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之间的区别

拜占庭帝国 vs. 拜占庭皇帝列表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本表列出東羅馬帝国的皇帝。 東羅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延续。 被认为是第一位東羅馬皇帝的君主有:.

之间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相似

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有(在联盟百科)66共同点: 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七世君士坦丁一世 (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九世君士坦丁八世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尼基弗鲁斯三世尼基弗鲁斯一世尼基弗鲁斯二世尼西亚帝国巴列奥略王朝巴西尔一世巴西尔二世中世纪希腊希腊语希拉克略希拉克略王朝亞美尼亞伊琳娜女皇伊萨克一世伊萨克二世伯罗奔尼撒佐伊女皇佩切涅格人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利奥三世 (拜占庭)...利奥一世 (拜占庭)克里特四帝共治制科穆宁王朝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米海尔七世米海尔三世米海尔八世米海尔六世約翰一世 (拜占庭)约翰二世 (拜占庭)约翰五世 (拜占庭)羅馬皇帝列表爱琴海特拉比松帝国狄奧多西一世莫里斯 (拜占庭)萨珊王朝西羅馬帝國马其顿王朝霍斯劳二世阿历克塞三世阿历克塞五世阿历克塞四世阿卡狄奧斯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二世東西教會大分裂杜卡斯王朝波斯戴克里先拜占庭拉丁帝国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曼齐刻尔特战役普利斯卡战役 扩展索引 (36 更多) »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格斯(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拉丁轉寫為Palaeologus;)Donald M. Nicol, The Immortal Emper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东罗马帝国的最後一位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十一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Μέγα Παλάτιον、Palatium Magnum、Büyük Saray),又稱為神聖宮殿(Sacrum Palatium、Ιερόν Παλάτιον),是土耳其伊斯坦堡法齊赫半島東南端的拜占庭皇宮建築群。君士坦丁堡大皇宮是公元330年至1081年間拜占庭皇帝的主要居所,作為帝國的行政中心超過八百年。.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大帝

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常被稱為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Magnus,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ὁ Μέγας,Constantine the Great),或聖君士坦丁(Saint Constantine),羅馬帝國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在帝国轄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巩固皇位。统治期間,他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均取得勝利,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 ,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

君士坦丁大帝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大帝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Porphyrogennetos,生于紫室者,),拜占庭帝国皇帝,912年至959年在位(其中920年至945年与岳父罗曼努斯一世为同朝君主)。 君士坦丁七世是利奧六世之子,亚历山大的侄子,因为其出生于皇宫的紫室之中,故此获得了外号Porphyrogennetos,以示其血统尊贵。君士坦丁七世以热心学术研究闻名,著有《帝国行政论》(De Administrando Imperio)、《典仪论》(De Ceremoniis)等著作。 但君士坦丁七世在位时期拜占庭帝国并不是没有发生战争,如896年利奥六世(拜占庭)向保加利亞西美昂大帝签订了每年进贡的条件在913年被亚历山大取消而引起战争,最后西美昂大帝被加冕为沙皇,保加利亚才退兵。以及基辅罗斯的两次入侵,一样谈了条件才退兵。 尽管在战争上跟父亲利奥六世一样的妥协。在内政上却和父亲一样精明,没有什么危机。在内政上为尼基弗鲁斯二世,約翰一世和巴西尔二世等人的征服打定了基础。.

君士坦丁七世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七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一世 (罗马帝国)

#重定向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 (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一世 (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九世

君士坦丁九世(单独战斗者)(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Θ' ο Μονομάχος,約),东罗马帝国皇帝(1042年-1055年在位)。 君士坦丁九世是帝都(君士坦丁堡)官僚贵族的代表。他的父亲狄奥多西是巴西尔二世皇帝与君士坦丁八世皇帝在位时的朝中重臣,后来因被怀疑卷入宫廷阴谋而失宠。但君士坦丁依靠与罗曼努斯三世皇帝的侄女的婚姻而再度踏上仕途,并受到当时在位的女皇佐伊的特殊青睐。佐伊的丈夫米海尔四世出于嫉妒将君士坦丁流放;但在米海尔死后,女皇很快将君士坦丁召回(1042年),并选择他为自己的丈夫和共治者。此举受到君士坦丁堡牧首阿历克塞一世的强烈反对,因为两人都是第三次结婚,但皇帝夫妇仍于6月11日举行婚礼(牧首本人缺席)。他们一起统治到1050年佐伊去世为止。 君士坦丁九世即位后马上驱逐了米海尔四世的所有亲信。新皇帝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封建贵族和军队的叛乱。由于受到情妇玛丽亚·斯科莱琳娜的谗言影响,君士坦丁九世解除了在意大利的拜占庭将领乔治·马尼亚克的职务,导致后者发动兵变(1042年),造成一场严重危机。马尼亚克宣布自己为皇帝并率军侵入巴尔干,但在与皇帝的军队战斗中伤重身亡,从而结束了这场叛乱。后来在1047年又发生了一场更严重的叛乱:君士坦丁九世的侄子、亚得里亚堡总督利奥·托尔尼基奥斯企图推翻他。托尔尼基奥斯得到了色雷斯封建主集团的支持,并试图进攻君士坦丁堡,但被击退,后来在另一次战斗中被俘。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防御力量,导致1048年佩切涅格人入侵该地区,并在此后5年多次进行劫掠,造成很大破坏。 突厥部族(主要是佩切涅格人和塞尔柱人)是君士坦丁九世在位时期最主要的外敌。佩切涅格人从北方骚扰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而塞尔柱人则从东方侵袭帝国的小亚细亚领土。由于在1045年吞并了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小王国,拜占庭的疆域直接与塞尔柱人的国家接壤,双方于1046年第一次发生接触。1048年帝国与塞尔柱人在亚美尼亚发生冲突,但不久即缔结和约。在签订条约之后,君士坦丁九世愚蠢地解散了在亚美尼亚的驻军以节约国家开支,此举对后来帝国亚洲领土的丧失有深远影响。至于佩切涅格人,他们在1048年的入寇之后就对巴尔干造成持续威胁,而皇帝却寄希望于用外交手段和怀柔来缓和局势。结果佩切涅格人被允许居住在巴尔干附近地区,这就使得防御他们更加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君士坦丁九世曾企图获得匈牙利王国的援助。 在国内,君士坦丁九世希望通过讨好帝都贵族(宫廷官僚集团)和大土地所有者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幅减少了各省地主和基督教会应缴的税赋,并加速推进国内土地的封建化。在他执政时,各省的实际权力落入高等文官(大法官)的手中。 1054年发生了著名的东西教会大分裂。罗马教皇良九世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凯鲁拉里乌斯互相开除了对方的教籍,此事被认为是天主教与东正教正式决裂的标志。君士坦丁九世企图介入此事,因为他需要利用教皇来共同对付诺曼人,后者对帝国在南意大利的领土形成了严重威胁;但他突然病倒并于下一年1月去世。佐伊的妹妹狄奥多拉被宣布为新的皇帝。 君士坦丁九世在位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拜占庭与罗斯进行了密切交往。1043年,基辅大公智者雅罗斯拉夫派其子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维奇率领一支舰队进攻君士坦丁堡;罗斯人的舰队被击败了,但却意外地促成了双方的联姻关系。1046年拜占庭与罗斯结盟,后来双方大体上保持友好。君士坦丁九世的女儿(一说为妹妹;一些文献认为其名为安纳斯塔西娅,另一些则认为为玛丽)与雅罗斯拉夫之子弗谢沃洛德·雅罗斯拉维奇(后来获得了大公公位)结婚。这对夫妇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他继承了外祖父君士坦丁九世的外号“单独战斗者”(读音为“莫诺马赫”)。.

君士坦丁九世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九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八世

君士坦丁八世(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Η΄,960年-1028年11月15日)是馬其頓王朝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廷)皇帝(1025年12月15日-1028年在位)。.

君士坦丁八世和拜占庭帝国 · 君士坦丁八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

安德洛尼卡一世(希腊语:Ανδρόνικος Α’ Κομνηνός,约1118年-1185年9月12日)是科穆寧王朝的拜占廷帝國皇帝(1183年9月24日-1185年9月12日在位)。 安德洛尼卡一世為拜占廷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的孫子、約翰二世的侄兒、曼努埃爾一世的堂兄弟及阿歷克塞二世的堂叔。他的父親是伊薩克·科穆寧是約翰二世的兄弟,約翰二世在位時,伊薩克·科穆寧及其子安德洛尼卡被迫逃亡。曼努埃爾一世即位初年,伊薩克·科穆寧支持曼努埃爾之兄長伊薩克爭位。1150年,曼努埃爾一世成功迫使其叔父伊薩克退隱。 1153年,安德洛尼卡參與推翻曼努埃爾一世的謀反,被下獄並囚禁了12年。1165年,他成功逃亡至他的表兄弟加利奇王公雅羅斯拉夫·奧斯莫梅斯爾的王廷暫避。其後,更與曼努埃爾一世成功講和,成功回國效力。1168年,安德洛尼卡又再失寵,被迫離開王廷,放逐到奇里乞亞統治。其後,安德洛尼卡流亡至安條克公國,但是他風流成性,卻與國王雷蒙的女兒有染,被迫出走。他又出逃至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阿馬爾里克一世收留他,但是當時56歲的他卻又看上前任國王鮑德溫三世的遺孀、曼努埃爾一世的侄女狄奧多拉·科穆寧。兩人出走至大馬士革王國、格魯吉亞王國等地。1180年,狄奧多拉及兩名子女被曼努埃爾一世活捉,以迫使安德洛尼卡回君士坦丁堡。同年,曼努埃爾一世逝世,其子阿歷克塞二世繼位。 科穆寧家族內部的一些成員乘機試圖推翻瑪麗和阿歷克塞的統治。在多次政變失敗後,當時身為本都軍區總督安德洛尼卡在小亞細亞發動武裝叛亂,並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由於民眾對政府的普遍憎惡,安德洛尼卡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到達了與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的加爾西頓,受命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帝國海軍司令隨即叛變投靠了他。於是“上等貴族”阿歷克塞·科穆寧的統治徹底崩潰。君士坦丁堡爆發了大規模暴亂,外國人(主要是來自西歐的拉丁人)遭到狂怒的市民的瘋狂屠殺。安德洛尼卡·科穆寧隨即掌握了權力,他進入君士坦丁堡,將前政府成員統統處死。阿歷克塞二世(當時只有14歲)被迫親自簽發將其母安條克的瑪麗處決的命令。 1183年9月,安德洛尼卡被加冕為阿歷克塞二世的共治皇帝(即安德洛尼卡一世)。阿歷克塞二世本人在兩個月後遭到謀殺,他被安德洛尼卡一世的一名朝臣用弓弦勒死,屍體被拋入大海。 阿歷克塞二世曾與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的女兒法蘭西的阿格尼斯訂婚,但並無確切證據證明兩人是否舉行過婚姻儀式。在阿歷克塞被殺後,阿格尼斯(13歲)嫁給了安德洛尼卡(65歲)。 安德洛尼卡一世反對其前任放縱成禍的罪惡,他還急於鏟除已經坐大的大貴族。然而,由於他只知使用暴力而不長於其他的統治手段,因此其統治就是以暴力、陰謀和可怕的殘酷方式而進行。但是連他的敵人也承認他在帝國各省的改革措施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他雷厲風行地停止當時腐敗的風氣,尤以貪污瀆職。另一方面,他的政策太殘酷,引起反對者激烈反抗,尤其是反對拉丁人政策導致西方列強對拜占廷帝國更強烈的敵視,而反對貴族的偏見則削弱了早就衰弱的拜占廷帝國,使拜占廷的軍事力量達致毫無戰鬥力。 1185年,安德洛尼卡一世(他以殘暴的統治著稱)被其將領伊薩克二世·安格洛斯(此人是阿歷克塞一世的女兒狄奧多拉的後代)推翻,後者建立了安格洛斯王朝,科穆寧王朝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宣告結束。當時不在君士坦丁堡的安德洛尼卡一世回首都時才發現被推翻,他在船上被生擒,伊薩克二世將他交給憤怒的民眾,他被騷動的民眾殘忍地虐待及撕成碎片。他的兒子共治皇帝約翰亦在色雷斯時收到安德洛尼卡一世被推翻的消息後被軍隊殺害。.

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和拜占庭帝国 · 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尼基弗鲁斯三世

尼基弗鲁斯三世·伯塔奈亚迪斯(Νικηφόρος Βοτανειάτης,)拜占庭帝国皇帝(1078~1081年在位),原为小亚细亚的军事贵族,曾任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1078年1月7日自立为皇帝,得到塞尔柱突厥人的支持,进军君士坦丁堡,逼迫米海尔七世退位,同时还迎娶了比自己小50岁的玛利亚皇后。在位3年期间,因年迈衰老,尼基弗鲁斯三世将政务委托给其门客,帝国军队则由他赏识的将领伊萨克和阿历克塞·科穆宁控制。统治期间,国内军事叛乱此起彼伏。1081年,阿历克塞·科穆宁率领的叛军进入君士坦丁堡,他躲到修道院中,同年因病去世。.

尼基弗鲁斯三世和拜占庭帝国 · 尼基弗鲁斯三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尼基弗鲁斯一世

尼基弗鲁斯一世(Nikephoros I,),东罗马帝国皇帝(802年10月31日——811年7月26日在位),原为伊琳娜女皇任命的财政大臣,战死于与保加利亚首领克鲁姆作战的普利斯卡战役中。战死之后,他的头骨被克鲁姆当做酒器并以银来加工,用来饮酒。死後由斯陶拉基奧斯繼位。.

尼基弗鲁斯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尼基弗鲁斯一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尼基弗鲁斯二世

尼基弗鲁斯二世·福卡斯(拉丁化:Nicephorus II Phocas;希腊文:Νικηφόρος Β΄ Φωκᾶς,Nikēphoros II Phōkas;约912年至969年12月10/11日),963至969年间為拜占庭皇帝,其辉煌的战功对于拜占庭帝国於10世纪的中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尼基弗鲁斯二世和拜占庭帝国 · 尼基弗鲁斯二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尼西亚帝国

尼西亚帝国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西欧骑士和威尼斯人联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从君士坦丁堡出逃的拜占廷贵族拉斯卡利斯兄弟建立的希腊人主导的拜占廷流亡政权之中其中一个也是最强大的一个,其余两个拜占庭流亡政权分别是伊庇鲁斯专制国、特拉比松帝国。A Short history of Greece from early times to 1964 by W. A. Heurtley, H. C. Darby, C. W. Crawley, C. M. Woodhouse (1967), page 55: "There in the prosperous city of Nicaea, Theodoros Laskaris, the son in law of a former Byzantine Emperor, establish a court that soon become the Small but reviving Greek empire." 尼西亚帝国的核心领地在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是自科穆宁王朝以来拜占廷帝国人口最密集、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有利扼守黑海海峡通道的地理位置和当地资源使尼西亚帝国比其他拜占廷的继承国更富有,并逐渐成长为原拜占廷帝国疆域内最强大的国家,最终尼西亚军队于1261年收复君士坦丁堡,重建了拜占廷帝国。.

尼西亚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 尼西亚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列奥略王朝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1261年-1453年)。巴列奥略家族(Παλαιολόγος)米海尔八世在热那亚共和国的帮助下于1259年夺取尼西亚帝国皇位,与约翰四世一起成为共治皇帝。1261年7月25日他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庭帝国自1205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始中斷的统治。同年他加冕成为拜占庭皇帝,废黜了约翰四世。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但是这时期拜占庭帝国已是日薄西山,国内封建割据,内讧不已。此外在帝國的安納托利亞,接受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有了征服和入侵異族的熱忱,因此在不斷蠶食帝國的安納托利亞中心領土,亦令拜占庭糧食和人力資源出現短缺(大批希臘語居民成為奧斯曼蘇丹的屬民)。14世纪起,帝國屡遭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国势日衰,國土不斷縮減。最後帝國的領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附近地區和摩里亞兩地(當然像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民族的國家已完全亡國)。 儘管如此,巴列奥略王朝時期卻是拜占庭文化最旺盛的時段之一,見証了拜占庭藝術最後一次蓬勃的發展,這部分是緣於拜占庭畫家和意大利畫家增加了的文化交流。拜占庭藝術家開展了繪畫關於田園風光和地貌的興趣,而傳統的馬賽克畫作亦漸漸讓路予精細的敘事壁畫,從摩里亞米斯特拉斯的教堂群落即可見一斑。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與奧斯曼帝國的總決戰中陣亡,君士坦丁堡陷落。隨著1460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摩里亞,1461年征服特拉布宗,拜占庭帝国正式滅亡。.

巴列奥略王朝和拜占庭帝国 · 巴列奥略王朝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西尔一世

巴西尔一世(马其顿人)(希腊语:Βασίλειος ο Μακεδών,约811年-886年8月29日)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皇帝(867年-886年在位),马其顿王朝的建立者。他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所建立的王朝是拜占廷帝国的全盛时代,见证了帝国的军事扩张和文艺复兴。.

巴西尔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巴西尔一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西尔二世

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人屠夫」,(希腊语:Βασίλειος ό Βουλγαροκτόνος,958年~1025年12月15日)马其顿王朝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皇帝(976年~1025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中世纪的拜占廷帝国达到极盛状态。.

巴西尔二世和拜占庭帝国 · 巴西尔二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中世纪和拜占庭帝国 · 中世纪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希腊和拜占庭帝国 · 希腊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希腊语和拜占庭帝国 · 希腊语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拉克略

弗拉维斯·希拉克略(拉丁语:Flavius Heraclius;古希腊语:Ηράκλειος,),也译赫拉克利乌斯,东罗马帝国皇帝(610年10月5日至641年2月11日在位),出生于一个亚美尼亚家庭。傳統上,希拉克略被認為是軍區制的締造者,現代學者則認為皇帝君士坦斯二世在位期間才建立。.

希拉克略和拜占庭帝国 · 希拉克略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希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略王朝也作伊拉克略王朝,是東羅馬帝國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从希拉克略610年登基到711年查士丁尼二世被罢免,整个家族统治了拜占庭1个世纪。 在政治上,王朝统治者进行多项改革,发展出自由农民阶层,其税收成为国库重要的财政收入。建立推行了军事行政州(塞马州)制度。这些改革奠定了東羅馬国家政治机构实力的基础。 在军事上,希拉克略王朝击败了宿敌萨珊波斯和阿瓦尔人,但东部和南部的领土却被新兴的阿拉伯人占领。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東羅馬帝國成功地阻止了阿拉伯人进入欧洲。尽管疆域缩小,但疆界内确更加稳固统一。 这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乏善可陈,但这时期東羅馬在语言和文化上完成了从晚期罗马帝国到希腊化帝国的转变,意义重大。基督教教会的影响也得到了强化。.

希拉克略王朝和拜占庭帝国 · 希拉克略王朝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亞美尼亞和拜占庭帝国 · 亞美尼亞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琳娜女皇

伊琳娜(希腊语:,拉丁化:Eirḗnē ē Athēnaía,或译艾琳娜、伊琳妮等,,绰号“雅典的”),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或译叙利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780年-790年、792年-797年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单独执政)。单独执政后,作为帝国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称“皇帝”,是东罗马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拉丁化:basileus,相当于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拉丁化:basilissa,相当于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单独执政以后)。她死后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故称圣伊琳娜。.

伊琳娜女皇和拜占庭帝国 · 伊琳娜女皇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萨克一世

伊萨克一世·科穆宁(Ισαάκιος Α' Κομνηνός,约),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的第一个皇帝(1057年-1059年在位)。.

伊萨克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伊萨克一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萨克二世

#重定向 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

伊萨克二世和拜占庭帝国 · 伊萨克二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區劃而言,半島東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大區,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955.

伯罗奔尼撒和拜占庭帝国 · 伯罗奔尼撒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佐伊女皇

佐伊一世(希腊语:Ζωή Α' η Πορφυρογέννητη,拉丁化:Zōḗ I ē Porphyrogénnētē,,绰号“正统嫡系的”),拜占庭帝国(即罗马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个女儿,皇帝罗曼努斯三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28年-1034年在位),皇帝米海尔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34年-1041年在位),皇帝米海尔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1041年-1042年在位),狄奥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1042年在位),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与狄奥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1042年-1050年在位),是拜占庭和欧洲历史上第二位女皇(1028年-1050年在位)。她作为一代女皇,一生共结婚三次,不仅在拜占庭、而且在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所有女皇帝的相关纪录中也绝无仅有。.

佐伊女皇和拜占庭帝国 · 佐伊女皇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佩切涅格人

佩切涅格人,是西突厥的一支(鐵勒中的比千與一部分康居人),受到葛逻禄的驱逐而迁往咸海附近,而后他们继续西迁(因与乌古斯人冲突),10世纪时到达顿河和多瑙河下游,在11世纪时与拜占庭帝国发生冲突,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几场战争中他们被东罗马帝国所败,后来在匈牙利定居下来,逐渐融入到本地居民中。 他们曾打败可萨人,康里人与巴什基尔的一些部族与他们有关。.

佩切涅格人和拜占庭帝国 · 佩切涅格人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保加利亚语:Първo българско царство)是保加尔人阿斯巴鲁赫于681年在多瑙河三角洲建立的一个国家。在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至黑海、南至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他们在864年接受了基督教。681-864年一般叫保加尔汗国或多瑙河保加利亚。 第一帝国于1018年被罗马帝国巴西尔二世消灭,其继承者为1185年建立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奥三世 (拜占庭)

(伊苏里亚的)利奥三世 (,,又譯李奧三世,約),717年建立伊苏里亚王朝,717年至741年在位為东罗马帝国皇帝。.

利奥三世 (拜占庭)和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 (拜占庭)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奥一世 (拜占庭)

利奥一世(Flavius Valerius Leo;),拜占庭帝國皇帝。拜占庭的色雷斯总督。.

利奥一世 (拜占庭)和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一世 (拜占庭)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

克里特岛(Kriti;)就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革哩底,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臘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是地中海第五大島,東西長約 244 公里,最寬處約 56 公里,中部為高山,最高峰海拔為 2740 公尺,南部山勢陡峻,特別是西南部,全為峭壁,難以開闢公路,北部較平緩,居民多集中北岸。島上氣候宜人,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據荷馬的史詩所記說,「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地處於埃及、希臘、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間,就成為戰略要衝和貿易重鎮。.

克里特和拜占庭帝国 · 克里特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四帝共治制

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的一個治理模式。由於他看出羅馬帝國過去兩、三百年間世襲制度的缺點,整個國家積弱不振,甚至引發空前絕後的三世紀危機。於是他大規模地將全國的政治體制整個翻轉,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制的治理模式: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或稱皇帝)任職為奧古斯都及兩位次級領導人(或稱副皇帝)任職為凯撒,即全境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而奧古斯都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之。.

四帝共治制和拜占庭帝国 · 四帝共治制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科穆宁王朝

拜占庭帝国是历史学家用于描述中世纪时期主体民族为希腊人、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定都于君士坦丁堡的东部罗马帝国,在古典时代晚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帝国的东部一直存在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 在拜占庭的历史中,1081年至1185年这段帝国在科穆宁家族统治下时期被称作科穆宁王朝。此期间先后5位科穆宁皇帝总共统治帝国104年,努力支撑着帝国,并复兴了帝国的军事、经济与政治地位,尽管在一些方面最终并未完全恢复到4-6世纪时期甚至是马其顿王朝的地位,他们的成就被称为“科穆宁中兴”。 处于科穆宁王朝的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对圣地的十字军国家的历史有着关键作用,阿莱克修斯一世向西方求援的外交行动在十字军东征的发动上起了关键的直接作用,而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则对十字军国家有着重大的直接政治、经济上的影响。 此外,同时科穆宁王朝时期的帝国也对近东的其它地区、地中海世界、东欧甚至西欧施加了大量其它影响。在科穆宁王朝期间,以拜占庭为代表的东部基督教世界与包括十字军国家的“拉丁”西部基督教世界的交流达到了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史无前例的高峰阶段。威尼斯共和国与其它的意大利商业共和国的商人大量定居于帝国境内,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约60000至80000拉丁人,与他们伴随的是曼努埃尔雇佣的大量拉丁雇佣兵。这些人实际上也反过来帮助拜占庭科学、艺术、文学与文化传播遍及了整个西欧。特别的是,拜占庭艺术在科穆宁王朝期间对西欧艺术及未来的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深远。 科穆宁王朝时期的帝国也对安纳托利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收复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帝国阻挡了突厥人向欧洲进军的步伐超过2个世纪。此时期的再征服行动也为后来的拜占庭继承国尼西亚帝国和特拉比松帝国提供了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帝国在安纳托利亚修建的大量工事的部分仍持久地矗立在地平线上,今日仍然可以看到。.

拜占庭帝国和科穆宁王朝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科穆宁王朝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率领。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十字軍主要由法国和北意大利城邦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軍按威尼斯共和国贵族将领的建议轉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札达尔)。 當時,威尼斯的總督名為恩里科·丹多洛,為一名失明的人,根據史學家記載那時他已逾八十,但丹多洛精明的頭腦和統帥的能力是十字軍無法想像的,他帶著威尼斯的商船隊跟著十字軍一起前進,他向十字軍保證可以幫忙解決錢糧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軍佔領匈牙利的札拉,此時,一個轉機徹底改變了這次十字軍東征的命運,一位名為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要求丹多洛羅總督幫他奪回东罗马帝國王位,並換取幫忙付給十字軍欠威尼斯商人的糧錢的承諾,於是,丹多洛利用這东罗马國內的糾紛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 大戰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別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第四次十字军东--结束8年后(1212年),传说有30,000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儿童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稱童子軍)。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支队伍实际上并不是由儿童,而是由流浪汉组成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人成功到达圣地,其中有一些人没能回家而被贩卖为奴。.

拜占庭帝国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米海尔七世

米海尔七世·杜卡斯(Μιχαήλ Ζ΄ Δούκας,Mikhaēl VII Doukas;)拜占庭帝国皇帝(1071~1078年在位)。米海尔七世是君士坦丁十世的长子,君士坦丁十世去世时(1067年)由于其年幼,其母亲尤多西亚·马克林伯利提萨摄政。由于受到军队势力的威胁,尤多西亚被迫嫁给军事将领罗曼努斯,并在1068年被加冕为共治皇帝,即罗曼努斯四世。1071年,罗曼努斯四世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战败,并被塞尔柱突厥人俘虏后,年仅21岁的米海尔被推举为唯一皇帝。米海尔主要依靠其叔叔约翰·杜卡斯和宰相尼基弗里特泽斯辅佐进行统治。统治期间拜占庭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叛乱此起彼伏。1078年,米海尔七世被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尼基弗鲁斯废黜,进入修道院,直至去世。.

拜占庭帝国和米海尔七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米海尔七世 · 查看更多 »

米海尔三世

米海尔三世(酒鬼)(希腊语:Μιχαήλ Γ,)是一名拜占庭帝国皇帝(842年—867年在位)。他是米海尔二世的孙子,皇帝狄奥菲洛之子。 米海尔三世曾击退阿拉伯人的进攻。后被其亲信巴西尔一世杀害,后者随后建立了马其顿王朝。.

拜占庭帝国和米海尔三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米海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米海尔八世

米海尔八世(拉丁语:Michael VIII Palaiologos,希腊语:Μιχαήλ Η΄ Παλαιολόγος,)又稱麥克尔八世,是一位東羅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259年至1282年。他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一直统治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1261年他从拉丁帝国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由此将尼西亚帝国转化为重建的東羅馬帝国。.

拜占庭帝国和米海尔八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米海尔八世 · 查看更多 »

米海尔六世

#重定向 米海爾六世.

拜占庭帝国和米海尔六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米海尔六世 · 查看更多 »

約翰一世 (拜占庭)

约翰一世·齐米斯基斯(希腊语:Ιωάννης A' Τσιμισκής,),969年至976年在位為拜占庭帝国皇帝。 约翰一世出身于小亚细亚的一个祖籍亚美尼亚的名门望族库尔库阿斯家族,是尼基弗鲁斯二世·福卡斯皇帝任命的帝国最高统帅。他在对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中功勋卓著。969年,约翰·齐米斯基斯谋杀了叔父尼基弗鲁斯二世并自立为皇帝。 约翰一世在即位后对其政变的主要支持者拜占庭东正教会作出一些让步,特别是接受君士坦丁堡牧首波利埃克塔斯的请求废除了尼基弗鲁斯二世颁布的反教会法令。 在约翰一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成功地抵御了阿拉伯人和新兴的基辅罗斯的侵犯。971年,约翰一世将斯维亚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大公率领的罗斯武士队逐出保加利亚,并占领了保加利亚东部。972年,约翰一世宣布承认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的皇帝称号,从而在拜占庭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约翰一世镇压了帝国东部城市的叛乱。 约翰一世死于976年,据信是被人毒死的。 Category:拜占庭皇帝 J J.

拜占庭帝国和約翰一世 (拜占庭)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約翰一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约翰二世 (拜占庭)

约翰二世(希腊语:Ιωάννης Β' Κομνηνός,)是1118年至1143年在位的拜占庭皇帝。他也被称作”美男子”或“好人约翰”。他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皇帝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长子并且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中兴时期的第二位皇帝。约翰二世是一位虔诚而又极富恻隐之心的君主,他决心抚平半个世纪前曼齐克特战役给帝国留下的创伤。 约翰二世还被认为是科穆宁王朝最伟大的皇帝。在他25年的统治生涯中他与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定结了同盟,又在巴尔干击败了切佩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并且亲自指挥庞大的攻势来对抗小亚细亚的突厥人。约翰的行动扭转了东线的战略平衡,而且光复了大量位于小亚细亚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市和堡垒。在东南方,他又设法控制了从门德雷斯河以西至西利西亚和塔尔苏斯的所有道路。这有力地展示了拜占庭皇帝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领导者地位。约翰二世还成为了拜占庭与十字军联军的领导者并挺进为穆斯林占据的叙利亚地区。尽管约翰为了宣传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他的希望还是落空了。十字军盟友的推诿并且他们不愿和他的军队奋战在一起,这种模棱两可的同盟关系使得约翰倍感失望。在约翰二世时期,帝国人口又重新恢复到了1000万人左右。W.

拜占庭帝国和约翰二世 (拜占庭)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约翰二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约翰五世 (拜占庭)

约翰五世·帕里奥洛格斯(希腊语:Ιωάννης Ε' Παλαιολόγος,)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1341年-1376年;1379年-1390年;1390年-1391年,其中1347年-1354年与约翰六世·康塔库尊共治)。 约翰五世是安德洛尼卡三世皇帝之子,母亲为萨伏依的安娜(萨伏依伯爵阿梅迪奥五世之女)。安德洛尼卡三世于1341年去世后,9岁的约翰五世成为拜占庭皇帝。由于皇帝年幼,一个由大贵族约翰·康塔库尊领导的摄政团负责掌管帝国事务。但是康塔库尊受到皇太后和政敌的排挤,于是他在约翰五世即位当年发动叛乱,并于1347年攻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康塔库尊迫使贵族们承认他为约翰五世的共治者,从1347年开始实际统治着帝国。但约翰六世·康塔库尊奉行的亲奥斯曼帝国政策引起其他大贵族的不满,他们在1354年发动政变推翻了他。约翰五世受到这一伙贵族的支持,于1354年11月12日起亲政(按照某些文献,约翰五世亲政是在1355年)。 约翰五世的实际作为证明他是个软弱无能的统治者。在他在位期间,帝国的实力几乎全部瓦解。国家分裂成许多大贵族领地,其中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康塔库尊家族,其次是皇室本身。威尼斯人早已取代拜占庭成为地中海上最强大的力量,并且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奥斯曼人在苏莱曼帕夏领导下,持续不断地侵略拜占庭:他们夺取了亚得里亚堡和腓力波利斯,并迫使拜占庭向苏丹纳贡。约翰五世甚至被要求出兵参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事。在奥斯曼人占领加里波利并直接威胁君士坦丁堡之后,约翰五世企图向匈牙利国王和教皇求助,于1369年前往意大利。为了博取教皇的支持,约翰五世不顾拜占庭东正教会的强烈反对,表示承认罗马教会的宗主权。由于拖欠大量战争债务,他在回国途中被威尼斯人扣留,1371年才被其子曼努埃尔赎回。 约翰五世于1371年承认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一世为宗主。1376年-1379年,他被自己的儿子安德洛尼卡四世推翻,后由于穆拉德一世的干预而重回宝座。1390年4月-9月,约翰五世的孙子(安德洛尼卡四世之子)约翰七世篡夺了皇位,但叛乱很快被曼努埃尔(得到威尼斯帮助)平息。在约翰五世于1391年去世后,曼努埃尔继承了皇位。.

拜占庭帝国和约翰五世 (拜占庭)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约翰五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羅馬皇帝列表

這是羅馬帝國歷代皇帝一覽表。奥古斯都于前27年创元首制,开始了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位的承继方式一般为养子承继制,但也有亲子承继的。罗马多次出现两帝共治,甚至四帝共治。戴克里先创君主制,将皇帝进一步神化。 下表中粗体为合法君主,斜体为未受广泛承认的皇帝。.

拜占庭帝国和羅馬皇帝列表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羅馬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爱琴海

爱琴海(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爾幹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个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

拜占庭帝国和爱琴海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爱琴海 · 查看更多 »

特拉比松帝国

特拉比松帝国(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ης Τραπεζούντα;ς ტრაპიზონის იმპერია)创立於1204年4月,是從拜占庭帝国分裂出的三个帝国之一,持續了257年。特拉比松帝國的第一代君主阿历克塞一世是科穆寧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孫子,他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預見十字軍將攻取君士坦丁堡,便佔據特拉布宗獨立建國,声称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法统而自号“罗马帝国”,但在尼西亚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后改国号为“全东方与海北及伊比利亚帝国”。在地理上,帝国的版图从未超过黑海南岸地区。1461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进攻特拉比松,国王大卫科穆宁投降,国亡。 在1461年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後,大量信奉東正教的希臘人(稱為本都希臘人)仍居住在古帝國的範圍內至20世紀初。這些希臘人因為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而於1923年始被土耳其驅逐至今希臘境內。然而,在當地說希臘語的穆斯林則保留於居住地至今。.

拜占庭帝国和特拉比松帝国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特拉比松帝国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西一世

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年-395年1月17日)又譯為狄奧西亞一世或杜多思一世,也被称作作狄奧多西大帝,是羅馬帝國皇帝(379年-395年),392年起統治整個羅馬帝國。他是晚期古典至中世紀這段過渡時期羅馬帝國的君主,並將基督教定為國教。.

拜占庭帝国和狄奧多西一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狄奧多西一世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 (拜占庭)

莫里斯一世(英语:Maurice;拉丁语: Flavius Mauricius Tiberius Augustus; 希腊语: Φλάβιος Μαυρίκιος Τιβέριος Αὔγουστος)是拜占庭帝国杰出的将军和皇帝(582年-602年在位),他将业已衰弱的东罗马帝国改造成为新的、组织良好的中世纪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和莫里斯 (拜占庭)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莫里斯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萨珊王朝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970万。 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歷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及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拜占庭帝国和萨珊王朝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萨珊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於286年被戴克里先分為兩部份後把政權一分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從而開始有的東西兩部的概念,位處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後分裂的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則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正式名稱與東羅馬帝國相同,均用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國最後在480年東羅馬皇帝芝諾冊封義大利國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這段期間左右西羅馬帝國已無足輕重。 西羅馬帝國皇帝之位斷斷續續的在3世紀到5世紀間存在,隨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占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八十五年之後芝諾體認到西羅馬帝國消亡的事實,故在西羅馬皇帝尼波斯過世後冊封東哥徳人迪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 隨著奧多亞塞於476年控制義大利全境後,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或定於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後,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灭亡时,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被稱作查理大帝繼承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又多一個新的皇室,之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所以之後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繼承西羅馬皇帝自居。.

拜占庭帝国和西羅馬帝國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王朝

其顿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王朝(867年-1056年)。创立者为出生于马其顿军区的巴西尔一世,故名。867年9月23日,巴西尔一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米海尔三世,开创马其顿王朝。马其顿王朝统治期间是拜占廷帝国的全盛时代。1018年征服保加利亚王国。1056年,末代女皇狄奥多拉去世,无嗣,王朝终结。.

拜占庭帝国和马其顿王朝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马其顿王朝 · 查看更多 »

霍斯劳二世

库思老二世(),人称“得胜王”(Parvez),《舊唐書》作库萨和,埃兰沙赫尔第22代君主,590年至628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和霍斯劳二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霍斯劳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历克塞三世

阿历克塞三世·安格洛斯(Αλέξιος Γ’ Άγγελος,)拜占庭帝国皇帝(1195~1203年在位),是安德罗尼柯·安格洛斯的次子,伊萨克二世的弟弟。1195年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将其兄伊萨克二世废黜,刺瞎后囚禁起来。统治期间,拜占庭在巴尔干被保加尔人击败。 1203年,在十字军的帮助下,伊萨克二世和其子阿历克塞四世攻入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三世携带着其搜刮的财宝逃到色雷斯,先后在希腊和小亚细亚各地流亡,最后死于尼西亚(今土耳其伊兹尼克)的一家修道院。.

拜占庭帝国和阿历克塞三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阿历克塞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历克塞五世

#重定向 阿历克塞五世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和阿历克塞五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阿历克塞五世 · 查看更多 »

阿历克塞四世

阿历克塞四世·安格洛斯(Αλέξιος Γ’ Άγγελος,)拜占庭帝国皇帝(1203~1204年在位),是伊萨克二世的儿子。1195年,伊萨克二世被阿历克塞三世废黜,他与父亲一同被囚禁。1199年他和父亲设法逃脱,前往德国国王,其姐夫施瓦本的菲利普处寻求帮助。1203年,在十字军及威尼斯盟友的帮助下,阿历克塞四世和伊萨克二世夺回帝位,父子两人成为共治皇帝。但是阿历克塞四世无力支付事先承诺给十字军的报酬。重税和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的暴行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1204年1月底,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阿历克塞·杜卡斯发动叛乱,阿历克塞四世最后被缢死。.

拜占庭帝国和阿历克塞四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阿历克塞四世 · 查看更多 »

阿卡狄奧斯

弗拉维斯·阿卡狄乌斯·奧古斯都(Flavius Arcadius Augustus; Ἀρκάδιος。公元377年1月1日 – 公元408年5月1日)是从公元395年到公元408年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作为狄奥多西一世与妻子(Aelia Flaccilla)的长子,他是西部皇帝弗拉维斯·霍诺留(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的兄长。学术界一般认为,他是个较为文弱的皇帝,在皇位上的他一直活在权臣和妻子艾丽娅·尤多西娅(Aelia Eudoxia)的阴影之下。.

拜占庭帝国和阿卡狄奧斯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阿卡狄奧斯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一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查士丁尼一世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二世

查士丁尼二世(被剜鼻者)(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Β' ο Ρινότμητος,),685年至695年與及705年至711年兩度在位爲拜占庭帝國皇帝。 在查士丁尼二世统治期间,帝国的意大利部分的很多城市企图独立。查士丁尼二世仰赖各行省权贵的支持进行镇压。687年-689年,查士丁尼二世远征色雷斯和马其顿。他使当地的斯拉夫部落臣服于帝国,并将一部分斯拉夫人迁至小亚细亚居住。因此,在斯拉夫民族的发展及接受基督教等方面,查士丁尼二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692年,查士丁尼二世在与阿拉伯征服者的战役中溃败,导致帝国失去了亚美尼亚南部。 拜占庭军官列昂提在695年推翻了查士丁尼二世,并且割掉了他的鼻子。于是他就得到“被剜鼻者”这个绰号。被剜鼻者查士丁尼逃到保加利亚。705年,他在保加利亚汗特尔维尔的支持下重获皇位,立其子提比略为共治皇帝。711年发生另一次政变。帝国将领菲利皮科斯废黜了查士丁尼二世,他与家人均遭杀害。 Category:拜占庭皇帝.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二世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查士丁尼二世 · 查看更多 »

東西教會大分裂

東西教會大分裂(East–West Schism)是指11世紀基督教會大分裂,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教會)以及羅馬天主教(羅馬普世公教會)兩大宗。自2世紀以後,以羅馬為首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東方教會,因各自不同的教會、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在神學,以及教會的組織、紀律等各方面的分歧逐漸擴大,彼此爭論不休,最終導致了1054年的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形成日後的公教(此乃原意譯名;慣稱為天主教:在明朝時,公教傳入中國時借用外教名詞「天主」稱呼所信仰的神,因而得名)和正教会(即東正教)。.

拜占庭帝国和東西教會大分裂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東西教會大分裂 · 查看更多 »

杜卡斯王朝

杜卡斯王朝(希臘語:Δούκας,1059年-1081年),是拜占庭帝国11世纪的王朝。1059年,科穆宁王朝皇帝伊萨克一世被废黜后,大臣君士坦丁·杜卡斯称帝,建立杜卡斯王朝。1081年,伊萨克一世的远亲阿莱克修斯领兵攻入都城君士坦丁堡,废黜皇帝尼基弗鲁斯三世,杜卡斯王朝中断。最终在1205年,杜卡斯王朝最后一个皇帝阿历克塞五世复辟王朝后不久被杀,杜卡斯王朝终结。.

拜占庭帝国和杜卡斯王朝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杜卡斯王朝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拜占庭帝国和波斯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原名為狄奧克萊斯(Diocles),羅馬帝國皇帝,於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結束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為羅馬帝國後期的主要政體。其改革使羅馬帝國對各境內地區的統治得以存續,最起碼在東部地區持續了數個世紀。.

戴克里先和拜占庭帝国 · 戴克里先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拜占庭和拜占庭帝国 · 拜占庭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拉丁帝国

拉丁帝国(拉丁语直譯爲罗马尼亚帝国),是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時,攻陷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建立的国家。鲍德温一世爲開國君主。十字军想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一个西方教會国家,藉此取代東方教會的拜占庭帝国。.

拉丁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 拉丁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查看更多 »

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

曼努埃爾一世(希腊语:,)是十二世纪的拜占廷皇帝。此时,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历史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其统治期间,科穆宁王朝经历了最后一次兴盛,帝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得以恢复,文化也走向繁荣。 拜占廷帝国曾是地中海世界的掌控者,为复兴这一荣耀,曼努埃尔采取了雄心勃勃的对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它同教宗以及复兴中的西方世界结盟,并对西西里王国发动了入侵试图收复南意大利,但没有成功。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他使帝国躲避了十字军带来的威胁并使他们顺利通过。曼努埃尔还将十字军国家纳入了自己的保护之下。面对穆斯林对圣地的侵袭,他促使帝国与耶路撒冷王国联合进攻法蒂玛王朝。曼努埃尔重塑了帝国在巴尔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版图,并将匈牙利和十字军诸国纳入于拜占庭的势力范围之下。此外,他还对帝国东西面的邻国们持续地发动富有侵略性的战争。 然而,在经历了密列奥塞法隆战役的惨败后,曼努埃尔一世被迫采取妥协政策,使其在东方地区的成就功亏一篑,这一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以傲慢自大的用兵方式进攻处在有利位置的罗姆苏丹军队。尽管拜占廷军队在門德雷斯河谷戰役挽回了损失,并且曼努埃尔与苏丹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缔结了一份对帝国有利的和约,但密列奥塞法隆战役最终表明了帝国为从突厥人手中收复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努力没有成功。 曼努埃尔被希腊人誉为大帝,因人们愿意向其效忠而声名远播。在其大臣的历史作品里,曼努埃尔不仅是一代英杰,也是美德的典范。十字军诸国在与曼努埃尔的联系中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西方天主教世界的一些地区享有“最受上帝祝福的君士坦丁堡皇帝”(the most blessed emperor of Constantinople)的称号。P.

拜占庭帝国和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曼齐刻尔特战役

曼齐刻尔特战役,為公元1071年8月26日發生的一場拜占庭-塞爾柱戰爭,是中世紀發生在近東地區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其中拜占庭軍的決定性戰敗和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俘,導致安那托利亞和亞美尼亞的統治權轉移到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的手中,被後世視為基督與伊斯蘭文化圈在當地消長的象徵。.

拜占庭帝国和曼齐刻尔特战役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曼齐刻尔特战役 · 查看更多 »

普利斯卡战役

普利斯卡戰役(Battle of Pliska),或瓦比特薩關戰役(保加利亞語:Битката при Върбишкия проход)是由拜占庭帝國皇帝尼基弗魯斯一世率領,集結全國兵力與保加利亞大公克魯姆率領的軍隊之間所爆發的一連串戰役。拜占庭軍於保加利亞首都普利斯卡搶掠縱火,令保加利亞軍有時間堵塞作為保加利亞出口的巴爾幹山脈。最後一場戰役於公元811年7月26日在巴爾幹山脈東部的某個關口(很可能是瓦比特薩關,Vărbitsa Pass)上進行。保加利亞軍以伏擊及乘夜突襲的策略有效圍困及制止拜占庭軍的行動,從而殲滅拜占庭全軍,包括皇帝尼基弗魯斯一世。於此戰役後,克魯姆命人以銀加工尼基弗魯斯一世的頭骨,以作酒杯使用,相信這是歷史紀錄上「骷髏杯」的其中一個最好例子。 普利斯卡戰役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中輸得最慘烈的其中一仗。此戰打斷了拜占庭的統治者派兵北伐巴爾幹半島各國的念頭,時間更超過150年,增加了保加利亞人對巴爾幹半島西部及南部的影響力和擴張,令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版圖得以壯大。.

拜占庭帝国和普利斯卡战役 ·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普利斯卡战役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之间的比较

拜占庭帝国有443个关系,而拜占庭皇帝列表有1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6,杰卡德指数为11.22% = 66 / (443 + 145)。

参考

本文介绍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