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內閣總理大臣和宰相相似
內閣總理大臣和宰相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領議政,总理。
領議政
議政(영의정),多雅稱「領相」(영상),是李氏朝鮮(1392年-1910年)於1400年所設立的官職,是最高行政機構議政府的首長,朝鮮王朝三公之首,辅助国王,統領百官。 領議政由一人擔任,權力相當於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宰相。領議政為正一品官職,下設左議政及右議政,均為正一品,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並稱為「三公」、「三政丞」。时间最长的是黄喜,在任18年。1894年甲午更張後,受日本影響,此職務更名為「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和領議政 · 宰相和領議政 ·
总理
总理(英語對應詞:Premier / Prime Minister /Chief Chancellor等)是指一个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首長,负责統領政府的行政工作,可通用于君主制或共和制國體。现代多数实行议会制、雙首長制、君主制以及其他虚位元首制度的国家都有总理或类似的政府首脑职位,但在一些總統制國家(例如美国),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賦有總理的職責,因此無須另設政府首脑官職。在漢語中會分為「首相」與「總理」,但其他语言中較少严格区分的对应,汉语中的首相一詞,意即位居第一的大臣,因此一般只用在君主制國家的政府首腦之稱,例如英国首相,但根据习惯用法有很多例外。各国政府首脑在中文裡的称呼更多是根据传统译法而定,有时更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君主立憲制下的泰国首相在漢語裡经常被称为「泰國總理」;同样君主立憲制下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日语中可以直接從全稱擷取為「总理」,或根據其義-總大臣-稱為「首相」,而在漢語圈較常使用後者(君主立憲制下的政府首腦)。总理与首相两者均可用閣揆一詞泛指,此用法來自中國古代將宰相別稱為「首揆」,明代也將內閣首輔稱為首揆,《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英联邦国家,在英语中这些西敏制国家的政府首长,头衔和英国一样,稱為“第一大臣”(Prime Minister),並且共戴同一個君主,但事實上會由英王委派總督代表君王行使國家元首職務,因此實際政府首腦稱「總理」而非「首相」,是相對總督而來,而不是相對君主。 另外實施議會內閣制的區域政府首腦也可以译为“總理”(例如魁北克總理、昆士蘭總理等),但一般“州總理”、“州长”、“省长”或“首席部长”的用法更普遍,实际译法依照习惯而定。.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內閣總理大臣和宰相的共同点。
- 什么是內閣總理大臣和宰相之间的相似性
內閣總理大臣和宰相之间的比较
內閣總理大臣有8个关系,而宰相有1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08% = 2 / (8 + 178)。
参考
本文介绍內閣總理大臣和宰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