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402年

指数 1402年

没有描述。

33 关系: 南京城墙南京市卓里克圖坤帖木兒大元大空位期奥斯曼帝国巴耶济德一世帖木兒帖木兒帝國建文北京市北元紹成鞑靼靖难之役鬼力赤足利義滿蒙古鄭和泰国清君侧朱棣明朝明成祖日本國王應永12月18日1388年1413年7月13日7月20日7月30日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现指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大部为夯土城牆,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約20公里為磚造,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規劃內城部局,內外城牆又與天體赤道、黃道二十八宿作對應,有朝有廷有市,並非較簡單的前朝後市布局。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新!!: 1402年和南京城墙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1402年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卓里克圖

卓里克图汗(,)是鞑靼可汗,第18代蒙古大汗,也是大元国号停用后第一位可汗,1388年至1391年在位4年。札奇斯欽《蒙古黃金史譯註》(聯經,1979)第192至194頁:“兀思哈勒(Uskhal)可汗……龍兒年殯天。/其後就在這一年,卓里克圖(Jorightu)可汗卽大位。在位四年。羊兒年殯天。恩克(Engke)可汗在位四年。/其後就在這狗兒年(甲戌,一三九四年),額勒伯克(Elbeg)可汗卽大位。”朱风、贾敬颜《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第50至51页:“可汗……龙年(戊辰,公元1388年)殁。/同年,可汗继承大位,历四年,羊年(辛未,公元1391年)殁。/狗年(甲戌,公元1394年),可汗继承大位。”相应蒙古语原文见该书第168页。 《蒙古源流》等史书记载有“恩克卓里克图汗”,是元天元帝兀思哈勒可汗的长子,1389年至1392年在位。但是根据罗氏《黄金史》,卓里克图汗、恩克汗是两代可汗。波斯文史料也记载有两代可汗,名称接近也速迭儿和恩克;根据明朝史料,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后裔,他杀死了脱古思帖木儿(即兀思哈勒可汗)及其长子天保奴。另外,根据明朝史料,从脫古思帖木兒到坤帖木兒是“五代”可汗,这也是卓里克图可汗和恩克可汗是两代可汗的佐证。薄音湖、乌兰等学者综合各种史料推断,卓里克图汗正是也速迭儿,他杀死兀思哈勒可汗篡夺汗位,而不是继承汗位。 卓里克图汗死后,恩克汗继位。根据波斯文史料,恩克汗是也速迭儿之子。.

新!!: 1402年和卓里克圖 · 查看更多 »

坤帖木兒

坤帖木兒(,又写作琨特穆尔。突厥名突兰帖木尔,),第20代蒙古大汗。1400年—1402年在位,在位2年。《黄金史》称其为“脱古罕可汗”()。 《蒙古源流》认为他是額勒伯克长子,但是《突厥系谱》说从他开始汗位再次落入成吉思汗其他子孙手中。不少学者认为他是阿里不哥子孙。 1399年,乌格齐哈什哈攻杀了大汗額勒伯克,乌格齐哈什哈立坤帖木兒於1400年繼位。1402年,坤帖木兒被鬼力赤所殺,《明史》认为,鬼力赤去元国号,去帝号,稱可汗。.

新!!: 1402年和坤帖木兒 · 查看更多 »

大元

大元可以指:.

新!!: 1402年和大元 · 查看更多 »

大空位期

#重定向 鄂圖曼帝國大空位期.

新!!: 1402年和大空位期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1402年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巴耶济德一世

巴耶塞特一世或译巴耶济德一世(奧斯曼土耳其語:بايزيد اول;土耳其语:Bayezıt,綽號:Yıldırım,奧斯曼土耳其語:ییلدیرم,「雷霆」;塞爾維亞語:Бајазит/Bajazit;1360年—1403年3月8日)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他的执政时期是从1389年到1402年。.

新!!: 1402年和巴耶济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帖木兒

#重定向 帖木儿.

新!!: 1402年和帖木兒 · 查看更多 »

帖木兒帝國

#重定向 帖木儿帝国.

新!!: 1402年和帖木兒帝國 · 查看更多 »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新!!: 1402年和建文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1402年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新!!: 1402年和北元 · 查看更多 »

紹成

紹成(1401年—1402年),是越南大虞国胡朝胡漢蒼的年号,共计2年。.

新!!: 1402年和紹成 · 查看更多 »

鞑靼

鞑靼可能指:狭义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演化。即:塔塔尔部落。其强盛时期建立蒙古尼伦国,中国文献称“柔然”或“蠕蠕”国。后期移民至呼伦贝尔草原,散居于达赉湖(呼倫湖)周边。因毒杀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該,成为蒙古部落的世仇。后向北迁徙,进入今西伯利亚地区。广义上因尼伦国强盛时期,声名远播,而被其他国家统称蒙古高原的蒙古语族部落。.

新!!: 1402年和鞑靼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新!!: 1402年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鬼力赤

力赤(;),《突厥系谱》称鬼力赤是窝阔台的后裔乌鲁克特穆尔,蒙古鞑靼部首领。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杀可汗坤帖木儿,被阿鲁台拥立为可汗,稱兀雷帖木兒汗()。明史称他废大元国号,称鞑靼。永乐初曾与明廷通好。永乐六年(1408年),為阿鲁台所殺。為第21代蒙古大汗。 根据《蒙古源流》,15世纪初,篡位的非蒙古黄金家族人员只有乌格齐·哈什哈,又称布里牙特·乌格齐,即《明史》所称的鬼力赤。乌格齐·哈什哈又是瓦剌首领,对应明史所称的猛可帖木儿。但《蒙古源流》称,乌格齐·哈什哈在1410年死后,其子额色库汗即位。与《明史》不同。.

新!!: 1402年和鬼力赤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滿

足利义满(),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1368年至1394年在任)。他是第二代將軍足利义诠的兒子,母親是義詮的側室紀良子。 足利義滿在任期間,南北朝獲得統一。足利義滿對勢力較為強大的守護大名進行了壓制,改革政制,设“三管四职”,確立了幕府的中央集权。同時建立了金閣寺(鹿苑寺),是為室町时代北山文化的代表作。其在任時期是室町時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最為強盛的時期。 1378年,足利義滿將邸宅遷往了京都的北小路室町,在那裡建立了花之御所。因此義滿被人稱作室町殿。歷史用語室町幕府就是由此得名。 1383年受封为准三宮(待遇等同上皇),之后又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在任期間,幕府將軍的威權首次完全淩駕於天皇之上,將天皇變成傀儡。 1394年让位其子足利义持,自任太政大臣,后出家为僧,但仍掌握實權。 1408年足利义满圓寂,死后曾獲追贈为太上天皇,“鹿苑院”。.

新!!: 1402年和足利義滿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1402年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鄭和

鄭和(),原姓馬,回族人,其阿拉伯名為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 Hajji Mahmud Shamsuddin),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與正統哈里發-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後裔,小名三宝,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阳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中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宦官及武術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開始他的七次遠航,歷時28年,访问了30多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足繞地球三週有餘,其航程之遠及船隊規模之大,為歷史罕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近一個世紀。.

新!!: 1402年和鄭和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1402年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清君侧

清君侧是古代汉字文化圈的一個政治性名詞,其主要涵義為「清除国君身旁的乱臣贼子」,最早發源於中國。該名詞最早见于中國經書《公羊传》中“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通常作為政變起事者強化其正當性使用。清君側也稱「凊(音同淨)君側」,意為「清除君王身旁的的奸邪小人」。然而从历史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打着“清君侧”旗号的起事,结果都是“君”和“侧”同时被清除。.

新!!: 1402年和清君侧 · 查看更多 »

朱棣

#重定向 明成祖.

新!!: 1402年和朱棣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1402年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1402年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日本國王

日本國王是日本掌握政權者(尤其是武家政權的統治者)在中世紀和近世時期在外交上使用的稱號。 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接受了明朝「日本國王」的封號後,日本國王成為室町幕府將軍的外交稱謂。江戶幕府的將軍則多自稱「日本國大君」。.

新!!: 1402年和日本國王 · 查看更多 »

應永

應永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明德之後,正長之前。指1394年到1427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小松天皇、稱光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滿、足利義持、足利義量。在所有日本年號之中、應永的期間長度僅次於昭和、明治,位列第三(共35年),並且是一世一元制導入以前最長的。.

新!!: 1402年和應永 · 查看更多 »

12月18日

12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2天(闰年第3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3天。.

新!!: 1402年和12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388年

没有描述。

新!!: 1402年和1388年 · 查看更多 »

1413年

没有描述。

新!!: 1402年和1413年 · 查看更多 »

7月13日

7月13日是阳历年的第194天(闰年是19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1天。.

新!!: 1402年和7月13日 · 查看更多 »

7月20日

7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01天(闰年是20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4天。.

新!!: 1402年和7月20日 · 查看更多 »

7月30日

7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211天(闰年是21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4天。.

新!!: 1402年和7月30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