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55年臺灣

指数 1955年臺灣

没有描述。

110 关系: 劉憶如台灣學生社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獨立運動台灣決議案台語文學台鹽公司司法院大法官吳思華向陽 (詩人)大陳島撤退孫立人客委會尤美女两个中国中国大陆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財政部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一江山戰役亞瑟·奧茲·蘇茲貝格廖國棟何敏誠徐耀昌德国俞鴻鈞國立政治大學周恩来呂芳上傳記文學石門水庫 (臺灣)王令麟立法院簡肇棟總統府侍衛長纽约时报美国众议院美国国务院翁重鈞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萬隆會議行政院院長馬祖列島謝志偉 (臺灣)越南共和国軟禁軍人節龔照勝郭廷亮...郭倍宏郭素春阿美族蘇志誠蒙古人民共和国蔣中正鄭寶清鄭進一自由黨 (大韓民國)金門縣苦苓苗栗縣苗栗縣縣長雅尔塔会议陳布雷陳光復陳誠陳滄江陳明通陳新民陳曼麗陸委會林央敏林德福 (民主進步黨)林鴻池林洲民李登輝李逸洋李永得楊祖珺民視民進黨澎湖縣澎湖縣縣長海外華人新疆教育部體育署10月11月11月20日12月1月1月20日1月26日2016年臺灣2月2月8日3月3月23日4月4月23日4月24日4月26日4月3日4月4日6月7月8月8月20日9月 扩展索引 (60 更多) »

劉憶如

劉憶如(),現任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兼任教授、及南京大學校聘客座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經濟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國際貿易與金融、財務管理、產業經濟及總體經濟;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立法院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

新!!: 1955年臺灣和劉憶如 · 查看更多 »

台灣學生社

台灣學生社(Taiwanese Collegian)成立於1983年9月,是一個以『推動台灣學生關懷台灣本土,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家』為宗旨的跨校性台灣留學生團體。台灣學生社主張台灣的未來應該由全體台灣住民決定,任何國家、政府、政黨、會議都不能片面決定台灣的未來。 台灣學生社成立的目的,為「喚醒台灣學生對台灣議題的關心,以及提升台灣學生對台灣獨立意識的覺醒」。 台灣學生社與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台灣國際關係中心、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並稱為「海外台灣人五大社團」,在許多與台灣的議題上都發揮了相當的動員力。 台灣學生社的宣傳刊物為「台灣學生」。 台灣學生社相關人物:.

新!!: 1955年臺灣和台灣學生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英文: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白話字:Tâi-oân To̍k-li̍p Kiàn-kok Liân-bêng),簡稱台獨聯盟或獨盟,是一個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組織。1970年由四個海外獨立運動團體: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0年成立,委員長辜寬敏)、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1964年成立)、美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1966年成立,當時主席為蔡同榮)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1967年成立)與國內台灣自由聯盟共同組成世界性台灣獨立聯盟。成為在海外勢力最大的台灣獨立運動組織。.

新!!: 1955年臺灣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1955年臺灣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決議案

#重定向 1955年台灣決議案.

新!!: 1955年臺灣和台灣決議案 · 查看更多 »

台語文學

#重定向臺語文.

新!!: 1955年臺灣和台語文學 · 查看更多 »

台鹽公司

#重定向 臺鹽實業.

新!!: 1955年臺灣和台鹽公司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大法官

司法院大法官,是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於最高司法機關——司法院中所設置,具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職務、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權限之常設機關,相当于憲法法院。同時,在一般口語的用法中,司法院大法官亦有可能是指該機關的「成員」。 在指稱該機關的成員時,司法院大法官也是屬於憲法上的法官,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第81條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於司法院釋字第601號解釋中便已經對此加以闡明。根據《法官法》規定,司法院大法官也屬於該法所稱之法官,原則上受到該法之規範,僅於例外情況下排除該法之適用。.

新!!: 1955年臺灣和司法院大法官 · 查看更多 »

吳思華

吳思華,生於臺灣雲林縣,籍貫浙江省平陽縣,管理學者,研究專長為策略管理、產業與競爭分析、知識經濟、創新與創造力等,曾獲第一屆科技管理學會院士、2008年「科技管理獎」個人獎。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20日接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

新!!: 1955年臺灣和吳思華 · 查看更多 »

向陽 (詩人)

向陽,本名林淇瀁,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台灣作家。 他是跨領域的作家,除了以詩聞名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評論、政治評論。在身分上,他是詩人、作家,也是作詞人、政治評論家、總編輯、總主筆、學者。身分多重,領域寬廣,當代文壇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弟林彧也是詩人。.

新!!: 1955年臺灣和向陽 (詩人) · 查看更多 »

大陳島撤退

大陳島撤退是發生在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2月8日-24日,中華民國政府在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將目前屬於浙江省台州列島的大陳島上的2.8万余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陳島、漁山列島與南麂列島等)全部撤退到台灣的作戰計畫,這批「移民」登陸後,因「義無反顧」、「摧家毀舍」,選擇追隨中華民國國軍遷台,故被稱為「大陳義胞」。.

新!!: 1955年臺灣和大陳島撤退 · 查看更多 »

孫立人

孫立人,CBE(),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二次大戰緬甸戰場重要將領。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1923屆,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維吉尼亞軍校博雅教育學士,抗日戰爭時期少數留美、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留美的財政部長宋子文賞識留美軍人,孫立人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起家,1942年任師長指揮新三十八師(後編入新一军)在緬甸仁安羌之战,以寡敵眾擊退日軍,救出7000名英軍及500名西方記者和傳教士,贏得國際聲譽。同年拒絕與上級杜聿明穿過熱帶叢林野人山撤回雲南,改為帶隊撤往英屬印度,是他一生最重要軍事決定,最終杜聿明領兵逾半出不了山,大多死於瘴氣。英國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是極少數外國軍官得主。亦是四名獲授美國功勳勳章的中國軍官(與蔣介石、戴安瀾和謝莽)。 國共內戰前期在東北戰場與共軍林彪相持,參與第二次四平战役、臨江戰役等,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1947年4月被調閒職,沒參與第二階段大戰。1947年11月被調台灣,方加入國民黨。1955年遭蔣介石指控兵變案,軟禁33年。.

新!!: 1955年臺灣和孫立人 · 查看更多 »

客委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新!!: 1955年臺灣和客委會 · 查看更多 »

尤美女

尤美女,臺灣彰化縣人,律師出身,現任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法學專業代表)。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同校法律系及政治系雙學士。女性主義者。夫婿黃瑞明曾任律師,現任司法院大法官。.

新!!: 1955年臺灣和尤美女 · 查看更多 »

两个中国

兩个中國是一種近現代描述兩岸關係或者國共關係的政治用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治現实上作为两个主权国家或政治实体。.

新!!: 1955年臺灣和两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1955年臺灣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法人前身為國民政府。.

新!!: 1955年臺灣和中華民國總統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財政部

財政部是中華民國全國公共財政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早設置的中央政府部門之一。除掌理中央政府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事務。.

新!!: 1955年臺灣和中華民國財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是中華民國監督與管理金融事務與規劃金融政策的部會,成立於2004年7月,目標包含維持金融穩定、落實金融改革、協助產業發展、加強消費者與投資人保護與金融教育。.

新!!: 1955年臺灣和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一江山戰役

#重定向 一江山岛战役.

新!!: 1955年臺灣和一江山戰役 · 查看更多 »

亞瑟·奧茲·蘇茲貝格

亞瑟.奧茲.蘇茲貝格(Arthur Ochs "Punch" Sulzberger Sr.,)是美國著名報人,出生於知名媒體世家,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在紐約時報任職,1963年擔任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1997年將董事長的職務移交給其子小亞瑟·奧克士·蘇茲貝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 Category: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ategory:美國企業家 Category:猶太企業家 Category:紐約時報人物 Category: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Category:美國韓戰軍事人物 Category: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人物 Category: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 Category:美國猶太人 Category:紐約市人.

新!!: 1955年臺灣和亞瑟·奧茲·蘇茲貝格 · 查看更多 »

廖國棟

廖國棟(阿美語:Sufin Siluko,),臺灣阿美族立法委員。.

新!!: 1955年臺灣和廖國棟 · 查看更多 »

何敏誠

何敏誠生於台中市旱溪庄,父親為民進黨創黨大老、國策顧問何春木。.

新!!: 1955年臺灣和何敏誠 · 查看更多 »

徐耀昌

徐耀昌(),中國國民黨籍苗栗縣政治人物,臺灣客家人,現任苗栗縣縣長,曾任立法委員、頭份鎮鎮長。.

新!!: 1955年臺灣和徐耀昌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1955年臺灣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俞鴻鈞

俞鴻鈞(),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財經專家。.

新!!: 1955年臺灣和俞鴻鈞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1955年臺灣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1955年臺灣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呂芳上

呂芳上,民國史學者,生於臺灣桃園。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專長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近代婦女史、國民革命史、中國國民黨黨史。前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新!!: 1955年臺灣和呂芳上 · 查看更多 »

傳記文學

傳記文學可能具有下列意義:.

新!!: 1955年臺灣和傳記文學 · 查看更多 »

石門水庫 (臺灣)

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的主要水庫之一,位於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的石門峽谷。石門水庫曾經是遠東最大的水庫,採土石堤岸型壩體,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新!!: 1955年臺灣和石門水庫 (臺灣) · 查看更多 »

王令麟

王令麟,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長沙,其父為王又曾,母為王又曾二房陈佩芳。.

新!!: 1955年臺灣和王令麟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1955年臺灣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簡肇棟

簡肇棟(),中華民國台灣政界人士,醫師,民主進步黨籍,1998年至2002年間任台中縣大里市市長 ,1999年於大里市長任內逢921大地震,積極投入賑災與重建。2001年底當選第四屆立法委員,2004年底連任失利,2008年初再度失利,但當選人江連福涉及賄選當選無效,簡肇棟於補選中當選。其妻為現任台中市議員張芬郁。 2011年9月因駕車撞死路倒男子並且肇事逃逸,辭去立委,並退出下屆立委選舉,從此淡出政壇。.

新!!: 1955年臺灣和簡肇棟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侍衛長

#重定向 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長.

新!!: 1955年臺灣和總統府侍衛長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1955年臺灣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国众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美國各州在眾議院中拥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為基準,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无连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眾议员选举产生,傳統上為多数党之領導人。然而多數黨領袖另由該多數黨於院內之第二重要議員擔任。據美國總統繼位條例,眾議院議長繼任總統之順序仅次於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為政壇上第三重要的領袖人物。 兩院制國會的起源是因為建國者希望擁有一個貼近且跟隨民意公論的“人民議院”,代表各州政府、以制衡不太受大众情绪干扰的參議院。憲法規定法案須經兩院批准方能通過。 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1914年前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眾議院(公民直選)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制衡(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眾議院會議廳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南翼。參議院在同一建築物的北翼開會。.

新!!: 1955年臺灣和美国众议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1955年臺灣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翁重鈞

翁重鈞(),中國國民黨籍嘉義縣政治人物,義竹人,曾任嘉義縣議員、立法委員,曾三度參選嘉義縣長落敗。.

新!!: 1955年臺灣和翁重鈞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1955年臺灣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联合国安理会、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在聯合國規章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國拥有一票否決權。.

新!!: 1955年臺灣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 查看更多 »

萬隆會議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間接促成不結盟運動。.

新!!: 1955年臺灣和萬隆會議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1955年臺灣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1955年臺灣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謝志偉 (臺灣)

謝志偉(英文:Jhy-wey Shieh,),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原籍中國廣東汕頭,出生於臺灣基隆,臺灣學者及政治人物。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德國文學博士,東吳大學德文系專任教授,專長領域為德語文學專題研究、文學與社會、母題研究、性別研究。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2016年8月31日,二度擔任中華民國駐德代表。.

新!!: 1955年臺灣和謝志偉 (臺灣)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国

越南共和国()常简称为南越,是越南南方越南国政权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而改制建立的总统制共和国,首都为西贡(今胡志明市),首任总统为吴廷琰,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87个国家的外交承认。越南战争中,南越与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1975年為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滅。 越南在1887年成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又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建立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法国爆发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9年,反共势力在越南南方扶持阮朝废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国,与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峙。1955年,首相吴廷琰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取代保大帝成为南越的国家元首,建立越南共和国。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国称之为“越共”)成立,号召推翻越南共和国政权,在南方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事颠覆活动,北越政府则通过胡志明小道对其进行支援。南越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的控制,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因而决定在南越实施“特种战争”清剿越共。1963年11月1日南越军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槍殺了吳廷琰,新上台的军政府不甚稳定,南越政局一时陷入持续约一年半的混乱局面。期间的1964年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派兵对北越作战,越战全面升级。直至1965年6月14日阮文绍上台执政,南越政局才有所缓和。 1973年美国、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签署《巴黎和平协约》,不久后美军基本撤离越南,越战成为南北越双方的决战。1975年,越南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勢、攻占首都西贡,越南共和国灭亡。越共之后建立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并改西贡为胡志明市。1976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下,越南南方共和国与之合并,统一为如今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 1955年臺灣和越南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軟禁

軟禁指的是用非暴力手段,合法或非法地把某人的活動範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在任何時間均受到監視,需要獲得批准才能出外。且未經批准的人不得與軟禁者有所接觸及連繫。與監獄比較,軟禁的情況比監獄稍微自由。有些被軟禁者的通訊(如電話、網際網路等)會受到限制甚至是被切斷。 以科技的方法限制被軟禁者的活動範圍時,通常會在該人手臂或腳上安裝俗稱「電子腳鐐」的電子感應器,無法除下。如果被禁者距離指定範圍太遠或試圖破壞感應器,系統會作出記錄,並通知執法機關。.

新!!: 1955年臺灣和軟禁 · 查看更多 »

軍人節

軍人節是很多國家紀念軍人的特定節日。.

新!!: 1955年臺灣和軍人節 · 查看更多 »

龔照勝

照勝(),生於台灣台東縣關山鎮,銀行家,曾任台糖董事長,第一任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 1955年臺灣和龔照勝 · 查看更多 »

郭廷亮

郭廷亮(),生於雲南河西,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他的死亡被懷疑是遭警備總部或是情治單位所謀殺。.

新!!: 1955年臺灣和郭廷亮 · 查看更多 »

郭倍宏

郭倍宏,,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第3任董事長,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台南市人,美國台獨運動領袖之一,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博士,曾擔任台灣學生社社長、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主席、臺大土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宏昇營造董事長、建國黨決策委員、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民視顧台灣顧問團」常務顧問,為台獨聯盟突破黑名單闖關返台的重要人物之一。郭倍宏之妻張舜華是建國黨黨旗設計者。 2016年5月,郭倍宏出任民視董事長,接替田再庭。.

新!!: 1955年臺灣和郭倍宏 · 查看更多 »

郭素春

郭素春,臺灣人,臺灣政治人物,第四、六、七任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長期深耕北海岸地區,屬連系人馬,不過2001年連任立委失敗,2004年回鍋擔任中國國民黨兩屆不分區立法委員,原有意於2011年轉戰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對戰當時挑戰七連霸的李慶華,但未參與初選,卸任後漸淡出政壇。.

新!!: 1955年臺灣和郭素春 · 查看更多 »

阿美族

阿美族(阿美語:Amis/Pangcah)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鄉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與海岸平原地區,少數分布於屏東縣牡丹、滿州鄉一帶。總人口數約二十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李文成(阿美族),"對於阿美族名的商議",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Aboriginal Education World),第12期/2006年12月號,pp.91-93.

新!!: 1955年臺灣和阿美族 · 查看更多 »

蘇志誠

蘇志誠(),臺南新營人。李登輝任總統時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辦公室主任,曾代表李登輝出任與中國大陸的「密使」,被視為李登輝的親信。在二月政爭時期曾與宋心濂、宋楚瑜被稱為「兩宋一蘇」。.

新!!: 1955年臺灣和蘇志誠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1955年臺灣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1955年臺灣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鄭寶清

鄭寶清(1955年1月10日—),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桃園市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國立中央大學企管所管理學博士。曾任民進黨中常委、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台鹽公司董事長、桃園航空城公司董事長等職。其後轉換跑道,成立寶康等三家生技公司,曾任董事長,並任基隆市崇右技術學院副校長、教授,開南大學講座教授等職務,亦出任電子競技協會CTeSA理事長,致力推動電競產業於台灣之發展,力促將電競納入替代役項目,避免中斷電競選手之職業生涯,並將電競納入運動項目。目前為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1955年臺灣和鄭寶清 · 查看更多 »

鄭進一

鄭進一,本名鄭俊義,台灣男藝人、男歌手、綜藝節目主持人,生於台南縣新營鎮。因唱腔近似日本演歌歌手森進一,因而取藝名為鄭進一。 台灣電視綜藝界「三王一--」中的兩大「綜藝天王」:「綜藝大哥大」張菲是鄭進一的師父,「綜藝大哥」胡瓜則為其師兄弟。.

新!!: 1955年臺灣和鄭進一 · 查看更多 »

自由黨 (大韓民國)

自由黨,是韓國獨立後的政黨,在1951年由首任韓國總統李承晚成立,至1960年長期一黨獨大威權統治南韓。 1952年總統選舉前,李承晚宣布打算组织自由黨參选。由李範奭组织,在朝鮮民族青年团基础上吸收五大团体(大韓國民会、大韓青年團、大韓獨立促成全國勞動總同盟、農民組合總連盟、大韓婦女會),一直执政至1960年李承晚在419學運後被迫下野为止。自由黨最大的政治对手及反對黨是韓國民主黨。1961年朴正熙發動5·16軍事政變取得政權後被勒令解散,部分前成員後來過渡至朴正熙的民主共和黨。.

新!!: 1955年臺灣和自由黨 (大韓民國)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1955年臺灣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苦苓

王裕仁(),筆名苦苓、古令、展甦、托斯基,生於臺灣宜蘭縣,著名作家,曾任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其筆名「苦苓」意為「苦戀阿苓」。“阿苓”是王裕仁大學時代的女友,因當時社會並不支持姐弟戀,兩人交往遭到親友反對,王裕仁心中覺得很苦,因而以「苦苓」為筆名。.

新!!: 1955年臺灣和苦苓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1955年臺灣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縣長

本條目列出台灣自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後,所產生的歷任苗栗縣縣長。第十七屆縣長為徐耀昌,自2014年12月25日起就任。苗栗縣長除了傅學鵬為無黨籍以外,其餘的縣長都是中國國民黨籍,是臺灣本島唯一未經歷政黨輪替的縣市。.

新!!: 1955年臺灣和苗栗縣縣長 · 查看更多 »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又称雅爾達密約,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領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於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间,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幾亞宫内举行之一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針,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國首脑会议,惟結論在1945年7至8月之波茨坦会议就有争议。許多人批评此次會議,使蘇聯及各國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亞洲許多國家,主要是會中羅斯福以及邱吉爾都未尊重战时被佔領国家之期望,將被苏联“解放”之国家先交由聯合國代管(联合国1945年10月才成立,甚至连联合国宪章于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才签署。且战后盟军没有任何一方将位于欧、亚的曾被占领国交由联合国代管;联合国曾托管的11个地区,其中7個在非洲、4個在大洋洲)。此外,為爭取蘇聯對日本宣戰,包括帮助中国从日本关东军手中夺取满洲国,會中部份內容“侵犯”中國權益甚大。會前其他国家並不知情,故有“雅爾達密約”之稱。 1944年6月,随着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德国西线展开大规模反攻,第三帝国已无力回天。1945年2月,美英认为有必要和苏联商讨德国战败后对欧的权力分配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日作战。对欧洲大陆,希望苏军加强对德攻势,基本原则以谁攻克的地区战后由谁控制,辅以对重要地区相互交换。在东南亚,美军在菲律宾开展一系列登陆战,开始把对日作战的重点从海战转向陆战;同期自1944年6月起对日本本土的B29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效果有限,1945年2月4日李梅刚展开烧夷弹战术试验;在东亚大陆上中国军队尚与日军僵持,日军占领大片中国土地;而东北亚满洲地区则拥有大片土地,重工业设施,70万关东军尚未直接参战。因此美英希望苏联尽快转入对东北亚日军的进攻,打消日本依托东亚、东北亚,与盟国长期僵持并得以谈判的念头。.

新!!: 1955年臺灣和雅尔塔会议 · 查看更多 »

陳布雷

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其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后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被称为「蔣中正之文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新!!: 1955年臺灣和陳布雷 · 查看更多 »

陳光復

陳光復(Chen Kuang-fu,),臺灣澎湖人,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澎湖縣縣長。.

新!!: 1955年臺灣和陳光復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1955年臺灣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陳滄江

陳滄江(1955年6月10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人,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博士。現任民主進步黨金門縣黨部主任委員、金門縣議員(為民主進步黨於金門縣的首位民意代表)、國立金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金門縣漫畫家。暱稱「江哥」、「小板凳」議員。2016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金門第九屆立法委員失利。.

新!!: 1955年臺灣和陳滄江 · 查看更多 »

陳明通

陳明通(),臺灣台中縣人,豐原葫蘆墩社巴宰族後裔。臺灣政治學者、政治人物。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前所長(2013年8月-2016年8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8任主任委員。2018年3月獲總統蔡英文邀請再次出任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 1955年臺灣和陳明通 · 查看更多 »

陳新民

陳新民(),中國國民黨籍法律學者,前司法院大法官。專攻領域為憲法及行政法,為臺灣憲法學界知名學者。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2008年10月經總統令特任為大法官,任期自2008年11月1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止,總是在大法官解釋中的意見書開頭附上一段中國或他國的名言佳句,故在法律人間有詼諧地稱呼其為「帥話王」,然亦顯示出其涉獵之廣深,博學多聞。在卸任大法官後,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擔任研究員。在擔任大法官期間,針對槍砲條例第8條第1項關於空氣槍之處罰規定是否違憲的釋字第669號各協同意見書中,唯一明文主張的只有他一人。他也是著名葡萄酒鑑賞家,其著作《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從1997年初版至今,已經出到第三版(2013年),可說是華人領域中最暢銷的葡萄酒書籍,曾任國大代表。.

新!!: 1955年臺灣和陳新民 · 查看更多 »

陳曼麗

陳曼麗(Mary Chen; Chen Man-li ,),臺灣臺北市人。現任第九屆民主進步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排名第三位,為環境保護、婦女權益專業代表。.

新!!: 1955年臺灣和陳曼麗 · 查看更多 »

陸委會

#重定向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新!!: 1955年臺灣和陸委會 · 查看更多 »

林央敏

林央敏,(1955年12月19日-),臺灣嘉義縣太保市人,知名詩人。畢業於省立嘉義師專、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任國小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等。現任靜宜大學中文系擔任台灣文學、中國文學講師。台灣台語文學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倡導台灣民族運動的推動者。.

新!!: 1955年臺灣和林央敏 · 查看更多 »

林德福 (民主進步黨)

林德福(),臺灣政治人物,宜蘭縣五結鄉人,教育部體育署署長。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曾任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林德福任職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期間,策劃多項大型活動,如宜蘭國際童玩節、宜蘭綠色博覽會、歡樂宜蘭年、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等活動,是民主進步黨「宜蘭經驗」的重要推手。他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促進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及台灣職棒大聯盟合併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推動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代訓球員制度、推動超級籃球聯賽(SBL)開打、帶領雅典奧運中華台北代表團的組軍與培訓。 林德福任職教育部體育署署長後,完成《國民體育法》修法任務。2017年8月,《國民體育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2017年9月,體育改革聯盟在臉書指稱,教育部體育署於9月14日傍晚提出了另一版「有利於現有協會」的章程範本,當中規定新會員入會須經理事會審查、且須在11月30日前入會,並保障團體理事佔近過半席次;林德福當時在臉書嗆網友不懂法律,也因此遭質疑護航協會舊勢力,時代力量及公民團體紛紛要求下台。 體育署隨即於9月15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針對「新會員入會須經理事會審查」是否違反「全面開放」精神,林德福指出,須經審查係依照《督導各級人民團體實施辦法》第4條、《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第5條之規定,理事會在召開會議15天前須審定會員資格,而在《國民體育法》修正後開放人民參與的精神下,具中華民國國籍、年滿20歲的自然人依規定繳交會費後,「原則皆可加入協會,審查是必要完備之程序」。.

新!!: 1955年臺灣和林德福 (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林鴻池

林鴻池(),台灣政治人物,生於台北縣平溪(今新北市平溪區),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立法委員。.

新!!: 1955年臺灣和林鴻池 · 查看更多 »

林洲民

林洲民(LIN Jou Min,),設計師,長期於美國紐約從事建築設計,曾在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事務所工作。2014年12月25日出任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

新!!: 1955年臺灣和林洲民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1955年臺灣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逸洋

李逸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基隆人,記者出身,曾任內政部長,現任考試院副院長。臺北市成功高中畢業,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1986年6月,時任臺北市議員的李逸洋,與同為臺北市議員的陳水扁、黃天福等三人因蓬萊島案放棄上訴,入獄服刑,被稱為“蓬萊島三君子”。出獄後擔任立法委員吳淑珍的助理,隨後出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並於1989年到1997年間兩度連任台北市議員,1997年應臺北市長陳水扁之邀擔任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長。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擔任陳水扁競選總部副總幹事兼發言人。 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李逸洋入閣擔任內政部政務次長,2002年轉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2005年卸任後出任民進黨秘書長。2006年1月接任內政部長,同年紅衫軍群眾發動「天下圍攻」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後,李逸洋曾指示內政部警政署維持治安,要求臺北市警方不再核准倒扁總部新一波的遊行申請。2008年5月20日卸任部長,之後一度淡出政壇。 2017年2月24日獲立法院投票通過出任考試院副院長,同年3月1日就任。.

新!!: 1955年臺灣和李逸洋 · 查看更多 »

李永得

李永得,中華民國客家籍政治人物,生於高雄縣美濃鎮福安里(今高雄市美濃區),曾任媒體與出版相關工作,現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高雄市政府副市長。在自立晚報任職記者時,奉報社要求,與徐璐在戒嚴時期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報導。 李有兩段婚姻,第一段是與謝書書(現任宏碁供應商管理處長)的婚姻,但因故離婚收場,2011年4月,李與立法委員邱議瑩結婚,而與前妻謝書書育有一個女兒,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博士班的李杭。.

新!!: 1955年臺灣和李永得 · 查看更多 »

楊祖珺

楊祖珺,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傳播研究所哲學博士,臺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為黨外運動雜誌《前進周刊》創辦人、民主進步黨創黨元老、雜誌《海峽評論》發起人。曾任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海峽評論》社長、夏潮聯合會評議委員、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新!!: 1955年臺灣和楊祖珺 · 查看更多 »

民視

#重定向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新!!: 1955年臺灣和民視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1955年臺灣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新!!: 1955年臺灣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縣長

本條目列出歷任的澎湖縣縣長。.

新!!: 1955年臺灣和澎湖縣縣長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

海外华人(或海外华裔)泛指自19世紀从中國移民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或僑居海外的華人(华僑)。包括从明朝、清朝以来中国大陸、香港和澳門不同时期的移民及后代。.

新!!: 1955年臺灣和海外華人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1955年臺灣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體育署

教育部體育署(簡稱體育署)是中華民國有關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最早創立於1932年,1997年改制為部會級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3年降編為教育部附屬機關。其以激發國內體育風氣之養成與選手培育為目標,培育國內年輕選手,以提升國內之運動競爭實力。.

新!!: 1955年臺灣和教育部體育署 · 查看更多 »

10月

10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0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本月节气:寒露、霜降。.

新!!: 1955年臺灣和10月 · 查看更多 »

11月

1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一个月,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11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冬、小雪。 在英文中,11月(November)源自拉丁语November(第9个月)。.

新!!: 1955年臺灣和11月 · 查看更多 »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新!!: 1955年臺灣和1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2月

1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二个及每年最後的一個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2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在南半球,則為夏季第二個月。 本月节气有:大雪、冬至.

新!!: 1955年臺灣和12月 · 查看更多 »

1月

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一个月,是全年第一個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三个月。該月的节气:小寒、大寒; 在南半球,1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 英文中的1月(Jan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双面神雅努斯(Janus)。 1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55年臺灣和1月 · 查看更多 »

1月20日

1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5天(闰年是346天)。.

新!!: 1955年臺灣和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月26日

1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9天(闰年的話还有340天)。.

新!!: 1955年臺灣和1月26日 · 查看更多 »

201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1955年臺灣和201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月

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二个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在历史上,曾经有3次,2月出现30天。(请参见:2月30日) 在北半球,2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有:立春、雨水 英文中的2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Februus(斋戒月),也可能是源自于萨拜恩。 2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55年臺灣和2月 · 查看更多 »

2月8日

2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6天(闰年则还有327天)。.

新!!: 1955年臺灣和2月8日 · 查看更多 »

3月

3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三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3月是春季的第二个月,本月节气有:惊蛰、春分。 英文中的3月(March)来源于古罗马战神玛尔斯。 3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55年臺灣和3月 · 查看更多 »

3月23日

3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2天(闰年第8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3天。.

新!!: 1955年臺灣和3月23日 · 查看更多 »

4月

4月是公曆年中的第四個月,是全年第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4月是春季的第三個月,本月的節氣:清明、谷雨 英文中的4月(April)來源於單詞aperire,表示「開」,可能意味著植物在春天開始生長。.

新!!: 1955年臺灣和4月 · 查看更多 »

4月23日

4月23日在一年当中是第113天(闰年则是114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52天。.

新!!: 1955年臺灣和4月23日 · 查看更多 »

4月24日

4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4天(闰年第1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1天。.

新!!: 1955年臺灣和4月24日 · 查看更多 »

4月26日

4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6天(闰年第1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9天。.

新!!: 1955年臺灣和4月26日 · 查看更多 »

4月3日

4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3天(闰年第9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2天。.

新!!: 1955年臺灣和4月3日 · 查看更多 »

4月4日

4月4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4天(闰年的第9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1天。.

新!!: 1955年臺灣和4月4日 · 查看更多 »

6月

6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六个月,是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6月是夏季的第二个月,本月的节气:芒种、夏至。 英文中的6月(Jun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诺,朱庇特的妻子,或来自拉丁语詞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6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55年臺灣和6月 · 查看更多 »

7月

7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七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7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本月有两个节气:小暑、大暑。 英文中的7月(July)来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凱撒大將(凱撒並未稱帝),他死后人们将他的名字Julius命名为7月。.

新!!: 1955年臺灣和7月 · 查看更多 »

8月

8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八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8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秋、处暑。 英文中的8月(August)来源于古罗马的奥古斯都。 8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55年臺灣和8月 · 查看更多 »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新!!: 1955年臺灣和8月20日 · 查看更多 »

9月

9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九个月,是小月,共有30天。.

新!!: 1955年臺灣和9月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