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国史记和百濟聖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三国史记和百濟聖王之间的区别

三国史记 vs. 百濟聖王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聖王(;)是百濟第二十六代王,523年至554年在位。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聖王名叫扶餘明襛(),《三國遺事》作明穠,《梁書》作明。《三國史記》評價他「智識英邁,能斷事」。 聖王是武寧王長子,在《日本書紀》裡也被稱作聖明王、明王。其在世期間使用聖明王或聖王作為尊號,這一尊號來源於佛教的轉輪聖王。他以佛教的轉輪聖王自居,積極活用佛教的思想來確立王室的權威。在位期間,向倭國輸出佛像和佛經,以及佛經中宣傳的謙益仁道。聖王歡迎對佛經的翻譯,在位期間佛教繁盛,並為教團的整備作出努力。此外招聘工匠和畫師,在各地建立寺刹。.

之间三国史记和百濟聖王相似

三国史记和百濟聖王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威德王 (百濟)安藏王三國遺事百济高句丽新罗

威德王 (百濟)

威德王(;)是百濟第二十七代王,公元554年至598年在位。根據《三國史記》記載,威德王名扶餘昌(),在《隋書》和《日本書紀》中以余昌之名登場。《三國遺事·王曆》則稱他名叫扶餘高或扶餘明。 威德王是聖王的元子。在位期間,向日本傳輸經論,大量派遣學者以及律師、禪師、比丘尼、呪禁師等僧侶集團,並派遣製造佛像的技術者和建造寺刹的木工。此後,又派遣金屬工藝師和造瓦技術者渡海赴日本。583年,在敏達天皇的邀請下,威德王派遣高僧日羅赴日本。584年,贈送給日本彌勒石像一尊。588年,威德王向日本贈送佛舍利以及僧侶六名,並派遣鑪盤博士白昧淳、瓦博士麻奈文奴、陽貴文、昔麻帝彌等四人,以及畫工一人,為日本提供了建設寺刹的必要技術者,向日本傳播百濟的工藝美術。.

三国史记和威德王 (百濟) · 威德王 (百濟)和百濟聖王 · 查看更多 »

安藏王

安藏王(),高句丽第22代君主。文咨王之子,名兴安,公元518-531在位。 安藏王时期,王室间纷争加剧,朝局不稳。531年,安藏王被刺杀,其弟安原王继位。从此高句丽结束了好太王几代人开创的盛世局面。.

三国史记和安藏王 · 安藏王和百濟聖王 · 查看更多 »

三國遺事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国师一然(1206年--1289年)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坛君传说首次出现于此书。 《三國遺事》是朝鮮半島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

三国史记和三國遺事 · 三國遺事和百濟聖王 · 查看更多 »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三国史记和百济 · 百济和百濟聖王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三国史记和高句丽 · 百濟聖王和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三国史记和新罗 · 新罗和百濟聖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国史记和百濟聖王之间的比较

三国史记有146个关系,而百濟聖王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11% = 6 / (146 + 47)。

参考

本文介绍三国史记和百濟聖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