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弭兵之盟和鄢陵之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弭兵之盟和鄢陵之战之间的区别

弭兵之盟 vs. 鄢陵之战

弭兵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两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弭兵意思为平息战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 鄢陵之战发生于春秋中叶,为晋、楚争霸中原而进行的一次战役。公元前575年春,楚诱使郑国叛晋。同年五月,晋厉公伐郑,楚共王救之,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晋軍.

之间弭兵之盟和鄢陵之战相似

弭兵之盟和鄢陵之战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士燮 (春秋)子重荀偃鄭國楚共王楚国欒書春秋时期晉厲公晋国

士燮 (春秋)

士燮(),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封地名为范,諱燮(范燮),谥号文。士会之子。又称--文子。 士燮受其父士会的薫陶很深,士燮在士会引退後担任晋景公的上軍佐。 前589年,鞍之战升任上軍将,大胜齐国。後来队伍进城走到末尾,士燮他出现,士会问他为什么在最后,他说:“这回作战是以郤子(郤克)为中心,我要先进城引人注目,那就是代替主将接受荣耀,所以必须待郤子先入城。”士会赞许道:“我知道你一生可以免除災祸了。”士燮被誉为晋国良識派大夫。 前583年,趙武在韓厥的支援下,趙家复興,士燮对赵武的祝辞为:“而今可以戒矣,夫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于民,于是乎使工誦諫于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風聽臚言于市,辨祅祥于謠,考百事于朝,問謗譽于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先王疾是驕也。” 士燮通过宋国華元引介,与楚国講和成功。即第一次弭兵之会。前575年,鄢陵之战爆发,和平结束。士燮对战争極力回避,认为终为徒劳,留下一个敌国可以使自己的国家不懈怠。 結局鄢陵之战,晋軍最终勝利,士燮看到晋厲公对战胜楚共王十分自满,不愿看见晋国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家自己诅咒自己死去。家主之位,儿子士--继承。死後谥号文,世称--文子。士会之子、士燮之弟士魴任新軍将。.

士燮 (春秋)和弭兵之盟 · 士燮 (春秋)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子重

子重(),名婴齐,即公子婴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弟弟。 前598年,他作为左尹攻打宋国。 前597年,子重率领左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前589年,担任令尹的子重率军与许国、蔡国攻打卫国、鲁国,以援助鞍之战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冬天,鲁成公与子重、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及齐国大夫在蜀地会盟,以公衡到楚国为人质。子重因在伐宋之后想要申、吕以为赏田,被申公巫臣阻止。在巫臣逃至晋国後,子重与司马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子重得到了巫臣族人子阎的家产。 前585年、前584年,子重攻投靠晋国的郑国。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建议晋国联合吴国。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 前582年,子重攻打陈国和莒国。前580年,因为华元和子重、晋国栾书的私人关系好,所以达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共王登巢车,子重让伯州犁站在楚共王的身后。战斗中,栾鍼看见子重,想起了他对晋军的评价“好以众整”、“好以暇”,就请求晋厉公准许他给子重献酒示意。战争失败后,子重暗示子反自杀谢罪,子反自杀。楚共王听说后,派人劝阻,没来得及。 前574年,子重救郑国,前573年,子重救彭城的鱼石,攻宋国。前571年,子重和子辛杀死了受小国之财物来逼迫他们的右司马公子申。前570年,子重攻打吴国,攻克鸠兹,至衡山。自己先凯旋,大宴。结果,部下邓廖率领的组甲车兵三百、被练步兵三千被吴军袭击,只剩组甲八十、被练三百。子重遂遇心病而亡。.

子重和弭兵之盟 · 子重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荀偃

荀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因祖父官名又氏中行,名偃,字伯游,谥号献。荀林父之孙,荀庚(中行庚、中行宣子)之子。又称中行伯、中行偃、中行献子。 中行偃是晋国名門荀氏本家中行氏的嫡子,前575年,鄢陵之战为上軍佐,为打败楚国立下大功。後来次卿、中軍佐-范-文子士燮去世,他帮助晋厉公诛灭郤氏,他因此昇進次卿、中軍佐,听说厲公又要联合胥氏诛灭中行氏、栾氏。前573年,与欒書弑殺厲公。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自降为上軍佐。 前563年,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560年,正卿、中軍将智罃去世,次卿、中軍佐范宣子士匄应当继任。但他让给了上军将中行偃。 前559年,晋军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中行偃为主帅,命令:“明晨鸡叫时套车,填塞水井,推平灶台,唯余马首是瞻。”下軍将欒黶、下軍佐魏絳却带着下军提前回国了。 前557年,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郑、宋、鲁、卫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国。前555年、魯国遭到齐国攻打,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討伐齐国,齐国首都臨淄差点陷落。前554年,在回晋国途中发病,其子中行吴(中行穆子)继位,二月二十去世。谥号献,史称中行献子。.

弭兵之盟和荀偃 · 荀偃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弭兵之盟和鄭國 · 鄢陵之战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楚共王

楚共王(),或作楚恭王,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龔王 ,名熊審,春秋時代楚國國君。楚莊王之子,而後參與了鄢陵之戰。.

弭兵之盟和楚共王 · 楚共王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弭兵之盟和楚国 · 楚国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欒書

欒書(),姬姓,欒氏,谥曰武,人称欒武子,生年不詳,晉景公、晉厲公時期人物。 祖父欒枝,父親欒盾。晉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軍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參與晉齊鞍之戰,大勝之。晉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欒書官拜中軍將,十五年(前585年),欒書率師救鄭國,迫楚國退軍,伐楚國的盟友蔡國。又擊敗秦國,屢建功勳。晉厲公指使外嬖胥童數人殺死“三郤”(郤至、郤锜、郤犨),胥童乘勢將欒書、荀偃劫持,後被厲公赦還。欒書聯合荀偃趁厲公出遊,誅胥童,將厲公囚禁,六天後,將厲公殺死,立孙周為晉悼公。欒書去世后,韓厥任中軍元帥。遺物有《欒書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栾桓子黡 栾针 孙:栾怀子.

弭兵之盟和欒書 · 欒書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弭兵之盟和春秋时期 · 春秋时期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晉厲公

晉厲公(?─前574年)是晉景公之子,姬姓,名壽曼,《左傳》名州蒲。晋景公在生前即因病重而立他为君。 前579年,宋国大夫华元安排晋国大夫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西门外弭兵。 前578年春,晋国会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的国君,夏天遣吕相(又名魏相)与秦绝交。随后晋厉公亲率晋国中、上、下、新四军联合各国伐秦,败秦军于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渡泾河,直抵侯丽(今陕西省礼泉县东)而回。麻隧之战后,晋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势力更加强大,中原诸国实际上都成了晋国的属国。而楚国因为没有及时救援秦国,已陷入被动。 前577年,郑国倚仗有晋国撑腰,派公子喜(子罕)率军攻打楚国的属国许国,为许所败。郑成公不甘失败,亲自率军攻许,许被迫以叔申的封田向郑请和。作为报复,前576年,楚率军伐郑,打到暴隧(今河南省原阳县西),接着又伐卫,打到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郑子罕反袭楚,取新石(今河南省叶县境内)。为此,晋中军将栾书意图对楚国进行报复,但遭韩厥反对。同年,应许灵公请求,楚共王派公子申“迁许于叶”(今河南省叶县南),许国从此附庸于楚,而许国的原有领土都被郑所占。 前575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公子成出使郑国,以汝阴的田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郑国就依附楚国,背叛了晋国。夏天,郑子罕率兵攻打宋国,被败于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之间),但随后又败宋于汋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南)。郑宋交战不久,晋国准备兴师讨伐郑国,一方面出动四军,一方面派人前往卫国、齐国、鲁国,准备和这些国家协同作战。郑成公得知后,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由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和蛮军会合,与晋军在郑国的鄢陵交战。 这就是鄢陵之战。晋厉公采纳投奔晋国的斗越椒之子苗贲皇的建议,先攻楚军的左、右军,再攻中军。晋国的魏锜一箭射中楚共王的眼睛,随即被楚国的养由基射死。楚公子筏被俘。随后,苗贲皇故意放跑俘虏,让楚军得知晋军已有准备。楚共王召子反商议对策,子反却因醉酒不能应召,楚王只得撤军。子反后畏罪自杀。 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新结连诸侯,计划讨伐郑国,随后晋、齐、宋、鲁、邾等国联合伐郑、陈、蔡。郑子罕出兵夜袭,击败宋、齐、卫三国军队。前574年,郑公子騑(子驷)主动出击,攻打晋国的虚、滑(今河南省偃师市),卫国出兵援助晋国。同年夏,楚派公子成、公子寅领兵驻扎在郑国,助郑抵抗晋国。不久,晋厉公会同周、齐、宋、鲁、卫、曹、邾等国军队再次攻郑,楚子重率军救郑,晋联军主动撤退。同年冬,晋再次会同上述各国军队伐郑、围郑,楚公子申率军救郑,各国军队又因畏惧楚军强大而退兵。鄢陵之战因争郑而起,但晋并未征服郑国,战后又多次伐郑,楚国也多次出兵救郑。 前574年十二月,晉厲公指使外嬖胥童數人殺死郤至,胥童乘勢將欒書、荀偃劫持,後被厲公赦還。欒書聯合荀偃趁厲公出遊,誅殺胥童,將厲公囚禁,六天後,將厲公殺死,明年二月迎立晋厉公的堂侄孙周为君。 在位期間執政為:欒書、韓厥、荀庚、士燮、趙旃、郤犨、郤至、郤錡、知罃、荀偃。.

弭兵之盟和晉厲公 · 晉厲公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弭兵之盟和晋国 · 晋国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弭兵之盟和鄢陵之战之间的比较

弭兵之盟有50个关系,而鄢陵之战有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14.08% = 10 / (50 + 21)。

参考

本文介绍弭兵之盟和鄢陵之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