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之间的区别

Su-33戰鬥機 vs. 艦載機

Su-33「海側衛式」戰鬥機(又稱為蘇愷33戰鬥機,簡稱蘇-33,俄文:Су-33,拉丁字母轉寫---33)是一架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所開發生產的單座多用途艦載機。由於Su-33是由Su-27戰鬥機所衍生出來的艦載機種之一,因此延續了Su-27的北約代號,被稱為側衛D型(Flanker-D)。苏-33于1987年8月17日首次飛行。在战机世代上为第四代战机。 Su-33主要部署於俄軍唯一的現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上,由於庫茲涅佐夫號採用滑跳甲板而非與美國航艦一樣使用彈射器,故需要依賴本身動力起飛,起飛時不能滿載油彈(為了避免飛離甲板的瞬間機身過重翻覆)是Su-33的致命缺陷,故無法跟美國海軍戰鬥機一樣能執行遠洋作戰。而印度海軍從俄國引入了封存狀態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所以引進MiG-29K艦載機,這批早期Su-33逐漸老舊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所以被俄羅斯淘汰,俄羅斯打算以新建造的MIG-29K取代。. 艦載機(carrier-based aircraft)是配備在航空母艦上的主要武器,其性能決定著航空母艦的戰鬥能力,載機數量越多者實力也相對越強,航空母艦本身也是為了讓飛機起降、維修以及使其能長期作戰而存在,相較於傳統最大攻擊距離僅有40公里的戰艦艦砲武器,现代艦載機有著1,0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径,還可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長航程,並能在攻擊完後回到航艦上裝載彈藥,再度起飛攻擊,其作戰持續性和任務多樣的作戰能力也是艦載機與巡弋飛彈在海戰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之间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相似

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AL-31發動機多用途戰機米格-29戰鬥機陣風戰鬥機F-14雄貓式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GSh-30-1機炮Su-33戰鬥機歼-15涡扇-10

AL-31發動機

AL-31是俄罗斯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的一系列渦輪扇發動機,最初始用於Su-27戰鬥機上,其他衍生型則使用於包括Su-30MKI與中國殲-10等飛機上。 AL-31於1984年開始量產,編號R-32的特殊改良型使用於P-42試驗機上,於1986年創下世界爬升率紀錄。 AL-31設計上是雙軸,具有後燃器,風扇段有4級,另有9級壓縮段,燃燒段為環式設計,渦輪段則有高與低壓各一級。軍用推力最大可輸出74.5千牛噸,最大後燃推力為122.58千牛噸,旁通比為0.59:1,推重比4.77:1 (軍用推力)、 7.87:1 (後燃推力)。.

AL-31發動機和Su-33戰鬥機 · AL-31發動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多用途戰機

多用途戰機(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缩写MRCA)是指一款軍用飛機不需要透過大幅度修改就可以執行多種類別的任務,而非僅限於單一任務。可以擔任戰鬥機、攻擊機、偵查機、轟炸機、電子作戰機其中兩類任務(含以上)者。 多用途戰機可能是在設計階段就可以納入規劃,像是英國蚊式轟炸機與美國F/A-18戰鬥機,或者是在服役階段透過改良,加裝其他設備,擴充可以擔負的任務種類。譬如F-14雄貓式戰鬥機戰鬥機在後期服役生涯也可以擔任轟炸任務,許多國家將原先擔任空優任務的MiG-21戰鬥機改裝擔任對地攻擊的任務。.

Su-33戰鬥機和多用途戰機 · 多用途戰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米格-29戰鬥機

米格-29(Микоян МиГ-29),蘇聯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於1970年代設計的雙發高性能制空戰鬥機,同時期開發之戰機亦有Su-27,目的為對抗美軍之同期先進戰機F-15。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支點」(Fulcrum)。.

Su-33戰鬥機和米格-29戰鬥機 · 米格-29戰鬥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陣風戰鬥機

戰鬥機(Rafale,中文又譯做:飆風或音譯為拉斐爾)是法國達索(Dassault)飛機公司開發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戰機;在1970年代,法國空軍及海軍尋求新戰機作為後繼機種。為省減成本,法國嘗試加入歐洲戰機計劃,與其他國家共同研發,但因對戰機功能要求差別過大,最終法國決定獨資研發。最後由達索研發出陣風的原型,其航電及氣動外形優化其在制空戰機的角色。 法國軍方預計以其取代七种不同专门化的軍機,包括艦載戰機,做為法國海軍及空軍下一代的主力。該款戰鬥機目前的主要使用者為法国空军以及法国海军。2015年分別取得來自埃及(24架)與印度(36架)以及卡塔尔(24架)的訂單。.

Su-33戰鬥機和陣風戰鬥機 · 艦載機和陣風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14雄貓式戰鬥機

F-14雄貓式戰鬥機(F-14 "Tomcat" Fighter)是美國海軍曾使用的一款超音速空優及長程攔截用艦載戰鬥機。為雙發噴射機、可變後掠翼與雙尾翼、雙座配置,由格魯門公司承包開發製造,專門負責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艦隊防衛任務。首架F-14於1970年試飛,1974年正式服役,以取代F-4--式戰機作為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防衛。F-14在服役後期曾追加低空導航暨夜間紅外線標定筴艙,具備有基本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F-14在美國海軍服役32年後,於2006年9月22日正式退役,由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所取代。伊朗是唯一獲准購買F-14的國家,而且一直操作至今。.

F-14雄貓式戰鬥機和Su-33戰鬥機 · F-14雄貓式戰鬥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

F/A-18E/F“超级大黄蜂”(F/A-18E/F Super Hornet),是美国波音公司以基於F-18產品系列中的F/A-18C/D大黄蜂為基礎改良而來,所生产的一种舰载战斗攻击机,長寬方面比前者大了約10% ,進氣道形狀也由圓弧狀改為矩形。 作為已取消的A-12艦載攻擊機之替代方案。超級大黃蜂最初在1995年试飞,並在1997年9月、波音和麦道公司正式合并前的一个月開始量產。1999年起超级大黄蜂陸續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以取代老邁的F-14「雄貓式」戰鬥機和A-6「闖入者」式攻擊機。因此,超级大黄蜂繼承了兩種攻擊形式,而成為21世紀初期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唯一主力。.

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和Su-33戰鬥機 · 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GSh-30-1機炮

GSh-30-1(俄羅斯的實際代號為GSh-301;;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代號:/)是一門由前苏联设计师格里亚舍夫与什普诺夫共同设计(其姓氏首字母G与Sh即GSh这个名称的由来)、現由俄罗斯(,俄语罗马化:Kontsern Kalashnikova,,即原IZHMASH)為苏联及以後的俄罗斯军用航空器所生產的單管機炮,發射30×165毫米機炮炮彈。.

GSh-30-1機炮和Su-33戰鬥機 · GSh-30-1機炮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Su-33戰鬥機

Su-33「海側衛式」戰鬥機(又稱為蘇愷33戰鬥機,簡稱蘇-33,俄文:Су-33,拉丁字母轉寫---33)是一架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所開發生產的單座多用途艦載機。由於Su-33是由Su-27戰鬥機所衍生出來的艦載機種之一,因此延續了Su-27的北約代號,被稱為側衛D型(Flanker-D)。苏-33于1987年8月17日首次飛行。在战机世代上为第四代战机。 Su-33主要部署於俄軍唯一的現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上,由於庫茲涅佐夫號採用滑跳甲板而非與美國航艦一樣使用彈射器,故需要依賴本身動力起飛,起飛時不能滿載油彈(為了避免飛離甲板的瞬間機身過重翻覆)是Su-33的致命缺陷,故無法跟美國海軍戰鬥機一樣能執行遠洋作戰。而印度海軍從俄國引入了封存狀態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所以引進MiG-29K艦載機,這批早期Su-33逐漸老舊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所以被俄羅斯淘汰,俄羅斯打算以新建造的MIG-29K取代。.

Su-33戰鬥機和Su-33戰鬥機 · 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歼-15

殲-15(沈飞601所保密代号飞鲨)是一款30吨级重型舰载型第四代战斗机,為中國根据从乌克兰取得-zh-hans:苏-33战斗机;zh-hk:蘇-33戰鬥機;zh-tw:Su-33戰鬥機;-原型机中的一架(T-10K-3)参考,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生产。 2016年部署到辽宁号航空母艦以及未來中國國產航空母艦上,屬於中國航空母艦計畫的一環。殲-15在航母编队中會类似于美国航母F-14雄貓式戰鬥機的防空作用。.

Su-33戰鬥機和歼-15 · 歼-15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涡扇-10

涡扇-10,正式編號FWS-10,代号“太行”,是由中国一航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研究过程长达近20年。中国计划在歼-11B/BS上全面使用涡扇10,以替代AL-31發動機。2006年起涡扇-10宣稱量產,隨後幾年開始逐漸出現在解放軍中,目前已配備在歼-11B,歼-15,歼-16和歼-20A。.

Su-33戰鬥機和涡扇-10 · 涡扇-10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之间的比较

Su-33戰鬥機有32个关系,而艦載機有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9.35% = 10 / (32 + 75)。

参考

本文介绍Su-33戰鬥機和艦載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