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央政府

指数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或國家政府是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总称,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适用全国的法律、负责国防、外交以及代表本国和其他国家签署条约等。汉语中,中央政府常簡稱為「中央」,相对中央政府而言即有地方政府,简称“地方”。.

241 关系: 基隆市华电国际印度政府南非单一制古埃及台灣軍公教爭議議題台江國家公園司經局名家吳鴻麒吴大猷各國執政黨列表士族 (中国)大内大倫敦政府天主教會孔子世家孔庙宜蘭縣政府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现象封建制度 (中國)對秦始皇的評價小波兰尼科西亚少詹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困问题中央中央税中央电视台 (消歧义)中央集权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山桥 (兰州)中國國徽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中国南车中国一级行政区中国北车中国国旗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中国政府中華聯邦主義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審計部...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鐵路運輸中華民國首都中華民國警察中華民國財政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市區更新一国两府一级行政区九寺京官人民委员部 (苏联)人民政府五區總辭张天师张学良強幹弱枝何君堯從價稅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律令法土地主地方地方分权地方議會地方政府北洋政府國子監祭酒國家政府國立大學國機集團國民大會國民政府农民负担内蒙古自治政府八座八国联军之役公共財政公務員公债共主邦聯元和中興光復屯門光復上水站光復元朗割據国家分裂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政府 (消歧义)国债券国立国有企业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王醒之災害管理磺溪書院私立学校第三社會黨第一中间时期精神日本人紐西蘭一級行政區劃紐西蘭二級行政區劃索马里联邦政府统计学真普選真普選聯盟省 (行政區劃)省 (法国)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特別市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独尊儒术監軍直轄市 (中華民國)直辖市盈利喜訊盛世才韓國中央行政機關聯邦黨聯邦政府選舉聖彼得曼科羅夫特教堂联盟、进步和民主非洲之角行政中心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養老律令西班牙行政區劃西班牙歷史西班牙政府西藏独立运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首府首都香港2010年11月香港政治制度马来西亚历史议会诸侯越南政治黃志雄 (警察)黑社會農村再生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达鲁花赤进士部長都市更新條例蘇嘉豪被控加重違令罪事件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葡萄牙行政區劃葉爾辛效應邦特兰邸报鄧肯訴路易斯安那州案臨時政府自由克什米爾臺北文化體育園區臺灣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臺灣經濟臺灣省政府臺灣首都臺灣電視公司金大中金屬探測器金边债券长沙历史苏联行政区划苏联部长会议英國政府英国经济英国文官队伍電訊盈科老板老懵董角色列表虎符陪都陳水扁政府陳方安生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林和立林曹祖宗之墓捍衛沙田李柱銘权力下放武器民主黨 (香港)民国军阀江南案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污水下水道 (新十大建設)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法轮功涂謹申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历史漢朝行政區劃澳門歷史朝廷按察司成德明朝官職表新竹市新疆自治省方维夏施明德日本姓氏日本人名日本第三部門鐵道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政府故宫改建计划曾偉雄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2009年2月臺灣2009年新疆武警扣押香港記者事件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13年1月中國2014年10月中国大陆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610办公室 扩展索引 (191 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中央政府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中央政府和县 · 查看更多 »

华电国际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华电或华电国际,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核心子公司,也是中国山东省内最大的独立电力公司,也是中國五大國有電力公司之一。.

新!!: 中央政府和华电国际 · 查看更多 »

印度政府

印度政府,正式名稱為聯邦政府(Union Government),也被稱為中央政府,根據印度憲法成立,是管轄印度诸邦与联邦属地的機關,統稱為印度共和國。總部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 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分支組成。行政機關之首為總統,是國家元首,直接或通過其下屬行使權力。立法機關(即印度议会)由人民院和聯邦院以及议长組成。司法機關由印度最高法院、21個高級法院,以及地區層面的各民事、刑事和家庭法院組成。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

新!!: 中央政府和印度政府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中央政府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单一制

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中央政府擁有所有政治權力,與复合制相对,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單一制。 大多數實行單一制的國家都會成立地區行政區域及地方政府,來協助管理地區事務。可是,這些地區行政區域的所有權力都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權,而中央政府亦可隨時廢除或成立新的行政區域。 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以及统一的法律体系,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根据对权力的集中程度,有人亦将单一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非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中世纪的欧洲国家(除了神聖羅馬帝國與基輔羅斯公國之外)都是中央集权型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而现代的单一制国家则多趨为非中央集权型式,中央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全国统一性政务,而地方政府在行政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少數國家相當類似聯邦制。.

新!!: 中央政府和单一制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中央政府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台灣軍公教爭議議題

台灣軍公教爭議議題為一系列在台灣關於軍公教的爭議議題,隨著時代的變遷、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趨勢,以及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進程,國家為圖永續經營與避免預見的危機,軍公教種種問題已不容政府繼續放任與冷處理。時至今日,問題之積重難返、影響層面之廣,以及職業別與世代對立日益擴大,政府重視程度提高到總統府層級出面介入處理。相關爭議早已獲得政治界、學界、媒體界的正視與關切,紛紛進行學術研究、交流探討與訊息傳播,而緊迫的國家財政壓力與各界的批評聲浪迫使政府採取逐步改革的措施。 軍公教相關爭議議題甚多,諸如公家機關雇員扶正、教師選聘黑箱內定、裙帶關係、近親繁殖等諸多現象尚未加入此議題的探討,以下所列舉的僅僅只是一部分的軍公教爭議議題。.

新!!: 中央政府和台灣軍公教爭議議題 · 查看更多 »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八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都市型國家公園,2009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台江一名,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範圍包括臺南市安南區與七股區濱海陸域,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東吉嶼。.

新!!: 中央政府和台江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司經局

司經局,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政府轄下機構之一。在清朝,此機構為掌經籍、典制、圖書、公文的印刷與收藏。通常設滿漢洗馬各一,漢者也兼翰林院編修。清初,為了滿文、漢文的校對翻譯,還設漢正字二人,掌繕寫講章。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被廢除。.

新!!: 中央政府和司經局 · 查看更多 »

名家

名家,是中国先秦時期诸子百家之一, 也是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六家之一。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名家思想包括诠释“实”与“名”来阐述观点,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重要人物有鄧析、公孫龍、宋钘、尹文、惠施等人,其提出的命题包括白马非马、堅白石、合同异等。.

新!!: 中央政府和名家 · 查看更多 »

吳鴻麒

吳鴻麒(1902年—1947年),是一位祖籍福建汀州龍岩、生於臺灣中壢的客家籍人物。曾于臺灣日治時期担任教師、律師,二戰結束后任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庭及臺灣高等法院推事。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因不明原因遇害。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是其親侄。.

新!!: 中央政府和吳鴻麒 · 查看更多 »

吴大猷

吴大猷,筆名洪道、學立,廣東省肇慶府治高要縣人,生於番禺縣,中華民國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第6任院长。有「中國物理學之父」之稱.1929年,吴大猷畢業於南開大學,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補助金,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習,1933年得文學碩士,翌年獲哲學博士。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他的学生。 ,財團法人吳大猷學術基金會.

新!!: 中央政府和吴大猷 · 查看更多 »

各國執政黨列表

各国執政黨列表列出了全球各國、各地區(包括中央政府無法直接有效統治的)以及海外領土正在執政的執政黨;如有多個政黨組成執政聯盟時,以執政聯盟中最大的政黨(通常總統、總理/首相由最大政黨領袖出任)為執政黨。除地區動蕩以外,執政黨選舉一般为4年左右一次。 本列表依照各國和各地區的國家地區代碼,分洲別排列。各國執政聯盟內小黨請參見該國立法機構、對應國會選舉、該國總統總理列表或是主要執政黨的條目。.

新!!: 中央政府和各國執政黨列表 · 查看更多 »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新!!: 中央政府和士族 (中国) · 查看更多 »

大内

大内可以指:.

新!!: 中央政府和大内 · 查看更多 »

大倫敦政府

大倫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簡稱GLA)是英國倫敦的地方政府,管轄範圍包括整個大倫敦地區。政府由一個直選產生的市長領導,並由一個25人的倫敦議會(London Assembly)監督。.

新!!: 中央政府和大倫敦政府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中央政府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或称孔子家族,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是孔子后裔的总称,典出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新!!: 中央政府和孔子世家 · 查看更多 »

孔庙

孔庙,又称夫子庙、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通常称为文庙,本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借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庙宇。 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加深,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兴建了许多孔庙。18世纪以后,在欧洲、美洲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孔庙。海内外孔庙曾发展到三千多处(目前尚存一千三百多处)。.

新!!: 中央政府和孔庙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宜蘭縣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級自治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政府委辦事項。宜蘭縣的自治監督機關原為臺灣省政府,但臺灣省政府在虛級化後業務與功能大幅縮減,其自治監督機關亦改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宜蘭縣政府也是其轄下各鄉、鎮、市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新!!: 中央政府和宜蘭縣政府 · 查看更多 »

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现象

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现象指中國大陸部分媒体以及少数民众對河南省及其居民的地域妖魔化现象。.

新!!: 中央政府和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现象 · 查看更多 »

封建制度 (中國)

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封建」即「封土建國(封邦建國)」,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轄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诸侯再分封卿大夫,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是讓他們建立封國和軍隊,协助统治。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王”,也使用“诸侯王”的称谓。同时,汉语对欧洲从中世纪起的君主制国家也称为“王国”,君主称为“国王”,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从纯粹的土地分封来看两者都是一致的。.

新!!: 中央政府和封建制度 (中國) · 查看更多 »

對秦始皇的評價

始皇是中华帝国的創立者,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創建中央集权制度,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新!!: 中央政府和對秦始皇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小波兰

小波兰(Małopolska,Polonia Minor)是波兰的历史地区之一,位于波兰的东南角。该地区不能与小波兰省相混淆,该省只包括小波兰历史地区的一部分。.

新!!: 中央政府和小波兰 · 查看更多 »

尼科西亚

尼科西亞(Λευκωσία、Lefkoşa),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及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也同時為塞浦路斯島上最大的都市。首都被分為南部的希臘人及北部的土耳其人控制,是仅有的国家分裂之后南北政权皆定于此的首都,然而國際上承認尼科西亚為南塞浦路斯的首都。 尼古西亞位於賽普勒斯島中部、臨派迪亞斯河,北依橫越島國北岸的凱里尼亞山脈,西南臨海拔約150米的特魯多斯山。城市總面積50.5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 尼科西亞市也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全島主要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尼科西亞區的首府。此城市也被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aWC)指定為B-級世界都市(Beta-)。.

新!!: 中央政府和尼科西亚 · 查看更多 »

少詹事

少詹事,中國清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創設於1644年,品等為正四品。該官職名為模仿明朝舊有機構並加以擴充。該官職設置於詹事府,主要輔佐詹事等主官。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新!!: 中央政府和少詹事 · 查看更多 »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岭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岭北”或“岭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岭北省、岭北行省。岭北行中书省为元朝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与辽阳行省接壤。.

新!!: 中央政府和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9月20日,首部宪法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又经历了两次修改。现行的八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日公布施行。八二宪法其后又经过了多次修正,形成了宪法现行文本。 现行宪法全文共4章、143条,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彰显了民主集中制的理念,明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结构,明示了中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明列其基本国策。.

新!!: 中央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名称,指:.

新!!: 中央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于9月27日后选举产生新政府之间时期的中央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广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广播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建立至今已經發展5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各地大约有3000个电视台。由于中国大陆各行政区(省、自治区、市、县)皆设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中国大陆不允许民间组办电视台与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前身北京電視台)啟播,為大中華地區第二家廣播電視的電視台(第一家為1957年啟播的香港麗的電視)和第一家無線電視台。同年,上海电视台成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家电视台。进入1990年代,广东引入境外电视,此后,境外电视进入其他省份。到了21世纪,各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合并改制,并为广播电视台或广电集团。 21世纪初中國大陸大力推行由电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中国大陆原计划于2015年在全国范围关闭模拟信号,後來改為2020年。.

新!!: 中央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广播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困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贫困问题是指影响到亿万中国百姓的,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农村的,一种相对或绝对的物资匮乏状态。 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人均收入大幅增加,贫困率自1981年的85%下降到了2012年的10%(贫困定义为平均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数量)。然而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却增加了。进一步扩大的收入差距尤其表现在城市、沿海地区和乡村、内陆地区的生活标准差异上。同样,健康和教育支出的不均等也有扩大。因有相关报道指出中国对贫困率的低估使得确切的统计数据仍有争议。 一些不平等现象的扩大被认为是中国引入了市场经济,但是包括国家卫生医疗制度和“铁饭碗”就业保障和福利系统的废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诸多限制以及不得出售或抵押农村土地,和90年代对沿海地区过度倾斜的投资和发展在内的相关政策都可能是导致不平等现象加剧的原因。中国分散化的金融体制依靠着地方政府对卫生和教育的投入。这导致了贫穷的村庄不能负担良好的服务,贫困的家庭不能支付高昂的基本服务开销。 近年来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同样是一个问题。这在刺激一个不能产生更多新职位的城市工业部门的同时,也限制了政府增加支出去提升基础服务解决不平等现象的能力。最近,政府倾向政策,鼓励流动人口,资助贫困地区和家庭的教育和卫生服务,平衡经济发展,使之从投资和出口转向国内消费和公共服务,以此来缩小社会差距。.

新!!: 中央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困问题 · 查看更多 »

中央

中央原指物體重心四周或場地與四邊等距的地方,也可以指:.

新!!: 中央政府和中央 · 查看更多 »

中央税

中央税,简称地税,相對于地方税(地税)的称呼,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的税收,属于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新!!: 中央政府和中央税 · 查看更多 »

中央电视台 (消歧义)

中央电视台通常指各國中央政府控制的国家电视台:.

新!!: 中央政府和中央电视台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现在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许多单一制国家仍旧实行中央集权制。.

新!!: 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府所在地

中央政府所在地,又称中央部会所在地,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包括管理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所位于的地方。中央政府所在的首要城市往往具有首都的地位,世界上多数国家亦会将该城市定为首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憲法即规定该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然而一国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与首都亦可能处于不同的城市,例如荷兰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海牙,但该国的法定首都却为阿姆斯特丹。或馬來西亞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為布城,但該國的法定首都卻為吉隆坡。.

新!!: 中央政府和中央政府所在地 · 查看更多 »

中山桥 (兰州)

中山桥,旧名第一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钢桁架桥,坐落在白塔山下,横跨黄河两岸,是兰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地标之一。于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开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侵华日军的轰炸,将原先橘红色的桥体改涂成了铅灰色,并保持至今。 1954年4月1日,中国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盖拱型钢梁,以增加桥梁的强度和荷载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加固,共投资500万元,维修工程结束后,这座黄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桥成为一座步行桥。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桥被列入“兰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将中山桥列入其中。.

新!!: 中央政府和中山桥 (兰州)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徽

中國國徽是指中央政府立法制訂,代表中國的國徽。歷代分別有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國徽、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徽(中華民國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新!!: 中央政府和中國國徽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

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主要列出中国的地区性独立于中央政府,采用的是共和政体的政权。.

新!!: 中央政府和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南车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南车、南车集团、CSR)是中国一家曾经在的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和租赁,以及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等的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2002年7月2日,总部设于北京,曾经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2015年6月1日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新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是新公司的最大股东。.

新!!: 中央政府和中国南车 · 查看更多 »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新!!: 中央政府和中国一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北车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北车、北车集团、CNR)是中国一家曾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起重机械、各类机电设备及部件、电子设备、环保设备及产品的设计、制造、修理;组织产品销售及设备租赁;实业投资;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与以上业务相关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从事各型铁路机车车辆及部件的研发及制造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1日,总部设于北京。 2015年6月1日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新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是新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新!!: 中央政府和中国北车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旗

中國國旗主要是指在中國地理區域內,經由中央政府立法制訂作為象徵國家的旗幟。現今稱為中國國旗的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

新!!: 中央政府和中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China National Railway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Industry Corporation,缩写作LORIC),简称中车公司,是中国历史上一家国营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企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直属企业,以生产铁路机车车辆及其配件为主,成立于1986年。2000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车公司分拆为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及後在2015年再次合併為中國中車(簡稱CRRC)。.

新!!: 中央政府和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国政府

中國政府现在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極少數場合指中華民國政府,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但在中國的不同歷史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中國歷代王朝朝廷的泛稱,如明朝政府被稱為「明廷」、清朝政府被稱為「清廷」等。.

新!!: 中央政府和中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聯邦主義

中華聯邦主義,或稱中國聯邦主義,是指中國自近代以來各種主張聯邦制的政治思想,現今主要目的則是實現中國統一,甚至改變中國大陸現有的政治體制,使中國成為如美國或德國般實施聯邦制的民主國。 此概念最先出現於民國初年,主要針對當時的軍閥割據問題。今有部分學者認為中華聯邦制能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前提下,使地方政府的自治權得到完善保障。各方所提出的名稱有大中華聯邦共和國 中國民主正義黨、中華聯邦、中華聯合共和國、中华联邦共和国等。.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聯邦主義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審計部

審計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政府審計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唯一隸屬於監察院的中央政府部門,主要職責為審核各級政府機關之財務收支、考核財務效能、審定決算、稽察財務上之違失、核定財務責任等。審計權之行使對象,與監察院之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相同,為中央至地方政府所屬全國各機關及有關人員;範圍為中央至地方政府所屬全國各機關、基金及公有(營)事業、公私合營事業及受公款補助之私人團體暨公設財團法人等。.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審計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鐵路運輸

中華民國的鐵路運輸事業,是在清代既有的基礎上開展,並持續擴張。建國初期,北洋政府陸續將列強掌握的路權收回;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鐵路以國營為主,部分路線開放民營,並曾在中央成立鐵道部以掌管全國鐵路事務。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東北地區和華北扶持滿洲國等傀儡政權,出於軍事和資源掠奪目的,日本當局也同時在這些地方大力建設鐵路。1937年,對日抗戰全面爆發,華東精華地帶的鐵路幹線陸續遭到日軍佔領;在當時艱困的局勢下,國民政府仍持續在西部大後方修築鐵路,並以國際鐵路做為突破日軍海運封鎖的方法之一。1945年抗戰勝利時,如包含佔領區修築的路線,全國鐵路里程數約30,190公里。 1949年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中華民國的鐵路事業也僅侷限在台灣本島發展。詳見台灣鐵路運輸、中國鐵路運輸。.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都

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以來,曾以多座城市做為首都,最近一次是在1949年12月7日遷至臺灣臺北;在此之前,北平與南京曾先後成為中華民國首都長達十年以上。此外,國民政府時代曾在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將洛陽立為行都、將對日抗戰時期的臨時首都重慶立為陪都,亦有在西安設立西京的計畫。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後,也有遷都至臺灣其他城市的提議出現。 綜觀中華民國歷史,大多沒有透過法律確立首都位置,亦不常於政府公文中載明首都所在之城市,僅國民政府時代將國都位置寫入训政时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期間曾對首都是否入法有所討論,但最後並未寫入,故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首都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警察

中華民國警察是中華民國政府立法設置,以維持社會治安為主要目的之公務人員制度。依《中華民國憲法》及《警察法》規定,警察之任務為「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平時維護國家治安、反恐任務,戰時成為後備軍事力量。其由內政部警政署管理和指揮,但廣義上其他以維護社會治安為目的之政府機構也會被稱為「警察」,如水上警察(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國境警察(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軍法警察(國防部憲兵指揮部)、司法警察等。本文以敘述普通警察(即內政部警政署主管者)為主。.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警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財政部

財政部是中華民國全國公共財政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早設置的中央政府部門之一。除掌理中央政府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事務。.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財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辛亥革命期間,由独立各省和革命党人於1912年1月1日在江苏省南京府成立的政府機構,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又稱南京臨時政府,簡稱臨政。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中華民國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法律,由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於1911年12月3日議決通過,並由來自10省共22名都督府代表簽字確認。其規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方法、臨時大總統之權力等。该法律授予了总统较大权力。随后为限制袁世凯,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中央政府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全稱《中華民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是中华民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際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當時蘇聯軍隊在没有条约的情况下已經發動八月風暴攻勢,一个星期以后,從日本手中奪取了中國東北地區(當時滿洲國)與內蒙古。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杰-只好勉强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最大要點是關於中国北方边界的问题,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權問題。換文內容附件有两条主要: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没有时限。並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及不--涉新疆的內部事務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被蘇聯操控的外蒙當局的監視和控制下舉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新!!: 中央政府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 查看更多 »

市區更新

市區更新(英文譯名:Urban renewal)是指為到都市內,因為早期欠缺城市規劃或是建築物日久失修,而作出全面或部份性的重新興建或整理及修緝計劃或工程。 在許多發展歷史相當悠久的城市,都需要透過市區更新來解決原有市中心功能萎縮的問題。但是在實行的同時,有時候也會有反對意見。.

新!!: 中央政府和市區更新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府

一国两府,或一國兩治。即「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兩個中央政府、兩個首都,指的是兩岸分治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並存的政治現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建议,與一中同表有相似之處。由美國政府最早提出,曾出现于中美《上海公报》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明确表示反对一国两府。.

新!!: 中央政府和一国两府 · 查看更多 »

一级行政区

一级行政区是指直接受國家直轄、或獨立政权管辖的行政区划,属于相对概念。在漢語環境中,直属中央政府管辖之行政区称为「省级行政区」(或「国家一级行政区」)。以下所列为世界各国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级行政区汉语译名和英文名称。.

新!!: 中央政府和一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九寺

九寺,秦漢到宋元,中国官制中九个中央政府事務執行機关。.

新!!: 中央政府和九寺 · 查看更多 »

京官

京官指于京師任官的官员,一般是朝廷中央政府的官員。与任職于首都之外地方的外官相对。 現代中國亦以北京為首都及政治中心,所以稱中央官員為京官。 在唐朝,官员分为京官和外官两个系统;京官的薪水由太府寺(后改由度支)。外官的俸禄则就地征集。唐初的时候,外官的待遇比京官要低。但是在节度使权重时,则比京官要高。 在宋朝,京官为选人之上,朝官之下的一个文官等级。 清朝的京官聚宴习以为常,“若不赴席、不宴客,即不列于人数”。由於京官日常開支大,俸祿極微薄,“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常需要地方官的冰敬與炭敬。又如李慈铭于光绪十年接受李鸿章的邀请,主持北学海堂山長,每年的束修是1200两银子,李慈铭的日記也記載接受礼品,总类相當丰富,有茶叶、烟草、火腿、鱼翅、笋干、糕点、水果以及毛笔、书籍等。冰敬與炭敬之外,還有别敬,“光(绪)、宣(统)之际,公行贿赂,专重权贵,末秩闲曹愈难沾丐矣”。。即使廉潔如曾國藩也無法完全拒絕額外的收入。.

新!!: 中央政府和京官 · 查看更多 »

人民委员部 (苏联)

人民委员部(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是1917年至1946年苏维埃俄国(1917年—1922年)、苏联、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二级自治共和国的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

新!!: 中央政府和人民委员部 (苏联) · 查看更多 »

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总称,包括行政、立法(含人大、政协)、司法、军队等组织和机构。现多指的是1954年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政部门的总称,即除立法(含政协)、司法、军队和政党组织以外的行政事务组织,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机关。.

新!!: 中央政府和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新!!: 中央政府和五區總辭 · 查看更多 »

张天师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系道教流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新!!: 中央政府和张天师 · 查看更多 »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双喜,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帅”,奉系军阀領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享嵩壽100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向蔣中正「兵諫」,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中正,並隨蔣中正回到南京。12月30日被判刑十年,雖然五日後即被特赦,但而後一直遭到蔣中正軟禁。國共內戰時,張學良亦被安排來臺,先後曾居住於高雄壽山、西子灣、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蔣經國執政時,張學良依然遭軟禁於臺北市復興崗,直到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九十三歲的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定居美國夏威夷,軟禁長達半世紀,可說是被兩蔣幽禁一生。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對張評價不同。台灣公共電視在張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新!!: 中央政府和张学良 · 查看更多 »

強幹弱枝

強榦弱枝,成語,出自【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釋義為加強樹幹,削弱枝葉。形容历代中國朝代及政权为削減地方政府及割据勢力,通過加強中央政府權力,達致中央集权。.

新!!: 中央政府和強幹弱枝 · 查看更多 »

何君堯

何君堯(Junius Ho Kwan-yiu,),嶺南大學校董,前香港律師會會長,香港鄉事建制派政治人物。 何君堯於2011年獲選成為良田村村代表後,同年四月獲選為鄉事委員會主席,取代出任該位置四十多年的劉皇發,晉身為區議會和鄉議局成員。同年出任香港律師會會長。他現身兼屯門區議會議員及立法會新界西選區議員,律師樓資深合夥人、廣州代辦處首席代表、香港律師會前會長及前任理事及香港足球總會獨立董事等職務。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他成功當選為立法議員。 由於何君堯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關係密切,且他被政壇中人指被中聯辦扶植以控制不再甘於只為建制派民建聯拉票的新界鄉議局(鄉事派),以打擊傳統鄉事勢力,故有「西環契仔」(中聯辦乾兒子)和「鄉事派梁振英」之稱。對此他表示,希望別人不要標籤他為「西環契仔」,但他不諱言與中聯辦關係良好。又認為香港人必須認清中央是最終的權力掌控者,才能找出符合香港利益的應對之道。.

新!!: 中央政府和何君堯 · 查看更多 »

從價稅

从价税 (拉丁语:Ad-valorem Tax,指“根据价值”) 是一种税,指根据不动产或个人财产的估计价值抽税。此外相对应的是单位税(Unit Tax),包括烟草、酒精等可以按照单位(重量等定量单位)。.

新!!: 中央政府和從價稅 · 查看更多 »

侍講學士

侍講學士,中國在明、清二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轄下有典簿,侍詔等。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新!!: 中央政府和侍講學士 · 查看更多 »

侍讀學士

侍讀學士,中國在明、清二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明朝为从五品,清朝為從四品。.

新!!: 中央政府和侍讀學士 · 查看更多 »

律令法

律令法指的是由律令格式等成文法、以及平安时代在律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习惯法所组成的,以大化改新后中央集权国家制定的公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 关于律令本身,请参看律令。关于基于律令的制度请参看律令制。.

新!!: 中央政府和律令法 · 查看更多 »

土地主

土地主(Landlord),又名地主或房東,他們是土地、地皮的業權持有人,通常也是土地使用權的出租者。 成為地主有多種目的:.

新!!: 中央政府和土地主 · 查看更多 »

地方

地方可以指:.

新!!: 中央政府和地方 · 查看更多 »

地方分权

地方分权,「中央集权」的對稱。也就是權力的去中心化,是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的制度。國家權力的一部分歸地方政府行使的制度。 权力分散特指职权在两个公法法人之间的转移。更一般地说,可以区分“领土权”分散,即行政区间的权力分散;及“技术性”权力分散,指具有公法法人资格的公共法人团体(établissement public)间的职权转移。.

新!!: 中央政府和地方分权 · 查看更多 »

地方議會

地方議會指管理一個國家行政區之立法事務的組織。 地方議會不隸屬於国会或中央政府,也不直接由地方行政機關管轄。地方議會一般擁有地方立法權及審核權,但這視乎中央政府賦予地方有多大權力。.

新!!: 中央政府和地方議會 · 查看更多 »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廣義的定義係指管理特定行政區域內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狹義的定義則專指地方或地區行政機關。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對稱。 由於現代國家,通常會賦予地方對於轄區內的一部分公共事務有自治權限,「地方政府」也被作為處理地方自治事務的政府組織的總稱,於此涵義下,中央政府派駐各地方的政府機關,就算有特定管轄範圍,亦不能稱之為地方政府。在聯邦制國家,由於聯邦是由若干分子國(如美國的各州、德國的各邦)所組成,這些分子國具有準國家性質,其政府組織,一般不稱為地方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中央政府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祭酒,根據歷代正野史記錄來看,歷朝代,皆設立國子監祭酒的官位,代君主祭拜天冥地海瓏鳳鬼神,以酒灑天地,上供下施,以便餵養諸瓏鳳鬼神眾。叩謝天冥恩德已表國君最高無上大敬意義。為中國宋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在宋神宗元豐改制後始創,為國子監最高負責人,地位等同於國立大學校長。多由宰相兼領,其佐貳官為國子監司業。主掌國子、太學、武學、律學、小學的政令,以及課試、升黜、教導之事,同時也負責替學官打考績。此外,依照太學三舍法的規定,屬最低階的外舍太學生須於季終,依序接受學諭、學錄、學正、博士的考試,最終再由祭酒與司業加以考核,視其成績,決定是否可以升至內舍。 明、清時為中央政府官職之一,但品等僅為從四品。該官職隸屬於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主要任務為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其上為監事大臣,轄下有監丞等輔佐官職。 至1913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才職廢除。 祭酒官職本意義,本為祀奉官,位置從四品至正五品左右不等,本來設置此位是宮廷在拜天謝地與佳節慶典時代天子國君監督各種禮儀與拜祭奉祀監察督導諸眾事,後並以代君叩謝天地用酒杯澆灌祭祀天地之祀奉官位,後調用與國師,太師,祭師身邊服務官僚屬體系,但,後來變成隨著歷史改變後來的高官帝王拿來被私用,反成私用祕書官。至於根據史料記錄,國子,意義本名為,代天子國君之代表,能稱國子爵。國子爵代國君祭祀天地扣拜瓏鳳鬼神,以情於理,皆本該然。 祭酒則是漢朝末年的官職,由曹操魏王所創,最早追溯可源與夏商周時代之官品職位役階。 與功曹、僕射等為同類官職,不同的是祭酒只封與文官,類似現在的辦公室主任或者秘書職務,沒有實際權力。曹操著名謀士郭嘉就曾經擔任軍師祭酒。後來演化為多功能官職,比如太樂祭酒、太常祭酒等等。可以理解為正位副職。.

新!!: 中央政府和國子監祭酒 · 查看更多 »

國家政府

#重定向 中央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國家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立大學

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是公立大學的一種,意同「國家直屬的大學」,由中央政府所設立,不受地方以及自治區政府的管轄。.

新!!: 中央政府和國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機集團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rporation,简称SINOMACH),簡稱國機集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是由中央政府批准在1997年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經合併、收購、重組等方式,更名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 主要業務包括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三大主业,服务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筑、轻工、汽车、船舶、矿山、冶金、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等業務。 在2012年被美國《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登上362位。現任董事長任洪斌。 另外旗下上市公司包括蓝科高新(601798.SS)、第一拖拉機(0038.HK)、常林股份(600710.SS)、林海股份(600099.SS)、國機汽車(600335.SS)、轴研科技(002046.SZ)以及中工国际(002051.SZ)股份名列。 2016年11月10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經報國務院批准,國機集團和中國恆天實施重組,按照協議,中國恆天集團整體產權將無償劃轉進入國機集團,並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新!!: 中央政府和國機集團 · 查看更多 »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簡稱國大)是依据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代表中华民国全国国民于中枢行使政权的机构,曾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政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國民大會由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國代)組成,其最重要職權為選舉總統與副總統,这与美國選舉人團、韓國總統朴正熙時代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前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代议制立法機構類似。2005年6月7日,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凍結與國民大會相關條文,使國民大會停止運作,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架構。 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原文雖未改動,但依據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憲法半數本文已經停止適用,將國民大會的職權轉移到其他機構或直接交付人民來行使;但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有效期限為國家統一前,所以與國民大會相關的《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國民大會同意權行使法》等相關法律仍然沒有廢止。國民大會凍結後,2012年3月第8屆立法院院會由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提出上述三法的廢止案,但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並未完成審查。.

新!!: 中央政府和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农村税费)为中国大陆地区1980年代开始广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使用频率很高词汇,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中央政府和农民负担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政府

内蒙古自治政府,简称内蒙古(蒙古文:),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末年在东北部边疆成立的一个自治政府,首府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内蒙古自治政府是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八座

八座,又作“八坐”,是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的代稱。历朝所指不盡相同,东汉指六曹尚书與令、仆射,三国曹魏、南朝宋、齐指五曹尚书、二仆射和一令,隋、唐指以六部尚书、左右仆射及令为“八座”,清朝則指六部尚书。 Category:中国古代官员 Category:中国政治人物代称 Category:中国政治人物并称 Category:中国名数8.

新!!: 中央政府和八座 · 查看更多 »

八国联军之役

八國聯軍之役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英、法、德、美、日、俄、-zh:意;zh-hans:意;zh-hk:意;zh-tw:義;-、奧派遣的聯合遠征軍,為保護被清軍和義和團運動圍困的各國駐華外交機構和人員、被清軍和義和團運動屠殺的僑民和中國基督教徒,對抗清朝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所引发的战争。派遣的聯合遠征軍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八國聯軍的行動,成功鎮壓義和團。义和团溃败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遼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衝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日俄衝突等變化。.

新!!: 中央政府和八国联军之役 · 查看更多 »

公共財政

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里政府可以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国家或地区每年的财政的支出预算,以及其比例大小,一般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共财政之外,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其他途径包括货币政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等。.

新!!: 中央政府和公共財政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

公務員(Civil servant、public servant)亦可能等同公職人員,是一種職業,主要在政府機構工作,執行法定職務權限。公務體系結構通常都有共通點,包括編制有所限制、由政府以法律保障其身份、薪酬與福利。然而,並非所有在政府工作的僱員等皆屬於公務員。.

新!!: 中央政府和公務員 · 查看更多 »

公债

公债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所借的債,中央政府借的债被称为国债,地方政府借的债被称为地方债。.

新!!: 中央政府和公债 · 查看更多 »

共主邦聯

共主邦聯,又可譯作君合國、身合國或人合國(Personal union),是指兩個或两个以上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共同擁戴同一位國家元首所組成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共主邦聯和聯邦制國家的不同是在於,共主邦聯的成員維持各自的獨立,而且這種關係沒有永久性;而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則被視為一個國家,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 由於共和國的元首多由選舉產生,因此共主邦聯多在君主制國家之間產生。在古代歐洲,多數共主邦聯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某國君主絕嗣,另一國的君主以他的血緣關係繼承某國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聯姻後,嫁娶一國之君,以取得更多領土。在議會制興起後,也有經構成共主邦聯的各國之議會同意,以立法的手段,使構成共主邦聯的諸國合併為一國者。未經法律手段定義的共主邦聯,成員之間保持着很鬆散的關係,甚至還不及一個國際聯盟。政治、法律、人民訴求的差異,如繼承律例的不同,往往會導致這種邦聯的解散。 進入20世紀,君主國的數目已大大減少,共主邦聯也越來越少見。現存最大的共主邦聯,是由英國和15個英聯邦王國國家組成的;這些國家共同推舉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 共主邦聯依其形式而有不同狀況,有些接近於國際組織(如-zh-cn:英联邦;zh-tw:大英國協;-);但也有結合成為一個國家的情況(如英國);也有因為歷史因素而形成的(如安道爾)。.

新!!: 中央政府和共主邦聯 · 查看更多 »

元和中興

元和中興(805~820年),是指唐朝中唐时,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15年,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

新!!: 中央政府和元和中興 · 查看更多 »

光復屯門

光復屯門為於2015年2月8日在香港新界屯門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熱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線、學生前線及屯門人屯門事等激進民主派及本土派政治組織及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及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屯門,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及巴士站,同時使到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40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屯門水貨客的集散範圍示威,事件其後在屯門時代廣場演變成為衝突,警察機動部隊需要施放胡椒噴劑及使用警棍以驅散示威者及平息事件。事件造成至少兩人受傷,13人被拘捕據宗中田人民軍開槍左54次.

新!!: 中央政府和光復屯門 · 查看更多 »

光復上水站

光復上水站為於2012年9月15日至18日及後續數次於香港港鐵東鐵線上水站所發生的社會運動,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上水站,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同時造成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抗議行動首兩日分別有約35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上水站C出口外附近範圍示威,兩日的行動均持續了逾4小時;事件受到香港傳媒的廣泛追蹤及報道。事件促成香港政府於同月19日公布相關一系列的打擊水貨客的措施,包括統籌多個執法部門組織特遣隊及舉行聯合執法行動,當中以入境事務處聯同香港警務處所舉行的「風沙行動」打擊情況尤為高度,自當日起至2015年3月12日拘捕近兩千名中國大陸人涉嫌違反逗留條件,並且從事水貨活動;「風沙行動」一直持續至今,尚未停止。.

新!!: 中央政府和光復上水站 · 查看更多 »

光復元朗

光復元朗為2015年3月1日在香港新界元朗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勇武前綫、本土民主前線及熱血公民等本土派政治組織、社交網絡群組及元朗區居民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及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為2015年繼光復屯門及捍衛沙田後,第三次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活動。示威者指控香港政府無視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元朗,涉嫌從事走私活動,同時使物價膨脹及商舖租金上升,位於元朗市中心一帶的小商戶被深受自由行歡迎的藥房及珠寶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500名網民響應號召,集中到元朗市中心示威,行動持續約8小時,最終演變成為衝突,為歷來光復行動中最激烈的一次,示威者更一度佔領元朗大馬路,警察機動部隊需要施放胡椒噴劑及使用警棍驅散示威者。隨著警察加強佈防及示威者自行散去,光復元朗行動至晚上10時半結束。事件造成11人受傷,38人被捕。.

新!!: 中央政府和光復元朗 · 查看更多 »

割據

割據在一個國家内,是指一些可称为豪強、军阀的地方政治勢力或政權,擁有一定武裝力量,对外强调其控制之地區脱离原国管治架构而高度自治,不承认既有中央政府的地籍、税赋、人事等对地方的管治权力,形同分裂對抗中央的情況。.

新!!: 中央政府和割據 · 查看更多 »

国家分裂

政治上的國家分裂是指國家的主權受到另一政治實體干擾而無法於部份地區正常運作。此一情況往往會受到各種地方分裂主義壓力或強權國家壓力而促使其地區實行獨立。政治上的分裂是相對於「政治統一」而言。.

新!!: 中央政府和国家分裂 · 查看更多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是负责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的管理、保障、服务及中央国家机关事务工作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的副部级国务院直属机构。.

新!!: 中央政府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国家政府 (消歧义)

国家政府(National Government)可能是指:.

新!!: 中央政府和国家政府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国债券

国债券也被称为国库券、国家债券、中央政府债券、联邦政府债券,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发行的公共债券。.

新!!: 中央政府和国债券 · 查看更多 »

国立

国立可以指:.

新!!: 中央政府和国立 · 查看更多 »

国有企业

國有企業、國營企業、公營事業、公營企業、公共企業,是指由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如以「公營」稱之,則通常不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也涵蓋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業。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如在中國,由于历史原因,其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国际惯例中,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而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国有企业,一般指单纯的国有资产投资的企业。当然法律对国家参股的企业也有所规范。.

新!!: 中央政府和国有企业 · 查看更多 »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四川”或“四川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四川省、四川行省。四川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全部、甘肃省南部、陕西省南部等,南与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接壤。.

新!!: 中央政府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王醒之

王醒之(),社會運動人士,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台灣政治人物王拓之子,曾任春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中華電信工會北三分會秘書、基隆市偉聯運輸工會秘書、中國時報員工自救會顧問、臺北市政府勞資爭議仲裁委員。 目前為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勞資爭議獨任調解人、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基隆市失業勞工保護協會理事、暖暖要幸福行動聯盟召集人(基福公路交通衝擊爭議)、我愛番仔澳灣連線發言人(台電興建卸煤碼頭爭議)。現住基隆市暖暖區。.

新!!: 中央政府和王醒之 · 查看更多 »

災害管理

災害管理,是涉及多部門的運籌帷幄,包含規劃、計畫實施、預警、緊急應變、救助等措施,以減少或降低天然災害或人為災害對於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及衝擊。災害管理可分成災前的減災、整備,災時的應變,以及災後的復原四階段。.

新!!: 中央政府和災害管理 · 查看更多 »

磺溪書院

溪書院(俗稱文昌祠)位於臺灣臺中市大肚區磺溪里文昌路上的古蹟。書院的前身稱為「西雝社」亦稱為「文昌會」,是當代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西雝社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後來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再擴建成為「磺溪書院」。,參考陽鴻榮所撰之稿。 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第三級古蹟。參考:.

新!!: 中央政府和磺溪書院 · 查看更多 »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或稱民办学校,一般指非由地方政府或者中央政府管理,全部或者部分的經費依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经营而非公共资金,且校方有权自主选择生源的学校,与私立学校相对应的為公立學校。私立学校包含各层次的教育,如有私立大学、私立中学和私立小学等。也可能有其它课程,如宗教教育。 私立学校在美国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顶尖大学都是私立,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在英国等欧洲国家,私立的大学则较少见,而且教学质量也不如公立大学,但是私立的中小学却非常多,一些学校也非常著名,例如英国的公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办学校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才被官方允许设立,但规模都不大;其中最大的南洋教育集团于2005年底倒闭。.

新!!: 中央政府和私立学校 · 查看更多 »

第三社會黨

三社會黨,簡稱三社黨,為中華民國政黨之一,成立於2007年7月15日。.

新!!: 中央政府和第三社會黨 · 查看更多 »

第一中间时期

一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之间的大约100年的历史时期。古王国后期,中央集权的减弱使埃及王朝逐渐丧失了对地方政体的管辖,各地方领袖纷纷脱离中央政府,古埃及进入分裂状态。尽管这一时期仍然有诸如第七、第八等王朝存在,但那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王朝,实际上则仅仅可以控制首都孟菲斯附近的一小部分地区,而其他地区则被地方官员实际控制。这一时期的后期,来自中部埃及底比斯的地方官员开始挑战“中央政权”,建立第十一王朝,并成功打败原中央政府,统一埃及,此后古埃及进入国家统一的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1st Intermediate Period),古埃及网(Ancient-egypt.org),2007年1月13日更新。.

新!!: 中央政府和第一中间时期 · 查看更多 »

精神日本人

精神日本人,简称精日,是中国大陆的一個關於政治、社會方面的网络流行语,是指:該對象為法定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人士,但精神上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在今日中国,泛指认同日本极右翼的中國人都會被批成該派別人士,網民會受到網上欺凌,重要人物會被親中媒體嚴詞批判。.

新!!: 中央政府和精神日本人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一級行政區劃

區域(Region),是紐西蘭的一級行政區劃。現今紐西蘭本地共劃分為16個區域、查塔姆群島領地、以及域外領土。其中11個區域由「區域議會」(Regional Council)管轄;而其餘5個地方則由「區域當局」(Territorial Authority,紐西蘭的二級行政區劃)直接管轄,不過由於這些區域當局除了本身的職權外,同時也具有區域議會的功能,因此亦稱為「單一管理區當局」(Unitary Authority)。查塔姆群島領地則類似單一管理區,由擁有獨特法源依據的查塔姆群島議會直接管轄。紐西蘭域外領土是不在地方政府管轄範圍內的離島,包括克馬德克群島、三王群島及亞南極群島,直接由中央政府的環境保護部管轄。.

新!!: 中央政府和紐西蘭一級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二級行政區劃

郡市」(Districts and Cities),是紐西蘭的二級行政區劃,由「區域當局」(Territorial Authority)管轄。現今紐西蘭共有67個區域當局,包括13個市議會、53個郡議會、及查塔姆群島議會。其中6個區域當局(奧克蘭議會、吉斯伯恩郡議會、塔斯曼郡議會、納爾遜市議會、馬爾伯勒郡議會、及查塔姆群島議會)除了本身的職權外,同時也具有「區議會」(Regional Council,紐西蘭的一級行政區劃)的功能,因此亦稱為「單一管理區當局」(Unitary Authority)。紐西蘭域外領土是不在地方政府管轄範圍內的離島,包括克馬德克群島、三王群島及亞南極群島,直接由中央政府的環境保護部管轄。.

新!!: 中央政府和紐西蘭二級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联邦政府

索马里联邦政府(Dowladda Federaalka Soomaaliya,حكومة الصومال الاتحادية,Federal Government of Somalia,縮寫:FGS) 是国际承认的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的中央政府,也是自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无政府状态崩溃以来首次在索马里建立中央政府的尝试。 它于2012年8月20日取代索马里联邦过渡政府,通过了“索马里宪法”。 索马里联邦政府于2012年8月20日在索马里过渡政府(TFG)临时任务结束后成立。 该政府含有行政部门和由议会担任的立法部门。 它由索马里总统领导,内阁通过总理向其报告。.

新!!: 中央政府和索马里联邦政府 · 查看更多 »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新!!: 中央政府和统计学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公民提名)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產生,以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令市民有「真正選擇」。其衍生緣由是因為所提倡的普選與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的普選之理念及選舉程序不同。而稱作「真普選」是為了區別後者之普選。它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問責的政府,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新!!: 中央政府和真普選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聯盟

真普選聯盟(英文:Alliance for True Democracy)於2013年3月21日由12個香港泛民主派政黨及團體聯合成立,目標為推動香港行政長官和香港立法會盡快實現雙普選(即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及香港立法會選舉)與「真普選」,召集人為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 主場新聞 2013年3月21日逢週三舉行會議。.

新!!: 中央政府和真普選聯盟 · 查看更多 »

省 (行政區劃)

省,是中文語境中第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此外,在其他語言中行政区划「province」或相同語源的區劃單位名,在中文中也常被翻译为“省”。.

新!!: 中央政府和省 (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省 (法国)

法国行政区划中,直属“第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大区(法語:région)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单位”,法语为“département”,汉语将其翻译为“省”或「府」,这类行政单位英语将其与“county”(郡)看作类似,截止2011年3月共计101个,其中5个位于法国海外省或「海外自治領」。.

新!!: 中央政府和省 (法国) · 查看更多 »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中书省、甘肃行省、甘肃省或甘肃,是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甘肃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青海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陕西省北部的部分地区。南与四川行省等接壤。.

新!!: 中央政府和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特別市

特别市是部份國家採用的行政區劃,通常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或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的市。.

新!!: 中央政府和特別市 · 查看更多 »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常簡稱為特殊兩國論或兩國論,是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關係現狀的一個主張,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台北時間1999年7月9日下午接受德國之聲錄影專訪時提出,即1991年修憲後,中華民國政府已將國家領土範圍限定於台、澎、金、馬,正副總統與國會議員也僅由台灣選出,並也承認中共在大陸的合法性。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早就已經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內部關係,因此無需宣布獨立。 1998年8月,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召集多位年輕法政學者參與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華民國主權如何與一個中國脫鉤』,研究報告於1999年5月完成。這篇報告,在前言中以歷次修憲來論述中華民國自成一個主權國家的法理基礎,並提出一步一步該如何實現維護台灣主權的整套計劃,包括修憲、修法與廢除國統綱領。此思想是台灣獨立運動一大流派之一,不過並未脫離「一個中國」的法理現狀,使部分台獨人士也表態反對,不過,此思想有利於此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以台灣前途決议文中承認台灣為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為中華民國作為基調。.

新!!: 中央政府和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独尊儒术

尊儒术,全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在表面上全面用儒家思想,潤飾實質上為法家運作的統治機器。该名词源于1916年,是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孔子评议》,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 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以法家为盛。各国纷纷启用法家人物变法改革。至秦朝时,儒家思想逐渐进入朝廷决策,秦始皇时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说法。 汉朝建立後,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尤以儒家及道家两派为盛。汉朝初期各君主主要奉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黃老之術,尊重道家思想,惟七国之乱平定後,汉朝中央政府权威空前强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急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标准。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日益需要完整及深厚的哲学思想来维护政权的权威。由于当时的学者还是各尊各道,無统一的思想。汉武帝即位後,权臣卫绾、田蚡和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贬抑法家,同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展开政治斗争,建元二年(前139年),窦太后一度得胜。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长安策问。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应該“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班固语),《漢書》中武帝未置可否,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的情況有很大的改善,在全国的思想及仕进上慢慢開始采用儒家思想的观點。此后,汉武帝大量任用儒生为官,同时张汤和杜周等人主张以《春秋》决狱,逐渐使通晓儒家经典成为为官为吏的必要条件之一,儒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但是,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同孔子的思想出现了很大的区别,該时期的儒术成为了以原儒家思想为主体,大量吸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后来的史学家称之为独尊儒术。.

新!!: 中央政府和独尊儒术 · 查看更多 »

監軍

监军也称监军事、督軍,是中國歷史上,替中央政府監督在外之軍隊的官職,常持節。.

新!!: 中央政府和監軍 · 查看更多 »

直轄市 (中華民國)

轄市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與省平級,行政院直轄;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在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置之。目前共設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俗稱「六都」。 直轄市之下設區,屬於第三等級(鄉級)行政區劃,而直轄市與區之間不設第二等級(縣級)的行政區劃;這是沿用民國19年(1930年)頒布的《市組織法》之規定,但臺北市曾管轄的陽明山管理局為唯一的例外。區之下設里,里之下再設有鄰。.

新!!: 中央政府和直轄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直辖市

轄市是許多单一制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多設置於城市地區。此名稱主要由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鮮、韩国、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採用。其字面上的意義为: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建制的都市。.

新!!: 中央政府和直辖市 · 查看更多 »

盈利喜訊

利喜訊,簡稱盈喜,或稱盈利預喜、業績預增公告、正面盈利預告,香港股市名詞,跟盈利警告是相對,是上市公司向投資者發出的聲明,預測公司的盈利將大幅上升,向投資者發喜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規定在香港上市的國家企業,預測盈利比上期至少上升50%,才能發出「盈喜」。.

新!!: 中央政府和盈利喜訊 · 查看更多 »

盛世才

盛世才(),字晋庸,滿族,汉军镶黄旗人,中華民國陸軍將領,辽宁省开原盛家屯村人,中華民國新疆省政府主席,1933年至1944年间新疆军事、政治首長,有“新疆王”之称。盛世才早年為奉系軍人,後投靠新疆軍閥金樹仁,屢立戰功,1933年新疆發生兵變,陳中、白受之、鄭潤成、巴品古特等人驅逐金樹仁,盛世才乘機取得了大位。盛世才治下的新疆,虽未宣布独立,但完全脱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控制,那一时期的新疆,拒绝悬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而是悬挂盛氏政权的“六角星旗”。1941年1月,盛世才曾向苏联提议:成立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脱离中華民國,加盟苏联。鉴于当时中苏的同盟关系,斯大林拒绝了这一提议。1943年,盛世才加入中國国民党,并表示“矢志拥护中央,尽忠党国,绝对服从领袖”。随后,盛世才取消了六大政策,六角星旗亦换为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但此后因國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对新疆用兵,盛世才开始采取对策,准备把中國国民党势力逐出新疆。为寻找退路,盛世才企图再次投靠苏联。他致电斯大林,要求重新加入苏联共产党和将新疆划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此时的蘇聯共產黨與斯大林已经对盛世才彻底失望,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把其电报转给了蒋介石。此时的盛世才,已是众叛亲离,怨声载道。蒋介石决定把盛世才调离新疆,另任农林部长,由朱绍良代理新疆省主席。1944年9月11日,盛世才离开新疆到重庆赴任。至此,盛世才在新疆历时11年5个月的军阀统治宣告结束。.

新!!: 中央政府和盛世才 · 查看更多 »

韓國中央行政機關

大韓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중앙행정기관),是指總統所領導的政府部門,並由國務總理統籌各部門的運作。目前共設2院、4室、18部、5處、17廳、5委員會,從2017年7月26日起改定。.

新!!: 中央政府和韓國中央行政機關 · 查看更多 »

聯邦黨

聯邦黨(英语:Federalist Party),又叫聯邦同盟黨,美國開國政黨,1789年至1824年存在。由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共同成立。 聯邦黨執政時主張增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反對參與歐洲戰爭。主要的支持者來自新英格蘭和一些南方較有錢的農民。其競爭對手為民主共和黨,民主共和黨支持與法國結盟,對英國開戰。聯邦黨在美國和英國1812年戰爭後失勢。 虽然沒有直接继承的後繼政黨,但聯邦黨可以说是後來的國民共和黨、輝格黨和共和黨的前身,為美國後來兩黨制打下基礎。.

新!!: 中央政府和聯邦黨 · 查看更多 »

聯邦政府

聯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在此一政府體制中,由數邦組成聯邦,但在處理內部事務上各邦則維持獨立。聯邦政府通常出現於中央政府對地方掌控力較低的國家,或出現在地方意識強的國家。和中央集權制相對,聯邦制為一種地方分權制,邦讓渡部分权力予以聯邦,彼此無上下隸屬關係,邦政府自己就是自己的中央政府,邦內部也設行省(例如. 1918年以前的德意志帝國的普魯士王國、黑森大公國等),其憲法將絕大多數的政府權力分配給邦,而聯邦政府只能負責有限的事務,但是聯邦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對於軍事、外交和財政的權力。聯邦政府的通常是聯邦制國家成員權力自下而上授權的結果。.

新!!: 中央政府和聯邦政府 · 查看更多 »

選舉

選舉是一種正式的決策過程,由人們投票選出某個職位的出任人選、或適用於整個組織的過程。因此,选举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选择方法,如比赛筛选、随机决定或市场决定。选举通常被定义为被管治者意愿的一种正式表达方式,这些表达的意愿会集合并转化为一种集体决策,用来决定谁可以管治,包括谁可以继续执政、谁应该下台、和谁应该取而代之。雖然沒有一套關於選舉之單一普世之國際標準,但確已形成一些共識,包括通過舉行自由、平等且定期之選舉來保證成人之普選權,不記名投票且免於脅迫之原則,一人一票之原則。選舉是一種民主過程,合資格選民擁有投票及選擇的權利,稱為選舉權。 奉行代议民主制的國家或地區,會通過選舉選出議會成員、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總統、總理、首相)等,也會以此選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官員。依照功能的不同,代議民主制的選舉可分為國政選舉、地方選舉等兩大種類,前者指國家元首、國會議員等全國或中央政府層級的選舉,後者則指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 除此之外,選舉也被广泛应用于許多私人組織或商業机构,由民间团体、學校以至公司,也会采用选举作为制定人事决策的手段。選舉是人民行使政治權力的重要方式,但如果投票難以操作、或者投票結果對國家或所屬團體之治理方式無法產生影響,那麽對民眾而言,選舉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新!!: 中央政府和選舉 · 查看更多 »

聖彼得曼科羅夫特教堂

聖彼得曼科羅夫特教堂(St Peter Mancroft)是英格蘭諾福克郡諾里奇的一座英國國教會的教區教堂。這座教堂是諾里奇最大的教堂,修建於1430年至1455年期間 。聖彼得曼科羅夫特教堂是大教堂群的成員之一。.

新!!: 中央政府和聖彼得曼科羅夫特教堂 · 查看更多 »

联盟、进步和民主

联盟、进步和民主(西班牙语:Unión Progreso y Democracia,简称UPyD)是西班牙的一个中间派政党,成立于2007年9月26日。该党奉行社会自由主义路线,反对西班牙国内各种形式的分离主义运动。该党成立之初,发展迅速,但近年来逐渐式微。.

新!!: 中央政府和联盟、进步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非洲之角

非洲之角(Geeska Afrika;የአፍሪካ ቀንድ;القرن الأفريقي),有时按照其地理位置,又称东北非洲,作为一个半岛,则又称索马里半岛。非洲之角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东非的一个半岛,在亚丁湾南岸,向东伸入阿拉伯海数百公里。它是非洲大陆最东的地区,非洲大陆最东端的哈丰角也位于这个地区。 作为一个更大的地区概念,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Robert Stock,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Second Edition: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The Guilford Press: 2004), p. 26Michael Hodd, East Africa Handbook, 7th Edition, (Passport Books: 2002), p. 21: "To the north are the countries of the Horn of Africa comprising Ethiopia, Eritrea, Djibouti and Somalia."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Jacob E. Safra,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02), p.61: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known as the Horn of Africa, comprises Djibouti, Ethiopia, Eritrea, and Somalia."Sandra Fullerton Joireman,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Horn of Africa, (Universal-Publishers: 1997), p.1: "The Horn of Africa encompasses the countries of Ethiopia, Eritrea, Djibouti and Somalia.

新!!: 中央政府和非洲之角 · 查看更多 »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又稱治所,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會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亦或在同一行政区内处于不同的下级行政区内。.

新!!: 中央政府和行政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通稱行政院組織改造、或簡稱為組改,是中華民國政府自2012年起針對行政院及其所屬部會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新!!: 中央政府和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 查看更多 »

養老律令

《養老律令》()是古代日本的中央政府的基本法典,由十卷十二篇的律與十卷三十篇的令組成。自天平宝字1年(757年)開始施行(時孝謙天皇在位),廢止於明治維新,期間大約是1100年;也是日本史上歷史最長的明文法令。律已大半散佚,令大部分尚存於《令义解》中。 《養老律令》是日本養老二年(718年)起藤原不比等開始根據《大宝律令》做了一些修訂而成。.

新!!: 中央政府和養老律令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行政區劃

西班牙的行政區劃依照現行的1978年版《》第八章規定,分為下列三級:.

新!!: 中央政府和西班牙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歷史

西班牙历史开始于伊比利亚的史前時期,其间经历第二个全球性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欧盟成员国的现状。 现代人类在大约三万五千年前即已经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在其后数千年里,又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zh-hant:西哥德人; zh-hans:西哥特人-。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西班牙人统称他們为摩尔人)入侵,并几乎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七百五十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而穆斯林控制的区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同时,北方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势力支持下展开對半岛漫长的收复运动,史称收复失地运动。随着1492年格拉纳达的陷落,该运动宣告落幕。收复失地运动的結果,使伊比利半島形成眾多基督教王國,為首的是卡斯提爾王國、阿拉貢王國、納瓦爾王國、葡萄牙王國。除上述四國外,還有卡斯提爾國王兼任君主的萊昂王國、加里西亞王國、托雷多王國、穆爾西亞王國、科爾多瓦王國、哈恩王國、塞維利亞王國、格拉納達王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國、阿拉瓦侯國、比斯開莊園、莫利納莊園(以上諸國與卡斯提爾王國形成卡斯提爾王冠);阿拉貢國王兼任君主的巴塞隆那伯國、瓦倫西亞王國、馬略卡王國(以上諸國與阿拉貢王國形成阿拉貢王冠)。 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費迪南聯姻,1474年,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79年,費迪南即位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兩人的聯姻使兩人得以共同統治絕大部分西班牙領土,兩人的後裔於1512年成為納瓦爾國王後,成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從而使西班牙全境政治達成統一,然而在1833年之前,西班牙境內的眾多基督教王國,並未正式形成為單一且長期持續的西班牙王國。 1492年,格拉纳达的陷落的同一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西班牙殖民帝国興盛的序幕。著名的异端裁判所也在这时建立,大批不愿改宗天主教的犹太人和穆斯林被驱逐出国。 在接下来三个世纪裡,西班牙諸國成为全球最重要殖民勢力。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16世纪和17世纪大部分时间裡最重要的全球力量。西班牙文学和艺术、各种学术研究和哲学,都在这时繁盛起来。西班牙諸國在美洲建立幅员广阔的帝国,从加利福尼亚延伸至巴塔哥尼亚,此外还包括西太平洋上多个殖民地。在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下,西班牙諸國卷入欧洲多次宗教战争和政治阴谋中,在这期间,它取得但是最后又失去廣濶的领土,包括:部分尼德兰、意大利、法国和德意志,并先後与法国、英国和瑞典爆发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在地中海、北非和土耳其帝国进行数场战争。西班牙諸國的欧洲战争換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在17世纪的下半叶,哈布斯堡皇室腐敗的统治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标志,这场战争最终使西班牙从欧洲的领导地位上滑落,但西班牙仍然是個占据优势的殖民国家。 18世纪,西班牙諸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建立,由於大部分的阿拉貢王冠諸國貴族於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反對波旁王朝出身的費利佩五世,因此費利佩五世繼承西班牙諸國的王位後頒布新基本法令,1707年至1716年間相繼取消阿拉貢、加泰隆尼亞、瓦倫西亞、馬略卡等國的議會與自治立法權,使上述諸國納入卡斯提爾王冠的管轄,阿拉貢王冠消滅。波旁王朝的统治者曾努力的复兴该国家,并取得一些成功,这种成功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介入中达到顶峰。但在18世纪末,局势又开始逆转。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混乱,1808年,半島戰爭爆發,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兄長約瑟夫·波拿巴(即何塞一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國王,頒布巴約訥規約,使西班牙第一次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呼,但戰爭的失敗使這個新生政權迅速覆滅。1812年,效忠波旁王朝的加地斯議會所通過的西班牙憲法亦沿用西班牙諸國作為國號,然而1813年12月,波旁王朝復辟後,費迪南七世卻廢除1812年西班牙憲法。 半島戰爭使得西班牙本土對於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使得西班牙諸國於美洲的殖民地使以相继独立。1836年憲法使得伊莎貝拉二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女王,此後西班牙一直是正式國號,未再變動,1869年憲法使得阿馬德奧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諸國到西班牙的轉變,象徵這個國家進一步的統一。然而半島战争之后,西班牙在代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其他派别的政党的相互纠缠中变得软弱不堪,各政党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组成长期的政权以有效的解决国内的问题。民族主义运动在老帝国最后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中出现,导致西班牙和美国发生美西战争,结果在19世纪末,西班牙失去其最后几块殖民地。 20世纪初,西班牙的政局越来越动荡,1931年,君主制被廢除,社會主義者建立西班牙共和國,然而1936年爆发血腥的内战。内战最后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民族主义独裁登台,西班牙共和國被廢除而告终结,他控制着西班牙政府到1975年。西班牙在二战中是中立国,不过许多西班牙志愿者都出现在战争双方的阵营当中。战后时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但仍发生注目的巴斯克民族解放運動),在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经济的快速增长。1975年,佛朗哥去世,由胡安·卡洛斯王子带领的波旁王室回到国内。尽管国内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如穆斯林移民问题和巴斯克地区问题),但是现代西班牙显示在受欢迎的胡安·卡洛斯国王领导下、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健康、现代、民主的发展趋向,是欧洲生活水平提高快速的地区。現今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并举办1982年FIFA世界杯及1992年夏季奥运会。.

新!!: 中央政府和西班牙歷史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政府

西班牙政府(Gobierno de España) ,是西班牙的中央政府。.

新!!: 中央政府和西班牙政府 · 查看更多 »

西藏独立运动

西藏独立运动,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张西藏地區成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西藏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在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开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及擁有西藏主權,遭到達賴喇嘛、英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中國共產黨董樹藩,民國48年西藏反共抗暴後達賴喇嘛言行之研析,(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1986年3月,第40頁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后续的国民政府虽有派驻拉萨的蒙藏事务机构,但对西藏行政中央噶厦鲜有實際影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推翻了最早提出的尊重民族自决,推動西藏「民族獨立」或者建立「民主自治邦」的革命理念(建立中華聯邦)。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噶厦谈判破裂后在昌都发生战斗,西藏流亡政府及部分西方媒體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北京稱之为昌都戰役,部分西方學術著作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藏軍于该役戰敗投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實質統治西藏(北京稱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另一方面,西藏流亡政府被質疑為了得到國際間的同情和支持而過度放大中國共產黨等中國官方的傷亡數據,以及作出一些誇張或不實的指控(例如對西藏的「種族屠殺」或「文化滅絕」等描述),而北京當局也被指對西藏的實際狀況作出失實的報導。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新!!: 中央政府和西藏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来民族统一机构(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又譯巫来由人統一組織 ,簡稱巫統(PEKEMBAR;UMNO),成立於1946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同時亦是政黨聯盟「國民陣線」(國陣)的创始者及最大黨派。自馬來亞獨立後至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为止,一直是該國的執政联盟首领,主宰着马来西亚政治。自1957年脫離英國以來,由於巫統在國陣或國陣的前身聯盟,均长期佔有多數議席,并且多数党的黨魁即是首相。因此前六任马来西亚首相都是巫统党员。 巫统宣称,“马来民族主义”是其成立的基础与愿景;坚持为民族,宗教和国家的尊严而戰鬥;同时也致力于捍卫马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捍卫并发展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

新!!: 中央政府和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 查看更多 »

首府

首府(舊稱首邑)是一種地理概念,中文一般指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特別是享有高度自治權利的地方政府駐地。在中國大陸境內,省的首府稱為「省會」,而「首府」專指民族自治地區的行政中心;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行政駐地通常被稱為「首府」,如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南寧、拉薩。 歐系語言中,「首府」與「首都」通常指相同的概念,通常也會使用相同的辭彙,如英語的“Capital”,這種用法也常出現於文獻之中,如「美國首府華盛頓」。但依照中文常用的字詞定義,首府與首都是不能混用的。「首都」為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駐地,而「首府」之稱適用於以下場合等:.

新!!: 中央政府和首府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中央政府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香港2010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中央政府和香港2010年1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

香港政治制度是指由1842年開始的香港殖民地時期和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香港政治,貫切其中的最大特色是殖民地時代創立的行政主導制:總督由英國委任,身兼政府首長、駐軍統帥、(實際上只是咨詢機構的)立法會主席,掌控立法權、執法權,唯獨需派人擔任終審法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府為爭取民心,試圖組織民選議會,但因中國恐嚇出兵而作罷,原先的議會被降格為打點市容的市政局。到殖民地時代末期,香港立法局部分議員是由間接民選產生,但只負責被動蓋章和進諌。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憲制性文件,而政制的其中一部份是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殖民地建立初期,香港政制全由英國人發展及管理,後來漸有本地華人參與。香港的主權歸屬問題在20世紀末受到國際關注,中國和英國經過近20年磋商,最後決定於1997年進行主權移交,結束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歷史。主權移交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以一國兩制形式平衡兩地之間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差異。主權移交後的政治爭議,多數涉及在憲制性文件《基本法》的架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方案和步伐。.

新!!: 中央政府和香港政治制度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历史

來西亞是一個擁有狹長海岸線(如馬六甲海峽),並且接受全球貿易與外來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過去,傳自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文化一直主導该国的早期區域史,其影響力於西元7世紀到14世紀之間擴大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諸多地方,並在室利佛逝文明於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早在前3—1世紀,即已出現古吉打王國(羯荼);布央谷文明則在3世紀出現。10世紀起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就曾多次途徑馬來半島。 1136年第9任吉打统治者玛哈拉惹得哇拉惹二世自兴都教皈依伊斯兰教,改称,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兴都王朝也就此走入歷史。15世紀伊始,島上以馬六甲為首的一些新興蘇丹國開始採用伊斯蘭教,使得伊斯蘭教對马来人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反之亦然。 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成為在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地區建立定居點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列強,而荷蘭人也在1641年緊隨其後。然而,當英國人在亞庇、古晉、檳城和新加坡初步建立軍事基地之後,他們卻成為最終能夠確保其霸權橫穿各個 出於外部因素影響,現在的馬來群島地區被劃分成六个主權國家(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和菲律賓)。儘管如此,基於地理和歷史連接,今天的馬國在文化和語言上,与馬來群島國家之間的差別較少。.

新!!: 中央政府和马来西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议会

议会是立法机关的一種型態,由人民中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者組成以執行立法權;這些代表者稱為議員,可以透過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產生、也可能是委任的。議會常用來指稱民主國家的立法機關,由於其運作內容很大部分來自人民的意向,因此亦被稱為「民意機關」;而國家層級的議會,又稱為國家議會,簡稱「國會」。 現代民主国家的议会一般都以歷史最悠久的英国國會作为典範,英國是第一個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奉行兩院制。虽然议会普遍被視為民主國家體系的一環,但部分非民主国家也有形式上的议会。当今世界,议会承受着来自公众的前所未有的监察和压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 國會內一般分為執政黨及反對黨,在正常情況下,前者是輔助支持中央政府施政,所以中央政府推出的政策等,通常作出對中央政府有利的發言辯論及投贊成票,期望順利通過所有議/法案,而後者則反之亦然,甚至作出任何形式對抗;所以不論前或後者在議會內的議員人數非常重要。 國會的首長稱為「議長」,之下有「副議長」,再之下還有各事務「委員會主席」,他/她們都是由議員互選或內部進升;只有「秘書長」是政府委任的官員,所以秘書長沒有發言、投票或裁決權,只有審批文件的權利。 國會大廈的建築規模,通常代表著議會的權威和尊嚴,象徵主權在民和議會至上。.

新!!: 中央政府和议会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中央政府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越南政治

越南政治(politic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由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1992年4月15日越南第八届国会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现行宪法对越南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心内容是: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1951年至1976年称为越南劳动党)是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制度。 公开批评政府的人士会被定罪监禁。越南当局也关押着许多政治犯,大多罪名为“颠覆国家政权罪”。.

新!!: 中央政府和越南政治 · 查看更多 »

黃志雄 (警察)

黃志雄,PMSM,PDSM(Wong Chi Hung Tony;),基督徒,香港警務處副處長(行動)。.

新!!: 中央政府和黃志雄 (警察) · 查看更多 »

黑社會

黑社會又稱幫派、黑暗聯盟、黑暗組織,在意大利稱為黑手黨,中國又稱為有組織犯罪集團,是自外於規範社會的組織,卻存在著內部獨有的社會規範,組織上通過秘密結社凝聚力量以為基本組成,以傳統人際關係和結誼為中堅,以社團利益相關者為核心的組織,這些組織集團更可以構建龐大的地下社會與政治力量。 黑社會不從事傳統生產營生方法,收入來源一般涉及暴力、色情和毒品等犯罪行為,行政當局對這些商業行為大多定為非法,不過組織通常可以透過法律漏洞的形式存續下去。黑社會各社團之間也經常為利益而展開暴力冲突,影響社會安寧。由於黑社會生存於規範社會之外,卻以規範社會為利基,這種影子政府的存於使各地政府均致力打擊以避免失去威信。有些黑社會勢力已經超過規範社會的政府,如果前者較有效率,後者會逐漸成為擺設。同時政府又會以種種方法與黑社會合作,兩者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而黑社會是其陰暗面。其它组织,包括国家、军队、警察和公司——可能会使用有组织犯罪的方式来经营,但是他们的权利与前者正规的社会体制不同。一种倾向是将有组织犯罪与其它形式的犯罪分别开来,如白领犯罪、金融犯罪、政治犯罪、战争罪和叛国罪。这些分析目前还不清楚,在学术上依然存在争论。例如,在失敗国家中,由于暴力冲突或极度贫困,政府无法提供基本功能,如教育、安全、统御,黑社会、统御和战争此起彼伏。词汇黑手党议会(parliamentary mafiocracy)常被指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被少数家族和经济寡头所控制。.

新!!: 中央政府和黑社會 · 查看更多 »

農村再生

農村再生計畫,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上任後所提「愛臺十二建設」之一,目的主要即是希望透過整合規劃的概念,促進臺灣農村活化再生,展現全新風貌,激發農村社區居民由下而上發起,增進家園營造理念共識,尤其重要。《農村再生條例》已於2010年8月4日公布施行,使得推動農村再生施政計畫更有依據動力。.

新!!: 中央政府和農村再生 · 查看更多 »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辽阳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辽阳”或“辽阳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辽阳省、辽阳行省。 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至元十五(1278年)年,又改为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再立东京行省,同年罢。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复置辽阳行省,治所在遼陽路,統有七路、一府。在黑龙江下游设置征东元帅府。 辽阳行中书省为元朝直接管辖的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具有羁縻性质的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流域与外兴安岭地区(一说直到北冰洋),乌苏里江以东到鯨海(今稱日本海)与库页岛等地区(一说直到勘察加半岛甚至白令海峡),以及今朝鲜半岛北部,包括东宁府,双城总管府与耽罗军民总管府。.

新!!: 中央政府和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一作“達嚕噶齊”,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歷史上一种特殊的职官称谓,與它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魯合剌禿孩,意謂「提調」,另有宣差,持節之意。 达鲁花赤最初为成吉思汗所设,曾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裡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裡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義差別待遇色彩。但是,也有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帳汗國,他們與八思哈有關,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新!!: 中央政府和达鲁花赤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中央政府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新!!: 中央政府和部長 · 查看更多 »

都市更新條例

《都市更新條例》為中華民國(臺灣)有關都市更新的條例子法,簡稱《都更條例》,其母法為《都市計畫法》等母法法規。依據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的統計,2002年起,即有以該條例為適用條例的建案送交主管機關核准,到2011年年底為止,全臺灣以該條例為基準送出的都市更新案共有912件,核定可重建者279件,其中核發建照者則有123件。.

新!!: 中央政府和都市更新條例 · 查看更多 »

蘇嘉豪被控加重違令罪事件

蘇嘉豪被控加重違令罪事件,是指澳門民主派議員蘇嘉豪在2017年被控加重違令罪的事件。2016年,蘇嘉豪在要求澳門特區政府撤回澳門基金會被指利益輸送資助暨南大學一億元人民幣建設校舍的遊行後,涉嫌在行政長官官邸外非法集會以及沒按警方指示離開,被當局控以「加重違令罪」。按照澳門《立法會立法屆及議員章程》第27條規定,如議員被刑事起訴三年以下徒刑的罪行,需在開審前得立法會許可,暫停該議員職務,否則刑事程序需暫停至其任期結束為止。2017年12月4日,澳門立法會全體會議以不記名方式,以28票贊成、4票反對,通過中止蘇嘉豪的議員職務。 澳門的政治環境一直以來被指過於「行政主導」和高度依從中國中央政府的決策,並且被傳統利益集團所控制,議會和選委會幾乎由可以左右甚至控制政府決策的只重視家族及親屬利益的既得利益者組成。在澳門立法會33個議席中,有4席屬民主派議員,與鄰近香港立法會的民主派力量相比,澳門的民主派力量更弱。蘇嘉豪被中止職務,甚至一旦因定罪而被取消議員資格,則會進一步削弱和孤立當地民主派力量。 事件發生後轟動澳門和香港兩地,以及引起中國以外媒體的關注,是澳門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首次有議員因涉刑事罪而被中止職務。事件被坊間及媒體質疑是政治檢控,警方亦被質疑濫用加重違令罪罪名。 2018年5月29日,案件在澳門初級法院宣判,蘇嘉豪被改控「非法集會及示威罪」罪成,判罰120天罰金,合共罰款40,800澳門元。.

新!!: 中央政府和蘇嘉豪被控加重違令罪事件 · 查看更多 »

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

《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俗稱為港股直通车、港股自由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开放中国大陆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居民个人可在试点地区通过相关渠道,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证券投资。而境外目标地暂定为香港。.

新!!: 中央政府和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行政區劃

葡萄牙的行政區劃,確立於康乃馨革命後制定的1976年《葡萄牙憲法》,共分為區(Distrito)、郡(Concelho)、堂區(Freguesia)等三個等級。.

新!!: 中央政府和葡萄牙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葉爾辛效應

葉爾辛效應即謂國家元首與地方首長之民意基礎過於相近,使地方首長與國家元首的政治實力可能並駕齊驅,甚至凌駕後者之上,危及中央與地方權力均衡。.

新!!: 中央政府和葉爾辛效應 · 查看更多 »

邦特兰

邦特蘭國(Buntlaand,أرض البنط),正式名称為索馬里邦特蘭国(Maamul Goboleedka Buntlaand ee Soomaaliya、ولاية أرض البنط الصومالية)位於索馬利亞東北部,是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的一个成员国。 當地的氏族於1998年7月發表自治宣言,並在努加爾州地區的加罗韦建立了自治政府,而邦特蘭則是對該政府統管轄區域的稱呼。 邦特蘭為索馬利亞繼索馬里蘭以來,第二起分裂的案例。但與索馬里蘭不同的是,該國表達了願意經由聯邦制重新和索馬利亞統合的立場。此外該國和索馬里蘭有接壤,因此有領土方面的紛爭。 現在的總統是莫哈穆德·慕塞·哈希二世。首任總統阿卜杜拉希·尤素福·艾哈邁德在2004年10月14日成為索馬利亞過渡全國議會的領袖,同月中辭去邦特蘭總統的職務。此過渡全國議會尚包含索馬利亞西南國的領導者,和索馬里蘭以外的全部勢力,所以是否能夠重新樹立起一個有效的中央政府,引起國際的關注。.

新!!: 中央政府和邦特兰 · 查看更多 »

邸报

邸报,又稱邸抄、邸鈔、朝報、條報、雜報,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報紙,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最早出现於中国的漢代。邸报的作用相當於現今的駐京新聞機構,是在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其重點在傳達朝政消息,凡天子詔敕、臣僚奏議以及有關官員任免調遷等,都是邸吏們所需收集抄錄的內容。 由於邸報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亦互相传报,使知朝政。”,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實際上即為最早的一種新聞發布方式。.

新!!: 中央政府和邸报 · 查看更多 »

鄧肯訴路易斯安那州案

邓肯诉路易斯安那州案,Duncan v. Louisiana,391 U.S (1968)是美國憲法、美國刑事訴訟法的案例,法院明確承認對於增修條文14條「正當法律程序」採取「合併原則」,尤其是「選擇性合併原則」。此外,法院認為「陪審團審判」的權利,亦合併於「正當法律程序」條款。.

新!!: 中央政府和鄧肯訴路易斯安那州案 · 查看更多 »

臨時政府

临时政府是指国家政权更迭时,因為国家局势混乱、新政权尚未建立,这时由社会各方力量组建临时政权。.

新!!: 中央政府和臨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自由克什米爾

自由克什米爾,全稱自由查謨和克什米爾(آزاد جموں و کشمیر,آزاد کشمیر),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份。面積13,297平方公里http://www.ajk.gov.pk/site/index.php?option.

新!!: 中央政府和自由克什米爾 · 查看更多 »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臺北大巨蛋(英語:Taipei Dome)是臺灣臺北市信義區一座興建中的都市開發區,位於光復南路、忠孝東路與市民大道之間,並且隔著忠孝東路與國父紀念館對望,體育園區坐落於松山菸廠原址(現部分區域已經劃為松山文創園區),由臺北市政府以BOT模式交由遠雄集團旗下的遠雄巨蛋公司興建與營運。主體為一座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即俗稱的巨蛋。為了跟早已經落成的臺北小巨蛋(Taipei Arena)做出區隔,因此稱為臺北大巨蛋(Taipei Dome)。園區設置的項目除巨蛋外,另有商業用途的商場、影城、飯店、辦公大樓、旅館等附屬設施。.

新!!: 中央政府和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

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簡稱反一中連線,是臺灣的政治組織,在2013年4月29日成立,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屬於自稱「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旨是反對所謂的「一中原則」,宣稱「一個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指臺灣與中國同為一個國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臺灣的中央政府,臺灣是中國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一中原則使臺灣喪失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也使台灣人民失去民主、自由及享有人權的生活方式,反一中連線反對這個原則。.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 · 查看更多 »

臺灣經濟

臺灣經濟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以臺灣日治時期的農業與輕工業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以中小企業引導投資的小型資本主義經濟體,輔以中華民國政府主管投資大部分的公營事業體、以及眾多国外投资所引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 在1951年至1988年间,台灣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57%,1988年至2008年间为6.1%,2008年至2015年间为2.8%。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從1952年的35%下降到5%。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已經漸漸由電子產業而替代。臺灣的電子工業對世界經濟舉足輕重,一定數量的電腦或電子零部件都是在臺灣所生產的。對外的貿易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過去美國和日本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台灣的前兩大貿易夥伴,現在則是將市場與人才的重心轉移至中國大陸,在中國大陸有五萬多個台資企業,長期居留的台商及眷屬則有上百萬人之多。另有部分轉向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其中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的主要投資地的國家。 在2008年,隨著中華民國二次政黨輪替,重新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政策上緩和兩岸關係並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經貿交流關係,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根据中華民國財政部統計自2000年以來对中國大陸貿易出口总额增加了約25%,而對美日的出口總額則減少了約18%,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佔了中華民國贸易出口總額的40%,在2013年時啟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金融業在新台幣與人民幣的匯兌轉換上,不再透過美元做為中間貨幣,台灣對中國大陸地區貸總額達2.7兆台幣,是高風險貸款,這顯示台灣經貿已相當依賴中國大陸。 台灣是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東南亞國家中央銀行總裁聯合會(SEACEN)、世界贸易组织(WTO)、亞太經合會(APEC)的成员,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观察员。臺灣在2010年排名前五位的贸易伙伴分別為中国大陸、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台灣的外匯儲備目前為止是世界第五。 。 根據IMF計算統計,台灣人均GDP將在2019年超過30,000美元。 台灣人均GDP在2011年達到20,911美元,台灣成為世界第12個在人口2千萬人以上且達成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經濟體。 台灣正積極推動FTA(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台灣已生效的是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國的FTA,台灣優先推動和日本、美國、歐盟等國的FTA。.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經濟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首都

臺灣首都,是指以臺灣為主要管轄、治理、領土疆域範圍之政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或首要政治與行政中心之稱呼。 由於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传至国际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因而福爾摩沙首都(capital of Formosa, Formosan capital, Formosa's capital city, de hoofdstad van Formosa, capital de Formosa 等)一詞亦常見於相關文獻和媒體,現今亦不乏以此為稱呼者。 從臺灣島史之觀點出發,歷來曾為臺灣首都/福爾摩沙首都之地有臺中大肚區、臺南、與臺北等。臺北市自1949年12月8日起即成為遷往臺灣之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實際首都,迄今已有。國家元首所在之總統府、國會立法院、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具終審權之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與負責違憲審查的司法院憲法法庭等重要政府機關均設於臺北市。.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首都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中央政府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大中

金大中(,),号后广(후광),別名忍冬草(인동초),本贯金海金氏,韩国政治家,大韩民国第15任总统,在朴正熙、全斗焕独裁政权期间多次因民主斗争入狱,被称为“亚洲的曼德拉”,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年轻时的金大中原本是个成功的南韩企业家,但他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在朝鲜战争停火后不久,他便弃商从政。长期以来,他作为在野党领袖致力于发展韩国民主事业。为此,他曾五次死里逃生,经历了六年狱中生活和十年的软禁、流亡生涯,屡次遭到韩国当局囚禁、流放、车祸谋杀、判处死刑等迫害。在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竞选和民主斗争中,金大中屡败屡战,最终于1997年当选为韩国第十五任总统,被韩国舆论称为“巨木”。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正式宣誓就任韩国总统,入主青瓦台,成功实现了韩国现代史上朝野政党首次政权和平交替。 金大中执政期间致力复苏遭受亚洲金融风暴打击的韩国经济,改革韩国的经济体制,使韩国成功完成企业民营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在对北问题上,他采取“阳光政策”,曾在2000年成功进行首次南北双边会谈,并在同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另外,他通过协调发展与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有效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金大中1956年由天主教漢城總教區卢基南总主教付洗成为一位天主教徒,圣名为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代父是当时韩国副总统张勉 。金大中的座右铭是“敬天爱人”,也是他一生奉行的理念。.

新!!: 中央政府和金大中 · 查看更多 »

金屬探測器

金屬探測器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利用有交流電通過的線圈,產生迅速變化的磁場。這個磁場能在金屬物體內部能感生渦電流。渦電流又會產生磁場,倒過來影響原來的磁場,引發探測器發出鳴聲。 金屬探測器不僅能探測軍火及金屬器械,還可以探測到硬幣、鎖匙及其他金屬物品。因此在機場等場所會用來檢查是否有妨害安全的金屬物品,如刀械等被夾藏進入。 金属探测器现今也应用于食品,塑料等多个行业,检测产品中的金属,为提高产品纯度,防止雜物被混入。.

新!!: 中央政府和金屬探測器 · 查看更多 »

金边债券

金邊債券,原指英國的國債。 17世纪英国政府经议会批准、开始发行政府公债,该公债信誉度很高。由于当时发行的公债带有金黄色边,因此被称为“金边债券”。后来、金边债券一词泛指所有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即国债。 在美国,经权威性资信评级机构评定为最高资信等级(标准普尔与惠誉为AAA级,穆迪是Aaa)的债券,也称"金边债券"。.

新!!: 中央政府和金边债券 · 查看更多 »

长沙历史

作为地名,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作为城市,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

新!!: 中央政府和长沙历史 · 查看更多 »

苏联行政区划

蘇聯行政區劃主要架構如下.

新!!: 中央政府和苏联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苏联部长会议

苏联部长会议(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是1946至1990年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即苏联政府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第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改称为部长会议,而各人民委员也随之改称为部长。 委员会依据适当的法律发布声明和命令,对全联盟境内的共和国均有司法权力。然而,最为重要的法令会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因后者在事实上更有权力。在1991年部长会议解散,代之以新成立的苏联内阁会议,在几个月后随着苏联解体而消失。 部长会议先后共拥有过七个主席,即苏联总理。自赫鲁晓夫下台后,党中央禁止任何人同时担任苏联的两大要职,苏共总书记和苏联总理。部长会议的主席团为苏联政府的集体决策者。主席团成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一名、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若干人、各部部长、各个国家委员会主席、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以及经部长会议主席提名、由苏联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苏联其他机关和组织的领导人。.

新!!: 中央政府和苏联部长会议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中央政府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国经济

英国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英国的农业高度集中,高度机械化,并且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筆誤?)。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業、航運業、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工业的重要性仍不断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國際知名學府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国理工学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国的旅游业也相当重要:每年有超过2700万中國遊客,排名世界第七,低于加拿大(3300万)而高于奥地利(1910万)。 以匯率計算,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英國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系。她的經濟在歐洲僅次於德國。 英國是全球化國家之一,根據最新調查,英國在全球化指標上排名第四。英國首都倫敦是全球两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和紐約齊名。 英國經濟被廣泛形容為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她的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現在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近几年来,英国经济正经历150多年来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自1992年以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在通货膨胀、利率、和失业率方面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十二名。但是,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国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经常账户赤字。 尽管英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显著增长,并超过了德国的生产率,但仍落后法国工人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的水平约20%。 英国的“平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目前位于“旧”欧洲(15国)的平均水平。 英国目前在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列第16。.

新!!: 中央政府和英国经济 · 查看更多 »

英国文官队伍

英國文官隊伍是英国政府部门担任常任事务官员的公务员的总称,是常在的官僚制建制,其职责是協助向英國君主及國會問責的內閣大臣。 文官队伍分为三个建制上分列的官僚队伍:.

新!!: 中央政府和英国文官队伍 · 查看更多 »

電訊盈科

電訊盈科有限公司(簡稱電盈;英語:PCCW Limited(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成立於2000年,是香港最大的電訊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代號是0008,故又俗稱「八號仔」。因它的前身香港電訊曾經是香港唯一的電訊商,故被稱為「老電」。 1994年10月18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以美國預託證券形式上市,但現時已取消上市。 電訊盈科於2000年8月是由盈科數碼動力公司(簡稱盈動)和香港電訊公司合併而成;而當時的「香港電訊」前身為於1925年成立的香港電話公司。 電訊盈科是HKT集團控股公司(HKT)的控股公司。電訊盈科亦持有盈科大衍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以及包括全資附屬公司UK Broadband Limited的海外投資。 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團共聘用來自50個國籍約23,800名員工。 其總部設在香港,業務據點遍及中國、東南亞、歐洲、中東、非洲和美洲國家和地區。.

新!!: 中央政府和電訊盈科 · 查看更多 »

老板

老闆,又名東主、頭家(閩南語、客家話)、老大,粵語又稱老世(源自日語世帶主一詞)或老細(在粵語裡細和世同音,現在更多人使用細代替起源的世)、事頭、波士(源自英文Boss一詞)。包含以下含义:.

新!!: 中央政府和老板 · 查看更多 »

老懵董角色列表

以下是老懵董系列的角色列表。.

新!!: 中央政府和老懵董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虎符

虎符是源於中国的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後來傳至朝鮮、越南。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由中央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虎符专事专用,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应的虎符。成語竊符救趙的符,意思等同是虎符。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一般为铜质,也有银质金质甚至玉质的虎符。虎符骑缝两侧的铭文以右为尊。隋朝时兵符改为麟符。唐朝因为祖先名为李虎的缘故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又改用龟符,甚至牛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但同时也使用金牌,如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元朝用虎头牌,后世遂沿用为铜牌。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白起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转而命令驻军观望。信陵君魏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宠姬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一枚从1967年西安南郊杜城村西出土的秦杜虎符,据考是前337年至前325年秦惠文君时期的战国文物,为中国目前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虎符,称为秦错金杜虎符,此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作猛虎疾奔状。此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竖为9行,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会符,行。”表明50人以上的用兵需要验虎符才可以行动,但遇到烽火燃起的紧急军情,可以不受此限制。这一虎符上的小篆文字证明,在李斯作小篆之前,秦国的小篆文字就已经成熟定型了。 山东省临城亦曾出土一枚秦代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其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因此命名为阳陵虎符,此符因为年岁已久,对合之处已经锈蚀,已不能分开。由于其上已经出现了皇帝的字样,因此可以考证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称皇帝之后到秦王子婴退皇帝位而称王之前的这一时期的物品。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宽2.5厘米,虎作趴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错银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此符于1998年广州拍卖会上以2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购得。 在陕西省凤翔县也曾出土一枚纯金虎符,高2.3厘米,重35.6克,作卧虎状,虎形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饰以雕刻,但没有铭文,目前只能根据形制判断其为战国时期秦国文物,但无法确定年代,可能是尚未使用的一枚虎符。.

新!!: 中央政府和虎符 · 查看更多 »

陪都

陪都(性質相同或相近的有「行都」、「留都」、「副都」或「別都」等)指一個國家在首都之外另外设立的都城,一般不設中央政府機構,通常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陪都至少都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个别陪都实际就是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或实际上的首都。与此相关的陪都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行都、留都、別都、陪都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含義略有差別。如通常是首都遷徙後原來的首都作為留都,具有臨時性質的實際首都稱為行都。比如,南宋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明朝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留京(又稱留都)。1932年淞滬抗戰後曾以洛陽為行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西京(即西安)為陪都,同年還都南京。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開戰,日軍快要進犯南京而將中央政府遷移到重慶,之後重慶市成為中華民國陪都直到二戰結束還都南京為止。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陪都”、“留都”、“副都”制度相对现代地缘政治分析来说有些是临时首都。.

新!!: 中央政府和陪都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政府

陳水扁政府是指在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扁政府。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除首任行政院院長唐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年(卑南族,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與後來的國防部歷任部長(不包括蔡明憲)之外,大部分為民主進步黨黨員。 由陳水扁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共歷任六任、五位。其中,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張俊雄分別於2000年及200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有一份2014年10月的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新!!: 中央政府和陳水扁政府 · 查看更多 »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新!!: 中央政府和陳方安生 · 查看更多 »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陕西”或“陕西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陕西省、陕西行省。陕西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南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接壤。.

新!!: 中央政府和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林和立

林和立教授(Professor Willy Wo-Lap LAM),香港中國事務記者及評論人,持極左派思想,曾經擔任《南華早報》中國版記者、編輯以及副總編輯。在林和立事件後,被逼離開《南華早報》,轉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擔任中國事務顧問。現時擔任美國智庫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新!!: 中央政府和林和立 · 查看更多 »

林曹祖宗之墓

林曹祖宗之墓位在宜蘭縣頭城鎮金面里公墓裡,為臺灣本省籍民選縣長林才添家族墓地,外觀參考獻馘碑,十分相似。2005年6月1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新!!: 中央政府和林曹祖宗之墓 · 查看更多 »

捍衛沙田

捍衛沙田,為於2015年2月15日在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光復香港,捍衞本土」本土派政治組織及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及反對商場租戶市場傾向自由行顧客,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及於2015年2月8日發動的光復屯門的原因相近。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港鐵東鐵線沿線,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商場通道,同時使到物價膨脹以及商舖租金上升,原來位於沙田市中心一帶的小商戶均被藥房、首飾店及名店等深受自由行歡迎的商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200及至逾30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新城市廣場及沙田中心一帶範圍示威,事件最終演變成為衝突(在新城市廣場多次爆發,多間店舖需要拉下鐵閘),警察機動部隊施放胡椒噴劑和使用警棍以驅散示威者及平息事件。事件造成3人受傷,6人被拘捕。.

新!!: 中央政府和捍衛沙田 · 查看更多 »

李柱銘

李柱銘,QC(Martin Lee Chu-mi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李柱銘是香港首位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也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港同盟及民主黨主席。 由於他過去長期積極關注及領導香港民主運動,所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他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激進民主派冒起前,他是被針對的目標之一。 李柱銘自1985年已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7年前稱立法局)職務,直至2008年李柱銘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結束其23年議會生涯。.

新!!: 中央政府和李柱銘 · 查看更多 »

权力下放

权力下放(devolution)是一种组织技术,旨在于同一个法人内部,由中央政府行政機關向其下放部门分配人员和职能。原则上由單一制国家使用,如法国1852年3月28日条例的动机解释部分所说:“我们可以从远处管理得同近处一样好”。它是权力分散的一个对立和完善。 下放的人员和职能由他们的上级负责,等级控制施加于人员(任命、纪律等)以及他们的行为(上级可以取消下属的决定、向他们发布指令或是修改他们的决定)。权力下放后的机关仍然维持一个机构的完整性,使得法人能够介入管理行为中。 因此,它提供国家以更高效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如法国十九世纪政治家奥迪隆·巴罗(Odilon Barrot)所形象化的:“这是用同一把锤子捶,但是我们缩短了它的柄。”.

新!!: 中央政府和权力下放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中央政府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中央政府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新!!: 中央政府和民国军阀 · 查看更多 »

江南案

江南案發生於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俗謂「劉江南」)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僱用的台灣黑道份子刺殺身亡。內情曝光後台美關係頓時緊張,中華民國方面雖然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但仍強調本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所致,非高層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 當時竹聯幫張安樂指控蔣孝武可能是幕後主使。江南案告一段落後,蔣孝武於1986年3月奉派至新加坡擔任商務副代表,並長期留在駐外單位,在蔣經國總統任內都未再回到中央政府。對此,坊間有人解讀為「謫放外地」。後來張安樂明白表示,係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故意說還有一卷錄音帶指控蔣孝武,其實,他並沒有證據證明蔣孝武涉案。 此案的事件经與陳文成命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綜合改编後成為2009年電影《被出賣的台灣》的主题。.

新!!: 中央政府和江南案 · 查看更多 »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或江浙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江浙省、江浙行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府(在今杭州市),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几乎全境已纳入大元版图,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于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扬州等地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改曰江浙行省。此为原文所载。原江淮行省江北部分,自此至元亡(1368年)都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从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划福建地入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全境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全省江西東北部及上海。统有杭州路等三十路,江阴州等二十一州及松江府一府。福建泉州的澎湖寨巡检司也隶属于江浙行省。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新!!: 中央政府和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污水下水道 (新十大建設)

污水下水道為台灣新十大建設之一。.

新!!: 中央政府和污水下水道 (新十大建設) · 查看更多 »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

新!!: 中央政府和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法轮功

法輪功又名法輪大法、法輪佛法,是由李洪志于1992年5月在中国吉林省首次公開传出的氣功修煉法Penny, Benjamin, "The Falun Gong, Buddhism and 'Buddhist qigong'", Asian Studies Review (March 2005) Vol 29, pp.35-46.

新!!: 中央政府和法轮功 · 查看更多 »

涂謹申

涂謹申(James To Kun-sun,),生於香港,香港執業律師,現任立法會議員及油尖旺區議會(奧運選區)區議員,民主黨及其前身香港民主同盟的創黨成員。.

新!!: 中央政府和涂謹申 · 查看更多 »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48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经过天津市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的官方英文名称确定为Binhai New Area。 2011年11月,滨海新区确定滨海精神为“开放创新、引领未来”。2015年4月,天津自贸区在滨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将使得滨海新区在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5个方面获得进一步提升。2016年,根据注册地统计口径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2.31亿元,根据在地统计口径则为6654亿元。.

新!!: 中央政府和滨海新区 · 查看更多 »

滨海新区历史

滨海新区,自1980年代天津市开始“工业东移”大规模开发,1994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2006年成为国家级新区,至2009年由经济区转型为行政区。 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经过天津市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2009年,天津市撤销滨海新区所涵盖的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将其合并为新的行政区,标志着滨海新区由经济区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

新!!: 中央政府和滨海新区历史 · 查看更多 »

漢朝行政區劃

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封異姓王七人。但由於對功臣的猜忌,不久又相繼削除,同時大封同姓諸侯,這些王國「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于天子」。地方王國勢力的強大導致中央政府所實際控制的區域萎縮。吕后時期,增加外戚諸侯王。到文帝時期又紛紛剷除,增加劉氏諸侯王。但是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嚴重威脅。漢文帝接受賈誼的建議,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諸侯的勢力。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直接縮減王國的封地,引發諸侯王的強烈反彈,導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但未幾就宣告失敗。漢武帝後,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餘子皆分一縣或一鄉的土地。因此王國不斷縮小,漢郡不斷擴大,加上邊郡的開擴,漢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強。同時,政府將大量面積較大郡予以分割。到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共有郡國103個,轄縣、侯國、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 「州」作為行政區劃,在西漢時期萌芽,到東漢宣告形成。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設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東漢末年,地方多事。靈帝中平五年(189年),朝廷選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軍民。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至此,中國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三級制。 十三個州部為:'''司隸'''校尉部(治雒陽)、'''徐州'''刺史部(治剡縣)、'''青州'''刺史部(治臨淄)、'''豫州'''刺史部(治譙縣)、'''冀州'''刺史部(治高邑)、'''并州'''刺史部(治晉陽)、'''幽州'''刺史部(治薊縣)、'''兗州'''刺史部(治昌邑)、'''涼州'''刺史部(治隴縣)、'''益州'''刺史部(治雒縣)、'''荊州'''刺史部(治漢壽)、'''揚州'''刺史部(治歷陽)和'''交州'''刺史部(治龍編)。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又分涼州置'''雍州'''刺史部。則至漢亡,全國有十四州。.

新!!: 中央政府和漢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澳門歷史

澳門歷史是指澳門範圍內由史前時期到2000年代澳門的地理、面貌、事物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變遷。自有史記載以來,澳門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抵達澳門以來,澳門便成為東方其中一個重要的港口,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門徑、西方與華人交流的窗戶。澳門是歐洲在中國的第一個據點,亦是最後一個據點,長達442年的佔據,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及共存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這種交流及共存亦塑造澳門這座城市本身獨特的個性,以及豐富多元歷史文化。 在葡萄牙人抵達澳門之前,已有華人漁民和農民在這裏生活(蜑家人与福佬人)。南宋末年,宋元兩軍曾在澳門附近的水域(十字門)展開水戰。自1557年起,葡萄牙人便對澳門逐步佔領,迅速地為這片靠近珠江口的土地帶來繁榮,並使其成為一個有規模的商業城市。澳門是歐洲在中國的第一個據點,亦是中國、歐洲和日本之間重要的貿易中轉站,為葡萄牙人帶來了極大的商業和戰略價值。 開埠以來,澳門這片彈丸之地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甚至當時的歐洲列強,荷蘭、英國等,也試圖對澳門進行過幾次的佔領。澳門的發展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達到了顛峰。但進入了十九世紀後,由於鄰近的香港被英國佔據及開通,澳門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便開始被香港取代並快速下滑。儘管如此,1865年的澳門仍建成南中國海岸的第一座燈塔——東望洋燈塔。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王國在北京簽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官方認可了葡萄牙永久佔領澳門的主權。.

新!!: 中央政府和澳門歷史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中央政府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按察司

按察司為中國明朝及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機構之一,隸屬於都察院。 入關後承繼明制,設為省級地方政府機關,職掌振揚風紀、澄清吏治、點錄及複審各省囚犯、勘驗供辭與訴狀等司法行政。 香港英治時期法官也譯為按察司。首席按察司相當於現在的首席法官。見香港司法機構、香港首席按察司。.

新!!: 中央政府和按察司 · 查看更多 »

成德

成德又名恒冀或镇冀,唐代地名,治所在恒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县)。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李宝臣领成德节度使,统治河北中部,是当时的不服从唐朝中央政府的藩镇割据局势中实力最强的河朔三鎮之一。.

新!!: 中央政府和成德 · 查看更多 »

明朝官職表

明朝官职表,旨在列舉明朝洪武年以後的官職及秩品,本表依個部門排序。 超品秩的明朝公爵、侯爵、伯爵等功臣及外戚的职位,请参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明朝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列表等。.

新!!: 中央政府和明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中央政府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新疆自治省

新疆自治省是指1933年至1944年军阀盛世才主政新疆期间成立的自治政权。.

新!!: 中央政府和新疆自治省 · 查看更多 »

方维夏

方维夏(1880年-1936年4月23日)湖南省平江县人,教育家,革命烈士。曾任中华民国湖南省政府议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湘赣边区游击战斗,最终与红四军团会合,但由于叛徙出卖牺牲在桂东县沙田地区。 在就读湖南师范的时候与毛泽东等结下深刻友谊。.

新!!: 中央政府和方维夏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新!!: 中央政府和施明德 · 查看更多 »

日本姓氏

日本姓氏,日語稱為苗字或名字(名字,みょうじ,苗字,又稱氏),是指日本人所用的姓氏。因為日本人姓氏的可变性很高(因開創新家業、家族集团分支或收養関係等原因都可以改姓,這也是日本姓氏数目眾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複杂,眾說紛紜。一般而言,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自《》後創立的。此外,因為被認為是天神的后代,而處於賜姓予臣民的社會頂層,所以日本天皇和皇族都是只有名而沒有姓。.

新!!: 中央政府和日本姓氏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名

在日本的人名,或是姓名,又稱和名,由家族姓氏(名字,みょうじ,苗字,又稱氏),以及個人名字(名前,なまえ)組成。一般由一至四個漢字所組成,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在日語和漢語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使用西方語言或轉寫成拉丁字母時,大多依西方慣例,名字在前,姓氏在後。 日语中氏一词,在歷史上,指的是氏族(氏名),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等日本氏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在現代日本民法中,氏代表了某個人的家族姓氏。.

新!!: 中央政府和日本人名 · 查看更多 »

日本第三部門鐵道

在日本,第三部門鐵道(第三セクター鉄道)指的是以第三部門方式,由沿線的地方政府及企業或中央政府等共同出資所成立的鐵道公司,是JR及私鐵以外的另一種鐵道營運型態。 要注意的是第三部門鐵道並不能與第三種鐵道事業者混淆,而且多數情況下,第三部門鐵道通常是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新!!: 中央政府和日本第三部門鐵道 · 查看更多 »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尖閣諸島国有化),源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施政。石原慎太郎为了获得东京都政府对钓鱼岛的直接性管辖和管理,发起日本国内民众捐款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活动。最终,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以20.5亿日元(人民币1.66亿元,新臺幣7億元)从栗原弘行手中收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小岛、北小岛,在同年9月11日付款和登记。.

新!!: 中央政府和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中央政府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故宫改建计划

故宫改建计划,是指在清朝灭亡後,中國國內部分人士要求将现在北京故宫内的建筑拆除用作它用的计划。.

新!!: 中央政府和故宫改建计划 · 查看更多 »

曾偉雄

曾偉雄,PDSM,PMSM(Tsang Wai Hung Andy;),前香港警務處處長,任期由2011年1月11日至2015年5月4日,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任期最長的警務處處長。 曾偉雄在任期間對警務處進行了多方面改革,領導警務處期間香港治安連年改善,至2014年罪案數字創下1997年以來之新低、罪案率為1973年後首次跌至每十萬人口計而少於1,000宗。然而,其鷹派作風及言論致使其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爭議最大的警務處處長(大眾給了他一個禿鷹的綽號);特別是強硬處理示威活動,當中涉2014年下令向示威者87次施放催淚煙,香港市民對警隊的總體滿意程度於2014年12月創下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低紀錄。.

新!!: 中央政府和曾偉雄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中央政府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舉行,由香港民主派籌辦,目的是為爭取在香港推行全面普選,及反對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的政改方案。大會呼籲參加者穿黑衣出席。當日遊行的規模超出原先各界預料,據主單位宣佈共25萬人參加這次遊行(警方則謂有63,000人)。.

新!!: 中央政府和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2009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央政府和2009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新疆武警扣押香港記者事件

2009年新疆武警扣押香港記者事件指2009年9月4日三名香港新聞記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烏魯木齊市採訪時,被多名武警毆打並且被強制扣留一事。事件在香港造成強烈反響,多間香港新聞媒體及團體在事件發生後提出抗議。 其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於9月8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公佈事件調查結果,令爭議進一步升級。.

新!!: 中央政府和2009年新疆武警扣押香港記者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於2012年3月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政府的首長,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再由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任命,任期5年。 2012年3月25日中午,梁振英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獲得689票,得票率約57%,為歷屆當選行政長官中得票比例最低。.

新!!: 中央政府和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3年1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中央政府和2013年1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4年10月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中央政府和2014年10月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縣市長選舉。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進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及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離島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參選後與民進黨協調)、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敗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新!!: 中央政府和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5年區議會選舉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是次選舉將會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31個民選議席本次選舉起,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設有委任議員。連同27個當然議員,合共458個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新!!: 中央政府和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7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7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8屆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將於該年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就職。.

新!!: 中央政府和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610办公室

610辦公室,在中共中央為中央610辦公室,全稱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央防范办,是已被裁併的正部级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在各省、市、街道各級,約有一千個610辦公室。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报告认定,610办公室是聽令中共中央的国安「法外机构」,主責協調各機關鎮壓法輪功。美國智庫報告稱,610的對象,2003年擴及其他被共產黨認為有害中共統治的宗教或氣功團體,包括家庭教會基督徒、佛教徒和其他宗教或靈修團體。由於工作缺乏透明度,一直備受外界質疑。 中央防范办的前身中共中央处理法轮功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于1999年6月10日,次年改名防范办,2009年9月設立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屬於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还与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中央610领导小组組長多由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擔任,610辦公室主任是公安部副部長擔任,由政法委書記所任命,具體工作由公安負責。2018年3月,中央610办公室被習近平當局裁併,職能并入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國司法部十佳律師高智晟稱其是「高于政权力量的黑社会组织,可以操纵、调控一切政权资源,『行使』着这个星球上,人类有国家文明以来,作为国家从不能拥有的权力。」 自由亚洲电台的报道指,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三任國務院总理,都從未在中央610辦的正副专职负责人的任免令上签字。.

新!!: 中央政府和610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Central中央政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