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

指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于2009年3月31日举行,旨在为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选派联邦众议员,填补前任议员陆天娜于2009年1月出任联邦参议员后出现的席位空缺。该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此前接受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提名出任国务卿一职,州长大卫·帕特森任命陆天娜填补空缺。参选的两大党派候选人分别是民主党人、私营商户斯科特·墨菲,以及共和党人、纽约州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吉姆·泰迪斯科。此外,自由党人埃里克·桑德沃尔起初以第三党候选人身份参选,但没能进入最后的较量。 第二十国会选区历来倾于保守,竞选早期的民调表明泰迪斯科胜算较大,但到了2009年2月,选举已是胜负难料。共和党将这场选举视为对总统奥巴马经济政策的全民公决,因此为泰迪斯科的竞选注入重资,还出动多位知名共和党政治领袖——如前联邦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国会少数党领袖约翰·博纳、以及前纽约州州长乔治·保陶基为候选人摇旗呐喊。民主党则以总统奥巴马、副总统乔·拜登,以及联邦参议员陆天娜的支持来应战。 竞选期间出现的主要议题包括:各候选人对总统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的立场,泰迪斯科直到竞选后期才对此表态反对,墨菲则表示支持。泰迪批评这一经济刺激计划是美国国际集团巨额奖金丑闻爆发的潜在因素,他的竞选团队还指称墨菲在20世纪90年代创办公司时没有依法纳税。墨菲则经常以泰迪斯科的主要住所并不在第二十国会选区内来展开进攻。 选举结果非常接近,领先位置几度易主,难解难分,甚至一度出现两位候选人各得7万7225票的平局。最终打破僵局的是缺席投票,经联邦司法部起诉后,缺席投票的接收有效期延至4月13日。泰迪斯科起初有小幅领先,但到了4月10日,领先位置已由墨菲占据,4月23日时,墨菲的领先优势已有401票,泰迪斯科于是在次日承认落败,墨菲于4月29日宣誓就职。媒体报道认为,民主党在2008年11月的胜利,以及墨菲对经济刺激计划的明确支持,都是他赢得这场特别选举的重要原因。.

61 关系: 县 (美国)县城华尔街日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邮报大衛·帕特森 (政治人物)奥尔巴尼奧齊戈縣 (紐約州)上校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乔·拜登乔治·保陶基乔治·沃克·布什哥倫比亞縣 (紐約州)共和黨 (美國)克里斯·吉布森穩得議席纽约州纽约州参议院纽约州州长纽约州众议院纽约州议会纽约最高法院纽约时报缺席投票美國國際集團美國經濟美國眾議院議長美國本土美国司法部美国参议院美国众议院美国副总统美国国务卿美国财政部长美国陆军美国总统物業稅特拉華縣 (紐約州)達奇斯縣 (紐約州)華盛頓縣 (紐約州)西瓜效應贝拉克·奥巴马迈克尔·布隆伯格阿拉斯加州薩拉托加縣 (紐約州)蒂姆·凯恩蒂莫西·F·蓋特納蓝狗联盟艾塞克斯縣 (紐約州)...陆天娜查克·舒默格林縣 (紐約州)民主党 (美国)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沃倫縣 (紐約州)政党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选举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县 (美国)

县(county)是美国州以下的行政区划。美国50个州中有48个州使用县,路易斯安那州使用堂区,阿拉斯加州使用自治市。阿拉斯加的自治市与路易斯安那州的堂区被称作“county-equivalents”。 特拉华州县数最少,仅辖3县。得克萨斯州县数最多,达254个。平均每个州有62个县,每个县的人口约100,000。人口最多的县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县,人口9,880,000。人口最少的县是得克萨斯州的洛文县,人口仅67人。 很多的县是以人名命名,紀念偉人、先烈,如许多州都有华盛顿县,紀念開國元首乔治·华盛顿。县名常见的来源还有地理属性,如莱克县(Lake County)。.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县 (美国) · 查看更多 »

县城

縣城又称县治,即中国地方行政区——县的治所,近代指县级行政机关的常驻地。如今中国的县城(县包括县级行政区)有一千余个。越南沿用古称,称为县莅。 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地方政府围绕人口聚集之地,建筑城墙,形成城郭,构建起独立的城池,用以抵御外敌,并保障居民安全。县城规模受所在地区经济、人口影响。明清之时,中国人口繁盛。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之地,一座县城可能会分属两县,长期处于同城而治的状态。晚清以后,随着热武器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升级。政府不再修筑围郭形式的县城。当代中国,明清修筑的县城城墙,多随着城市扩展而被破坏,而留存的城墙会因其文化价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选址于相对交通便利,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镇。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中国还存在一种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一种县城的形式。 Category:中国城市.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县城 · 查看更多 »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英语:The Wall Street Journal,简写:WSJ)是美國具有影響力的報刊,共獲得40座普立茲獎,報導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導的日报,创办於1889年,隶属于新闻集团旗下的道琼斯公司。该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除了美國國內版本外,國際發行以英文撰寫的版本有歐洲、亞洲、印度,以及中國中文版、日本日文版。.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华尔街日报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首都,原稱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缩写为 D.C.),以及簡稱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the District)等。中文通常簡稱華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大多數美国聯邦政府機關、與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並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最富裕、財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該地區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爲181,185美元,冠绝全美。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的首都。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暫代首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權充十年首都的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兩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公里)的長方形区域,不仅包括了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了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經他们多次请愿,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弗吉尼亚。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鎮、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稱。.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邮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國具影响力的報紙之一,共獲得47座普利策奖,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由於編輯部位於美國行政中心,《華盛頓郵報》擅長報導美國國內政治動態,該報偏向中立,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均有在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華盛頓郵報》網站為美國流量最大新聞網站之一。.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华盛顿邮报 · 查看更多 »

大衛·帕特森 (政治人物)

大衛·亞歷山大·帕特森(David Alexander Paterson,),又譯名派特森,曾於2008至2010年任美國紐約州的州長,並曾任第74任副州長。民主黨籍。.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大衛·帕特森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奥尔巴尼

奥尔巴尼(Albany)是美国纽约州首府,也是纽约州奥尔巴尼县县治所在地。1686年取得特許狀,1797年成為州府。奥尔巴尼位於哈德遜河畔,距纽约、波士顿的路程几乎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乘巴士旅行的时间约2個多小时左右。.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奥尔巴尼 · 查看更多 »

奧齊戈縣 (紐約州)

奧齊戈縣(Otsego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2,597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1,676。縣治柯柏斯敦。 成立於1791年2月16日。縣名來自印第安語,意思是「多石之地」。本區以旅遊業與乳品業為經濟支柱。 O Category: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县.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奧齊戈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重定向 希拉里·克林顿.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 查看更多 »

乔·拜登

小约瑟夫·罗宾内特·“乔”·拜登(Joseph Robinette "Joe" Biden, Jr.,),是美国民主黨籍政治家,前美国副总统。特拉华州的前任資深联邦参议员。拜登連任六届任期,是该州服务时间最长的参议员。他是美国第110届国会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且曾经担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 拜登参加了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内初选,但最後失败。他于2007年1月30日向联邦选举委员会备案,正式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1月3日,在艾奥瓦州初选失利后退出。 2008年8月2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聯邦参议员奥巴马宣布,选择乔·拜登为他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竞选伙伴。一般認為奧巴馬有意借重拜登豐富的外交事務和國家安全經驗,補齊自己被外界批評不足的區塊。.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乔·拜登 · 查看更多 »

乔治·保陶基

乔治·艾莫·保陶基(George Elmer Pataki,),是美國紐約州第53任州長(1995年-2006年)。.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乔治·保陶基 · 查看更多 »

乔治·沃克·布什

--(英语:George Walker Bush,/ˈdʒɔrdʒ ˈwɔːkər ˈbʊʃ/,),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为美國第43任总统。 布什在2001年1月20日就職在擔任總統之前,於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第46任德克萨斯州州長。布什家族很早就開始投入共和党以及美國政治,布什的父親是之前曾擔任第41任總統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他的弟弟傑布·布什也曾擔任佛羅里達州的州長,由於與父親同樣擔任過美國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小布什以區別,而他父親就被稱為老布什。 小布什任內遭遇了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他因此發動了一連串反恐戰爭。在2001年10月他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以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剷除基地組織勢力,接著他在2003年3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萨达姆政權。 在經過激烈的選戰後,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擊敗民主黨參選人約翰·凱利當選連任,他获得连任,並成功贏得普選和選舉人票。任內小布什推行了1.3兆元的減稅計畫、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制的改革,同時也推行了社會保守主義的政策,例如禁止晚期墮胎的法案、以及反對承認同性婚姻的聯邦法案提議。近年來,布什政府在反恐戰爭的正當性、关塔那摩湾事件、虐囚门事件、以及颶風卡特里娜救災工作的處置上遭遇到眾多批評,執政民調認可度在911事件之後也有逐漸下滑的趨勢。 在-zh-hans:美国在线;zh-hant:美國在線;zh-hk:美國線上;zh-tw:美國線上;zh-mo:美國線上;-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布什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六位,且此时小布什仍在總統任內。.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乔治·沃克·布什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縣 (紐約州)

哥倫比亞縣(Columbia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部的一個縣,西傍哈得遜河,東鄰麻薩諸塞州。面積1,67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3,094。縣治哈得遜。 成立於1786年,縣名「發現」美洲大陸的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C.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哥倫比亞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共和黨 (美國)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又常被稱為大佬黨(Grand Old Party,簡稱GOP)是美國的一个政黨,與民主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目前為美國執政黨,並擁有美国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黨地位,34个州的執政权,並控制绝大部分的州議会。 1854年創黨以來,由共和黨首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至今,30任美國總統有19位都是共和黨人。共和黨創立時的早期,結合了當時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政治勢力,並且將黨的價值奠基於「個人自由」和「國家團結」之上。而在當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也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包括維護「家庭價值」)、經濟古典自由主義(包括支持「保守財政政策」)的右派政黨。.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共和黨 (美國)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吉布森

克里斯·吉布森(Chris Gibson;)是美國的一位政治人物。自2013年開始,他是紐約州第19選舉區選出的美國眾議院議員。他的黨籍是共和黨。吉布森畢業於史丹福大學,並曾在美國陸軍服役,官至上校。在當選國會議會之前,他曾經擔任紐約州議會眾議院議員。.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克里斯·吉布森 · 查看更多 »

穩得議席

穩得議席(Safe seat),簡稱「穩席」,又稱「穩得席位」、「安全席次」,是指一個政黨在選舉中最有把握勝出的議席。當一個政黨的候選人在其選區的選舉舉行之前,已幾乎可以肯定會勝出,便可視為取得一個穩得議席。在稱呼上台灣使用「安全席次」,香港則是「穩得議席」。 穩得議席的成因有很多,最普遍是由於該政黨在那些選區內的地區工作已有一段時間,其形象深入民心,因此其他未有該地區工作經驗的人便很難取得支持。還有可能是族群因素,例如某一族群聚居的地區,通常他們都會選擇同一族群的人。 另外,台灣在名單比例代表制上,依政黨往年基本得票數推估的當選席次,稱為「安全名單」。 Category:選舉 Category:政治術語.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穩得議席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

纽约州(State of New York),暱稱帝國州(Empire State),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首府是奧爾巴尼,由上州、紐約市及郊縣(下州)所組成。 纽约州西部及北部与加拿大接壤,东邻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即“新英格兰三州”)和大西洋,南接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西北部連接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通常人们说起纽约州时不能像称呼美国绝大多数州那样省略最后的“州”(State)字,因为简单地说纽约多指纽约市。.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州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参议院

纽约州参议院(英语:New York State Senate)是美国纽约州议会的上议院。纽约州参议院共有63名议员,每届任期2年。 目前參議院由共和黨控制。63名議員由30名共和黨人和5名獨立民主黨人組成共和黨黨團,27名民主黨人。 纽约州参议院领导人为参议院议长(紐約州副州長兼任)。现任参议院议长为民主党人Robert J. Duffy,于2011年1月1日上任。.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州参议院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州长

纽约州州长(Governors of New York)是美国纽约州的最高执政官,其最初的任期为两年,1877年延长至三年,1895年又改回两年,1938年确定为目前的四年。 自1875年起,州长都入住位于州首府奥尔巴尼的纽约州州长官邸。.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州州长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众议院

纽约州众议院(英语:New York State Assembly)是美国纽约州议会的下议院。纽约州众议院共有150名议员,每届任期2年。 纽约州众议院领导人为众议院发言人。 现任众议院发言人为民主党人Sheldon Silver,于1994年2月11日上任。自1975年以後,民主黨一直控制州眾議院。.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州众议院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议会

纽约州议会(New York State Legislature),是美国纽约州的州议会。纽约州议会办公地位于奥尔巴尼市的纽约州议会大厦。 纽约州议会为两院制,包括纽约州参议院与纽约州众议院。 參議院由63名議員組成,眾議院由150名議員組成。 目前參議院由共和黨黨團(由29名共和黨人和5名加入黨團的獨立民主黨人)控制,民主黨則控制眾議院。民主黨105席,共和黨43席。.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州议会 · 查看更多 »

纽约最高法院

纽约最高法院(New York Supreme Court)是纽约州法院系统中的初审法院,纽约州62个郡各郡都设有分院,较小的郡可能跟其他郡共用一个法院。为了便于管理,最高法院还分了13个司法区,而纽约市则五个区各占了一个。.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缺席投票

缺席投票(Absentee Voting;不在者投票制度),常被稱為「不在籍投票」,是指选民可能因故而无法行使投票之權利,而提供其行使投票权的途径。.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缺席投票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際集團

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國際性跨國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集團,總部設於紐約市的美國國際大廈。集團在英國的總部位於倫敦的芬丘奇街(Fenchurch Street)、歐洲大陸的總部則設於巴黎的拉德芳斯(La Défense)、而亞洲總部則設於香港。根據2008年度《福布斯》雜誌的全球2000大跨國企業名單,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大,自2004年4月8日開始一直都是道琼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份股,直到因為金融海嘯發生而於2008年9月22日被除名。 2008年9月16日,由於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美國國際集團的評級被調低,引致銀行紛紛向美國國際集團討債,導致流動資金緊絀。事件使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向美國國際集團提供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以避免公司因為資金周轉問題而倒閉。聯儲局的聲明指緊急貸款以公司79.9%股份的認股權證來作交換,並有權暫停先前已發出的普通股及優先股的股息 。同日,AIG宣佈董事局已接納聯儲局的挽救方案的條款 這是美國歷史上由政府收購私人公司的事件中最大宗的交易,其金額僅次於事發前一星期向房利美及房貸美提出之收購行動 (Graphic comparing size of government credit facilities or asset guarantees) 。 2009年7月27日,AIG宣布,已完成迈向独立运作实体目标的三大里程碑:美国国际集团(AIG)成立特定目的机构(SPV),将在获得必要的监管机构批准后,将AIU Holdings的股权注入其中;任命Kristian P. Moor为总裁暨首席执行官;建立新品牌Chartis。.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國國際集團 · 查看更多 »

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指美國的經濟狀況。 美国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87万亿美元,約佔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人均GDP(2015年)为55,710美元(居世界第5)。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世界最大進口國。美国经济是混合经济体:大多数微观经济决策由公司或私人企业做出;政府则以法律法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干预或宏观调控,并在基础研究和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保障、储蓄保险等领域提供一部分资助或服务。前五大貿易伙伴為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德國。美国也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 经历了1970年代的滞胀以后,近年来美国经济大致呈现缓慢增长的状态。2007年以来则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包括:巨额贸易赤字及政府财政赤字,1970年代以来最低的储蓄率,日益增长的高额负债如逾5万亿美元公共债务,约9000亿美元公司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房屋抵押债务,3万亿美元潜在的医疗负债,1.2万亿美元的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缺口,等等。國內的資產總共13.1万亿美元.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國經濟 · 查看更多 »

美國眾議院議長

美國眾議院議長(Speaker of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是美国众议院的首席、主持美國國會的權力核心人物,在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眾議院議長是继美国副总统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國眾議院議長 · 查看更多 »

美國本土

根據使用方式,美國本土(contiguous United States)一詞可以代表:.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國本土 · 查看更多 »

美国司法部

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部,其部門長官享有阁员地位。負責的任务是保障法律的施行,维护美国政府的法律利益和保障法律对美国所有公民平等。司法部是由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机关组成,而非司法机关的组成。 其部門首長稱為美国司法部長(Att)。現任部長為傑夫·塞申斯,由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提名,任命案於2017年2月9日獲得美國參議院投票通过,于同日宣誓就職。.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司法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参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國的立法机构──美國國會的兩院之一,另一院為眾議院。 參議院的組成和權力建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美國每一州於聯邦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所以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為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议长,但無參議員資格;且除非是為了在表決平手時打破僵局,否則不得投票。 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而任期較长,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置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憲法明列總統在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採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 兩院制的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狄克協議所得的結果。依該協議,各州在眾議院中的代表權以人口為基礎,但在參議院中具均等代表權。憲法規定法律之制定須經兩院通過。參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較眾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更為重要,使得參議院(上議院)所負的責任較眾議院(下議院)更廣泛,亦更具政治影響力。 參議院承襲古羅馬元老院之名,其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北部。眾議院的建築物則分佈在國會山莊南部,詳見。.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参议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众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美國各州在眾議院中拥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為基準,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无连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眾议员选举产生,傳統上為多数党之領導人。然而多數黨領袖另由該多數黨於院內之第二重要議員擔任。據美國總統繼位條例,眾議院議長繼任總統之順序仅次於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為政壇上第三重要的領袖人物。 兩院制國會的起源是因為建國者希望擁有一個貼近且跟隨民意公論的“人民議院”,代表各州政府、以制衡不太受大众情绪干扰的參議院。憲法規定法案須經兩院批准方能通過。 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1914年前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眾議院(公民直選)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制衡(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眾議院會議廳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南翼。參議院在同一建築物的北翼開會。.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众议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副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简称美国副总统,是美国总统的第一继任人选。当在任的美国总统出缺(於任内死亡、辞职或者遭到弹劾)时,副总统将继任,成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行政機關中,只有總統及副總統兩個職位是由選舉產生的。根据美国宪法的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副总统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一职。通常情况下,其在参议院不具有投票权,仅当参议院的100位议员表决结果为平局时,副总统的投票有實際决定權,即關鍵性的一票。因此,副總統是整個聯邦政府內唯一屬于兩個权力機關(立法、行政)的官員。副总统可能会被总统委任以其他权力,但是美国宪法规定,副总统不得拥有行政实权,所以在这些时候,副总统仅仅是作为总统的代表人来行使相关权力。总而言之,副总统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意义。 其办公室位于白宫西厢办公室。1974年开始,副总统一家的居所位于美国海军天文台。 美國現任副總統為邁克·彭斯。.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副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美国财政部长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是美国财政部的首长,负责财政和金融事务,2003年之前还负责某些国家安全和防卫有关事宜。2003年,财政部的大多数执法机构如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美国海关和美国特勤局等部门划归新成立的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财政部秘书长是美国总统内阁成员,自比尔·克林顿政府开始,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财政部秘书长在美国总统继任顺序中列第5位。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是美国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是政府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关键制定者,负责国内和国际金融、经济和财税政策的阐叙,管理国债,监督财政部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等事务,並擔任美國政府的財務代理人;且監督財政部製造發行硬幣與鈔票。 财政部长是美国社会保险基金和美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董事会主席,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国内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的美国董事。 財政部長還負責管理美國經濟穩定緊急基金。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的年薪是191,300美元。.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财政部长 · 查看更多 »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陆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物業稅

物業稅是政府向地產物業徵收的一種財產稅,通常向物業的業主或租戶等使用者徵收。負責徵收物業稅的政府機構可能會對物業進行估值,並以物業價值的一個百分比作為應繳的物業稅額。世界各國徵收物業稅的方式及稅率各有不同。.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物業稅 · 查看更多 »

特拉華縣 (紐約州)

特拉華縣 (Delaware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南部的一個縣,以特拉華河與賓夕法尼亞州相望。面積3,802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8,055。縣治德爾亥 (Delhi)。 成立於1797年,縣名紀念維吉尼亞殖民地第七任總督、第三代德拉華男爵 (Thomas West, 3rd Baron De La Warr)。 D Category: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县.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特拉華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達奇斯縣 (紐約州)

达奇斯縣(Dutchess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部的一個縣,西傍哈得遜河,東鄰康乃狄克州。面積2,13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80,150。縣治波啟浦夕(Poughkeepsie)。 成立於1683年,是紐約省最早的十二個縣之一。縣名紀念當時的約克公爵(後來的英王詹姆斯二世)夫人、摩德納的瑪莉(Mary of Modena)。縣名當中的「t」乃係當時居於紐約上州的荷蘭移民之誤,以及當時英語拼寫法不如今日嚴謹的結果。 D.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達奇斯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縣 (紐約州)

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北部的一個縣,西傍哈得遜河,東鄰佛蒙特州(部分界線為尚普蘭湖水面)。面積2,191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1,042。縣治愛德華堡鎮。 成立於1772年3月12日,原名夏洛特縣(紀念英王喬治三世的王后、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Charlotte Sophia of Mecklenburg-Strelitz),1784年改名,以紀念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W.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華盛頓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西瓜效應

西瓜效應,或稱依偎效應,指趨炎附勢。基於自身利益,向勢力強大或局勢較有利一方倒戈的情況,貶義即稱為牆頭草、騎牆派。.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西瓜效應 · 查看更多 »

贝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政治人物,从2009年至2017年任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美国非裔总统。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诺伊州担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从1997年至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奥巴马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长大,但童年时期也在华盛顿州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生活了一年和四年。在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芝加哥做一名社区活动组织者。1988年奥巴马进入了哈佛法学院,在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第一名非裔总编辑。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民权律师,并从1997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制性法律教授。1997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并担任职务直至2004年参选联邦参议员。同年因意想不到的参议员初选胜利,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和以绝对优势胜出参议员选举,成为全美知名的政治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正式宣佈参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並在联邦选举中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約翰·麥凱恩获得了胜利。2009年10月9日,获頒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1月,奧巴馬以60%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現定居华盛顿特区。.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贝拉克·奥巴马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布隆伯格

迈克尔·鲁本斯·布隆伯格(Michael Rubens Bloomberg,),美國商人,第三代沙俄猶太移民,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创始人,2001年至2013年間擔任纽约市市长,C40城市气候领导组织主席。2016年初,彭博曾考慮以無黨籍身分競選美國總統。.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迈克尔·布隆伯格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Alaska,)是美國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聯邦州。州以東與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相鄰,最西端位於阿圖島,並與俄羅斯在白令海峽以西有一海上邊界。以北有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是北冰洋最南的部分。太平洋位於其南側和西南側。此州也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第7大行政區劃。另外,阿拉斯加州也是人口第3少和最稀疏的州份。然而阿拉斯加仍然是北美洲北緯60度線以北人口最多的領土,其人口(根據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有738,432人)比加拿大北部及格陵蘭的總和還要多四倍餘。阿拉斯加州接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阿拉斯加州經濟分別由漁業、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壟斷,該州有許多此類資源。軍事基地和旅遊業也貢獻了一定部分的。 美國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自俄羅斯帝國購買阿拉斯加,大約每英畝2美分(每平方公里4.74美元)。購下後經過若干次行政易手,在1912年5月11日成為建制領地。此州在1959年1月3日加入美國,成為第49個州。.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阿拉斯加州 · 查看更多 »

薩拉托加縣 (紐約州)

薩拉托加縣(Saratoga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部的一個縣。面積2,185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00,635。縣治鮑爾斯頓斯帕 (Ballston Spa)。 成立於1791年2月7日。縣名來自印第安語,意思是「河邊的山崗」。.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薩拉托加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蒂姆·凯恩

蒂莫西·迈克尔·“蒂姆”·凯恩(Timothy Michael "Tim" Kaine,)生於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美国律师、政治人物,現任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 曾任传教士,從政後曾擔任里士满市长、弗吉尼亚副州长、弗吉尼亚州州长。2016年獲希拉里·克林顿选择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参选人。.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蒂姆·凯恩 · 查看更多 »

蒂莫西·F·蓋特納

蒂莫西·弗朗兹·盖特纳(Timothy Franz Geithner,),美国经济学家,第75任美国财政部部长(2009年1月26日-2013年1月26日)。畢業於曼谷國際學校,後考入達特茅斯學院,於1983年畢業,主修亞洲政治,並曾於1981與1983年分別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學習中文,並取漢名「高逸然」。1985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碩士學位。 之前,蓋特納曾經過期欠交稅。在AIG花紅事件中,蓋特納是主角之一,而奧巴馬誓言支持他,不必辭職。 2013年11月16日蓋特納日前接受專訪時透露,2014年3月將出任華平投資集團總裁兼常務董事,預料他將專責為華平建構集團策略及管理,並會處理投資者關係及併購投資等業務。.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蒂莫西·F·蓋特納 · 查看更多 »

蓝狗联盟

蓝狗联盟(Blue Dog Coalition)是美国国会中部分偏保守的民主党议员组成的党团。蓝狗成员中不少在经济议题上偏保守而在社会议题上持温和或自由的观点,與共和黨翠但另一些则相反。 1994年,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失利,失去長達40年的國會控制權(民主黨),共和黨取得國會兩院控制權。不少民主黨保守派認為這是由於總統比爾·克林頓執政2年來推行的自由派經濟和社會政策(經濟方面把最高個人稅率調高至39.6%,試圖推行全民健保但失敗,推動容許同性戀者從軍,後演變為「不問不說」)導致民主黨失去數十年的國會控制權,在黨內仍佔重要影響力的一些保守派的民主党议员决定联合起来,并于1995年成立了蓝狗联盟。之所以起名“蓝狗”,是由于时任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报怨民主党左翼把他们偏右的民主党人掐得“面色发蓝”(choked blue)。由于在美国政治中“黄狗民主党人”用来指最坚定的铁杆民主党人,他们这些保守派民主党人便称自己为“蓝狗”。此外,“蓝狗”还用来指路易斯安那州卡津画家的蓝狗画作。当时党团的创始成员曾在路易斯安那州联邦众议员与的办公室开会,他们二人后来都退出民主党加入了共和党,而且他们也都将罗德里格的作品挂在自己的墙上。部分蓝狗联盟成員亦投票支持彈劾克林頓。 蓝狗联盟曾是国会中民主黨的一股重要势力,因此具左翼傾向的進步派民主黨黨團(Progressive Democratic Caucus)十分討厭保守派蓝狗联盟,認為他們與共和黨無分別,並使民主黨長期分裂。2008年时众议院的蓝狗联盟成员有54人。不过到了2010年,蓝狗联盟开始失势,2015年的第114届国会中仅有14位蓝狗成员。.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蓝狗联盟 · 查看更多 »

艾塞克斯縣 (紐約州)

艾塞克斯縣(Essex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北部的一個縣,東隔尚普蘭湖與佛蒙特州為鄰。面積4,964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8,851。縣治伊利莎白敦。 成立於1799年。縣名來自英國的艾塞克斯郡。紐約州的最高峰馬西山位於本縣。 E.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艾塞克斯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陆天娜

#重定向 基爾斯滕·吉利布蘭德.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陆天娜 · 查看更多 »

查克·舒默

查爾斯·伊利斯·「查克」·舒默(Charles Ellis "Chuck" Schumer();),是美國政治人物,紐約州的資深聯邦參議員,隸屬於民主黨。現任參議院少數黨領袖。.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查克·舒默 · 查看更多 »

格林縣 (紐約州)

格林縣(Greene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中部東南邊緣的一個縣,東傍哈得遜河。面積1,705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8,195。縣治卡茲奇村。 成立於1800年。縣名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將領納薩尼爾·葛林 (Nathanael Greene)。 G Category:1800年紐約州建立 Category:1800年建立的聚居地.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格林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民主党 (美国)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美國的一个政黨,與共和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 1828年第七任美國總統安德鲁·杰克逊創建民主黨,1848年成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為首任主席,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於1792年創立的民主共和黨。 民主党在建立之初主要为保障美国农业发展。因此民主党在19世纪中期通过法案强制驱逐印第安人,发动美墨战争,获得大量土地以供农耕。在美国内战中则支持奴隶制以维护成型的农业体制。20世纪初,民主党支持维护工人权利,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并通过了反垄断法。自從1932年以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總統推行新政並稱之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成為了之後民主黨的主要政策走向。逐渐将民主党根基由银行和商人向工农倾斜。新政一直到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及越戰導致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對國外軍事干預的立場及國內政策嚴重分歧,這種分歧導致之後民主黨失去執政地位,但民主黨維持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權直至至1995年。比尔·克林顿1993年上台後,由於共和黨1995年起控制國會兩院,民主黨轉走溫和中間路線,吸引不少中產及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2009年巴拉克·歐巴馬領導民主黨重新上台後,民主黨加強其自由派和進步主義路線,強調對少數族群的支持(包括非裔、拉美裔少數族裔及LGBT族群),但同時失去不少白人藍領階層的支持,導致2017年再度成為在野黨。.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民主党 (美国)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DNC)是美國民主黨的正式管理機構,負責為全國各州、地方和全國選舉的候選人協調競選策略,每四年組織一次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以確定該黨的總統選舉提名,以及制定美國民主黨的政綱。雖然其支援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但對總統當選人並沒有管理權。 委員會由全國各州民主黨分部的主席和副主席,以及在全國50個州及附屬地區選出的200名黨員組成,主席則由全體委員會成員選出;其亦會舉行籌款以支持活動。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於成立,對應機構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 2017年2月25日,前勞工部長湯姆·佩雷斯當選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新一任主席。.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沃倫縣 (紐約州)

沃倫縣(Warren County, New York)是美國紐約州東部的一個縣。面積2,41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3,303。縣治喬治湖村。 成立於1813年。縣名紀念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邦克山之役戰死的約瑟夫·沃倫。 W.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沃倫縣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政党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在代议制民主政體裡,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加選舉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識形態,针对国家和社会議题有各自的主张,定立政綱展示願景。 共同的利益、情感、民族、种族等都是结成政党的因素。不同的政治学家对政党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 老牌民主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之經驗表明,要在長期內保持民主鞏固,即意味着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能遠離國內各種對政治秩序穩定之挑戰,就要促進強而有力之政黨之發展;因此,選舉制度要鼓勵此一發展,而不是加強和推進政黨分化。若在英國、美國,多數民眾無不隸屬於政黨,故多數黨執政,即為代表國民多數之意見;諸黨聯合,即為代表民眾全體之合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制,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中國則不然,黨人之比數僅占國民全數一小部分,即使全國各黨各派聯合團結,論其數量,依然占國民全數很小一部分,这是特有之癥結。選舉制度還可以就排除那些只有少數人支持之政黨參選進行特殊設計,還可以推動或拖延政黨成為黨內領導人個人之競選工具。.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政党 · 查看更多 »

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选举

1946年11月5日是美国为选派联邦众议员的选举日,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依法进行了一场选举。本次选举一共有三位候选人,分别是在任民主党联邦众议员杰里·沃里斯、共和党挑战者理查德·尼克松,以及前联邦众议员,候选人。最终尼克松获得了56%的选票成功胜出,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从政生涯,于1969年起担任美国总统。 沃里斯于1936年首度当选,并在这个当时还是乡村的洛杉矶县选区中连续四次以较大优势击败乏善可陈的共和党对手。到了1946年选举前,共和党希望找到一个既能团结党派,又能真正与沃里斯在这个共和党选民占优势地位的选区一较高下的候选人。他们起初想找乔治·巴顿上将参选,但没有成功,1945年11月,他们选择了时任美国海军中校的尼克松,后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生活在这个选区。 尼克松1946年花了大部分时间在选区内努力做宣传,而沃里斯由于需要处理国会事务,直到八月底才从哥伦比亚特区回来,所获得的报纸报道也很少。在6月举行的党内初选中,沃里斯获得的选票较多,但从得票率来看已经低于1944年初选。从9到10月,两位候选人进行了五场辩论,尼克松成功地把对手描述为一个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的国会议员,而且其支持者还与共产党有联系。沃里斯及其竞选团体则转为被动,并且未能成功反驳对方的指控。最终尼克松成功地在11月的普选中击败沃里斯当选。 对于尼克松的这场胜利,不同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国家的政治走势,也有尼克松一方指责对手亲共的竞选战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尼克松从反对沃里斯的有钱人那里获得了巨额资金,还有一些认为这样的指控纯属无稽之谈。这个问题仍然是历史辩论的主题之一。.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选举 · 查看更多 »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选举结果最接近的几次之一,两个主要的参选人是德克萨斯州州长、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以及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艾爾·高爾。 最终的选举结果在经过三十六天的争议后才最终定案,最主要的争执焦点是佛罗里达州的选举结果,双方在这个州的得票数异常接近。當時由于雙方仍未取得過半选举人票,因此佛罗里达州的25张选举人票最终可以决定选举的胜负,而争议是在经过多次的反复点算普选票以及司法判决后才最终结束的。在 (Bush v. Gore)中,12月12日美國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违宪,因为选票重点没有在佛罗里达州全州展开,5票对4票决定禁止进行任何新一轮的选票重点工作。戈爾对法庭的判决表示强烈不满,但是“为了我们人民的团结与民主的力量,我作出让步”,接受有關裁決。选举结束后由美国多家媒体主办的选票重点结果显示,即使最高法庭决定重新点算选票,布什仍然会赢得佛罗里达州的胜利。但是如果采用其他方法点算选票,则戈尔有可能获胜。 美國總統選舉由選舉人票決定當選人,因此高爾雖然贏得較多普選票,但仍由獲得較多選舉人票的小布希當選總統。 此次总统竞选竞争紧张而激烈,过程复杂而波折,2008年HBO电影频道将其改编成电影“Recount”(《选票风波》),回顾了2000年佛罗里达州竞选的计票风波。.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於2004年11月2日舉行,時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成功連任,這次他成功同時贏得普選票及選舉人票。2005年1月6日選舉人投票結束,確定總統人選,他於2005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举行。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副总统是总统的副手和联邦参议院议长。同一天,也进行了联邦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和参议院中37个席位的换届选举。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章和第十二修正案,选举将决定美国选举人团成员,赢得选举人团多数票的总统候选人(赢得至少270票)将出任第44任美国总统。如果没有候选人取得选举人团多数票,则新总统由联邦众议院投票选出,而副总统由联邦参议院投票选出。当选总统及副总统将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 2008年11月4日美國東部時間晚間11時,計票結果已經顯示巴拉克·欧巴馬以349比163選舉人票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最終結果為欧巴馬365票比麥凱恩173票選舉人票。.

新!!: 2009年纽约州第二十国会选区特别选举和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