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6座問題公屋醜聞

指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

26座問題公屋醜聞是1980年代多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的事件,一共發現577座樓宇存在結構問題。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32 关系: 大窩口邨廉政公署 (香港)廉政行動 (電視劇)何文田邨圓洲角短樁案石籬邨石排灣邨秀茂坪邨牛頭角上邨白田邨荃灣區荃灣新市鎮青衣顯徑邨香港公共屋邨證人贪污鹹水樓黃竹坑邨藍田邨葵盛邨葵芳邨葵興邨葵涌長康邨梨木樹邨沙田混凝土新公屋食水含鉛超標事件政府廉租屋慈民邨慈愛苑

大窩口邨

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中葵涌大窩口,於1961年入伙,是新界第一個徙置區,也是在所有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中,是最接近荃灣區的屋邨,於1970年代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79年至1993年入伙,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屋邨。 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屬於大窩口邨重建第五期項目,項目還包括大窩口體育館,共有兩座樓宇,在1993年落成。 原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石頭街,原址為第20座徙置大廈,共有兩座樓宇,屬於大窩口邨重建第六期項目,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改為紀律部隊宿舍。.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大窩口邨 · 查看更多 »

廉政公署 (香港)

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縮寫:ICAC),簡稱「廉署」,於1974年2月15日根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現改名為《廉政公署條例》)成立,是獨立及直接向香港政府首長(香港主權移交前為香港總督,後為行政長官)負責的紀律部隊及執法機構,以肅貪倡廉為目標。主權移交前名叫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 廉政公署現僱有職員約一千三百多人,差不多全部以合約形式受聘,其中逾半數職員已在廉政公署服務超過十年。.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廉政公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廉政行動 (電視劇)

《廉政行動》(ICAC Investigators)是香港廉政公署拍攝製作的時裝單元劇集,全劇共7集,監製黃華麒。 此劇於1992年2月11日至2月19日,逢星期二至四21:45-22:50在亞洲電視本港台首播,同年8月於無綫電視翡翠台重播。.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廉政行動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何文田邨

何文田邨(Ho Man Ti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及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位於九龍城區何文田採石山常富街旁,佛光街與常樂街交界,面對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1及2座,並與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第3及4座和居屋冠暉苑及冠熹苑座落同一地段。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並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冠暉苑(Kwun Fai Court)和冠熹苑(Kwun Hei Court)是何文田邨旁的兩個居者有其屋屋苑。.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何文田邨 · 查看更多 »

圓洲角短樁案

圓洲角短樁案,是香港於1999年至2002年期間被揭發的居屋短樁醜聞;與此同時,除了愉翠苑短樁事件以外,葵涌石蔭邨商場部分、天水圍天頌苑及天富苑,以及原先用作居屋的東涌逸東邨,亦同時被揭發出現短樁。.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圓洲角短樁案 · 查看更多 »

石籬邨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梨貝一個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原為籃球場,近石籬擴展區,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石籬邨 · 查看更多 »

石排灣邨

石排灣邨(Shek Pai Wan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南區香港仔石排灣,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石排灣邨 · 查看更多 »

秀茂坪邨

茂坪邨(英文:Sau Mau Ping Estate)是香港一座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秀茂坪,主要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胡周黃建築師事務所參與部分詳細設計工作,並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樓宇設計以和諧式為主,另設雙塔式、單向設計大廈。和諧1,2及3型均在此邨使用過,其中秀康及秀樂樓更是全港唯一兩座相連和諧二型設計大廈,此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而秀茂坪商場獲得2003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嘉許獎。.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秀茂坪邨 · 查看更多 »

牛頭角上邨

牛頭角上邨(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牛頭角中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牛頭角上邨 · 查看更多 »

白田邨

白田邨(Pak T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於1969年入伙,於1990年起開始分期局部重建,重建後的樓宇於1993年至2026年分期入伙,整個白田邨重建計劃歷時將長達33年,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而當中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白田邨第7,8,10及11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白田邨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Tsuen Wan New Town)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根據香港政府的預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1.6萬左右,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現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荃灣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青衣

青衣可以指:.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青衣 · 查看更多 »

顯徑邨

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顯田及徑口,共有八幢住宅樓宇,是少數有齊Y2、Y3及Y4型設計大廈的公共屋邨,此邨於1986年開始入伙,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香港房屋委員會其後於2000年把顯徑邨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第3期),容許租戶購買所租住的單位,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顯徑邨以北徑口的一塊小空地後來興建了另一個公共屋邨,僅有1幢住宅樓宇,於2005年入伙,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及分別是顯徑邨內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分別有6座及2座樓宇,分別在1988年及2002年落成。.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顯徑邨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共屋邨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在2016年3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1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76萬個 、房協14萬個、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大坑西邨逾1,600個的單位。.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香港公共屋邨 · 查看更多 »

證人

證人(Witness),指案件相關的見證人,他們在刑事或民事訴訟中,提供證詞用來描述與案件或訴訟相關的資訊,包括時地人事,以協助司法審判之進行。由案件或訴訟相關的原告或被告或其辯護律師聲請傳喚,再由法院開出傳票,傳訊證人到庭作證。在一些刑事案件中,有時候會依證人是否坦白與其涉案程度,而有可能由原本的證人身分轉列被告。.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證人 · 查看更多 »

贪污

貪污是指身在某特定職位的人員利用职务便利不正當地取得财产的一種行為。.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贪污 · 查看更多 »

鹹水樓

鹹水樓在香港是指於1960年代,因為當時的淡水供應不足而釀成的成本問題,部份承建商在建造樓宇時以海水(即鹹水)拌和混凝土興建,而海水中的鹽分是會加速鋼材料的鏽蝕,其後造成樓宇結構問題。 有問題的公共屋邨樓宇因為鋼筋嚴重鏽蝕於1982年被陸續發現,當中亦有牽涉到收受利益問題;其中26座及後於1987年至1990年間全面清拆;華富邨則需要加固。.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鹹水樓 · 查看更多 »

黃竹坑邨

黃竹坑邨(英語:Wong Chuk Hang Estate)是香港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港島黃竹坑,於1968年開始入伙。該邨是香港最後一個前政府廉租屋邨,已於2009年完成清拆。.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黃竹坑邨 · 查看更多 »

藍田邨

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慶田街7號,於2009年7月落成,同年入伙。此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設計,由瑞安建業負責承建,在2012年獲頒香港優質建築大獎之殊榮。在重建前也稱為藍田邨,原址是舊藍田邨第4至6座,共有23座徙置大廈。.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藍田邨 · 查看更多 »

葵盛邨

是香港政府廉租屋邨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葵盛圍,分開及兩部分。葵盛東邨於1973年落成。而葵盛西邨則於1977年落成。葵盛邨一共有19座(1至20座)不設第11座。由前工務司署建築設計處設計,總建築師為Mr.Colin Bramwell, ARIBA, 項目建築師為Mr.Thomas Ku,ARIBA;第一期由Wan Hin & Co.Ltd.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葵盛邨 · 查看更多 »

葵芳邨

葵芳邨(英語:Kwai F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於1971年落成,為葵青區內第3個政府廉租屋邨(不計現劃入荃灣區之梨木樹邨),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現已經全部重建完成,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葵芳邨 · 查看更多 »

葵興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於1970年至1973年間落成入住,為葵青區第2個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之政府廉租屋邨,有5座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於1988年元旦分期拆卸重建,改建成4座相連長型第1型公屋大廈,以及居屋葵俊苑。 葵俊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葵興邨旁邊,共有三座樓宇,在1995年落成。.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葵興邨 · 查看更多 »

葵涌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長康邨

長康邨(英語:Cheung Hong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葵青區青衣島南部,長青邨以西,屬青衣島內最大型的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初期屬長青邨發展計劃的擴展部分,直至較新的部分於1979年落成,因屋邨管理上的需要,遂把較新落成的H至N座樓宇,分拆並易名為長康邨及長康商場方便管理;其後到1985至86年間,長康邨P至S座的Y型大廈部分、O座青盛苑及青華苑的落成,有大量居民遷入,而房委會亦預計到該部分的居民對商場及社康設施的需求大幅增加,原有設施也顯得不敷應用,故此在長康邨Y型部分,增設長康第二商場、一系列社康設施(如:學校、熟食亭、社福機構租用單位、室內體育館及有蓋巴士總站等),還設一個行人天橋網絡,貫通各座Y型樓宇、青盛苑、青華苑及以小徑及天橋連接長康邨原有部分的康和樓6樓,以全盤計劃去一次過解決居民上下山及社康設施不足的問題。 長康邨三期亦是26座問題公屋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一個是沙田顯徑邨,已於2000年起拆售)。 青盛苑是居者有其屋的屋苑,為青衣島首個居屋屋苑,為長康邨發展計劃的O座樓宇,在入伙前獲選為居屋屋苑發售,此屋苑位於長康邨康豐樓的旁邊,與康豐樓一樣為Y2型設計,但用料則比較高級,在長康邨設有一道天橋連接青盛苑二樓大堂及長康邨其他Y型樓宇、以至長康第二商場,全苑只有一座34層高樓宇,地下、1樓及2樓的17-24室為社會福利機構租賃單位,於1985年落成。.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長康邨 · 查看更多 »

梨木樹邨

梨木樹邨(Lei Muk Shue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西荃灣東南的梨木樹,遠離荃灣市中心,共有19座樓宇,總人口約30,700人,按人口及單位計算,是目前荃灣區最大公共屋邨,也是荃灣新市鎮第二大公共屋邨。梨木樹邨現時分為梨木樹(一)邨、梨木樹(二)邨及梨木樹邨,除了屬於(二)邨的第1至6座、榕樹樓及柏樹樓由房屋署直接管理外,其餘均由創毅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梨木樹邨 · 查看更多 »

沙田

#重定向 沙田_(香港).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沙田 · 查看更多 »

混凝土

混凝土,又稱洋灰、石矢、砼,是由凝胶材料、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再經過一定時間硬化而成的複合材料。混凝土的硬度高、堅固耐用、原料來源廣泛、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塑性強、適用於各種自然環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土木建築材料,廣泛使用於房屋、橋樑、公路、跑道、擋土牆、堤防、涵洞、水壩、水箱、水塔、油槽、渠道、水溝、碼頭、防波堤、軍事工程、核能發電廠等構造物。.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混凝土 · 查看更多 »

新公屋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重定向 2015年香港食水管道含重金屬超標事件.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新公屋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 查看更多 »

政府廉租屋

政府廉租屋全稱政府廉租屋計劃(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是香港政府於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屋計劃,由工務司署設計及建築,建成後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屋宇建設委員會1972-1973年度報告書,第三章,參閱於2008年10月23日。至1973年,政府廉租屋歸入新成立的房委會管理,並與所有前屋建會廉租屋邨統一為「甲類屋邨」。 政府廉租屋的服務對象與徙置區和屋建會廉租屋邨不同,是為一些入息低微而不合徙置資格,又不合屋建會申請標準,居住於惡劣環境的人士提供穩定的居所,1970年代的申請資格為家庭月入不超過900元。另外,政府亦會抽出15%的單位分配予低薪公務員居住。另外,為簡化和加快廉租屋的申請和分配手續,屋宇建設委員會自1969年起將「政府廉租屋」和「屋建會廉租屋」的輪候冊二合為一,即將兩者統一處理。 徙置區主要安置受天災、火災、天台或山邊木屋清拆的民居,較少審核入住人士,對居民的改動或加建或佔用走廊等行為亦較少理會。相反,廉租屋與現今的公屋一樣,都需要向有關當局申請才能得到分配,所以對各方面都有嚴格限制,包括門窗顏色設計、內籠間格、窗花鐵欄、電線、鐵閘安裝等,均需統一。.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政府廉租屋 · 查看更多 »

慈民邨

慈民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慈雲山。.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慈民邨 · 查看更多 »

慈愛苑

慈愛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不少慈愛苑居屋單位經補地價之後,已經可以用市值價格自由轉讓。.

新!!: 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慈愛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6座問題公屋26座问题公屋丑闻廿六座問題公屋廿六座問題公屋醜聞公屋醜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