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之间的区别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vs. 颱風鸚鵡 (2008年)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No.),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應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颱風鸚鵡(英語:Typhoon Nuri,國際編號:081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Karen),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鸚鵡」是由馬來西亞所提供的名稱,指的是馬來語名稱指一種藍色冠羽的鸚--鵡。.

之间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相似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有(在联盟百科)33共同点: 十號颶風信號三號強風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強烈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2008年)啟德八號風球 (澳門)热带风暴青衣島颱風天鴿 (2017年)颱風巨爵 (2009年)颱風約克颱風維克托颱風韋森特 (2012年)颱風莫拉菲 (2009年)颱風風神 (2008年)颱風黑格比 (2008年)颱風雪麗 (1968年)颱風杜鵑 (2003年)颱風海馬 (2016年)颱風愛麗斯 (1961年)西貢香港天文台香港國際機場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香港濕地公園長洲 (香港)橫瀾島沙田 (香港)港鐵...澳門流浮山打鼓嶺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十號颶風信號

十號颶風信號(Hurricane Signal No.),一般市民俗稱為十號風球,為香港天文台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低一級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香港自1884年創立此信號起至今,已知曾發出48次。 最近一次十號颶風信號於2017年8月23日上午9時10分發出,當時香港正受超強颱風天鴿正面吹襲。.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十號颶風信號 · 十號颶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三號強風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Strong Wind Signal No.3),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其中一級,一般市民俗稱為三號風球。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低一級為一號戒備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三號強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Increasing Gale Or Storm Signal No.)為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中,僅次於十號颶風信號的信號,俗稱九號風球,表示天文台預測風力將較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顯著加強。香港自1917年創立此信號起至今只曾發出49次。.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88至117公里,即暴風風力。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稱之為「強熱帶風暴」。雖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氣旋分級之一,但是並非所有官方部門都會採用,例如美國的氣象部門(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不設此級,所有中心風力達暴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也只會視為熱帶風暴。.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強烈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2008年)

強烈熱帶風暴北冕(Severe Tropical Storm Kammuri,國際編號:08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ulian)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北冕」一名由日本提供,指的是現代88星座中的北冕星座。.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2008年) · 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2008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啟德

啟德(Kai Tak)又稱啟德發展區(Kai Tak Development Area,簡稱KTDA),或依地理稱為東南九龍(South East Kowloon),是香港地方,位於九龍東南部。現時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包括的是原啟德機場用地,以及鄰近海旁;西至海心公園,東至茶果嶺海濱區。 啟德現時正在根據《啟德發展計劃》和《起動九龍東》進行新一輪的發展。.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啟德 · 啟德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八號風球 (澳門)

|direction.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八號風球 (澳門) · 八號風球 (澳門)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热带风暴 · 热带风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青衣島 · 青衣島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天鴿 (2017年)

#重定向 颱風天鴿.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天鴿 (2017年) · 颱風天鴿 (2017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巨爵 (2009年)

颱風巨爵(英語:Typhoon Koppu,國際編號:09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ando)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巨爵」(コップ)是由日本於2000年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意指--(--一詞在葡萄牙文中解作杯子)。.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巨爵 (2009年) · 颱風巨爵 (2009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約克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約克.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約克 · 颱風約克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維克托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維克托 · 颱風維克托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森特 (2012年)

颱風韋森特(Typhoon Vicente,國際編號:12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森特」一名乃由美國提供,為查摩洛族的男性名稱之一。韋森特進入南海後受鞍形氣壓場影響而停留15小時,然後採取比所有官方氣象部門的預測都更偏北的路徑移動,更發展出「熱塔」現象導致爆發性增強;最終韋森特以巔峰強度正面吹襲珠江口,成為港澳地區繼1999年颱風約克後最矚目的風災,它令香港天文台發出接近13年以來的首個十號颶風信號,亦令澳門氣象局懸掛同樣是接近13年以來首次的九號風球。 「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除名,並通過由「蘭恩」取代;但除名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這是繼翰文、庫都、欣欣、婷婷、彩蝶之後,第6個「純技術性」,純粹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除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韋森特 (2012年) · 颱風韋森特 (2012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莫拉菲 (2009年)

颱風莫拉菲 (英語:Typhoon Molave,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sang,國際編號:0906,JTWC:07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莫拉菲」是菲律賓氣象部門於2004年提供的熱帶氣旋名字,用以取代2003年造成四十多人死亡導致需要退役的「伊布都」。「莫拉菲」意指菲律賓一種常用於製造傢俬的硬木。.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莫拉菲 (2009年) · 颱風莫拉菲 (2009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風神 (2008年)

颱風風神(Typhoon Fengshen,國際編號:08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rank)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風神」一名由中國大陸提供,意思是掌管風的神。.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風神 (2008年) · 颱風風神 (2008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黑格比 (2008年)

#重定向 颱風哈格比 (2008年).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黑格比 (2008年) · 颱風鸚鵡 (2008年)和颱風黑格比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雪麗 (1968年)

颱風雪麗(Typhoon Shirley,國際編號:6809,中國大陸編號:68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uaning),是一個西北太平洋上出現的熱帶氣旋,是少數風眼直接掠過香港市區的颱風,更是自1961年颱風愛麗斯後,能正面掠過天文台總部並懸掛十號風球的熱帶氣旋。.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雪麗 (1968年) · 颱風雪麗 (1968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杜鵑 (2003年)

颱風杜鵑(Typhoon Dujuan,國際編號:03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nyok)為200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風暴。「杜鵑」一名是由中國提供,即杜鵑花。杜鵑是一個同時吹襲兩岸四地的颱風,並為香港帶來1999年以來首個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杜鵑 (2003年) · 颱風杜鵑 (2003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海馬 (2016年)

颱風海馬(Typhoon Haima,國際編號:16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5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win)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此名由中國大陸提供,是一種海洋動物。海馬是2016年吹襲菲律賓的最強風暴之一,也是10月第3個影響華南地區的熱帶氣旋。海馬導致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首次需要發出五號風暴信號,亦引致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21年以來首次在10月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為海馬在菲律賓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此名稱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木蘭」取代。.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海馬 (2016年) · 颱風海馬 (2016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愛麗斯 (1961年)

颱風愛麗斯(Typhoon Alice,國際編號:61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5W)為196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少數直接穿過皇家香港天文台總部並引致天文台需要懸掛十號風球的熱帶氣旋之一。愛麗斯於1961年5月16日生成,經過南海中、北部之後,再於5月19日在香港掠過,並給香港造成災害,兩日後進入東海及減弱消散。另外,天文台因愛麗斯吹襲而懸掛的十號風球歷時僅2小時30分,成為香港有紀錄以來引致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時數最短的熱帶氣旋,紀錄至今未破。根據實測風力,因為香港境內沒有錄得颶風,所以對於香港是一個不達標的十號風球,最接近香港時強度沒有颱風級數,只有強烈熱帶風暴級數。.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愛麗斯 (1961年) · 颱風愛麗斯 (1961年)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西貢

西貢可以指:.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西貢 · 西貢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香港天文台 · 颱風鸚鵡 (2008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香港國際機場 · 颱風鸚鵡 (2008年)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颱風鸚鵡 (2008年)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香港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Hong Kong Wetland Park)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北部。佔地61公頃,包括60公頃的戶外保護區及10,000平方米(110,000平方呎)的室內展館。濕地公園原本只是一片普通的濕地。香港政府在發展天水圍新市鎮的同時,打算用這片土地來從新改造發展時所失去的具生態價值土地。.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香港濕地公園 · 颱風鸚鵡 (2008年)和香港濕地公園 · 查看更多 »

長洲 (香港)

長洲(Cheung Chau)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因狀似啞鈴而有啞鈴島(Dumbbell Island)的別稱,位於大嶼山東南方,屬於連島沙洲,北望喜靈洲,其西南方有石鼓洲,距離香港島西南方約10公里。長洲行政上被劃入香港十八區中的離島區,島上人口約4萬,是離島區中人煙最稠密的島嶼。長洲對內沒有陸上公共交通,基本發展尚算完善,除了有警署、消防局及醫院等基本設備外,島上也有學校、公共屋邨和綜合大樓等基礎建設。 長洲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島上有不少觀光名勝,例如張保仔洞、北帝廟和長洲石刻等;而渡輪碼頭沿岸一帶則海鮮食肆林立。此外,長洲每年均會舉辦盛大的太平清醮,這項活動是長洲最大型的傳統節目,每次均吸引大批人士慕名參觀。島上設有不少青年旅舍、渡假屋,也有酒店。.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長洲 (香港) · 長洲 (香港)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橫瀾島

橫瀾島或作橫欄島(英文: Waglan Island),是香港離島區的蒲台群島中最東端的一個島嶼,位處香港的東南端。島上有橫瀾燈塔,與由中國政府所管轄的珠海市擔桿島隔海相望。此外,香港天文台於該島設立了一座氣象監測站。由於瀕臨西太平洋和南海北部,該處的風勢較市區明顯強烈,而風浪也較大。.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橫瀾島 · 橫瀾島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沙田 (香港)

沙田(Sha Tin,非正式亦作Shatin)是香港沙田區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界的東部,涵蓋火炭以南、大圍以北的城門河兩岸土地,原稱瀝源(Lek Yuen)。沙田在197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來的沙田海南部如今僅剩一條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現時,城門河以西前沙田墟一帶已建成「沙田市中心」。 2011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然而在沙田新市鎮數十年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大量以「沙田」爲名的建築物、屋苑和組織,如沙田第一城、沙田廣場、沙田體育會等都選擇使用“Shatin”作爲對應中文名稱中「沙田」二字的英文名詞。不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使用英文說出「沙田」之名時都不會區分“Sha Tin”和“Shatin”之發音差異。.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沙田 (香港) · 沙田 (香港)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港鐵 · 港鐵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澳門 · 澳門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流浮山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流浮山日落,背後為深圳灣公路大橋 流浮山(Lau Fau Shan)位於香港元朗區西部,靠近后海灣。 流浮山原址位於天水圍以西,廈村以北的一座小山丘。但後來主要代表其西面數條鄉村較旺盛的地方。 流浮山以其出產的海鮮聞名,尤其是蠔。因為該處位於后海灣畔,臨近珠江口,有淡水流入,所以適合養蠔。只可惜70年代流浮山屢受共產党武裝炮艇侵擾及擄人,加上珠江三角洲水質污染日趨嚴重,鄉村人口遞減和天水圍市區不斷發展,流浮山的漁業,尤其是蠔產量已大不如前,及至80年代蠔業始起死回生。然而該處仍有不少海鮮酒家,每逢假日均有不少旅行團專程前往品嚐。 但近年不少開設了貨櫃場於流浮山路兩旁,使得交通不時擠塞,也喪失了其鄉村風味。 流浮山尚有一座已棄用的前流浮山警署。該建築物位於流浮山山東街1號,於1962年啟用,但於2002年流浮山警署與天水圍警署合併後停用。警署範圍內有停車位,建築物外牆以藍白色為主調,天台設有作反偷渡之用的瞭望台,署內設有報案室、會議室及羈留室等。元朗區區議會有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警署為旅遊點,以吸引遊客前往流浮山。現時更有不少攝影發燒友於黃昏前往拍日落,和有最美日落之稱的下白泥有另一番風味。.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流浮山 · 流浮山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打鼓嶺

打鼓嶺(Ta Kwu Ling)位於香港新界北區北部坪輋以北,鄰近香港與深圳的邊界,部分地方曾屬邊境禁區。當中區內小山丘白虎山更位於香港最北端。打鼓嶺與其東邊的沙頭角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共同擁有沙打選區的議席,但其鄉事委員會則各自於區議會內另有代表。現任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是陳崇輝先生。 自英國1898年接管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打鼓嶺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打鼓嶺」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打鼓嶺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坪輋、恐龍坑、老鼠嶺、香園圍等地。文錦渡和羅湖原來也是打鼓嶺區一部分,不過由於這兩個地方與打鼓嶺核心區之間有山嶺阻隔,距離較遠,缺乏主要道路連接,而且皆爲香港與內地之間主要邊境口岸所在地,知名度比打鼓嶺更高,故此一般不會將這兩個地方視爲打鼓嶺的一部分。.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打鼓嶺 · 打鼓嶺和颱風鸚鵡 (2008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之间的比较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有118个关系,而颱風鸚鵡 (2008年)有1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3,杰卡德指数为14.29% = 33 / (118 + 113)。

参考

本文介绍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和颱風鸚鵡 (2008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