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桶柑

指数 桶柑

桶柑(英文:Tankan;學名為Citrus tankan)。又稱為年柑,是柑橘的一種,屬於芸香科植物,早年由於農家將桶柑儲藏於木桶中作運輸,故又稱之為桶柑。品種又可細分為桶柑、海梨柑、高牆桶柑(大春種無子桶柑)。據推測是寬皮柑與甜橙類之天然雜交種。性喜溫暖,生育適溫18~26℃,臺灣中、北部適於栽培。繁殖可用嫁接法,砧木可用酸桔或廣東木黎檬。.

35 关系: 卑南鄉卓蘭鎮双子叶植物坪林區大坑風景區大湖鄉 (台灣)寶山鄉 (台灣)峨眉鄉三峽區三灣鄉 (台灣)三芝區北埔鄉和平區 (臺中市)員山鄉石岡區石碇區獅潭鄉礁溪鄉竹東鎮真核生物芎林鄉芸香科被子植物門豐原區柑橘柑橘属東勢區植物椪柑温州蜜柑成功鎮新埔鎮无患子目早田文藏

卑南鄉

卑南鄉(卑南語:Puyuma;阿美語:Puyuma;魯凱語:Pinang)位於臺灣臺東縣中部,北臨鹿野鄉、延平鄉,東北連東河鄉,東濱太平洋,西鄰屏東縣霧台鄉,南接臺東市、太麻里鄉。 本鄉地處花東縱谷平原的南方,為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所夾,約60%的面積為山坡地,有卑南溪、知本溪、利嘉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以漢人為主,另有約35%的臺灣原住民族(卑南族、阿美族、魯凱族),產業以農業為主。近年來因知本溫泉及天后張惠妹而聲名大噪,成為新興的觀光勝地,觀光業大為蓬勃發展。 地方通行語為卑南語、阿美語與魯凱語。.

新!!: 桶柑和卑南鄉 · 查看更多 »

卓蘭鎮

卓蘭鎮(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ogˋlanˇ ziinˋ/地名本作「打蘭」,daˋ lanˇ;大埔腔:zog^ lanˇ zhin^;饒平腔:zogˋ lan zhinˋ),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苗栗縣南端。西以關刀山稜線與三義鄉相接,北以景山溪、拖沙尾山稜線與大湖鄉相鄰,東以馬拉邦山脈與泰安鄉相連,南以大安溪與臺中市東勢區、和平區相隔。四季氣候溫和,雨季主要在5月至6月、8月至10月。另外,卓蘭為臺灣水果重要產地,故有水果王國之雅號。人口組成方面以客家人為主,約佔84%。 本鎮地名源自於原住民巴則海族罩蘭社「Tarien」,在清代雍正年間契字上稱為「搭連」,巴則海語為美麗的原野之意;1836年(道光16年)刊行的彰化縣志,則稱為「罩蘭」;1860年代(同治年間)初期的臺灣府輿圖纂要稱為「打難」。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進行行政區域改正時,改稱「卓蘭」。.

新!!: 桶柑和卓蘭鎮 · 查看更多 »

双子叶植物

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又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木--蘭綱(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種子有兩個子葉之開花植物的總稱,約有199350個物種。非雙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則稱為單子葉植物,一般只有一個子葉。 雙子葉植物不再被視為是一個恰当的類群名称,且此一名稱亦至少不被使用在分類的意涵上。但前述之雙子葉植物的絕大部份可以分至一名為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單系群。此一單系統可以以其花粉的結構於其他的開花植物所區隔。其他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花粉都是單溝或單溝衍生的樣式;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花粉則為三溝或三溝衍生的樣式,其花粉的溝上會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細孔。.

新!!: 桶柑和双子叶植物 · 查看更多 »

坪林區

坪林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境內多山。 坪林區東北接雙溪區,西南接石碇區、烏來區,東南與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毗鄰。坪林為北宜公路的中繼站,西距台北市38公里,東距宜蘭市42公里。全區多為山地,北面為伏獅山區,南面為阿玉山區,有北勢溪蜿蜒全境,西流至龜山與南勢溪會合為新店溪,北勢溪流經坪林市街,河谷平原分佈溪流兩岸,海拔約兩百公尺,為坪林區之主要聚落所在,並為水源保護區及觀光勝地。主要經濟農作物為文山包種茶。.

新!!: 桶柑和坪林區 · 查看更多 »

大坑風景區

大坑風景區,是一個由臺中市政府於1976年開發成立的風景區,雖然處於臺中市北屯區的山區,但交通卻便捷,屬臺中市重要的自然觀光景點,被譽為「臺中市的陽明山」。目前由「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風景區管理所」管理此風景區。.

新!!: 桶柑和大坑風景區 · 查看更多 »

大湖鄉 (台灣)

大湖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tai fuˇ hiongˊ),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鄉,位於苗栗縣南方,北鄰獅潭鄉,西鄰公館鄉、銅鑼鄉、三義鄉,南接卓蘭鎮,東鄰泰安鄉。氣候溫和多雨,以草莓聞名全國,素有臺灣草莓王國雅號。族群分布以客家人為主要組成結構,比例約91%。.

新!!: 桶柑和大湖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寶山鄉 (台灣)

寶山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boˊ sanˋ hiongˋ)位處新竹縣西南側,與新竹市、苗栗縣為鄰,鄉內為國道一號及三號交會處——新竹系統交流道所在地,居新竹交通要衝。本為傳統客家鄉鎮,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涵蓋了寶山鄉北側,使之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重鎮。.

新!!: 桶柑和寶山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峨眉鄉

峨眉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ngo mi hiongˋ;四縣腔:ngoˇ miˇ hiongˊ)位於臺灣新竹縣南側,東與北埔鄉相接,北與寶山鄉毗連,西側及西南與苗栗縣頭份市、三灣鄉、--等三鄉鎮接壤,為新竹縣以丘陵為主體地形的鄉鎮之一。土地總面積46.8010平方公里,佔新竹縣土地面積3.20﹪。人口組成以客家族群為主,同時也是全國客家人比例第三高的鄉鎮(僅次於苗栗縣三灣鄉和頭屋鄉),客家人約佔全鄉人口比例95%。此鄉及關西鎮部分地區以四縣腔客語為主,有別於新竹縣大多地區以海陸腔客語為主。.

新!!: 桶柑和峨眉鄉 · 查看更多 »

三峽區

三峽區,原名為三角湧(羅馬拼音Sann-kak-íng)為台灣新北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臺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環山,僅西北一隅面向大漢溪河谷平原。東為新店區、烏來區,南為桃園市復興區,西為桃園市大溪區,北為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 三峽市區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市況一度甚為繁榮,直到日治時代後期均有船舶運輸,碼頭地點約在目前祖師廟前的橋頭位置,其後因沙石淤積而不再有航運之利,發展漸趨停頓,人口數也長期停滯。1997年「臺北大學特定區」設立,龍埔地區一帶因此人口增加發展成新興社區,2009年三峽人口突破10萬人,同年龍埔里行政調整為龍埔里、 龍學里 、龍恩里。目前台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在臺北大學特定區東南側(劉厝埔、麥仔園一帶)規劃新成立的「麥仔園都市計畫區」及規劃興建捷運三鶯線,不過預計要徵收86公頃民地與農地,但可能造成2千人被迫搬遷而引發極大爭議,引起龍埔居民們組成三峽龍埔里自救會居民多次到新北市政府前抗議表達強烈不滿,新北市府也做出回應表示,麥仔園都市計畫將暫緩實施。.

新!!: 桶柑和三峽區 · 查看更多 »

三灣鄉 (台灣)

三灣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samˊ vanˊ hiongˊ;海陸腔:samˋ van ˋhiongˋ),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鄉,本鄉位於苗栗縣之北端,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6,798人,為全國客家人比例最高之鄉鎮,約佔99%。居中港溪之中流,月眉溪之下流,東為南庄鄉,西鄰造橋鄉,北連新竹縣峨嵋鄉,南接獅潭鄉,境內山巒起伏,屬丘陵地帶,為山明水秀景色宜人之地。  「灣」為陸上河流彎曲處,因中港溪流經本地連續繞三個大彎(內灣、二灣、三灣)並沖積成大片平原。此大片平原即為日前先人最初至三灣開墾落腳之處。每個彎曲均有原野可設庄墾植,後易字義為灣,本鄉居第三,因得此名稱為三灣。  本鄉的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

新!!: 桶柑和三灣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三芝區

三芝區位於台灣新北市西北部,北鄰石門區,西北濱台灣海峽,西南連淡水區,東南連金山區及臺北市北投區。是第7、8、9屆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的故鄉。 本區除埔坪里、埔頭里人口密度大於2,000人/平方公里之外,其餘11里的人口密度均未滿500人/平方公里,顯示本區人口分布有過度集中之現象。.

新!!: 桶柑和三芝區 · 查看更多 »

北埔鄉

北埔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bed buˋ hiongˋ)為臺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位於新竹縣之西南方。清代原為賽夏族原住民及平埔族混居居住地,現北埔鄉境居民以客家人為多數,是台灣客家人比率最高的地區,約佔近95%的人口。為主要西鄰峨眉鄉,北鄰寶山鄉,東接竹東鎮,南至五指山與五峰鄉毗鄰,西南與苗栗縣--相連,東西寬約8公里,南北長約12.8公里,總面積約50.667平方公里。.

新!!: 桶柑和北埔鄉 · 查看更多 »

和平區 (臺中市)

#重定向 和平區 (台灣).

新!!: 桶柑和和平區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員山鄉

員山鄉為臺灣宜蘭縣的一個鄉,位於宜蘭縣西部。.

新!!: 桶柑和員山鄉 · 查看更多 »

石岡區

石岡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shagˋ gong+ ki+),位於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置在臺中市中部偏北。西與豐原區相鄰,南與新社區銜接,東及北與東勢區以大甲溪為界,設有石岡水壩。區內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熱而濕潤,特產有鶯歌桃、椪柑、葡萄、楊桃、柿子、高接梨及柳松茸等。.

新!!: 桶柑和石岡區 · 查看更多 »

石碇區

石碇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級行政區,位在台北盆地東南緣,境內多山,開發程度低且人口稀少。早期以煤礦為主要經濟來源,後來煤礦枯竭後人口開始大量外移。 石碇區的西側是新店區、深坑區及臺北市南港區、文山區,東鄰坪林區,北端平溪區,南端烏來區,境內的翡翠水庫是提供大臺北居民用水的主要來源,雖然該水庫的水壩本體位於新店區境內,但10.24平方公里的蓄水面積裡面,約有92%位於本區境內,這也使得石碇成為大臺北地區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區。.

新!!: 桶柑和石碇區 · 查看更多 »

獅潭鄉

獅潭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siiˊ tamˇ hiongˊ),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鄉,位於臺灣中部,地處苗栗縣大湖地區。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人口結構以客家族群為主,約占93.6%。 獅潭鄉因醫療資源缺乏嚴重,所以當地人稱為無醫鄉,當地沒有大醫院及診所,只有一間衛生所,能夠提供簡單的小症狀,若有重大疾病則需要到苗栗市區。據2017年1月的統計,獅潭鄉為苗栗縣目前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已低於身為原住民鄉的泰安鄉。.

新!!: 桶柑和獅潭鄉 · 查看更多 »

礁溪鄉

礁溪鄉為臺灣宜蘭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區,位於宜蘭縣北部。東北鄰頭城鎮,東南接壯圍鄉,南為宜蘭市、員山鄉,西至北為新北市烏來區、坪林區。鄉境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平原,以礁溪溫泉聞名全臺。.

新!!: 桶柑和礁溪鄉 · 查看更多 »

竹東鎮

竹東鎮(臺灣客家語海陸腔:zhug dungˋ zhinˊ)位於臺灣新竹縣中心,鎮內人口約9萬7千人,為全台人口第2大鄉鎮,僅次於南投縣草屯鎮。原本是原住民泰雅族與賽夏族及平埔族人聚集地狩獵地,清朝時有來自廣東的移民大量進駐。 人口組成以來自廣東移民客家後裔族群為主,亦有多數的原住民泰雅族、賽夏族居住。竹東早期以製造樟腦聞名,其後石油的鑽探、水泥及玻璃工業的設廠及林場集散場的拓展下,成為新竹縣溪南地區的工商重鎮。戰後初期,曾與豐原、中壢共稱為臺灣三大鎮,並與東勢、羅東共稱為臺灣三大林業集散地。隨著1973年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置於頭重里,以及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設置於西鄰的新竹市東區之後,竹東鎮已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研發中心。.

新!!: 桶柑和竹東鎮 · 查看更多 »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粒線體、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新壁總域演化支。 科學家相信,從基因證據來看,真核生物是細菌與古菌的基因融合體,它是某種古菌與細菌共生,異種結合的產物。.

新!!: 桶柑和真核生物 · 查看更多 »

芎林鄉

芎林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iungˋ lim hiongˋ;饒平腔:giungˇ lim hiongˇ)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正好處於尖石、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地帶。東北鄰新埔鎮、關西鎮,東南鄰橫山鄉,西南與竹東鎮為界,西北與竹北市相接。.

新!!: 桶柑和芎林鄉 · 查看更多 »

芸香科

芸香科(学名:Rut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无患子目的一科,约有160属17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原生有29属,约150种,以南方为多。芸香科包括柑橘属、枳属等,其很有经济价值的属是柑橘属,其中有橘子、橙子、柚子以及柠檬;黄檗可为染料;花椒、芸香、吴茱萸可入药或为香料;佛手柑、代代花等观赏用。 芸香科之下可分為四個亞科,分別是:.

新!!: 桶柑和芸香科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門

#重定向 被子植物.

新!!: 桶柑和被子植物門 · 查看更多 »

豐原區

豐原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fung+ ngienˇ ki+),是臺中市北部的一個區,也是原臺中縣之縣治的所在地。為臺中山線地區的發展中心。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而成為周邊農林業的集散中心,加上臺灣經濟起飛時期,中小企業、銀行和診所林立,市況相當繁榮。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攝氏22度。重要農產品有椪柑、巨峰葡萄、高接梨、紅柿等。臺中縣市合併後,臺中市政府部分局處單位亦設在陽明大樓(原縣府大樓)辦公。.

新!!: 桶柑和豐原區 · 查看更多 »

柑橘

柑橘是芸香科柑橘属、枳属和金橘属水果的统称。主要种类有橘、柑、甜橙、酸橙、柚、葡萄柚、柠檬、萊姆、枸橼、佛手柑和金橘等。柑橘类水果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目前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1亿吨。 2006年,巴西是世界上产柑橘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國、美国、墨西哥和西班牙。.

新!!: 桶柑和柑橘 · 查看更多 »

柑橘属

柑橘属(学名:Citrus),或写作柑桔属,属于芸香科,包括柚、柑、橘、橙、檸檬等,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 一般熟知的柑橘类水果並非全為柑橘屬,例如枳和金橘分别属于枳属和金橘属。而柑橘属中有不少野生种类,其果实不適合食用。.

新!!: 桶柑和柑橘属 · 查看更多 »

東勢區

東勢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dung+ shiˋ ki+)是中華民國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臺灣中部偏東。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攝氏22度,鄰近山區故雨量較多。居民多為客家人,所說客語以大埔腔為主。重要特產有高接梨、桶柑、巨峰葡萄、甜柿、高麗菜等。 在2005年10月16日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安全社區認證,同時也是全球第92個安全社區、亞洲第6個安全社區、全臺第一個客家安全社區。但東勢安全社區因為未再持續發展且未申請再認證,WHO CCCSP於2013年予以除名。.

新!!: 桶柑和東勢區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桶柑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椪柑

椪柑(英文:Ponkan、Chinese honey orange;學名:Citrus poonensis)屬柑橘類,柑的一種,原產於印度。.

新!!: 桶柑和椪柑 · 查看更多 »

橘子(学名:Citrus reticulata),或写作桔子,芸香科柑橘屬的一种水果,原產自中國。閩南語稱橘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也有一些方言称之为“橘柑”。 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蔔素血症,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變黃,只要停吃一段時間,就能讓膚色漸漸恢復正常。明代張岱季叔張燁芳對橘子情有獨鍾,據載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間,無非橘者,自刊不給,輒命數僮環立剥之」,吃到手腳都呈現黃色。.

新!!: 桶柑和橘 · 查看更多 »

温州蜜柑

温州蜜柑(學名:Citrus unshiu、)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蜜柑原產於中國,唐代作為貢品,宋韓世忠與梁紅玉之子韓彥直曾於瑞安府任上,著《橘錄校注》(又稱《永嘉橘錄》或《橘錄》)系統的介紹温州柑橘的品種與種植,明朝永樂年間日本僧人智惠,由中國大陸帶回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到1878年由美國派日本特使Robert B. Van Valkenburgh將軍夫人命名Satsuma orange, 台灣北部於日治時代由日本引進,亦有種植。 File:MIKAN field.jpg|果園,愛知縣 File:Citrus unshiu2.jpg|花 File:Citrus unshiu-unshu mikan.jpg|橫切面.

新!!: 桶柑和温州蜜柑 · 查看更多 »

成功鎮

成功鎮(阿美語:Madawdaw)是臺灣臺東縣的一個鎮,位於臺東縣東北部,西隔海岸山脈為東河鄉及花蓮縣富里鄉、北沿海岸接長濱鄉,東臨太平洋,南為東河鄉,地形呈長條狀是臺東縣最長的海岸線,全鎮的面積有144平方公里,東部為狹小的海岸平原,西部為海岸山脈山區。 因太平洋海域有黑潮經過,所以漁業的資源非常豐富,是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漁貨中心,由於漁業的蓬勃發展,也使成功鎮成為臺東縣內的第一大鎮。 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

新!!: 桶柑和成功鎮 · 查看更多 »

新埔鎮

新埔鎮()為臺灣新竹縣北部的一個鎮,人口約34,000人,以生產稻米、柿子和柿餅聞名,粄條為著名的客家美食。.

新!!: 桶柑和新埔鎮 · 查看更多 »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学名:Sapindales)属于双子叶植物,本目一般是木本植物,罕有草本植物。本目植物与蔷薇目很接近,但大多数具有复叶或分裂的出叶,雄蕊是单轮或外轮对萼,和蔷薇目又有区别。可能是从蔷薇目演化来的。 本目包括荔枝、柑橘、腰果、五倍子、漆树、无患子、香椿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及槭树、枫树、骆驼刺、楝树、栾树等绿化用植物。.

新!!: 桶柑和无患子目 · 查看更多 »

早田文藏

早田文藏(),日本植物學家,為「台灣植物界的奠基之父」,Ohashi, 2009.原文為「Bunzo Hayata was the founding father of the study of the flora of Taiwan」;flora指的是台灣植物相。。 早田文藏出生於新潟縣加茂市,190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負責台灣植物研究工作,「從1900至1921年,台灣植物相是他的研究焦點。」,其間曾赴中南半島從事調查。1911年出版《臺灣植物圖譜》第1卷,其後陸續出版至第10卷,此間,「他為大約1600種的台灣新發現的植物(分類群)命名」。因研究臺灣植物成果卓著,獲選為帝國學士院會員。1922年擔任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教授,並兼任東大附屬植物園園長。他提倡植物的「動的分類系」說,注重以植物內部形態和構造之不同,尤其是以莖的中心柱構造作為分類的基準。.

新!!: 桶柑和早田文藏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