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科林斯

指数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189 关系: 加拉太書基督教對酒的觀點埃庇达诺斯埃勾斯埃癸娜卢基乌斯·穆米乌斯南船座反纳比斯战争古希臘宗教古希臘神廟古希臘神廟列表古希臘經濟古希臘殖民地古希腊古希腊七贤古代殖民地古典希臘時期古典时代古罗马年表古風時期塞拉西亞戰役墨伽拉多利安人奥尔匹之战女魔脸形饰孫基禎安提基特拉机械安提帕特 (西顿)安提柯二世小狄奥尼西奥斯小行星288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尔米拉上帝之城丝绸历史希臘城邦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希腊7号国道希腊城市列表希腊历史希腊宗教希腊岛屿列表希腊地震列表希腊的罗马时期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希腊海神希波墨冬希意关系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羅尼迦後書...亚居拉和百基拉亚该亚 (罗马行省)亚该亚同盟亚该亚人亚拉里克一世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亨利·本篤·斯圖亞特庫諾斯克法萊戰役库普塞鲁斯廟妓以諾遊蹤伊巴密濃達伊底帕斯王伊俄卡斯忒伊菲克拉特斯伯罗奔尼撒伯罗奔尼撒 (大区)伯罗奔尼撒战争佩里安德使徒行传德尔斐德凡纳基亚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德摩斯梯尼 (将军)保罗 (使徒)忒修斯俄狄浦斯地下水宮殿地震列表僭主喀羅尼亞戰役哥林多前書克莱孟一世克里昂米尼战争克拉特西波麗絲前146年前2世纪前3世纪前430年代前44年科林西亞州科林斯 (希臘)科林斯同盟科林斯的亞歷山大科林斯衛城科林斯运河科林斯战争科斯島戰役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纳尔科斯纳伊苏斯战役美狄亞羅馬書真魔神 衝擊!Z篇特勒思弗洛斯 (將軍)盖伦百臂巨人花樣爺爺聖經成書時序聖餐禮萨拉米斯战役非夏爾西庫昂的阿拉圖斯西西弗斯西锡安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馬其頓王國馬頭魚尾怪說方言高大罌粟花綜合症许癸厄亚麦西尼亚战争黑彩陶器迷宮迈锡尼船尾座船帆座船底座阿塔罗斯一世阿尔塔薛西斯二世阿尔戈斯阿佩莱斯阿烏斯戰役阿爾戈英雄阿里斯特乌斯阿提卡阿格西莱二世阿拉德·皮尔逊博物馆赫拉克勒斯后裔赫拉神庙藝術宮 (舊金山)门塔锡诺普的第欧根尼锡拉库扎腓力二世 (马其顿)腓力五世 (马其顿)色诺芬雷根斯堡号小巡洋舰雅典式民主耶稣再临陶器柯林斯柱廊极速前进29极速前进9提多提西福涅提摩太李赞臣旧宅梭伦梅格洛玻利斯戰役欧墨洛斯欧律诺墨欧洲历史欧洲国际公路列表欧洲E65公路欧洲高速公路民數記波塞冬波利伯孔泰摩利昂港口列表清华大礼堂潛水橋 (橋梁類型)海豚座斯塔特斯拉苏布卢斯 (米利都)敘利亞戰爭教会托勒密一世托勒密王國拉米亞戰爭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普瑞迫勞斯普拉提亚战役199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 扩展索引 (139 更多) »

加拉太書

加拉太书 (迦拉達書)(ΠΡΟΣ ΓΑΛΑΤΑΣ)是新約聖經全书中的第9卷書。為使徒保罗写给加拉太早期基督徒社群的一封信。學者們認為此地點可能是安那托利亞南部的加拉太行省,或是(凱爾特人的一支)所認為的安那托利亞中部。保罗在这封信裡主要關注的議題是這些公元一世紀的外邦基督徒(非猶太人的信徒),是否要遵守摩西律法。保羅認為這些初代加拉太信徒不需要遵守摩西律法的規條,尤其是割禮,在基督啟示的光照下將這些規條處境化。加拉太書對基督教歷史、基督教神學的發展,以及對使徒保羅的研究都有相當巨大的影響。 《加拉太书》主題:基督頂替律法,與宗教、傳統相對。.

新!!: 科林斯和加拉太書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對酒的觀點

基督教對酒的觀點有許多,基督教千餘年的歷史中,基督教徒將酒精飲料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在聖餐中幾乎總是飲用葡萄酒。依據《聖經》和基督教傳統,認為酒是神的禮物,可以使到生活更加快樂,但是酗酒所導致的醉酒是一種罪。Raymond, p. 90.

新!!: 科林斯和基督教對酒的觀點 · 查看更多 »

埃庇达诺斯

埃庇达诺斯(Epidamnos或 Epidamnus,希腊语:--),始建于古希腊殖民时期, 罗马时期则被称作“底拉西乌姆(Dyrrachium)”(今阿尔巴尼亚都拉斯,位于首都地拉那西侧30公里)。 该城是在公元前627年,由来自科林斯和克基拉(Corcyra(今科孚)的古希腊殖民者建立的。 A History of the Classical Greek World 478-323 BC. 2nd edition. 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一书曾提到,埃庇达诺斯起初采取寡头政治,由当地贵族所任命的地方行政官所管辖,商人和工匠则被不享有公民权。此后该城爆发内乱,人们建立了一个更为民主的政体,而流亡的贵族则分别向母邦科林斯和科孚寻求支援,并导致了两个母邦之间的战争,这也被修昔底德归结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公元前四世纪,该城先后接受卡山德的马其顿安提帕特王朝及皮洛士的伊庇鲁斯同盟统治。 埃庇达诺斯常与周围辖地一同被称作“埃庇达尼亚”(Epidamnia)。.

新!!: 科林斯和埃庇达诺斯 · 查看更多 »

埃勾斯

埃勾斯(古希腊语:Αγεύς)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国王,阿提卡英雄忒修斯的父亲。.

新!!: 科林斯和埃勾斯 · 查看更多 »

埃癸娜

埃癸娜(Aegina,Αἴγινα) 是一位希腊神话人物,位于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间的萨龙湾中的埃癸娜岛(汉语中一般译为“埃伊那岛”),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岛上古老的阿菲娅神庙(Temple of Aphaea),“看不见的女神”,后被改用于对雅典娜崇拜。阿菲娅(Aphaia,Ἀφαῖα)可理解为埃癸娜的一个绰号,或象征女神的双乳。 虽然“埃癸娜”的名字表示为山羊精灵,如克里特岛的阿玛尔忒娅,但她被赋予了本土身份:是河神阿索波斯与宁芙墨托珀的女儿,他们的12或20位女儿,有不少被宙斯或阿波罗强夺。埃癸娜至少有两个孩子:与阿克托耳(Actor)生下了墨涅提俄斯(Menoetius),与宙斯生下了埃阿科斯(Aeacus),他们两人后来都成了国王。 凡人儿子墨涅提俄斯是奥普斯(Opus)国王,阿耳戈(Argonauts)诸英雄之一。他的儿子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与阿喀琉斯(Achilles)通过父系家族与埃癸娜的关系形成隔代表亲,并且也成了生死与共的莫逆之交。 作出不朽功绩的儿子-埃阿科斯,是埃癸娜岛国王,著名的贡献是帮助波塞冬(Poseidon)和阿波罗(Apollo)修建了特洛伊(Troy)城墙。他生下儿子珀琉斯(Peleus),珀琉斯的儿子是阿喀琉斯,通过他埃癸娜成为了阿喀琉斯的曾祖母。.

新!!: 科林斯和埃癸娜 · 查看更多 »

卢基乌斯·穆米乌斯

卢基乌斯·穆米乌斯(Lucius Mummius,公元前2世纪)的,是一个 罗马 的政治家和将军。在前146年担任执政官期间,他获得了荣名(agnomen)Achaicus,意为亚该亚征服者。他征服了亚该亚同盟并摧毁了科林斯,把整个亚该亚地区置于罗马的控制之下。.

新!!: 科林斯和卢基乌斯·穆米乌斯 · 查看更多 »

南船座

南船座是南天星座之一,原是最大的星座,但于十八世纪被拆分为四个單獨的星座,分別是船帆座、船底座、船尾座和羅盤座。亮度仅次于天狼星、全天第二的亮星老人星是南船座最亮的主星。.

新!!: 科林斯和南船座 · 查看更多 »

反纳比斯战争

反纳比斯战争,或曰拉科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95年,乃是希腊城邦斯巴达与一个由罗马、亚该亚同盟、帕加马、罗得岛和马其顿组成的联盟所對陣。 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年-前196年)期间,马其顿曾给予斯巴达阿尔戈斯、一座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沿岸的重要城市的控制权。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以此为借口继续占有阿戈斯,使得罗马及其盟国向斯巴达宣战。反斯巴达联军包围了阿尔戈斯,夺取了斯巴达位于吉雄的海军基地,很快包围了斯巴达城并对其进行军事封锁。最终的谈判带来了和平,由于罗马提出的条款,阿尔戈斯和拉科尼亚的沿海城镇被从斯巴达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斯巴达人在随后的八年中被迫付给罗马人战争赔偿。阿尔戈斯加入了亚该亚同盟,拉科尼亚诸城被置于亚该亚的保护之中。 作为战争的结果,斯巴达丧失了其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地位。斯巴达人随后的所有弥补损失的努力都失败了;而斯巴达最后的君主纳比斯最終被弑。不久之后,斯巴达被迫沦为其从前对手亚该亚同盟的附庸,结束了其数百年强盛的政治独立局面。.

新!!: 科林斯和反纳比斯战争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宗教

赫淮斯托斯神廟 古希臘宗教(Hellenism,Ἑλληνισμός)是起源自古希臘的信仰、儀式和神話的總集,祂在古希臘人的生活層面具有主導作用,最具體的表現在神廟建築的藝術表現上充滿對神的讚美、歌頌與敬仰。 古希臘文化充滿著神話與傳說,她讓人們希望能夠深入的瞭解希臘文明背後所蘊含的道理;因此研究古希臘文化首要把握一項重點,即欲了解古希臘文化必須先了解古希臘的宗教信仰。然而探討古希臘宗教比起古希臘神話的課題要來的嚴肅的許多,因為祂的影響實際社會層面上的許多面向:政治上的決策(德爾斐神諭)、航海的平安(波塞冬的供奉、祭祀)、節日慶典(泛雅典娜節、月桂節)、經濟發展、祖先與英雄崇拜等等;所以具有相當莊嚴的敬神儀式需要如實的了解。 古希臘多神信仰發展年代大約在西元前八紀到西元五、六世紀之間。古希宗教不是單獨形成的體系,而最主要是傳承自遠古印歐民族的宗教信仰,因此古希臘宗教的淵源要比荷馬史詩來的年代早,古希臘人的宗教內容相當豐富與繁雜,因為祂是原始自然神祇崇拜另稱「多神信仰」、「泛神信仰」。,大大小小的神祇不少,祂們其中的職掌有些有重疊。古希臘宗教其實是擁有綜合性與多元性起源的一項原始信仰,他們的神祇有些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克里特、邁錫尼;而據說酒神狄俄倪索斯是來自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Phrygia);即使是希臘主神宙斯,祂也可能是來自最古老的印歐民族神祇有其他的學說認為來自西亞或古埃及。;阿芙洛狄忒是腓尼基人供奉的神祇,後來傳到希臘;所以其他先進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埃及文明)對古希臘宗教的變化也有影響。 古希臘宗教的形式可分為民間的公開宗教(奧林匹斯教)和的儀式作法(英雄崇拜)。這些宗教群體差異很大,為此希臘宗教或“崇拜”可以說是具有著多元化性質,儘管祂們大多數宗教團體都有相似之處。讓許多古希臘人公認並且信仰是為十二尊主要(奧林匹斯神)男神与女神(宙斯、波塞冬、赫拉、得墨忒耳、雅典娜、阿瑞斯、阿芙洛狄忒、阿波羅、阿耳忒彌斯、赫淮斯托斯、赫耳墨斯,以及或是赫斯提亞或是狄俄倪索斯),此外古希臘宗教也包含了哲學的成分在內,那個時代的宗教與哲學並沒有很明確清晰的區隔;雖說哲學學派譬如斯多葛主義與柏拉圖主義的某些形式是使用著似乎是一種假設單獨且超然神性的語言。 古希臘人的信仰基本上與城邦政治結合在一起,以雅典城而言:他們主尊供奉的就是司掌技藝、智慧雅典娜女神,而著名的奧林匹亞則是供奉古希臘神話中的最高神祇宙斯;德爾斐則是以司掌預言、光明、音樂之神阿波羅為主尊;斯巴達則是供奉女神阿耳忒彌斯。事實上不同的城邦往往也信奉同一尊神,有些時候也會偕同著在一起,那是為了区别他們城邦之間的不同並且说明、指出他們本身的地方性質。 希臘人的宗教習俗也隨著他們向海外的拓展而延伸到希臘大陸以外的地區,像是傳播於小亞細亞中愛奧尼亞的群島與海岸、廣被於大希臘(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南部),以及流佈在地中海西部的分散的希臘殖民地,像是馬西利亞馬西利亞是今日的法國馬賽古名。。而且祂們在前基督教時代中影響後來羅馬人信仰深遠的一個原始自然神崇拜,因為古希臘宗教緩和地通過了而形成後來古羅馬宗教的众多宗教儀式。.

新!!: 科林斯和古希臘宗教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神廟

位於希臘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 希臘神廟(古希臘語:ὁ ναός,ho naós,“居所”;語義有別於拉丁文templum以及英文“temple”(“神廟、寺廟、廟宇”),也名為希臘神殿。在古希臘宗教中的希臘聖所內是為安座眾神神像的神聖建築結構。神廟內部不是做為集會的空間,因為奉獻給諸尊神明的供奉與儀式是在神廟外面舉行得。神廟常常必須使用到祈願奉獻物()。在希臘建築中祂們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及很廣泛普及的建築形式。此外西亞以及北非在希臘化時代中的王國,一座神廟搭建完成的宗教意向通常是為了延續遵循著當地的文化傳統。甚至連在當地的一個希臘人所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力也是明顯可見得,像這樣的建築結構一般認為是與希臘神廟分屬不同的建築系統。這些神廟建築採納的典範方面,譬如說,關於希臘─帕提亞(Graeco-Parthian)以及巴克特里亞的神廟即是,或是關於埃及托勒密之典範,埃及托勒密時代的神廟祂是遵循古埃及宗教(Ancient Egyptian religion)的傳統。還有很多傳統的希臘神廟方位都是朝向著東方的天象。.

新!!: 科林斯和古希臘神廟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神廟列表

本條目主旨在於介紹各地區的希臘神廟,如欲詳細了解神廟內部建築規模請參閱古希臘神廟條目。 雅典奧林匹斯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 Athens,公元前174年到公元132年);以及帕德嫩神廟(Parthenon,公元前447年到公元前432年)的景觀。 這裡所陳述的古希臘神廟列表是希臘人由西元前六世紀到西元二世紀之間的神殿建築,這眾多神廟遍佈於希臘大陸以及愛琴海諸島(Aegean Islands)、小亞細亞(Asia Minor)、西西里島(Sicily)還有義大利等處的希臘城鎮;無論如何,凡是古希臘殖民地必定為希臘文化所及之處,當地一定會建立神廟作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的中心。 古希臘建築有他自己相當標準的規格體系,建造規格是(Post and lintel)。柱樑結構有三種明確的格式: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遍及在全希臘、西西里島與義大利,是希臘最早發展的樑柱格式;這款格式的特點是樸實,圓柱巨大但沒有柱礎,以及擁有一個寬闊、樸素的柱頂。圓柱有凹槽設計,但是與其他柱式相比凹槽深度比較不深。Stokstad, p. 165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源自小亞細亞,也成為希臘建築的典範;此柱式特點是柱身纖細、柱子高聳,柱頂造型優雅。愛奧尼柱式高度比例是他的柱礎直徑的9倍(多立克柱式的比例則是5½比1)。柱子的凹槽比較深而且凹槽與凹槽之間的距離接近加上從圓柱平面突起的所謂“帶狀裝飾(fillets)”。圓柱直立於帶有美麗雕飾的柱礎上還有最具特色的象徵在於柱頂刻有雙螺旋紋路裝飾,渦捲式造型被比喻像是牡羊角或是棕櫚樹的葉子。此名為渦形裝飾(volutes)。Stokstad, p. 165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是從西元前600年開始發展的。另外加上第三種樑柱是從愛奧尼柱式變化而來且最為瑰麗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這款柱式在將近西元前450年左右開始發展,Stokstad, pp.

新!!: 科林斯和古希臘神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經濟

在古希臘的經濟中,由於希臘貧瘠的土地,農業極其重要.到了公元前6世紀,工藝和貿易(主要是海上貿易)開始發展,然後變得重要。 經濟這個概念在古希臘跟現代並不相同。 希臘語oikonomia (οἰκονομία)中的oikos (οἶκος)解作家或家庭.色諾芬的作品Oeconomicus 涉及持家和農業,希臘語並沒有確實表明生產和交易過程的詞彙.不過經濟學家穆瑞·羅斯巴德指出,一些古希臘哲學家努力解決的問題,符合現代經濟學的範疇。.

新!!: 科林斯和古希臘經濟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殖民地

古希腊殖民地是由母城邦国家所成立的城邦国家。殖民地和母邦之间的纽带通常保持紧密,以特定的不同形式。不同于处于文艺复兴和现代之间的欧洲殖民主义,古代殖民地从开始通常就拥有独立主权和自治权。 在古希腊,殖民地的建立者或为逃脱外敌之手的被征服者;或为在内乱中失败而逃离的一方;或为城邦为避免人口增长过快引发危机而派出的殖民者;或是被陶片放逐制所驱逐的不受欢迎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外殖民的动机是为了建立与巩固与外国的贸易关系,进而增加母城市(希腊语中被称为metropolis)的财富。早在前8世纪,希腊人就在爱奥尼亚和色雷斯建立了殖民地。 30多个希腊城邦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活跃的是米利都,他们从前9世纪晚期至前5世纪建立的90个殖民地遍布地中海,东至黑海海岸和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西至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海岸,同时他们还在北非的利比亚海岸拥有数个殖民地。 古希腊的殖民城邦分为两种:一种叫做ἀποικία - apoikia(复数形式为ἀποικίαι,apoikiai),另一种为ἐμπορίov - emporion (复数形式为ἐμπορία,emporia)。第一种本身就是城邦,而第二种则是小规模的贸易站点。 希腊城邦在前900年至前800年左右开始建立殖民地,最早是在叙利亚海岸建立的港口以及在今天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亚建立的商业城市匹德库塞(Pithekoussai),两处殖民地均在前800年左右由优卑亚人建立。 在“黑暗时代”与古风时期之交,希腊爆发了两次殖民潮,其中一次发生于前8世纪早期,另一次发生于前6世纪。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狭窄似乎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而由经常性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竞争精神与政治经济活力,新产生的希腊城邦概念,以及试图扩大自己的经济影响力的努力,才是这两次移民潮的真正原因。在希腊人的此次扩张中,金属货币的使用逐渐风行于整个地中海盆地。 在殖民者启程之前,由于宗教原因,通常要遵守一些准则。当一个城邦准备进行殖民前,殖民者通常都要先请求神谕(一般是询问德尔斐的皮媞亚祭司)。对于殖民者的选择,有时会征召特定阶层的市民参与;有时会从每个拥有多个子嗣的家庭中选择一个儿子;而外邦人表达参与殖民的请求也被允许。人们将选择其中的一名优秀者来领导移民和指挥行动。成为殖民地的建立者是十分光荣的事,在他们死后,会被作为英雄看待。殖民者将从议会场所的公共壁炉中取出圣火,而火种将被用来点燃新城市的公共壁炉。新的城市将延续原有城市的主要神明的信仰,而即使几个世纪后,殖民地仍然会在母城市的重要庆典时派遣使节和进献贡品。 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友好互惠的,大多数分歧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只有极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战争手段。在殖民地建立时,一般会采用母城市的法律和宪章,但新城市会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如果殖民城市准备建立新的殖民地,通常会向母城市咨询意见,或至少要求母城市派遣一名领导者。殖民地城市经常要向希腊本土的母城市联盟宣誓效忠,或向德尔斐、奥林匹亚、提洛等宗教中心进献贡品以示敬意。值得一提的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之间的纠纷。而雅典城邦则形成了一类特殊的殖民者,被称为“cleruch”(klêrouchoi),他们受领被征服的土地,负责开垦和守卫,并依然保有雅典的公民权。而设在国外(如埃及)的商站则与一般的殖民地有所不同,商站的成员依然保有在自己祖国的居住权,并且有固定的任期。 Category:古希腊 Category:殖民地.

新!!: 科林斯和古希臘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科林斯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七贤

古希腊七贤,古代希腊七位名人的统称,现代人了解较多的只有立法者梭伦和哲学家泰勒斯两人,剩余五人一般認為是契罗、毕阿斯、庇塔庫斯、佩里安德、克萊俄布盧,但無法確定。.

新!!: 科林斯和古希腊七贤 · 查看更多 »

古代殖民地

古代殖民地是指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建立的海外殖民地,大多是与母城邦(metropolis,英语中大都市一词即来源于此)领土不接壤的殖民城邦的形式。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联系依然十分紧密,但与近代的殖民主义不同的是,这种联系并不以母城市直接控制殖民城市的形式存在。相反,古代的殖民地通常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且自治的。.

新!!: 科林斯和古代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古典希臘時期

古典希臘時期是古希臘的一個歷史時期,大約為公元前五到四世紀(一般定義為雅典最後一位僭主被推翻的年份,即公元前510年,至亞歷山大大帝去世時的公元前323年)。它前承古風時期,後啟希臘化時代。古典希臘時期的文明影響了後來的古羅馬文明,並對整個西方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對現代政治、藝術、科學、文學、哲學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 科林斯和古典希臘時期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一个广义称谓。在这个时期中,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十分繁荣,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施加巨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古典时代起始于古希腊最早的文字记录,即公元前8-7世纪荷马史诗,一直延伸至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代的结束伴随着古典时代晚期(公元300-600年)古典文化的崩溃,欧洲历史随后进入中世纪前期(公元600-1000年)。这段历史时期涵盖广袤的领土、多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分期。后世爱伦·坡的一句诗很好的诠释“古典时代”一词的含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受到古代东方文明影响的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哲学、社会、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古典时代。这些思想被古罗马人继承和效仿。这些来自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政治、教育系统、哲学、科学、艺术、建筑有巨大的影响:从当时现存的古典时代残片中,一场巨大的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文艺复兴,各种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也在18-19世纪兴起。.

新!!: 科林斯和古典时代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年表

古罗马年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古罗马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跨度从古罗马建立至拜占庭帝国最后试图收复罗马。.

新!!: 科林斯和古罗马年表 · 查看更多 »

古風時期

古風時期 (Archaic Greece,前800年 – 前480年),又稱古樸時期、古拙時期或遠古時期,是古希臘的一個子歷史時期。這個定義最早出現在18世紀,由於對希臘藝術的研究,學者發現這個時期出現的特有的表面裝飾以及造型藝術的風格和早期的幾何藝術和後期的古典希臘時期藝術風格大為不同。因為這些藝術風格也反映了希臘的“古典藝術”風格所以被命名為"古風" 。因為古風時期緊隨希臘古典時代,因此人們會注意到政治哲學的明顯進步和希臘城邦的興起,古典哲學,劇場,詩歌的興起以及對在希臘黑暗時代失去的書寫語言的重新引入(古風的定義也部分來自此)。你好棒棒哦!.

新!!: 科林斯和古風時期 · 查看更多 »

塞拉西亞戰役

塞拉西亞战役(Μάχη της Σελλασίας)于公元前222年爆發,由安提柯三世领导的马其顿王國和亚该亚同盟的聯軍對抗斯巴達克里昂米尼三世軍隊。战斗发生在拉科尼亚北部边境上的塞拉西亞,以马其顿和亚该亚聯軍获得胜利告终。.

新!!: 科林斯和塞拉西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墨伽拉

墨伽拉(Μέγαρα)是位於希臘阿提卡的一座古老城市,2001年時的人口為28,195人。墨伽拉位處科林斯地峽北部,薩拉米斯島的對岸。在薩拉米斯島仍未被雅典佔據的古時,薩拉米斯島屬於墨伽拉的一部分。墨伽拉曾是阿提卡四個地區之一,那四個地區分別由神話裡的國王潘狄翁二世(Pandion II)的四個兒子管治,尼索斯(Nisos)就是墨伽拉的統治者。墨伽拉以往是貿易港口,當地人以船隻及財富換取鄰近城邦軍隊的保護。墨伽拉共有兩個港口:西部柯林斯峽灣上的佩加,及東部愛琴海塞隆尼海灣的尼薩亞。.

新!!: 科林斯和墨伽拉 · 查看更多 »

多利安人

多利安人(Dorians,Δωριεῖς|Dōrieis;單數是,),又譯為多利亞人、多里安人,古希臘的四個主要部族(其他三個部族為,亚该亚人與爱奥尼亚人)之一,属印欧族的一支。.

新!!: 科林斯和多利安人 · 查看更多 »

奥尔匹之战

奥尔匹之战(Battle of Olpae)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生在前426年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为雅典联军与伯罗奔尼撒联军以及安布累喜阿。.

新!!: 科林斯和奥尔匹之战 · 查看更多 »

女魔脸形饰

在古希臘,女魔臉形飾(Γοργόνειον)最初是展示戈耳工之首來製造恐懼的驅邪垂飾.

新!!: 科林斯和女魔脸形饰 · 查看更多 »

孫基禎

孫基禎(손기정;),日治时期的朝鲜男子馬拉松運動員,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男子馬拉松項目冠軍,是首位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金牌與獎牌的朝鲜半島運動員,曾擔任韓國独立后的田徑聯盟主席及韓國體育協會會長。 由於朝鲜半岛處於日治時期,孫基禎被迫以日本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參與奧運,並以日文平假名「そん きてい」(也就是「孫基禎」的日語發音)的名字參賽。但他在頒獎時特意用大會贈送的月桂樹遮擋衣服前胸的日之丸,因而回國后受到特别高等警察课监视。.

新!!: 科林斯和孫基禎 · 查看更多 »

安提基特拉机械

安提基特拉機械(希臘文:O μηχανισμός των Αντικυθήρων, O mēchanismós tōn Antikythērōn,或譯為安提基瑟拉、安提基西拉)是古希腊时期為了計算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而設計的青銅機器,屬於模拟计算机 Quote: Imagine tossing a top-notch laptop into the sea, leaving scientists from a foreign culture to scratch their heads over its corroded remains centuries later.

新!!: 科林斯和安提基特拉机械 · 查看更多 »

安提帕特 (西顿)

西顿的安提帕特(Antipater of Sidon),约活动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古希腊诗人之一。约有75首警句见于《希腊诗选》,一首草纸本警句,所及诗篇包括罗马摧毁科林斯(公元前146年)以及有关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生平的记述等内容。.

新!!: 科林斯和安提帕特 (西顿)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二世

安提柯二世(戈努斯人)(Αντίγονος B΄ Γονατᾶς,),是安提柯王朝國王,時間在前283年~前239年間。他擊敗入侵希臘的高盧人,於前276年入主馬其頓,獲得馬其頓王位。他被認為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的真正創建者。.

新!!: 科林斯和安提柯二世 · 查看更多 »

小狄奥尼西奥斯

小狄奥尼西奥斯(Dionysius II of Syracuse),()。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统治者。大狄奥尼西奥斯的儿子和继承人,他缺乏政治魄力。即位后便与迦太基议和,企图维护其统治。公元前357年被推翻。公元前346年他重返君位。不久即为古希腊将领提莫莱昂所击败,他被迫再次退位并归隐科林斯。.

新!!: 科林斯和小狄奥尼西奥斯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88

小行星288(288 Glauke),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于1890年2月20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发现的主带小行星。这是路德发现的最后一颗小行星。 小行星288以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Corinth的女儿Glauke命名。 小行星288的自转周期非常慢,约为1200小时(50天)。它是目前已知自转周期最慢的小行星,在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和金星。有研究认为它和小行星4179类似,自转是由两种不同周期性的自转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非周期性结果。.

新!!: 科林斯和小行星288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科林斯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尔米拉

巴尔米拉(Palmyra;Παλμυρα)是在叙利亚中部的一个重要的古代城市,位于大马士革东北215公里,幼发拉底河西南120公里处。是商队穿越叙利亚沙漠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巴尔米拉是该城的希腊语名字,来源于它最初的亚拉姆语名字“塔德莫”(Tadmor),意为“棕榈树”。伊斯蘭國於2015年5月21日起佔領該遺址並開始進行破壞活動。尽管该组织宣称不会破坏古城的主体建筑,但从BBC所刊发的影片来看,針對寺廟壁畫、雕塑及一些神像遭到彻底摧毁。.

新!!: 科林斯和巴尔米拉 · 查看更多 »

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书名或譯作「天主之城」,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當時羅馬城已被哥德蠻族攻破。人們把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咎於基督徒之離棄傳統多神宗教。奧古斯丁覺得有必要著書回應此攻擊,於是提筆寫作此書,時當公元413年。 奧古斯丁在書中說明,羅馬的衰退是肇因於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羅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於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結合於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 本書標題取自《詩篇》第八十七篇第三節:「上帝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是指著祢說的(Gloriosa dicta sunt de te, civitas Dei!)。」本書內容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駁斥對基督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則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

新!!: 科林斯和上帝之城 · 查看更多 »

丝绸历史

丝绸的生产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早是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公元前4000多年)。在西漢(公元前一世紀後半葉)開拓絲綢之路之前,絲綢的使用一直局限於東亞地區,之後一千年來絲綢製作都由中國壟斷。絲綢不僅用於衣物,而且還有許多其它用處,包括書寫。在唐朝,人们穿戴的丝绸颜色是区分社會階級的重要标志。 日本在弥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左右)傳入養蠶術。而到522年為止,拜占庭帝國成功獲得了桑蠶卵,開始了桑蠶的養殖。與此同時,阿拉伯人也開始生產絲綢。由於養蠶業傳播,雖然中國仍然在奢侈品絲綢市場上保持著優勢,但外地已經不那麼依賴中國出口絲綢。十字軍東征把絲綢產品帶到了西歐,特別是義大利半島上的城邦國。這些國家把出口絲綢到歐洲其餘地方造成經濟的繁榮。中世纪时期,随着一些诸如纺车之类设备的首创,制造技术的变革也开始发生。十六世紀期間,雖然其它大部分國家發展他們自己絲綢工業的努力並沒有成功,但法国在意大利之后也开始了丝绸贸易,并取得了成功。 工業革命大大改變了歐洲絲綢工業的面貌。由於紡棉技術的創新,棉製品變得越來越便宜,导致昂贵的丝绸产品不再是那么的主流化。然而,這些新的紡織技術提高了产品的生產效率。在这些新的纺织技术中,包括用于丝绸绣花技术的作雅卡尔织机(或稱提花機)。而几种桑蚕流行病导致了丝绸产品的下滑,特别是在法国,丝绸工业从此一蹶不振。到了二十世纪,日本和中国在丝绸生产方面重获早期的地位,而現在的中國再一次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絲綢生產國。新織物諸如尼龍的興起削弱了絲綢在整个世界的流行,而现在丝绸再一次成了某种稀有奢侈物品,但与其鼎盛时期相比,丝绸的地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新!!: 科林斯和丝绸历史 · 查看更多 »

希臘城邦

城邦(πολις,,Polis,複數形為πόλεις,,poleis),希臘文的字面意思是城市。它也代表了公民以及公民組成的群體。是古希臘一種政治共同體,以城市為單位形成自治國家。古希臘的眾多城邦中,雅典和斯巴達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形式的城邦。.

新!!: 科林斯和希臘城邦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是指古希臘核心—希臘半島在希臘化的時期,起始點從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到前146年被羅馬併吞為止,儘管之後被羅馬占領,古希臘的文學、藝術、建築、文化甚至希臘化的社會和科學的連續性並未因此中斷,希臘文化本質上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文化到來為止,但羅馬的統治標誌著古希臘城邦的終結,結束了希臘政治上的獨立性。 在希臘化時期,希臘本土在希臘語世界中的重要性急劇下降。這段期間,希臘化文明的中心分別轉移到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亞歷山卓和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而其他城市如帕加馬、以弗所、羅德島和塞琉西亞也相當重要,東地中海的城市文明提高是這段時期的特徵。.

新!!: 科林斯和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 查看更多 »

希腊7号国道

希腊7号国道,又称摩里亚A7高速公路,为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条高速公路。该公路北起科林斯地峡西部的科林斯,南至卡拉马塔。总长度为127 mi (205 km),其中科林斯至特里波利段为82.6 km (51 mi),特里波利至卡拉马塔段为122.4 km (76 mi)。“摩里亚”为伯罗奔尼撒的古称。 该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其中特里波利-Megalopoli-卡拉马塔段于2007年动工,预计2012年完工。 Category:希腊公路 de:Autobahn 7 (Griechenland) el:Αυτοκινητόδρομος 7 (Ελλάδα) sv:A7 (motorväg, Grekland).

新!!: 科林斯和希腊7号国道 · 查看更多 »

希腊城市列表

約三分之二的希臘人口居住在市區內。希臘最大及最重要的都會區域位於雅典和塞薩洛尼基,居住人口分別達4百萬人及1百萬人。.

新!!: 科林斯和希腊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新!!: 科林斯和希腊历史 · 查看更多 »

希腊宗教

希臘主要宗教為希臘正教會,佔希臘總人口的90%。正教會被希臘憲法確認為希臘的“盛行的宗教” 。其他宗教教派包括伊斯蘭教(2%人口),天主教(,新教福音派,希臘多神教,錫克教和印度教。.

新!!: 科林斯和希腊宗教 · 查看更多 »

希腊岛屿列表

希腊岛屿列表是一个希腊岛屿的列表。希腊全国有超过6000个岛屿,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227个,人口超过100人的只有78个。 希腊最大和最多人口居住的岛屿是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而希臘的第2大島嶼是优卑亚岛,由一道只闊60米的尤里普斯海峽與希臘大陸分隔開。 另外有關屬於希臘的愛琴海島嶼,可參見愛琴海諸島。.

新!!: 科林斯和希腊岛屿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腊地震列表

希腊地震列表包含希腊历史上有记录的主要地震。.

新!!: 科林斯和希腊地震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腊的罗马时期

希腊的罗马时期是希臘歷史中的一段期間,從西元前146年羅馬人佔領科林斯開始,直到君士坦丁一世於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並將該地改稱新羅馬為止。 在羅馬統治時期,不少羅馬皇帝為希臘城市增添了新建築,特別是雅典的古雅典阿哥拉,風之塔遺址亦在其中。此時期希臘人的生活大概與希臘化時代一致。而古羅馬文化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同樣地,許多羅馬皇帝亦有仰慕希臘文化,如尼祿就曾於66年出訪希臘,並參與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另外,哈德良(117-138年在位)亦崇尚希臘文化,既在雅典衛城外建造了哈德良拱門,又在雅典城建了不少神廟。 同時期基督教開始向希臘和羅馬帝國東部傳播,如聖保羅就曾在第二、三次傳教旅行到馬其頓、帖撒羅尼迦、哥林多和雅典傳教。希臘逐漸成為羅馬帝國內基督教傳播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Category:希臘歷史.

新!!: 科林斯和希腊的罗马时期 · 查看更多 »

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

这是一份希腊神话中出现的地名的中文译名列表。在使用此表时,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新!!: 科林斯和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腊海神

希腊神话中有为数众多“掌管大海的神祇”。 柏拉图曾说希腊人就像住在池塘边的青蛙,因为他们的城市分布于从希腊本土到小亚细亚、利比亚(昔兰尼加)、西西里以及大希腊的地中海沿岸。因為這種地理形勢,古希腊发展出丰富的海神体系。古典时代希腊海神的范围不仅有从原始神到奥林匹斯神的一脉,还包括了英雄、克托尼俄斯、宁芙、怪兽等神话角色。 这些海神是学术研究的对象,首先因为大海主宰着希腊人的生活,许多社会风俗、诗歌想象以及哲学思考都与海洋神灵相关;其次,希腊海神之间明晰的关系,有助了解史前希腊宗教。.

新!!: 科林斯和希腊海神 · 查看更多 »

希波墨冬

希波墨冬(Hippomedon of Sparta;前3世纪人)是斯巴达王亚基斯四世的堂亲/表亲。 希波墨冬幫助父亲阿格西劳斯在亚基斯四世手下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职位。可是阿格西劳斯管理不善,導致他们兩父子被流放。随后,希波墨冬成为色雷斯城市长官,由托勒密三世任命。.

新!!: 科林斯和希波墨冬 · 查看更多 »

希意关系

希意关系指希腊与意大利的双边关系。二戰時期被意大利占領大部份國土(其餘為德國占领)。在现代,两国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始于1861年意大利统一完成后。两国历史上的渊源有2000多年。 希腊在意大利罗马设有大使馆,在那不勒斯、米兰有2个总领事馆,在威尼斯有领事馆,在的里雅斯特、都灵、安科纳、卡塔尼亚、里窝那、巴里、博洛尼亚、布林迪西、佛罗伦萨、巴勒莫、佩鲁贾有11个名誉领事馆,在热那亚有港口领事馆。意大利在雅典设有大使馆,在亚历山德鲁波利斯、凯法利尼亚、干尼亚、希俄斯、克基拉岛、科林斯、约阿尼纳、伊拉克利翁、卡瓦拉、拉里萨、帕特雷、罗德岛、塞萨洛尼基、圣托里尼、沃洛斯设有15个名誉领事馆。 Category:意大利外交 Category:希腊外交 希臘 意大利.

新!!: 科林斯和希意关系 · 查看更多 »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ΠΡΟΣ ΘΕΣΣΑΛΟΝΙΚΕΙΣ Α΄)是使徒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會的一封書信,為新約聖經的書卷之一,位于新約全书第13本的位置上。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52年年尾Raymond E. Brow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Anchor Bible, 1997.

新!!: 科林斯和帖撒罗尼迦前书 · 查看更多 »

帖撒羅尼迦後書

帖撒罗尼迦后书(ΠΡΟΣ ΘΕΣΣΑΛΟΝΙΚΕΙΣ Β΄)是新約全书第53本书,基督教傳統稱那是使徒保罗在大约公元51年写给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的第二封信。之前保罗给这里的人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在分类上,它是保罗书信中的一封。 《帖撒罗尼迦后书》主題:為著召會生活之聖別生活的鼓勵與改正。.

新!!: 科林斯和帖撒羅尼迦後書 · 查看更多 »

亚居拉和百基拉

亚居拉和百基拉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第一世纪的犹太基督徒夫妇,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了6次,其中4次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放在前面。他们住在以弗所,以制造帐棚为业,并成为使徒保罗的同工,在以弗所宣扬耶稣基督。他们也坚固了当时一位有力的传道者亚波罗的信仰。.

新!!: 科林斯和亚居拉和百基拉 · 查看更多 »

亚该亚 (罗马行省)

亚该亚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该地区于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亚该亚大致相当于当今希腊南部,首府科林斯。.

新!!: 科林斯和亚该亚 (罗马行省) · 查看更多 »

亚该亚同盟

亚该亚同盟(希腊语:Ἀχαϊκόν)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最重要的城邦联盟。在不同历史时期,该联盟拥有10~12个成员。.

新!!: 科林斯和亚该亚同盟 · 查看更多 »

亚该亚人

亚该亚人(希腊语:Αχαιοί)是古希腊大陆上四个主要的部族之一(另三个为爱奥尼亚人、和多利安人),亦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对希腊军队的集体称谓。另一个可交换使用的名字是Danaans。更特别地,荷马用“亚该亚”指称阿伽门农的国土,后者是希腊部队的领袖。这片国土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部,大致对应于现代希腊的阿哈利亚州和科林斯州。荷马时代的亚该亚人可能是迈锡尼文明的一支,后者从约前1600年统治希腊,其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史前希腊人的迁入。 一些赫梯文献提到位于西安纳托利亚(今亞洲土耳其一帶)的一个国家,称为Ahhiyawa。特别是在约前1320年赫梯国王穆尔西里二世写了一封信给Ahhiyawa国王,将其称为自己的对等者,并称米利都处于其统治之下;他还提到一个之前的“维鲁萨(Wilusa)时期”发生过有涉Ahhiyawa的敌对行动。这个民族被认为就是特洛伊战争中的亚该亚人,而维鲁萨城为传说中的城市特洛伊(注意到它与特洛伊卫城的名字“伊利翁”Ilion的近似性)。然而Ahhiyawa这一称谓与“亚该亚人”之间,除了简单地发音相似之外还有什么关系,仍是一个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亚该亚人是古希腊居民的一种,见于公元前14至前13世纪赫梯(小亚细亚)和埃及的文献。在《荷马史诗》中常以其泛指希腊人,据说他们身材高大。原住于希腊北部色萨利一带,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南徙,征服土著居民皮拉司吉人。一般认为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创造了南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约前11世纪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沿岸的特洛伊,取得胜利。后多利亚人入居伯罗奔尼撒半岛,亚该亚人有的被征服,有的被驱逐到半岛的北部,这里便得名“亚该亚”。亚该亚在前5世纪以前尚不发达,后雅典、斯巴达相继衰落。其地位日显重要。前3世纪组成对抗马其顿的阿卡亚同盟。公元前2世纪臣服于罗马,并入罗马后来的“亚该亚省”。.

新!!: 科林斯和亚该亚人 · 查看更多 »

亚拉里克一世

亚拉里克一世(德语:Alarich I;法语:Alaric I;拉丁语:Alaricus,约370年~约410年)西哥特国王(395年~410年在位)。一般认为,他是西哥特王国的缔造者。.

新!!: 科林斯和亚拉里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

亞歷山大大帝的巴爾幹軍事行動發生在前335年,在這次行動中他將對付數個反抗馬其頓霸權的勢力,其中還有許多他父親腓力二世降伏的部族,他們趁著亞歷山大剛繼位,國勢不穩時再度反叛。亞歷山大成功一次次平定各處,這使他日後遠征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沒有後顧之憂。.

新!!: 科林斯和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 · 查看更多 »

亨利·本篤·斯圖亞特

亨利·本篤·托马斯·爱德华·玛利亚·克莱门特·弗朗西斯·哈维尔·斯图亚特,枢机主教约克公爵()出身斯圖亞特家族,是一位罗马天主教会樞機主教,也是詹姆斯党的第四任和最后一任英格兰、苏格兰、法兰西和爱尔兰王位觊觎者。和父亲詹姆斯和兄长查理不同的是,亨利从未采取任何措施谋求王位。查理于1788年1月去世后,教宗国不承认亨利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合法统治者,而是称他为“樞機主教约克公爵”。 他在教皇国生活,长期在罗马公教会擔任神父,直至領枢机长和奥斯蒂亚和韦勒特里枢机主教職為止。他一生为罗马公教会工作直到過世,是侍奉时间最长的樞機主教之一。 亨利年轻时,他的父亲詹姆斯根据詹姆斯党贵族制度封他为“约克公爵”,这也成为他后来最主要的头衔。1788年亨利的兄长查理死后,詹姆斯党乃至亨利的随从人员称他为“英格兰和爱尔兰国王亨利九世、苏格兰国王亨利一世”,而亨利在公众场合仍自称“樞機主教约克公爵”。.

新!!: 科林斯和亨利·本篤·斯圖亞特 · 查看更多 »

庫諾斯克法萊戰役

庫諾斯克法萊戰役或譯西諾塞法拉戰役(Battle of Cynoscephalae),發生在前197年的色薩利,是馬其頓王國與羅馬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這場戰役中,提圖斯·昆克蒂烏斯·弗拉米寧所率領的羅馬聯軍擊敗馬其頓腓力五世,結束第二次馬其頓戰爭。.

新!!: 科林斯和庫諾斯克法萊戰役 · 查看更多 »

库普塞鲁斯

库普塞鲁斯(),(Kypselos),公元前657年至公元前627年科林斯僭主,因出生后藏于箱(kypsels)内而躲过了巴基斯王族(一个自公元前8世纪始统治科林斯的王朝)的迫害。他后来推翻了该王朝,并成为民众领袖,他的儿子是培里安德。.

新!!: 科林斯和库普塞鲁斯 · 查看更多 »

廟妓

廟妓,又稱聖妓,是指在廟宇裡生活,為朝拜者提供性服務的人。聖妓的歷史由來已久,不論是古代的印度、迦南或小亞細亞都有過。直到21世紀,世界上絕大多數已發展的地區都不再有聖妓,但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仍然有為數多達十萬的少女擔任廟妓。 聖妓不一定是女性,例如在古迦南的阿斯塔蒂神廟內就男女皆有。.

新!!: 科林斯和廟妓 · 查看更多 »

以諾遊蹤

《以諾遊蹤》(英文:Enoch's Footprint)是一個香港製作的宗教旅遊節目,由飛躍網絡國際製作,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購入版權並先後於旗下的J2、高清翡翠台及翡翠台播映。節目以基督教聖經的歷史背景作主題,每輯節目均由林以諾牧師主持,並帶同多位藝人參與行程。節目播放完畢後由飛躍網絡國際推出DVD銷售。.

新!!: 科林斯和以諾遊蹤 · 查看更多 »

伊巴密濃達

伊巴密濃達(Ἐπαμεινώνδας,又譯作埃帕米農達、義巴敏諾達,),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與政治家。其領導底比斯脫離斯巴達的控制,並且使底比斯躍升為一等強國。其於留克特拉戰役裡大敗斯巴達,並解放了受到斯巴達奴役的麥西尼亞的希洛人與其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居住並受到斯巴達奴役達二百多年的人民。伊巴密濃達將希臘政治版圖重整,使舊的同盟解體,創立新的同盟,並監察各城邦的建設。其軍事影響力亦很大,為底比斯取得了數場主要戰役的勝利。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稱其為希臘第一人,然而在今天其評價並不佳。其為希臘所創造的新政治秩序並不比其長壽很多,底比斯的霸權與其創立的同盟並不持久,在其死後27年,底比斯便被亞歷山大大帝消滅。所以伊巴密濃達雖然在其時代被認為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與解放者,但在今天,人們大多--記得其十年戰事(前371年至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臘的元氣,使希臘在其後無法抵抗馬其頓的進攻,並且被其征服。.

新!!: 科林斯和伊巴密濃達 · 查看更多 »

伊底帕斯王

《伊底帕斯王》為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於西元前427年根據希臘神話中伊底帕斯的故事所創作的一齣希臘悲劇,為希臘悲劇中的代表之作。《伊底帕斯在柯隆納斯》為《伊底帕斯王》的續集。.

新!!: 科林斯和伊底帕斯王 · 查看更多 »

伊俄卡斯忒

伊俄卡斯忒(古希腊语:οκάστη)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悲剧性的妇女,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之妻,俄狄浦斯的母亲和妻子。 伊俄卡斯忒是墨诺叩斯的女儿,克瑞翁的妹妹,嫁给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为妻。有预言说,拉伊俄斯会死于自己的儿子之手;因此他在伊俄卡斯忒生育后将婴儿钉住双脚,命一奴隶将其抛弃在深山中。该奴隶不忍心杀死婴儿,遂将婴儿交给一位牧民;牧民又把婴儿转交给科林斯国王波吕玻斯。波吕玻斯把这个孩子视如己子养育成人,此即俄狄浦斯(Οδίπους,意为“双脚肿胀的”,因为他曾被父亲钉住双脚)。后来俄狄浦斯听到预言说他必将杀父娶母,非常害怕,便逃离了科林斯(他不知道波吕玻斯其实只是他的养父)。结果在流浪途中,他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使预言实现了一半。到达忒拜后,俄狄浦斯消灭了危害当地的怪物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推举为国王;之后他又娶了前国王的寡后,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伊俄卡斯忒为妻,使那个预言完全成为事实。伊俄卡斯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俄狄浦斯结合,并为他生了四个孩子:厄忒俄克勒斯、波吕尼刻斯、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她既是这些孩子的母亲,也是他们的祖母。俄狄浦斯安定地统治了许多年后,忒拜突然发生了饥荒和瘟疫。神谕说,只有找到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灾难才会结束。俄狄浦斯努力追查,结果发现那个凶手就是自己:他不但杀死了父亲,还和母亲乱伦。他在悲痛中刺瞎了双眼,然后自我流放(或被两个儿子流放)。伊俄卡斯忒万念俱灰,于是上吊自杀。 这段故事最详细的细节来自索福克勒斯。根据他的描写,伊俄卡斯忒曾多方宽慰俄狄浦斯,希望他不要轻信先知提瑞西阿斯的话(提瑞西阿斯说俄狄浦斯就是杀父娶母的凶手)。但后来那个受命抛弃俄狄浦斯的奴隶出现,于是真相大白,伊俄卡斯忒在绝望中自缢而死。欧里庇得斯的版本则完全不同,伊俄卡斯忒最初并未自杀,俄狄浦斯也未被流放,而是被他的儿子们监禁。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尼刻斯约定轮流统治忒拜,但前者却在执政期满后拒绝履行诺言。波吕尼刻斯愤而联合七位英雄攻打忒拜,并在战争最后阶段与厄忒俄克勒斯单独决斗,结果两人都受致命伤而死。伊俄卡斯忒见到两个儿子双双死去,在悲痛中自杀。 伊俄卡斯忒和俄狄浦斯的悲剧结合是弗洛伊德恋母情结概念的词源(Oedipus Complex,意为“像俄狄浦斯一样的情结”)。.

新!!: 科林斯和伊俄卡斯忒 · 查看更多 »

伊菲克拉特斯

伊菲克拉特斯 (Ιφικράτης; ),是古希臘雅典的傑出將軍,也是個軍事改革家。他的出身地位不高,父親是位鞋匠。他最知名的就是對古希臘輕盾兵進行改革,被認為是馬其頓腓力二世軍事改革的先驅。.

新!!: 科林斯和伊菲克拉特斯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區劃而言,半島東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大區,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955.

新!!: 科林斯和伯罗奔尼撒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大区)

伯罗奔尼撒大區(Πελοπόννησος)位於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島東南部,是13個大區之一,下辖五个州(阿卡迪亚、阿尔戈利斯、科林西亞州、拉科尼亚、麥西尼亞州)。大區面积有15,490平方公里,大区人口650,310人(2005年),通过东北部的科林斯地峡同希腊大陆连接。2004年建成的里翁-安提里翁大桥(Γέφυρα Ρίου-Αντιρρίου)将半岛的北部与希腊大陆相连,极大地改善了半岛与大陆的交通。岛上多山地和曲折的海岸线,最高峰为2410米的泰格托斯山(Ταΰγετος)。.

新!!: 科林斯和伯罗奔尼撒 (大区)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新!!: 科林斯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 查看更多 »

佩里安德

佩里安德(English:Periander,Greek: Περίανδρος)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科林斯的第二任僭主。在位期間,他所統治的城邦獲得了極大的繁榮。他改革了科林斯的商業和工業,修築了道路,開鑿了運河。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熱心於科學和藝術。 佩里安德也是古希腊七贤之一。 Category:古希腊七贤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新!!: 科林斯和佩里安德 · 查看更多 »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מעשי השליחים ;Πράξεις των Αποστόλων;ACTUS APOSTOLORUM;天主教汉译书名为《宗徒大事錄》;唐朝景教譯名《傳化經》)是介绍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後,他的使徒们(天主教作「宗徒」)传道、殉道的事迹,其中包括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关于保罗的事迹。是新约圣经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新!!: 科林斯和使徒行传 · 查看更多 »

德尔斐

德尔斐()是一处重要的“泛希腊圣地”,即所有古希腊城邦共同的圣地。这里主要供奉着“德尔斐的阿波罗”(Appollon pythien,以下简称“阿波罗”),著名的德尔斐神谕就在這裡頒布。德尔斐位于福基斯(),现在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泛希腊圣地”是一个外在于城邦政治的复杂构造,在宗教意義上為所有希腊人提供自我认識的唯一途径,據說阿波羅神廟的入口處刻著三句箴言:「認識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凡事不過份」(μηδεν αγαν)、「妄立誓則禍近」(ἐγγύα πάρα δ'ἄτη)。.

新!!: 科林斯和德尔斐 · 查看更多 »

德凡纳基亚

德凡納基亞,(Δερβενάκια,全名為Δερβενάκια Κορινθίας)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北方一個小村莊,離科林斯約30公里。.

新!!: 科林斯和德凡纳基亚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

德米特里一世(圍城者)(希腊語:Δημήτριος ό Πολιορκητής,),是安提柯王朝的國王,在前306年起與父親安提柯一世同時在位,母親是斯特拉托妮可。德米特里一世在前294年-前288年這段時間登上馬其頓王位。他在瓜分亞歷山大大帝遺產的繼業者戰爭中,是其父安提柯最主要的幫手,同時他是希腊化時代初期著名的軍事統帥。.

新!!: 科林斯和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德摩斯梯尼 (将军)

德摩斯梯尼(Δημοσθένης,Demosthenes),(),又译德谟斯提尼,阿尔西提尼之子,古希腊军事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将军。.

新!!: 科林斯和德摩斯梯尼 (将军) · 查看更多 »

保罗 (使徒)

保羅(天主教譯保祿,唐朝景教譯寶路法王;Παῦλος,Paulus;约3年-约67年Harris, p. 411),本名“掃羅”(Saul),又稱大數的掃羅(Saul of Tarsus)。他是早期教會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教士之一,基督徒的第一代领导者之一,被奉為外邦人的使徒"The Canon Debate," McDonald & Sanders editors, 2002, chapter 32, page 577, by James D. G. Dunn: "James, the brother of Jesus, and Paul, the two other most prominent leading figures in first-century Christianity"。在诸多参与基督教信仰传播活动的使徒与传教士之中,保羅通常被认为是在整个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之一Powell, Mark A. Introducing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新!!: 科林斯和保罗 (使徒) · 查看更多 »

忒修斯

忒修斯(Θησεύς;Theseus),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等,傳說中的雅典國王。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即以其为主人公。他的事迹主要有:翦除許多著名的强盗;解开米诺斯的迷宫,并战胜弥诺陶洛斯;和希波吕忒结婚;劫持海伦,试图劫持冥王哈得斯(罗马神话作“普路托”)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因此被扣留在冥界,后来被海格力斯救出。据说其在位期间(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一说为公元前13世纪中叶)进行了改革,主要完成了两件事:一、把4个阿提卡部落联合成为一个阿提卡国家,建造了雅典卫城,设立了唯一的公共议事会厅,定国名为雅典。二、把全体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3个等级。 “提修斯改革”实际上反映了雅典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散的氏族部落公社的管理机构变为统一的公共权利机关,即雅典国家;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部落的原则,变为按地区组织与划分管辖居民的原则。提修斯由此成为传统上认为的雅典国家的创立者。.

新!!: 科林斯和忒修斯 · 查看更多 »

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Oedipus或Œdipus,有時拼為Oidipous或Odypus)是希臘神話中底比斯的國王,是波塞冬六世孙,阿革诺耳五世孙,卡德摩斯玄孙, 波吕多洛斯曾孙,國王拉布达科斯孙,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并娶了自己的母親。.

新!!: 科林斯和俄狄浦斯 · 查看更多 »

地下水宮殿

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ayı(沉沒的宮殿)/Yerebatan Sarnıcı(沉沒的水箱))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舊稱君士坦丁堡)蘇丹哈美特區,聖索菲亞大教堂南邊,古老的地下水宮殿是有366條石柱也是規模最大之一的地面蓄水池。由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於公元527-565年統治時期所建,作為當時伊斯坦堡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

新!!: 科林斯和地下水宮殿 · 查看更多 »

地震列表

地震列表,列表為世界重大地震的概要。.

新!!: 科林斯和地震列表 · 查看更多 »

僭主

僭主(τύραννος|tyrannos;tyrant),又译為暴君,政治學術語,是一種君主制的變體。希腊时代認為,不通过世袭、傳統或是合法民主选举程序,憑藉個人的聲望與影響力,获得权力,來統治城邦的統治者,這樣的統治者被稱為僭主。 很多国家政权形式,一开始并非为僭主设计,但却很容易转变为僭主,因为没有能力阻止僭主的转变。譬如專政、社團主義、精英政治、神權政治等。.

新!!: 科林斯和僭主 · 查看更多 »

喀羅尼亞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語: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是發生於前338年維奧蒂亞境內喀羅尼亞附近,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腊的決定性的戰役。腓力二世領導色萨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里斯聯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馬其頓的大獲全勝確定了馬其頓崛起,也開始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序幕。此戰役由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擔任左派指揮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與飽受戰亂的希臘城邦締結和約,結束第三次神聖戰爭,也和與他爭奪北爱琴海霸權而交戰了10年的敵人雅典,簽署另一個的和約。腓力二世廣大的王國、強盛的軍隊和富饒的資源,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希臘霸主。對於較強盛的希臘城邦,如雅典等,他們在前346年後開始察覺腓力二世的野心與實力將是城邦獨立自主的一大威脅,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對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與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圍攻的城邦結盟,讓腓力二世終於忍讓不住,宣布與阿提卡城邦交戰,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領軍隊進入希臘,很快地許多希臘城邦組建了一個同盟來對抗,並以雅典和底比斯為首。 在數個月的對峙後,腓力二世最終進軍維奧蒂亞,企圖從此地進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附近阻擋馬其頓軍,聯軍的兵力與馬其頓軍相差無幾且占據有利的位置。關於這場戰役詳細史料較缺乏,但可知此役經過長時間戰鬥後,馬其頓擊敗希臘盟軍左右兩翼,迫使他們潰敗而逃。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此役之後雅典和底比斯的軍力遭到摧毀,也無法繼續抵抗,因此這場戰爭迅速結束。之後,強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臘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協議,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臘城邦都接受這個協議,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這個同盟由所有的希臘城邦參與,並由腓力二世成為和平的保證人。接下來,腓力二世被舉為希臘世界的統帥,準備在未來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戰爭中統領希臘人。然而,當腓力二世準備要展開入侵波斯的行動時遭到暗杀,整個馬其頓王國和與波斯戰爭的重任都留給了其子亞歷山大。.

新!!: 科林斯和喀羅尼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ΠΡΟΣ ΚΟΡΙΝΘΙΟΥΣ Α΄),又譯《格林多前書》,全名是《保羅達哥林多人前書》,是新約圣经全书第7本书,也是使徒保羅為哥林多人所寫的第二封書信,收录在新约圣经的保罗书信集当中,第一封先前的信已散佚。 教會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的不分種族(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羅馬帝國公民),以饒恕代替仇恨,崇尚聖潔的道德規範,與講究階級,放縱肉體的舊行為模式有了衝突,而犹太人泥守律法的傳統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間也多爭執。希臘尚智的文化和一種尚靈的“說方言”的熱情,同時在教會中激蕩。保羅離開哥林多不久,便聽到教會出問題的消息,這些問題不少至今仍在教會中出現。保羅對這個富有恩賜但尚在“吃奶”階段的年輕教會,寫了他所有書信中最長的一篇。 《哥林多前書》主題:基督與十字架,是教會一切難處的解答。.

新!!: 科林斯和哥林多前書 · 查看更多 »

克莱孟一世

教宗聖克勉一世(Sanctus Clemens PP.,),也被稱為“罗马的克勉”(Clemens Romanus;Saint Clement of Rome,基督新教译作“羅馬的革利免”),用來跟同名的亞歷山大的革利免作區分。他於88年4月26日-99年11月23日年间任教宗,罗马天主教的传统一般认为他是第四任教宗,也是基督教早期的使徒教父之一。.

新!!: 科林斯和克莱孟一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战争

克里昂米尼战争波利比烏斯.

新!!: 科林斯和克里昂米尼战争 · 查看更多 »

克拉特西波麗絲

克拉特西波麗絲(希臘語:Kρατησίπoλις ,前4世紀人物),是馬其頓帝國攝政波利伯孔之子亞歷山大的妻子。她在當時以美貌、才能、活力聞名。 前314年,克拉特西波麗絲的丈夫亞歷山大在西庫昂被人謀殺,軍隊群龍無首,然而克拉特西波麗絲因待人仁慈而深受士兵歡迎,軍隊並沒有潰散。而西庫昂人認為一個女人能有什麼作為,認為可以輕易擊敗她,他們發動騷動打算驅除西庫昂的駐軍尋求獨立。但克拉特西波麗絲迅速鎮壓叛亂,並把十三位地方有利人士給釘死在十字架上,她牢牢掌握這座城市,並繼續向馬其頓卡山德輸誠。 前308年的時候,克拉特西波麗絲受到埃及的統治者托勒密所誘,她打算帶著科林斯和西庫昂等地區叛離卡山德,並加入托勒密陣營,然而因為她的科林斯駐軍不願打算叛變,於是克拉特西波麗絲把一支托勒密的部隊偽裝成自己從西庫昂所發的增援部隊,進入科林斯並控制該城。克拉特西波麗絲的叛離使得除了雅典外卡山德在希臘的據點全都喪失。隨後,托勒密失敗後克拉特西波麗絲退往亞該亞的帕特雷,並在那生活一陣子。 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在前307年率軍來到希臘,並在克拉特西波麗絲處雙方進行一場著名的會面,因為這兩人都對對方顯赫的名聲所互相吸引。.

新!!: 科林斯和克拉特西波麗絲 · 查看更多 »

前146年

没有描述。

新!!: 科林斯和前146年 · 查看更多 »

前2世纪

前200年至前1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世纪。.

新!!: 科林斯和前2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新!!: 科林斯和前3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430年代

前430年代從前439年1月1日開始,於前43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科林斯和前43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44年

没有描述。

新!!: 科林斯和前44年 · 查看更多 »

科林西亞州

科林西亞州(Νομός Κορινθίας),又譯科林斯州,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大區的一個州,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經西阿提卡州與阿提卡相連。西北為科林斯灣,東南為薩羅尼克灣。面積2,29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44,527人。首府科林斯。 下分15市。 Κ.

新!!: 科林斯和科林西亞州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 (希臘)

#重定向科林斯.

新!!: 科林斯和科林斯 (希臘)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同盟

科林斯同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8/337年冬季创建的希腊城邦同盟。旨在联合整个希腊世界的军事力量与波斯较量。.

新!!: 科林斯和科林斯同盟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的亞歷山大

亚历山大(),小克拉特鲁斯之子,继其父出任科林斯及優卑亞島将军。公元前249年,他宣布脱离安提柯二世,自称为王,并成为亞該亞同盟一员。.

新!!: 科林斯和科林斯的亞歷山大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衛城

科林斯衛城(Ακροκόρινθος)是古希臘城邦科林斯的衛城。 古代科林斯衛城是一座巨石,監督希臘的科林斯古城。喬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認為到:「這是希臘大陸最令人敬畏的衛城」。從古代到19世紀初,科林斯衛城被連續居住。這座古老的衛城由於其地形易守,在拜占庭帝國時期被進一步加固,並成為希臘和後來伯羅奔尼撒的軍區將軍駐地。 之後,它成為了法屬埃及人,威尼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堡壘。由於其安全的供水,阿科羅林斯的堡壘被用作希臘南部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它指揮了科林斯地峽,敵人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三道電路牆形成了山上的人造防禦。這個地方的最高峰是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廟宇,後者被改造成教堂,然後成為清真寺。 1929年,美國學校的柯林斯挖掘公司開始對其進行挖掘。目前,科林斯衛城是希臘最重要的中世紀城堡之一。 在公元2世紀的一個與保薩尼亞有關的科林斯神話中,波斯頓和赫利俄斯之間在海洋和太陽之間的糾紛中,仲裁者是海基斯之一的布里亞留斯,他的判決是科林斯地峽屬於波塞冬,科林斯(Acrocorinth)的衛城到Helios。 Upper Pirene彈簧位於環繞的牆內。他們說:「阿修普斯給西奧弗斯的禮物,後者知道,宙斯已經強奸了阿索普斯的女兒埃伊娜,但他拒絕在他之前向尋求者提供信息。在Acrocorinthus上給了他一個春天。.

新!!: 科林斯和科林斯衛城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运河

科林斯运河(Διώρυγα της Κορίνθου)是横穿希腊科林斯地峡的一条运河,它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大陆分割开来,使得伯罗奔尼撒半岛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岛。.

新!!: 科林斯和科林斯运河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战争

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5年-前387年)是一场发生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联盟与四国联盟(底比斯、雅典、科林斯和阿尔戈斯)之间的战争。战争之初,四国得到了波斯帝国的支持。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斯巴达在小亚细亚、希腊中部和北部的扩张主义而导致了这一区域的城邦对其不满。战争主要是在科林斯地区和爱琴海进行的,斯巴达人在开始阶段的陆战中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后来的海战中斯巴达舰队被波斯挫败,也因此斯巴达丧失了海洋强国的地位,雅典收复了原属于自己的岛屿。 波斯人担心雅典强大带来的威胁,转而支持斯巴达,迫使联盟国和解。战争在公元前387年结束,签订了《安塔西达斯和约》。这次战争加强了斯巴达在希腊政治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并且同时也扩大了波斯帝国在希腊事务中的影响力。.

新!!: 科林斯和科林斯战争 · 查看更多 »

科斯島戰役

科斯島戰役(Battle of Cos),發生在公元前258年,是馬其頓王國與托勒密王國在愛琴海的一場海戰。 在爆發第二次敘利亞戰爭後,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二世與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二世決議成為同盟,一同對付托勒密王國的托勒密二世。此時,托勒密埃及的海上勢力幾乎籠罩愛琴海各島嶼,擁有當時愛琴海的制海權,還擁有一支約300艘且主要由腓尼基人所組成的艦隊,同時也和海軍強國羅德島同盟。托勒密的艦隊先前在第一次敘利亞戰爭發揮很大的作用,在克里莫尼迪茲戰爭時,托勒密的艦隊還封鎖安提柯二世的沿岸。 為此,安提柯二世在科林斯重新建造一支艦隊。科林斯向來以建造大型戰艦著名,安提柯二世在那建造許多的大型戰艦,並在船隻設計上強化登艦作戰的能力,命名為「科林斯艦」。安提柯二世還與安條克二世成功說服羅德島轉變立場,一同對抗托勒密二世。然而托勒密的艦隊仍是相當強大,儘管於公元前259年,羅德島的艦隊曾在以弗所附近擊敗一支埃及海軍分隊。 因為大部份關於第二次敘利亞戰爭的資料均已遺失,對科斯島戰役發生的年代不是很確定。時間主要是從戰役當年曾舉辦地峽運動會所推得出來的。兩軍相遇在東愛琴海的科斯島附近,戰爭詳細不清楚,已知安提柯二世親自率領馬其頓艦隊,且埃及的艦隊幾乎是他的兩倍。儘管如此,在安提柯付出慘烈的代價後嬴得這場勝利。 戰後,安提柯在許多方法慶祝這場勝利,更在愛琴海的新領土建造紀念物。此戰使托勒密王朝喪失許多愛琴海島嶼,使第一次敘利亞戰爭所獲得的疆土幾乎喪失,削弱了托勒密的海上軍力。.

新!!: 科林斯和科斯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三次馬其頓戰爭(Third Macedonian War,前171年─前168年)是羅馬共和國與馬其頓安提柯王朝國王珀爾修斯之間的戰爭。前179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逝世,他天才及有野心的兒子珀爾修斯繼承王位。珀爾修斯與亞洲塞琉古帝國塞琉古四世的女兒勞迪科(Laodike)結婚,並且增加他軍隊的規模。他也與伊庇魯斯及伊利里亞與色雷斯的一些部族結為同盟。這些部落則是與如阿布魯普里士(Abrupolis)統治的撒帕伊亞(Sapaei)等等與羅馬同盟的色雷斯部族為敵。他恢復過去與一些希臘城邦之間的連結。珀爾修斯國王宣稱他將會帶起希臘的革新並回復過去的強盛與繁榮。 羅馬人開始擔心珀爾修斯會破壞羅馬在希臘地區的政治控制力,並且恢復過去馬其頓帝國對希臘城邦的統治權。討厭馬其頓的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指責珀爾修斯企圖破壞其他城邦的法律,並且破壞馬其頓與羅馬之間的和平狀態。羅馬人擔心希臘的權力平衡被破壞,於是向馬其頓宣戰。珀爾修斯於在拉里薩面對普布利烏斯·李錫尼·克拉蘇(Publius Licinius Crassus)的軍隊。這第一場戰鬥,即卡利基努斯戰役,由珀爾修斯獲得勝利。珀爾修斯並沒有趁勝追擊。相反的,他向羅馬提出訂定和平條約的請求,但是被羅馬拒絕了。羅馬軍隊長期都有訓練上的問題,羅馬的指揮官無法成功地帶軍進入馬其頓的國土內。 在此同時,珀爾修斯在伊利里亞對抗另一支羅馬軍隊。馬其頓國王想要爭取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與亞洲塞琉古帝國安條克四世的支持,但是他失敗了。前169年,執政官昆圖斯·馬爾基烏斯·菲利普斯(Quintus Marcius Phillipus)穿過奧林匹斯山成功進入馬其頓。然而他的軍隊卻在接下來首次與敵軍會面的時候因為太累而無法戰鬥。最終,珀爾修斯於前168年6月22日的彼得那戰役(Battle of Pydna)被羅馬執政官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馬其頓尼庫斯的軍隊打敗。珀爾修斯的王位被廢,並被帶至羅馬。馬其頓被分成四個羅馬附屬的共和國。這些附屬共和國必須交稅給羅馬,但是不用交過去珀爾修斯時代那樣多的稅收。馬其頓與希臘城邦之間經濟與政治的聯繫被裁減了。此外,羅馬從馬其頓領導人家庭中,帶走了數百名成員當作囚犯,其中包括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這也是希臘化的馬其頓與安提柯王朝政體的結束,雖然羅馬在前146年再度回到馬其頓來象徵性地毀滅科林斯(見第四次馬其頓戰爭),就如同他們在第三次布匿戰爭那樣毀滅迦太基一樣。.

新!!: 科林斯和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一次馬其頓戰爭(First Macedonian War,前214年─前205年)是羅馬共和國和其希臘盟友與馬其頓王國腓力五世之間的一場戰爭。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爆發前,羅馬正與迦太基共和國進行第二次布匿戰爭。入侵至義大利半島的迦太基將軍漢尼拔向馬其頓腓力五世同盟,準備一同對付羅馬,加上腓力五世早就對羅馬勢力範圍中的伊利里亞虎視眈眈,馬其頓和羅馬間因此爆發戰爭。 在前211年之後,原先反馬其頓霸權的埃托利亞同盟與帕加馬阿塔羅斯一世等希臘諸勢力擔心馬其頓勢力會過於擴大,因此加入羅馬一側。在此戰爭中,腓力五世企圖得到伊利里亞與全希臘的控制權,但是沒有成功。通常認為這些在希臘戰線上的小交戰使得馬其頓軍隊無法援助迦太基漢尼拔軍。這場戰爭沒有決定性的戰役,敵對雙方在僵持中決定和談,在前205年於伊庇魯斯附近的腓尼基簽訂《腓尼基和約》規定雙方大致上恢復戰前狀態,而馬其頓獲得伊利里亞南部一小部分,正式地結束這場戰爭。.

新!!: 科林斯和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二次馬其頓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00年–前196年,羅馬和帕加馬王國和羅德島聯合起來與馬其頓腓力五世交戰。戰爭結果腓力五世遭受到大敗,馬其頓失去在希臘半島、小亞細亞和色雷斯所有領土,而羅馬宣布所有的希臘城邦將獲得自由。這場戰爭標誌著羅馬開始大幅干涉東地中海事務,甚至最終征服整個區域。.

新!!: 科林斯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 查看更多 »

纳尔科斯

纳尔科斯(Dinarchus),()。古希腊雅典的阿提卡演说家。为科林斯人(并非雅典公民),他并无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权利。他为他人撰写了许多演说辞,其中有60余篇在奥古斯都时代尚为人知。现存其署名的《诉德摩斯提尼》、《诉阿里斯多基同》以及《斥腓罗克莱斯》等三篇演说辞。他曾客居卡尔基斯15年,公元前292年返回家乡。.

新!!: 科林斯和纳尔科斯 · 查看更多 »

纳伊苏斯战役

纳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Naissus)是一场由罗马皇帝加里恩努斯(或者是克劳狄二世)领导的对哥特部落的大胜。战役发生地纳伊苏斯在现代的塞尔维亚。围绕着这次入侵所发生的事件和此役是三世纪危机历史的重要部分。凭着这场战的胜利,克劳狄二世获得了哥特库斯(Gothicus)的称号。 在这场战役之后,在奥勒良皇帝的不懈努力之下,日耳曼人入侵者在随后的年代中基本被驱逐出巴尔干前线。.

新!!: 科林斯和纳伊苏斯战役 · 查看更多 »

美狄亞

美狄亞(古希腊语:Μήδεια,拉丁语:Medea)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岛国科尔喀斯的公主,伊阿宋(以及埃勾斯)的妻子,也是神通广大的女巫。 美狄亞的父亲是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美狄亚被爱神之箭射中,与率领阿爾戈英雄前来尋找金羊毛的伊阿宋一見鍾情,帮助伊阿宋盗取羊毛并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阿布绪尔托斯。不料對方後來移情別戀,美狄亞由愛生恨,將自己親生的兩名稚子殺害以洩憤,最後釀成了悲劇。.

新!!: 科林斯和美狄亞 · 查看更多 »

羅馬書

《羅馬書》(ΠΡΟΣ ΡΩΜΑΙΟΥΣ;,簡稱羅,又譯《羅馬人書》,全稱《保羅達羅馬人書》,意思是《保羅致羅馬城基督徒的書信》),是由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在羅馬城的基督教會的一卷書信,这本书在基督教传统排序中为《新约圣经》第6本书,但一般認為這並非聖保羅的第一卷書信。內容集合他對基督教信仰,尤其在罪及救恩等問題的獨特見解及價值觀,對後世的基督教神学研究有一定的影響。 《羅馬書》主題:神的福音─將罪人作成神的兒子,構成基督的身體,顯為在地方上的召會。.

新!!: 科林斯和羅馬書 · 查看更多 »

真魔神 衝擊!Z篇

,為-zh-cn:魔神Z;zh-tw:無敵鐵金剛;zh-hk:鐵甲萬能俠;-二度製作的電視動畫,於2009年4月4日起每週六在東京電視網播出,全26話。.

新!!: 科林斯和真魔神 衝擊!Z篇 · 查看更多 »

特勒思弗洛斯 (將軍)

特勒思弗洛斯(希臘語:Tελεσφoρoς, 前四世紀人物),是安提柯麾下的將軍,很可能他是安提柯的侄子。 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爆發,前313年特勒思弗洛斯率領50艘戰艦和一支龐大的軍隊派到伯羅奔尼撒去,要去對付卡山德和波利伯孔。起初他的軍事行動相當成功,並把伯羅奔尼撒的大部分馬其頓駐軍都驅離,僅除了科林斯和西錫安(Sicyon),其中西錫安是波利伯孔的根據地。特勒思弗洛斯和另一名將軍邁迪亞斯(Medius)合軍後,卡山德率軍圍攻俄瑞烏斯(Oreus),於是兩人率艦隊前去援救,但遭到大敗,損失不少船隻。 前312年夏季,安提柯派遣他的侄子托勒密為伯羅奔尼撒戰線的最高指揮,托勒密的軍事行動很成功,一舉攻入波奧蒂亞。特勒思弗洛斯一來不滿地位下降,二來忌妒托勒密的成就,他決定發動叛變,並誘使他的士兵跟隨他,在伊利斯(Elis)建立自己的勢力,他還劫掠奧林匹亞聖地的財寶。托勒密聽聞特勒思弗洛斯,立即回軍擊敗特勒思弗洛斯,收復奧林匹亞。後來不久,特勒思弗洛斯被迫臣服於托勒密。.

新!!: 科林斯和特勒思弗洛斯 (將軍) · 查看更多 »

盖伦

伦()是一位古罗马的医学家及哲學家。他的见解和理论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里是欧洲起支配性的医学理论。出生于别迦摩,逝世于罗马。.

新!!: 科林斯和盖伦 · 查看更多 »

百臂巨人

臂巨人(Ἑκατόγχειρες,单数:Ἑκατόγχειρ、Ἑκατόγχειρος)是希腊神话中一些有50个头、100只手臂的巨人的统称。他们的名字来自于希腊语词根ἑκατόν(“一百”)和χείρ(“手”),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100只手的”。在拉丁语中,百臂巨人被直译为“凯恩蒂马尼”(Centimani),即“100只手的怪物”。 百臂巨人出现于希腊神话的早期阶段。赫西俄德在《神谱》中称他们为“俄拉尼得斯”(常见的说法是“赫卡同克瑞斯”,英文:Hecatoncheires)。根据《神谱》,百臂巨人是蓋亚和乌拉诺斯所生的孩子,共有3个,名字分别为布里阿瑞俄斯(Βριάρεώς)、科托斯(Κόττος)和古革斯(Γύης)。他们都是些巨大而凶猛的怪物,甚至比提坦和独眼巨人还要巨大。 在百臂巨人出生后不久,乌拉诺斯看到他们都是些丑陋的怪物,就把他们扔进塔耳塔罗斯深处。这件事促使蓋亚怂恿克罗诺斯去推翻他的父亲。另有说法认为,把百臂巨人关入塔耳塔罗斯的是克罗诺斯。 总之,3个百臂巨人一直被监禁在塔耳塔罗斯,受到巨龙坎佩的严密看管。在提坦之战中,奥林匹斯众神(以宙斯为首)在与提坦(以克罗诺斯为首)的斗争中处于劣势;这时该亚建议宙斯去向百臂巨人求助。宙斯于是下到塔耳塔罗斯将3个力大无穷的百臂巨人释放了出来,他们果然愿意为宙斯服务。在战斗中,百臂巨人一次投掷100块像山一样巨大的石头,令提坦巨神都无法抵抗。只是在百臂巨人的帮助下,宙斯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赫西俄德接着写到,3个百臂巨人后来成了守卫塔耳塔罗斯大门的看守。或许是为了协调古老的百臂巨人神话与奥林匹斯神系的关系,赫西俄德让3个百臂巨人中的一个,布里阿瑞俄斯成了海神波塞頓的女婿(神谱,817)。 关于百臂巨人还有其它几个完全无关的传说,即以布里阿瑞俄斯为主角的传说。在伊利亚特(i.399)中,荷马提到了一个在其它希腊神话中都没有发现过的故事:一些奥林匹斯神,以波塞冬和雅典娜为代表,企图推翻宙斯。但是海洋女神忒提斯请来了一个百臂巨人来保护宙斯,使众神的叛乱归于失败。这个百臂巨人众神称之为布里阿瑞俄斯,而人类称之为“埃盖翁”(Αἰγαίων,来自名词αἴξ,“山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中也提到了埃盖翁;但维吉尔写了一场与希腊神话完全不同的战争:埃盖翁站在提坦一边作战,而且最后提坦神族战胜了宙斯。 在科林斯的地方神话中,布里阿瑞俄斯是海神波塞冬与太阳神赫利俄斯之间的仲裁者。波塞冬与赫利俄斯因为争夺科林斯而起了争执。结果布里阿瑞俄斯裁决,科林斯地峡属于波塞冬,而科林斯的卫城则是赫利俄斯的圣所。.

新!!: 科林斯和百臂巨人 · 查看更多 »

花樣爺爺

《花樣爺爺》(꽃보다 할배;Grandpas Over Flowers) 是韓國tvN電視台的一檔背包旅行綜藝節目,第一季於2013年7月5日至10月4日逢韓國時間星期五晚8點50分開始播出;第二季於2014年3月7日開始逢韓國時間星期五晚9點50分開始播出;第三季於2015年3月27日開始逢韓國時間星期五晚9點45分開始播出。第四季於2018年6月29日開始逢韓國時間星期五晚9點50分開始播出。.

新!!: 科林斯和花樣爺爺 · 查看更多 »

聖經成書時序

以下列出《圣经》中收录的各部分的大致成书时间,作者,写作地点以及大致的覆盖时间。本列表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列出,而是按照各个部分在圣经正典中的位置给出的。具体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可以参看各个部分的主要条目。.

新!!: 科林斯和聖經成書時序 · 查看更多 »

聖餐禮

聖餐是基督徒的重要禮儀。基督徒認為,聖餐的直接根據來自《新約聖經》。聖經中記載,耶穌基督在被釘十字架上死的晚上當時以色列是以天黑為一天的開始,到第二次天黑之間為一天,所以為同一天的晚餐。用現代以0:00為一天開始,24:00為結束的觀點來看,是前一天晚上。,與十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 在基督教會建立之後,舉辦聖餐禮逐漸制度化。根據聖經的記載,哥林多教會在領聖餐時的態度不夠嚴謹,使徒保羅立即加以糾正() 。 天主教將聖餐稱為聖體聖事,為七件聖事之一,並相信無酵餅和葡萄酒在神父祝聖時化成基督的體血(神學術語中稱之為「」,Transsubstantiation)。基督新教徒一般不認同此觀點。.

新!!: 科林斯和聖餐禮 · 查看更多 »

萨拉米斯战役

萨拉米斯海战(Ναυμαχία τῆς Σαλαμῖνος,波斯語:نبرد سالامیس,前480年)是第二次希波战争中雅典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率领的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合舰队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一世麾下的波斯海军于公元前480年进行的一场海战。兵力处于劣势的希腊联军将波斯舰队诱入科林斯地峡东部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与希腊本土阿提卡地区之间狭窄的海峡中,一举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第二次希波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公元前480年8-9月间,为了阻止波斯军队的进犯,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军分别在陆上和海上组成防线。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大约7000名陆军在中希腊的温泉关布防,阻止波斯陆军从色萨利地区侵入中希腊的维奥蒂亚地区和南希腊的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地区。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波斯军队从海上绕道,以雅典海军为主力的希腊各城邦联合舰队封锁了埃维亚岛北端的阿提米修姆海峡。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希腊重装步兵面对兵力数百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坚守了7天,最后由于叛徒告知敌人绕道的山路,遭到迂回包围而失败,希腊军队的后卫部队,包括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及其麾下的300勇士战死,波斯军队长驱直入占领维奥蒂亚和阿提卡,并焚毁了雅典城。希腊和波斯海军在阿提米修姆海战不分胜负,但由于温泉关失守,希腊海军遂后撤到雅典外海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修整补给。希腊陆军则后撤到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建立新的防线,以阻止波斯陆军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 尽管在战舰数量和海员训练上处于明显劣势,希腊联军接受了地米斯托克利与波斯海军再战的意见。这是因为如果不能限制波斯海军的行动,希腊陆军在科林斯地峡的防线很容易被两栖登陆行动破解。另一方面,薛西斯一世也急于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以便尽快结束战争。地米斯托克利天才地设计欺骗了薛西斯一世,一方面派人对其示好,一方面透露希腊联军内部的意见分歧,成功诱骗波斯舰队试图封锁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庞大的波斯舰队一进入海峡内的狭窄水域后难以展开,早已等待于此的希腊舰队抓住机会,一举击溃了波斯舰队,从而赢得了自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以来,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薛西斯一世此战失败后任命馬鐸尼斯率波斯陆军继续征服希腊,尽管波斯军队于公元前479年6月再次占领雅典,但在同年8月的普拉提亞戰役中遭到歼灭。波斯海军亦在8月底的米卡勒战役中大败。这两场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波斯帝国彻底放弃了征服希腊的企图,而希腊则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略反击。有不少西方史学家认为如果萨拉米斯海战以波斯帝国的胜利告终,古希腊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将会被扼杀,所以这场战役被视作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新!!: 科林斯和萨拉米斯战役 · 查看更多 »

非夏爾

本條目記叙的是--市。其他同名的行政區尚有-zh-hans:费里; zh-hant:非夏爾-州及-zh-hans:费里; zh-hant:非夏爾-區。 非夏爾是位於阿爾巴尼亞西南部費里州的城市和該州首府。古城阿波羅尼亞的遺址位於非夏爾市內。非夏爾市政府在2011年進行人口普查統計,人口數量為85,845人。 非夏爾位於山丘環繞的中心。該城市位於亞得里亞海岸以東約16公里處,首都地拉那以南100公里處。 阿波羅尼亞的廢墟位於非夏爾地區。阿波羅尼亞是由科孚和科林斯的希臘殖民者在公元前588年建立的,阿波羅尼亞的領土被伊利里亞部落所佔領。.

新!!: 科林斯和非夏爾 · 查看更多 »

西庫昂的阿拉圖斯

阿拉图斯(西库昂)(Aratus of Sicyon),(),军事将领及政治家,其父西庫昂的克雷尼亚斯(Cleinias)被罢官后,他随之流亡到阿爾戈斯。公元前251年他重夺西库昂,并使与亞該亞同盟联合而为一以抵御马其顿。公元前243年他从马其顿人手中夺得科林斯,并支持阿卡亚邦联合抗击马其顿。公元前233年,阿拉图斯败于斯巴达克莱奥美奈斯三世后,不得不与马其顿议和。他与腓力五世一同指挥抗击埃托利亞的同盟战争(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17年),但却抵制腓力五世反罗马政策。.

新!!: 科林斯和西庫昂的阿拉圖斯 · 查看更多 »

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又譯西緒弗斯、薛西弗斯、西西佛斯等),是希腊神话中一位被惩罚的人。他受罚的方式是: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山下,如此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在西方语境中,形容词“西西弗斯式的”(sisyphean)形容“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任务”。.

新!!: 科林斯和西西弗斯 · 查看更多 »

西锡安

西锡安(Sicyon/Σικυών)是一个古希腊城邦。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科林西亚,在科林斯与亚该亚之间。 西锡安建在科林斯湾岸边的一块三角形高地上,城市与港湾之间有一块平原,盛产水果和橄榄。多里安人入侵后,在此地分成三个部落居住下来。除此之外,西锡安地区还有一个伊奥尼亚人部落。 在数个世纪里,西锡安都是阿尔戈斯的附属国。 Category:希腊城邦.

新!!: 科林斯和西锡安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克麗奧佩脫拉(Κλεοπάτρα,約),馬其頓王國公主,後來嫁到伊庇魯斯成為王后。她是亞歷山大大帝唯一一位同父同母的親妹妹,在繼業者戰爭中地位舉足輕重,影響許多事件。.

新!!: 科林斯和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科林斯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馬頭魚尾怪

頭魚尾怪(ἱππόκαμπος,來自ἵππος——馬,及κάμπος——怪物 at reference.com; compare the nameless monster Campe.

新!!: 科林斯和馬頭魚尾怪 · 查看更多 »

說方言

說方言是指流暢地說類似話語般的聲音,但發出的聲音一般無法被人們理解。與失語症不同,說方言是暫時性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一種長期的生理疾病。說方言通常是宗教活動的一部份,特別是印度教和基督新教的靈恩派。.

新!!: 科林斯和說方言 · 查看更多 »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大罌粟花綜合症(Tall Poppy Syndrome)是澳洲和紐西蘭的一個流行用語,用來形容一種在社羣文化中,集體地對某類人的批判態度,屬於意識形態表達的一種方式。當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達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時候,而惹來社羣中不約而同的,自發性的,集體性的批評。通常,這種批評也會從社區領袖們口中而出,亦帶有反智主義,特別是對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新!!: 科林斯和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许癸厄亚

许癸厄亚(Hygieia,古希腊语:γιεία)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 许癸厄亚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儿,也是后者的伴神,其典型形象是一个用碗餵蛇的少女。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许癸厄亚也曾经是雅典娜的一个别名。 许癸厄亚主司健康与卫生。古代希波克拉底派的医生宣讀醫師誓詞时,除了阿波羅與阿斯克勒庇俄斯,亦向许癸厄亚、帕那刻亞姐妹宣誓。在雅典于公元前429年爆发惨烈的大瘟疫后,出现了以许癸厄亚为崇拜对象的教派。几个主要的敬奉她的神殿分别位于厄庇道洛斯、科林斯和帕加马。 在罗马神话中,对应于许癸厄亚的神祇是萨卢斯(司健康与繁荣的女神)。 小行星第10号健神星的名字来自许癸厄亚。.

新!!: 科林斯和许癸厄亚 · 查看更多 »

麦西尼亚战争

麦西尼亚战争 (Messenian Wars), 前8世纪和前7世纪希腊斯巴达与麦西尼亚之间的冲突。据史书记载:第一次(公元前735年—公元前715年)斯巴达占领此地;由于原住民反抗而爆发了第二次战争(公元前660年),最终斯巴达胜利。但直至公元前600年才彻底控制麦西尼亚。.

新!!: 科林斯和麦西尼亚战争 · 查看更多 »

黑彩陶器

黑彩陶器(希臘語: 'μελανόμορφα,melanomorpha)是古希臘陶器,在紅底色上繪畫黑色的輪廓。原產於公元前7世紀早期的科林斯,一個世代之後,傳至阿提卡。斯巴達、雅典和希臘的東部地區,也有黑彩陶器. 黑彩陶器蓬勃發展,直到公元前530年,才被紅彩陶器取代,不過也有發現在這年之後才製造的黑彩陶器。.

新!!: 科林斯和黑彩陶器 · 查看更多 »

迷宮

迷宮(希臘文:λαβύρινθος,拉丁轉寫:labyrinthos)在希臘神話中是一座精心製作的建築物,由名匠代達羅斯為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所設計,建造於克諾索斯。這座迷宮用來囚禁米諾斯的兒子,半人半牛怪物的彌諾陶洛斯。代達羅斯巧妙地建造這座迷宮,使得在完成後他本人幾乎無法從中逃脫。雅典英雄忒修斯得到阿里阿德涅的相助,在殺害彌諾陶洛斯後,順著阿里阿德涅的線帶領之下成功逃出迷宮。 Labyrinth這個字經常可以和Maze(迷路園)互換使用,但現代專門學者使用更嚴格的定義。對他們而言,Maze是一個遊覽拼圖參觀的形式,有著可以選擇不同路徑與方向的複雜分歧通道;而單一路徑的Labyrinth只有一條唯一的歐拉路徑到達中心。Labyrinth在中心和原處有條明確的通過路,而不是設計來讓人難以導覽。.

新!!: 科林斯和迷宮 · 查看更多 »

迈锡尼

迈锡尼(古希腊语:,現代Μυκήνες)是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阿尔戈斯平原上的一座爱琴文明的城市遗址,位于科林斯和阿尔戈斯之间。它是荷马史诗传说中亚该亚人的都城,由珀耳修斯所建,在特洛伊战争时期由阿伽门农所统治。 這座一度被認為只是傳說虛構的城市,是由德國傳奇的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十九世紀時重新挖掘出來才得以重見天日。实际上,在公元前的第二个千年中它确实是希腊文明中最重要的城市,统治着爱琴海南部广大的地区,所代表的文明称为迈锡尼文明。 在古典希腊时期之前,这个城市已经被(可能是)多利安人入侵所破坏,其宫殿于公元前12世纪被废弃,前468年阿尔戈斯军队占领了此地,将居民尽数驱逐,迈锡尼城从此被消灭。 古典时期,旅行家保萨尼亚斯曾经访问过这个遗址,并记录了等今天还屹立在原处的纪念建筑。其他著名的遗迹还有阿特柔斯宝库、阿伽门农之墓等。今天它是希腊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遗产。.

新!!: 科林斯和迈锡尼 · 查看更多 »

船尾座

船尾座(Puppis),于十八世纪由南船座拆分得来。南船座原是南天星座之一,后被拆分为四个单独的星座,分别是船帆座、船底座、船尾座和罗盘座。.

新!!: 科林斯和船尾座 · 查看更多 »

船帆座

船帆座(Vela),于十八世纪由南船座拆分得来。南船座原是南天星座之一,后被拆分为四个单独的星座,分别是船帆座、船底座、船尾座和罗盘座。.

新!!: 科林斯和船帆座 · 查看更多 »

船底座

船底座(Carina IPA:, 意為龍骨)是天舟座的一部份,到十八世紀法國人拉卡伊把天舟座分成三個星座:船底座、船帆座和船尾座,他是在南天的星座,原本是古老的南船座的一部份。他擁有全天第二亮的老人星,和鑲嵌在卡利納星雲(NGC 3372)中的超重巨星海山二(船底座η星)。.

新!!: 科林斯和船底座 · 查看更多 »

阿塔罗斯一世

阿塔羅斯一世(救主)(希腊語:,約)帕加馬王國國王,統治時間前241年-前197年,他統治的帕加馬城是愛奧尼亞的一座希臘城邦。阿塔羅斯的生父也名為阿塔羅斯,母親是安條尼絲,阿塔羅斯之後過繼給堂叔歐邁尼斯一世,成為他的養子,繼承歐邁尼斯一世之位,他起初一開始只是世襲的統治者,在前238年阿塔羅斯一世正式採用國王頭銜,阿塔羅斯王朝的名字就是以其得名。 當時塞爾特人部落從色雷斯遷移到加拉太,稱為加拉太人,加拉太人將近一個世代的時間肆無忌憚般掠奪小亞細亞鄰近的城市和地區,並向他們收取沉重的貢金。但在阿塔羅斯一世在位時,阿塔羅斯從加拉太人手中贏得一場重要勝利,因此在帕加馬舉行慶祝這場勝利的活動,並立了一些紀念物,其中最令後世知名的就是《垂死的高盧人》雕像。這次勝利也代表著小亞細亞的居民脫離加拉太人的恐懼,使阿塔羅斯贏得「救主」以及巴西列斯(國王)的稱號。 在軍事上,他是一位具備勇氣和軍事才能,任內王國成為羅馬共和國堅貞的盟友,他參予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對抗馬其頓的腓力五世並佔有重要的地位。與馬其頓戰爭中,他指揮多場海上行動,成功阻止馬其頓朝愛琴海周圍進犯,並贏得許多榮譽和戰利品,他也為王國取得一些愛琴海的島嶼,如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中獲得埃伊納島(Aegina),第二次獲得安德羅斯島(Andros)。另外阿塔羅斯一世也從腓力五世手中幸運地死裡逃生兩次。 阿塔羅斯一世在位期間是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保護者,還視自己對抗蠻族的捍衞者。在東方希臘人勢力中,他治下的帕加馬國力強盛。前197年,差不多第二次馬其頓戰爭要結束之時,阿塔羅斯逝世,享年72歲,先前阿塔羅斯曾在波奧蒂亞(Boeotia)議會中發表演說時明顯有中風的徵狀。王位傳給其子歐邁尼斯二世繼任。.

新!!: 科林斯和阿塔罗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又譯亞他薛西斯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Ἀρταξέρξης;Artaxerxes II;),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404年—约公元前359年在位),大流士二世之子和继承人。公元前404年埃及失守,次年其弟小居鲁士起事,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兵败被杀。翌年,斯巴达脱离波斯,此后5年中,斯巴达接连取胜。公元前394年斯巴达海军于尼多斯溃败,使波斯完全控制爱琴海。由底比斯、雅典、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希腊联盟亦继续进攻斯巴达。因雅典获益,故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与斯巴达媾和,公元前386年迫使雅典接受《安塔西达和约》。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两次远征埃及(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83年,公元前374年),均被击败。他在位后期,爆发于前362年的安纳托利亚波斯总督叛乱、雅典、斯巴达和埃及联合叛乱,因同盟相互猜忌,使他最终获胜。.

新!!: 科林斯和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Άργος,Argos),或译阿戈斯、阿哥斯、阿果斯,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古希腊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影响,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始终被居住的城市。2001年阿尔戈斯有27550居民。.

新!!: 科林斯和阿尔戈斯 · 查看更多 »

阿佩莱斯

阿佩莱斯(Apelles),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古希腊画师之一,后移居以弗所,先后在科林斯、雅典以及佩拉的马其顿宫廷从事创作(效力于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大帝)。他是最著名且最受赞美的希腊画师,主要以肖像画闻名。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为《跃出海面的阿佛洛狄忒》。迄今所知,他的其他作品包括《携有霹雳的亚历山大》及一幅自画像(为史载最早)。他还著有关绘画的专著,但其作品均已失传。.

新!!: 科林斯和阿佩莱斯 · 查看更多 »

阿烏斯戰役

阿烏斯戰役(Battle of the Aous),發生在前198年,是馬其頓王國與羅馬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的一場戰役,地點靠近今日阿爾巴尼亞的台佩萊納,是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中第一場影響戰局的重要戰役。.

新!!: 科林斯和阿烏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阿爾戈英雄

阿爾戈英雄(Αργοναύται)是一夥希腊神话曾提及、在特洛伊戰爭之前出現的英雄。他們伴隨伊阿宋乘阿爾戈號到科爾基斯(今天的格魯吉亞)去尋找金羊毛。而阿爾戈英雄字面意思即阿爾戈號的船員。有時他們也被稱為米尼安人(Μινύες),即該地區的史前部落。.

新!!: 科林斯和阿爾戈英雄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特乌斯

阿里斯特乌斯(),阿德伊曼图斯(Adeimantus,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战役中的科林斯指挥官)之子,公元前432年波提达埃亚叛离雅典,他率领科林斯志愿者前往支持,但却设法逃离围城。公元前430年,作为使节被伯罗奔尼撒同盟派往波斯,但在色雷斯被擒,并被交予雅典人处决。.

新!!: 科林斯和阿里斯特乌斯 · 查看更多 »

阿提卡

阿提卡(Attiki)是希腊傳統的地理分區之一,自古希腊時期開始就開始使用這一稱號。.

新!!: 科林斯和阿提卡 · 查看更多 »

阿格西莱二世

阿格西莱二世( Άγησιλαος Β,),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约前400年—前360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二世之子,在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基斯二世死后继承王位。 阿格西莱二世即位后,获得对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军队的领导权。他指挥这些军队防御波斯人,后者一直企图征服在亚洲的希腊殖民城邦。前396年—前394年,他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斯巴达在科林斯战争(前395年—前387年)中屡屡受挫,阿格西莱二世被召回斯巴达,以帮助抵御由雅典、底比斯、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反斯巴达联盟。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94年发生于维奥提亚地区的中获胜。他继续领导斯巴达军队与其它希腊城邦、尤其是日益强盛的底比斯作战;到前386年缔结结束科林斯战争时,阿格西莱二世几乎恢复了斯巴达在希腊的霸权。但是在前371年,由亚基亚德世系的(他是阿格西莱二世的共同在位者)率领的斯巴达军队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被底比斯统帅埃帕米农德击败,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本人阵亡。这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削弱了阿格西莱二世进行新的战役的能力。 出于获取军事经费和抵制波斯影响的目的,阿格西莱二世领导一支斯巴达精锐部队远征埃及(实际上是充当雇佣兵)。埃及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为感谢斯巴达军队在王朝战争中的巨大帮助给阿格西莱二世以巨额酬金。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60年由埃及回国途中去世。 阿格西莱二世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看作后期斯巴达最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中兴之主”。古典作家,如色诺芬和普卢塔克都记载了阿格西莱二世的军事功绩。 Category:斯巴达国王 Category:古希臘將軍.

新!!: 科林斯和阿格西莱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拉德·皮尔逊博物馆

阿拉德·皮尔逊博物馆(Allard Pierson Museum)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附属的考古学博物馆。.

新!!: 科林斯和阿拉德·皮尔逊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赫拉克勒斯后裔

在希臘神話中,赫拉克勒斯後裔(Heracleidae、Heraclids,(Ἡρακλεῖδαι))是為數眾多的赫拉克勒斯的後裔,狹義上特別指代他的長子許羅斯及其後裔。其他赫拉克勒斯後裔還包括: 瑪卡里亞,剌摩斯,曼托,比亞諾耳,特勒波勒摩斯和忒勒福斯。他的後裔多是多里安人的國王,統治了邁錫尼文明時期的伯羅奔尼撒的王國。根據希臘神話的古典文獻,他們自稱他們從其祖先處得到了統治的權力。德國古典學學家穆勒在他的作品《多里安人》中記錄到他們是通過"多利安人入侵"成為統治者的。雖然由於不同的記錄者,其族系順序可能不同,但在其死後被流放的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幾代後的重返以繼承其先主在邁錫尼希臘的土地的神話主題的文化重要性,維護了傳統統治階級的合法性。.

新!!: 科林斯和赫拉克勒斯后裔 · 查看更多 »

赫拉神庙

赫拉神庙(Ηραίον),拉丁转写为Heraion或者Heraeum是遍布于地中海及小亚细亚各地的供奉天后赫拉的神庙。它们的建造时期从希腊史前时期、古希腊直到希腊化时期以致于希腊罗马时期。最著名的赫拉神庙分别有:.

新!!: 科林斯和赫拉神庙 · 查看更多 »

藝術宮 (舊金山)

藝術宮(Palace of Fine Arts)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海港區,是一座建於1915年的紀念性建築物,最初是為了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展示藝術作品而建造的。這是博覽會少數僅存且唯一保留於原址的建築物。藝術宮曾於1965年重建,人工湖和走道的整新,以及加強建築的耐震強度直至2009年初才完成。 除了舉辦展覽之外,藝術宮對於遊客和當地居民來說,仍是一個受歡迎的景點,同時,也常有舊金山灣區的新婚夫妻來到這拍攝婚紗照及舉辦婚禮。另外,位於橘郡安那翰的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也有一座縮小的藝術宮複製品塑像。.

新!!: 科林斯和藝術宮 (舊金山) · 查看更多 »

门塔

在希腊神话中,门塔(Mentha,也称 Minthe、Mintha 或 Minthe;Μίνθη or Μένθη)是与科赛特斯(Cocytus)河有关的那伊阿得斯,即水仙女。她被哈迪斯的“黄金战车所迷惑,他们之间的私通被佩耳塞福涅(Persephone)发现,这位冥后非常生气,于是把门塔变成了一种醇香刺鼻的植物-薄荷,有些人称之为“hedyosmus”。“menthe”一词中的“nth”字缀是引自前希腊语中典型的类词:比较“Akantha”(茛苕)、“labyrinth”(迷宫)、“Corinth”(科林斯)等。 在古希腊,薄荷与迷迭香、香桃木一道常被用于丧葬礼仪中,而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腐味;薄荷是一种叫“卡吉尼亚”(Kykeon)发酵大麦饮料中的重要成分,是厄琉息斯秘仪(Eleusinian mysteries)上为参与者准备的必不可少的宗教致幻剂,为新入会者提供在来世的期望。.

新!!: 科林斯和门塔 · 查看更多 »

锡诺普的第欧根尼

錫諾普的第歐根尼(Διογένης)(亦翻译为戴奥基尼斯或狄奥根尼),古希臘哲學家,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約活躍於公元前4世紀,生於錫諾普(Σινώπη,現屬土耳其),卒於科林斯。他的真實生平難以考據,但古代文献中留有大量關於他的傳聞軼事。 据说第歐根尼住在一个木桶(亦说是装死人的瓮)裡,拥有的所有财产只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和一个面包袋。有一次第歐根尼正在曬太陽,這時亚历山大大帝前來拜访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歐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歐根尼。”.

新!!: 科林斯和锡诺普的第欧根尼 · 查看更多 »

锡拉库扎

叙拉古(又译--、锡拉库萨,Siracusa,Sarausa,Συρακοῦσαι)是位於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座沿海古城,位于岛的东岸,约有12.5万居民。面积204平方公里。位置北纬37°05',东经15°17'。.

新!!: 科林斯和锡拉库扎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为馬其頓國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佩拉。他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

新!!: 科林斯和腓力二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腓力五世 (马其顿)

腓力五世(Φίλιππος Ε,),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國王,前220年—前179年在位。他因與新興的羅馬共和國對抗而知名,當他是青年時就很有領袖魅力和吸引力,也是充滿幹勁和勇氣的戰士,他也設法與亞歷山大大帝看齊。無論如何,他是最後一個雄心壯志的馬其頓國王,希望能藉著馬其頓有限的國力實現偉業。綽號「全希臘人的達令」(ἐρώμενος ἐγένετο τῶν Ἑλλήνων)。.

新!!: 科林斯和腓力五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

Willing obedience always beats forced obedience.

新!!: 科林斯和色诺芬 · 查看更多 »

雷根斯堡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雷根斯堡号(SMS Regensbu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0年代建造的两艘格劳登茨级小巡洋舰的末舰,以巴伐利亚城市雷根斯堡命名。其唯一的姊妹舰为格劳登茨号。舰只于1912年在不来梅的开始,并于1914年4月,至1915年1月投入公海舰队使用。雷根斯堡号的为十二门,最高速度达27.5节。 雷根斯堡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服役于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它于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中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并在那里担任鱼雷艇区舰队的向导舰,负责为第一侦察集群的战列巡洋舰提供屏护。战争结束后,它于1920年被割让予法国,并更名为斯特拉斯堡号(Strasbourg)。1928年,舰只参加了搜寻的北极救援行动。自1936年退役后,它一直在洛里昂被用作宿营船,直至1944年被德国人占领并凿沉于港湾,以保护那里的。.

新!!: 科林斯和雷根斯堡号小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雅典式民主

雅典式民主(有时被称为雅典民主)是在公元前508年于古希腊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边的阿提卡地区)发展出的一套民主体系。雅典也因此成为最早的民主政体之一。虽然其他的希腊城邦也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民主体制,其中大多数也借鉴了雅典的模式,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如同雅典的民主体制一般有力、稳定且具备良好的明文规定。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实验——因为选民并非选举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参加对立法和行政议案的投票。 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自治,但它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首先,雅典民主的参与权并非如现代基于居民,阿提卡的女性被认为是不完整的人,奴隶被认为是物品,不算人;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效率非常低。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借演讲互相诋毁,选民的民意会受在剧场中上演的政治讽刺戏剧的巨大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然而由于参与权有无的划分与经济上的阶层无关,因此雅典民主的选民参与程度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高。这种制度为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 科林斯和雅典式民主 · 查看更多 »

耶稣再临

耶稣再临(有时称为第二次降临或基督再临,英文Second Advent或Parousia)是一个基督教概念。二千年前,耶稣“第一次来到”,然后升到天堂。耶稣再临是指他在未来将回到人间。这个信仰是基于正典福音书中的弥赛亚预言,它是大多基督教末世论的一部分。不同的教派和基督徒对耶稣再临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 《尼西亚信经》包含以下声明:“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们!”.

新!!: 科林斯和耶稣再临 · 查看更多 »

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制成形后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种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新!!: 科林斯和陶器 · 查看更多 »

柯林斯

柯林斯、科林斯、哥連斯(Collins、Corinth)可以指:.

新!!: 科林斯和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柱廊

柱廊(古希腊语 Στοά),是一个窄边封闭,通常情况下一侧长边也是封闭的长厅,长边另一侧通过有柱式的柱子支撑。在封闭的一侧可以分隔为更多的房间,开敞的外侧则可以通过设置柱子形成一个外廊,少数情况下有两个外廊。柱廊可以是多层的。 柱廊建造于公共场所比如集会,广场,市场,神庙,剧院等附近,少数情况建于道路旁。最早的功能是为参与公共活动的人提供一个没有气候边界的遮阳避雨之处,是一种很好地结合了爱琴海和地中海气候条件的建筑类型。 古希腊的思想流派斯多亚学派以及其创始人即以此建筑类型命名。.

新!!: 科林斯和柱廊 · 查看更多 »

极速前进29

《极速前进29》(The Amazing Race 29),是CBS的流行真人競賽節目《极速前进》的第二十九季。本季与以往各季不同,二十二位选手将以个人身份前往起跑线,然后通过起跑线任务搭配成十一支二人组合。十一支队伍為最終大獎——一百萬美元進行環球旅行競賽。.

新!!: 科林斯和极速前进29 · 查看更多 »

极速前进9

《极速前进9》是流行的真人秀电视系列剧《极速前进》的第九季。这一季中共有11对不同关系的选手参赛,为夺取一百万美元而环球旅行。拍摄工作从2005年11月7日开始,同年12月3日结束。节目从2006年2月28日起每星期二播出,同年5月17日完结。.

新!!: 科林斯和极速前进9 · 查看更多 »

提多

提多是《圣经·新约》中的一个人物,他不是犹太人,而是一个外族的基督徒,在《圣经》中他伴随保羅赴外地传教以及帮助处理很多难题。使徒保罗赏识这个人在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提多是“為[他們]的好處做同工的”。.

新!!: 科林斯和提多 · 查看更多 »

提西福涅

提西福涅(Τισιφόνη、Tisiphone,字面意思为“向凶手复仇(avenging murder)”)是希腊神话登场的一个名字。她是复仇三女神之一,也是阿尔克麦翁(Alcmaeon)的女儿。.

新!!: 科林斯和提西福涅 · 查看更多 »

提摩太

提摩太 是圣经使徒行傳中记载的一位1世纪使徒。希腊语名字的意思是敬畏或荣耀上帝的人。圣经中记载他长期和使徒保罗在希腊和小亚细亚从事传道活动,后来负责以弗所会众的事务。.

新!!: 科林斯和提摩太 · 查看更多 »

李赞臣旧宅

李赞臣旧宅是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善人”(李春城)的后代李赞臣和李叔福在天津的故居。也是其子李叔福的旧宅。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区睦南道28号至30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科林斯和李赞臣旧宅 · 查看更多 »

梭伦

梭倫(希腊语:Σόλων,约前638年-前559年),生于雅典,出身于沒落的貴族。也认为他出生于中产阶级。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詩人,古希臘七賢之一。梭倫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執政官,制定法律,進行改革,史稱“梭倫改革”。他在完成改革后,与雅典人约定十年内不准改变他的改革。而后离开雅典远游。这可能是他的改革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完全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他在詩歌方面也有成就,詩作主要是贊頌雅典城邦及法律的。.

新!!: 科林斯和梭伦 · 查看更多 »

梅格洛玻利斯戰役

梅格洛玻利斯戰役(Battle of Megalopolis)發生在前331年,是由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所率領的馬其頓軍,在梅格洛玻利斯附近擊敗斯巴達國王亞基斯三世的一場戰役。.

新!!: 科林斯和梅格洛玻利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欧墨洛斯

欧墨洛斯(Eumelus of Corinth),约活动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古希腊史诗诗人之一。出生于科林斯的巴基斯家族。他著有《科林斯史》(描述科林斯历史上的神话与英雄人物),并曾为麦锡尼人在提洛岛的阿波罗节庆的演唱创作了一首著名的进行曲。.

新!!: 科林斯和欧墨洛斯 · 查看更多 »

欧律诺墨

欧律诺墨(希腊文:Εὐρυνόμη、拉丁文:Eurynome)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其中也有一些女性与之同名。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配女星(79 Eurynome)。.

新!!: 科林斯和欧律诺墨 · 查看更多 »

欧洲历史

欧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5千年(甚至是一百萬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遗迹。 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的时期称为青铜时代,铜是当时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称为欧洲的史前时期。 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罗马共和国于前509年建立。罗马人将疆域拓展至整个意大利,随后是整个地中海周边和西欧。罗马帝国的领土于公元117年到达最大。313年,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合法化。只是几个世代后,基督教就成为帝国的国教。羅馬帝國的衰落,標誌著古典時代的終結和歐洲中世紀的開始。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随即蛮族部落开始入侵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是首先向南与向西越过罗马国境线进入前罗马帝国领土的部落之一,并于5世纪初,三度围攻罗马。418年,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东南欧和地中海地区仍由东罗马帝国控制,首都为君士坦丁堡。6世纪晚期开始被日耳曼人侵蚀。7世纪开始,中东和北非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并伊斯兰化。在西欧,很多新国家仍保留了罗马的习俗,使用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并普遍信仰基督教。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欧洲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維京人、北非的穆斯林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的入侵。到10世纪中期,穆斯林和马扎尔人对西欧的威胁消除了,但是維京人仍然是侵犯和威胁不列颠群岛最久的。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加剧,随后十字軍東征开始削弱拜占庭帝国,教皇的权力此时也在西班牙、法国南部、立陶宛与其他的异教地区稳固下来。复杂的封建等级制度发展起来,新国家的大多数贵族由于通婚互相是近亲。封建社会在蒙古入侵后开始解体。中世纪后期欧洲爆发了大饥荒和黑死病。 15世纪,欧洲从中世纪苏醒过来。1492年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同时终结了十字军东征,知识获得尊重,开始挑战传统的科学和神学教条。新教改革开始,德国神父馬丁·路德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时亨利八世使英国教会脱离教皇管制,也让英格兰在随之而来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之间的宗教战争中得以采取更灵活的结盟政策。但是,宗教战争一直持续到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光荣革命确认这个协议。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机器时代,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而欧洲大陆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直到拿破仑發動霧月政變。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一系列武裝革命。最后的农奴制残余在1848年的奥匈帝国被废除。俄国农奴制在1861年被废除。巴尔干国家开始从奥斯曼帝国重获独立。1870年普法戰爭后,意大利和德国完成统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俄国革命,1918年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崩溃。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与轴心国战败。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战胜国集团在欧洲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冷战。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后,欧洲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至2016年为止,欧盟包括28个欧洲国家,超过5亿人口。北约也扩大到包括俄罗斯的邻国——这是欧洲自从一世纪罗马帝国以来一体化最显著与最具军事优势的时期。.

新!!: 科林斯和欧洲历史 · 查看更多 »

欧洲国际公路列表

欧洲国际公路列表是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欧洲主要国际交通要道(EUROPEAN AGREMENT ON MAIN INTERNATIONAL TRAFFIC ARTERIES (AGR))》整理:.

新!!: 科林斯和欧洲国际公路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E65公路

欧洲E65公路(E65)是欧洲的一条国际公路,起点为瑞典马尔默,经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和马其顿共和国,终点为希腊干尼亚,全长约4,400公里。 其中共有两段渡轮连接。第一段为瑞典于斯塔德到波兰希维诺乌伊希切。另一段为希腊境内卡拉马塔到Kissamos。.

新!!: 科林斯和欧洲E65公路 · 查看更多 »

欧洲高速公路

欧洲高速公路是欧洲国家的国际道路网,也被称作欧洲道路或者国际E-公路(E-roads)网络。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决定,已建設越来越多的跨国境的欧洲高速公路。因此,道路网络包括欧盟国家、欧洲委员会参加国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在很多国家针对欧洲高速公路都建立了统一的道路标识,树立在高速公路上及公路附近。但是也有國家如瑞典,在國內完全采用欧洲道路标识。英国根本没有设置任何道路标识,爱尔兰直到最近才开始计划为道路設置一定的指示标志。诸如此类道路标识的表示方法尚未统一。 与欧洲高速公路类似的同样的国际道路网包括泛亚公路、泛美公路等等。.

新!!: 科林斯和欧洲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民數記

《民數記》(在沙漠中;天主教譯《戶籍紀》),是希伯来圣经及其摩西五经的第四卷。《民數記》是以色列人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文献,其普查時間在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前,40年後又舉行了一次,同時也記錄了以色列遷居的過程。 主題:基督是神子民的生活意義、見證、中心,以及他們行程和爭戰的領導、道路與目標。.

新!!: 科林斯和民數記 · 查看更多 »

波塞冬

波塞頓(Ποσειδών),又譯--,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宙斯的哥哥。其象征物为「波賽頓三叉戟」。相对应于罗马神话的尼普顿,海王星的拉丁名是起源于他。他的坐骑是白马驾驶的黄金战车。在神話中為人類帶來馬匹,所以也被視為馬匹之神。 当初宙斯三兄弟抽籤均分势力范围,宙斯、黑帝斯分別統治天空、冥界,而波賽頓成為大海和湖泊的君主。.

新!!: 科林斯和波塞冬 · 查看更多 »

波利伯孔

波利伯孔(希臘語:Πολυπέρχων;),腓力二世 (馬其頓)及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曾全程追隨亞歷山大長征。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後,他與克拉特魯斯被派返馬其頓,但當亞歷山大突然逝世時(公元前323年),他們只走到奇里乞亞。波利伯孔與克拉特魯斯停留好一陣子,之後他們到希臘的行程,並協助安提帕特在拉米亞戰爭平定希臘人的叛亂。之後波利伯孔在馬其頓留下,並在安提帕特到小亞細亞時暫代為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是因第一次繼業者之戰要到小亞細亞,並成為整個亞歷山大帝國的帝國攝政。 當安提帕特在公元前319年逝世後,波利伯孔被委任為新的帝國攝政,但他隨即與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發生衝突。兩人隨即進入內戰,且戰事迅速蔓延到其他的繼業者,波利伯孔與歐邁尼斯聯手對付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 雖然波利伯孔最初以表明會給予那些希臘市城自由而成功控制着那些城市,安提柯還是在公元前318年將他的艦隊擊潰,而卡山德亦於次年取下了雅典。不久,卡山德將波利伯孔驅逐出馬其頓,並挾持了懦弱的腓力三世及其王后歐律狄刻。波利伯孔逃到伊庇魯斯,在那裡他加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遺孀羅克珊娜及國王亞歷山大四世。他與奧林匹亞絲及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埃阿喀得斯組成聯盟,並由奧林匹亞絲領兵攻回馬其頓。奧林匹亞絲成功打敗了腓力國王的軍隊,並將他俘虏殺害。但卡山德從伯羅奔尼撒回來後將她擒獲及處死(公元前316年),羅克珊娜及小國王則由他接管。 波利伯孔這次却逃到伯羅奔尼撤,在那裡他仍然控制着幾個要塞。這次,他跟與前盟友鬧翻了的安提柯結盟。波利伯孔隨即控制了伯羅奔尼撒上更大的地區,包括科林斯及西庫昂(Sicyon)。隨著安提柯在公元前311年與他的敵人達成和約,及小國王亞歷山大與他母親被卡山德處死,波利伯孔保留有這些地區。當安提柯與他的敵人再燃戰火,他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格力斯── 作為對付卡山德的籌碼──交給波利伯孔看管。波利伯孔却決定了跟安提柯決裂,他在公元前309年將那男孩謀殺了。直至他逝世的數年間,他仍然保有在伯羅奔尼撤的控制權,但他已不再在政治舞臺上出現了。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古希臘軍事人物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新!!: 科林斯和波利伯孔 · 查看更多 »

泰摩利昂

泰摩利昂(Τιμολέων,英語:Timoleon,)是一名科林斯的將領。在西西里的獨立戰爭中,率領敘拉古人,擊退迦太基軍隊,並且制訂了席拉庫桑憲法(Syracusan constitution),幫助西西里重建。他在西西里度過餘生。.

新!!: 科林斯和泰摩利昂 · 查看更多 »

港口列表

這是世界的港口列表,根據港口所在的海域或河流流域分類:.

新!!: 科林斯和港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礼堂

清华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位于清华大学中部,与二校门隔大草坪相望,是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核心,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之一。 清华大礼堂的建築風格近似於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图书馆,屬模仿羅馬萬神殿的新古典主義建築。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Rotunda_(University_of_Virginia),设计者是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H.

新!!: 科林斯和清华大礼堂 · 查看更多 »

潛水橋 (橋梁類型)

潛水橋,又稱漫水橋、沉下橋,是一種穿越河川的橋梁形式,多用於正常水位與洪水來臨時的高水位落差較大,且無通航需求的河川上。在洪水時,允許河川漫過橋面,也因此在洪水期間橋梁將無法使用。 此類橋梁通常較為低矮,橋面寬平,護欄細小,甚至沒有護欄,建築成本較低;當河水水位上漲時,可減少洪水及夾帶泥沙的衝擊,也可減少橋梁損壞的機會。 File:Shimanto sada chinkabashi.jpg|位於日本高知縣四萬十川的佐田沉下橋 File:Morgan Ford Low Water Bridge 2015.JPG|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谢南多亚河的一座潛水橋.

新!!: 科林斯和潛水橋 (橋梁類型) · 查看更多 »

海豚座

海豚座(拉丁语名称Delphinus),是北天星空中一个比较小的星座,面积188.54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0.457%,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69位。海豚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11颗,最亮星为瓠瓜四(海豚座β),视星等为3.63。每年7月31日子夜海豚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新!!: 科林斯和海豚座 · 查看更多 »

斯塔特

史塔特 (希腊语:στατήρ,英语:Stater,literally "weight")是古希腊的一种通行货币。史塔特是古希腊的一种通行货币,流通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世纪期间。罗宾·莱恩·福克斯认为它是优卑亚人从腓尼基货币谢克尔借鉴而来的,它几乎和谢克尔是同一重量,并且价值都相当于1/50迈纳。Lane Fox, Robin.

新!!: 科林斯和斯塔特 · 查看更多 »

斯拉苏布卢斯 (米利都)

斯拉苏布卢斯(米利都)(),古希腊政治人物。公元前625年至公元前600年米利都僭主,据希罗多德的记载,他因为进谏科林斯的僭主培里安德而闻名遐迩。.

新!!: 科林斯和斯拉苏布卢斯 (米利都)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戰爭

敘利亞戰爭是指在公元前3世紀及前1世紀,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朝為爭奪通往埃及的數條大道之一的柯里敘利亞地區的多次戰爭。這些衝突使參與的雙方國力空虛,最終導致他們毁於羅馬和帕提亞之手。.

新!!: 科林斯和敘利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教会

教会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组织(個別性的教會)。一般人常將教會與“教堂”(指的是教会建築)混為一談,因为教会的组成並不需要固定建築。 教會是由一群與耶穌基督有生命連結的基督徒,並以耶穌基督為磐石和房角石,且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立真理的根基上,聚集連結而成的生命見證體。.

新!!: 科林斯和教会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一世(救主)(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Σωτηρ;公元前367年—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创建者,亦是亞歷山大的繼業者之一。托勒密是馬其頓王國亚历山大大帝的好友兼部将,曾跟隨大軍一同遠征波斯。前323年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时,托勒密分到埃及成為他的領地。前320年他击退帝国摄政佩爾狄卡斯的进攻,使埃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公元前304年,他效仿其他继业者宣布自己为王,建都亞歷山卓,建立一個希臘化風格的王國。.

新!!: 科林斯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新!!: 科林斯和托勒密王國 · 查看更多 »

拉米亞戰爭

拉米亞戰爭(Lamian War)又稱希臘戰爭(Hellenic War)(前323年–前322年),是希臘雅典與其希臘本土盟友埃托利亞人、福基斯人、洛克利斯人等等,聯合反抗馬其頓帝國統治及馬其頓歐洲統帥安提帕特的一場戰爭,這是雅典人最後一場擔當重要角色的戰爭,雅典人在戰敗後同時失去了獨立自主權。 當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的消息傳到希臘後,雅典爆發反馬其頓運動,他們和其他希臘諸邦決定反抗馬其頓霸權。在戰爭初期希臘聯軍占上風,並把安提帕特的軍隊逼逃至色薩利拉米亞城,安提帕特在那裡被希臘聯軍圍困數月之久。列昂納托斯所領的馬其頓援軍前來支援,但他卻在與希臘聯軍的交戰中陣亡,但安提帕特趁這個機會從拉米亞脫逃出來,安然退回馬其頓本土,使戰局逐漸逆轉。當安提帕特得到克拉特魯斯另一批部隊增援之後,他在前322年在色薩利克蘭農戰役中進攻希臘聯軍,並得到全面勝利。戰爭的結果是希臘城邦的反抗受到鎮壓,希臘城邦被剝奪一些權利,一些城邦還受到親馬其頓寡頭和僭主統治。.

新!!: 科林斯和拉米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

曼努埃爾一世(希腊语:,)是十二世纪的拜占廷皇帝。此时,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历史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其统治期间,科穆宁王朝经历了最后一次兴盛,帝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得以恢复,文化也走向繁荣。 拜占廷帝国曾是地中海世界的掌控者,为复兴这一荣耀,曼努埃尔采取了雄心勃勃的对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它同教宗以及复兴中的西方世界结盟,并对西西里王国发动了入侵试图收复南意大利,但没有成功。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他使帝国躲避了十字军带来的威胁并使他们顺利通过。曼努埃尔还将十字军国家纳入了自己的保护之下。面对穆斯林对圣地的侵袭,他促使帝国与耶路撒冷王国联合进攻法蒂玛王朝。曼努埃尔重塑了帝国在巴尔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版图,并将匈牙利和十字军诸国纳入于拜占庭的势力范围之下。此外,他还对帝国东西面的邻国们持续地发动富有侵略性的战争。 然而,在经历了密列奥塞法隆战役的惨败后,曼努埃尔一世被迫采取妥协政策,使其在东方地区的成就功亏一篑,这一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以傲慢自大的用兵方式进攻处在有利位置的罗姆苏丹军队。尽管拜占廷军队在門德雷斯河谷戰役挽回了损失,并且曼努埃尔与苏丹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缔结了一份对帝国有利的和约,但密列奥塞法隆战役最终表明了帝国为从突厥人手中收复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努力没有成功。 曼努埃尔被希腊人誉为大帝,因人们愿意向其效忠而声名远播。在其大臣的历史作品里,曼努埃尔不仅是一代英杰,也是美德的典范。十字军诸国在与曼努埃尔的联系中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西方天主教世界的一些地区享有“最受上帝祝福的君士坦丁堡皇帝”(the most blessed emperor of Constantinople)的称号。P.

新!!: 科林斯和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普瑞迫勞斯

普瑞迫勞斯(希臘語:Πρεπέλαος, 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國王卡山德的將軍。 他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是在前315年,當時卡山德命他前與波利伯孔之子亞歷山大秘密協商,成功讓波利伯孔脫離安提柯陣營,使他們倒向卡山德。不久,卡山德派普瑞迫勞斯率領一支軍隊去卡里亞援助阿桑德,一同抵擋安提柯侄子托勒密,在這之後直到前303年止沒有普瑞迫勞斯的事蹟。前303年,普瑞迫勞斯統領科林斯重要的要塞並率領一支大軍防守它,但仍舊無法抵擋德米特里一世的進攻,使之失守,普瑞迫勞斯被迫匆忙逃遁。在隔年前302年的夏季,卡山德派遣他帶著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入侵小亞細亞,與利西馬科斯的軍隊分路對付安提柯的勢力。普瑞迫勞斯這一路進展相當成功,他的軍隊在短短時間內就奪下許多重要城市如阿蘭梅特烏姆(Adramyttium)、以弗所、薩第斯等,他幾乎主宰了伊奧利亞(Aeolis)和愛奧尼亞一帶,但當秋季德米特里一世從希臘率軍返回時,他無力阻止德米特里一世奪回失土,在這之後並沒有普瑞迫勞斯的消息了。.

新!!: 科林斯和普瑞迫勞斯 · 查看更多 »

普拉提亚战役

普拉提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是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臘的戰爭中最後一場戰役。時值公元前 479 年,發生於普拉提亞城(希臘維奧蒂亞地區的一個城市)附近,對陣雙方分別是希臘城邦聯合軍(包括斯巴達、雅典、科林斯(Corinth)及墨伽拉(Megara))及由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Xerxes I)帶領的波斯帝國。 在前一年,由波斯皇帝親自領軍的入侵軍已在溫泉關戰役、亞德米西林戰役(Battle of Artemisium)取得勝利,並征服了色薩利(Thessaly)、維奧蒂亞(Boetia)及阿提卡(Attica)。可是,在接著的薩拉米斯戰役(Battle of Salamis)希臘聯合海軍打勝了一場看似不能戰勝的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阻止了波斯征服伯羅奔尼撒。之後薛西斯帶著大批軍隊撤退,留下了他的將軍馬鐸尼斯(Mardonius)繼續之後的戰役。 於公元前 479 年的夏季,希臘聯軍組成了一支在當時的標準來說十分龐大的軍隊,從伯羅奔尼撒開出,波斯軍則撤退到維奧蒂亞並在普拉提亞附近設立了一個要塞。由於波斯軍陣地一帶的地型對騎兵有利,希臘軍不想冒險與波斯的騎兵與輕步兵交戰,所以雙方的對峙膠著了 11 天。希臘聯軍在補給有困難的情況下嘗試撤退,整條希臘聯軍的戰線瓦解了。見到如此情況,馬鐸尼斯認為希臘會全面撤退,故下令軍隊追擊。但是希臘聯軍停止撤退並立即應戰,特別是斯巴達人、雅典人及忒格亞人。他們擊敗了波斯的輕步兵,並殺死了馬鐸尼斯。之後,大部份的波斯軍隊被困於要塞並被屠殺。 這一支軍隊的潰敗,以及同一日於米卡勒戰役(Battle of Mycale)殘餘的波斯海軍被打敗,決定了這一場入侵的完結。在普拉提亞及米卡勒戰役之後,希臘聯軍反守為攻,掀開了希波戰爭的新一頁。雖然普拉提亞戰役在任何角度來說也是一場大勝利,但似乎沒有像雅典軍在馬拉松戰役戰勝,或甚聯軍在溫泉谷戰役被打敗般,被賦予對等的重視(即使在當時也是)。.

新!!: 科林斯和普拉提亚战役 · 查看更多 »

199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

1998年7月12日,第十六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在巴黎舉行,由東道主法國隊對衛冕冠軍巴西隊,亦是世界盃史上首次由東道主與衛冕冠軍上演的世界盃決賽,法兰西大球场內坐無虛席。法國總統希拉克、新老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阿維蘭熱等要人悉數出席。法國最終以 3–0 完美地擊敗了衛冕冠軍巴西,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新!!: 科林斯和199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 · 查看更多 »

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

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是2007年夏天在希腊南部各地发生的一系列山火事件。最具破坏性的一次发生在8月23日,大火迅速蔓延,直至9月上旬才被扑灭。大火主要影响了伯罗奔尼撒西部和南部,以及艾维亚的南部。仅在8月一个月,大火就导致67人死亡。而整个夏天的大火总共导致84人丧生,其中有一些是消防员。 这一系列大火中,一部分是因故意纵火而引发,而其他的则是由于意外造成的。 持续的高温,尤其是三次连续的超过40摄氏度的热浪,以及前所未有的干旱则是大火频发、火势难以控制的原因。从6月末至9月初,整个希腊共报告了超过3000起森林火灾,有9个人在6月至7月的大火中丧生。 森林、橄榄园和耕地的过火面积达2700平方千米,是50年以来最严重的。其中,1500平方千米是希腊南部的森林。很多房屋也被大火吞噬:共有1000座住宅和1100座其他建筑被烧毁,还有数百座建筑被烧坏。.

新!!: 科林斯和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哥林多哥林斯格林多柯林斯城科林斯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