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钦定版圣经

指数 钦定版圣经

钦定版圣经(Authorised Version,縮寫為 AV),又稱詹姆士王译本(King James Version,縮寫為 KJV)或詹姆士王聖經(King James Bible,縮寫為 KJB),由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命令下翻译的英文版本聖經,於1611年出版,自诞生至今一直都是英語世界極受推崇的圣经译本,也称為英王詹姆士译本或英皇欽定本等。英王钦定本圣经是英国国教会官方批准的第三部圣经,第一部是1535年出版的《大圣经》,第二部是1568年出版的“主教圣经”。但早期译本都有问题,所以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授权翻译一本新的英语圣经。詹姆斯给译者一些指示,要他们确保新的译本符合英国国教的治理方式,反映国教的主教制度。有47位学者参与了钦定本圣经的翻译,他们都是英国国教的成员。钦定版圣经除了39卷舊約聖經、27卷新約聖經外,亦包括14卷次經。 钦定版圣经不仅影响了随后的英文版圣经,对英语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为了让更多未受良好教育的普通人也能知晓神的旨意,该部圣经词汇量一共只有8000个常用的英文单词,因此十分容易理解。一些著名作者,如約翰·班揚、约翰·弥尔顿、赫爾曼·梅爾維爾、约翰·德莱顿及威廉·華茲華斯很明显从这个版本的圣经中得到启发。一些圣经如英语修订版圣经(English Revised Version)、新美国标准版圣经(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修订标准版圣经(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还有新钦定版圣经(New King James Version)等都是这个版本的修订版。尽管新国际版圣经等其他版本的圣经没有说它们是这个版本的修订版,但是可以看出这些版本所受的深厚影响。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这个版本的版权已经过期了,但是在英国,由于“永久王家版权”(perpetual Crown copyright)的缘故,还是有版权的。虽然钦定版圣经已经年代久远了,现在绝大部分仍然可以被普通读者理解。 它也被认为是现代英语的基石,并从它诞生以来一直是被最广泛阅读的文献之一。.

56 关系: 大圣经大流士一世天主教會威廉·华兹华斯威廉·廷代尔威克里夫丁道尔译本中古英语中世纪伊拉斯谟弗雷德里克·斯克里夫纳彼得前書使徒行传但以理書圣经汉语译本和合本傳道書出埃及記公禱書公认文本火刑約翰·班揚約翰福音约翰·弥尔顿约翰·德莱顿罗伯特·司提反羅馬書異端罪牛津大学百年战争聖經譯本聖經抄本聖經新譯本聖經思高本西乃抄本詩篇马太圣经詹姆斯一世 (英国)赫尔曼·梅尔维尔英语英语修订版圣经英格蘭教會耶和华查爾斯·司布真梵蒂冈抄本次經武加大译本泰奥多尔·贝扎清教徒新国际版圣经...新約聖經日内瓦圣经旧约圣经教宗教会拉丁语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大圣经

《大圣经》為第一本以英文翻译而受官方認可的圣经,由亨利八世认可並在英國國教會的教會儀式中宣讀《大圣经》。《大圣经》由邁爾斯·科弗代爾翻译,受亨利八世的秘书托马斯·克伦威尔勋爵的委托。1538年,克伦威尔指挥了教堂的人员提供“一本简单易懂、为了堂区居民可以迅速读懂的英文最大的圣经” 《大圣经》的正文包括了《丁道尔英文圣经》的大部分,但是敏感的字词被去除或替换为其它词语。因丁道尔的译本没有将圣经译完,迈尔斯·科弗代尔把旧约没有完成的部分从拉丁文和德语翻译成英文,而不是从希腊文、希伯来文和阿拉姆语翻译。《大圣经》的名字来源于这本圣经的体积,但是也有其它名字:《克伦威尔圣经》,因为托马斯·克伦威尔帮助了《大圣经》的出版;《惠特彻奇圣经》,命名源于《大圣经》的第一个出版者;《带锁链的圣经》,因为《大圣经》为了不被盗所以被锁在教堂里;还包括不准确的命名《克兰默大圣经》,这是因为托马斯·克兰默虽然与《大圣经》的翻译和出版没有大关系,但是他的前言出现在《大圣经》的第二版本里面。.

新!!: 钦定版圣经和大圣经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长希斯塔斯佩斯的儿子,阿尔萨米斯之孙,阿里亚兰尼斯曾孙,泰斯帕斯四世孙,阿契美尼斯五世孙。公元前521年至前485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君主。《圣经》的中文译本译作“大利乌”。.

新!!: 钦定版圣经和大流士一世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钦定版圣经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威廉·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代表作有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长诗《序曲》(Prelude)、《漫游》(Excursion)。曾當上桂冠诗人,湖畔詩人之一,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新!!: 钦定版圣经和威廉·华兹华斯 · 查看更多 »

威廉·廷代尔

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又译廷岱勒、丁道尔、丁铎、廷德尔,)是16世纪著名的基督教学者和宗教改革先驅,被认为是第一位清教徒。 在廷代尔的時代,羅馬天主教教廷只允許拉丁文聖經,不容许私自翻译,並且只有神職人員可以擁有和詮釋聖經。廷代尔卻主張應該讓普通老百姓都可透過讀聖經來認識神,決心把聖經譯成英文,於是被誣陷為異端,后来在比利时被杀害。 廷代尔是第一個把原文本圣经译为现代英语的聖經翻譯家。后来著名的钦定版圣经有百分之九十采用了他的译本。2002年,廷代尔被英國廣播公司選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

新!!: 钦定版圣经和威廉·廷代尔 · 查看更多 »

威克里夫

#重定向 约翰·威克里夫.

新!!: 钦定版圣经和威克里夫 · 查看更多 »

丁道尔译本

丁道尔译本,通常指丁道尔翻译的圣经。丁道尔的译本是英语世界中第一本直接译自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的圣经。丁道尔在被烧死之前,译完了新约和旧约的一半。1522年,他得到了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受其启发,决定将圣经翻译到英语中。1526年至1536年十年间,丁道尔将新约及旧约的一半译为英语。丁道尔的圣经对后世的译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的《马太圣经》,英国第一本官方认可的《大圣经》,以及《日内瓦圣经》奠定了基础。钦定版圣经有百分之八十多来自丁道尔翻译的圣经。有人说,英语圣经的历史开始于丁道尔,而非威克里夫。.

新!!: 钦定版圣经和丁道尔译本 · 查看更多 »

中古英语

中古英语是指1066年到1489年间所使用的英语。这个时期的英语和古英语相比,在读音和拼写,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大部分古英语词汇被淘汰,转而吸收了很多法语和拉丁语的词汇。.

新!!: 钦定版圣经和中古英语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钦定版圣经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伊拉斯谟

#重定向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新!!: 钦定版圣经和伊拉斯谟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斯克里夫纳

弗雷德里克·斯克里夫纳(Frederick Henry Ambrose Scrivener, 1813-1891),英国的新约学者,英语修订版圣经委员会的成员。但他主张翻译圣经的人使用拜占庭文本类型( Byzantine text),而不是亚历山大文本。他曾经仔细地查考钦定版圣经所用的公认文本,发现其译者们主要跟从贝扎1598年的版本,但也参考了罗伯特·司提反的文本,此外也参考了武加大圣经的版本。他发现钦定本圣经在139处地方与贝扎的文本不一致。其中59处地方与司提反1550年的文本是一致的。其他几十处地方,他常常能在伊拉斯谟的版本中或是在《康普鲁顿合参本》中找到对应。但在一些地方,他却找不到与钦定本对应的希腊语文本,而在拉丁武加大圣经中找到了对应,比如在约翰福音10:16,希腊语是“合成一群”,但钦定本是“合成一圈”,与武加大译本 "unum ovile"一致。再如,使徒行传9:6的前半句话“扫罗惊恐地说道,主,要我做什么?”也是源自拉丁武加大译本。.

新!!: 钦定版圣经和弗雷德里克·斯克里夫纳 · 查看更多 »

彼得前書

《彼得前書》(ΠΕΤΡ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1卷書,是耶稣十二使徒中的彼得(原名西门)寫給當時在小亞細亞幾個教會的信。時間大約是公元60年。 《彼得前書》主題:神行政下的基督徒生活。.

新!!: 钦定版圣经和彼得前書 · 查看更多 »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מעשי השליחים ;Πράξεις των Αποστόλων;ACTUS APOSTOLORUM;天主教汉译书名为《宗徒大事錄》;唐朝景教譯名《傳化經》)是介绍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後,他的使徒们(天主教作「宗徒」)传道、殉道的事迹,其中包括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关于保罗的事迹。是新约圣经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新!!: 钦定版圣经和使徒行传 · 查看更多 »

但以理書

《但以理書》(天主教也译作《達尼爾先知书》)是《舊約聖經》中的大先知書之一。歷來猶太教與基督教會都同意但以理(達尼爾;דניאל)是本書的作者,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但理性主義學者認為该书部分或全部是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 本書是以第一人稱的語氣記述的,顯示作者可能是但以理本人。耶穌引用《但以理书》第9章第27节所记载的预言時,也稱其是“先知但以理所說的”。 主題:神決定給以色列的命定,就是七十個七的內容。.

新!!: 钦定版圣经和但以理書 · 查看更多 »

圣经汉语译本

《聖經》漢語譯本,是指從原语种及其他語言《聖經》版本翻譯成汉语的聖經译本。中文聖經包括文言文聖經(古文)、白話文聖經、及方言聖經,例如閩南話聖經、客語聖經、粵語聖經(廣東話)與吳語聖經等等。《聖經》原文分別以希伯來語、亞拉姆語和希臘語寫成。.

新!!: 钦定版圣经和圣经汉语译本 · 查看更多 »

和合本

#重定向 和合本聖經.

新!!: 钦定版圣经和和合本 · 查看更多 »

傳道書

《傳道書》(希腊语:Ἐκκλησιαστής、Ekklēsiastēs,קֹהֶלֶת,qōheleṯ)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四卷,为大多数基督教派系承认。标题“传道书”(Ecclesiastes)是拉丁文转写希腊译文,希腊文则译自希伯来文 Kohelet(即“召集人”,但常常译为“教师”或“传道人”),文中作者使用了化名。 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中东神秘自传传统中主角将自己成为国王,回顾经历并吸取教训以自省。作者自称为:“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即所罗门),讨论生命的意义及最佳生活方式。他宣称人类所有活动都是内在的 hevel,即“虚空”、“无用”、“捕风”,无论智慧愚拙,人固有一死。传道人明确表示智慧是有助于过好尘世人生。在不知不觉中,人应该享受每日简单的快乐,如吃喝劳作,这都是上帝的恩典。经文以劝诫总结全文:“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12:13)。 《传道书》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学。一些名言与英美文化共鸣,亚伯拉罕·林肯在1862年国会致词时参考。美国小说家托马斯·伍尔夫也对其大加赞赏。.

新!!: 钦定版圣经和傳道書 · 查看更多 »

出埃及記

《出埃及記》(天主教思高譯本稱《出谷紀》)是聖經舊約的第二書,主要是講述以色列人如何在埃及受到逼害,然後由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的故事。出埃及记传统上认为是摩西在旷野完成的第二本书,因此在一些圣经译本如德文圣经中,它也简称作摩西二书(2.

新!!: 钦定版圣经和出埃及記 · 查看更多 »

公禱書

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是聖公會的礼文書,同时也是普世圣公宗和各成员教会的法典。自1534年脫離羅馬教會至第一本《公禱書》出現之前,聖公會所有的儀式都沿用中古時代的彌撒模式以拉丁文進行。聖公會第一本《公禱書》於1549年寫成,不但用英文編寫,還有系統地編排經課表,從此成為崇拜時信徒認識信仰、一同敬拜、頌揚上主的工具。之後在1552年、1559年、1662年和1928年亦有推出不同版本或修訂的《公禱書》。值得一提的是,1662年的版本是最後一本獲英國國會接納通過、具法律地位的《公禱書》。至於1928年的版本,雖然不獲英國國會接納通過,卻獲主教院授權在教區及牧區使用。直到近代,英國國會已授權英格蘭聖公會,自行決定教堂使用的崇拜禮文,無須再經國會通過。 圣公会经过与罗马天主教的分裂,在神学、崇拜礼仪等方面有重大的改变。16世纪改革初期陆续推出了一些信纲,如《三十九条信纲》, 但是因为圣公会受到英美法系的影响,并不使用成条文的信纲作为依据,因此这些信纲很快就不被使用,而是通过统一的《公祷书》规范教会的活动和组织,进而作为评判信仰的基本原则。公禱書也是指导解读《聖經》的基本原则,在神学上类似信义宗的《协和信纲》。.

新!!: 钦定版圣经和公禱書 · 查看更多 »

公认文本

公认文本(Textus Receptus,Received Text),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出版的希腊语新约文本,由天主教学者伊拉斯谟所编订,是印刷的文本,而非手抄的抄本。公认文本是宗教改革时期众多译本所依据的文本,著名的英语钦定版圣经,就是根据此文本翻译的。.

新!!: 钦定版圣经和公认文本 · 查看更多 »

火刑

火刑,是死刑的一種,意即將犯人綁在柱上用火活活燒死。.

新!!: 钦定版圣经和火刑 · 查看更多 »

約翰·班揚

約翰·班揚(John Bunyan,),本仁約翰英格蘭基督教作家、佈道家,著作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歷程》可說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學出版物。.

新!!: 钦定版圣经和約翰·班揚 · 查看更多 »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Κατά Ιωάννην;天主教汉譯作《若望福音》),是《新約聖經》正典的第四部福音,共21章,是四福音書中最遲寫成。本書中記載的耶穌言行有許多未記錄在其他三卷福音書,文體淺顯但深邃,特別強調耶穌的神性和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建造。 基督教傳統上,相信它的作者福音書作者約翰,即是使徒約翰。 《約翰福音》主題:生命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神救主,來作生命,使神得擴增。.

新!!: 钦定版圣经和約翰福音 · 查看更多 »

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英语:John Milton,),英国诗人,思想家。英格蘭共和国时期曾出任公务员。因其史诗《失乐园》和反对书报审查制的《论出版自由》而闻名于后世。.

新!!: 钦定版圣经和约翰·弥尔顿 · 查看更多 »

约翰·德莱顿

约翰·德莱顿(英文:John Dryden,1631年-1700年),英国著名诗人、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是1668年的英國桂冠詩人。 他被當做是王政復辟時期的主要詩人,以至於這一段文學史被稱為德萊頓時代。沃爾特·司各特稱他為“光榮約翰”。.

新!!: 钦定版圣经和约翰·德莱顿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司提反

罗伯特·司提反(拉丁语:Robertus Stephanus;英语:Robert Stephens,),又名罗伯特·艾蒂安(Robert I Estienne, ),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个学者和出版人。.

新!!: 钦定版圣经和罗伯特·司提反 · 查看更多 »

羅馬書

《羅馬書》(ΠΡΟΣ ΡΩΜΑΙΟΥΣ;,簡稱羅,又譯《羅馬人書》,全稱《保羅達羅馬人書》,意思是《保羅致羅馬城基督徒的書信》),是由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在羅馬城的基督教會的一卷書信,这本书在基督教传统排序中为《新约圣经》第6本书,但一般認為這並非聖保羅的第一卷書信。內容集合他對基督教信仰,尤其在罪及救恩等問題的獨特見解及價值觀,對後世的基督教神学研究有一定的影響。 《羅馬書》主題:神的福音─將罪人作成神的兒子,構成基督的身體,顯為在地方上的召會。.

新!!: 钦定版圣经和羅馬書 · 查看更多 »

異端罪

#重定向 異端.

新!!: 钦定版圣经和異端罪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位於英格蘭牛津市。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雖然大學的實際創立日期難以考證,但授課紀錄最晚可上溯到1096年。 牛津大學的師生人數自1167年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前往巴黎大學就學後就開始迅速上升。1209年,牛津師生與鎮民的衝突使一些牛津學者另闢蹊徑,他們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後來的劍橋大學。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架構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 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 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而學術學院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牛津大學並沒有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大樓和設施散見整個牛津鎮。 大學的本科教育包括書院的每週輔導課程,以及由學術學院提供的學科課程。上課地點除了書院外,還包括由校方提供的講堂、課室及實驗室。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另一為羅德獎學金。牛津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當中包括26位英國首相、29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計算學生;連教職員計算則達69位)、6位图灵奖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文學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新!!: 钦定版圣经和牛津大学 · 查看更多 »

百年战争

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Guerre de Cent Ans) 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艮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新!!: 钦定版圣经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聖經譯本

聖經譯本,是宗教經典《聖經》的翻譯文本。《聖經》原文分別以古代希伯來語、亚兰語和通用希臘語寫成,聖經全書或聖經某部分已被不同聖經學者或團體翻譯到2530种语言中。 由於選取不同的原始底本、採用不同的翻譯準則及拼寫、書寫規則和神學觀點等因素,不同的譯本之間有時存在著巨大差異。聖經譯本雖風格各有不同,但大致可歸納為三類.

新!!: 钦定版圣经和聖經譯本 · 查看更多 »

聖經抄本

聖經抄本,指在近代印刷术发明之前,著名宗教經典《聖經》各种版本的手抄本。因为都是用人手誊写的,因此叫手抄本或抄本(英语单词“manuscript”的意思是“manu(手) + script(写)”)。由於聖經各卷書記錄的原稿年代久遠,隨時月過去會出現損毀現象,另為了讓更多人閱讀《聖經》的內容,故《聖經》抄本應需求而出現。現存大約有6千多卷抄本收藏在全世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中。.

新!!: 钦定版圣经和聖經抄本 · 查看更多 »

聖經新譯本

《聖經新譯本》是由數十位華人聖經學者自譯的《圣经》汉语译本。此譯本以原文重譯《聖經》,《新約》於1976年完成;《舊約》於1992年完成。 整個譯經過程由原文、神學和中文的工作小組依次縝密斟酌譯文,最後由資深學者作審訂。 2001年推出了跨世紀版,更邀各地聖經學者和牧者撰寫《聖經》各書卷的總論和簡介。同年亦開始了修訂計劃,終於在2011年11月出版了四福音書,2012年9月出版《羅馬書》2013年3月出版《啟示錄》(新約預算2013年出版,舊約預算在其後三年內完成),並正式把《聖經新譯本》升級為《環球新譯本》。.

新!!: 钦定版圣经和聖經新譯本 · 查看更多 »

聖經思高本

思高圣经,正名稱為思高圣经译释本(現通稱「思高聖經」,下稱「思高本」),是今日华语天主教會最普遍使用的《圣经》中文譯本。此译释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举行的天主教会议决定翻译《圣经》。 现时,由香港思高圣经学会(Studium Biblicum O.F.M.)所出版的「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羅馬教廷唯一认可法定的中文版本圣经。。 「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由天主教方济会会士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le Allegra O.F.M.)于1945年在北京所创立的思高圣经学会翻译和注释。會址在北京(北平)輔仁大學附屬名叫西煤廠的宿舍內,後來「遷至李廣橋18號的方濟堂(近紫禁城),再遷往小石橋區,輾轉再遷回位於李廣橋的方濟堂。」)。1948年迁往香港继续翻译和注释工作。用了九年时间(1945-53年)译释旧约共八册,1954年,圣地和香港的圣经学会谊结金兰,雷神父带领学会的众兄弟,在圣地的继续深造和实地考察。雷神父也在圣地学院讲避静,讲授《若望福音》。1955年,会士们返回香港,着手把希腊文的《新约》译成中文。其间用了六年时间(1955-60年)译释新约共三册,新旧约全书共十一册。 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整个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在1968年12月25日正式完成,并出版了《思高圣经合订本》,其中不单是修改译文及删减批注,更可说是将整部圣经重译了一次。这是第一部译自原文的公教圣经全译本。香港的思高聖經学会會址在香港渣甸軒德蓀道6號,別無在其他地方設有分會。.

新!!: 钦定版圣经和聖經思高本 · 查看更多 »

西乃抄本

西乃抄本(קודקס סינאיטיקוס,Σιναϊτικός Κώδικας,Codex Sinaiticus),又譯為西乃山抄本或西奈抄本,一系列以通用希臘語寫作的《聖經》抄本。19世紀在聖凱瑟琳修道院發現,並於20世紀發現更多的抄本。於4世紀以安色爾字體寫成,是現在年代最早的《新約聖經》抄本,在新約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大部份抄本,現存放在大英博物館中。 它包含《新約聖經》及《舊約聖經》。希臘文的《舊約聖經》(即七十士譯本)差不多完整無缺,連同完整的《新約聖經》、《巴拿巴書》及部份《黑馬牧人書》。.

新!!: 钦定版圣经和西乃抄本 · 查看更多 »

詩篇

《詩篇》(唐朝景教譯《多惠聖王經》)是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真正敬拜者所記錄的一輯受感示的詩歌集,包括150首可用音樂伴唱的神聖詩歌,供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對主作公開崇拜時唱詠之用。它是《希伯来圣经》中第19本书。這些詩歌除了對主的頌讚之外更含有許多禱告,也透露對主充滿信賴的心聲。天主教會、正教会稱為聖詠,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二卷。伊斯蘭教稱之為“宰逋尔”。 在《希伯來聖經》中,這本書的名字是西佛·透希爾林(Se′pherTehil·lim′),意即“讚美之書”,或簡稱透希爾林(Tehil·lim′),即“讚美詩”。它是透爾拉(Tehil·lah′)一字的複數詞,意思是“讚美”或“讚美歌”。這個詞見於詩篇第145篇的題署。“詩篇”一詞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桑末(Psal-moi′),所指的是用樂器伴奏的歌。這個名字也曾屢次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出現,例如在及。詩篇乃是用來讚頌、敬拜上帝的神聖詩歌。 主題:敬虔之人藉著讚美、禱告、並歡騰的歌唱,尋求並接觸神,所表達的情緒、感覺、感想和經歷。.

新!!: 钦定版圣经和詩篇 · 查看更多 »

马太圣经

太圣经,是约翰·罗杰斯于1537年以化名托马斯·马太出版的圣经。在丁道尔的圣经之后问世,早于日内瓦圣经。整个新约、摩西五经、约拿书、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上、撒母耳下、列王记上、列王记下、历代志上、历代志下,都是丁道尔的译作。旧约其他书卷和次经都是迈尔斯·科弗代尔的译作。玛拿西祷书是罗杰斯自己翻译的。罗杰斯1555年被处死,成为玛丽一世时期的第一位殉道者。.

新!!: 钦定版圣经和马太圣经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一世 (英国)

#重定向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新!!: 钦定版圣经和詹姆斯一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梅尔维尔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是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擔任過水手、教師,最著名的作品是《白鯨記》。其作品《泰皮》(Typee)獲得社會大眾相當多的注意,成為暢銷書,他也籍此在19世紀40年代後期快速取得文學上的成功。然而,他的人氣於在19世紀50年代中急劇下降,再也沒有上升。 當赫爾曼·梅爾維爾在1891年去世時,社會大眾幾乎完全遺忘他的存在。直到20世紀早期“梅爾維爾復興”後,他的作品獲得廣泛的認可,尤其是《白鯨記》,它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一。.

新!!: 钦定版圣经和赫尔曼·梅尔维尔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钦定版圣经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英语修订版圣经

英语修订版圣经(英文:English Revised Version),又称修订版圣经,是英语世界的人在19世纪后期针对1611年的钦定版圣经所作的英国修订版本。新约出版于1881年,旧约于1885年出版,伪经于1895年出版。 修订版译者声称其目的在于,“改编钦定版圣经,使之应英语的现状而不改变成语和词汇,适应当前的圣经研究水平”。后来的很多译本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据说中文的和合本也是根据此译本为蓝本的。 虽然译文本身被广泛认为是过份直译和浅白,但修订版在英文圣经翻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面有许多原因。当修订版出版时,具有将近300年历史的钦定本,仍然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唯一可行的英文圣经。因此,修订版被称为整个现代翻译传统的先驱。修订版另一个重要的改进是将文本组织成段落,将旧约诗歌以诗体形式印刷(而非散文体),另外加入边注来提醒读者,不同古抄本用词的差异。 1901年,英语修订版在美国被修订成标准美国版本(美国标准版圣经)。与修订版相比,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但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美国标准版采用“耶和华”,而非传统版本的“主”来表示神名。.

新!!: 钦定版圣经和英语修订版圣经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或譯為英格蘭國教會、英国国教会、英格蘭聖公會,是聖公宗的教會之一,16世纪由英格兰君主亨利八世时期开始由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胡克等改革家们改革并作为英格兰的国教。教会的辖区是今天英国(联合王国)中的英格兰地區,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後者分归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与爱尔兰教会管理。 英格兰教会的最高主教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此外英國君王擁有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的頭銜。.

新!!: 钦定版圣经和英格蘭教會 · 查看更多 »

耶和华

#重定向 耶和華.

新!!: 钦定版圣经和耶和华 · 查看更多 »

查爾斯·司布真

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9世纪英国著名浸信会牧师。   .

新!!: 钦定版圣经和查爾斯·司布真 · 查看更多 »

梵蒂冈抄本

梵蒂冈抄本(拉丁语:Codex Vatic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重要的希腊语圣经手抄本之一,得名于其存放地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此抄本完成于公元4世纪,书写材质为羊皮纸,以希腊语安色尔字体抄写而成,品质极高。直到另一著名版本的圣经手抄本西奈抄本被发现之前,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希腊语圣经手抄本的质量能与梵蒂冈抄本相当。.

新!!: 钦定版圣经和梵蒂冈抄本 · 查看更多 »

次經

次經(又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区别于“”,Protocanonical Books;原文有隱藏、隱密的意思,引申為「神秘經典」之意。翻成英文是 secondary scripture 即第二正典)是指幾部存在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但不存在於希伯来文聖經的著作。或稱為旁經、後典或外典。一般認為,這些著作是猶太教抄經士在後期加入,或在翻譯的過程裡納入正典。但是也有幾卷的亞蘭文和希伯來文的抄本在死海古卷中被發現。次經不同於偽經,偽經的內容被正統神學認是否定基督的救恩,冒用他人之名寫作,並且與聖經的主要內容相違背或衝突;而次經只是未被納為基督教(新教)認可為舊約正典的猶太教著作。 对于次經的权威地位,教会中存在两种意见。其一以奧古斯丁为代表,认为次经乃是圣经的一部分;而另一种观点则更严格认为次经在权威上不及希伯来文聖經,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或研究教義的參考,而不能作为教义信仰的依据。耶柔米在他所翻译的圣经拉丁文武加大译本的译序中阐述了后一种观点。后世亦有一些教父和经院学者也都持这两种观点。但天主教與東正教一直以來,皆視次經為聖經的一部份,理由是世紀初已是如此。 马丁·路德整理翻译圣经时,追随耶柔米的意见,只把次經放在後頁作為附件,但未有刪除。現代主流新教只使用了傳統的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公元九十年尼吉亞會議所制定的希伯來文本作為聖經的舊約部分,认为次經没有希伯来文原始經文作為依据,而是以希腊文或亞蘭文寫作、紀錄或整理而成,故欠缺权威性。目前基督教的《聖經》中,天主教、東正教的《旧约聖經》版本包含次经的内容,而新教的聖公宗、循道宗、信义宗将次經放于旧约和新约之间,新教的归正宗和浸信宗等则无次經。.

新!!: 钦定版圣经和次經 · 查看更多 »

武加大译本

《圣经武加大译本》(Biblia Vulgata),又譯《拉丁通俗譯本》,是一个5世纪的《圣经》拉丁文译本,由耶柔米自希伯來文(舊約)和希臘文(新約)進行翻譯。8世纪以后,该译本得到普遍承认。1546年,特伦特宗教会议将该译本批准为权威译本。現代天主教主要的聖經版本,都源自於這個拉丁文版本。.

新!!: 钦定版圣经和武加大译本 · 查看更多 »

泰奥多尔·贝扎

泰奥多尔·贝扎(Theodore Beza),又譯狄奥多·貝沙,或泰奥多尔·德贝兹(Théodore de Bèze 或 de Besze)(),是一名在早期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法国籍新教神学家与知识分子。他是反君權運動(Monarchomaques)的成员,反对绝对君主制。他也是加尔文的重要门徒,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瑞士。.

新!!: 钦定版圣经和泰奥多尔·贝扎 · 查看更多 »

清教徒

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國國教會內保有羅馬公教會儀式的改革派新教徒,此字詞於16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源於拉丁文的Purus,意為清潔。 清教徒信奉公理宗新教(喀爾文主義),認為《聖經》是唯一最高權威,任何教会或個人都不能成為傳統權威的解釋者和維護者。清教先驅者產生於瑪麗一世統治後期流亡於欧洲大陸的英国新教團體中,之後部分移居至美洲。.

新!!: 钦定版圣经和清教徒 · 查看更多 »

新国际版圣经

新国际版(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简称NIV)是一个当代英语圣经译本,也是目前在英语国家被很多人使用的圣经版本。迄今为止已售出超过两亿一千万本。.

新!!: 钦定版圣经和新国际版圣经 · 查看更多 »

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认为的“《聖經》全書”裡继《旧约圣经》之后的其余部分的常用稱呼。.

新!!: 钦定版圣经和新約聖經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圣经

日内瓦圣经(Geneva Bible),是英语世界中最重要的圣经译本之一,早于英王钦定本圣经51年。是16世紀新教使用的圣经,也是约翰·诺克斯、约翰·班扬、奥利弗·克伦威尔、莎士比亚所用的圣经。乘坐五月花号前往美洲大陆的清教徒,携带的圣经之一就是日内瓦圣经,美国清教徒博物馆(Pilgrim Hall Museum)和蒋博士收藏有早期清教徒用过的日内瓦圣经。在日内瓦圣经出现之前的英语译本有丁道尔译本,还有《马太圣经》,以及《大圣经》。日内瓦圣经在很多地方依照了丁道尔的译本,80%来自丁道尔的圣经.

新!!: 钦定版圣经和日内瓦圣经 · 查看更多 »

旧约圣经

《舊約聖經》是基督教對《聖經》全書的前一部分的常用稱呼。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主要經籍《塔納赫》。《圣经》本身显示《旧约》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直到耶稣降生前大约500年完成,前后经历大约10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是由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納為《聖經全書》的前部分。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很多内容也相同。不同的基督宗教所承認的《舊約聖經》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東正教版本承認50--;基督新教版本則為39--。 《舊約聖經》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書和先知书四部分。舊約聖經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寫成及被輯錄成書,在基督教的教義看来與耶稣诞生后成書的《新约圣经》相承。.

新!!: 钦定版圣经和旧约圣经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钦定版圣经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会

教会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组织(個別性的教會)。一般人常將教會與“教堂”(指的是教会建築)混為一談,因为教会的组成並不需要固定建築。 教會是由一群與耶穌基督有生命連結的基督徒,並以耶穌基督為磐石和房角石,且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立真理的根基上,聚集連結而成的生命見證體。.

新!!: 钦定版圣经和教会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钦定版圣经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KJV欽定版聖經詹姆士王聖經詹姆士王譯本詹姆斯国王圣经英王欽定版聖經英王詹姆士欽定本英王詹姆斯譯本英王钦定本钦定圣经钦定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