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嬴姓

指数 嬴姓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74 关系: 史记吴国奄国嬴姓安国宋国少昊山东省上古八大姓廉姓伯姓伯益徐偃王徐姓徐國徐国周穆王周朝商朝瞿姓秦姓秦国秦穆公秦朝缪姓畜牧业莱城区莱芜市莒县莒国鍾姓萧国風俗通義裴姓西域西周马姓许姓诸侯谭姓谷姓貴族費姓越國趙姓黃姓黄国郯城县郯国...赵国葛姓葛国钟离国邝姓锡伯族金姓苏姓若木英姓附庸國李姓梁姓楚国江姓江国汉姓治水淮夷清朝满族旷姓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嬴姓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新!!: 嬴姓和吴国 · 查看更多 »

奄国

#重定向 商奄.

新!!: 嬴姓和奄国 · 查看更多 »

嬴姓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新!!: 嬴姓和嬴姓 · 查看更多 »

安国

安国可指:.

新!!: 嬴姓和安国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嬴姓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少昊

少昊,昊又作皞、皓、顥,又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雲陽氏,或稱朱宣。姓己,名摰(亦作質、鸷)為黃帝之子,生於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北),建都于曲阜。傳說他能繼承太昊的德行,故稱少昊或小昊。又“鸷”,乃手执鹰隼之意,故少昊名“鸷”(传说少昊养有猛禽鹰隼作为宠物,故名“鸷”) 亦有另一傳說四凶之一窮奇為少昊之子,少昊还是殷商始祖帝喾(玄鸟氏)的祖父(另一说帝喾祖父为玄嚣。)。他曾以鳥作官名,並設有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的官。活動於山東西南部一帶,擅於治水與農耕。 顾颉刚认为的少昊氏加入古史系统自刘歆始。今有少昊陵,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旧县村。 據舊史少昊、青陽、玄嚣是否同一人並無公論。 少昊金天氏,西方之神,金星的化身。在《山海经》中,蓐收是他的助手,少昊表示秋天收割之金神。少昊死后,成为白帝。 《三国史记》説金庾信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後裔『三國史記』列傳 第一:金庾信 上.

新!!: 嬴姓和少昊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嬴姓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上古八大姓

上古八大姓是指妊、姜、姬、嬴、妘、姚、妫、姒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因此,上古八大姓,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另一说法是:姜、姬、姞、嬴、妘、姚、妫、姒。.

新!!: 嬴姓和上古八大姓 · 查看更多 »

廉姓

廉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6位。.

新!!: 嬴姓和廉姓 · 查看更多 »

伯姓

伯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91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嬴姓和伯姓 · 查看更多 »

伯益

伯益,嬴姓趙氏,名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大业之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王室的祖先。 大唐武周女皇帝武則天建武周時,尊封伯益為“齊德尊聖皇帝”。.

新!!: 嬴姓和伯益 · 查看更多 »

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徐国的国君。他在位的时期,徐国非常强盛,疆域一直扩张到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后汉书·东夷传》:“地方五百里”,向他进贡“三十有六国”。 徐偃王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6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迫使周穆王“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后周穆王亲征,并借助楚国军力打败徐国,此后徐偃王于彭城武原县(今江苏徐州市邳州市戴莊镇武原故城)一带山林隐居(一说被周军所杀)。葬在鄞县东钱湖畔。周穆王封其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新!!: 嬴姓和徐偃王 · 查看更多 »

徐姓

徐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据2006年的统计,徐姓是中国大陆人口第十一大姓氏。.

新!!: 嬴姓和徐姓 · 查看更多 »

徐國

#重定向 徐国.

新!!: 嬴姓和徐國 · 查看更多 »

徐国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稱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集團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东郯城一带。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新!!: 嬴姓和徐国 · 查看更多 »

周穆王

周穆王(又作周繆王),姓姬,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在位時間約為55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定為前976年—前922年,一說前1001年—前947年)。.

新!!: 嬴姓和周穆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嬴姓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嬴姓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瞿姓

瞿姓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分布包含中國南部及越南部分地區,但在現代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瞿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26位。.

新!!: 嬴姓和瞿姓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嬴姓和禹 · 查看更多 »

秦姓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78。.

新!!: 嬴姓和秦姓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嬴姓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秦穆公

公,部份記載中被稱為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孫枝等賢臣的辅佐,曾协助晉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礎。.

新!!: 嬴姓和秦穆公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嬴姓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缪姓

缪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源于秦缪公,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2位。 最早缪姓出现于春秋,缪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末,鲁国有鲁穆公名姬显,在位三十三年,死后谥号为"缪",因为古代"缪"、"穆"二字同音,所以鲁缪公又常常写作鲁穆公。他的支庶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称缪姓。.

新!!: 嬴姓和缪姓 · 查看更多 »

畜牧业

牧业是繁殖、饲养陆地动物和鸟类的行业,一般分为饲养业和驯养业,不包括水生生物的饲养管理。畜牧业是人类生产中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中,都有关于畜牧业的学科。人类进行畜牧的目的主要是从被畜牧的动物身上获取食物、皮毛等原材料,但也有为了保护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而对其进行畜牧的例子。.

新!!: 嬴姓和畜牧业 · 查看更多 »

莱城区

莱城区是中国山东省莱芜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北以齐长城与济南市章丘区临靠,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接莱芜市钢城区和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 。范围为北纬 36°.02'46″-36°.33'10″,东经 117°.19'0″-7°.58'05″,总面积 1428.04 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98.95万人。.

新!!: 嬴姓和莱城区 · 查看更多 »

莱芜市

莱芜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东临淄博市,西、南靠泰安市,北界省会济南市。全市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35.16万。现有2个市辖区,莱城区和钢城区。莱芜古称嬴、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莱芜市是革命老区,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现在为以钢铁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此外,莱芜市还是中国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双拥模范城。在其境内雪野镇每两年举办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 在钢城区建有大型钢铁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莱芜市因其盛产葱、生姜、大蒜,有“三辣之乡”的美誉。.

新!!: 嬴姓和莱芜市 · 查看更多 »

莒县

县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52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110万。為春秋時代莒國都城所在地,战国时属齐国。公元前284,燕昭王派乐毅攻齐,连下七十余城,仅剩莒、即墨顽强抵抗。参见著名典故:毋忘在莒。南燕(398年-410年)时,徐州治所设在东莞,即今莒县东莞镇。.

新!!: 嬴姓和莒县 · 查看更多 »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新!!: 嬴姓和莒国 · 查看更多 »

鍾姓

--是一個華人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9位。現時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56位的大姓,约佔全国汉族人口的0.38%。鍾姓是畲族以及客家的大姓,亦有不少遷入珠三角。 歷史上中國大陸曾在20世紀50年代將「--」和「--」簡化為單一漢字「--」;但2013年發佈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成「--」,部份原因是因为鐘姓是不同于--的一个小姓氏。 虽然两字已恢复为分别的简体字,但仍有原为“锺”姓的人士继续使用“--”字。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則依當地鍾氏宗親會所請於2017年定為「--」。.

新!!: 嬴姓和鍾姓 · 查看更多 »

萧国

萧国,西周和春秋時代諸侯國。春秋时,前579年,被楚庄王灭。 X萧.

新!!: 嬴姓和萧国 · 查看更多 »

風俗通義

《風俗通義》,書名,漢唐人多引作《風俗通》。東漢泰山太守應劭撰。原書三十卷,今僅存十篇,析為十卷。.

新!!: 嬴姓和風俗通義 · 查看更多 »

裴姓

裴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

新!!: 嬴姓和裴姓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新!!: 嬴姓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新!!: 嬴姓和西周 · 查看更多 »

马姓

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为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4位。.

新!!: 嬴姓和马姓 · 查看更多 »

许姓

许姓,中華姓氏,在百家姓第二十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6位,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新!!: 嬴姓和许姓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嬴姓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谭姓

谭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

新!!: 嬴姓和谭姓 · 查看更多 »

谷姓

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8位。.

新!!: 嬴姓和谷姓 · 查看更多 »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新!!: 嬴姓和貴族 · 查看更多 »

費姓

費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根據不同的起源有不同的讀音。.

新!!: 嬴姓和費姓 · 查看更多 »

越國

越国(又稱作--越),傳說在公元前2032年由無餘於會稽一带所建立的古代諸侯國,至公元前222年,在被秦國發動的統一九州戰爭中滅亡。.

新!!: 嬴姓和越國 · 查看更多 »

趙姓

趙姓,是一個漢姓,嬴姓十四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1位,亦是江西第42大的姓氏。宋朝時間,江西的趙姓人口在宋朝其他地區中排行第6位,佔宋朝趙姓人口的6.8%;明朝時,江西的趙姓人口在明朝其他地區中亦是排行第6位,佔明朝趙姓人口的6.1%。一些姓趙的名人包括成立南越國的趙佗、成立宋朝的趙匡胤和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中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9%约2750万人,排名第七。.

新!!: 嬴姓和趙姓 · 查看更多 »

黃姓

黃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中國大陸第七大姓。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約19%。黃姓在廣東、香港和澳门為第二大姓;在广西為第一大姓;在福建、台灣為第三大姓。在韓國、朝鲜亦有黃姓,羅馬轉寫為Hwang。.

新!!: 嬴姓和黃姓 · 查看更多 »

黄国

國,嬴姓諸侯國,東夷少昊的後裔,是黃夷的後代。商代黄夷已在淮水之濱建立國家,与商王的關係不是十分和諧,卜辞中有「伐于黄尹」的記載。周人滅商後,黄人歸服,得以保留。從出土的東周時期黄國及相關的青銅器看,嬴姓黄國與姒姓曾國等一直保持婚姻関係。.

新!!: 嬴姓和黄国 · 查看更多 »

郯城县

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古称郯县。总面积为1182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92.7万。.

新!!: 嬴姓和郯城县 · 查看更多 »

郯国

郯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

新!!: 嬴姓和郯国 · 查看更多 »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新!!: 嬴姓和舜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嬴姓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葛姓

葛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

新!!: 嬴姓和葛姓 · 查看更多 »

葛国

葛国,为历经夏朝、商朝、周朝三朝的一个小诸侯国,位於夏與商之間。国祚长达约1800年。.

新!!: 嬴姓和葛国 · 查看更多 »

钟离国

钟离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小诸侯国,也是在淮夷集团裡。国君为嬴姓領地為現今鳳陽縣一帶。钟离国在文献裡被称为“钟离子国”,也是徐国的一个分支。在史料裡只留下来钟离国在吴楚关系中的消息。.

新!!: 嬴姓和钟离国 · 查看更多 »

邝姓

邝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据《中国四百大姓》一书中所载邝姓为中国国内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的大姓姓氏,邝姓人口佔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0.024%,邝姓在中国国内总人口为32万,邝姓人口的第一大省为广东省,其中在粤邝姓人口佔全国邝姓人口的比例高達46%,在粤邝姓人口有14.72万。邝的粵語式拼音為Kwong。.

新!!: 嬴姓和邝姓 · 查看更多 »

锡伯族

錫伯族(z)是55个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约19万人(2010年)。.

新!!: 嬴姓和锡伯族 · 查看更多 »

金姓

金姓是一个常见姓氏,汉族、朝鲜族中都有大量的金姓人口,满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有金姓存在。 金姓源流比较复杂:汉族金姓相传最早源于少昊金天氏,后世金姓多为改姓、赐姓及其他民族金姓汉化而来;朝鲜族金姓相传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及金官伽倻君主金首露;满族金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式姓氏之一,满族中满族姓氏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等及蒙古姓氏阿穆尼布塔斯氏多同时使用汉姓金姓,近代上述姓氏中多有改专用金姓的,满族金姓中还包括旗化的汉族和朝鲜族;回族金姓主要源于祖上经名、赐姓及其他民族融入。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9位,是朝鲜半岛使用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國使用人口数在各个姓氏中排第69位。.

新!!: 嬴姓和金姓 · 查看更多 »

苏姓

蘇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5位。.

新!!: 嬴姓和苏姓 · 查看更多 »

若木

若木,嬴姓,费氏,是中国历史上夏朝时期徐国的国君。 若木为颛顼和大业的后代,伯益之子。禹封若木到徐国,成为了徐国的始祖和第一位国君。 Category:夏朝人 R.

新!!: 嬴姓和若木 · 查看更多 »

英姓

英姓是漢姓之一。.

新!!: 嬴姓和英姓 · 查看更多 »

附庸國

庸國(Vassal state)是指在別的宗主國輕度統治之下,主權严重不完整的國家,实际上是藩属国以至從屬國的一种。屬國跟藩属国比起來,主权被宗主国侵犯的程度也是一樣严重。.

新!!: 嬴姓和附庸國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嬴姓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梁可指:.

新!!: 嬴姓和梁 · 查看更多 »

梁姓

梁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2位,在台灣排名第43位。.

新!!: 嬴姓和梁姓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嬴姓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江姓

江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1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台灣,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新!!: 嬴姓和江姓 · 查看更多 »

江国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华夏族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江,又作鸿、邛、邛,音鸿,国名又作鸿国、邛国,读作红(hóng)。以鸿鸟做为图腾,卜辞有鸿的国名,以后发展成为国号。江国是江姓的主要起源地。.

新!!: 嬴姓和江国 · 查看更多 »

汉姓

汉姓,指的是汉民族以及采用汉族姓氏或汉族风格的姓氏(漢化的姓氏)的其他周边民族(如朝鮮族、京族等)的姓。汉姓一般由一个汉字组成(單姓),也有少部分以两个或以上汉字组成(複姓)。汉民族的传统姓名系统(汉名)中包括氏、姓、名、字、号等,但現在一般人只有姓與名,部分人或會使用化名、筆名、網名等。.

新!!: 嬴姓和汉姓 · 查看更多 »

治水

#重定向 水利工程.

新!!: 嬴姓和治水 · 查看更多 »

淮夷

淮夷,可能是存在於中國上古時代的夏至東周时期,生活在中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东夷部族统称。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朝的相在即位的第一年,進攻淮夷,第二年攻風夷、黃夷,第七年于夷訪夏朝。 淮夷後來与商王朝关系很亲近,商王帝辛曾用安抚和武力征服并行的方式促进了淮夷和中原的文化交流。 周灭商后,淮夷帮助武庚复兴商朝,武庚失败后,淮夷又与徐戎多次联合抗击西周统治者。 淮夷在春秋时期依附于楚国。.

新!!: 嬴姓和淮夷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嬴姓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嬴姓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旷姓

旷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旷姓在中国国内姓氏人口排名为第282位,总人口11万多。.

新!!: 嬴姓和旷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嬴氏赢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