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銀香港紫荊盃

指数 中銀香港紫荊盃

中銀香港紫荊盃(BOCHK Bauhinia Bowl Award)是一項專為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轄下港島及九龍地域分會會員學校而設的獎項,每年一次頒發予該年度各體育比賽項目中表現最全面及優秀的學校。.

101 关系: 培僑中學南島中學卓婷協恩中學壁球壘球天主教伍華中學天主教普照中學女子足球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崇正中學中銀香港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中華基金中學九龍工業學校九龍華仁書院乒乓球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張祝珊英文中學張振興伉儷書院体操何東中學德瑞國際學校德望學校匯基書院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嘉諾撒聖心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喇沙書院呂麗瑤击剑皇仁書院玫瑰崗學校福建中學筲箕灣官立中學篮球网球羽毛球瑪利諾修院學校瑪利曼中學田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聖士提反書院聖安當女書院聖保祿學校 (香港)聖保羅男女中學聖保羅書院聖嘉勒女書院聖傑靈女子中學聖公會呂明才中學...聖言中學聖若瑟書院聖文德書院華英中學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香港培正中學香港學界體育聯會香港國際學校香港真光中學香港真光書院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香港華仁書院觀塘瑪利諾書院高主教書院譚偉洋越野足球胡泳彤閩僑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蔡曉慧蕭昌鴻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英皇佐治五世學校英皇書院英華女學校英華書院陳宇寧陳瑞祺(喇沙)書院投球排球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橄欖球港大同學會書院港島中學游泳湯芷穎漢基國際學校漢華中學潔心林炳炎中學方馨文理書院(九龍)旺角勞工子弟學校旅港開平商會中學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手球拔萃女書院拔萃男書院曲棍球 扩展索引 (51 更多) »

培僑中學

培僑中學(Pui Kiu Middle School,簡寫PKMS,簡稱培僑),是香港東區的一所中學,於1946年由東南亞華僑出資創辦。現為一間位於香港北角寶馬山天后廟道190號, 過往培僑中學堅持愛國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因而,是香港政府打入另冊的監控對象,情況直至1970年代後期。.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培僑中學 · 查看更多 »

南島中學

南島中學(South Island School)是英基學校協會在香港香港島南區黃竹坑壽臣山的一所傳統英式國際學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南島中學 · 查看更多 »

卓婷

卓婷(Cheuk Ting,),生於香港,香港女子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正職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的體育老師,亦是ViuTV的體育節目《體育係…》主持之一,現時效力香港女子甲組籃球聯賽球隊福建。.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卓婷 · 查看更多 »

協恩中學

協恩中學位於香港九龍農圃道1號,於1936年創立,是香港聖公會轄下直資女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 學校截至2014-2015學年有17個運動隊伍、5個樂團、4個合唱團(其中兩個分別為跟九龍華仁書院及拔萃男書院合作之混聲合唱團)、普通話,中文和英文辯論隊、2個活躍的劇社及逾60個分別與語文、人文研究、視覺藝術、科學、社會服務和領袖訓練有關的輔助項目。這些項目旨在推動創新和創意,重點講求同儕互相支持、個人責任感和投入感,而容許學生按其不同水平的能力,分層次進行學習。 該校在2012/13學年轉為直資學校,直資學生初中學費定為每年3萬2千港元,高中每年3萬5千港元。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協恩中學及協恩中學其附屬小學分別排名第19位(中學)及第15位(小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協恩中學 · 查看更多 »

壁球

壁球(squash)是一项室内球拍型运动。 起源于19世纪初期英国伦敦的“舰队监狱” 。相對於美式壁球亦稱為英式壁球,也有翻成迴力球的。運動是由兩到四個人在一個封閉式的場地進行,包括天花板內(寬20英尺,長40英尺,高20.0英尺)。這個遊戲的目標就是,每位參賽者必須運用場中除了天花板以外的牆壁,以網拍把彈跳的球打到牆上,使得對方無法在球彈跳1次之前擊打回來,如果球在地板上彈跳超過1次(one BOUNCES)而沒有用網拍擊打回去,就是輸了這球。國際壁球聯盟(IRF)於1979年由十三個國家共同成立,在努力推廣發展下,80年代早期在五大洲就超過80個國家參與壁球的活動。國際壁球聯盟於1980年舉辦第一次壁球大賽,且於1985年十二月得到IOC的認可,成為史上獲得認可最新的運動。.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壁球 · 查看更多 »

壘球

壘球(softball),由棒球發展而來,規則也相似。 壘球於199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正式項目,只設女子組;不過在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被剔除。 國際壘球總會將和國際棒球總會合作把棒壘球合為單一項目,申請重返2020年奧運。自2014年起亞運棒壘球合為單一項目。IOC於2011年7月5日決定將棒壘球列為2020年奧運候選項目。壘球目前為奧運非核心(永久)正式項目,不定期(屆)舉行。.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壘球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伍華中學

天主教伍華中學(Ng Wah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一所創辦於1965年,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新蒲崗彩虹道的津貼男校。該校屬(2017年)第二組別中-尾的學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天主教伍華中學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普照中學

天主教普照中學(Po Chiu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塘的一所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天主教普照中學 · 查看更多 »

女子足球

女子足球,简称女足,指的是参与者为女性的足球运动。女子踢足球的时间很长,但过去都是作为慈善比赛或体育锻炼,直到1970年代出现有组织的女子足球的突破。.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女子足球 · 查看更多 »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Holy Trinity College,簡寫HTC),香港深水埗區石硤尾的一所天主教第一組別女子中學,該校以英文為教學語言。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0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 查看更多 »

崇正中學

崇正中學(Tsung Tsin Middle School)為香港崇正總會屬下之中學,崇正總會董事會於1947年5月議決籌辦崇正中學,在跑馬地摩利臣山道崇正會館2樓闢作臨時課室上課,政府旋即撥地30000呎建校址,海外客屬團體熱烈捐款籌建校舍。 1965年位於廣利道的新校舍落成,樓高5層,作L型,地下設禮堂,5樓設實驗室,有標準課室17間。這校舍曾用作崇正小學的上課地點,直至1981年,崇正小學停辦,這幢校舍才重新由中學部使用。 該校舉辦中四至中七的課程,全日制上課。 香港崇正總會屬於香港親台社團,而且崇正中學所在地比較接近市中心,故此每年中華民國政府舉行的台灣省高等院校招生香港區考試俱在此校進行。禮堂「張向華紀念堂」是紀念長期出任崇正總會會長的反共抗日傑出將領張發奎。 該校於2016年與朗思國際學校合作,將一座校舍租予對方成為其中學部,但另一座校舍仍有限度提供本地中學課程。.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崇正中學 · 查看更多 »

中銀香港

#重定向 中國銀行(香港).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中銀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簡稱蒙民偉書院;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Mong Man Wai College,縮寫:CCCMMWC)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曉明街的一所文法學校。1970年,信興電器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蒙民偉捐贈30萬元作建築校舍之部份費用,故被命名為「蒙民偉書院」。校舍於1974年正式啟用。蒙民偉書院之校訓爲明辨篤行,出自儒家經典《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現任校長為葉信德先生。蒙民偉書院是一所基督教學校,屬於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基金中學

中華基金中學(The Chinese Foundation Secondary School,簡稱CFSS),位於香港柴灣小西灣富欣道9號。該校為一所英文直資男女中學,由中華歷史文化教育基金會於2000年興辦,強調「立根中華文化,開拓國際視野,五育並重,發揮個人潛能」。學校特色是於中一及中二課程中加入「增益課程」,訓練學生基本共通能力。.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中華基金中學 · 查看更多 »

九龍工業學校

九龍工業學校(Kowloon Technical School,簡稱九工和KTS)是一所位於香港深水埗區的官立中學,2009/10年度中一開始招收女生。校訓為「貫徹始終」(Thorough)。.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九龍工業學校 · 查看更多 »

九龍華仁書院

: 九龍華仁書院(Wah Yan College, Kowloon)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的男校。校舍最初設於旺角砵蘭街,1928年搬到奶路臣街,1952年搬到現址。九龍華仁書院一直致力培育學生於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均衡發展。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8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九龍華仁書院 · 查看更多 »

乒乓球

乒乓球是一种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流行的球類運動。它的英語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網球」。雙方球員手持球拍、隔著架有球網的球桌互相對打。可作為單打或雙打,兩方互相擊球直至一方無法回球,另一方便能得分。 --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 Po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香港及澳門等地就以「--」作为它的官方名称。然而在台灣、韓國和日本則稱為--(卓球),意指桌上的球類運動。 桌球同羽球、網球等運動,也是球拍運動的一種。.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乒乓球 · 查看更多 »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Belilios Public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港島東區北角的官立女子中學,是由前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董事、著名的猶太裔慈善家庇理羅士在19世紀末創立。學校被公認為全港頂級中學之一,多年來為香港培養了不少名媛、高官及藝人。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6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 查看更多 »

張祝珊英文中學

張祝珊英文中學(Cheung Chuk Shan College)為一所於1969年由一群五邑工商總會的慈善家在香港建立的政府資助的全日制男女文法中學。學校以二十世紀初著名商人張祝珊先生(1882–1936)命名。校舍座落於香港港島寶馬山山腰雲景道上。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8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張祝珊英文中學 · 查看更多 »

張振興伉儷書院

張振興伉儷書院(Chong Gene Hang College)是香港一所由天主教喇沙會於1971年創辦的男子中學,亦是柴灣區第一所中學,因紀念捐款建校的美籍華僑張振興先生和其夫人而命名。校舍面積約 4700平方米,位於港島東區柴灣祥民道12號,鄰近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學校為香港其中一所運動名校,更是少數港島區中學於學界第一組別(Division One)參賽。.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張振興伉儷書院 · 查看更多 »

体操

体操是类运动项目的总称,在国际体操联合会中分为几个单项,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特技體操、有氧體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体操 · 查看更多 »

何東中學

何東中學(Hotung Secondary School),原名何東女子職業學校(Ho Tung Technical School For Girls),1970年改稱何東官立工業女中學;正校位於香港銅鑼灣嘉寧徑,分校位於東院道,由何啟東爵士捐建下於1953年創校,是一所全日制女子官立中學。學校佔地約12,300平方米,是香港唯一擁有分校的女子官立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何東中學 · 查看更多 »

德瑞國際學校

德瑞國際學校(英語: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德語: Deutsch-Schweizerische Internationale Schule)是香港一所國際學校,位於太平山歌賦山僑福道及薄扶林道。學校於1969年成立,供說德語或英語的學生就讀。在營辦首年只有73名學生,現在則有1,100多人,分別來自30多個不同國家。直至2010年,德瑞共出產8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9。.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德瑞國際學校 · 查看更多 »

德望學校

德望學校(Good Hope School (GHS))是香港的天主教學校,由加拿大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Missionary Sisters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M.I.C.)創辦,設有中學部、小學部和幼稚園部。 德望學校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1位,而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7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德望學校 · 查看更多 »

匯基書院

#重定向 滙基書院.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匯基書院 · 查看更多 »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Delia Memorial School (Yuet Wah)),簡稱地利亞月華、DMSYW,於1975年成立,是香港觀塘區一所直接資助中學,位於觀塘月華街19號,附屬於地利亞教育機構。.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聖心書院

嘉諾撒聖心書院(Sacred Heart Canossian College,簡稱SHCC)是香港天主教嘉諾撒仁愛修會創辦的津貼女子中學,英語授課,也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校址位於香港島薄扶林置富花園置富徑2號。學校有2間直屬小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和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0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嘉諾撒聖心書院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St.,簡稱SMCC)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162號,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於1900年創辦,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女子中學。學校屬於第一組別中學,以英語為官方教學語言,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學校的直屬小學為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天神嘉諾撒學校。 聖瑪利的學生稱為「聖瑪利人」(St.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 查看更多 »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的知名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三。.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喇沙書院 · 查看更多 »

呂麗瑤

呂麗瑤,人稱「欄--」,香港學界400米紀錄保持者,港青田徑隊隊員,專項為100米跨欄。 2012年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中,呂麗瑤在自己的主項100米欄以14秒59奪得一面銅牌。 2013年在天津舉行的東亞運動會 ,香港田徑女子隊的呂麗瑤、陳倩紅、林浩茵及潘幸慧,在4×400公尺接力賽事,以4分00.05秒奪得第三名,獲得銅牌。 她曾奪得中銀香港紫荊盃「最佳女子運動員」。2014年3月25日,呂麗瑤成功蟬聯最佳女青年運動員。 2017年12月,呂麗瑤接受訪問時表示小時候讀書成績普通,因為長得高大成為體育老師的「目標」,可是她對其他運動不擅長,曾經被選入籃球隊和泳隊,參加學界 50 米游泳比賽,賽前因為練跑太累,游到筋疲力盡時,伸頭一望,原來還有半個池才到終點,心想再游下去肯定抽筋,與其沉到池底被人抬走,不如自己走,所以中途放棄上水,匆匆離開。.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呂麗瑤 · 查看更多 »

击剑

--,又稱--,在广義上讲是指用手持兵器刺、戳的技术。现代一般多作为击剑体育项目的代名词,是一種格鬥運動,這裡指的擊劍(Fencing)是以17世紀後單手用的護手刺劍為主的格鬥運動,並非傳統14世紀到16世紀的中世紀西洋長劍術。(西洋長劍術同樣也可以被稱為Fencing,但與擊劍截然不同,長劍術因為過於真實且危險性高,被類為實戰型的武術/劍術,而非運動,普遍長劍重達1至2公斤以上,即使是練習劍也將近1公斤重,若未配戴訓練用的護具,甚至會有骨折或內出血的風險) 劍擊運動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五個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其它四個分別是田徑、游泳、自行車和體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击剑 · 查看更多 »

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是位於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的著名官立男子中學,為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前身是創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1889年的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皇仁書院一名則於1894年開始沿用。.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皇仁書院 · 查看更多 »

玫瑰崗學校

玫瑰崗學校(Rosaryhill School)是香港一間由天主教道明會於1959年創辦的學校,設有幼稚園、小學、中學部,校址位於灣仔跑馬地司徒拔道41號B。.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玫瑰崗學校 · 查看更多 »

福建中學

福建中學(Fukien Secondary School,簡稱FSS)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振華道的一所男女直資中學,鄰近樂華邨。它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FSSAS)的一條龍中學。1951年創辦福建中學,1991年成為政府直接資助學校。由於辦學成績斐然,1997年7月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編配在香港島小西灣創辦一所津貼文法中學,命名為福建中學(小西灣)。 2000年9月更批准北角福建中學搬到九龍觀塘振華道一間新建的的校舍辦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福建中學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官立中學

箕灣官立中學(簡稱筲官或筲箕灣官中;Shau Kei Wa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SGSS)是位於香港柴灣道42號的一間官立男女英文中學,並為第一組別(Band 1)中學。 筲箕灣官立中學於1961年成立,是二戰後香港政府在港島創立的第一間英文男女文法中學。校舍建造期間,曾借用金文泰中學的校舍授課三年。1964年秋季,位於現址的校舍正式啟用。 筲箕灣官立中學自1992年推行校本管理計劃,並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教育局代表、校長、家長代表、教師代表、校友代表及社會人士。學校的家長教師會和校友會分別於1993年及1997年正式成立。家長教師會都会舉辦各類活動供會員參加。至於在1990年成立的學生會則是校方與同學溝通的橋樑。.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筲箕灣官立中學 · 查看更多 »

篮球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在一個長方形籃球場進行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员,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目的是將籃球投入對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控球權或得分。籃球是世界上最多人觀看的球類活動之一,從1936年起就是奧運的正式競賽項目之一。 在三分線內投進可得兩分,若在三分線外投籃,可以得到三分。在比賽結束時,得分最多的球隊獲勝,但若二隊平手,會進行延長賽。在球賽中,控球者可以用持續運球(將球彈到地上,再反彈到自己手中)的方式行進或奔跑,也可以將球傳給其他隊員,但若走步(掌控球者沒有運球,且移動超過指定範圍或指定方式)、翻球或二次運球均是違例。 違例是違反籃球比賽的遊戲規則,罰則為失去控球權並由對方發界外球。'''犯規'''則分為一般性犯規(如有身體接觸而侵犯他人等)與技術性犯規(如口出穢言、不服判決、延誤比賽等非體育道德行為等),若個人於單場比賽中累計犯規超過一定次數,將被判下場,無法繼續上場比賽。若一球隊正要投籃時,防守球隊犯規,進攻球隊獲得罰球的機會。如有技術性犯規時,另一隊可以罰球,而且罰球後可自中場發球。.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篮球 · 查看更多 »

网球

网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常见的有一对一的单打和二对二的双打,对抗双方隔着球网,用球拍将橡胶製空心球击打至对方场地中,目标是令对方无法将球按规则击回。 网球现在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适合社会各阶层与年龄段人群。现代網球起源于英格兰伯明翰的“草地网球”。1890年,网球比赛规则定型,至今调整不多,仅有的修改包括规定发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规定”,與197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試行搶七規則(由發明)。近来网球大赛引进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球员挑战规则,使球员有机会用技术手段确定球是否出界。 网球比赛的观众数目众多,四大满贯赛事特别受到关注,包括澳网(硬地)、温网(草地)、法网(红土)和美网(硬地)。.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网球 · 查看更多 »

羽毛球

羽毛球是一項隔著球網,使用長柄網狀球拍揮擊平口端紮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狀軟木的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相較於性質相近的網球運動,羽毛球運動對選手的體格要求非常高,也講究耐力。自1992年起,羽毛球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羽毛球 · 查看更多 »

瑪利諾修院學校

利諾修院學校(Maryknoll Convent School)由瑪利諾女修會創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一所女校也被坊間稱為傳統名校。中學部及小學部分別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6名(中學)及第2名(小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瑪利諾修院學校 · 查看更多 »

瑪利曼中學

利曼中學(Marymount Secondary School,簡稱:MSS)是香港其中一間著名英文女子中學,大部分科目以英語授課,於1927年創校,屬天主教學校,位於跑馬地藍塘道123號,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傳統名校之一,直屬小學為瑪利曼小學。瑪利曼中學十分著重全能發展,學生在課外活動的表現十分重要。.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瑪利曼中學 · 查看更多 »

田径

径(英语:Athletics),或称田径运动(英语:Sport of Athletics)、陸上競技,是田賽和徑賽(英语:Track and Field)、全能比赛的全称。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路跑、竞走和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項全能”。田径比賽本身簡單,以及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因此田径比賽是世界上最多人比賽的體育項目之一。田径比賽大部份是個人性的運動,不過像接力賽跑或是一些團隊一起計分的比賽,會考慮團體的成績。 田径在公元前776年古希腊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即为比赛项目。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等成为主要竞技项目。1900年巴黎第二届奥运会,首次增加了女子田径比赛。許多現代的最頂級比賽是由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以及成員協會所舉行。 田径是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項目之一。最重要的國際田徑比賽是世界田径锦标赛,其中包括田徑賽,馬拉松比賽和競走賽。其他頂級的比賽有世界越野錦標賽及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及則是全世界田径選手的頂級比賽。.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田径 · 查看更多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St.)是由英國海外傳道會於1906年在香港創辦的一所女子學校,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學校原址在中環堅道27號,因1918年汕頭大地震而受損,1923年遷往西營盤列堤頓道2號。校舍已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校舍主樓的西翼和中央部分在1923年完成,東翼則在1928年加建。1940年,校舍曾改作臨時醫院,接收瑪麗醫院及那打素醫院過多的病人,在香港日佔時期則曾被日軍佔用,作為秘密間諜訓練中心。 校舍面積約10,000平方呎,包括三棟校舍,分別為主樓、徐大統樓及金禧樓。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1位,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則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7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士提反書院

聖士提反書院(St.)是香港一所基督教直資男女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東頭灣道22號,佔地面積約,為香港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亦是香港少數寄宿學校之一,多座校舍被列為歷史建築。學校於1903年創校,當時只有6名宿生和1名走讀生就讀,曾享有東方伊頓公學的美譽。2014至2015年度,學校有914名學生就讀。現任校長為楊清女士。聖士提反書院使用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除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普通話科、家政科、視覺藝術科及體育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在2014年文憑試中,一名學生奪取7科5**的佳績,成為當屆全港12位狀元之一。.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士提反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安當女書院

聖安當女書院(St.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安當女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保祿學校 (香港)

聖保祿學校(St.),由天主教開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一家著名女子學校。 聖保祿學校創立於1854年,原名法國傳道會學校,1955年易名聖保祿學校。 聖保祿學校位於香港銅鑼灣禮頓道,建築物包括修院和教堂,在庭院中建有基督君王小堂。修院建於1914年。現在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校舍於1981年落成,當時因應某地產商意圖洽購有關地段興建酒店,但為學校的校友反對。當時有人捐了一大筆錢,用以永久購入學校所在的地段,餘下的錢則用作重建校舍,使校舍從原來的歐陸式建築變成今日的近現代建築。新校舍無論在環境和配套,在往後20年的香港來講都算非常吸引,特別是校舍中央的游泳池。即使在今日,學校在銅鑼灣鬧市中也顯得十分搶眼。 聖保祿學校的夏季校服為白色背扣短袖襯衣、格仔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幼稚園和小學生結蝴蝶領帶、中學生結普通領帶,而冬季校服為白色長袖襯衣、寶藍色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聖保祿學校的校服在香港中學校服中甚為突出。 聖保祿學校多年來培育出不少名人名媛,2004年9月轉為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直至2012年,聖保祿學校共出產15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9。中學部及小學部分別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6名(中學)及第6名(小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保祿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男女中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或簡稱SPCC、St.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保羅男女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書院

聖保羅書院(St.)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創辦的一間著名傳統名校,屬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俱只收男生。該校中學部校舍位於中西區半山般咸道69號,小學部則已遷離西區,於2013年落戶於港島南區薄扶林域多利道777號的全新校舍。 據正式記載,該校於1851年正式成立;但文獻顯示,早於1841年,創辦人史丹頓牧師已開始在英國籌集款項,並於1851年創立聖保羅書院。起始之時,該校只有一位導師及九位學生。聖保羅書院創校規模雖小,由於秉持辦學理念,不怕與殖民政府意見相左而堅持其治學風格,該校得以於1840至1880年間成為現代中國思想的搖籃,眾多著名中外知識分子曾任教、就讀及寓居於書院,包括王韜、、傅蘭雅、伍廷芳。現時,這間全日制學校大約有1,200名學生就讀,學生成績優異。現任校長是源迪恩先生。.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保羅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嘉勒女書院

聖嘉勒女書院(St.,簡稱SCGS),是一所由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於1927年創辦的、位於香港摩星嶺道50號的女子補助中學。 學校為英文中學,亦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的成員之一。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2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嘉勒女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傑靈女子中學

聖傑靈女子中學(St.)是一所位於香港觀塘區樂意山的基督教英文女子中學,由聖公會創辦,經費由政府資助。校名取自生長在埃及亞歷山大的聖傑靈(Catherine of Alexandria),亦希望有“人傑地靈”的意思。.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傑靈女子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Sheng Kung Hui Lui Ming Choi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政府津貼中學。1973年由呂明才基金資助香港聖公會成立,由於牛津大學畢業的吳美文博士擔任創校校長。學校提倡學生成為一個關愛社會的傑出領導者,維護正義及發揮由社區至全球性的影響。成為聖呂精神及該校傳統。.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言中學

聖言中學(Sing Yin Secondary School,縮寫:SYSS)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男子英文中學,於2011年9月遷入位於九龍牛池灣平山新清水灣道38號的新校舍。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9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言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書院

聖若瑟書院(Saint Joseph's College,簡稱SJC)是香港現存首間羅馬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著名學府,在學術、體育及音樂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現,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八位。校舍位於中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堅尼地道26號。建於1920年的校舍北座(教學樓或高錕教學樓)及西座(科學樓或教堂樓)被列為法定古蹟,而建於1935年的堅尼地道26號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若瑟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文德書院

聖文德書院(St.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聖文德書院 · 查看更多 »

華英中學

華英中學(Wa Ying College)是香港的一所津貼男女子中學,校舍位於九龍何文田常和街8號,辦學團體為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該校為九龍城區內其中一所英文中學兼第一組別中學。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4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華英中學 · 查看更多 »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Shun Tak Fraternal Association Seaward Woo College,簡稱胡兆熾中學、胡中或SWC)位於香港九龍城區何文田,於1975年創校,為順德聯誼總會所創立的第一間政府資助的全日制男女中學。學校佔地5000平方米,學習環境寧靜。該校現任校長為廖萬里,副校長為莫月心。該校學生人數約1100人,全體職員約70人。校舍建有標準課室25間,及特別室12間,供各科同學使用。此外尚有藏書過萬之圖書館、禮堂、電腦室等。另外2008年度該校進行改善工程以擴展校舍及增加設備,務求提高教育的質素。 該校以「文、行、忠、信」為校訓,推行「德、智、體、群、美」五育。除開設一般文法中學之課程外,還開設多個學科如美術與設計科、設計與科技科、電腦科、家政科、商業科課程等。在德育訓練方面,該校設有訓育委員會,專責督導學生。亦設有輔導委員會,透過班主任堂、禮堂集會、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學生互助大使及家長座談會等方式,並聯同駐校社工,協助學生解決學習、情緒及行為等問題。該校已成立家長教師會。 2004年香港無綫電視劇集《青出於藍》亦於此學校為主題拍攝,此劇於2004年9月13日至10月22日在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放。 此外,為了提高胡中學生的「數字感」及對數學的興趣,該校數學組從2000年代起每年會在校內舉辦以撲克紙牌運算的「Super 24」比賽;直至2010年起,數學組遂將「Super 24」比賽推行至全港不同中、小學,參賽人數與年俱增,深受不同老師及學生歡迎。 在2014年10月27日,該校一名就讀中一甲班姓何的男生因手部小肌肉發育問題以致受學業問題困擾,出門後突然在寓所僑發大廈的八樓走廊一躍而下,跌落天井一堆建築廢料上,重傷浴血,送院搶救後情況危殆。校方隨即通知老師相關事件,並着他們留意同學的情緒。.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 查看更多 »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Shun Tak Fraternal Association Cheng Yu Tung Secondary School )是一間位於香港將軍澳寶林學林里9號的中文中學,由順德聯誼總會於1997年9月1日創辦。以最大贊助人鄭裕彤命名,全校共有26班,學生人數約800人,校長是蔡玉冰,校監是盧德光。.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培正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傳統名校,為廣州浸信會在廣州創辦基督教書院。在中國大陸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的稱號,在兩廣一帶共有8間分校,使用同样的校徽、校歌、校训、校旗、校色。崔琦、丘成桐皆毕业于此。.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培正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學體會)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取代前三個學界組織。學體會乃一有限公司及註冊慈善團體。學體會是負責全港中、小學校際運動比賽及對外運動比賽的組織。董事會乃學體會最高權力機構,處理一切有關會務。董事會下設有中、小學體育理事會,分別負責全港中、小學各項本地體育事務。另對外體育委員會,主要負責全港精英賽,埠際及國際性體育比賽。 多年來,學體會已與多個單項體育總會建立一套精英運動員訓練/遴選制度。一方面可為本會學生運動代表提供高水平訓練,藉以提升他們在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埠際及國際等比賽成績;另一方面又可為各體育總會輸送有潛質運動員,為未來更高層次的比賽作準備。.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學界體育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學校

香港国际学校(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縮寫HKIS)是位于香港大潭和浅水湾的一所私立学校。最初于1966年建立。HKIS至今收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校舍在浅水湾,中学和高中在大潭。从1971年起,香港国际学校就一直得到美國西部学校和学院协会的认可。在China Service Mail香港前十所最佳私立国际学校的列表上,这所学校被选为最佳的私立国际学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國際學校 · 查看更多 »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是香港一間由基督教傳教士那夏理女士創辦的女校,位於大坑大坑道50號。 學校附設幼稚園,小學及商科及語言部(簡稱商科部),而幼稚園及小學部是男女校 。校訓為「爾乃世之光」。校服為中式長衫。 中學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50位,而小學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2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真光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真光書院

香港真光書院(Hong Kong True Light College),原名香港真光英文中學,為一所香港著名女校和位於香港鴨脷洲玉桂山的女子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真光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

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St.),位於香港沙田大圍美林邨近美城苑,為香港第一家轉為直資的非牟利天主教女子英文中學,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 ,且每年都收取不同國籍的學生,包括尼泊爾及菲律賓籍之非華語學生。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曾因官立及津貼中學學位出現不足情況,故此成為由香港政府透過「買位制度」資助的私立中學,至2000年方轉為直資辦學,並分拆出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該校則沿用「聖瑪加利教育機構有限公司」名義辦學,而此校則新成立一所公司作辦學機構)。前址為於香港中環堅道97號。 然而,2014年校方表示因校舍租金高昂,業主大幅加租下,2014新學年將停收中一學生及逐步停辦。在2013年,該校獲批暫借沙田大圍崇蘭中學之舊校舍,以讓現時讓約400多名中一至中五級別學生可在新校舍完成課程,直至於2019年8月最後一批中五學生畢業。學生由2014學年起,改到沙田校舍上學。校方在同年10月24日舉行「大圍校舍啟用典禮」;當時,校方亦指會繼續爭取位於觀塘安泰邨的新建中學校舍。而由於該擬建校舍已批予另一所中學,此校預期將會於2019年停辦。 而在遷址以後,原校舍業主張至誠置業有限公司將該物業以3億港元售予一財團,後獲證實為香港浸信會聯會。.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英語:The Hong Kon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es Union Logos Academy, HKCCCU Logos Academy)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第一所學校,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調景嶺設有兩所校舍,並是一間直資一條龍中小學,校訓為「求真行道,達善臻美」。真道書院是一所直資的國際文憑組織學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華仁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是香港一所著名男校,創校於1919年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1號 ,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現任校監為周守仁神父。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5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香港華仁書院 · 查看更多 »

觀塘瑪利諾書院

觀塘瑪利諾書院(簡稱觀瑪;Kwun Tong Maryknoll College)是香港一所全日制男子英文中學。該校由美國瑪利諾神父教會於1971年成立,學校現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屬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聯會成員之一,亦是香港一所擁有四十多年歷史的男生英文天主教文法學校。校舍位於九龍觀塘翠屏道100號。.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觀塘瑪利諾書院 · 查看更多 »

高主教書院

主教書院(英語:Raimondi College,簡稱「RC」)是香港一所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於1958年創辦的英中授課傳統名校 。校舍位於中環半山羅便臣道2號,主要由三座大樓組成,主建築樓高165呎,共有14層,為全港最多層數的中學,全校舍佔地10,200平方米,同時也是香港海拔最高的中學。學校同時於灣仔和北角設有小學部及幼稚園部,中小幼全部合共約有2,100名學生就讀。.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高主教書院 · 查看更多 »

譚偉洋

譚偉洋(Tam Wai Yeung,),生於香港,已退役的香港著名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前香港男子籃球代表隊主力球員,其偶像是米高佐敦,有「學界波神」之稱,小學就讀柴灣海星小學(上午校),中學曾領母校張振興伉儷書院打入強隊行列,成為學界「三冠王」,亦擅長足球(任門將)、田徑及桌球,更憑全面表現奪得「中銀紫荊盃最佳男運動員」殊榮,曾擔任香港籃球代表隊及香港首支職業籃球隊東方的主教練,成歷來第一支香港職業籃球隊的主帥。.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譚偉洋 · 查看更多 »

越野

越野可能指以下事物:.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越野 · 查看更多 »

足球

足球是一种足球類運動,亦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但在这里它代表前者。標準的足球比賽由两队各派11名队员参与,包括10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互相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互相对抗、互相进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45分鐘,共90分鐘。如果在比赛規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籤、加时(30分鐘延長赛)或互射十二码罚球等形式比赛分出高下。 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运动相傳源于英國,亦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被認為是世界第一运动,在和平年代亦被稱作是“國與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被视作一门艺术。 足球在英語世界中有不同名稱。英式足球於19世紀的英國出現時,football一詞還可以指數種形式相異的運動,例如橄欖球(rugby football)等。為了區別,便將這種由英格蘭足球總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定立規則的英式足球,稱為association football。其後英國人將association縮短,造出新詞soccer。現在北美洲之外的大部份英語系國家和地區,將足球稱為football;而在美國,football用來指當地主流的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因此美式英語稱英式足球為soccer,然而受西班牙語社群影響,也會借用西班牙語的fútbol。.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足球 · 查看更多 »

胡泳彤

胡泳彤(WOO Wing Tung,)是香港田徑運動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胡泳彤 · 查看更多 »

閩僑中學

閩僑中學(Man Kiu College)位於香港北角雲景道81號,創校於1977年,是一間屬於港島東區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閩僑中學 · 查看更多 »

藍田聖保祿中學

藍田聖保祿中學(St.)為香港九龍觀塘區藍田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學,是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香港成立的第三所學校,與位於港島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和跑馬地聖保祿中學是姐妹學校。該校創校於1970年,原名為聖保祿女子中學,1997年易名藍田聖保祿中學。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2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藍田聖保祿中學 · 查看更多 »

蔡曉慧

蔡曉慧(TSAI Hiu Wai Sherry,),綽號「肌肉」,有「大師姐」 及「香港女飛魚」之稱;為香港體育明星,是前香港游泳代表隊女成員;蔡曉慧擅長背泳及混合泳,至今仍保持2項香港游泳紀錄。.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蔡曉慧 · 查看更多 »

蕭昌鴻

蕭昌鴻(Siu Cheong Hung,1993年1月26日-),生於香港,香港男子排球運動員,暱稱「阿蕭」,現時效力香港甲一排球聯賽球會龍隊,及擔任兩間中學的排球教練。.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蕭昌鴻 · 查看更多 »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Cheung Sha Wan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簡稱CSWCSS或長天/舊稱長記)創辦於1970年,屬香港天主教教區轄下一間第一組別政府資助的英文文法中學,亦是香港114間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之一。.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查看更多 »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King George V School,簡稱KGV,V讀作five)是香港英基學校協會屬下的其中一間男女校,位於九龍城區何文田天光道2號,總面積41,278平方米。作為英基學校之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並不跟隨香港主流教育制度;教學語言為英語,學生人數約1,700名,大部分為九龍居民。學校另設有特殊需要組,協助殘障學生。校舍建築於1935年興建,現被列作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 查看更多 »

英皇書院

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Hong Kong)是一家位於香港西半山般咸道的著名男校。書院是香港的傳統名校之一,位於般咸道的校舍以紅磚建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目前除新翼外的整座英皇書院般咸道校舍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校舍建築屬於愛德華時代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英式學校建築。英皇書院為香港英文中學之一,教學語言為英語。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3位。 該校是戰後香港首家全日制中學。前身為政府於1857年興辦的西角官學堂(West Point School)及後來於1879年興辦的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西營盤官學堂後來於1926年升格為今天的英皇書院,承傳了中央書院的學制,涵煦近百年。成立之初,民間以「新書院」逕稱之,以將其與當時位於上環的皇仁書院作區別。西營盤官學堂於1925年停辦。雖然西角官學堂及西營盤官學堂可説是英皇書院的前身,但英皇書院並非繼承自該校。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分别是,西角官學堂是一所政府免費學校,而英皇書院有別於美式的公立學校,在當時則要求缴付相對高昂的學費。另外,西營盤官學堂只開辦第八班至第四班,而英皇書院則有第三班至第一班。當時香港政府是特意選擇將西營盤官學堂升格為英皇書院。 現時該校般咸道校舍始建於1923年,於1926年竣工。書院學生於理學見長,畢業生及其後代多有社會名流。.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英皇書院 · 查看更多 »

英華女學校

英華女學校(Ying Wa Girls' School),1900年2月創立,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旗下的女子中學,由香港政府津貼。 全校學生人數約1,000人,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九。.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英華女學校 · 查看更多 »

英華書院

英華書院(Ying Wa College,縮寫YWC,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於1818年成立,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被視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英華書院有關其馬六甲時期及香港開埠初期的歷史文獻多以非華語寫成,因此書院在一些史料上亦有英華學院、英華學校等華文譯名。 英華書院於1818年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在馬六甲成立。書院業務除教學外,亦有印刷設備出版不同書刊,當中包括基督新教刊物、教材、報刊及小說。書院於1843年由時任同屬倫敦會的傳教士及漢學家理雅各,連同印刷設備遷至香港,為倫敦會在香港的傳教站。書院於1858年停止辦學,其下印刷設備亦於1871年售予王韜以成立中華印務總局及出版香港首份華人主理報章《循環日報》。1911年,多名道濟會堂牧師共同提倡英華書院作為一所學校復辦,以配合香港大學的成立及當時社會需要。在倫敦傳道會同意代為尋找人選出任校長的情況下,英華書院於1914年恢復辦學。英華書院復校後之校舍,曾設立在九龍塘牛津道,到2003年遷至西九龍填海區。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5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英華書院 · 查看更多 »

陳宇寧

陳宇寧(Chan Yu Ning, Elaine,),香港女子游泳選手,前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陳宇寧擅長自由泳及仰泳(背泳),曾代表香港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及2005年全國運動會,出戰女子50米自由泳比賽。2008年4月她成功壓倒隊友兼強敵李亮葵、歐鎧淳及施幸余 ,取得北京奧運女子50米自由泳的參賽資格。她在2008年8月15日的預賽取得第五位,但無緣晉級準決賽。.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陳宇寧 · 查看更多 »

陳瑞祺(喇沙)書院

陳瑞祺(喇沙)書院(Chan Sui Ki (La Salle) College,簡稱水記和CSK)成立於1969年,是喇沙修士會於香港成立的第四所中學,學校位於九龍城區何文田,為一所英文男子天主教中學,是香港其中一間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band1學校之一。 陳瑞祺(喇沙)書院之前身為喇沙書院夜校,在1964年由賀文修士創辦於九龍城喇沙利道的喇沙書院校址。惟夜校條例限制頗多,賀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陳瑞祺之子陳經綸捐助建校,並於1968年在何文田開始興建新校。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常和街4號的校舍,易名「陳瑞祺(喇沙)書院」。1970年2月12日正式開幕。學校現為日校,是一所Band1的英文津貼男子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陳瑞祺(喇沙)書院 · 查看更多 »

投球

投球可能指:.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投球 · 查看更多 »

排球

排球,是一種團體球類運動,雙方各6名球員上場,隔著網子分立場地兩側,其目的在於用手擊球以令球落至對方場中地面而得分。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起,排球成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排球起源於北美洲,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普及至全球各地。國際排球總會(FIVB)是國際間的排球運動管理組織,其屬下有220個會員成員國。 有些球類運動源自排球,著名的有沙灘排球、坐式排球、足排球等,其中沙灘排球自1996年起已成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排球 · 查看更多 »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是一間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寶林的中學。由東華三院於1995年創辦,並為紀念商人呂潤財先生而命名。該校是由政府津貼的男女中學,是東華三院的第十六所中學。全校現時共24班,全校學生人數約750人。校長是黎偉江先生,校監是呂博碩太平紳士。 創校的首年即1995年,當時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並未有屬於自己的校舍,於是便借了景林邨佛教黃藻森小學校舍的五樓、六樓以及天台操場作為臨時校舍,而當時亦只有六班中一生。時至今日,得到東華三院及捐助人呂博碩太平紳士支持,學校設有演藝廳、健身中心、校史館、自修室、互動教室及STEM教室。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現主要錄取第一、二組別學生(BAND 1C)。學校在公開考試成績表現優異,學生在不同公開考試均有優良表現(會考8優2良、高考3優2良、文憑試4科5**,3科5*,1科5) 學校曾參與一條龍計劃的學校,跟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結龍。由2018-19學年起的中一學位,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將不再直接取錄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的學生。 學校初中設有3班英文班,英文科、數學科、科學科(中三開設物理、生物、化學)、地理科、普通電腦科均採用英語授課;其餘班別採用跨科英文模式上課,上述學科的課時及測考中有25%以英語進行,以配合高中選修科主要以英語開辦的政策。.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橄欖球

聯合式橄欖球(Rugby Union),通稱橄榄球(Rugby)或英式橄欖球。橄榄球的中文译名因其使用的椭圆形(橄欖形)用球而得名。但在英語中,並無類似的稱呼。 英式橄榄球和英式足球一样,都是衍生自欧洲古代传统足球的一种团队球类运动。上述“欧洲古代传统足球”中的“足球”一词是泛指,并不是指大中华地区认知的“足球”即“英式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橄榄球和英式足球等其他足球类运动有共同的起源。“Rugby rules”在1845年确立,时间上比现代的英式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的另外两大起源规则的确立时间更早。橄欖球類運動起源於英國,隨後擴展至歐陸各國及英联邦所屬國家與地區,台灣、日本、香港亦有相關賽事。重要的國際比賽有歐洲的六國錦標賽、南半球的橄欖球冠軍錦標賽,以及世界盃橄欖球賽。 傳統的联合会式橄欖球,競賽雙方各派15名球員上場,比賽場地為長方形草地,球場兩端各有一“H”型球門。比賽目的是持球衝到對方球門線後方以球觸地得分(Try,相当于美式足球的“達陣”),触地得分後可再取得一次罰球射門機會补加分数;另亦可以在比賽中踢球越過球門橫桿上方而得分。當比賽時間結束時,以得分較多者獲勝。比賽過程中,防守一方可擒抱攻方持球員以阻止其進攻,但擒抱方式和位置均有所限制,以避免選手受傷。 近年來流行的七人制橄欖球,是橄欖球運動的一種變化,其場地、規則與傳統15人制橄欖球大致相同,但人數少、比賽節奏快、平均得分高,普遍受到歡迎,重要性日增,為世界運動會的正式競技項目。七人制橄欖球成為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七人制橄欖球外,亦有10人制之設計,不過較不普遍。 除此之外,尚有許多運動是由橄欖球和足球衍生發展出來,包括同樣使用橄欖形球的聯盟式橄欖球(Rugby League)、美式足球和加拿大式足球。澳式足球和流行於愛爾蘭的蓋爾式足球,發展相对较獨立。盖尔式足球虽然使用圓形球,但與英式橄欖球運動有幾分相似,有時會被拿來作比較。.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橄欖球 · 查看更多 »

港大同學會書院

港大同學會書院(HKUGA College)是香港一間直資中學,由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建立。它是港大同學會小學的一條龍中學。辦學宗旨分別為「愛心與專業的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結合」、「學校與家庭的結合」跟「學校與社會的結合」。 港大同學會書院強調互動教學,且大部分學科以英語教學,鼓勵學生發問。 2015年12月5日及6日,港大同學會書院慶祝十周年,除開放校園給公眾參觀外,也安排多項學生表演包括音樂劇"Extravaganza",還透過社交媒體作直播。 港大同學會書院有6個社團(house), 他們的名字由名人命名,分別是.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港大同學會書院 · 查看更多 »

港島中學

港島中學(英文:Island School)是香港英基學校協會旗下的首家學校,為一所提供中學課程的國際學校,校址位於香港島半山區波老道20號。 港島中學於1967年創辦,為香港島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童提供中學課程,當時的中文名稱為英童中學。該校於1973年遷往現址。現時該校學生總數有1,200多名,來自四十多個國家。 主校舍由於重建關係,暫時搬遷至沙田博康邨基督書院旁(原址為港九潮州公會馬松深中學校舍)及大圍新翠邨(原址為沙田崇真中學)兩校舍。.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港島中學 · 查看更多 »

游泳

游泳,是在水中靠浮力,借自身肢體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运动和技能。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竞技游泳是奧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包括:蝶泳、仰泳(也稱背泳)、蛙泳、捷泳(也稱自由泳、爬泳),四种泳姿的竞速项目,以及花样游泳等。 早期的游泳活动,多被视为贵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训练的一个重要部份,公元前25世纪古埃及已有类似游泳的活动。古罗马人兴建了巨大浴池,游泳成为上流社会人士社交活动。18世纪末,工人游泳的机会增多,游泳开始成为一种普通运动。 竞技游泳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及澳洲,1837年英国游泳协会成立,开创了近代游泳竞赛的历史。1869年,英国业余游泳总会成立,这是世界第一个国家游泳总会。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的游泳比赛开始普及,1894年6月16日,在巴黎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时,游泳被列为1896年奥运会的项目之一。1908年,國際游泳聯合會(FINA)成立。 在競技方面,世界泳壇的傳統強國包括美國、澳洲、德國以及匈牙利。 在健康方面,游泳是一種需要全身都活動的運動。同時,是可增強肺活量的運動。.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游泳 · 查看更多 »

湯芷穎

湯芷穎(Tong Tsz Wing,),香港女子壁球運動員,外號「湯圓」,曾獲選中銀香港紫荊盃最佳運動員。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湯芷穎 · 查看更多 »

漢基國際學校

漢基國際學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是香港一間私立國際學校,於1983年創立,辦校宗旨是激勵學生終生愛好學習及追求知識。校址位於北角寶馬山校園徑1號,設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部,提供12年制的中小學教育。全校共有14個班級,共有約1300名學生及和200位教職員。漢基國際學校現任校長是李斌。.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漢基國際學校 · 查看更多 »

漢華中學

漢華中學(Hon Wah College),是位於香港東區小西灣的一所中學,並設有小學部。為一條龍學校。1945年一群人士基於為培育人才、服務香港的宗旨而創辦於西環太白台(前稱:Hon Wah Middle School),曾創辦多所分校及夜中學,包括山道、卑路乍街、元朗、香港仔。1965年中學遷入西環青蓮台;於2000年獲分配一所位於小西灣的大型校舍,2006年正式遷入。.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漢華中學 · 查看更多 »

潔心林炳炎中學

潔心林炳炎中學(Kit Sam Lam Bing Yim Secondary School),原名聖母潔心會女子中學,是天主教聖母潔心會於1972年創辦的一所文法女子中學,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橫頭磡。因為得到「林炳炎基金會」捐助部份建築費用,故取名為「潔心林炳炎中學」。 學校組別:2A.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潔心林炳炎中學 · 查看更多 »

方馨

方馨(),本名張喬惠,在改名前是張淑菁,台灣女演員,出生於台灣新北市。靜修女中畢業,在家排行老三。高中時期參加過台視五燈獎的歌唱比賽2度3關。 與前夫育有一女(芊芊)。 2015年8月6日生日當天與男友李正中(Michael)在內湖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方馨 · 查看更多 »

文理書院(九龍)

文理書院(九龍)(Cognitio College (Kowloon)),是香港一間全日制政府津貼的男女文法中學,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新蒲崗景福街96號。校名COGNITIO一詞是拉丁文,有不斷追尋知識的意思;而中文校名「文理」的意思為提倡通識教育,文科,理科同樣並重,故名「文理」。.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文理書院(九龍) · 查看更多 »

旺角勞工子弟學校

#重定向 勞工子弟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旺角勞工子弟學校 · 查看更多 »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Hoi Ping Chamber of Commerce Secondary School,簡稱開平、HPCCSS)是一所位於何文田的中學,由旅港開平商會創辦,是一所政府全日制津貼英文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 查看更多 »

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重定向 慈幼英文學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 查看更多 »

手球

手球是手球運動或手球比賽的簡稱;也指手球比賽中的用球,但在這裡它代表前者。標準的手球比賽由兩隊各派7名參與,包括6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互相在長方形的球場上互相對抗、互相進攻。比賽目的是盡量將手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手球 · 查看更多 »

拔萃女書院

拔萃女書院(Diocesan Girls' School),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聖公會女校之一,位於九龍佐敦道1號。拔萃女書院以補助學校模式運作,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學校為香港著名學府,在學術、音樂及體育多方面均有優越成就;學校是前G20學校()之一。拔萃女書院是拔萃女小學的一條龍中學。.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拔萃女書院 · 查看更多 »

拔萃男書院

拔萃男書院(Diocesan Boys' School,簡稱男拔萃、男拔和DBS)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所設辦的一所學校,為著名的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學校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全港第三大的中學,面積僅次於位於赤柱的聖士提反書院及北區的鳳溪第一中學。拔萃男書院成立於1869年,設有中學部及小學部(於2004年建成,全稱為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轄下22所補助學校之一,位於九龍旺角加多利山,鄰近亞皆老街和嘉道理道,是一所全日制男生學校。.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拔萃男書院 · 查看更多 »

曲棍球

曲棍球(Hockey),是一種使用及球進行的團隊制運動。主要分為草地曲棍球及冰上曲棍球兩種。多數國家會簡稱草地曲棍球為曲棍球,但亦有少數國家例如加拿大會稱冰上曲棍球為曲棍球。.

新!!: 中銀香港紫荊盃和曲棍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