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该亚同盟

指数 亚该亚同盟

亚该亚同盟(希腊语:Ἀχαϊκόν)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最重要的城邦联盟。在不同历史时期,该联盟拥有10~12个成员。.

21 关系: 埃托利亚同盟卡利克拉提斯 (亚该亚)卢基乌斯·穆米乌斯反纳比斯战争古希腊奴隶制度塞拉西亞戰役安提柯三世亚该亚亚该亚人德米特里二世 (马其顿)克里特战争克里昂米尼三世克里昂米尼战争前146年前210年代前222年前229年前245年科林斯斯巴达斯巴达国王列表

埃托利亚同盟

埃托利亚同盟是古希腊的一个联邦国家,以希腊中部的埃托利亚为中心。同盟创立于前370年以反对马其顿和亚该亚同盟。前290年,它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與羅馬結盟占领了德尔斐,版图持续扩张。前3世纪末,它控制了阿提卡外的整个中希腊。公元前189年,同盟被打败,被迫与罗马签订了合约。这时埃托利亚同盟已名存实亡了。 Category:古希腊.

新!!: 亚该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 · 查看更多 »

卡利克拉提斯 (亚该亚)

卡利克拉提斯(Callicrates of Leontium)亲罗马的亚该亚政治家,反对吕克尔塔斯(波利比阿之父)的政见。公元前179年出任亚该亚同盟将军。.

新!!: 亚该亚同盟和卡利克拉提斯 (亚该亚) · 查看更多 »

卢基乌斯·穆米乌斯

卢基乌斯·穆米乌斯(Lucius Mummius,公元前2世纪)的,是一个 罗马 的政治家和将军。在前146年担任执政官期间,他获得了荣名(agnomen)Achaicus,意为亚该亚征服者。他征服了亚该亚同盟并摧毁了科林斯,把整个亚该亚地区置于罗马的控制之下。.

新!!: 亚该亚同盟和卢基乌斯·穆米乌斯 · 查看更多 »

反纳比斯战争

反纳比斯战争,或曰拉科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95年,乃是希腊城邦斯巴达与一个由罗马、亚该亚同盟、帕加马、罗得岛和马其顿组成的联盟所對陣。 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年-前196年)期间,马其顿曾给予斯巴达阿尔戈斯、一座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沿岸的重要城市的控制权。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以此为借口继续占有阿戈斯,使得罗马及其盟国向斯巴达宣战。反斯巴达联军包围了阿尔戈斯,夺取了斯巴达位于吉雄的海军基地,很快包围了斯巴达城并对其进行军事封锁。最终的谈判带来了和平,由于罗马提出的条款,阿尔戈斯和拉科尼亚的沿海城镇被从斯巴达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斯巴达人在随后的八年中被迫付给罗马人战争赔偿。阿尔戈斯加入了亚该亚同盟,拉科尼亚诸城被置于亚该亚的保护之中。 作为战争的结果,斯巴达丧失了其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地位。斯巴达人随后的所有弥补损失的努力都失败了;而斯巴达最后的君主纳比斯最終被弑。不久之后,斯巴达被迫沦为其从前对手亚该亚同盟的附庸,结束了其数百年强盛的政治独立局面。.

新!!: 亚该亚同盟和反纳比斯战争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是古希腊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古代作家认为奴隶制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自然合理,无论斯多葛派还是早期基督教都没有质疑过这种行为。然而早在公元前4世纪,一些独立的争议开始出现,在苏格拉底谈话中尤其明显。 与史学的惯例相一致,本文仅仅讨论物化奴隶制度,而不讨论附属的群体比如色萨利的潘尼斯特,斯巴达的黑劳士,克里特的克拉罗特,他们与中世纪的农奴制更为相类。奴隶们被剥夺人身自由,并被迫服从于一个能够将他像任何一份可能的良好动产一样买卖、租借的奴隶主。 关于古希腊奴隶制度的研究引起了一系列重大的方法论问题。这方面的文献杂乱且十分琐碎,集中在雅典城的问题上。关于这个课题没有明确的专门著述。公元前4世纪的司法辩论关注奴隶制仅仅是作为一种国家收入的来源。喜剧和悲剧以成规写就。肖像画在表现奴隶和工匠方面没有任何充分的区别。甚至这方面的术语都十分贫乏。.

新!!: 亚该亚同盟和古希腊奴隶制度 · 查看更多 »

塞拉西亞戰役

塞拉西亞战役(Μάχη της Σελλασίας)于公元前222年爆發,由安提柯三世领导的马其顿王國和亚该亚同盟的聯軍對抗斯巴達克里昂米尼三世軍隊。战斗发生在拉科尼亚北部边境上的塞拉西亞,以马其顿和亚该亚聯軍获得胜利告终。.

新!!: 亚该亚同盟和塞拉西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三世

安提柯三世(许诺者)(Άντίγονος ό Δωσων,)是安提柯王朝的马其顿国王(前227年~前221年在位)。 安提柯三世是昔蘭尼国王德米特里之子,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之孙。他在其堂兄德米特里二世去世后,以摄政的名义夺取了德米特里二世年幼的继承人腓力五世的全部权力,实际上成为马其顿的国王。 安提柯三世希望实现马其顿独霸希腊的图谋,频频向希腊最有势力的城邦联盟亚该亚同盟伸出橄榄枝。与此同时,斯巴达在其锐意改革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的统治下,拒绝承认马其顿对各城邦具有最高权力。这一做法可能反映了许多城邦的意愿,但克里昂米尼三世的军事活动也让亚该亚同盟深感担忧。克里昂米尼多次打败亚该亚同盟;在这种情况下,亚该亚人完全倒向安提柯三世,为他插手希腊事务提供了机会。前222年,安提柯三世与亚该亚同盟的联军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击溃了斯巴达军队,迫使克里昂米尼三世逃亡。 安提柯三世在占领斯巴达后彻底废除了一切改革。他让被克里昂米尼推翻的监察官(所谓五人议事会)重新上台。通过这次胜利,他使整个希腊——包括亚该亚同盟——再度臣服于马其顿。 安提柯三世死于一次战役,他在大声指挥部队时血管破裂。 Category:马其顿国王.

新!!: 亚该亚同盟和安提柯三世 · 查看更多 »

亚该亚

亞該亞,可以指:.

新!!: 亚该亚同盟和亚该亚 · 查看更多 »

亚该亚人

亚该亚人(希腊语:Αχαιοί)是古希腊大陆上四个主要的部族之一(另三个为爱奥尼亚人、和多利安人),亦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对希腊军队的集体称谓。另一个可交换使用的名字是Danaans。更特别地,荷马用“亚该亚”指称阿伽门农的国土,后者是希腊部队的领袖。这片国土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部,大致对应于现代希腊的阿哈利亚州和科林斯州。荷马时代的亚该亚人可能是迈锡尼文明的一支,后者从约前1600年统治希腊,其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史前希腊人的迁入。 一些赫梯文献提到位于西安纳托利亚(今亞洲土耳其一帶)的一个国家,称为Ahhiyawa。特别是在约前1320年赫梯国王穆尔西里二世写了一封信给Ahhiyawa国王,将其称为自己的对等者,并称米利都处于其统治之下;他还提到一个之前的“维鲁萨(Wilusa)时期”发生过有涉Ahhiyawa的敌对行动。这个民族被认为就是特洛伊战争中的亚该亚人,而维鲁萨城为传说中的城市特洛伊(注意到它与特洛伊卫城的名字“伊利翁”Ilion的近似性)。然而Ahhiyawa这一称谓与“亚该亚人”之间,除了简单地发音相似之外还有什么关系,仍是一个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亚该亚人是古希腊居民的一种,见于公元前14至前13世纪赫梯(小亚细亚)和埃及的文献。在《荷马史诗》中常以其泛指希腊人,据说他们身材高大。原住于希腊北部色萨利一带,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南徙,征服土著居民皮拉司吉人。一般认为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创造了南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约前11世纪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沿岸的特洛伊,取得胜利。后多利亚人入居伯罗奔尼撒半岛,亚该亚人有的被征服,有的被驱逐到半岛的北部,这里便得名“亚该亚”。亚该亚在前5世纪以前尚不发达,后雅典、斯巴达相继衰落。其地位日显重要。前3世纪组成对抗马其顿的阿卡亚同盟。公元前2世纪臣服于罗马,并入罗马后来的“亚该亚省”。.

新!!: 亚该亚同盟和亚该亚人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二世 (马其顿)

德米特里二世(希腊语:Δημήτριος B,)安提柯王朝的马其顿国王(前239年~前229年在位)。 德米特里二世为马其顿国王(贡那特的)安提柯二世之子。在其父仍在世时,他就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了。前260年,德米特里在德尔迪亚打败了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二世的军队,从而拯救了整个马其顿。 前239年安提柯二世去世后,德米特里二世登上马其顿王位。他很快发现,在希腊世界他面对着两个强大的敌人: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两者都是由很多独立城邦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更为不妙的是,这两个通常是敌对的同盟现在为了抗衡强大的马其顿而联合起来了。德米特里二世在与这个联盟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夺取希腊中心地带彼奥提亚),但是后来在伊庇鲁斯发生的革命大大削弱了他的地位。伊庇鲁斯的君主政权(可谓是德米特里的天然同盟者)在革命中被推翻,代之以一个城邦共和国。 在北方,德米特里二世面临着蛮族入侵的威胁。前229年,一支说印欧语系语言的蛮族部落达尔达尼亚人侵入马其顿。德米特里二世在与他们的战斗中遭到惨败,不久就去世了。在他死后,由于他的儿子腓力五世极其年幼,国家的政权实际上落入了他的堂弟安提柯三世的手里。.

新!!: 亚该亚同盟和德米特里二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战争

克里特战争(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0年),是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五世、埃托利亚同盟,一些克里特岛城邦如俄勞斯(Olous)和耶拉派特拉,以及斯巴达海盗組成同盟,對抗罗得岛军队、稍后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拜占庭、基濟科斯、雅典和克诺索斯之間的戰爭。 马其顿人刚刚结束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而腓力看到了打败罗得岛人的机会,他与埃托利亚同盟和斯巴达海盗结盟,开始袭击罗得岛船只。腓力同时也与几个罗得岛城邦结盟,比方耶拉派特拉和俄勞斯。Detorakis, A History of Crete由于罗得岛的海上貿易遭到海盗掠夺,造成经济沉重損害,腓力相信他最終压垮罗得岛的機會即將到来。为了达成他的目标,他与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缔结了同盟,共同反对埃及的托勒密五世(塞琉古帝国和埃及是另外两个继业者国家)。腓力开始襲擊色雷斯和馬摩拉海的托勒密领土和罗得岛的同盟。 公元前202年,罗得岛和他们的盟国帕加马、基濟科斯和拜占庭組成他们的聯合舰队,并在基俄斯岛海战中打败了腓力。仅仅数月之后,腓力的舰队在莱德岛海战打败了罗得岛人。当腓力劫掠帕加马的领土并袭击卡里亞的城市时,阿塔罗斯一世前往雅典以图與雅典聯合,企圖在那裏建立一個新戰線來牽制馬其頓軍。他成功与雅典人缔结了联盟,雅典人立即向马其顿宣战。腓力五世無法對此保持沉默,他率領海军和一些步兵袭击了雅典。這結果導致罗马人向馬其頓發出警告,要么腓力撤军,要么面对与罗马的战争。在被罗得岛和帕加马舰队打败后,腓力撤離雅典,然而不久後腓力袭击了赫勒斯滂沿岸城市阿彼多斯(Abydos)。阿彼多斯經獲长时间的围城戰后陷落了,它的大部分居民自杀。罗马再度向馬其頓發出最後通牒,要腓力停止袭击希腊城市,但這次腓力拒絕了,罗马便向马其顿宣战。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爆發導致馬其頓無法再有效支援克里特的同盟,这使得那些城邦陷于孤立無援,就連克里特最大的城邦克诺索斯也加入了罗得岛人一方。面对这个联盟耶拉派特拉(Hierapynta)和俄勞斯(Olous)被迫投降,並且被迫签订了一个对罗得岛和克诺索斯有利的条约。.

新!!: 亚该亚同盟和克里特战争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三世

克里昂米尼三世(希腊语:Κλεομένης Γ,)是亚基亚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前235年—前222年在位),於前235年繼承父王列奧尼達二世的王位。 從前229年到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與阿拉圖斯所領導的亞該亞同盟進行克里昂米尼戰爭,並继承亚基斯四世的企圖,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挽救逐漸衰弱的斯巴达,但其努力却在馬其頓介入之後,在前222年塞拉西亞戰役戰敗失败告终。他被迫流亡至托勒密埃及,並於前219年自殺。.

新!!: 亚该亚同盟和克里昂米尼三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战争

克里昂米尼战争波利比烏斯.

新!!: 亚该亚同盟和克里昂米尼战争 · 查看更多 »

前146年

没有描述。

新!!: 亚该亚同盟和前146年 · 查看更多 »

前210年代

前210年代從前2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21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亚该亚同盟和前21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222年

没有描述。

新!!: 亚该亚同盟和前222年 · 查看更多 »

前229年

没有描述。

新!!: 亚该亚同盟和前229年 · 查看更多 »

前245年

没有描述。

新!!: 亚该亚同盟和前245年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新!!: 亚该亚同盟和科林斯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

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又称拉刻代蒙,拉栖代梦(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ímōn)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埃夫罗塔斯河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冲,三面环山,扼守着塔伊耶托斯山脉,塔伊耶托斯山脉上的隘口是进入拉科尼亚和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必经之路,斯巴达城并不靠海,离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离。 斯巴达以其名。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因此「斯巴達式」也成為艱苦地進行的代名詞。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新!!: 亚该亚同盟和斯巴达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国王列表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之一,在所有希腊城邦国家中领土最广大。斯巴达实行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即由来自两个王室的国王同时统治,两支王室的继承互不干扰。两个王室分别是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

新!!: 亚该亚同盟和斯巴达国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亚该亚联盟阿哈伊亚同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