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州 (中国)和岭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九州 (中国)和岭南之间的区别

九州 (中国) vs. 岭南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嶺南,广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五嶺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當於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狹义是單指中国南方五嶺南部地区,由於宋代之後開始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越南才分離出去,因此現在不包括越南北部地区。最狭义单指广东和港澳。 其中大部分地區屬於汉地的南部。 岭南又称岭外、岭表。所谓“表”也就是“外”的意思。这是站在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歷史上,唐朝嶺南道,也包括今福建省全境以及曾經属於中国皇朝統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开元之世,原属岭南道的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被划给了江南东道,福建地区由此被排除在了岭南的定义之外。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也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岭以南的县市則并不包括在内。.

之间九州 (中国)和岭南相似

九州 (中国)和岭南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中国历史广州 (古代)珠江长江楚国汉地戰國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国历史和九州 (中国) · 中国历史和岭南 · 查看更多 »

广州 (古代)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州,位於漢族地區南部,其范围曾覆盖今天的广东省和广西北部。.

九州 (中国)和广州 (古代) · 岭南和广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珠江

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四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以在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旧有一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舊時,珠江廣州段江面寬闊,故廣州人喜歡稱呼珠江為「海」,過江稱作「過海」,江邊叫「海皮」。即使到了今天仍保持這種俗稱。.

九州 (中国)和珠江 · 岭南和珠江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九州 (中国)和长江 · 岭南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九州 (中国)和楚国 · 岭南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汉地

漢地,是漢族地區的簡稱,指中國漢族聚居地,與中國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相區別。五岳五鎮四瀆都分布在漢族地區境內。相近的用詞則有「九州」及「中國本土」(China Proper)。 漢地除了是漢族對本民族原住地區的稱呼外,也是非漢族群對漢族原住地區的稱呼,而非漢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區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漢境、漢疆。.

九州 (中国)和汉地 · 岭南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九州 (中国)和戰國 · 岭南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州 (中国)和岭南之间的比较

九州 (中国)有196个关系,而岭南有10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2.36% = 7 / (196 + 100)。

参考

本文介绍九州 (中国)和岭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