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瑞祺(喇沙)書院

指数 陳瑞祺(喇沙)書院

陳瑞祺(喇沙)書院(Chan Sui Ki (La Salle) College,簡稱水記和CSK)成立於1969年,是喇沙修士會於香港成立的第四所中學,學校位於九龍城區何文田,為一所英文男子天主教中學,是香港其中一間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band1學校之一。 陳瑞祺(喇沙)書院之前身為喇沙書院夜校,在1964年由賀文修士創辦於九龍城喇沙利道的喇沙書院校址。惟夜校條例限制頗多,賀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陳瑞祺之子陳經綸捐助建校,並於1968年在何文田開始興建新校。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常和街4號的校舍,易名「陳瑞祺(喇沙)書院」。1970年2月12日正式開幕。學校現為日校,是一所Band1的英文津貼男子中學。.

63 关系: 卓振賢區家麟大快活天主教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中学中銀香港紫荊盃常任秘書長市區重建局九龍九龍城九龍城區交通銀行何文田修士喇沙利道喇沙會喇沙書院周子駒灣仔區議會第二屆香港立法會羅暉翔發展局韋志成聖若瑟書院首席执行官香港香港大學香港學界足球賽事香港中學會考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香港商業電台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紅十字會香港航空青年團香港電台香港教育謝昭仁警務處助理處長麥國風黃獎郭力行葵涌醫院蔡子健英國保誠英语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陳子敬陳經綸Now新聞...林夕林澄光李子奇東區裁判法院東亞銀行杜浩成校刊校監津貼學校有線新聞有线电视新聞透視教会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卓振賢

卓振賢博士,機場保安有限公司助理行政總裁前香港警務處助理處長,在任警司期間因為大力打擊色情事業,獲得「鐵腕警司」綽號。.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卓振賢 · 查看更多 »

區家麟

區家麟博士(),新聞工作者,前無綫新聞時事節目監製及曾任《新聞透視》主持,第二屆「中大新聞獎」電子傳媒組得獎者,較早前獲選為史丹福大學奈特學人,往美國進修一年。 區家麟先後於無綫電視新聞部擔任過記者、編輯、監製及節目主持。他主持多年著名的《新聞透視》,亦曾監製系列出色的新聞特備節目,包括「中國人上太空」、「西部大開發」、「六十年忘不了」、「新聞話事·人」、「變革三十年」、「六十年家國」、「新雙城記」及「香港大事回顧」等。 2001年,區家麟監製之《中國入世》獲「皮博迪獎」。2005年,他憑着《壩業》和《數學大師陳省身》等專題報道,獲選為第二屆「中大新聞獎」電子傳媒組的得獎者,該新聞獎則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所設立。 區家麟現為信報專欄作者,亦為《明報》網站李天命網上思考區的嘉賓,不定時發表文章。同時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主持,現主持第一台《自由風自由Phone》(逢星期一及四17:00-20:00)及《星期六問責》(逢星期六08:00-09:00),曾主持《七百萬人的先鋒》(2012-04-07至2013-04-20)及《七百萬人的先鋒II》(26-10-2013至)。.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區家麟 · 查看更多 »

大快活

大快活(Fairwood Holdings Limited,)是香港連鎖快餐集團,主要在香港、珠三角地区及京津經營連鎖港式快餐店、分租食品攤位及物業投資等業務。 大快活主要同業競爭對手為大家樂及美心MX。.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大快活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

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Lingnan Dr.)是香港一間政府津貼中學,為嶺南教育機構屬下學校之一。學校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已故廣州的嶺南大學首任華人校長鍾榮光博士。1978年9月創校,初期借用荔景邨慕光小學校舍上課,1979年9月遷入荔景山路校舍(西鐵線隧道緊急入口側)。.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中学

中學(High School、Secondary school)是中等學校的簡稱,為緊跟著小學教育之後的學歷教育機構,通常也稱為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機構。此階段的教育是為了之后的更深等的教育或是職業訓練而設。中學和小學之間的界限隨著國家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是一般是在入小學後的第七到第十二學年之間,有些國家會在這之間設立初级中學(臺灣地區,1970年代改稱「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除了包含高等教育(例如大學)預備學程的一般中學外,就業訓練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也屬於二級教育的一環。.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中学 · 查看更多 »

中銀香港紫荊盃

中銀香港紫荊盃(BOCHK Bauhinia Bowl Award)是一項專為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轄下港島及九龍地域分會會員學校而設的獎項,每年一次頒發予該年度各體育比賽項目中表現最全面及優秀的學校。.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中銀香港紫荊盃 · 查看更多 »

常任秘書長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常任秘書長.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常任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市區重建局

市區重建局(簡稱:市建局;Urban Renewal Authority)是香港專門負責處理樓宇重建及復修的法定機構,前身為於1988年成立的土地發展公司,鑑於香港政府希望加快市區重建,於2001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成立市區重建局,職責包括加速舊區重建、促進復修樓齡較高樓宇、修葺保育具有歷史或者建築價值的樓宇,並且透過改善舊區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市區重建局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

九龍城(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早年英國人曾稱當地爲Chinese Town(意爲「中國城」),城牆後於二戰期間被日軍拆毀),當時九龍寨城爲九龍半島上唯一的城鎮,後來「九龍城」演變成城寨所在地一帶的地名。現時九龍城以住宅樓宇為主,由於相當鄰近前啟德機場,故該區樓宇一直設有相常嚴格的高度限制,儼如鄉郊,直至機場在1998年7月6日搬遷後,逐漸有高樓大廈落成。.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九龍城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區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九龍城區 · 查看更多 »

交通銀行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通银行、交行,英语: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Ltd.,縮寫:BOCOM)是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中国早期的发钞行。國民政府時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为四大银行之一。它是当今中國大陸的第五大银行(次于四大行),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香港中資金融股的八行五保(前稱六行三保、五行三保)之一。 交通银行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交通銀行 · 查看更多 »

何文田

何文田(Ho Man Tin,舊作Ho Mun Tin)為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西部的谷地,位於旺角之東南,京士柏之北,是一個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包括窩打老道山、何文田山道,區內主要幹道包括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公主道、窩打老道等,1號幹線穿越何文田。 何文田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私人和居屋屋苑林立,但也有公共屋邨。香港公開大學總校舍位於何文田。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擁有多座西式別墅。何文田山道是九龍半島一個高尚住宅區域之一,附近的樓價亦一直居高不下,住戶包括多位各界名人以及演藝界名人。.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何文田 · 查看更多 »

修士

修士(friar,或fray),也稱修道士,是天主教以及東正教對於男性修行者的稱呼,但並不屬於神職人員。除了以擔任神職人員為目標的一般修士之外,另有終身不做神父、專事修道的終身修士。.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修士 · 查看更多 »

喇沙利道

喇沙利道(La Salle Road)是香港九龍的道路之一,北接禧福道(近浸會大學道),南連太子道西,貫通以私人別墅為主的九龍仔豪宅區。此路南端有一小段掘頭路。 喇沙利道以坐落該處的喇沙書院及喇沙小學主保聖人聖若翰·喇沙命名。.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喇沙利道 · 查看更多 »

喇沙會

喇沙會,或喇沙修士會(法語:Lasallians;英語:De La Salle Brothers),正式名稱中譯為「基督學校修士會」(法語:Frères des écoles chrétiennes;英語:Institute of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 拉丁文: Fratres Scholarum Christianaru),是一個天主教的修會組織,專注於教育和相關事務。 組織由法國教士聖若翰·喇沙創立。他本是一所大教堂的司鐸,在西方創立免費教育的觀念,為來自工人階級和家境貧窮的兒童提供閱讀、書寫和算術的教育,並培養他們了解宗教信仰,協助他們成為天主教徒。 因著這個信念,他集合了一些同道者,成立了一個社區,獻身於辦理學校。他藉建立了一套著重學生受益的教育系統,並禁止了體罰而受到讚揚。教團於1680年創立,是首個沒有神父的天主教組織,成員都是修士,多任職教師,較少管理宗教事務。成員一般會在其名字後面加上FSC的字母。 今天,教團在80個國家和地區興辦學校,包括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團體由一名最高長老(Superior General)會同長老會議(General Council)領導。 1981年,教團開始為其他天主教組織提供社會責任投資服務,主要是以持有股份的方式去影響被持有的公司,以它們的服務或事工傳揚天主教的價值觀。.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喇沙會 · 查看更多 »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的知名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三。.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喇沙書院 · 查看更多 »

周子駒

周子駒(Cyrus Chow)1979年,中日混血兒。他曾在有線電視YMC台出任音樂VJ。主持不少以年青人為對象的節目。在YMC停播後Cyrus於2001年加入新城電台、英皇娛樂及無綫電視及後離開新城及英皇全力投入無綫主持工作。而Cyrus加入無綫電視初期主要主持年青人節目,其後主要負責翡翠台及無綫收費電視音樂台主持大大小小的音樂節目,亦是其中一位由無綫音樂台開台的節目主持。離開無線電視後,現主要負責為各大品牌活動擔任主持。.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周子駒 · 查看更多 »

灣仔區議會

灣仔區議會(Wan Chai 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就灣仔區的地區事務,向政府提出意見。此區議會由13名議員組成,香港政府將灣仔區劃為13個選區,並由市民選出13名民選議員。最新一次的灣仔區區議會選舉在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灣仔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第二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二屆立法會於2000年9月10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分區直接選舉選出24名、功能團體30名、選舉委員會6名,任期四年,由2000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第二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羅暉翔

羅暉翔(Vicky Law),曾為香港有線新聞中國組記者,曾于2004年至2006年期間任職無綫新聞,主要報道中國內地的新聞。由于其年輕,孩子臉的外貌讓其擁有衆多女性觀衆,有「新聞米奇」之稱,并与柳俊江、潘蔚林等新晉男記者一道成爲少女偶像。 羅暉翔中學時期就讀于陳瑞祺(喇沙)書院,擔任該校校刊中文部總編輯,及後在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就讀。畢業後到無線新聞擔任記者,曾任無綫電視駐廣州記者。 他於2006年12月轉投香港有線新聞,擔任有線新聞中國組記者,除輪任駐北京記者外,亦有採訪其他中國新聞,如全國兩會等。現時除採訪新聞外,還參與新聞台的專題節目《有線中國組》的主持及採訪。 2008年5月,他曾深入汶川大地震災區報道地震災情。同年7月25日,香港傳媒在北京採訪發售門票期間遭公安驅趕,而羅暉翔更被叉頸和推倒地上,頸部紅腫,此事成爲全港傳媒及各國媒體爭相關注的焦點,中國政府對香港傳媒和外國傳媒的態度也備受關注。。 羅暉翔已婚,其妻為前now新聞台首席及前無線電視記者郭麗婷。.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羅暉翔 · 查看更多 »

發展局

展局(Development Bureau,缩写:DEV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其中一個決策局,成立於2007年7月1日,負責有關規劃、土地用途、屋宇、市區重建、公共工程,以及與發展有關的文物保育事宜。現任局長為黃偉綸。.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韋志成

韋志成(Wai Chi-sing,),現任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前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韋志成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書院

聖若瑟書院(Saint Joseph's College,簡稱SJC)是香港現存首間羅馬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著名學府,在學術、體育及音樂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現,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八位。校舍位於中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堅尼地道26號。建於1920年的校舍北座(教學樓或高錕教學樓)及西座(科學樓或教堂樓)被列為法定古蹟,而建於1935年的堅尼地道26號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聖若瑟書院 · 查看更多 »

首席执行官

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為CEO;香港稱行政--總裁;臺灣稱執--行長;中國大陸稱首席--執行官),是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頭銜,是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董事長、財務長),是在一个企業集團、財閥或行政單位中的最高行政負責人。.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首席执行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學界足球賽事

香港學界足球賽事是由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負責舉辦,所有在香港的中學均可以報名參賽。參賽的學校會被分為兩個大區:港九(香港島及九龍)、新界,亦會按照參賽學校的成績,編配為不同的組別。 而學體會設立了全港學界精英足球比賽,讓一些不論在港九還是新界區中表現好的參賽隊伍,一共24支隊伍來爭奪這個獎項。這個比賽亦曾被香港傳媒稱為香港學界中的歐聯。 2011年8月18日,香港足球總會董事及南華足主羅傑承於其網誌上公布與Now寬頻電視取得共識,將634頻道改為香港足球頻道,用於製作有關香港足球的節目,當中包括學界足球賽事。2012年3月11日舉行之決賽將史無前例在旺角大球場進行直播。.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學界足球賽事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學會考

香港中學會考(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HKCEE,慣稱CE及會考,亦有用英文舊稱School Cert.;Hong Kong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其中一個公開試,於每年4、5月舉行,8月第二個星期公佈成績。 考生主要為七年制中學正在就讀中五的學生由學校代為報考,但亦有自修生自行報考。早期亦曾有為完成全部中學課程學生而設的中學會考。2009年的報考人數是119,007名,其中88,308名為學校考生;30,699名為自修生。而2010年「末代會考」(即最後一屆開放予應屆學校考生)的報考人數有127,162名,其中90,063名為學校考生;37,099名為自修生。 因香港教育改革,香港中學會考會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為最後一屆(俗稱「終極會考」,意指真正最後一次「末代會考」),並已於當年4月至5月期間舉行,考生只能以自修生身份報考而不會再開放予學校考生應考。 自1978年香港考試局接手舉辦會考,至2011年的34年間,共有約4,399,100名考生曾報考香港中學會考。.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中學會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Hong Kong Chinese Women's Club College,簡稱HKCWCC),位於香港東區西灣河,創校於1978年,辦學團體為香港中國婦女會。學校使用英文作教學語言,是第一組別資助中學,並以「博學篤志」為校訓。現任校長為黃明孝先生。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50位。.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童軍總會

香港童軍總會(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依據《香港法例》第1005章之《香港童軍總會條例》而設立,該法案賦予童軍總會權力經其會務委員會制定會章。該會章批准制訂各項規條以管理本會事務,即「香港童軍總會政策、組織及規條」。 經過1909年,最早出現的童軍活動後,聖若瑟書院在1914年從英國童軍總會登記成立香港首個童軍旅,香港童軍總會遂於1915年7月正式成立。從1977年起,香港分會正式從英國總會獨立,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的第111個成員。香港童軍總會從1978年起才正式接納女性成員。 截至2013年底,香港童軍總會有成員96,324人 分佈在1,339個旅團及其他單位之內,是全香港最大的制服青少年團體。其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香港童軍中心。會務由香港總監負責,轄下有5個地域及44個區。.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童軍總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紅十字會(Hong Kong Red Cross,縮寫:HKRC),全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簡稱香港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分會)是香港一個慈善團體,於1995年7月7日前稱為「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是國際红十字與红新月運動在香港的執行機構,積極推動社群,本著人道理念與志願服務精神,竭力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 在香港,紅十字標誌的使用,受到《日內瓦公約》和《》(《香港法例》第1129章)所保護。.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紅十字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航空青年團

香港航空青年團(英文:Hong Kong Air Cadet Corps)於1971年4月7日由一群熱愛飛行的華人及外籍人士共同創立,以紀律性的編制和訓練,為香港青少年提供有益身心的課餘活動,建立其自信心、培育其責任感、並且發揮其潛能,使他們成為優良的領袖及公民。香港航空青年團亦肩負香港政府部門指派培訓香港航空人才及推動普及航空文化此兩項特別任務;活動包括領袖訓練、飛行訓練、紀律禮儀、野外訓練及海外交流等。.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航空青年團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管理,現行制度上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香港教育 · 查看更多 »

謝昭仁

謝昭仁(),一位在日本成名的香港節目主持,現為香港商業電台創作總監,已婚。.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謝昭仁 · 查看更多 »

警務處助理處長

警務處助理處長(英文:Assistant 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ACP)俗稱「水泡」,是香港警察職級其中一個憲委級職級,為高級警官的級別;位於總警司之上,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之下。由於屬於香港警務處首長級人員,所以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及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至2006年6月止,香港警務處現時共有14名警務處助理處長,其中6名警務處助理處長分別領導5個陸上總區及水警總區,及擔任總區指揮官,其餘8名警務處助理處長擔任香港警察總部內8個部的部主管。香港輔助警察隊副總監亦為警務處助理處長之一,由特首委任。現任輔警副總監(助理處長)為鄭文森。.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警務處助理處長 · 查看更多 »

麥國風

麥國風(Michael Mak Kwok-fung,)是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及前任香港灣仔區議會樂活區區議員。現為社會民主連線常務委員及保釣行動委員會義務司庫。 麥國風自1976年起投身護理界,曾任職於青山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2015年9月已經由葵涌醫院的部門運作經理退休,離開醫院管理局。他熱心參與社會事務,並擔任多項護理界的公職,亦經常為護理界同業提供義務輔導服務,並為專業團體舉辦免費壓力管理講座。多年來,獲得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發給傑出義工獎,嘉許其傑出貢獻。 另外,他積極參與控煙的工作,曾在多次國際會議上介紹葵涌醫院,在他帶領下成功由2005年開始全面禁煙。 於2000年循衛生服務界功能組別選舉加入立法會,當選香港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2006年10月與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曾健成等人創立社會民主連線。其後曾擔任社會民主連線第一屆行政委員會內務副主席、第二屆行政委員會內務副主席 (行政)兼財政。 麥國風曾於2003年就有關《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會議上,直斥當時為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偷天換日、蒙蔽市民,揶揄葉太是裁縫師及騙子,並拒絕收回有關言論,足見其敢言作風。 2004年,麥國風與何秀蘭、-涂-謹申、馮檢基及黃成智等民主派人士嘗試通過深港邊境,希望向正於深圳與親北京的香港各界人士會面的港澳辦官員傳達港人對2007及2008雙普選及加快香港民主步伐的訴求。身為社民連副主席的麥國風又於2007年3月18日民間人權陣線舉辦的「爭取普選、改善民生」大遊行上發動「搶咪行動」,在台下拉扯咪線,意圖「搶咪」,馮檢基本能反應「保咪」結果拉傷腰部,多名民主派成員直言此事令他們跟社民連將來很難合作,包括何俊仁、單仲偕、馮檢基、司徒華等,司徒華直指行動是「粗暴行為」。麥國風則批評泛民「沒有資格做民主派」 。 2014年9月18日,獲香港電台邀請,主持節目「左右紅藍綠」,主題為「毋忘國恥九一八」。 另外,麥國風亦大力推廣同檯食飯時,使用「鴛鴦」顏色的公筷,以分辨公筷及個人筷子,減低傳播病菌。.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麥國風 · 查看更多 »

黃獎

黃獎(Anthony Wong;),香港作家、水墨畫家及廣告創作人,著作為類史實小說《大營救1942》、玄俠小說《首誌封神》系列及《潮讀四千年》,任職於廣告及傳媒界超過二十年,創辦《萌動雙月刊》,致力推動潮流閱讀。現於都市日報撰寫專欄,曾擔任新城知訊台《潮讀四千年》節目主持,以現代人的視角解讀中國歷史文化,結集成書出版,並獲2017年香港出版雙年獎。.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黃獎 · 查看更多 »

郭力行

郭力行(Rico Kwok,),香港男歌手,現為香港萊奧娛樂有限公司旗下藝人。 郭力行入行前曾跟羅文學習唱歌,但學成後三年才能發片。至2007年,郭力行轉變歌唱形象,以搖滾曲風示人。 2008年郭力行短暫加入亞洲電視2年,並灌錄新專輯,但後來該專輯不了了之。 2010年郭力行回歸無綫電視,同時計畫在7月推出EP《郭力行叁》及於年底推出專輯,邀得黃榕客串其音樂錄影帶,不過最後仍未成事。 2012年郭力行曾項兒童教授武術,次年轉戰內地市場,4月簽約大唐輝煌傳媒,並參與電影《地下凶猛》、《追爱计中计》、電視劇《毕有财》等內地作品。 2017年郭力行至今參與了多套電影、電視劇等等,男一作品包括《楊五郎血戰青盤鎮》、《絕色尾行》、《少林寺傳奇》、《功夫佛山》、2018人氣網絡電影《錦衣衛之日炎刀》等等.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郭力行 · 查看更多 »

葵涌醫院

葵涌醫院(Kwai Chung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KCH)是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的一所精神科醫院,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荔景,毗鄰瑪嘉烈醫院;於1981年10月15日啟用,為九龍半島和新界西大部份地區的精神病病人提供評估、治療與住院服務。病床逾900張,連同轄下分別於油麻地、下葵涌及東九龍的精神科診所,全院共有約1,300名人員。.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葵涌醫院 · 查看更多 »

蔡子健

蔡子健(Ellesmere Choy,),原名蔡嘉揚,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前香港無綫電視演員。 蔡子健中學就讀於陳瑞祺(喇沙)書院,1992年加入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第6期藝員進修班,其後擔任兒童節目主持。因參與許多旅遊節目而有「旅遊王子」美譽。他利用公餘時間在香港公開大學進修,並在2006年以12年時間完成了國際商業工商管理學士課程。 2008年,因涉及「魔術咸豬手」事件,該新聞曝光後絕跡娛樂圈,最後一部作品爲2010年拍攝的無綫劇集《仁心解碼》。 2010年完成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現時已考獲特許財務策劃師和認可財務策劃師的資格。.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蔡子健 · 查看更多 »

英國保誠

英國保誠集團(Prudential plc)是一家國際金融服務集團,為約2,4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管理資產達6350億英鎊。英國保誠於倫敦、香港、新加坡及紐約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多方面的保險業務。英國保誠集團的前身為Prudential Mutual Assurance, Investment and Loan Association,於1848年5月30日在英國倫敦卡姆登區霍本哈頓花園成立,於1923年進入亞洲市場。在2011年11月15日,英國保誠集團將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改名為瀚亞投信(Eastspring Investments)。 英國保誠集團在亞洲的區域總部位於香港,為亞洲現有最大來自英國的人壽保險公司。集團在亞洲的業務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在印度設立的分公司,該分公司在後來受到裁撤。而雖然印度現今的人壽保險業務主要由當地國營企業負責,英國保誠集團依然在2000年重新以"ICICI保誠"的身分重新進入該市場,該公司並包括由印度ICICI銀行所擁有的約26%的股份。在2000年同年英國保誠集團與中國中信集團並以各出資50%的方式,在中國成立了"信誠人壽保險"。同時間,英國保誠集團在台灣、印尼、香港、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皆有據點。在臺灣,英國保誠集團在購併慶豐人壽後成立了保險公司"保誠人壽保險",並將總部設在臺中市。2009年集團把持有慶豐人壽的通路、資產及其業務售予中國人壽,但仍保有團體保險及銀行通路等行銷業務,且繼續以英國保誠人壽為品牌在臺灣營運。 英國保誠集團下屬四大子公司: 保誠英國及歐洲,(Jacskon National Life), M&G資產管理以及保誠集團亞洲。 2013年7月13日, 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將英國保誠集團列入最初的九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I)之一。 英國保誠集團下屬最大的子公司為保誠集團亞洲總部,其服務涵括亞洲12國家、超過1300萬的客戶群,並為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及越南前三大的人壽保險供應商。保誠英國則在英國有超過700萬的客戶,並是英國當地領導的保險供應商之一。保誠集團並擁有,其為美國國內最大的保險提供公司;同時英國保誠集團並擁有,一個主要專注於歐洲市場的資產管理公司,其主要管理資產達5470億歐元。 英國保誠與美國保德信保險(Prudential Financial, Inc.)並無任何關係。.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英國保誠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陳子敬

陳子敬(),中華民國警界人物,警界服務超過43年,其中在臺南服務18年,曾任內政部警政署主任秘書、國道公路警察局長、航空警察局長和臺南縣市政府警察局長及南投縣政府警察局長。 擔任臺南市政府警察局長期間,治安滿意度連續20季都獲得全國第一,2016年屆齡退休,時任臺南市市長賴清德親自頒贈紀念獎牌,讚許「功在臺灣、功在臺南」。因為形象佳與在地淵源深厚,在外界不斷勸進下,表態參選臺南市長。.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陳子敬 · 查看更多 »

陳經綸

陳經綸(),字汝學,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陳經綸 · 查看更多 »

Now新聞

#重定向 now寬頻電視新聞.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Now新聞 · 查看更多 »

林夕

林夕(Albert Leung,),本名梁偉文,祖籍廣東東莞,生於香港,是香港著名文字工作者,尤以填詞人及多媒體創作人為人熟悉。1980年代中期成為填詞人的林夕是香港樂壇創作最多作品的填詞人之一(按下方作品列表紀錄-截至2017年已創作3470首),作品包括粵語、國語歌詞,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林夕曾於1995年至2003年連續九年獲得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是最長連續奪得該獎項的填詞人,又於2006年至2009年再度連續四年獲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他曾在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獲得台灣金曲獎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於2009年獲頒《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金針獎」。2012年,獲「CASH音樂成就大獎」以及「作詞家」個人最多新作品演出獎。.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林夕 · 查看更多 »

林澄光

林澄光(Michael Lam),祖籍廣東潮州,香港飲食節目主持,有「少年食神」之稱號。拍《為食一條街》時為36歲。.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林澄光 · 查看更多 »

李子奇

李子奇(Ricky Lee Chi Kay,),香港男甘草演員,前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李子奇 · 查看更多 »

東區裁判法院

東區裁判法院(Eastern Magistrates' Courts),舊稱東區裁判司署(Eastern Magistracy),是香港的一個裁判法院,位於香港島東區西灣河太安街29號東區法院大樓4至10樓,為港島區唯一一所裁判法院,也是中西區、南區、灣仔、東區及離島區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共設16個法庭,主要負責香港島的案件,於1991年1月開始運作,取代原有的中央裁判司署並容納分散各區辦公的審裁處。.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東區裁判法院 · 查看更多 »

東亞銀行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簡稱BEA,),()(卓佳集團母公司),恒指成分股,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主要業務為提供銀行及相關金融服務,以及商務、企業及投資者服務。公司成立於1918年,在香港註冊,現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為李國寶。於2017年12月31日的綜合資產總額達港幣8,089億元,存款總額5,717億港元,股東權益總額1,012億港元,純利為105.15億港元。 東亞銀行是香港最大型港資銀行,以及最大獨立華資銀行。.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東亞銀行 · 查看更多 »

杜浩成

杜浩成(Joseph To Ho-shing,)香港法律專業人士,1960年代初出生,2006年8月上任為東區裁判法院裁判官後,曾被揭疏忽。之前,杜浩成曾經當任香港法律援助署法律援助計劃律師。之後,杜浩成在香港私人執業。 在1994年,杜浩成加入前律政署。在1997年時,杜浩成曾經是高級政府律師。.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杜浩成 · 查看更多 »

校刊

校刊是由學校出版的閱讀刊物,是學生自主管理的一環,通常為每學年或每學期發行一期。依出版時間不同,又可分為季刊、月刊、週刊、日刊等,而依出版式樣不同,又可稱做校報。名稱上不一定稱做校刊二字,可為其他自行命名的稱呼,校刊為一種統稱。 校刊的編輯群多為學生組成,一般而言是由學校的學生會所主持,部分學校亦有獨立出來的社團專門執行校刊編輯事宜,如校刊社。 校刊的內容主要以報導學校事務為主,比如校長的話、老師的話、距上一期間發生的比賽、事記等等。不過不一定侷限於與學校有關的事,也有社論、論文、徵文寫作、專題研究,內容非常多元。 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學生為計畫的主導者,師長則為協助者。舉凡內容規劃、採訪、排版、編輯等皆由學生處理。在印刷的部份,可分學校自主印刷,或是外包廠商印刷。製作過程中,師長通常不干涉其內容,只在必要的環節上給予協助。 早先的校刊可以是裝訂成冊,或者以報紙形式發表。後來數位時代來臨,也有網路發表之電子報,以及光碟等多媒體形式。.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校刊 · 查看更多 »

校監

校監(Chancellor)有时也译为名誉校长,是學校校務會議主席,相當於企業董事長(Chairman)的角色。負責主持校董會(校務會議)和畢業大典,以及決定學校長遠發展願景。.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校監 · 查看更多 »

津貼學校

津貼學校或稱資助學校,是指學校非由政府主辦,但接受納稅人資助的學校。.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津貼學校 · 查看更多 »

有線新聞

#重定向 香港有線新聞.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有線新聞 · 查看更多 »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是一种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介质直接传送电视,调频广播节目到用户电视机的一种系统。它的相对是無線電視(或称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 有线电视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大部分亚太地区和许多亚洲国家十分普遍,尽管现在在许多南美洲、中东和非洲有线电视没有多大起色,因为在这些地区人烟稀少,铺设电缆相当不划算,特别是在南非所谓的“无线电缆”或者基于微波的系统得到应用,“直接到户”的卫星电视更是普遍。 跟无线广播一样,许多频道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互不--扰地在一根电缆中传送。电视的调谐器、录像机或者收音机能够从混合信号里把一个频道选出来。.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有线电视 · 查看更多 »

新聞透視

《新聞透視》(News Magazine)是一個品牌新聞時事節目,由香港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公共事務科製作。此節目以分析社會熱門話題為旨,《新聞透視》為香港電台主辦的「2005年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中,排名第3的電視節目(第1、2名別為同屬無綫電視的《2005大事回顧系列》和《星期日檔案》)。 《新聞透視》是全年不停製作的長壽節目,自1981年啟播至今,大部份時間都維持每周播放一次,曾經在九十年代中期變陣改為周一至周五播放,節目形式改為評論即日新聞時事話題,但此形式只維持一段短時間,最終改回每周一集、每集半小時的舊陣。現時節目為逢星期六傍晚於翡翠台播出。 《新聞透視》相對於另一個同是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製作的專題探討節目——《星期日檔案》來說,內容較著重新聞時事性,而《星期日檔案》則較傾向探討軟性故事。而《新聞透視》的探討議題手法,時常以批判性的角度,使觀眾對某項議題的固有想法作反思,例如會作街頭訪問、科學測試等,與專家意見或坊間傳言作鮮明的對比(近期的批判性專題另見下表)。當然,節目中亦不乏攝製隊需要隱蔽拍攝作調查報道,又或是走訪中國大陸報道--觀議題。現時節目監製為翁振輝、張克超。 2012年5月21日,此节目的《學術造假》及《冤案》两期节目获得2011皮博迪奖。。 2016年9月12日起,逢星期六19:00-19:30播映。.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新聞透視 · 查看更多 »

教会

教会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组织(個別性的教會)。一般人常將教會與“教堂”(指的是教会建築)混為一談,因为教会的组成並不需要固定建築。 教會是由一群與耶穌基督有生命連結的基督徒,並以耶穌基督為磐石和房角石,且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立真理的根基上,聚集連結而成的生命見證體。.

新!!: 陳瑞祺(喇沙)書院和教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Chan Sui Ki (La Salle) College陳瑞祺(喇沙)書院陈瑞祺(喇沙)书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