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之间的区别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vs. 段宜康

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與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二次選舉。,同時也是四個新直轄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改制升格後的首次立法院全面改選。 第八屆立法院的總席次,除了73席單一選區,尚有6席原住民、及34席全國不分區,共計113席。執政的國民黨取得過半數的64席,最大在野黨民進黨40席,台聯與親民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其中,台聯與親民黨是立法委員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第一次獲得全國不分區席次,並雙雙跨過在立法院成立黨團的門檻。相較上屆選舉,雖然在席次上民進黨增加、國民黨減少,整體的得票率還是維持泛藍略大於泛綠的格局。全體當選委員於2012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由於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投票率達74%,創下歷屆新高。. 段宜康(),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生於臺北市,原籍中華民國江蘇,祖父是民國初年留學美國學生,父親段守愚是前大華晚報總編輯。段宜康畢業於成功中學、臺大政治學系,現任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執委。曾任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創會執委、臺北市議員、新潮流系總召。.

之间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相似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有(在联盟百科)30共同点: 劉櫂豪吳宜臻中國國民黨余天翁金珠高金素梅謝長廷魏明谷黃適卓黃文玲蔡英文蔡正元鄭天財臺南市臺北市臺北市第五選舉區蕭景田陳瑩 (政治人物)陳水扁林郁方林滄敏林濁水李建昌李登輝民主進步黨泛綠游錫堃潘孟安澎湖縣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劉櫂豪

劉櫂豪(Liu Chao-hao,櫂音兆,),臺灣政治人物,曾任法官,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臺東縣河洛泉州人。於前臺東縣長徐慶元任內擔任副縣長;在2012年立委選舉中、泛藍分裂情況下,當選為臺東縣選舉區第二位民進黨籍立委。2016年立委選舉以64.1818%得票率大勝,以絕對多數順利連任。 2017年12月27日,民進黨舉行2018年縣市長選舉第二波提名,劉櫂豪獲民進黨確定徵召為臺東縣長選舉候選人。.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劉櫂豪 · 劉櫂豪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吳宜臻

吳宜臻(Wu Yi-chen,),原名吳美惠,2000年改為現名。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人權律師。客家人,家族來自苗栗縣銅鑼鄉。吳宜臻是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及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長期致力促進婦女權益、積極參與客家事務,曾擔任任務型國大代表、臺北市苗栗客家同鄉會副理事長、臺北律師公會環境委員會委員、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寶島客家廣播電臺主持人、第八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現任臺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臺北律師公會第26屆理事。 2014年吳宜臻獲民進黨徵召參選苗栗縣長,結果落敗,僅在苑裡鎮得票數獲得領先。 次年2月7日,民進黨再徵召吳宜臻代表參加苗栗縣第二選舉區立委補選,结果以14,000餘票落败。 2015年民進黨第三度徵召吳宜臻參選苗栗縣第二選舉區立委,結果惜敗,與中國國民黨的徐志榮差距拉近至7,000餘票(約僅5%),幫助民進黨於該「艱困區」取得一定幅度的成長。現為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特別助理,繼續服務鄉親。 目前吳宜臻擔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吳宜臻 · 吳宜臻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中國國民黨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余天

余天(),本名--清源 ,生於臺灣新竹市,台灣著名的男歌手、綜藝節目主持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為民主進步黨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余天的成名曲是翻唱自日本名曲〈北國之春〉,由慎芝填詞的〈榕樹下〉。他資歷深厚、人緣廣闊,也常為演藝界排解糾紛、幫藝人化憂解難,為演藝圈的老大哥。 2007年起從政,曾任第七屆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第16屆中央執行委員,現居新北市三重區。.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余天 · 余天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翁金珠

翁金珠,臺灣彰化縣員林鎮人,政治人物,曾仼第二、三、四、七屆立法委員和第十四仼彰化縣縣長,。 2002年獲第二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翁金珠 · 段宜康和翁金珠 · 查看更多 »

高金素梅

金素梅(Ciwas Ali,音譯:吉娃斯·阿麗;),本名金素梅,出生于台湾台中市;現任台湾立法委員,曾為演員、歌手。.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高金素梅 · 段宜康和高金素梅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謝長廷 · 段宜康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魏明谷

魏明谷(Wei, Ming Ku,),彰化埔心鄉太平村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成員,現任彰化縣縣長。曾任彰化縣議會第十三至第十四屆議員,第五、六屆立法委員。2012年參選第八屆立法委員彰化縣第四選舉區,以50.24%得票率擊敗國民黨籍立委蕭景田。2014年11月25日,魏明谷與競選臺中市長的林佳龍連袂宣布辭去立委職位,展現「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力拚縣市長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魏明谷 · 段宜康和魏明谷 · 查看更多 »

黃適卓

黃適卓(David Huang,),臺灣政治人物、學者,民主進步黨籍,曾任職立法委員、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開南大學副校長及桃園市政府顧問,現任桃園航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黃適卓 · 段宜康和黃適卓 · 查看更多 »

黃文玲

黃文玲(),是臺灣執業律師和政治人物,前臺灣團結聯盟籍立法委員,出身於彰化政治世家。父母親都是彰化人,父親黃石城曾任彰化縣縣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母親陳照娥曾任國民大會代表、臺灣省政府委員。.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黃文玲 · 段宜康和黃文玲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蔡英文 · 段宜康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正元

蔡正元(),臺灣雲林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代理發言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蔡正元 · 段宜康和蔡正元 · 查看更多 »

鄭天財

鄭天財(阿美語:Sra.Kacaw,Jeng, Tian-Tsair;),中國國民黨籍阿美族政治人物,花蓮人,曾任公務人員,現任立法委員。.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鄭天財 · 段宜康和鄭天財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南市 · 段宜康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北市 · 段宜康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第五選舉區

#重定向 臺北市第五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北市第五選舉區 · 段宜康和臺北市第五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蕭景田

蕭景田(),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具黑道背景,曾任彰化縣社頭鄉第十一、十二屆鄉長,彰化縣議會第十四屆議員、第十五屆、十六屆議員、副議長。2008年起代表中國國民黨擔任第七屆立法委員,2012年1月14日在彰化縣第4選舉區競選連任失利(對手為民主進步黨魏明谷)。馬英九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後,蕭景田數度成為該黨中央常務委員。2016年6月8日任職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蕭景田 · 段宜康和蕭景田 · 查看更多 »

陳瑩 (政治人物)

陳瑩(Chen Ying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東縣人,具有四分之一卑南族血統,第六、七、九屆立法委員,曾任民主進步黨黨團書記長、第7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及婦女部主任,為該黨少數出身原住民族的中央民意代表,也是目前自國會改選以來,民進黨唯一在原住民選區多次當選過的原住民立法委員。摩爾門教徒,政治立場中間偏右。.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陳瑩 (政治人物) · 段宜康和陳瑩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陳水扁 · 段宜康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林郁方

林郁方()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知名戰略學者,曾任立法委員,專攻國防與國際關係議題。 曾多次連任外交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在立法院長期關注國防、外交議題,被不少資深軍事記者評為『立法院內最專業的國防外交立委』,對於加強國軍建軍及福利和捍衛主權不遺餘力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林郁方 · 林郁方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林滄敏

林滄敏(),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三屆彰化縣議員,後連任第六至八屆立法委員,2005年初次轉戰立委時即獲全縣最高票,2008年立委選舉擊敗挑戰三連霸的邱創進,2012年以兩萬票之差大勝民進黨籍彰化縣議員黃秀芳;2014年獲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第十七屆彰化縣縣長,以十萬票之差敗給民進黨籍立委魏明谷;2016年立委選舉以八千票之差敗給黃秀芳。.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林滄敏 · 林滄敏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林濁水

林濁水(Lin Cho-shui,),原名林宗耀,臺灣南投埔里人,政大東語系學士,台灣戒嚴時期黨外運動人士、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元老,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林濁水 · 林濁水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李建昌

李建昌(Lee Chien-chang ,),臺灣雲林縣人,出生於嘉義縣,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畢業,臺北市議會第二選區(內湖、南港)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議員,臺北市議會現任最資深議員之一。.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李建昌 · 李建昌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李登輝 · 李登輝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段宜康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泛綠 · 段宜康和泛綠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游錫堃 · 段宜康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潘孟安

潘孟安(1963年8月15日),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原住民馬卡道族人,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現任屏東縣縣長。曾任第十四屆、第十五屆屏東縣議會議員、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立法委員與立法院民主進步黨黨團幹事長。.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潘孟安 · 段宜康和潘孟安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澎湖縣 · 段宜康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之间的比较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有399个关系,而段宜康有1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0,杰卡德指数为5.25% = 30 / (399 + 172)。

参考

本文介绍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段宜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