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之间的区别

元朝 vs.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戰爭爆發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當時雄踞中亞的花剌子模沙朝的國境面積相當於印度次大陸的大小。 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沙朝」並非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計劃。《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曾經寫信給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阿拉烏丁·摩訶末蘇丹,以平等溫和的用詞之禮問候摩訶末,成吉思汗口述:“摩訶末可汗你統治日落地方,我統治日升地方”,言明且以貿易和文化交流,興盛彼此。當時成吉思汗方與西夏言和、正與他眼中的世仇也是強敵的金朝交戰於滿洲及華北。西方有研究學者認為,土庫曼與其他遊牧民族,彼此多少皆有血緣姻親關係,因此只要貿易順利,在尊重政治及文化的自主性之慣例下,至多納為附庸。該研究也分析,甚至在蒙古侵略中原時,就其觀點視之,早先遊牧民族侵略金朝、宋朝都會有流血事端,花剌子模原本不會有這樣的遺憾出現。Nicolle, David.

之间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相似

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有(在联盟百科)30共同点: 博爾朮宋朝察合台巴格达中亚伊兒汗國伊斯兰教忽必烈穆斯林窝阔台花剌子模西夏西亚馬木留克王朝訛答剌阿音札鲁特战役阿里不哥阿拉乌丁·摩诃末蒙古帝国蒙古秘史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西征金朝速不台札蘭丁朮赤成吉思汗旭烈兀拖雷拔都

博爾朮

博爾(;),又譯作博兒、孛斡爾出,蒙古阿兒剌氏,祖先孛端察兒,納忽伯顏兒子,曾以才略武藝雄霸一方,與鐵木真同為海都後裔。.

元朝和博爾朮 · 博爾朮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元朝和宋朝 · 宋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察合台

察合台(;約1183年—1241年),又作察阿歹、察哈台、察合带、茶合带、察干岱等。是察合台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次子。 蒙古初兴时,他曾參加圍攻訛答剌与玉龙傑赤之戰。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他反对长兄术赤为汗位继承人,请以弟窝阔台为嗣;太宗窝阔台即位时,他为诸王之长;太宗每遇到军国大事,都和他商议。 他的封地包括今日的中亞河中地區及新疆西部,相當於西遼的版圖,后称察合台汗國。這個汗國也是一個蒙古人在突厥文化領土的國家。成吉思汗命他管理札萨(成吉思汗法典)。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

元朝和察合台 · 察合台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

巴格达(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公里閻玉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巴格達。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經濟、商業、學術、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元朝和巴格达 · 巴格达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中亚和元朝 · 中亚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波斯语:سلسله ایلخانی;阿塞拜疆语:Hülakülər dövləti;英语: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统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国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后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伊兒汗國和元朝 · 伊兒汗國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元朝 · 伊斯兰教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元朝和忽必烈 · 忽必烈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元朝和穆斯林 · 穆斯林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窝阔台

窝阔台汗(;),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的称号,和诸汗()相区别。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庙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元朝和窝阔台 · 窝阔台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Xorazm;Хорезм;خوارزم,Khwārizm;خوارزم,Khwārazm;Khwarezmia 或 Chorasmia),是一个位于中亚西部阿姆河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绿洲。它的南部为卡拉库姆沙漠,北部是曾经的咸海,西部为乌斯秋尔特高原,东部是克孜勒库姆沙漠。在中世纪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花剌子模帝国。现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一部分。.

元朝和花剌子模 · 花剌子模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元朝和西夏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元朝和西亚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馬木留克王朝

鲁克王朝(1250年-1517年)是一個統治埃及、巴勒斯坦和敍利亞的國家。分前後二期:前期名為伯海里王朝,是由欽察突厥傭兵主政。伯海里即是河洲,因為他們是在尼羅河上值班。後期即是第二期,由1382年開始,名布尔吉王朝,由高加索人,特別是切爾克斯人組成。.

元朝和馬木留克王朝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馬木留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訛答剌

訛答剌(Otrar)位於哈薩克斯坦南哈薩克斯坦州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錫爾河交匯處。距離庫車五百里。花剌子模王國東方重鎮。 這裡是商人到伏爾加河、烏拉爾、大波斯、近東及東羅馬帝國的必經之路。北接欽察草原。這裡也是阿拔斯王朝著名哲學家法拉比出生地,後歸喀喇汗王朝、西遼國,那時成为葛邏祿治下的一部分。 1217年,花剌子模帝國守將亦納勒術貪圖蒙古成吉思汗派遣去的穆斯林商隊財貨,误指商人是间谍,報告阿拉乌丁.摩诃末,但是亦纳勒术擅自把商人處死,只剩下一位駱駝伕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使者討海兒汗要求赔偿不果,引發蒙古第一次西征,該城在1220年2月城破。城主亦納勒術被熔化的銀液灌入耳朵和眼睛處死。該城劃歸欽察汗國,後被察合台汗國所奪。 后来該城曾一度復興,帖木兒在1405年2月18日東征明帝国時死在該城,日後被準噶爾汗国徹底破壞。 十八世纪時这里只剩下40个家庭。.

元朝和訛答剌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訛答剌 · 查看更多 »

阿音札鲁特战役

阿音札鲁特战役(Battle of Ain Jalut, معركة عين جالوت),亦作艾因札鲁特战役,是1260年9月3日在巴勒斯坦北部进行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穆斯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和蒙古帝国军队,该战役以埃及军队全胜而告终,这也宣布蒙古帝国未能进一步向西侵略到非洲。 不過,马木留克王朝在這場戰爭中勝利的真正原因是1259年7月27日蒙哥大汗的去世,導致負責西征的旭烈兀率領蒙古軍主力回師爭奪汗位,而留下为数不多的蒙古軍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原先用於攻打西亞地區的軍隊,結果戰敗於马木留克王朝。 旭烈兀於1262年回到伊兒汗國後,並沒有率領其主力對马木留克王朝進行報復,這是因為他與金帳汗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別兒哥汗對1258年掠奪巴格達一事結仇,結果導致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兩汗國之間的激烈戰爭,使他再也沒有精力去顧及马木留克王朝。 马木留克蘇丹忽秃思的手下拜巴爾表現出色,但他向蘇丹請求以阿勒頗為封地,得不到,在回埃及途中殺死他,自立為第四代蘇丹。.

元朝和阿音札鲁特战役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阿音札鲁特战役 · 查看更多 »

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約1219年-1266年),又譯阿里布哥,蒙古貴族,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幼子,根据《元史》,拖雷有十一子,正妻唆鲁禾帖尼生蒙哥(长子)、忽必烈(第四子)、旭烈兀(第六子)、阿里不哥(第七子)四子。也就是說,他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之弟。他们四人的生母都是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

元朝和阿里不哥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阿里不哥 · 查看更多 »

阿拉乌丁·摩诃末

阿拉丁·摩訶末(علاءالدين محمد,ʿAlā al-Dīn Muḥammad;),或譯為摩訶莫,摩訶墨。是花剌子模沙阿,也是图儿干合敦和前任沙阿拉乌丁·帖乞失的兒子。 1200年,阿拉乌丁·摩诃末即位,仍向西遼稱臣。他的第一次戰爭是與阿富汗的古爾王朝開戰。第一仗在阿姆河畔,古尔王朝前往攻击花剌子模,摩诃末在西遼幫助下打退古爾人。在1206年,他殺了西遼的使節因什。1210年,乃蠻太子屈出律逃亡西遼,對花剌子模進行策反:如摩诃末蘇丹的軍隊首先進入西遼首都,直到阿力麻里,和田,喀什噶爾归花剌子模帝国。如屈出律先入首都,則錫爾河畔的費納喀特以东归屈出律。後來花剌子模與西可汗王朝聯攻西遼。 花剌子模於1210年在西遼國西部城池塔拉斯打敗西遼將軍塔陽古,花剌子模帝国至此占领了原西遼國西部,包括原西可汗王朝河中領土,這是因為後來撒馬爾罕的奧斯曼·伊本·易卜拉欣殺了花剌子模人,重新臣服西遼,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報復。1217年,因查出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哈里發有意與西遼夾擊花剌子模,摩诃末因此召開教長大會,要求另立哈里發,並向报达(巴格達)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撒答巴忒,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儿干合敦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遂造成母子不和,其实此时的花剌子模帝国实质已处于极度分裂的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四十万,但其战斗力十分松散,在1219年底至1221年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彻底屠杀和摧毁。 另一方面(1217年),蒙古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派出一支450人的穆斯林和平商隊,被訛答剌城守將海兒汗亦納勒術误指為間諜,報告摩诃末;摩诃末命亦納勒術拘留商人,但是亦納勒術自作主張殺了商人。後來成吉思汗派巴合剌為首的三人使團,要求賠償。因為亦納勒術是图儿干合敦的侄兒,他也沒及時制止。因此他殺了正使,燒了二位副使的鬍鬚。1219年正式開戰。摩诃末把他的军队分散在锡尔河一线与中亚河中地区的各设防地区之间。结果,尽管花剌子模军在总人数上佔优势,但是,他们在每一单独点上的人数比成吉思汗大军的少。他沒有接受兒子札蘭丁的建議,在阿姆河佈防,因為他害怕康里人一旦戰敗會降蒙古。 他後來逃出撒馬爾罕,八天後失守,大將塔孩汗、巴力失馬思汗、八剌汗、撒兒昔黑汗戰死,只剩下阿勒巴兒汗逃回乌龙格赤。成吉思汗發現蘇丹已經逃跑,命哲別、速不台追捕。他先逃亡巴爾赫,再前往呼羅珊的内沙布尔,逃入里海西岸額別思寬港(Atiskun)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不久死於島上,由札蘭丁繼位。.

元朝和阿拉乌丁·摩诃末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阿拉乌丁·摩诃末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元朝和蒙古帝国 · 蒙古帝国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或稱《元朝秘史》、“脫卜赤顏”,共十五卷,成書於1252年,作者不詳。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兒帖赤那、豁埃馬闌勒,至窩闊臺可汗十二年(1240年)為止。被譽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咸豐、同治年間,廣東順德人李文田感《元朝秘史》多滋葛,為之作注。.

元朝和蒙古秘史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蒙古秘史 · 查看更多 »

蒙古第二次西征

#重定向 长子西征.

元朝和蒙古第二次西征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蒙古第二次西征 · 查看更多 »

蒙古西征

#重定向 蒙古征戰.

元朝和蒙古西征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蒙古西征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元朝和金朝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速不台

速不臺(;,又作雪不台、唆伯台、速別額台、書部台等)為蒙古帝國大將,蒙古侵略歐洲中的实际領軍主帅,被成吉思汗封為「四犬」之一。曾參與第一和第二次蒙古西征,令帝國版圖擴展至俄羅斯一帶。其征战所及东至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西达欧洲的波兰、匈牙利等,北到西伯利亚,南抵中国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公元1241年窝阔台之死,导致速不臺放弃进攻神圣罗马帝国的计划,从而结束了蒙古侵略歐洲战争。.

元朝和速不台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和速不台 · 查看更多 »

札蘭丁

札蘭丁·明布爾努(جلال الدين منكبرتي Jalāl al-Dīn Menguberdī,),1220年至1231年在位為花剌子模的蘇丹,隸屬阿努什的斤家族的第8任統治者。.

元朝和札蘭丁 · 札蘭丁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朮赤

赤(,1181年-1225年)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孛儿帖。.

元朝和朮赤 · 朮赤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元朝和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

旭烈兀(,名字意为“战士”,),蒙古人,伊儿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之兄。旭烈兀的军队大大拓展了蒙古帝国的西南疆界。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摧毁了伊斯兰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使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开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元朝和旭烈兀 · 旭烈兀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拖雷

拖雷(;意为“镜子”;)又译图垒,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幼子,排行第四,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拖雷和正妻唆鲁禾帖尼生有四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据《元史》,拖雷一共有子十一人。1227年8月25日至1229年9月13日担任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监国,历时二年。.

元朝和拖雷 · 拖雷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拔都

拔都(,),是铁木真之孙,朮赤的次子,是生母兀乞旭真可敦,为弘吉剌部按陳那顏的女兒。蒙古欽察汗國的開創者。蒙古人因他对部下宽大,称他撒因汗。 1225年朮赤去世,拔都受諸兄弟推戴繼承父位。1235年,窩闊台召集庫里爾台大會,聽從二哥察合台建議,決定由各系宗王居長者統兵遠征欽察人、基辅羅斯、波蘭王国等國,是為蒙古第二次西征。而拔都又為諸王之長,遂領銜統率全軍西出,因此又稱為「長子西征」。1236-1241年,拔都率軍征戰上述諸國,大破钦察人、伏尔加保加利亚、基辅羅斯、加利西亚、摩尔达维亚、立陶宛大公国、波蘭王国(时译“孛烈儿”)、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波西米亚与捷克、摩拉维亚与斯洛伐克、拉什卡、威尼斯共和国等國,先後擊敗波蘭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所率領的日耳曼-波兰聯軍(神圣罗马帝国、波蘭、波西米亞)以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所率領的匈牙利軍,席捲東歐與中歐,使基輔、布達佩斯等三十个城镇遭受摧毁與屠殺。但是在蒙古軍企圖繼續進軍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的時候接到窩闊台汗死讯而引軍東撤。 1242年,拔都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河畔的欽察的薩萊,正式立国,史称金帳汗國。當時記載為蒙古“朮赤汗國”(Ulus of Jochi,Ulus是国家的意思),由於大量的欽察人是汗國的居民,甚至成為汗國的骨幹,因此稱“欽察汗國”。 拔都透過俄羅斯大公的輔佐管理東俄。1242年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晉見拔都,領取封誥,這是管理東俄的方法,後來也成為定制;至於西俄,拔都命令加里西亞的大公丹尼爾把政權交結給一位蒙古將軍,將之納入蒙古轄地。 拔都故後,先傳位其子撒里答;撒里答死,蒙哥提名幼王乌剌黑赤代替他,並由拔都遗孀博剌克斤监国(她是阿勒赤塔塔儿人)。在1257年,由弟弟別兒哥繼承金帳汗國的可汗之位。;子:.

元朝和拔都 · 拔都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之间的比较

元朝有763个关系,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有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0,杰卡德指数为3.66% = 30 / (763 + 56)。

参考

本文介绍元朝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