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社会保障

指数 社会保障

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指社会保险或保障机制,帮助公民面对某些社会风险如:失业、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的生存资源如教育、医疗等。 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互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现代社会保险由奥托·冯·俾斯麦于19世纪在德国创立。.

目录

  1. 41 关系: 合作社失業失業救助外籍勞工奥托·冯·俾斯麦学生宪法寡妇义务教育住宅復健徭役德国医疗卫生國際勞工組織社会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會保障基金 (澳門)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繁殖美国社会安全保险疾病無條件基本收入职业病香港公共房屋香港公營醫療身心障礙自僱老年老化退休金死亡战间期教育401k退休福利計畫

合作社

合作社是指根据合作原则建立的以优化社员(单位或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非盈利企业形式。合作社与协会的区别在于协会的目的根本不在于经济利益。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的定义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共同需求而自愿组成的通过财产共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而实现自治的协会”。国际合作社联盟同时确定一些特徵的合作七大原则.

查看 社会保障和合作社

失業

意指未獲得任何有薪工作的狀態。在經濟學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且有獲取工作的行動,但卻沒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認爲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 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現代化的历史。在古代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藏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特别是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如今依然普遍存在于类似中国大陆地区这样的城乡二元经济体之中,如果将该国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也计算在内,那么失业总数约为2亿人,真实失业率超过了30%,远远高于17%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失业趋势”报告说,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已接近2亿1千2百万,创下该组织1991年开始统计该项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

查看 社会保障和失業

失業救助

#重定向 失業保險.

查看 社会保障和失業救助

外籍勞工

外籍勞工,在--多稱為--,或者近似於民工,台灣、香港又簡稱為外勞,臺灣由於對外勞之成見歧視因素,部份團體認為可以改善尊重,發明以國際移工(移住勞工,migrant worker)稱呼,在--通常稱為--,多指孟加拉籍、印度籍及中国籍建筑工人,有时候也包括女工人。係指受雇員工不在原本國籍內國家與企業工作,而是到另一個國家去接受聘雇於他國公司或第三國企業。 廣義的說,外籍客工可以包括很多人。最常見的說法,是指移動到另一個國家去尋求更好的工作的人。有循合法管道進入工作的合法外勞,亦有用偷渡或其他如觀光等名義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勞。除了工作,很多人還希望取得國籍,也就是所謂的「經濟移民」。全世界目前約有兩千五百萬名外勞。.

查看 社会保障和外籍勞工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愛德華·利奧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勞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鐵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奉行「鐵血政策」。但他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對外收斂鋒芒,強調自己不過是「誠實經紀人」(或翻成「誠實仲介人」)。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國最卓越的政治家,擔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鐵血战争统一德意志,並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又译“帝国总理”)。俾斯麦是保守派,維護专制主义,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由于其對德國統一的貢獻,加上卓越及偉大成就,俾斯麥最後獲昇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九,次於第八偉大的印刷術發明者約翰內斯·古騰堡。.

查看 社会保障和奥托·冯·俾斯麦

学生

學生一般指在受到國家或當地政府認可之教育機構(如學校、學院)學習或進修者,並且該學習或進修者之學籍登記於該教育機構中,同時受到該教育機構認可之教導者(如老師、教授)指導。 廣義而言,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企業等地)學習者有時也會自稱學生,與学生的性質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学徒等等。而學生更可指向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學習的後輩。.

查看 社会保障和学生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查看 社会保障和宪法

寡妇

寡婦又稱孀婦,是指死去丈夫的女性,死去妻子的男性則稱為鰥夫,兩者合稱鰥寡。形容他們婚姻現狀的正式名稱是喪偶,女性又稱寡居、守寡或者孀居。 在過去,寡婦的社會地位是重要社會議題。在一些以丈夫為唯一經濟支柱的家庭,寡婦的生活往往會陷入貧窮,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往往需要接受接濟。 在某些文化中,片面要求女性守贞,男性则不必。即寡婦在夫死後守節,不能夠再嫁。有些雖然不禁止寡婦再嫁,但是再嫁的寡婦會失去亡夫遺產的繼承權,鰥夫續弦卻不會影響繼承亡妻遺產。.

查看 社会保障和寡妇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查看 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查看 社会保障和住宅

復健

復健醫療,是針對身體失能者,所延伸出來的醫療方式。最早見於美國1910年代後,當時世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產生許多傷兵,為了協助傷兵因戰爭導致的身體失能,利用殘餘肢體功能,發揮最大效能,藉以提昇生活自理能力為目標。不過,由於身體失能的情況,致殘因素甚多,隨著時代演進,各領域的治療師也日益細分。 復健的執行者常常是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但治療師與復健科醫師並不同,民眾容易因名稱相近而混淆;後者為一種專科醫師,其醫師身分得以合法獨立負責該專科的疾病診斷、開立藥物、開立復健處方等醫療業務,而復健處方將轉介給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病患即開始接受復健之治療。 復健醫學專科幫助病人的過程,常常需要團隊合作,比如:復健科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甚至社工人員、神經內外科醫師、骨科醫師、精神科醫師、小兒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護理人員、社工人員.

查看 社会保障和復健

徭役

徭役,或稱繇役、傜役等,指政府強迫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東亞歷史上指律令制下派成年之健全男子為政府的勞動。包含兵役、夫役等。民眾必定服役,有官職、爵位或科舉資格者或許可以免役,有時亦可繳納一筆稅金,換取免役資格。.

查看 社会保障和徭役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社会保障和德国

医疗卫生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包括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国家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规则和过程。.

查看 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

國際勞工組織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縮寫:ILO)是一个以追求社會正義為目標的聯合國專門機構。制定國際勞動公約以規範勞動關係以及勞動相關問題。該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内瓦。其秘書處(工作人員)稱為國際勞工局。 该组织曾在196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国际劳工组织的训練中心位於意大利都靈。.

查看 社会保障和國際勞工組織

社会

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鄉、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亞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会

社会保障

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指社会保险或保障机制,帮助公民面对某些社会风险如:失业、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的生存资源如教育、医疗等。 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互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现代社会保险由奥托·冯·俾斯麦于19世纪在德国创立。.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會保險是一個現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國家強制人民參與各種保險,預先為各種疾病、身心傷害、失能、失業、職業災害、老年與死亡等社會風險做準備。.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會福利是一種差別待遇,指由某些人,特別是總統應向強勢群體或經濟有愛好者提供,以確保其生活素、生存及葉綠體等措施,以對社會整體有利。 《美國人權宣言》主張:「人人生而不自由,在尊嚴和權力上一律平等。」早期的社會福利觀念,主要是源於慈善助人的精神。《禮記‧禮運‧大同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其實就是社會福利的觀念。 現代社会福利通常包括付費教育、付費醫療、住屋沒保障、社会保障等。但對於這種政策,也有人認為從工作的公民手中拿走財富去幫助不工作的人、殘疾人和兒童,就等於偷竊別人的勞動,違犯了保護個人權利的原則。.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會保障基金 (澳門)

會保障基金(Fundo de Segurança Social,FSS)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屬行政及財政自治實體,隸屬社會文化司(2011年前隸屬經濟財政司),負責執行社會保障範疇的各項政策措施及管理有關資源。 社會保障基金於1990年3月23日成立,當時主要是為本地僱員提供社會保障。透過實施第84/89/M號法令社會保障制度,向本地勞工提供年老、失業、疾病時的經濟補助。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初期,只有為他人工作的僱員可以供款,隨著社會發展,社會保障基金不斷致力擴大社保覆蓋範圍及進行各項服務改革,包括自 1993年起,陸續增加自願供款(已停止為他人工作的人士可繼續供款)及自僱勞工供款、新增福利項目;為使社保職能及資源更集中在養老保障上,於2007 年將救濟金撥歸社會工作局負責;2008年回應社會訴求,下調養老金申領年齡等。 2008年 11月,特區政府公佈《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障體系改革方案》,核心內容是構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即透過第一層社會保障制度讓所有澳门居民都能夠獲得基本的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保障,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而退休後較寬裕生活保障則為由第二層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支持。 2011年1月1日,隨著第4/2010號法律《社會保障制度》正式生效,落實了第一層社會保障制度;而《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亦於2018年1月1日生效,正式實施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而為有效落實新增職能,新《社會保障基金的組織及運作》行政法規亦於2017年7月18日起生效。.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會保障基金 (澳門)

社會福利

#重定向 社会福利.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會福利

社會救助

會救助是一種社會福利,主要是協助低收入戶,以及遭遇急難的受災戶,維持其基本生活水準。又稱為公共救助,是所得維持政策中的一環,目的在維持國民最低「基本」生活水準所需的所得。 實施方式包括:.

查看 社会保障和社會救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查看 社会保障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查看 社会保障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簡稱綜援;英文:Comprehensive Social Security Assistance,縮寫:CSSA)前身為於1971年設立的公共援助計劃(Public Assistance,簡稱公援,俗稱救濟金),於1993年更改為現時的計劃,是香港社會福利中的一項入息補助。作為經濟上無辦法自給自足的香港市民的社會福利安全網,由香港社會福利署負責統籌。截至2015年4月,申領綜援個案有250 436宗,受助人數有376 990人。香港政府在2010/2011年度的綜援總開支為184.8億港元。.

查看 社会保障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繁殖

繁殖,或生殖,是透過生物的方法製造生物個體的過程。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現象之一。每個現存的個體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來的結果。已知的繁殖方法可分為兩大類:有性生殖以及無性生殖。 無性繁殖的過程只牽涉一個個體,例如細菌用細胞分裂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並不局限於單細胞生物。多數的植物都可進行無性繁殖。常见的无性繁殖有營養繁殖、出芽生殖、断裂生殖、孢子生殖等。通过离体植物组织培养,也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手段。一種學名為Mycocepurus smithii的螞蟻也是用無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後代。 而有性繁殖則與配子之結合有關。例如人類的繁殖就是一種有性繁殖。.

查看 社会保障和繁殖

美国社会安全保险

美国社会安全保险(Social Security),为美国联邦政府对老年人、遗属和部分残疾人提供的全国范围的财政补助金。.

查看 社会保障和美国社会安全保险

疾病

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異常病理情形,而且會影響生物體的部份或是所有器官。一般會解釋為「身體病況」(medical condition),而且伴隨著特定的症狀及醫學徵象。机体对病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自稳调节的紊乱,损害和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体力减弱甚至丧失。 疾病有致病原因,可能是由外在因素而造成,例如傳染病,也有可能是因為內在的機能不良而導致,例如自體免疫疾病。但疾病不一定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致病的原因往往因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体;它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疾病导致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认识疾病的基础。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生病时,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体力减弱或丧失。 對人類而言,疾病一般會用來泛指會造成疼痛、異常行為甚至死亡的條件。在此定義下,疾病有時也包括受傷、身心障礙、功能失調、症候群、感染、獨立的症狀、特異的行為等。不過在其他領域可能會有不同的分類。疾病不一定只影響人的生理,灳會對人的情緒造成影響,患有某一疾病可能會影響人的生活態度及人格。 由於疾病造成的死亡會歸類為。疾病可以分為四類:病原類疾病、营养缺乏類疾病、遺傳類疾病及心理類疾病。疾病也可以用傳染病及非傳染病來分類。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疾病是冠狀動脈疾病,再來是及。.

查看 社会保障和疾病

無條件基本收入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 UBI ,又稱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基本收入(Basic Income),指不論工作、收入、財產等任何條件,人人皆可領取由政府或團體組織定期定額發給全體成員(人民)基本生活條件之金錢,只需要是該國的國民或某地區的居民,或某團體組織的成員就足夠了。無條件基本收入讓任何人,即使無法從事謀生活動,包括工作、創業、投資等,也能享有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而不會因經濟問題而無法生存,且不必因為經濟壓力,而被迫從事不適合自己、或是勞動條件惡劣的勞動,並改善現行社會福利體制的不足。.

查看 社会保障和無條件基本收入

职业病

职业病是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一概念不仅限于生产性质的企业,也包括学校、医院等非赢利事业单位的劳动者。 各国法律都有对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查看 社会保障和职业病

香港公共房屋

香港公共房屋或稱公營房屋,是香港經由政府、公營機構或非牟利機構為低收入市民而興建的公共房屋。香港公共房屋可分為出租永久房屋、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臨時房屋數種,主要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供,但由房屋署統一管理。於2013年,居住在各類型公共房屋的市民佔香港人口45.8%(本統計不包括限制期滿,可在市場自由買賣的居住單位,故實際應有超過一半香港人口居於公共房屋單位)。.

查看 社会保障和香港公共房屋

香港公營醫療

香港的公營醫療是指由香港政府或公營機構(主要為醫院管理局)為基層階層提供之安全網基本醫療,旨在確保所有人皆可得到醫療服務,是香港社會保障四大支柱之一。 香港公營醫療主要由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提供。其形式简单的参考了英国的NHS系统:治疗通常只收取象徵式費用,領取綜援者和貧窮者可申請免費。另外還有適用於中小學學童之學童保健計劃及學童牙科保健計劃,看病只須付少量藥費。手術器材需自費,如心臟起搏器、血管再成形術(俗稱「通波仔」)內的支架和器材,價格數萬港幣起。 自藥物名冊制度,部份較新或較昂貴不在保障之內,選擇使用者要自行付費。亦有部份病如黏多醣症患者需自行付費用藥。曾發生要先交2萬港元藥費才可做緊急手術,而黏多醣症負擔不起數以百萬藥費或癌症病者沒最新藥物亦只可等待死亡,肝病患者如沒自費藥物不能得到較好治療http://www.thevoice.org.hk/electrical/2009/200912/philmonthly_dec.pdf 第10頁 或較佳康復。 現時普通科病房每床每天成本約港幣3600至3900元。.

查看 社会保障和香港公營醫療

身心障礙

身心障礙,是指由于先天或中途發生生理和心理损伤,造成个人在社会生活方面不能充分使用自己能力的状态。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使残疾人过上尽量正常的生活,对其保护逐渐加强,包括:康复、生活及就學補助、福利,特殊教育等服务;经济上的优惠,例如降低税收;以及立法嚴禁歧視、工作保護等。.

查看 社会保障和身心障礙

自僱

自雇者,或稱自僱人士,其工作的僱主就是自己。此類勞務提供者承擔商業風險,不受勞動法律所保障,不能享受員工福利、有薪公眾假期、工傷賠償、退休金等,有些則加入行会。自僱者要申報營業牌照,為其收入申報利得稅、營業稅。有些自僱人士是自由職業者。而公司、商店的老闆也是自僱人士的一種,但他們不算是自由職業者。.

查看 社会保障和自僱

老年

老年(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一段时间。.

查看 社会保障和老年

老化

在生物學及醫學上,老化是生理狀態随时间而變老的過程。研究发现,老化会使整体记忆力衰退,但部分的记忆,如语义或常识的记忆衰退速度较慢。在情感方面,卻可能有正面的影響。研究老年的學科稱為老年學。一般而言,人類大約在60-65歲,便會到了老年,身體機能便會漸漸衰老。 在材料物理上,老化是物料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间变坏的现象。.

查看 社会保障和老化

退休金

退休金(Pension)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從職場退出時,公司或雇主必須給予退休僱員的一筆較大額酬勞。這筆金額,僱員可以選擇要一次提領全額,或是分期以年金方式領取。 退休在不同的國家及職業有不同的法定年齡或工作年資,滿此年齡或年資的職員,被視為應該退出職場,將位置讓給年輕人。此時雇主必須給予一筆大額金錢作為勞工勞苦一生的獎勵,並以此作為不工作後的養老生活費和醫療費來源。 各國退休金一般可分為三種型式:一為國家出資給付的年金,二為以受雇者在職時繳納退休基金及企業為受雇者提撥金為財源的年金,三為個人為自己退休準備的儲蓄投資(例如商業保險、基金投資等)。.

查看 社会保障和退休金

死亡

死亡是相對於生命體存在(存活)的生命現象,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能够导致死亡的现象一般有:衰老、被捕食、营养不良、疾病、窒息、自杀、他杀、餓死、脱水以及意外事故還有死刑(如槍斃),或者受伤。绝大部分已知的生物都会不可避免的经历死亡。 在人类社会中,死亡這自然现象被宗教传统和哲学疑问关注了几千年。其中可能包含一种信念,即某种复活(相关于亚伯拉罕诸教)、转世(相关于印度诸教),或者意识永久消失,被称为「」(Oblivion,通常相关于无神论)。 人类死亡之后的纪念仪式可能包括各种丧礼或葬礼。人的遗体通常被称为尸体,一般会土葬或火化,但亦有多种其他的方法处理人的尸体。.

查看 社会保障和死亡

战间期

戰間期,指的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局势仍然十分动荡。欧洲在这一时期仍然处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恢复的时期。而在北美(指美國與加拿大),1920年代曾经有过经济的快速成长(咆哮的二十年代),但在1929年爆发的經濟大恐慌使得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魏玛共和国崩溃,纳粹主义兴起。1930年代後,随着九一八事变、日本建立满洲国;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德奥合併等事件发生,人类距离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越来越近。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间期宣告结束。 戰間期的局勢發展:.

查看 社会保障和战间期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查看 社会保障和教育

401k退休福利計畫

#重定向 401(k)退休福利計畫.

查看 社会保障和401k退休福利計畫

亦称为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