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港同盟

指数 五港同盟

五港同盟(Cinque Ports)是英国肯特郡和萨塞克斯郡的多个沿海港口市镇结成的古老同盟。五港同盟最早出于军事和商业目的结成,而现在仅有仪式性的象征意义。同盟成员均坐落于英吉利海峡东端,在这里横越海峡的距离最短,因此也最有利于贸易。Cinque Ports这一名称源自诺曼法语,意为“五个港口”。这五个港口为:.

7 关系: 亨利八世英國樞密院英国君主加冕礼英国旗帜列表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汉萨同盟海斯廷斯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五港同盟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英國樞密院

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是英國君主的諮詢機構。它在以往具有十分大的權力。樞密院擁有不同的委員會,當中,英國內閣擁有其絕大部份的權力。樞密院亦具有司法權力,並主要由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所行使。當君主遵照樞密院的建議行事時,一般會稱之為「國王會同樞密院」或「女皇會同樞密院」。全體的樞密院成員則稱為「女皇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全體大臣」(The Lords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有時又會寫成「……全體大臣及其他成員」(The Lords and others of...)的字樣。 掌管樞密院的首長是樞密院議長,擔任此職的人士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位階第四高的內閣大臣。按照慣例,樞密院議長還會兼任上議院或下議院的領袖。文書是樞密院內另一重要職位,所有由樞密院發出的指令,都要由文書所簽署,方能生效。「樞密院顧問官」(Privy Counsellor)和「樞密院委員」(Privy Councillor)同樣指樞密院的成員,對於兩字的使用一直存在混淆和爭拗。但樞密院當局較偏向用前者作稱呼,因為他們的工作是提供意見,而非作為一委員會之成員。此外,新的樞密院顧問官在加入樞密院時,要向樞密院「宣誓」。樞密院辦公室設於倫敦西敏的卡爾頓花園;其司法委員會原於唐寧街辦公,內有大廳作開庭審案之用,但司法委員會已在2009年8月正式遷往聯合王國最高法院三號法庭繼續辦公。.

新!!: 五港同盟和英國樞密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加冕礼

英国君主加冕礼是正式加冕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并授予其王权象征物的仪式(具体来说,等於成人礼)。英国君主加冕礼与历史上其他欧洲国家君主的加冕仪式一样,但这些国家现在已经不再举行加冕仪式,而是举行就职仪式或登基典礼。 加冕礼通常在前一位君主去世数月后举行。在上一位君主的缅怀期时,举行加冕礼这种欢乐的场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一安排也给加冕礼的策划人足够的时间来做详尽精细的准备,这种详尽精细的前期准备也正是加冕礼所需要的。例如伊丽莎白二世是在1952年2月6日获得王位的,但她却直到1953年6月2日才举行加冕礼。 加冕礼的主持人是英格兰国教会中资历最深的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其他神职人员及贵族成员也在加冕礼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按要求,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应着正式制服或礼服。许多其他政府官员及宾客,包括别国代表,均参加加冕礼。 加冕礼的基本要素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君主首先面见人民,接受人民的欢呼,然后宣誓維護法律与英国国教,接着涂油,加冕,授予王权象征物,最后接受子民的致敬。.

新!!: 五港同盟和英国君主加冕礼 · 查看更多 »

英国旗帜列表

这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相关地区所使用的旗帜列表:.

新!!: 五港同盟和英国旗帜列表 · 查看更多 »

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樞密院司法委員會(Judicial Committee of the Privy Council)是英國的一個司法機構,是英國的終審法庭之一,亦是英國海外領地、皇家屬地和部份獨立英聯邦國家的終審法庭。雖然人們常常說要上訴到樞密院,但實則是上訴至「女皇陛下會同樞密院」(Her Majesty in Council),再由女皇向司法委員會徵詢「意見」。至於對英聯邦國家而言,上訴案件則直接由司法委員會處理。就汶萊而言,上訴案件則會送到蘇丹,再由司法委員會向蘇丹提供「意見」。在以前,司法委員會只會提交一份意見,但自1960年代開始,委員會內若有其他異議也可以提出。 由於英國的司法制度沒有一個單一的全國性終審法院,所以其法制是異於一些其他國家的。大抵而言,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對某些上訴案件享有終審權,但英國最高法院卻對其餘大部份的上訴案件享有終審權。至於在蘇格蘭,其高等法院對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但民事案件方面,英國最高法院對絕大多數的案件有終審權,包括(自2009年以來)蘇格蘭自治的案件終審權。現在由英國最高法院行使的終審權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最高法院依據《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第三章成立之前分別由上議院司法委員會和樞密院行使(後者轉交最高法院的僅限於因權力下放而衍生的案件)。 香港在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亦以它為最高的上訴法院,在主權移交後則改為於本地成立的香港終審法院。.

新!!: 五港同盟和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Hansa、或Liga Hanseatica,Hanseatic League,又譯漢撒同盟和漢莎同盟),12-13世纪中欧的神圣罗马帝国与条顿骑士团诸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汉萨(Hansa、或Hanse )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纪中期逐渐形成,14世纪晚期—15世纪早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中叶后,随着英、俄、尼德兰等国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转衰,1669年解体。现今德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Lufthansa)即是以汉萨同盟命名的。.

新!!: 五港同盟和汉萨同盟 · 查看更多 »

海斯廷斯

海斯廷斯(英文:Hastings;又译作:哈斯丁、黑斯廷斯等)是英国東薩塞克斯郡东南沿海的一个非都市區、自治镇,其因历史上曾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发生地和五港同盟一员而聞名。海斯廷斯还曾经是英国重要的捕鱼港口和海滨疗养地。.

新!!: 五港同盟和海斯廷斯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