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之间的区别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vs. 研究系

以下列出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屆內閣国务总理(或国务卿)及阁员名单。本列表阁员仅列出各部总长,不列各部次长。各部不包括「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特殊时期的宪法、法律和政治背景亦作简单介绍。如欲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请见参考文献。. 系,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政治派别,名于“宪法研究会”。该派源于进步党。该党是民元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党,以黎元洪、熊希龄、梁启超为首领。坚持宪政治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重开,该党分为三派:.

之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相似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孙洪伊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研究系熊希齡直皖戰爭袁世凯護法運動黎元洪进步党 (中国)梁启超段祺瑞汤化龙

孙洪伊

孙洪伊()原名洪儀(宣统年间为避宣统帝溥仪名讳而改名“洪伊”),字伯兰,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北仓人。清朝至中华民国初年政治人物。潘荣「孫洪伊.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孙洪伊 · 孙洪伊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中國國民黨 · 中國國民黨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名民元約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後,由當時位於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所制定的具有「憲法」性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4年5月1日因大總統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 中华民国成立後,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研究系

系,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政治派别,名于“宪法研究会”。该派源于进步党。该党是民元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党,以黎元洪、熊希龄、梁启超为首领。坚持宪政治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重开,该党分为三派:.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 · 研究系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熊希齡

希齡 ,字秉三,号明志閣主人、双清居士。法号妙通。湖南省鳳凰直隸廳(今凤凰县)镇竿镇(今沱江镇)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学者、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熊希齡 · 熊希齡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直皖戰爭

戰爭,發生於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錕與皖系段祺瑞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的對抗。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直皖戰爭 · 直皖戰爭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袁世凯 · 研究系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護法運動 · 研究系和護法運動 · 查看更多 »

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黎元洪 · 研究系和黎元洪 · 查看更多 »

进步党 (中国)

进步党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一个政党,成立于1913年5月29日。.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进步党 (中国) · 研究系和进步党 (中国)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梁启超 · 梁启超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國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為中華民國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和領導人。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段祺瑞 · 段祺瑞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汤化龙

汤化龙(),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法学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汤化龙 · 汤化龙和研究系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之间的比较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有326个关系,而研究系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3.70% = 13 / (326 + 25)。

参考

本文介绍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和研究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