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朝和拔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元朝和拔都之间的区别

元朝 vs. 拔都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拔都(,),是铁木真之孙,朮赤的次子,是生母兀乞旭真可敦,为弘吉剌部按陳那顏的女兒。蒙古欽察汗國的開創者。蒙古人因他对部下宽大,称他撒因汗。 1225年朮赤去世,拔都受諸兄弟推戴繼承父位。1235年,窩闊台召集庫里爾台大會,聽從二哥察合台建議,決定由各系宗王居長者統兵遠征欽察人、基辅羅斯、波蘭王国等國,是為蒙古第二次西征。而拔都又為諸王之長,遂領銜統率全軍西出,因此又稱為「長子西征」。1236-1241年,拔都率軍征戰上述諸國,大破钦察人、伏尔加保加利亚、基辅羅斯、加利西亚、摩尔达维亚、立陶宛大公国、波蘭王国(时译“孛烈儿”)、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波西米亚与捷克、摩拉维亚与斯洛伐克、拉什卡、威尼斯共和国等國,先後擊敗波蘭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所率領的日耳曼-波兰聯軍(神圣罗马帝国、波蘭、波西米亞)以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所率領的匈牙利軍,席捲東歐與中歐,使基輔、布達佩斯等三十个城镇遭受摧毁與屠殺。但是在蒙古軍企圖繼續進軍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的時候接到窩闊台汗死讯而引軍東撤。 1242年,拔都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河畔的欽察的薩萊,正式立国,史称金帳汗國。當時記載為蒙古“朮赤汗國”(Ulus of Jochi,Ulus是国家的意思),由於大量的欽察人是汗國的居民,甚至成為汗國的骨幹,因此稱“欽察汗國”。 拔都透過俄羅斯大公的輔佐管理東俄。1242年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晉見拔都,領取封誥,這是管理東俄的方法,後來也成為定制;至於西俄,拔都命令加里西亞的大公丹尼爾把政權交結給一位蒙古將軍,將之納入蒙古轄地。 拔都故後,先傳位其子撒里答;撒里答死,蒙哥提名幼王乌剌黑赤代替他,並由拔都遗孀博剌克斤监国(她是阿勒赤塔塔儿人)。在1257年,由弟弟別兒哥繼承金帳汗國的可汗之位。;子:.

之间元朝和拔都相似

元朝和拔都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基輔察合台东欧伏尔加保加利亚弘吉剌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忙哥帖木儿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窝阔台立陶宛大公国蒙古秘史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哥欽察欽察汗國朮赤成吉思汗拉什卡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元朝和基輔 · 基輔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察合台

察合台(;約1183年—1241年),又作察阿歹、察哈台、察合带、茶合带、察干岱等。是察合台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次子。 蒙古初兴时,他曾參加圍攻訛答剌与玉龙傑赤之戰。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他反对长兄术赤为汗位继承人,请以弟窝阔台为嗣;太宗窝阔台即位时,他为诸王之长;太宗每遇到军国大事,都和他商议。 他的封地包括今日的中亞河中地區及新疆西部,相當於西遼的版圖,后称察合台汗國。這個汗國也是一個蒙古人在突厥文化領土的國家。成吉思汗命他管理札萨(成吉思汗法典)。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

元朝和察合台 · 察合台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东欧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东欧和元朝 · 东欧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伏尔加保加利亚

伏爾加保加利亞,又名伏爾加卡馬河保加利亞,從7世紀維持至13世紀。範圍是現在的楚瓦什共和国與鞑靼斯坦共和国,現在俄羅斯的楚瓦什人與韃靼人是他們的後裔。尤其是喀山韃靼人,被稱為新保加爾人。.

伏尔加保加利亚和元朝 · 伏尔加保加利亚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弘吉剌

弘吉剌()突厥语解释为褐色的马匹,迭列斤蒙古的一个部落,以出美女盛名。.

元朝和弘吉剌 · 弘吉剌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保加利亚语:Второ българско царство,1185年-1396年,也称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是在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灭亡近170年后,从羅馬帝国独立出来的保加利亚国家。 1185年,贵族出身的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领导保加利亚东北方的第诺伐人大规模起义,反抗并打败了羅馬的驻军。1187年,東羅馬承认保加利亚独立,即为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首都普列斯拉夫,后迁至第诺伐。13世纪,保加利亚经济发展,城市增加。国王伊凡·阿森二世时期(公元1218年-1241年),国力达到鼎盛,疆域最广,南抵色雷斯,东西至海。 阿森二世死后,国势日衰。1242年,大蒙古國的拔都军入侵至此。1258年,阿森王朝被推翻。1277年,伊瓦伊洛起义爆发,起义声势浩大,国王被杀,伊瓦伊洛被拥戴为王,1278年首都第诺伐被占领。1279年2月,東羅馬军攻占第诺伐。1280年起义失败,伊瓦伊洛逃亡后被蒙古人所杀。1330年,保加利亚沦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此后又分裂为几个小国。1396年,奥斯曼帝国吞并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灭亡,存在两百余年。.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元朝 ·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忙哥帖木儿

忙哥帖木儿(Mengu-Timur,)永恆的铁,金帐汗国第五任可汗,拔都之孙、秃罕之子。1266年,别儿哥去世,忙哥帖木儿即位,得到了忽必烈的册封,忽必烈要求忙哥帖木儿联合八剌进攻海都。可是回来忙哥帖木儿却联合海都进攻八剌。1269年,忙哥帖木儿、海都、八剌三方划分了在中亚(特别是河中地区)的势力范围。1276年,忽必烈之子北平王那木罕被反元的昔里吉俘虏,把他交给了忙哥帖木儿。忙哥帖木儿又送回给忽必烈。在伏爾加保加利亞之地铸造的金帐汗国的钱币直到忙哥帖木儿的时代仍铸有蒙古帝国大汗之名,此后只铸有忙哥帖木儿和他的后继者的名字。1280年,忙哥帖木儿去世。 他是薩滿教徒。 他對俄羅斯人的政策比別兒哥寬厚許多,他也廢除了別兒哥時代的包稅政策,並且他尊重希臘正教(東正教),容許正教自治,其屬民免稅、免兵役,又規定凡誹謗希臘正教者處死。但他多次用兵於近东,1269年至1271年征拜占廷,1275年攻立陶宛,1277年伐阿兰。他也继续别儿哥与拜巴尔一世的反伊儿汗国联盟。.

元朝和忙哥帖木儿 · 忙哥帖木儿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雅斯特王朝(966年–1385年)是波兰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开始出现在欧洲历史中的中世纪时期。10世纪末,梅什科一世开创皮雅斯特王朝,为波兰的历史画上第一笔。波兰国家的形成也主要归功于皮雅斯特王朝。966年,梅什科一世选择以拉丁仪式受洗,这也为欧洲划定了一条重要的文化分界线。梅什科一世统一了西斯拉夫人各部落,这对波兰这个新生国家非常重要。Jerzy Wyrozumski, Historia Polski do roku 1505, Pańs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 (Polish Scientific Publishers PWN), Warszawa 1986, ISBN 83-01-03732-6 波兰国家形成后,一位位统治者使其臣民皈依基督教,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使波兰融入欧洲文化中。梅什科一世之子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波兰教省,进行领土扩张,在1025年加冕,成为第一位波兰国王。皮雅斯特王朝的第一个王国在1034年梅什科二世去世后陷入大乱,随后在卡齐米日一世的统治下恢复正常。卡齐米日一世之子波列斯瓦夫二世和他的先祖波列斯瓦夫一世一样迷信武功,但是灾难性地卷入了与主教什切帕努夫的斯坦尼斯瓦夫的冲突,最终被逐出波兰。 皮雅斯特王朝初期的最后一位公爵波列斯瓦夫三世成功地保卫了他的国家,并且收复了失地。1138年,波列斯瓦夫三世去世,根据他的遗嘱,波兰被分为几块分封给他的儿子们。其所带来的内部分裂在12世纪和13世纪破坏了皮雅斯特王朝初期的政治结构,并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变化。康拉德一世请条顿骑士团帮他打击异教徒波罗的普鲁士人,这便为波兰与骑士团和德意志人的普鲁士国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的战事拉开序幕。 瓦迪斯瓦夫一世重建王国,随后他的儿子卡齐米日三世加强国力,并进行领土扩张。分裂后,西部的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省沦陷,波兰开始向东扩张。这个时期在14世纪安茹王朝的两位国王统治时结束,并为接下来出现的强盛的波兰王国奠定基础。.

元朝和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 拔都和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 查看更多 »

窝阔台

窝阔台汗(;),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的称号,和诸汗()相区别。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庙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元朝和窝阔台 · 拔都和窝阔台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Magnus Ducatus Lituania,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T.

元朝和立陶宛大公国 · 拔都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或稱《元朝秘史》、“脫卜赤顏”,共十五卷,成書於1252年,作者不詳。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兒帖赤那、豁埃馬闌勒,至窩闊臺可汗十二年(1240年)為止。被譽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咸豐、同治年間,廣東順德人李文田感《元朝秘史》多滋葛,為之作注。.

元朝和蒙古秘史 · 拔都和蒙古秘史 · 查看更多 »

蒙古第二次西征

#重定向 长子西征.

元朝和蒙古第二次西征 · 拔都和蒙古第二次西征 · 查看更多 »

蒙哥

蒙哥汗(,),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後一個受普遍承認的大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由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长大。1251年7月1日登基,在位8年零2个月。其间长期主持对南宋、大理的战争,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桓肃皇帝 。.

元朝和蒙哥 · 拔都和蒙哥 · 查看更多 »

欽察

欽察是古代中亞地區的突厥語民族之一。欽察部落聯盟在11世紀中葉時曾經佔據黑海北濱的欽察草原,其中一些部落则与庫曼人合併,在突厥遷移中遷移到了西伯利亞西部,後來蒙古帝國所建立的欽察汗國部分領土即欽察人的原居地。一些阿拉伯学者把咸海至烏克蘭以北稱欽察草原一带的地方稱為庫曼尼亞,因為這地區幾乎只有欽察-庫曼人居住。在波斯历史著作《史集》中,“钦察”意为空心树。.

元朝和欽察 · 拔都和欽察 · 查看更多 »

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英語:Golden Horde,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Алтан Ордын улс,拉丁轉寫:;土耳其语:Altın Orda;鞑靼语:Altın Urda)(1242年-1502年)又稱金帳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建立于蒙古帝國西北部、后来突厥化的汗国,位于今天哈薩克咸海和里海北部,佔有東歐和中歐地區(至多瑙河),由拔都及其後裔管理。至1359年前算是统一。.

元朝和欽察汗國 · 拔都和欽察汗國 · 查看更多 »

朮赤

赤(,1181年-1225年)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孛儿帖。.

元朝和朮赤 · 拔都和朮赤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元朝和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拉什卡

拉什卡可以是下列地区:.

元朝和拉什卡 · 拉什卡和拔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和拔都之间的比较

元朝有763个关系,而拔都有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2.23% = 18 / (763 + 44)。

参考

本文介绍元朝和拔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