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州 (中国)和汉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九州 (中国)和汉地之间的区别

九州 (中国) vs. 汉地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漢地,是漢族地區的簡稱,指中國漢族聚居地,與中國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相區別。五岳五鎮四瀆都分布在漢族地區境內。相近的用詞則有「九州」及「中國本土」(China Proper)。 漢地除了是漢族對本民族原住地區的稱呼外,也是非漢族群對漢族原住地區的稱呼,而非漢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區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漢境、漢疆。.

之间九州 (中国)和汉地相似

九州 (中国)和汉地有(在联盟百科)31共同点: 华北平原史记太湖崑嵛山川山群岛巢湖两湖平原医巫闾山元朗平原珠江福建岛屿秦岭萬山群島黄土高原黄河辽河辽河平原藏区鄱阳湖长江杭嘉湖平原洞庭湖淮河渭河平原漢族漳州平原潮汕平原澎湖群島成都平原戈壁...怀玉山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亦称黄淮海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区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水一带达5000米。目前,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粮棉油产地。.

九州 (中国)和华北平原 · 华北平原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九州 (中国)和史记 · 史记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无锡、常州(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九州 (中国)和太湖 · 太湖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崑嵛山

昆嵛山地处胶东半岛东端,跨山东省的威海文登市和烟台市牟平区,总面积24万余亩。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巍峨耸立,为胶东群山之首。昆嵛山与艾山、牙山、大泽山等横贯半岛的中部和北部,构成半岛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昆嵛山有老子《道德经》的摩崖石刻,汉代永康石刻,金元圣旨碑,懿旨碑,丘处机手书石碑等。昆嵛山是道教名山,全真派的发源地。《齐乘》云:昆嵛山“秀拔为群山之冠”,北魏史学家崔鸿称昆嵛山为“海上诸山之祖”。此山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多有清泉飞瀑,遍布文物古迹,素有“不似泰山,胜似泰山”之美誉。秦始皇,汉武帝曾多次东寻游历昆嵛山,寻觅长生不老之术。.

九州 (中国)和崑嵛山 · 崑嵛山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川山群岛

川山群岛位于中国广东省崖門口西部。包括上川岛、下川岛两个主岛及乌猪洲、漭洲、王府洲、围夹岛等47个岛屿组成,散布于1199平方公里的南海海面上,群岛总面积235.81平方公里。隸屬台山市,原设'''上川'''、下川两镇,今為川島鎮,人口3万5。 上川岛在宋代时称为上川洲或穿洲,明代称上川山,清代改为现名。岛长22.54千米,最宽处9.8千米,面积137.165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9.874千米,离大陆6.25千米,最高峰车旗顶高494米。下川岛长19.11千米,最宽处8.35千米,面积81.73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446千米,离大陆6千米。两岛由花岗岩或变质岩组成,岛上丘陵与平原相间,四周多海湾。上川岛上有上川岛猕猴保护区、飞沙滩,下川岛有王府洲度假区等旅游区。.

九州 (中国)和川山群岛 · 川山群岛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巢湖

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的合肥市境内,涉及1区包河区1县级市巢湖市3县(肥东、肥西、庐江)20个乡镇,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总面积约775km²,东西长61km,南北均宽12km,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被称为传统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九州 (中国)和巢湖 · 巢湖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两湖平原

两湖平原指跨越湖北和湖南二省为主,包括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广大平原区域,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三峡以东、大别山以南。有荆江、汉水、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大小河流穿过。因大部分处在湖北和湖南而得名。两湖平原湖泊众多,著名的有洞庭湖、洪湖等。河网密集,土地肥沃。重要城市有武汉市、长沙市、荆州市、岳阳市、株洲市、湘潭市、宜昌市、益阳市、常德市、仙桃市等等。京广线、汉丹线、焦柳线、湘黔线等数条铁路在此通过。两湖平原盛产棉花、油菜、水稻等作物,武汉是该地区最大城市。.

两湖平原和九州 (中国) · 两湖平原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简称闾山,中国辽宁省西部主要山脉之一,为阴山余脉,位于锦州北镇市和义县交界处,古称于微闾山或医无虑山,传说舜封天下分为十二个州,每州以一座山作为镇山,医巫闾山被封为幽州的镇山。周时又封为五大镇山之北镇。西汉时于该山东侧置无虑县,为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 医巫闾山东北-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山区总面积630平方公里,主峰望海峰,海拔866米,山中设立有国家级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为旅游胜地。 Y医.

九州 (中国)和医巫闾山 · 医巫闾山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元朗平原

元朗平原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區,是香港最大沖積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面積達144.3平方公里,中間被凹頭附近眾山分成元朗及錦田兩部份,元朗部份包括元朗市中心、橫洲、髻山、十八鄉、凹頭、南生圍、天水圍、流浮山、屏山、洪水橋、廈村、白泥,錦田部份則包括新田、落馬洲、米埔、錦田、石崗及八鄉等地。 元朗平原昔日為廣大面積的耕地及濕地,部份用地現已發展成為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 元朗是在一個寬廣肥沃的河流氾濫平原和潮區泥灘上填土而成。 1979年,工務司署地政測量處繪製的香港地質圖,元朗平原主要由第四紀更新世至近代的地表沉積物、以及屬於中生界中及下侏羅統的變質沉積岩及火山岩構成。變質岩的分佈,位於橫洲,及從南至北由屯門、藍地到廈村一帶的山嶺,以及由東至西由文錦渡到羅湖、古洞到落馬洲一帶。過往,元朗出產的大理石在香港很著名。.

九州 (中国)和元朗平原 · 元朗平原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珠江

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四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以在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旧有一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舊時,珠江廣州段江面寬闊,故廣州人喜歡稱呼珠江為「海」,過江稱作「過海」,江邊叫「海皮」。即使到了今天仍保持這種俗稱。.

九州 (中国)和珠江 · 汉地和珠江 · 查看更多 »

福建岛屿

福建省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下表所列为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不包含因与大陆通过围垦或修建海塘(大堤)连接而消失的岛屿,如东山岛已经成为东山半岛,福清市的江阴岛已经成为江阴半岛。这里的岛屿面积除有特别说明的外,均来自第一次(1988-1995年)海岛调查。为陆地面积,不包括潮间带。.

九州 (中国)和福建岛屿 · 汉地和福建岛屿 · 查看更多 »

秦岭

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一座褶皱山脉,西起甘肃临洮,东到河南省的崤山、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中南部,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的分界线,呈东西走向,长1600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2000~3000米。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一个分水岭。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陕西段。位於秦岭山脉北面的关中平原为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九州 (中国)和秦岭 · 汉地和秦岭 · 查看更多 »

萬山群島

萬山群島(英文:Man Shan Kwan To、Ladrones Islands或Thieves Islands)是位於珠江口之外,處於香港主陸地以南及西南、澳門及九洲洋以東的多個島嶼的統稱,當中包括有大萬山島、小萬山島、東澳島、桂山島、外伶仃島、擔桿列島、佳蓬列島、三門列島、隘洲列島等150多個島嶼,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珠海市管轄。而其他島嶼(澳門離島,以及香港島、大嶼山等香港島嶼)則分屬澳門及香港管轄。.

九州 (中国)和萬山群島 · 汉地和萬山群島 · 查看更多 »

黄土高原

土高原的范围在中国北方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面积约有6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7%左右。其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高原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地区和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由于历代战乱、盲目开荒放牧及乱砍滥伐导致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黄土的土质疏鬆,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

九州 (中国)和黄土高原 · 汉地和黄土高原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九州 (中国)和黄河 · 汉地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辽河

辽河(巨流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南部的大河,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等省区。干流长1390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浑河、太子河)21.9万平方公里。.

九州 (中国)和辽河 · 汉地和辽河 · 查看更多 »

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位于东北平原南部,贯穿辽宁省,为东北平原一部分。该平原夹于辽宁省东西部丘陵之间,南至辽东湾,为辽河的冲积平原。 该平原地势地平,北高南低,海拔一般低于50米,辽河入海口处海拔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沙洲密布,港汊纵横。因沉降堆积旺盛,平原上河床较高,分布有较多沼泽,汛期常影响排涝。泥沙淤积也使得辽河平原逐渐向辽东湾发展。.

九州 (中国)和辽河平原 · 汉地和辽河平原 · 查看更多 »

藏区

藏区(,拉萨音:),古称吐蕃,又譯圖博,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喜馬拉雅山以北,是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現今亦有漢族及其他民族居民。西藏是地球地勢最高的地區,平均海拔有4900米,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藏區的不少地區終年積雪,因而被漢人習慣的稱為雪域()或雪域藏區()。藏區也是亞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因而西藏的環境與中國、印度等國水文關係匪淺。传统意义上的藏文化圈由以下三個部份组成:「安多」地區、「康区」以及「衛藏」。.

九州 (中国)和藏区 · 汉地和藏区 · 查看更多 »

鄱阳湖

鄱阳湖(,注音:ㄆㄛˊ)僅次於興凱湖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因洞庭湖已縮小成中國第三大淡水湖)、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鄱阳湖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南昌县、进贤、餘乾、鄱阳、都昌、湖口、九江、庐山、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九州 (中国)和鄱阳湖 · 汉地和鄱阳湖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九州 (中国)和长江 · 汉地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杭嘉湖平原

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平原,面积约7620平方千米,地理上为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位于太湖以南,钱塘江和杭州湾以北,天目山以东。包括嘉兴市全部,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的东北部。.

九州 (中国)和杭嘉湖平原 · 杭嘉湖平原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3,968平方公里(1998年)。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用诗歌《望洞庭》描写了洞庭湖的平静和美丽。.

九州 (中国)和洞庭湖 · 汉地和洞庭湖 · 查看更多 »

淮河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现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西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为1000公里。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南宋以來,黃河奪淮是困擾國家漕運的歷史性問題,明潘季馴、清靳輔治河皆由淮入手,取得成效。.

九州 (中国)和淮河 · 汉地和淮河 · 查看更多 »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又称为关中平原、關中,在中國陝西中部、秦嶺北麓,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約400米,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九州 (中国)和渭河平原 · 汉地和渭河平原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九州 (中国)和漢族 · 汉地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漳州平原

漳州平原位於閩南沿海地區,是福建第一大的平原,其面積為566平方公里。漳州平原氣候溫暖溫潤,土地肥沃,農耕條件優越,農業發達,素有閩南穀倉之稱。.

九州 (中国)和漳州平原 · 汉地和漳州平原 · 查看更多 »

潮汕平原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由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黄冈河平原、龙江平原五部分组成。潮汕平原气候温暖温润,土地肥沃,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等,此外还盛产荔枝、菠萝、香蕉、柑桔、龙眼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东南沿海诸平原 category:广东地理.

九州 (中国)和潮汕平原 · 汉地和潮汕平原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九州 (中国)和澎湖群島 · 汉地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四川话称为川西坝子(四川话拼音:Cuan1xi1 Ba4zi3),位于今中国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是整个中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

九州 (中国)和成都平原 · 成都平原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戈壁

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在中文裡又称瀚海沙漠(瀚海又指贝加尔湖)、戈壁滩、戈壁沙漠。.

九州 (中国)和戈壁 · 戈壁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怀玉山

怀玉山,广义指怀玉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东起玉山县、德兴市与浙江省开化县交界处,西延至鄱阳湖平原。长百余千米,是信江与乐安江的分水岭。主峰玉京峰位于玉山县北境,海拔1817米,玉京峰与玉华峰、玉虚峰合称三清山。其他著名山峰如大茅山(海拔1392米)、云盖峰(海拔1538米)、玉琊峰(又名香炉峰,海拔1380.2米)等。 狭义的怀玉山以云盖峰、玉琊峰为核心,位于玉山县西北,与三清山毗邻。自南宋开始,怀玉山便成为儒学中心之一,朱熹等人均曾前来讲学,并留有《玉山讲义》等著作。1934年,方志敏在此兵败被俘。.

九州 (中国)和怀玉山 · 怀玉山和汉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州 (中国)和汉地之间的比较

九州 (中国)有196个关系,而汉地有8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1,杰卡德指数为10.92% = 31 / (196 + 88)。

参考

本文介绍九州 (中国)和汉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