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淝水之戰

指数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63 关系: 卫将军南北朝后周攻南唐之战天王太元太元 (东晋)姚苌安徽省寿县寿光 (前秦)尚书仆射中國中書監东淝河东晋世说新语代国建元 (前秦)开府仪同三司彭城录尚书事侍中心灵北府军北魏刘牢之八公山前凉前秦前燕皇帝王猛隋朝隋文帝襄阳市謝石魚腩部隊谢安谢玄鲜卑长江苻坚苻丕苻生苻融陶渊明...陈郡谢氏桓沖楊堅汉中市波希戰爭洛澗之戰木材朱序成语慕容垂慕容暐晋孝武帝晋书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卫将军

卫将军,西汉到南北朝将军名号之一。 卫将军位次三司(三公),掌京师的禁卫军及边疆防卫。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位比公,秩万石,都是重要统兵将领。 汉文帝时始置卫将军,宋昌首任此职。因其掌领京师南北军,举足轻重,是禁军统帅。王莽时与更始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号为四将。以后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均开府置官属,不但独掌禁兵,并且预闻政务。 三国时魏汉吴均置卫将军,魏制秩第二品。晋朝与南北朝时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以加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晋代卫将军开府者为位从公,在诸名号大将军之上,多作为军府名号。东晋南朝尤为要重,以中书监、尚书令兼任,统兵出征。北魏初加卫大将军则次仪同三司。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加卫大将军则位在太子太师之上,太和十七年(493年),定为一品下,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改为二品。南梁、南陈改为镇卫将军。隋唐时废除。.

新!!: 淝水之戰和卫将军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淝水之戰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是五代末期发生的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事从955年12月17日,后周世宗派大军南伐开始,战斗中双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经历过多次争夺。战斗持续了两年零五个月,于958年4月8日结束,最终南唐失去了其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领土。.

新!!: 淝水之戰和后周攻南唐之战 · 查看更多 »

天王

天王可以指:.

新!!: 淝水之戰和天王 · 查看更多 »

太元

太元是几个年号的称呼:.

新!!: 淝水之戰和太元 · 查看更多 »

太元 (东晋)

太元(376年-396年)是東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晋安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隆安元年。 期间较为重要的事件是太元八年(383年)的淝水之战。.

新!!: 淝水之戰和太元 (东晋) · 查看更多 »

姚苌

武昭帝姚苌()《晉書》及《資治通鑑》皆載姚萇死於太元十八年,通鑑更寫姚萇死於十二月庚子日,但據中央研究院之,十二月丁巳朔,無庚子日,或誤。,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族人。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後趙末年南安羌酋長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萇在姚襄死後率其部眾入秦,成為前秦的將領。淝水之戰後姚萇在關中羌人的推舉下自稱萬年秦王,建立後秦,並與苻堅領導下的前秦作戰。姚萇後來殺害了苻堅,並乘西燕東退而進駐長安,不久稱帝。前秦宗室苻登在關中氐族殘餘力量支持下繼續與姚萇作戰,姚萇一度處於不利形勢,但終大敗苻登,漸處優勢,但在消滅前秦勢力前去世,直至兒子姚興即位後才完全消滅前秦勢力。.

新!!: 淝水之戰和姚苌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淝水之戰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寿县

寿县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 淝水之戰和寿县 · 查看更多 »

寿光 (前秦)

寿光(355年六月-357年五月)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前秦厲王苻生的年号,共计3年。 寿光三年六月苻堅即位,改元永兴元年。.

新!!: 淝水之戰和寿光 (前秦)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淝水之戰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淝水之戰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書監

中書監,中國古代官制。 三國魏始置。魏文帝改秘書令為中書監和中書令,中書監與中書令職務相等,但位次略高,魏文帝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堂機密,詔命多出自劉放。至明帝時,中書監、中書令已成為實質上的宰相。晉朝、南北朝沿置。至隋代废监,中書監改稱內史令,置內史令两人,同为宰相,唐代沿設,职权同南北朝。.

新!!: 淝水之戰和中書監 · 查看更多 »

东淝河

东淝河,古称肥水,淮河支流,源出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池河、窑河流域为界,西邻淠河流域。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为东淝河主源。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占61.6%,平原区占29.7%,湖泊8.7%;河道全长152公里,平均比降0.3‰。.

新!!: 淝水之戰和东淝河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淝水之戰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世说新语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內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等等,共三十六類(門),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新!!: 淝水之戰和世说新语 · 查看更多 »

代国

代国可能是指:.

新!!: 淝水之戰和代国 · 查看更多 »

建元 (前秦)

建元(365年-385年七月)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前秦宣昭帝苻坚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1年。 建元二十一年八月前秦哀平帝苻丕即位,改元太安元年。.

新!!: 淝水之戰和建元 (前秦) · 查看更多 »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新!!: 淝水之戰和开府仪同三司 · 查看更多 »

彭城

彭城可以指:.

新!!: 淝水之戰和彭城 · 查看更多 »

录尚书事

錄尚書事是中國東漢章帝時開始設置的職位。它不是一個獨立職位,需附加其他朝廷重要官職之下。如195年(東漢獻帝興平2年),曹操官拜鎮東將軍、錄尚書事,221年(蜀漢建安26年、章武元年)蜀漢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等。至東漢末年時,錄尚書事已是掌握實權重臣的必要條件。.

新!!: 淝水之戰和录尚书事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淝水之戰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心灵

心灵或稱心智(英文:Mind)是指一系列认知能力组成的总体,这些能力可以让个体具有意识、感知外界、进行思考、做出判断以及记忆事物。心灵是人类的特征,但是其它的生物可能也具有心灵Dictionary.com网络词典: "mind": "1.

新!!: 淝水之戰和心灵 · 查看更多 »

北是相對於南的方位名,作爲方位角的起點。面向東方時,北就在左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之说。.

新!!: 淝水之戰和北 · 查看更多 »

北府军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所创立的一支军队,一開始軍權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后數度易主,並成为東晉中後期及劉宋前期的军队主力。.

新!!: 淝水之戰和北府军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淝水之戰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刘牢之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東晉北府軍將領。參加了多場戰爭,並在淝水之戰大敗並斬殺前秦將領梁成,助東晉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亦參與接著的北伐行動,後又參與壓制孫恩的叛亂。至晉安帝在位期間,東晉朝廷內亂頻生,劉牢之因率領精銳的北府軍而先後受王恭和司馬元顯倚重,討伐其敵對勢力,但劉牢之先後背叛兩人,令兩人皆兵敗被殺。最終桓玄借助其倒戈消滅司馬元顯後削奪其軍權,令劉牢之再圖叛變,卻被僚屬指責他「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他在得不到僚屬支持之下打算帶家屬北走廣陵,卻因以為家屬被桓玄所殺而在路上自殺。.

新!!: 淝水之戰和刘牢之 · 查看更多 »

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寿县与淮南市八公山区两县区交界处,距离寿县古城以北2公里,距离淮南市区约20公里。八公山为大别山的余脉,有山峰四十余座,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1987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八公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八公山景区列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92年,由林业部批准八公山森林公园为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2日,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设立国家地质公园。.

新!!: 淝水之戰和八公山 · 查看更多 »

前凉

前凉(320年-376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寔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新!!: 淝水之戰和前凉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淝水之戰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國时代由鮮卑人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至慕容儁正式稱帝建國,其國號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新!!: 淝水之戰和前燕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淝水之戰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猛

王猛(),字景略,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樂縣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於前秦官至丞相,對前秦富國強兵,統一北方有重要影響。.

新!!: 淝水之戰和王猛 · 查看更多 »

没有描述。

新!!: 淝水之戰和羌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淝水之戰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新!!: 淝水之戰和隋文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草本植物.

新!!: 淝水之戰和草 · 查看更多 »

风是大规模的气体流动现象。在地球上,风是由空气的大范围运动形成的。在外层空间,太阳风是气体或带电粒子从太阳到太空的流动,而行星风则是星球大气层的轻分子经释气作用飘散至太空。风通常可按、速度、力度、肇因、产生区域及其影响来划分。在太阳系的海王星和木星上,曾观测到迄今为止于星球上产生的最为强烈的风。 在气象学中,经常用风的強度和风的方向来描述风。短期的高速的风的爆发被成为阵风。极短时间内(大约1分钟)的强风被称为。长时间的风可根据它们得平均强度被称呼不同的名字,比如微风、烈風、风暴、飓风、台风等。风发生的时间范围很大,有--持续几十分钟的雷暴气流,有可持续几小时的因地表加热而产生的局地微风,也有因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内吸收太阳能量不同而产生的全球性的风。大尺度大氣環流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所受不同的加热,以及行星的旋转(科里奥利效应)。在热带,热低压和高原可以驱动季风环流。在海岸地区,海陆风循环在局地的风中占主要。在有起伏地形的地区,山谷风在局地风中占主要。 在人类文明历史中,风引发了神话,影响过历史,扩展了运输和战争的范围,为机械功,电和娱乐提供了能源。风推动着帆船在地球的大海中航行。热气球利用风可作短途旅行,动力飞行可以利用风来增加升力和减少燃料消耗。一些天气现象引发的风切变区域可以导致航空器处于危险的境况。当风变强时,会毁坏树木和人造建筑。 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成过程(比如沃土的形成,黄土的形成)和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盛行风可以将大沙漠的黄沙从源头带到很远的地方;粗糙的地形可以将风加速,因为对当地的影响很大,世界上一些区域的和沙尘暴相关的风都有自己的名字。风可以影响野火的蔓延。 很多种植物的种子是依靠风来散布,这些物种的生存和分布受风影响很大。一些飞行类昆虫的种群大小也受风影响。当风和低温同时发生时,对家畜会有不利影响。风还可以影响动物的食物的储存,以及它们的捕猎和自保的策略。.

新!!: 淝水之戰和風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新!!: 淝水之戰和襄阳市 · 查看更多 »

謝石

谢石(),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朝大臣,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最大功勳是統領謝玄等人為東晉於淝水之戰戰勝前秦。.

新!!: 淝水之戰和謝石 · 查看更多 »

魚腩部隊

魚腩部隊(簡稱魚腩),亦称送分童子,通常指競賽中,一些成績十分差、輸多贏少、實力明顯比其他對手弱很多的參賽隊伍。此語彙常見於體育競賽的評述中,同時也是賭桌上的術語,指賭博中常輸的一方。 魚腩原指食用魚的魚腹部位。魚腹的特點是肉較厚,且魚骨較少,容易食用,所以引申形容競賽中一些實力明顯較弱,每戰多敗的參賽隊伍,對手要戰勝這些隊伍如同食用魚腩一樣沒有難度,故形容這些參賽隊伍為魚腩部隊。2007–08賽季英格蘭超級聯賽的打比郡足球隊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屆打比郡全季38場聯賽只取得1場勝仗,卻輸掉29場,得11分打破英超一季得分最低紀錄。 這用語本是民間的俚俗說法,最初源自廣東話,後來廣泛應用於香港的體育競賽評述中,近年中國大陸媒體也常常在體育資訊中使用上。台灣則通常會以「陪榜」、「弱隊」甚至「鳥隊」來指稱類似的觀念。.

新!!: 淝水之戰和魚腩部隊 · 查看更多 »

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新!!: 淝水之戰和谢安 · 查看更多 »

谢玄

谢玄(),字幼度,小名羯儿,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谢羯”或“谢遏”雅好清谈,与张玄之并称为“南北二玄”,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官員、文學家、军事家。封康樂縣公,谥献武,人稱謝献武、康乐献武公。追封车骑将军,是以又被称为“谢车骑”。.

新!!: 淝水之戰和谢玄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淝水之戰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淝水之戰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新!!: 淝水之戰和苻坚 · 查看更多 »

苻丕

哀平帝苻丕(),字永叔(或作永敘),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前秦皇帝,宣昭帝苻堅的庶長子,淝水之戰後與後燕君主慕容垂一度相持於鄴城。並在苻堅死後繼承帝位,繼續與後秦、西燕及後燕勢力對抗。最終在進攻洛陽時遭晉軍所殺,死後獲諡為哀平皇帝。.

新!!: 淝水之戰和苻丕 · 查看更多 »

苻生

苻生(),字長生,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開國君主苻健的第三子。史載苻生「荒耽淫虐,殺戮無道,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錘鉗鋸鑿備置左右」在位三年期間殺害了多位大臣,以及做了多項殘忍變態的事。最終苻生被苻堅發動政變推翻,降封越王,不久被殺。不過後世亦有人認為苻生的暴政其實是史家誣捏渲染的結果。.

新!!: 淝水之戰和苻生 · 查看更多 »

苻融

苻融(),字博休,十六国前秦将领,洛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北)人,氐族。苻堅的弟弟,谥号阳平哀公。.

新!!: 淝水之戰和苻融 · 查看更多 »

陶渊明

陶淵明(),(),一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潯陽郡柴桑县(今江西省庐山市)人。東晉、劉宋的文學家,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孫,父、祖皆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東晉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曾任彭澤令,但因厭惡當時的政治,做了80餘日就辭職歸故里。.

新!!: 淝水之戰和陶渊明 · 查看更多 »

陈郡谢氏

郡谢氏,是中古时代一个以陈郡为郡望的谢氏士族,与琅邪王氏、潁川庾氏及太原王氏同为鼎盛于东晋的士族领袖。自东晋至于陈朝,子孙蕃盛,名士辈出,百年不绝,常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 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新!!: 淝水之戰和陈郡谢氏 · 查看更多 »

桓沖

桓沖(),字幼子,小字買德郎,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溫弟,東晉著名將領、軍事家。桓沖忠於晉室,雖桓氏與以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有所衝突,但仍以國家為首,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了給謝安,反倒自願出鎮外地。後又與謝氏於東西兩邊協力防禦前秦的進攻,助東晉於淝水之戰中獲勝,但於戰後翌年病逝。桓沖在東晉官至車騎將軍,故被稱為桓車騎。後桓玄稱帝,追贈太傅、宣城王。.

新!!: 淝水之戰和桓沖 · 查看更多 »

楊堅

#重定向 隋文帝.

新!!: 淝水之戰和楊堅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新!!: 淝水之戰和汉中市 · 查看更多 »

波希戰爭

#重定向 波希战争.

新!!: 淝水之戰和波希戰爭 · 查看更多 »

洛澗之戰

洛澗之戰是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前奏戰,對淝水之戰的結果有關鍵性作用。.

新!!: 淝水之戰和洛澗之戰 · 查看更多 »

木材

木材是能够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是多孔纖維狀的組織。乔木和灌木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木質线。 木材為林業主產物,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例如燃料及建築用的材料。木材是天然的有機複合材料,由有纤维素纤维(抗拉性很強)和木质素的基質(抗壓性強)組成。一般木材定義為莖部二次生長的木质部。 地球上約有一兆英噸的木材,每年約增加一千萬噸。木材的蘊藏量大,且是碳中性的可再生材料,是頗受關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1991年約生產了三百五十萬立方米的木材,主要用途是家具及建築結構Horst H. Nimz, Uwe Schmitt, Eckart Schwab, Otto Wittmann, Franz Wolf "Wood"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新!!: 淝水之戰和木材 · 查看更多 »

朱序

朱序(),字次倫,義陽郡人,東晉重要將領,參加過多場戰事並屢建功勳,雖然曾被俘並仕於前秦,但在淝水之戰時卻協助東晉戰勝前秦,及後亦繼續在前線為東晉抵抗北方外族政權的侵襲。.

新!!: 淝水之戰和朱序 · 查看更多 »

成语

成语是東亞特有的语言形式,存在於在漢語、日本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中,它是一个固定短语,表达了一个固定的语意,常带有历史故事及哲学意义。成语大多数由四个汉字组成,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也有其他字数不等的成语,在白话文或者日常会话中也经常出现。.

新!!: 淝水之戰和成语 · 查看更多 »

慕容垂

燕成武帝慕容垂,字道明,原名霸,字道業,一說字叔仁,鮮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時屢有戰功,更加曾擊退東晉桓溫的北伐軍。然而因為受到當政的慕容評排擠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堅的寵信。淝水之戰後慕容垂乘時而起,復建燕國,建立後燕,後又滅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參合陂之戰戰敗後率軍再攻北魏,在期間發病病重,並在退軍時去世。.

新!!: 淝水之戰和慕容垂 · 查看更多 »

慕容暐

燕幽帝慕容暐(),字景茂,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最後一位君主,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第三子。前期在慕容恪攝政之下仍能保持國家穩定,但後期在慕容評主政之下就漸漸衰落,最終被前秦所滅。慕容暐在前燕亡後成為前秦的臣下,獲封為新興侯。前秦於淝水之戰後崩潰,慕容垂、慕容泓先後舉兵建立「後燕」和「西燕」,慕容暐亦在西燕進攻前秦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時意圖殺死苻堅並令城內混亂,響應外軍,但失敗被殺。.

新!!: 淝水之戰和慕容暐 · 查看更多 »

晋孝武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他是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

新!!: 淝水之戰和晋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淝水之戰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淝水之战肥水之戰肥水之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