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UB航空機槍

指数 UB航空機槍

別列津UB(;,全寫: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Березина,意為:多用途別列津機槍)是一款前苏联二戰時期廣泛使用的航空機槍(重機槍),發射12.7×108毫米(.50俄羅斯)步枪子彈。.

47 关系: 压缩空气千克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子彈射击断续器伊-15戰鬥機伊-16戰鬥機伊尔-10攻击机伊尔-2攻擊机彈鏈彈藥俄语罗马化圖-2轟炸機圖拉兵工廠第二次世界大战米格-15战斗机米格-3战斗机米每秒白朗寧M2重機槍DShK重機槍航空机关炮航空机关枪里蘇諾夫Li-2苏德战争苏联英寸英尺每秒電纜雅克-1戰鬥機雅克-3戰鬥機Il-4轟炸機Pe-2轟炸機Pe-8轟炸機ShKAS機槍Yak-11教練機Yak-7戰鬥機Yak-9戰鬥機機械瞄具步枪毫米氣動式 (槍械)朝鲜战争机翼施瓦克拉格-1戰鬥機12.7×108mm

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通常指压强大于大气压的的空气。最常见的压缩空气是在工业生产中由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动力源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中。 Category:气体 Category:储能技术.

新!!: UB航空機槍和压缩空气 · 查看更多 »

千克

--( → ,,單位符号kg),又称--,国际单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個带有词头的基本單位。 目前,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即被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2011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会议原则性同意以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并计划于2018年会议上做出最终决定。.

新!!: UB航空機槍和千克 · 查看更多 »

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

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以下简称史蒂文中心)属于史密森尼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一部分。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Chantilly, VA)。 1999年10月,匈牙利移民,国际租赁金融公司的合作创立者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捐赠给史密森尼协会价值6500万美元的藏品。Small, L. M. "A century's roar and buzz: Thanks to an immigrant's generosity, the 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 opens to the public".

新!!: UB航空機槍和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 · 查看更多 »

子彈

子弹(cartridge,也称round,霰弹枪弹则称为shell),又称定装弹药,是一种将弹头/散弹、推进药、底火整合在弹壳中以方便在火器类枪械的膛室中填裝进行发射的弹药。子弹是后膛火器专有的弹药,相比之下,前膛枪不使用定装弹药而是将火药和彈丸分开装入枪管;而气枪因为根本不依赖推进药提供发生动力,只装填独立的弹粒(pellet)和弹珠(round shot)。 如果子弹没装弹头,就称为空包弹(blank);如果没装发射药和底火就称为惰性弹(dummy);如果没能成功击发底火并点燃发射药,就称为哑弹(dud);如果发射药燃烧没能产生足够能量将弹头推出导致其滞留在枪管中,就称为卡弹(squib)。.

新!!: UB航空機槍和子彈 · 查看更多 »

射击断续器

射擊斷續器也称射击协调器、机枪射击协调器,Synchronization gear,是由荷蘭籍設計師安東尼·福克設計,安裝在老式螺旋槳戰鬥機上的一種設備,目的是使戰鬥機的機槍可以在螺旋槳後方向前射擊而不會打到自己的槳葉。基本原理是每當槳葉轉到機槍前面時,斷續器系統便暫時中止機槍射擊。在此之前,戰鬥機上的武器只能安裝在機翼上或者在螺旋槳根部安裝鋼製的楔形偏導器以擋開子彈,這樣子彈打在槳葉上時,會產生強大的衝擊力,這種外力作用在發動機上會產生非對稱應變,容易引起發動機故障。 記載,1915年1月,俄羅斯波羅的海車輛廠曾製造出一架Morane-Saulnier Type L戰鬥機,機上有2挺Hotchkiss機槍,其中1挺有協調裝置,可通過螺旋槳進行射擊。但在空戰史上未見有Morane-Saulnier Type L戰鬥機參加實戰的記載。 在射擊斷續器研究初期,主要遇到的技術困難是子彈點火遲緩問題。主要由子彈規格的不統一造成,有些子彈的發火時間稍稍慢於標準。 福克爾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斷續器的工作原理大體是:在機械聯動裝置的末端有一個凸輪,當槳葉即將轉到槍口前面時,凸輪受到螺旋槳突出部的撞擊,凸輪的運動通過聯動裝置與機槍的工作相聯通,使機槍暫停擊發;當槳葉通過槍口時,凸輪迴到原來位置,機槍繼續射擊。 Category:机枪 Category:军事航空.

新!!: UB航空機槍和射击断续器 · 查看更多 »

伊-15戰鬥機

伊-15(玻利卡爾波夫I-15),是蘇聯二戰前夕的主力戰鬥機,也是蘇聯後期雙翼戰鬥機,也曾經被軍援過戰時中國的國民政府和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新!!: UB航空機槍和伊-15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伊-16戰鬥機

伊-16(玻利卡爾波夫I-16),是蘇聯在1930年代初期開發的戰鬥機,也是全世界第一款服役備有可收式起落架之下單翼懸臂式戰鬥機,它的出現刺激了各國研發新型戰機的風潮。 伊-16的俄文是寫成「И-16」,И相等於英文的I,而其讀音為「伊」,故此種飛機經常有И-16、I-16和伊-16等名稱。 1932年蘇聯空軍面臨雙翼和單翼戰鬥機孰優孰劣的問題,因為雙翼機雖然格鬥性能較佳但速度較慢而單翼戰鬥機則剛好相反,故最後決定雙線發展,此謂I-15(雙翼機)和I-16(單翼機)的由來。 本機代表了兩次大戰之間時的空戰概念的變化,其兼有新舊機型的特色,如舊機的開放式座艙和粗短機身,新型的下單翼並無其他受力支撐(斜撐或張線等)和收放式起落架等,但總體而言卻是反映了一次大戰時的纏鬥戰思想。.

新!!: UB航空機槍和伊-16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伊尔-10攻击机

伊尔-10(俄语:Ил-10,英文:Il-10)型攻擊機,是二次大戰後期蘇聯由伊尔-2發展出來的攻擊機。.

新!!: UB航空機槍和伊尔-10攻击机 · 查看更多 »

伊尔-2攻擊机

伊尔-2(俄语:Ил-2,英文: Il-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种苏联对地攻击机,生产量很大,连同它的后续机型伊尔-10一起,一共生产了42330架Jane's 1989, p. 529.

新!!: UB航空機槍和伊尔-2攻擊机 · 查看更多 »

彈鏈

彈鏈(belt)是把大量子彈以串聯方式連著的彈藥,主要提供給全自動發射機槍或機砲,以達到持續火力的效果。.

新!!: UB航空機槍和彈鏈 · 查看更多 »

彈藥

彈藥(Ammunition或Ammo)一般泛指在戰爭中使用可以發射的各種物品,狹義的彈藥包含火炮與槍械使用的炮彈和子彈。廣義上還包括各類炸彈,飛彈,地雷以及水雷等。 彈藥的基本結構包含產生推進力的火藥,與被推送出去的彈頭。在使用金屬材質將兩者包裝為一體之前,他們是分開儲存與運送,僅在發射前才會放在一起。.

新!!: UB航空機槍和彈藥 · 查看更多 »

俄语罗马化

俄语罗马化(Транслитерация русского алфавита латиницей、俄語拉丁化)是指把俄语从西里尔字母转写到拉丁字母这一过程。这种转写常用于把俄语人名和其他词语(比如Иван)转换为拉丁字母(Ivan)以便书写、印刷。 俄语罗马化在没有俄语输入法或俄语输入困难的计算机使用者手上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尽管时至今天俄语的ЙЦУКЕН键盘早就普及了,但仅限于俄国境内。由于俄国国外的键盘基本都是QWERTY键盘,这使得不熟悉ЙЦУКЕН键盘布局的用户在输入西里尔字母的时候相当麻烦(键盘上没有一个西里尔字母可以参考)。配合一些软件,用户可以用他们熟悉的QWERTY键盘输入罗马化的俄语词汇,通过软件逆转换为西里尔字母。.

新!!: UB航空機槍和俄语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圖-2轟炸機

圖-2轟炸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設計的中型轟炸機,原本稱為ANT-50,後改稱為"圖-2"(Tu-2),1941年試飛,圖-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作為蘇聯紅軍的水平轟炸機甚至俯衝轟炸機,參與了德蘇戰爭中後期的主要戰役,包括柏林攻防戰,圖波列夫為此在1943年得到斯大林奖金,并无罪释放。 圖-2在二戰後軍援東歐各國,北韓和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第34和35飛行大隊於1950年得到20架圖-2,同年10月6日又在徐州接收到9架後又成立了第36飛行大隊,中國的圖-2在朝鲜战争期間參加了大和島戰役,之後在台海又參加了對國軍的大陳島和一江山島戰役,解放軍的圖-2在1982年退役。.

新!!: UB航空機槍和圖-2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圖拉兵工廠

图拉兵工厂(Tulsky Oruzheiny Zavod)是俄罗斯一个重要的武器制造商,由彼得大帝在1712年建立,位于图拉市。该厂建立时名为图拉军火库;苏联时代更名为图拉兵工厂。 在其整个历史上,它都在为俄罗斯生产武器。.

新!!: UB航空機槍和圖拉兵工廠 · 查看更多 »

磅(pound,簡寫:lb)是英國與美國所使用的英制質量單位。歷史上經過多年的演變,英制質量系統對磅產生過許多不同的定義,例如金衡磅、塔磅、商人磅、倫敦磅、公制磅、國際磅等。目前最普遍被使用的定義是國際常衡磅(國際磅)。.

新!!: UB航空機槍和磅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UB航空機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格-15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МиГ-15,拉丁字母转写:MiG 15)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北约给予的绰号是“柴捆(Fagot)”,是苏联第一代战机的代表。据统计,米格-15战斗机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新!!: UB航空機槍和米格-15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米格-3战斗机

米高扬-格列维奇 米格-3(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3)战斗机是苏联在二战中使用的一种单座活塞式攔截機。该机由当时从属于第一国家飞机工厂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设计,設計目標是解決米格-1戰鬥機測試時所得知的問題;MIG-3設計目標是為了進行高空空戰,但是蘇聯戰場的特性讓它鮮少發揮所長;在二戰尚未結束前,MIG-3便因性能不足退役。.

新!!: UB航空機槍和米格-3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米每秒

米每秒是速度(矢量)和速率(标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可写作㎧(U+33A7 (13223)),m/s、m·s−1或mps。天文学上常以单位更大的千米每秒为单位,1 km/s.

新!!: UB航空機槍和米每秒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M2 Machine Gun),俗稱五零/點五零機槍(Browning Machine Gun,Cal.),是由約翰·白朗寧在一戰後設計的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50 BMG)大口徑彈藥。.

新!!: UB航空機槍和白朗寧M2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DShK重機槍

DShK 1938重機槍,又稱 DShK(俄文:ДШК,Дегтярёва-Шпагина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英文:Degtyaryov-Shpagin Large-Calibre),是蘇聯从1938年二戰時期开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

新!!: UB航空機槍和DShK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航空机关炮

航空机关炮(简称航炮)是飞机或直升机上装备的大口径自动发射武器。能自动完成开膛,抽壳,抛壳,进弹,锁膛,击发等系列射击动作。.

新!!: UB航空機槍和航空机关炮 · 查看更多 »

航空机关枪

航空机枪是装备在飞行器上的小口径自动武器,杀伤力較小,多装备在輕型飛機或直升机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使用标准认为20毫米以下口径为机枪,20毫米以上口径为机炮。但各国有不同之区分标准。.

新!!: UB航空機槍和航空机关枪 · 查看更多 »

里蘇諾夫Li-2

里蘇諾夫Ли-2是一款俄製的雙螺旋槳运输機。.

新!!: UB航空機槍和里蘇諾夫Li-2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UB航空機槍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UB航空機槍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寸

英--(,眾數:inches;縮寫為in或″)(读音:cùn或yīngcùn),或英--,簡稱吋,是使用于英國(联合王国)及其前殖民地和--的长度单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前英國殖民地国家也用。 英寸的常用簡寫為 in或 "。 “吋”是近代新造的复音漢字(即单个漢字發两个音节,類似單位還有“哩”等),发音同“英--”,借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寸”,並加口旁以示區別。中國大陸目前已很少使用單個漢字“吋”作單位,多直接使用词语“英--”。.

新!!: UB航空機槍和英寸 · 查看更多 »

英尺每秒

英尺每秒(英語:feet per second) 是速度计量单位 。表達了每秒的英尺距離。對應的国际单位制 (SI) 是米每秒。 簡稱為ft/s、ft/sec及fps,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寫成ft s-1。.

新!!: UB航空機槍和英尺每秒 · 查看更多 »

電纜

电缆,是由两条或更多的导线粘合、扭曲或编织在一起形成的单一的连接两个设备传输电信号的组件。电缆的用途广泛并且每个用途都需特制,它的功能大至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电力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导电性能良好)或铝(成本较低)。 1836年世界上製造出第一根銅線外用橡皮帶包紮的低電壓(600伏特以下)電力用電線。.

新!!: UB航空機槍和電纜 · 查看更多 »

雅克-1戰鬥機

雅克-1型戰鬥機,是蘇聯在二戰初期最優秀的戰鬥機,並且後來被改良成雅克-3和雅克-9型,成為蘇聯螺旋槳戰鬥機中產量最大的雅克系列的元祖。.

新!!: UB航空機槍和雅克-1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雅克-3戰鬥機

雅克-3型是蘇聯在二戰後期空優性能最高的戰鬥機,亦常被認為是整個二戰中最靈活和敏捷的戰鬥機,還是被改造成蘇聯第一種量產的噴射戰鬥機雅克-15(Yak-15)的母體。.

新!!: UB航空機槍和雅克-3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Il-4轟炸機

伊尔-4(Il-4,1939年以前生產稱為DB-3)是蘇聯在二戰時的主力中型轟炸機。.

新!!: UB航空機槍和Il-4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Pe-2轟炸機

佩-2型輕轟炸機,是二次大戰時最著名的蘇聯轟炸機,衍生的佩-3/佩-2I型更是蘇聯當時唯一的雙發雙座重戰鬥機。.

新!!: UB航空機槍和Pe-2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Pe-8轟炸機

佩特利亞可夫Pe-8轟炸機(或稱TB-7以及ANT-42)為蘇聯空軍二戰中唯一生產的四發動機重轟炸機。.

新!!: UB航空機槍和Pe-8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ShKAS機槍

ShKAS機槍(俄文:ШКАС)是在1930年代由蘇聯研製的一種空用機槍,口徑是7.62毫米,可被分成作為機翼和機頭的固定型(有射擊同步器)以及由機槍手操作的活動型,但由於此種口徑發射的子彈對有裝甲保護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的破壞力不足,故在德蘇戰爭後已被更大口徑的機槍和機炮取代。.

新!!: UB航空機槍和ShKAS機槍 · 查看更多 »

Yak-11教練機

Yak-11教練機是Yak-3戰鬥機換上風冷發動機的雙座教練機型,由20世紀40年代後期成為蘇聯教訓機和表演機,曾外銷東歐和中國。.

新!!: UB航空機槍和Yak-11教練機 · 查看更多 »

Yak-7戰鬥機

Yak-7戰鬥機由Yak-1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雙座教練機Yak-7UTI,1941年被改成單座戰鬥機,把原先的後座位改為一個80升燃料箱,武裝方面也在螺旋槳軸中加上一門20毫米口徑機炮 Yak-7由於有較多燃料載量,故航程較遠,能作為長程護戰鬥機和長程戰鬥轟炸機使.

新!!: UB航空機槍和Yak-7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Yak-9戰鬥機

Yak-9是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主要的戰鬥機之。其设计源自根據作戰的經驗对前一款的Yak-7戰鬥機的改良。之後被证实是一款性能優異的機種。.

新!!: UB航空機槍和Yak-9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機械瞄具

機械瞄具是一種金屬製的觀測設備,可用於將物件定位在同一直線上,輔助物件對準特定目標,可應用於槍械、十字弓、或望遠鏡。但應用光學原理的照準器(透鏡式或反射式皆然)則不在此定義範圍。 典型的機械瞄具由兩個組件構成:照門—靠近觀測者,垂直安裝於瞄準線上;準星—靠近觀測目標,型態有柱狀、珠狀或環狀。開放式瞄具的照門為凹槽狀,覘孔式瞄具的照門則是小圓孔。民用、狩獵用與警用槍械通常採取開放式瞄具;多數軍用戰鬥步槍則用覘孔式瞄具。 最早的機械瞄具是固定式的,且不易調整;現在多數機械瞄具都設計為可調式,可做風偏與彈道修正。 為求更精準的射擊(如狩獵或狙擊),機械瞄具常被瞄準鏡取代,但仍與其他瞄準設備並存,甚至與光學瞄具整合在一起,當作備用。.

新!!: UB航空機槍和機械瞄具 · 查看更多 »

步枪

步枪(Infantry firearm),或称为步--、步铳、步兵铳,是步兵使用的制式长管枪械。现今步枪多指來福槍(rifle),即枪膛内壁锻有膛線、配有枪托用于抵肩精准射击的单兵轻武器。历代战场上出现的步枪有:.

新!!: UB航空機槍和步枪 · 查看更多 »

毫米

毫米( → 、),符號mm,是長度單位單位,台湾稱為「--」或「--」,大陸和港澳稱為--。1毫米相当于千分之一公尺(10-3,此即為「毫」的字義),或十分之一厘米。 在攝影範疇中,底片的制式以毫米為單位,有時會稱為「米厘」,例如「8--厘電影」即為「8毫米電影」。.

新!!: UB航空機槍和毫米 · 查看更多 »

氣動式 (槍械)

气动操作(gas operating)又稱氣體作動式(gas action)是一種槍機運作的原理與方式,其原理為利用子彈中的發射藥於擊發後所產生的高壓氣體經過槍管上的導孔來推動連結槍機的結構,例如活塞與活塞連桿,或者是導管與增壓器,以完成槍機的開鎖/閉鎖,退殼與進彈。換言之,子彈產生的高壓气就是槍枝與槍機自動/半自動運作的來源;近代自動槍械多數採用氣動式系統。另兩種自動槍械運作方式分别是後座作用與反沖作用。.

新!!: UB航空機槍和氣動式 (槍械)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UB航空機槍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机翼

机翼是为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提供升力的主要部件,模仿鳥類的翅膀,維持其在空中的穩定飛行以及提供必要的操纵力。机翼上通常安装有固定翼航空器的主操纵面-副翼,以及辅助操纵装置襟翼。.

新!!: UB航空機槍和机翼 · 查看更多 »

施瓦克

施瓦克(ШВАК: Шпитальный-Владимиров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ShVAK,“施普塔尼-弗拉基米诺夫大口径航炮”)是一种二战时期苏制的一种20毫米机炮。由波利斯·施普塔尼和赛米扬·弗拉基米诺夫设计并于1936年投产。施瓦克被安装在雅克-1战斗机、伊-153战斗机、伊-16战斗机、拉-5战斗机、拉-7战斗机、拉格-3战斗机、伊尔-2攻击机早期型以及飓风战斗机苏联自改型等多种军用机上。 施瓦克的衍生型:坦沙(ТНШ: Tankovyi Nudel’man-Shpitalnyi,TNSh)是安装在轻型坦克上的版本,主要型号有:T-38轻型坦克以及T-60轻型坦克。.

新!!: UB航空機槍和施瓦克 · 查看更多 »

拉格-1戰鬥機

拉格-1(LaGG-1)是蘇聯拉沃奇金設計局設計的第一種戰鬥機,該設計局原本祇是一家木製傢俱廠,但由於俱備木材加工技術而當時蘇聯飛機仍普遍採用木製,故被改組成飛機設計局 當時格契奇金設計局有拉沃奇金,戈爾布諾夫和古德科夫三名飛機工程師,拉格-1正是他們三人聯手設計的,所以,其名稱都加上了他們的名字(LaGG).

新!!: UB航空機槍和拉格-1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12.7×108mm

12.7×108毫米是一種被苏联、前華約、現在的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國家所採用的重機槍和反器材步槍子彈。.

新!!: UB航空機槍和12.7×108mm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