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普洱市和永昌府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普洱市和永昌府之间的区别

普洱市 vs. 永昌府

普洱市,旧称思茅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市境东邻红河州、玉溪市,北界楚雄州、大理州,西连临沧市,西南与缅甸毗邻,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和老挝、越南两国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滇西南哀牢山区,澜沧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还有阿墨江、南卡江等主要河流。全市总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人口260.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普洱以盛产普洱茶而闻名,此外还是多种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永昌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府。南詔置,大理国承襲之。1913年廢。.

之间普洱市和永昌府相似

普洱市和永昌府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南卡江南诏大理国乾隆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省保山市缅甸隆阳区道光永德县永昌郡洪武澜沧江明朝

南卡江

南卡江,发源于缅甸掸邦靠近中缅边境的杨岩东部山区,上游称南锡河,流經缅甸佤邦龍潭特區、中国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岳宋乡,左纳南弄河后成为中缅界河,沿峡谷南流21.1千米,左纳南康河称南卡江,向南流,在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勐马镇左纳南马河,转东折西流淌约7千米后进入缅甸佤邦溫高縣、邦康,最後在佤邦Wan Ta-sing附近注入薩爾溫江,是缅甸佤邦第二長河,僅次於薩爾溫江。中国境内河长93千米,集水面积2268.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4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1.06万千瓦。.

南卡江和普洱市 · 南卡江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南诏

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紀时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从748年开始扩张至今雲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挝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長和国。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南诏和普洱市 · 南诏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大理国和普洱市 · 大理国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乾隆和普洱市 · 乾隆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朝廷的一级行政区,简称“云南”或“云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云南省、云南行省。云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云南全部、贵州南部、四川东部,广西西部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等,西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接壤。.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和普洱市 ·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云南省和普洱市 · 云南省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保山市

保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市境北接怒江州,东北临大理州,东南界临沧市,西邻德宏州,西北与南面一小段边界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缘,高黎贡山和怒山峡谷纵贯全境,澜沧江、怒江、龙川江自北往南流经。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58.1万。.

保山市和普洱市 · 保山市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普洱市和缅甸 · 永昌府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隆阳区

隆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保山市下属的一个区,2000年设立。.

普洱市和隆阳区 · 永昌府和隆阳区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普洱市和道光 · 永昌府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永德县

永德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下属的一个县。2002年人口32万人。.

普洱市和永德县 · 永德县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永昌郡

永昌郡,中国古代的郡。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以及可能包含緬甸克欽邦、撣邦的一部份,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梁各朝,陳朝喪失了該領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現在北周,位置則為現代的四川省東部。《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永昌郡始於1世紀。中國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其地劃為哀牢縣、博南縣,並且將原益州郡西部的六個縣分離出來,合併成立為永昌郡。轄八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雍鄉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普洱市和永昌郡 · 永昌府和永昌郡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普洱市和洪武 · 永昌府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澜沧江

澜沧江(佤语:Grong / rom Groung / rom Grong),是湄公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其上游為扎曲(),發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鄉北部,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长2,139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澜沧江的水电已经全面开发,除扎曲上的果多水电站外,昌都以下共规划21级,其中西藏境内6级,云南境内15级。 “澜沧”一词或来源于老撾的灡沧王国。瀾滄江流域的民族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與藏傳佛教。.

普洱市和澜沧江 · 永昌府和澜沧江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朝和普洱市 · 明朝和永昌府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普洱市和永昌府之间的比较

普洱市有143个关系,而永昌府有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8.11% = 15 / (143 + 42)。

参考

本文介绍普洱市和永昌府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