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拜占庭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拜占庭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之间的区别

拜占庭帝国 vs. 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鲍德温一世(Balduinus I,,),也称布洛涅的鲍德温(Baudouin de Boulogne),是第一任埃德萨伯爵、耶路撒冷国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鲍德温是家里的小儿子,但是他背离了家庭期望他所走的道路并迎娶了一名诺曼贵族女子。他在1096年被封为凡尔登伯国的领主,却在不久后就加入了他的哥哥戈弗雷四世的十字军并成为其中最出色的指挥官之一。 鲍德温于1097年秋和坦克里德分两路进军奇里乞亚,他阻止坦克里德攻占塔尔苏斯的行为导致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当地亚美尼亚士兵的协助下,鲍德温成功占据了幼发拉底河西部多个重要堡垒,这引起了索罗斯的注意并邀请鲍德温前往埃德萨共同抗击塞尔柱帝国。在鲍德温的帮助下,索罗斯打退了塞尔柱军队,鲍德温也因此被索罗斯收为养子并拥有了埃德萨城的继承权。1098年3月,索罗斯在埃德萨城内的暴动中被刺身身亡,鲍德温顺势取得埃德萨的统治权,他于3月10日正式将埃德萨伯国转型为十字军国家。为了巩固他在埃德萨的统治,鲍德温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夫人阿尔达。阿尔达是亚美尼亚国王的女儿,而亚美尼亚在此前的安条克攻城战中负责准备了十字军主力所需要的食物。另一方面,亚美尼亚方面军队又帮助埃德萨城抵御前去增援安条克城的摩苏尔军队,成功拖延了摩苏尔总督卡波拉三周的时间。 1100年7月,戈弗雷四世去世,当时的拉丁牧首及坦克里德试图把耶路撒冷转交给博希蒙德一世。戈弗雷的手下迅速收集了城内的财宝,并催促鲍德温回到耶路撒冷去宣称他的继承权。由于博希蒙德在一次作战中被俘虏,鲍德温没有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受到拦截。于是在12月25日,鲍德温一世登基为耶路撒冷国王。接下来的十年中,鲍德温攻占了阿瑟夫、凯撒利亚、阿卡、贝鲁特等城。他在1105年的第三次拉姆拉战争中重创埃及军队,导致埃及后来无力大举进犯耶路撒冷。做为周围唯一的君主,鲍德温一世成为了附近几个十字军国家的宗主。包括鲍德温二世、坦克里德等领主都向他宣誓效忠,听从他的旨令。1118年4月2日,旧伤复发的鲍德温一世在进攻开罗的路上不治身亡。.

之间拜占庭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相似

拜占庭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埃及博希蒙德一世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塞尔柱帝国安那托利亞安条克幼发拉底河亞美尼亞佩切涅格人红海约翰二世 (拜占庭)真十字架阿莱克修斯一世耶路撒冷教宗拜占庭皇帝列表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埃及和拜占庭帝国 · 埃及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博希蒙德一世

(塔兰托的)博希蒙德一世,塔兰托亲王和安条克亲王(Bohemond I,Prince of Taranto and Prince of Antioch,约)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将领。他是西西里的诺曼统治者卡拉布里亚公爵的长子,吉斯卡尔出身雇佣兵,后成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 博希蒙德1079年开始领兵,1081年攻占阿夫洛纳,同年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登基,与诺曼人为敌,成为博希蒙德的对手达30余年。1083年阿历克塞将他们逐出色萨利的拉里萨。1085年博希蒙德丧父,他只得到巴里的塔兰托伯爵一个封邑。 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博希蒙德立即响应,率领一支小小的诺曼军队参加东征,1096年冬经希腊半岛到达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土耳其人作战,在尼凯亚、多里莱乌姆和安条克的战斗中,博希蒙德战绩辉煌。 1098年第一次十字军攻陷萨拉森人在叙利亚的防卫重镇安条克后,在该城建立了完全照搬欧洲封建制度的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塔兰托的博希蒙德被封为安条克亲王(称博希蒙德一世),作为这个公国的世袭统治者,并奉命驻守在那里。他屡次进犯领邦阿勒颇,扩展领土,但他在与北方的锡瓦斯突厥人的战斗中失败被俘,直到1103年获释。 1105年9月他前往罗马觐见教皇,然后游历法国,1106年与法王腓力一世之女结婚。1107年再次进攻希腊,率大军在阿夫洛纳登陆,阿历克塞一世急于结束战争,让他统治安条克和几个希腊城邦。博希蒙德也无力再战,只得和阿历克塞一世签订迪沃尔条约,接受臣服拜占庭的屈辱条件。.

博希蒙德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博希蒙德一世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十字軍東征和拜占庭帝国 · 十字軍東征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堡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塞尔柱帝国

大塞尔柱帝国(现代土耳其语:Büyük Selçuklu İmparatorluğu;دولت سلجوقیان)是中世纪时期的突厥-波斯M.A. Amir-Moezzi, "Shahrbanu",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

塞尔柱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 塞尔柱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安那托利亞和拜占庭帝国 · 安那托利亞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

#重定向 安提阿.

安条克和拜占庭帝国 · 安条克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Euphrates.,الفرات / al-Frat,Fırat)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 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的山区,依赖雨雪补给;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下游在库尔纳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幼发拉底河和拜占庭帝国 · 幼发拉底河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亞美尼亞和拜占庭帝国 · 亞美尼亞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佩切涅格人

佩切涅格人,是西突厥的一支(鐵勒中的比千與一部分康居人),受到葛逻禄的驱逐而迁往咸海附近,而后他们继续西迁(因与乌古斯人冲突),10世纪时到达顿河和多瑙河下游,在11世纪时与拜占庭帝国发生冲突,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几场战争中他们被东罗马帝国所败,后来在匈牙利定居下来,逐渐融入到本地居民中。 他们曾打败可萨人,康里人与巴什基尔的一些部族与他们有关。.

佩切涅格人和拜占庭帝国 · 佩切涅格人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红海

红海(البحر الأحمر;יַם סוּף;Mer Rouge;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狭长型,长约2250公里,最宽355公里,均深490公尺,最深2211公尺,面积438,000平方公里。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紅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拜占庭帝国和红海 · 红海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约翰二世 (拜占庭)

约翰二世(希腊语:Ιωάννης Β' Κομνηνός,)是1118年至1143年在位的拜占庭皇帝。他也被称作”美男子”或“好人约翰”。他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皇帝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长子并且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中兴时期的第二位皇帝。约翰二世是一位虔诚而又极富恻隐之心的君主,他决心抚平半个世纪前曼齐克特战役给帝国留下的创伤。 约翰二世还被认为是科穆宁王朝最伟大的皇帝。在他25年的统治生涯中他与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定结了同盟,又在巴尔干击败了切佩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并且亲自指挥庞大的攻势来对抗小亚细亚的突厥人。约翰的行动扭转了东线的战略平衡,而且光复了大量位于小亚细亚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市和堡垒。在东南方,他又设法控制了从门德雷斯河以西至西利西亚和塔尔苏斯的所有道路。这有力地展示了拜占庭皇帝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领导者地位。约翰二世还成为了拜占庭与十字军联军的领导者并挺进为穆斯林占据的叙利亚地区。尽管约翰为了宣传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他的希望还是落空了。十字军盟友的推诿并且他们不愿和他的军队奋战在一起,这种模棱两可的同盟关系使得约翰倍感失望。在约翰二世时期,帝国人口又重新恢复到了1000万人左右。W.

拜占庭帝国和约翰二世 (拜占庭) · 约翰二世 (拜占庭)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真十字架

真十字架,是基督教圣物之一,据信是钉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在基督教传统中,真十字架作为耶稣为人类带来救赎的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在羅馬天主教聖人曆中,5月3日的寻获十字圣架的瞻礼和9月14日的光荣十字圣架瞻礼均是为此而设立。 今天,很多教堂都宣称保有真十字架的碎片,但可信度都不高。.

拜占庭帝国和真十字架 · 真十字架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阿莱克修斯一世

#重定向 阿历克塞一世.

拜占庭帝国和阿莱克修斯一世 · 阿莱克修斯一世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拜占庭帝国和耶路撒冷 · 耶路撒冷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拜占庭帝国和教宗 · 教宗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皇帝列表

本表列出東羅馬帝国的皇帝。 東羅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延续。 被认为是第一位東羅馬皇帝的君主有:.

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拜占庭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之间的比较

拜占庭帝国有443个关系,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有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3.35% = 17 / (443 + 65)。

参考

本文介绍拜占庭帝国和鲍德温一世 (耶路撒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