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指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Ἱστορία τοῦ 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οῦ Πολέμου)是关于古希腊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记述,作者为曾在战争中服役的雅典将军修昔提底斯。常简称为《“歷史”》。该书被广泛认为是一部经典作品和最早的学者式历史作品。该书由后来的编辑者分为八卷。 對於《“歷史”》的分析一般分為兩個派別,其一認為這個作品是客觀且科學的歷史紀錄;另外從其他學者的判斷反映出對它的傳統解釋:「《“歷史”》的解析是很嚴苛的,它以純粹理性的觀點寫作,不受冗詞與道德判斷影響,既冷酷又具批判性。」更近代的解釋,與讀者反映批評結合,認為《“歷史”》比起客觀事件的紀錄,比較好以文學作品來理解。這個觀點表現在一名學者W.R. Connor描述修昔底德:「一位藝術家,他選擇且有技巧地安排他的材料,並創造具象徵又感性的潛能。」從前者的觀點視修昔底德為有開創性、有思想、又具有哲學性,超越他所處的時代;後者認為他作為史家與他的歷史、文化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兩者的解釋都被學者所接受,有時候也有學者似乎要抓住兩者《“歷史”》中矛盾的衝擊與張力。.

27 关系: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历史历史学家列表堑壕战奥尔匹之战如何閱讀一本書帝国希腊史伊多梅尼伯罗奔尼撒战争伯里克利德摩斯梯尼 (将军)修昔底德國際關係學傳染病歷史军事著作犹太人流散爱多美尼之战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騷擾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赫楞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派娄斯之战潘蓋翁山斯法克特里亚之战托马斯·霍布斯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又称第一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一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525年至前402年为止。这一时期古埃及,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埃及行省。.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埃及第二十七王朝 · 查看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历史学家列表

下面依生卒年份次序列出較知名的历史学家,華人史家的研究範圍只是依其大概或傑出領域做分類,並無絕對性。而斷代的划分是依照日本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的分法。.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历史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堑壕战

堑壕战(又稱戰壕戰或壕溝戰)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戰壕進行作戰。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讯系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至1865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 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的伤亡。.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堑壕战 · 查看更多 »

奥尔匹之战

奥尔匹之战(Battle of Olpae)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6年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伯罗奔尼撒联军以及安布累喜阿。.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奥尔匹之战 · 查看更多 »

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美国哲学家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于1940年所著,并于1972年和查尔斯·范多伦重新修订。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如何閱讀一本書 · 查看更多 »

帝国

帝國,原指国家元首或统治者称为皇帝或女皇的君主制国家,但通常亦泛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往往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的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有些大的企业或被一个人控制的政治实体也被称为帝国,如商业帝国。.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帝国 · 查看更多 »

希腊史

《希腊史》(Ἑλληνικά),古希腊文原意是记述希腊人事件的著作。 事实上,有多部叙述公元前4世纪希腊历史的著作在拉丁文中拥有《希腊史》的标题。其中一些继承修昔底德的风格,另一些则自成一派。存世的《希腊史》是古希腊作家色诺芬的重要著作。 由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未能完成对战争后期战局的叙述,《希腊史》成为记录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七年战况以及战后希腊世界格局的重要历史参考文献。.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希腊史 · 查看更多 »

伊多梅尼

伊多梅尼(Ειδομένη, )是一个靠近马其顿共和国的希腊小村庄。该村位于中马其顿 (希腊)基爾基斯州Paeonia市。 该村建在库里山郊外,海拔65米。它坐落在阿西奥斯河西岸,靠近马其顿共和国边界。该村与一个火车站紧密相连,该站是从北方的欧洲国家进入希腊的第一个火车站。伊多梅尼的居民是希腊的马其顿人和斯拉夫人,以及1923年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人口交换之后,东色雷斯的难民的后裔,以及小亚细亚沿岸难民的混血后裔。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伊多梅尼的人口是154人。.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伊多梅尼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 查看更多 »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或譯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雅典黄金时期(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还帮助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击败了斯巴达人。尤为重要的是,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伯里克利在他的早年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一开始抑制自己的抱负,因为他担心他的社会地位会让他被看作专制者或对希腊有危险的人。他通过增进中低收入公民的兴趣以避免他们的怀疑,进而消除他的担心。 按普鲁塔克所述,伯里克利师从智者 Daman(教授他政治学),埃利亚的芝诺(教授他辩论术)和阿那克萨哥拉(教授他nobility of purpose and character)。由于阿那克萨哥拉的教育,伯里克利很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式。 伯里克利被認為是推動雅典民主政策改革,使它變得更為民主的人物。 伯里克利还在台上时就已开始失宠於雅典人。当斯巴达人攻来时,他让雅典人做好围城的准备。不幸的是,围城时瘟疫在雅典人和他们盟友中传播却没有波及他们的敌人。伯里克利及他的很多亲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不过,当伯里克利的最后一个儿子死去后,雅典人更改法律使得伯里克利的非雅典人儿子成为公民以继承他的财产。.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伯里克利 · 查看更多 »

德摩斯梯尼 (将军)

德摩斯梯尼(Δημοσθένης,Demosthenes),(),又译德谟斯提尼,阿尔西提尼之子,古希腊军事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将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德摩斯梯尼 (将军) · 查看更多 »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前460年至前455年间—约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傳世,該書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因为修昔底德对史料搜集和对因果分析方面严谨的态度,故被称为“科学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亦是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派的创始人,认为个体的政治行为与其所引起的国际政治关系均建构于恐惧与自我利益之上,并受二者调整。修昔底德希望通过认知人性,从而解释诸如瘟疫、屠杀等灾难中人的行为。 今日,修昔底德的著作仍在被世界各地的高校和军事学院研究。其《米洛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伯利克里葬礼致辞》(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亦在政治理论、历史和古典研究领域被广泛参阅。.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修昔底德 · 查看更多 »

國際關係學

国际关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战争与和平、合作、一体化、国际组织等国际体系层面的政治现象。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也和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研究紧密联系。从全球化到领土纠纷、核危机、民族主义、恐怖主义、人权,都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议题。国际关系的思想雏形散见于古典政治哲学家们,但专门探讨过国际政治问题的很少。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视作国际政治创立的直接原因,1919年阿伯斯威大学设立国际政治教席被视为学科初步创立的标志。192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政治院系与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同时建立,代表学科的逐渐成熟。学科发展九十多年以来,经过四次范式间争论,目前学界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等。.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國際關係學 · 查看更多 »

傳染病歷史

傳染病歷史记述在世界历史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的传染病。.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傳染病歷史 · 查看更多 »

军事著作

军事著作的用意是系统的记录作战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古代称为兵书。.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军事著作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流散

犹太人流散史,(希伯来语:Tfutza,תְּפוּצָה)或流亡(希伯来语:Galut,גָּלוּת;意第緒語:Golus)是指以色列人、犹大族人(Judahites)和随后的犹太人离开祖先的故土(以色列地),随后在世界各个角落定居。 根据希伯来文圣经,“流亡”一词是指公元前8世纪从以色列王国流亡出来的以色列人的命运,也指公元6世从猶大王國(Judah)流放出来的犹太族人(Judahites)的命运。在流亡中,人们将犹太族人(Judahites)称为“犹太人”(יְהוּדִים,或Yehudim)——以斯帖記中的“犹太人末底改”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犹太人这个词语。 第一次大流散是亚述流亡(Assyrian exile),公元前733年亚述的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将犹太人从以色列王國(後期)驱逐出去,公元前722年(这是萨尔玛那萨尔五世在以色列王国进行了三年围困之后),当萨尔贡二世摧毁了以色列王国后,这次流亡结束了。 公元前597年,在巴比伦囚虏(巴比伦流亡)中,猶大王國的一部分犹太继续流亡出去。圣经的以斯拉記包括两个文本,据说是新巴比倫王國的征服者居鲁士二世的法令,这两个文本允许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在几十年后中返回祖国,并命令重建圣殿。这两个法令在内容和语调上存在差异,一个用希伯来语写成,一个用亞拉姆語写成,这让一些学者质疑它们的真实性。居魯士文書(又译居鲁士圆柱或居鲁士铭筒)是一个古代泥制圆筒,以居鲁士大帝的名义用古代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所写成,其中提到了重建圣殿,让流亡人民重新归国,人们经常认为这能够证明圣经中居鲁士法令的真实性,但是其他学者则指出,这个圆筒的文本针对的是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没有提到犹大王国(Judah)或耶路撒冷。 Lester L Grabbe教授认为,关于犹大王国(Judah)“所谓的居鲁士的法令”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但是,确实存在“允许被驱逐出境者返回和重建敬拜地点的一般政策”。他还表示,考古学表明,流亡人的回归是几十年中“慢慢流入”,而不是一次性发生的事件。在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占领后,哈斯蒙尼王朝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在公元6年,被列为犹太(罗马行省)。犹太人在公元66年期间反抗罗马征服者,历史称为犹太战争,它最终导致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摧毁。在侵占期间,罗马人摧毁了第二圣殿和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区。这个事件标志着犹太人从罗马流亡的开始,也被称为以东流亡。犹太领袖和精英从土地上流亡出来、被杀、或被带到罗马做奴隶。 公元前132年,剩下的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反抗哈德良。公元135年,哈德良的军队击败了犹太军队,犹太人从此失去了独立。作为惩罚,哈德良流放了更多的犹太人,将他们作为奴隶出售,将耶路撒冷的名字改名为Aelia Capitolina(爱利亚加比多连),将其变成一个罗马的异教城市,并禁止犹太人居住在那里。哈德良将犹地亚和和撒馬利亞命名为Syria Palaestina,这是根据亚述人和非利士人而命名的,其目的是为了侮辱犹太人,以抹除这片土地的犹太特征。Mor, M. The Second Jewish Revolt: The Bar Kokhba War, 132-136 CE.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犹太人流散 · 查看更多 »

爱多美尼之战

爱多美尼之战(Battle of Idomene)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6年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安布累喜阿。此战紧接着奥尔匹之战发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爱多美尼之战 · 查看更多 »

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

莫蒂默·傑爾姆·阿德勒(Mortimer Jerome Adler,)是一名美国哲学家。.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 · 查看更多 »

騷擾

骚扰涉及各种各样的冒犯行為,通常被理解为干扰或扰乱的行为,它的特征是重复的。在法律意义上,这似乎是令人不安或威胁的行为。性骚扰是指持续和不必要的各種性方面之冒犯行为,通常在工作场所,拒绝的后果对受害者可能非常不利。.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騷擾 · 查看更多 »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

阿卑多斯(希腊语:Άβυδο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位于小亚细亚的美西亚,现在的土耳其恰纳卡莱省,距首府恰纳卡莱(Canakkale)约2公里,称为Nagara Point,或Nara Burnu,是达达尼尔海峡(即赫勒斯滂)亚洲一端最优良的港口,从此处到对面欧洲部分的塞斯特是整个达达尼尔海峡的最短处,只有一英里不到。此地因其战略地位从20世纪起就被划为禁区。 阿卑多斯这个名字首次在文献中被提到是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舰船目录》中(伊利亚特 ii.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 · 查看更多 »

赫楞

赫楞(古希腊语:,卡塔柔乌萨方言读音:,,Hellen),又譯為赫倫、希倫,是神话中希腊人的祖先,丢卡利翁(亦有说法为宙斯)和皮拉所生之子,的兄弟,育有埃俄罗斯,和。 一词来源于前缀(“太阳,光明”,(,“太阳”)) + (“岩石,石头”)。在古希腊语中是“阳光与岩石之地”的意思。他的名字同时是“希腊的”的意思,意思是一个有希腊血统的人,或是希腊文明的附属。他的每一个儿子都创建了一个主要的种族:埃俄罗斯创建(或譯伊奧利亞人),多洛斯创建多利安族,克苏托斯创建亚该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与爱奥尼亚族(来源于克苏托斯的儿子伊昂,可能是庶生的),等等。 根據修昔底德的記載,他们征服了希腊的地区,随后将他们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其他的希腊城市,于是那些地区的人便因为他们祖先的名字,而被称为希腊人(Hellenes)。希臘人這個民族名稱可以追溯到荷馬的時代,在史詩《伊利亚特》中,“Hellas”和“Hellenes”是居住于佛提亚的部族名稱,由阿喀琉斯領導。.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赫楞 · 查看更多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一套丛书,截至2013年已出14辑600种。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世界各国的各种古典学术作品的中文译作,也有少量是现代或当代的外国学术作品。从1950年代起印行至今,包含五大类:哲学类,历史、地理类,政治、法律、社会类,经济类,语言类。除常规版本外,其中一些作品还有精装本和节选本。因收录数目及翻译质量頗佳,該丛书在中国颇受好评。 对于原有单行本的书籍,被编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一般仍用原纸型,并不重新排版,译文及序跋都一仍其旧,故这套丛书体例并不统一。某些书籍的字体字型与现今出版物有差异。丛书中包括古希腊名著在内的各种学术名著大多是从原著直接汉译,也有部分版本参照各种语言译本翻译,如企鹅丛书等。 2009年,商务印书馆推出该丛书的“珍藏版”,共400种、490册,并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出版座谈会。201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该丛书的“分科本”,分科本在2009年“珍藏本”的基础上又增补了从2009年到2011年新出版的第十一、十二辑书目,共500种,以软精装形式出版,并于11月19日在北京商务印书馆礼堂召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座谈会暨第十四辑专家论证会。.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查看更多 »

派娄斯之战

派娄斯之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派娄斯之战 · 查看更多 »

潘蓋翁山

潘盖翁山(Παγγαίο, Pangaeon, Pangaion, Pangaeum)是位于希腊东马其顿-色雷斯卡瓦拉州的一座山脉,其最高峰海拔1956米。东距卡瓦拉约40公里。其西为斯特鲁马河及其冲积平原,主要种植烟草、棉花、水稻及橄榄等。其东北十余公里是古城腓立比遗址。.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潘蓋翁山 · 查看更多 »

斯法克特里亚之战

斯法克特里亚之战(Battle of Sphacteria)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5年的一场战斗,是派娄斯之战的延续,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伯罗奔尼撒联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斯法克特里亚之战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是英国的政治哲學家,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当君主可以履行该契约所约定的保证人民安全的职责时,人民应该对君主完全忠诚。他于1651年所出版的《利维坦》一书,为之後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學發展奠定根基。霍布斯的思想对其后的孟德斯鳩和让-雅克·卢梭有深刻影响,但同时,他的社會契約論与絕對君主制又有其独特性。 雖然霍布斯最知名的是政治哲學的著作,但亦也有許多其他主題的著作,包括了歷史、几何学、伦理学、和在現代被稱為政治學的哲學。除此之外,霍布斯認為人性的行為都是出於自私(self-centred)的,這也成為哲學人類學研究的重要理論。.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托马斯·霍布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伯罗奔尼撒战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