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之间的区别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vs. 國立清華大學

财团法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原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为中基会)成立于1924年,是中华民国一个以促进中华教育与文化事业为宗旨的财团法人,基金会的运作不通过政府当局而由独立董事会完成,在制度方面杜绝了政府挪用基金用于战争活动。基金会成立時坐落在北京的一所亲王府。.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之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相似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孫科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庚子赔款北京大学北京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周诒春美国总统錢思亮范源濂赵元任閻振興蒋梦麟蔣廷黻陳雪屏梅貽琦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孫科 · 國立清華大學和孫科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中华民国 · 中华民国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中央研究院 · 中央研究院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簡稱庚款,是中国清朝政府在1901年9月7日与庚子事变相关其他十一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國聯軍出兵中國,因此被称为庚子赔款。.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庚子赔款 · 國立清華大學和庚子赔款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北京市 · 北京市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周诒春

周诒春(),亦名贻春,字寄梅,安徽休宁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曾长期担任清华学校校长,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长、卫生部长。.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周诒春 · 周诒春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美国总统 · 國立清華大學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錢思亮

錢思亮(),字惠疇,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祖籍浙江餘杭,化学家、教育家,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曾擔任北大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長、輔仁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委員、院士、院長。.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錢思亮 · 國立清華大學和錢思亮 · 查看更多 »

范源濂

范源濂(),字静生,中国教育家,湖南湘阴人,为中国民族化工实业家范旭东兄长。 1898年就读于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两次东渡日本求学。中华民国成立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次长、总长,国民政府教育总长。1921年曾以教育总长的名义发表言论,反对教会学校学生强--做礼拜和读《圣经》。1925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首任干事长,192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7年12月23日在天津病逝。 范源濂去世后,由中国著名动物学家秉志和植物学家胡先骕所创办的静生生物调查所,以他命名,纪念范源濂对中国生物学研究的赞助和提倡。后来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是自静生生物调查所衍生而出。.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范源濂 · 國立清華大學和范源濂 · 查看更多 »

赵元任

趙元任(Yuen Ren Chao, ),字宜仲,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武進縣)人,生於天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哲學家、作曲家,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先後任敎於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密西根大學,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在柏克萊退休,先後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46年)、加州大學(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學(1970年)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並擁有美國國籍。1982年病逝於美國麻省劍橋,享年89歲。他的六世祖趙翼是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進士。此外,亦為繼戈鯤化(Ge Kunhua)之後第二位於哈佛大學任教的華人。.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赵元任 · 國立清華大學和赵元任 · 查看更多 »

閻振興

閻振興(Chen-Hsing Yen,),字光夏,河南汝南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水利學家。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校長,在其任內,發生台大哲學系事件。.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閻振興 · 國立清華大學和閻振興 · 查看更多 »

蒋梦麟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是一位生於浙江余姚的教育家、作家及官員,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至1927年)及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7年至1930年)。.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蒋梦麟 · 國立清華大學和蒋梦麟 · 查看更多 »

蔣廷黻

蒋廷黻(威妥瑪拼音:Tsiang Ting-fu;拼音:Jiǎng Tíngfú;),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蔣廷黻 · 國立清華大學和蔣廷黻 · 查看更多 »

陳雪屏

陳雪屏(),是一位生於江蘇宜興的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家,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超過30年。.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陳雪屏 · 國立清華大學和陳雪屏 · 查看更多 »

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天津市人,中国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毕业于南开中学、清華學校。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起研究電機工程,後轉為專攻物理。.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梅貽琦 · 國立清華大學和梅貽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之间的比较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有62个关系,而國立清華大學有30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4.86% = 18 / (62 + 308)。

参考

本文介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國立清華大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