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菲利普·范蒂耶玛

指数 菲利普·范蒂耶玛

菲利普·范蒂耶玛(全名为菲利普·爱德华·莱昂·范蒂耶玛 Philippe Édouard Léon Van Tieghem),是法国植物学家。 他出生于法国北方诺尔省巴約勒,1856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高等师范学院,跟随伯特兰和巴斯德学习,从事蘑菇种植研究,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生长。1864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高等师范学院担任植物学教师,1866年,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自然历史学博士。从1873年至1886年,他在巴黎中央理工学院任教。1871年成为巴黎读书协会成员,1876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99年成为学部主席。 1878年他担任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同时担任巴黎农学会理事长。.

15 关系: 历史博士巴黎巴黎中央理工学院約瑟·伯特蘭物理学菌丝顯微鏡诺尔省路易·巴斯德自然蕈類植物学法国法国科学院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博士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一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理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管理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學位會與姓氏相結合而被稱為某博士。而博士英文同醫生一樣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論文必須包含該領域創新又有深度的內容,並通過同行學者審查方能取得博士學位。 然而,醫學博士及法律博士雖稱作「博士」,這不是一般所指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然而在美國與PhD博士學位具備同等地位(部分國家則視為類碩士學位)。 中国古代的“博士”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例如漢武帝時的五经博士)。 後來衍生為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博士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黎中央理工学院

巴黎中央理工学院(École centrale Paris,俗称巴黎中央或ECP),官方名称是「巴黎中央工艺制造学院」(École centrale des arts et manufactures),为法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学校之一。校址位于巴黎大区(法兰西岛)上,上塞纳省的沙特奈马拉布里市。该校为「大学校论坛」(La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écoles)及中央理工学院联合体成员。 学校目标旨在培养主要为企业服务的高层次的「通才工程师」。学校主要颁发法国中央理工工程师学位,还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学校还拥有一个400多人的研究中心。 该校于1988年与欧洲数所著名工科大学或工程师学校创立了TIME(Top Industrial Managers for Europe)校际合作网,旨在通过联合培养,让优秀学生同时获得两所优秀工科高校的学位。 2015年1月1日,巴黎中央理工学院与高等电力学院合并,校名改为“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CentraleSupélec),成为巴黎-萨克雷大学一员。.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巴黎中央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約瑟·伯特蘭

約瑟·路易·弗朗索瓦·伯特兰(Joseph Louis François Bertrand),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史学家。.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約瑟·伯特蘭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菌丝

菌丝(hypha pl: hyphae)是丝状真菌()或称霉菌()中的一种长、支链丝状结构,它是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而部分原核生物如放线菌同样存在菌丝。在大多數真菌中,菌絲是營養生長的主要模式。酵母是單細胞真菌不成長為菌絲。.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菌丝 · 查看更多 »

顯微鏡

顯微鏡泛指將微小不可見或難見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儀器觀察之工具。日常用語中之顯微鏡多指光學顯微鏡。放大倍率和清析度(聚焦)為顯微鏡重要因素。 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顯微鏡的類型有許多。最常見的(和第一個被發明的)是光學顯微鏡,其使用樣品的光圖像。其他主要的顯微鏡類型是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超顯微鏡,和各種類型的掃描探針顯微鏡。.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顯微鏡 · 查看更多 »

诺尔省

诺尔省(Nord)是法國上法兰西大区(原属北部-加来海峡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59,省会里尔。該省是法国最北端,也是法國人口最多的省份。「諾爾」(Nord)在法語裡的意思其實就是「北部」。.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诺尔省 · 查看更多 »

路易·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借生源说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倡导疾病细菌学说(--)以及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和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稱为“微生物學之父”。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夏尔·戴高乐。.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路易·巴斯德 · 查看更多 »

自然

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萬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等;宇宙间的天使粒子、次原子粒子、星系星云和黑洞白洞等。 人类不能理解地宗教信仰、灵魂观念和神明信念等现象,被称为超自然现象。 从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到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是人类逐渐理解自己、适应生存环境和丰富社会活动的过程。例如,古时,火是神明,日月星辰是超自然现象;如今,卫星、电视、电脑和手机成为了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区块链成了全球共识共享的无字天书。.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自然 · 查看更多 »

蕈類

蕈類(注音:ㄒㄩㄣˋㄌㄟˋ;拼音:xùn lèi),通稱蘑菇、菇類,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實體通常肉眼可見。菌絲具橫隔壁,將菌絲分隔成多細胞。 不过蘑菇一词通常是对蘑菇属(Agaricus)部分食用菌的总称,常见的包括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等。一般栽培的蘑菇是指双孢蘑菇。此外,蘑菇也是对真菌有性生殖阶段的真菌子实体的俗称。.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蕈類 · 查看更多 »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植物学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科学院

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院之一。它集中了最出色的法国科学家和与法国有联系的外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不同,法国科学院不设研究机构。.

新!!: 菲利普·范蒂耶玛和法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Philippe Édouard Léon Van TieghemTiegh.腓力·汪·蒂耶玛腓力·范蒂耶玛腓利·冯·泰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