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伯罗奔尼撒战争

指数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125 关系: 城鎮戰基克拉泽斯基齐库斯埃庇达诺斯厄利斯历史上的种族灭绝卡里阿斯和約古希臘藝術古希臘殖民地古希腊古希腊喜剧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战争古希腊文学古代殖民地古利普斯古典时代古雅典吕山德塞拉门尼斯墨伽拉奥尔匹之战客蒙封鎖小居鲁士尼西阿斯希帕波鲁斯希羅多德希臘城邦希臘化時代希臘重裝步兵希腊历史希腊史希腊火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帕德嫩神廟三十年和約三十人僭主集团三列槳座戰船伊巴密濃達伊哥斯波塔米戰役伯罗奔尼撒伯罗奔尼撒联盟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里克利伯里克利时代弗尔米奥德摩斯梯尼 (将军)修昔底德地球帝国 (游戏)...地震列表化学武器刺客教條系列傳染病歷史全軍破敵:羅馬II克里奥丰克里昂米尼三世前1千纪前400年代前404年前410年代前416年前420年代前425年前426年前427年前430年代前431年前5世紀日食列表科林斯科林斯战争索福克勒斯纳夫帕克托斯罗伯特·卡根美涅克塞努篇爱多美尼之战爱德华·海斯留克特拉戰役煽動西西里战争西方哲学史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辨士學派辯士學派迦太基阿卡奈人阿卑多斯戰役阿尔西达斯阿尔西比亚德斯阿尔戈斯阿希达穆斯二世阿伽颂阿里斯特乌斯赫莫克拉提斯蓋茲堡演說锡拉库扎长征记色拉西布洛斯苏格拉底雅典雅典式民主雅典衛城雅典执政官列表陶片放逐制提洛同盟格雷厄姆·艾利森欧里庇得斯欧波利斯欧洲欧洲历史欧洲战争列表民主史派娄斯之战战争借口昔兰尼海军海军都统斯巴达斯法克特里亚之战斯法克蒂里亚斯拉苏卢斯曼丁尼亚战役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9月10日9月18日 扩展索引 (75 更多) »

城鎮戰

城鎮戰又称為巷战(urban warfare),是指以人口聚居的城市或城鎮,甚至是更大的都會區來作為主要戰鬥場所的現代化戰爭方式。在18世紀以前,由於軍隊多以包圍城鎮外的作戰方式進行,通常就直接把當時對城鎮的攻擊行動稱作攻城戰。但隨著火藥的發明以及火炮開始投入了戰場,使得城牆已失去過去能有效防禦的功效。到了今日,城鎮戰多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軍事行動,原因在於今日城鎮戰得面對更加複雜的城市地形與建築,以及更多的一般平民。城鎮戰往往使得進攻方得付出較為昂貴的代價來占領該座城鎮;而對於防守方來說,則往往在作戰中擁有了一定的優勢(如基地地點、補給來源等),這種情況特別是在攻守兩方軍事實力懸殊時會更加的明顯。 一般軍事人員在遭遇城鎮戰時,大多時候會因房屋的配置無法立刻得到己方軍隊或裝甲車輛的掩護,而對方軍事人員和一般民眾又可能十分難以分別。除了可能遭遇穿著平民服裝的敵方士兵外,還包括有民兵、黑社會等這些單純想保衛自己家園,而提起自己的武器(也有可能是政府提供)襲擊入侵軍隊的民眾們。在許多資料交流和長程武器大範圍使用的現代戰爭中,城鎮戰卻不同於大部分典型且位在寬闊處的軍事行動,它反而讓敵我雙方的距離快速拉近,雙方皆只能在極短的距離接觸交火。城鎮戰被歸屬於複雜的三維空間戰鬥模式,軍隊時常因為建築物、強化過的掩蔽物等,只能擁有有限的視野以及火力發揮空間。而熟悉戰場的敵軍卻可能在掩蔽物甚至是地下基礎設施(如地鐵或下水道)中躲藏, 並以放置陷阱、爆裂物或者是安排狙擊手的方式,消減對方的實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城鎮戰 · 查看更多 »

基克拉泽斯

right 基克拉泽斯(Κυκλάδες,义为“环状”)是爱琴海南部的一个群岛,也是南爱琴大区下属的基克拉澤斯州所在地。群岛屬於希臘,位於希臘本土的東南方。它包括约220个岛屿,其中30多个有人居住。它的名字源于这些岛屿环绕着提洛岛排列的形状。 錫羅斯島上的埃爾穆波利是原行政大区的中心和基克拉泽斯的主要城市。.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基克拉泽斯 · 查看更多 »

基齐库斯

基齐库斯(Κύζικος)是位于安那托利亞密细亚的古代城市,位於現今土耳其巴勒克埃西爾省。.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基齐库斯 · 查看更多 »

埃庇达诺斯

埃庇达诺斯(Epidamnos或 Epidamnus,希腊语:--),始建于古希腊殖民时期, 罗马时期则被称作“底拉西乌姆(Dyrrachium)”(今阿尔巴尼亚都拉斯,位于首都地拉那西侧30公里)。 该城是在公元前627年,由来自科林斯和克基拉(Corcyra(今科孚)的古希腊殖民者建立的。 A History of the Classical Greek World 478-323 BC. 2nd edition. 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一书曾提到,埃庇达诺斯起初采取寡头政治,由当地贵族所任命的地方行政官所管辖,商人和工匠则被不享有公民权。此后该城爆发内乱,人们建立了一个更为民主的政体,而流亡的贵族则分别向母邦科林斯和科孚寻求支援,并导致了两个母邦之间的战争,这也被修昔底德归结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公元前四世纪,该城先后接受卡山德的马其顿安提帕特王朝及皮洛士的伊庇鲁斯同盟统治。 埃庇达诺斯常与周围辖地一同被称作“埃庇达尼亚”(Epidamnia)。.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埃庇达诺斯 · 查看更多 »

厄利斯

厄利斯(Ήλιδα Ilida;Ἦλις Ēlis)也作埃利斯、伊利斯或爱丽斯,是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一个地区及城邦,以养马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闻名于世。.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厄利斯 · 查看更多 »

历史上的种族灭绝

“灭绝种族系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这是《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下文简称“《公约》”)为种族灭绝下的定义。种族灭绝英文“genocide”一词最早由拉斐尔·莱姆金在1944年提出。《公约》中列举了构成种族灭绝之行为:“杀害该团体的成员; 致使该团体的成员在身体上或精神上遭受严重伤害; 故意使该团体处于某种生活状况下,以毁灭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 强制施行办法,意图防止该团体内的生育; 强迫转移该团体的儿童至另一团体。” 《公约》序言写道:“灭绝种族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违背联合国的精神与宗旨,且为文明世界所不容,认为有史以来,灭绝种族行为殃祸人类至为惨烈, 深信欲免人类再遭此类狞恶之浩劫,国际合作实所必需。” 界定任何历史事件是否构成种族灭绝并非易事,其可能仅为犯罪或非人道的行为。几乎每一起被指控为种族灭绝的案件中,由于观点和立场的不同,对于事件细节和事件解释都会存在激烈的争议,甚至于对事实的描述也可能大相径庭。.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历史上的种族灭绝 · 查看更多 »

卡里阿斯和約

卡里阿斯和约(Ειρήνη του Καλλία)是公元前449年由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和波斯签订的一个条约,宣告了希波战争的结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卡里阿斯和約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藝術

古希腊艺术,是指盛行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世界以及附近地区的艺术,古希腊艺术被视为是西方艺术的主要源头。古希腊艺术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写实。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神共性使得古希腊艺术对人体的塑造充满了兴趣。古希腊艺术不仅在希腊世界盛行,还通过贸易等方式影响了古希腊周边地域,如伊特鲁利亚地区,在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古希腊艺术更是向东方世界传播,在罗马征服希腊后,古希腊艺术被罗马人效仿和吸收。德国学者的温克尔曼是第一个对古希腊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19世纪70年代后,通过在希腊地区的考古,许多古希腊的艺术品相继被发现,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古希腊艺术的认识。.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臘藝術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殖民地

古希腊殖民地是由母城邦国家所成立的城邦国家。殖民地和母邦之间的纽带通常保持紧密,以特定的不同形式。不同于处于文艺复兴和现代之间的欧洲殖民主义,古代殖民地从开始通常就拥有独立主权和自治权。 在古希腊,殖民地的建立者或为逃脱外敌之手的被征服者;或为在内乱中失败而逃离的一方;或为城邦为避免人口增长过快引发危机而派出的殖民者;或是被陶片放逐制所驱逐的不受欢迎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外殖民的动机是为了建立与巩固与外国的贸易关系,进而增加母城市(希腊语中被称为metropolis)的财富。早在前8世纪,希腊人就在爱奥尼亚和色雷斯建立了殖民地。 30多个希腊城邦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活跃的是米利都,他们从前9世纪晚期至前5世纪建立的90个殖民地遍布地中海,东至黑海海岸和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西至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海岸,同时他们还在北非的利比亚海岸拥有数个殖民地。 古希腊的殖民城邦分为两种:一种叫做ἀποικία - apoikia(复数形式为ἀποικίαι,apoikiai),另一种为ἐμπορίov - emporion (复数形式为ἐμπορία,emporia)。第一种本身就是城邦,而第二种则是小规模的贸易站点。 希腊城邦在前900年至前800年左右开始建立殖民地,最早是在叙利亚海岸建立的港口以及在今天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亚建立的商业城市匹德库塞(Pithekoussai),两处殖民地均在前800年左右由优卑亚人建立。 在“黑暗时代”与古风时期之交,希腊爆发了两次殖民潮,其中一次发生于前8世纪早期,另一次发生于前6世纪。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狭窄似乎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而由经常性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竞争精神与政治经济活力,新产生的希腊城邦概念,以及试图扩大自己的经济影响力的努力,才是这两次移民潮的真正原因。在希腊人的此次扩张中,金属货币的使用逐渐风行于整个地中海盆地。 在殖民者启程之前,由于宗教原因,通常要遵守一些准则。当一个城邦准备进行殖民前,殖民者通常都要先请求神谕(一般是询问德尔斐的皮媞亚祭司)。对于殖民者的选择,有时会征召特定阶层的市民参与;有时会从每个拥有多个子嗣的家庭中选择一个儿子;而外邦人表达参与殖民的请求也被允许。人们将选择其中的一名优秀者来领导移民和指挥行动。成为殖民地的建立者是十分光荣的事,在他们死后,会被作为英雄看待。殖民者将从议会场所的公共壁炉中取出圣火,而火种将被用来点燃新城市的公共壁炉。新的城市将延续原有城市的主要神明的信仰,而即使几个世纪后,殖民地仍然会在母城市的重要庆典时派遣使节和进献贡品。 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友好互惠的,大多数分歧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只有极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战争手段。在殖民地建立时,一般会采用母城市的法律和宪章,但新城市会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如果殖民城市准备建立新的殖民地,通常会向母城市咨询意见,或至少要求母城市派遣一名领导者。殖民地城市经常要向希腊本土的母城市联盟宣誓效忠,或向德尔斐、奥林匹亚、提洛等宗教中心进献贡品以示敬意。值得一提的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之间的纠纷。而雅典城邦则形成了一类特殊的殖民者,被称为“cleruch”(klêrouchoi),他们受领被征服的土地,负责开垦和守卫,并依然保有雅典的公民权。而设在国外(如埃及)的商站则与一般的殖民地有所不同,商站的成员依然保有在自己祖国的居住权,并且有固定的任期。 Category:古希腊 Category:殖民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臘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喜剧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喜剧(komoidia)的原意是“狂欢队伍之歌”,它同悲剧一样也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古希腊喜剧也和悲剧一样保留着对白和歌队合唱两部分。喜剧的结构也有固定的程式,一般包括开场、进场、对驳、插曲和退场五个部分。对驳是全剧的主要部分,通过冲突双方的辩论来表现剧本的主题。.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腊喜剧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戏剧

古希臘戲劇是指大致繁榮於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之間的古希臘世界的戲劇。当时古希臘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雅典城同時也是古希臘戲劇的中心。雅典的悲劇和喜劇也包括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現最早的戲劇形式之中。古希臘的劇場和劇作對西方戲劇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腊戏剧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战争

随着希腊黑暗时代的结束,人口显著增加的同时也恢复了都市文化,以及古希腊城邦的兴起。这些发展迎来了古代时期(公元前800-前480年)。就在这个时候,希腊人也开始组织城邦之间的战争,比如,小规模的突袭以获得牲畜和粮食。古希腊社会的暴躁本性使得大规模的冲突不可避免。 伴随着城邦的兴起,演变出一种新的战争方式——重装方阵兵团。无法确定这种战争方式发展的精确时间,但公认来源于斯巴达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年的基吉花瓶,是对当时古希腊的重装步兵的最早描述。 重装备步兵主要是从中产阶级选拔出来的公民士兵,他们武装精良并且披甲。每个士兵至少要在军队服役两年。这种密集的方阵形式下的战斗,使得士兵们能够最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盔甲、大盾牌和长矛,形成一堵装甲的墙,并且把矛头指向敌人。他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战争方式的演变,似乎主要是由来自冲突城邦的重装备步兵方阵之间的战争构成。由于士兵们是有职业的平民,因此战争受到距离、季节和规模的限制。而且任何一方都无法承担重大伤亡或者持久的战争,因此冲突似乎总是通过打一場有固定模式的戰役解决。 由于希波战争,古希腊战争的规模和范围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与阿契美尼德王朝庞大的敌军作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单一城邦的力量。通过城邦联盟,希腊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确切的和解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战争的胜利使得资源和分散的劳动力得到了集中使用。 尽管城邦之间的结盟在这场战争之前发生过,但这次的规模是空前的。在这场冲突中,雅典和斯巴达作为大国的崛起直接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也进一步造成了战争类型,策略和战术的发展。雅典和斯巴达控制着同盟城市之间的战斗,增加的人力和财力也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规模,也导致了战争形式的多样化。这些变化大大地增加了伤亡者人数并促进了希腊社会的分裂。.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腊战争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文学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希腊文学 · 查看更多 »

古代殖民地

古代殖民地是指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建立的海外殖民地,大多是与母城邦(metropolis,英语中大都市一词即来源于此)领土不接壤的殖民城邦的形式。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联系依然十分紧密,但与近代的殖民主义不同的是,这种联系并不以母城市直接控制殖民城市的形式存在。相反,古代的殖民地通常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且自治的。.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代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古利普斯

古利普斯(, Γύλιππος),公元前5世纪后期斯巴达将领。公元前414年他被派往援助遭雅典围困的叙拉古。公元前413年他催毁了雅典船队以及步军。公元前404年,他因被控贪污而逃亡(一说自尽)。.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利普斯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一个广义称谓。在这个时期中,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十分繁荣,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施加巨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古典时代起始于古希腊最早的文字记录,即公元前8-7世纪荷马史诗,一直延伸至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代的结束伴随着古典时代晚期(公元300-600年)古典文化的崩溃,欧洲历史随后进入中世纪前期(公元600-1000年)。这段历史时期涵盖广袤的领土、多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分期。后世爱伦·坡的一句诗很好的诠释“古典时代”一词的含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受到古代东方文明影响的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哲学、社会、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古典时代。这些思想被古罗马人继承和效仿。这些来自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政治、教育系统、哲学、科学、艺术、建筑有巨大的影响:从当时现存的古典时代残片中,一场巨大的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文艺复兴,各种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也在18-19世纪兴起。.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典时代 · 查看更多 »

古雅典

古雅典是一個古希臘城邦。城邦時代,位於阿提卡平原,科林斯灣和愛琴海的匯流之地。核心是高地衛城,依靠阿瑞斯山,後來成為在阿提卡平原發展而成的城邦。 雅典以前是一個普通的城邦,經過梭倫、庇西特拉圖、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後執政,在希臘城邦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波希戰爭爆發後,帶領希臘城邦擊敗波斯,戰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經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雅典趨於衰落,標示著希臘城邦文明走向盡頭。 雅典在古希臘文明中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是君主專制的古代世界中,希臘雅典保留石器時代的直接民主,並發展成為影響現代人民主觀念極深遠的民主政治體制。特別是在黃金年代,雅典成為希臘城邦中的人才薈萃之地,許多聞名後世的學者、文學作品、建築物等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对此,伯利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古雅典 · 查看更多 »

吕山德

吕山德(Λύσανδρος,Lysander)(?—前395年),斯巴达人,古希腊军事家。凭借出色的外交手段,获得波斯的支持之后,吕山德指挥斯巴达舰队于公元前405年在埃果斯河战役中击溃了比自己强大的雅典海军,从而结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军队随后占领了雅典城,在吕山德的扶持下建立了三十人僭主集团,结束了雅典的民主政体。 Category:古希臘軍事人物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Category: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人物 Category:前395年逝世.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吕山德 · 查看更多 »

塞拉门尼斯

雅典普尼克斯的演讲台,塞拉门尼斯及其他政治人物曾在该处发表演说。图中的背景为雅典卫城。 塞拉门尼斯(Thēraménēs, 前411年在位),是一名雅典政治人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后十年中声名显赫。他曾参与了雅典的两代寡头政府,并在前406年参与了对指挥将军的审判。作为寡头执政者中的温和派,他游走与民主派与极端寡头派之间。前411年,他成功地组建了一个更广泛的寡头政府;然而在前404年,他却未能再次达到这一目标,反而遭其反对的极端寡头派处决。 分类:古雅典 分类:古希腊将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塞拉门尼斯 · 查看更多 »

墨伽拉

墨伽拉(Μέγαρα)是位於希臘阿提卡的一座古老城市,2001年時的人口為28,195人。墨伽拉位處科林斯地峽北部,薩拉米斯島的對岸。在薩拉米斯島仍未被雅典佔據的古時,薩拉米斯島屬於墨伽拉的一部分。墨伽拉曾是阿提卡四個地區之一,那四個地區分別由神話裡的國王潘狄翁二世(Pandion II)的四個兒子管治,尼索斯(Nisos)就是墨伽拉的統治者。墨伽拉以往是貿易港口,當地人以船隻及財富換取鄰近城邦軍隊的保護。墨伽拉共有兩個港口:西部柯林斯峽灣上的佩加,及東部愛琴海塞隆尼海灣的尼薩亞。.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墨伽拉 · 查看更多 »

奥尔匹之战

奥尔匹之战(Battle of Olpae)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6年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伯罗奔尼撒联军以及安布累喜阿。.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奥尔匹之战 · 查看更多 »

客蒙

客蒙(Κίμων,Kimōn,Cimon,),古希臘雅典城邦的一位政治領袖,為馬拉松戰役英雄小米太亞德之子,母親名作海潔西皮勒普魯塔克《客蒙傳》 。他曾經擔任雅典十將軍,在西元前五世紀中時,他在希臘世界是很重要的城邦政治代表人物。隸屬于雅典親斯巴達的保守派.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客蒙 · 查看更多 »

封鎖

封鎖(Blockade,BLOC),或譯為阻絕、軍事封鎖等。原出於漢語,本義為加鎖、封閉。 後被轉用於軍事,現代也用於資訊安全等其他方面。 封鎖的目的,在以運用各種軍事手段圍困敵國的交通、運輸與補給,以切斷其經濟,消滅敵人的意志。在過去,被視為是攻城戰的其中一種方式;現在除了陸上和海上封鎖外,空中封鎖、通信封鎖(如切斷海底網路電纜)也是封鎖手段之一。 軍事封鎖不一定具有國際法效力,如中國抗日戰爭時,大日本帝國對中華民國的封鎖,但禁運和經濟制裁則具備。.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封鎖 · 查看更多 »

小居鲁士

小居鲁士,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王子,为大流士二世和帕瑞萨娣丝所生,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从小亚细亚起兵叛乱,率领约一万一千七百名希腊雇佣兵东进位争夺王位,被其兄亞他薛西斯二世所败,但他所雇的希腊雇佣兵却成功退却回希腊本土,这件事被色诺芬记录在他的《长征记》里。 小居鲁士的故事和希腊人的撤退的事情被记录在色诺芬所著的远征记。 其他的一些记载, 可能来自Sophaenetus of Stymphalus, 曾被埃福罗斯摘录过。更多的信息来自亞他薛西斯二世的医生, 克特西亚斯, 由佛提乌摘录;普鲁塔克所著的《亞他薛西斯二世和吕山德的生活》;以及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些是仅有的关于小居鲁士的早期来源。.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小居鲁士 · 查看更多 »

尼西阿斯

尼西阿斯(;,,公元前470年—前413年)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的一位政治家和将军。 前421年,代表雅典与斯巴达达成十年和约,史称尼西阿斯和约。.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尼西阿斯 · 查看更多 »

希帕波鲁斯

希帕波鲁斯(Hyperbolu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政治人物之一,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出身贫寒,被世人认为是导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为斯巴达所击败的主要推手,因而遭人普遍抨击以致流放。.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帕波鲁斯 · 查看更多 »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Ἡρόδοτος),前5世纪()的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羅多德 · 查看更多 »

希臘城邦

城邦(πολις,,Polis,複數形為πόλεις,,poleis),希臘文的字面意思是城市。它也代表了公民以及公民組成的群體。是古希臘一種政治共同體,以城市為單位形成自治國家。古希臘的眾多城邦中,雅典和斯巴達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形式的城邦。.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臘城邦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

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帝國之後不久開始。通常起始點視為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逝世開始,並結束於羅馬共和國在前146年征服希臘本土,或前30年最後的繼業者王國——托勒密王國滅亡為止Green,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Hellenistic Age p. xiii.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臘化時代 · 查看更多 »

希臘重裝步兵

希臘重装步兵(ὁπλίται,hoplitai),是古希臘城邦的公民士兵,他們主要使用長槍並以密集方陣作戰,其字源古希臘語ὁπλίται,是從(hoplon)衍伸而來。「hoplon」是指當時常用的希臘式大圓盾,故「hoplitai」就是指持大圓盾的步兵,之後這一詞語衍伸為古希臘的重裝步兵。 希臘重裝步兵主要由城邦的公民組成,這些自由人需自行準備自己的武器和鎧甲,故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在許多希臘城邦中,公民都有接受基礎的軍事訓練,需服役常備軍一定時間,而當戰事發生時他們都要會被徵招起來。其中最令人知名的是斯巴達的公民,他們一生都在進行軍事訓練,並有相當強悍、恐怖的軍事力量。而斯巴達的勁敵雅典人,他們在六十歲以後就免除兵役。幾乎所有古希腊名人,包括哲學家和詩人,都曾加入過希臘重裝步兵。 希臘重裝步兵準確發展年代不是很確定,其中較流行的說法是希臘重裝步兵大約在前八世紀或前七世紀就發展出來,當時那個時代英雄式的戰鬥思維逐漸被廢棄,並引進偏重訓練的軍事系統,同時阿爾戈斯式的盾牌也開始流行。另外,學者Peter Krenz則認為希臘重裝步兵這個思維是從儀式化戰爭中所發展出來,且不是在前八世紀或前七世紀,而是在前480年以後發展的,當時在方陣中開始排除使用非重裝的士兵。 在馬其頓王國在前四世紀稱霸這個希臘後,希臘的城邦逐漸放棄希臘重裝步兵的作戰方式,並改用馬其頓式風格的步兵方陣。.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臘重裝步兵 · 查看更多 »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腊历史 · 查看更多 »

希腊史

《希腊史》(Ἑλληνικά),古希腊文原意是记述希腊人事件的著作。 事实上,有多部叙述公元前4世纪希腊历史的著作在拉丁文中拥有《希腊史》的标题。其中一些继承修昔底德的风格,另一些则自成一派。存世的《希腊史》是古希腊作家色诺芬的重要著作。 由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未能完成对战争后期战局的叙述,《希腊史》成为记录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七年战况以及战后希腊世界格局的重要历史参考文献。.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腊史 · 查看更多 »

希腊火

希臘火(希臘語:Υγρό Πυρ)是東羅馬帝國所利用的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液態燃燒劑,為早期熱兵器,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火」或「羅馬火」只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東羅馬自己則稱之為「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備之火」等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東羅馬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東羅馬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臘火的配方現已失傳,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而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我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說明希臘火的威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希腊火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查看更多 »

帕德嫩神廟

帕德嫩神廟(古希臘文:,現代希臘文:)興建於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衛城,是古希臘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它是現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臘時代建築物,公認是多立克柱式發展的頂端;雕像裝飾更是古希臘藝術的頂點,此外也被尊為古希臘與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徵,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之一。近两世纪以来,希臘对該神廟持續進行修復與重建工作。 帕德嫩神廟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史蹟之一,对于研究古希腊的历史、建筑、雕塑、宗教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帕德嫩神廟 · 查看更多 »

三十年和約

三十年和約是兩個古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在前445年簽訂的條約,結束了在前460年爆發的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但是這三十年和約只維持了13年:前432年雅典在波蒂迪亞戰爭(Battle of Potidaea)攻撃並打敗了斯巴達聯盟;這次勝利加上斯巴達的同盟國墨伽拉認可雅典貿易,激起斯巴達對雅典違反和約的指責,因而向雅典宣戰。到了這時,和約終於流產,而開始了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即一般所稱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Category:希臘歷史 Category:和約.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三十年和約 · 查看更多 »

三十人僭主集团

公元前404年,斯巴达人击败了雅典人,结束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双方都面临经济衰退、农民破产、贵族专权、豪富横行的局面。 此时,曾经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组成了三十人僭主集团。被雅典人引以为荣的民主被废止了,代之是豪权政治。这个集团在执政的8个月中就处死了1500人,致使人民大量流离逃亡。 8个月后,三十人僭主集团垮台,民主制恢复。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被处死。苏格拉底也因为受倒牵连,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判死刑。 Category:古希腊政治 Category:前404年 Category:名数30.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三十人僭主集团 · 查看更多 »

三列槳座戰船

三列槳座戰船(希臘語:τριήρης),古代地中海文明,尤其是腓尼基人、古希臘人和羅馬人所用的戰船。戰船每邊有三排槳,一個人控制一枝槳。早期的三列槳座戰船源自:──一種古老的戰艦,每邊有一排槳,每排有25枝槳;和雙層槳座戰船──有二排槳的戰艦.雙層槳座戰船的原產地可能是腓尼基。在公元前七至四世紀,快速和敏捷的三列槳座戰船,佔地中海的軍艦的主導地位,直至被較龐大的和取代為止。在波斯戰爭中,三列槳座戰船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了雅典的海上帝國;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導致她的衰敗。之後羅馬共和國決定打造海軍也以這種船為主。 Category:船舰 Category:古希臘的陣型和軍事單位.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三列槳座戰船 · 查看更多 »

伊巴密濃達

伊巴密濃達(Ἐπαμεινώνδας,又譯作埃帕米農達、義巴敏諾達,),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與政治家。其領導底比斯脫離斯巴達的控制,並且使底比斯躍升為一等強國。其於留克特拉戰役裡大敗斯巴達,並解放了受到斯巴達奴役的麥西尼亞的希洛人與其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居住並受到斯巴達奴役達二百多年的人民。伊巴密濃達將希臘政治版圖重整,使舊的同盟解體,創立新的同盟,並監察各城邦的建設。其軍事影響力亦很大,為底比斯取得了數場主要戰役的勝利。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稱其為希臘第一人,然而在今天其評價並不佳。其為希臘所創造的新政治秩序並不比其長壽很多,底比斯的霸權與其創立的同盟並不持久,在其死後27年,底比斯便被亞歷山大大帝消滅。所以伊巴密濃達雖然在其時代被認為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與解放者,但在今天,人們大多--記得其十年戰事(前371年至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臘的元氣,使希臘在其後無法抵抗馬其頓的進攻,並且被其征服。.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伊巴密濃達 · 查看更多 »

伊哥斯波塔米戰役

伊哥斯波塔米戰役(Battle of Aegospotami)發生於西元前405年,為斯巴達和雅典兩國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局部戰役。以海戰為主的該戰役,斯巴達船隊使用偷襲戰術,攻擊摧毀擁有180艘船艦的雅典艦隊,並乘勝進逼雅典。翌年,雅典投降。.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伊哥斯波塔米戰役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區劃而言,半島東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大區,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955.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伯罗奔尼撒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联盟

伯罗奔尼撒联盟 (Peloponnesian League)為前6世纪和前5世纪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諸城邦所組成的一个联盟。 前6世纪末,斯巴达(Sparta)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并在政治和军事上支配著第二强大的城邦阿尔戈斯。此外,斯巴达通由帮助科林斯摆脱暴政,及帮助厄利斯安全管制著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使得此兩城邦使之結盟。斯巴达經由采用这种策略來壯大其聯盟。然而,其後在边境战争中其击败了忒格亞并向他们提供永久的防御盟约,使其外交政策出現重大改變。 伯罗奔尼撒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其他国家陆续地加入了这个联盟,最后联盟包括了除阿尔戈斯和亚该亚以外的所有伯罗奔尼撒城邦。当斯巴达在前546年的战役中击败了阿尔戈斯后,斯巴达的优越地位更加得以保证。 伯罗奔尼撒联盟是以斯巴达为霸主组织起来的,并由联盟的委员会所控制,委员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另一部分是联盟大会,每一个结盟的城邦,不论城邦的大小和强大与否,在联盟大会中都有一个投票权。除非战争时期,联盟不向成员索取贡税,但可能会要求成员城邦提供其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只有斯巴达可以召集联盟大会。所有加盟城邦僅是與斯巴达訂盟,所以諸城邦敞需要各自另签盟约,以維持與他邦的友好關係。虽然每一个城邦皆有一投票权,但是斯巴达没有被强迫遵守任何联盟达成的决议。这样,伯罗奔尼撒联盟从严格的词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联盟,伯罗奔尼撒半岛也並不是在伯罗奔尼撒联盟的范围内。 伯罗奔尼撒联盟为其成员,特別是为斯巴达提供保护和安全。这个联盟是一个稳固的联盟,支持寡头政治而反对僭主政治。 希波战争后,联盟扩张成希腊联盟,包括了雅典和其他城邦。希腊联盟陆军由帕萨尼亚斯统帅, 但当雅典的客蒙罢免帕萨尼亚斯后,斯巴达撤出了联盟并和原来的盟友重新成立了伯罗奔尼撒联盟,而希腊联盟则转变为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这也许是因为斯巴达与他的盟友猜疑雅典人,而雅典人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两个联盟之间最终爆发了一场冲突,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360年,联盟與底比斯作战,但最终战败。底比斯强制科林斯和其他城邦解除与斯巴达的盟约,結果伯罗奔尼撒联盟就此解散。.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伯罗奔尼撒联盟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Ἱστορία τοῦ 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οῦ Πολέμου)是关于古希腊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记述,作者为曾在战争中服役的雅典将军修昔提底斯。常简称为《“歷史”》。该书被广泛认为是一部经典作品和最早的学者式历史作品。该书由后来的编辑者分为八卷。 對於《“歷史”》的分析一般分為兩個派別,其一認為這個作品是客觀且科學的歷史紀錄;另外從其他學者的判斷反映出對它的傳統解釋:「《“歷史”》的解析是很嚴苛的,它以純粹理性的觀點寫作,不受冗詞與道德判斷影響,既冷酷又具批判性。」更近代的解釋,與讀者反映批評結合,認為《“歷史”》比起客觀事件的紀錄,比較好以文學作品來理解。這個觀點表現在一名學者W.R. Connor描述修昔底德:「一位藝術家,他選擇且有技巧地安排他的材料,並創造具象徵又感性的潛能。」從前者的觀點視修昔底德為有開創性、有思想、又具有哲學性,超越他所處的時代;後者認為他作為史家與他的歷史、文化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兩者的解釋都被學者所接受,有時候也有學者似乎要抓住兩者《“歷史”》中矛盾的衝擊與張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查看更多 »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或譯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雅典黄金时期(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还帮助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击败了斯巴达人。尤为重要的是,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伯里克利在他的早年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一开始抑制自己的抱负,因为他担心他的社会地位会让他被看作专制者或对希腊有危险的人。他通过增进中低收入公民的兴趣以避免他们的怀疑,进而消除他的担心。 按普鲁塔克所述,伯里克利师从智者 Daman(教授他政治学),埃利亚的芝诺(教授他辩论术)和阿那克萨哥拉(教授他nobility of purpose and character)。由于阿那克萨哥拉的教育,伯里克利很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式。 伯里克利被認為是推動雅典民主政策改革,使它變得更為民主的人物。 伯里克利还在台上时就已开始失宠於雅典人。当斯巴达人攻来时,他让雅典人做好围城的准备。不幸的是,围城时瘟疫在雅典人和他们盟友中传播却没有波及他们的敌人。伯里克利及他的很多亲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不过,当伯里克利的最后一个儿子死去后,雅典人更改法律使得伯里克利的非雅典人儿子成为公民以继承他的财产。.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伯里克利 · 查看更多 »

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时代是指古希臘的一個歷史時期,其始於波希戰爭,終於伯里克利離世或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大约由前480年至前404年。在同一时期大批在政治、哲学、建筑、雕塑、历史以及文学上卓有成就的希腊人中,作为希腊将军、政治家和演说家,伯里克利仍然引人注目。他支持文学艺术,给雅典带来之后再也未曾有过的辉煌,他还主持大量公共项目以改善公民生活。所有这些使得雅典進入黄金时代,亦為古希腊的全盛时期,故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 在这一世纪的时间里,雅典由十位每年由十个部落的公民选举出来的στρατηγοι(即将军)统治。这些στρατηγοι履行包括军队出征规划、其他城邦使者的接待和政治事务指导在内的各项责任。在民主派领导人厄菲阿尔特的统治时期,伯里克利还是厄菲阿尔特的副手。当厄菲阿尔忒斯在前461年被暗杀后,伯利克里临危受命,并在前445年被选为στρατηγοι,从此一直在雅典集会上被推选连任这职位,直到他在前429年去世。.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伯里克利时代 · 查看更多 »

弗尔米奥

弗尔米奥(Φορμίων, Phormion),又译福密俄,公元前5世纪雅典海军指挥官,负责公元前439年前后的战事。自公元前430年开始,他率领纳乌帕克图斯的船队封锁了科林斯湾,并于次年夏两度与伯罗奔尼撒人海战皆胜。公元前428年,回到雅典时,他被控侵吞公款,此后不久病亡。.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弗尔米奥 · 查看更多 »

德摩斯梯尼 (将军)

德摩斯梯尼(Δημοσθένης,Demosthenes),(),又译德谟斯提尼,阿尔西提尼之子,古希腊军事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将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德摩斯梯尼 (将军) · 查看更多 »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前460年至前455年间—约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傳世,該書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因为修昔底德对史料搜集和对因果分析方面严谨的态度,故被称为“科学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亦是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派的创始人,认为个体的政治行为与其所引起的国际政治关系均建构于恐惧与自我利益之上,并受二者调整。修昔底德希望通过认知人性,从而解释诸如瘟疫、屠杀等灾难中人的行为。 今日,修昔底德的著作仍在被世界各地的高校和军事学院研究。其《米洛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伯利克里葬礼致辞》(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亦在政治理论、历史和古典研究领域被广泛参阅。.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修昔底德 · 查看更多 »

地球帝国 (游戏)

-- 是由Stainless Steel Studios开发,并在2001年11月23日发布的即时战略游戏。是世紀爭霸系列的第一款作品。该作与《世紀帝國》相似。遊戲獲得了正面評價。2009年GOG.com发布了包含游戏本体和资料片的黄金版,黄金版支持Windows XP及之后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 该游戏要求玩家采集资源,然后建造设施,创造文明,最后征服敌对文明。游戏包含了50万年歷史和14个文明,从史前时代到纳米时代。.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地球帝国 (游戏) · 查看更多 »

地震列表

地震列表,列表為世界重大地震的概要。.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地震列表 · 查看更多 »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簡稱化武,指在化学战時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为武器。该类武器与核武器及生物武器同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其大规模杀伤性,N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缩写)均不属于常规武器。通过适当的保护装备、培训和排除污染措施,化学武器的主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抑制。许多国家拥有大量武器化的化学制剂库存作备战之用。.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化学武器 · 查看更多 »

刺客教條系列

是由育碧軟體發行的歷史隱蔽類遊戲系列(潛伏遊戲),包括有許多續作和其他作品。主要的單人遊戲由育碧蒙特婁進行開發,並且由育碧安纳西進行多人遊戲的開發。該系列產品受到了大部分評論家的好評。2016年9月,系列售出超過一亿份,並成為育碧軟件最暢銷的遊戲。系列靈感來自弗拉基米爾·巴托爾的小說《Alamut》,被認為是《波斯王子系列》的精神續作。 《刺客教條系列》截至2017年已有十款主要遊戲和額外續作及周邊作品,遊戲已經在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Xbox 360 、Xbox One 、Microsoft Windows 、Mac OS X 、Nintendo DS 、PlayStation Portable 、PlayStation Vita 、iOS 、HP webOS 、Android 、Nokia 、Symbian 及Windows Phone 等平台上發行。.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刺客教條系列 · 查看更多 »

傳染病歷史

傳染病歷史记述在世界历史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的传染病。.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傳染病歷史 · 查看更多 »

全軍破敵:羅馬II

是一款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並由世嘉發行的戰略遊戲。遊戲在2013年9月3日在Windowshttp://www.joystiq.com/2012/07/02/total-war- rome-2-marches-to-pc-in-2013/平台上發布。這是全面戰爭系列的第8代獨立遊戲,也是第3代作品《羅馬:全面戰爭》的續作。這遊戲是一個商業上的成功,它在銷售量和發布當天的線上玩家人數都超越全軍破敵系列的其他遊戲http:/ /www.vg247.com/2013/09/03/total-war-rome-2-concurrent-players-peak-at-three-times-that-of-shogun-2/http://www.steamcharts.com/app/214950#7dhttp://www.pcgamesn.com/ totalwar/total-war-rome-ii-trumps-shogun-ii-s-peak-number-players-three-times-over。 遊戲的背景設定在古典時代的歐洲,相對於《羅馬:全軍破敵》的遊戲背景幾乎完全集中在羅馬共和國和它的政治不同,羅馬II盡可能準確和深入地刻畫出在那時代的每一個文明。玩家在遊戲中扮演其中一個可玩派系,而玩家想取得勝利便要比敵人更快建立一個帝國。單人遊戲模式開始於公元前272年,並持續300多年。然而,玩家可以繼續進行遊戲,因為在羅馬II中沒有時間勝利條件。 Linux (SteamOS)版本的遊戲正在開發中。.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全軍破敵:羅馬II · 查看更多 »

克里奥丰

克里奥丰(Cleophon (politician),()。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政治家,坚定的民主派人物。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他凭借出色的口才多次与反对派较量,使到雅典公民深受鼓舞。他的事迹在古希腊诗人的著述中得到反映。.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克里奥丰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三世

克里昂米尼三世(希腊语:Κλεομένης Γ,)是亚基亚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前235年—前222年在位),於前235年繼承父王列奧尼達二世的王位。 從前229年到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與阿拉圖斯所領導的亞該亞同盟進行克里昂米尼戰爭,並继承亚基斯四世的企圖,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挽救逐漸衰弱的斯巴达,但其努力却在馬其頓介入之後,在前222年塞拉西亞戰役戰敗失败告终。他被迫流亡至托勒密埃及,並於前219年自殺。.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克里昂米尼三世 · 查看更多 »

前1千纪

前1千紀,是指從西元前1000年至西元前1年間的這一千年。.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1千纪 · 查看更多 »

前40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0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404年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04年 · 查看更多 »

前410年代

前410年代從前4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41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1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416年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16年 · 查看更多 »

前420年代

前420年代從前4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4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2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425年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25年 · 查看更多 »

前426年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26年 · 查看更多 »

前427年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27年 · 查看更多 »

前430年代

前430年代從前439年1月1日開始,於前43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3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431年

没有描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431年 · 查看更多 »

前5世紀日食列表

前5世紀日食列表是一個介紹發生於前5世紀的日食列表。在前5世紀,總共發生了241次日食,其中有84次日偏食,78次日環食(2次非中心食),62次日全食和17次全環食。在這之中,前439年是其中出現最多日食的年分,獨自出現了5次日食。另外在本世紀中曾有1個月出現2次日食的紀錄,為前417年5月。.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前5世紀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科林斯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战争

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5年-前387年)是一场发生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联盟与四国联盟(底比斯、雅典、科林斯和阿尔戈斯)之间的战争。战争之初,四国得到了波斯帝国的支持。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斯巴达在小亚细亚、希腊中部和北部的扩张主义而导致了这一区域的城邦对其不满。战争主要是在科林斯地区和爱琴海进行的,斯巴达人在开始阶段的陆战中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后来的海战中斯巴达舰队被波斯挫败,也因此斯巴达丧失了海洋强国的地位,雅典收复了原属于自己的岛屿。 波斯人担心雅典强大带来的威胁,转而支持斯巴达,迫使联盟国和解。战争在公元前387年结束,签订了《安塔西达斯和约》。这次战争加强了斯巴达在希腊政治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并且同时也扩大了波斯帝国在希腊事务中的影响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科林斯战争 · 查看更多 »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Σοφοκλῆς,前496年/前497年-前405年/前406年)Sommerstein (2002), p. 41.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索福克勒斯 · 查看更多 »

纳夫帕克托斯

纳夫帕克托斯(Ναύπακτος),又译诺帕克都,是希腊西希腊大区埃托利亚-阿卡纳尼亚州的第三大城镇,位于科林斯湾北侧。1571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基督教国家之间的勒班陀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并且以其意大利名“勒班陀”命名(Lepanto)。.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纳夫帕克托斯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卡根

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1958年9月26日-),生于希腊雅典,是一名美国历史学家、作家、专栏作者和外交政策评论员。卡根通常被认为是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将自己定义为一名“自由干涉主义者”。 卡根是新保守主义色彩的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同时也是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以及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会员。他曾经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做外交政策顾问,也向民主党人,比如总统奥巴马任内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做过顾问。他为《华盛顿邮报》每月撰写国际事务的专栏,亦是《新共和》杂志的特约编辑。.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罗伯特·卡根 · 查看更多 »

美涅克塞努篇

《美涅克塞努篇》 (Μενέξενоς)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语录集(Σωκρατικὸς λόγος),由柏拉图记载。它与《大希庇亚斯》《小希庇亚斯》和《埃奥恩》一同构成第七四联剧。《美涅克塞努篇》是一篇长篇葬礼辞,讽刺了伯利克里在修昔底德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辩解。其中的两个主角是苏格拉底和美涅克塞努,有关美涅克塞努的语录还记录在柏拉图的《吕西斯篇》和《斐多篇》中,其中,《吕西斯篇》中称他为笛摩奉之子。《美涅克塞努篇》被认为是柏拉图对话录中十分独特的一篇:《美涅克塞努篇》虽然属于“对话录”,但其实主要为个人的阐述。有研究认为,《美涅克塞努篇》也许是柏拉图对修昔底德所引伯里克利葬礼演说的回应篇。.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美涅克塞努篇 · 查看更多 »

爱多美尼之战

爱多美尼之战(Battle of Idomene)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6年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安布累喜阿。此战紧接着奥尔匹之战发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爱多美尼之战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海斯

爱德华·海斯(Eduard Hei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暨天文学家,1806年2月18日出生于科隆,1877年6月30日在明斯特去世。 1827年海斯从毕业波恩大学后,在科隆一所学校教授数学,1832年转至亚琛任教,并在那一直呆到1852年。1852年被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为明斯特大学首席教授,1869年成为该学院院长。 他在明斯特大学期间曾对夜空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包括银河系、黄道光、恒星及流星,这些研究都发表在他的著作中,其中包括: 海斯在明斯特大学期间对夜空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包括银河系、黄道光、恒星及流星。这些研究都发表在他的著作中,其中包括:.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爱德华·海斯 · 查看更多 »

留克特拉戰役

留克特拉战役,是一场前371年爆发于底比斯和斯巴达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斗在伊巴密浓达首创斜线式战术。 當時針對希臘重步兵方陣一線平推平均分佈兵力的特點,其無法在不將列數減少的情況下排出與斯巴達軍相同長度的陣形,伊巴密濃達放棄嘗試排出與斯巴達相同長度陣形,集中兵力於一翼,改為將左翼的列數增多,由傳統的八至十二列改為五十列,力求獲得突破。但是有強就有弱,如果自己加強的一側獲得勝利,而削弱的一側被對方突破,仍然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受到削弱的一翼,就把它向後回縮並延遲戰鬥,儘量拖延它與敵人接觸的時間,其加強了的左翼則以雙倍速度衝向斯巴達軍,希望加強的一翼能夠求得決定性的突破。就在這一戰,他用這戰陣擊敗了斯巴達精銳部隊。 最终底比斯胜利。.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留克特拉戰役 · 查看更多 »

煽動

煽動(demagogue)是一種利用偏見、情緒、恐懼、仇恨及大眾意識來增加政治權力的手段,煽動者一般會利用聳動的修辭和宣傳來達到其目的,主題多為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或宗教。.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煽動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战争

西西里战争,又称希腊-布匿战争,指的是前600年至前265年之间古迦太基与古希腊围绕西西里岛霸权展开的争夺战。这场战争由古希腊城邦之一的叙拉古发起,是古代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迦太基南部是广阔的沙漠,北部则临地中海。迦太基靠其对外航海贸易取得了巨额利润。为了保障海上利益,迦太基组建了一只庞大的海军,以防止海盗和蛮族的入侵。迦太基人继承了其祖先腓尼基人的强大海军力量和经验。但与腓尼基人不同的是,迦太基人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势力的支持下完成的。迦太基将其势力扩张到了西西里岛。这时,便与在西西里岛进行殖民的另一股势力——古希腊发生了冲突。 由于古罗马攻陷迦太基城之后,迦太基图书馆中的书籍流失到北非的各个部族手里,现今没有任何一部迦太基文献提到这场战争。学界研究这场战争主要靠的是古希腊文献。.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西西里战争 · 查看更多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的历史通常分为三大时期: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古代时期到罗马的陷落为止,包括希腊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中世纪大致到十五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为止。近代大约指从十六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早期。当代哲学包括自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以来的哲学。.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西方哲学史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

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是古代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的陸上武裝力量,在馬其頓腓力二世軍事改革後首次在歷史中展現出這股顯赫的軍事實力,並由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發揚光大,它被認為是古代世界中最強大的軍事武力之一。 原先,早期阿吉德王朝的馬其頓軍隊只是由部落民兵組成,後學習南部希臘城邦的希臘重裝步兵作戰方式,最後經由腓力二世的軍事改革,採用最新的戰術和武器,並透過獨特的多兵種協同作戰。加上腓力二世連年作戰,征召的士兵幾乎成為常備的職業軍人,使腓力二世無時無刻可以驅使這支堅強、專精的軍隊,也保障兵源。在短短的時間內,馬其頓勇猛的軍事機器成為希臘或亞洲前所未聞的顯赫力量,軍隊的勝利更讓國家成為一個橫跨洲際的大帝國。 在戰術的改良上,腓力採用底比斯伊巴密濃達(他兩次擊敗斯巴達軍隊)的斜形陣列戰術,發展成早期的聯合兵種軍隊,包括有步兵方陣、騎兵、投射部隊,至亞歷山大大帝時就連攻城武器也投入野戰作戰使用。在武器的改良上,腓力二世引入薩里沙長矛,這種長矛(Pike)引入讓步兵在攻擊和防禦時都有良好的優勢。腓力的改革也使騎兵成為決戰戰役勝負的致勝兵種。 新式的馬其頓軍隊還與其他非馬其頓兵種並肩作戰,尤其是希臘的色薩利騎兵,其他還包含腓力二世雇傭愛琴海周圍和巴爾幹半島的各式傭兵部隊。當前338年腓力二世準備入侵波斯時,馬其頓軍隊中有半數以上來源都是非馬其頓裔的希臘人和周圍的蠻族部落組成。.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 · 查看更多 »

辨士學派

辯士學派(sophists),亦稱智者學派、詭辯學派,為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教師、哲學家之統稱。其基本主張善良、真理、正義都與人本身需要的利益相關,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希庇亞斯(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之子)、高爾吉亞等人為本派代表人物。 出現背景:自梭倫與克里斯提尼改革後,雅典的民主出現。但是自伯羅奔尼撒戰爭(B.C431-B.C404)左右開始,公民大會開始逐漸喪失機能。這是因為由於戰爭的恐懼,執政者只要能抓住演說技巧,便可以順利獲得廣泛支持。為了牟取權力,在上位者不惜重金禮聘演說家為顧問,以獲得政治控制權,造成辯士流行。。 影響:辯士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希臘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因為其不追求絕對真理與正義的看法,受到反彈,從而導致新的哲學思想家出現,如蘇格拉底。 Category:希臘哲學家.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辨士學派 · 查看更多 »

辯士學派

辯士學派(sophists),亦稱智者學派、詭辯學派,為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教師、哲學家之統稱。其基本主張善良、真理、正義都與人本身需要的利益相關,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即“相对主义”。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希庇亞斯(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之子)、高爾吉亞等人。.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辯士學派 · 查看更多 »

迦太基

迦太基(腓尼基語:;;Καρχηδών,Karthago,قرطاج),是一個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西亞)的城市,與羅馬隔海相望。 迦太基一词在腓尼基语中读作“” ,意思是「新的城市」,其早期居民为迦南城市泰尔(Tyre或譯為推羅)的移民。在古羅馬文獻中,迦太基也被稱為「布匿」(Punici)。 前8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當時迦太基城還只是腓尼基城邦泰爾的海外殖民地。前650年,脫離泰爾獨立,建立城市國家古迦太基。古迦太基强势时疆土遼闊,勢力最大曾囊括今天北非沿岸、今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其基礎是農業与商業,在外貿易居民善航海与貿易,在國內居民又是出色的農民,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因此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古迦太基曾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霸權,後又與古羅馬爭奪霸權。最後因為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共和國打敗,並於前146年滅亡。 古迦太基滅亡之後,羅馬軍隊摧毀了迦太基城。後來在迦太基城原址附近建立新城,並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省首府。439年汪達爾人佔領迦太基,成為汪达尔-阿兰王国的首都。533年成為东罗马帝國的屬地,並成為東羅馬帝國重要文化中心。7世紀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引發的戰亂而被徹底廢棄。.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迦太基 · 查看更多 »

阿卡奈人

《阿卡奈人》(古希腊文:Ἀχαρνεῖς Akharneîs;阿提卡希腊語:Ἀχαρνῆς),古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公元前425年,该剧上演,得到当时的头奖。.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卡奈人 · 查看更多 »

阿卑多斯戰役

阿卑多斯戰役(Battle of Abydos),發生在公元前411年,是伯羅奔尼撒戰爭過程中的一次海戰,此戰由雅典獲得勝利。此戰雅典人俘獲了30艘斯巴達戰艦,並奪回了在先前自己在賽諾西馬戰役中俘虜的15艘戰艦。 Category: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战役 Category:欧洲海战 Category:前410年代战役 Category:前411年.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卑多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阿尔西达斯

阿尔西达斯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任水军指挥官。公元前427年,因怀疑而行动迟缓,未能及时援助起而反抗雅典的密提林贵族。公元前426年,在与雅典及科尔居拉水军的海战中兵败。公元前426年,受命建立特拉基斯·赫拉克勒斯殖民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尔西达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西比亚德斯

阿尔西比亚德斯(希腊语:,Alkibiádēs Kleiníou Skambōnidēs,)是雅典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和将军。雅典大政治家伯里克里斯是他母系族伯,曾養育過他。阿尔西比亚德斯是這個貴族家系的最后一名著名成员,这个家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衰败。他在战争的后半段扮演重要角色,担任战略顾问、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阿尔西比亚德斯曾经数次更换他的政治忠诚。在故乡雅典时,他主张一种好斗的外交政策,是西西里远征的主要支持着,但是在他的政敌指控他犯有亵渎罪之后,逃到斯巴达。他在斯巴达担任战略顾问,提议或监督了反对雅典的几次主要战役。但是在斯巴达,阿尔西比亚德斯也很快面临强大的敌人,又被迫叛投波斯。他在那里担任顾问,直到他的雅典政治盟友将其召回。前410年阿西比亞德重掌雅典的艦隊,此後3年間更是引導著雅典連戰連勝,但是最终他的政敌再次将他流放。後來他先後流亡到比提尼亞(Bithynia)與波斯,但不久後在波斯的盟邦斯巴達的要求下,波斯皇帝包圍了阿尔西比亚德斯的宅邸,後者突圍時中箭身亡。.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尔西比亚德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Άργος,Argos),或译阿戈斯、阿哥斯、阿果斯,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古希腊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影响,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始终被居住的城市。2001年阿尔戈斯有27550居民。.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尔戈斯 · 查看更多 »

阿希达穆斯二世

阿希达穆斯二世(Αρχιδαμος B', Archidamus II),又译阿基达马斯,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21代斯巴达国王(前469年—前426年在位)。他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阿希达穆斯二世的父亲是斯巴达国王列奥提西达斯二世的儿子宙克西达穆斯。宙克希达穆斯死于自己的父亲之前;阿希达穆斯与列奥提西达斯二世与另一位妻子所生的女儿结了婚。 阿希达穆斯二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3次率军入侵雅典(前431年,前430年和前428年)。他的扫荡农村的策略重创了雅典经济,且迫使雅典把全部居民撤回难以攻破的雅典城内。其结果是,雅典在前430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许多公民死亡。这次瘟疫对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有很大影响。 前429年,阿希达穆斯二世对普拉塔亚发动过一次军事行动。他可能死于前427年,因为有证据显示至少在前426年夏天他的儿子阿基斯二世已经在位。 Category:斯巴达国王 Category: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人物.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希达穆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伽颂

阿伽颂(Agathon,Ἀγάθων,)。古希腊悲剧作家之一,他是首位通过想象人物构成虚拟主题的作家。此外,他还擅常于音乐,前416年他在雅典的酒神节的戏剧比赛中第一次获得胜利。前40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他离开雅典到达马其顿并至终老。柏拉图与阿里斯多芬均对其有所叙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伽颂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特乌斯

阿里斯特乌斯(),阿德伊曼图斯(Adeimantus,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战役中的科林斯指挥官)之子,公元前432年波提达埃亚叛离雅典,他率领科林斯志愿者前往支持,但却设法逃离围城。公元前430年,作为使节被伯罗奔尼撒同盟派往波斯,但在色雷斯被擒,并被交予雅典人处决。.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阿里斯特乌斯 · 查看更多 »

赫莫克拉提斯

赫莫克拉提斯 (古希腊语:) 是处于雅典城邦发动的西西里远征时期锡拉库扎的一位将军。 赫莫克拉提斯在史料上第一次被提到是在公元前424年的杰拉城集会上, 在这次集会上他号召所有居住在西西里的希腊人停止争吵。 在公元前415年他提议建立一个包括非西西里城市的广泛同盟。这个军事同盟甚至包括非希腊人的城邦例如迦太基以反抗雅典的霸权。 其后,他被选为锡拉库扎的三将军之一, 但其后却因为在之后一小段时间没有取得战功而被解除职务。后来他又成了斯巴达将军吉利普斯(Gylippus)的顾问, 在解除锡拉库扎之围的战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公元412年他担任了基济科斯之役(battle of Cyzicus)的海军统帅。该战役中, 斯巴达及其盟军被提洛同盟重创。这导致了被放逐。 直到公元408年他才返回西西里。公元407年,他最后死在锡拉库扎的一次失败政变中的街头混战中。 包括修昔底德在内,赫莫克拉提斯被这些史学家提及:色诺芬、普鲁塔克 和波利比奥斯。此外,赫莫克拉提斯是柏拉图晚期的对话集蒂迈欧和克里提亚斯中的一位人物。 柏拉图一开始有可能打算构思一部名叫“赫莫克拉提斯”的对话集,但并没有真正下笔。由于他没有动笔,我们也只能猜测他为何选择赫莫克拉提斯的原因。这一幕十分令人好奇:因为柏拉图在其中描述了当克里提亚斯复述九千年前史前时代的雅典人是怎样反抗来自亚特兰蒂斯的入侵并将地中海从奴役中解放的时候,赫莫克拉提斯被雅典人当做一个阻止了雅典的帝国主义扩张的人回忆起。.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赫莫克拉提斯 · 查看更多 »

蓋茲堡演說

《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是第16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最著名的演說,也是美國歷史上為人引用最多之政治性演說。 1863年11月19日,也就是美國內戰中蓋茲堡戰役結束的四個半月後,林肯在賓夕法尼亞州蓋茲堡的蓋茲堡國家公墓(Gettysburg National Cemetery)揭幕式中發表此次演說,哀悼在長達五個半月的蓋茲堡之役中陣亡的將士。林肯的演講於當天第二順位發表,修辭細膩周密,其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之一。以不足三百字的字數,兩到三分鐘的時間,林肯訴諸獨立宣言所支持的「人皆生而平等」之原則,並重新定義這場內戰:不只是為聯邦存續而奮鬥,亦是「自由之新生」,將真平等帶給全體公民。 以因襲的詞句「八十七年前」發端,林肯論及美國獨立革命,稱許蓋茲堡這場揭幕式為一契機,不止題獻一塊墓地,更能尊崇殊死奮鬥以確保「民有、民治、民享之国必永续于世」者。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這場演說名垂青史、聲震寰宇,其確切之措辭卻頗受爭議。五份已知的演說稿,與當時新聞報導中的謄抄本,於若干細節上彼此互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蓋茲堡演說 · 查看更多 »

锡拉库扎

叙拉古(又译--、锡拉库萨,Siracusa,Sarausa,Συρακοῦσαι)是位於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座沿海古城,位于岛的东岸,约有12.5万居民。面积204平方公里。位置北纬37°05',东经15°17'。.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锡拉库扎 · 查看更多 »

长征记

长征记,或稱遠征記(希腊语:Ἀνάβασις - 意为"远征") ,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色诺芬的一部历史作品,记录了约前400年,他随希腊雇佣军远征波斯帝国的故事。这部作品是色诺芬的七部作品中最出名的一部。 公元前401年夏季,一萬零七百名希臘重裝步兵被小居魯士王子雇傭,幫助他奪取波斯帝國的寶座。這些士兵裝備沉重護甲、長矛與大盾,大部分是經歷過伯羅奔尼薩戰爭的老兵。這支軍隊成功向東行一千五百多英里,粉碎沿路一切抵抗,在巴比倫以北的庫那科薩戰役(Battle of Cunaxa)中,希臘人以僅一名重步兵受到箭傷的代價衝破波斯皇家軍隊的陣列,但因小居魯士衝入敵陣找尋他的哥哥塔薛西斯時被波斯禁衛軍砍倒在地,使得原本同陣營的波斯人倒戈。希臘遠征軍通過投票拒絕向波斯大王投降,取道小亞細亞直抵黑海之濱一路殺回希臘世界。本書作者本人即為遠征軍撤退時的軍隊領袖之一。 在撤退過程中,這支希臘遠征軍同時也是移動的民主政府,士兵們會按期舉行集會,對當選將軍們的提議進行投票表決,通過爭辯和討論來決定新的戰術、打造新的武器、並改進現有的組織制度。當選的將軍們和士兵一起行軍、戰鬥,而且還要為自己的開銷提供詳細的帳目清單以贏得信任。 色諾芬在遠征記中明確指出,希臘人進行戰鬥的方式和敵人的不同: 他們擁有個人自由的感受,紀律更為嚴明,武器也更加致命,戰士之間關係平等,主動求戰意識突出,思維靈活並能適應新戰術,而且偏愛重裝步兵衝擊的作戰方式。這些特色源於他們的共識政府體制,源於中產階層內部的平等地位,源於對軍事事務的民眾監督,也源於政教分離、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理性至上的思想。在希臘遠征軍面臨絕境時,他們搬出城邦體制這一法寶,激發出每個希臘士兵內心的力量,使得這些希臘人以城邦公民的態度進行每一場戰鬥,故而所向披靡。 Category:欧洲历史著作 Category:亚洲历史著作 Category:古希腊.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长征记 · 查看更多 »

色拉西布洛斯

色拉西布洛斯(Θρασύβουλος; )是一个雅典海軍将军和民主领袖。在前412年年雅典一次寡头政治政变后,萨摩斯岛的亲民主派水手选举他为将军,把他变成民主派成功抵抗那次政变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作为将军,他负责召回逃亡的争议性贵族 Alcibiades,然后两人一起在以后的几年里广泛地合作。在前411年和前410年,色拉西布洛斯与 Alcibiades 和其他人一起指挥并获得了多次关键性的雅典海军胜利。 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战败后,色拉西布洛斯领导民主力量抵抗新的寡头政府(三十暴君),该政府由战争的胜利方斯巴达人强加于雅典人身上。在前404年,他指挥一小股逃亡者部队入侵 Attica 并且在随后的战役中击败了先是一个斯巴达要塞然后是寡头政府的部队。这些胜利随后,民主在雅典被重新建立。作为公元前4世纪这次重生的民主的一个领袖,色拉西布洛斯鼓吹一项抵抗斯巴达的政策并寻求恢复雅典的帝国威力。他在前388年科林斯战争领导一支雅典海军部队时被杀。.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色拉西布洛斯 · 查看更多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古希臘哲学家,和其學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 · 查看更多 »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雅典 · 查看更多 »

雅典式民主

雅典式民主(有时被称为雅典民主)是在公元前508年于古希腊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边的阿提卡地区)发展出的一套民主体系。雅典也因此成为最早的民主政体之一。虽然其他的希腊城邦也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民主体制,其中大多数也借鉴了雅典的模式,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如同雅典的民主体制一般有力、稳定且具备良好的明文规定。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实验——因为选民并非选举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参加对立法和行政议案的投票。 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自治,但它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首先,雅典民主的参与权并非如现代基于居民,阿提卡的女性被认为是不完整的人,奴隶被认为是物品,不算人;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效率非常低。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借演讲互相诋毁,选民的民意会受在剧场中上演的政治讽刺戏剧的巨大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然而由于参与权有无的划分与经济上的阶层无关,因此雅典民主的选民参与程度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高。这种制度为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雅典式民主 · 查看更多 »

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Ακρόπολη,Acropolis of Athens)位於希臘首都雅典,是最著名的衛城(頂端城市)之一。衛城是由平頂岩構成,位於海拔150米(512 英呎)。其亦被命名為西哥羅佩(Cecropia),以紀念常被描繪為半人半蛇的雅典首任國王凱克洛普斯(Kekrops或Cecrops)。.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雅典衛城 · 查看更多 »

雅典执政官列表

雅典自从公元前1068年废除王政以来,权利转往执政官手中。雅典的第一任执政官是墨冬,他是雅典末代国王科德鲁斯的儿子。由于,科德鲁斯在位时,多利亚人从墨伽拉进犯雅典。德尔斐神谕指示入侵者宽宥雅典君主的性命,否则不能赢得战争,多利亚人因而极力避免伤害科德鲁斯。科德鲁斯获悉此神谕后,自愿为国献身。他化装成樵夫,穿粗衣,持钩镰,出城砍柴;在城外遭遇两敌兵,他砍倒其一,遂被另一人所杀。敌军获知死者的真实身份后,知获胜无望,遂撤兵解围,雅典转危为安。雅典人认为科德鲁斯的功德后无来者,遂限制雅典王权,将科德鲁斯的儿子墨冬改任为执政官。 最初,执政官是终身职,先后有13人任这种执政官。公元前753年,执政官的任期改为10年,共有7位这种执政官。自公元前683年起,所有的执政官都改为一年一任。其中名年执政官或称名祖执政官之名,就成了雅典国家文件中最常见的年名。如,关于德拉古立法的时间,亚里士多德写到:“阿里斯忒克穆斯任执政官时,德拉古制定了他的法典。”必须注意。公元前5世纪后期之前的执政官表不可尽信。除个别年份外,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雅典的执政官表基本保存完好。 以下列出雅典创立执政官以来至拉米亚战争前的执政官列表(前1068年-前322年)。.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雅典执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陶片放逐制

陶片放逐制(希臘文:ὄστρακον;英文:Ostracism),又譯陶片放逐法、貝殼放逐法或陶片流放制等,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前510年创立。雅典人民可以透過投票強制將某個人放逐,目的在於驅逐可能威胁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陶片放逐制 · 查看更多 »

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成立于公元前478年,是希腊城邦组成的一个联盟,成员在150个至173个之间,由雅典领导。在的最后阶段,希腊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获得胜利后,为了继续对抗波斯帝国而成立此同盟。同盟的名字来源于官方会议的地址提洛岛,议会在岛上的神庙内召开,财产也保存在这个岛上,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54年将这些财产转移到了雅典。 在这个同盟成立后不久,雅典开始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同盟的海军。这种行为经常导致雅典和同盟内其他弱势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在公元前431年,雅典对提洛同盟的强力控制促使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后同盟解散。.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提洛同盟 · 查看更多 »

格雷厄姆·艾利森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 為美國哈佛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首任院長,政治與國際關係理論家,修昔底德陷阱一詞的提出人。曾擔任雷根總統國防特別顧問,之後於柯林頓任內擔任國防計畫助理部長。.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格雷厄姆·艾利森 · 查看更多 »

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Ἐυριπίδης,)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二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七部。对于欧里庇得斯的评价,古往今来一向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也有人说悲剧在他的手中衰亡,无论这些评价如何反复,无庸置疑的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欧里庇得斯 · 查看更多 »

欧波利斯

欧波利斯(Eupolis,),活跃于公元前429年至前412年。古希腊最著名的旧喜剧诗人之一,他与阿里斯多芬和克拉提努斯齐名。 他的首部剧目于公元前429年上演,并在雅典酒神节上三次获胜,在城邦酒神节上至少一次获胜,现存有19部剧的剧名和460余个残篇。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被杀。.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欧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历史

欧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5千年(甚至是一百萬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遗迹。 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的时期称为青铜时代,铜是当时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称为欧洲的史前时期。 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罗马共和国于前509年建立。罗马人将疆域拓展至整个意大利,随后是整个地中海周边和西欧。罗马帝国的领土于公元117年到达最大。313年,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合法化。只是几个世代后,基督教就成为帝国的国教。羅馬帝國的衰落,標誌著古典時代的終結和歐洲中世紀的開始。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随即蛮族部落开始入侵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是首先向南与向西越过罗马国境线进入前罗马帝国领土的部落之一,并于5世纪初,三度围攻罗马。418年,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东南欧和地中海地区仍由东罗马帝国控制,首都为君士坦丁堡。6世纪晚期开始被日耳曼人侵蚀。7世纪开始,中东和北非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并伊斯兰化。在西欧,很多新国家仍保留了罗马的习俗,使用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并普遍信仰基督教。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欧洲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維京人、北非的穆斯林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的入侵。到10世纪中期,穆斯林和马扎尔人对西欧的威胁消除了,但是維京人仍然是侵犯和威胁不列颠群岛最久的。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加剧,随后十字軍東征开始削弱拜占庭帝国,教皇的权力此时也在西班牙、法国南部、立陶宛与其他的异教地区稳固下来。复杂的封建等级制度发展起来,新国家的大多数贵族由于通婚互相是近亲。封建社会在蒙古入侵后开始解体。中世纪后期欧洲爆发了大饥荒和黑死病。 15世纪,欧洲从中世纪苏醒过来。1492年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同时终结了十字军东征,知识获得尊重,开始挑战传统的科学和神学教条。新教改革开始,德国神父馬丁·路德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时亨利八世使英国教会脱离教皇管制,也让英格兰在随之而来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之间的宗教战争中得以采取更灵活的结盟政策。但是,宗教战争一直持续到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光荣革命确认这个协议。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机器时代,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而欧洲大陆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直到拿破仑發動霧月政變。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一系列武裝革命。最后的农奴制残余在1848年的奥匈帝国被废除。俄国农奴制在1861年被废除。巴尔干国家开始从奥斯曼帝国重获独立。1870年普法戰爭后,意大利和德国完成统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俄国革命,1918年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崩溃。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与轴心国战败。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战胜国集团在欧洲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冷战。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后,欧洲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至2016年为止,欧盟包括28个欧洲国家,超过5亿人口。北约也扩大到包括俄罗斯的邻国——这是欧洲自从一世纪罗马帝国以来一体化最显著与最具军事优势的时期。.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欧洲历史 · 查看更多 »

欧洲战争列表

本条目为自古以来发生于欧洲的具重大影响的战事列表,但不包括欧洲国家在欧洲范围以外参与的战争。.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欧洲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民主史

民主的歷史要追溯至史前的時期,以及民主在17世紀的重新出現,並不斷發展直至今日。.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民主史 · 查看更多 »

派娄斯之战

派娄斯之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派娄斯之战 · 查看更多 »

战争借口

战争借口(casus belli、act of war)是导致一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就是战争借口不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各种各样原因和前因,而是最终直接导致战争爆发的事件。按照国际法,假如一个国家受到攻击的话,那么被攻击的国家可以以防御战作为战争借口並发动战争。但是发动防御战的国家必须证明它被攻击,最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权力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受到攻击。.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战争借口 · 查看更多 »

昔兰尼

昔兰尼(希臘文:Κυρήνη,阿拉伯文:)是位于现利比亚境内的古希腊城市,为该地区五个希腊城市中之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利比亚东部因它而命名为昔兰尼加(Κυρηναϊκή,)。它位于绿山高地()上的一个繁茂的山谷中。它的名字来源于一口泉“基莱”(Κύρη),希腊人将其献给阿波罗。昔兰尼于公元前630年由锡拉岛的殖民者建立,希罗多德的《历史》第四卷中详述了建城的经过。.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昔兰尼 · 查看更多 »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海军 · 查看更多 »

海军都统

海军都统,是赋予古希腊指挥军舰的军官的称号。它的古希腊语名为,源于(“船”)和(“指挥”)。在斯巴达,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衔,可以指挥整只舰队。雅典也有同样称呼的军官。在马其顿和希腊化时期的各个王国,比如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中,该职即为海军司令。例如在围攻提尔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的称号就是马其顿舰队的海军都统。在古罗马时代,海军都统是海军一个连的指挥。 同这些称号不尽相同的是,在如俄瑞特利亚(Eretria)等城邦中,一个祭祀艾西斯(Isis)和其他埃及神祇的海事礼拜活动的主持也叫“”。.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海军都统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

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又称拉刻代蒙,拉栖代梦(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ímōn)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埃夫罗塔斯河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冲,三面环山,扼守着塔伊耶托斯山脉,塔伊耶托斯山脉上的隘口是进入拉科尼亚和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必经之路,斯巴达城并不靠海,离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离。 斯巴达以其名。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因此「斯巴達式」也成為艱苦地進行的代名詞。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斯巴达 · 查看更多 »

斯法克特里亚之战

斯法克特里亚之战(Battle of Sphacteria)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5年的一场战斗,是派娄斯之战的延续,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伯罗奔尼撒联军。.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斯法克特里亚之战 · 查看更多 »

斯法克蒂里亚

斯法克蒂里亚(Σφακτηρία, Sphacteria),又译斯法克特里亚,在19世纪的文本中亦有称“斯法吉亚”(Sphagia),是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端、毗邻那瓦里诺湾出口、派娄斯南侧的一座岛屿。历史上是以下战争的发生地:.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斯法克蒂里亚 · 查看更多 »

斯拉苏卢斯

斯拉苏卢斯(Thrasyllus),()。古希腊雅典将军与政治家。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曾参加并指挥雅典海军,在取得胜利后回师雅典。他于雅典被斯巴达围困期间死去。.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斯拉苏卢斯 · 查看更多 »

曼丁尼亚战役

曼丁尼亚战役 在公元前362年7月4日打响,交战双方分别是阿卡迪亚联盟与维奥蒂亚联盟支持下,伊巴密浓达领导的底比斯人,以及伊利斯人、雅典人与曼丁尼亚人支持下,阿格西莱二世国王领导下的斯巴达人。此战旨在确定希腊世界霸主地位的归属,然而伊巴密浓达的陨落以及斯巴达人的战败为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征服希腊铺平了道路。.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曼丁尼亚战役 · 查看更多 »

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以下是13世紀以前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9月10日

9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253天(闰年是25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2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0日。.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9月10日 · 查看更多 »

9月18日

9月18日是阳历年的第261天(闰年是26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4天。.

新!!: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9月18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伯罗奔尼撒战乱伯罗邦内辛战争伯羅奔尼撒戰爭尼西阿斯和平阿希达穆斯战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