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指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通常稱為2009年三合一選舉,於2009年12月5日舉行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5月22日,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臺灣省(但不包含直轄市臺北市與高雄市及於2010年脫離該省改制直轄市之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和與高雄市合併改制之高雄縣)及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9月4日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9月4日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 依2010年2月3日修正公佈之《地方制度法》,本屆選出原應於2013年12月20日任期屆滿之縣市長及應於2014年3月1日任期屆滿之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其任期調整至2014年12月25日止。.

96 关系: 劉增應劉俊秀劉櫂豪劉政鴻基隆市南投縣卓伯源台灣國民黨台東縣吳威志吳志揚吳成典宜蘭縣屏東縣不信任动议中央選舉委員會中國國民黨中華統一促進黨中華民國市长張花冠張通榮張明達彭紹瑾彰化縣地方自治嘉義市嘉義縣呂國華傅崐萁勞動黨 (台灣)勞動黨 (臺灣)王乾發福建省 (中華民國)縣轄市翁重鈞翁金珠直辖市花蓮縣鎮 (中華民國)饒慶鈴馬英九馬英九政府許明財高雄市高雄縣謝典霖謝文進黃健庭黃敏惠...黃景泰蘇治芬蘋果日報 (台灣)邱奕勝邱鏡淳蔡見興鄭文燦鄉 (中華民國)臺南市臺南縣臺中市臺中縣臺北市臺灣地區臺灣省臺東縣金門縣苗栗縣雲林縣連江縣 (中華民國)陳宏宗投票林右昌林為洲林聰賢李沃士李清林李朝卿李文忠 (台灣)李曉鐘桃園市楊綏生楊長鎮民主進步黨民意代表泛藍涂醒哲澎湖縣澎湖縣議員列表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新黨曹啟鴻曾水源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扩展索引 (46 更多) »

劉增應

劉增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醫師,中國國民黨籍,為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陳建仁的學生。現任福建省連江縣縣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國立臺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連江縣立醫院院長、連江縣衛生局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劉增應 · 查看更多 »

劉俊秀

劉俊秀,出生於台灣臺北縣土城市(今新北市土城區),台灣知名的土木工程學者,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結構動力學和地震工程,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曾任該系的系主任。在2009年年底舉行的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他同時是民主進步黨所提名的新竹市市長候選人。.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劉俊秀 · 查看更多 »

劉櫂豪

劉櫂豪(Liu Chao-hao,櫂音兆,),臺灣政治人物,曾任法官,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臺東縣河洛泉州人。於前臺東縣長徐慶元任內擔任副縣長;在2012年立委選舉中、泛藍分裂情況下,當選為臺東縣選舉區第二位民進黨籍立委。2016年立委選舉以64.1818%得票率大勝,以絕對多數順利連任。 2017年12月27日,民進黨舉行2018年縣市長選舉第二波提名,劉櫂豪獲民進黨確定徵召為臺東縣長選舉候選人。.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劉櫂豪 · 查看更多 »

劉政鴻

劉政鴻,臺灣苗栗縣人,生於新竹縣竹南區後龍鄉,為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前任苗栗縣縣長。 劉政鴻父親劉順清、已故前妻陳錦繡皆曾任縣議員,在地方政治派系上屬於劉派代表性人物。票源分佈全縣,票倉主要位於頭份市、苗栗市、竹南鎮、苑裡鎮和後龍鎮。2009年12月三合一選舉時,在苗栗縣18個鄉鎮市均獲得過半支持。其施政評價兩極,經常引起社會關注,是個草根性相當強的政治人物。.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劉政鴻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卓伯源

卓伯源(),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彰化田中,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彰化縣議員、彰化縣副縣長、立法委員,彰化縣縣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卓伯源 · 查看更多 »

台灣國民黨

#重定向 臺灣國民黨.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台灣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台東縣

#重定向 臺東縣.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台東縣 · 查看更多 »

吳威志

吳威志(),臺灣雲林人,臺灣學者、政治人物,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2009年因中國國民黨提名之張麗善臨時退出雲林縣長選舉,而以其清新學者身份被臨時徵召參選,但敗於現任縣長蘇治芬,得票數為121,832、得票率34.63% 。。 2016年10月7日,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召開首場聽證會,將認定中央投資公司與欣裕台公司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國民黨指派證人之一的吳威志不滿黨產會委員連番壓迫式逼問,退席抗議。.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吳威志 · 查看更多 »

吳志揚

吳志揚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吳志揚 · 查看更多 »

吳成典

吳成典(),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任金門縣副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公職,亦曾在參選縣長落敗後於新黨擔任副秘書長。原籍福建省金門縣烈嶼鄉上庫村,其堂弟為偶像團體飛輪海成員吳尊。 成長在金門,大學後前往美國攻讀化學博士,返國後擔任工研院材料所主任,引進並參與台灣第一片CD-R光碟的研發。1992年返回故鄉參選國民大會代表,踏上18年的從政之路。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擊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立委陳清寶,而新黨李炷烽此時也順利入主縣府,吳成典曾短暫擔任其副縣長後就職立委;三年後連任成功,是兩岸小三通的推手,這也是新黨於2002年至2008年的唯一一席立委。 不過在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首度接受國新共推挑戰三連霸立委,未料以74票的非常些微差距敗給曾任金湖鎮長、後競選縣長落敗的陳福海。 同年因助理費案遭金門地檢署起訴求刑15年,一、二審決吳成典與其助理皆獲無罪,後進入最高法院的三審審理,2012年確定無罪定讞。 連任失利後獲時任金門縣長任命為縣府顧問,隔年年9月19日,吳成典正式成立個人網路部落格,並正式宣布脫離國民黨、參選第五屆金門縣縣長選舉,不過在金門傳統陳、李兩大宗族的夾擊下,以中道路線、宗親融合、金門新政為訴求的吳成典,最終還是以些微差距輸給國民黨提名、新黨出身的李沃士。縣長落選後,曾獲新黨任命為副秘書長。 2012年及2016年皆獲新黨徵召,挑戰回鍋金門縣選舉區立委,但分別敗於獲國民黨提名的前新黨金門縣議員楊應雄及前國代楊肅元之子、前金門縣觀光處長楊鎮浯,未能重返國會。 2016年5月,獲金門縣長陳福海任命為副縣長,並於6月中正式就任。.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吳成典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不信任动议

不信任动议(Motion of No Confidence 或 Motion of Non Confidence)、不信任投票(Vote of No Confidence)或不信任决议(Resolution of No Confidence),中文又俗稱倒閣,是一种议会议案,一般適用於議會制及半總統制國家的議會。传统上由反对派提交给议会,希望打败政府(內閣)或使政府难堪。在少数情况下,它也可能由对政府已失去信心的昔日支持者放入议会的议程,该议案由议会投票决定通过或拒绝。一般而言,假如议会表决通过不信任动议或无法通过信任动议,政府只有辭職或解散议会并进行大选這兩個選擇。此制度源於十八世紀末葉,值美國獨立,英軍屢敗時。時英國下議院通過決議稱:「本議院毋可就現任各大臣身保信任。」致時任英國首相诺斯勋爵請辭。雖未即時成為定例,亦開後制先河。.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不信任动议 · 查看更多 »

中央選舉委員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中央選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統一促進黨

中华统一促进党,简称统促党,为中华民国的紅色统派政党之一,具有黑社會背景。该党支持、頌揚中國共產黨,支持共產黨的九二共识版本、一中原则等主张,并以促成兩岸一国两制为宗旨,在公開活動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中華統一促進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市长

市長(英語對應詞:Mayor,出自拉丁文「māior」,「較大的」的意思)是近現代城市或市鎮中最高行政首長的職稱。 在許多政府系統裡,市長是由市民選出為一個城市最高行政長官、或為一個儀式的職務。市長這個名稱在全世界各個地方依據當地的法律有不同職責和權力,也因各個地方而有不同意義。.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市长 · 查看更多 »

張花冠

張花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嘉義,現任嘉義縣縣長。中興法商(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2001年張棄商從政,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立委,後加入民主進步黨。2010年獲第10屆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7年代表臺灣參加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大典。夫曾振農為已故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任多屆立委。張為嘉義首位女縣長,任內積極招商引資,參加活動常以創意變裝造型出席、言談幽默風趣,常對國家經濟建設發表建言。2017年主張嘉義縣市合併成「大嘉義」,提出蛋黃蛋白理論:縣市分治好比完整雞蛋分離出蛋黃與蛋白,但「蛋黃蛋白一起吃比較健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張花冠 · 查看更多 »

張通榮

張通榮,臺灣基隆市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基隆市議會議員、議長(2001年-2007年)、基隆市市長(2007年-2014年)。市長任內施政評價低落。2014年因市長任內的關說酒駕判刑1年8個月,不得緩刑。後因最高法院發回更審,2015年10月13日臺灣高等法院更一審判決張通榮徒刑1年8月、緩刑5年。.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張通榮 · 查看更多 »

張明達

張明達,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嘉義縣番路鄉,民主進步黨籍,曾任嘉義縣番路鄉第13、14屆鄉長,嘉義縣番路鄉民代表會第14、15屆代表主席,嘉義縣議會第16、17屆副議長,現任嘉義縣議會第18屆議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張明達 · 查看更多 »

彭紹瑾

彭紹瑾博士(),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委,新竹縣北埔鄉客家人,曾任司法官(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大學副教授,前任桃園縣、新竹縣選區立委(民主進步黨籍)。.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彭紹瑾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在中文里可能指:.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地方自治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呂國華

呂國華(),宜蘭縣頭城鎮人。臺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宜蘭市長、宜蘭縣長。省立宜蘭高中、輔仁大學畢業,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呂國華 · 查看更多 »

傅崐萁

傅崐萁,臺灣台中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花蓮縣長,曾任立法委員、臺灣海峽兩岸政經交流協會理事長。 被媒體評為五星縣市長評鑑8連霸。有「花蓮王」 、「傅皇帝」、「後山王」、「後山金正恩」、「後山習近平」等稱號。 在各活動場合,只要檀島警騎主題曲一響,就代表傅崐萁駕臨現場,此已成為他在當地的出場主題曲,蔚為個人特色。.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傅崐萁 · 查看更多 »

勞動黨 (台灣)

#重定向 勞動黨 (臺灣).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勞動黨 (台灣) · 查看更多 »

勞動黨 (臺灣)

勞動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主張社會主義的左翼政黨,亦是支持中國統一的統派政黨,於1989年由原来工黨內部的夏潮派组建。.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勞動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王乾發

王乾發,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臺灣澎湖縣,前澎湖縣縣長,其兄為前澎湖縣長王乾同。 王乾發始1998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馬公市市長,與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許麗音競選,以349票敗給許麗音,隨後於2002年再度代表國民黨參選馬公市長,但由於民進黨市長提名人高子鵬,在市長候選人登記截止前臨陣缺席,造成王乾發同額參選馬公市市長,並以23829票當選。 2005年縣市長選舉中,獲得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澎湖縣縣長,與代表民主進步黨的陳光復競爭激烈,結果獲得25223票當選第十五屆縣長,其得票數甚至比當時執政的賴峰偉縣長在2001年競選連任時的票數(22094票)還高。 2009年縣市長選舉拿下22664票,以595票的些微差距再度擊敗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前高雄市議長蔡見興,連任成功。.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王乾發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福建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縣轄市

縣轄市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地位與鄉及鎮並列。縣轄市設市公所及市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縣轄市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縣轄市 · 查看更多 »

翁重鈞

翁重鈞(),中國國民黨籍嘉義縣政治人物,義竹人,曾任嘉義縣議員、立法委員,曾三度參選嘉義縣長落敗。.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翁重鈞 · 查看更多 »

翁金珠

翁金珠,臺灣彰化縣員林鎮人,政治人物,曾仼第二、三、四、七屆立法委員和第十四仼彰化縣縣長,。 2002年獲第二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翁金珠 · 查看更多 »

直辖市

轄市是許多单一制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多設置於城市地區。此名稱主要由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鮮、韩国、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採用。其字面上的意義为: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建制的都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直辖市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鎮 (中華民國)

鎮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鄉及縣轄市相當。鎮設鎮公所及鎮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民意機關。鎮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鎮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饒慶鈴

饒慶鈴(),中國國民黨籍臺東縣政治人物,臺東人,饒穎奇之女,現任臺東縣議長、臺東縣議員、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 2005年,參與台東縣議員選舉高票當選,成為該屆最年輕議員,也是台東首位博士議員。 2006年,37歲當選台東議會副議長。 2009年,40歲當選台東縣議會議長,為台東首位女議長。 2014年在臺東縣第一選區以第一高票當選議員並成功連任議長。 2018年1月7日,在經過國民黨中央黨部確認民調結果後,確定饒慶鈴擊敗廖國棟勝出,將代表國民黨投入年底臺東縣長選舉。.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饒慶鈴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政府

英九政府,通稱馬政府,是指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馬英九自2008年5月20日起就任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其任期在2012年5月20日結束。在2012年1月14日的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689萬票連任成功,於同年5月20日就任第13任總統,兩次任期於2016年5月20日結束,共歷時8年。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的任命權之外,並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馬英九政府首任內閣為劉兆玄內閣,第二任內閣為吳敦義內閣,第三任內閣為陳冲內閣,第四任內閣為江宜樺內閣,第五任內閣為毛治國內閣。第六任內閣為張善政內閣。內閣主要成員之中,除少數官員外,均為中國國民黨從政黨員。.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馬英九政府 · 查看更多 »

許明財

許明財(),中華民國政治人士,前任新竹市市長、勞工局長及新竹市政府顧問,於2009年獲得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新竹市長,並於同年底順利當選。然而,在2014新竹市長選舉中,選前被看好連任卻終以1,014票的微小差距飲恨落敗,成為升格省轄市以來首位爭取連任失敗的國民黨籍市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許明財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縣

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於1945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存在的一個縣級行政區,位於台灣西南部,與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相鄰,包圍著高雄市。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 2009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審查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之高雄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高雄縣 · 查看更多 »

謝典霖

謝典霖(),台灣政治人物,現任彰化縣議長,在2009年彰化縣議長補選,順利當選彰化縣議會議長,以30歲之齡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議長至今。.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謝典霖 · 查看更多 »

謝文進

謝文進臺灣政治人物,現任(第9屆)新竹市議會議長,無黨籍,選區為新竹市北區(第四選區)。連續當選第4到第9屆新竹市議員,其中第6、7屆為副議長,後於2010年擊敗三連霸議長鄭成光而成為第8、9屆議長。 謝文進年輕時因遭不當判決入獄,但後來司法證明其清白且獲得平反,政府也通知可以獲得國家賠償,但他並未領取而是將這份經歷以及當年面對的恐懼轉換成參選民意代表的動力,希望藉由服務民眾的機會幫助更多有困難或遭受冤屈的鄉親在接受不公平的待遇時,能有更多申訴的管道。.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謝文進 · 查看更多 »

黃健庭

黃健庭()中國國民黨籍臺東縣政治人物,現任臺東縣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父親黃鏡峰亦曾任臺東縣縣長。黃健庭台東縣長任內評價高,在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多次蟬聯五星縣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黃健庭 · 查看更多 »

黃敏惠

黃敏惠(Huang Min-hui,)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嘉義大學EMBA管理學研究所畢業,早年任教於臺北市立中山女中十餘年,後出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第四-六屆立法委員(立法院教育文化、經濟能源委員會召集委員)及兩屆嘉義市市長等公職,同時也是嘉義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嘉義社區發展文教基董事長、嘉義市婦女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智能障礙者體育運動協會(中華臺北特奧會)理事長及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董事;自2008年起即為國民黨副主席,後因時任主席朱立倫與第一副主席郝龍斌辭職而代理中國國民黨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成立百餘年來首位女性主席,代理直至三月底新任黨主席洪秀柱就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黃敏惠 · 查看更多 »

黃景泰

黃景泰(),基隆市人,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基隆市議長、基隆市議員(第6選區「暖暖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黃景泰 · 查看更多 »

蘇治芬

蘇治芬(),臺灣政治人物,出身於政治家族,生於雲林縣北港鎮,曾任民主進步黨雲林縣選區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不過在2004年的立法委員選舉時,她沒有參選連任。2005年當選雲林縣縣長,2009年連任,為雲林縣首位非中國國民黨籍及首位女性縣長。2015年3月4日民進黨2016選舉對策委員會開會,民進黨前主席、選對會顧問謝長廷成功勸進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參選2016年雲林第一選區立法委員。.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蘇治芬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邱奕勝

邱奕勝()中國國民黨籍桃園市政治人物,曾任桃園縣議長、桃園縣議員。現任桃園市議長、曾任全國地方議會正副議長聯誼會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邱奕勝 · 查看更多 »

邱鏡淳

邱鏡淳(),中國國民黨籍新竹縣政治人物,屬於新竹縣新宋派,為現任新竹縣縣長,曾任多屆臺灣省議員、立法委員。.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邱鏡淳 · 查看更多 »

蔡見興

蔡見興(),台灣政治人物,澎湖縣湖西鄉人。曾任高雄市議員、高雄市議會議長。在2009年獲民進黨提名,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2009年澎湖縣長選舉。.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蔡見興 · 查看更多 »

鄭文燦

鄭文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桃園市八德區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桃園市市長。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電機學系(轉系)、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服役於中華民國國軍動員部隊。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常委、民進黨中執委、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縣議員和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曾任民進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現任台灣新社會智庫召集人。2014年,鄭文燦獲民進黨提名參選桃園直轄市市長選舉 ,以五成餘的得票率爆冷門擊敗尋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當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的首任桃園市市長,並以47歲之齡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直轄市市長,僅次於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時的44歲。.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鄭文燦 · 查看更多 »

鄉 (中華民國)

鄉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鎮及縣轄市相同。鄉設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作為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鄉下轄村,與縣轄市、鎮、區下所轄之里同級。 目前之《地方制度法》並無詳細規範鄉的設置標準,現時的鄉、鎮是由臺灣日治時期的1920年施行「街--制度」下的--、街直接改制而來。不過若有鄉、鎮、縣轄市之合併設置事宜,均需依法重新區劃,但做為配套法律的《行政區劃法》並未立法完成。另外一般來說,沿襲舊制也是鄉劃分之地界與準則參酌因素之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鄉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縣

臺南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行政區,位於臺灣西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臺南縣又稱南瀛,瀛為大海、大水之意,地勢東部高聳,西部平坦,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臺南市、高雄縣為界。五都升格前,全縣面積 2,016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九,耕地面積達九萬多公頃,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口約110.4萬,佔全國第八。而此地區同時也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的臺南直轄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南縣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

臺灣省,簡稱「臺」,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全省劃分為11縣、3市,範圍為臺灣本島(不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直轄市)、澎湖群島,以及鄰近臺灣本島之離島。全省面積佔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國土面積的69.38%,而人口則佔總人口的30.68%。 臺灣之建省,可追溯至大清光緒13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臺灣省。中華民國臺灣省於民國34年(1945年)設立時,其範圍包含了臺灣全島及離島與澎湖列島。民國87年(1998年)12月20日起,臺灣省政府因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而成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關,正式凍省(虛級化)。民國99年(2010年),因五都改制,使基隆市變成該省的外飛地,因此也是該省自民國38年(1949年)底國府遷臺以來,第一個在同一塊陸域土地上擁有飛地的省份。其中彰化縣為該省第一大縣、新竹市為該省第一大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灣省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陳宏宗

陳宏宗(),台灣台中人,為台灣著名武術家。他師承白鶴拳,具備劍道3段、柔道3段、空手道8段的資格,他與淺井哲彥一同推動空手道,是空手道運動在台灣最早的推動者。現為中華民國空手道連盟首席師範。.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陳宏宗 · 查看更多 »

投票

投票是決策的一種方法,典型的手法是群體經過討論或辯論後,在特定紙張上標示出投票者的立場,然後投交大會作點算。除了投票,共識決策法和賭博也是決策的方法。民主國家裡,選民在選舉中投票,選出代表他們的議員或公職人員。 投票本來指在特定紙張上標示出投票者的立場,然後投交大會作點算,但是現代社會已經接受舉手、網絡投票等方式。 每一個人通過選票表達支持或反對某一意見或候選人。票站通常採取不記名投票的辦法,投票者無需披露政治取向。但是,有選舉的國家不一定代表是民主國家,一些極權國家的「選舉」,可能受統治階層嚴格管控,候選人也可能是內定的,並沒有真正的競爭可言,而且亦可能只有很少人有權投票。 自從前6世紀古希臘的雅典民主以來,投票一直是民主的必要特色。文獻記載中最早的雅典投票屬於多數決的陶片放逐制,只不過這種投票的「當選」是負面性的,因為市民要投票決定驅逐哪個市民離開。 有些國家(例如澳洲、新加坡、巴西、朝鲜)強制人民在國會選舉中必須投票,否則會面临处罚。此外,在投票中行賄或受賄以達到影響他人投票的取向通常是違法的。.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投票 · 查看更多 »

林右昌

林右昌(),基隆人,中華民國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設計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曾任行政院長辦公室參議,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專門委員。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副研究員,社會發展部主任、黨主席特助兼辦公室主任,民主進步黨第十二屆中央執行委員,2010年2月1日接任民進黨中央黨部民主學院主任兼中央黨部發言人。2012年初回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專任發言人。2012年6月4日起接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再次由民主進步黨推派為基隆市市長候選人。2014年11月29日基隆市長選舉,2度參選的林右昌順利獲得勝選。.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林右昌 · 查看更多 »

林為洲

林為洲(),中國國民黨籍新竹縣政治人物,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臺灣新竹人,曾任新竹縣議員、新竹縣議會副議長。曾在時任新竹縣長林光華引薦下加入民進黨,其後在時任新竹縣長邱鏡淳引薦下加入國民黨,隨後即因違紀參選並當選副議長而遭停權,2013年重新取得國民黨籍。2014年順利連任縣議員,但未競選連任副議長。2015年獲得國民黨徵召參選立委並接任黨部主委,其後成功重返立法院。.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林為洲 · 查看更多 »

林聰賢

林聰賢(),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宜蘭縣羅東鎮,曾任宜蘭縣縣長,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農家子弟出身,農校畢業,高等考試及格,林聰賢歷任基層公務員(宜蘭市公所課長、羅東鎮公所主秘),亦曾任陳定南競選宜蘭縣長總幹事、「宜蘭縣後備憲兵協會」會長等。2009年以兩萬票之差擊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籍縣長呂國華,並於2014年連任之役囊括64%的選票,以歷屆宜蘭縣長當選人最高得票數蟬聯。 2017年2月3日林全內閣小改組,林聰賢因農業背景以及自基層公務員至縣長的行政歷練獲邀入閣,於同月8日升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林聰賢 · 查看更多 »

李沃士

李沃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第4、5任金門縣縣長。 李沃士曾以新黨黨籍擔任第3、4屆金門縣議員,2008年參選立委失利,選後加入國民黨,2009年獲提名參選金門縣長,該場選舉獲得1萬4269票當選,得票率為37.28%。2014年3月15日,李沃士獲銘傳大學頒發「校友會傑出貢獻獎」,由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代表領獎。 於2014年底大選中,對手陳福海以五成餘票數高票當選,李成為首位連任失敗的民選金門縣長。 2017年12月27日,李沃士因在金門縣長任內接受廠商賄賂新台幣100萬元,以調低金門高粱酒酒基售價,被指違反貪污治罪條例公務員對於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遭金門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褫奪公權5年。對此李沃士表示收到判決書後一定會上訴。.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李沃士 · 查看更多 »

李清林

李清林(),吉林农安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南地区代表。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业,是中共党员。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李清林 · 查看更多 »

李朝卿

李朝卿(),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無黨籍,台灣南投縣草屯鎮人,前南投縣長。 2005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南投縣長,以45.32%的得票率擊敗當時尋求連任的林宗男以及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蔡煌瑯。2009年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南投縣長再度擊敗民主進步黨提名的李文忠,連任成功。 2012年11月30日,李朝卿因涉及南投莫拉克風災重建索賄弊案,被南投地方法院裁定羈押;這造成李的縣長職務即日起被依法停職。2013年3月26日本案起訴。2015年8月31日,本案被南投地方法院一審判決30年有期徒刑,褫奪公權10年;本案可上訴。.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李朝卿 · 查看更多 »

李文忠 (台灣)

#重定向 李文忠 (臺灣).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李文忠 (台灣) · 查看更多 »

李曉鐘

#重定向 第16屆桃園縣議員列表.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李曉鐘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楊綏生

楊綏生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醫師,出生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馬祖南竿鄉復興村,前福建省連江縣縣長。2005年參選第4屆連江縣長,以400多票敗給親民黨陳雪生。2009年參選第5屆連江縣長獲得3135票當選,得票率57.19%,擊敗同屬國民黨的劉增應。 2014年年底九合一大選中,大輸給對手劉增應,僅取得不到35%的得票率,連任失敗。.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楊綏生 · 查看更多 »

楊長鎮

楊長鎮(Yiong Cong-ziin,),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苗栗縣獅潭鄉的客家人,曾為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臺灣民主學院」主任,臺灣圖博之友會創辦人,歷任重要黨、公職,也長期從事社會運動和原住民運動,對族群問題有研究。.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楊長鎮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涂醒哲

涂醒哲(Twu Shiing-jer,),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嘉義縣朴子市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嘉義市市長、曾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臺大預防醫學碩士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博士。前後分別曾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衛生署署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第七屆不分區立法委員立法委員(醫藥衛生專業代表)。2014年獲民主進步黨提名參加年底的嘉義市市長選舉,擊敗了國民黨提名的陳以真順利當選。成為嘉義市改制省轄市後第一位男性正任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爲許世賢逝世後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涂醒哲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議員列表

澎湖縣議員是澎湖縣之民意代表,組成澎湖縣議會,監督澎湖縣政府。現任議員係2005年底之三合一選舉中所選出之第16屆議員,任期自2006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止。.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澎湖縣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縣

新竹縣(客家話海陸片Sinˋ Zhug˙ rhanˇ)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北臨桃園市,南接苗栗縣,東南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臺中市相連,西部面向台灣海峽,西接與新竹市交界。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鳳山溪、頭前溪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早期新竹縣郊區多務農,197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創設於新竹市,1980年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於新竹市東區及新竹縣寶山鄉,1990年代位於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也逐漸從傳統產業聚落轉型為新興高科技產業聚落,使得新竹縣成為北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重鎮,而人口也在近幾年急速增加。 本縣方言於絕大部分地區使用海陸客家話,竹北市及新豐鄉沿海地區部分使用泉州腔閩南話較多,關西鎮及峨眉鄉部分使用四縣腔客家話為主。.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新竹縣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曹啟鴻

曹啟鴻(),臺灣屏東人,中學教師出身(曾任屏東縣林邊國中教務主任),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曾任第15、16任屏東縣縣長、立法委員、臺灣省議員、農委會主委;2016年6月8日兼任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曹啟鴻 · 查看更多 »

曾水源

曾水源(),清朝广西省浔州武宣县人,太平天国人物。 曾水源粗通文墨,早年曾在农村私塾教书,1850年,冯云山在胡以晄家宣传拜上帝会,曾水源当即参加。1851年金田起义后,封御林侍卫,渐得杨秀清器重和洪秀全赏识,负责拟撰诏书、批答奏章、处理公文等。不离洪、杨身边。1852年,8月,随西王萧朝贵督师袭长沙,萧朝贵中炮牺牲,曾水源与林凤祥等继续攻城。10月,擢伸后副侍卫,仍掌文书。12月。擢土官正将军。参与攻克岳州(今岳阳)。1853年,下湖北武昌,改任东殿簿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擢职同检点,5月,任东殿左丞相。11月,升天官又正丞相,12月,率太平军攻三汊河,救出扬州守军,赏赐黄袍。1854年3月,升天官正丞相,仍理东王府事。7月,天父下凡,命将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和天命诏书。攻打高淳东坝败回,收入东王牢狱。1855年因遭杨秀清猜忌而被杀。杨秀清被杀后,曾水源得到平反。墓葬为曾水源墓。.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曾水源 · 查看更多 »

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南投縣第一選區(包括草屯鎮、國姓鄉、埔里鎮、仁愛鄉、中寮鄉、魚池鄉)原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的吳敦義因出任行政院院長,依法辭去立法委員職務而進行的選舉。此選舉於2009年12月5日與2009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共同舉行,,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9月25日並在當日晚間完成開票作業,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文君贏得該選區席次。.

新!!: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和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9年三合一選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