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鳥羽天皇和源義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後鳥羽天皇和源義仲之间的区别

後鳥羽天皇 vs. 源義仲

後鳥羽天皇(;),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源義仲(),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武將,又名木曾義仲,因在信濃國的木曾谷(今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町)長大,故被稱作木曾義仲。出身名門河內源氏,源義賢的次子,幼名「駒王丸」。同時期著名的武將源賴朝及源義經為其堂兄弟。 1180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在京都起兵討伐平家,並向全日本的源氏討伐平家的令旨。但不久以仁王兵敗被殺。其子北陸宮逃往北陸道,木曾義仲擁立他為主,起兵反對平家。在1183年俱利伽羅峠之戰中,木曾義仲大敗平家,直逼京都,威震四方,迫使平家拋棄京都逃亡西國。 木曾義仲進入京都後,被後白河法皇封為從五位下、左馬頭、越後守,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與源行家一起執掌朝政。他試圖恢復在1181年養和饑饉後荒廢的京都的繁榮,但失敗了。同時由於軍隊缺乏食糧,發生了搶劫民宅的暴動,使其民心大為下降。此外又因皇位繼承問題同法皇發生衝突,最終在法住寺合戰中囚禁後白河法皇和後鳥羽天皇,罷免反對自己的公卿並自封征東大將軍。 次年,盤踞鐮倉的源賴朝得知義仲囚禁法皇和天皇的消息後,派源範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在宇治川戰敗,逃往向北逃亡。同年在近江國粟津(今滋賀縣大津市)同源範賴的部下交戰,陣亡。 木曾義仲在源平合戰中大敗當權的平氏一門,威震四方,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一度有君臨天下之勢。但由於年輕氣盛,加以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形成的驕傲粗暴性格,之後眾叛親離,迅速敗亡。木曾義仲短暫的30年生涯充滿了傳奇性,崛起與滅亡的過程猶如一場壯麗的悲劇,是日本傳統的悲劇英雄之一。.

之间後鳥羽天皇和源義仲相似

後鳥羽天皇和源義仲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壽永守貞親王安德天皇三神器平家平安时代京都以仁王建久征夷大將軍後白河天皇備前國西國高倉天皇關白治承源行家源赖朝惟明親王

壽永

壽永(1182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後)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與後鳥羽天皇,也是後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壽永和後鳥羽天皇 · 壽永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守貞親王

守貞親王()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初期的一位皇族。他是高倉天皇的次子,為七條院(坊門殖子、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後鳥羽天皇的同母兄。 守貞親王年幼時由平知盛夫妻撫養,其乳母是平知盛的夫人治部卿局。1183年平家撤離京都的時候,守貞親王被當作皇太子,同安德天皇一起被帶往西國。 1185年平家滅亡後,守貞親王被救出,送還京都。1192年(建久2年)元服。後來娶持明院基家的女兒陳子(即後來的北白河院)為妃,以持明院為御所,是為日本天皇派系持明院統的始祖。守貞親王由於感歎自己的懷才不遇,於1212年(建曆2年)出家,改名「行助」。此後人稱行助入道親王。 八年之後的1221年(承久3年),後鳥羽上皇發出討伐鐮倉幕府的院宣,但最後卻被幕府執權北條泰時擊敗,史稱承久之亂。鐮倉幕府廢黜了仲恭天皇,並將後鳥羽、土御門、順德三位上皇流放外地。北條泰時認為後鳥羽上皇參與了反對幕府的行動,其後代不配成為天皇,因此將行助入道親王唯一一位沒有出家的兒子茂仁王迎立為帝,是為後堀河天皇。行助入道親王則被尊為太上天皇、治天之君,開設院政,代理天皇行使政務,人稱持明院宮、持明院法皇或廣瀨院。翌年病逝,追贈後高倉院的院號。.

守貞親王和後鳥羽天皇 · 守貞親王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安德天皇和後鳥羽天皇 · 安德天皇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三神器

三神器是指日本创世神话故事中,源自天照大神,並在其後代日本天皇手中代代流傳的三件神器。目前仍然有一些日本人認為三神器是代表天皇的正统象征,类似中国的传国玺與朝鲜半岛的。.

三神器和後鳥羽天皇 · 三神器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平家

#重定向 伊勢平氏.

平家和後鳥羽天皇 · 平家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平安时代和後鳥羽天皇 · 平安时代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後鳥羽天皇 · 京都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以仁王

以仁王()日本平安時代人物。後白河天皇第三皇子,為閑院流藤原季成的女兒藤原成子所生。他的府邸在三條地方的高倉,因此也被稱為高倉宮親王。 以仁王是後白河天皇的第三皇子,由於次兄守覺法親王出家為僧,因此《平家物語》將他記載為後白河的第二皇子。以仁王幼年曾跟隨天台座主最雲法親王出家學習佛法,但應保2年(1162年)最雲圓寂後就還俗了。 以仁王自幼才學出眾,擅於創作和歌和吹笛,且能寫一手好字。後白河上皇最初試圖將他立為六條天皇的太子,但由於建春門院的作梗而作罷。永萬2年(1165年),建春門院和後白河上皇所生的兒子憲仁親王成為了皇太子。同年,15歲的以仁王在近衛河原秘密舉行了冠禮,此後成為八條院暲子內親王的養子。仁安元年(1166年),以仁王的舅舅藤原公光被罷免了權中納言兼左衛門督的官職,以仁王繼位的夢想徹底破滅。此後以仁王被後白河天皇疏遠,被降為親王,過起了隱居生活。 治承三年(1179年),平清盛發動政變,幽禁了後白河法皇並廢止了院政。次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決定起兵反抗平氏奪位,自稱「最勝親王」,並向關東的源氏各族發出討伐平家的令旨。不久事泄,太政大臣平清盛假借法皇的名義將以仁王開除了皇籍,賜名「源以光」,並派人前往以仁王的住所,要把他流放到土佐國去。以仁王得知此事,與源賴政、源仲綱、源兼綱等人出奔三井寺,並向延曆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曆寺拒絕,以仁王等人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平清盛派出平知盛、平重衡、平行盛、平忠度等人率兵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賴政、源仲綱、源兼綱等人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於鳥居前遇到平家武士藤原景高、藤原忠綱的襲擊,中箭落馬身亡。 然而很少人曾經見過以仁王容貌,因此當時日本民間流傳著以仁王依然活著的流言。雖然以仁王舉兵失敗了,但其令旨卻成為了源賴朝、源義仲等各地源氏起兵討伐平家的理由,最終平家政權被推翻。京都的朝廷曾一度將東國所流傳的以仁王令旨當作偽物,直到建久7年(1196年),以仁王一直被稱作「刑人」,當作謀反的人物。(《玉葉》建久7年正月15日条)。 長子北陸宮,在以仁王舉兵失敗後逃亡北陸道,後來被舉兵討伐平家的源義仲奉為主公。源義仲率源氏武士進入京都後,曾一度試圖將北陸宮扶上皇位,但被後白河法皇拒絕了。次子若宮則被平家逮捕,被迫出家,法號道尊。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有高倉神社。.

以仁王和後鳥羽天皇 · 以仁王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建久

建久(1190年四月十一日至1199年四月二十七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鳥羽天皇與土御門天皇。.

建久和後鳥羽天皇 · 建久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征夷大將軍和後鳥羽天皇 · 征夷大將軍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後白河天皇和後鳥羽天皇 · 後白河天皇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備前國

備前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備州。備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岡山縣東南部及兵庫縣赤穗市的一部份(福浦)。.

備前國和後鳥羽天皇 · 備前國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西國

西國(West Country)是指英格蘭西南部的一個地區。除了指布里斯托爾灣和英吉利海峽之間之外,西國的界線並沒有明確定義。西國通常包括康沃爾郡、德文郡、多塞特郡、薩默塞特郡,並且有時也包括格洛斯特郡和威尔特郡的部分地區。有時西國和西南英格蘭等義。西國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

後鳥羽天皇和西國 · 源義仲和西國 · 查看更多 »

高倉天皇

倉天皇(;,應保元年九月三日-治承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第80代天皇(1168年3月30日-1180年3月18日,仁安三年二月十九日-治承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位)。諱憲仁()。.

後鳥羽天皇和高倉天皇 · 源義仲和高倉天皇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後鳥羽天皇和關白 · 源義仲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後鳥羽天皇和治承 · 治承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源行家

源行家()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出生河內源氏,是源為義的第十子,也是源義朝和源義賢的弟弟。因此按照輩分來說是源賴朝和木曾義仲的叔父。人稱新宮十郎或十郎藏人。 源行家原名義盛,其同胞妹妹鳥居禪尼是在熊野三山擔任要職的行範的妻子。由於住在熊野新宮,被人稱為新宮十郎。在1159年的平治之亂中,源義盛參加了兄長義朝的叛亂軍。戰敗後成功逃回熊野並隱居20餘年。1180年(治承4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各地的源氏發出舉兵討伐平家的令旨。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召義盛出山,補八條院的藏人一職,並改名「行家」。從此以後被人稱為十郎藏人。 源行家勸說侄兒源賴朝起兵反對平家,但後來卻同賴朝的部下不和。1181年(養和元年),行家同平家方面的平重衡在墨俁川交戰,行家大敗,逃往三河國的矢作川,隨後投奔賴朝。行家向賴朝請求領地,但被賴朝拒絕;因此投奔木曾義仲麾下。 1183年,源行家同木曾義仲麾下的楯親忠帶兵防禦位於能登國志雄山的平家軍。隨後木曾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平家,取道宇治川,與木曾義仲進入京都謁見後白河法皇。行家與義仲爭奪拜謁的順序,被封為從五位下備後守;但行家不願要備後國,改封備前守。法皇沒收了平家的土地,賞賜給行家和義仲。 木曾義仲的部下在京都胡作非為,引起了法皇和公卿的不滿。源行家意識到了這一點。當時平家的勢力在屋島站穩了腳跟,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行家自請率兵征討西國的平家。在播磨國的室山被平知盛、平重衡擊敗,逃往和泉國。 次年源賴朝派遣源範賴、源義經攻滅木曾義仲的勢力,召行家回京。此後源行家同源義經關係親密,但是同賴朝有矛盾。行家以和泉國和河內國(河內源氏的發源地)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式根據地。 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滅亡後,源行家同源義經結盟,後白河法皇也下達了討伐源賴朝的院宣。然而支持行家的武士很少,不久以後源賴朝率軍上洛,反將源行家和源義經封為朝敵。行家和義經試圖逃往西國以尋求平家餘黨的支持,但在大物浦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而失敗。源賴朝的追兵隨後趕到,行家藏匿在和泉國近木鄉的在廳日向權守清實(後畠中城)的屋敷中。翌年被當地人告發,為北條時定的部下逮捕,同次子家光、三子行賴一起被斬首。.

後鳥羽天皇和源行家 · 源義仲和源行家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後鳥羽天皇和源赖朝 · 源義仲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惟明親王

惟明親王(),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及鎌倉時代前期的皇族,生父母是高倉天皇及平範子,品位三品,又稱為大炊御門宮。.

後鳥羽天皇和惟明親王 · 惟明親王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後鳥羽天皇和源義仲之间的比较

後鳥羽天皇有67个关系,而源義仲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11.45% = 19 / (67 + 99)。

参考

本文介绍後鳥羽天皇和源義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