克也是的行政中心。.

新!!: 大西洋和拉博勒埃斯库布拉克 · 查看更多 »

拉古什

拉古什(葡萄牙语:Lagos,发音 ),葡萄牙南部城市,滨临大西洋,属法鲁区。总面积212.99平方公里,拉古什主城区人口2.2万左右,由主城及周边地区组成的市镇总人口31,048 (2011年),人口密度162.63 人/平方公里 。.

新!!: 大西洋和拉古什 · 查看更多 »

拉各斯潟湖

拉各斯潟湖(Lagos Lagoon)是位於非洲尼日利亞的潟湖,位於非洲第二大城市拉各斯的东北端,潟湖長50公里、寬13公里,面積6,354.7平方公里,距離大西洋約2至5公里。 Category:潟湖 Category:奈及利亞湖泊.

新!!: 大西洋和拉各斯潟湖 · 查看更多 »

拉姆島 (蘇格蘭)

拉姆島亦稱朗姆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0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810米,每年降雨量2,689.49毫米,2001年人口僅22。.

新!!: 大西洋和拉姆島 (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拉姆齊·麥克唐納

詹姆士·拉姆齊·麥克唐納,FRS,JP(James Ramsay MacDonald,),英國政治家,工黨出身,1924年1月至11月出任英國首相兼外務大臣,1929年6月至1935年6月第二度出任首相,惟任內於1931年8月與保守黨和自由黨合組國民政府,並另組國民工黨,造成與工黨關係決裂。 麥克唐納出身平凡,1900年參與創立工黨,1906年起當選為歷來首批工黨籍下議院議員,後於1911年出任國會工黨主席,但其反戰立場迫使他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辭任主席,復於1918年喪失下院議席。麥克唐納在1922年重返下院,並當選工黨黨魁,1924年1月帶領工黨組閣,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工黨籍的首相。可是,他帶領的只是一個弱勢政府,後來又有傳聞聲稱蘇共滲入政府,使政府旋於同年11月大選敗於保守黨。 麥克唐納在1929年帶領工黨勝出大選,第二度籌組弱勢政府。然而,同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大蕭條嚴重拖累英國經濟,面對經濟急速衰退,內閣卻在經濟政策上出現重大分歧,無法達成共識,結果麥克唐納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辭呈,旋獲英皇喬治五世授意另組國民政府,實行與保守黨及自由黨籌組聯合內閣,隨後在同年9月決定英鎊放棄金本位。 麥克唐納自立國民政府的行動被工黨視為一大「出賣」,且遭開除出工黨,黨內更有人指責他為「叛徒」。被開除出黨後,麥克唐納創立支持度相當有限的國民工黨,自任黨魁,並謂另組國民政府的決定乃顧全大局之法。不過,國民政府雖由麥克唐納留任首相,但卻遭日益孤立,本土事務的決策大權更落入保守黨手中。麥克唐納在國民政府任相後期,曾在1933年主持國際聯盟的倫敦經濟會議,試圖透過與各國合力化解經濟危機,但峰會最終因美國拒絕合作而流產。 麥克唐納後期因健康惡化而在1935年辭任首相,但一直留在內閣擔任樞密院議長至1937年5月為止。晚年的麥克唐納始終未有獲工黨饒恕,他在1937年11月乘船前往南美洲休養途中在大西洋公海海域病逝,終年71歲。.

新!!: 大西洋和拉姆齊·麥克唐納 · 查看更多 »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La Niña),又稱--,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中与--(El Niño)相对应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词专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稣,即圣婴),而拉尼娜是“圣女”(女孩)的意思。.

新!!: 大西洋和拉尼娜现象 · 查看更多 »

拉巴特

拉巴特(阿拉伯語:الرباط / ),摩洛哥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建成區位於摩洛哥西北部-布-雷格雷格河河口,是一所濱臨大西洋的城市。 拉巴特都會區有180萬人口,擁有全國重要的紡織業及建築業,自1912年起就一直是摩洛哥的首都。.

新!!: 大西洋和拉巴特 · 查看更多 »

拉巴特-薩累-宰穆爾-扎埃爾大區

拉巴特-薩累-宰穆爾-扎埃爾大區(الرباط سلا زمور زعير)是摩洛哥的一個大區,西北臨大西洋岸。面積9,58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366,494人。首府拉巴特也是國家的首都。 下轄三市一省。 R.

新!!: 大西洋和拉巴特-薩累-宰穆爾-扎埃爾大區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

拉布拉多(Labrador)是加拿大一個地區,位處大西洋沿岸,與一海之隔的紐芬蘭島組成加拿大的紐芬蘭與拉布拉多。拉布拉多是該省的陸地部分,位於拉布拉多半島的東北部。 根據2006年的人口普查,拉布拉多的人口有26,364人,當中約30%為原住民(包括因紐特人、因奴人和梅蒂人)。拉布拉多的總面積(連鄰近島嶼及内陸水平面)有294,33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則有269,073.3平方公里,與新西蘭的面積相若。 早在10世紀,古代的斯堪的納維亞的海員(維京人)就曾到過這裡的海岸,而拉布拉多的名字則來自葡萄牙探險家約翰·費南德斯·拉佛拉多(João Fernandes Lavrador)。拉佛拉多連同佩魯·德·巴塞洛斯(Pêro de Barcelos)在1498年成為繼維京人後第二批發現拉布拉多的歐洲人。 拉布拉多於1809年從下加拿大(今魁北克省)轉歸紐芬蘭,但拉布拉多與魁北克省的陸地界綫卻到1927年才明確劃分。 Category: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

新!!: 大西洋和拉布拉多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 (消歧義)

拉布拉多可以指:.

新!!: 大西洋和拉布拉多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洋流

拉布拉多洋流(Labrador Current)為一個在北大西洋的冰凍洋流由北冰洋南部沿著加拿大拉布拉多省(Labrador)岸邊,經過紐芬蘭島,再向南流向新斯科舍。拉布拉多洋流為巴芬島洋流(Baffin Island Current)及西格陵蘭洋流(West Greenland Current)的伸延。.

新!!: 大西洋和拉布拉多洋流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海

拉布拉多海(Labrador Sea;Mer du Labrador)是大西洋西北部的一个海,位于拉布拉多与格陵兰之间,最深处约4316米。拉布拉多海北部通过戴维斯海峡连接巴芬湾。 Category:大西洋陸緣海 Category:格陵兰海域 Category:加拿大海域 Category: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地理.

新!!: 大西洋和拉布拉多海 · 查看更多 »

拉帕爾馬島

拉帕爾馬島(La Palma),曾称圣米格尔-德拉帕尔马(San Miguel de La Palma),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最西北端的火山島,屬於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的一部分,面積708平方公里,是該群島第五大島嶼,島上最高點海拔2,426米,2014年人口83,456,其中约一万六千人居住在首府圣克鲁斯德拉帕尔马,约两万人在最大城市洛斯利亚诺斯德亚里达内。經濟活動主要是農業和旅遊業。.

新!!: 大西洋和拉帕爾馬島 · 查看更多 »

拉圭拉

拉圭拉是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位於西撒哈拉南端的拉斯努瓦迪布西部,毗鄰與毛里塔尼亞接壤的邊境,建城於1920年,海拔高度2米,2004年人口3,726。.

新!!: 大西洋和拉圭拉 · 查看更多 »

拉內爾瓦河

拉內爾瓦河(巴克摩挪威語:Ranelva,耐諾斯克挪威語:Ranelva)是挪威的河流,位於諾爾蘭郡,發源自薩爾特山脈,最終在摩城注入大西洋,河道全長130公里,流域面積3,790平方公里,該河有鮭魚和鱒魚出沒。 Category:挪威河流.

新!!: 大西洋和拉內爾瓦河 · 查看更多 »

拉科魯尼亞

拉科鲁尼亚(加里西亚语:A Coruña,西班牙语:La Coruña),是位于西班牙西北部濒临大西洋的一座港口城市,属于加利西亚大区,是拉科鲁尼亚省的省会。.

新!!: 大西洋和拉科魯尼亞 · 查看更多 »

拉科鲁尼亚省

拉科鲁尼亚省(Provincia de La Coruña)是西班牙的加利西亚自治区下辖的一个省,位于西班牙最西北部,濒临大西洋沿岸 ,总面积为7,950平方千米,2005年统计的人口为1,126,707人。 拉科鲁尼亚省从中世纪末期即形成一个聚居区,1833年立省,首府位于拉科鲁尼亚市,是西班牙重要的海港区,费罗尔是西班牙的主要造船基地。 经济以渔业和水产加工为主。.

新!!: 大西洋和拉科鲁尼亚省 · 查看更多 »

拉賽島

拉賽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長23公里、寬4.8公里,面積62.3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44米,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01年人口192。.

新!!: 大西洋和拉賽島 · 查看更多 »

拉蒂尔巴勒

拉蒂尔巴勒(La Turballe)是法国卢瓦尔-大西洋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西部,大西洋沿岸,属于圣纳泽尔区(Arrondissement de Saint-Nazaire)。该市镇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4515人。.

新!!: 大西洋和拉蒂尔巴勒 · 查看更多 »

拉里坦河

拉里坦河(Raritan River)是美国新泽西州中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注入大西洋的拉里坦湾。.

新!!: 大西洋和拉里坦河 · 查看更多 »

拉臘什

拉臘什(另稱阿拉伊什)是非洲北部國家摩洛哥的港口城鎮,由丹吉爾-得土安大區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北部丹吉爾以北約86公里的大西洋海岸,建城於公元7世紀,2004年人口107,371。.

新!!: 大西洋和拉臘什 · 查看更多 »

拉氏短吻獅子魚

拉氏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聖羅倫斯河河口、新斯科細亞、紐芬蘭島、美國東北部等海域,本魚頭大,身體細長,體白色,腹部灰白色,鰭膜銀色,背鰭軟條46至58枚;臀鰭軟條42至51枚,體長可達8.1公分,棲息在水深20至668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拉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拉氏羊舌鮃

拉氏羊舌鮃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鮃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直布羅陀至撒哈拉西部勃查多爾角,包括地中海西部海域,棲息深度85-857公尺,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拉氏羊舌鮃 · 查看更多 »

拉氏翻車魨

拉氏翻車魨,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亞目翻車魨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太平洋的澳洲、紐西蘭;東南太平洋智利及東南大西洋的南非海域,體長可達3公尺,棲息在在大洋區,以水母、浮游生物、藻類、樽海鞘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拉氏翻車魨 · 查看更多 »

拉氏無鰾鮋

拉氏無鰾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烏拉圭及阿根廷海域,棲息深度80-215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拉氏無鰾鮋 · 查看更多 »

拉氏海鮋

拉氏海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維吉尼亞州至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46公尺,體長可達2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拉氏海鮋 · 查看更多 »

拉斯努瓦迪布

拉斯努瓦迪布(رأس نواذيبو)是非洲西海岸的半島,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大西洋沿岸,半島長度約70公里,由毛里塔尼亞和西撒哈拉負責管轄,西側有拉圭拉,東側有努瓦克肖特。 Category:毛里塔尼亞地理.

新!!: 大西洋和拉斯努瓦迪布 · 查看更多 »

拉斯帕尔马斯

大加那利岛拉斯帕爾馬斯(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是一個西班牙城市,位於大西洋中加那利群島的大加那利島上,距離非洲海岸約210公里。它也是拉斯帕爾馬斯省的省會及加那利群島自治區首府之一(另一个为特内里费岛上的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

新!!: 大西洋和拉斯帕尔马斯 · 查看更多 »

拉斯林歐本島

拉斯林歐本島是愛爾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距離多尼戈爾郡沿岸2公里,面積0.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6米,該島西部有一座燈塔。 Category:愛爾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拉斯林歐本島 · 查看更多 »

拉普拉塔

拉普拉塔(西班牙语:La Plata)位于阿根廷东部大西洋沿岸,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首府,人口574,369(2001年)。拉普拉塔拥有阿根廷著名的足坛劲旅拉普拉塔大学生,该队曾经夺得过南美解放者杯的冠军并参加过世俱杯的比赛。.

新!!: 大西洋和拉普拉塔 · 查看更多 »

拉普拉塔平原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由拉布拉他河沖積形成,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其西面是-zh-cn:安第斯; zh-hk:安第斯; zh-tw:安地斯-山脈,北面和南面分別是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南臨大西洋,总面积150万平方--,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其中60%的面积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平原的北部称为大查科平原,南部称为-zh-cn:潘帕斯; zh-hk:潘帕斯; zh-tw:彭巴-草原。 category:平原.

新!!: 大西洋和拉普拉塔平原 · 查看更多 »

拉普拉塔河

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实际上是南美洲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集后形成的一个河口湾。其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银之河”。 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东南部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河长約290公里,其宽度从西端两河汇集处的48公里逐渐扩大至东部与大西洋相交处的220公里,最宽处约达29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河口。西北段因受大量河水注入,为淡水;东南段因海洋影响,为咸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南岸,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则位于东北岸处。.

新!!: 大西洋和拉普拉塔河 · 查看更多 »

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拉普拉塔河口海战(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1939年12月13日)是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海上战斗。德国海军的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于当年9月开始在南大西洋及印度洋进行破交战,攻击盟国商船,吸引了大量盟军军舰。在此次海战中,格拉夫·斯佩号在阿根廷及乌拉圭外海的拉普拉塔河河口海域遭遇3艘盟军巡洋舰——皇家海军的埃克塞特号、阿贾克斯号及新西兰海军的阿基里斯号的拦截。在随后的战斗中,埃克塞特号遭到重创,其余2艘轻巡洋舰均受到损伤。然而,由于格拉夫·斯佩号判断失误前往了蒙得维的亚港进行补给,英军便趁此机会利用欺诈和政治手段迫使德军将军舰凿沉。.

新!!: 大西洋和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 查看更多 »

拉普拉塔河豚

拉普拉塔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也称普拉塔河豚、弗西豚、巴西河豚,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河豚,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咸水中的河豚。 拉普拉塔河豚体型较小,但却有鲸豚类中最长的喙(相对于体长比例)。体色为灰褐色,雄性一般为可以长到1.6长,雌性为1.68米。.

新!!: 大西洋和拉普拉塔河豚 · 查看更多 »

曲紋似小鱂

曲紋似小鱂,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鱂亞目溪鱂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巴西大西洋沿岸 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曲紋似小鱂 · 查看更多 »

曼哈顿海滩 (布鲁克林)

曼哈顿海滩(Manhattan Beach)是纽约市 布鲁克林一个居民区。它南部和东部为大西洋,北到羊头湾,西到布莱顿海滩。该区传统上为意大利和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社区,但也拥有大量塞法迪犹太人和俄罗斯犹太移民。区内街道名称取自英国,是按照字母顺序从A到P (阿默斯特,博蒙特,柯勒律治,多佛,埃克塞特,法尔茅斯,直到Pembroke) 。 该地区得名于康尼岛东端的大西洋海滩,19世纪末长岛铁路老板奥斯汀科尔宾将其开发为一个度假胜地,其中一条街(“科尔宾坊”"Corbin Place" )因他而得名。 。.

新!!: 大西洋和曼哈顿海滩 (布鲁克林) · 查看更多 »

曼科叉鰾石首魚

曼科叉鰾石首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東大西洋區,從哥斯大黎加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

新!!: 大西洋和曼科叉鰾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島

-- 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島是英國屬地-zh-hant:土克凱可群島;zh-cn: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zh-hk: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凱科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9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9公尺,2012年人口32,118。.

新!!: 大西洋和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島 · 查看更多 »

普爾夸帕號

普爾誇帕四號(Pourquoi Pas ? IV)是第四艘為法國探險家讓-巴蒂斯特·夏古所建造的船隻,它完成於1908年至1910年夏古的第二次南極遠征時期。1936年9月16日,普爾誇帕號和夏古葬身於在冰島外海,40名船員中僅1人獲救。.

新!!: 大西洋和普爾夸帕號 · 查看更多 »

普瓦图-夏朗德

普瓦图-夏朗德(Poitou-Charentes)是法国西部一個大區的名稱,西鄰大西洋。面积25,809km²,人口1,640,068。下有夏朗德省、濱海夏朗德省、德塞夫勒省、維埃納省。.

新!!: 大西洋和普瓦图-夏朗德 · 查看更多 »

普魯姆普丁島

普魯姆普丁島是納米比亞的島嶼,位於該國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企鵝群島的一部分,長0.15公里、寬0.1公里,面積0.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納米比亞島嶼.

新!!: 大西洋和普魯姆普丁島 · 查看更多 »

普里斯特島

普里斯特島是蘇格蘭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內赫布里底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78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蘇格蘭島嶼.

新!!: 大西洋和普里斯特島 · 查看更多 »

普通黃道蟹

普通黃道蟹(學名:Cancer pagurus),亦称面包蟹,是分佈在北海、北大西洋及地中海的一種蟹。它們的體型粗壯,呈紅褐色,甲殼呈圓形,鉗端黑色。它們闊達25厘米及重3公斤。 普通黃道蟹在東北大西洋非常豐富,北至挪威,南至北非。它們棲息在淺水的潮下帶至100米水深的地方。它們經常會躲在石縫及岩穴間,有時也會走在開放的地方。較為細小的個體會住在海濱帶的岩石下。.

新!!: 大西洋和普通黃道蟹 · 查看更多 »

普通濱蟹

普通濱蟹(學名Carcinus maenas),又名美娜斯濱蟹或三葉真蟹,是濱海帶很普遍的蟹。它們原產於東北大西洋及波羅的海,但進佔到相似環境的澳洲、南非、南美洲及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它們闊9厘米,吃多種軟體動物、蠕蟲及細小的甲殼類,對多種漁業潛藏影響。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新!!: 大西洋和普通濱蟹 · 查看更多 »

普氏鮋

普氏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麻州至百慕達群島、墨西哥灣北部及巴西,東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及亞森松島海域,棲息深度1-60公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水淺的珊瑚礁、岩礁區底層水域,以甲殼類、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具有毒性。.

新!!: 大西洋和普氏鮋 · 查看更多 »

普氏鰈

普氏鰈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鰈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加拿大魁北克至美國羅德島海域及半鹹水域,棲息深度可達27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底層水域、河口區,以軟體動物、蠕蟲、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

新!!: 大西洋和普氏鰈 · 查看更多 »

普拉蘭區

普拉蘭區是聖盧西亞的11個區之一,位於該國東部,首府設於普拉蘭,北鄰登內里區,東臨大西洋,南毗米庫區,西接卡斯特里區。 Category:聖盧西亞行政區劃.

新!!: 大西洋和普拉蘭區 · 查看更多 »

普拉河 (加納)

普拉河(Pra River )是西非國家加納的主要河流,從夸胡高原發源地往南流經種植可可的田地,最終在塞康第─塔科拉迪以東注入大西洋的畿內亞灣,河道全長240公里。.

新!!: 大西洋和普拉河 (加納) · 查看更多 »

晴班福氏躄魚

晴班福氏躄魚是輻鰭魚綱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美國至加勒比海、委內瑞拉海域,棲息深度1-500公尺,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的岩礁區、珊瑚礁區,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大西洋和晴班福氏躄魚 · 查看更多 »

晶明蚕

晶明蚕(学名:Vanadis crystallina)为眼蚕科明蚕属的动物。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括东海黑潮区、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上层水域暖水种。.

新!!: 大西洋和晶明蚕 · 查看更多 »

智利黍鯡

智利黍鯡為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大西洋的火地島及福克蘭群島海域,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沿海的迴游性魚類,可做為食用魚,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智利黍鯡 · 查看更多 »

智利擬八角魚

智利擬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南太平洋智利及西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海域,棲息深度3-400公尺,本魚體背部深褐色、腹側灰白色,背部具5個交叉條紋,背鰭硬棘7-8枚、背鰭軟條7枚、臀鰭軟條7-8枚,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大西洋和智利擬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年度风云人物(Person of the Year)是美国《時代》于每年年底评选出的当年度对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事物。获选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一群人、概念、地方甚至是机器,只要在过去一年具有最深遠的影响力,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影响。.

新!!: 大西洋和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 查看更多 »

100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000年代 · 查看更多 »

10月13日

10月1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6天(闰年第28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9天。.

新!!: 大西洋和10月13日 · 查看更多 »

10月31日

10月3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4天(闰年第30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1天。.

新!!: 大西洋和10月3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9日

11月1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3天(闰年第3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2天。.

新!!: 大西洋和11月1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8日

11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2天(闰年第33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3天。.

新!!: 大西洋和11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30日

11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4天(闰年第3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天。.

新!!: 大西洋和11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2日

12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6天(闰年第34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天。.

新!!: 大西洋和12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513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513年 · 查看更多 »

1560年8月21日日食

1560年8月21日日食是一次全食带经过北美洲北部、北大西洋及非洲北部,最终结束于印度洋的日全食。1560年8月21日,月球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从地球观测,月球的角直径大于太阳,因而产生日全食。食甚位于现今的阿尔及利亚东北部。.

新!!: 大西洋和1560年8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609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609年 · 查看更多 »

173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730年代 · 查看更多 »

1739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739年 · 查看更多 »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斯本大地震,又名里斯本大地震,發生於1755年11月1日早上9時40分。這場天災造成的破壞和死傷人數在人類史上約排在第11位,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现在的地震学家估计这次地震的矩震级达到9级,震中位于圣维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约200千米的大西洋中。它造成的影响首次被大范围地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标志着现代地震学的诞生。这次事件也被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广泛讨论,启发了神义论崇高哲学的发展。.

新!!: 大西洋和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1763年公告

《1763年公告》(又名《1763年皇家宣言》;Royal Proclamation of 1763)發布於1763年10月7日,由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贏得七年戰爭,從法國手上獲得新法蘭西後發布。該公告的目的是利用監控西部邊疆的土地收購、殖民和毛皮貿易以穩定與原住民部族的關係,以及更有效管治龐大的美洲領土。這個公告實質上禁止了美洲殖民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購買土地或定居,但當時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殖民者已經在這些地方擁有土地,所以此公告的發布令這些人相當不滿,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之一。.

新!!: 大西洋和1763年公告 · 查看更多 »

1815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815年 · 查看更多 »

1850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建立的大西洋飓风数据库中未予收录的最近一个大西洋飓风季。虽然这年的气象记录很少,而且总体上有欠完整,但相应数据仍然表明有三场热带气旋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每一场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其中第一个天气系统于7月18日吹袭北卡罗莱纳州,造成严重破坏后又给美国中大西洋地区带去高涨的海潮和狂风暴雨。倾盆大雨导致巴尔的摩到费城间的河流泛滥,特别是斯库尔基尔河沿线有20人因各种事故丧生。纽约市及其周边的房产和公共设施因狂风受损,破坏性的洪灾一直延伸到了新英格兰中部和北部。整个地区的农作物和铁路基础设施都受到影响。 8月22日,古巴哈瓦那受到一场强烈飓风的冲击,摧毁果林的同时还扰乱了航运,接下来又在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登陆并带去了高涨的风暴潮。阿巴拉契科拉出现严重的沿海洪灾,风暴继续向内陆行进,产生的破坏性狂风肆虐了整个美国东南部。乔治亚州到弗吉尼亚州之间普降暴雨并引发大范围洪灾,其中一条河暴涨到比正常水位要高6米之多。风暴沿途吹倒了许多庄稼和树木,北卡罗莱纳州哈利法克斯县小镇哈利法克斯(Halifax)附近一座大型铁路桥也被推倒。海上有一艘引水船因海况恶劣导致与大船相撞并沉没。这场风暴是弗吉尼亚州最东部沿海地区在近30年时间里造成破坏最严重的一场,气旋从新泽西州海岸短暂返回大西洋后不久又登陆新英格兰,大部分区域在8月24到25日都饱受狂风和中到大雨的摧残。 9月7到8日,纽约州到鳕鱼角受到一场飓风的冲击,产生阵风和可观降水,造成许多船只遇险。这一天气系统之后还吹袭了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很可能导致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缺乏相应损失报告。这年还有一些零散纪录表明其他飓风存在,其中包括9月初和10月中旬一直保持在开放海域上空的两场飓风。.

新!!: 大西洋和185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1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1年大西洋飓风季是大西洋热带气旋正式数据库中的第一个大西洋飓风季。全季经确认共形成六个热带气旋,其中第一个于6月25日形成,最后一个在10月19日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不过本季没有任何两场风暴在同一时间共存。六个气旋中有两个路径已无从考证,只能确认风暴曾在某位置经过。 除确认的六场风暴外,本季可能还有另外两场飓风存在,一个曾在坦皮科附近,另一个在牙买加附近,但两者均未纳入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此外,本季可能还有其他未经确认的热带气旋存在。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估计,正式数据库中记载的每年风暴数量有可能比实际情况少零至六场,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部分热带气旋规模不大,同时船只观测记录不足,沿海地区居住的人口较少,部分风暴也没有直接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

新!!: 大西洋和185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所有热带气旋都达到飓风强度的大西洋飓风季,截至2016年,这种情况一共只发生过三次。全季经确认共形成五个热带气旋,第一个在八月中旬形成,最后一个于十月中旬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不过本季没有任何两场风暴在同一时间共存,飓风学者迈克尔·切诺维斯认为其中两个气旋实际上是同一个。 本季可能还有其他未经确认的热带气旋形成,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估计正式数据库中记载的每年风暴数量有可能比实际情况少六场,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部分热带气旋规模不大,同时船只观测记录不足,沿海地区居住的人口较少,部分风暴也没有直接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

新!!: 大西洋和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包含八个确定存在但都没有登陆的热带气旋。气象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认定11月26日多明尼加共和国上空还有第九场热带风暴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飓风数据库(大西洋飓风官方数据库)没有列入。第一号热带风暴是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于8月5日出现。最后一个气旋是第八号飓风,于10月22日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飓风季中共两次有多个气旋同时存在。由于缺乏数据,八场风暴中有四场的路径已无从考证,只能确认气旋曾在某位置经过,所以无法提供详细信息。 全季八个热带气旋中有半数达到飓风标准,并且其中两个还成为大型飓风,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强度。第三号飓风的最高强度达每小时240公里,已属四级飓风标准,最低气压低至924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创下大西洋盆地热带气旋强度的新纪录,直到70余年后才被1924年古巴飓风超越。这场飓风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导致一艘双桅船失踪,致使40人遇难。第五号热带风暴虽然一直都在海上移动没有登陆,但还是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产生狂风。第八号飓风在佛罗里达州北部和乔治亚州产生狂风大浪,乔治亚州因此受灾严重。.

新!!: 大西洋和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4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4年大西洋飓风季确认存在五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曾登陆美国。有气象学家认为9月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附近有另一个热带气旋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没有收录。第一号飓风是本季首场风暴,最早是在6月25日发现。第五号热带风暴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0月22日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不过本季没有任何两场风暴在同一时间共存。由于缺乏数据,有一个热带气旋的完整路径已经无从考证,只能确认风暴曾在某位置经过。 全季五个热带气旋中有三个达到飓风强度,其中一个还成为大型飓风,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标准。第三号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05公里,属三级飓风,是本季最强烈的风暴。气旋从乔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边界附近登陆,造成大面积破坏并夺走26条人命。第四号飓风袭击德克萨斯州沿海地区,导致四人遇难,损失数额约为两万美元(1854年美元)。第一号飓风也对德克萨斯州构成中等程度破坏。 这年飓风季低迷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有31。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54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5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很低,确认存在的只有五个热带气旋,这其中部分曾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墨西哥,但没有任何风暴登陆美国东岸。据信8月末至9月初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近海还有另一场热带风暴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没有收录。第一号飓风是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最早是在8月6日发现。第五号飓风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9月17日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此外,本季曾有两个热带气旋同时存在。由于缺乏数据,有两个气旋的完整路径和强弱变化已经无从考证,只能确认风暴曾在某位置经过。 全季五个热带气旋中有四个达到飓风强度,其中一个还成为大型飓风,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标准。第五号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05公里,属三级飓风,是本季最强烈的风暴,但只对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构成轻度破坏。本季首场风暴于8月上旬对墨西哥坦皮科局部地区构成严重破坏。此外,第四号热带风暴还重创小安的列斯群岛。 这年飓风季低迷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有18,保持最低累积值纪录半个多世纪后才被气旋能量指数仅13的1907年大西洋飓风季超越。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55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6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6年大西洋飓风季包含六个热带气旋,其中五个曾经登陆。第一号飓风是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最早是8月9日在墨西哥湾发现;第六号飓风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9月22日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此外,本季曾有两个热带气旋同时存在。由于缺乏数据,有一个气旋的完整路径和强弱变化已经无从考证,只能确认风暴曾在某位置经过。气象机构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还认定9月北卡罗莱纳州威尔明顿地区有另一个热带气旋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没有收录。8月中旬,美国东北部上空出现的另一个热带气旋之后纳入大西洋飓风数据库。 有四个热带气旋达到飓风强度,其中两场成为大型飓风,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标准。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只或是吹袭有人类居住陆地的风暴才有文献记载,所以实际形成的热带气旋数可能更高。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估计,正式数据库中记载的每年风暴数量有可能比实际情况少零至六场。全季以第一号飓风最为强劲,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40公里,属四级飓风标准。风暴又名1856年拉斯特岛飓风,对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构成重大破坏。风暴潮将拉斯特岛淹没,夺走两百余条人命,气旋由此成为路易斯安那州历史上最致命的飓风之一。第二号飓风在巴巴多斯和格林纳达产生狂风暴雨,引起的破坏程度“相当可观”。第三和第四号热带风暴分别对美国东北部和古巴产生影响,但程度甚轻。此外,第五号飓风在巴哈马伊纳瓜导致五人遇难,还对古巴和美国造成轻微影响。 这年飓风季低迷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有49。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56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7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857年 · 查看更多 »

1857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7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中记载的第一个没有形成大型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全季一共只形成四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达到飓风强度。不过,考虑到当时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只或是吹袭有人类居住陆地的风暴才有文献记载,所以实际形成的热带气旋数可能更高。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计,1851至1885年间实际形成的风暴数量可能比数据库中要多零到六场。此外,气象学家何塞·费尔南德斯-帕塔加斯(Jose Fernandez-Partagas)和亨利·迪亚兹(Henry Diaz)的文献还认为德克萨斯州卡梅伦县伊莎贝尔港附近曾有第五个热带气旋存在,但由于这场风暴很可能与第四个热带气旋是同一天气系统,因此大西洋飓风数据库没有收录。 本季首场风暴于6月30日开始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出现,然后在向东移动期间于次日失去踪影。接下来两个月里,整个大西洋盆地都没有观测到热带气旋,直至9月6日才在巴哈马东南方向发现另一场热带风暴。这场风暴增强成飓风,然后登陆北卡罗莱纳州,最终于9月17日在北大西洋上空失去踪影。飓风导致“中美洲号汽船”在海上沉没,船上424人和三万磅黄金长眠大海,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9月22至26日间,南卡罗莱纳州以东海域可能有另一场飓风存在,但相关信息很少。9月24日,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洋面发现另一个热带气旋,经过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吹袭尤卡坦半岛,之后又袭击德克萨斯州伊莎贝尔港,最终于9月30日消散。德克萨斯州格兰德河河口附近多个城镇受到破坏,但损失数额缺乏统计。 这年飓风季低迷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有43。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5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正式纪录以来,第二个所有热带气旋都达到飓风强度的大西洋飓风季。截至2016年,这种情况一共只发生过三次,另外两次分别是1852和1884年大西洋飓风季。本季首场风暴于6月12日在加勒比海西北部上空出现,最后一个气旋则在10月26日后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此外,本季曾有三个热带气旋同时存在。由于缺乏数据,有两场飓风的完整路径和强弱变化已经无从考证,只能确认风暴曾在某位置经过。气象机构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还认定9月17至18日间东大西洋上空有另一个热带气旋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没有收录。不过,考虑到当时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只或是吹袭有人类居住陆地的风暴才有文献记载,所以实际形成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多。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计,1851至1885年间实际形成的风暴数量可能比数据库中要多零到六场。全季确认存在的六个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中有五个是由气象学家何塞·费尔南德斯-帕塔加斯和亨利·迪亚兹在1995年出版的文献中首度记载。 6月12日,第一个天气系统在加勒比海西部出现,但其移动路线和强弱变化无从考证,只知气旋曾在某位置经过。8月5日,北大西洋上空存在的一个热带气旋同样只确知曾在某点经过,其他信息已不可考。9月14日,墨西哥湾东南部上空出现第三场风暴,气旋数小时后就吹袭佛罗里达州,对农作物造成重大破坏。海上多艘船只遭遇恶劣海况,陆地也受到狂风影响,并以缅因州灾情严重,风暴最终在9月17日消散。当天中大西洋上空又发展出另一个热带气旋,导致“幻影号”三桅帆船沉没,所幸无人丧生。下一场飓风于9月22日在巴哈马上空成型,但气旋虽然靠近陆地,产生的破坏却很小。10月21日,本季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天气系统在巴哈马上空出现。风暴存在后期在拿骚和百慕大沿海地区引发洪灾,最终于10月26日逐渐消散。 这年飓风季低迷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有45。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66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866年 · 查看更多 »

1884年大西洋飓风季

1884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所有热带气旋都达到飓风强度的大西洋飓风季,之前两个分别是1852和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本季共形成四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曾经登陆。第一场风暴于9月1日在西北大西洋上空出现,最后一场飓风在10月17日后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飓风季中还曾有两个气旋同时存在。第一号飓风于9月2日吹袭纽芬兰岛,但造成的影响缺乏记载。第二号飓风于9月3日形成,自始至终没有影响陆地。第三场飓风袭击乔治亚州的同时,产生的大浪还对佛罗里达州北部构成破坏。最后一个气旋在牙买加产生暴雨,导致八人丧生,还令巴哈马及古巴的部分农作物和船只受损。不过考虑到当时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只或是吹袭有人类居住陆地的风暴才有文献记载,所以实际形成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多。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计,1851至1885年间实际形成的风暴数量可能比数据库中要多零到六场。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72。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84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90年大西洋飓风季

189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活跃程度第三低的大西洋飓风季,仅次于1914和1930年大西洋飓风季。全季第一个天气系统于5月27日出现,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1日在中美洲上空消散,通常情况下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本季首场风暴成型后缓慢朝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在古巴降下暴雨并引发大面积洪灾,导致至少四人死亡,经济损失在100万美元(1890年美元)以上。5月29日,气旋在墨西哥湾消散,飓风季接下来转入沉寂,直到近两个半月后才有另一个天气系统于8月18日在向风群岛附近出现。气旋横穿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掠过尤卡坦半岛并登陆路易斯安那州后于8月28日逐渐消散,这场风暴造成的影响很小。 全季共形成四个热带气旋,其中两个达到飓风强度,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即风速达到现今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或以上标准。第三号飓风是本季最强风暴,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5公里,属三级飓风标准。气旋导致海上波涛汹涌,小安的列斯群岛有一艘船沉没,导致十人溺毙。10月31日,本季最后一个热带气旋在加勒比海西南部出现,其最高强度达到一级飓风标准。风暴向西移动并登陆尼加拉瓜,但对该国的破坏程度很小,最终于11月1日在中美洲上空失去踪影。189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经确认一共造成14人死亡,经济损失至少有100万美元。.

新!!: 大西洋和189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93年纽约飓风

1893年纽约飓风(1893 New York hurricane)又名午夜风暴(Midnight Storm),是1893年8月吹袭纽约地区并造成重大破坏的强劲热带气旋。系统起初是中大西洋上空的热带风暴,存在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朝西北移动,逐渐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85公里、最低气压952毫巴(百帕,28.11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飓风在逼近美国东岸后转向北上,于8月24日吹袭纽约州长岛西部。风暴在深入内陆期间快速消退,最终于次日逐渐消散。 气旋产生高达9.1米的风暴潮,造成严重破坏。许多树木被刮倒,房屋毁于一旦,霍格岛(Hog Island)基本被风暴摧毁,多地受到重大破坏,至少有34人丧生。报导认为,这场飓风对纽约破坏极其严重。.

新!!: 大西洋和1893年纽约飓风 · 查看更多 »

1896年大西洋飓风季

189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相对偏低,但却包含有多个造成重大破坏的热带气旋,其中一场飓风在美国导致的破坏尤为严重。7月上旬,首场飓风在墨西哥湾形成,拉开飓风季序幕;最后一个热带气旋则是11月下旬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空一场移动速度非常缓慢的热带风暴。根据文献记载,本季共有七个热带天气系统,其中六个达到飓风强度,且有两场大型飓风,即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三级或以上标准的热带气旋。共有六场风暴直接对陆地构成一定程度影响,仅有第六号飓风自始至终位于开放海域上空,只对海上航线构成威胁。此外,8月28至29日北卡罗莱纳州近海可能还存在另一场风暴,但现代重新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记载不足,不能确定这场风暴属于热带气旋。全季所有风暴至少造成286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 本季首场飓风于7月7日登陆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彭萨科拉受到狂风破坏,沿海发生洪灾,港口还有多艘船只被毁。接下来大西洋盆地陷入沉寂,直到8月下旬才出现另一场飓风,在波多黎各引发大范围河流洪灾,风暴此后北上吹袭新英格兰东部。第三号飓风没有逼近陆地,但外围雨带在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产生阵风。9月29日,人称“锡达礁”的第四号飓风以大规模风暴潮席卷佛罗里达州锡达礁,气旋的移动速度很快,对美国东部构成重大破坏,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另外八个州和五大湖区域共夺走202条人命,损失总额超过800万美元。第四号飓风过去约两周后,第五号飓风又沿美国东岸平行移动,导致大范围沿海地区被淹,财产受到严重破坏。接下来的第六号飓风自始至终远离陆地,具体影响缺乏文献记载。全季最后一场热带风暴在蒙塞拉特島降下瓢泼大雨并引发重大洪灾,近50人溺毙,另有大量民宅毁于一旦。.

新!!: 大西洋和1896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99年卡拉贝尔飓风

1899年卡拉贝尔飓风(1899 Carrabelle hurricane)是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二个热带气旋和第二场飓风,对该国和佛罗里达西北狭长地带构成重大破坏。气旋于1899年7月28日在多明尼加共和国以南海域首度出现,不久后登陆该国阿苏阿省,登陆时的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一级飓风标准。7月29日清晨,飓风减弱成热带风暴,不久后就进入大西洋。风暴接下来朝西北偏西移动,强度在24小时内保持不变,于7月30日从佛罗里达州伊斯拉摩拉附近登陆。气旋接下来掠过佛罗里达州西南部,然后进入墨西哥湾。7月31日,风暴开始重新增强,于当天达到飓风标准,再于8月1日清晨达到风力时速155公里的最高强度。数小时后,气旋以最高强度从佛罗里达州阿巴拉契科拉附近登陆,然后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最终于8月2日在阿拉巴马州上空消散。 多明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哥有三艘大型双桅纵帆船失事,一共仅有一名船员生还。该国沿海地区受到“重大”破坏,大部分内陆地区的电报服务中断。佛罗里达州的卡拉贝尔受到沉重打击,全城仅有九幢房屋留存,损失数额约为十万美元。海上至少有57艘船只被毁,损失总额约为37.5万美元,此外尚有13艘木船搁浅。拉纳克的港口和码头有许多船只沉没,市内大量商店和房屋的阁楼受损。柯蒂斯米尔和麦金太尔两座城镇几乎被完全摧毁,圣特里萨也受到风暴重创。佛罗里达州确认共有七人遇难,损失总额至少有100万美元。.

新!!: 大西洋和1899年卡拉贝尔飓风 · 查看更多 »

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

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共形成十个热带气旋,其中半数成为飓风,两场达到大型飓风强度,即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三级或以上标准,其中一个还是有纪录以来大西洋盆地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本季第一个气旋于6月26日在墨西哥湾东北部首次出现,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10日在百慕大附近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经季后再分析,大西洋飓风数据库新增两个十月存在的热带气旋。9月3至4日,共有三个气旋同时存在。 全季以第三号飓风产生的影响最大,风暴又名圣奇里亚科飓风,飓风季过后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也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西洋热带气旋。风暴沿途先后吹袭小安的列斯群岛、波多黎各、多明尼加共和国、巴哈马、佛罗里达州、南卡罗莱纳州、北卡罗莱纳州、弗吉尼亚州和亚速尔群岛,损失数额约有2000万美元,至少夺走3656条人命。另外,卡拉贝尔飓风也在多明尼加共和国及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构成大面积破坏,至少导致九人遇难,单佛罗里达州的损失数额就有约100万美元。十月,第九号飓风在古巴和牙买加引发洪灾,同时还对南、北卡罗莱纳州和弗吉尼亚州构成轻度破坏。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150。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确认存在七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曾登陆美国。第一号飓风是本季首个天气系统,最早在8月27日发现;第七号热带风暴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0月29日转变成温带气旋,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除第七号热带风暴外,本季所有风暴都曾与其他风暴同时存在。 全季七个热带气旋中有三个达到飓风强度,其中两个成为大型飓风,即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或以上标准。第一号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30公里,是本季最强风暴,属四级飓风。气旋在达到最高强度后不久吹袭德克萨斯州,在加尔维斯敦地区引发极具破坏力的风暴潮,整个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至少有8000人丧生。这场风暴史称“1900年加尔维斯敦飓风”,至今仍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还造成价值约3135万美元的破坏。除此以外,另外六个气旋的整体影响很小,只有第五号热带风暴的残留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造成价值十万美元的损失,另有一人遇难。.

新!!: 大西洋和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确认存在五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曾登陆美国。第一场风暴最初于6月12日在加勒比海西北部出现,最后一个气旋于11月6日在纽芬兰与拉布拉多东南方向较远处洋面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不过全季没有任何两场风暴同时存在。 全季五个热带气旋中有三个成为飓风,但均未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都未达三级飓风强度。之前的1901年大西洋飓风季也没有大型飓风,这也是1864和1865年大西洋飓风季过后首次有连续两个大西洋飓风季没有大型飓风形成。本季只有第二号飓风曾造成显著影响,在德克萨斯州产生狂风和洪灾,部分地区受到严重破坏。风暴还催生出龙卷风,其中一场导致五人遇难。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很低,累积气旋能量指数仅有28,是1890年后的最低值。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一个热带气旋最早是6月10日在西南加勒比海出现,再于同月14日消散,之后7至8月都没有风暴形成,直到9月8日才又有热带气旋发现。11月4日,第六个气旋在南卡罗莱纳州近海转变成温带气旋,这也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此外,本季有两个气旋曾同时存在。 全季六场热带风暴中有四场增强成飓风,但都没有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都未达到三级飓风强度。气象学家经大西洋飓风再分析计划认定,无法确定全季是否还有过去认为可能存在的四个热带低气压,但还是在大西洋飓风数据库中新增此前未发现的一场九月末至十月初的飓风。全季以前两场飓风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其中首场在古巴东部降下暴雨,引发的洪灾造成大面积破坏,至少有87人丧生。9月,第二个热带气旋在南卡罗莱纳州向北直至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美国东岸沿海产生狂风,造成至少18人遇难,损失数额约250万美元。 这年飓风季的低迷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30,是1864年后次低的一季。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5年8月30日日食

1905年8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5年8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紐芬蘭、西班牙、法屬阿爾及利亞、法屬突尼西亞、鄂圖曼屬的黎波里塔尼亞、埃及赫迪夫領、鄂圖曼帝國、舍邁爾山酋長國、亞丁保護國、馬斯喀特和阿曼,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中東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非洲中北部。.

新!!: 大西洋和1905年8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5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5年大西洋飓风季确定存在五个热带气旋,其中两个曾登陆美国。第一个天气系统最初于9月6日在向风群岛附近出现,第四号热带风暴于10月11日在纽芬兰与拉布拉多较远处海域转变成温带气旋,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10月5至10日间,第四和第五个热带气旋曾同时存在。 全季五个热带气旋中只有第四个达到飓风强度,是1890年后最少的一年。不过,这场飓风的最高风速达每小时195公里,不但是本季最强风暴,而且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标准,属大型飓风。气旋产生的疯狗浪导致“坎帕尼亚号”汽船至少六人遇难。此外,本季首场风暴还在巴巴多斯致使一艘双桅纵帆船沉没,船上两人丧生。 这年飓风季的低迷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28,是1864年后新低。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大西洋和1905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7年7月10日日食

1907年7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7年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玻利維亞、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南美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07年7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7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很低,一共只形成五场热带风暴,并且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没有飓风形成的大西洋飓风季,这项纪录之后仅有1914年大西洋飓风季追平。全季五场风暴中有三场曾经登陆,并且登陆点都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飓风季于190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都是这段时间在大西洋盆地形成。本季首场风暴于6月24日成型,最后一场在11月12日消散。各风暴造成的破坏程度都很轻,而且没有导致人员丧生。20世纪初,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各种现代观测手段尚未面世,气象信息极度缺乏。有文献估计本季还有另外四个天气系统形成,但信息已无法确认,甚至不能肯定这些气旋都属于热带天气系统。.

新!!: 大西洋和190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8年12月23日日食

1908年12月2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08年12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日全食未經過陸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非洲南部、整個南极洲。.

新!!: 大西洋和1908年12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8年6月28日日食

1908年6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8年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分和大西洋中北部兩岸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08年6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9年6月17日日食

1909年6月17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09年6月17日(東半球大多爲6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俄國和格陵兰,日全食經過了俄國、加拿大、格陵兰,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北半部、北美地區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09年6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9年大安的列斯群岛飓风

1909年大安的列斯群岛飓风(1999 Greater Antilles hurricane)是190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最后一个热带气旋,在牙买加和海地造成重大破坏及人员伤亡。系统于11月上旬经大规模扰动天气发展而成,最早是11月8日在西南加勒比海出现,强度处于热带风暴下限。气旋缓慢向西北移动并逐渐增强,于11月11日晚掠过牙买加最东端后达到飓风强度。次日下午,风暴以持续风速每小时140公里强度从海地西北部登陆。进入大西洋上空后,飓风经进一步强化于11月13日达到风力时速165公里的最高强度。次日,风暴快速转变成温带气旋,最终被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北方向的锋区吸收。 飓风及其前身都在牙买加降下暴雨,并以银山种植园降雨量最高,达2908毫米。极端的雨量引发大面积洪灾,导致该国30人遇难,损失数额达700万美元。海地也降下610毫米雨量,引发重大洪涝灾害,至少导致166人丧生,另有来源认为死亡人数可能有成百上千之多。.

新!!: 大西洋和1909年大安的列斯群岛飓风 · 查看更多 »

1909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适中,共形成12个热带气旋且全部发展成热带风暴,其中六场成为飓风,四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第一个气旋于6月15日发展成型,最后一场风暴在11月1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都属历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的活动范围内。全季以8月底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海域形成的气旋影响最大,令小安的列斯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墨西哥变得满目疮痍,约有4000人遇难,损失数额超过5000万美元。 虽然活跃度只达中等水平,但1909年大西洋飓风季导致的破坏极大,人员伤亡更是惨重,至少有4661人丧生,损失数额达763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第六和第八号飓风引起。7月中旬,本季第四场风暴以三级飓风强度吹袭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夺走41条人命并造成价值200万美元的破坏。9月中旬,本季第八个气旋以三级飓风强度从路易斯安那州格兰德艾尔附近登陆,导致至少350人死亡,损失数额达1000万美元。风暴潮深入内陆3.2公里,将成千上万的民房摧毁。十月上旬,全季第11场风暴成型,以三级飓风强度经过古巴、巴哈马和佛罗里达州马拉松,至少造成22人死亡和2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以飓风强度吹袭牙买加东部和伊斯帕尼奥拉岛,最终在巴哈马东北方向转变成温带气旋,共导致30人遇难和700万美元的损失。.

新!!: 大西洋和1909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1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1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10年夏到秋季北大西洋有热带气旋形成的时期。全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一共只形成5场风暴,其中3场达到飓风强度,1场成为大型飓风。本季起步较晚,首场风暴直到8月23日才在加勒比海形成。9月形成了两场风暴,第五号飓风在10月形成,是飓风季的最后一个热带气旋。所有风暴中只有一场没有登陆,但这场飓风对百慕大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 本季首场风暴对陆地构成的影响很小,相比之下,第二个天气系统对德克萨斯州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构成的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号飓风给波多黎各带去倾盆大雨,然后又冲击了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第四号飓风从百慕大以东绕过,造成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第五号飓风是全季最强烈,同时也是最具灾难性的风暴,其行进路线很不寻常,在很短的时间里两次吹袭古巴,造成上百人丧生。 除了这五场有大西洋飓风数据库收录的热带气旋外,9月中旬还有一股热带扰动从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南洋面飘流到加拿大近海,这一期间有可能曾发展成热带气旋。但从已有纪录来看,该系统虽然风力达到烈风强度,但很可能只是温带气旋,即便一度成为热带气旋,其持续时间也很短暂。.

新!!: 大西洋和191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1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11年大西洋飓风季相对来说不算活跃,夏季到秋季期间已知只有六个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季内很可能有过另外三个热带低气压,其中一个于2月飓风季开始时形成,另一个在12月飓风季结束时消散。有三个风暴增强到了飓风强度,其中两个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标准。风暴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大西洋飓风数据库,该数据库中1911年到1914年的数据于200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 虽然气旋数量不多,但大部分都直接对陆地产生了影响。其中8月下旬一个向西行进的飓风造成17人死亡,并对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几个星期前,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地区受到墨西哥湾一个风暴产生的时速130公里狂风袭击。本季的第四个风暴还吹袭了尼加拉瓜海岸,导致十人丧生和大面积破坏。.

新!!: 大西洋和191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12年10月10日日食

1912年10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12年10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12年10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2年4月17日日食

1912年4月17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12年4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委內瑞拉、巴西、英屬蓋亞那、荷屬蓋亞那、馬德拉群島、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罗斯,日全食經過了葡萄牙、西班牙,日偏食則覆蓋了中、北大西洋兩岸直至歐亞大陸中西部的區域。.

新!!: 大西洋和1912年4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8月31日日食

1913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8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13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9月30日日食

1913年9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9月30日(西半球大多爲9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東南部和南极洲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1913年9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6年2月3日日食

1916年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6年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委內瑞拉、瓜德罗普,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大部分及大西洋東北岸的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16年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7年大西洋飓风季

1917年大西洋飓风季确认存在九个热带气旋,其中四个曾经登陆。7月6日,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在向风群岛以东海域出现,经过群岛和加勒比海并先后吹袭洪都拉斯、伯利兹及墨西哥,再于7月14日逐渐消散。接下来大西洋盆地进入沉寂,直到三个多星期后才有热带风暴在百慕大成型。气旋掠过新英格兰东部,南塔克特附近有四艘船只沉没,导致41人遇难。风暴产生的大风还对新斯科舍构成破坏,最终于8月1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8月30日,中大西洋上空形成飓风,之后在百慕大东侧经过期间引起海潮高涨。除此以外风暴产生的影响很小,于9月5日转变成温带气旋。接下来形成的四个热带低气压都未能达到热带风暴强度,但随之而来的第四号飓风非常强劲,最高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对牙买加、古巴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部分地区构成重创,并以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灾情特别严重。整场风暴共导致35人遇难,损失数额至少有17万美元。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61。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大西洋和191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18年12月3日日食

1918年1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8年1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乌拉圭、西南非洲、葡屬西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非洲西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18年1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8年6月8日日食

1918年6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8年6月8日(亚洲大多爲6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美国、英屬巴哈馬,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北部、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18年6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9年11月22日日食

1919年11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9年11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墨西哥、古巴、英屬巴哈馬、英屬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委內瑞拉、英屬向風群島、英屬千里達及托巴哥、葡屬幾內亞、法屬西非、英屬甘比亞、法屬阿爾及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中北部和大西洋東岸的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1647年1月5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會在1937年12月2日打破。.

新!!: 大西洋和1919年11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9年5月29日日食

1919年5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9年5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巴西、利比里亚、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西屬幾內亞、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尼亞薩蘭、德屬東非、葡屬東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非洲兩大洲的大部分及部分周邊地區。此次日全食發生時,位於巴西索布拉爾和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普林西比島的兩支觀測隊分別拍攝了太阳附近的星光照片,發現星光受太阳引力發生彎曲,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所提出的引力透镜效應。此次日全食是自1416年5月27日以來最長的一次,但1937年6月8日就會有更長的日全食發生。.

新!!: 大西洋和1919年5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1年10月1日日食

1921年10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1年10月1日(南极洲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極小的日偏食區域爲10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极洲南極半島、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麥克羅伯特森地、威爾克斯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及南极洲的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1年10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1年4月8日日食

1921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1年4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英国、挪威、蘇俄,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1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2年3月28日日食

1922年3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2年3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巴西、法屬西非、英屬甘比亞、法屬阿爾及利亞、意属利比亚、埃及、漢志王國、內志蘇丹國、英屬科威特,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欧洲大部、非洲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2年3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3年3月17日日食

1923年3月1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23年3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福克兰群岛、垂斯坦昆哈戈夫岛、西南非洲、貝專納、南羅德西亞、葡屬東非、尼亞薩蘭、法屬馬達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3年3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4年

请参看:.

新!!: 大西洋和1924年 · 查看更多 »

1924年3月5日日食

1924年3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4年3月5日(東半球大多爲3月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南部、南极洲的一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4年3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4年大西洋飓风季

1924年大西洋飓风季包括有正式纪录以来第一场五级大西洋飓风,即最大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50公里的热带气旋。第一号热带风暴是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最早是6月18日在西北加勒比海出现;最后一个气旋是未编号的热带低气压,于11月24日消散,都在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全季共形成13个热带气旋,其中六个曾与其他风暴同时存在。本季的活跃程度适中,共有11场热带风暴,其中三场达到飓风强度,两场进一步强化成大型飓风,即强度能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或以上标准。 第十号飓风又称1924年古巴飓风,是全季影响最大的风暴。气旋以五级飓风强度吹袭古巴西部,减弱后又以一级飓风强度登陆佛罗里达州,两地都受到重大破坏,共有90人丧生。第四号飓风在背风群岛产生狂风并引发洪灾,致使59人遇难,其中单蒙塞拉特岛就有30人。另外多个热带气旋对陆地有轻微影响,如第一、第八号热带风暴和第三、第五号飓风。全季所有风暴一共夺走至少150条人命。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100。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大西洋和1924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25年1月24日日食

1925年1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5年1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和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北大西洋兩岸的廣大區域。.

新!!: 大西洋和1925年1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7年

请参看:.

新!!: 大西洋和1927年 · 查看更多 »

1927年1月3日日食

1927年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7年1月3日(東半球爲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新西兰、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中南部、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7年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7年6月29日日食

1927年6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7年6月29日(北美洲西北部大多爲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英国、挪威、瑞典、芬兰、苏联、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欧洲、亚洲北半部、北美洲北部、非洲北部。.

新!!: 大西洋和1927年6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

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七个热带气旋,其中六个增强成热带风暴,四个进一步强化成飓风,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并且最高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全季以奥基乔比飓风最为强劲,造成的破坏也最严重,是美国历史上致死人数第二多的热带气旋。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人称匹尔斯堡飓风,于8月3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形成。气旋穿越巴哈马并登陆佛罗里达州,造成两人死亡和价值23.5万美元的破坏。首场风暴成型数天后,海地飓风于8月7日在向风群岛南部附近形成。气旋先后袭击海地、古巴和佛罗里达州,造成至少210人遇难,经济损失约为200万美元。第三个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缺乏文献记载。 全季以人称奥基乔比飓风的第四号飓风强度最高、影响最大,是本季唯一的五级飓风。风暴以五级强度吹袭波多黎各,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多个岛屿遭受“重大破坏”,其中瓜德罗普和波多黎各灾情特别严重。气旋接下来又以四级飓风强度经过巴哈马,在部分岛屿造成人员丧生和严重破坏,然后以四级飓风强度袭击西棕榈滩,狂风对当地构成重创。内陆洪灾和风暴潮致使奥基乔比湖决堤,将附近多个城镇淹没,至少夺走2500条人命,飓风至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致命的热带气旋,仅次于1900年加尔维斯顿飓风。整场风暴一共导致至少4079人死亡,经济损失达一亿美元。之后的三个天气系统都没有影响陆地,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风暴至少夺走4289条人命,损失总额超过1.02亿美元。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83。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大西洋和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28年奥基乔比飓风

奥基乔比飓风(Okeechobee hurricane),又名圣费利佩二世飓风(San Felipe Segundo hurricane),是有纪录以来造成美国人员丧生第二多的热带气旋,仅次于1900年加尔维斯敦飓风;也是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4个热带气旋,第3场飓风和唯一的大型飓风;于9月6日在西非近海发展而成。这一天气系统起初只是一股热带低气压,但在当天晚些时候从佛得角群岛以南海域经过后不久就增强成热带风暴。之后的增强速度较为缓慢,并于9月7日一度中止。但过了约48小时后,风暴开始继续增强并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强度。气旋持续西进,于9月12日袭击瓜德罗普前达到四级飓风标准,该岛受到“毁灭性的巨大破坏”,有多达1200人丧生。马提尼克、蒙塞拉特岛和尼维斯也遭受了破坏和人员伤亡,但远不及瓜德罗普严重。 9月13日中午左右,风暴增强成五级飓风并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60公里的最高强度,再在仅6小时后吹袭波多黎各,成为有纪录以来仅有的一场以五级强度袭击该岛的飓风。极其强劲的狂风给当地造成严重破坏,全岛有2万4728套民房被彻底摧毁,另有19万2444套受损,导致超过50万人无家可归。强降水还令植被和农作物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风暴在穿越该岛进入大西洋期间小幅减弱至四级强度,于9月16日开始行经巴哈马。由于做了相对较为充分的准备,当地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都比较小,一共报告有18人遇难。 9月17日清晨,风暴以每小时233公里风速从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附近登陆,市内有超过1711套房屋被毁。棕榈滩县其他地区中以奥基乔比湖(Lake Okeechobee)周边所受冲击最为严重。风暴潮令湖水从南部边缘决堤而出,淹没了数百平方英里的陆地,水深高达6.1米。贝尔格莱德、卡纳尔波因特(Canal Point)、帕霍基和南湾等多地都有大量房屋和建筑物被洪水冲走。全州有至少2500人溺亡,经济损失估计达到2500万美元。飓风在穿越佛罗里达州的过程中大幅减弱,到9月17日晚已降至一级飓风强度。系统蜿蜒向东北偏北方向前进并于9月18日短暂进入大西洋,但很快又以每小时140公里风速从南卡罗莱纳州埃迪斯托艾兰(Edisto Island)附近登陆。次日清晨,气旋减弱成热带风暴,几小时后在北卡罗莱纳州上空转变成温带气旋。这一天气系统共计造成了至少407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1亿美元(192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28年奥基乔比飓风 · 查看更多 »

1929年11月1日日食

1929年11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9年11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多哥蘭、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英屬坦干伊加、英屬塞席爾,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西南部、整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29年11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4月28日日食

1930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30年4月28日(苏联東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紐芬蘭,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30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193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是首屆國際男子足球國際足協世界盃。賽事在7月13日至7月30日於烏拉圭舉行。由於烏拉圭獨立100周年,以及該國的國家足球隊奪得1928年夏季奧運會金牌,國際足協(FIFA)決定將主辦權交給烏拉圭。所有賽事皆在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舉行,主要賽事是在賽會為本屆賽事而建的世紀球場舉行。 本屆賽事共有 13 支球隊參賽,其中 7 支來自南美洲、4 支來自歐洲,2 支來自北美洲。由於不少歐洲球隊認為遠赴南美洲參賽成本太高且浪費時間,因此本屆賽事只有少數歐洲球隊願意參賽。參賽球隊分成4組,每組的首名晉級準決賽。首兩場賽事同時进行,分別由法國和美國勝出。法国队以 4–1 擊敗墨西哥,美国队则以 3–0 击败比利時。-zh-hans:洛朗; zh-hk:羅倫-為法國取得世界盃史上首個入球。 阿根廷、烏拉圭隊、美國隊和南斯拉夫分列小組首名,進入準決賽。主辦國兼大熱門烏拉圭隊在 93,000 名觀眾見證下以 4–2 擊敗阿根廷隊,成為首屆世界盃冠軍。.

新!!: 大西洋和193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 查看更多 »

1932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932年 · 查看更多 »

1932年8月31日日食

1932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2年8月31日(東半球爲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和美国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32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3年2月24日日食

1933年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3年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葡屬西非、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英埃蘇丹、埃塞俄比亚、法屬索馬利蘭、意屬厄立特里亞、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亞丁保護國、英屬印度亞丁省,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33年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二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共计有20场风暴在大西洋西北部形成。其中第一场风暴于1933年5月14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在同年11月17日消散。6月28日到10月7日,大西洋上只有13天没有热带气旋存在。这年飓风季创下了气旋数量的新纪录,一直到21世纪初才由形成多达28场风暴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超越。不过考虑到像卫星监控这样的技术要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应用,更早时期的热带气旋历史数量往往并不可靠,所以那些没有逼近人口稠密地区或海上航道,特别是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的风暴有可能仍然未能发现。考虑到缺乏全面观察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飓风研究人员估计,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可能一共产生了24个热带风暴。 全季的一共20场风暴中有11场达到飓风强度,其中6个成为大型飓风,持续风速超过每小时179公里。有两场飓风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60公里,可以在数十年后开始沿用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五级飓风的最高等级标准。本季形成了多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风暴,其中有8场导致超过20人遇难。已知的全部20场风暴中,只有3个自始至终都未对陆地产生影响。.

新!!: 大西洋和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34年8月10日日食

1934年8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4年8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葡屬西非、西南非洲、北羅德西亞、貝專納、尼亞薩蘭、南非、葡屬東非,日偏食則覆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34年8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8年5月29日日食

1938年5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8年5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奧克尼群島和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38年5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

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39年6月12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7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本季的活跃度偏低,只形成六场热带风暴,其中三个增强成飓风,一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最高强度能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或以上标准。首场风暴于6月12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在11月6日消散。 所有风暴都曾对陆地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前两个气旋曾登陆美国海岸,但造成的破坏很小。第五号飓风是全年最强风暴,达到四级飓风标准,在西大西洋向东北方向移动,于10月16日吹袭百慕大。第六号风暴强度达到一级飓风下限,对加勒比海西部多地构成破坏,其中又以牙买加和古巴灾情严重。第四号热带风暴的最高风速仅有每小时80公里、最低气压1004毫巴(百帕,29.62英寸汞柱),是本季强度最低的气旋。.

新!!: 大西洋和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40年10月1日日食

1940年10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0年10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巴西、委內瑞拉、南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40年10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0年4月7日日食

1940年4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0年4月7日(東半球爲4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墨西哥、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40年4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1年

请参看:.

新!!: 大西洋和1941年 · 查看更多 »

194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41年大西洋飓风季从1941年6月16日正式开始,11月1日结束,是这年大部分热带气旋易于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这段时期相对来说不算活跃,一共只有六个已知的风暴。在形成的六个气旋中,有四个达到飓风级别,三个成为大型飓风。本次飓风季开始的时间与大多数年份相比晚得有些异常,第一个系统直到9月11日才形成,已经是飓风季正式开始近三个月后。这次飓风季持续的时间也很短,全部六场飓风的发展和消散过程都很快。其中9月23日大西洋盆地同时有三场飓风同时存在。 本次飓风季共计造成63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194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其中第一和最后一个风暴基本上微不足道,但第二、四和第五个风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两场飓风袭击了美国本土,首先是一股在9月下旬袭击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大型飓风,打乱了;另一场是先后两次在佛罗里达州登陆的第五号飓风,其首次登陆时接近迈阿密,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第二级,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此外还有一场大型风暴——第四号飓风——穿越加勒比海后以第四级飓风强度袭击了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海岸,造成47人在海上丧生。.

新!!: 大西洋和194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41年佛罗里达飓风

1941年佛罗里达飓风是一场于1941年10月对巴哈马、佛罗里达州和美国东南部构成影响的强烈热带气旋,是1941年大西洋飓风季已知存在的第五个风暴,于10月3日在维尔京群岛以北初次被发现。风暴大致上向西行进并穿越巴哈马,最高风速高達190公里,这个数值相當於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三级飓风的标准,不过此等级当时还没有问世。越过佛罗里达州南部后,飓风进入墨西哥湾,并沿佛罗里达州的西北狭长地带实现再次登陆。之後风暴转朝东北方向移动,先后穿越了乔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于10月8日进入大西洋。 人们在风暴来临前做了大量的防灾措施,一些居民把住宅和商铺封住,政府建議部分沿海地区居民尽快撤离。巴哈马遭遇每小时高達167公里的风速,有三人因风暴死亡,其中拿骚市受到的打击特别严重。佛罗里达州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害,还有多人丧生。狂风刮倒了树木,还导致供电线路中断,风暴的降雨模式也很不寻常。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区域因风暴潮而导致多条街道被淹。随着系统向北面进发,塔拉赫西市因此出现大面积停电,还有多部车辆受损。这场飓风一共在佛罗里达州造成67.5万美元(1941年美元,相当于2013年美元)的经济损失,风暴之后还在乔治亚州造成一人遇难。.

新!!: 大西洋和1941年佛罗里达飓风 · 查看更多 »

1942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942年 · 查看更多 »

1944年1月25日日食

1944年1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4年1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巴西、英屬獅子山、法屬西非,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44年1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

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46年6月16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这段时间形成。全季所有风暴都没有在美国导致人员伤亡,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首场风暴于6月13日在墨西哥湾成型,最后一个气旋于11月3日在佛罗里达州近海消散。全季共形成七场热带风暴,其中三场成为飓风,但都没有达到大型飓风强度,即都未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标准,这在1940年后尚属首次,下一次重现则要到1968年。气象机构起初没有发现10月初亚速尔群岛附近存在的第五号热带风暴,经过现代重新分析才于2014年加入大西洋飓风数据库。 虽然所有热带风暴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陆地,但构成的整体影响很小,损失总额不到1000万美元,美国也没有人员因这些风暴丧生。全季以第四号飓风最为强劲,在美国东岸近海向东北移动期间摧毁挪威“马里尔二世号”油轮,致使16人溺毙,但这不属风暴直接导致的人员遇难事故。第二场风暴存在早期就曾吹袭北卡罗莱纳州,之后又对该州恐怖角构成轻微破坏。第五个热带气旋转变成温带气旋后重创亚速尔群岛,导致120名渔夫失踪。佛罗里达飓风重创古巴西部的甘蔗作物,致使该国五人死亡。此外,风暴还在佛罗里达州造成价值520万美元的破坏,其中大部分是柑橘作物受损。最后一场风暴对奥基乔比湖附近庄稼构成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破坏。.

新!!: 大西洋和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47年5月20日日食

1947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7年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利比里亚、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多哥蘭、英屬奈及利亞、法屬喀麥隆、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英屬烏干達、英屬坦干伊加、英屬肯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47年5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9年德克萨斯飓风

1949年德克萨斯飓风(1949 Texas hurricane)是有纪录以来屈指可数的几个在太平洋形成,之后又进入墨西哥湾的热带气旋之一。风暴进入大西洋盆地后开始增强,成为194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十场热带风暴,之后的最高强度能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二级飓风标准。10月4日早上,气旋从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附近登陆,然后急剧减弱,于数天后完全消散。 风暴造成中等程度破坏,加尔维斯敦同德克萨斯州本土的交通一度中断。大面积水稻受损,损失数额估计有1000万美元(1949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另有两人因这场飓风遇难。.

新!!: 大西洋和1949年德克萨斯飓风 · 查看更多 »

1950年3月18日日食

1950年3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50年3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南端、非洲西南部及南极洲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1950年3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大西洋飓风数据库中对大西洋盆地生成风暴命名的第一个大西洋飓风季,所使用的名称来自海陆军联合拼音字母,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名为“艾伯”(Able,指代“A”),第二个为“贝克”(Baker,指代“B”),以此类推。这一季相对来说非常活跃,共形成了16个热带风暴,其中11个发展到了飓风强度,并且按照现代用于为飓风强度分级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其中又有6场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达到了三级或更高标准,即属大型飓风。本季第12场风暴起初没有获得命名,也没有纳入年度汇总,另外还有3场风暴是经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飓风研究部的大西洋飓风再分析计划才发现。在这次再分析计划以前,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气旋能量指数曾创下新纪录,一直保持到21世纪才由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打破。但现代研究人员经重新审核后认为,这年的多场风暴强度要弱于预期,这样飓风季的气旋能量指数指也就要低于起初的计算。 本季的热带气旋共计造成8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3850万美元(1950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8月12日形成的飓风艾伯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命名的大西洋飓风,这场风暴擦过北卡罗莱纳州海岸,之后又穿越了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飓风多格是本季最强烈的飓风,其强烈达到了五级飓风的标准,给背风群岛造成严重破坏。本季有两个大型飓风对佛罗里达州产生了影响,飓风依兹创下了美国历史上24小时降雨量的新纪录;飓风金袭击了迈阿密闹市区,造成2775万美元(1950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一年中有两场大型飓风登陆,使1945至1950年成为历史上首次在5年间有5场大型飓风登陆美国,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半个世纪才被2000至2005年追平。全年最后一个气旋是场没有命名的热带风暴,于11月13日消散。.

新!!: 大西洋和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51年9月1日日食

1951年9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1年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赤道非洲、葡屬西非、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葡屬東非、尼亞薩蘭、法屬馬達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部、非洲絕大部分、欧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1年9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2年2月25日日食

1952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2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西屬幾內亞、法屬喀麥隆、比屬剛果、英埃蘇丹、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伊拉克、英屬科威特、伊朗、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歐洲、非洲的幾乎全部和亚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2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2年8月20日日食

1952年8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2年8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乌拉圭,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2年8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3年飓风芭芭拉

飓风芭芭拉(Hurricane Barbara)是1953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个获命名的热带气旋,于8月11日经巴哈马南侧的东风波发展而成。气旋向北移动,于次日达到飓风标准,之后所达最高强度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二级飓风标准。风暴登陆北卡罗莱纳州东部后又回到海上,经过新英格兰东南海域后于8月16日消散。 这场飓风造成的破坏程度很轻,损失总额约为130万美元(195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北卡罗莱纳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农作物损失。芭芭拉致使美国东部七人死亡,其中两人因电缆中断触电身亡,另有多人受伤,气旋还引发多起交通事故。加拿大大西洋省份近海有一艘小船沉没,船上两人遇难。.

新!!: 大西洋和1953年飓风芭芭拉 · 查看更多 »

1954年12月25日日食

1954年1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4年1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南非洲、南非、阿什莫尔和卡捷群岛、印尼、葡屬帝汶,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約在赤道以南的部分、东南亚大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4年1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4年6月30日日食

1954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4年6月30日(苏联東北端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7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英国、挪威、瑞典、苏联、波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地區大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4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6年12月2日日食

1956年12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56年12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6年12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大西洋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1959年10月2日日食

1959年10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9年10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那利群岛、摩洛哥、西屬撒哈拉、法屬毛里塔尼亞、马里联邦、法屬尼日、英屬奈及利亞、英屬喀麥隆、法屬喀麥隆、法屬查德、法屬中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蘭託管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大部、非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59年10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52年后活跃程度最低的大西洋飓风季。本季从1960年6月15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6月22日,坎佩切湾发展出全季第一个天气系统,这场未命名风暴在德克萨斯州东南部引起严重的局部洪灾,部分城镇出现1945年遭飓风袭击以来最严重的灾情。风暴在美国本土上空行进了近一周后才于6月29日逐渐消散。7月,飓风艾比对背风群岛构成轻度破坏,然后又对几个中美洲国家产生影响。同月底,热带风暴布伦达在美国东岸大范围地区引发洪灾。接下来的飓风克莱奥虽然距陆地很近,但没有任何报道表明風暴有造成影响。 飓风唐娜是全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其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当时还是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十场飓风之一。系统前身在塞内加尔引发致命空难,之后风暴又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引起严重洪灾。唐娜以四级飓风强度登陆佛罗里达州,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袭击北卡罗莱纳州和纽约州长岛,并且这时强度仍然达到飓风标准。气旋夺走至少227条人命,经济损失9亿美元(1960年美元)。接下来的飓风埃塞尔也是场五级飓风,但在登陆密西西比州前迅速减弱,只造成1人死亡和150万美元损失。热带风暴佛罗伦萨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于9月17日形成,系统强度一直偏弱,在古巴和佛罗里达州上空的前进方向很不稳定,只引起轻度洪灾。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一共造成至少250人丧生和9亿1074万美元损失。.

新!!: 大西洋和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61年8月11日日食

1961年8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1年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恩德比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東部、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61年8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于6月15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通常情况下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本季形成的大型飓风数量创下新纪录,直到44年后才被追平。按热带风暴数量计算,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共有11场获命名的风暴。飓风安娜于7月20日在向风群岛附近的东加勒比海发展形成,是本季首场风暴。气旋对向风群岛构成轻度破坏,然后又以飓风强度袭击英属洪都拉斯(今伯利兹),再在中美洲产生大风并引发洪灾。安娜一共导致一人死亡,经济损失约为30万美元。接下来一个半月,大西洋的热带天气活动陷入沉寂,直至飓风贝特西于9月2日成型。贝特西的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四级飓风标准,但自始至终位于海上,所以没有对陆地造成影响。 飓风卡拉是本季影响最大的风暴之一,达到五级飓风强度后仅有小幅减弱就直接袭击德克萨斯州,造成43人丧生,损失总额约为3亿2574万美元。飓风黛比最高达到三级飓风标准,主要在东太平洋活动。气旋存在早期令佛得角天气恶劣,致使一架飞机坠毁,共60人死亡。接下来,黛比又以一级飓风强度(有可能已转变成温带气旋)吹袭爱尔兰岛。飓风埃丝特是本季形成的下一场风暴,一度威胁以大型飓风强度袭击新英格兰,但实际上却快速弱化,登陆马萨诸塞州时已降级成热带风暴。气旋产生的总体影响很小,经济损失约为600万美元,但因造成美国海军飞机失事而引起七人遇难。此后,无名热带风暴和飓风弗朗西丝都只对陆地构成轻微影响。10月中旬,热带风暴格尔达又在牙买加和古巴东部引发洪灾,致使12人丧生。 飓风哈蒂是本季强度最高的风暴,在飓风季后期形成并在达到五级标准后袭击伯利兹。哈蒂经确认共导致319人丧生,损失数额约6030万美元。由于伯利兹市所受破坏太过严重,首府不得不迁至内陆的贝尔墨邦。风暴残留之后还可能在东太平洋促成热带风暴西蒙娜。11月初,有热带低气压在波多黎各降下小雨,之后又增强成飓风珍妮。热带风暴英加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但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于11月8日消散。9月11日,大西洋盆地上空有贝特西、卡拉和黛比三场飓风同时存在,是1893年后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下一次则是超过三分之一个世纪之后的1998年。总体而计,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共导致348人遇难,损失总额约3亿9100万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61年飓风黛比

飓风黛比(Hurricane Debbie)是有纪录以来于9月袭击爱尔兰岛最强烈的一场气旋,并且很可能是仅有的一个吹袭不列颠群岛的热带气旋。黛比是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第四个获得命名的风暴,源于8月下旬首次发现时还位于中非上空的一片组织结构良好的热带扰动天气。系统逐渐向西行进,于9月5日离开塞内加尔海岸进入大西洋。估计系统这时已经成为热带风暴,但气象部门要一直到两天后才开始发布公告。9月6日晚,黛比以强烈热带风暴或是飓风的最低标准强度从佛得角南部经过,引起一架飞机失事,导致群岛上有60人丧生。离开群岛后的几天时间里,风暴先是向西北偏西前进,之后又转向北上,但在连续几天里由于数据缺乏,系统的具体情况难以确定。一直到9月10日一架商用客机遇到风暴后才确定了其位置。次日,黛比达到最高强度,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5公里,属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标准。 飓风在最高强烈下保持了超过一天时间,然后逐渐减弱,前进速度也渐渐放缓。到了9月13日,黛比因受到西风带的影响而开始向东北偏东方向加速行进。9月15日,系统以飓风的最低标准强度从亚速尔群岛西部上空经过。但气象部门无法确定风暴这时是仍属热带气旋还是已转变成温带气旋。接下来黛比在逼近不列颠群岛的过程中得以强化,于9月16日在西爱尔兰海岸掠过。之后不久,系统经确认已转变成温带气旋并继续向东北进发。风暴残留之后转向东进,先后袭击了挪威和俄罗斯,于9月19日消散。 袭击爱尔兰岛时,黛比仍然是一场强烈的风暴,岛上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创下新纪录,近海纪录下时速183公里的最强阵风。狂风造成大范围破坏和干扰,刮倒了数以万计的树木,还有大量供电线缆中断。不计其数的建筑物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许多较小的建筑物被毁。大面积的大麦、玉米和小麦作物毁于一旦。黛比共计夺走了整个爱尔兰岛18人的生命,其中爱尔兰共和国12人,北爱尔兰6人。爱尔兰共和国遭受的经济损失约为4000到5000万美元(196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到美元),北爱尔兰也有至少400万美元(196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大不列颠岛部分地区也受到了时速超过160公里狂风的摧残。.

新!!: 大西洋和1961年飓风黛比 · 查看更多 »

1962年7月31日日食

1962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2年7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委內瑞拉、巴西、圭亚那、荷屬蓋亞那、塞内加尔、英屬甘比亞、马里、上伏塔、加纳、多哥、達荷美、奈及利亞、喀麦隆、刚果(布)、刚果(利)、坦噶尼喀、葡屬東非、法屬葛摩、马约特、馬爾加什,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北部、整個非洲及周邊部分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62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3年1月25日日食

1963年1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63年1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南非、巴蘇陀蘭、馬爾加什,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中南部、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63年1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3年7月20日日食

1963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3年7月20日(亚洲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美国本土,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亚洲東北部、欧洲西北部。.

新!!: 大西洋和1963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6年11月12日日食

1966年11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6年11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多國科學家前往南美洲觀測了日全食,而双子座12号的任務成員也在太空拍攝到了日食照片。.

新!!: 大西洋和1966年11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6年5月20日日食

1966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6年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几内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赤道以北的大半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66年5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7年11月2日日食

1967年11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7年11月2日(西半球大多爲11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只經過了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東南方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南部、南极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67年11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0年3月7日日食

1970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0年3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0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1年2月25日日食

1971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1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欧洲絕大部分、非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1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2年7月10日日食

1972年7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2年7月10日(亚洲大多爲7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及周边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2年7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30年后最不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于197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亚热带风暴阿尔法是本季首场风暴,于5月23日在美国东南部近海发展形成并袭击佛罗里达州,造成轻度破坏并有两人丧生。此后虽有多个热带低气压形成,但经确知影响陆地的只有第五号热带低气压。 飓风艾格尼丝是本季最具知名度的风暴,对美国造成的破坏程度创下新纪录,直到7年后才被1979年的飓风弗雷德里克超越。从古巴最西侧掠过后,飓风从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登陆,造成至少21亿美元(1972年美元)的巨额损失,还夺走137条人命,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的内陆洪灾引起。飓风贝蒂是本季强度最高的风暴,在亚速尔群岛以西达到风力时速165公里的最高强度。热带风暴卡丽从马萨诸塞州近海经过,产生暴雨并导致4人丧生,但破坏程度较轻,损失数额仅178万美元。 另外几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分别是唐恩、查理和德尔塔,都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受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制约,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一共仅形成4场热带风暴和3场亚热带风暴,其中3场达到飓风强度。同时,本季还是1944至2015年间仅有的5个没有大型飓风形成的大西洋飓风季,另外4个分别是1968、1986、1994和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此外,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还首次为亚热带风暴命名,不过采用的名称是北约音标字母,而不是标准名单上的名称。合并计算,全季所有风暴一共造成137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1亿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纪录以来仅有的5个没有形成大型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另外4个分别是1968、1986、1994和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全季一共形成了7个热带或亚热带低气压并且全部都发展成了热带或亚热带风暴甚至飓风。本季从197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本季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 5月23日形成的亚热带风暴阿尔法是本季第一场风暴,这时距飓风季正式开始的6月1日还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亚热带风暴德尔塔则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7日消散。本季全部7个热带气旋中有3个起初是亚热带风暴,另外4个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有3个达到飓风强度,但没有任何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即没有任何一场风暴达到或超过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强度。虽然这场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较低,但其间形成的飓风艾格尼丝却成为历史上对美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飓风之一。艾格尼丝强度较弱,但规模很大,在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登陆后继续沿美国东岸北上。风暴共计夺走了122条人命,造成高达21亿美元(197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破坏,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的洪灾导致。.

新!!: 大西洋和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73年12月24日日食

1973年1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3年1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內瑞拉、巴西、圭亚那、荷屬蓋亞那、葡屬維德角、毛里塔尼亚、西屬撒哈拉、马里、阿尔及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南半部、南美洲中北部、欧洲西部、非洲西北部。此次日環食是1955年12月14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直到3080年1月14日才會打破。.

新!!: 大西洋和1973年1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1月4日日食

1973年1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3年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和阿根廷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西部和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3年1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6月30日日食

1973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3年6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圭亚那、荷屬圭亞那、葡屬維德角、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中非、蘇丹、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和英屬塞舌尔,日偏食則覆蓋了大西洋兩岸至西印度洋之間的區域。此次日全食在地面的最長持續時間是1955年6月20日以來最長的,這一紀錄直到2150年6月25日才會打破。而為了延長日全食觀測時間,美国、英国、法国科學家使用協和式超音速客機從空中觀測,飛機上的全食共持續了74分鐘,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單次日全食觀測時間最長的紀錄。.

新!!: 大西洋和1973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第一个应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为热带气旋分级的大西洋飓风季,这种分级方式由赫伯特·萨菲尔(Herbert Saffir)和罗伯特·辛普森发明,1971年面世。全季共形成24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其中只有八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四场成为飓风,仅一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比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要活跃得多,但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很少。全季近半数风暴曾影响陆地,其中只有一场造成重大破坏。 飓风季于197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不过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是在4月18日成型,提前一个多月拉开飓风季序幕,并且6月1日前还形成三个低气压,只是都没有达到热带风暴强度。飓风爱丽丝是全季首场获命名的风暴,于7月1日形成,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在七月吹袭百慕大的气旋。一个多月后,第二场飓风布伦达成型并吹袭坎佩切湾东岸,导致十人丧生,对墨西哥的破坏严重程度创下新纪录。 8月下旬,热带风暴克里斯汀在几内亚上空成型,成为有纪录以来形成位置最偏东面的热带气旋。飓风艾伦是本季最强风暴,最高强度达到三级飓风标准,但自始至终位于海上。热带风暴吉尔达是全季最后一场获命名的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转变成亚热带气旋的热带气旋。全季没有风暴名称退役,但由于1979年大西洋飓风名单中大量增加男性人名,本季采用的多个名称换成男性人名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新!!: 大西洋和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76年4月29日日食

1976年4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6年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希腊、土耳其、伊朗、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北至北冰洋、南至赤道附近、西至美洲東部沿海和小安的列斯群岛、東至中國中部的廣大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6年4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7年4月18日日食

1977年4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7年4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南非洲、安哥拉、赞比亚、薩伊、坦桑尼亚、塞舌尔、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亚洲西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7年4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8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978年 · 查看更多 »

1978年4月7日日食

1978年4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8年4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南极洲的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78年4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8年飓风埃拉

飓风埃拉(Hurricane Ella)是有纪录以来加拿大海域出现过的最强飓风,于1978年8月30日在百慕大南侧形成,然后在向西北偏西移动期间迅速增强。9月1日,埃拉的风速已提升到每小时205公里,预计会在繁忙的劳动节期间从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附近经过。风暴接下来约24小时几乎停止移动,然后转向东北远离海岸。9月4日,埃拉在新斯科舍近海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然后逐渐减弱并从纽芬兰岛东南洋面经过,最终被大规模温带气旋吸收。 即将到来的节日令大量人流涌入北卡罗莱纳州,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向该州发布飓风观察预警。此举导致旅游业受到重创,但外滩群岛沿岸没有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气旋激起大浪并引发轻度海滩侵蚀,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任何破坏。飓风经过纽芬兰岛时最强风力位于中心东侧和南面,所以加拿大没有遭受严重破坏。.

新!!: 大西洋和1978年飓风埃拉 · 查看更多 »

1979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979年 · 查看更多 »

1980年2月16日日食

1980年2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0年2月16日,當天也是春節。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安哥拉、薩伊、坦桑尼亚、肯尼亚、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和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整個非洲和亚洲中南部的廣大區域。.

新!!: 大西洋和1980年2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8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度很低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了5场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飓风季从198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不过从1982年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热带天气活动都局限在9月份。198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一共形成了8个热带低气压,其中5个获得命名,2场达到飓风强度,1场成为大型飓风。飓风阿尔贝托在墨西哥湾达到飓风强度,但最终并没有登陆,截至2015年,这种在墨西哥湾成为飓风却没有登陆的情况只发生过4次。另外3场飓风分别是1969年的飓风劳瑞,1979年的飓风亨利和1980年的飓风珍妮。但是,阿尔贝托产生的暴雨引发严重洪灾,夺走了古巴23条人命。飓风黛比是本季仅有的大型飓风,在大西洋开发海域上空达到四级飓风强度标准。热带风暴埃内斯托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0月2日达到最高强度,略低于飓风标准,然后在次日消散,这时距飓风季正式结束还有58天时间。.

新!!: 大西洋和198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82年佛罗里达亚热带风暴

1982年佛罗里达亚热带风暴(1982 Florida subtropical storm)正式名为第一号亚热带风暴(Subtropical Storm One),是活跃度很低的1982年大西洋飓风季仅有的亚热带气旋。系统源自6月16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周边的两个天气系统。6月18日,两个天气系统融合并形成低压槽,同时开始在佛罗里达州近海形成环流。成为亚热带低气压后,气旋登陆佛罗里达州并在陆地上空达到亚热带风暴强度。进入大西洋后,风暴朝东北方向前进,于6月20日在纽芬兰岛附近转变成温带气旋。 第一号亚热带风暴是1982年唯一直接吹袭美国东岸的气旋,一共夺走三条人命,经济损失总额约为1000万美元(1982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82年佛罗里达亚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1983年12月4日日食

1983年1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3年12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佛得角、赤道几内亚、加蓬、剛果人民共和國、薩伊、乌干达、蘇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絕大部分、欧洲南部、中东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83年1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从198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传统上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这次飓风季的活跃度创下53年来大西洋飓风季的新低,一共只形成七个热带低气压,其中四个达到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这也令飓风季的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创下1950年以来(至今)的最低值,只有17。 飓风季开始的时间就比往年正常情况要晚,直到7月29日才形成第一个热带低气压,第二个则在7月31日形成,这两个都很快消散,没有得到显著增强。8月15日形成的第三号热带低气压很快就在次日增强为飓风艾丽西亚,并于8月18日登陆德克萨斯州,给该州造成了超过20亿美元(198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巨额损失。飓风巴里由8月25日形成的热带低气压发展而成,该低气压在穿越佛罗里达州后达到飓风强度,之后在德克萨斯州的布朗斯维尔附近登陆,最终于8月30日在陆地上空消散。 本季的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飓风尚塔尔(Chantal)于9月10日形成并增强为飓风,但一直没有接近陆地,于9月15日被一股锋吸收。第六号热带低气压于9月19日形成,给加勒比地区带去了暴雨,再在9月21日退化成东风波。热带风暴迪安是本季的最后一场风暴,9月26日形成期间起初向北行进,达到每小时85公里的最大风速后于9月29日在德玛瓦半岛登陆,次日便在弗吉尼亚州沿海地区上空消散。.

新!!: 大西洋和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这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创下了53年来大西洋飓风季的新低,一共只形成了7个热带低气压,其中4个达到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本季于198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飓风艾丽西亚是本季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于8月15日形成。热带风暴迪安则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9月30日消散。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本季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本季产生的7个热带低气压有4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得命名,其中又有3场达到飓风强度,1个成为大型飓风,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强度。飓风艾丽西亚给德克萨斯州造成严重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共有21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26亿美元(198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创下该州因单场风暴遭受损失数额的新纪录。飓风巴里是一场强度较弱的一级飓风,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向西穿越墨西哥湾,最终从墨西哥最北端,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附近登陆。.

新!!: 大西洋和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83年地中海运动会

1983年地中海运动会(1983年9月3日-1983年9月17日)是第九届地中海运动会。此届运动会在摩洛哥王国最大城市与主要港口卡萨布兰卡举行。来自地中海沿海地区亚、非、欧三大陆的16支队伍、2180名运动员,其中有1845名男子运动员和335名女子运动员参加了此次运动会。卡萨布兰卡虽然是滨海港口,但面对的是大西洋,而非地中海。这也是至2005年阿尔梅里亚地中海运动会为止,唯一一次在一个非滨邻地中海的城市举行的地中海运动会。其中举行了20个大项和162个小项。.

新!!: 大西洋和1983年地中海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83年热带风暴迪安

热带风暴迪安(Tropical Storm Dean)是1983年9月在美国东岸部分沿海地区引发轻度洪灾的一个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也是198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7个热带低气压和第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于9月26日巴哈马东北方向的锋面低气压,起初属亚热带气旋,然后在缓慢向东北偏北方向前进期间逐渐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9月27日,系统重新归类为热带风暴迪安,并于次日北上期间达到风力时速100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不久,气旋蜿蜒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缓慢下滑。9月29日,仍在逐渐减弱的热带风暴迪安从德玛瓦半岛登陆弗吉尼亚州,然后在陆地上空急剧减弱,到了10月1日清晨便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 风暴产生的涌浪在弗吉尼亚州近海致使一艘拖船搁浅,导致两人受伤。海浪还在海岸沿线引发海滩侵蚀,其中又以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莱纳州情况严重。内陆区域受到的影响很小,基本局限于小雨。北卡罗莱纳州12号公路被淹,上百名正在外滩群岛露营的居民被迫疏散。虽然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莱纳州沿海地区都受到接近飓风强度的狂风洗礼,但因此遭受的破坏很小。气旋残留在新英格兰部分地区带去降水,其中康涅狄格州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117毫米。预计整场风暴造成的损失程度很轻,但具体数额缺乏统计。.

新!!: 大西洋和1983年热带风暴迪安 · 查看更多 »

1984年5月30日日食

1984年5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4年5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亚速尔群岛、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分、欧洲大部分、非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84年5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5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1985年 · 查看更多 »

1985年飓风鲍勃

飓风鲍勃(Hurricane Bob)是一场于1985年7月影响了美国东南部的飓风,也是198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2场热带风暴和首场飓风,于7月21日由墨西哥湾东部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起初向东移动,以弱热带风暴强度袭击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接下来转向北上并迅速增强,于7月24日达到飓风强度。次日,鲍勃在南卡罗莱纳州博福特附近登陆,成为这年飓风季吹袭美国的首场飓风。气旋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于7月26日被西弗吉尼亚州东部上空的一片锋面槽吸收。 鲍勃一共间接导致5人遇难,经济损失达到2000万美元(198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风暴给佛罗里达州带去暴雨,降雨量最高的大沼泽地市达508毫米。不过,这些降水缓解了许多地方持续已久的干旱,所以对大部分地区都是有利的。飓风最后一次登陆是在南卡罗莱纳州,当地所受影响很小,但气旋在弗吉尼亚州催生了3场龙卷风,其中1场摧毁了两套房屋。.

新!!: 大西洋和1985年飓风鲍勃 · 查看更多 »

1986年10月3日日食

1986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6年10月3日(苏联最東端的日偏食區域爲10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和日全食均只經過了丹麥海峽和北大西洋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9人組成的觀測隊克服許多不利條件,乘坐飛機在空中觀測到了日全食。.

新!!: 大西洋和1986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

| Basin.

新!!: 大西洋和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86年热带风暴达尼埃尔

热带风暴达尼埃尔(Tropical Storm Danielle)是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中唯一经过加勒比海的热带风暴。系统的持续时间较短,于9月7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以东发展形成,之后逐渐增强,达到风力时速95公里的最高强度后经过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雨带从圣文森特岛上空掠过并产生接近飓风强度阵风。气旋继续西进,最终在吸收南美洲北部的干燥空气后于9月10日消散。 面对风暴威胁,巴巴多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发布烈风警告,巴巴多斯测得时速64公里的阵风。大风在圣文森特岛引发大面积停电,农作物也因暴雨受损。气旋过去数周后,又有另一个天气系统在该国产生降水,同达尼埃尔一起造成价值930万美元(1986年美元)的破坏。风暴造成部分民居被毁,142人只能暂时住进避难所,共有436套住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气旋的外围雨带在千里达及托巴哥引发洪灾和泥石流。更偏西面的牙买加也一度受到达尼埃尔威胁,但风暴在袭击该岛前便已消散。.

新!!: 大西洋和1986年热带风暴达尼埃尔 · 查看更多 »

1986年飓风查利

飓风查利(Hurricane Charley)是1986年大西洋飓风季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三场热带风暴和第二场飓风,源于8月13日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沿线的亚热带低气压区。进入南卡罗莱纳州近海后,系统转变成热带气旋,再于8月15日增强成热带风暴。之后查利达到飓风强度标准,然后从北卡罗莱纳州经过。气旋在北大西洋上空逐渐减弱,于8月2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残留之后一个多星期里一直保持着相当强度,最终于8月30日穿越不列颠群岛的过程中消散。 这场风暴给美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带去轻到中度降水,缓解了喬治亞州和南卡罗莱纳州的旱情。飓风在北卡罗莱纳州登陆,造成的主要影响包括潮汐洪灾和树木断裂。气旋给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带去狂风,导致11万人失去供电。大西洋海岸向北直至马萨诸塞州都受到了轻度破坏。北卡罗莱纳州和弗吉尼亚州各有一人因交通意外丧生,马里兰州还有一架飞机坠毁,导致三人遇难。整个美国一共遭受了约1500万美元(1986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此外纽芬兰岛有一人溺亡。 成为温带气旋后,查利给英国和爱尔兰带去狂风暴雨,造成至少11人死亡。爱尔兰的24小时降雨量创下新纪录,并且超过200毫米的降水也刷新了该国的单日降雨量纪录。爱尔兰因这些降水引发大规模洪灾,造成两条河流溢出,都柏林地区有451幢建筑被淹,部分水深达2.4米。英国国内多条河流泛滥,输电线缆受损,树木被吹断。.

新!!: 大西洋和1986年飓风查利 · 查看更多 »

1987年3月29日日食

1987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7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阿根廷、加蓬、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中非、蘇丹、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日全食未經過陸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絕大部分、中东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87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7年墨西哥湾热带风暴

1987年墨西哥湾热带风暴是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二个热带气旋和首场热带风暴,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引发洪灾。系统源自8月9日德克萨斯州东南方向墨西哥湾内的东风波,起初属热带低气压,之后在朝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期间略有增强,于当晚达到热带风暴标准。8月10日,气旋从加尔维斯敦和博蒙特之间登陆。风暴在进入陆地上空后减弱并转向东进,之后又转朝东南方向移动。8月15日,气旋短暂返回墨西哥湾上空,但很快又从佛罗里达州上岸,最终于8月17日在乔治亚州东部上空逐渐消散。 这场风暴的强度不高,所以直接造成的破坏程度很轻。气旋产生暴雨,降雨量最高的密西西比州南部达535毫米,引发的洪灾迫使400余人撤离家园,部分民居的洪水有61到122厘米深。另外,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出现山洪爆发。整场风暴一共造成740万美元(1987年美元)的损失,有一人因海况恶劣从船上落水后失踪。.

新!!: 大西洋和1987年墨西哥湾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低于平均水平。本季于198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但5月24日就有热带低气压在巴哈马群岛中部以东约640公里海域成型,提前拉开飓风季序幕。虽然开局较早,但本季第一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气旋直到8月9日才形成,距飓风季正式开始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比通常情况下也要晚一个月。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4日同弱温带低气压区合并。气象机构在本季开始发布热带风暴观察预警和警告,取代以往的烈风观察预警和警告。此外,1987年飓风季还是有纪录以来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在美国导致人员丧生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则是1981年。 飓风季中共形成14个热带低气压,其中半数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气象部门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把第一场热带风暴归类成热带低气压,之后经重新分析再升级成热带风暴。全季共有三个热带气旋达到飓风标准,其中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即强度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飓风艾米莉是本季最强风暴,也是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气旋,摧残多米尼加共和国和百慕大期间共造成价值8030万美元(1987年美元)的损失。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则是全季最致命的风暴,经过牙买加期间共夺走六条人命。本季全部七场热带风暴中有三场自始至终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

新!!: 大西洋和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形成的命名风暴数量低于平均值,因此整个大西洋盆地出现的风暴影响也较小。美国全年都没有出现飓风导致的人员丧生,是1976年后第四次出现这种情况。飓风季于198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这段时间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但这年首场风暴早在5月25日就已形成,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1月4日消散。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本季一共形成14个热带低气压,其中有七个增强成热带风暴,三场达到飓风强度,一场成为大型飓风。整个大西洋盆地的热带天气活动低迷主要是因持续存在的强烈垂直风切变导致,大部分风暴都因风切变影响而无法强化,导致无论命名风暴数还是飓风数都很少。飓风阿琳和飓风艾米莉是全季最具影响的两场风暴。飓风阿琳约在热带风暴强度下保持14.5天后才强化成飓风,创下热带风暴升级成飓风所花时间的最长纪录。飓风艾米莉是本季仅有的大型飓风,在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205公里的最高强度后冲击多明尼加共和国,造成三人丧生,经济损失估计有8030万美元(198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87年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

十四号热带低气压(Tropical Depression Fourteen)是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最后一个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破坏程度第三高的风暴。气旋于1987年10月31日在加勒比海成型,然后总体保持北上趋势,进入墨西哥湾后又登陆佛罗里达州,最后于11月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低气压的移动路线和破坏程度同上半月的飓风弗洛伊德接近。11月1日,气旋达到风力时速55公里、最低气压1004毫巴(百帕,29.65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但也有部分气压读数表明,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有可能曾经达到热带风暴标准。 气旋对牙买加和古巴多个城市及教区构成影响,还在佛罗里达州南部产生极端降水。牙买加的灾情最为严重,有六人丧生,经济损失约为180.2万美元(1987年美元)。低气压在该国导致多起洪灾,部分村庄、道路和桥梁被冲毁,还引发数十起山体滑坡。岛上有多条河流泛滥成灾,其中包括米尼奥河与多格纳河。整场风暴造成的损失可与1986年6月的洪灾相提并论。.

新!!: 大西洋和1987年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 · 查看更多 »

1987年飓风阿琳

飓风阿琳(Hurricane Arlene)是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一场飓风和首场获命名的风暴。系统源自北卡罗莱纳州海岸沿线逐渐衰减的锋面天气系统所关联的低气压区,成型后总体保持向东移动,逐渐穿越大西洋,期间多次大幅转向。8月13日,气旋以弱热带风暴强度掠过百慕大,然后继续在海上前进。8月20日,阿琳一度停止移动,再于两天后升级成飓风。8月24日清晨,风暴在北大西洋极北洋面上空转变成温带气旋,然后回转东南,于8月26日在伊比利亚半岛附近逐渐消散。 阿琳在百慕大产生时速93公里的强风和3.7米的大浪,该岛遭受的破坏程度很轻。此时正有一位盲人在海上驾船前行,希望能成为史上首位独自穿越大西洋的盲人,飓风引起的恶劣海况和狂风在前后两天内对他的船造成价值8000美元的破坏。8月26至27日间,气旋残留还在西欧多地降下暴雨。.

新!!: 大西洋和1987年飓风阿琳 · 查看更多 »

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

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属中等水平,但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西洋飓风季,共有多达15场热带气旋直接对陆地产生影响。飓风季从1988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早在5月30日时就有热带低气压在加勒比海发展形成,提前拉开了这年热带天气活动的序幕。不过,第一个获得命名的热带风暴阿尔贝托却要到飓风季开始两个多月后的8月8日才形成,比通常情况要晚一个多月。热带风暴基斯是全年的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本季共计产生19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2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有一场热带风暴在起初的实际操作中归类为热带低气压,但之后经再度分析后重新归入热带风暴。共有5个热带气旋达到飓风强度,其中又有3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 颶風吉爾伯特是全季最具影响的气旋,创下当时最强烈大西洋飓风的新纪录。这场飓风途经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对墨西哥和许多岛屿国家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其中又以牙买加特别严重。风暴沿途共计造成超过3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墨西哥,经济损失高达50亿美元(198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以四级强度袭击尼加拉瓜的飓风琼也导致超过200人丧生,经济损失约20亿美元(198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这场飓风之后还进入东太平洋并因此重新归类、命名为热带风暴米利安。.

新!!: 大西洋和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0年1月26日日食

1990年1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0年1月26日(東半球大多爲1月2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伊麗莎白公主地、麥克羅伯特森地、肯普地、恩德比地、毛德皇后地、科茨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极洲絕大部分區域、新西兰南半部、南美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90年1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69年后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199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有一个热带低气压在本季正式开始前就已形成。 虽然非常活跃,但本季产生的天气系统强度不高,并且大部分始终位于海上。全季的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热带气旋以热带风暴或更高强度登陆美国,热带风暴马可也在登陆前不久降级成热带低气压,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追溯到1962年,自有纪录以来,这种情况一共只出现过6次,另外4次分别是1853、1862、1864和1922年。 本季共有两场飓风因造成重大影响而闻名。飓风戴安娜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和伊达尔戈州夺走了约139条人命,风暴还引起大规模破坏,但具体财产损失数额缺乏统计。飓风克劳斯在马提尼克引发洪灾,之后又与热带风暴马可和锋面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在美国东南部产生瓢泼大雨。飓风季过后,两场飓风的名称均予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

新!!: 大西洋和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创下了当时单个飓风季获命名风暴数量的新纪录,全季大西洋盆地共有14个热带气旋获得命名。飓风季从199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不过今年的第一号热带低气压早在5月24日就已形成,飓风娜娜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0月21日消散。 本飓风季一共产生了16股热带低气压,其中14股增强成热带风暴,8场达到飓风标准,1场成为大型飓风。虽然这一季中获得命名的风暴数量刷新了原有纪录,但由于大部分热带气旋都比较弱或是一直在海上徘徊,因此只有两场风暴因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分别是飓风戴安娜和热带风暴马可。全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则是飓风古斯塔夫。 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大西洋和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0年飓风古斯塔夫

飓风古斯塔夫(Hurricane Gustav)是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最强风暴,也是唯一的大型飓风。系统源于8月24日的一股东风波,然后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期间稳步增强。8月26日,风暴达到飓风强度,并于次日进一步强化成二级飓风,达到第一波强度高峰。气旋之后转向北上并因风切变增长而减弱,然后又由于外部环境变得有利而重新增强,于协调世界时8月31日早上6点达到风速每小时195公里的最高强度。9月1日,古斯塔夫逐渐减弱,并于次日开始转变成温带气旋,再于转变过程完成后不久在冰岛以南约370公里海域消散。 古斯塔夫起初对约一年前受到飓风雨果重创的小安的列斯群岛构成重大威胁,为此当地于8月26至27日发布多份飓风观察预警和警告,但随着风暴转向北上,这些预警和警告均予取消。最终气旋对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影响仅限于轻风细雨和强烈涌浪,没有出现任何破坏或人员伤亡。另有一艘船在海上遭遇风暴,船体因此受损。.

新!!: 大西洋和1990年飓风古斯塔夫 · 查看更多 »

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是24年来首个没有任何一场飓风是由东风波发展而成的大西洋飓风季,而大部分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源头都是东风波。本次飓风季于6月1日正式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由于整个大西洋上空的风切变以往年要高,这一飓风季是四年来活跃程度最低的。第一个风暴安娜(Ana)于7月2日在美国东南部近海形成,但没有造成较大影响就已消散。本季形成的另外两个热带风暴丹尼(Danny)和埃里卡(Erika)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其中丹尼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消散,而埃里卡则在穿越亚速尔群岛后转变成温带气旋。此外,本飓风季还形成了四个没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热带低气压,其中第二个低气压吹袭了墨西哥并带去了大范围降雨。 飓风鲍勃是本飓风季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风暴,也是当时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十场飓风之一。这场飓风在掠过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和纽约州长岛后在罗得岛州登陆,共计造成了高达15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损失,还导致17人死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马萨诸塞州。本飓风季最强烈的飓风是克劳德特,在百慕大附近达到每小时215公里的最高风速,不过风暴虽然在百慕大附近经过,但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热带风暴法比安是本季唯一穿过或接近古巴和佛罗里达州的热带风暴,虽然产生了暴雨,但也没有造成任何损失。飓风格雷斯是本季最后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本身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影响,但给一股东北风暴发展成强烈飓风提供了能量,后一场飓风之后由一位作家命名为完美风暴。这场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超过2.08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还导致13人丧生。高达10米的海浪袭击了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州以及更东南部的波多黎各海岸线,超过38000人家中停电,沿海巨浪导致道路和建筑物被淹,新英格兰部分地区受到的损失比两个月前的飓风鲍勃还要严重。风暴之后在墨西哥湾暖流上空转变成飓风,最后于11月2日在新斯科舍上空消散。.

新!!: 大西洋和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2年6月30日日食

1992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2年6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和乌拉圭兩國很小的一部分,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非洲西南半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92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9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但本季首场未命名的亚热带风暴早在一个多月前就于4月21日在中大西洋成型。飓风安德鲁是本季首场获命名的风暴,于8月中旬形成,比有纪录以来绝大多数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风暴成型日期都要晚得多,但是,安德鲁也是这年最强烈、且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最严重的气旋,创下美国热带气旋导致损失数额的新纪录。飓风先是重创巴哈马,然后以持续风速每小时280公里的五级飓风强度登陆佛罗里达州,之后又袭击路易斯安那州,共夺走65条人命,经济损失高达260亿美元(1992年美元)。 飓风邦尼和飓风查利都在亚速尔群岛产生热带风暴强度大风,其中邦尼还致使一人丧生。热带风暴达尼埃尔是除安德鲁外本季唯一登陆美国的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登陆德玛瓦半岛的少数几个热带气旋之一。气旋对美国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地区构成轻度破坏,还导致两人遇难。飓风弗朗西斯是本季最后一场飓风,没有对陆地产生显著影响。风暴在中大西洋发展成型,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最终仅在纽芬兰岛降下小雨。除上述七场风暴外,本季还形成三个热带低气压,其中第一号热带低气压在古巴和佛罗里达州引发洪灾,另外两个热带低气压都没有影响陆地。综合计算,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共导致73人死亡,损失总额约为265.02亿美元(1992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远低于平均水平,一共只形成六个获命名的热带气旋。本季于199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和发展。不过,第一号亚热带风暴早在4月21日就已形成,是自1968年开始记录亚热带气旋以来第一个在四月形成的亚热带气旋。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记录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年共计形成三个热带低气压、一场亚热带风暴、两场热带风暴和四场飓风,无论风暴、飓风还是大型飓风数量都远低于大西洋飓风季平均值。飓风季正式开始后形成的第一个气旋是第一号热带低气压,于6月25日形成,在佛罗里达州西南部和古巴引发严重洪灾,比那尔德里奥省、马坦萨斯省和哈瓦那省都出现暴雨。飓风安德鲁是全年最强的风暴,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飓风于8月袭击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创下热带气旋在美国造成损失数额的新纪录,共导致68人丧生,经济损失估计高达265亿美元。热带风暴达尼埃尔于9月25日从德玛瓦半岛登陆弗吉尼亚州,引发轻度洪灾,新泽西州以东有一艘船因海况恶劣沉船,有一人因此遇难。飓风弗朗西斯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0月3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不久后消散。.

新!!: 大西洋和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3年加彭空難

1993年加彭空難為1993年4月27日發生的一起空難事故,一架尚比亞空軍的「水牛DHC-5D」運輸機(編號AF-319),載有參加一場世界盃外圍賽的尚比亞國家隊隊員,於加彭首都利伯维尔起飛,前往塞內加爾,飞机不幸於大西洋墜毀,機上30名乘客遇難,包括18名尚比亞國家隊隊員及多名教練。.

新!!: 大西洋和1993年加彭空難 · 查看更多 »

1993年布雷爾風暴

布雷爾風暴是指在1993年1月的溫帶氣旋,也是北大西洋記錄中最強烈的溫帶氣旋。1993年1月8日,其發展為一個薄弱的正面波,該系統朝向東北快速移動。由於路徑中有著比正常海面溫差更劇烈的情況,沿途第二個低氣壓區域吸收東南部水氣,伴隨著高層高速氣流的存在,導致風暴迅速加強,其中心壓力在1月10日下降到914hPa。.

新!!: 大西洋和1993年布雷爾風暴 · 查看更多 »

1993年第一号热带低气压

一号热带低气压(Tropical Depression One)是1993年5月底至6月初袭击古巴和巴哈马的弱热带气旋,也是1993年大西洋飓风形成的第一个热带气旋。系统于5月31日在西加勒比海形成,沿途普降暴雨。气旋在古巴产生的降雨量高达315毫米,在9个省引发大面积洪灾和破坏。受损房屋超过1万6500套,还有1860套被毁,该国至少有7人丧生。邻近的海地也有13人死于洪灾,另有数以千计的牧畜死亡。远至佛罗里达州都出现降水,当地旱情因此得到缓解。低气压最终穿越巴哈马,转变成温带气旋。.

新!!: 大西洋和1993年第一号热带低气压 · 查看更多 »

1994年11月3日日食

1994年1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4年11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戈夫岛,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非洲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94年1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4年5月10日日食

1994年5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4年5月10日(俄罗斯東端和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5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亚速尔群岛、摩洛哥,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大西洋東北岸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94年5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94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整个飓风季一共产生了7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其中有三个达到飓风强度,这两个数量都低于大西洋飓风季的平均水平。热带风暴阿尔贝托是本季的第一个热带气旋,于6月30日发展形成,最后一场风暴是11月21日消散的飓风戈登。除了产生的风暴数量低于平均水平外,本季也没有产生大型飓风,即没有任何一个气旋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三级飓风强度,最强烈的飓风佛罗伦萨所达到的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80公里,达到二级飓风水平。除了飓风佛罗伦萨、飓风克里斯和飓风戈登外,其他风暴都没有超出热带风暴强度。 热带风暴阿尔贝托给美国东南部带去了暴雨并引发洪灾,有超过18,000户民宅受损或被毁。到了8月,热带风暴贝丽尔又给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南卡罗莱纳州和北卡罗莱纳州带去了倾盆大雨,还有其他多个州也出现了中等程度降水。贝丽尔还致使多人受伤,其中大部分都是因风暴催生的一场龙卷风导致。9月,热带风暴黛比在加勒比地区导致9人丧生。飓风戈登是本季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风暴,其前后共有六次登陆,给从哥斯达黎加到北卡罗莱纳州之间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构成破坏和人员伤亡,单海地就有1,122人因戈登产生的严重洪灾和泥石流死亡。此外,1994年12月的一场东北风暴也可能存在热带气旋特征,但由于这一特征未能确认,所以没有将其归类为热带天气系统。.

新!!: 大西洋和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产生了7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本季从1994年6月1日正式开始,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热带风暴阿尔贝托是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于6月30日形成,全季最后一场风暴则是11月21日消散的飓风戈登。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本季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共计产生了7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3个达到飓风强度,但没有任何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即没有任何风暴强度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三级或以上。热带风暴阿尔贝托给美国东南部带去了暴雨并引发洪灾,导致超过18,000户民宅受损或被毁,一共造成了约7.5亿美元(1994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到了8月,热带风暴贝丽尔又给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南卡罗莱纳州和北卡罗莱纳州带去倾盆大雨,还有其他多个州也出现了中等程度降水。贝丽尔还致使多人受伤,其中大部分都是因风暴催生的一场龙卷风导致。9月,热带风暴黛比在加勒比地区导致9人丧生。11月的飓风戈登是本季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风暴,其前后共有六次登陆,给从哥斯达黎加到北卡罗莱纳州之间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构成破坏和人员伤亡,单海地就有1,122人因戈登产生的严重洪灾和泥石流死亡。.

新!!: 大西洋和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4年圣诞节东北风暴

1994年圣诞节东北风暴是一场沿美国东岸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行进的强烈气旋,由墨西哥湾东南部靠近佛罗里达礁岛群的一片低气压区发展而成,然后穿越了佛罗里达州。天气系统在进入大西洋接触墨西哥湾暖流后开始迅速增强,表现出包括风眼在内的热带天气系统特征。12月23至24日,风暴气压低至970毫巴(百帕),并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北上,于圣诞节当晚接近纽约市海岸。由于对风暴的性质无法作出确定性的判断,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没有将其归类为热带气旋。 风暴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暴雨在南卡罗莱纳州引发了严重的洪水。美国东岸其他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强风、沿海洪灾和海岸侵蚀。纽约州和新英格兰首当其冲,长岛受到了严重且大面积的破坏,康涅狄格州有13万户家庭在风暴期间失去电力供应。整个罗得岛州和马萨诸塞州也出现大面积破坏和停电,风暴在近海沿岸产生了高达9.1米的狂浪。由于风暴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温暖的天气格局,所以只产生了降水,没有出现下雪和冰雹的报道。这场风暴直接造成两人丧生,经济损失至少达到2100万美元(1994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94年圣诞节东北风暴 · 查看更多 »

1994年飓风吉尔玛

飓风吉尔玛(Hurricane Gilma)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太平洋飓风之一,也是1994年太平洋飓风季第2场五级飓风。系统源于7月21日东太平洋开放水域上空一股向西移动的东风波,发展成热带低气压时规模庞大,但组织结构非常混乱。次日,低气压逐渐发展,然后进入爆发性增强期。到7月23日时,气旋已成为飓风,并且7月24日就成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吉尔玛达到五级强度时已进入中太平洋,成为本季连续第4场从东太平洋进入中太平洋的风暴。 7月24日清晨,风暴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60公里,最低气压估计为920毫巴(百帕,27.17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次日,吉尔玛突然因不明因素影响而减弱,之后又因风切变增多而进一步弱化,并缓慢向西北转向。7月28日,气旋掠过约翰斯顿环礁近海,在当地产生阵风和小雨。7月31日,吉尔玛降级成热带低气压,最终在开放水域上空消散。.

新!!: 大西洋和1994年飓风吉尔玛 · 查看更多 »

1994年飓风佛罗伦萨

飓风佛罗伦萨(Hurricane Florence)是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2场飓风,也是该季最强烈的风暴,其最大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175公里,最低气压972毫巴(百帕,28.71英寸汞柱),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属二级飓风标准。气旋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在中大西洋开放海域行进了近一周后再被大规模的温带气旋吸收,自始至终没有对陆地构成影响。系统源于1994年10月底百慕大东南偏东方向约1850公里海域的低气压区,这片低气压区还同几乎保持静止的锋面天气系统关联。系统的组织结构逐渐改善,于11月2日成为亚热带低气压,此后不久再升级成亚热带风暴,但次日又回落至亚热带低气压标准。 11月3日,气旋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成为第十一号热带低气压,之后很快就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名“佛罗伦萨”。风暴短暂进入快速增强期并进一步强化成一级飓风,之后再于11月7日达到二级飓风标准。受北面的大型温带气旋影响,佛罗伦萨的移动速度大幅提升至每小时93公里。次日,气旋失去踪影,但在被温带气旋吸收期间仍在产生飓风强度狂风。.

新!!: 大西洋和1994年飓风佛罗伦萨 · 查看更多 »

1994年飓风艾米利亚

飓风艾米利亚(Hurricane Emilia)是1994年太平洋飓风季第5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也是这年首场五级飓风。系统源于7月16日夏威夷州东南方向的一片低气压区,成为热带低气压数小时后就强化成热带风暴。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预警责任区后,艾米利亚于17日升级成飓风,然后进入爆发性增强期,不到两天后就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60公里,最低气压926毫巴(百帕,27.34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创下中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新纪录,也成为首场在该海域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五级飓风标准的风暴。不过这一强度纪录只保持了几天就被飓风吉尔玛打破,之后又被2006年的飓风伊欧凯超越。 风暴强度出现小幅波动,然后在7月21日因受上层低压槽的影响转向西北,并于随后开始减弱。气旋因行经海域的垂直风切变增多、水温降低导致进一步弱化。次日,艾米利亚从夏威夷大岛以南约270公里洋面经过,于7月24日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再于25日完全消散。这场飓风始终没有登陆,虽然给夏威夷群岛带去大浪和阵风,但没有造成严重损失,各地降雨量也维持在适中水平。.

新!!: 大西洋和1994年飓风艾米利亚 · 查看更多 »

1994年飓风戈登的气象历史

飓风戈登的气象历史持续了约13天的时间,这场风暴经久不散,行进路径飘忽不定且极不寻常。系统起初于1994年11月9日在加勒比海西南部的巴拿马附近海域形成,以热带低气压强度掠过尼加拉瓜并在该国近海徘徊了数天时间,然后系统略微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蜿蜒北上进入大安的列斯群岛海域,虽然途经洋面水温较高,但持续存在的风切变令其无法获得大幅增强。接下来戈登缓慢向北转向,之后又转朝西北进发,先后在牙买加东部和古巴东部实现两次登陆,同时还给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带去了倾盆大雨。 戈登以热带风暴强度在穿越佛罗里达礁岛群的过程中实现第四次登陆,并与上层对流层中的一个气旋以及一系列的气旋式低气压发生相互作用,令风暴拥有了部分亚热带特征。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位于墨西哥湾的系统很不寻常地拥有热带和亚热带天气系统的混合特征,然后再度恢复成热带风暴并又一次在佛罗里达半岛登陆。穿过该半岛后,系统进入大西洋,并爆发性增强成一级飓风。戈登在漂移过程中曾短暂威胁到北卡罗莱纳州,但之后又转向南下,减弱成一股强度较小的热带风暴并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进行了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登陆。 飓风戈登是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获得命名的第七个风暴和第三场飓风。虽然每次登陆时都没有达到飓风强度,但其曲折的行进路径先后导致了六次登陆,其中四次有热带风暴强度,两次为热带低气压级别,有三次都是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

新!!: 大西洋和1994年飓风戈登的气象历史 · 查看更多 »

1995年4月29日日食

1995年4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5年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95年4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5年太平洋颶風季

1995年太平洋飓风季是继1979年以来活跃程度最低的大平洋飓风季。全季一共形成了11个热带气旋,其中有4个对陆地产生影响。所有风暴中最知名的当属飓风伊斯梅尔,夺走了墨西哥至少116人的生命,其名称也因此予以退役,永远都不会再用来给太平洋风暴命名。本季最强烈的风暴是飓风朱丽叶,其最大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40公里,但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 本季于1995年5月15日从东太平洋(西经140°以东的太平洋)、1995年6月1日从中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的太平洋)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形成的时间段。全季形成的11个热带气旋中有10个成为热带风暴,7场达到飓风强度,3场成为大型飓风。热带风暴的数量远低于16场的平均水平,飓风数和大型飓风数则略低于平均水平。.

新!!: 大西洋和1995年太平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9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全季共形成13场命名风暴,其中9场达到飓风标准,6场成为大型飓风,分别是飓风伯莎、爱德华、弗兰、霍滕斯、伊西多尔和丽丽。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飓风塞萨尔、飓风弗兰和飓风霍滕斯是本季最具破坏性的风暴。其中飓风塞萨尔(进入东太平洋后得名飓风道格拉斯)对哥伦比亚北部和中美洲南部构成重创,夺走至少51条人命,是全季最致命的飓风。飓风弗兰对美国造成高达32亿美元的损失,还导致26人遇难,其中又以北卡罗莱纳州灾情最重。飓风霍滕斯在波多黎各西南部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东部产生倾盆大雨,造成21人丧生,经济损失1.27亿美元。1997年春,世界气象组织将这3个风暴的名称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

新!!: 大西洋和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

截至2015年,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仍是有纪录以来最后一个没有热带气旋在8月形成的大西洋飓风季,这个月份通常来说都是大西洋盆地一年中热带天气活动最强烈的。飓风季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本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一共只形成7场获得命名的风暴,此外还有1个热带低气压和1场未编号的亚热带风暴,这也是继1961年以来大西洋盆地首次在8月完全没有热带气旋活动。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但同年的东太平洋飓风季和西太平洋台风季都很活跃,分别形成了19和29场风暴,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强烈的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影响。与存在该现象的过往年份一样,大西洋热带海域的热带气旋形成受到限制,北纬25°以南只形成两场热带风暴。 6月1日,巴哈马以北海域发展出亚热带风暴,再于次日消散,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发现这场风暴,所以也就没有为其编号。6月30日,热带风暴安娜在南卡罗莱纳州近海形成,再于7月4日消散,对北卡罗莱纳州有轻微影响。本季首场飓风比尔从7月11日持续到13日,给纽芬兰岛带去小雨。热带风暴克劳德特在比尔消散时发展形成,致使北卡罗莱纳州近海波涛汹涌。飓风丹尼是全季最具破坏性的风暴,引起大规模洪灾,其中又以阿拉巴马州受灾最为严重。丹尼一共夺走了9条人命,经济损失约有1亿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埃里卡的外围雨带令小安的列斯群岛受到强烈海浪和阵风的冲击,导致两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000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热带风暴格雷斯的前身天气系统在波多黎各引发轻度洪灾。第五号热带低气压和热带风暴费边都没有对陆地产生显著影响。合并计算,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风暴一共造成12人丧生,引起的破坏总价值约为1亿1146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7年飓风埃里卡

飓风埃里卡(Hurricane Erika)是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源于这年9月3日的一股东风波,在向西北偏西方向穿越热带大西洋期间逐渐增强,于9月4日达到飓风强度,成为该季第5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埃里卡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北近海掠过,之后受逐渐副近的低压槽影响而转向北上。飓风迅速强化,成为本季唯一的大型飓风,于9月8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05公里的最高强度。在最高强度下保持了约24小时后,系统因行经海域水温降低而减弱,之后转向东进,先减弱成热带风暴,最终在经过亚速尔群岛后转变成温带气旋。 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因这场飓风降下小雨,风力也不大。蒙塞拉特岛上的苏弗里埃尔火山曾于飓风经过数星期前喷发,埃里卡将火山灰云带到安地卡岛上空,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飓风产生的大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引起海滩侵蚀,还导致两名冲浪者遇难。中等强度阵风令背风群岛和波多黎各数以千计的居民失去供电,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一共遭受了1000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损失。亚速尔群岛同样出现阵风和小雨。埃里卡是1997年8至9月间大西洋盆地仅有的热带气旋,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追溯到超过60年前的1929年。.

新!!: 大西洋和1997年飓风埃里卡 · 查看更多 »

1997年飓风吉列尔莫

飓风吉列尔莫(Hurricane Guillermo)是有纪录以来第九强劲的太平洋飓风,其最高风速达到每小时260公里,气压低至919毫巴(百帕,27.14英寸汞柱)。吉列尔莫于1997年7月30日由一股位于墨西哥瓦哈卡州萨利纳克鲁斯以南约555公里的东风波形成,这股东风波之后在稳步朝西北偏西方向行进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于8月1日达到飓风强度,并于次日开始快速强化。这一强化阶段结束时,风暴已经达到最高强度,成为五级飓风。8月5日下午,风暴开始减弱,于8月8日降级为热带风暴。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管辖区域后,系统曾短暂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之后又重新强化至热带风暴状态。8月15日,风暴进入北纬41.8度海域,对于热带气旋来说这一纬度异常之高,隨后转化成温带气旋。风暴残余先往东北方向移动,之后转朝南面,再转而向东,一直持续了超过一星期后才于8月24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近海被一个更大的温带系统吸收。 这场飓风自始至终没有对任何一块大陆构成威胁,对陆地的影响很小。不过由于其强度较高,在太平洋产生的海浪对从夏威夷到墨西哥的海岸都产生了影响。沿美洲的太平洋海岸一共有三人在巨浪中淹死,其中两人在下加利福尼亚州,一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吉列尔莫达到最高强度时曾是有纪录以来第二强的太平洋飓风,但自那以后已经先后被另外四个风暴超越,其中包括同年晚些时候的飓风琳达。由于风暴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其名称吉列尔莫(Guillermo)也就没有予以退役。.

新!!: 大西洋和1997年飓风吉列尔莫 · 查看更多 »

1997年飓风丹尼

飓风丹尼(Hurricane Danny)是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唯一登陆美国的飓风,也是全季第4场热带风暴和第2场飓风。系统于7月17日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创下大西洋飓风季中形成时间最早的第5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纪录,直到2005年才被飓风艾米莉打破。与本季前4场热带或亚热带气旋相同,丹尼的起源也不属热带天气系统,而是源自一股由低压槽催生后进入墨西哥湾温暖水域上空的对流。由于两个高气压的影响,系统向东北方向穿过墨西哥湾,这样的前进方向和路径对于7月中旬的热带气旋来说非常罕见。丹尼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登陆,然后经过美国东南部,最终还给新英格兰部分地区带去了风和雨。 飓风产生了极端降水和多场龙卷风,沿途造成大规模破坏,共导致9人死亡,经济损失1亿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风暴在阿拉巴马州产生的降雨量创下新纪录,其中多芬岛高达932毫米。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许多地区出现洪灾、停电和侵蚀,救援工作也只能通过被洪水淹没的道路展开。气旋催生的龙卷风对美国东岸造成重大损失。全部9名遇难者中阿拉巴马州近海1人,乔治亚州4人,南卡罗莱纳州和北卡罗莱纳州各2人。.

新!!: 大西洋和1997年飓风丹尼 · 查看更多 »

1997年飓风里克

飓风--里克(Hurricane Rick)是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八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九场(也是最后一场)飓风,还是有纪录以来除1961年的飓风塔拉外登陆墨西哥日期最晚的飓风。风暴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属二级飓风标准,但持续时间很短,11月10日登陆墨西哥前就减弱成一级飓风。该国于近一个月前受到飓风宝莲重创,里克虽然强度远远不及,但却令重建进程受阻,对灾情雪上加霜。 里克直接引起的破坏程度相对而言很轻,有了之前宝莲的教训,再度有飓风逼近墨西哥时,沿海地区居民及时撤离并做好应对风暴来袭的准备,所以该国没有人员因此丧生。.

新!!: 大西洋和1997年飓风里克 · 查看更多 »

1998年2月26日日食

1998年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8年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厄瓜多尔科隆群岛、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內瑞拉、阿鲁巴、荷属安的列斯、蒙哲臘、瓜德罗普、安提瓜和巴布达,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起太平洋東部、東至大西洋東北岸、包含美洲中部的廣大區域。.

新!!: 大西洋和1998年2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8年热带风暴赫敏

热带风暴赫敏(Tropical Storm Hermine)是1998年大西洋飓风季第八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由9月5日非洲西海岸涌现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这股东风波向西穿越大西洋后进入加勒比海西北部,并与其它天气系统相互影响。由此产生的新系统于9月17日在墨西哥湾中部成为热带低气压。风暴蜿蜒且缓慢地向北行进,之后升级为热带风暴并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陆,之后迅速弱化,但于9月20日重新增強为热带低气压。 赫敏是一个较弱的热带风暴,造成的损失很小,从路易斯安那州到乔治亚州都普遍出现降雨,个别区域因此暴发山洪。部分地区的风暴潮延长了沿海地区因其他热带气旋导致洪灾的持续时间,还有些地区有遭受阵风的报道。风暴到达前,路易斯安那州格兰德艾尔的居民已经撤离。与风暴相关联的龙卷风在密西西比州造成移动房屋和车辆受损,还有一人受伤。虽然赫敏本身的破坏性不大,但其影响与其他热带气旋相结合,造成了一些农业上的损失。.

新!!: 大西洋和1998年热带风暴赫敏 · 查看更多 »

1998年飓风伊西斯

飓风伊西斯(Hurricane Isis)是1998年太平洋飓风季唯一一个登陆过的飓风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热带气旋,还是该季第九个热带风暴和第六个飓风,于9月1日从墨西哥西南部的一片大规模下层环流和一股东风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成。系统朝北面进发,首先袭击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最东南部,然后在加利福尼亚湾达到飓风强度,之后于9月3日在墨西哥的锡那罗亚州再次登陆,然后很快就失去了下层环流。风暴残余接下来还持续了几天时间,最终在美国的爱达荷州境内消散。 伊西斯在墨西哥摧毁了超过700套房屋,还直接导致14人死亡,这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所降的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了500毫米。这些降水导致大范围道路和铁路受损,成千上万的人被困在路上。风暴的残余湿气一直延伸到美国西南部地区,带去了轻等程度降雨,引发数十起交通事故,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县有数千居民家中停电。.

新!!: 大西洋和1998年飓风伊西斯 · 查看更多 »

1998年飓风玛德琳

飓风玛德琳(Hurricane Madeline)是1998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最后一个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3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九场飓风。系统源于同年9月25日离开非洲西海岸的东风波,起初向西穿越大西洋,再于10月5或6日从中美洲上空经过。系统逐渐增强,于10月16日成为热带低气压,而且当天就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名“玛德琳”。10月17日,气旋达到飓风标准,然后在行进至纳亚里特州圣布拉斯西南方向约150公里海域时达到最高强度,持续风速约为每小时140公里。 在最高强度下保持约18小时后,玛德琳开始减弱,于10月19日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并且次日早上便已完全消散。虽然这场飓风自始至终没有登陆,但其雨带还是对墨西哥沿海地区产生影响,只是损失数额及人员伤亡情况缺乏统计。气旋的残留湿气继续北上,在德克萨斯州中部引发洪灾,导致31人死亡,损失总额高达7.5亿美元(1998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1998年飓风玛德琳 · 查看更多 »

1998年飓风莱斯特

飓风莱斯特(Hurricane Lester)是1998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5个热带气旋,第12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八场飓风。系统源自9月29日离开非洲西海岸进入大西洋的东风波,由于外界环境不利,直至10月15日才成为热带低气压。气旋当天就升级成热带风暴,次日又达到飓风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度波动,莱斯特达到风力时速185公里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已属三级飓风标准。风暴此后逐渐减弱,于10月26日降级成热带风暴,并在不久后完全消散。 气旋自始至终没有登陆,但10月18日行进至距陆地最近的位置时产生暴雨和中等强度风力。降水引发泥石流,夺走两名孩童的生命,风暴整体引起的损失数额缺乏统计。.

新!!: 大西洋和1998年飓风莱斯特 · 查看更多 »

1999年2月16日日食

1999年2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99年2月1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非爱德华王子群岛和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南部、马来群岛、大洋洲西部、南极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99年2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9年8月11日日食

1999年8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9年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英国及其王冠属地根西、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亚、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至北美洲東岸、東至东亚一帶、南至萨赫勒地區附近、覆蓋北冰洋大部分的區域。.

新!!: 大西洋和1999年8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世紀日食列表

19世紀日食列表列出了19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沙羅周期及持續時間。在19世紀,總共發生了242次日食,其中有87次不帶其他種類日食的日偏食,77次日環食,63次日全食和15次全環食。在這之中,1805年是出現最多日食的年分,一共出現了5次日食,該年1月以及12月則分別出現了2次日食。在1851年7月28日發生的日全食更是人類史上首個被攝影紀錄的日食。 發生於1850年8月7日的日食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全食維持6分50秒;而日全食最多可持續7分32秒。最長日環食則是1883年10月30日的日食,環食持續10分17秒;日環食最多可持續12分29秒。此外,1807年6月6日之全環食與1807年11月29日之全環食、1825年6月16日之全環食與1825年12月9日之全環食、1827年10月20日之全環食與1828年4月14日之全環食、以及1845年10月30日之全環食與1846年4月25日之全環食相距皆不足一年。另外,日食沙羅週期152與日食沙羅週期153依次於本世紀開始,而日食沙羅週期112、日食沙羅週期107、日食沙羅週期113與日食沙羅週期109則依次於本世紀結束。 本列表包含19世紀日食發生的日期、食甚時間、其沙羅周期、該日食的類型、食分。如果是全食、環食或全環食,亦會提供其全(環)食持續時間及影子直徑。此外,此列表還包含各日食的日甚地點(以經緯度表示)及可見地區。.

新!!: 大西洋和19世紀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19世纪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着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迫使這些國家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新!!: 大西洋和19世纪 · 查看更多 »

2001年6月21日日食

2001年6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1年6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安哥拉、赞比亚、辛巴威、莫桑比克、马拉维、马达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北至撒哈拉沙漠、南至大西洋最南端、西至南美洲中西部、東至印度洋中部的區域。.

新!!: 大西洋和2001年6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1年第九号热带低气压

九号热带低气压(Tropical Depression Nine)是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九个热带气旋,于2001年9月在中美洲引发轻度洪灾。气旋于9月19日经加勒比海西南部的东风波发展而成,之后没有显著强化便在成为热带气旋仅六小时后于9月20日清晨登陆尼加拉瓜的卡贝萨斯港。进入中美洲陆地上空后,低气压大幅消退,于当天消散,自始至终成为热带气旋的时间还不足24小时。风暴残留进入东太平洋,之后又发展成太平洋飓风朱丽叶。 第九号热带低气压造成的影响很小,陆地上测得的持续风速不超过每小时55公里,萨尔瓦多有三名儿童被倒塌的树木砸伤。此外,圣萨尔瓦多有至少200套房屋被暴雨引发的洪灾淹没,还有15个农场被淹。气旋没有造成人员丧生,具体损失数额缺乏统计和记载。.

新!!: 大西洋和2001年第九号热带低气压 · 查看更多 »

2001年热带风暴尚塔尔

热带风暴尚塔尔(Tropical Storm Chantal)是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场在8月穿越了加勒比海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尚塔尔于8月14日由热带大西洋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快速向西移动,退化成东风波后穿越了向风群岛。尚塔尔在加勒比海两次达到时速110公里的最高风速,并且气象部门两次都预测风暴将达到飓风强度,但风切变和之后与陆地的相互作用都令风暴没能强化成飓风。到了8月21日,尚塔尔移动到了墨西哥和伯利兹边界海岸附近登陆,并于次日消散。 风暴在向风群岛引发的闪电导致特立尼达岛有两人间接死亡。尚塔尔给行进路途上的各地带去了小到中等程度的降雨,其中墨西哥的金塔纳罗奥州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泥石流。伯利兹因大浪、狂风和降雨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共计为400万美元(200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总体上这场风暴所造成的损失很小。.

新!!: 大西洋和2001年热带风暴尚塔尔 · 查看更多 »

2002年12月4日日食

2002年1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2年12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安哥拉、赞比亚、纳米比亚、波札那、辛巴威、南非、莫桑比克、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至澳大利亚之間的區域及部分周邊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02年1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在中等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于200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全季共产生了14个热带气旋,其中12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4个发展成飓风,两个成为大型飓风。虽然飓风季是在6月1日正式开始,但第一个气旋要一直到7月14日才形成。虽然起步较慢,但本季在9月一共发展出多达8场热带风暴,创下新的纪录,之后只有2004、2007和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追平。同时,本季在10月6日后就再也没有热带风暴形成,这种情况也很罕见,部分是因为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影响。全季最强烈的飓风是伊西多尔,最低中心气压只有934毫巴(百帕),不过飓风丽丽的最大持续风速更高,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 本飓风季造成的破坏程度低于平均水平,一共导致23人丧生,经济损失约26亿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由飓风伊西多尔和丽丽造成。9月,飓风古斯塔夫在转变成温带气旋的过程中登陆新斯科舍,给当地带去持续数日的狂风。伊西多尔先后袭击了尤卡坦半岛和美国,造成约价值9.7亿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破坏,还夺走了7人的生命。8到9月间还有另外多场风暴对陆地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全季持续时间最长的风暴飓风凯尔。10月初,飓风丽丽登陆路易斯安那州,造成15人遇难,损失达8.6亿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在中等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共计形成了12个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0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不过今年的第一个风暴亚瑟要一直到7月14日才形成,全年的最后一个热带气旋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又早在10月16日就已消散。 全季共产生了14个热带气旋,其中12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4个发展成飓风,两个成为大型飓风。本季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多的两场飓风分别是飓风伊西多尔和飓风丽丽,其中伊西多尔的规模异常之大,最大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05公里,成为整个飓风季仅有的两场大型飓风之一。飓风丽丽是全季最强烈的风暴,最强风力时速达230公里,不过之后登陆路易斯安那州时已大幅减弱。 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大西洋和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2年热带风暴亚瑟

热带风暴亚瑟(Tropical Storm Arthur)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热带气旋,系统源于墨西哥湾一股逐渐衰减、并令美国东南部普降小到中雨的冷锋。7月14日,亚瑟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逐渐发展,在热带气旋阶段总体保持向东北方向快速移动。7月16日,气旋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但很快就因水温降低,并与中层气旋发生相互作用而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残留从纽芬兰岛上空经过,在当地产生阵风和降水,导致1人溺毙。.

新!!: 大西洋和2002年热带风暴亚瑟 · 查看更多 »

2002年热带风暴伯莎

热带风暴伯莎(Tropical Storm Bertha)是一场于2002年8月两次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登陆的弱热带风暴,也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二个热带低气压和第二场热带风暴。这一天气系统源于8月4日从墨西哥湾北部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一条低压槽,然后快速组织,并在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后不久从路易斯安那州东部登陆。风暴在该州上空转向西南,于8月7日回到墨西哥湾。接下来气旋的组织结构因接近陆地而变得杂乱无章,然后又从德克萨斯州南部登陆,最终于8月9日消散。 伯莎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三场曾登陆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萨斯州的热带气旋之一,另外两场分别是2001年的热带风暴阿利森和1971年的飓风弗恩。佛罗里达州有一人因遭遇大浪丧生。风暴给沿途地区带去中等程度雨量,其中路易斯安那州东部和密西西比州南部降雨量最高,超过250毫米。风暴造成的破坏程度很轻,总计价值仅有20万美元(2002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2年热带风暴伯莎 · 查看更多 »

2002年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

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Tropical Storm Cristobal)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3个热带低气压,也是第3场热带风暴,其强度相对较弱,在西大西洋蜿蜒行进数天后就被锋区天气系统吸收。系统源于之前催生出热带风暴伯莎的同一条低压槽,于8月5日在南卡罗莱纳州近海形成。气旋起初缓慢向东南方向移动,组织结构较为混乱。8月7日,克里斯托瓦尔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85公里的最高强度,但次日就失去热带天气系统特征。风暴残留给百慕大带去中等程度降水,并与高气压系统共同影响,导致纽约州长岛有3人因遭遇离岸流遇难。.

新!!: 大西洋和2002年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 · 查看更多 »

2002年热带风暴汉娜

热带风暴汉娜(Tropical Storm Hanna)是一个对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南部地区构成影响的中等强度热带风暴,也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0个热带气旋和第9个获得命名的风暴。汉娜由表面槽、东风波、上层低气压系统和上层大气扰动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于协调世界时9月12日0点经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归类为热带低气压。风暴在其整个持续时间里的组织性一直很混乱,不过还是达到了热带风暴强度,最低气压为1001毫巴(百帕,29.56英寸汞柱),最大风速为每小时100公里。汉娜穿过路易斯安那州东南边界后,沿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边界进行了第二次登陆。 由于风暴相关的大部分对流活动都位于环流中心东部,因此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所受到的破坏程度很轻。但阿拉巴马州的多芬岛情况就糟得多,风暴造成的沿海洪灾令道路封闭,居民也被迫撤离。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强风和强降雨,大浪导致三位泳者丧生,该州2万户居民家中停电。乔治亚州也出现了暴雨并导致严重洪灾。大量农作物受损,约335幢建筑因洪水而受损。风暴总计造成了约2000万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

新!!: 大西洋和2002年热带风暴汉娜 · 查看更多 »

2002年飓风埃尔南

飓风埃尔南(Hurricane Hernan)是2002年太平洋飓风季共计3场五级飓风中的第2场,也是该季第12个热带气旋,第10个获命名的风暴和第6场飓风。系统源于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一股东风波,催生出低气压系统后于8月30日组织成热带低气压,再于8月31日成为热带风暴,当晚达到飓风标准。埃尔南迅速强化,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气旋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最高强度下保持了8个小时。9月2日,飓风因进入海域水温降低而开始减弱。到9月6日时,系统已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 埃尔南是本季第二强烈的飓风,并且在五级强度下持续的时间也是第二长,两项数据都仅次于飓风肯纳 A guide on how to read the database is available.

新!!: 大西洋和2002年飓风埃尔南 · 查看更多 »

2002年飓风依利达

飓风依利达(Hurricane Elida)是2002年太平洋飓风季首场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五级标准的热带气旋。系统源于7月23日的一股东风波,形成后快速增强,仅用了两天时间就从热带低气压增强成五级飓风,但在此强度下只保持了6个小时就开始减弱。截至2014年,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只形成过15场五级飓风,依利达产生的大浪虽有抵达墨西哥,但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相關報導。 受高压脊影响,飓风向西移动,并两度进入眼墙置换周期,其中第一次是在风暴达到最高强度左右开始,完成时飓风已行进至水温较低的海域,第二次则是在飓风开始减弱后不久开始,并且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气象机构是在依利达位于墨西哥以西洋面时发布针对该气旋的最后一份公告,但系统残留要一直行进至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以西海域才完全消散。依利达的增强速度很快,并且达到最高强度后的减弱过程又很不稳定,气象组织在预测其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许多错误。虽然强度预报准确度欠佳,但针对风暴的路径预测却比此前10年的总体情况要好。.

新!!: 大西洋和2002年飓风依利达 · 查看更多 »

2002年飓风凯尔

飓风凯尔(Hurricane Kyle)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第五长的大西洋热带或亚热带气旋,也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1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于9月20日由百慕大东南偏东方向的一股亚热带气旋发展而成。系统蜿蜒向西行进,先是转变成热带气旋,后又在9月25日增强为飓风。之后的两个星期时间里,凯尔总体向西移动,其强度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多次波动。10月11日,风暴转向东北并以热带风暴强度在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和北卡罗莱纳州的长滩附近登陆。10月12日,凯尔被一股逐渐逼近的冷锋吸收而消散,这时其作为热带天气系统已经存在了22天。 这场飓风给百慕大带去了小幅降水,当地没有出现严重破坏。风暴两次登陆美国,带去的中等程度降雨引起局部山洪爆发,还有多条道路封闭。南卡罗莱纳州有一家养老院和多套移动房屋中的居民因洪水而被迫撤离。凯尔还催生了至少4场龙卷风,其中一场袭击了南卡罗莱纳州的乔治敦,导致8人受伤,7幢建筑物被毁,还有106套受损。这场气旋一共造成了约500万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破坏,但没有直接引起人员丧生。不过,风暴的温带残留之后导致不列颠群岛近海间接有一人遇难。.

新!!: 大西洋和2002年飓风凯尔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其正式期限前后都有热带天气活动,这在超过半个世纪里还是头一遭。全季共形成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命名,7场达到飓风标准,3场成为大型飓风。截至2014年,这仍然是有纪录以来第8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飓风伊莎贝尔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北方向海域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强度标准,是本季的最强飓风。伊莎贝尔之后以二级飓风强度吹袭北卡罗莱纳州,对美国多个州构成严重影响,一共造成价值36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如今的美元)的巨额损失,还夺走了51人的生命。 4月20日,亚热带风暴安娜提前拉开本季序幕,飓风季还要到1个多月后的6月1日才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9月上旬,飓风费边以三级强度袭击百慕大,是1926年以来对该岛造成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导致4人死亡,损失达3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如今的美元)。飓风胡安以二级飓风强度对新斯科舍、特别是哈利法克斯构成重创,是1893年以来第一个吹袭该省的飓风。飓风季结束后,伊莎贝尔、费边和胡安3个名称都因风暴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此外,飓风克劳德特和飓风埃里卡均以飓风强度的最低标准先后袭击德克萨斯州和墨西哥。.

新!!: 大西洋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美国时间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无论是在正式时间段之前和之后都存在热带天气系统活动,热带风暴安娜早在4月20日开始形成,这时离飓风季正式开始还有超过40天的时间,全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11日。 本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共计产生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因此获得命名,7个达到飓风强度,3场成为大型飓风,还有1场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最高的五级强度。全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分别是飓风法比安、伊莎贝尔和胡安,其名称也因飓风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退役。飓风季期间的所有风暴一共夺走至少92条人命,还造成44亿美元的破坏。.

新!!: 大西洋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无论是在正式时间段之前和之后都存在热带天气系统活动,这在之前50年里还是仅有的一次。热带风暴安娜早在4月20日开始形成,这时离飓风季正式开始还有超过40天的时间,全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11日。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本季共计产生了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因此获得命名,7个达到飓风强度,3场成为大型飓风,这意味着其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三级或以上。飓风法比安、飓风伊莎贝尔和飓风胡安分别对百慕大、美国东部和新斯科舍产生了严重影响,其名称也因此予以退役。费边和胡安都是其影响地区有纪录以来造成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共计导致16人丧生,经济损失达4.5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伊莎贝尔是全季最强烈、最致命和最昂贵的风暴,在大西洋开放海域三度达到五级飓风强度,之后在登陆美国东岸前减弱成二级飓风,造成51人遇难,经济损失达53.7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期间对墨西哥构成影响的热带气旋异常之多,全年最具影响的两场风暴分别是飓风伊格纳西奥和飓风马蒂,分别在墨西哥夺走了2人和12人的生命,所有风暴共计造成约10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这年还有另外三场太平洋风暴、三场大西洋风暴直接影响墨西哥,三场太平洋风暴中又有两场达到飓风强度。飓风希梅纳在夏威夷以南近海掠过,是多年来首场直接对该岛构成威胁的风暴,也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的另一场有较高知名度的飓风。 飓风季于2003年5月15日从东太平洋(西经140°以东的太平洋)、2003年6月1日从中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的太平洋)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形成的时间段。全季共形成16场热带风暴,其中7场达到飓风标准,属于平均水平。不过,全年没有任何一场飓风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是继1977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新!!: 大西洋和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3年热带风暴卡洛斯

热带风暴卡洛斯(Tropical Storm Carlos)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一个曾经登陆的热带气旋,于6月26日经墨西哥以南的东风波发展而成。气旋在逼近海岸的同时快速增强,于6月27日清晨以风力时速100公里强度从瓦哈卡州上岸。风暴接下来迅速消退成残留低气压区,然后持续到6月29日再逐渐消散。 卡洛斯在墨西哥南部部分地区降下暴雨,并以格雷罗州两地的降雨量最高,达到337毫米。气旋沿途共令三万套房屋受损,经济损失总额约为8670万墨西哥比索(2003年墨西哥比索,相当于同年的800万美元)。该国至少有九人丧生,其中七人死于泥石流,两人死于河流洪灾,此外还有两名渔夫失踪。.

新!!: 大西洋和2003年热带风暴卡洛斯 · 查看更多 »

2003年热带风暴安娜

热带风暴安娜(Tropical Storm Ana)是有纪录以来北大西洋在4月份出现的第一个热带气旋,并且截至2014年仍然是唯一一个。作为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风暴,安娜的形成还标志着自1851年开始有可靠气象记录以来大西洋飓风季第5早的开局。系统源于4月20日百慕大以西一股非热带低气压发展成的亚热带气旋,形成后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并逐渐组织,于4月21日转变成热带气旋并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安娜转向东北偏东,由于风切变和稳步逼近冷锋的影响而逐渐减弱,于4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风暴掠过百慕大并造成小雨,系统残留还给亚速尔群岛和英国带去降水。安娜产生的大浪导致佛罗里达州沿海的一艘船倾覆,夺走了两人的生命。.

新!!: 大西洋和2003年热带风暴安娜 · 查看更多 »

2003年热带风暴亨利

热带风暴亨利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形成的一个弱热带风暴,是该季的第8个风暴,也是这年第6个有对美国产生影响的热带气旋。亨利是由9月初墨西哥湾的一股东风波形成,之后以热带低气压形式穿过佛罗里达州。其残余之后进入中大西洋各州并最终彻底消散。 亨利对部分地区造成了较为轻微的损失,给佛罗里达州带去的强降雨导致了轻度洪灾。风暴对特拉华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造成的损失更大,强降雨造成数百户家庭房屋和商户受到损坏,其中特拉华州更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洪灾。亨利给其沿途共计造成了1960万美元(2003年美元)的损失,不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报告。.

新!!: 大西洋和2003年热带风暴亨利 · 查看更多 »

2003年热带风暴格雷斯

热带风暴格雷斯(Tropical Storm Grace)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吹袭德克萨斯州的一场弱热带风暴,是该季第11个热带低气压和第7场热带风暴,也是全季强度最弱的热带风暴,由8月30日墨西哥湾西部的一股东风波发展形成。受西侧的上层低气压影响,格雷斯存在期间的组织结构一直很混乱。风暴向西北方向移动,从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登陆,然后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于9月2日与冷锋合并而消散。 受风暴影响,德克萨斯州降下暴雨,引起山洪爆发,造成轻度破坏。冷锋吸收风暴残留后给德州至中大西洋地区带去中到大雨。印第安纳波利斯爆发的洪灾最为严重,创纪录的降水对700余户民居构成影响。整体而言,风暴沿途虽然产生强降雨,但导致的破坏程度很轻。.

新!!: 大西洋和2003年热带风暴格雷斯 · 查看更多 »

2003年热带风暴比尔

热带风暴比尔(Tropical Storm Bill)是一场于2003年夏季对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产生影响的热带气旋,也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第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于6月29日在尤卡坦半岛以北由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系统在北上的过程中缓慢增强,并在登陆路易斯安那州中南部前不久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比尔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并加速向东北进发,风暴带来的湿气与一股逐渐逼近冷锋中的寒冷空气相结合,催生了多达34场龙卷风。7月2日,风暴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当天晚些时候由冷锋吸收而消散。 风暴在登陆路易斯安那州期间产生了中等强度的风暴潮,引发潮汐洪灾。该州东北部一个小镇的堤防遭大浪突破,镇上许多民房被淹。土壤湿软加上中等强度的大风导致许多树木倒塌,有些还砸中了房屋和供电线路,引起数十万用户失去电力供应。佛罗里达州有两人因汹涌的海浪溺亡。风暴在更为内陆的区域催生了多场龙卷风,局部地区受到中等程度破坏。热带风暴比尔行经之处共计夺走了4条人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00万美元(2003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3年热带风暴比尔 · 查看更多 »

2003年飓风伊格纳西奥

飓风伊格纳西奥(Hurricane Ignacio)是1966年开始有可靠卫星观测数据以来太平洋飓风季形成日期最晚的首场飓风,也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九场热带风暴,源于8月22日墨西哥近海的东风波。气象机构起初预计风暴会一直在海上行进,强度也不会超出弱热带风暴标准,但气旋却出人意料地快速组织,于8月24日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东南近海达到风力时速16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伊格纳西奥因陆地影响而减弱,从拉巴斯附近登陆时持续风速已降至每小时130公里。8月27日,风暴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中部上空消散。 飓风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降下暴雨,两名救援人员在洪灾中丧生。靠近海岸的度假区受到轻度影响,更偏内陆的地区所受破坏反而更加严重。伊格纳西奥的影响还因一个月后的飓风马蒂而加剧,两场飓风造成的损失总额约有十亿美元(2003年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3年飓风伊格纳西奥 · 查看更多 »

2003年飓风凯特

飓风凯特(Hurricane Kate)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1场热带风暴、第5场飓风和第3场大型飓风,源于9月25日热带大西洋中部的一股东风波。系统的行进路线很不寻常,先后四次大幅转向。风暴向西北方向前进,但受副热带高压脊出现薄弱环节的影响转向东进。凯特增强成飓风,并在围绕中层低气压移动期间突然向西大幅转向,于10月4日强化成风力时速205公里的大型飓风。风暴之后又围绕反气旋边缘急剧向北转向并逐渐减弱,在从纽芬兰岛以东经过期间转变成温带气旋。这场温带风暴又持续了3天,最终在斯堪的纳维亚附近失去踪影。 这场飓风对陆地的影响很小,仅限于给纽芬兰岛带去的暴雨和中等强度大风。凯特一度对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构成威胁,飓风胡安在仅一周前曾对该国新斯科舍构成重创。.

新!!: 大西洋和2003年飓风凯特 · 查看更多 »

2003年飓风诺拉

飓风诺拉(Hurricane Nora)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最后一个登陆墨西哥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十四个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五场飓风,于10月1日经东风波发展而成。气旋朝西北方向移动并缓慢增强,于10月4日达到飓风强度。风暴在当天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60公里的最高强度,但由于东侧有规模更大的飓风奥拉夫存在,诺拉无法进一步强化。受逐渐逼近的低压槽影响,气旋在迅速减弱的同时转朝东面的墨西哥前进,到10月7日已降级成热带低气压。虽然诺拉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但由于其位置靠近陆地,因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还在继续针对气旋发布公告。 出乎气象机构意料,诺拉重新发展出雷暴区,并于10月9日从锡那罗亚州马萨特兰附近登陆,之后不久就逐渐消散。低气压在墨西哥西部产生局部暴雨,但没有报导表明当地因此受到破坏,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风暴残留之后同奥拉夫和下层低气压区融合,在德克萨斯州中部引发洪灾,还催生出一场龙卷风。.

新!!: 大西洋和2003年飓风诺拉 · 查看更多 »

2004年4月19日日食

2004年4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4年4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南部和南极洲位於大西洋南方的部分。.

新!!: 大西洋和2004年4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纪录以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惨重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lll ku p,但这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一共形成了16个热带低气压,15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9个达到飓风标准,6个成为大型飓风。本季共有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登陆,分别是热带风暴邦尼、飓风查利、飓风弗朗西丝、飓风伊万和飓风珍妮,其中有3场飓风的持续风速至少达到每小时185公里(大型飓风强度)。这也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个有4场飓风对佛罗里达州产生影响的大西洋飓风季,其中飓风伊万并没有在该州登陆,但仍带去了飓风强度的狂风。.

新!!: 大西洋和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4年亚热带风暴妮科尔

亚热带风暴妮科尔(Subtropical Storm Nicole)是有纪录以来首场没有成为热带气旋、但仍然从标准飓风命名名单上获得命名的亚热带风暴,也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于10月10日在百慕大附近经上层低压槽和冷锋相互影响形成,然后转朝东北方向移动,风暴一度朝热带气旋转变,但转变过程没有完成,之后被更大规模的温带风暴吸收而消散。 妮科尔在百慕大产生中等程度降水,恶劣的海况对邮轮构成影响。风暴残留同温带风暴相结合,在加拿大产生狂风暴雨,导致树木和输电线缆受损。气旋残留还在新英格兰多地产生阵风,风暴产生的涌浪令美国东岸沿线的冲浪运动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新!!: 大西洋和2004年亚热带风暴妮科尔 · 查看更多 »

2004年热带风暴邦尼

热带风暴邦尼(Tropical Storm Bonnie)是一场于2004年8月在佛罗里达州登陆的小型热带风暴,也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二场风暴。邦尼于8月3日由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并在穿过该群岛后因移动速度过快而消散,之后再在尤卡坦半岛附近重新增强为热带风暴。系统在墨西哥湾达到时速100公里的最高风速后转向东北,以风速每小时75公里的热带风暴强度袭击了佛罗里达州。接下来风暴加速朝东北行进,在新泽西州以东成为温带气旋。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中共有五个热带系统在佛罗里达州登陆,邦尼是其中的第一个,并且还是有纪录以来第二个在8月份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扰动,截止2013年,这样的扰动一共只有8个。 邦尼造成的影响很小,加勒比海上主要出现的是小雨,而佛罗里达州的降水则引发了洪灾并造成轻微的损失。风暴导致美国东南部出现了多场龙卷风,导致三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00万美元。系统在佛罗里达州登陆的时间正好是飓风查理登陆的前一天,后者对美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新!!: 大西洋和2004年热带风暴邦尼 · 查看更多 »

2004年飓风卡尔

飓风卡尔(Hurricane Karl)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一场强劲佛得角型飓风,也是该季第11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第8场飓风和第6场大型飓风。系统源自9月13日离开非洲海岸的强劲东风波,于9月16日成形。成为热带风暴后,卡尔快速增强,先后两度达到大型飓风标准。9月21日,风暴达到风力时速230公里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四级飓风的较高标准。气旋在北上期间减弱,于9月24日在北大西洋转变成温带气旋,最终于9月28日被另一个天气系统吸收。卡尔转变而成的温带风暴一度吹袭法罗群岛,但没有造成破坏或人员伤亡。.

新!!: 大西洋和2004年飓风卡尔 · 查看更多 »

2005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5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0月3日日食

2005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05年10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乍得、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塞舌尔,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全部的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以及部分周邊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05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5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5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5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5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由于风暴实际活动的持续存在,飓风季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 截至2014年,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仍然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屡次打破历史纪录。全季共形成28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其中又有15场成为飓风,两项数字都创下新纪录。这些飓风中又有7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5场成为四级飓风,4场达到五级飓风标准,这其中四级飓风数量追平历史纪录,五级飓风数量创下新纪录。全部4场五级飓风中,飓风威尔玛则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 本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分别是飓风丹尼斯、飓风艾米莉、飓风卡特里娜、飓风丽塔和飓风威尔玛,其中除丹尼斯是四级飓风外,另外4场都是五级飓风,此外,飓风斯坦也造成了显著影响。这些风暴先后12次以大型飓风强度登陆古巴、墨西哥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造成至少2048人丧生,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200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共计形成了多达28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并且有4场风暴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这两项都创下了新的纪录。飓风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份。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这年飓风季的活动性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有一个未经命名的亚热带风暴起初完全没有被气象部门发现,一直到季后的回顾过程中才知晓。.

新!!: 大西洋和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

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2005 Azores subtropical storm)是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第十九个可以命名的风暴,不过由于在操作上将其归类为非热带低气压,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并没有给之命名。这场风暴于10月4日由大西洋东部一片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低气压区发展而成,持续的时间很短,10月4日穿过亚速尔群岛后不久就在10月5日重新转变成温带气旋,没有出现任何因这场风暴造成破坏或人员伤亡的报道。系统残余之后由一股冷锋吸收,之后转变成了飓风文斯,这场飓风对伊比利亚半岛产生了影响。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结束数月之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对飓风季及期间出现的所有获得命名的气旋进行回顾,气象预报员杰克·贝文(Jack Beven)和埃里克·布雷克(Eric Blake)确认了这个之前没有发现的亚热带风暴存在。虽然其生成位置不同寻常,并且风场也异常之宽,但系统还是有着层次分明的对流中心围绕在暖心周围,这正是亚热带风暴的标志。.

新!!: 大西洋和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5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

十號熱帶低氣壓(Tropical Depression Ten)是創紀錄的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十場熱帶氣旋。8月8日,它起源於非洲西岸湧現的一股东风波,並在8月13日形成。由於強烈的風切變,低氣壓的強度仍然很弱,並沒有增強至超過熱帶低氣壓的標準。氣旋在8月14日消散,但是它的殘留部分促成了第十二號熱帶低氣壓的形成,最終增強成飓风卡特里娜。因此,第十號通常被稱為“卡特里娜的前身”。氣旋對陸地沒有影響,並沒有直接導致任何死亡或損害。.

新!!: 大西洋和2005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 · 查看更多 »

2005年飓风内特

飓风内特(Hurricane Nate)是2005年9月上旬对百慕大构成威胁,但始终处于海上没有登陆的大西洋飓风,是这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也是第7场飓风。内特于9月5日在百慕大西南部形成,起初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早期预测认为飓风可能会对百慕大构成威胁,但内特实际上以一级飓风强度有惊无险地从该岛以南洋面经过。逐渐远离岛屿后,风暴进入海面温度较低、并且存在不利于气旋发展风切变的海域,导致其强度减弱成热带风暴,于9月1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的温带残余之后被一个更大规模的天气系统吸收。 这场飓风没有造成结构性破坏,但与其它风暴一起在新泽西州海岸形成的离岸流导致有一人死亡。内特给百慕大岛带去少量降水和强烈阵风,其残余与飓风玛丽亚在蘇格蘭部分地区和西挪威产生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又造成一人死亡。正装载颶風卡特里娜救灾物资朝墨西哥湾进发的四艘加拿大海军舰艇也因为试图避开内特和飓风奥菲利亚而不得不延迟。.

新!!: 大西洋和2005年飓风内特 · 查看更多 »

2005年飓风菲利普

飓风菲利普(Hurricane Philippe)是2005年9月下半月大西洋上空形成的一个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热带气旋,也是活跃程度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9场飓风。系统源于东风波,于9月17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成形,并在北上期间逐渐增强。9月18日,菲利普成为本季第5场飓风,并在飓风强度下保持了两天时间,然后因其它天气系统产生的风切变增多而减弱,于9月20日降级成热带风暴。气旋继续减弱并围绕另一个不具备热带特征的低气压旋转,于9月23日完全被该天气系统吸收。.

新!!: 大西洋和2005年飓风菲利普 · 查看更多 »

2005年飓风艾米莉

飓风艾米莉(Hurricane Emily)是活跃程度创下新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一场五级飓风,对加勒比海到墨西哥之间的广大地区构成严重破坏。风暴于2005年7月10日在大西洋中部形成,属佛得角型飓风,于7月14日穿越向风群岛。系统总体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经过加勒比海期间逐渐强化,于7月16日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创下自然年中形成日期最早的五级飓风纪录。气旋随后以四级强度登陆尤卡坦半岛,迅速穿越该半岛后又进入墨西哥湾重新组织。7月20日,风暴以大型飓风强度吹袭塔毛利帕斯州,然后迅速减弱,不到24小时后便已消散。 7月16日,艾米莉的中心气压降至929毫巴,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60公里,打破飓风丹尼斯仅6天前创下的纪录,成为一年中8月前形成的最强烈北大西洋热带气旋。截至2014年,艾米莉仍然是有纪录以来大西洋盆地形成日期最早的五级飓风,将飓风艾伦保持的纪录提早了近3周,而且也是唯一一场在8月前形成的大西洋五级飓风。.

新!!: 大西洋和2005年飓风艾米莉 · 查看更多 »

2005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5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29日日食

2006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6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加纳、科特迪瓦、贝宁、多哥、奈及利亞、尼日尔、乍得、利比亚、埃及、希腊、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至南美洲東部、東至东亚中西部、北至北冰洋、南至南部非洲的廣大地區。多國科學家均對此次日全食做了觀測研究,全食帶經過的許多國家也都出現了遊客高峰,其中少數國家,例如利比亚,還一度改變了原先遊客稀少的局面。.

新!!: 大西洋和2006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6年9月22日日食

2006年9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06年9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圭亚那、巴西、蘇利南、法屬圭亞那,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的絕大部分、非洲的西南半部、南极洲靠近大西洋的一半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06年9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本季的活跃程度与前一年相比远远不及,是继2001年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飓风在美国登陆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首次在整个十月份都没有热带气旋形成。起初气象学家预计在极其活跃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后,2006年的活跃程度应该只会略低。然而,2006年迅速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西洋热带海域上空的撒哈拉空气层,以及以百慕大为中心的亚速尔高压这一强大二级高气压的持续存在,都令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动程度大幅降低。从10月2日以后一直到飓风季结束都完全没有热带气旋形成。 热带风暴阿尔贝托登陆佛罗里达州,间接造成两人死亡;飓风埃内斯托在海地产生暴雨,直接导致该国和美国至少7人遇难。埃内斯托之后一共还形成了4场飓风,其中包括全季最强的海伦和戈登。整个飓风季一共造成14人丧生,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2006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此外,2005年12月底形成的热带风暴泽塔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初,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二个跨日历年的大西洋风暴。虽然其存在时间不在任何一年飓风季的正式时间段里,但仍然可以视为2005和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这一飓风季是继2001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一场飓风在美国登陆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第一次在整个十月份都没有热带气旋形成。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动程度与前一年大西洋飓风季相比远远不及。起初气象学家预计在极其活跃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后,2006年的活动程度应该只会略低。然而,2006年迅速形成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大西洋热带海域上空的撒哈拉空气层,以及以百慕大为中心的亚速尔高压这一强大二级高气压的持续存在,都令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动程度大幅降低。从10月2日以后一直到飓风季结束都完全没有热带气旋形成。2005年12月底形成的热带风暴泽塔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初,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二个跨日历年的大西洋风暴。虽然其存在时间不在任何一年飓风季的正式时间段里,但仍然可以视为2005和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6年热带风暴克里斯

热带风暴克里斯(Tropical Storm Chris)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4场热带风暴。系统于7月31日经背风群岛以东大西洋海域的东风波发展形成,之后总体向西北偏西方向前进,从加勒比地区群岛的北侧边缘掠过。克里斯的存在周期较为短暂,于8月2日在圣马丁岛以北洋面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00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气旋逐渐减弱,于8月5日在古巴以东消散。这场风暴对陆地构成的影响很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有沿途产生中等程度降水。.

新!!: 大西洋和2006年热带风暴克里斯 · 查看更多 »

2006年热带风暴诺曼

热带风暴诺曼(Tropical Storm Norman)是2006年10月在墨西哥西南部降下暴雨的一个弱热带气旋,也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第12场获命名的风暴,于10月9日经墨西哥西南方向较远处海域的东风波发展而成。由于外界环境很快变得不利,诺曼仅成型两天后便完全消散热带气旋。不久后,气旋中心变得杂乱无章,很快便再度消散,产生的大范围湿气令其残留转向东面前进。受东侧的扰动天气区影响,风暴残留关联的雷暴活动再度增长,于10月15日在墨西哥近海重新成为墨西哥西南部的降雨量达到150毫米。约有150套房屋被风暴降下的雨水淹没,其中约20套被毁。该国有一人受伤,另有报导称两人失踪,但消息之后没有得到证实。.

新!!: 大西洋和2006年热带风暴诺曼 · 查看更多 »

2006年热带风暴黛比

热带风暴黛比(Tropical Storm Debby)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5场热带风暴,源于8月21日非洲近海的一股东风波。从佛得角群岛附近经过后,系统总体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增强至风速每小时85公里的最高强度。受强烈的风切变影响,风暴逐渐减弱,于8月27日在北大西洋上空消散。 气象机构在黛比存在早期预测气旋会以热带风暴强度从佛得角群岛南部经过,并且有可能引发威胁生命的洪灾。多个计算机模型预计黛比会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动,但在强度预报方面遇到许多问题。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认为风暴会达到飓风标准,但受强烈风切变的影响,黛比的最高强度也没有超出热带风暴标准。.

新!!: 大西洋和2006年热带风暴黛比 · 查看更多 »

2006年热带风暴阿尔贝托

热带风暴阿尔贝托(Tropical Storm Alberto)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一个热带风暴,于6月10日在加勒比地区西北部形成。风暴总体向北移动,达到风速每小时110公里的最高强度后有所减弱,于6月13日在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中部登岸,接下来先后途经乔治亚州东部和北卡罗来纳州,再以热带低气压强度经过弗吉尼亚州,最后于6月1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风暴给加勒比地区西部带去倾盆大雨,造成了轻微的破坏。佛罗里达州出现中等程度风暴潮,在沿海地区引发洪水,造成破坏,气旋的外围雨带还催生了多场龙卷风。风暴间接导致坦帕湾近海有两人溺毙。北卡罗莱纳州因暴雨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的洪灾,富兰克林县有一位孩童淹死。阿尔贝托的残留还给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带去狂风并导致4人失踪,不过整场风暴总体造成的破坏很小。.

新!!: 大西洋和2006年热带风暴阿尔贝托 · 查看更多 »

2006年荷伯白宮演說

2006年科拜尔白宫演说是指美國名嘴斯蒂芬·科拜尔於2006年4月29日在美國白宮記者協會的新聞記者聚餐會上,用了24分鐘以脫口秀方式當面挖苦在場的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及白宮記者的演說。在未有傳統媒體廣泛介紹前,影片只靠網民推介而演變成全美熱播作品,放上Youtube後,48小時內錄得270萬瀏覽率,在蘋果iTunes上亦成為熱賣作品,事件成為美國本土探討傳統媒體及網絡文化的案例。.

新!!: 大西洋和2006年荷伯白宮演說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巴德

飓风巴德(Hurricane Bud)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2场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也是首场飓风和大型飓风。系统源于7月上旬进入东太平洋的一股东风波,于7月10日在下加利福尼亚州最南端以南海域发展成热带低气压。不久后,气旋升级成热带风暴,并且很快就开始发展出风眼。巴德开始快速增强,于7月11日升级成飓风,并于7月13日达到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飓风标准。 由于行经洋面水温降低,外部环境趋于不利,巴德迅速减弱,到7月15日便降级成热带低气压。系统中的对流继续减少,最终在7月16日消散。这场风暴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所以在热带气旋阶段没有造成任何已知的影响,只有最终的风暴残留给夏威夷州带去少量降水。.

新!!: 大西洋和2006年飓风巴德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丹尼尔

飓风丹尼尔(Hurricane Daniel)是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第二强劲的飓风,也是该飓风季第4个的热带气旋。7月16日,丹尼尔起源于墨西哥離岸的一股东风波,之后向西移动並稳步加强,在7月22日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的最高风速,當時气旋的特征与环形飓风类似。之后丹尼尔由于进入水温较低的海域,以及风切变增强而逐渐减弱。7月26日,它进入中太平洋后迅速退化为残留低气压。 最初预测表明气旋将以热带风暴標準橫过夏威夷群島,但丹尼尔的残余最后在夏威夷东南方消散。风暴為夏威夷岛和茂宜島带來轻到中度降水,造成轻度水災,但没有出现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道。.

新!!: 大西洋和2006年飓风丹尼尔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佛罗伦萨

飓风佛罗伦萨(Hurricane Florence)是2003年9月的飓风法比安过后第1个在百慕大产生飓风强度狂风的热带气旋,也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7场热带风暴和第2场飓风。系统源于9月3日东大西洋的一股东风波,起初因外界环境不利而无法组织,并且发展出异常庞大的规模。行进多天后,系统行经海域的风切变减少,因此在9月10日增强成飓风。气旋回转向西北方向行进并从百慕大以西近海掠过,最终于9月13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佛罗伦萨在百慕大产生时速高达185公里的阵风,造成轻度破坏之余,还导致多地停电。转变成温带风暴后,佛罗伦萨又令纽芬兰岛普降暴雨,致使1套房屋被毁,令有多套受到轻度损伤。幸运的是,这场飓风并没有造成人员丧生。.

新!!: 大西洋和2006年飓风佛罗伦萨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保罗

飓风保罗(Hurricane Paul)是2006年10月下旬形成的一场飓风,最终以热带低气压强度吹袭墨西哥。系统源于10月21日的一片扰动天气区,因行经海域水温较高、风切变逐渐减少而缓慢增强,于10月23日达到飓风标准,并在当晚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于二级飓风的较高标准。受强烈的低压槽影响,飓风转向北上,然后又转朝东北方向移动,进入存在强烈风切变的海域,于10月24日降级成热带风暴。气旋加速向东北前进,经过南下加利福尼亚州以南近海后,其下层环流变得同剩余的对流分离。10月25日,保罗在墨西哥近海减弱成热带低气压,然后短暂朝远离陆地的方向行进,但很快又于10月26日从锡那罗亚州西北方向登陆。 保罗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三场威胁西墨西哥的飓风,另外两场分别是飓风约翰和飓风莱恩。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地区有两人因遭遇大浪丧生,锡那罗亚州发生洪灾。整场风暴造成的损失总额超过3500万墨西哥比索(2006年墨西哥比索,相当于同年的320万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6年飓风保罗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戈登

飓风戈登(Hurricane Gordon)是继1992年以来第一个对亚速尔群岛产生影响时仍然保持着热带特征的热带气旋,也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八个热带风暴,第三个飓风和首个大型飓风,于9月10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形成。系统在北上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飓风,于9月14日在位于百慕大东南方向约925公里海域达到风速每小时195公里的最高强度。之后飓风持续了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移动,然后强度明显减弱,在飓风的最低强度标准范围徘徊一阵后加速向东行进,并重新增强。之后戈登因进入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域而再度减弱,于9月20日经过亚速尔群岛。此后不久风暴转变成温带气旋,其后对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产生了影响。 亚速尔群岛是戈登作为热带系统时期影响到的唯一陆地,不过圣玛丽亚岛上虽然遭遇了飓风强度的阵风,但整个群岛受到的影响很小。转变成温带风暴后,系统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西班牙西北沿海遭受的阵风风速高达每小时183公里,约10万人家中停电,还有5人因风暴受伤。风暴给更北面的爱尔兰和英国带去了一股热带空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北爱尔兰有12万人家中因强风而断电,另外还有一人受伤。.

新!!: 大西洋和2006年飓风戈登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海伦

飓风海伦(Hurricane Helene)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的两场飓风之一,也是该季形成的第9场热带风暴和第4场飓风。系统的持续时间很长,属佛得角型飓风,是在北大西洋最东南角形成,行经中大西洋期间达到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属三级飓风。海伦在热带天气系统阶段始终没有对陆地构成影响,直至转变成温带气旋后才对北不列颠群岛构成非常轻微的影响。.

新!!: 大西洋和2006年飓风海伦 · 查看更多 »

2007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7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9月11日日食

2007年9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7年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中南部和南极洲位於大西洋南方的部分。.

新!!: 大西洋和2007年9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形成了17个热带气旋、15场热带风暴、6场飓风和两场大型飓风。飓风季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本季首场风暴,于5月9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热带风暴奥尔加则在12月13日消散。飓风迪安是全季最强烈的风暴,截至2013年仍是有纪录以来第七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和登陆时第三强烈的大西洋飓风。本季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4个拥有多于一场五级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也是第二次有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飓风在同一天登陆,分别是飓风费利克斯和飓风亨丽埃特。这年9月一共形成了8场风暴,追平了历史最高纪录,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强度都比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除了迪安和费利克斯外,其它所有气旋都未能超越一级飓风的强度标准。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季前预报中估计会形成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7场会增强成飓风,3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之后也发布了初步预测,估计会有13到17场命名风暴,7到10场飓风和3到5场大型飓风。对形成风暴的数量进行多次修订后,两个机构都在季中预报里降低了估计数字。 全季多场风暴有过登陆或是直接对陆地构成影响。飓风迪安和飓风费利克斯均以五级飓风强度登陆,分别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区构成沉重打击。飓风诺埃尔以热带风暴强度先后四次登陆,对加勒比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也与迪安和费利克斯一起予以退役,此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美国一共受到五场气旋的影响,但大部分登陆时强度都比较弱,除热带风暴加布里埃尔和飓风温贝托以外,另外三个都只有热带低气压强度。加拿大有直接受到三场风暴影响,但破坏程度都很轻微。全季所有风暴一共造成至少423人死亡,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表中记录了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飓风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但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早在5月9日就已形成,热带风暴奥尔加又一直到12月7日才消散。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内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一共形成了17个热带气旋,其中15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6场成为飓风,两场大型飓风。飓风迪安是全季最强烈的飓风,截至2014年6月仍然可以在有纪录以来的所有大西洋飓风中排到第七位,还能在所有登陆过的大西洋飓风中排名第三。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还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4个形成超过一场五级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第二次有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飓风在同一天登陆,分别是飓风费利克斯和飓风亨丽埃特。这年9月一共存在有8场风暴,追平了历史最高纪录,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强度都比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除了迪安和费利克斯外,其它所有气旋都未能超越一级飓风的强度标准。.

新!!: 大西洋和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7年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

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Subtropical Storm Andrea)是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一个亚热带气旋,也是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于5月9日在佛罗里达州代托纳比奇东北方向约240公里海域由一片非热带低气压发展而成,而飓风季还要在3星期后才正式开始。由于接触到干燥空气和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气旋于5月10日减弱成亚热带低气压并且几乎停止前进,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于5月11日清晨停止针对系统发布公告。安德烈亚是继2003年4月的热带风暴安娜以来第一个在飓风季开始前形成的风暴,也是继1981年的热带风暴阿琳以来第一个在5月获得命名的大西洋风暴。 风暴给佛罗里达州到北卡罗莱纳州沿海带去强烈的海浪,导致海浪侵蚀和少许破坏。部分区域被海浪侵蚀掉的沙滩有6米高,导致70户民房面临倒塌的威胁。北卡罗莱纳州近海出现10米高的狂浪,加上热带风暴强度的大风共同作用,导致3艘船只受损,船上的9名乘客都受了伤,但幸运的是他们均获海岸警卫队解救。沿海局部出现小雨,风暴总体造成的破坏很小,但共计导致了6人溺毙。.

新!!: 大西洋和2007年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 · 查看更多 »

2007年热带风暴基科

热带风暴基科(Tropical Storm Kiko)是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第15个、也是最后一个熱帶氣旋,这场强劲的热带风暴导致墨西哥西海岸的一艘小船倾覆,造成至少15人丧生。基科是由9月26日非洲海岸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这股东风波穿越了大西洋,于10月8日经中美洲进入太平洋,并于10月15日在这里催生成第15-E号热带低气压。该低气压次日向南飘移,经加强后被短暂宣告升级成热带风暴基科,随后弱化为热带低气压,之后又恢复到了热带风暴的强度。基科原本经预计将作为一个中等程度热带风暴于10月18日在墨西哥西海岸登陆。然而气旋接下来却由于该国上空一个高压脊的影响转为向西活动,并于10月20日达到每小时110公里的风速最高点。基科之后开始逐渐减弱,于10月24日降为残留低气压区,之后再于10月27日完全消失,这一过程中没有登陆。.

新!!: 大西洋和2007年热带风暴基科 · 查看更多 »

2007年飓风卡伦

飓风卡伦(Hurricane Karen)是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1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4场飓风。系统由热带东大西洋的大规模东风波发展而成,属于佛得角型飓风。风暴曾短暂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强度,然后就因风切变增多缓慢减弱。卡伦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所以没有造成任何破坏或人员伤亡。.

新!!: 大西洋和2007年飓风卡伦 · 查看更多 »

2007年飓风科斯梅

飓风科斯梅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六个热带气旋、第三场获命名的风暴及首场飓风,曾于2007年7月中旬威胁夏威夷州。系统源于6月27日离开非洲西海岸的东风波,在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间都没有显著发展,于7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东风波边缘组织出天气系统,这片扰动天气于7月14日成为热带低气压,次日又升级成热带风暴,7月16日达到飓风强度。成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后,气旋因行经海域水温渐低而迅速减弱,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后不久就从夏威夷群岛以南洋面经过,然后进入中太平洋,最终于7月23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 科斯梅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所以造成的影响很小,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夏威夷州出现2.7米的涌浪,最高降雨量达到176毫米,最强阵风时速65公里。.

新!!: 大西洋和2007年飓风科斯梅 · 查看更多 »

2008年8月1日日食

2008年8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8年8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格陵兰、斯瓦尔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絕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08年8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週期的一部分。該季原定從2008年6月1日開始,至2008年11月30日結束;在大西洋盆地的大部分熱帶氣旋都在該六個月以內產生。由於熱帶風暴亚瑟在5月31日形成,所以此季提早了一天開始。.

新!!: 大西洋和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从7到11月间每个月都形成了一场大型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和修整等。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飓风季从2008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不过今年的第一场气旋热带风暴亚瑟在5月30日就已形成,飓风帕洛玛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10日消散。 气象学家在季前预测时就指出,由于持续存在的拉尼娜现象和大西洋盆地异常温暖的海面温度双重影响,本季的热带气旋数量很可能会高于平均水平。结果全季一共形成了17个热带气旋,其中16个增强成热带风暴,8场达到飓风强度,5场成为大型飓风。除了热带风暴娜娜以外,本季所有热带气旋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陆地构成了影响。.

新!!: 大西洋和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

热带风暴劳拉(Tropical Storm Laura)是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9月29日在大西洋盆地中北部上空形成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虽然持续时间短,但规模却非常庞大。系统源自9月29日亚速尔群岛以西约1635公里海域的大规模温带低气压区,因行经洋面水温偏高而逐渐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9月30日下午,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劳拉已具备足够的热带天气系统特征,所以将之归类为热带风暴。 成为热带气旋后不久,劳拉又开始向温带气旋转变,并在10月1日上午完成转变过程,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至此发布针对气旋的最后一份公告。风暴残留继续移动,于10月5至8日分别在欧洲不列颠群岛、荷兰和挪威产生暴雨并引发停电。.

新!!: 大西洋和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 · 查看更多 »

2008年熱帶風暴馬可

热带风暴马可(Tropical Storm Marco)是有纪录以来地球上规模最小的热带气旋,也是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于2008年9月下旬加勒比地区西北部上空的广阔低气压区。10月4日,受东风波影响,伯利兹上空发展出小规模下层环流。低气压区从尤卡坦半岛最南端掠过并进入坎佩切湾,于10月6日发展成本季第十三号热带低气压。低气压很快就于当晚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名“马可”,再于协调世界时10月7日清晨达到风力时速100公里的最高强度。 达到最高强度时,马可的热带风暴强度风场仅从中心向四周延伸18.5公里,创下规模最小热带气旋的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协调世界时中午12点左右,气旋从墨西哥韋拉克鲁斯州的米桑特拉附近登陆,然后就开始迅速减弱,于当天晚上逐渐消散。由于覆盖范围很小,马可造成的破坏程度很轻,但气旋产生的暴雨引发3米多深的汹涌洪水,造成多户民居受损,另有多条公路被淹。.

新!!: 大西洋和2008年熱帶風暴馬可 · 查看更多 »

2009年1月26日日食

2009年1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09年1月26日,當天也是春節。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科科斯(基林)群島、印尼、马来西亚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中南部、亚洲東南部、大洋洲西部、東南極洲及部分周邊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09年1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9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09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0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大西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本季的第一個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的熱帶氣旋在5月28日形成,而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熱帶風暴 Ana 則在8月11日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熱帶風暴。.

新!!: 大西洋和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9场热带风暴,是继1997年以来最少的一年。飓风季从2009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第一号热带低气压早在5月28日就已形成。飓风艾达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11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1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9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3场成为飓风,两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这种不活跃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导致风切变增多。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来看,本季最具影响的两场风暴分别是飓风比尔和飓风艾达。飓风比尔是全季最强风暴,持续风速一度高达每小时215公里,并且规模异常之大,飓风艾达在登陆阿拉巴马州前不久转变成温带气旋,热带风暴克劳德特则是本季唯一登陆美国的热带气旋。 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大西洋和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9年热带风暴丹尼

热带风暴丹尼(Tropical Storm Danny)是2009年8月下旬形成的一场结构混乱、强度也不高的热带气旋,也是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四个热带天气系统和第三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于8月26日经巴哈马以东海域的上层低压槽同向西移动的东风波相互影响而成,但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亚热带气旋特征,自始至终都没有完全转变成为热带气旋。风暴总体朝西北方向蜿蜒行进,最终于8月29日被另一个天气系统吸收。 丹尼对陆地产生的影响很小,但在佛罗里达州到中大西洋地区之间的大范围沿海地区引发强烈潮汐和离岸流。北卡罗莱纳州有名12岁的男童因此丧生。气旋残留还促使美国东北部普降暴雨。气象机构一度预计风暴会急剧强化,以一级飓风强度吹袭南塔克特,但事实证明这纯属虚惊。丹尼还在美国部分地区引发局部洪灾,并以宾夕法尼亚州情况严重。此后,系统还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产生暴雨并引起停电。.

新!!: 大西洋和2009年热带风暴丹尼 · 查看更多 »

2009年飓风里克

飓风里克(Hurricane Rick)是有纪录以来第三强烈的太平洋飓风。里克于2009年10月15日在墨西哥以南海域发展而成,然后进入了一片有利于爆发性增强的区域,令其在成为热带低气压后24小时内就达到了飓风强度。10月16日下午,系统中开始有风眼形成,并且形成后又进入了第二轮爆发性增强期。到了10月17日下午,风暴已经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五级强度,并在几小时后达到最大风速每小时290公里,最低气压906毫巴(百帕,26.75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三强烈的太平洋飓风。 保持最高强度数小时后,里克由于风切变的增加和眼墙置换的影响而开始减弱。到了10月19日,风暴已降级为三级飓风,并在次日进一步减弱为热带风暴。之前气象部门一直预测系统会向东北转向,但里克一直到降级为热带风暴左右时段才出现这样的转向,并且其行进速度还有过短暂的放缓。10月21日,风暴快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尖端掠过后以每小时97公里风速在马萨特兰附近登陆。上岸数小时后,里克已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消散,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也发布了针对该系统的最后一份公告。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起初预测里克会以较强的二级飓风强度在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登陆,并发布了飓风观察预警。虽然风暴减弱后飓风观察预警也替换成了热带风暴警告,但政府还是下令成百上千的居民从低洼区域撤离。总体而言,这场飓风造成的破坏远小于之前的预期。墨西哥共有三人直接因风暴遇难,其中南下加利福尼亚州两人,瓦哈卡州一人。.

新!!: 大西洋和2009年飓风里克 · 查看更多 »

2010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0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0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大西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本季的第一個被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升格的熱帶氣旋在6月25日形成,而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颶風 Alex 則在6月27日被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升為熱帶風暴。.

新!!: 大西洋和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继1851年开始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6月25日形成的飓风亚历克斯是全季首场风暴,最后一场风暴飓风托马斯则在11月7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21个热带气旋,其中19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2场成为飓风,5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多的两场飓风分别是伊戈尔和托马斯,其中伊戈尔中心向外风力达到烈风强度的范围直径创下新纪录,其最大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属四级飓风标准,数天后再以一级飓风强度袭击纽芬兰岛。托马斯的形成日期较晚,在进入东加勒比海后迅速强化,达到风力时速160公里强度。虽然这一天气系统并未登陆,但仍对大安的列斯群岛构成严重影响,之后还以热带风暴强度冲击了巴哈马东南部。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大西洋和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10年第二号热带低气压

二号热带低气压(Tropical Depression Two)是活跃程度很高的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2个热带气旋,其持续时间很短,对德克萨斯州和墨西哥部分地区构成轻度影响。系统源于非洲西海岸的一股东风波,穿越大西洋期间没有得到发展。进入墨西哥湾西部后,系统因外部环境有利而开始发展,于协调世界时7月8日早上6点成为第二号热带低气压。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起初预计气旋会增强成热带风暴,但由于所处海域接近陆地,低气压未能达到热带风暴标准。气旋从德克萨斯州卡梅伦县南帕诸岛登陆,于7月9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最终在次日逐渐消散。由于这一天气系统强度很弱,所以没有出现德克萨斯州和墨西哥因风害导致损失的报道,但是,仅1周前受飓风亚历克斯重创的墨西哥北部虽然降水不多,但仍然加重了灾情。.

新!!: 大西洋和2010年第二号热带低气压 · 查看更多 »

2010年热带风暴乔吉特

| Name.

新!!: 大西洋和2010年热带风暴乔吉特 · 查看更多 »

2010年热带风暴科林

热带风暴科林(Tropical Storm Colin)是2010年8月给百慕大带去大风天气,还在美国东岸大范围地区产生离岸流的1个热带气旋。系统源于8月2日大西洋中部的一片低气压区,于当天发展成热带低气压,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4个热带气旋和第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风暴成形后起初逐渐增强,于8月3日清晨达到热带风暴标准。科林加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因此无法保留闭合环流,于当晚退化成低压槽。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指出,系统有可能会在今后数天内再生,到8月5日时,系统已再度成为热带气旋。虽然受到中等强度风切变的不利影响,但科林还是在8月5日达到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垂直风切变令气旋无法继续强化并开始减弱,到8月8日清晨已降级成热带低气压,不久后就在百慕大附近洋面消散。 科林自始至终远离陆地,但还是在美国东岸沿线大范围地区产生离岸流,引发至少205起海上救援活动。百慕大总体受到的影响很小,风速没有达到热带风暴强度,降雨量也不到25毫米。.

新!!: 大西洋和2010年热带风暴科林 · 查看更多 »

2010年热带风暴邦尼

热带风暴邦尼(Tropical Storm Bonnie)是2010年7月在加勒比海北部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产生大风天气的一场弱热带风暴。系统源于7月22日巴哈马上空的一股东风波,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3个热带低气压和第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在经过巴哈马群岛期间增强成热带风暴,并于次日从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登陆。进入陆地上空后,邦尼减弱成热带低气压,然后进入墨西哥湾,其下层环流于7月24日消散。风暴残留于7月25日清晨从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之间登陆,最终于当天在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上空消散。 邦尼的前身在大安的列斯群岛产生可观雨量,引发轻到中度洪灾。多明尼加共和国有数百人流离失所,多座桥梁在急流的冲击下坍塌。波多黎各有1人被暴涨的河水卷走后溺毙。海地、巴哈马和佛罗里达州也有少量降水。风暴残留产生的影响更大,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受到更强风力和更大雨量袭击,其中又以路易斯安那州情况严重。热带风暴邦尼及其残留共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0万美元。.

新!!: 大西洋和2010年热带风暴邦尼 · 查看更多 »

2010年飓风丹妮尔

飓风丹妮尔(Hurricane Danielle)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6个热带低气压,第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第2场飓风和首场大型飓风,也是全季4场四级飓风中的第1场。系统源于8月21日的一股东风波,属于典型的佛得角型飓风。8月22日成为热带低气压后,气旋迅速增强,仅18小时后就升级成热带风暴,8月24日又成为二级飓风。这天接下来的时间里,丹妮尔减弱成一级飓风,但次日就再度达到二级飓风标准。风暴继续强化,于8月27日达到风力时速217公里的最高强度。气旋开始减弱,于8月30日完全消散。从8月下旬丹妮尔形成开始一直到9月底,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会连续快速形成多达11场命名风暴。 这场飓风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所以基本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不过,风暴令美国东岸多个州受到强烈涌浪和离岸流的袭击,导致1人死亡,多人需要救援,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的探测研究人员也被迫撤离。.

新!!: 大西洋和2010年飓风丹妮尔 · 查看更多 »

2010年飓风西莉亚

飓风希莉亚(Hurricane Celia)是2010年6月下旬东太平洋开放水域上空形成的一场强劲的热带气旋,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五级飓风标准。系统由6月18日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东南方向约595公里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然后迅速组织,深层对流将中心包裹起来,于6月20日达到飓风强度。受风切变影响,飓风强度在接下来几天里呈现波动,无法得到显著发展,所以没有对陆地构成威胁。6月24日风切变减少后,气旋快速增强至风力时速260公里,最低气压估计为921毫巴(百帕,27.2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达到最高强度后不久,风切变开始增多,系统进入更为干燥、稳定的大气环境。接下来的42小时里,希莉亚的持续风速降至热带风暴水平,到6月27日时,其移动速度也开始减缓。虽然外界环境不利,但气旋还是在6月28日再次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再于当晚退化成不含对流的残留低气压。希莉亚的残留向北飘流,前进方向形成逆时针环路,最终在6月30日消散。 飓风希莉亚存在期间始终远离有人口居住的陆地,但风暴产生的大浪仍然促使气象部门向墨西哥南海岸沿线发布公告,气旋的外围雨带还给瓦哈卡州和格雷罗州部分地区带去中等程度降水。由于飓风强度很高,持续时间也长,因此2010年6月东太平洋盆地的气旋能量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新!!: 大西洋和2010年飓风西莉亚 · 查看更多 »

2010年马德拉水灾

2010年马德拉水灾是2010年2月20日发生于大西洋上的葡萄牙马德拉的一起自然灾害,由暴风雨所引发的山泥倾泻和水灾造成了至少32人死亡、68人受伤。葡萄牙总理若瑟·苏格拉底称水灾令他“震惊和悲伤”。他已计划同内政部长瑞·佩雷拉(Rui Pereira)一同前往灾区,协调救援。前葡萄牙总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呼吁欧盟进行救援。.

新!!: 大西洋和2010年马德拉水灾 · 查看更多 »

2011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1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1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1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於6月1日開始、於11月30日結束。大部份於大西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本季的第一個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的熱帶氣旋在6月29日形成,襲擊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造成19人死,6人失蹤。而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熱帶風暴阿爾琳則在6月30日被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升為熱帶風暴。值得一提的是,本季是自1851年有紀錄以來,去到第八個命名風暴但沒有颶風級別的熱帶氣旋的大西洋颶風季(本年第一個達到颶風級別的熱帶氣旋是第九個命名風暴—艾琳)。.

新!!: 大西洋和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1年热带风暴布雷特

热带风暴布雷特(Tropical Storm Bret)于2011年7月17日在巴哈马以北的锋区西南边缘沿线发展形成,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场获得命名的风暴。气旋起初的移动幅度很小,并因上层环境有利而逐渐增强,然后达到风力时速110公里的最高强度。由于转向气流格局渐趋明朗,风暴转向东北,行经海域的垂直风切变有大幅增长。虽然受到风切变的不利影响,但接下来几天里布雷特的环流依然层次分明,中心附近还偶有对流爆发。到了7月22日,气旋内已持续数小时没有强劲雷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因此在系统行进至百慕大以北约605公里洋面时停止针对布雷特发布公告。 风暴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都位于大西洋开放海域上空,所以对陆地的影响有限。气旋早期的移动幅度很小,令巴哈马中北部大范围地区天气恶劣。布雷特还在佛罗里达州东岸产生狂风,沿海地区波涛汹涌,导致多人受伤。虽然距离陆地还相当远,但风暴仍令百慕大上空的热带水份增强,当地旱情因此得到缓解。.

新!!: 大西洋和2011年热带风暴布雷特 · 查看更多 »

2011年热带风暴阿琳

热带风暴阿琳(Tropical Storm Arlene)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首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于2012年6月底至7月初令墨西哥东部大部分地区狂风大作。系统源自大西洋内的东风波,穿过尤卡坦半岛后进入坎佩切湾的温暖海域上空。.

新!!: 大西洋和2011年热带风暴阿琳 · 查看更多 »

2011年热带风暴艾米莉

热带风暴艾米莉(Tropical Storm Emily)是2011年8月一场强度虽弱,但却在加勒比地区北部大部分地区降下瓢泼大雨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也是同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五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自7月下旬在大西洋开放水域行进多日的一股强度较高,但结构杂乱无章的东风波。8月1日,系统结构在逼近小安的列斯群岛后已略有改善,令群岛多地天气恶劣。两天后,这股扰动天气发展出闭合环流中心,热带风暴艾米莉至此成型。气旋继续在加勒比地区行进,总体结构依然混乱,但却在沿途产生强烈雷暴天气和阵风。8月4日,艾米莉微弱的对流已被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山区地形扰乱,气象机构认为系统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8月6日离开加勒比地区东北部海域后,风暴残留一度再生成热带风暴,最终于次日逐渐消散。 虽然结构混乱,但艾米莉却对多个加勒比海国家和地区构成重大破坏。小安的列斯群岛各地都有树木倒塌,并因暴雨引发大面积洪灾,不过只有马提尼克灾情较为严重,该国有一人遇难。波多黎各也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对居民和道路构成影响,当地基础设施遭受的破坏总额约为500万美元。风暴消散后的残留还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大部分地区产生旷日持续的降雨,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生大面积洪灾和泥石流,致使7000余人流离失所,首都圣多明哥有三人溺毙。邻近的海地阿蒂博尼特省有数以百计民房被淹,居民被迫疏散。该国南部半岛只出现轻度风害,但有一人丧生。.

新!!: 大西洋和2011年热带风暴艾米莉 · 查看更多 »

2011年飓风玛丽亚

飓风玛丽亚(Hurricane Maria)是2011年9月登陆纽芬兰岛的一场一级飓风,也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系统源于9月6日中大西洋上空的东风波,起初向西面移动并缓慢增强。但在逼近背风群岛期间,系统因行经海域的垂直风切变增多、水温降低而退化成低气压区。系统围绕副热带高压脊的西部边缘缓慢蜿蜒北上,之后又转向东北,于9月10日再度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玛丽亚接下来增强至飓风标准,并在此期间从距百慕大最近的位置经过。9月16日,气旋达到风力时速130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就因风切变增多和水温降低而开始减弱。9月16日下午,风暴从纽芬兰岛东南海岸登陆,最终在当晚被锋面天气系统吸收。 虽然组织结构较为混乱,但玛丽亚还是在加勒比地区东部部分地区产生暴雨,并以波多黎各情况最为严重。许多道路和民宅被淹,风暴在加勒比地区最东北端掠过期间还导致1万5000余人失去供电。此外,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多个岛屿测得热带风暴强度大风。飓风从百慕大以西经过时,该岛也短暂测得热带风暴强度的持续风速,并且阵风时速更高,但岛上的降雨量很小。纽芬兰岛测得强风,不过降雨总量也很小。整场风暴一共导致130万美元(2011年美元)的经济损失,但没有造成人员丧生。.

新!!: 大西洋和2011年飓风玛丽亚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2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2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大西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國家颶風中心 本季的第一個被國家颶風中心升格的並且命名的風暴Alberto在5月19日形成。.

新!!: 大西洋和2012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与2010和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一样,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不过本季的前两场风暴——阿尔贝托和热带风暴贝里尔——分别于5月19和26日形成,均早于飓风季正式开始的时间,是继1908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热带风暴托尼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0月25日消散,不过在托尼之前形成的上一个热带气旋飓风桑迪却还要再过4天才会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19个热带气旋,并且全部都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0场成为飓风,不过只有两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的风暴给大范围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其中导致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最高的两场风暴分别是飓风艾萨克和飓风桑迪。其中艾萨克于8月12日以一级飓风强度从路易斯安那州登岸,其存在期间一共夺走了41人的生命。飓风桑迪是全季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大型飓风,其覆盖范围创下大西洋飓风的新纪录,直径超过了1800公里。这一天气系统于10月下旬以温带气旋形式从新泽西州南海岸登陆。桑迪作为热带气旋期间一共导致了至少680亿美元损失和285人丧生。截至2013年,桑迪仍是有纪录以来造成损失数额第二高的大西洋飓风,仅次于2005年的飓风卡特里娜。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大西洋和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太平洋颶風季

2012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週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12年6月開始,至2012年11月結束。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颱風,並被列入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在中東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及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xxE或xxC。 2012年太平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2年5月14日的熱帶風暴Aletta。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大西洋和2012年太平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3年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3年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3日日食

2013年11月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2013年11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只經過了極短的海洋,日全食經過了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日偏食則覆蓋了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是21世紀所有全環食中日全食持續最長的一次。.

新!!: 大西洋和2013年1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

; 科學技術.

新!!: 大西洋和201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飓风数量是继1982年以来最少的。飓风季从201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全季首场风暴,于6月5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则是场没有命名的亚热带风暴,于12月7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15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其中14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只有两个成为飓风,并且没有任何一场达到大型飓风强度,这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首次没有大型飓风形成。虽然飓风季活跃程度低,但墨西哥还是受到了多场热带气旋影响,其中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是热带风暴费尔南德和飓风英格丽德。其中前者于8月下旬登岸,夺走了14个人的生命,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后者则在9月中旬登陆,导致23人丧生,经济损失达15亿美元。整个飓风季里只有热带风暴安德烈亚在美国登陆,导致4人遇难,催生出多场龙卷风并产生暴雨,美国东岸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有大片地区发生洪灾。 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大西洋和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13年天文學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3年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2013年地震列表

这是一个关于2013年地震的清单。除造成极大伤亡或损失的个案外,6级以上地震才予以收录。以下所有时间都为UTC时间。.

新!!: 大西洋和2013年地震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4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颶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大西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2014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4年7月1日的颶風亞瑟。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大西洋和2014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5年3月20日日食

2015年3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15年3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罗群岛和斯瓦尔巴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北部和非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15年3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5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5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5年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設下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季為六月至十二月期間。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更多關於北大西洋的颶風,請參見大西洋颶風季。 2015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5年5月7日的熱帶風暴安娜。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大西洋和2015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又被大眾媒體稱為霸王級寒流或稱帝王級寒流,是指2016年1月下旬席捲北半球的寒潮,影響範圍包括東亞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日本,還有北美的加拿大、美國等地,並造成過往少有下雪記錄的地區降雪。此次寒潮被認為是極端天氣現象,主要因負北極震盪所致。.

新!!: 大西洋和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 · 查看更多 »

2016年9月1日日食

2016年9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16年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赤道几内亚、加蓬、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留尼汪,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大部分區域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16年9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6年9月比斯開灣氣旋

2016年9月比斯開灣氣旋(September 2016 Bay of Biscay cyclone),在柏林自由大学又名為氣旋斯蒂芬妮(Cyclone Stephanie),是2016年9月中旬在比斯開灣形成的一場罕見和不尋常的溫帶氣旋。從位於東北大西洋遠方的冷锋尾端形成,新生系統隨著錮囚開始而轉向東南移動。氣旋最終在9月15日達到最高強度,然後在西班牙-法国邊界附近上岸,氣旋之後迅速減弱,並在第二天消散。 雖然系統本身並沒有造成很大的損失(除了在受影響地區產生高達每小時130公里的陣風、大雨和一些小型湧浪),它得到了氣象學家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因為它由外國氣象機構宣稱與亞熱帶氣旋相似,因為其具有明顯的風眼結構,並幾乎完全與其主溫帶氣旋分離。然而,沒有其他氣象機構將其分類為熱帶或亞熱帶氣旋,主要是因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和其他的表面分析顯示其仍然與鋒面連接。此外,由於這是在國家颶風中心的責任範圍之外(比斯開灣不在他們的區域內),他們沒有監測或為該系統命名。.

新!!: 大西洋和2016年9月比斯開灣氣旋 · 查看更多 »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6年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設下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季為六月至十二月期間。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更多關於北大西洋的颶風,請參見大西洋颶風季。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6年1月13日的颶風亞歷克斯。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大西洋和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国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6年中国 · 查看更多 »

2017年2月26日日食

2017年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2017年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安哥拉、赞比亚、剛果民主共和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中南部和南极洲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17年2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7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大西洋和2017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17年8月21日日食

2017年8月21日日食,美國又稱為美國大日食,是一次日全食,於2017年8月21日發生(俄羅斯亞洲部分的日偏食區域爲8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在横穿美国大陆的一条带状地区内可见,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南美洲中北部、歐洲西岸、非洲西岸、俄羅斯東北部。美国是唯一一个能观测到此次日全食的国家。這也是自1918年6月8日以來首次從美国西海岸横贯到東海岸的日全食。.

新!!: 大西洋和2017年8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7年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設下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季為六月至十二月期間。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更多關於北大西洋的颶風,請參見大西洋颶風季。 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7年4月19日的熱帶風暴阿琳。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大西洋和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8年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設下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季為六月至十二月期間。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更多關於北大西洋的颶風,請參見大西洋颶風季。 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8年5月25日的副熱帶風暴阿爾貝托。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大西洋和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20年12月14日日食

2020年1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0年12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智利和阿根廷,日偏食則將覆蓋玻里尼西亞東南部、南美洲中南部、非洲西南部和南極洲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20年1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1年12月4日日食

2021年1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协调世界时2021年12月4日(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的一小部分爲1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南極洲埃爾斯沃思地和玛丽·伯德地,日偏食則將覆蓋整個南極洲、南美洲東南角、非洲南部、澳大利亚東南部、新西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21年1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3年10月14日日食

2023年10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3年10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將經過美國、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巴西,日偏食則將覆蓋美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23年10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4年10月2日日食

2024年10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4年10月2日(東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10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將經過復活節島、智利本土、阿根廷,日偏食則將覆蓋玻里尼西亞大部分、南美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24年10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4年4月8日日食

2024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4年4月8日(基里巴斯部分區域和托克勞看到的日偏食在4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墨西哥、美國、加拿大,日偏食則將覆蓋大洋洲東部、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24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6年8月12日日食

2026年8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6年8月12日(俄羅斯東北部爲8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俄羅斯、格陵蘭、冰島、西班牙、葡萄牙,日偏食則將覆蓋北美洲北部、歐洲大部分、非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26年8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7年2月6日日食

2027年2月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7年2月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奈及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南部。.

新!!: 大西洋和2027年2月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7年8月2日日食

2027年8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7年8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西班牙、直布羅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蘇丹、沙特阿拉伯、葉門、索馬利亞、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將覆蓋非洲北部、歐洲大部、亞洲西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21世紀持續時間第二長的日全食,僅次於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又由於2009年日全食最長時間出現在遙遠的海上和極偏遠的島嶼,本次日全食是容易到達的陸地上全世紀最長的日全食。本次日全食的時長紀錄直到2114年6月3日才會打破。.

新!!: 大西洋和2027年8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8年1月26日日食

2028年1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8年1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厄瓜多爾、秘魯、哥倫比亞、巴西、蘇利南、法屬圭亞那、馬德拉群島、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直布羅陀,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大部、歐洲西南半部、非洲西北部。此次日環食是2010年1月15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直到2149年12月30日才會打破。.

新!!: 大西洋和2028年1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0年11月25日日食

2030年11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30年11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納米比亞、波札那、南非、莱索托、澳大利亚,日偏食則將覆蓋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30年11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2年5月9日日食

2032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32年5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未經過任何陸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南極洲的一部分。.

新!!: 大西洋和2032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4年3月20日日食

2034年3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34年3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貝寧、奈及利亞、喀麥隆、乍得、蘇丹、埃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日偏食則將覆蓋巴西東部、非洲大部、歐洲中南部、亞洲中西部。.

新!!: 大西洋和2034年3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4年9月12日日食

2034年9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34年9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大西洋和2034年9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6年7月23日日食

2036年7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36年7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極洲部分地區。 本次日食距下一次日食,2036年8月21日僅1個月。.

新!!: 大西洋和2036年7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8年1月5日日食

2038年1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38年1月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古巴、海地、多明尼加、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巴巴多斯、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布吉納法索、奈及利亞、尼日爾、乍得、利比亞、蘇丹、埃及,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部、南美洲中北部、歐洲中南部、非洲大部、西亞西部。.

新!!: 大西洋和2038年1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8年7月2日日食

2038年7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38年7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格林納達、巴巴多斯、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馬里、阿爾及利亞、尼日爾、乍得、蘇丹、南蘇丹、衣索比亞、肯亞、索馬里,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南部、南美洲中北部、歐洲中南部、非洲大部、亞洲西部。.

新!!: 大西洋和2038年7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186年7月16日日食

2186年7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它的沙羅周期編號為139。這次的日全食,由於其最大食(Greatest Eclipse,简称GE)的位置接近赤道,同時地球在遠日點,且月球在近地點,成為了自西元前3000年至西元後5000年的這八千年之內食甚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最長食甚發生所在地為巴西北方外海(北大西洋南端近赤道海面上),此位置的日全食長度逼近理論極限的7分29秒(一般認為在極限條件下,食甚時間應該介於7分31秒到7分40秒之間,由於月球每年正以2.3公分速度遠離地球,意味著此極限值將以每十萬年為一時間尺度逐漸縮短,直到約經六億年後,日全食將在地球表面完全無法見到,變成僅有日環食為止)。.

新!!: 大西洋和2186年7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1世紀日食列表

21世紀日食列表列出21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沙羅周期及持續時間。在21世紀共發生224次日食,其中有77次不帶其他日食的日偏食,72次日環食,68次日全食和7次全環食。此外,在這些日食當中,有兩次日環食及一次日全食會偏離日食中心。另外,有82年一年內發生2次日食,有12年一年內發生3次日食,及有6年一年內發生4次日食。發生最多日食的年份,分別是2011年、2029年、2047年、2065年、2076年及2094年,各將發生四次日食。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食甚維持6分39秒;而日全食最多可持續7分32秒。最長日環食則是2010年1月15日的日食,食甚持續11分8秒;日環食最多可持續12分29秒。此外,2049年11月25日之全環食與2050年5月20日之全環食相距不足一年。 本列表包含21世紀日食發生的日期、食甚時間、其沙羅周期、該日食的類型、食分。如果是全食、環食或全環食,亦會提供(食甚)持續時間及影子直徑。此外,列表還包含各日食的日甚地點(以經緯度表示)及可見地區。.

新!!: 大西洋和21世紀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2歐元紀念幣

2欧元纪念币是欧元区国家从2004年开始为纪念特定事件而铸造的硬币,是所有欧元区国家的法定货币。紀念幣主要紀念歷史事件或值得關注的時事。 截至2012年11月,共发行有61种不同设计的纪念币——2004年6枚,2005年8枚,2006年7枚,2007年7枚,2008年10枚,2009年9枚,2010年12枚,2011年16枚,2012年12枚。另外還有由各国联合发行的、以「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欧洲联盟经济暨货币联盟暨歐元誕生 1999-2009」和「歐元流通十周年」为主题的纪念币,分别共有13、16以及17個不同的版本。 目前,2欧元纪念币已成为一种收藏品。.

新!!: 大西洋和2歐元紀念幣 · 查看更多 »

3月15日

3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4天(闰年第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1天。.

新!!: 大西洋和3月15日 · 查看更多 »

5

5(五)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個質數。.

新!!: 大西洋和5 · 查看更多 »

5月19日

5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9天(闰年第1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6天。.

新!!: 大西洋和5月19日 · 查看更多 »

5月21日

5月21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141天(閏年第142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24天。.

新!!: 大西洋和5月21日 · 查看更多 »

5月24日

5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4天(闰年第14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21天。.

新!!: 大西洋和5月24日 · 查看更多 »

5月27日

5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7天(闰年第1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18天。.

新!!: 大西洋和5月27日 · 查看更多 »

5月4日

5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124天(闰年是12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41天。.

新!!: 大西洋和5月4日 · 查看更多 »

6月14日

6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5天(闰年第16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0天。.

新!!: 大西洋和6月14日 · 查看更多 »

6月15日

6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6天(闰年第1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9天。.

新!!: 大西洋和6月15日 · 查看更多 »

6月1日

6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2天(闰年第1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3天。.

新!!: 大西洋和6月1日 · 查看更多 »

6月23日

6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4天(闰年第1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91天。.

新!!: 大西洋和6月23日 · 查看更多 »

6月26日

6月26日在一年当中是第177天(闰年则是178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8天。.

新!!: 大西洋和6月26日 · 查看更多 »

7號國道 (南非)

7號國道(N7)是南非一條幹線公路,北起與納米比亞接壤的菲烏爾德勒夫,與大西洋岸平行、南至開普敦止。全長591公里。 Category:南非公路.

新!!: 大西洋和7號國道 (南非) · 查看更多 »

7月22日

7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03天(闰年是20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2天。.

新!!: 大西洋和7月22日 · 查看更多 »

7月6日

7月6日是公曆年的第187天(閏年的第188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8天。.

新!!: 大西洋和7月6日 · 查看更多 »

82型驱逐舰

82型驱逐舰(Type 82 destroyer)即布里斯托尔级驱逐舰(Bristol -class destroyer)是英国皇家海军拟用作取代郡级驱逐舰用作护航CVA-01航空母舰舰队的防空驱逐舰,但由于CVA-01航空母舰计划取消以及布里斯托尔级驱逐舰自身问题,本级舰只建造了一艘,日后被更多的作为武器实验测试的平台。.

新!!: 大西洋和82型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8月11日

8月11日是阳历年的第223天(闰年是22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2天。.

新!!: 大西洋和8月11日 · 查看更多 »

8月13日

8月13日是阳历年的第225天(闰年是2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0天。.

新!!: 大西洋和8月13日 · 查看更多 »

8月15日

8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27天(闰年是2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8天。.

新!!: 大西洋和8月15日 · 查看更多 »

8月17日

8月17日是阳历年的第229天(闰年是23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6天。.

新!!: 大西洋和8月17日 · 查看更多 »

8月3日

8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15天(闰年是21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0天。.

新!!: 大西洋和8月3日 · 查看更多 »

941型核潜艇

941型Акула(鲨鱼)核潜艇,北约代号台风级核潜艇,是苏联最大的弹道导弹潜艇,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人类建造的最大的潜艇,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完成。该潜艇是典型的冷战时期的产物,設計目的是为了达到“相互保证毁灭原则”。与它的对手、美国俄亥俄级相比,其体积近乎于是後者的两倍——但是核弹投射能力逊于后者,不過畢竟依賴其龐大的船艙容積,可以讓水兵舒服的在敵人附近海域枕戈待旦好一陣子。装备20个导弹发射管装载SS-N-20弹道导弹。其射程达到8300公里,可以让台风级打击到与她同处一个半球的任何一个目标。台风级核潜艇是目前世界最大体积和吨位潜艇纪录保持者。.

新!!: 大西洋和941型核潜艇 · 查看更多 »

95號州際公路

95号州际公路(Interstate 95,简称I-95)是美国州际公路系统的一部份,共计跨越15州,是美国东岸的交通大动脉,位于东北部的路段更是因为大量的使用量而被称为东北走廊。北起缅因州与加拿大的边界上,南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与美国国道1号相连,大体上与大西洋岸平行,全长1,925哩(3,098公里),是系统中第五长,也是南北线最长的。 95号州际公路形成于1957年,用以取代不堪交通负荷的美国国道1号,最早的路段(包括一些收费路段)的完工时间甚至比州际公路系统的诞生还要早。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州和纽泽西州交界附近仍有一小段未完工,必须使用别的联络道路,这段路预计于2014年完成(宾州收费公路/95号州际公路交流道专案计划)。.

新!!: 大西洋和95號州際公路 · 查看更多 »

9月27日

9月2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0天(闰年第27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5天。.

新!!: 大西洋和9月27日 · 查看更多 »

9月9日

9月9日是阳历年的第252天(闰年是25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3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9日。.

新!!: 大西洋和9月9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南大西洋大西洋盆地北大西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