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港鐵和維多利亞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港鐵和維多利亞港之间的区别

港鐵 vs. 維多利亞港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之间港鐵和維多利亞港相似

港鐵和維多利亞港有(在联盟百科)43共同点: 尖沙咀尖沙咀站將軍澳綫上環中環九廣鐵路九龍广东省地鐵啟德機場灣仔紅磡紅磡站荃灣綫青衣島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香港香港島香港人香港地鐵香港回歸香港立法會香港站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香港經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觀塘綫鰂魚涌站...黃埔站 (香港)金鐘站東區海底隧道東鐵綫東涌綫機場快綫油塘站沙田至中環綫港島綫港元會展站新界日本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尖沙咀和港鐵 · 尖沙咀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站

尖沙咀站(Tsim Sha Tsui Station)為港鐵荃灣綫在九龍的車站,也是荃灣綫穿越維多利亞港至香港島前最後一個車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嘴彌敦道地底,於1979年12月16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尖沙咀站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東站,供乘客轉乘西鐵綫;但由於該系統為非收費區,乘客不能以一張單程車票在此站轉乘;若以八達通轉乘需要先出閘、後入閘。位於半島中心和海港城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尖沙咀站和港鐵 · 尖沙咀站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綫

將軍澳綫(Tseung Kwan O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的寶琳站和康城站之間,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線大部份車站位處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將軍澳綫和港鐵 · 將軍澳綫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上環和港鐵 · 上環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中環和港鐵 · 中環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九廣鐵路和港鐵 · 九廣鐵路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港鐵 · 九龍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广东省和港鐵 · 广东省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地鐵

地鐵為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目前在中文的詞意上有两种理解,但均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相關:.

地鐵和港鐵 · 地鐵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啟德機場和港鐵 · 啟德機場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港鐵和灣仔 · 灣仔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紅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港鐵和紅磡 · 紅磡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紅磡站

紅磡站(Hung Hom Station),兩鐵合併前稱紅磡車站,更早前被稱為九龍車站(Kowloon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及西鐵綫的終點站,同時亦是香港來往中國大陸的城際客運鐵路終點站。此站雖然以紅磡為名,實際上是座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所以與傳統上的紅磡有所距離,本站在十八區區域劃分上隸屬油尖旺區。 城際客運鐵路稱之為「九龍站」,東鐵綫及西鐵綫稱之為「紅磡站」,沙田至中環綫通車以後,現有用於東鐵綫和西鐵綫的月台將會完全用於直通車服務(即直通車服務由原本兩個月台增至六個月台),而位於原紅磡貨場位置(現有C出入口車站大堂下方)的新車站部分(新「紅磡站」)將供本地客運服務使用,較原有用地向東移。.

港鐵和紅磡站 · 紅磡站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港鐵和荃灣綫 · 維多利亞港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港鐵和青衣島 · 維多利亞港和青衣島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港鐵和西區海底隧道 · 維多利亞港和西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

西九龍(West Kowloon,亦作Kowloon West),顧名思義就是指香港九龍半島的西面,地域從北至南由昂船洲伸延至渡船角附近,除了昂船洲外,其餘土地均是透過填海得來,總面積達334公頃,因此西九龍很多時候又被稱為西九龍填海區,也常被簡稱西九;在十八區地區行政上橫跨油尖旺區及深水埗區;填海計劃名為《西九龍填海計劃》,是《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的十項工程之一。.

港鐵和西九龍 · 維多利亞港和西九龍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港鐵和香港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港鐵和香港島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港鐵和香港人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現稱港鐵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7條路線,全長91.0公里香港年報2006 - ,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

港鐵和香港地鐵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地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港鐵和香港回歸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港鐵和香港立法會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站

香港站(Hong Kong Station)是港鐵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港景街1號的鐵路站,是東涌綫與機場快綫的下行終點站,結構與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相連。香港站設有非收費區及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中環站,供乘客轉乘荃灣綫和港島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乘搭機場快綫的乘客能夠在該站進行預辦登機服務。.

港鐵和香港站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站 · 查看更多 »

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

四條過海鐵路是香港一項興建中的工程,為紅磡至金鐘鐵路線的名稱《 》(第3.6段 沙田至中環線),2000年5月,運輸局(第2段),2006年12月29日,立法會秘書處議會事務部1,2001年11月30日,運輸局。預計於2021年啟用。.

港鐵和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

没有描述。

港鐵和香港經濟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經濟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港鐵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英文:Hong Kong Airport Core Programme)是香港一份規模龐大的基礎建設發展計劃,以計劃在大嶼山赤鱲角興建的新香港國際機場為核心,包括十項核心工程。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簡稱「新機場計劃」,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宣布,由於此份計劃描繪將來像玫瑰園般美好,故此又稱為「玫瑰園計劃」。 計劃原預算逾2,000億港元,當計劃公佈時,香港社會譁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擔心新機場的造價過高,將會影響將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財政儲備而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計劃最後經過多次修改(包括將青馬大橋主塔之間的距離縮短)以降低成本,最後中英兩國就興建新機場問題於1991年達成諒解,工程啟動。新機場原訂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落成,最終延遲至1998年啟用。整個計劃建築工程歷時8年,耗資1,553億港元,是香港歷史上至啟德發展計劃前,規模及耗資最大的一份基礎建設發展計劃。.

港鐵和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 維多利亞港和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 查看更多 »

觀塘綫

觀塘綫(Kwun Tong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九龍九龍城區的黃埔站,與新界西貢區的調景嶺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這條路綫於1979年通車,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條通車的路綫,由於當時東端的總站設於觀塘區的觀塘站,因而得名。.

港鐵和觀塘綫 · 維多利亞港和觀塘綫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站

鰂魚涌站(Quarry Bay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轉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及寶馬山之間的地底,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該站亦是最接近東區海底隧道的鐵路車站。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四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西營盤站(深80米)和金鐘站(深43米),不過此站兩個不相連的大堂均設於地面,是港島綫唯一將大堂設在地面的車站。.

港鐵和鰂魚涌站 · 維多利亞港和鰂魚涌站 · 查看更多 »

黃埔站 (香港)

黃埔站(Whampoa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一個鐵路站,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紅磡工業區 ,2008年3月12日,地鐵公司,主要服務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一帶,較位於紅磡灣的紅磡站更接近紅磡,於2016年10月23日起取代油麻地站舊終點站,並成為觀塘綫的下行終點站。車站所在的位置,鄰近紅磡昔日的一座大型船塢「黃埔船塢」,該船塢先後於1970及80年代經城都地產及長江實業地產改建為大型住宅屋苑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車站遂命名為黃埔站。.

港鐵和黃埔站 (香港) · 維多利亞港和黃埔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港鐵和金鐘站 · 維多利亞港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Ea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東隧,為香港第2條過海隧道,穿越維多利亞港,連結香港島的鰂魚涌及九龍東的茶果嶺。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觀塘綫;現時改由將軍澳綫使用)的隧道,也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最長的一條,是2號幹線的起始段,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東區海底隧道和港鐵 · 東區海底隧道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東鐵綫和港鐵 · 東鐵綫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東涌綫

東涌綫(Tung Chung Line)是香港港鐵營運的一條連接離島區大嶼山東涌站與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的通勤鐵路線,是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東涌綫於1998年6月22日全綫通車,通車時只有6個站,後來南昌站和欣澳站分別在2003年12月16日和2005年6月1日啟用。.

東涌綫和港鐵 · 東涌綫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機場快綫

機場快綫(Airport Express,兩鐵合併前簡稱機鐵,通車前計劃名稱為飛翔快綫)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屬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於1998年7月6日隨著興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正式啟用同時通車,模式上屬機場聯絡軌道系統,連接位於新界離島區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及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共設有5個站。由於這路綫連接了香港國際機場,並以特快形式運行,故得此名。.

機場快綫和港鐵 · 機場快綫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油塘站

油塘站(Yau Tong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一個跨月台轉車站,也是將軍澳綫唯一一個位於九龍區的車站,亦是將軍澳綫穿越維多利亞港至香港島前最後一個車站。本站位於香港九龍東觀塘區油塘茶果嶺道旁,由日本熊谷組株式會社承建並於2002年8月4日啟用。車站以黃色為主要色調。油塘站採用明山爆破方式建造,原址為普照書院舊址以南的一處山坡及油塘灣填海地。 油塘站並非像將軍澳支綫其餘新車站般建於新填海區,故承建商因而需要先行重置原先處於工地範圍內的兩間學校,並處理廢物棄置場受污染之土壤,方能展開車站建築工程。 油塘站工程的一大特點,是車站建造工程與房委會房屋發展工程之結合。地鐵受房委會委託,於車站頂層興建購物走廊,並在車站周邊興建地基以便興建油麗邨及大本型商場。.

油塘站和港鐵 · 油塘站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沙田至中環綫

沙田至中環綫(簡稱沙中綫,Shatin to Central Link,縮寫SCL)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正在興建的鐵路擴展項目,港鐵公司宣傳將之稱為「鐵路2.0」的一部分。 沙中綫原來計劃路綫是由沙田直達中環,但現在拆分為「沙田至紅磡段」及「紅磡至中環段」兩部份:.

沙田至中環綫和港鐵 · 沙田至中環綫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港島綫和港鐵 · 港島綫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港元和港鐵 · 港元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會展站

會展站(Exhibition Centre Station)是港鐵正在興建的鐵路站,將會交匯東鐵綫的過海延綫(南北走廊)部分和北港島綫(將軍澳綫西延部分),位於香港灣仔區原灣仔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地底(立法會CB(1)2058/06-07(01)號文件),2007年7月16日,運輸及房屋局,鄰近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將會服務香港島灣仔北部一帶。.

會展站和港鐵 · 會展站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界和港鐵 · 新界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港鐵 · 日本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港鐵和維多利亞港之间的比较

港鐵有540个关系,而維多利亞港有2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3,杰卡德指数为5.71% = 43 / (540 + 213)。

参考

本文介绍港鐵和維多利亞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