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43 关系: 南卡江,南北朝,南诏,召片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大理国,大理白族自治州,天历,天授,威远县,威远镇 (景谷县),威楚路,娜允镇,孟定府,孟琏长官司,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宁江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寧州,少数民族,不韋縣,中原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民族,临沧市,常住人口,东汉,东晋,布朗族,市辖区,万户,三国,九龙江,乾隆,康熙,云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省,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建兴,开元,彝族,佤族,彭世洛,保山市,地级市,... 扩展索引 (93 更多) »
- 云南城市
- 普洱
南卡江
南卡江,发源于缅甸掸邦靠近中缅边境的杨岩东部山区,上游称南锡河,流經缅甸佤邦龍潭特區、中国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岳宋乡,左纳南弄河后成为中缅界河,沿峡谷南流21.1千米,左纳南康河称南卡江,向南流,在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勐马镇左纳南马河,转东折西流淌约7千米后进入缅甸佤邦溫高縣、邦康,最後在佤邦Wan Ta-sing附近注入薩爾溫江,是缅甸佤邦第二長河,僅次於薩爾溫江。中国境内河长93千米,集水面积2268.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4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1.06万千瓦。.
查看 普洱市和南卡江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普洱市和南北朝
南诏
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紀时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从748年开始扩张至今雲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挝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長和国。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查看 普洱市和南诏
召片领
召片领(ᦈᧁᧉᦕᦶᧃᧈᦡᦲᧃ,意为“国王”)是1950年以前西双版纳傣泐的最高统治者。 根据《泐史》记载,叭真于傣曆542年(1180年,南宋淳熙七年)统一各部,以景龙(景洪)为中心建立“景龙金殿国”,成为第一世召片领。 傣曆658年(1296年,元元贞二年),元朝在此设立“彻--军民总管府”。傣曆744年(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九世召片领召坎勐归顺明朝,改置“车--军民府”。傣曆746年(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改为“车--军民宣慰使司”,明朝封召坎勐为首任宣慰使,官阶从三品。清袭明制,续设“车--军民宣慰使司”。 傣曆1306年(1944年),末世召片领刀世勋继位,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以昆明行营名义委任刀世勋为车--宣慰使司宣慰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置。至此,召片领共传四十四世,历时近800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宣慰级土司。.
查看 普洱市和召片领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中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南部,距昆明市约270公里,北接与镇远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两县,东面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县、绿春县三县接壤,南面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面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临。.
查看 普洱市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查看 普洱市和大理国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语:Darl•lit Baif•cuf zirl•zirl•zox),简称大理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州境东邻楚雄州,南接普洱市、临沧市,西临保山市、怒江州,北界丽江市。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云岭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90米。西部有澜沧江,东北有金沙江,洱海位于州境中部。总面积2.83万平方公里,人口354.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51%,白族人口比例约32%,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风景区。.
查看 普洱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
天历
天历可以指:.
查看 普洱市和天历
天授
天授可以指:.
查看 普洱市和天授
威远县
威远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别名婆城,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多低山、丘陵(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总面积:1287.22k㎡,人口约74万,属于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威远东与内江市市中区相连,南与自贡相连,距离成都约140km(G4215(蓉遵高速))距离重庆205km,县政府位于威远最大的镇严陵镇。威远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矿产多样,气候温和,经济、教育、公共建设等发展迅速是四川著名的县级行政区。.
查看 普洱市和威远县
威远镇 (景谷县)
威远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威楚路
威楚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南诏建国前,为爨族首长威楚筑城,南诏设银生节度使。大理国为威楚郡。蒙古帝国蒙哥在1256年改为万户府。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改为威楚路。属云南行中书省,治所在威楚县(今云南省楚雄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楚雄市、牟定县、南华县、双柏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等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改威楚县为楚雄县,三月,改威楚路为楚雄府。.
查看 普洱市和威楚路
娜允镇
娜允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娜允镇
孟定府
孟定府,是明清時期存在於滇西地區的一個土府,土司為刀姓,後來為罕姓,位於鎮康州南方,約為今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查看 普洱市和孟定府
孟琏长官司
孟琏长官司是明朝直隶于云南都指挥使司的一个土司,即孟连土司,治今孟连娜允古镇。 元至正八年(1348年),原木连路被麓川路吞并,明朝初为麓川平缅宣慰司辖地,1402年后属孟定府。永乐四年(1406年)置孟琏长官司,辖境包括元时期的木连路和银沙罗甸府部分地区(今孟连、澜沧、西盟等县和缅甸掸邦东北萨尔温江以东部分地区) ,车里宣慰司也赠予孟琏司一片土地(孟连土司曾帮助过车里宣慰,两土司曾经联姻,车里将部分领土划给孟连作为酬谢和陪嫁)。嘉靖中期废除,万历十三年(1585年)复设,称猛脸。 康熙元年(1662年)孟连土司归附清朝,依明建制仍为孟琏长官司。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升格孟连宣抚司。.
查看 普洱市和孟琏长官司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佤语:Gaeng Lia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
宁江县
宁江县()是越南海阳省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普洱市和宁江县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原名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8日,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面积3,670--,2003年人口19万人。县政府驻宁洱镇。.
宁洱镇
宁洱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宁洱镇
寧州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西晉置。刺史鎮建寧郡。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梁中期以後廢。北周置南寧州。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查看 普洱市和寧州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实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区别对待政策的国家的差别用语,是民族主义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群体,人口比例占少数。少数民族可以是原住民族,也可以是外来民族,来源真实可靠且较为全面完整的各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于对此二者加以鉴别区分。由于少数民族在所居住国家的比例以及他们与多数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服饰等特质,国际法中有一些保护少数民族的专门规定。.
查看 普洱市和少数民族
不韋縣
不韋縣,古代行政區。 不韋縣始設於前109年西漢元封年間,不韋建縣之前,屬西南夷的國土。漢武帝時擴張了漢朝西南方的領土,設置了益州郡,不韋縣成為益州郡最西端的縣份。68年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之後,不韋縣從益州郡劃出與其他七縣合為永昌郡,不韋縣成為永昌郡的郡治。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云南古代县份.
查看 普洱市和不韋縣
中原王朝
中原王朝,通常是指历史上定都於中原的王朝。它既包含汉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王朝,也包含蒙古族和满族等其他非漢族定都于中原的王朝。 中原王朝在学术上存在两种定义:一则以中原文明的汉人为核心的王朝国家即汉族統治的王朝,也被称为“华夏王朝”,例如秦、汉、唐、宋、明;二则以中原汉地为核心拓展、统治者不限于汉人的王朝国家,如元、清。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定义经历了从“王朝國家”到“現代國家”的转化,自19世纪以来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最终取代了中原王朝国家的观念。 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分四层:以汉地十八省为核心的直接统治区域;通过册封、羁縻、土司间接治理的边疆;还有属于中华朝贡体系的其它国家;在此之外,则为化外之地。其核心即随疆域不断变化的天下。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往往是以中原为核心,而如满蒙的征服王朝则是以其统治者自身为核心的多元世界。 从夏直到北宋滅亡,绝大多数被视为具備統治正當性的王朝皆定都于中原,只有東晋、南宋、南明等政權例外。各个定都于中原的皇帝会自视为正统天子,包括有非漢族的五代十國、鮮卑族的北魏、女真族的金、滿族的清,還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根据德裔學者魏復古提出的学说,非汉族王朝可再细分为「滲透王朝」和「征服王朝」,其中前者指魏晉南北朝時期入侵漢地北部所建立的政權,這些政權吸收漢文化並且最後徹底被漢化,而后者在佂服漢地後,選擇性漢化並且堅持本族文化的王朝,包括遼、金、元與清等非漢族民族所建的王朝。.
查看 普洱市和中原王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普洱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得出全国共计12.953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七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中华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亦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該詞最早在晚清由建構和完善「維新派」的民族理論的梁啟超所提出,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理論的前提,是在現階段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但同時也樂見其一體化的趨勢,希望建立有如美國的國家,在未來成為無差別的大民族。 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其中一部分人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岐視政策。這種認知在20世紀初發展成為漢民族主義 ,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而維新派則警告革命派的「排滿」種族革命主張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列強干預的危險。另外,清末留日滿族和蒙古族人士及清朝官員在「國民」觀念的啟示下,對於中國族群關係「從多元到一體」的認知,影響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的族群思想與族群政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民族矛盾,由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參與革命,日益威脅著滿清統治權。為了度過自身低潮的統治時期,清朝統治者與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之間,取得了透過「變法維新」將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的共識,「五族共和」族群論述被晚清政府接納並且成為朝廷的官方族群政策,將自身定位為合「五族」、「五地」為一體的「中央」政府。與維新派相對立的是頑固派,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後,主張種族革命的革命派放棄種族復仇主義的主張,接受新成立的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的立國理論基礎——「中華民族」觀念和「五族共和」政策吳啟訥,。 中華民國建國後,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更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而廣為人知。當今中華民國學術界主張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憲法定義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在歷史淵源上,中華民族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黄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華人或未必有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故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其定義可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在族群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 關於中華民族的概念變遷,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查看 普洱市和中华民族
临沧市
臨滄市(Ling Cang),旧称缅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西北接保山市,东北界大理州,东南邻普洱市,西南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西段,邦马山、大雪山延绵市境,罗扎河、小黑江、南定河等流经。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人口250.9万。.
查看 普洱市和临沧市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是人口統計中的一個名詞。指實際居住在某地區滿特定時間(例如在中國的統計中是以半年,在日本則一般是3個月)的人口總數。與戶籍人口不同之處在於,計算常住人口時,要將戶籍人口扣除流出去該地區達某特定時間以上(例如半年)的流動人口,再加上流入當地已經過特定時間(例如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 category:人口.
查看 普洱市和常住人口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查看 普洱市和东汉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查看 普洱市和东晋
布朗族
布朗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布朗族人口主要集中于云南,该省布朗族占布朗人口的98.4%。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除吉林、宁夏外,其他省份均有布朗族分布,以杂居为主。.
查看 普洱市和布朗族
市辖区
市轄區(常簡稱為區)为現代社會中對城市中所設行政區劃单位類型的泛稱。本條目以講述華語圈的市轄區為主。.
查看 普洱市和市辖区
万户
万户或万虎(Wan Hu,约公元1500年),是传说中中国明朝的一个官吏,根据作品描述“是历史上首位嘗試用火箭升空的人”。現存中國歷史資料中尚未發現关于万户的记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
查看 普洱市和万户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查看 普洱市和三国
九龙江
九龍江,又稱漳水、龍溪、柳營江,是中國福建第二大河,閩南第一大河。發源於龍岩市。長258公里,流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其出海口位於廈門、金門一帶,其中位於出海口南岸的漳州月港乃明朝海禁時期,明政府認定的四大走私港之一。.
查看 普洱市和九龙江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查看 普洱市和乾隆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普洱市和康熙
云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云南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收录各主要年份云南省地级行政区(地级市与自治州,合称“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和人均GDP指标,当年数据参考次年底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GDP指标有修订,地级区划单位GDP每隔五年的经济普查有修订。.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朝廷的一级行政区,简称“云南”或“云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云南省、云南行省。云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云南全部、贵州南部、四川东部,广西西部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等,西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接壤。.
查看 普洱市和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查看 普洱市和云南省
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列出云南省8个地级市及8个自治州历年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人口普查数字,非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字。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统计的户口登记人数。各年的人口数据收录于次年出版的《云南统计年鉴》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
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列出云南省8个地级市及8个自治州的土地面积。根据国务院決定,云南省自2007年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据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3831.89万公顷,各市州的土地面积已收录于《云南统计年鉴》。.
建兴
建兴可以指:;年号.
查看 普洱市和建兴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查看 普洱市和开元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查看 普洱市和彝族
佤族
佤族(佤文:publisher / si viex / Brāog / Vax Ba Rāog / Vāx qux (口语) / Vā (文学语),旧佤文:Praok / Va;中国标准罗马字母:Va)是亞洲的一個跨國民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山地,分屬於緬甸與中國。在緬甸境內超過60萬人,主要分佈於佤邦,也分布於撣邦。在中國約43萬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瀾滄、孟連、雙江、耿馬、鎮康等縣。传统上佤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现在则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有木鼓崇拜。佤族使用佤語,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中國的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6年創製了一套以巴饶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岩帅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
查看 普洱市和佤族
彭世洛
彭世洛是泰國北部偏南區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性都市,彭世洛府首府,接近寮國邊境。彭世洛是泰國古都之一,於600多年前建城。此地因為是纳黎萱王誕生地而著稱,16世紀時他讓彭世洛脫離緬甸的統治,繼位者是他的兄弟Ekathosarot王(Sanpetn三世)。 彭世洛位於泰國北部和中部交界要衝,長久以來因為同時具備政治與戰略重要性,過去曾發生過數次戰爭。阿瑜陀耶(Ayutthaya)的若瑪特羅卡納王期間25年,將泰國首都設於此地。 整個城市沿著楠河岸。11世紀小桂河改道前,彭洛世是高棉前哨,名為Song Kwae。.
查看 普洱市和彭世洛
保山市
保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市境北接怒江州,东北临大理州,东南界临沧市,西邻德宏州,西北与南面一小段边界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缘,高黎贡山和怒山峡谷纵贯全境,澜沧江、怒江、龙川江自北往南流经。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58.1万。.
查看 普洱市和保山市
地级市
地级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級行政区划,因层次上与“地区”相同而稱為地級市,属于地级行政区的一种。自1983年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省辖市之称。至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地级行政区的5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截至2017年9月,地级市数量稳定下来,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仅有7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达到294个,占88%。.
查看 普洱市和地级市
地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中常规的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盟、自治州等。地级行政区隶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辖若干个县、区、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作为特例,东莞市、中山市、嘉峪关市、三沙市、儋州市等五个地级市下辖街道办事处与乡镇,不辖县、区,因此也被称作“直筒子(地级)市”。地级行政区的级别为正厅级,所以非正厅级的省直辖的行政区划不算作地级行政区,例如:湖北省辖的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河南省辖的济源市等等。直辖市下辖的区,虽然是正厅级,但未列入地级行政区的统计。 实际上,省辖市与地级市并不是一回事。省辖市是在省或自治区直辖下的市,既可以是正厅级(即地级市),也可以是副厅级(如湖北省的仙桃市),也可以是县级市(如海南省的五指山市)。.
查看 普洱市和地级行政区
嵩明县
嵩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下属的一个县。嵩明县位于昆明市东北部。嵩明素有“花灯之乡”、“龙狮之乡”的美誉。.
查看 普洱市和嵩明县
傣族
傣族(傣仂语:ᦺᦑᦟ ;傣那语:ᥖᥭᥰ ;ไทย或ไท),可以指称泰老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稱作泰族。傣族是中国跨境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ไทย ),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国境内的傣族,包括有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傣阮(云南西双版纳,有几个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体主要位于泰国北部,此外还有老挝北部、缅甸掸邦)、傣龙(即掸族,缅甸掸邦云南德宏)、黑泰(云南金平)、傣痕(云南普洱,傣痕的主体主要位于缅甸掸邦景栋)等等。佤族对傣族称呼为“Siam”。 泰老民族按照地区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称呼,可以划分为30多个群体,主要的是: Shan(掸族/傣龙)、Tai Ya(傣亚/花腰傣)、Tai Nüa(傣讷/花腰傣);Khamti、Tai Laing、Tai Phake、Tai Aiton、Khamyang、Ahom、Turung(以上为7支为印度和印缅边境) Laos(老族,老族又有6个支系老龙、老允、老康等等)、Lao Isan(泰国伊桑地区老族)、Nyaw(泰国伊桑地区)、Phu Thai(普泰,泰国伊桑地区和老挝中部) Tai Dam(黑傣)、Tai Dón(白泰)、Tai Daeng(红泰)、Phuan(傣Phuan)、Thai Song(松) Tai Yuan(傣沅)、Tai Lü(傣泐)、Khun(傣痕) Siamese(暹罗泰族)、Southern Thai(泰国南部泰族)、Khorat(克拉泰族).
查看 普洱市和傣族
哈尼族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6大民族。云南是哈尼族世居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哈尼族人口有1,440,029人,其中云南有1,424,990人,占哈尼族人口的98.96%。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山东、江苏、湖南、四川和广东五省哈尼族人口均超过千人,其余各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哈尼族人口分布。中国哈尼族使用哈尼语,原来没有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尼族先民为羌族,在海拔2500米山區閞墾梯田,種植水稻。哈尼族(Người Hà Nhì)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人口17,535(1999年普查)。 哈尼人的一支阿卡人(自稱為雅尼人),在缅甸、老挝、泰国都有分布,缅甸、老挝称其为高族()。.
查看 普洱市和哈尼族
哀牢山
哀牢山是一座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的山脉,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云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主要由砂页岩、石灰岩和各种变质岩组成。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全长约500公里,主峰同名称哀牢山,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海拔3166米。.
查看 普洱市和哀牢山
哀牢国
#重定向 哀牢.
查看 普洱市和哀牢国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普洱市和唐朝
元封
元封在中国历史上被用作多个年号的名字:.
查看 普洱市和元封
元江府
元江府,元朝时设置的府。 至元二年(1265年)在罗盘部设立元江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设元江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元江府,府治所在奉化州(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理奉化州、恭顺州(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元江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元江州改设元江县。 Category:元朝的府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云南的府 Category:玉溪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6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7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元江府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自治縣。.
元江路
元江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设置元江路。属云南行中书省,治所在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绿春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等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改为元江府。.
查看 普洱市和元江路
勐烈镇
勐烈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勐烈镇
勐遮县
勐遮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短暂设置的县。 1960年以版纳勐遮(县级)改置,治所在勐遮(今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同年撤销,并入勐海县。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县份 Category:西双版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勐海县 Category:1960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6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勐遮县
勐腊县
勐腊县(ᦙᦵᦲᧂᦟᦱᧉ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地處雲南省的最南端,與老撾、緬甸接壤。面积705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0万人。县政府驻勐腊镇。.
查看 普洱市和勐腊县
勐梭镇
勐梭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勐梭镇
勐朗镇
勐朗镇(佤语:Meng lam),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勐朗镇
勐海县
勐海县(ᦙᦵᦲᧂᦠᦻ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551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9万人。县政府驻勐海镇。 目前下辖5乡6镇:勐海镇、勐遮镇、勐混镇、打洛镇、勐阿镇、勐满镇、勐往乡、勐宋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 县 西双版纳.
查看 普洱市和勐海县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普洱市和回族
玉溪市
玉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北接昆明市,西南界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州相邻,西北靠楚雄州。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哀牢山区与横断山脉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南盘江、元江、绿汁江流经境内,有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湖泊分布。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人口236.2万。玉溪是烟草工业重镇,享有“云烟之乡”的美誉,亦是“花灯之乡”、“滇中粮仓”。.
查看 普洱市和玉溪市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看 普洱市和秦朝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语:Haoqhoq Haqniqssaq Haqhholssaq Ziiqziifzel,彝文:ꉼꉸꉳꆃꁈꆃꁈꊨꏦꍓ),簡稱紅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以红河(元江)横贯州境而得名。西界普洱市,北达玉溪市、昆明市,东北临曲靖市,东邻文山州,南与越南接壤。以红河为界,以北为滇中高原盆地区,以南为横断山脈和哀牢山峡谷地带。红河、南盘江、甸溪河、藤条江、李仙江等流经境内。全州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人口465万,汉族人口比例约43%,哈尼族和彝族人口比例分別约18%和23%,自治州首府驻蒙自市。.
缅宁专区
缅宁专区(佤语:Meng Ling Juang Qi)是云南省已撤消的专区,行政专员公署驻缅宁县。1952年置,1954年更名临沧专区。.
查看 普洱市和缅宁专区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查看 普洱市和缅甸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查看 普洱市和益州
益州郡
州郡,是中国古代地名,三國以後改称建寧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國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境內)。西晉初年,设立宁州,味县成为州治,而建宁郡也成为主要政治中心。直到唐朝初年,建宁始终是南中地区的核心。.
查看 普洱市和益州郡
白族
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四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 白族自称“白伙”(白语:Bai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ai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aipni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大理Baipngvzzi ho),是中國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白蛮”、“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在云南的历史舞台上有过重要影响。唐宋元时期云南历史上一度曾经出现过白族化的过程。。.
查看 普洱市和白族
隆阳区
隆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保山市下属的一个区,2000年设立。.
查看 普洱市和隆阳区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普洱市和道光
联珠镇
联珠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联珠镇
顺宁府
顺宁府,可以指:.
查看 普洱市和顺宁府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ᦈᦹᧈ ᦈᦹᧈ ᦵᦋᦲᧁᧈ ᦘᦱ ᦉᦱ ᦺᦑ ᧑᧒ ᦗᧃ ᦓᦱ,国际音标:,สิบสองปันนา) ,简称西双版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州境北面与普洱市毗邻,西南与缅甸相连,东南与老挝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北面临哀牢山和无量山,东西两侧为山地,中部为谷地和盆地,澜沧江纵贯州境。全州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116.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30%,傣族人口比例约28%,州首府驻景洪市。.
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全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乡2镇36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3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911人,其中农业人口72823人,占总人口的83%。 县城距省会昆明625公里,距普洱市225公里;有5乡1镇15个村委会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89.33公里。.
查看 普洱市和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查看 普洱市和西汉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查看 普洱市和西晋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查看 普洱市和越南
迤南道
迤南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云南省。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月设立,驻普洱府,下辖镇沅府、元江府、临安府、永北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为分巡迤南兵备道兼管水利道,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改辖镇沅直隶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临安府属于临安开广道,顺宁府、景东直隶厅来属。宣统三年(1911年),下辖普洱府、顺宁府、景东直隶厅、镇沅直隶厅。民国改为滇南道。.
查看 普洱市和迤南道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查看 普洱市和蜀汉
赞普钟
赞普钟(752年-768年)是南诏阁罗凤的年号,共计17年。是南诏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云南改元的开始。“赞普钟”一词来源于藏语,意为“赞普之弟”(),为吐蕃君主赤德祖赞赐予阁罗凤的封号。.
查看 普洱市和赞普钟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查看 普洱市和蒙古
蒙哥
蒙哥汗(,),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後一個受普遍承認的大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由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长大。1251年7月1日登基,在位8年零2个月。其间长期主持对南宋、大理的战争,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桓肃皇帝 。.
查看 普洱市和蒙哥
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重定向银沙罗甸宣慰司.
锦屏镇 (景东县)
锦屏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自治县
自治县是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所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地位与普通的县相同,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县与一般县相比具有更多权限。2003年末中国大陆共有117个民族自治县。.
查看 普洱市和自治县
至元
至元可以指:.
查看 普洱市和至元
至顺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 - 末年:1333年十月)是元朝时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共计4年。 至顺三年八月,文宗死,十月元宁宗懿璘质班即位沿用;十二月宁宗死,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即位沿用。.
查看 普洱市和至顺
镇边抚彝直隶厅
镇边抚彝直隶厅,简称镇边厅,清朝设置的厅。 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后移治县东北谦六。辖区包括今双江、澜沧、孟连、西盟四县及沧源县的一部分。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改镇边县。 Category:直隸廳 Category:云南的厅 Category:临沧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88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镇边抚彝直隶厅
镇沅州
镇沅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置,治所在今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永乐中升为镇沅府。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复为州,道光二十年(1840年)改为镇沅厅。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查看 普洱市和镇沅州
镇沅府
镇沅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永乐四年(1406年)升镇沅州置,治所在今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仍降为州。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云南的府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查看 普洱市和镇沅府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把边江、阿墨江流贯。 明朝时置镇沅州,后置镇沅府。清朝改为镇沅州,后又改为镇沅直隶厅,1913年改名镇沅县,1990年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苗族
苗族(苗语湘西方言:Ghaob Xongb;黔东方言:Hmub;川黔滇方言:Mongb;แม้ว / ม้ง;H'mông),是發源於东南亚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苗族9,426,007人,占总人口的0.70%,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和老撾名為赫蒙族(H'mông),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美国也有大约27万人的苗族裔美国人。.
查看 普洱市和苗族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查看 普洱市和雍正
老挝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簡稱寮國(ເມືອງລາວ,--),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鄰國有西北部的緬甸、中國,東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與西部的泰國。2015年10月人口約707萬人,首都永珍。 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國,之后分裂成三個王國,並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日本佔領結束時曾短暫獨立,但不久即恢復法國統治。1949年獲得自治,1953年成為獨立國家。 寮國目前是聯合國會員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查看 普洱市和老挝
恩乐镇
恩乐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恩乐镇
杨照辉
杨照辉(),普米族学者、研究员,中国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人。.
查看 普洱市和杨照辉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查看 普洱市和杭州市
楚雄市
楚雄市(彝语:ꀒꇖꏃ)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中部的一座县级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政府驻鹿城镇,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东经100°35′~101°48′,北纬24°30′~25°15′之间。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县和普洱市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东距云南省会昆明152公里,西距大理178公里。楚雄市同玉溪市、曲靖市与昆明市共同组成滇中城市群,为云南省核心经济发展区域。.
查看 普洱市和楚雄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简称楚雄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东接昆明市,南邻玉溪市、普洱市,西界大理州,北与丽江市及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毗邻。地处滇中高原,乌蒙山与哀牢山之间,金沙江流经州境北部,还有万马河、龙川江、勐果河、礼社江等主要河流。总面积2.84万平方公里,人口273.3万,汉族人口比例约67%,彝族人口比例约27%。.
查看 普洱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
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英文:Hengduan Mountain Range)是中国西南部的著名山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介于北纬22°~32°05′,东经97°~103°之間),为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山系。它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北达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抵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狭义的横断山脉指三江并流地区的四条山脉,即沙鲁里山、芒康山-云岭、他念他翁山-怒山及伯舒拉岭-高黎贡山。.
查看 普洱市和横断山脉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查看 普洱市和永乐
永平 (东汉)
永平(元年:58年 - 末年:75年)是东汉明帝刘莊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只改元了一次。共计18年。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建武中元年号,次年正月初一(58年2月13日)改元永平。 永平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次年正月初一(76年2月24日)改元建初。.
查看 普洱市和永平 (东汉)
永德县
永德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下属的一个县。2002年人口32万人。.
查看 普洱市和永德县
永昌府
永昌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府。南詔置,大理国承襲之。1913年廢。.
查看 普洱市和永昌府
永昌郡
永昌郡,中国古代的郡。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以及可能包含緬甸克欽邦、撣邦的一部份,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梁各朝,陳朝喪失了該領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現在北周,位置則為現代的四川省東部。《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永昌郡始於1世紀。中國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其地劃為哀牢縣、博南縣,並且將原益州郡西部的六個縣分離出來,合併成立為永昌郡。轄八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雍鄉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查看 普洱市和永昌郡
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查看 普洱市和民国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在云南省南部,李仙江南岸。面积3476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河和峡谷。 元属元江路,明属元江府,清属普洱府,1929年设江城县,1954年5月18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普洱市和汉族
沧源佤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佤语:Qang Yin Vax Qux Zi Zi Sin)简称沧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也是中国两个纯佤族自治县之一另一个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县政府驻勐董镇。佤族是沧源县内的主体民族,全县18.56万人口中有14.7万是佤族,占总人口的80%,通用佤语。沧源口岸是国家二类陆路口岸,有三条口岸通道通往缅甸。.
查看 普洱市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泰始
泰始是几个中國歷史上年号的名称:.
查看 普洱市和泰始
泰定
作为年号的泰定可以是指.
查看 普洱市和泰定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查看 普洱市和洪武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普洱市和清朝
滇南道
#重定向 普洱道.
查看 普洱市和滇南道
澜沧江
澜沧江(佤语:Grong / rom Groung / rom Grong),是湄公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其上游為扎曲(),發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鄉北部,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长2,139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澜沧江的水电已经全面开发,除扎曲上的果多水电站外,昌都以下共规划21级,其中西藏境内6级,云南境内15级。 “澜沧”一词或来源于老撾的灡沧王国。瀾滄江流域的民族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與藏傳佛教。.
查看 普洱市和澜沧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位于云南西南部。.
查看 普洱市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木连路
木连路军民府是元朝云南行省所辖的一个土司府,即孟连土司,隶属于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另有说法由乌撒乌蒙宣慰司领有),治所在今孟连娜允古镇。木连即“孟连”的同名异写。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析孟定路东南置木连路,傣族首领罕罢法为总管,天历二年(1329年)以木连路、银沙罗甸置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至顺二年(1331年)改为银沙罗甸军民府。至正八年(1348年),木连路被麓川路并吞,至正十五年(1355年)设平缅宣慰司,明朝改为麓川平缅宣慰司。.
查看 普洱市和木连路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普洱市和明朝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昆明市
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双江自治县,在普洱、临沧地区及西双版纳等地也有分布,人口约为45.3万(2000年)。拉祜族在缅甸掸邦有约25万人,并有其政党组织。泰国有8万6千人,老挝亦有1萬6千人。越南54个民族之一的拉祜族(La Hủ)实际是苦聪人,人口6874(1999年普查)。佤族对拉祜族的称呼为“Mian”。.
查看 普洱市和拉祜族
思茅专区
思茅专区,云南省已撤消的专区。1950年置宁洱专区,1951年改名为普洱专区,1953年改名思茅专区。在今云南省西南部,1970年改称思茅地区。.
查看 普洱市和思茅专区
思茅地区
思茅地区,中国旧地区名。1970年由思茅专区改置。在云南省西南部。 下辖普洱、景东、景谷、镇沅、墨江五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澜沧拉祜族、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西盟佤族四自治县。行政公署驻普洱县。1979年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9811年恢复思茅县。1985年普洱县改设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县改设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县改设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90年镇沅县改设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93年思茅县改设思茅市。2003年撤地改市,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Category:云南地区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70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200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思茅地区
思茅区
思茅区(佤语:See mao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属的市辖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中下游。 2003年10月设立,原稱翠雲區。2007年1月21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2007年4月8日起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此區改名為思茅區。.
查看 普洱市和思茅区
思茅镇
思茅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普洱市和思茅镇
普洱市
普洱市,旧称思茅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市境东邻红河州、玉溪市,北界楚雄州、大理州,西连临沧市,西南与缅甸毗邻,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和老挝、越南两国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滇西南哀牢山区,澜沧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还有阿墨江、南卡江等主要河流。全市总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人口260.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普洱以盛产普洱茶而闻名,此外还是多种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查看 普洱市和普洱市
普洱府
普洱府,清朝政府设立的府。 雍正七年(1729年)分东里宣慰司所辖湄公河内六版纳地置,治所在宁洱县(今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属云南省。乾隆元年(1736年),增领江外六版纳各土司。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景谷、墨江、宁洱三县地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今老挝北部丰沙里省孟乌、孟乌代(光緒年間,割猛烏、烏得與法)等地。1913年废。 清代為最要。迤南道治所。普洱總兵駐。明,車里宣慰司,屬元江府。土官那氏世襲。雍正七年,置普洱府。領廳三,縣一,宣慰司一:寧洱縣、威遠廳、思茅廳、他郎廳、車里宣慰司。.
查看 普洱市和普洱府
普洱道
普洱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 1913年4月置滇南道,治思茅县(今云南普洱市)。1914年6月滇南道改置普洱道,属云南省。辖思茅、普洱、宁洱、他郎、威远、景谷、元江、新平、镇边、澜沧、镇沅、景东、缅宁等县及扛哄、猛班、世袭辕门、猛角(猛)董、圈糯、黄草岭、下允等七土千总;猛戛、世袭、东河、上允、募乃兼贤官等五土把总。辖区约当今云南元江、墨江、江城、勐腊以西,沧源、双江、临沧、景东、新平以南地区。1929年废。.
查看 普洱市和普洱道
普洱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沉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普洱茶的產地因在清朝时屬雲南省普洱府(今普洱市,2007年前为思茅市),所以以此泛稱之。實際上,現在被稱為滇普洱茶泛指中國雲南地區生產的一种茶叶。 明朝時普洱茶稱普茶,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取消天下龙团和凤团等緊壓茶,但不是红茶是绿茶;在邊境的雲南,這種古稱"團茶" 的緊壓茶製作工藝保存下來 。 由於普洱茶「渥堆」工藝向來被視為不傳之秘,所以造成「黑洞」,让初次接触的人容易买到不合格的普洱茶;所以選購普洱茶必須找信用良好的商家,若能清楚製茶人、乃至出品茶廠,則更有保障,並保存於通風良好的乾燥環境,避免發霉。.
查看 普洱市和普洱茶
景东厅
景东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景东府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中部澜沧江以东,哀牢山以西,镇沅县以北至景东彝族自治县地。1913年废厅改为景东县。 Category:云南的厅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景东彝族自治县 Category:177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景东厅
景东州
景东州,明朝设立的州。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景东府改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属楚雄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中部澜沧江以东,哀牢山以西,镇沅县以北至景东彝族自治县地。十七年复升为府。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景东彝族自治县 Category:13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8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景东州
景东府
景东府,元朝时设置的府。 至顺二年(1331年)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属威楚路。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中部澜沧江以东,哀牢山以西,镇沅县以北至景东彝族自治县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为景东州,十七年复升为府,属云南布政司。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景东直隶厅。 Category:元朝的府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云南的府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景东彝族自治县 Category:13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7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普洱市和景东府
景东彝族自治县
景东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云南中部偏西。.
查看 普洱市和景东彝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南部,是普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澜沧江支流威远江流域,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威远县,三年(1914年)改为景谷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景洪市
景洪市(เชียงรุ่ง),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县级市,是州政府所在地。面积6959平方公里,人口37.12万人。原名允景洪(ᦞᦵᧂᦋᦵᧂᦣᦳᧂᧈ ),傣语意为黎明之城。.
查看 普洱市和景洪市
另见
云南城市
普洱
- 普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