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太宗和崔仁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唐太宗和崔仁師之间的区别

唐太宗 vs. 崔仁師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崔仁師,定州安喜(河北定縣)人。 武德初年應制舉,授管州錄事參軍,以薦拜右武衛錄事參軍。貞觀初年,任殿中侍御史。陳叔達薦為史官,與令狐德棻、岑文本等人修《周書》。青州(山東省青州市)有人造反被逮治,大理寺少卿孫伏伽要求從嚴審理,仁師責令寬恕,悉脫去犯人杻械,並給予飲食、沐浴。只抓魁首十多人,其他人皆释放。不久唐太宗派人重新審訊囚犯,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末年累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褚遂良忌之。一日有伏閤自訴者,仁師不奏,褚遂良告之太宗,帝大怒,以罔上罪配廣東連州(一說龔州)。不久赦還。永徽初年授簡州刺史。不久卒。 神龍初年以子崔挹為國子祭酒,恩例贈同州刺史。崔仁师诸子中,崔揣官居亳州刺史,袭安平公;崔擢字扬庭,官居雍州司功参军,封安平男;崔摄,官居恒州刺史。崔挹最后官至户部尚书,子崔湜为唐中宗宰相。.

之间唐太宗和崔仁師相似

唐太宗和崔仁師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宰相岑文本唐中宗神龍 (年號)褚遂良貞觀 (唐朝)陈叔达新唐書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唐太宗和宰相 · 宰相和崔仁師 · 查看更多 »

岑文本

岑文本(),南阳郡棘阳县(今新野县)人,字景仁。唐初貞觀朝的宰相之一,封爵江陵子,也是隋唐時代重要的文學家。 岑文本成名甚早。於隋末蕭銑在江陵建立地方政權時,即任岑為中書侍郎,專職管理典藏文書。唐太宗當朝以後,先任秘書郎,復任中書侍郎,並受命與令狐德棻編撰《周書》,文章練達;終官拜中書令,與長孫無忌、高士廉、唐儉、楊师道、劉洎、馬周、褚遂良並列宰相團。 唐史記載著岑文本的特質說:不僅富有文采,且潔身自愛。每次被嘉獎或升遷時,不喜反憂,因為深感責任一次比一次重。岑文本因責任感使然,在貞觀後期越來越見重於唐太宗;--高句麗時,太宗委任他總務後勤,總司物資的調配,其重要性如同漢初的蕭何。原本皇帝有心栽培他為輔佐後任皇帝的骨幹,但未料此番東--意義職責重大,致操勞過度,加上前線戰事先盛後衰,壓力倍增,岑終染病不治,遽逝於幽州(今中國北京市)軍中。享年五十一歲。 唐太宗聞訊,非常悲慟,追贈岑文本為侍中、賜陪葬昭陵。谥号宪。 岑文本有子岑長倩(实为其兄岑文叔子,即岑文本侄)及孫岑羲相繼拜相。.

唐太宗和岑文本 · 岑文本和崔仁師 · 查看更多 »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唐中宗和唐太宗 · 唐中宗和崔仁師 · 查看更多 »

神龍 (年號)

龍(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龍元年二月中宗復国号唐。.

唐太宗和神龍 (年號) · 崔仁師和神龍 (年號) · 查看更多 »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人,因其家族在永嘉南渡后定居建康后又迁徙至钱塘,遂在南朝陈覆亡后落籍钱塘。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後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显庆五年,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仲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唐太宗和褚遂良 · 崔仁師和褚遂良 · 查看更多 »

貞觀 (唐朝)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唐太宗和貞觀 (唐朝) · 崔仁師和貞觀 (唐朝) · 查看更多 »

陈叔达

陳叔達(),字子聰,吳興人,陳宣帝陈頊之第十七子,母亲是昭容袁氏。 生年不详,从其兄陈叔慎生年推测,当在572年后。陈叔达有才學,十多歲時即能賦詩,被稱為奇才,在南朝陳時,被封為義陽王。歷任侍中、丹陽尹、都官尚书等。589年,隋灭南陈,入隋。大業中為内史舍人,至絳郡通守。後為李淵所俘,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武德初,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武德七年(624年),與歐陽詢、裴矩等同撰《藝文類聚》100卷。 贞观初年,加授光祿大夫。与萧瑀争殿中,坐忿谇不恭,免官。不久,居母丧,又有疾,唐太宗很担忧,遣使禁却吊者。丧除,为遂州都督,因病未接受任命。顷之,擢礼部尚书。后授散秩归第。貞觀九年(635年)卒,谥曰缪。久之,追赠户部尚书,更谥曰忠。.

唐太宗和陈叔达 · 崔仁師和陈叔达 · 查看更多 »

新唐書

#重定向 新唐书.

唐太宗和新唐書 · 崔仁師和新唐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唐太宗和崔仁師之间的比较

唐太宗有438个关系,而崔仁師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77% = 8 / (438 + 15)。

参考

本文介绍唐太宗和崔仁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